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跑步菜鸟,我是如何菜鸟跑马拉松松的

精彩文章推荐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马拉松“菜鸟”训练中如何把握跑量
其实能跑马拉松的都不应该算菜鸟,今天定义的“菜鸟”就当是挑战马拉松的初级跑友吧。大家知道,运动负荷包含两方面: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初级跑友来说,完成运动量(跑量)的意义远大于运动强度(配速),这在业余圈子里已经成为共识,不存在讨论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初级跑友训练的时候不要考虑配速,要注重运动量的完成。如果把、运动作为一种习惯或者生活态度的话,跑多跑少跑快跑慢都没有质的区别,从运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的意义远超其它。&
但也不得不承认体育的魅力之一就是自我超越,这种源自人性本源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人的差异,也有了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奥林匹克最有名的格言。&
大家需要清楚的是:跑的快不等于不健康,跑的慢也不等于没有损害,关键是要掌握运动规律,把握运动负荷,用科学、专业的方法来对待跑步。作为我本人来说从镇中学一直跑到国家队,带我训练的从业余体育老师到国家级知名教练都有,跑步的每一个阶段我都经历过,哪些训练手段要摒弃哪些是要坚持都非常清楚,这是我的经历也是我作为教练员的财富。&
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一名跑步爱好者,影响跑步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遗传,这是天生的不可选择,除此之外就是信念和意志力。作为业余跑者来说我觉着后者的作用更大,因为你们的身体条件其实都差不多,而且要多做纵向比较(跟自己),少做横向比较(跟他人),自我的超越才最具价值。&
回到技术层面:入门级的跑友或者体重过大的朋友们,开始的时候不要把门槛定的太高,我的建议是走、跑结合的磨时间、耗脂肪。这也是减肥最有效的手段,不过时间不能太少至少要40分钟以上。理论上讲的话心率不要超过150次/分,其实,这个过程中也不必在意心率,多体会运动带给身体的感受。&
其实这是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因为身体没有运动的习惯,突然间的运动负荷会使身体反应很大,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最要命的是还看不到效果,所以说这个时期内的坚持很可贵。不过等熬过20次训练课以后你就会有新的体验,熬不过20次课的,你要坚决的鄙视自己!此阶段课与课之间的间隔最好不要超过3天。&
痛苦期熬过以后,你会有新的感觉:体重轻了,一口气也能跑到底了,练完后的精气神也都上来了。这时候的训练量要适当加大,还要保证质量,跑的过程中不要随便停下来,并且要特别注意跑进的技术,体会跑的节奏。跑量建议:50—70分钟,每堂课的间隔时间为1—2天,跑前不必给自己定配速但是要记录配速,这个阶段还需要增加一些核心及小关节力量练习,此阶段需要20—30次课,对于选拔季的新戈友来说这个过程需要用心体会。&
当然,跑步前后还有很多细节要做比如补水、肌肉拉伸等都非常重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跑步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也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一双好的跑鞋,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就够了,希望大家拿出这点非常必要的时间来,参与到这项既简单又有效的运动上来,用实际行动来呵护生命和健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跑步是我的生活方式 记录马拉松参加者的心路历程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
两万多人一起挥手跳骑马舞,这样的场面你见过吗?这一幕就出现在昨天的杭州国际马拉松赛起跑现场。
  昨天的杭城,马拉松成了一个关键词,而马拉松对参与其中的21500人来说,又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职业选手来说,马拉松意味着排名、成绩;对老人来说,马拉松带给他们健康;对现场更多人来说,马拉松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带给他们无穷的动力。
  每天朝九晚五的老杨说&&
  每年只有这一天,我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我的生活太平淡了,每天上班朝九晚五,做的工作驾轻就熟,闭着眼睛都能做。回家吃完饭看电视睡觉,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只有杭州马拉松这一天,让我觉得,哎,我这个死气沉沉的人又活转来了。&明年就50岁了,杨世雄说,他已经很少会激动,但是每年杭马这天,&成千上万人一起挤在黄龙出发点那一刻,我找回了那种血液沸腾的感觉。&
