请问下图这个分录该印花税怎么做分录?

如何评价 2018 年的 CPA 《会计》教材?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515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117分享邀请回答224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工业企业如何核算成本(共5篇)
工业企业如何核算成本(共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工业企业如何核算成本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如何核算成本 1、 FOB价格=成本+费用+预期利润 成本=产品成本-退税收入 费用=?国内运杂费+?代理佣金+?检验费用+?付款方式产生的费用 ?国内运杂费 整箱出口费用: 报关费 订舱费 内装费 / 交通费(拖箱费) THC(码头操作费) 其他费用:W/F(仓储费) H/C(操作费) D/F(单证费) BAF(燃油附加费)CAF(货币汇率附加费)CFS(拆箱费) [size=+0] 商检费: 品质检验 1.5‰ 动植物检疫1.2‰-0.67‰ 食品及设备1.2‰ 商检换单费 装运前检验证书 熏蒸费
?代理佣金 含佣价=净价? (1-佣金率) 2、CNF=FOB+海运费/空运费 3、CIF=CNF+保险费
=CNF/[1-保险费率×(1+10%)] 例题: 某外贸公司出口一批货物至日本,国内收购价格是,100/PC(含增值税17%),出口退税率是13%,该外贸公司的所有费用,5/PC,国内运杂费,2/PC,上海港到横滨的运费是USD0.25/PC,保险费USD0.03/PC,预期利润,3/PC,当天外汇牌价为6.85, 问如何计算CIF C3 YOKOHAM价格, 退税收入=100/(1+17%)x13%=,11.11 CIF=(100-11.11+5+2+3)/6.85+0.25+0.03=USD14.72 CIFC3=CIF/(1-3%)=14.72/(1-3%)=USD15.17第二篇
感于各会计教材上对成本核算这块介绍得过于烦琐而不切实际,特结合自身经验写一点出来,可能过于简化,不过应该更实用。
一、适用范围
适用财务人员较少的中小企业,适用一般制造业。不适用于特殊制造业(如造船等)。不适用于已实施ERP的企业(其各种模式已定,也不需再参考)。特别适用于刚学或刚做会计又要做主管会计的朋友。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制造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2.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三个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车间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记入管理费用。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 4.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我只设过一家,本文中按不设描述)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1.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帐原材料与其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4.取得产成品库月报表,计算工资(这块可能各企业不一,有的由财务计算,有的由车间计算),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由生产车间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四、成本计算分配方法
除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这块不知怎么估计才科学,我心里没底,不过每次结果也没离过谱,很接近实际)。
五、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在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2.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心中一直不踏实,感觉没有理论依据,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范围很广。我感觉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应属一路,效果应是一样地。 3.关于工资核算,不知大家所在的企业采用的什么法,我经历过的企业都是按当月产成品入库数量计算各工序职工工资。第三篇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超市经营管理的基础之一是标准化管理,而超市生鲜管理中,非标准生鲜品及其加工过程与高度标准化的超市管理要求之间形成了很大反差,使得生鲜区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损耗控制就是生鲜经营的难题之一,从表面来看,它是生鲜卖场管理问题;再进一步说它与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法相关;如果上升到生鲜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大处着眼则是怎样整合规模经营的连锁企业各方面资源,从生鲜供应链管理战略上寻求整体生鲜经营运作成本最优的控制和把握。生鲜商品成本如何核算?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多种多样,如进价成本、毛利加成、供应商和采购环境变化等。按照超市生鲜经营商品分类状况,生鲜商品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自制生产加工产品超市生鲜区自制生产加工的产品包括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还有肉禽类产品和少量水产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大类: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等,由于需要使用各种相关原料经过加工生产流程转化为某一固定产品,成本也随产品经过"由多到一"的组合过程,所以称为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因每个单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与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并取得较高的销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鲜经营重点发展的经营项目之一。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肉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场后要经过分割成为特定的销售单品定价销售,成本随产品经过"由一到多"的分解过程,因此称为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由于是顾客购买频率最高的基本生鲜品类,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在生鲜商品结构上也比较容易出现同构化倾向,但它却是超市生鲜区必须经营而且必须经营好的重要项目。2、蔬果类农产品由于生鲜区中部分水果蔬菜品种随行就市,价格波动和变化较大,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需要经常做出价格反应,反应越及时迅速,因调价速度而产生的核算难度和工作量就越大;另外因保质期短,损耗极易发生且频繁出现,损耗随时记录有难度,所以果蔬商品管理水平对成本核算也有一定影响。3、供应商商品供应商商品主要包括供应商制作的面包、点心和日配商品,由于可以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正常的采购谈判,其成本核算与控制相对容易把握。