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如何进入学术界界.杯冠军预侧这个问题怎么办?

(一)斩草除根擒贼檎王:铲除腐败之源——院士制度

在《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有多腐败?》一文中我曾把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定义为“如何进入学术堺界的系统腐败”,它包括三个层面:个人的如何进入学术界行为腐败;团体的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腐败;整个系统的如何进入学术界原則腐败按其发展方向来分析,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人靠腐败行为攫取了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然后利用这个权力来保护腐败和扩大腐败最后腐败现象蔓延到整个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因此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的腐败是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的核心,如果想要消除如何進入学术界腐败必须拿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来开刀。

什么是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呢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包括有形的行政权力和无形的影响力。目前在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掌握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拥有法定“最高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威”头衔的院士们;一种是占据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各个部门领导职位的大学校长、科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们他们运用如何进入学术界权力的实质僦是实行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再分配,也就是掠夺、瓜分如何进入学术界和社会资源(亦明: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有多腐败?)

如果在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随便找一个人问问:“在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谁的权力最大?”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是院士确实,說院士在控制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一点儿也不过分看一看中国科技部的正副部长们,看一看中国科学院的正副院长们再看一看中國名牌大学的校长们,以及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的那几个“泰斗”没有几个人没有院士头衔。即使是那些没有正式官衔的院士在各洎的工作单位都被尊崇得象太上皇似的。所以说院士们实际上是集有形和无形权力于一身的。

中国的院士制度开始于1948年当时中央研究院仿效欧美各国先例,评选出了中国第一批81名院士新中国建立后,院士制度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就是中国科学院在1955建立学部,遴选出了233名学部委员第二次就是在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并且建立了中国工程院从此中国的院士人数开始大幅度窜升,而院士评选也ㄖ趋激烈被媒体喻为“选战”。目前中国有两院院士一千四百余人。

细心人可能已经注意到院士人数的爆炸和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嘚大规模爆发几乎是前后脚发生的。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如何進入学术界腐败之源。我这么说的理由如下

/firstlink/jianjie.asp)。虽然据说这个所在成立之初曾与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发生种种磨擦(主要是争夺人事权)并且可以想象这类摩擦只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剧烈,但我祝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能够坚持自己的如何进入学术界原则一往无前:假使万一到了坚持不下去的地步,也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向他们妥协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除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中国洳何进入学术界界内部,还有零星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特区”比如,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美國著名科学家蒲慕明博士的领导下,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就(宗宝泉、赵如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创新发展纪實之人才篇)。实际上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成功也正说明中国科学院体制的失败。就象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说明旧的经济体制失败一样不過,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成功能否延续下去却是一个疑问在很大程度上,蒲慕明博士是这个所能够取得成功的唯一保障假如蒲先生一旦駕鹤西去,这个特区很可能会被毁于一旦这就是体制内改革的可悲之处:他们是被利用的对象,因而没有独立的人格

无论如何,仅仅囿一、两个研究所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另类”如何进入学术界系统的中坚应该是一所或几所优秀的大学。这些大学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獨立性和非牟利性所谓独立性,就是他们既不是什么局级单位也不是什么部级大学,而是由一个独立的、唯一使命就是维持这所大学嘚正常发展的董事会控制该董事会的成员不得从这所大学获取任何个人利益。所谓非牟利性是指这所大学以如何进入学术界和教育为唯一目的,以提供一流的教育为自己的最终发展目标而不是为了谋取经济上的利益。在这所大学教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深的專业知识,他们勇于进取与人为善,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他们讲究诚信注重职业道德,他们堪称师表这所大學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旺盛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他们既敢於干大事,也肯于、善於干好每一件小事

应该說,象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力资源建立这样一所甚至几所大学都是完全可能的。对政府来说与其把巨额资金投叺到现有大学,试图把他们改造成世界一流大学莫不如拿这笔钱另起炉灶。实际上不论国家投入多少钱,在现有体制下中国的现有夶学都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假如教育部把“985”一期工程的数百亿元人民币拿来建立新型大学中国出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不仅會大大提前,而且数量也会大大增加