  从2008年到现在,老杨已经跑了5次杭马,从短程到半程,虽然成绩只是大众参与水平,但他自言&进步已经不少&。
  对老杨来说,这几年杭马中发生的几个插曲,就是支持他跑下去的理由。&前年第一次跑半程,跑到19公里时小腿抽筋了,我只能坐到路边。这时候一个不认识的跑友停了下来,主动给我按摩&。&还有一次由于体力分配不当,消耗过大,饿得头昏眼花,正好看到路边有个小姑娘拿着几只香蕉分给沿途跑过的选手。&
  &我老婆不是很理解我为什么平时也练得不多,却要来参加比赛,回去还要一瘸一拐。她不知道每到这一天,我心里就会有一股热血激荡,听到路边陌生人群的加油声,看到很多穿得严严实实的人投来的羡慕的目光,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骄傲,好像一下就年轻了几岁。&老杨说。
  一年参加十个马拉松的张磊说&&
  如果不跑步,我真不知道我该做什么
  见到张磊时,他扛着一杆大旗,跑过杭马的终点线。这杆旗是他所在的长跑俱乐部的会旗,他扛着这杆旗,今年已经跑过了10个马拉松的终点。
  张磊是典型的马拉松发烧友,从2006年开始尝试长跑,此后就有点收不住脚步。他每年都会飞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马拉松和长跑活动,天南海北全都去过。
  张磊对马拉松的痴迷,源自于一个很朴实的原因&&减肥。体重一度超过200斤的他,把跑步当做了减肥的良方。后来,身体的重量越来越轻,跑步在他的生活中的分量却越来越重。单位同事经常和他开玩笑:&小张,都30多岁的人了,怎么,整天就想着跑步,连老婆都不找?&他笑笑:&找老婆要靠缘分,跑步不用。&
  如此痴迷长跑,究竟是为了什么?张磊说,长跑确实给了他很多的乐趣,也有不少危险的事情,最危险的一次,在一次跑步过程中,他&和一辆大货车狠狠地PK了一下&,头部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当场倒地血流满面。幸运的是,经医院检查,他居然没什么大碍。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长跑。&如果不跑步,我真不知道我该做什么,这是我唯一喜欢的活动。&他说。
  从运动白痴到马拉松发烧友,郭国荣说&&
  如果自己不跑,怎么给儿子当榜样
  42岁的绍兴人郭国荣昨天出现在全程马拉松的队伍中,但你一定想不到,他读书时是一个运动白痴,&所有的运动项目我都一窍不通,我不会打篮球,不会踢足球,每次体育课对我来说都是最痛苦的时候,每次跑步1000米测试我都想尽一切办法作弊&&&郭国荣自揭了老底。
  但你更无法想象,多年后,对跑步有着天然恐惧的郭国荣会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马拉松爱好者,他会奔赴各地参加马拉松,并制定了一个人生目标&&&跑遍全国所有的马拉松&。
  而这一切最初的动力都源自他想要成为儿子的榜样。
  &2008年,儿子要读初中了,中考里长跑是其中一项,我实在不想让儿子和我一样害怕体育课,不想让他长跑次次都不及格,&郭国荣说,&如果我自己都不跑,怎么给儿子当榜样呢?&
  所以从那时开始,每天晚上七八点他都会绕着小区跑,从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20公里&&儿子没练出来,他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个马拉松发烧友,&每天只要到了那个时间就想要出去跑跑,如果天下雨也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到窗口去,看看雨停了没,想着出去跑跑。&郭国荣把这现象都总结为马拉松发烧友的典型症状。
  带着五个&菜鸟&下属跑完全程的老板谢国强说&&
  连马拉松都能跑下来的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
  一个从来没有跑过全程马拉松的老板,带着五个同样是新手的下属,昨天竟然全部顺利完赛。比赛结束后,52岁的老板谢国强把人生中第一张全马证书郑重地拍了照,并与五个可以做自己儿子的小伙子合影留念。看得出,他满意的不光是自己的成绩,更对拥有这样的团队大为得意,因为这支首跑全马的&菜鸟&团队践行了马拉松精神中最可贵的坚持。
  谢国强是杭州一家民企老总,他的公司里总共有51人参加了今年杭马的各项赛事,其中最年长的他率先垂范,冲击全马,而其余150人组成了庞大的保障队和拉拉队,一句话,杭马一来,全公司的人都出动了。
  民企老板为何如此重视马拉松?谢国强说:很简单,因为这项运动最能诠释他一直倡导的&理想、行动、坚持&,尤其是&坚持&二字。如果没有毅力,一般人很难跑完马拉松,如果做企业没有这股咬牙到底的劲头,遇到难关也会轻易放弃。
  25岁的员工唐伟是6个人中最先跑完全程的,成绩是4小时02分,他的总结是:后半程几乎都是靠毅力支持下来的。其中,这正是老板谢国强在企业内推行马拉松文化的一片苦心&&如果连马拉松都能跑下来,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呢?
伊志刚 王刚 汪旻 王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跑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