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葡萄牙队相遇西班牙葡萄牙旅游攻略什么时候开始?

你的偶像正在直播中,
可用的推荐票
复仇?葡萄牙国家队VS西班牙国家队
礼物加载异常,请点击重试
礼物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加载失败,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1)
登录后查看你的排名
我未上榜╮(╯▽╰)╭
最佳战绩:
本视频还没有人送礼╮(╯▽╰)╭
有钱任性,赏TA一个礼物呗~
加载失败,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1)
0人正在看,条弹幕
本作品还没有弹幕╮(╯▽╰)╭
等你来一发!
加载失败,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1)
投推荐票最多的观众
送礼值最高的观众
加载异常,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5)
同专辑作品
作者更多作品
我来说两句...
现在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加载异常,请刷新重试
王者荣耀星耀榜&&排名&第50名
加载异常,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5)
视频作者排行
新的一周开始啦,速来打榜赢福利!
加载失败,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1)
加载失败,请点击重试
(错误代码:001)
版权声明:
未经爱拍原创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转载、修改、复制、出版及其他方式使用本站视频。
确定取消关注TA (⊙o⊙)?
我再想想心意已决
下载爱拍APP
粤网文[8号
爱拍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版权所有 广州爱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爱拍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或微信
搜索 “爱拍原创”
关注爱拍官方微博
微博扫码关注或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上
世界史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TXT
本文章下载于Txt66.com&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一部分
  引子:对抗和争斗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是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的。因为在那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局部地接触和交往,没有人知道完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下,郑和船队的最后一次远航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对于本国辽阔疆域以外的世界,中国人并没有太多好奇。
  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与欧、亚、非大陆都有贸易往来,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印度洋上。
  美洲的文明与其他大洲之间横隔着两个大洋,相互之间毫无往来。
  欧洲也是相对孤立和封闭的,除了阿拉伯商人带来的东方的讯息,欧洲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来自神话和幻想。
  但是就在1500年前后,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开始显露出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地方。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兴起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的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这个人类历史的新(被禁止),是由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的,它们也由此在16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代世界性大国。
  瓜分(1)
  一开始是两个国家的争抢。
  他们争抢的是海洋的权利。这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的狂潮,在竞争中扩张,在竞争中合并,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引起连锁反应,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沿子午线瓜分世界。
  托尔德西拉斯,距今天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西北150公里的一个小镇。今天的小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它在世界历史上却是大名鼎鼎。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里签署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
  这是一个今天看起来非常奇怪的条约。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佛得角以西2056公里或者西经48度到49度之间,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分界线以西的地区,专有权归西班牙,葡萄牙的远征考察活动只能在分界线以东进行。两国都不得占领已经归属基督教统治者所有的任何领土。
  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个由两个国家瓜分世界的条约。
  显然,这是一个最终的妥协方案,在这个方案之前,在大西洋上的一系列海上争夺和宫廷里的折冲樽俎就已经开始了。
  早在1481年,罗马教皇批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阿尔卡索瓦斯条约》。在罗马教皇的训谕中,教皇保证葡萄牙国王的主权要求,它囊括“加那利群岛以南和几内亚西面及其附近将要找到的或取得的一切岛屿”。这位前任教皇的训谕明确巩固了葡萄牙这个海洋探险先行国的权益。但是在1493年,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从中横生枝节,早先的教皇训谕被改变了。
  就在哥伦布首航发现美洲,返回欧洲大陆,即将到达巴塞罗那的1493年4月中旬,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收到他们驻葡萄牙大使的报告,这份报告让他们紧张万分,他们也许对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国际反响没有考虑过太多。因为这个时候,海上强国葡萄牙的国王若昂二世已经装备好一支船队,准备到哥伦布新发现的地区去探险。
  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意识到必须采取外交措施获得新发现地区的独占权。当时的欧洲国际公法规定,教皇有权确定不属于基督教皇的任何土地的世俗主权归属。而此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是一个西班牙人。他获选教皇以及早年获得的许多特权,都是由于西班牙国王和女王的影响。当西班牙双王提出这一要求后,亚历山大六世公然站在了西班牙一边。日,教皇发布第一道训谕,宣称:“鉴于忏悔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经航行将近印度,并已发现远处一些岛屿,甚至一些迄今别人从未发现过的陆地。那里居住着许多和平生活的人民。他们不穿衣服、不吃肉,有意信奉基督教。兹确认,凡是经卡斯蒂利亚双王及其继承人所派使节发现的每一处岛屿和陆地,如果从未属教皇管辖,就归该国王及其继承人行使充分权利。”
  这道训谕虽然明确承认了西班牙能够对古巴、伊斯帕尼奥拉群岛(今天的海地)和巴哈马群岛行使主权,但是对新发现地方的处理办法不能让西班牙满意。西班牙驻罗马大使警告了教皇。于是教皇又颁布了两道倒填日子的训谕。确认从南极到北极,“从众所周知的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中的任何地点以西及以南一百里格为界。”在这条界线以西将要发现之地,凡不属于基督教的君主所有者,均属卡斯蒂利亚。
  在巴塞罗那,葡萄牙大使看过这两道训谕后认为,教皇的这个训谕不能让他们感到满意,因为葡萄牙国王的希望是在这条分界线和非洲之间发现更富饶的土地和大陆。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找来哥伦布,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必要的意见,为西班牙获得更大的权益。哥伦布的建议是那样野心勃勃,虽然没有任何遗留的文字,但是教皇颁布的第四道训谕中却明显带着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式。他确认西班牙无论在向西或向南航海或旅行中,无论他们在东方地区、西方地区,或在西、葡分界线上以及在印度发现的陆地,都归西班牙所有。
  第四道训谕让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大为吃惊,这道训谕对葡萄牙十分不公正。它剥夺了葡萄牙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向南航行到印度的东方航道。而西班牙则可以沿西非海岸将主权扩张到任何地方。
  若昂二世断定和教皇的谈判将会毫无结果,便直接找西班牙国王和女王磋商。修改原定训谕的内容,缩小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面对强硬的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双王不可能僵硬地坚持自己的权利。他们心里清楚,西班牙在海军和商船实力上还不是葡萄牙的对手。一旦两国动武,那么他们和西印度群岛之间的交通就会发生危险。
  于是,才有了这个著名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在以后100年的时间里,这个条约被双方认真地执行了。
  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德和伊萨贝尔女王欣然同意这个条约,因为它明确保护了哥伦布在1年前向大西洋西部航行新发现的领土,避免了与邻国的战争危机。而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在里斯本隆重宴请谈判的使臣,将这个条约的签订视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胜利,因为它保证了葡萄牙几代国王已经开始了近1个世纪的向非洲南部海洋探索的利益。