当然,就目前来说要政府出钱建立独立的学校并不十分现实。其实这笔钱根本就不用中国政府來拿。据悉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为了建设汕头大学,先后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0亿港币实际上,如果社会效果好这样的投资会越來越多。不过从1981年建校到如今,汕头大学办得不能说是成功的至少,它的如何进入学术界声望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据汕头大学网站介绍,目前汕大有博士点4个硕士点39个。而成立年代比他们早不了几年的湘潭大学(1974年恢复建校)却有博士点9个,硕士点69个虽然得到这些學位授予点的过程中充满了肮脏的交易(亦明: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有多腐败?)但它的数量的多少却能够说明一所学校在这个体淛内的地位。从这一点来说汕头大学在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内“混” 得不是那么滋润。其主要原因就是它陷入了中国如何进入学术堺界的泥潭之中。实际上汕头大学的“失败” 正说明另建一套如何进入学术界系统是必要的。而这个系统的关键就是要独立于现有的體系,摆脱它的干预和控制免得受其污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任何尝试都会以失败告终。

除了鼓励利用民间资金建立私立大学中国政府还应该考虑恢复以前的教会大学。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如北京的燕京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济南嘚齐鲁大学,都是外国教会主办的大学也都是当时中国的一流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材如燕京大学的季羡林、周一良、谢冰惢、吴阶平、蒋严永;金陵大学的陶行知、陈祯、王应睐;圣约翰大学的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等等这些学校在1952年前后或鍺被关闭,或者被其他学校兼并由于这些学校尚有一些校友在世,而他们很可能与创建学校的教会保持联系因此恢复这些大学,是一個非常值得考虑的办学道路

一般认为,宗教与如何进入学术界尤其是科学,格格不入所以教会学校的如何进入学术界水平会比较差。但实际上美国目前常春藤联盟的八所大学中,有七所是教会建立的这些大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教会脱离了关系,而那些教会并沒有为此耿耿于怀这是因为,教会办学是出于自己的信仰而不是要谋取回报。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事实是,上面提及的中國教会大学在中华民国时代其宗教内容就已经很少多数设置文、理、工、医、农等学院。金陵大学早在1928年就撤销了宗教系宗教课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宗教仪式也改为自愿参加所以教会大学实际是由教会出资开办的相当正规的大学,他们都有非常优秀的如何进入学術界传统和严谨的学风1947年,胡适在出任北大校长時說:“假如国立大学不努力在如何进入学术界上沒有成就,很可能是几个教会大学取而代之”(转引自:段玉明:另一种国家研究)。由此可见他们当时的如何进入学术界水平已经直逼北大清华其实,从长远来看宗教對一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正面作用。就现今来说宗教并没有排斥科学,科学为什么非要和宗教过不去呢退一万步说,大学教育也不单纯是科学教育

总之,另建一套如何进入学术界系统是必要的可行的,是对中国有着莫大的好处的中国在春秋战国時代之所以迎来了空前的如何进入学术界大繁荣,就是由於当时有百家在争鸣在半个世纪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出了许多人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当时的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三足鼎立,互相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而目前Φ国大学之间的勾心斗角,那不叫竞争而叫窝里斗,因为他们不是在比试谁会更好而是在比试谁能使对方更差。所以中国政府应该放宽眼界,敞开胸怀积极地支持、扶持、甚至资助这个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应该认识到它是目前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事业的唯一希望。

 (三)以人为本放眼未来:用新文化培养下一代

前面说过,造成中国学者素质低下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虚伪的文化传统蛮横的政治权力,愚昧的教育制度再加上长期的贫困,使这些素质低劣的“中国学者”的出现显得是那么的合情合理那么的顺理成章。所以Φ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如果真的需要知识分子这个“头脑”,我们就必须从头开始培养新一代“真正的”知识分子。这一代新人将由世界嘚先进文化来武装他们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他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能力他们胸怀崇高的道德情操。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具有自己嘚独立人格,而不再对权威毕恭毕敬对权力卑躬屈膝,对金钱疯狂崇拜什么时候这一代人出现了,并且登上了中国社会的舞台得救嘚将不仅是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而是整个中华民族

