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草原呢,伤了吗,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卫克拉万是什么鬼

查看: 5715|回复: 23
这边人气足点,转一篇关于足球的好文,天涯写手挂甲人的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在线时间 小时
   1.初夜
   多年前的一个夏日,我放学回家,路过居委会的时候,看到一张大字报贴在门口(其实现在应该叫布告或告示了,但在我们那代人的概念里,这就叫大字报),内容大意为:今晚电视开放,播出世界杯足球赛,欢迎广大居民同志们观看,自带板凳。
   那时我们居委会居然拥有一台罗马尼亚产的21寸黑白电视机,平日都锁在柜子里,只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由居委会主任打开柜子搬到大院里供群众们观看,“原来世界杯足球赛就等于劳动节、国庆那样的节日了”,我暗自想到。
   当天晚上,喜欢足球的我早早就拿着马扎去占座了,幸亏早去了,比赛开始前我回头看了一眼,已经黑压压密不透风了……
   那天比赛的两个队是巴西和意大利,他们来争夺第三名,结果巴西2-1赢了。当时人群里有一个隔壁居委会的小玩闹也来凑热闹,在比赛开始前他就赌巴西2-1获胜,结果赢了周围人的多支烟卷,后来大伙才知道,原来我们看到的叫做录像(比赛是早晨举行的),如果注意收听电台新闻的话,大概中午或下午就知道结果了。
   我们这边被蒙走烟卷的那几位也不是善茬,一直想找机会修理那小子,结果未能如愿——政府先下手了,因为抢军帽捅了人,那小子被判了7年。
   这家伙真他妈幸运,在几年后的严打里,几乎所有的小玩闹们无一幸免,不是吃了枪子就是去了大西北,而他因为已经身陷囹圄倒逃过一劫。出来后他摆摊卖牛仔裤,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就有了数百万身家,于是又自己开工厂生产服装,现在他已经是我们这个城市著名的企业家、公益活动家、人大代表、爱心天使……
   扯远了,接着说足球。
   那场巴西对意大利的转天,居委会继续开放电视,又让大家看了冠亚军决赛,阿根廷对荷兰,记得比赛开始后一位德高望重、见多识广的大爷一边看一边不停叹气,有人问为什么,大爷说:“你们都桑(上)当了,介(这)和夜个(昨天)不四(是)上下集,连不上了,两拨人的衣服斯安儿(色)都不一样,而且昨天有一拨人里边净黑人,今天没了!”
   记得那场比赛荷兰很不走运(后来知道人家那拨里边最厉害的人没来,给主家留面子),终场前打中门柱丧失了绝杀机会,结果输掉了加时赛;还记得长发飘飘的肯佩斯梅开二度威风八面。
   不过给我们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阿根廷的阿迪莱斯,他总是一次次的被绊倒,而每次爬起来的时候嘴里还在不停地嚼东西……当时我们觉得这家伙太好玩了,每次他的摔倒都换来我们的笑声和掌声,“又是2号吧,真哏儿!”
   2号和聪明绝顶的大爷构成了那次看球的最大亮点,当时的我肯定意识不到,这是史上中国人第一次与世界杯的亲密接触,从此开始,足球这个魔鬼将开始侵蚀一大批中国人的灵魂,令大家意乱神迷、欲罢不能。
   这是1978年的6月。
   2.弹指一挥间
   后来我所在的城市拿到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冠军,那时没有主客场都是赛会制,好在有一个阶段就在我们城市举行,太解渴了,我们赶场一般转战多个球场,可看了不少球(不只是看本队的,也包括其他球队的,记得那会儿最大的特色就是部队的球队特别多,除了八一,还有空军、沈部、广部、北部、昆部等等)。
   再后来国家队冲击世界杯(容志行、古广明、沈祥福、左树生、黄向东、陈熙荣、臧蔡灵、迟尚斌、蔡锦标、林乐丰、李富胜那批人),全国的足球热啊!只要赢场球满城都是鞭炮声,大学生们全都点燃宿舍的扫帚当做火把敲着脸盆上街游行,虽然后来中国进军02世界杯和申奥成功后的庆祝规模貌似更大,但当年没有汽车、喇叭、彩旗、手机、相机时的欢庆似乎更令人难忘。
   尽管那次中国队被新西兰挡在了世界杯的大门外,但不知是否被全国人民的足球热情所感染,中央电视台开始从揭幕战到冠亚军决赛全面转播82世界杯了。
   屈指算来,看球历史早已超过30年(确切地说是看国际足球的历史超过30年,因为进入90年代以后基本就不看中国足球了,无关输赢问题,纯口味选择),可以回顾总结一下了,去年国家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今年又是60年大庆,咱别瞎掺和,现在清静了,该轮到我了吧。
   足球是集体项目,所以不想单独地谈某个球星,只想说说球队(其实说球队的时候就等于把队中的球星也说了),所以就说说我心目中的三十年来国际足坛的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吧。
   这里说明一下,无论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队都要明确在某一个阶段,所以一支球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在这30年里上榜不止一次;此外,有些球队的某个阶段可能目前还在进行中,未到盖棺论定时(比如现在的巴萨),也暂时不入选了,留到我写40年纪念的时候吧。
   先宣布一下目录:
  第一章& & & & 混凝土
  第二章& & & & 雄鸡初啼
  第三章& & & & 好汉要提当年勇
  第四章& & & & 铁甲军团
  第五章& & & & 再见桑巴
  第六章& & & & 黑郁金香
  第七章& & & & 啊朋友再见
  第八章& & & & 灵魂附体
  第九章& & & & 修成正果
  第十章& & & & 老谋深算
  第十一章& & & &&&你永远不会独行
  第十二章& & & &&&雄霸欧罗巴
  第十三章& & & &&&梦之队
  第十四章& & & &&&大师的绝唱
  第十五章& & & &&&天下第一青训营
  第十六章& & & &&&斑马也凶猛
  第十七章& & & &&&王朝复辟
  第十八章& & & &&&诺曼底
  第十九章& & & &&&虎啸
  第二十章& & & &&&最后的糖果
   以上前十章为国家队,后十章为俱乐部队,完全按时间顺寻排序。
   对了,我年纪大,打字慢,更新的速度不会太快,但希望能多少保持一点雄风,不做太监。
作者应该只写到意大利就太监了,真心可惜!
在线时间 小时
今天继续,我说过,我会慢慢更新的。
  其实这几天还算比较清闲,一旦各国联赛开打再加上欧冠,恐怕时间就都被占用了。
  此外,我同时还是个歌迷,现在正在天涯音乐天地的坛子里发一个“来听最经典最动听的1000首欧美金曲”的系列帖子,介绍我挑选出的1000首欧美经典歌曲,这也需要占用时间。
  1000首歌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至今还没看到有这个规模的,一般都是介绍一两百首),起初也有很多朋友半信半疑,但现在已经介绍了将近900首了,由此可以看出我虽然无法保证更新速度,但绝对持之以恒,肯定可以坚持下来。
  下面开始。
  第一章& & & & 混凝土
   球队:78-82年的意大利
   主帅:贝阿尔佐特
  与后来意大利主帅的频繁更迭不同(86年至今23年里换了7人8次),烟斗贝阿尔佐特一人就干了11年(从75年直到86年),不过球队的最佳时期还是78年到82年,并在82年到达顶点。
  (1)& & & & 打磨成型
  贝阿尔佐特接手后的第一大战役就是76欧洲杯,由于与强大的荷兰在预选赛就分在一组因此未能出线。
  78的世界杯,贝阿尔佐特上任3年了,意大利开始找到感觉,后来82夺魁的班底比如佐夫、希雷阿、詹蒂莱、塔尔德利、卡布里尼、罗西都已经是绝对主力,格拉齐亚尼、安托格诺尼、孔蒂等人也都是主要替补,球队在打法和技战术上已经日益成熟了。
  小组赛时他们三战全胜以第一名的资格出线,别小看那会儿的小组赛,那会儿只有16支球队参赛,没有任何鱼腩,意大利战胜的是最终夺冠的阿根廷以及法国、匈牙利两大欧洲劲旅。
  当时的赛制很奇特,小组前两名出线后的8个队再分成2组打复赛,两个复赛的小组第一争冠军,复赛小组第二争季军,没有半决赛,结果复赛中意大利再次输给克星荷兰无缘决赛,不过最终还是力压西德和奥地利获得小组第二进入了四强,而金童罗西也以其优异表现入选最佳阵容。
   (2) 锋无力
  应该说当时意大利人最寄予厚望的是80年的欧洲杯,因为他们是东道主,而74、78连续两届世界杯东道主夺魁的事实也让他们信心大增。
  然而,一桩假球案令罗西禁赛,改变了局势。
  当时的欧洲杯只有8队参赛,同样采取世界杯复赛那种奇怪的赛制,8个队分成2组,两个小组第一争冠军,小组第二争季军,没有半决赛。
  意大利和英格兰、西班牙两大老牌劲旅及新崛起的比利时分在一组,最终意大利和比利时都是1胜2平获得了前两名,两队积分、净胜球完全一样,但比利时凭总进球数力压意大利杀入决赛,雄心勃勃的东道主只能去争夺鸡肋一般的第三名,结果点球8-9输给了捷克斯洛伐克,屈居第四。
  赛后最佳阵容的评选很说明问题,冠军西德有6人入选,亚军比利时1人入选,季军捷克无人入选,意大利4人入选。
  而意大利入选的4人分别是门将、2个后卫、后腰,可以说当时的意大利已经拥有天下第一的防线了,它差的就是进球,甚至只要是1个进球,把这个进球加到意大利小组赛三场比赛中的任何一场都可以令它杀入决赛。
  此刻,贝阿尔佐特该多么想念罗西啊!
