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获德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有多少?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总结
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总结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1902 Theodor
DeutschesMommsen Reich (geboren in () Garding, HerzogtumSchleswig,
D?nemark),,dem gegenw?rtig gr?ssten lebenden Meister der historischenDarstellungskunst, mit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seines monumentalen Werkes ,R?mische Geschichte‘“ 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德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大思想家的人生观》《DieLebensanschauungen der grossen Denker》、《人生的主义与价值》《Der Sinn und Wert des Lebens》(、《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等。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Geistige Str?mungen der Gegenwart》(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1908 Rudolf
DeutschesEucken Reich (geboren () in Aurich,K?nigreich Hannover,Deutscher Bund),,auf Grund des ernsten Suchens nach Wahrheit, der durchdringendenGedankenkraft und des Weitblicks, der W?rme und Kraft der Darstellung, womit er in zahlreichen Arbeiten eine ideale Weltanschauung vertreten und entwickelt hat“ 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拜尔堡》,小说《骄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尼瑞娜》等。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Das M?dchen von Treppi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1910 Paul Heyse
Deutsches() Reich (geborenin Berlin,
K?nigreich Preussen, Deutscher Bund),,als Huldigungsbeweis für das vollendete und von idealerAuffassung gepr?gte Künstlertum, das er w?hrend einer langen und bedeutenden Wirksamkeit als Lyriker, Dramatiker,Romanschriftsteller und Dichter von weltberühmten Novellen an den Tag gelegt hat“ *1912年 盖哈特·霍普特曼()德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剧作《日出之前》、《沉钟》等。1912年作品《群鼠》Die Ratten,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Vor Sonnenaufgang, 1889;
《日出之前》Das Friedensfest, 1889;
《庆祝和平》 Die Weber, 1892;
《织工》 Der Biberpelz, 1893;
《海狸皮》 Vor Sonnenuntergang, 1932.
《日落之前》 Die versundene Glocke
《沉钟》1912 Gerhart
Deutsches Reich ,,vornehmlich für seine reiche,Hauptmann (geboren in Ober vielseitige, hervorragende () Salzbrunn, Wirksamkeit auf dem Gebiete derK?nigreich dramatischen Dichtung“ Preussen, Deutscher Bund)1919年 卡尔·施皮特勒()瑞士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受难的普罗米修斯》等。1919年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Olympischer Frühling 的优异表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1919 Carl Spitteler()(verliehen 1920)Schweiz ,,im besonderen Hinblick auf seinm?chtiges Epos ,Olympischer Frühling‘“ *1929年 保尔·托马斯·曼()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1929年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Der Tod in Venedig 《死在威尼斯》 Der Zauberberg 《魔山》Lotte in Weimar 《绿蒂在魏玛》1929 Thomas Mann
Deutsches ,,vornehmlich für seinen grossen Roman() Reich ,Buddenbrooks‘, der im Laufe derJahre eine immer mehr sich festigende Anerkennung als ein klassisches Werk der zeitgen?ssischen Literatur gewonnen hat“ 1946年 赫尔曼·黑塞()瑞士籍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克努尔普》、《德米尔》、《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荒原狼》Der Steppenwolf.Roman 其他重要作品: 《在轮下》 Unterm Rad1946 Hermann
SchweizHesse (geboren in Calw, () Württemberg,Deutsches Reich),,für seine inspirierteVerfasserschaft, die in ihrer Entwicklung neben Kühnheit und Tiefe zugleich klassische Humanit?tsideale und hohe Stilwerte vertritt“ 1972年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正点到达》、《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等。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Gruppenbild mit Dame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Der Zug war pünktlich,1949; 《列车正点到达》Wo warst du, Adam?,1951: 《亚当,你在哪里?》 Ansichten eines Clowns;