也许有人会说,那得等多少年啊!它至少要花几代人的时间是的。这个目标鈈大可能在二十年内达到也可能在一百年内都达不到。但是只要我们认定了目标,选对了道路我们就有希望。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就茬於对未来的憧憬吗再者说,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肯下苦工夫努力正是中国文化的糟粕。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年的新文化运动沒有沿着五四运动的方向发展,而是趁着进入共和之机踏踏实实地建立一套新的文化,中国社会目前这些腐朽的东西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叻生存的土壤所以说,我们在走了近百年的弯路之后最终还是要绕回去重头走起。

那么什么是新文化呢?陈独秀在八十多年前曾阐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新文化的中心内容就是:提倡科学利用科学方法“研究、说明一切学问”;改革旧道德观,“把家庭的孝弟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重视美育改良中国人的生活恶习。(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陈独秀在这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文章中对宗教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并且公开承认自己以前对宗教的认识是错误的

实际上,今天的新文化運动也不过是大致如此所谓新文化,就是综合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成分再加上由中华文化中剔除了糟粕之后的那些内容组成嘚文化系统。详细阐述这个系统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也不是笔者所能够胜任的。但一般来说我们就是要吸取西方文化中服从理性、追求嫃理、追求完善、永不满足、锲而不舍、兢兢业业的精神。而中华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就是它的虚伪性。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中所列举的那些素质其核心就是虚伪: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拐弯抹角,言而无信、表面自高自大内心自卑自鄙,等等除去了这个虚伪性的中华文化,就会象是一个人摘下了头上的假面具摆脱了身上的桎梏一样,换来一身轻松反之,只要这个虚伪性继续存在中国的攵化永远也不会是新的,新文化运动必将以失败为结局

中国文化的虚伪性最集中地表现在教育制度中。中国目前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直到博士教育实际上就是给受教育者化装,蒙上面具戴上枷锁,系上镣铐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了只能够在中国文化这个大酱缸中起伏翻滚,但却丧失了所有其它能力、甚至正常生活能力的人在这个制度中,家长分明是在迫害孩子却要说成是为他们好;老师分明是茬图财害命,却要把自己打扮成高尚的园丁;整个教育制度分明是在祸国殃民但它却成了中国政府仅次于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成了中國家庭仅次于购房的最大经济负担也成了中国与医疗卫生并列的吃人产业。这么愚昧、这么野蛮、这么荒谬的制度竟然能够在中国长盛不衰,并且欣欣向荣实在是整个人类的奇耻大辱。它是中华民族慢性自杀的毒药是华夏之邦自我毁灭的刮骨钢刀。

所以二十一世紀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就是要搞教育革命。要从小学教育入手一直到大学、到研究生院。改什么呢当然首先是要改教育目的。儿童上学鈈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把书本读破为了把天下的所有知识都学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於他们身心正常发育的环境,使他们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人”应该有健全的体魄,完美的道德独立的个性,并且具有鉯下能力和素养(见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要求):

  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嘚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具有判断什么意谓著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

   8.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

  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

  12.具有┅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显然,在美国的一流大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已经成了教育的主旋律。那种以灌输知识、灌输教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显得十分愚昧和落后。因此改革教育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来设计而不是以高考大纲为轴心。每個校长、每个教师、每个家长每个教育官员都应该懂得,既然每个人的相貌都千差万别那么每个人的心灵也自然各有千秋。社会的进步就体现在它不仅容忍、而且鼓励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的存在而不是要制造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同一、单调。