  许多历史学家将世界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那是因为地理大发现将整个世界联成了一个整体,从那以后的世界面貌与以往相比,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揭开了一个全球人类相互沟通的新时代。
  而历史偏偏让世界史的这个新开端出现在欧洲西南部边缘地带,做出这个大发现的最早的两个主角,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
  从世界历史来看,这是欧洲西南角的两个毗邻国家第一次瓜分世界的条约。而这两个国家在欧洲既不是最富有的国家,也不是最有实力的国家。更奇怪的是,他们对这个分界线所实际囊括的广阔的领土毫无所知,对相互隔绝的全球世界和不同文明也只刚刚有了一点点接触。
  为什么恰恰是这两个欧洲西南角的国家,在这个条约签署之后不久,各自都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国,并且开启了一个欧洲文明主导的世界历史的新(被禁止)?
  他们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呢?
  海洋(1)
  如同欧洲的一只脚,伊比利亚半岛从地中海伸向大西洋,葡萄牙就是面向大西洋的脚背。这个地处欧洲最西端的小国,只有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陆地边境与西班牙接壤,700年来很少变更。在这片资源匮乏的土地上,只宜于种植小麦、葡萄和油橄榄。漫长的海岸线成为许多航海者的定居点。到13世纪末,葡萄牙有了自己的商船队,到地中海的加泰罗尼亚、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和英格兰之间进行贸易。
  1.恩里克王子的事业——葡萄牙的海洋探索。
  葡萄牙12世纪从西班牙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王国后,这个地处偏僻的欧洲天主教小王国成为欧洲最单一的民族。在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意识还很模糊的时候,葡萄牙就已经很强烈地表现了出来。14世纪末,葡萄牙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因此两国的边界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安宁。
  领导葡萄牙人打赢这场战争的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后来,他娶了贤淑的英国公爵之女为妻,在他们生养的5个孩子中,有4个成为历史人物。长子杜亚尔特后来继承了王位,而老三恩里克则为葡萄牙奠定了海上霸权的基础,成为地理大发现的鼻祖。
  1415年,葡萄牙攻打北非穆斯林的商业重镇休达港,19岁的恩里克王子作为先锋,最早攻入城内,亲自在城墙上升起葡萄牙的军旗。
  这次行动改变了恩里克王子的一生。不久,他放弃了结婚和家庭生活的念头,离群索居,把他的全部时间用来解答伟大的非洲和海洋之谜。
  1418年,恩里克王子离开首都里斯本,来到葡萄牙深入大西洋的最南端的海角萨格里什。作为基督骑士团的总团长,他用骑士团的资产开办了航海学校,建立了天文台、图书馆,在距萨格里什以东20公里的拉各斯建立了港口和船厂。这里实际上成为了葡萄牙的国家航海大本营。以后的40多年,他一直呆在这里。1460年他在这里大海的涛声中与世长辞。
  恩里克的名望越过国界,许多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航海家来到葡萄牙为他效力。有一件事情对恩里克王子的航海事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全欧洲最著名的制图家犹太人贾富达·克雷斯奎斯从马卡略岛来到葡萄牙,他集两代人之力,收罗了几乎所有当时关于地球的资料。
  恩里克王子最初的目标是葡萄牙周边的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他按照封建制度将这些岛屿封给发现者,不久那里就生产出糖和酒,开始向国家缴纳大量的赋税。他的第二个目标是非洲的博雅多尔角。许多世纪以来,许多航海家流行着一种迷信,再往南就是“黑暗的绿海”,海水沸腾,烈日如火。1434年,埃亚内斯船长终于跨过了这个魔鬼之角,发现那是一个富饶之国,整个葡萄牙欣喜若狂,“航海势在必行,生命无可惋惜”,在葡萄牙年轻一代的心中激荡着航海的热望。
  1444年,探险船队开始了非洲探险。葡萄牙水手带回非洲的黑人,从此奴隶贸易让航海变得有利可图,对恩里克几十年来耗费国家资财航海的批评之声变成了赞誉。恩里克成立了“皇家非洲公司”,垄断了对非洲的探索,他独创了对西非冒险的船只征税抽成的制度,使探险成为葡萄牙全社会人人都可参与的事情。到恩里克去世,被葡萄牙画进地图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
  无论人们对恩里克王子航海的宗教动机有多少揣测,但是,葡萄牙背向世界商业中心的压力促使它走向大海,独自探索新的航路。
  2.香风弥散——远东到欧洲的香料道路。
  15世纪,欧洲的经济中心在地中海,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这些城市国家的大小船只往返穿梭在地中海、北海。他们把来自东方的奢侈品辗转运到欧洲各地,获取巨大的利益。1423年,威尼斯总督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政绩:威尼斯有小型船只3000艘,中型船只300艘,巨型战舰45艘,水手36000人,每年用于贸易的资金达到1000万杜卡。而当时教皇的仆人每年的收入只有30杜卡。
  最让欧洲对威尼斯商人侧目而视的是,他们垄断了香料贸易。在欧洲中世纪,香料的贵重只有黄金可以比拟。欧洲大量的肉类需要用香料进行保存,没有香料,他们只能用臭肉充饥。在公元11世纪,欧洲的胡椒是按粒计算的,有钱人的外号是“胡椒袋”,可以用胡椒买田置地。胡椒的重量是用天平和戳子来称量的,还要关紧大门,以免过堂风吹跑贵重的胡椒面。
  漫长的香料之路就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之路,在远东,今天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香料,被当地人采集运往市场后,由穆斯林商人买下,用独木舟运到马六甲,沿印度海岸运到霍尔木兹或者亚丁,再由埃及的驼队穿越沙漠,运到尼罗河口,威尼斯商人等候在这里,用商船将香料运过地中海。在最后到达顾客手里之前,香料要经过一打以上的贪婪的双手,埃及每年由于香料过境而收取的税收高达数十万杜卡。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要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
  香料勾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穷想像,所有的豪华、文雅和贵重,都和印度、中国联系了起来,那个时候的欧洲人心目中,欧洲只是亚洲的穷亲戚。伴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描述,欧洲人对远东充满渴望。这种渴望在15世纪中期直接促动了他们对航海的探索。
  就在恩里克王子年近60岁的那一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一个兼跨欧亚和北非的大帝国突然崛起,阻断了原有的香料贸易之路。欧洲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通向东方的道路。寻找这条道路的历史重任,由于地理因素摆在了葡萄牙面前。若昂二世刚登基,就将找到印度航路作为国家使命,他派出船队到达了今天的加蓬、刚果,以及安哥拉、纳米比亚的大部分海岸。
  可通向印度的航线在哪里?惟一的证明就是找到非洲最南端。
  1487年8月若昂二世命令迪亚士率队起航。1488年1月初,迪亚士发现了向东延伸的陆地。此时,他已经绕过了非洲最南端。在返航的行程中,一块巨大的海角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风暴角。若昂二世又郑重地将这个海角定名为好望角,从这里,他看到发现印度的希望。
  葡萄牙的幸运在于,就在他集中精力进行近1个世纪的海洋探索之时,邻国西班牙光复国土的战争还在继续。
  陆地(1)
  1491年年底,西班牙的费尔南德国王和伊萨贝尔女王率领的10万大军铁桶般的包围了格拉纳达。对西班牙来说,这是延续了800年的国土光复的最终时刻。
  1.攻克格拉纳达——800年光复运动的终结。
  这天清晨,西班牙女王伊萨贝尔登上了城外聂瓦达山。这位当年以美貌惊艳欧洲王室的天主教女王,每天沐浴4次。两年前,她在格拉纳达城下发下重誓:不夺取格拉纳达绝不脱下自己的战袍。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萨贝尔和阿拉贡王子费尔南德结婚。3年后他们联合登基,成为西班牙的女王和国王,人们并称他们为双王。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西班牙的统一。
  从公元8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就侵入并占据着伊比利亚半岛。这些伊斯兰教徒被称为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与摩尔人共存的是信仰天主教的几个主要王国: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王国、葡萄牙王国。在中世纪,由十字军东征为标志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延续了几百年,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则呈现为基督教的西班牙光复国土的统一战争。
  日,在圣母旗帜的引导下,伊萨贝尔女王接受了格拉纳达国王保布迪尔献出的王宫钥匙。女王亲吻格拉纳达的土地,与国王费尔南德庄严地进入阿尔汉布拉宫。西班牙长达8个世纪的阿拉伯统治结束了。
  这一天,欧洲几乎所有天主教教堂的钟声齐鸣。
  2.最后一刻,女王的决定改变了历史进程。
  在随着女王进入格拉纳达的队伍中,有一位来自葡萄牙的热那亚航海家,正心情复杂地等待着女王的第二次召见。他相信他的计划将给女王和西班牙带来更大的荣耀。他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为此已经等待了8年。
  来到西班牙之前,哥伦布在葡萄牙从事航海,在里斯本娶妻生子。每天,他看着里斯本的航船驶向辽阔的大西洋,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勾起他的一个狂想:如果直接向西航行,不是距离中国更近吗?
  早在哥伦布到达葡萄牙之前,国王阿方索五世已经就这个问题征询过佛罗伦萨的专家托斯卡内利。托斯卡内利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给国王写了一封信,并绘制了一幅海图,证明向西航行到达中国和日本的距离不会太远。
  1481年,哥伦布获得这封信的内容,他极为兴奋地给托斯卡内利写了一封信,于是他收到了令他鼓舞的复信和一张海图。这激励了他采取更大胆的冒险行动。
  1484年,哥伦布向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西航计划。在这个西航计划中,从加那利群岛到日本只有2400海里,以葡萄牙的航海能力完全办得到。半信半疑的国王将这个计划提交学术委员会审议。但专家们认为实际距离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他们无法让国王从事这项冒险的计划。
  今天来看,加那利群岛到日本的空中直线距离是10600海里。但为什么哥伦布测算的距离只有四分之一呢?
  在哥伦布的藏书中,有一幅当时非常流行的《托勒密地理指南》。这幅地图描绘了古罗马时代的世界,地球表面七分之六是陆地,只有七分之一是海洋。欧洲和亚洲跨海就可以相通,根本没有美洲大陆的存在。