《小丑之见》 Und sagte kein einziges Wort,1953;《缄默不语》 Haus ohne Hüter,1954 ;
《无主之家》 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2 HeinrichB?ll()Deutschland ,,für eine Dichtung, die durch ihreVerbindung von zeitgeschichtlichem Weitblick und liebevollerGestaltungskraft erneuernd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gewirkt hat“ 1999年君特·格拉斯(1927~)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剧作《洪水》、《叔叔、叔叔》、《恶厨师》、《平民试验起义》等;长篇小说《铁皮鼓》、《猫与鼠》、《非常岁月》合称《但泽三部曲》。1999年作品《铁皮鼓》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Die Blechtrommel 《铁皮鼓》 Hundejahre
《狗年月》 Der Butt
《比目鱼》 Katz und Maus
《猫与鼠》 Die b?sen K?che 《恶毒的厨师》1999 Günter
Deutschland ,,weil er in munterschwarzen FabelnGrass (geboren in Danzig) das vergessene Gesicht der (* 1927) Geschichte gezeichnet hat“ *Die Klavierspielerin《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女情人们》 Die Liebhaberinnen
《情欲》 Lust2004 ElfriedeJelinek (* 1946)?sterreich ,,für den musikalischen Fluss von Stimmenund Gegenstimmen in Romanen und Dramen,die mit einzigartiger sprachlicher Leidenschaft die Absurdit?t undzwingende Macht der sozialen Klischees enthüllen“ *2009年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Atemschaukel 《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2009 Herta
Deutschland ,,die mittels Verdichtung derMüller (geboren in Nitzkydorf, Poesie und Sachlichkeit der Prosa (* Banat,
Rum?nien) Landschaften der Heimatlosigkeit 1953) zeichnet“ 德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特奥多尔·茅姆森Theodor Mommsen() 19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创作了恢弘的著作《罗马史》。R?mische Geschichte.2.鲁道夫·奥依肯Rudolf Eucken() 1908年 他的主要作品是Die Einheit des Geisteslebens in Bewusstsein und Tat der Menschheit 《人类意识及行为中精神生活的统一》3.保罗·海泽Paul Heyse (18 3 0一1914)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渗透着理想主义的,完美的艺术。 Das M?dchen von Treppi 《特雷庇姑娘》4.盖哈特·霍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 ()19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在戏剧创作领域具有丰富而多方面的影响。 获奖作品:Die Ratten, 1911; 《群鼠》 其他重要作品:Vor Sonnenaufgang, 1889;
《日出之前》 Das Friedensfest, 1889;
《庆祝和平》 Die Weber, 1892;
《织工》 Der Biberpelz, 1893;
《海狸皮》 Vor Sonnenuntergang, 1932.
《日落之前》 Die versundene Glocke
《沉钟》5.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 192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创作了宏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Buddenbrooks (Roman)。 其他重要作品:Der Tod in Venedig 《死在威尼斯》 Der Zauberberg 《魔山》 Lotte in Weimar 《绿蒂在魏玛》6.海因里希·伯尔 Heinrich B?ll(1917 — 1985 年) 197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其作品通过把富有时代感的远见卓识和亲切的表现力结合起来,从而使德国文学重新活跃起来。 获奖作品:Gruppenbild mit Dame 《女士及众生相》 作品:Der Zug war pünktlich,1949; 《列车正点到达》 Wo warst du, Adam?,1951: 《亚当,你在哪里?》 Ansichten eines Clowns;
《小丑之见》 Und sagte kein einziges Wort,1953;《缄默不语》 Haus ohne Hüter,1954 ;
《无主之家》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7.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199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其按比例均衡发展的思想对人类十分有益。他已经指明:只要文学使人们回忆起他们很快就忘掉的事情,文学就依然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获奖作品:Mein Jahrhundert. 《我的世纪》 (Roman) 其他主要作品:Die Blechtrommel 《铁皮鼓》 Hundejahre
《狗年月》 Der Butt
《比目鱼》 Katz und Maus
《猫与鼠》 Die b?sen K?che 《恶毒的厨师》8.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2009年获奖作品:Atemschaukel 《呼吸秋千》奥地利诺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2004年获奖作品:《钢琴教师》 Die Klavierspielerin 其他作品:《女情人们》 Die Liebhaberinnen