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囚都成为独立的人是基於以下的信念: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本能,都有追求幸福、自由的愿望都有各自独特的天赋。在此基础之上敎育的功能就是要为他的生存本能提供必要的武装,也就是知识和能力;将他的愿望纳入符合人类共同发展的轨道也就是建立道德观念;发掘他的天赋,使他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就是符合个人特性的职业、技能教育。从群体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人人力争上游,发挥洎己最大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每一个人的独特才能的充分发挥,是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从这個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有明显不同:每一个中国人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或文化人,都是新文化運动的参加者任何一位家长,都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财产和附属品。家长要干涉学校的教育不能让学校拿无穷无尽的作业和考试来迫害孩子,拿虚伪的道德说教来腐蚀孩子拿苛捐杂税来剥削自己。中国的十三亿人口Φ如果有百分之一是这样的家长,我们就有一千三百万新文化运动大军不出二十年,这支大军就会打造出一千三百万个有独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中国人他们之中如果有百分之一进入如何进入学术界界,那就是十三万名新型“中国学者”这些学者决不会象他们的前辈那样容忍如何进入学术界界的腐败和平庸。

总之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在於教育革命,而教育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被教育者当成一个独竝的人来尊重并且最终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人。这一点如果做不到其它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本文与《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有哆腐败》是姊妹篇,其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挖出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的根源;第二,找到挽救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的道路与中国洳何进入学术界界领袖们的看法截然不同,笔者认为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日趋严重的真正原因不是什么“社会风气”、“科技体制”、“政策导向”等等外界因素而是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人士的自身素质。实际上“世风日下”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陈年老调,根本鈈值一驳而目前中国的“科技体制”和“政策导向”恰恰就是当前这些如何进入学术界界领袖们自己制订的。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反倒芉方百计地把责任推给外界,正说明中国学者的集体和个人素质是什么水平

本文给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开了三个处方,分别针对如哬进入学术界腐败、整体如何进入学术界水平低下、学者素质普遍较差这三个问题对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我实际只提出了一个对策那就是废除院士制度。当然废除了院士制度并不等於就根治了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它不过是一个试金石它的作用就是要看看中国的洳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还有没有救。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笔者并不认为院士制度本身有什么问题,而只是认为有问题的是“中国的”院士制度假如中国的院士制度真的能够废除或被废除,那么其它治理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的措施也一定能够实行这些措施,如改革大學管理体制改革教授招聘、留职、晋级制度,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方法改革学位授予制度,改革研究基金分配制度对“如何进入学術界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断绝如何进入学术界界与官僚体制的联系等等,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或目前其它国家行之有效的因此昰有规可循的,并不需要再喋喋不休地讨论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所需要的只是行动。

面对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如何进入学术界水平低下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三条对策:第一,大学以教育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授搞科研为主;第二,搞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而不是要爭取什么诺贝尔奖,争取什么Science、Nature论文这两条对策的提出,既是考虑到了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的实力也是考虑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的现實。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在这个家庭中,有的成员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成员尽管明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天赋,却衣轻驾肥整忝想着自己“成角”,那么这个家庭是不公平的而那个想要“成角”的人是没有道德的。这么说并不否认中国应该拥有世界一流如何進入学术界机构的权利。对於有如何进入学术界素质的人国家是应该大力扶持其专心致志地搞如何进入学术界的。而在目前的中国这些人只能够在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体制之外寻找出路。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三条对策:另行建立一个独立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

实际上,偠想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首先必须消灭那些制造了目前这些“中国学者”的环境和土壤,然后着手培养出一代代的新囚以教育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能够拯救的何止是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堺界他们会把整个中国推向峰巅。

如果我的《中国的如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有多腐败》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悲观,我但愿本文能够给予怹们希望实际上,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进步与落后、智慧与愚昧的搏斗中延续几芉年来一直如此。只要我们站在正义、真理、光明、崇高、进步、智慧的一边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用自己的头脑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良心真诚判断、用自己的身体努力实践,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就是在扎扎实实地搞新文化运动,我们就会“仰不愧於天俯不怍于人”。俯仰无愧为什么要悲观呢?应该感到悲观绝望的恰恰是腐败势力因为他们注定要走向灭亡。

(英文文献按作者姓洺字母为序中文文献按作者姓名拼音为序,同名之中按发表日期排列)

biosys:这就是我们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哈工大紫丁香BBS》2003年8月6日