  在葡萄牙的西航计划失败以后,哥伦布来到西班牙。忙于战争的女王同样将哥伦布的计划提交学术委员会。终于,哥伦布等到了格拉纳达被征服,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好消息,他的计划已经被女王和国王正式否定了。他收拾好行装,决定向法国国王推行他的西航计划。
  但就在哥伦布已经动身的时候,女王突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紧急派出使者,在格拉纳达10英里的松木桥村赶上哥伦布,请他即刻回朝廷面见女王,谈判航海有关事宜。历史证明,女王最后1分钟的果断选择,不仅为西班牙赢得一个海军统帅,更赢得一个新大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帝国。
  在格拉纳达附近的圣塔菲,哥伦布与王室的谈判进行了3个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外国航海家,哥伦布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价码,但是伊萨贝尔女王却答应了他,这是欧洲商业文化特有的契约意识的产物,哥伦布和女王在这里都成了讨价还价的商人。日,双方终于达成以下协议:1.
双王陛下任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为“通过勤奋劳动行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的统帅。2.
任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为发现或获得土地上的副王和总督。3.
在这些地区获得的黄金、白银、珍珠和宝石、香料及其他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4.
任何涉及这些商品或产品的案件,都由他或他的代理人以统帅身份进行裁决。5.
对驶往这些新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为这次航行,哥伦布初步预算的经费是200万马拉维迪,还不包括每月25万的工钱。当时一等水手每月工钱3000马拉维迪。堂·吉诃德给仆人桑丘·潘萨的工钱每天才26马拉维迪。女王要用自己王冠上的珠宝换钱进行投资,但这并不需要。皇家司库从国库中借支了140万,哥伦布自己向银行家筹措了25万,剩下的是一位大臣想办法筹借的。
  3.日。10月的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西班牙国庆日。
  1492年的8月3日,是一个平静无风的阴天。半夜2、3点左右,哥伦布在圣乔治教堂领了圣餐,拂晓前登上旗舰的甲板,以耶稣的名义下达了出航的命令。这支小小的船队要进行人类从未有过的一次远征。
  历史记住了这3艘首航船的名字:尼尼亚号、平塔号和圣玛丽亚号。
  在哥伦布那个时代,葡萄牙人发明了这种70英尺长的多桅快帆船,它们的载重量一般只有60多吨重。虽然在甲板下没有很多的空间载货,但它低浅的吃水线却能在近岸和小港湾里探险的时候大显身手。葡萄牙人远航非洲就使用这种船。这种帆船多采用大三角帆,它能利用微弱的海风高速行驶。在哥伦布的3艘船中,尼尼亚号和平塔号就是这种船。在出海之前,哥伦布在修船厂花了一周的时间,把这些船只改装成直角帆船。
  现代的航海家宣称,即使在现代,也找不出比哥伦布出航和返航的更好的路线。哥伦布出发后,首先到达加那利群岛,进行了补充后开始首航。从这里出发向西,正处于贸易信风带之中,往南则是回归线无风带,往北是送他们返航的西风带。对老练的水手来说,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蜜月时期。没有暴风雨,东北风柔和地吹拂着。无需拉动船帆和绳索,信风和海流就能推着船航行。在头10天,船队已经航行了1163海里。
  3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见到陆地,船员中开始出现了不安的迹象。10月10日,大批的海鸟飞过船队上空,向西南飞去,哥伦布立刻决定跟着这些长着羽毛的领航员前进,但就在这个时候,积郁了许久的叛乱情绪在船员中爆发了。
  两艘船的船长登上旗舰,和哥伦布展开激烈的争论,要求放弃寻找陆地,乘南风不大的有利条件返航回家。哥伦布耐心请他们再航行3天。第二天,信风重新吹来,船员们又开始恐惧,当晚发生了反抗。哥伦布向船员许诺,只要再走3天。
  10月11日夜,船员们都紧张地睁大眼睛,深怕错过见到陆地的机会。
  凌晨两点,圆圆的月亮位于船队左舷,信风强劲推动船只,如同要吹断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最后一道无形屏障。平塔号的望员在月光下,看见西边地平线上露出了一个白色悬崖,那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陆地。
  10月12日,哥伦布登上这个岛,将西班牙皇家绿色的十字旗插在岛上。当着船员和一些土著人的面,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宣布以天主教西班牙君主的名义占领该岛,并将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10月12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许多美洲国家将它作为哥伦布日。
  欧洲人在西半球看到的第一片陆地,是今天巴哈马群岛中一个岛屿的东海岸。哥伦布的传记作者莫里森说:“在1492年10月的那些日子里,新世界彬彬有礼地向征服他的卡斯蒂利亚人奉献了他的童贞,人世间的凡夫俗子别再希望尝到那些日子里的惊奇、诧异和快乐的滋味了。”
  印度(1)
  今天,达·伽马静静地躺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墓地里,他的坟墓边上,安葬着葡萄牙伟大的海洋歌手卡蒙斯。在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他为葡萄牙唱出了海洋的赞歌:“这里是全欧的命脉和要冲,海洋从这里开始,大陆在这里告终,太阳在这里落入碧绿的大海。”
  正是这些海洋上的水手,结束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几千年的相互隔绝,迎来了全球文明的时代。
  1.若昂二世的印度航线。
  第一个知道哥伦布首航成功消息的君主,不是西班牙女王和国王陛下,而是最初拒绝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回返的哥伦布在西风带上遇到了风暴,他的船只不得不经过葡萄牙的港口。
  日,哥伦布把船开入里斯本。若昂二世在距离里斯本30英里的一所修道院里会见了哥伦布,听取了西航的第一手报告。
  他拿来一碗干豆子,让哥伦布带来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摆出新世界的模样。此时他心里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次西航让他的西班牙对手成为了一个世界史上最大的帝国。这个地理游戏后来让他暗自捶胸顿足:“见识短浅的人啊,我为什么让这样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
  在谈话过程中,哥伦布情不自禁有点趾高气扬。若昂二世的廷臣大为恼火,建议国王干掉这个傲慢的家伙,若昂二世拒绝了。但是他告诉哥伦布,大西洋发现的大陆不属于西班牙,而属于葡萄牙。因为在14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过条约,西班牙曾保证不到非洲博雅多尔角以南探险和占领土地,若昂二世认为哥伦布违反了这个垄断权,觉得哥伦布好像已经到了几内亚。
  哥伦布赶紧派人前往巴塞罗那告知西班牙君主,葡萄牙有争夺领土的意图。费尔南德国王和伊萨贝尔女王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想到好朋友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他们恳请教皇宣布西班牙对新发现的领土拥有主权。
  此时,发现新陆地的消息在欧洲传开。许多居住在西班牙的意大利人最早得到这个消息,他们通过私人信札传递着这个消息。哥伦布西航书简的抄本,在哥伦布到达巴塞罗那之前就已经传到罗马。在巴塞罗那,一本只有8页的书简拉丁文译本《海岛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书简》成为畅销书,不久在罗马连续出版3个版本。在巴黎、巴塞尔和安特卫普出版了6个版本。哥伦布的发现作为奇迹与真实的独特混合,冲击着欧洲人的想像力。
  在哥伦布从塞维利亚到巴塞罗那面见女王的长途凯旋中,在西班牙各处都受到了群众的欢呼迎接。他带回来的6个印第安人穿着民族服饰,提着五彩斑斓的鹦鹉的笼子,让许多西班牙人觉得新奇和兴奋。当哥伦布走进国王和女王的宫殿的时候,女王和国王授予他和子孙后代佩带纹章的非凡荣誉。
  在欢迎仪式结束以后,女王和国王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分界线征询哥伦布的意见,哥伦布建议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以南的100里格为分界线。于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便在著名的《划子午线为界》的训谕中采用了这个主张,使分界线以西的土地的所有权和发现权归西班牙。教皇和西班牙两位国王想通过训谕抢先下手,在东西两半球不让葡萄牙有竞争余地。
  若昂二世无法容忍这个训谕,因为过去的教皇都承认葡萄牙有权要求和占有在非洲发现的土地,而这个训谕将此特权一笔抹杀。按这个划分的结果,葡萄牙只能保有他们在非洲实际占领的部分,除了摩洛哥的城市以外,就只有阿尔吉姆和米纳一些据点了。而且,100里格的分界线使葡萄牙失去了远航所需要的信风带,实际限制了葡萄牙向东方航行。
  这触及到若昂二世最隐秘的心结,葡萄牙将绕过好望角开辟印度航线。在几年前,他已经派出间谍从陆路前往勘察通往印度的道路。
  1487年,就在著名的迪亚士沿大西洋的非洲西海岸南下时,若昂二世派遣佩罗·德·科维利亚取道陆路出使印度。到达红海后,科维利亚的一个同伴进入非洲大陆腹地,寻找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和他的基督教王国。装扮成阿拉伯商人的科维利亚则随着旅行队,来到红海出口处的亚丁,从这里乘帆船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在印度他一路北上,侦察印度的所有的港口。接着,他从印度乘一艘独桅三角帆船穿越印度洋,在东非登陆后一路往南,在对东非沿岸进行一番考察后,科维利亚带着丰富的信息回到开罗,向若昂国王的使者作了汇报。但是,他没有见到那个留在非洲腹地的同事,他已经死了。探访非洲腹地的任务又落在他的肩上。
  虽然科维利亚已经厌倦了冒险的生活,但他还是尽职尽责地执行了国王的命令。他发现了通往埃塞俄比亚的道路。后来他在那里度过余生。陆路探险得来的资料,对葡萄牙在1497年的航行计划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若昂二世对此了若指掌。
  2.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的时刻。
  日,在西班牙的托尔德西拉斯镇,两国签署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在以后的10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按照这个条约向西和向东各自开始了海洋探索。
  若昂二世在条约签署以后便大病不起,1年后去世。这个骄横跋扈的国王在当政的14年中,已经为下一代葡萄牙君主的东方大帝国做好了一切准备。
  日,《条约》签署以后的第3年,37岁、相貌丑陋的瓦斯科·达·伽马和他的170名船员,在牧师的祝福下走过里斯本街道,登上父亲老达·伽马为他建好的船只,开始了他们开辟印度航线的最后冲刺。