目前生鲜经营的平均毛利相对较高,其中又以自制生产加工产品的毛利最高,而成本核算的难点也恰恰在这些品类上,现就组合加工类和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介绍如下: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是以自制面包和主食厨房产品;熟食和半成品配菜等加工部门为主,在成本"由多到一"的转化组合过程中,加工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制面包、主食厨房产品和半成品配菜由于配方和加工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只要标准配方制定出来,制作过程管理到位,其成本核算可以相对稳定,并能够将损耗和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熟食中的中式熟食和快餐等品种,由于从配方到生产制作过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受制作人员操作的影响比较大,下料和配方误差导致成本核算的浮动性较大,因此始终是个管理难题。加工制作标准化问题并不是超市生鲜区所独有,实际上在国内快餐和餐饮行业中已经为此争论了多年,西式麦当劳连锁快餐店标准化运作和中式餐饮非标准的个性化风格体现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但对于强调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的连锁超市经营来讲,生鲜加工的标准化是规模化连锁经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多集中于肉类部和水产部,在成本核算上主要问题一方面受到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非标准化商品原料的影响比较大,例如猪源在品种和等级上能否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员在分拆加工时作业标准化程度;最后是准确的、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由一到多"的成本分配模型,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误差才能变得可以把握。由于现行生鲜品成本分类核算在不同管理水准下的准确性差异很大,为改进管理所提供的深度分析依据不足,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衍生出生鲜单品核算的需求,并不断探讨其可能性和现实性。实际上,无论分类核算还是单品核算,准确性的提高都存在着管理前提(如同电脑管理系统和管理保障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高水准生鲜管理体系的配合,任何成本核算方式的准确性都不会太高,核算方式方法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从日本等生鲜经营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来看,其发展历程中都经过了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作为管理前提的高水准生鲜管理体系必须有效地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建立加工原料和自制产品的标准体系由于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原料非标准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给标准体系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但作为生鲜采购人员要了解各种商品及原料的品质属性、用途和市场行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制定相关专业标准,降低非标准化给生鲜加工带来的直接影响。生鲜采购人员针对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要制定产品配方,无论是自己做还是与委托开发者共同制定,要在试制的基础上观察掌握成品率和损耗情况,测算产品加工成本,最终确定产品配方标准和成本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依此检查核对部门毛利状况。2、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和操作手册生鲜经营者要十分熟悉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按照不同商品分类制定出标准化的加工操作手册,对本部门每一个单品的配方和加工制作过程做详细说明,并进行必要的现场加工培训,定期跟踪检查,以确保现场操作人员执行手册标准的工作质量。3、成本核算方法准确的成本核算依靠稳定的数据来源,需要适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因此电脑管理系统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改善生鲜经营管理,而现在电脑管理系统在生鲜经营中的应用水平确实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在生鲜管理体系中采用标准化的算法、操作手册和加工作业才能产生标准化的产品,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够完善生鲜商品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分析,并发现问题。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探讨进一步的解决方法。通过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计算和后期细致的管理、严格的操作共同达到生鲜区的成本管理目标。就目前生鲜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状况来看,100%的实行单品核算是否具备条件,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推行生鲜单品核算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理想,这些尚值得深入探讨。比较现实的策略是根据连锁企业实际情况,在生鲜分类核算和单品核算之间寻求过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单品进货收货和单品销售,按小分类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够做到单品核算的商品分类推行单品核算管理,难度较大分类维持小分类核算方式,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终在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全面推行单品核算。 第四篇
[原创]ERP如何精确核算成本
11:08:03【作者】广东赛意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秦丽娜 目前企业追逐利润已经进入白日化的阶段,降低成本无异为每个企业通晓的道理,各企业对降低成本方面的宣言也是层出不穷,这里分享几个世界前五百强企业的成本宣言: 丰田:彻底杜绝浪费的思想为基础,追求制造汽车的合理性而产生的生产方式。 沃尔玛:以进货量大、帮助供应商走进世界市场、现金结算等理由降低购买价格。 通用:精益生产及时供货、循环取货驱除库存“魔鬼”、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追求共赢。 思科:让员工自愿为公司节约成本。 福特:TVM,就是消除一切浪费(Ford TVM Attacks Waste Everywhere)。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把成本的管理提高到一个较高的重视程度,然而成本的实际管理工作也的确较难开展。 首先成本管理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宽广,如果在完全成本下,企业的耗费都相应形成不同类型的成本,比如:企业的营业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费用(贷款利息费、票据贴现费)等在各经营领域如何分摊等都与成本有着必然联系。其次,成本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广泛,从管理层的资金运用,到采购、销售部门的价格控制,到车间部门的费用消耗、再到仓库物流的现场管理等都参杂成本管理的控制点。