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运动搞了大半个世纪,中国人喜欢什么运动为什么还在

物流大佬畅谈“计算的科学”:为什么不遗余力重视科技_第一财经
物流大佬畅谈“计算的科学”:为什么不遗余力重视科技
第一财经APP陈姗姗 19:49
全球年包裹总量逼近800亿件,中国一年的快递业务量超过400亿件,如何让每一个包裹更快更有效送达,同时应对快递员缺口加大、人力和材料成本上涨等压力,成为摆在快递物流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是这些&痛点&,推动物流企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在今日举行的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来自物流行业的大佬们,在&物流与计算的科学&圆桌讨论中,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诉求背后,对消费者体验和客户需求的重视,成为科技投入甚至跨界创新的最大动力。
科技密集导向背后
查阅国内已上市的快递企业2017年度的财报可以发现,均不同程度加大了科技投入,去年阿里巴巴增持菜鸟的股份,宣布五年投入1000亿,菜鸟网络副总裁、智行院院长陈威如透露,这笔千亿资金也将主要花在技术研发上,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建设。
陈威如认为,降本和增效是加大科技投入的首要动力。&过去十年,我们的快递市场大幅增加,每年差不多40%的增长量,到2017年,全年已有401亿个包裹在中国流转,平均每天有1个亿个包裹,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快递人员更加难找,这就非常需要利用科技来帮忙,做到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还能带到绿色环保。&
这样的源动力也得到中通快递集团副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人群的认同。只有具备了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的服务能力,才能够帮助企业去优化他们的供应链,从而降低整个社会成本。&比如我们关注的动态路由,你要采集信息,然后记录,形成链路,才会形成可视化,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算法。&
百世集团高级副总裁、百世云总经理张砚冰则指出,为了支撑未来各种各样新的前端业务模式的变革,物流行业必须变得更加敏捷和灵动,技术就是一个必须的赋能者。&技术可以让我们的这种基本的服务要素产生快速重新的组合,能够完成新的业务模式,能够支撑到前端的商流的变化。&
在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看来,不断适应客户的需求是更大的动力。比如物流环节都要用到的扫描设备,早期1.0版是无线扫描仪,第二个版本叫PDA版本,今天已经发展到戴在指环上的指环扫描,又可以缩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所以技术的应用不是一次性的突变,而是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因为客户的需求、竞争的压力会永远提出新的挑战。&
投入产出比的衡量
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此前国内物流企业的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占比都比较小,但近年来也在发生变化。
陈威如就透露,菜鸟三分之二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主要是工程师,从事无人车、物流轨迹、动态路由、仓储自动化、运配智能化,包括区块链等研究,在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上的投入最多。&我觉得菜鸟对于技术的投入,已经上升到了价值观或者是一种不用去想,你就会去做的程度了。&
中通和百世这科技上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现在百世整个的研发团队一直是处于预算不受限,收入不受限,我们一直希望找到最好最聪明的人加入这个团队,通过更多的技术方案的导入,能够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敏捷灵动。&
王拥军则认为,对客户和行业的理解,其实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想技术不是投入来决定的,最终还是人来决定的,未来科技的投入也会完全倒向所有能提升消费者体验的环节,包括客服的自动化,如何用机器人的客服提升客户的查询体验,在运营环节如何用数字化的运营提升你的时效等。&
差距到底还有多大
不过,尽管国内的物流企业都在加大科技投入,但与国外的物流巨头相比在某些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金任群就坦言,在仓储领域,国内企业大概落后国外先进企业3到5年,不过在运输管理系统中国则是领先的,&我们对这些国外企业都作过对标调查,中国的运输管理系统已经可以说是全球最先进的。&
张砚冰也认为,中国的物流能够以比国外同行低很多的成本,来完成相对比较高的服务质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不过在网络智能优化方向的研究和探索方面,目前一些核心的,最有价值的论文,基本上还都是来自于国外的学术环境或企业环境,而在对应的领域中,中国自身对于基础的算法层面和网络结构方面原理的探讨,其实还不是那么多,在基础的领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发展。