  好在两年后的西班牙,罗西归来。
   (3)爆发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除了78世界杯意大利与巴西争夺第三的比赛外,其他的比赛我也没看到,都是那会儿从报刊、杂志上得到的信息,但从82世界杯开始我可是从头看到尾了,因此还算有些发言权。
  上面有个朋友留言希望我写近50年的,那我可爱莫能助,因为看了30年就只能写30年,再往前的比赛还是不要轻易评论吧。
  82世界杯开赛前的四大热门按顺序是:巴西、西德、阿根廷、西班牙,这里巴西和西德确实强大,但阿根廷和西班牙多少有点名不符实。阿根廷是上届冠军,又增加了小贝利马拉多纳,自然被人看高,但其实78那支队伍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如何指定相应的战术用好马拉多纳也是当时的梅诺蒂未能圆满解决的(就像现在如何使用梅西)。
  而西班牙被视为热门之一其实主要是由于前两届世界杯的原因,但与它自身无关。在74年和78年,没人认为荷兰队是可以被战胜的,但公认实力不如荷兰的西德与阿根廷两个东道主却做到了,因此东道主优势在当时令人谈虎色变,也促成了西班牙的被看好。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有实力的意大利队倒不用背上80年时的包袱,可以轻松上阵了。
  说一说82意大利的阵容和打法吧。
  一般地都认为532或352阵型出自84欧洲杯,其实82世界杯上,贝阿尔佐特就已经打磨得炉火纯青了。
  门将不用说了,四十岁的老队长佐夫。
  先说3个中卫的分工为:詹蒂莱和科洛瓦蒂打盯人,但没有严格的左右之分,科洛瓦蒂盯对方的中锋,詹蒂莱对付对方的二前锋,希雷阿打清道夫。
  (后来2000年的意大利、2002的巴西也采用了3中卫的打法,但后来的三中卫都是左中右区域防守,没有盯人与清道夫之分。)
  5名中场为:奥里亚利在右,卡布里尼在左,孔蒂打中路偏右、塔尔德利打中路偏左,安托格诺尼突前。
  这里的奥里亚利和卡布里尼既可以被视为边前卫,也可以被视为边后卫。
  2个前锋:罗西、格拉齐亚尼(主要替补为阿尔托贝利、卡西奥)。
  从阵型上的变化有:卡布里尼回撤的更深,塔尔德利更靠左边路,接近442;而格拉齐亚尼再回撤,又像451。
  当时的意大利还有一个特色是左边路人选固定,卡布里尼、塔尔德利雷打不动,但右边路变化较多,并影响到中路。
  因为在右路里,除了孔蒂是绝对主力外,还囤积着奥里亚利、马里尼、贝尔戈米三大好手争夺一个名额(这里贝尔戈米是多面手,还可以打盯人中卫顶替停赛或伤病的詹蒂莱和科洛瓦蒂),而就因为右路手中好牌多,贝阿尔佐特可以在首发和换人上追求变化,但其核心就是一个——解放孔蒂,用其他人来顶替孔蒂这种类似右后腰的位置,把孔蒂提到前腰,代替表现一般的安托格诺尼来组织进攻。
  记得那届世界杯后,没有获得任何个人荣誉的孔蒂被众多其他球队的主教练和球员视为意大利队的真正核心,是他们最头痛同时也是最佩服的队员。
  (顺便提一下,他叫布鲁诺孔蒂,出身于罗马;而现在亚特拉大的主帅是安东尼奥孔蒂,出身于尤文,这个孔蒂出来的时候,我们习惯称其为“小孔蒂”。)
  关于意大利的防守再说一点,前面提到了贝尔戈米由于即可以打右路又可以打盯人,这个19岁少年因此颇受重用,另两个防守悍将盯人中卫维尔乔沃德、清道夫巴雷西虽然年龄要比贝尔戈米大上3、4岁但都是4年后的86世界杯才有机会出场。
  意大利的防守人才强悍到了变态啊。
  与防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攻的疲软,禁赛两年的罗西还没找到状态,意大利小组赛三场都是平局,仅打入2球(来自布鲁诺孔蒂和格拉齐亚尼),最终意大利和两年前一样,又与另一个队积分、净胜球完全相同,幸运的是,喀麦隆不是比利时,它只打进了1个球,意大利终于凭借多一个进球可以获得小组第二出线了(第一是波兰)。
  喀麦隆的门将恩科诺后来腕很大,入选过世界明星队,他多次对媒体表示:其实本来他完全可以扑住格拉齐亚尼那个进球,但他当时不知为何就做不出动作了,否则整个82世界杯的历史就要重新改写了。
  但不管怎样,意大利出线了,来到了“死亡之组”。
  说一下82年的赛制,由于增加到24队,因此先分6组,小组前两名共12队出线,再分4组打复赛,每组3队单循环,小组第一进半决赛。
  而巴西、意大利、阿根廷这三家碰到一起只能说意大利和阿根廷不争气,阿根廷因为小组赛输给了比利时只能排第二,而意大利也是小组第二,因此他俩与三战三胜拿小组第一的巴西队只好狭路相逢了。
  首轮凭借卡布里尼、塔尔德利的进球,意大利2-1力克阿根廷,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比利时已经试出了卫冕冠军的纸老虎味道,那会儿的阿根廷已经不是多么强大了。
  第二轮巴西3-1挫败阿根廷更证明了这一点。
  在第三轮巴西遭遇意大利前没人认为意大利有机会,特别是平局巴西就出线。
  尽管意大利的混凝土坚固异常,但巴西的炮火是可以摧毁一切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意大利难得的居然在一场比赛里丢了2个球。
  但没人能想到,意大利居然进了3个球,更没人想到,3个球全部来自罗西,这个禁赛两年看来已经找不到球门方向的罗西,这个前4场场场首发却交了白卷的罗西。
  老烟斗的赌博成功了!罗西终于在最恰当的时刻爆发了,喷薄而出、不可阻挡,如果把这三个进球中的任何一个提前到前面那四场来预支都会导致意大利的出局,但是罗西没有,老天为他把进球运留住了。
  杀入半决赛的意大利和罗西已经不可抑制,尽管后防大将詹蒂莱黄牌停赛,但罗西梅开二度,把小组赛未能战胜的对手波兰斩落马下。
  决赛里尽管卡布里尼先罚失点球,但罗西又首先打开了胜利之门,急于扳平的西德大举压上,正好被意大利人打起了快乐的防守反击,塔尔德利、阿尔托贝利各下一城锁定金杯。
   (4)下滑
  也许是好运都用光了,82年之后的意大利开始急速下滑,84年的欧洲杯他们甚至没能参加,因为在预选赛里就被罗马尼亚淘汰出局了;好在由于82年的光环,贝阿尔佐特和大部分爱将得以留在国家队,准备借86世界杯之机再展雄风。
  尽管补充了维亚利、德纳波利等少数新血,但总体来说还是从78年开始的那一批老臣打天下;82年时的主力替补阿尔托贝利已经成长,取代罗西成为锋线主力,小组赛三场比赛意大利总共打入5球他包办了其中4球。
  然而,这次意大利的问题不是进攻而是赖以成名得到防守了,从78年世界杯到80欧洲杯再到82世界杯三届大赛,意大利的防守牢不可摧,零封对手习以为常,只有巴西、荷兰这两支当时堪称梦幻的球队有实力在一场比赛中2次敲开意大利的球门,而阿根廷、西德、西班牙、法国、英格兰这些豪门能攻破意大利球门1次就不错了。
  但在86年,意大利场场必丢球,甚至被韩国队打入2球,这种状态与82年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小组出线后第一轮淘汰赛就被法国2-0轻取也就不奇怪了。
  经此失败,贝阿尔佐特执教国家队11年后终于下课,一个时代彻底结束。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二章 雄鸡初啼
  球队:82-86年的法国
  主帅:前米歇尔伊达尔戈、后亨利米歇尔
  简述:老帅米歇尔伊达尔戈76年开始执掌法国,84年捧得欧洲杯光荣隐退,并由他的学生亨利米歇尔接棒直到88年,但球队的辉煌阶段无疑是82、86两届世界杯及中间的欧洲杯。
  (一)二流队
   伊达尔戈上任后的第一次大赛是78世界杯,很不幸他们与最终夺魁的东道主阿根廷以及咱们第一章介绍的意大利分在了一组,法国虽然战胜了另一支欧洲劲旅匈牙利队,但最终位居小组第三遭淘汰。
  而两年后的欧洲杯他们则是在预选赛就出局了(被谁淘汰我就不知道了)。
  但是从78年世界杯的出场名单上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与82-86阶段相比,在后防和前锋上相差不大,后面的博西斯、扬翁、特雷索、巴蒂斯通,前面的罗什托、西克斯等等。
  而最大的差别无疑来自中场,78年只有普拉蒂尼一人孤掌难鸣,而到了82年吉雷瑟、蒂加纳与其共铸中场铁三角,再后来又加上费尔南德斯构成中场四大天王,才令法国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成就了一番伟业。
  82年世界杯开赛前,法国队并不被人重视,谁会看好一支近几年来不是小组出局就是预选赛出局的球队呢?而后面的小组比赛进程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
  首轮法国迎战英格兰,一个画面27年后我仍记忆犹新:英格兰开场后在右路进攻获得一个界外球,球发进来后传到禁区内被布莱恩罗布森一个侧凌空打进,此时刚刚开场27秒。
  最终的结果是英格兰3-1获胜,接着英格兰又连克捷克、科威特,以全胜战绩昂首出线(那届比赛小组赛只有巴西和英格兰保持全胜,因此英格兰也开始被逐渐看好)。
  而法国队紧接着也战胜了实力一般的科威特队并逼平捷克队,总算以1分优势力压捷克获得小组第二出线,但与威风八面的英格兰相比,实在不算什么,然而,看看下一阶段的分组情况吧:
  再说一下82年的赛制, 第一阶段24队先分6组,小组前两名共12队出线,第二阶段12队再分4组打复赛,每组3队单循环,小组第一进半决赛,这样意味着复赛每组的构成或者是第一阶段的1个小组第一加2个第二,或者是第一阶段的2个小组第一加1个第二。
  雄心勃勃的小组第一英格兰最终遇上了另一个小组第一、当时的欧洲之王西德,另一个球队是一度被视为大热门但仅获得小组第二的东道主西班牙,他们出人意料地输给了北爱尔兰。
  于是两支拿过世界杯的豪门与东道主构成了一个“一般死亡小组”——没错,它只能算一般,因为还有巴西、意大利、阿根廷构成的 “绝对死亡小组”(这是第12届世界杯,意味着以前曾诞生过11个世界冠军,拿过2个冠军的乌拉圭这次缺席,还剩下的9个冠军里“绝对死亡小组”就占了6个,剩下的3个在“一般死亡小组”里)。
  而小组第二勉强出线的法国队可就幸福多了,他们遇到的小组第一是北爱尔兰,这只球队虽然爆冷赢了西班牙,终究实力有限;而另一个对手是同样获得小组第二的奥地利队,实力也一般,看来法国队的机会来了。
  且慢,北爱尔兰也好、奥地利也罢,和捷克一样,都属于欧洲二线队,但法国似乎也就是一线尾二线头的角色,小组里赢不了捷克,现在敢说一定会赢北爱尔兰和奥地利?
   (二)逼出来的铁三角
  好了,现在我们该看看法国队的阵型和打法了。
  82的法国队,大部分时候打的是451,后防扬翁、特雷索的双中卫,博西斯在右,阿莫罗斯在左,根希尼打后腰,普拉蒂尼左前腰、吉雷瑟右前腰,拉孔布右前卫,西克斯左前卫,前锋则是索莱尔(或罗什托)。
  细心人可能看出来了,这里没有蒂加纳。
  没错,此刻的蒂加纳并不是主力,3场小组赛他只替补出场了十几分钟。
  如果此刻说法国有一个中场铁三角,那只能是来自两个前腰普拉蒂尼、吉雷瑟和后腰根希尼,而且这个铁三角小组赛的表现确实不错,那么法国队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在边路。
  应该说这个铁三角对中轴线的控制还是相当有效的,但球队两翼的表现实在不佳,两个边前卫都是78年那届的老臣了,明显缺乏活力,特别是右路总是打不活(左后卫有新锐阿莫罗斯倒还弥补了一定不足,但右后卫博西斯并不是助攻型的,84年后干脆改打了中卫,或者他本来就是中卫客串右后卫?不清楚)。
  于是,进入复赛后,伊达尔戈果断调整,拿掉老臣拉孔布,蒂加纳首发右前卫。
  此招一出,满盘皆活。
  蒂加纳攻守兼备,俨然大将风范(我个人觉得他的风格和后来的里杰卡尔德有些像,只是缺乏后者的身材和头球),多次与靠近他的吉雷瑟打出精妙配合,普拉蒂尼也多次向这边移动,到后来三人之前越来越来电,多次上演移形幻影大法,令对手防不胜防,这大概也是很多媒体开始称其为铁三角的起源,并不是指此三人是三角站位。
  而当对手的防守重心被迫向本方的左路(也就是法国队的右路)偏移时,法国队的左路二将刚好可以乘机插上,左前卫西克斯杀入禁区,与索莱尔(或罗什托)构成双前锋抢点,让出左路通道给体力充足的左后卫阿莫罗斯上上下下,此刻球队阵型接近352.