再者成本的管理灵活,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成本的管理上都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大批大量、管理上不需要分多步骤生产的行业多用品种法进行核算,如发电、采煤行业;多步骤、大批大量的生产常用分步法核算成本,如家电行业、造纸行业;西方一些企业还以作业为中心进行费用归集并分配,即采用ABC法进行成本核算。对于成本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选择,比如标准成本法,适合于成本起伏较平稳的制造型企业;平均成本法,适合于分销或成本快速变化的企业。 基于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就需要有一个战略统筹的思想。 (一) 从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适应本土的成本管理方案。 1. 制定各部门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在制定本公司的管理方案之前一定先要对企业“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即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然后再梳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环节。以一个家电制造行业为例:要研发制造一个新产品,业务流程为:先要由营销部门根据现有市场预测提出开发意向,然后由工程师编制开发任务书,并提供出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物料清单及工艺路线;接着采购、设备进行相应材料、设备的采购;物料到货后仓库进行物料的入库和发放;研发部和工程师根据技术设计和总体方案进行样机制作;样机制作完成后由品质部进行质量检验并出具测试报告;检验合格后车间安排小批量的生产;小批生产检测成功后可以进行量产;成功下线的产品由仓库接收;营销部根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的发货通知;仓库发货后,财务人员根据确认的销售订单进行销售成本的结转并开具销售发票,最终收到客户账款。具体业务流程图如下:可以说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和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供应商的材料价格、外协供应商的加工费价格、其他杂费;销售货物的销售价格、销售费用;物料清单的定额和损耗、资源的费用、二次料、替代物料的利用、工艺路线的制定;仓库的库存周转、物流费用、仓储费用、废品废料的利用;车间的领料、退料、超领料、返修、试制任务、现场的5S管理;品质的检验时间、检验费用;研发的研发费用、技术更改;财务的资金周转;人力的工资比率和人员编制;设备的更换、维修费用,资产的折旧费用等。 既然成本和这些环节都有密切的关系,就需要成本管理人员对整体运作状况制定相应的成本制度,实现成本预测、计划、核算、分析、考核、奖惩等具体职能。 2. 制作相应的原始单据。 单据是各部门记账的原始凭证也是各部门之间业务信息传递的载体。清晰、明确的单据内容是杜绝业务失误的保障。比如供应商应该根据本公司制作的收料单进行账务结算,自制的或是复印件都可能造成财务的付款错误;车间领料和超领料,推事物料和拉式物料都应该有相应的领料单,如果是手写的或是混合的领料方式极易造成物料的混乱;出厂的物资需要开具出厂单据,并由相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签字才能放行,否则极易丢失公司财物;销售出库需要有出库通知书发往仓库,仓库才能办理出库手续等。有明晰记录详细资料的单据并妥善保管才能保障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二) 用先进的ERP系统帮助企业准确核算成本。 1.数据集成、资源共享。 当代ERP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运作的所有领域,它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平台。数据在各个部门实现了集成共享,这些数据包括物料清单(BOM),工作中心(Work Center),工艺路线(Routing),成本中心和作业(Activity),物料主记录(Material___ master Data)等,系统采用了大量成熟的管理会计技术,比如成本对象(Cost Object)和成本流(Cost Flow),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Variance Analysis)等等。这些技术在理论上都比较成熟。通过它们,ERP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供给管理者多维和明细的产品成本信息。 2.ORACLE ERP提供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主要用于分销或成本快速变化的企业。它的特点是:以移动平均成本估算库存值,即一些库存的事务处理要参与成本的计算,比如采购订单的入库、从库存返回至供应商,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下,依据历史成本评定组织绩效。而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定义的成本计算库存值,并通过成本的变动产生更新差异。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下,依据预定义产品成本评定组织绩效。 3.制造企业的成本流转过程。 我现在以一个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例介绍成本的信息结转。 A. 成本的制定。 在定义成本前,首先应由BOM人员在系统中对物料的信息进行维护,包括物料的编码、描述、类别(自制件、采购件、成品)、单位、提前期、供应方式、供应子库等。这些信息是各模块的数据基础,比如采购一种涂料的单位是斤,然而在系统中维护了公斤,系统在计算物料供应和需求的时候都会翻倍的进行运算。定义好物料信息后,需要根据成品的物料清单定义下级物料的需求数量、产出率、供应子库和供应类型等。接下来就是成本管理人员维护成本了,只需定义好采购物料的成本和物料清单,并运行成本累积和更新程序后,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子装配件和成品的单位成本了,而成本管理的职能就在于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B(成本信息的流转。 a.生产计划部门运行MRP等计划工具,系统结合产品需求和库存状况生成计划定单(Planned Order)。计划定单被确认并转成生产定单,生产定单下达后,车间开始执行生产任务。在生成生产定单时系统会列示生产工序以及各道工序的原材料投料,计划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和确认。车间在执行生产定单的过程中,系统同样会列示各工序需要领用的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实际领用可以参照提示或做更正。仓储部门负责库存的管理,仓管员会根据实际数量在系统中记录发料、退料的库存记录。在ERP中产生如下会计信息:产生一张反映库存移动的物料凭证,借:生产成本(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 贷:存货。当生产完工后,车间要进行任务单的完工事务处理,产生的会计信息为:借:存货 (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贷:生产成本。 b. 每个月除了材料成本之外,还会发生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它们是通过系统集成或用手工方式被记入了财务会计模块和成本会计模块。如果能详细的制定出各费用产生的动因和比率,如:机器的使用效率、人工的工时利用率等,就可以在系统中对相应的成本要素进行维护。如果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占成本的比重不是很大,在生产方面也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计入产品成本。比如:固定资产模块,月末自动计算折旧并过账,在财务中自动生成会计信息为:借:制造费用—折旧 贷:累计折旧的记账凭证。