陈威如则指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是在比较专业的服务与数字化人才上。不过中国的物流弹性、敏捷性,可能比美国来得还更加强烈,&如果中国能够做到智能路由,甚至能把整个社会的资源做协同,可以大幅促进整个物流的智能化,进而带动商业、零售、制造、金融等更多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彭海斌
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诉求背后,对消费者体验和客户需求的重视,成为科技投入甚至跨界创新的最大动力。
还没有账号被冷战历史尘封半个世纪的小说《投敌者》终见天日_第一财经
被冷战历史尘封半个世纪的小说《投敌者》终见天日
第一财经墨斗 09:05
《三国演义》里写官渡之战,袁绍一方还没开打就处处露出败象。最忠诚的谋士田丰,之前谏议固守,不要打仗,被袁绍下狱,后来袁绍惨败,狱卒来见田丰,给他道喜说,袁绍打了败仗,必然懊悔当初没有听您的意见,会重新起用您。田丰却苦笑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战败而羞&&&在读《投敌者》的时候,我想到了田丰的话。《投敌者》是德国老牌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的第二部小说, 年完成,之前他的处女作《空中有苍鹰》问世后颇受好评,促使他写了《投敌者》。谁知,原本预约此书的出版商,先是让他修改,随后又拒出,此外,一些经常刊登连载小说的报纸如《法兰克福汇报》也拒绝刊登。伦茨把书稿束之高阁,一直到 2014 年作家逝世后,《投敌者》才被印成了铅字。
作为作家,伦茨是咀嚼战败之果的好手,他的小说代表作如《面包与运动》等,写的都是生活在战败阴影里的德国人,而《投敌者》则一只脚还在战时,写一个名叫普罗斯卡的德国上等兵,在东线对苏战争中陷足波兰的经历。普罗斯卡本来是休假归来,坐火车去报到,不料火车半途被炸,他是车上唯一的幸存者,逃生后,又遇到了一支由一名下士领导的德军驻防小队。但福兮祸所伏,这支小队所驻守的堡垒早被切断了外援,周围都是波兰游击队,间或还能遇到苏联士兵,普罗斯卡刚刚&找到组织&,就遇到了战友中伏丧生的事。
前三分之二的篇幅,都跟其他知名的战争题材小说&&例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裸者与死者》&&似曾相识。总是在一个个疏忽大意的时候,主角身边的人落在了敌人的瞄准镜里。几乎每一次巡哨,都会扔下一具尸体,活着的人则更少一分期待。普罗斯卡路遇一个波兰姑娘,与她有了私情,但后来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了她的弟弟。再后来,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他又把住在附近的姐夫给误杀了。书中的波兰人是一些笃信天主教的农民,粗蛮冷酷,而且嗜血。相比之下,戴着&主角光环&的普罗斯卡,和与他交心甚多的战友沃尔夫冈,则更接近正义的一边了。
他们更像是被不幸卷入一场错误的事业中的人。即便普罗斯卡也开枪杀人,但内心戏会让读者相信他是个被战争扭曲的好人,站在他对面的波兰人则更像一些毫无灵魂的拦路小boss。还不到30岁的作家伦茨尚难探触更深层次的东西,但他确实写了一个好故事,一个有可能让那时的西德人震惊的故事。正当我以为,普罗斯卡会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那样,逐渐变成一支团队里仅剩的最后一人时,情节急转直下:他所在的据点都被波兰人一锅端,他和沃尔夫冈成了俘虏,然后&&投敌。
为什么出版商食言,拒出《投敌者》?书后所附的信件里,出版商说小说&开头很好&,后边就不合适了,&这样一部小说可以在 1946 年出版,可是今天没有人愿意当它的出版人了&&&1946 年,冷战还没开始,普罗斯卡向波兰人投降,加入苏联红军阵营的情节,不至于触怒那些视苏联为死敌的读者。退一步说,即使没有那么强的敌对之心,西德人也并不是忏悔战争罪恶的&专业户&。他们已经战败了,分摊着国家的耻辱,现在,伦茨落井下石,讲述他们之中曾有过的投敌者,等于把德国人赖以为豪的血战到死的&民族精神&都给剥夺了。
战败者是很敏感、很脆弱的,但战胜者也一样。如果一位苏联作家出了一本写苏联士兵投敌的书,哪怕此人被安排了一个很惨的下场,作家自己怕是也没有好果子吃。投敌这种行为,不管在哪一边,都会被看作可耻的背叛。
于是这部尘封的稿子直到去年才见了天日。不过,谈论它的文学价值,不如谈论它的成书背景及特殊的遭遇。伦茨一生的创作都谈不上有什么风格创新,而他所写的故事的情节也总不如他的情怀更加有看头。《投敌者》在去年的书市上很受重视,但与当初的评估相反,它的价值在于后半段,即主角投敌后的经历,而非之前那些痛苦的死亡:战争结束后,普罗斯卡从民主德国偷偷潜回了联邦德国,因为他无法忍受那边的生活。就这一点而言,那位爽约的出版商也许错估了读者可能的反应。
《投敌者》
【德】西格弗里德&伦茨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年7月版
编辑:罗敏
还没有账号个子矮的男生,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尴尬事_百度知道
个子矮的男生,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尴尬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站在高个女生面前,会觉得弱小,像是被保护者。打篮球会没有任何优势。在车站或机场等人时,对方容易找不到你。容易被人欺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人不是不会留遗产 而是留得太多_第一财经
中国人不是不会留遗产 而是留得太多
第一财经日报高谈 15:31
“我个人认为中国老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留遗产,而是留得太多。”对于中国人的财富传承问题,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徐建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如是表示。
《财商》:您怎么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最近劝说中国富人捐钱?