  船队绕过佛得角群岛,然后向西往大西洋航行,等待着顺风的来临。有3个月之久,他们没有看见陆地。在没有风向图和洋流图的情况下,船队又返回了非洲海岸,在这段距离好望角不到200公里的地方,达·伽马用5个月的时间考察了非洲的南端,并且与当地的霍都屯部落居民进行了贸易。然后,烧掉储备船,加速前进。
  在好望角,达·伽马越过迪亚士立下的守护神标志,进入了欧洲人从未到过的海洋。在这片变化莫测的海域中,他一口气行进了1500公里。直到他看见东非的索法拉港和莫桑比克,他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已经绕过了非洲之角进入印度洋。
  这是一个多么不同的世界,在非洲东海岸,他们见到的是富丽堂皇的清真寺,船尾尖翘的帆船和粉刷一新的房屋。这里是一个个独立的城邦,他们在这里被非洲人看成了野蛮人。在基卢瓦城,达·伽马用大炮击退了企图偷袭船队的当地部落。在肯尼亚海岸的商业重镇马林迪,达·伽马遇到了他的福星,一位友好的苏丹为他派了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伊本·马吉德,在这条通往印度的航线上他经验丰富。在他的帮助下,达·伽马只用了1个多月就走完了4000公里的行程,穿越了印度洋。1498年5月中旬,第一支抵达印度的欧洲商船队来到了棕榈婆娑、风情万种的印度卡利卡特港。
  在1年后的9月,达·伽马回到里斯本,出发的170人中,生还者只有54人。但这整船货的价值相当于整个远征队费用的60倍。
  葡萄牙新国王曼努艾尔给予达·伽马崇高的荣誉,并自封“西洋之王、非洲之王、几内亚之主,埃塞俄比亚、阿拉比亚、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者、航海和贸易之主”。
  新开辟的航路联系起欧、亚、非三大洲,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这条航路,后来在西方被称为“海角航路”,即使在370年后苏伊士运河开通,往来东西方的巨轮仍然要走这条达·伽马开辟的航线。
  帝国(1)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第一批从特茹河口启航驶往神秘远方的葡萄牙舰船,仅仅是想发现新的土地,而第二批舰船还想同新发现的国家进行和平贸易,到了第三批就已经是全副武装。”
  1.葡萄牙的舰船统治印度洋。
  当达·伽马第一次到达印度的时候,他就敏锐地注意到,葡萄牙乃至欧洲当时根本生产不出东方感兴趣的东西。一件在葡萄牙能卖300里尔的欧洲衬衫,在印度只值30里尔。在达·伽马离开印度时,卡利卡特国王让他转交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信中说:“我国盛产肉桂、生姜、胡椒和宝石。我请求您用来交换这些东西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的布。”
  当时亚洲印度洋贸易,是在一个区域之间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商业网络。印度用纺织品换取东非的黄金和象牙,并向印度尼西亚人换取香料。除了欧洲的铜和非洲的黄金,葡萄牙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贸易商品在这个体系内交换,他们要想打入亚洲贸易世界,只有运用武力。
  在达·伽马来到印度的舰船上,配备了20门先进的大炮,而军舰就是流动炮台,舰艇编队布阵的实力使他们在印度洋上可以轻易击败阿拉伯海军。但葡萄牙自己很清楚,一个蕞尔小国不可能占据幅员辽阔的东方世界,既然最终目的是垄断香料贸易,他们必须控制海上交通线。这些手段也被后来的殖民者延续了几个世纪:首先是建立海外的商站;紧接着建立保卫商站的城堡;先同当地土著以货易货,等大军一到,就将当地人的土地劫为己有。
  日,葡萄牙的一支武装舰队驶离里斯本港,这是一支有20艘舰船的庞大舰队。船上至少有1500名士兵和200名炮手。海军上将阿尔梅达被授予印度总督一职,在临行之前,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亲自检查了舰队的装备。葡萄牙给阿尔梅达的命令是:攻击印度和非洲所有伊斯兰的商业城市,并且在每个据点上建立堡垒,设防驻军。不仅要在商业城市站稳脚跟,而且要封锁从直布罗陀到新加坡的一切海峡,禁止别国通商。从1505年夏季开始,不悬挂葡萄牙国旗的舰船,不得运载一粒香料。
  葡萄牙国王亲自授予阿尔梅达新制作的绣有十字架的白色缎旗,阿尔梅达跪下宣誓:他们一定在海外确立上帝的统治。
  1506年,卡利卡特的统治者发现这些装备精良的葡萄牙海盗已经卷土重来,他们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印度洋边的船只不敢贸然出海,商船队不敢开往埃及,香料贸易骤然中断。埃及苏丹威胁教皇说,如果葡萄牙人仍然在印度洋上逞凶,他将毁坏耶路撒冷的圣城。但是没有人能制止葡萄牙人的行径。他们只得在葡萄牙人脚跟未稳之际,联合所有的力量准备向葡萄牙人进攻。埃及苏丹、威尼斯共和国暗中向卡利卡特运送枪支大炮。3月16日,就在200艘卡利卡特的军舰准备袭击11艘葡萄牙军舰的时候,一个意大利人将消息告诉葡萄牙人。在这一天的科纳诺尔战役中,葡萄牙人损失了80人,受伤200人,但葡萄牙胜利了。这次胜利巩固了葡萄牙对整个印度的海洋统治权。在受伤的200人中,有一位水手后来成为永载史册的历史人物,他就是麦哲伦。
  2.从马六甲到长崎——阿尔布克尔克的远东战略。
  阿尔布克尔克,1509年到1515年担任葡萄牙印度殖民地的第二任总督,正是他创造了新的策略。他首先攻占了控制红海的索科特拉岛,控制了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在印度,他一开始打算攻占卡利卡特,失败后占领了果阿,作为葡萄牙的海军基地和大本营。
  在东部,他将目光放到了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马六甲。在此之前葡萄牙宫廷已经得知要到达香料群岛,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葡萄牙没有派遣舰队,而是派了由谢凯拉率领的4艘侦察船离开印度的科钦港,悄悄地探查马六甲的虚实。
  经过3个星期的航行,这些侦察船进入马六甲港。这是一个喧闹的、充斥着许多商品的港口。葡萄牙人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这个东方的直布罗陀,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好扼住了马鲁古群岛的香料咽喉。苏丹已经得到情报,知道这批强盗已经觊觎马六甲,他假装热情地迎接这些葡萄牙人,又许诺为他们装满大批香料。第二天,当舰艇上的所有小船和船员都登岸的时候,另外一位船长警觉地发现越来越多赤身露体的马来人借口送货登上了军舰。他发出了警报,一阵猛烈的炮火将围攻上来的马来小船打散,但是在岸上的葡萄牙人多数被打死。
  1511年7月,阿尔布克尔克亲率19艘军舰开到马六甲港口,同苏丹展开了一场决战,6个星期后,马六甲陷落。葡萄牙终于控制了整个东方世界的贸易,切断了伊斯兰贸易的主要交通命脉。仅仅几周时间,伊斯兰商业便一蹶不振,从直布罗陀到新加坡海峡,所有战略交通据点都被葡萄牙控制,教皇在众多信徒前面为葡萄牙的丰功伟业祈祷,因为葡萄牙把半个地球献给了基督教的统治。罗马为此专门举行了庆典。
  后来,葡萄牙在马六甲建立了总部,隶属于果阿政府,他们拆除了当地国王的陵墓和各种宗教建筑,1513年在这里建立了一座西方式的城堡和5座教堂。惟一不幸的是,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于葡萄牙人,他们在这里的死亡率一直很高。
  在获取马六甲之后,葡萄牙人继续向前进军,因为马六甲只不过是通往香料群岛的咽喉。现在的目标是香料群岛了。他们紧接着占领了巽他群岛上的香料之岛:安汶岛、班达岛、德纳底岛和蒂多尔岛。
  阿尔布克尔克将果阿当作在东方进行殖民活动的大本营,在这里,他修建了许多文艺复兴式样的大楼,将印度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欧化城市。在这里,总督鼓励葡萄牙人和果阿妇女通婚,通婚的结果,造就了一批性格独特的人,他们讲葡萄牙语,有的信奉天主教,有的信奉印度教。葡萄牙的作家喜欢将这里比作罗马,葡萄牙的天主教会,尤其是耶稣会在果阿兴办了中学和高等学校。不仅如此,果阿成了葡萄牙传播基督教的大本营,派出的传教士走遍了亚洲。虽然中国的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任用了他们,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限制他们的行动。耶稣会在传播中国的文化方面做了一定的贡献。当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多数的是依靠了这些耶稣会教士的介绍。
  葡萄牙人对果阿的占领一直持续到1961年。
  到15世纪,中国对葡萄牙人来说那里还是一个谜。以往的贸易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葡萄牙国王曾经计划开辟一条海上航线代替丝绸之路,从那里把中国的商品运往里斯本。马六甲当时是和中国港口进行贸易的中转站。葡萄牙国王曾经派出一个贵族德·赛克伊拉到马六甲询问。但是马六甲人并不欢迎葡萄牙人,这个贵族的任务没有完成。就在葡萄牙人围攻马六甲的时候,马六甲的统治者曾经向明朝皇帝求救,但是明朝武宗皇帝仅仅是发了一通谴责的谕旨。
  1513年,一位名叫若尔热·阿尔瓦的冒险家搞到1艘中国帆船,开始了中国和马六甲之间的贸易,在中国广东的一个海滩上,他建起一座草棚,供葡萄牙船员落脚。1552年,著名的传教士沙勿略就是在这里被背进这个草棚,并在这里与世长辞的。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借口晒鱼,正式在中国的澳门定居。
  在日本,葡萄牙人在长崎建立了商业网点,在整个东方,从长崎、澳门一直到马六甲和印度,葡萄牙人成了沟通东方和西方的主要贸易力量。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实行“通行证制度”。当地的船只,必须由葡萄牙海港官员签发的通行证才能在特定的海上航线航行。葡萄牙人以此垄断了香料贸易,这个凭借武力建立起来的势力范围,在16世纪前50年中逐步稳定下来。
  葡萄牙在亚洲占领的领土微不足道,但其战略据点却实际控制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使东西方贸易原有格局发生了改变:15世纪90年代,威尼斯商人平均每年进口300万英镑的香料。10年之后,他们只能获得100万英镑的货。而葡萄牙的香料却从1501年的22万英镑上升到1503年到1506年的230万英镑。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二部分
  世系(1)
  1504年,驱逐了摩尔人,统一了西班牙的女王伊萨贝尔去世,她的女儿胡安娜继承了卡斯蒂利亚女王王位。
  1.疯女王胡安娜对着丈夫的骷髅缠绵。
  如果知道这个王位像拼图一样的领土内涵,那么西班牙以后在欧洲的地位也就可以说清楚了。当伊萨贝尔女王和天主教国王费尔南德结婚的时候,她已经拥有了新旧卡斯蒂利亚、莱昂、加里西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安达卢西亚、穆尔西亚和比斯开。她的丈夫费尔南德则拥有阿拉贡、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马略尔卡—撒丁和西西里。他们两人共有的财产则是鲁西荣、格林纳达王国、那不勒斯、纳瓦拉,还有大西洋那一边刚刚由哥伦布征服的新大陆。
  胡安娜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很多艺术作品讴歌过这个因爱而疯狂、因疯狂而失去王国的可怜女子。她先为丈夫所骗,又受到父亲阴谋的伤害,最后是儿子对她的猜忌。
  她的父母把她嫁给了勃艮第公爵,美男子菲利普,他是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她狂热地爱上了这个美男子,与他生下了两个男孩和4个女儿,一个是未来的查理五世,另一个是未来的德意志皇帝斐迪南,几个女儿分别成为葡萄牙、匈牙利和丹麦的王后。但是丈夫风流成性让她受到很大的刺激,她曾经惊诧地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躺在自己侍女的怀抱。到1502年,她精神失常,间歇性地发生精神错乱。