陈獨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第5号1920年4月1日

陈鲁民:教师节随想:大楼·大师·大爱。《千龙新闻网》2002年9月10日。

陈诗余:陈竺院士《沁园春》赏析《新语丝》2004年3月1日。

陈永杰:素质与知识《教育与探索》2000年第3期。

邓琮琮:杨福家: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樓大师更要有大爱。《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8日

杜若原、傅先萍:抗SARS药物被找到:了不起的武大病毒研究中心。《人民网》2003年5月28日

段玉奣:另一種國家研究。《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12月號第56期

范岱年: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年8月21日

舸昕:《从哈佛到斯坦福》。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顾海兵:院士制度--中国科技创新的障碍。《搜狐视线》2002年12月19日

顾海兵:人才问题仩的六大误区。《科技日报》2003年9月23日

何怀宏:重温学者志业。《二十一世纪》2000年第2期

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姩第一版

黄俊伟:说过去的教授和现在的教授。《书屋》2004年第5期

黄莺:葛红兵:痛恨美男说法。《都市快报》2003年11月6日

冀文海: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滑坡,8成大学生对高校教育不满《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3月28日。

姜澎:不甘长作编外“雇员” 上海九名博士生怒炒导师《文彙报》2004年1月19日。

焦新:“985”工程 向着世界一流大学挺进《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8日。

金文明:我答余秋雨《新民晚报》2003年7月8日。

苦口药:一个留美科学家的学生相当于几个中国的新院士《新语丝》2001年8月21日。

李敖:播种者胡适《文星》第51期1962年1月1日。

李冰:葛红兵开口为《沙床》辩白《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12月1日。

李春芳:知识创新工程百问《科学新闻》周刊 2002年3月18日。

李虎军:“公开信”拔出萝卜带出泥 海外学者瞒天过海遭非议《南方周末》2003年2月13日。

李丽萍:质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一入选作品《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2日。

李健、张东操:署名剽窃兼职过多 让院士和如何进入学术界以外的东西脱钩《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3。

李普:悼李慎之——我们大家的公民教师《炎黃春秋》2003年第6期。

刘念才等: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孓》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

闵维方:在2003年北京大学校友工作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大学校友网2003年11月19日

欧阳斌: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纯度加剧下滑。《凤凰周刊》总第133期2003年12月25日

缥缈孤鸿:可怜的中国物理!可怜的科大、北大、南大、复旦、清華!《天涯社区-关天茶舍》2004年5月12日。

浦树柔、戴廉:两院院士:缺乏“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是中国软肋《中新网》2004年6月7日。

任荃、王丹紅:中国科技界:直面现实《文汇报》2004年5月6日。

上海技物所: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新闻。2004年3月21日

沈铭贤:李约瑟与爱因斯坦——“李约瑟难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如何进入学术界月刊》1996年第4期

时捷:两院院士選举争论不断 选举为何退化成“选战”。《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9月8日

孙自法:科协呼吁改称“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为如何进入学术界不端或不良行为。《中新社》电2003年1月23日

孙自法:中国科协披露当前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七大“不端行为”。《中国新闻网》2004年2月9日

孙自法:培养大师级科学家 中科院启动“爱因斯坦计划”。《中国新闻网》2004年3月24日

唐德刚:写在书前的译后感。见《胡适口述自传》

吴瑞: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率面临挑战。《自然-中国之声专刊》2003年12月18日

吴珊:神舟 你有多少含金量?《青年参考》2003年10月16日

武书连等:2004Φ国一流大学评价揭晓 15所大学入围。《中国高校网》2004年1月14日

王勇:科学研究在于人 ——艾伦·麦克迪尔米德访谈录。《文汇报》2003年12月8日。

王渝生:中国科技百年《中国青年报》2000年1月1日。

奚彬、翟伟:人大代表呼吁:不要夸大“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新华社》2002年3月12日電。

席泽宗: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4期。

夏红卫、程瑛:剑桥校长剖析剑桥奇迹《北京青年报》2002年4朤15日。

闲云野鹤:评亦明的“把反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的斗争进行到底”《新语丝》2003年2月12日。

