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歌词·迪伦厉害在哪里,能得到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官方决定放弃联系鲍勃·迪伦(双语)|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双语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诺贝尔奖官方决定放弃联系鲍勃·迪伦(双语)
  鲍勃·迪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竟然玩起了失踪。诺奖官方至今没有联络到他本人,并已经决定放弃联系他了。
  英国卫报是这样报道的:
  Nobel panel gives up knockin'on Dylan's door
  诺贝尔奖官方放弃联系鲍勃·迪伦
  Days after being awarded the literature prize, Bob Dylan has yet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 Swedish Academy, or indicate whether he will attend the celebrations.
  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直到今天也没有与瑞典皇家科学院联系,也没有表示他是否会参加颁奖晚会。
鲍勃·迪伦
  The Swedish Academy says it has given up trying to reach Bob Dylan, days after it awarded him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在鲍勃· 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天以后,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他们已经放弃联系迪伦了。
  "Right now we are doing nothing. I have called and sent emails to his closest collaborator and received very friendly replies. For now, that is certainly enough," the academy's permanent secretary, Sara Danius, told state radio SR on Monday.
  “现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给他最亲密的合作人打了电话,也发了电子邮件,并且收到了非常友好的回复。就目前而言,这已经足够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常任秘书沙拉· 丹尼斯,本周一告诉国家电台。
  So far the American troubadour has responded with silence since he won the prize on Thursday.
  到目前为止,这位美国民谣歌手在周四获奖以来都保持沉默。
  He gave a concert in Las Vegas that very night, but made no mention of the accolade.
  获奖那晚,他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但并没有提及这份荣誉。
  In what may have been a veiled allusion to his long-term reputation for what some have called perversity, and others an admirably dogged persistence in forging his own path, Dylan's set ended with a cover of Frank Sinatra's Why Try to Change Me Now.
  也许是在他被称作任性的长久声誉的含蓄暗示中,以及在寻求自我道路上令人钦佩的顽强坚持,迪伦的演唱会结束于弗兰克·辛纳屈的《为什么现在试图改变我》。
  So – as a famous Dylan song may have put it to the Nobel committee – how does it feel?
  所以——正如迪伦的一首著名的歌可能已经带给了诺贝尔委员会——《这样感觉如何?》
  "I am not at all worried," said Danius. "I think he will show up."
  “我不担心,”丹尼斯说。“我认为他会出现的。”
  Every 10 December, Nobel prize winners are invited to Stockholm to receive their awards from King Carl XVI Gustaf and to give a speech during a banquet.
  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得主都会被邀请到斯德哥尔摩,从国王卡尔十六世o古斯塔夫的手里获得他们的奖杯,并在宴会上发表演讲。
  "If he doesn't want to come, he won't come. It will be a big party in any case and the honour belongs to him," said Danius.
  “如果他不想来的,他不会来。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这都将是一个盛大的派对,而荣誉也必将属于他,”丹尼斯说。
  Dylan, 75, whose lyrics have influenced generations of fans, is the first songwriter to win the literature prize. Other contenders included Salman Rushdie, Syrian poet Adonis and Kenyan writer Ngugi wa Thiong'o.
  迪伦,75岁,他的歌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迷,是第一个赢得文学奖的作曲家。其他的竞争者还包括萨尔曼·拉什迪,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和肯尼亚作家恩赛。
  The award caused some controversy, particularly among writers arguing that the literary merits of Dylan's work are not equal to those of some of his peers.
  这个奖项引起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在作家中,他们认为迪伦的作品文学价值与一些作家同行的作品文学价值是不相等的。
  Referring to the American snack firm, Lebanese novelist Rabih Alameddine tweeted: "Bob Dylan winning a Nobel in Literature is like Mrs Fields being awarded 3 Michelin stars."
  谈到美国小吃公司,黎巴嫩小说家Rabih Alameddine在推特上提到:“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像菲尔兹夫人(世界知名曲奇饼干品牌)被授予米其林三星。
  The French Moroccan writer Pierre Assouline was even more irate, describing the decision "contemptuous of writers".
  法国摩洛哥作家Pierre Assouline更加愤怒,称这个决定是“蔑视作家”。
  Other authors were more ambivalent. On Monday, Karl Ove Knausgaard told the Guardian:"I'm very divided. I love that the novel committee opens up for other kinds of literature – lyrics and so on. I think that's brilliant. But knowing that Dylan is the same generation as Pynchon, Philip Roth, Cormac McCarthy,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me to accept it. I think one of those three should have had it, really. But if they get it next year, it will be fine."