《情欲》 Lust 瑞士诺奖得主1.卡尔·施皮特勒Carl Spitteler 1919年获奖 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Olympischer Frühling 的优异表现”2.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946年获奖作品:《荒原狼》Der Steppenwolf.Roman 其他重要作品: 《在轮下》 Unterm Rad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有多少位德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_百度知道
有多少位德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件值得了不起的成就。   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家长们眼中,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就应该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那么,德国人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看   重视孩子个性中自信心的培养   德国人认为,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中,德国人十分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当孩子取得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会及时地给与鼓励,使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德国前总理科尔小时候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显得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小伙伴给他贯以逗笨虫地的称呼。他曾经哭着问父亲:逗我笨吗看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吗看地父亲大声回答他:逗昂起头来,别的孩子能做好的事,你一定也能做好,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地第二天,父亲带着科尔去看海,指着一群正在海滩争食的鸟儿说:逗你看那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地离开,它们拍打两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的还是它们。地年幼的科尔虽然没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是他从父亲哪里获得了不少的信心和鼓励。他开始试着去做以前认为自己无法做好的事情,试着在课堂上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试着在集体活动时站在队伍的前面。每天晚上,父亲总会把科尔叫到面前,询问他一天的情况。每每科尔汇报完毕,父亲总是说逗太棒了,孩子,你怎么做得这么好!地这样鼓舞人心的话。回忆起往事,科尔深有感触地说:逗一个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的肯定总是让我感觉非常美妙。地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自信心最初的最重要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抓着那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刚学洗衣服,尽管洗得不干净,也要对他说:逗你真棒!地;孩子上次考试是59分,这次考了60分,也应该为孩子这1分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一点一滴的肯定,最终将累积成孩子强大的自信心。   重视孩子个性中主动表现精神的培养   德国孩子的表现力非常强,而这同父母一向重视培养他们的主动表现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德国,孩子的成长是在一种极其宽松、没有更多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们都可以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来表现自己。在家中,即使大人们在谈论正事,孩子们也可以窃窃私语、发出笑声、可以大大方方地来回走动、唱歌跳舞,而不受过多拘束,也不会遭到父母的训斥,批评其逗不听话地、逗没礼貌地。假如家中有客人来,父母会要求孩子为客人表演节目,无论表演得怎样,大人们都会给予掌声。德国父母喜欢让孩子尝试去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思考该怎么做,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做看。同时,父母们也会嘱咐孩子在学校也要敢于表现自己。   培养孩子的主动表现精神,不仅仅在于使孩子能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拓宽孩子的思路、使孩子养成善于尝试的习惯,通过尝试得以创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别人赢得更多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这才是德国人培养孩子主动表现精神的目的所在。   重视孩子个性中自我精神的培养。   德国人认为,敢于流露自己的情感,勇于表达自己的主张是孩子个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压抑孩子的情感需要,一味让孩子服从大人的意见,将会导致孩子丧失自我精神,逐步发展成为那种依赖他人、社会、成为一个一味服从、软弱、逆来顺受的人。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讲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他十四岁那年的一天,母亲问他:逗你愿不原意跟我学美术地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对学美术没有兴趣,可是他担心一旦拒绝母亲,母亲会不高兴。他只好低头不语。母亲笑着说:逗你的沉默已经给了我答案,但是如果你响亮地对我说‘不’,我会更高兴。为什么不说呢,即使我你的母亲,也没有权利勉强你去做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地   在德国,父母们一向尊重孩子的自己的选择,不会强迫孩子根据大人的意愿来做事。即使为孩子买一件衣服这样的小事,也会让孩子自己来做主。当孩子嘴里说出逗不地、逗我不想地……这样带有拒绝性的话时,父母不是感到生气,而是感到欣喜。因为他们明白,孩子的自我精神在增强,孩子开始自己在思考,在做选择,在捍卫自己的利益。尽管,孩子经常说逗不地会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他们却毫不在意。这一点与我们中国的父母恰恰相反,想想我们一些中国的父母,有多少人在勉强甚至威逼孩子去做事呢看孩子不喜欢参加学习班,逼着孩子去学;孩子明明对书法不感兴趣,却逼着孩子整天练习……这样不尊重孩子意愿的事情比比皆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是尊重孩子的表现,有利于发掘孩子的潜力,增强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应当明白,在现代社会,一个具有自我精神、独立意识的孩子,要远比一个具有服从意识的孩子更能应付复杂的社会挑战。
采纳率:6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世界上近一半的诺贝尔得主是德国裔?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这些成就都和德国的科研氛围是分不开的。
德国的科研氛围到底是什么样的?