徐建明: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现在虽然是经常做慈善,不过在此之前他们经常上的是吝啬榜。其实这是对的,因为那时他们正在聚集财富的阶段做加法,才能在今天有更多的财富做慈善。
现在的企业家,基本都还处于聚集财富的阶段,还没有到散财阶段。我们主张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过要分阶段,在聚集的阶段他们的责任就是要聚集财富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对于遗产的传承,我们的传统观念还是家族传承,这是由我们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决定的。大多数富人要改变这种观念很难。
《财商》:中国人讲究子承父业,而国外很多企业家设立基金会把遗产捐出。
徐建明:国外处理遗产的方式在中国还很难接受,但是也不要指望子承父业。
时代背景和生存条件都不一样,父母喜爱的不一定是儿子也喜爱的,特别在现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第一代创业者做的大多数是传统行业,第二代很可能对这个不感兴趣,父母应该尊重下一代的想法,而且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要交给最能托付的人管,而儿子只要拥有财富就可以了。
如果我是企业家,而我的儿子喜爱体育,那我就把企业卖掉,或者让它上市成为公众企业,将财富留给孩子就行了,这样也许更能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永续经营下去。
《财商》:您觉得现在我们在财产传承的观念上有些什么问题?
徐建明:我个人认为中国老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留遗产,而是留下太多。赵本山小品中有个笑话是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和钱花完了人还没死,只有人死了钱刚好花完才是理财的最高境界。
加拿大等国家就有养老机构做这个事情。比方我老了,现在有200万元,我把这些钱交给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根据这笔钱和我的预期寿命制定一个生活供养标准,比如房子有多大面积、装修以什么样的标准、吃什么样的食物、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护理条件等,并承诺在死之前都以此标准供养。这样老人能更加幸福地度过晚年。
《财商》:您怎么看这些一出生就很富有的企业接班人?
徐建明:目前我们的社会对于富二代有很多的偏见,但是我看到很多富二代的创新能力比较强,富二代创业成功比其他人成功的概率高很多。
他们确实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比如他们不需为第一桶金发愁,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积累了很多的人脉资源、甘冒风险的创业品质、创业的经验等等。
《财商》:您如何看待家族企业的传承和职业经理人激励之间的矛盾?
徐建明:坦率地说在内地我不看好职业经理人,目前看来最大的问题是诚信的问题,能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来做,现在职业经理人跳槽非常频繁。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柳传志,联想不是家族企业,但是他的管理有家族企业的方式,柳传志对企业基层强调尽职尽责,中层强调上进心,高层强调事业心。
这一点正是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做法的不同。柳传志选出了杨元庆和郭伟两员大将,按照西方的做法一个企业选定CEO之后,其他的竞争对手肯定要走路,但是他的做法很奇怪,把两个都留下了,把联想科技交给郭伟,而联想电脑交给杨元庆。这是用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来管一个非家族式的企业。他选择接班人的要求是一定要把联想当成自己的企业来做才行,重德。这种中国智慧的确是适合国情的。
现在很多做生意的喜欢供关羽的牌位。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不是因为其能力,而在其忠义二字。人在江湖,最重忠义。这样的价值观永远都不过时。
《财商》:您把传承分为企业、财富和灵魂三个层面,那么灵魂指的是什么?
徐建明:企业作为一种创造财富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要。因此,企业的产品、组织架构,甚至品牌形象都需要因应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必拘泥于一种特定的形式。
但是一个有追求的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不仅有身体、有知识、有能力,还有理想、有追求、有价值体系和做人的基本准则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就是企业内在的愿景和价值观,或者说所谓的企业文化。这些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姑且把它叫做企业的灵魂吧,这些才是最应该好好传承下去的东西。
《财商》:对于普通人的财富传承您有什么建议?