  其他作者更矛盾。周一,卡尔Ove Knausgaard告诉《卫报》:“我很矛盾。我喜欢小说委员会开辟了其他类型的文学——歌词以及其他。我认为这很棒。但是知道迪伦和代品钦、菲利普·罗斯、科马克o麦卡锡是同一时代的人,这使我很难接受。我认为那三个人更应该拥有诺贝尔奖,说真的。但是如果他们三人明年得奖,那就没事了。”
  Dylan's songwriting peer and friend Leonard Cohen suggested on Thursday that no prizes were necessary to recognise the greatness of the man who transformed pop music with records like Highway 61 Revisited. "To me," he said, "[the Nobel] is like pinning a medal on Mount Everest for being the highest mountain."
  迪伦的歌曲创作同行及朋友莱昂纳德·科恩在周四表示,对于那个用《重游61号高速公路》等磁带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人,没有必要用奖项来彰显他的伟大。“对我来说,”科恩说,“(获得诺贝尔)就像是把最高山峰奖章钉在珠穆朗玛峰上。”
  Dylan has toured consistently since 1988, and concludes his current leg on 23 November – so at least the musician will be free on the date of the Nobel's big bash.
  迪伦自1988年以来不断地巡演,11月23日结束当前的事情——所以至少这位音乐家在诺贝尔大聚会的那天是有空的。
  As to whether he will attend, however,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然而,他是否会出席,答案仍“飘在空中”。
实习编辑:李孟洁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672人已测试
8779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鲍勃 · 迪伦到底厉害在哪?
李翔,一个记者
1,老爷子拿了诺奖之后,被怂恿来回答这个问题。按道理我这样的脑残粉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对迪伦粉而言,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吗?下面是一点浅见。
2,时代感。马丁西科塞斯拍过一部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里面有一个乡村大妈教育年幼的歌手迪伦:在你自己的时代,唱你自己的歌。迪伦一度成为美国青年的英雄,跟他的歌里表达的时代感和对时代情绪的捕捉是有关的。简单点说,迪伦是一个跟时代共振的人。
3,对其他天才的创造力的激发。鲍勃·迪伦的创造力不用说了;更难得是,他是一个激发者。不少知名的乐手翻唱过迪伦的歌,包括枪花翻唱的叩击天堂之门。除了音乐领域,他还影响到包括史蒂夫·乔布斯和山本耀司等各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4,改变的勇气,以及还能驾驭改变。格雷尔·马库斯的《老美国志异》里讲过迪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过一次著名的风格的转变。他的歌迷都骂他傻 X,叛徒之类。似乎他已过气。换作其他人极有可能会妥协。但是迪伦坚持了下来。很少有艺术家有勇气改变成功路径,然后坚持下来,然后继续牛 X 着。这就是伟大的迪伦。
5,创造力的不衰。在他的自传《编年史》里,迪伦自己也写了自己面对创造力衰竭时的绝望,以及他是如何走出的。非常精彩。很少有艺术家能够做到保持创造力不衰减。中国人就更别提了。我们只有夭折的天才。但夭折都是有原因的。
6,性格魅力。低调、傲娇、骄傲、拽……不屑于搭理时代,“谁有空跟时代同步”。
7,他就是写得很好啊!强烈推荐他的自传。是用诗在写作。可以同很多大作家的自传媲美。
8,最后还是想说一句:鲍勃·迪伦根本不需要一个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
2016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鲍勃 · 迪伦(Bob Dylan)?
Lens,&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们也要把它洒向需要温暖的生活……&
「」是一个已被知乎认证的「」,文末有对这位新朋友的介绍:)
音乐人鲍勃·迪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他 75 岁的时候。
他走的始终是自己所开的路。
Lens 曾经刊登过关于他的长篇报道《迪伦为什么酷?》
《》里也介绍了山本耀司对鲍勃·迪伦的痴迷,他称迪伦是神,“要是能听到喜欢的迪伦的歌曲,总有一种在故乡的感觉。”
“先生女士们,让我们一起欢迎摇滚乐的桂冠诗人,六○年代亚文化梦想的代言人。他在 70 年代化过一脸浓妆,而后在药物滥用的迷雾中销声匿迹。接着他重现人间,信了耶稣。80 年代末期,他被当成过气角色一笔勾销,却又忽然改弦易辙,在 90 年代末开始推出他毕生最强的若干作品——先生女士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艺人,鲍勃·迪伦!”