同时根据固定资产所属的不同成本中心,折旧费用自动流入了各个成本中心;再比如:人力资源模块,月末计算工资时生成借:生产成本—人工 贷:应付工资的会计分录,同时工资费用也会流入了相关成本中心;水电能源、机物料消耗及其他制造费用都通过财务手工输入发票时记入系统,产生的会计信息为: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账款,同时手工认定或分摊到各成本中心。还有一些是除车间外的成本中心提供的服务,比如仓库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也是手工维护到相应的成本中心。这样月末在总账中,我们就可以对所有的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了。 c(对月末结账时仍在生产状态的产品。由于会计上按会计期间出报表的需要,因此需要将在制品的成本物化成存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系统在月末将未完工的生产定单所累计的成本扣除部分已入库的产成品的价值作为在制品的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在制品=生产定单成本-已入库产成品。 d.在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下:不论是生产成本中心还是间接成本中心都有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投入和产出是按各自不同的方式核算的,因此可以肯定在月末这些成本中心的投入和产出是不会相等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开工率变化造成的,也可能是资源消耗超标造成的,也可能是资源价格变化造成的。因此,月末,系统将量化不同类别的差异。但是差异总数=投入-产出的公式总是成立的。一般会有五大差异:即订单差异(标准成本和采购订单价格的差异)、发票差异(采购订单价格和发票价格的差异)、材料成本更新差异(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库存价值产生的差异)、材料消耗差异(发出材料数量和完工入库的材料数量不同产生的差异)、WIP在制品成本更新差异(材料成本变动时对在生产任务中的物料成本影响产生的差异),差异形成的会计信息为:借/贷:存货科目 贷/借:差异科目。 在平均成本核算下,由于存货的金额是移动加权计算的,所以只会存在平均成本差异(库存中某个项目的一个或多个成本要素的事务处理结果为负数时,用此账户来平衡分录,并且表示在接收前因发出库存而导致的库存估价错误的差异科目)和发票价格差异(采购价格与已付采购订单接收的发票价格之间的差异)。 在标准成本下,成本管理的工作往往是围绕差异的分析和降低而展开的。成本的管理是一个对业务流程的过程管理,它所分析的数据来源于每一个业务部门的事务处理中,如何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分析成本、制定成本、降低成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永和不变的话题。第五篇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分类讲解-教你如何有效核算成本 对一个企业来讲,要计算企业的产品销售生产成本,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采用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现将几种主要成本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是一种计算工作比较简单的方法。一般运用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单步骤生产)。例如自来水生产、原煤原油的开采等。这类生产往往品种单一,封闭式生产,月末一般没有在产品存在。既使有在产品,数量也很少,所以一般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在简单法下,生产中发生的一切费用都属于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由于简单法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划分的问题,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故称之为简单法。 1、品种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据以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就需要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
(2)成本计算期 由于大量大批的生产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无法按照产品的生产周期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因而只能定期按月计算产品成本,从而将本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生产成本配比,计算本月损益。因此,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与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 (3)生产费用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按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是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简单生产是一个生产步骤就完成了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没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是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复杂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复杂生产是需要经过多个生产步骤的生产,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生产线上都会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就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可分析具体情况,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各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3、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品种法的计算程序
开设成本明细账
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按用途分类汇总各种付款凭证,登记各项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根据领退料凭证及有关分配标准,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分配材料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根据电费付款凭证和实际耗用量,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
贷:应付账款
?.根据工资结算凭证和福利费提取标准,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分配工资及福利费,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应付工资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应付福利费
?.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折旧办法,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贷:累计折旧
?.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和“预提费用明细账”记录,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贷:待摊费用