  1504年11月,胡安娜继承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女王的王位,美男子菲利普成为共治亲王。她的疯狂让自己的丈夫生出另外的妄想,由他废除掉卡斯蒂利亚女王,自己取而代之。胡安娜生病后一直住在荷兰,由他的父亲费尔南德摄政。
  但是美男子菲利普亲王对自己岳父控制卡斯蒂利亚的做法不满,他在1506年来到西班牙,准备对妻子的领地提出行使权力的要求。他在英国和亨利七世签订了条约。在卡斯蒂利亚,他在贵族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逼迫自己的岳父退位。由于胡安娜的病情恶化,菲利普取得了独立行使权力的机会。1506年,正当他着手组织政府之时,患热病猝死。
  胡安娜将他的遗骨带到托尔德西拉斯的一所古堡里,每天面对丈夫的骷髅缠绵。但是她的厄运并没有结束。
  1509年,她就被囚禁在这座古堡里,一直到近半个世纪以后的1555年。她的死期与自己的儿子查理五世仅仅相差3年。这个古堡许多年来一直是西班牙人心中一个谜。查理五世自小在佛兰德长大,不会说西班牙语。即位西班牙国王以后不久,西班牙人并不很认同这个国王。一次,西班牙的一伙人打着疯子胡安娜的旗号,发动了一次叛乱,查理五世镇压了这次叛乱。但同时也对母亲心存忌惮,因为即使她疯了,在名义上她仍然是卡斯蒂利亚女王,在西班牙很多人的心中她仍然是女王。
  2.帝王的谱系——查理五世注定要执掌欧洲大权。
  对胡安娜的长子查理来说,遗传就意味着遗产。1500年,当他在根特出生受洗的时候,根特城里一片欢腾,其热烈不亚于以后他的加冕。这个刚刚出生的男婴被包在缀有貂皮的锦缎外套里,其衔头是“卢森堡公爵”,无数教士、市长、“金羊毛”骑士、领主们跟随着他,在以后的一生中,这种声威赫赫的排场成为他的象征。他一出生就继承了父系的哈布斯堡帝国,因为他是日耳曼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勃艮第的玛丽亚的孙子。同时他又是西班牙两位天主教国王的外孙。除了西班牙的领土,他又继承了荷兰、卢森堡、洛林、弗朗什—孔泰、奥地利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从波美拉尼亚湾一直延伸到荷尔斯泰因和格拉夫林,越过阿尔卑斯山,几乎包括整个意大利,紧夹着瑞士各州和萨瓦,直抵多瑙河畔。
  查理具有典型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体型。他在布鲁塞尔求学,接受了严格的佛兰德教育。而他的弟弟则被托付给外公——天主教徒君主斐迪南,在西班牙接受了教育。未来的国王对西班牙的历史、文化和人民一无所知。
  在天主教国王夫妇和查理储君即位之间的这段时期里,西班牙由著名的首相希斯内罗斯摄政。他是枢机主教,在西班牙创建了著名的阿尔卡拉大学,他组织学者印制了著名的6卷集多种语言的《圣经》,这是宗教史上《圣经》第一次以希伯来文、迦勒底文、希腊文和拉丁文合卷出版。在他漫长的摄政期间,他荡平了纳瓦拉的叛乱,组建了一支职业军队,为新大陆制定了法律。在当时的西班牙,他被认为是“第三国王”。他以自己的勤奋自守,等待着查理储君的成年。1516年,查理在他外祖父天主教徒君主斐迪南的安魂曲音乐声中登上西班牙国王的王位。1年后,为迎战佛兰德人在阿斯图里亚斯的登陆,80岁高龄的希斯内罗斯亲自奔赴战场指挥,不幸在途中去世。
  1519年,查理接到了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的死讯。
  半年后,佛兰德的信使给他带来使其更兴奋的消息,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7位德意志的选帝侯一致选他当任。他带着从西班牙搜刮来的数量惊人的黄金,领着他的佛兰德小朝廷,去接受查理曼大帝的宝剑和地球仪。在埃克斯的小教堂,查理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3000德意志步兵、150名骑兵、一大批选帝侯和德意志领主的簇拥下,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登基。
  就在他不在西班牙的这段时间,西班牙造反了。自从查理戴上西班牙的王冠后,他努力使自己适应西班牙,但是西班牙人却认为这个年轻王子任用的佛兰德官员太多,对他不学习卡斯蒂利亚语更感愤怒。人们心里知道,老国王喜欢的不是大外孙,而是会说西班牙语的二外孙。还有更多的人心里清楚,查理的妈妈、被囚禁在托尔德西拉斯的疯子胡安娜才是真正的女王。查理不为西班牙的利益考虑,激怒了西班牙人。一个托莱多的小领主帕蒂亚率领卡斯蒂利亚公社的成员打开了囚禁胡安娜的城堡。他们的部队与查理的皇家军队激战数月,查理一开始答应减税,以求得和平相处,但是这些西班牙人不答应。最后在一个小村庄,皇帝的军队击退了他们。皇家军人砍下帕蒂亚的头颅,而查理也接受了西班牙给他的教训。他发誓遵守西班牙的法典,削弱佛兰德人在西班牙的权利。
  霸权(1)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言:“正像哈布斯堡盾形纹章中的双头黑鹰,哈布斯堡家族也有两个头,一个在维也纳,一个在马德里,看着东方和西方。”
  1.哈布斯堡王朝的责任。
  在16世纪初,海洋并没有转变西班牙人的视野,在新大陆的金银还没有源源不绝来到欧洲的时候,欧洲的争夺仍然围绕着地中海世界展开。
  但是查理五世继承的责任也是空前的。作为一个君主,他要思考如此辽阔地域的复杂政治。这是一个散布面非常广大的领地。虽然查理五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已经没有查理曼大帝时期的实际权力,但是荣耀仍然使查理热衷于在日耳曼和一般欧洲事务中扮演重大角色。
  而从欧洲当时列强的格局来看,一个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出现,侵蚀了欧洲大陆长期以来最重要的多元格局。查理五世的领地把法国团团围住,而此时法国的君主已经巩固了他们自身在国内的权力,正热衷于向富饶的意大利半岛扩张。德国的诸侯们也对查理五世的不断扩张领土感到忧虑重重,担心查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们身上,因此,他们反对查理五世在德国拥有过多实权。而教皇虽然要查理帮助他和土耳其人作战,和路德派斗争,可他同样也不愿意看到查理五世坐大。
  这些意愿在查理五世的统治期间全部转变成实际的战争。查理五世几乎变成全欧洲的敌人。
  1529年,手持权杖的查理五世在博罗尼亚会见罗马教皇,这是天主教皇帝和教会首领的一次决定性的会见,也是一次重大争斗的最后结果。身披金线锦缎披风的皇帝在西班牙矮马上做了一个半旋转的动作,上千名骑兵放下长矛簇拥着他。在教皇克莱门七世面前,查理下马,双膝跪下,教皇给他一吻,似乎忘记了不久之前的他们在罗马的搏杀。3个月后,查理从教皇手中接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金皇冠和伦巴第列王的铁皇冠。在教皇上马时,查理坚持为教皇执蹬,表示他在精神上服从教皇。
  这一幕喜剧的背后是法国和西班牙的争夺,罗马教皇宗教权力和查理五世皇帝世俗权力的争夺的血腥背景——哈布斯堡家族和法国决斗的战场在意大利。很久以来法国君主对意大利富饶的城邦早就垂涎三尺。西班牙和法国一直对米兰的领土展开争夺。这是作为意大利君主的查理五世所不能容忍的。在查理五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后,法国的佛朗索瓦一世就在意大利、勃艮第边境、尼德兰南部和西班牙煽动一连串的抵抗活动。1525年,野心勃勃的他率军攻入意大利,结果在帕维亚战役中战败被俘。
  作为教皇的克莱门七世,对查理五世也是充满敌意,虽然查理五世是天主教的忠实教徒,希望天主教成为帝国的精神凝固剂,但是帝国对教皇的世俗权力始终构成威胁,从查理曼大帝时代一直如此。为此克莱门七世、佛朗索瓦一世和意大利王公们缔结了军事联盟。1527年,法国波旁王室的雇佣军洗劫了罗马城。西班牙出兵镇压。他们把教堂劫掠一空,凌辱贵族的家眷,“枢机主教们被拖上大街,被人用脚践踏。圣体盒被拿去当夜壶,十字架被当作靶子,修道院被改成妓院”。在这场劫掠中,法国的总指挥被大炮打成重伤,不治身亡。克莱门七世狼狈逃进圣安杰城堡。此时的查理五世正在迎接自己的一个孩子的降生,他把教皇围了半年之久。之后,查理五世才下令让西班牙军队“释放教皇”。但是条件是教皇必须不再反对查理。
  1529年,查理五世和佛朗索瓦一世签订《康布雷条约》,该条约规定把勃艮第留给法国国王,而那不勒斯和米兰国留给查理五世皇帝。教皇批准了这两个天主教国王的条约,并保证将皇冠授予查理五世。
  2.马丁·路德在查理五世面前说:“我既不能够也不愿意放弃我的任何观点。”
  查理五世更大的麻烦来自德意志,那是和一个名叫马丁·路德的教士有关。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的门上贴出了著名的95条论纲,像一记重锤,敲在罗马天主教会的心上。《论纲》在几周内传遍德国,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他无情地破坏了德国和其他国家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统一的天主教会的坚固堡垒上打出了缺口。而路德所在的德国是一个由众多的侯国、公国以及独立领地拼凑起来的国家,这些诸侯都受基督教欧洲最大的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的辖制。虽然65个诸侯国是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但是在名义上他们都效忠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因为这个皇帝是教皇在世俗世界的代言人。因此,路德的不满不仅是针对教皇的,也是针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
  1521年1月,帝国会议在莱茵河畔的沃尔姆斯召开,此前,罗马教皇已经宣布革除路德教籍,但是查理五世希望保持自己的权力,展现自己的开明,宣布此案必须在帝国议会上作出裁决。他保证给路德一个安全的通道。4月,路德直接面对查理五世。在150位帝国诸侯面前,路德开始了他著名的反驳,最后说:“除非《圣经》中的证据或其他什么简单的理由证明我有罪,否则我仍然坚持我所引述的《圣经》的经文,我既不能够也不愿意放弃我的任何观点,因为违背自己的良知既不稳妥也不诚实,阿门。”查理五世从沃尔姆斯发出布告将路德逐出帝国教籍,剥夺他一切帝国公民所享有的公民法律权利。路德被德意志的萨克森选侯巧妙地保护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在德意志迅猛发展。
  查理五世被帝国其他事务困扰,无法腾出手来对付宗教改革。虽然他多次试图统一宗教信仰并使帝国服从罗马天主教会。但此时的宗教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运动。在1529年的德意志,6个诸侯国和14个城市已经充分接纳路德教,1530年,在萨克森和黑森交界的一个小城市施马尔卡登,德国的新教诸侯和各城市的新教代表组成反对皇帝和天主教诸侯的“施马尔卡登同盟”。在英国,亨利八世建立英国国教,瑞典和芬兰、丹麦也相继定路德教为国教。在瑞士、法国、荷兰和苏格兰,加尔文教很快获得信徒的支持。基督教世界的宗教大分裂格局已经形成。1545年,特伦特会议举行,查理五世没有得到期待的信息,反而得到新教诸侯的挑战书。1547年,在易北河附近的米尔贝格,查理五世的军队和新教诸侯展开了激战。查理五世亲自指挥战斗,他的大黑马一直冲在部队的前头。萨克森选侯被击败,黑森的菲利普被俘,叛军土崩瓦解。
  但是查理五世的胜利来得太迟了。原先一直忠于罗马教会的诸侯也不再听从皇帝的指挥,他们和法国国王建立了联盟,战争重新开启。在因斯布鲁克,查理五世差一点成为俘虏,把胡子染成黑色以后才得以逃脱。他不得不把幻想放在一边,面对现实。1555年,他签署了《奥格斯堡和约》。根据这一协议,所有世俗的德国诸侯和自治城市都有权选择信仰路德教或是天主教。不遵从的可以移居其他地区或领地。