  又或者当在对手的左路占不到什么便宜时,体力充沛的蒂加纳会杀到对手的右路与阿莫罗斯配合,把本方右路交给吉雷瑟一人打理,同时原来的左前卫西克斯正式突前成为前锋。此刻的法国队又成为442.
  所以说蒂加纳一出,法国队可以在一场比赛里在451、352、442里面自由转换,当然满盘皆活。
  变阵后的法国队与小组赛迥然不同,先是小露锋芒1-0 力克奥地利,尝到甜头后信心大增,接着4-1 横扫北爱尔兰杀入四强。
  然后就是那场惊心动魄的德法大战了,加时赛里两球领先的法国队大意失荆州被西德追平,最终在第六轮点球决战中失利。
  而更具争议的是:法国队替补出场的巴蒂斯通曾获得一个单刀的机会可惜踢偏,问题是巴蒂斯通已经把球踢出后出击的西德门将舒马赫仍然高高跳起并在空中侧身用自己的右跨和右肘撞向巴蒂斯通的头部,可怜的巴蒂斯通一声没吭就倒下了——他掉了几颗牙,这不算什么,更大的问题是:他的颈椎骨折了,被送到医院抢救才捡了条命。
  裁判并未作出任何判罚,这个球可以不判点球,因为舒马赫犯规时球已经出界了,但完全应该追加一张红牌啊!
  点球决胜时舒马赫连扑两球,他成为了西德的英雄。
  造化弄人,法国队郁闷地告别决赛。
  季军争夺战里,无心恋战的法国队雪藏了普拉蒂尼等七名主力,以2-3失利于波兰,获得第四。
  尽管未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58世界杯法国曾获得第三),但伊达尔戈的队伍应该说获得了极大的自信,58年那支队伍在半决赛里被巴西5-2轻取,明显不在一个档次,而现在的这支法国队已经明白,它不用再惧怕任何对手。
  大赛结束后,小组赛时还没打上主力的蒂加纳与普拉蒂尼一起入选最佳阵容。
  同时在另一项本届大赛十大球星的评选里(记得是罗西第一、法尔考第二,其后还有鲁梅尼格、博涅克什么的,济科和马拉多纳也在其中,但名次不高),吉雷瑟与普拉蒂尼入选,好像吉雷瑟的排名还高一点。
  不管怎样,普拉蒂尼、蒂加纳、吉雷瑟将引领着法国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高卢雄鸡要唱晓了。
言归正传,继续我们的主题,第二章雄鸡初啼的下半部:
   (三)谢天谢地谢两牙
  84年欧洲杯到了。
  很遗憾,虽然咱国家从82年就开始全面转播世界杯了,但对欧洲杯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88年才陆续有了一些播出,因此84年欧洲杯的全场比赛我也只看了冠亚军决赛那一场(是我们地方电视台的录播),不过央视每晚的《新闻联播》会介绍比赛结果并播出进球画面,聊胜于无。
  基于此原因对这次法国队在阵型和打法上的调整(开始转向了比较正宗的442)就不探讨了,因为这种队形顺延到了86年,我们后面会谈到。
  那届欧洲杯法国人在小组赛里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面对丹麦、比利时、南斯拉夫三战全胜,其中普拉蒂尼对比利时、南斯拉夫两次上演帽子戏法,对丹麦打入全队唯一进球。
  法国队小组顺利出线进入半决赛后(当时8支队参赛)开始遇到麻烦,葡萄牙人相当顽强,90分钟内双方打成1-1,加时赛又是葡萄牙先进1球,但完场前5分钟法国队终于扳平,更神奇的是完场前1分钟法国队绝杀逆转!
  谁奉献绝杀——当然是普拉蒂尼!
  但他并不是这场比赛中法国队的最大英雄,让我们记住下面这个名字——让 弗朗索瓦 多默格。
  90分钟里他打入1球帮助本队打平对手,加时赛危机关头最后5分钟时又是他挺身而出把比分扳平并彻底令葡萄牙崩溃,没有他的神勇,普拉蒂尼也好铁三角也罢依然会习惯性死于半决赛。
  而他的位置,居然是个左后卫!
  这是个谜一样来无影去无踪般的人,82世界杯上大名单里没有他,86世界杯上大名单里也没有他,这两届世界杯上的绝对主力左后卫都是阿莫罗斯,其实这届欧洲杯的第一战也是阿莫罗斯来打主力。
  但从第二场开始,阿莫罗斯不见了,多默格取代了他的位置一直到本次欧洲杯结束,是阿莫罗斯受伤还是状态不佳?不得而知。
  而本次大赛之后,多默格也随之消失,当然他还会在俱乐部效力,但国家队却从此不见此人踪影。
  总体来看,他其实就是上帝派来的、在一场最关键比赛里打入2球的、不知被谁灵魂附体的神奇左后卫,也许因为上帝这次就想让法国队夺魁。
  决赛是那次唯一能看到全场的比赛,老实说,法国队和西班牙之间是个胶着的拉锯状态,没有谁占据优势。然而下半场十多分钟时,普拉蒂尼一记力量角度都很平常的任意球却被西班牙门将诡异地从腋下漏过(他也是上帝派来的?),0-1落后的西班牙不得不大举压上后方空虚,结果补时阶段被法国队快速反击再下一城。
  现在大家也许明白我的小标题了吧,谢天谢地,对了,还没说谢两牙。
  让我们先把时间倒回两年前的世界杯半决赛,西德逆转法国,那恐怕是足球史上最经典的比赛之一,法国队在加时赛里领先两球,然而却被德国人追平并最终死于点球。如果你让我拿这场比赛与05年神奇的伊斯坦布尔之夜比较的话,我会告诉你,82年这场比赛更传奇!
  当然,05年利物浦的伟大毋庸置疑,但我为什么更推崇82年那次呢?
  首先,利物浦虽然落后3球,但还有足足半场;而西德队落后2球时只剩下20分钟。
  更关键的是,利物浦有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不要小看这15分钟,教练的战术调整、士气鼓舞、整个球队的心理缓冲都有了一个难得的释放机会,而且此时贝尼特斯还有个杀手锏——换人,通过换上老将哈曼控制中场、稳定情绪,同时还可以把杰拉德位置前移增加攻击力。
  而看看82年的西德队,1-3时三个换人名额都也用光,主帅德瓦尔最多也就是在加时赛换边的那1分钟里可以对大家说上一两句话,同时此刻双方球员都已经奔跑了100多分钟体能接近透支,如果换其他任何一支球队,很可能在法国打入加时赛里的第二球时就绝望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赛已经被杀死了,结局无法改变。
  然而,球场那一端站着的是德国人!
  英格兰神射手莱因克尔后来曾经有一句名言风靡足坛:“足球就是一种11个人和11个人比赛,最后德国人获胜的游戏。”
  是不是1940年初夏强大的英法联军被德国人仅用44天就闪电击溃扫荡出欧洲大陆的时候,日耳曼民族就全方位地建立了心理优势呢?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接着说84欧洲杯了,当法国人在小组赛里顺风顺水的时候,老对头德国却陷入与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的苦战,最终1胜1平1负仅积3分,而两牙各得4分携手出线,小组第三德国惨遭淘汰。
  德国主帅德瓦尔,80年拿到欧洲杯冠军、82拿世界杯亚军,因为在84欧洲杯未进4强黯然下课,这对于德国人并不新鲜,80年代的西德队,任何世界大赛不进入冠亚军决赛就算失败,更别提未进四强。
  就这么牛!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两牙没有提前淘汰德国,德国杀入了四强,法国队就一定拿不到冠军吗?
  呵呵,我会笑而不答。
   (四)天王山
  84欧洲杯除了成就法国队拿到了第一个正式大赛的冠军,更成就了普拉蒂尼的天王地位,其实从七十年代后期他刚刚出道效力于法甲时就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数次入围金球前10并2次获得第三,而82世界杯后他转会尤文更是一个双赢,尤文在83年拿到了意甲的冠军和欧冠的亚军(此前尤文从未获得过欧冠冠军,唯一一个亚军来自73年),普拉蒂尼则拿到了他的第一个金球。
  接着在84欧洲杯上,普拉蒂尼居然神奇地在5场比赛里打入9球(场场都有进球),这是一个只有在五六十年代的球员才可以想象的进球数(五六十年代都忽视防守,5-4、6-3这样的大比分比比皆是),看一看84年前后其他几次世界大赛的最佳射手的进球数你就能明白普拉蒂尼有多剽悍:
  78世界杯 肯佩斯 7场6球 80欧洲杯 阿洛夫斯 4场 3球
  82世界杯 罗西 7场6球 86世界杯 莱茵克尔 5场6球
  88欧洲杯 范巴斯滕 5场5球 90世界杯 斯基拉奇 7场6球
  02年的罗纳尔多打入8球算是最接近的,不过他可是用了7场,还有一点,上面所有这些人都是前锋,而普拉蒂尼是前卫。
  毫无疑问,84年的金球奖肯定是普拉蒂尼蝉联。
  85年没有国家队大赛,普拉蒂尼率尤文获得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一次欧冠金杯以及丰田杯,当然继续蝉联金球奖。
  我靠,他连拿3届了,之前只有克鲁伊夫拿过3届,但不是连续,后来巴斯滕也拿了3届,也不是连续。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这3个拿到3届金球的巨星谁也拿不到世界杯,魔咒吗?
  还有,那会儿的金球奖再厉害也只能说明你是欧洲最佳,但未必是世界最佳,因为当时南美球员是不参与评选的,所以此刻——
  一定有一个腆胸叠肚的阿根廷小个子,冷冷地望着春风得意的普拉蒂尼。
  而欧洲杯上的9个进球,除了带给普拉蒂尼无数的荣耀,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味?
  比如说球队一共打入14球,普拉蒂尼就占了约三分之二,是不是球队太依赖他了?
  再比如在球队另外的5个进球里,2个来自前卫,2个来自后卫,这个球队有前锋吗?
  不管怎样,86世界杯来临了。
   (五)四易中锋
  看一看86年法国442的阵容吧:巴蒂斯通、博西斯打中卫,阿莫罗斯在左,阿亚什居右,后腰费尔南德斯、左前卫蒂加纳、右前卫吉雷瑟,前腰普拉蒂尼。
  截止到目前,这个阵容相当不错,两个中卫都是78世界杯的老臣经验丰富,两个边后卫则是82年和86年新加入的有生力量充满活力,而在门将位置上,新门神巴茨比上届实力平平的埃托里明显更胜一筹。
  中场铁三角就不用说了,而且此刻四大天王的称号已经取代了铁三角的称谓,就是由于费尔南德斯的加入。
  86年时的铁三角,吉雷瑟已经34岁、蒂加纳和普拉蒂尼都是31岁,如果没有27岁的费尔南德斯在后面撑腰,恐怕很多时候会力不从心。
  而多面手费尔南德斯还可以客串后卫,一旦后防有伤停减员主帅亨利米歇尔会把他拉回到后防线,并将他的后腰位置交给蒂加纳,再用蒂索尔去打左前卫。
  好了,该说到最令人头痛的前锋了。
  前面已经说过84欧洲杯时的锋无力,而在86世界杯,表面来看似乎不该再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新星帕潘出现了。
  小组赛开始了,首战加拿大虽是弱旅,法国仍然不敢怠慢、主力尽出,锋线搭档是从78届开始的三朝元老罗什托配搭帕潘。
  法国的这种双前锋还是有些分工的,其中一个类似中锋的角色重点负责门前的包抄射门,另一个二前锋则必须辛苦些,多跑动、拉边和接应,包括适当回撤协助防守,因为我前面说了,铁三角的年纪有些大了,需要他们三人身前的这个二前锋和他们身后的后腰多跑动、多接应才能更好的把攻防衔接起来。
  在罗什托和帕潘的搭档里,尽管两人的特点都是中锋型的,但年龄和地位决定了帕潘要做一些牺牲充当那个二前锋。
  与加拿大打了70分钟还是0比0,亨利米歇尔急了,他换掉无所作为的罗什托,让帕潘去打中锋,换上斯托佩拉去打二前锋。
  结果帕潘马上进球了,法国总算1-0小胜。
  赢球不变阵,这是几乎所有教练的宗旨,因此斯托佩拉辅助帕潘这个锋线组合又被连用了2场,一场打平苏联,一场3球大胜匈牙利,球队顺利出线,但帕潘再未进球,反倒是对匈牙利时下半场替补出场的罗什托又打入1球。
  于是亨利米歇尔又动摇了,淘汰赛来临,他决定弃用帕潘,重新重用罗什托(有趣的是大赛前未被当做主力的斯托佩拉坐稳了二前锋的位置)。
  凭借普拉蒂尼和斯托佩拉的进球,法国队2-0挫败卫冕冠军意大利,杀入8强。
  接下来就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巴法大战了,这里不多写了,因为这是以后的巴西篇的内容。
  最终结果是法国点杀巴西,而常规比赛时间内双方打成1-1,法国人的进球还是来自普拉蒂尼。
  但连克巴西、意大利杀入4强的法国人并不会特别开心,因为他们半决赛的对手——居然又是德国人!