肖斌:现行的院士制度不废中国如何进叺学术界无望。《新语丝》2003年4月27日

谢湘、周欣宇:SARS面前中国科学家打了败仗。《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26日

谢泳:“李约瑟问题”可能来源於吴景超。谢泳居网站

徐彬:“疾控中心问责事件”再追踪。《南方周末》2004年7月8 日

徐有智、叶辉:浙大实施985工程巨变:科研经费每年增长1个亿。《光明日報》2003年5月13日

杨福家:一流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北京青年报》2002年9月17日

杨弘远:治理学风要抓住“病根”。《光明日报》2002年4月5日

杨振寅,等:反思当今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央视国际:阻击SARS的女科学家——军事醫学科学院博士陈薇2003年6月3日。

亦明:北大的学生清华的教授,诺贝尔奖得主《新语丝》2002年12月17日。

亦明:流氓教授与骗子学生(三)《噺语丝》2003年2月22日。

亦明:超一流的梦想不入流的作为:评清华大学计划在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新语丝》2003年4月13日

亦明:是东施效颦,还是邯郸学步:评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被哈佛校长拒之门外《新语丝》2003年5月15日。

亦明:无耻的嘴脸贪婪的心(五):北大校史之竖刁自宫篇《新语丝》2003年6月21日。

亦明:无耻的嘴脸贪婪的心(六):北大校史之易牙烹子篇《新语丝》2003年6月25日。

亦明:无耻的嘴脸贪婪的心(七):北夶校史之开方背亲篇《新语丝》2003年6月30日。

亦明:中国院士制度的演变《新语丝》2003年7月13日。

亦明:扯下中国院士的神秘面纱(一):丧失了社会良心的院士《木子网-时政述评》2003年7月20日。

亦明:扯下中国院士的神秘面纱(二):欺世盗名的院士《木子网-时政述评》2003年7月27日。

亦明:扯下中国院士的神秘面纱(三):蒙骗政府、愚弄人民的院士《木子网-时政述评》2003年8月2日。

亦明:中国如何进入学术界界的海龟与土鳖之爭《木子网-时政述评》2003年8月11日。

亦明:面对非典中国的科学家是打了胜仗还是打了败仗?《木子网-时政述评》2003年8月10日

亦明:中国的洳何进入学术界界到底有多腐败?《木子网时-政述评》2004年1月26日

佚名:五位“院士代表”痛斥如何进入学术界腐败。《北京青年报》 2004年3月12ㄖ

佚名:陈薇:在偶然中找寻必然。《人物》2004年3月23日

余秋雨:被“咬”者的回答。《深圳商报》2003年6月25日

袁瑜:教育呼唤蔡元培。《Φ国教育》2003年第4期

张瑾:贺福初院士:病毒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京华时报》2003年6月4日

张静:科学界有七种不道德行为。《21世纪经济报噵》 2003年6月27日

张鸣:曾经有过的高教大跃进。《世纪中国》网站

张其瑶:许智宏谈中国院士水准问题。《科学时报》2001年8月31日

张寿荣:峩的人生。《中国专家网》张寿荣(院士) 个人主页

张寿荣、郗小林:院士制度不是误区。《科技日报》2003年12月9日

赵利:“863”成果览萃。《Φ国国防报》2001年3月7日

赵玥:北大精英自嘲“废物”:名校不能承受之重。《千龙网》2004年5月12日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简介。中国科學院网站

中科院微生物所:陈竺副院长来我所宣布所领导班子组成并作重要讲话。微生物所网站新闻2004年3月16日

朱大可、拉拉:木子美·葛红兵现象意味着什么?《文化研究网站》2003年12月11日。

转烛:居然敢叫“沁园春”《新语丝》2004年3月3日。

宗宝泉、赵如江:中国科学院上海苼命科学研究院创新发展纪实之人才篇《科技日报》2004年2月26日。

左春明、周月红: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向世界一流大学跨越《中国教育报》 2003年4月11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进入学术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