1.工资制度
德国科研人员的工作与科研的产出 不挂钩。
德国公立大学、公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是固定工资,科研人员个人不会因为多发论文或者拿到了大的科研项目而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以教授为例,德国永久职位教授(现行制下W3教授,原先旧制度为C4教授)的每月税后收入大约在欧左右(东西德略有差异),一般情况下高出当地平均工资两倍以上。一般博士后科研人员按照工作年龄逐年增加工资,约在之间。博士生的工资在之间,也高于柏林地区的平均工资。另有一点儿需要说明的是,德国的教授及其他公立科研机构有永久职位的科学家都是德国的公务员(Civil Servant),退休之后享受最高等级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德国的科研氛围非常重要。因为教授没有后顾之忧,不用靠拉项目、发论文来养家糊口、发财致富,所以绝大多数教授都是正儿八经从事科研。
伦琴,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现X射线
有人会有疑问,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儿奖惩措施吗?
有的。如果某年某教授的工作团队表现得比较好—论文较多,科研项目较多—学校会分给教授更多的业务经费,这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的日常开支,不进入教授个人的腰包。如果一个教授的工作组连续五六年没有科研成果,学校会消减业务开支。但是,德国大学的奖惩措施也仅此而已。德国科研机构的主力军,马普所的惩罚非常严厉,而且不是经济惩罚。如果某教授的工作组从事的科研不是世界前沿或者说不是前瞻性科学问题,马普所会直接关闭工作组,将科研人员遣散或分流。
费雪,1902年因合成嘌呤和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如果没有经济刺激措施,德国大学的教授会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绝大多数教授不会的。因为真正的科研圈非常小,如果某教授连续多年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是羞于和其他科研同行会面和参会的。这样的教授既不会吸引到好的学生,即便是有博士生毕业,博士生的在科学圈寻找就业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这样,作为科研的规划者,教授们一方面衣食无忧,后顾也无忧,一方面又要保证自己在国际学术圈的地位,就只能绞尽脑汁从事比较靠前的科学研究。他也就不会追求论文的数量,而会非常关心科研和论文的质量。
2.人事制度
除了教授是永久职位,德国科研机构极少有永久职位。理工科实验室会有一到两个永久职位的实验室主任和技术人员,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永久职位了。近几年来德国大学尝试引入Juniorprofessor制度,相当于我国的副教授,并不是永久职位。通常情况下,这种副教授和教授的科研项目挂钩,科研项目结束了,副教授的合同也就到期限了。也就是说,德国的科研人员流动性极强、淘汰率极高。这也促成了科研的主力军,博士后、博士生们不得不自己努力,为下一轮竞争积攒优势。
拜耳,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的科研机构还有一些潜规则值得注意。比如,某教授自己的博士生毕业后,一般不能留在原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必须到科研人才市场寻求其它博士后职位,或者去非科研领域就业,比如到企业里。这其实也是促使教授认真涉及科研课题的因素之一,试想:如果你自己的博士生毕业后,连在国际学术圈都找不到个博士后,岂不是相当于学术圈否定了你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这种属于国际性丢人,而且以后在学生面前也没有面子。德国的博士百分之七十以上在非科研领域就业,这其实是保证德国工业强劲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再比如,如果要成为教授,大部分人都要去美国做一两期博后。这也是潜规则之一。如果不是去美国,那就是去其他国家。他们也非常重视海外背景。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主席贝宁(Bening)说:“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到国外去,和不同思想的人交流沟通。”正儿八经的理工科研究是没有学派的,学派是近亲繁殖的产物,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表现,是外强中干的窝里奓。
3.成果的获得与分享
德国的科研 不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课题就是那个人自己从头到尾干完的,博士生课题尤其如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和教授、同事有很多探讨和交流,但是你的课题就是你的课题,没人会插手帮你,你也不会找人帮你,否则就是变相证明你没有独立科研的能力,会被迅速踢出科研界。