  实际上,那届比赛德国队表现非常一般,他们在小组赛里输给了丹麦,被乌拉圭逼平,1球小胜苏格兰才得以出线。
  而他们出线后遇到的是摩洛哥,1球小胜非洲新军晋级之后,德国人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是墨西哥,0-0顶住了东道主的攻势,德国人成功地把比赛拖入点球决胜,谁赢了还用问吗?
  面对德国军团,法兰西骑士们习惯性肝颤。
  甚至包括他们的主帅,这个78年还是球队中球员的亨利米歇尔再出昏招,他又开始不信任两场淘汰赛没进球的罗什托了,但他也不想吃回头草来启用帕潘,于是他又看上了布鲁诺贝洛内。
  这是一个82年进队的老板凳队员,本次世界杯只有2次替补出场,但亨利米歇尔还是决定在对德国的半决赛中让他首发中锋。
  与德国的比赛,法国人没有太好的机会,最后输了个0-2.
  比赛60分钟时,亨利米歇尔也无法满意他寄予厚望的布鲁诺贝洛内的表现了,于是决定将他换下,谁上?罗什托还是帕潘?
  不行,那不等于承认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了,一意孤行的亨利米歇尔继续赌博,用一个以前从未出过场的丹尼尔舒埃雷布换下了布鲁诺贝洛内,任由罗什托和帕潘两大主力前锋坐在冷板凳上。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82年的贝阿尔佐特,他对于罗西的信任得到了充分的回报,而如果亨利米歇尔一直坚持对帕潘的信任那么相信他也一定可以获得回报。
  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批人里只有帕潘才是真正的世界级前锋,普拉蒂尼之后,法国人只拿过两个金球,一次帕潘,一次齐达内。
  亨利米歇尔的问题是当他发现自己犯了第一个错误之后没有去改正的勇气,反而试图通过投机来弥补第一个错误结果又导致第二个错误,而他不得不弥补第二个错误时再导致第三个错误,从而一错再错,不可收拾。
  当然,就算法国解决了前锋问题,如果和德国打了一个2-2,最后进入加时或点球,谁会笑到最后呢?
  万一法国人真能笑到最后,他们能在决赛里击败阿根廷吗?
  如果真是法国队拿了冠军,谁会登基球王呢?
  反正我想不出来,也就不去想了。
   (五)真的是一个人吗?
  86世界杯后,铁三角陆续退役,法国队接连在88欧洲杯预选赛、90世界杯预选赛被淘汰,一个时代彻底终结。
  连续两届世界杯四强、一个欧洲冠军,其实这样的成绩在德国人眼里简直不值一提,但对法国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在方丹的那届法国队经历了短暂的小高潮后(58世界杯第三,60欧洲杯第四),法国足球在整个六七十年代跌入低谷,几乎沦为欧洲三流球队,这期间从未打入欧洲杯决赛圈,每十年才能打进一次世界杯决赛圈,还都在小组赛被淘汰掉。
  所以说伊达尔戈打造的这支法国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球队的成绩,它是法国足球的希望和信心,从这一时刻开始,法国球员开始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足球的舞台。
  普拉蒂尼、蒂加纳、吉雷瑟等人退位之后,帕潘、坎通纳、吉诺拉等球星纷纷涌现,尽管多种原因令他们未能和法国国家队一起交出更好的成绩,但他们保证了法国足球人才涌现的持续性,而随着齐达内、德约卡夫、布兰克、德尚、德塞利、图拉姆、利扎拉祖这一批人的成熟,高卢雄鸡登上世界巅峰已经顺理成章。
  日,东京国立竞技场,尤文对阵阿根廷青年人队,争夺丰田杯。
  比赛打到1-1时,尤文获得角球,球被对方顶出,又被尤文队员顶回,普拉蒂尼右脚轻盈地一挑,球从上来逼抢的对方后卫头顶上飞过,不等皮球落地,他飞起左脚凌空抽射,球如炮弹一般直入球门死角。
  打入精彩世界波的普拉蒂尼被队友们紧紧围住狂欢,几分钟后,当大家散开准备走回本方半场时才发现气氛不对,原来对方球员抗议普拉蒂尼射门时有尤文队员处于越位位置,而裁判也接受了他们的抗议认定此球无效(那个年代裁判可以不考虑越位队员是否参与进攻、是否从中获益等因素,只要有越位嫌疑就可以判罚)。
  此刻最经典的画面出现了,普拉蒂尼没有去向裁判抱怨或争论,他居然在球场上侧身躺了下来,一手托腮,如巴黎街头的雕像一般冷冷地望向裁判,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
  那个优雅浪漫的法兰西骑士啊,他和现在这个日益发福、两面三刀的谢顶政客真的是一个人吗?
  (第二章全文完)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三章& & & & 好汉要提当年勇
  球队:阿根廷
  年代:(78-82)86-90
  主帅:(梅诺蒂)比拉尔多
  不久前,当堂堂阿根廷队歇斯底里般欢庆、只是因为在最后一刻拿到了一个世界杯预选赛南美区第四时,我无语长叹。
  目光越过荆州和麦城,让我们去到古城、樊城、汜水关、白马坡……
  (1)& & & & 两代球霸
  凭借86年的世界杯冠军和90年的世界杯亚军,老马终于登顶球王,这无疑也是阿根廷足球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但是,请不要忘了梅诺蒂那支国家队,是他们为军事独裁下的阿根廷人民带去了最大的欢乐——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同时,这支国家队与马拉多纳也有一次并不愉快的西班牙之旅……
  82世界杯,梅诺蒂带领78老班底出征,毕竟都是功臣啊,于是78届主力阵容中的9名雷打不动,只有两个位置的调整——由于79年的世青赛冠军也是阿根廷,同时马拉多纳获得最佳球员,迪亚斯获得最佳射手,不让这两人打主力也实在说不过去。
  具体来说,本届大赛一开始阿根廷的阵容接近4321:
  中锋是78年的英雄肯佩斯,旁边活动着两名世青赛新秀,三名中场阿迪莱斯居中(还记得我前言里写得那个好玩的2号吗?没错,就是他,只不过这次他提供的亮点是居然身背1号号码)、加列戈偏右、贝托尼偏左,右后卫奥尔京、左后卫塔兰迪尼,两名中卫是加尔万以及帕萨雷拉。
  有时迪亚斯会回防的更多,因此阵型又像442。
  大家恐怕看出来了,作为一个射手型的队员,迪亚斯的位置很别扭,因此表现也不太好,基本每场都会被提前换下(直到最后阶段干脆失去了主力位置),替代他的卡尔德隆更像一名前卫,因此后期球队阵型其实就是442。
  该说说老马了(当时该叫小马),很多人强调82年时小马的少年莽撞(红牌事件),认为86年的他因为更成熟更理智,被对手恶意犯规也以大局为重不着急上火,所以才能带领球队一举夺魁,此说有一点道理,其实也不尽然。
  82年的阿根廷,小组赛就输给了比利时,以第二名出线进入复赛后,第一场又输给了意大利,第二场与巴西交手,阿根廷不仅必须战胜巴西,而且最好赢2球以上,再希望巴西去战胜意大利,阿根廷才有可能出线。
  结果双方交手七十多分钟时,巴西已经3-0遥遥领先,济科等主力都下场休息,换上巴蒂斯塔(后来86、90世界杯时阿根廷队也有个巴蒂斯塔)这些替补消磨垃圾时间,而阿根廷马上就要告别本次世界杯了,此刻大概一肚子委屈无处宣泄的小马一脚蹬向巴蒂斯塔的小腹(据马拉多纳后来宣称,当时这一脚本打算奔法尔考去的,但却踢错了人)。
  所以说首先,这张红牌和阿根廷的出局没任何关系;其次,这场比赛巴西也没有采取意大利人对付小马的那种犯规战术(包括专门派一个詹蒂莱死缠烂打),桑塔纳赛前就宣称,我们不用派人盯马拉多纳,因为根本不需要,巴西可以堂堂正正地击败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对手。
  事实上也是如此,巴西人的表现完全配得上胜利,阿根廷应该口服心服,那小马哥的委屈从何而来?
  说来在78-82的阿根廷这支队伍里,它的打法更多的是围绕整体而非个人,肯佩斯虽然是英雄,但他也和意大利队的罗西一样,是个等待别人喂球而自己来实施最后一击的射手并不是战术核心。
  同时这支队伍里还有这样一个人——78、82两届国家队的队长、后防大将帕萨雷拉。
  河床出身的他是队内的绝对老大,说一不二。
  在那个年代,中卫带球前插助攻是很平常的事,因此帕萨雷拉经常在本队进攻时前插到类似后腰的位置来支配球(有点像后来的瓜迪奥拉那种4号)。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点门道了吧,多年后马拉多纳和帕萨雷拉也一直都是死敌,这恐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如果简单的认为帕萨雷拉小肚鸡肠、不提携后辈似乎也有些武断,应该客观的来看这个问题,大家想这支球队仅主力阵容里就有9名都是上届一锅端来的,同时还是卫冕冠军,不可能为了一个新人而做出彻底的改变,甚至就算改变了效果也未必好,因为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特定的打法和风格,个别地方修修补补也许还成,彻底重起炉灶就近乎天方夜谭了。
  那会儿小马连一次主罚前场定位球的机会都摸不到,右脚球当然不归他,赶上左脚球的时候——不好意思,帕队也是左脚,而且挺厉害,面对意大利时就打进了一个令佐夫鞭长莫及的直接任意球。
  当然,两人一个是河床旗手、一个是博卡铁杆,这事本身也够刺激的。
  还有,帕萨雷拉此人一向看重纪律、规范(他当球队主帅时留长发者一律不得入选,哪怕你是巴蒂、卡尼吉亚、雷东多),而老马的随心所欲大家应该太了解了吧。
  因此可以想象这支球队也好、马拉多纳也好,最终在82世界杯上会是怎样一个郁闷的结局。
   (二)唯我独尊
   82世界杯的糟糕表现令梅诺蒂下课。
   而马拉多纳也从博卡转会到了巴塞罗那(世界杯前他其实就已经以当时的世界第一身价800万美元签约了,世界杯后的82-83赛季正式加盟),开始了他的欧洲生涯。
  在巴萨,老马(虽然他才只有22岁,但腕已经很大了,所以还是称其为“老马”吧)与主帅德国人拉特克水火不容,他甚至在训练时故意一脚把球踢到拉特克的身上(不是我道听途说,这是马拉多纳公开承认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努涅斯在赛季中途炒掉了拉特克,并按照马拉多纳的要求请来了——梅诺蒂。
  对于老马和梅诺蒂师徒在巴萨的两个赛季如何评价?不同的人完全有不同的解读。
  成绩上的不尽如人意是明摆着的,两年只有一个杯赛冠军,联赛的最好成绩只是第三名。
  喜欢老马的人会说,老马在这两个赛季里得过一次肝炎,还断了一次腿(确切地说应该是左脚踝骨骨折,脚踝外侧韧带完全断裂,牛逼的是,老马受伤后的106天就又可以上场比赛了),球队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老马经常缺阵。
  然而不喜欢老马的人会举出另一个证据:84-85赛季,巴萨送走了老马,请来了维纳布尔斯,维纳布尔斯没有再招兵买马,只是重新确立了舒斯特尔的核心地位,立刻捧回了阔别11年之久的联赛冠军。
  当年没有西甲转播,我也无法对此发表太多看法,只是想到了后来里克尔梅在巴萨的遭遇,是巴萨不识货还是里克尔梅无能?