  从地中海世界来看,这一时期的主要图景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在东方的崛起和哈布斯堡王朝在西方的崛起。这对孪生帝国的崛起,在16世纪显示出令人生畏的力量,在历史上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篇章。查理五世和苏莱曼大帝是这部大戏的两个主角。查理五世的不幸,在于他身处一个英雄林立的时代,作为天主教的世俗领袖,他不得不再一次接过十字军的旗帜,但是面对的对手也是奥斯曼帝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这个皇帝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3.尤斯特修道院的隐士——查理五世的最终归宿。
  就在查理五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的第二年,在伊斯坦布尔,苏莱曼继承了新任苏丹的位置。作为惟一的继承人,他具有担任克里米亚和安纳托利亚总督的治国经验。自从14世纪建国以来,奥斯曼帝国的主导政策就是对基督教国家的圣战,苏莱曼也不例外。1521年8月,苏莱曼的军队占领了匈牙利人据守的贝尔格莱德,一个进攻欧洲基督教世界心脏地带的路线展现在他的面前。第二年,他攻占罗得岛,从此通往埃及的海上通道更加安全,这坚定了他控制东地中海的信心。
  1526年8月底,匈牙利南部的一片荒凉的河流沼泽地,数万名匈牙利骑兵潮水一般地向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发起第一次冲锋。这里是多瑙河流域的莫奇哈平原,苏莱曼亲自指挥他的军队冒雨穿过了这片沼泽。冲锋让苏莱曼的军队退缩了回去。但紧接着的第二次冲锋,匈牙利人却遭到了灭顶之灾。300门大炮和几千支步枪像冰雹一样射向匈牙利人。2万名骑兵顷刻间倒在平原上,匈牙利国王路易斯被暴涨的河水吞没。整个战役只用了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几天之后,苏莱曼在匈牙利首都布达的城堡上升起了新月旗,不久他们又占领了多瑙河对面的佩斯城。这里是100多年来西方基督教世界组织奥斯曼帝国(禁止)欧洲腹地的堡垒。整个基督教世界为之震惊。
  1526年,由于匈牙利国王路易在抗击土耳其的莫哈奇战役中死去,他没有子女继承他的王位,因此查理五世有权继承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两顶王冠。而查理五世此时已经将德国和奥地利交给他弟弟斐迪南管理。斐迪南赶走了苏丹在匈牙利的臣属之后,继承了匈牙利王位。苏莱曼发誓要在原先击败匈牙利国王的莫奇哈平原击败斐迪南。1529年9月,苏莱曼率领大军重新占领布达。29日,苏莱曼到达基督教世界的心脏地带——维也纳的城墙下。斐迪南早已逃走。苏莱曼的10万大军将维也纳围困了17天,由于没有重炮,苏莱曼的士兵在维也纳城下遗尸累累。严冬提前来到,苏莱曼不得不在10月撤退回国。这次围攻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
  但是在地中海上,苏莱曼一开始并不占有优势。查理五世任用了热那亚人多利亚作为海军将领。1533年,多利亚占领了希腊南端的科龙和勒班多港口。而苏莱曼此时重用了一位海盗,西方人称之为“红胡子巴巴罗萨”,他在安纳托利亚招募水手,苏莱曼将帝国的港口、兵工厂和铸造厂统统交给他支配,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在以后的岁月里,巴巴罗萨收复了勒班多港,占领了突尼斯,掠夺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沿海地区,夺取了大多数威尼斯的剩余岛屿和爱琴海沿岸的要塞。这些胜利奠定了奥斯曼帝国在东地中海的优势。苏莱曼和与查理五世的死敌法国国王签订秘密协定,1543年,巴巴罗萨应邀到法国尼斯参加联合军事行动,洗劫了尼斯城,在回国的时候,炮轰了巴塞罗那、托斯卡纳、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查理五世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1556年,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最偏僻的巴图埃卡斯山上,走过一队西班牙士兵,他们举着火把,艰难地把皇帝的轿子抬平。身穿黑衣的查理五世忍受着痛风的折磨,面对着黑黢黢的群山沉思。此时,他已经心力交瘁,他在欧洲和东方的对手没有让他成为世界的主人,但是,法国的国君佛朗西斯一世已经先他而去,路德也不在人世,还有巴巴罗萨也死了。他累了,需要一个清静的地方总结一生。
  他选择了退隐。退隐到这个偏僻的深山修道院。在此之前,他已经把西班牙、荷兰、弗朗什—孔泰、米兰、那不勒斯和美洲新大陆移交给自己的儿子菲利普二世。把哈布斯堡的遗产德意志帝国交给他的弟弟斐迪南。自己只保留一个皇帝的头衔。
  在尤斯特修道院门口,修道院院长惊讶的不知该如何称呼他。卫士们把他抬到主坛的坛角上时,唱诗班吟唱起《感恩赞美颂》,修道院的钟声齐鸣。
  这位一生武功卓著的皇帝最后要征服的是他自己。他自己认为这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最后的归宿。
  征服(1)
  哥伦布确信,他为西班牙民族打开了通往印度的航线,但是,西班牙对美洲的征服却是美洲两大文明古国消亡的悲歌。
  1.美洲的黄金。
  1501年,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奇沿着南美海岸航行2400英里,证实这是一块意料之外的第四大洲。在德国,地理学家瓦尔德塞谬勒在1507年将这个第四大洲以阿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印刷成书加以传播。这片新大陆从此有了一个名字:阿美利加洲。
  与葡萄牙经营得蒸蒸日上的东方帝国相比,西班牙发现的新大陆在16世纪前20年还没有显露出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探险一直在持续,直到16世纪20年代初,西班牙出了两个后来被认为是美洲殖民地的缔造者的科尔特斯和皮萨罗。美洲的辽阔的腹地才成为西班牙新的疆土。
  就在哥伦布率领船队回到加勒比海的时候,船上的定居者就已经准备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建立殖民地,后来这里成为今天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按照教皇的指令,所有的土著人必须信奉天主教。陆续的,西班牙在巴拿马建立了殖民地,以上帝的名义居住下来,效忠于查理五世皇帝。在当地的殖民者,寻找到的黄金只需向国王上交五分之一,其他的就成为自己的财富。在这个诱人的条件鼓舞下,无数西班牙人随船来到新大陆,到处寻找黄金。
  当时西班牙允许总督管理下的殖民者招募当地土著进行劳动。这就是“分派劳役制”,这种制度据说是给当地土著一种封建性的保护,土著人被当作西班牙的臣民,为了这一保护,土著人要为殖民者劳动,殖民者让他们接受天主教的教义,并且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但是在后来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土著人被迫成为殖民者赚取利润的奴隶。
  2.阿兹特克文明的悲歌——科尔特斯毁灭墨西哥。
  西班牙以伊斯帕尼奥拉岛为中心向四面扩张,1511年,他们征服了古巴,在古巴的圣地亚哥——德巴拉克阿市,有一位名叫科尔特斯的人在这里开矿、经营农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成了这个城市的杰出公民,曾经两度出任这个城市的市长。但是这些权力没有带给他满足,他渴望去征服更大的地方。
  1519年,两支探险队回到古巴,向总督贝拉斯科斯汇报他们的探险结果。他们说了尤卡坦半岛上的土著人的生活和习俗,以及他们的军事力量。他们也向总督展示他们找到的黄金,和那个时候的许多探险者心理一样,他们把这里的黄金之多说得天花乱坠。这些黄金激起了科尔特斯的欲望,就在这时,总督命令他率领远征军征服阿兹特克,也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总督只给了科尔特斯1艘船。但是科尔特斯把自己的财产作了抵押,又买了3艘战舰。他以自己的狂热召集了很多愿意跟随他的人。到日船队出发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扩展到11艘船、500多名士兵、16匹马和7门小加农炮。跟随着他的还有后来为这次征服留下历史记录的贝尔纳·迪亚斯。
  这支小队伍面对的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民族,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曾经征服过其他小的民族,在尤卡坦半岛到墨西哥建立了一个很大的王朝。他们有自己的军队,人数成千上万。
  3月13日,科尔特斯的部队在塔巴斯科河口登陆的时候,他们见到了数千名塔巴斯科勇士组成的军阵。他们手持柳条编的盾牌,用弓箭、投石器和石剑面对科尔特斯。科尔特斯用加农炮轰击军阵,用骑兵冲击他们,到了傍晚,山野上塔巴斯科人尸横遍野,而西班牙士兵只死了两人。
  科尔特斯后来了解到,阿兹特克士兵热衷于用活捉的人献祭,而不是杀死他们。在这次战役胜利后,他决定利用这些塔巴斯科人。他和塔巴斯科人谈判,用炮声威吓他们。他向塔巴斯科人保证,他们已经是西班牙的臣民,应该信仰基督教。第二天,随军的神父向他们解释了教义,在市中心举行了弥撒仪式。塔巴斯科人向西班牙人献上食物、金饰品和20名妇女。这些妇女在受洗礼后被分配给各位队长。一位会说多种语言的女子唐·玛丽娜做了科尔特斯的情妇,她的语言才能帮了科尔特斯的大忙,而她对当地事务的通晓,又让她成为科尔特斯最亲密的顾问。
  从塔巴斯科出发沿海岸线航行,科尔特斯4天后就进入阿兹特克王国的领地。在圣胡安德乌卢阿城,科尔特斯从国王蒙特祖马的特使那里了解到,国王对科尔特斯的到来焦虑不安。国王有一个奇怪的念头,这扎根于阿兹特克人的神话,正好在阿兹特克人的12周年的周期上,有一位曾经统治过这片区域的大神出现,他既担心西班牙人就是这位大神,又担心科尔特斯这批肮脏的家伙不是神的特使。他送给科尔特斯一些礼物,这些礼物中有神的标志和金子,如果科尔特斯把它戴在头上,就能证明他是神。如果他们是神,就会带着金子离开。他让特使传话,不许科尔特斯进城。
  科尔特斯接受了丰厚的礼物,但是并没有离开。他在圣胡安德乌卢阿城不远的地方停留下来。很快建立了一个居留地——韦拉克鲁斯。他建立了市议会,充分发挥他当过市长的行政才能,自己担任指挥官和首席法官。这个组织完善的城市作为自治市直接隶属于西班牙国王,科尔特斯也不对在古巴的总督们负责。他将11艘船中的10艘全部凿毁,表明他破釜沉舟的决心,只留下1艘运送金银的船只,送往西班牙,他让信使带回一封信,向西班牙国王表明他的忠心。他的目标现在只有一个:征服墨西哥城。
  从韦拉克鲁斯到墨西哥城,沿途要经过许多阿兹特克的属国。科尔特斯深知,靠他区区者几百人和拥有几万军队的国王作战是不现实的,他必须依靠这些属国人民的帮助。在托托马克人那里,他成功地和他们结成联盟,鼓动他们反叛阿兹特克国王,逮捕了阿兹特克人的收税官。他对蒙特祖马的侄子说,这些人已经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而且选他到阿兹特克的国都进行访问。
  在通往国都的400公里的道路上,他们不仅要走过海岸,而且要翻越3000多米高的关隘。在这条路上有一个惟一不受阿兹特克人控制的民族——特拉斯卡拉人,他们凭借坚固的要塞,抵抗着西班牙的人进攻。在这些征服者面前的,是一支有5万人的队伍,这些勇士各个生性好战。科尔特斯用大炮打退了他们的进攻,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夜袭。特拉斯卡拉人提出议和,科尔特斯要求他们参加自己军队的行动,这样他的军队就迅速壮大。接着向墨西哥城的最后一道门户——乔卢拉进发。在这里科尔特斯偶然听说到一个阴谋,这个城市已经接到阿兹特克国王的命令,先放他们进城,然后俘虏他们。西班牙人先发制人,杀死6000名乔卢拉人,他们只得向科尔特斯臣服。