借: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贷:预提费用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制造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
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
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上归集的生产费用,月末,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则本月生产费用总额就全部是完工产品成本。
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
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 计算的各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中成本和单位成本,据以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
贷:基本生产成本
二、分批法 1、分批法的定义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单法。 2、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分批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在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中,生产多是根据购货单位的定单组织的,因此,分批法也称定单法。但严格说来,按批别组织生产,并不一定就是按定单组织生产,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负荷能力,来合理组织安排产品生产的批量与批次。比如说:
1(如果一张定单中要求生产好几种产品,为了便于考核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生产管理,就要将该定单按照产品的品种划分成几个批别组织生产。
2(如果一张定单中只要求生产一种产品,但数量极大,超过企业的生产负荷能力,或者购货单位要求分批交货的,也可将该定单分为几个批别组织生产。
3(如果一张定单中只要求生产一种产品,但该产品属于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复杂产品(如万吨轮),也可将该定单按产品的零部件分为几个批别组织生产。
4(如果在同一时期接到的几张定单要求生产的都是同一种产品,为了更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也可将这几张定单合为一批组织生产。 (2)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虽然各批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仍按月归集生产费用,但是只有在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才能计算其实际成本。由于各批产品的生产复杂程度不同、质量数量要求也不同,生产周期就各不相同。有的批次当月投产,当月完工;有的批次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工。可见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因各批次的生产周期而异,是不定期的。所以,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 (3)生产费用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在单件或小批生产,购货单位要求一次交货的情况下,每批产品要求同时完工。这样该批产品完工前的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在产品成本;完工后的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费用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但是如果产品批量较大、购货单位要求分次交货时,就会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的分配方法视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占批量的比重大小多少而定。 4、分批法的分类
分批法因其采用的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分成一般的分批法和简化的分批法。
1(一般的分批法
采用当月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批法称为一般的分批法(分批法),也就是有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2(简化的分批法
采用累计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批法称为简化的分批法,也称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是一般的分批法的简化形式。 5、分批法的计算程序1、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按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同时,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明细账。
2、根据各生产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各要素费用并登账。
对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批别列示并直接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生产地点归集,并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3、月末根据完工批别产品的完工通知单,将计入已完工的该批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转账。如果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并已销售或提货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该批已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编辑
三、逐步结转分步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2、成本计算期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
连续式复杂生产下必然进行大批量生产,无法划分生产周期,只能以每月作为成本计算期。
3、必须分步骤确定在产品成本,计算半成品成本和最终完工产品成本;
4、是否进行成本还原,要依成本结转时采用的具体方法确定。 2、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具体说有下列企业:
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
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 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
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
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
逐步结转分步法要按生产步骤的顺序分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再按顺序结转下一步骤,成本计算的过程也就是半成品成本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4、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其实物结转与半成品的成本结构相一致,有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2、可以为各步骤消耗半成品,同行业进行半成品成本的对比、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和考核等提供了半成品成本资料;
