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体力活动系数,可你做对了吗

当前位置: >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加强体力活动尤为重要
多动是脑力劳动者的长寿诀窍
古往今来,善于用脑者,无不注重体力劳动与体育运动。
孔子教授弟子,不仅授以诗、书、礼、乐,而且传授射箭和驾车的技术,还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郊游和登山。他最赞赏的是在春季三月,穿上春装,陪伴老友,带上孩子,到河边去洗澡,到山上去吹风,然后咏诗、唱歌。这位用脑极勤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却能年逾古稀,显然与他在&劳心&之后,又善于&劳手足&密切相关。
有一位教师从孔子动静结合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在一生中既勤于用脑,又勤于运动,做到了动静相兼,所以退休之后直到90高龄,仍可生活自理,且常看书写字。他还专门介绍自己深刻的体会:&几十年来,一直井井有序地合理安排时间,让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交替进行。一方面消除紧张的脑力劳动所造成的高度紧张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充分地休息;另一方面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既呼吸到新鲜空气,又摇曳筋骨,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强机体各个方面的功能。这无疑是我轻身耐老、不患高血压等疾病、得以颐养天年的原因之一。&
马寅初教授既是闻名中外的人口学家,又是享年百岁高龄的寿星,他的三条长寿诀窍之一就是&恒动&。持之以恒,经常运动。马老一生既勤于动脑,又勤于动手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健身走步,每天要走六七千步,即使晚年体弱多病,也不间断。
上海的书法家苏局仙,也特别注重运动,他风趣地说:&动物就是要动,不动变成废物。&他每天黎明即起,广步于庭,尤其喜欢到空气清新的野外散步,即使到了90高龄,仍然兴致勃勃地到田野去慢走六七千步。随着年岁的增高,到野外行动不便,他仍然乐呵呵地坚持家务劳动,直到百岁高龄,也未间断。他深有体会地说:&我本爱劳动,日常家务,能做即做,做到力尽时才停止,在气喘汗出时最为快乐。&苏局仙先生1985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1991年仙逝,享年111岁。
人们向这位百岁寿星请教颐养天年的诀窍,他笑答道:&诀窍就是三个天天: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天天做事。&
事实证明,善于&劳手足&是&劳心者&预防疾病、避免早衰、健康长寿的诀窍,所以,我们在紧张用脑的间隙,应当穿插体力活动。最好能养成每天到户外锻炼的习惯,无论做操、打拳、跑步都行。饭后出门散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迈开双脚,出外郊游,更能放松身心,活动筋骨,增强体质,十分有益。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体力活动对健康的益处
  体力活动的益处之一就是能够延长寿命——进行中等到高等水平体力活动的人群比久坐的人群寿命更长。体力活动可以改善机体每个系统的机能,从心肺系统到骨骼系统,再到免疫系统。 中国论文网 /7/view-4406145.htm  另一方面,久坐的生活方式也与28%的慢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肥胖)导致死亡的事件相关。最近进行的几项研究成果显示:   ●每增加两小时看电视的时间与23%的肥胖升高率和14%的Ⅱ型糖尿病升高率相关。   ●对于参加锻炼的人群,仅有不到20%被确诊患有抑郁症。   ●6个月不参加任何体力活动,能使腹部的脂肪明显增多。   ●较不运动的人群,高运动量的人群能降低27%脑卒中的风险。   ●对于年龄为45岁以上的女性而言,每周至少散步1小时能够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中年人体力活动降低了与阿茨海默氏病的风险相关性,甚至对于易感个体而言也是如此。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短期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人体认知机能,但是一些研究认为锻炼对认知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有证据显示相比同年龄人,参与健身的人处理信息的速度比那些很少活动的人要快。另一项研究表明,有氧健身能够预防或者减缓随年龄增长导致的认知机能减退。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健康与心理》 )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每天走2万步,就等于运动了吗?你可能只是在“消耗体力”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运动!
吼吼,地球人都知道哇!
那么问题来了……
怎样的运动才科学?
万一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了又该如何处理?
最近,因为未采取科学的运动而受伤来湖南旺旺医院康复科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
康复科治疗师彭娟根据常见运动易导致的受伤情况进行了汇总,全是满满干货,快来看一看!
(网络图,仅供参考)
·你是否也觉得坐着的时间越来越长,活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你是否也认为这一天除了面对电脑就是手机,没什么体力劳动可脖子不是脖子腰不是腰,除了没人疼全身哪哪疼!