  应该都不是。在我见过的不幸的婚姻里:比例最大的就是王子娶了公主,玉女嫁给金童。
  扯远了,我们的主题是阿根廷国家队。
  梅诺蒂之后,大鼻子比拉尔多接手。
  86年时球队以马拉多纳为战术核心,这大家肯定也知道,但你们能否猜到,82世界杯时的主力阵容(包括主要替补),除了老马,其他十几个几乎全被清洗了!
  不全是因为年龄原因,因为那里边还有与老马一起拿79世青赛冠军的队员,86年时也不过二十五六岁。
  阿根廷足球的旗帜性人物帕萨雷拉这年33岁,比拉尔多还是要给他些面子,把他带去了墨西哥,但队长袖标肯定要交出来,而且全部比赛一分钟也未出场。
  在86年的主力阵容里,除了老马,只有3人参加过82世界杯,其中蓬皮多、奥拉蒂科切亚从未出场,巴尔达诺也仅在小组赛中出场过50分钟。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一般来说,两届大赛之间可以换血,但换的如此彻底、简直面目全非,无非就是为了老马。
  但很值得!
   (三)九个机器人
  对于86年这支冠军队的具体阵型和位置我后来看到过N多个版本,包括哪11个人才是主力,包括阵型到底是442还是352,而且在同样一种阵型里,其人选和位置也众说纷纭(包括老马和布鲁查加谁是前锋谁是前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球队在小组赛以及八分之一决赛时还处于一种磨合状态,某些位置还在比拉尔多的考察之中,因此主力人选变动较大,但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乃至决赛中,其首发11人完全固定,同时这三场比赛只在每场的最后阶段换了一次人,因此完全可以说我下面谈到的这11人就是绝对的主力人选:蓬皮多、库休福、布朗、鲁杰里、奥拉尔蒂切亚、朱斯蒂、巴蒂斯塔、恩里克、布鲁查加、巴尔达诺、马拉多纳。
  至于阵型,阿根廷队在一场比赛里会多次变换,好几种阵型都打过,一点一点说吧,一般情况下防守时的阵容是4321:
  具体来说,这个1就是老马,但他不是中锋,更应该叫前场自由人(关于前场自由人这种战术下面一节会专门讲),他身后两侧是巴尔达诺及布鲁查加(这两人的左右位置不固定,可以互换),三名中场巴蒂斯塔后腰、恩里克中路稍偏左、朱斯蒂中路稍偏右,此外,右后卫库休福、左后卫奥拉尔蒂切亚,两名中卫是布朗和鲁杰里,门将蓬皮多。
  在这种阵型时除了老马,其他所有人都必须在本方半场防御,当然,老马有时也会很积极地回来,但总体来说,给他充分自由,自己选择位置。
  而一旦由守转攻时,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会双双越过老马插得更靠前,老马则在他们身后组织,此刻你又可以把阵型叫做442,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双前锋,将老马视为前卫。
  同时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的特点和打法也是不一样的,巴尔达诺更像一名中锋,位置更靠前,并且他也31岁了,这样很多时候一旦球队转为防守时要求他马上回到本方半场不太现实,或者当阿根廷的防守压力不大时他干脆就不回去了,留在前面和老马一起等着打反击;而布鲁查加年仅24岁,可以满场飞奔,因此必须回撤到恩里克、朱斯蒂他们身边,所以这时球队的阵型还可以叫442,但前锋是巴尔达诺和老马,布鲁查加是前卫。
  一旦球队领先,那么巴尔达诺必须回防,哪怕他第一时间回不来先由队友补位也没关系(包括老马也曾多次先为他补位),而后可以再慢慢跑回来,最终前面只留一个老马。这样一来还是充分保证老马的体能,不让防守牵扯他的精力,二来如果巴尔达诺留在前面,对手放2个后卫就可以了,但老马顶在前面,对方放3个后卫都提心吊胆。
  此外,本届大赛352(或者叫532)风行,因此我也看到过将阿根廷队归于352的说法,版本有两个,一个版本里将奥拉尔蒂切亚算作前卫,大概因为这个左后卫插上助攻的次数多于右路吧,但我感觉此说法有些牵强,同时真正的352其3名后卫必须左中右分布(关于352的阵型下一篇讲到西德队时会详细说),而阿根廷队的后卫站位里,布朗和鲁杰里是标准的双中卫。
  在另一种版本的(532)它还是将奥拉尔蒂切亚和库休福视为两个边卫,三名中卫则是布朗、鲁杰里、巴蒂斯塔,如果一定要把阿根廷算作532或352,这个版本还算靠谱,不过感觉巴蒂斯塔还是更像一名后腰,他虽然经常回防补位、救险,但其基本站位还是比布朗、鲁杰里靠前一点,从而形成一个防守三角,同时他又与前面的恩里克、朱斯蒂形成一个中场倒三角,为前面的老马、巴尔达诺、布鲁查加攻击三人组提供支持,而奥拉尔蒂切亚和库休福则专心两个边路。
  也许大家可以看出来,巴蒂斯塔是球队战术中承前启后的一枚重要棋子。题外话,去年北京奥运会就是他和布朗率领阿根廷队夺魁,尤其半决赛3-0完胜邓加的巴西队,更是近年来阿根廷人难得的一次扬眉吐气。同时梅西对巴蒂斯塔也很钦佩,多次公开力挺他入主国家队。而当阿根廷足协选择老马后曾想让他和布朗担任助教,但都被老马一口回绝(老马很担心大权旁落),作为报复,足协也否定了老马想要的鲁杰里。
  86年这四个人一起拼杀、共举金杯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二十三年后的这些恩恩怨怨吧。
  足球即是江湖,江湖就是足球。
  接着说中场,当时的右前卫朱斯蒂防守强一点,而左前卫恩里克进攻强一点,同时,两人的攻守范围都不是特别靠边路,而是更接近肋部,将边路留给前锋和边后卫去活动,换言之,就是朱斯蒂又有点后腰的风格,恩里克还带些前腰的味道。
  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老马,他非常喜欢呆在中路偏一点右的地方,利用他的左脚或突破、或组织,比较典型的就是对英格兰的那次突破,还有就是决赛对德国的后两个进球,老马一次直接助攻一次间接助攻,都是在这个区域。
  顺便提一下,当时英格兰的左脚右前卫瓦德尔也有这种风范,沿右路带球吸引一大批对手后突然用左脚向内侧一拨,本队的中路和左路尽在眼前,然后精确地送球到那边的空当。(马尔蒂尼今年夏天退役时接受专访,谈到他这二十多年足球生涯里最难对付的对手时说了两个名字:马拉多纳、瓦德尔)
  接着说老马,由于他的这个特点,所以阿根廷队的朱斯蒂在他身后必须更专注防守,而恩里克则需要随时插上,一旦老马在他的区域得球后被对手围困无法转身的时候,他一个回传或横传,恩里克马上沿中路稍偏左的位置(我前面说过,这个位置不是很靠边路)快速得球前插,充当第二个出球点。
  86这支队里还有一人绝不可不谈,我前面说过,球队最后的三场比赛只在每场的最后阶段换了一次人,而三次换下的——全都是布鲁查加,但绝不是他表现不好,而是他太重要了(阿根廷共有两人入选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就是他和老马),他的体能太宝贵了,一旦球队比分领先胜利在握时,大鼻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可能让他休息。
  最后决赛面对西德的时候,比拉尔多没有提前换下布鲁查加(以前换他都是为了保证后面比赛的体力,这是最后一场了当然豁出去了),当德国人顽强地连扳两城追到平手眼看就要进入加时的时候,阿根廷最后的两张王牌显灵了——那就是马拉多纳的妙传和布鲁查加闪电一般的飞驰,甚至巴尔达诺同样也已经快速插上了,而对手呢?只有布里格尔一人徒劳地回追,背后是一群德国人绝望的眼神。
  一支最后时刻比日耳曼军团还能跑、还具有战斗精神的球队永远值得尊敬!
  这次直到伤停补时阶段,比拉尔多才换下了布鲁查加,因为他知道,终于赢定了。
  记得赛后很多国外媒体提到阿根廷队的打法时都说,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一个马拉多纳加九个跑不死的机器人嘛!
  但作为比拉尔多来说,敢于清洗诸多曾为阿根廷足球立下丰功伟业的大佬,专为老马打造属于他一人的球队,这种魄力非同寻常。
  也些现在大家觉得这没什么,毕竟老马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球王,但请不要忘了,他是在这届世界杯后才得以登顶球王的,在此之前,他虽是个才华横溢的巨星,但其十年职业生涯中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个人荣誉上虽然得到过两次南美足球先生,可当时像济科、菲格罗亚(智利球星)等人都已经三次当选了,而在球队成绩上,这10年来只有3个冠军,包括1个世青赛冠军、1个阿甲冠军(阿甲冠军每年产生2个)、1个西班牙国王杯冠军,更是乏善可陈。
  可以这样说,没有比拉尔多和那支更平民更铁血的阿根廷队,老马取得不了现在这样的地位。
  但也同样可以说,没有老马,那支球队中的大多数人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记住或提起。
  而没有老马,比拉尔多的结局也很可能就是浪迹世界各地找饭碗(但远不如米卢滋润),说不定在90年代会淘金于中国甲A,多轮不胜后黯然下课,而我们现在提起他时则会说:“你说的就是那个阿根廷大鼻子吧,他哪懂足球呀,整个一水货!”
   (四)前场自由人与“假前锋”
  印象中前场自由人这个概念就是始于86年的老马,至于是不是比拉尔多的首创我没有把握,但无疑那年的阿根廷队将这种战术发挥到了一个里程碑般的地位。
  如果要明确这个位置到底是前锋还是前卫,那我只能说,他是进攻时的前卫,防守时的前锋。
  早期的足球重攻轻守,因此在贝利、斯蒂法诺的那个时代,球技最好的球员都去打前锋了;而后随着各队对防守的重视,禁区内硬汉林立,因此一般进攻方会把脚法出色、传球精准、善于阅读比赛的球员回撤到前卫线担任组织核心,而把身材高大、善于抢点的球员放在锋线充当射手。
  但这里一直有一点问题,那就是前卫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防守,要在本方后卫线前铸造一道屏障,特别是要对对方的前卫线实施拼抢和干扰,不让他们舒服地组织进攻,所以对前卫队员的体能要求尤其高,毕竟他们要反复奔跑于两个禁区之间。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马,他在球队进攻时稍稍靠后一点,站在前卫线上,有利于他摆脱后卫的死缠烂打,同时洞悉全局,可以自己选择是突破还是传球;但如果球队防守时还按前卫的标准来要求他回撤就不聪明了,这里不是说老马体力不好不能胜任,而是说如果让他把所有的能量都积攒好用于球队进攻岂不效果更佳?