  科尔特斯登上了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这是西班牙人第一次看见墨西哥城,在阿兹特克语里,它名叫特诺奇蒂特兰。这座城市建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岛屿上,宽阔的木头河堤与陆地相连,这些河堤有8公里长,可以供7人乘马并行。城里面有将近20万人。4条主干道将全城分为4个部分,在城市中心,高高耸立着巨大的40米高的神庙金字塔,这是阿兹特克祭司举行活人祭祀仪式的地方。跟随科尔特斯的迪亚士这样记述:“伟大的墨西哥城,湖水如镜,一片片城区映现在湖水之中。”这是1519年的11月初。连科尔特斯都没有想到,在两年之后,这座伟大的城市将变成一座废墟和死城。
  11月8日,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马接见了科尔特斯。1000名官员陪伴着这些西班牙人来到他的轿子前面,国王见到了这些西班牙人,才知道他们不是神。他将这些征服者安排在一座豪华的宫殿里,作为贵宾接待。就在这座宫殿里,西班牙人无意中发现他们住的房子的墙上显露了一个门的轮廓。打破这道门,他们发现了一屋子的黄金制品,这是国王父亲的财产。这些黄金让这些西班牙人热血沸腾。
  在谈判陷入僵局的第7天,科尔特斯得到阿兹特克的一位官员攻击海岸上西班牙人的信息,有几个西班牙人被杀。他戴着5个队员和翻译,冲进了国王的寝宫,拘押了国王。在科尔特斯的胁迫下,国王随同这些西班牙人去了西班牙人的军营,在军营中被戴上手铐和脚镣。结果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态势,阿兹特克国王成了西班牙人的囚犯,而西班牙人身处阿兹特克人的汪洋大海之中也成了囚犯,双方都在对峙。只要国王命令他的臣民反抗,西班牙人就会大祸领头。
  正在这个时候,古巴总督派600多名西班牙士兵来逮捕科尔特斯,这位总督早在科尔特斯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心怀忧虑,害怕科尔特斯发展壮大,但当时没有下手。这支军队驻扎在墨西哥城东部的一个小城里。科尔特斯留下副手在城中镇守,自己带上250名士兵直冲派遣军总部,在1个小时之内将派遣军的头目拘禁,其他的士兵都编入了科尔特斯的作战部队,这支队伍还有80名骑兵和10多门大炮。
  而当科尔特斯率领这支队伍返回墨西哥城的时候,那里却出现了新的局面。他的副手攻击了参加宗教仪式的阿兹特克人,杀死了1000名居民,西班牙人和他们的印第安同盟军被围困起来。科尔特斯的军队和这些人会合后,在墨西哥城加强了防御工事。第二天,科尔特斯将国王带到战场上,当国王说话的时候,一块石头砸在他的脑门上,3天后,国王死去。国王的兄弟继承了王位,开始对西班牙人发动猛烈的进攻。在一个黑沉沉的晚上,科尔特斯开始突围,黑压压的土著士兵向西班牙人杀来,这一夜后来被西班牙人称为“忧伤之夜”。他们在损失了600名西班牙士兵、2000名同盟军和一大批辎重后,冲出了墨西哥城。日,在奥塔姆巴,科尔特斯的剩余骑兵战胜了阿兹特克人。他退到特拉斯卡拉重建自己的军队。牙买加总督帮助他建立了这个殖民地,他让自己的部队同科尔特斯联合,还从牙买加购买战马。不久,信使带来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谕旨,同意科尔特斯开拓疆土。大批西班牙增援部队也一同到来了。
  就在科尔特斯招兵买马的时候,墨西哥城发生了大瘟疫,随同科尔特斯的一位黑人感染了天花,印第安人很多年以来与外界隔绝,对这种病没有免疫力,天花很快蔓延开来,它不仅在帝国的都城蔓延,也蔓延到帝国的其他地方。领导都城反击战的帝国新国王也被天花夺去了生命。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与他们作战的西班牙人丝毫没有受到这种病的影响时,更增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认为这些西班牙人是神的使者。
  而此时,科尔特斯正在为攻击帝国的都城作最后的准备。
  由于帝国的都城建在水上,科尔特斯特意让木工为他制造了可以架设火炮的船,在特斯科科湖畔,科尔特斯一直准备到1521年的5月,600名西班牙战士,配备12艘火炮船,另外还有将近75000名印第安同盟军配合他作战。
  在以后的3个月中,帝国的都城经受了最残酷的攻防战。
  阿兹特克人顽强地打退了西班牙人的多次进攻。他们将活捉的西班牙士兵带上神圣的祭坛,用石刀切开他们的胸膛,掏出心脏焚烧祭奠神灵。许多距离城市中心很近的西班牙攻城士兵心惊胆战地看着这一幕。
  到了8月中旬,都城的末日来临,尸体发出恶臭,助长了天花的流行,守城的士兵只能靠野菜和树根充饥。在最后的总攻中,西班牙士兵和印第安人盟军在城市的一隅屠杀了15000人。
  都城里的残余者纷纷离开这座死城,毁灭是如此的彻底,至今已没有这个城市的任何遗存。
  科尔特斯不久就获得了西班牙国王的任命,由他担任新西班牙总督兼总司令。他建立了新墨西哥城,把原先的都城变成了自己的都城,同时他建立了管理机构以保持行政的连续性。
  3.皮萨罗的天赐良机——印加帝国的灭亡。
  几年后,在西班牙,当查理五世刚刚接见完回国述职的科尔特斯以后,另外一个人出现在他的面前。此人名叫皮萨罗,他是为了另外一个殖民地的前景来向查理五世陈情的。
  早在1511年,皮萨罗参加了巴尔沃亚领导的远征军,就在那次远征中,巴尔沃亚发现了巴拿马海峡和太平洋。1526年,他和两位同伴开始了远征。越过赤道以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名叫通贝斯的城市。这里是美洲另外一个大帝国——印加帝国的疆域。它以今天秘鲁的库斯科为首都,疆域顺着安第斯山脉一直绵延3500公里。
  在通贝斯城,皮萨罗受到很好的招待,他参观了城里的神庙,在印加宗教中,他们信奉太阳神,但是并不像阿兹特克人那样用活人献祭。让皮萨罗眼睛发亮的是,神庙上有许多闪闪发光的金饰物。
  年轻的查理五世刚刚被科尔特斯开疆拓土的经历所感染,此时有一个伟大的计划摆在他的面前,这令他热情澎湃。他任命皮萨罗为新殖民地的总督和总司令,他的伙伴阿尔马格罗被任命为通贝斯的防区司令。查理五世亲自给这块还未征服的领土命名为“新卡斯蒂利亚”。
  就连皮萨罗自己当时都没有意识到,他面临着一个天赐良机。
  印加帝国发生了内战。老国王瓦伊纳卡帕克去世以后,他的两个儿子阿塔瓦尔帕和瓦斯卡尔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在不同地区各有拥戴他们的势力。在帝国的南部,阿塔瓦尔帕的军队刚刚抓住了瓦斯卡尔,但是此刻他还面对着其他地区的反叛,他将自己的大营驻扎在北部的卡哈马卡城。
  当皮萨罗率领自己招募来的180人的小部队再次到达通贝斯城的时候,发现居民已经逃离这座城市,他后来了解到,除了战乱,从1525年之后,天花也侵袭了印加帝国,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皮萨罗在通贝斯河南岸的圣米格尔建立了第一个居留地,其他增援部队也陆续赶到这里。他派出侦察人员去寻找国王阿塔瓦尔帕,在路上遇见了国王的特使,国王请皮萨罗到他的营帐内说话。皮萨罗率领168名士兵随着特使登上高高的安第斯山,日,皮萨罗看见山谷中的卡哈马卡城。国王将军队部署在城外。自己在空空的城市里等待着皮萨罗的到来。
  皮萨罗的使者在浴室里见到了阿塔瓦尔帕,阿塔瓦尔帕告诉使者,明天他要回访皮萨罗。这个消息让西班牙人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皮萨罗决定效仿科尔特斯,在万军之中擒拿国王。
  第二天,在漫长的拖延之后,直到黄昏,由6000名士兵护卫的王驾来到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阿塔瓦尔帕坐在一个轿子里。皮萨罗带来的神父对国王宣讲基督教义。就在国王有些不耐烦的时候,皮萨罗一个手势,大炮和枪声就响了起来。西班牙人从四面围住国王,将他生擒。其他的士兵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有2000多人倒在了城市的广场上,在城外西班牙人也开始了杀戮。
  皮萨罗很好巧妙利用了国王,士兵们把国王看成太阳神的化身,只要他一发令,印第安人就乖乖地放下武器。
  阿塔瓦尔帕向皮萨罗提出一个请求,用金银赎回他的自由,并且告诉皮萨罗,他可以将卡哈马哈馆舍中的一个大厅堂装满黄金,将隔壁的厅堂装满两倍的白银,这是一间7米长5米宽的屋子,皮萨罗用手画出一个两米高的高度线,责令他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填满。
  在以后的5个月时间里,来自帝国的精美的金银饰品陆续运到这里,皮萨罗根本不在意这些艺术品的其他价值,他在外面建了几座锻炉,将所有金子制成金锭,以便公平的分配赃物。
  但是他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释放阿塔瓦尔帕,因为此时的形势对他不利,有消息传来,一些印第安人正在考虑攻击西班牙人救出国王。另外有消息说国王已经传出密旨杀死自己的兄弟瓦斯卡尔,以免皮萨罗利用这个兄弟反对自己。皮萨罗和军官决定处死阿塔瓦尔帕。他给了阿塔瓦尔帕两种选择,接受火刑,或者接受洗礼。阿塔瓦尔帕接受了洗礼,但是按照印加宗教的教义,他的灵魂不能转世。日,皮萨罗命令手下把国王绑在椅子上,用一种西班牙的螺旋绞刑绞死了他。
  皮萨罗紧接着开始了1200公里漫长的行程,攻打首都库斯科。印加帝国处在高山深谷中,几百年来帝国建立了许多险峻的道路。皮萨罗不时受到忠于阿塔瓦尔帕的军队的攻击,但同时也受到忠于瓦斯卡尔的居民的帮助。皮萨罗到达库斯科以后,拥戴老国王的另一个儿子曼科继承王位。
  这片新征服的地区给皮萨罗带来的巨大的困难,是狭长的国土使统治它成了一个难题。皮萨罗觉得库斯科地处偏僻。在1535年在海岸边上的利马建立了新的都城,这就是未来秘鲁的首都利马。
  西班牙士兵的贪婪和残暴促使傀儡国王曼科反抗,在挣脱西班牙人的控制以后,他聚集了10万大军围攻库斯科,守城的是皮萨罗的弟弟埃尔南德。半年后,当曼科准备进行第二次攻击的时候,阿尔马格罗率领援军出现在侧翼。他和皮萨罗早已不和,进城后囚禁了埃尔南德,自己担任了总管,而且声称不服从皮萨罗的管制。在皮萨罗和他谈判后,他释放了埃尔南德。日,埃尔南德在一次战役中击败阿尔马格罗,用螺旋绞刑处死了他。这个举动给皮萨罗兄弟带来了厄运。
  就在埃尔南德回西班牙述职的时候,他被逮捕。阿尔马格罗的追随者向最高法院控告了他,于是埃尔南德被判处20年监禁。而皮萨罗的命运也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日,皮萨罗在总督府宴请客人的时候,突然出现了20个蒙面刺客,众目睽睽之下将他刺杀。
  短暂的征服结束了。紧接着西班牙帝国就建立了主管美洲殖民地的最高权威机构即西印度事务院,各殖民地的管理都在它的监控之下,它向各殖民地派驻总督和行政长官、法官、收税官和其他官员,在新西班牙地区的墨西哥城建立了分支机构,统管新西班牙地区事务。在新卡斯蒂利亚的利马建立总督府。
  在墨西哥,西班牙人发现了两个大银矿。1545年,他们又在新卡斯蒂利亚的波托西山发现大银矿,出产的银矿石超过18000吨,他们强迫印第安人劳动,用美洲骆驼将矿石运至下山粉碎。当时新发明的用汞提取银子的技术被广泛运用,以至于这个银矿在以后1个世纪里被开掘殆尽。
  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往西班牙,又从西班牙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和亚洲。
  黄金梦刺激了西班牙的移民浪潮,一船接一船的移民来到新大陆。到16世纪中叶,大约有10万西班牙人在新大陆扎下了根。
  自从西班牙征服者登上美洲大陆以后,给封闭了几千年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天花、麻疹这些欧洲常见病,使缺乏免疫力的印第安人成千上万地死亡。到1570年,墨西哥地区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130万。但直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才在中美洲的新西班牙和今天的玻利维亚接连发现3个大银矿。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
  太平洋(1)