·你是否也发现原来只有在70岁的老人身上才看的到的挺腹塌腰、圆肩驼背的体态,现在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也成为常态了,甚至中学生、小学生背也驼了、脊柱也弯了、腰椎间盘也突出了……
没错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正在面临缺乏运动和不良姿势带来的危机,但我们却身处其中浑然不知!
可是,大家又要反驳了!谁说我没有运动?
·我每天步行20000步,朋友圈里一直位居榜首;
·我每天爬岳麓山上山下山全程风雨无阻;
·我每天从一楼爬到二十楼再走下来大气都不喘;
·我每天坚持跳两个小时广场舞十年如一日。
(网络图,仅供参考)
不过亲爱的宝宝们,确定这是在锻炼吗?有没有考虑过自己身上的关节是神马感受!
图中黄色圆圈处为跑跳类运动中常见易受伤部位:
(黄色圆圈处为跑跳类运动中常见易受伤部位)
在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
科学的运动和健身不等于盲目的体力消耗!
问题一:那究竟怎样运动才科学呢?
在此笔者要说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同。
所以想要进行某项运动之前最好找专业人员做个评估。
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到正确的力学模式后再开始运动,会事半功倍,受伤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举例来讲:
跑步是最受喜爱也比较简单的运动之一,人人都会的跑步但真正跑对的却不多。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跑着跑着就把自己跑坏了!
看似简单人人都会的跑步,也有许多需要关注的地方!
从下往上:
a、足弓是否正常?如果是严重的扁平足则不太建议做太多的跑跳运动,必要时建议使用功能鞋垫。
b、有无严重拇指外翻?
c、踝关节背屈角度是否足够?
d、髋、膝、踝关节的联动是否正常?在相应的动作中应有的角度是否足够?
e、骨盆是否稳定?
f、脊柱的曲度如何;颈椎、腰椎是否稳定?
g、是否有健康的前庭系统和小脑来控制眼球?
保证我们在晃动的过程中能稳定视野,看清物体,不然可能跑着跑着就晕了!
如果你觉得晕车晕船或在颠簸的环境下一看手机就头晕,可能提示前庭系统或小脑不太好!
跑步的过程中地面对身体有较大的反作用力冲击,我们会从足弓开始一路往上减振:
足弓—膝关节—髋关节—骨盆—脊柱—寰枢关节。
每一个减振环节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为此我们需要相关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能达到力学平衡,正常的发挥功能。
比如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脊柱稳定肌……
当然通过眼球和前庭系统的训练来稳定脊柱也是极好的!
总之,运动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强身健体,若不当则可能遍体鳞伤!
(网络图,仅供参考)
问题二: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受伤了要如何处理?
哇!这么简单的问题,留给我做抢答!不就是局部揉一揉,抹点红花油吗,还能有啥?
好吧,给你点32个NO!不够还能再加……
嗯,笔者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黄金原则。
敲黑板,好好听!
第一:保护
保护受伤的部位。
对于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要保护其不要受到牵拉、避免加重疼痛的动作出现,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用支具固定以免再次损伤。
第二:休息
受伤后应停止受伤部位的活动,任何肌肉、肌腱、韧带、骨关节等的损伤在急性期内,休息制动时必要措施。
第三:冰敷
受伤后立即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建议每次冰敷20分钟左右,24小时内可以多次冰敷,每小时一到两次!
建议用冰水混合物装于塑料袋或专业冰敷袋进行冰敷,冰袋于皮肤之间可以隔一条薄的干毛巾!
若伤后3到7天,局部炎症得到控制无开放性伤口但有明显肿胀时,可以用冷热交替消肿法。
即用38~40度热水热在肿胀部位热水浴5分钟,在用0度的冰水混合物冷水浴1分钟。交替5轮,最后以热水结束。
需要格外提醒大家的是,轻伤24小时、中到重度损伤明显肿胀的48~72小时内不要热敷、按揉、用活络油等,否则有可能加重损伤。
第四:加压
用弹性绷带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在受伤部位加压包扎,控制肿胀。也可绷带与冰袋组合进行,即绷带包裹住冰袋包扎于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包扎后要注意观察远端肢体的皮肤颜色,防止包的太紧影响血液循环!