  所以这种前场自由人的实质就是通过对老马位置上的解放,让他既不必承担前卫的防守责任又可以避开对手后卫的紧逼盯人,从而将其进攻上的能量发挥到峰值。
  这里还有一个要素,不是所有的球队有一个天才球星都可以用这种战术,为了球队的攻守平衡,这里一定还要有与前场自由人形成互补、互为镜像的位置(也就是进攻时的前锋,防守时的前卫),我们暂且将其称为“假前锋”。
  86阿根廷里,这个位置就是布鲁查加,甚至包括某些时候的巴尔达诺。
  这个位置的球员必须拥有足够充足的体力,球队进攻时在前场自由人的前方去冲锋陷阵,而一旦本队进攻未果他又必须飞快地跑回到本方半场去进行防守。
  如果你以为找到一个体能惊人的跑不死就可以来打这个位置那可就错了,他同时还必须拥有充分的得分能力,毕竟进攻时他还要充当箭头(至少是箭头之一)。
  特别在阿根廷这个队里,由于这个位置是离老马位置最近的,因此他还必须具备出色的地面球脚法,能够随时与老马打出精妙的短传配合。
  好在比拉尔多有布鲁查加,甚至巴尔达诺也会尽可能地经常回撤来分担前卫线上的防守职责,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最好的马拉多纳,而当你看到最好的马拉多纳时,最好的阿根廷还会远吗?
  这样一种战术的成功,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要有一个伟大的球星,要有一个睿智的教练,要有多名适合这种战术的球员,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要同心同德、认可这种打法、严格执行战术纪律。
  这恐怕也是一次经典的团队管理案例吧。
  由于这种打法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太高,因此后来很难看到(毕竟老马这样的天才也不是经常出现),但我的确也曾看到过几次类似的打法,当然由于个人能力、球队风格等多种因素,都不可能与86年的阿根廷完全一致,不过多多少少也还有一些味道。
  九十年代初期,变态二套电视台开始转播英甲(后改名英超),终于可以让我近距离欣赏曼联等球队的风采了。
  当时的曼联打442,休斯与麦克莱尔搭档前锋,前卫线上左路吉格斯,右路坎切尔斯基(或者是夏普,他两个边路都可以打,可惜后来荒废了),保罗因斯在中路,中路的另一人选布莱恩罗布森年龄已大逐渐让位于韦伯,但弗格森对韦伯并不满意,于是又买入了坎通纳,可坎通纳是前锋啊?!
  原来爵爷让麦克莱尔退后到了前卫线与因斯搭档,但球队进攻时麦克莱尔还是要从后插上与休斯再次形成门前的两个包抄点,而坎通纳则是稍稍回撤一些位于类似前腰的位置进行组织;当球队防守时则是麦克莱尔跑回去,坎通纳与休斯顶在前面。
  这里的坎通纳多少有了一些前场自由人的特色而麦克莱尔则充当那个假前锋,不过这个时期不是很长,因为基恩来了,球队基本就是正宗的4411了(不说太多了,几个月后的红魔篇慢慢讲)。
  进入新世纪后,意大利足球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出了托马西、安布罗西尼、加图索、佩罗塔、扎内蒂、布拉西等一大批跑不死的抢断型后腰型人才,后来佩罗塔在罗马频频进球令我有点吃惊,于是特意开始关注罗马的比赛,算是看出了一些味道。
  在武奇尼奇没来或刚刚到来还坐板凳时,罗马面临锋线危机,此刻的他们的阵型一般是4231,托蒂顶在最前面,身后是佩罗塔,小曼奇尼与塔代伊分居两侧,德罗西与皮萨罗(或阿奎拉尼)搭档后腰,这里的托蒂虽然也有很强的得分能力但不是中锋的踢法,在球队进攻时他往往稍稍靠后一点,或突破、或远射、或组织,而佩罗塔、小曼奇尼、塔代伊则杀到前面,单论球队进攻时的阵型,更像4213;但一旦由攻转守时,这三人必须尽快撤回协助德罗西和皮萨罗进行防守,这里面中路的佩罗塔回撤最多最积极,塔代伊次之,小曼奇尼更次之(这里无关球员品德,而应该是斯帕莱蒂更希望借助小曼奇尼的速度等待球队的快速反击)。
  在这个打法里托蒂得到了解放,而勤劳的佩罗塔则上上下下,通过大范围的跑动帮助托蒂储存能量,如果托蒂是球队的大脑,那佩罗塔就是球队的心脏(07欧冠罗马主场击败曼联,次回合佩罗塔累积黄牌停赛,球队惨遭血洗,打出大比分的因素当然很多,但佩罗塔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由于当时罗马的两个巴西边翼都具备很大的杀伤力,而德罗西的后插上同样火力十足,在托蒂的串联下罗马的无锋群狼战术成为了意甲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会儿罗马在与霸主国米的数次直接对话中丝毫不落下风,但森西家族的资源投入有限,因此在需要比拼漫长的整个联赛的时候,板凳厚度明显不足的罗马必然吃亏。
  好了,我们回到本章的主题,接着该说90年的阿根廷。
   (五) 哭得像个孩子
  很多老一点的球迷(70后)应该已经很熟悉意大利之夏那届比赛了(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幕式上的音乐和女模),不过为了小球迷们我还是简单回顾一下阿根廷的历程,揭幕战0-1输给喀麦隆,次战2-0战胜苏联(老马再次上演上帝之手,不过不是进球,而是在本方门前挡住对手的射门,但和四年前一样逃过了裁判的眼睛),第三战1-1打平罗马尼亚,最终积3分仅获得小组第三,当时6个小组中成绩最好的4个小组第三也可以进入淘汰赛,由于有两个小组第三仅积2分,所以阿根廷惊险出线。
  然后就是面对巴西的八分之一决赛,巴西三次打中门柱,老马一次妙传,卡尼吉亚单刀得分1-0。
  与南斯拉夫的四分之一决赛互交白卷,点球3-2胜。
  与意大利的半决赛90分钟1-1(奥拉尔蒂切亚助攻,卡尼吉亚头球破门),点球4-3胜。
  与德国的决赛0-1负。
  该说说这次阿根廷的阵容和打法的改变了,本届他们的阵型基本就是442,确切地说叫4411。
  门将本来还是蓬皮多,但他在小组赛第二场刚刚开场十分钟后的一次出击与队友相撞受伤,大鼻子只好用替补门将戈耶切亚换下了他,谁料这次换人后来就改变了本届世界杯的进程。
  后防线上换了一半人马,塞里苏埃拉、西蒙顶替了未入选的布朗、库休福(凡86队未入选者是退役了还是伤病、状态等原因我就不清楚了),与鲁杰里、奥拉尔蒂切亚并肩作战,应该说这两名新人(这里的“新”指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不是指年龄)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西蒙是多面手,可中可边,塞里苏埃拉稳健硬朗,还是球队点球决胜时的1号射手,他们俩搭档镇守中路要塞,上届的后方核心鲁杰里改打右后卫。
  前卫线上,巴蒂斯塔身边又增加了新秀巴苏阿尔多形成双后腰,两个攻击型前卫特罗格里奥偏右一点,布鲁查加偏左一点(由于左后卫奥拉尔蒂切亚助攻能力较强,同时后腰之一的巴苏阿尔多也偏左路活动,因此球队进攻时布鲁查加会向中路发展,更像与老马组成双前腰)。86年时的主力恩里克未入选大名单,朱斯蒂虽入选但小组赛时还是替补,后来由于比拉尔多对巴蒂斯塔的表现不满意,进入淘汰赛后就不再用他,于是板凳上的朱斯蒂又咸鱼翻生顶替了巴蒂斯塔,但其实这两员老臣都差不多、暮气沉沉,倒是巴苏阿尔多生龙活虎、满场飞奔,成为了绝对主力。
  前锋则是马拉多纳配搭——巴尔博,没错,本来巴尔博才是比拉尔多钦点的正选突前中锋,但他在揭幕战与喀麦隆的比赛里表现不佳,从此被打入冷宫;而替补出场的卡尼吉亚虽未进球,但其风驰电掣般的突破令对手两人被罚下,自然打上了主力。
  人选说完了,该说打法了,上届比赛横扫天下的前场自由人打法已经威力不再了,原因呢,主要有两个,第一,86年时有一个跑不死的布鲁查加,他往返冲刺于前锋线与前卫线之间,一人当两人使,而本次大赛前他似乎一直受伤病困扰,大概没系统训练吧,这次比赛一亮相,感觉人胖了一些,本届大赛上,他基本就是在老马身边策应一下,不可能像上届比赛那样还能冲到前面打前锋,因为一旦冲上去就跑回不来了。
  再说老马,毕竟30岁了,拿球组织上的老辣不言而喻,但已经不是巅峰时期马踏连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时候了,所以他也只是更多地策动进攻,像上届那样还能多次扮演终结者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本届大赛7场比赛他一球未进)。
  指望不了老马进球、指望不了布鲁查加进球(本届大赛只打入1球),只好指望卡尼吉亚了,风之子当然很厉害,但有一个问题,他是个标准的速度型,防守反击战的利器,但并不是真正的中锋。
  86年时球队有很强的巴尔达诺,本次大赛比拉尔多虽然带了两个9号类型的中锋,但德索蒂实力平平,巴尔博用了一场就不想再用了,这样看来,球队进球的各种武功——老马的突破得分、布鲁查加的后插上得分、中锋的包抄得分全部报废。
  于是只剩下一招,全队龟缩防守,得球后交给老马,老马向前一脚——卡尼吉亚去追吧,追上了就打一脚门,追不上就回来,让对手进攻,咱们等下次。
  要说82年的意大利队和现在的巴西队也都被称为防守反击型球队,但其实他们的打法并不保守,更像是一种稳健,球队在扎紧篱笆的同时依然拥有着大量的得分手段(既有快速反击,还有远射、定位球、边后卫助攻等等很多)。
  比如巴西队无论在联合会杯还是世界杯预选赛上都既是成绩第一,同时又是进球数第一和净胜球数第一。
  同样82年的意大利也不仅仅是只有防守反击一招,球队小组出线后2-1胜阿根廷、3-2胜巴西、2-0胜波兰、3-1胜德国,四场比赛打入10球,如此强大的攻击力,岂是一个防反就能达到的?罗西、格拉齐亚尼、孔蒂、塔尔德利、卡布里尼、奥利亚里等人在前场的穿插跑位、多点得分都是相当彪悍的。
  而90年的阿根廷既没有这些强人也没有太好的战术,8-9人死守→老马传球→卡尼吉亚射门这个途径成了他们唯一的得分手段,球队在小组出线后的4场比赛里只打入2球(全部来自卡尼吉亚),而86年时他们在同样的4场比赛里可是打入8球啊。
  一个淘汰赛里每两场比赛才能打入1球的球队如何栖身决赛?——还要有个戈耶切亚。
  死守、拖延、磨,一旦对手被拖入点球决胜,这个偶然出场的替补门将的机会就来了,本次大赛点球决胜对手共罚了他10个球,成功率只有50%,他扑出4个,对手踢飞1个。
  此外,由于球队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为了破坏对手的进攻也只好粗野一点了,他们在整个世界杯的7场比赛中得了22张黄牌,四强里的其他三队在同样的7场比赛里获得的黄牌数为西德8张、意大利6张、英格兰6张。