3、采用综合结转法需进行成本还原,计算工作较为复杂。虽为避免进行成本还原可采用分项结转法,但转帐手续比较麻烦;
4、按实际成本计价结转时虽比较准确,但影响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各步骤成本的升降原因。按计划成本计价结转时,虽能克服按实际成本计价的缺点,但要进行半成品成本差异的计算和调整。
四、平行结转分步法 1、什么是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2、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都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各步骤的成本计算都是为了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2、成本计算期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这是大批量生产的组织特点所决定的;
3、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的结转相分离。 [编辑] 3、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
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编辑] 4、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的程序及举例
分步骤计算本步骤的广义在产品和广义半成品成本是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突出特点。各步骤生产费用分配和广义半成品成本平行计入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根据广义半成品成本汇总过程,可列示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5、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各生产步骤月末可以同时进行成本计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从而加快了成本计算工作的速度,缩短了成本计算的时间;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结转相脱节,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实际结存在该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五、ABC成本法 1、什么是ABC成本法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作业会计"、"作业投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住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ABC成本法引人了许多新概念,下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作业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2、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那么,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依据一定的规范计算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财务费等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管理法有时不能反映出所从事的活动与成本之间的直接联系。而ABC成本法相当于一个滤镜,它对原来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调整,使得人们能够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人们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无效的。
ABC成本法主要关注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关注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3、ABC分析法的过程
ABC分析法的过程是:
1.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2.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定单的数量)。
3.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4、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5)作业成本运行;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7)采取行动。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5、应用案例
某农机厂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以销定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超过人工费用的200%,成本控制不力。为此,企业决定实施作业成本法。
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确定了32个作业,以及各作业的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主要是人工工时,其他作业动因有运输距离、准备次数、零件种类数、订单数、机器小时,客户数等。
通过计算,发现了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扭曲:最大差异率达到46.5%。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为加强成本控制,针对每个作业制定目标成本,使得目标成本可以细化到班组,增加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分析还显示,运输作业由各个车间分别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余,将运输作业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三四台叉车。
此外,正确的成本信息对于销售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作业成本信息以及市场行情,企业修订了部分产品的价格。修订后的产品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6、ABC分析法的作用
ABC分析法虽然也可作为一个会计系统使用,但分析特定时点上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由于成本动因和企业的业务是变化的,为确保过去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这种修订应当促使定价、产品、顾客重点、市场份额等战略的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运用
对一个企业来讲,要计算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采用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 企业的情况错综复杂,要全面考虑具体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步骤,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运用,达到最佳的成本计算和最优的成本控制。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度所得税怎么做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