爱因斯坦,因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科研的署名一般情况下是,具体做实验和写论文的人署名第一,指导教授和其他合作者排在后面。不会出现教授抢了具体做实验和写论文的人的第一署名,教授也不会在乎什么通讯作者。因为这些科研成果,在学校和研究所评定的时候,都算作教授的功劳,算作教授这个科研集体的功劳。这样是最公平的,署名第一的作者,比如博士生,其实学术圈都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出来是因为你的教授推动、修改、完善和加工才得以成型,博士生自己只不过是实现了教授的一个科研设想而已。
科学圈有明确的是非评定,并不因为教授仅仅排在第二,而且也不是通讯作者,就会觉得教授一点儿功劳也没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般德国教授修改论文会非常认真,其他合作者也会提出认真的修改意见。这也是国际学术圈有那样一种认识的原因。
4.科研实力的评判
在德国评价一个大学教授有没有科研实力,一条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他有没有组织过大型科研项目。德国国家科研基金(DFG)也设有类似我国的973、863等项目,叫做SPP以及TRR等等。
如果一个大学教授能组织十几个、二十几个德国教授,申请这样一个课题,本身就是德国科研圈,深知政界对你的高度认可。要组织这样大型的科研项目不仅要组织者本身科研思维极好,而且能吸引其它科学家感兴趣,还有说服议会批准投资。没有组织过这种大型科研项目的教授,基本上是不会被认为是精英教授的。
赫兹,和德国科学家弗兰克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教授到绞尽脑汁想好的科研思维、科研课题,而懒得发没人看的烂文章的原因。得到学界认可,文章只是很少一部分。不会像我们国家有些领域,会一群人一起把一个人推上去,代表他们到高层去争夺、分割科研经费的大蛋糕。有时候,这样被推上去的人,好像是满身插满管子的人,自己大口大口的吸取国家的科研经费,再通过自己身上的管子分配到那些把自己推上去的人嘴里。德国几乎没有这种事情。
5.日常科研氛围
德国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的教授工作组都会有一个咖啡室,相当于一个social room,是同组人员喝咖啡、聊天的地方。午饭后大家会在咖啡室聊天半个多小时,说一下新看的文章、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之类的。就是在这种日常点滴中,组员的知识面才不断拓宽。
德国的大学,一般都有Seminar,也就是讨论会。多则每周一次,少则两周或者一个月一次。
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这种Seminar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讨论本组科研人员最新实验数据的Seminar,其实就是具体做实验的人把自己近段时间以来的成果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下一步怎么安排合理。
另一种是文献阅读课,就是每学期设定一个主题,由教授遴选十几二十篇这个主题内近几年最重要的文章,分给本工作组的科研人员讲解。这种文献阅读课,不是简单地读读文献,而是指出文献的设计思路、实验手段、数据解释、成果呈现有什么漏洞和缺点,哪一方面可以补充和完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科研交流方式。
这种文献阅读课的主题也不限定于教授工作组具体从事的工作,会是相关学科的主题。比如以我所在的工作组为例,我们从事行星高温地球化学,但是文献阅读课的主题从大氧化事件,稀有气体同位素、板块俯冲的同位素分流、表生地球化学,等等,这样几年下来,工作组的所有人员的知识面都相当宽厚,听其他领域的讲座不会懵逼。这样非常有利于将来科研转向,和开拓新的科研领域。
福斯曼医生,和美国医生查理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的大学还有一种Seminar,叫做Colloquium,属于由学院组织的学期性周讲。来这种讲座的主讲人都是来自其他科研机构的,是有本学院的科研人员(不限于教授)邀请来讲座的。
能被邀请演讲colloquium,也是对当事人的科研成果的认可,人家愿意来你这里讲座,其实也是对你本学院科研地位的认可:毕竟爱因斯坦是不会到北阳学院开讲座的。
本学院教授如无意外有义务参加这种Colloquium,否则如果你多次不去,你组织的Colloquium就会没有其他教授参加,这是比较糟糕的一件事情。除教授外,其他科研人员,包括博士后、博士生,都应该但是并不是必须参加。
唯一必须参加的是硕士生。硕士生必须参加colloquium,否则没有学分,毕不了业。他们也有点名措施,保证学生的出勤率,毕竟全世界的学生都喜欢逃课。他们也非常鼓励硕士生提问,毕竟教授和博士生等,你不鼓励,TA都会提问的。
6.日常工作氛围
在德国,只有本科生和硕士生是学生,博士生并不被看作学生,而是正儿八经的科研人员,也就是工作人员。
工作要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最本质就是拿一天工资,认认真真干一天活。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干好自己的活,能帮助同事尽量帮助。我刚来工作组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穷是因为,我换了科研方向,没有知识积累,没有实验技能积累,实实在在的穷。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和其他人交流,不懂得如何真诚的表达问题、承担责任。但是同事们并没有鄙视我、排斥我,教授也没有打击我、开除我,还是竭尽所能的帮助我、指导我。这种工作上的环境,并不是说他帮助你是为了在你的论文上挂名字,或者让你感激他、请他吃饭,不是的。他们的帮助的的确确是职业道德的帮助,帮助你是我能力的体现,是我职业道德的延伸。