  如此多的黄牌令他们闯入决赛时发现有4名大将不能上场:卡尼吉亚、朱斯蒂、奥拉尔蒂切亚、巴蒂斯塔(已经失去主力位置的他在对意大利的加时赛中替补出场并得到黄牌)。
  虽然卡尼吉亚缺阵,比拉尔多仍不准备启用巴尔博,宁可使用本次世界杯从未首发的德索蒂;而由于朱斯蒂和巴蒂斯塔都停赛,与巴苏阿尔多搭档的后腰只好用了只在小组赛里上场过一次的洛伦佐;奥拉尔蒂切亚的左后卫位置则由中卫西蒙客串,鲁杰里回归老本行打中卫,右后卫由森西尼顶上(就是后来效力过多家意甲球队的那个森西尼)。
  以如此残阵出战的阿根廷自然更是防守至上,偏偏德国队也同样小心,大家想,这已经是德国人连续第三次进入世界杯决赛了,前两次都输了,尤其上届就是输给阿根廷,德国在场面不落下风的情况下被阿根廷一次任意球、两次快速反击击败,难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故而比赛较为沉闷。
  中场休息时大鼻子大概是觉得扼守中路的鲁杰里的状态让他不放心,于是开始换人,他用蒙松换下鲁杰里来打左后卫,西蒙回到中路。
  下半场德国开始大举进攻,毕竟谁都不愿与阿根廷耗到点球决胜,结果克林斯曼的一次突破,蒙松不理智的飞铲——红牌。
  少打1人的阿根廷更加捉襟见肘,终场前5分钟森西尼铲倒沃勒尔被罚点球,球队0-1落后。
  其后德索蒂在死球时对科勒尔粗暴锁喉,领红牌出场,阿根廷彻底无望。
  这两个红牌和一个点球的判罚也是多年来争议的焦点,那些老马和阿根廷队的拥趸都将此作为国际足联迫害阿根廷的证据。
  客观地说,这三次判罚没有一次是误判,最多也就是量刑可能有一点点重,同时阿根廷门将戈耶切亚之前曾有一次放倒奥根塔勒而逃过了点球判罚,因此不能说是裁判故意与阿根廷为难。
  看一看阿根廷闯祸的三个人,全都是本次大赛刚刚入选的新人,而且都不是主力,没有经过之前几轮淘汰赛的磨练,只不过最后实在无人可用才不得不派他们在万众瞩目的冠亚军决赛出场,因此重压之下头脑发热、动作变形,一失足成千古恨。
  颁奖典礼上,老马委屈的像个失去心爱玩具的孩子。
  以90这支阿根廷队的实力和状态,如果球队在小组赛就出局也都正常,或者败于巴西、败于南斯拉夫甚至败于意大利都可以接受,偏偏历尽艰险终于杀到决赛后倒在了最后5分钟,看来上帝一定要借阿根廷之手(反正老马4年前欠上帝一个人情,他老人家的手你总不能白用吧)扫除意大利、巴西两大热门和南斯拉夫这匹黑马从而成全贝肯鲍尔,谁让他绰号凯撒大帝呢,自然应该在罗马登基(90世界杯冠亚军决赛在罗马奥林匹克球场举行)。
   (六)马政委
  90年之后,比拉尔多下课,老马也退出国家队,直到94年又被请回救场,再因禁药事件停赛……
  一个时代终于结束。
  和86、90两届国家队相比,其后的阿根廷更加群星璀璨,就以90年代而言,除了已经在意大利之夏亮相过的巴尔博、卡尼吉亚、森西尼等人外,从巴蒂斯图塔、雷东多、西蒙尼、查莫特到阿亚拉、洛佩斯、阿尔梅达、克雷斯波、萨内蒂等人才源源不断,直到新世纪仍有梅西、阿奎罗等横空出世,但吊诡的是,自90年后,阿根廷已经将近20年没有进入过世界杯前四名了(而它的霉运似乎也传染给了对手,凡是淘汰阿根廷者必定无法杀入决赛)。
  对了,当我在列举上面那些球星名字的时候大家会不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没错,就是老马的接班人们。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七十年代,当老马还是在街头踢球的顽劣少年时,此刻的他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一大批未来的阿根廷10号天才正在陆续呱呱坠地,而这批孩子之所以来到人间,其实就是上帝想看看:谁更像马拉多纳的接班人。
  1973年,小毛驴奥特加出生,94年世界杯老马药检出事被停赛后,是他顶替了老马的位置,尽管他们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哈吉率领的罗马尼亚人淘汰,但奥特加的不俗表演也使他成为了第一个被冠以“马拉多纳接班人”称号的阿根廷队员,现在的他已经36岁,早该退役了吧。
  1975年,贝隆出生,严格地说这位只要能用外脚背就绝不用正脚背的球员更像一个4号,而且他出道之后大多时间也被安排在后腰或边前卫位置上,太多的防守任务耽误了他的进攻才华,不想回归阿根廷联赛养老的他却焕发了第二个春天,老马敢于抛弃里克尔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更中意自己的博卡小弟。
  1976年,加拉多出生,河床出身的他是帕萨雷拉的心腹爱将,踢球时的帕萨雷拉与老马势不两立,当了教练的帕萨雷拉则一心想将加拉多打造成河床及阿根廷国家队的双重核心,一个自己培养的嫡系马拉多纳,在95年的美洲杯上,19岁的加拉多成为了马拉多纳之后的国家队正式大赛第一个10号,可惜随着巴西图里奥的上帝之手送阿根廷人出局,加拉多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达到预期高度,33岁的他还在踢,但早已风采不再。
  1978年,里克尔梅出生,如此的才华横溢,如此的阴郁低沉,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性格,才31岁的他该是在世界足坛大展宏图的时候。
  1979年,艾马尔出生,在梅西出道之前,他是唯一被老马钦定的接班人人选,老马甚至称“他比博卡的里克尔梅更有天赋”,要知道艾马尔是河床人!此话出自视河床为终身死敌的老马之口,可见老马爱才之心。可惜,浪迹西甲数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他改道葡萄牙,30岁的他正值当打之年却远离5大联赛,直到不久前贝隆停赛,我们才得以再次一睹他的身手。
  1981年,达历山德罗出生,又是一个天才,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才28岁的他好像混迹于巴西联赛,远离国家队视野。
  现在的梅西是公认最接近老马的,但也仅仅是接近而已,每当梅西在国家队发挥不佳时都会有种观点——他的身后没有哈维。
  我不想评价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只想说一句,对于当年的老马来说,他既是球队的梅西,又是球队的哈维。
  可惜啊,当年球场上的老马虽然可以洞悉一切,但那似乎只是老天赐予的一种本能,他始终无法把他对足球的理解和认识系统地表达出来,并形成各种能被球员们接受的战术和打法,他最多也就是把大家的士气和斗志激发出来,然后队员们血脉贲张地冲上场去,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一支没有司令员和参谋长、只有政委的队伍能打仗吗?
  对于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来说,其足球人才的雄厚足以令他们可以组成两三支国家队,单以阿根廷而言,那些大名鼎鼎的国脚和豪门球员我就不说了,说几个普通球会的边缘国脚或非国脚吧:
  多明戈斯,喀山红宝石的前锋,身体素质与细腻脚法的完美结合;
  萨拉特,随着拉齐奥的低迷他的表现也不再抢眼,但其实力毋庸置疑;
  佩罗蒂,塞维利亚的边路奇才;
  拉韦齐、丹尼斯、达托洛,那不勒斯前场三杰,记得达托洛吗?这位博卡出身的小将在阿根廷与俄罗斯的热身赛中替补出场,第一次触球就得分了,兴奋的他冲到场边与老马拥抱时将老马压倒,并骑在其身上多次运动……
  拥有如此多人才的阿根廷啊,为什么每一次的结局都是悲情和扼腕?
   (尾声)
  八十年代前期的阿根廷是一个不幸的民族,内有军政府的镇压和秘密屠杀,外有马岛之战的屈辱,他们需要民族英雄的出现,因此当老马率队勇夺金杯并登顶球王之际(特别是战胜英格兰队,哪怕靠手球),整个国家和人民就把他推上了神坛,即使他在心智上其实永远都只是个十几岁的顽劣孩童。
  而在其身后多年,精英荟萃的阿根廷始终活在马氏神话的阴影与压力之中,所有的天才都被拿来与老马比较,每一支出征的球队都被赋予了整个民族的重托。
  一个个在全世界所有顶级俱乐部里都可以挥洒自如的球星们身穿蓝白球衣时都不会踢球了,带着镣铐起舞,如何演绎最美的探戈?
  那个诺坎普里快乐如小鸟般飞翔的天才少年哪里去了?
  当每次大赛中途,电视里响起煽情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时,我们知道,阿根廷又已经习惯性出局了,而更令蓝白军团郁闷的是,在阿根廷连续四届大赛两届止步八强、一届止步十六强、一届死在小组赛的时候,老对手巴西人却笑纳了两个冠军和一个亚军,阿根廷人最好的成绩——进入八强同时也是巴西最差的成绩。
  更不要提回到南美范围,近6届美洲杯阿根廷只收获了2次亚军,连乌拉圭和哥伦比亚都各拿了1次冠军,而巴西人已经4度折桂了……
  伴随着成绩的出色,从罗马里奥、里瓦尔多、罗纳尔多到小罗、卡卡多次获得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而如果今年梅西当选,才是老马之后二十余年里第一次有阿根廷人站在世界足坛个人荣誉的最高点。
  不知明年在南非的阿根廷会是怎样的命运,我们甚至不知明年的球队主帅就还一定是老马吗?毕竟在他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们只能默默地为阿根廷送出祝福。
  鹰有时比鸡飞得还要低,但鸡永远都飞不到鹰那么高。
  好运,我的坎帕斯雄鹰!
注:马纳多纳的在86年的世界杯位置上几乎就是现代梅西在巴萨的9号半!
在线时间 小时
关于第三章阿根廷球迷对马纳多纳和梅西的神评论!
在的梅西是公认最接近老马的,但也仅仅是接近而已,每当梅西在国家队发挥不佳时都会有种观点——他的身后没有哈维。
    我不想评价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只想说一句,对于当年的老马来说,他既是球队的梅西,又是球队的哈维。
在线时间 小时
第四章& & & & 铁甲军团
  球队:年的西德
  主帅:前德瓦尔 后贝肯鲍尔
  日,柏林墙倒塌,日,两德统一(更确切地说,是东德被西德统一)。
  当现在所有的媒体都用“德国队”一词来代指当年的“西德队”时,我有点不适。
  对于我们那一代球迷来说,“西德队”这三个字远远不是一个词那么简单,它是雄浑的乐章,它是坚毅的目光和刚健的脚步,它是百折不挠、永不放弃这些品质的最好诠释,它是
  所有对手的噩梦。
  (一)& & & & 欧洲之王
  78年世界杯,西德未进入前四,一代传奇绍恩从主帅位置离去。
  绍恩有多传奇?