徐建明:如果你希望你积累一生的财富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我是倡导要做好遗产规划。
遗产规划首先要有遗嘱;第二是可以考虑散钱。因为遗产规划的目的是用你的财富最后一次达成人生的心愿,而不是简单地如何避税。所谓雁过留声,人死留名。用你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对人生来说是一种完满。比如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建立一个图书馆,都能够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还有,财富传承不是要到最后一刻才做,应该提早规划。
编辑:群硕系统
还没有账号世界各国房价一览表 中国最艰难 印度最悲惨_第一财经
世界各国房价一览表 中国最艰难 印度最悲惨
九个头条网 09:30
最艰难:中国
平均工资:46769元/年平均房价:9998元/平方米最艰难:
工资房价比:4.67 买房梦实现时间:约20年
中国人的年平均工资可以购买4平米多的房屋,当然这要刨除生活必须的花费,预计平均购买的平米数在3平米左右。那么也就是说,中国人辛苦一年挣的工资只能购买一个床位的平米数或是一个小卫生间。
最超前:美国
平均工资:234936元/年 平均房价:7784元/平方米最超前:
工资房价比:30.1 买房梦实现时间:约8年
美国54个主要城市房价平均标价为229631美元/套,每套平均使用面积是177平方米,地产面积1416平方米。按房屋每年的价格,每年还要交大约1.5%的房产税。
美国人的消费挂念十分朝前,虽然年均可购约30平米的房子,但是如果按照消费后收入算的话,年均可购房平米数应该在10平米左右,但是美国消费观念的影响,一般工作1-3年的收入就可以贷款在美国中部城市购买一个200平米以上的别墅了。如果换算到中国,这座别墅的价值应该在1500万左右,中国人需要工作百年才能购得。
最炫富:卢森堡
平均工资: 294408元/年 平均房价:约55万元/平方米最炫富:
工资房价比:0.5 买房梦实现时间:百年
对于卢森堡这个全世界收入最高的国家来说,计算房价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卢森堡的工资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购买一套百平米的别墅都不是难事。所谓寸土寸金,卢森堡有限的国土面积早就了世界最高的收入同时也造就了世界最高的房价。
最昂贵:英国
平均工资:约260000元/年 平均房价:约2.2万元/平方米最昂贵:
工资房价比:11.8 买房梦实现时间:约10年
目前英国正在面对一场逐渐升温的住房危机,因为一份全职工作的平均年薪26000英镑,约合人民币26万元,而平均房价却是16万2000千英镑,约合人民币162万元。
英国房价的走势跟中国颇为相似,公寓式的住房使得英国的地价一路走高,10年内上升了五倍多。
最悲惨:印度
平均工资: 21240元/年 平均房价:约5万元/平方米最悲惨:
工资房价比:0.4 买房梦实现时间:200年
印度的高房价甚至秒杀了英国伦敦,但是需要解释的是,印度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平均值受人口、最低工资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偏差。以印度医生为标准,一年的年薪都在百万左右,更难以想象的是,印度人最近正以去美国买房为乐。
日本:平均1年收入大约32W-35W人民币
房价:东京一套房子折合人民币单价为2.6万元左右,这个价格甚至低于上海内环左右的房价,但是东京的收入却是上海(楼盘)(楼盘)的十倍。而大阪、横滨则更加便宜。
加拿大:年平均收如$91.500
房价:多伦多 错层带地下室的 250多平方米 100来万左右。
德国:月收入欧元。但是2600暂很少。基本德国1年平均收入48W左右。
房价:德国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均价在1000欧元到2000欧元。
法国:平均收入欧元。
房价:平均起来一平米欧元法国法国
香港:平均收入 13-50W港币
房价:一般家庭 住 50–80平方米。 价格在150–350
房子基本和国内差不多。
新加坡:平均薪水高达4000新币/月。1新币现在大约4.6人民币新加坡新加坡
房价:37.3万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是186.5万人民
瑞士:平均收入3000瑞士法郎-6000瑞士法郎左右
房价:和中国持平 以价格最高的苏黎士为例,在苏黎士市区或风景区的房价约合瑞士法郎,也就是合每平方米1.5万-4万元人民币。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价为15万-20万瑞士法郎,约合90万-120万元人民币。而瑞士人均收入相差不大,超市售货员的月薪为3000瑞士法郎。瑞士
编辑:群硕系统
还没有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喜欢什么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