第五:抬高
抬高受伤部位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循环和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
可与冰敷加压同时进行。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建议全天抬高患肢。
(冰敷加压同时进行)
湖南旺旺医院康复科提醒,以上方法可用于损伤早期的自我急救,控制病情。
在自我进行急性处理后应尽快找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温馨提示:建议喜欢运动的朋友在户外运动时携带必要的运动防护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如:冷凝喷雾、绷带、肌贴、创口贴、医用手套、生理盐水等。
(编辑Eliz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彭娟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做一个英雄,与我们一起拯救他们的生命!
做一个英雄,与我们一起拯救他们的生命!
今日搜狐热点我们每天都在体力活动,可你做对了吗?
What is physical activity?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为任何的骨骼肌肉产生的身体活动,需消耗能量,包括工作、玩耍、做家务、旅行和从事娱乐活动。
而“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不应混淆,“体育锻炼“是“体力活动”的一个亚类型,“体育锻炼”是有计划性、结构性、重复性的运动,目的在于改善或保持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的体质健康。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均有利于身体健康。
How much of physical activity is recommended?
年龄在5-17岁的青少年
Should do at least 60 minutes of 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daily.
每天至少做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Physical activity of amounts greater than 60 minutes daily will provide additional health benefits.
每天超过60分钟的体力活动将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Should include activities that strengthen muscle and bone, at least 3 times per week.
应包括加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每周至少3次。
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
Should do at least 150 minutes of moderate-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week, or do at least 75 minutes of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week, or an equivalent combination of moderate- and vigorous-intensity activity.
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每周至少做75分钟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力活动量的等效组合。
For additional health benefits, adults should increase their moderate-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to 300 minutes per week, or equivalent.
成年人应增加中高等强度的体力活动至每周300分钟或者此运动量的等价量,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Muscle-strengthen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one involving major muscle groups on 2 or more days a week.
肌肉强化训练应每周2天或更多时间锻炼主要肌群。
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Should do at least 150 minutes of moderate-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week, or at least 75 minutes of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week, or an equivalent combination of moderate- and vigorous-intensity activity.
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高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者每周至少做75分钟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力活动量的等效组合。
For additional health benefits, they should increase moderate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to 300 minutes per week, or equivalent.
应增加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至每周300分钟或者此运动量的等价量,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Those with poor mobility should perform physical activity to enhance balance and prevent falls, 3 or more days per week.
运动能力差的人群应增加体力活动,以提高平衡功能和预防跌倒,每周3天或更多时间。
Muscle-strengthen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one involving major muscle groups, 2 or more days a week.
肌肉强化训练应每周2天或更多时间锻炼主要肌群。
Th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physical activity varies between people. In order to be beneficial for cardiorespiratory health, all activity should be performed in bouts of at least 10 minutes duration.
不同形式的体力活动对于不同人群强度不同。为了促进心肺健康,所有形式的活动至少持续10分钟。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体力活动的益处和体力活动不足的风险
中等强度规律的体力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或做运动----对健康均有显著的益处。在所有年龄段,体力活动的益处大于潜在的伤害,例如活动意外。一些体力活动比任何活动都不做更好。在每天相对简单的活动方式中变的更活跃,人们可更容易达到推荐的运力量。
规律和适当的体力活动水平:
改善肌肉和心肺健康;
改善骨骼和功能健康;
降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乳腺癌、结肠癌和抑郁症的发病率。
降低因跌倒引起髋部或脊椎骨折的发病率;是能力平衡和控制体重的基础。
体力活动的缺乏是全球死亡率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增加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负担且影响全球人口的整体健康。和体力活动充分的人群相比,体力活动缺乏的人群死亡风险增加20%至30%。
How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如何增加体力活动?
一般来说,社会和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来增加体力活动。WHO的成员国已达成协议,在2025年,体力活动不足将减少10%,包括达成“年,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运动计划”。
“年,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运动计划”
计划确保体力活动的增加: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促进与有关部门的体力活动合作;
对于所有人,步行、骑自行车和其他主动方式的交通工具是鼓励的和安全的;
劳动和工作场所政策鼓励体力活动;
学校有安全的空间和设施供学生在空闲时间运动;
素质体育教育帮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体力活动的行为模式;体育和娱乐设施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体育运动的机会。
政策和计划解决不进行体力活动的问题已经发展为80%的WHO成员国,虽然在2013仅有56%的成员国实施。国家和地方当局也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政策以促进体力活动计划的推行。
参考文献:physical activity,本文由cherry翻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力活动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