  他一上任就拿到了66年世界杯的亚军,因为输给了东道主一个似乎并不存在的进球。
  70年世界杯他拿到了季军,在半决赛的加时赛里3-4输给了意大利——那场疯狂的对决。
  72年和74年,他连续拿到了欧洲杯冠军和世界杯冠军,76年的欧洲杯决赛点球6-7失利,屈居亚军。
  在中国人轰轰烈烈闹温格的十年里(66年-76年),绍恩拿了世界杯冠、亚、季军各一个,欧洲杯冠、亚军各一个,如此彪悍的战绩,没法不给后来人带来压力,好在继任者德瓦尔已经在球队中当了8年的助教,此番扶正,一开始的成绩单还是蛮漂亮的。
  德瓦尔的第一个战役就是80年的欧洲杯得胜而归,更出彩的是赛后对诸多奖项的包揽,最佳球员舒斯特尔,最佳射手阿洛夫斯,最佳阵容11人中西德占据6席,分别为后卫线上的布里格尔、卡尔福斯特,前卫线上的汉斯穆勒、舒斯特尔,前锋赫鲁贝施、鲁梅尼格。
  最佳射手都被自己的同胞挤出最佳阵容,可见当年西德人才的雄厚。
  可惜啊,当时央视还没有转播欧洲杯,后来我所在的地方电视台倒是播出了冠亚军决赛的录像,结果播出当天恰逢雷雨交加,荧光屏上的重影和雪花已经让人找不到球在哪里了。
  这场比赛的最大亮点来自最后一分钟,当时比分是1-1,马上就要进入加时,此时西德队获得角球, 鲁梅尼格准备主罚的时候对旁边的摄影记者说:“准备好拍照了吗?要进球了!”果然,球被赫鲁贝施顶入,西德队2-1绝杀对手。
  也许当时的鲁梅尼格只是想开个玩笑而已,不料却蒙上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强大的西德人当时很放松、很自信。
  虽然在这里无法详细描述80年西德群雄的风采,但好在其大部分主力阵容我们还可以在82世界杯里再次看到时慢慢谈。
  除了舒斯特尔。
  这位当时年仅20岁的天才少年横空出世,一举成为了这支名将如云球队里的中场核心;本届大赛后,舒斯特尔以其精彩的演出获得了最佳球员的称号并入选最佳阵容,只是在年底的金球奖评选中屈居另一位西德名将鲁梅尼格之后,获得第二名。
  1981年尽管没有国家级赛事,但西德众星在各自的俱乐部里依然抢眼,鲁梅尼格、布莱特纳、舒斯特尔包揽该年度金球奖前三,在金球奖50余年的历史里,这种由一个国家的球员包揽前三的情况只出现过三次,一次是72年,同样来自强盛的西德,另一次则是88年的荷兰三剑客了。
  这样的一支球队自然在82世界杯开幕前成为了夺标的大热门,另一大热门就是——巴西,不管这段时间西德获得了多少国家和个人的荣誉,都只是来自欧洲(南美球员当时不参选金球奖),并不太被心高气傲的桑巴军团所看重,不过由于本届世界杯是在欧洲举行,是巴西破除世界杯地域魔咒重演1958、还是西德队维持秩序再现1974就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看点。
  大家都知道有个世界杯地域魔咒,那就是凡是在欧洲举办的世界杯必然是欧洲队捧杯,在欧洲以外举行必定南美队夺魁,已经举办的18届世界杯有17届遵从了这个规律,只有1958年的巴西打破了这个魔咒。
  同时由于西德队在赢得1972年的欧洲杯后原班人马顺势又夺得了1974年的世界杯,因此也有很多人看好这届世界杯上的西德队能重演1974年的辉煌并保持住世界杯地域魔咒。
  总而言之,巴西、西德是当时最热门的两大球队,而且当时众多的国外媒体研究了赛程后都得出了他们两家最终将相会于决赛的结论。
  果然,西德进入了决赛。
  但出人意料的是,意大利队里禁赛两年刚刚复出、世界杯前4场1球未进的罗西突然在与巴西的比赛时状态大勇连下三城,最终替代巴西人来与挑战西德了。
  哪怕罗西不是上演帽子戏法而只是梅开二度的话,出线的都会是巴西人。
  当然了,巴西人就算出线了半决赛也还要过波兰人一关,不过应该问题不大(意大利后来在半决赛里2-0战胜波兰,同时巴西队后来在86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上与波兰队上演了迟到4年的对决,结果博涅克领衔的波兰队还是被巴西4-0血洗)。
  由于82年巴西人的大意失荆州,害得他们要到20年后的2002年才能来赴与德国人的约会(很离奇的是,这样两支在世界杯历史上总成绩排名前两名的球队却总是在比赛中擦肩而过,直到2002年才互相献出彼此的第一次)。
  可惜,2002年时的德国人已经今非昔比,队中的头号球星巴拉克决赛时又停赛,因此这次对决并没有什么销魂的味道。
  这场比赛要是发生在1982年该多么巅峰啊!
  好了,那支巴西队我们下一章说,我们说82年的西德队。
   (二)遍插茱萸少一人
  80欧洲杯后不久,年仅21岁的舒斯特尔宣布永远退出西德国家队,震惊世界。
  关于他退出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因为德瓦尔以友谊赛为由拒绝放他回家迎接孩子出生,舒斯特尔一怒之下愤然离去并再也没有回来。
  就算此事当真,我觉得它也只是个导火索,在此之前这将帅两人一定就有裂痕,否则不应该闹到这一步。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舒斯特尔出身于科隆,在那个年代科隆与拜仁水火不容,科隆帮的舒马赫、利特巴尔斯基、阿洛夫斯等人与拜仁帮在场下甚至彼此不说话(不是我八卦,都是舒马赫自传《开场哨》里披露的)。
  不管原因为何,舒斯特尔从此远离国家队,也就等于远离了世界杯、欧洲杯所有这些大赛,甚至德瓦尔下课、贝肯鲍尔接手后曾试图说服他回心转意都遭到了婉拒。
  他这样做的另一个结果是让我现在无法描述他的球技,我拼命回忆,但能想起的只有他三十五六岁时回勒沃库森养老时的情景,挺着大肚子踢个半小时,偶尔的一两脚的传球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但远不是鼎盛时期笑傲西甲三大豪门的时候了。
  因为没有看过舒斯特尔更多的比赛,所以我也不能断言他的退出对西德队的损失有多大,但有一个事实是:整个80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西德队就没有再出过中场核心,利特巴尔斯基、哈斯勒虽然脚法细腻但都更适合偏安一隅,马加特、马特乌斯这二马都勇猛有余灵性不足,马特乌斯是在国家队当了多年的“马克莱莱、马斯切拉诺”后才被贝肯鲍尔开发出进攻方面的能力!
  尽管马特乌斯90年那阵子拿到了一堆个人荣誉,我还是认为:他是很出色,但说起对球队攻防的梳理,布雷默的价值决不在他之下。
  德国人是直到埃芬博格的出现才又迎来了一位真正的中场核心,可惜,这家伙的脾气也太像舒斯特尔了,他一生中的世界杯之旅也就只能是3场小组赛了。
  说回82的西德队,也有好消息,那就是布莱特纳回归了。
  这位既可以打后卫又可以打后腰的爆炸头不到21岁时就作为绝对主力拿到了72年的欧洲杯,74年的世界杯上,未满23岁的他是队内的第一点球手,冠亚军决赛时就是他的一记点球和穆勒的一个进球令一代宗师克鲁伊夫扼腕终身。
  然后,这个人年纪轻轻的由于与教练闹矛盾也退出国家队了(德国和荷兰这两个邻国的球星都太有个性了吧),直到82世界杯之前,他的好友鲁梅尼格苦劝,布莱特纳才没有像后来的舒斯特尔那样决绝,总算就坡下驴重归国家队。
  说一下82年西德的阵容吧,值得一提的是,从82到90三届世界杯,西德的阵型始终坚持352(或者叫532),基本框架非常稳定,只不过每届都会根据不同球员的不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一些微调。
  82年的门将是舒马赫,3个中卫里施蒂利克居中打清道夫,这位小胡子其实也是一个相当重量级的人物,曾经与福格茨(96欧洲杯冠军德国队主帅)、海因克斯(98欧冠冠军皇马主帅,目前率勒沃库森德甲积分第一)携手率领门兴推翻了拜仁的统治,获得了德甲75-77年的三连冠;之后转会皇马又拿到了西甲三连冠(78-80年),他与后来因车祸早逝的华尼托并称为老主席伯纳乌留给皇马最后的两大礼物(伯纳乌去世前1年签下了这两个人)。
  施蒂利克据说也是因为场外原因未能入选78年的西德队,但80年的欧洲杯时他终于成为了那支冠军队的绝对主力。
  此外,这支西德队的另外两个中卫同样有来历,他们是亲兄弟,左中卫卡尔福斯特、右中卫伯恩德福斯特。
  福斯特兄弟四人都是球员,其中老二伯恩德福斯特、老三卡尔福斯特最为成功,双双入选国家队;而老三卡尔福斯特更突出,在80欧洲杯时就担当主力并入选最佳阵容,老二伯恩德福斯特更多时是替补,直到本届大赛的复赛阶段才坐稳了主力位置,与弟弟携手作战。
  左路的布里格尔用现在的话来说绝对是个妖人,他本来是十项全能运动员,后来改练足球的,身体素质太牛了,虽然脚法不算出众,但有他在场上,西德队永远显得比对手人多,他同样入选了80欧洲杯的最佳阵容。
  右路的卡尔茨在国际足坛貌似名气不大,但在西德国内也是一员大将。
  再说中场,74世界杯英雄布莱特纳坐镇后腰,另外两人是德雷姆勒和利特巴尔斯基,从站位上利特巴尔斯基喜欢活动在两个边路,左路多一点,主要负责突破,更像个边锋;德雷姆勒稍偏一点右,攻守兼顾型。
  这里还要提一下中场的“二马”这两个人,作为攻击型中场,马加特在这届大赛上的小组赛里已经打上了主力,和利特巴尔斯基共同组织进攻,德雷姆勒打后腰,布莱特纳打后卫。
  进入复赛后德瓦尔考虑变阵,一方面更注重中场的防守功能,另一方面大概相比于利特巴尔斯基的出彩,马加特的表现也就是平平,因此德瓦尔拿掉了马加特,将布莱特纳推到中场,间接成全了后卫上的福斯特兄弟。
  不过马加特还是有出场机会,因为队内老大鲁梅尼格一直带伤出战,在他不能出场时利特巴尔斯基会被推上锋线,空出的位置则由马加特顶上。
  另一马就是马特乌斯了,其实两年前刚刚19岁的他就已经是那支欧洲冠军队的成员了,当然了,肯定是替补,本次大赛他同样是替补,在小组赛里偶尔出场一下。
  该说前锋线了,小前锋就是鲁梅尼格,中锋在小组赛时还是80欧洲杯时的英雄赫鲁贝施(冠亚军决赛包办2球),他和马加特一样在复赛阶段开始失去主力位置,被菲舍尔取代,欧洲杯最佳射手阿洛夫斯一直在坐板凳,直到4年后的86世界杯才成为主力。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80欧洲杯上入选最佳阵容的6人分别为后卫线上的布里格尔、卡尔福斯特,前卫线上的汉斯穆勒、舒斯特尔,前锋赫鲁贝施、鲁梅尼格,结果偏偏只有前卫线上的那两员大将不见了,舒斯特尔是负气出走,另一个中场核心、一直身背10号的汉斯穆勒虽入选大名单但是一直坐板凳(是状态原因还是伤病就不得而知了),而新的中场里,马加特发挥一般,布莱特纳、德雷姆勒都是偏重防守,利特巴尔斯基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