  在查理五世当政时期,最为西班牙添上光彩的是麦哲伦,他不仅为西班牙找到了另外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道路,而且为人类认识地球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人类第一次实现了环球航行,浩瀚的太平洋展现在西方人的面前。
  1.在3个多月的航行中,平和无风,麦哲伦把它命名为太平洋。
  16世纪初期,对美洲的占领并没有让西班牙人得到满足,因为按照《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的分界,葡萄牙人在1500年也同样占领了巴西。葡萄牙一船船的香料让西班牙眼红不已,《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只规定了两国在大西洋上的分界线,但在地球另一边的分界线在哪里?是不是香料群岛正好在属于西班牙这一边?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有着远东航海经历的葡萄牙人归顺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命他从南美洲最南端开拓出另一条通向香料群岛的道路。他就是麦哲伦。
  日,5艘船载着250名船员,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漫长征程。
  日,麦哲伦的船队绕过南纬52度的维尔京角,进入了麦哲伦海峡,这是连接两个大洋的一个通道。这里水流湍急,暗礁不断,气候也变化不定。麦哲伦派出探路的1艘船借机溜回了西班牙。在38天里,船队在迷宫一样的小岛和海沟中航行了334英里。
  走出麦哲伦海峡以后,麦哲伦的船队进入一片浩瀚的大洋,船队沿着智利的海岸向北航行。
  幸运的是,沿着南美西海岸向北航行一段时间以后,麦哲伦的船队赶上了东北贸易风。在走出海峡以后的3个月零20天中,他们没有再遇到一次风暴,于是将这片大洋命名为太平洋。他原以为只要几个星期就能越过这片大洋,但他的估算只有实际距离的五分之一,即使在1个世纪之后,欧洲最可靠的地图仍把这片大洋的实际距离少算将近1半。
  漫长的航行使食物变得短缺。
  随船的意大利人皮加菲塔记述了这次艰难的航程:“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吃牛皮。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牙龈都肿了起来,根本无法吃东西,活活被饿死。死于这种病的有19人。”
  日,麦哲伦到达关岛。不久进入菲律宾群岛。
  日,在和菲律宾部落的一次冲突中,麦哲伦被杀。
  日,维多利亚号进入瓜达尔基维尔河河口,第二天,另外1艘船将这只饱经艰险的船只拖回塞维利亚。
  9月8日,塞维利亚港口,人们看见维多利亚号的身影。3年前出发的时候,船队共有5艘船,回来的只有它1艘,只剩下18位船员,但他们最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第二天,这18位船员身穿衬衫,手擎点亮的蜡烛,赤足步行1英里,从港口来到安提瓜的圣玛丽亚圣殿,为这次在史诗般伟大的航行中死去的人祈祷。
  麦哲伦船队的另外1艘船在返航的时候,闯进了香料群岛中出产香料最多的德纳地和蒂多雷岛,葡萄牙人在当地已经建立了商馆。西班牙人的到来让葡萄牙人非常紧张,他们赶紧同德纳地苏丹签订了一项垄断这个岛上丁香的协定。
  同时葡萄牙向西班牙政府正式声明,西班牙的船只出现在香料群岛违反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但西班牙人认为对新发现的这一地区,并没有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两国在1524年召开了专家会议,但是双方的计算相差46度,对马鲁古群岛的准确位置没有能取得一致意见。
  西班牙为此专门派出了7艘船组成的舰队,经过麦哲伦海峡驶往马鲁古群岛,但是只有1艘船到达。西班牙和蒂多雷岛建立了联盟,对抗葡萄牙与德纳地岛签订的联盟。原本西班牙准备从墨西哥科尔特斯那里再派一支船队到这里,但是这个支援没能及时赶到,西班牙人不得不与对手缔结协定。查理五世以35万金杜卡的价格将马鲁古群岛卖给葡萄牙。
  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萨拉戈萨条约》,以马鲁古群岛以东17度为界,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
  麦哲伦环球航行以后,欧洲洋溢出一种掩抑不住的新冲动。恩格斯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他们赶紧去占据其余的七个四分之一。传统的中世纪的思想方式的千年藩篱,同旧日的狭隘的故乡藩篱一起崩溃了。在人的外在视线和内心视线前边,都展开了一个无限广大的视野。”葡萄牙、西班牙因为商业冲动而展开的海上竞争所获得的巨大利益,促使欧洲各国纷纷加入到这个角逐圈内,这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竞争,使以后几百年的世界进入了欧洲主导的时代。
  2.巴西:因树木而得的名字。
  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有几次来到了南美的巴西海岸,在那里停泊修整。那时,西班牙的海军力量还比不上葡萄牙,麦哲伦处处都要提防着葡萄牙海军的追击。在这里,麦哲伦约束着部下,请他们注意这里是葡萄牙的领地。因为按照《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巴西处在葡萄牙的划定的范围之内,西班牙不能进入和占领这一地区。
  巴西是葡萄牙帝国新发现的领地。以后,它成了葡萄牙人的第二故乡。
  早在日,就在达·伽马回到葡萄牙以后不久,一支由13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载着1200名水手,从特茹河启行。他们航行的目标是印度。这是一支很大的舰队,不仅可以进行贸易,运回大量的商品,而且还可以进行战斗。
  领队的是贵族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他们沿着瓦斯科·达·伽马开辟的航线前进,抵达佛得角群岛以后,船队向西航行,以便利用贸易风穿过大西洋和好望角,4月22日,他们看见一片陆地,那里有一座高大浑圆的山丘。那一天是复活节,葡萄牙人将它命名为复活山。两天以后,他们来到塞古罗港,随船的一位书记员记录了他们在这个港口停留一个星期的见闻,写下了葡萄牙游记文学的著名作品《彼罗·瓦斯·德·卡米尼亚的书信》。队员们考察了这个港口,并且和当地人进行了接触。后来许多人猜测,在航行到东方去的许多船只或许都知道有这样一片大陆存在,只是为了避免和西班牙的摩擦才不予公布。
  发现者给这个地方命名为韦拉克鲁兹,但是今天谁也不会记住这个名字,他们记得的名字叫巴西。巴西是一种木材,这种树的树心是殷红的,可以用作染料,木质坚硬,是用来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很快这个名字就成了这个地方的名字。
  巴西木是葡萄牙人进行贸易的最早的商品。1501年,葡萄牙人组织一支船队考察了巴西海岸。1年后,他们把巴西木的贸易委托给一位名叫费尔南·德·罗洛里的基督教徒。他必须每年派遣一支6艘船组成的船队考察漫长的巴西海岸线,并且在适当的地方建立商行。葡萄牙人的第一批据点就是这样开始在巴西建立起来的。当时遗留下的一张货船货物清单,说明船上装有5000根巴西木,几名奴隶,还有一些猴子和鹦鹉。
  16世纪30年代之前,葡萄牙政府派出了一些小股部队保卫巴西海岸。发现这里以后,这里不时受到法国人的骚扰,葡萄牙人在这里还截获了1艘法国的船只,上面除了巴西木和奴隶以外,居然还有3000张豹子皮和18000公斤棉花。但是在很多年里,这里只是葡萄牙派往印度的船只和军队的停靠站。
  1530年,马丁·阿丰索·德·索乌扎率领船队到达巴西。在这一年,圣维森特城成立。从此葡萄牙人开始有系统地开拓这块殖民地。他们在这个城市的沼泽地上种植了甘蔗,并且安装了第一台轧糖机。一位名叫拉马里奥的葡萄牙人在距离海岸大约几里格的腹地建立了一个村庄,名叫皮拉迪宁卡村。后来它发展成为今天巴西的圣保罗市。这个名字来源于1548年随同第一任巴西总督托麦·德·索乌扎率领的第一批耶稣会的一位牧师,他名叫诺布列卡,他在皮拉迪宁卡村建立了圣保罗修道院。后来这所修道院的名字就成了城市的名字。
  与葡萄牙如日中天的东方贸易相比,巴西的开发不声不响,但却实实在在。它避免了其他欧洲大国的觊觎。1534年,若昂三世把整个巴西划分为许多块世袭封地,专门赐给一些小贵族。但是这些接受赏赐的人必须自己努力推动移民开荒。在这个政策的刺激下,在巴西南部的圣维森特和北部的伯南布格很快繁荣起来。到1548年的时候,葡萄牙人在巴西沿海已经建立了16个葡萄牙人定居的村镇。这些居民大多都和葡萄牙本国进行贸易,除了木材以外,还有糖、棉花和烟草。经济地位的上升使国王决定在这里设立总督府,索乌扎率领的1000名移民来到这里。他将总督府设在北部的圣萨尔瓦多,它很快发展成一座繁荣的城市。
  巴西的原住民住在森林里,不存在有组织的经济。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情况完全不同,在印度存在着完整的贸易体系,而葡萄牙移民来到巴西后,要想利用这里的资源,就必须自己建立某种形式的组织。在这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出口巴西木,就要从内地采伐,然后运到海岸,存放装船,这一系列的生产都要成立最原始的企业。最早来到葡萄牙的移民许多都是在葡萄牙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在宗教的迫害下他们来到巴西定居,在那个时代,他们是有去无回的,许多犹太移民都是孑然一身。他们和当地妇女通婚,后来在巴西形成了一个混血的种族,叫作马麦卢科斯族。他们带动了葡萄牙经济的繁荣,也扩大了葡萄牙语和文化的传播。
  当时巴西企业家中最多的是糖厂老板,这里气候湿热,适宜于甘蔗的生长,糖厂老板同非洲的几内亚海岸建立了联系,从非洲购买了大量的黑奴去巴西,让他们种植甘蔗或者从事轧糖业。糖厂不仅是家庭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而且是使葡萄牙移民在这里扎下了根的纽带。1584年,耶稣会神甫费尔南·卡尔丁访问了巴西北部的大城市伯哥布南,他发现这里比里斯本阔气得多,在有钱人家的婚宴上,许多当地的要人身穿大马士革绸缎,连马鞍子都是绸缎做的。一次婚宴上总共有10多个糖厂的老板,他们轮流设宴,每年光花在喝葡萄牙酒上的酒钱就有5万克鲁扎多。“一些阔太太们神态傲慢,趾高气扬,既不太信奉上帝,不做弥撒,也不听布道,不作忏悔。”
  1583年,在巴西定居的白种人达25000人。在当时许多葡萄牙人的眼中,去印度是为了挣一笔钱回来,但是去巴西就没有这种感受,他们已经开始将巴西当作第二故乡。
  崛起(1)
  菲利普二世的帝国跳出了查理五世的继承系统,从此以后,他在西班牙的道德氛围中制定政策,他的左右亲信都是西班牙人,为的是西班牙的利益,他在西班牙的各个王国之中受到了无限的爱戴。在他执政的前20多年,他给人留下了一个谨慎国王的形象,也是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国力达到巅峰。
  1.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世界。
  15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尤斯特病逝。
  他退位后,在修道院中的生活并不平静。这位退隐的隐士仍然不时关注着世界大事,各国的使节也不断来到这里晋见这位退隐的国王。他的贪食引起的痛风病一直折磨着他。如今,他可以放下一切责任了。
  3000名教士手执火炬,念诵着悲哀的经文,走在葬礼行列的前面,后面是教会的会长以及西班牙和荷兰的亲王。80匹马的马甲上载着皇帝统治下的各个王国的纹章。黑纱覆盖的灵柩上放着皇冠、皇杖、佩剑和地球仪。在灵柩的边上,1名教士为沉默的菲利普二世放下风帽。
  这是一张阴郁和惨白的脸。
  这一年,菲利普二世31岁。两年前,查理五世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和葡萄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