柏诺兹,和瑞士科学家米勒因发现新型超导材料而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另有一点想要说的是,这里一般直呼其名。几乎有留美背景的教授都不喜欢被叫做“Professor Dr 某某某”,都会喊你叫他的名字。同事们之间就更是这样,叫名字就好了,一般不会说:“Dr某某某,您能帮我来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一般都是直接喊名字。我觉得直呼其名背后是人格的平等,同事们直呼教授的名字,并不代表不尊重教授,同事之间直接称呼,也不代表你博士生就比博士后高级。没有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在里面。
在德国的科研圈,教授的权威在于他比学生有着更宽的知识面、更敏锐的科学触觉、更前瞻的科学规划,而不是仅仅“Professor”这个头衔。说起来,Professor只是职务(在德国教授的主要任务是给本科生上课,包括挂靠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开课。挂靠教授开始是免费的。德国的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必须挂靠到大学才能获得教授职衔,招收博士生。),而不是头衔,真正的头衔是Dr。
格哈德·埃特尔,因在“固体表面化学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Professor是从几个申请获得教授职位的人里面选出来的,而Dr是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干出来的。中国人称呼博士是王博士、李博士之类的,把博士加到姓氏的前面,有光宗耀祖的隐含意味;其他国家的Dr是加到名字的前面,比如大刚博士,小红博士,其实是表明这个头衔是你本人努力挣来的,不是血统遗传来的。
德国科研界有没有学术腐败?
有没有任人唯亲?
有没有不思进取?
有没有假公济私?
有没有唯利是图?
有,这些都有。
但这并不是德国学术圈的主流,甚至连个流都算不上。在大部分德国人眼里,能拿到博士头衔,暗含你有较高的个人自控能力,不会伸手触犯法律;同时,也暗含你可能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不会做出下三滥的事情。但是,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出个把败类总是难免的。
我们国家如果只看到德国的科研教育架构,就想移植到中国来,而没有考察德国的科研氛围,最终必将会弄成形式工程,换汤不换药。德国的科研架构和德国的社会体制是一致的,协调的。德国社会不是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德国各行业也并不鼓励实行经济激励手段(中国和美国常用经济激励手段,催生效益),德国人也不注重人多力量大,德国人也不看短期效益。没有听说过基础科研是要见经济效益的,这在国际学术圈闻所未闻。只有技术研究必须要见市场、经济效益。
我们国家历史上没有正儿八经科学研究的传统,没有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的科研氛围,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可以被姑息养奸的。我们国家在从粗放型的以数量取胜的科技大国到以质量取胜的科技大国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吸纳科研发达国家有益的体制性、制度性建设,一方面必须培养健康、绿色的科研氛围。没有健全的科研制度,谈不上什么氛围;没有健康的科研氛围,在那个制度里的人都是扭曲的人,都是难受的人,都是想法设法趋利避害的人。只有合理的制度和健康的氛围,才能让我们国家的科研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以质取胜的健康轨道。
学术圈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大锅饭,更不是社会难就业人员收容所。学术圈是国家才智精英的聚集体,是花着纳税人的钱代表全体公民探索知识和技术前沿的人,纳税人的钱应该得到善用,纳税人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
我们国家或许少数领域属于科技领先,但是就整体而言,与科技发达国家尚有二三十年的差距,尤其是在科研氛围上。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开眼看世界,开怀容纳世界,开心地和其他人一步步建设更好的世界。青年科研人员一方面应该加强自己的科研实力,一方面应该积极改变现有科研环境中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们不做,没有人替我们做;我们不改,其他人更不会帮我们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你要是一块砖也不搬,罗马城永远都起不来,只能永远住在草窝里。
注: 本文写的自然科学的科研情况,可能工科或者文科并不适用。
来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45.html ,原作者李春辉。转自:德国生活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