这是鲍勃·迪伦后来演唱会的开场台词,配着华丽的马戏团音乐。这段装腔作势的滑稽宣言,实际上是摘自 2002 年的一篇谈论他的文章。有人对他陈词滥调,他索性拿这戏耍了一下。
这是他写作歌词时的草稿本。其中,有一首叫《尊严》(Dignity)的小歌,他反复修改,写了 40 页纸,最后还是从当年的专辑里拿掉了。
下面,是从《迪伦为什么酷》中摘录的一些精彩细节:
1975 年的“奔雷秀”(Rolling Thunder Revue)巡演,有一夜迪伦戴了张“鲍勃·迪伦”面具上台——他在纽约四十二街看到一间卖各式名人面具的小铺子,其中竟有一张橡皮面具是他自己的脸,迪伦当场买下了。当戴着迪伦面具的迪伦上台,观众都傻了,一片肃静,没人敢鼓掌:这是真的迪伦吗?还是一场玩笑?虽然这人唱歌的声音听上去挺像的……众人狐疑地盯着台上那人唱了三四首歌,直到口琴间奏的段子,迪伦隔着面具没法吹,才把它一把扯下,露出本来面目。
作家演员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当天也在现场。他写道:“扯下面具这招很震撼,尽管那效果并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观众完全一头雾水,依旧搞不清楚台上那人究竟是不是他。”
鲍勃·迪伦,1981
迪伦不演出的时候,行事极其低调。80 年代,他出外上街总穿一件连帽运动外套,扣上帽子,拉链拉到下巴,戴着墨镜,双手揣在口袋,低头疾走,仿若酒铺劫匪,简直低调得欲盖弥彰。那几年,迪伦面孔浮肿、肤色苍白,媒体绘声绘影说他酗酒过度搞坏身体,他干脆把脸涂白,画上黑眼线,搞出一个半人半鬼的造型,吓坏了一世界的歌迷。有人说,那是迪伦的“死面”(death mask)——从前人甫新死,常以石膏覆面翻模制像,谓之“死面”,留下那人在世间最终的表情。迪伦这自制的“死面”,或也意在让歌迷放弃对这张脸的种种追讨吧。
迪伦是出了名的不爱讲话,私下极少受访,歌迷也很习惯他在台上除了唱歌和介绍团员,并不多讲一句话(往往连“哈啰”和“谢谢”都欠奉)。要是他老人家多说了一两句,就会被当成大新闻,轰传网络论坛——“昨晚迪伦开尊口,在台上讲了个笑话!”
事情并不一直是这样的。60 年代中期,迪伦巡演沿途办了不少记者招待会。他总戴着墨镜,顶着一头爆炸乱发,对着一整排麦克风,烟囱一样噗噗抽着香烟,不假思索,有问必答。然而,记者很少能拿到他们期待的答案,得到的往往是羞辱和困惑。有人说,迪伦当年之所以要开记者会,搞不好就是要用公开羞辱记者的方式,把媒体的愚蠢公布于世。有人甚至认为,1965 年到 1966 年的迪伦记者会,是可以和他的演唱会相提并论的精彩“演出”:
问:你喜欢任何一位模仿你的抗议歌手吗?答:不,你听过我唱吗?问:还没。答:你坐在那边问一些你自己都不懂的问题,不会很奇怪吗?问:你为什么不再写抗议歌曲了?答:我所有的歌都是抗议歌曲,你随便讲个东西,我都可以拿来抗议。问:你最大的野心是什么?答:当个切肉的。
问:范围可否再扩大一些?答:切很大一块肉。问:你快乐吗?答:是的,差不多跟一只烟灰缸一样快乐。
私心最爱的迪伦口琴段子有二:来自唱片的《或似珍女皇》(Queen Jane Approximately,1965)和现场版的《俱往矣,宝贝蓝眼睛》(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1966 年 5 月 27 日,伦敦亚伯厅实况)。
《或似珍女皇》在《六十一号公路重游》那张旷世专辑之中算是比较被冷落的歌,然而暗藏着致命的魅力。它从素描式的淡墨起始,一路蔓生,愈唱愈开,终于化为妖气四溢的灿烂毒花。末段的口琴独奏,危险的香气充盈天地,足以将你溺毙。
《俱往矣,宝贝蓝眼睛》始终是我最珍惜的迪伦歌曲。1966 年巡演的每一个现场版本,口琴都有不一样的吹法,时而凄厉癫狂,时而温柔婉转。
迪伦把口琴架在脖子上,让他可以一边吹,一边腾出双手弹吉他。这架子原是所谓“单人乐队”——背着整套鼓吹吹打打边弹边唱的街头艺人,走唱江湖所用。前辈民谣歌手也常用,但还是迪伦把这原本带着杂耍气质的道具,变成了酷的象征。
近年,迪伦在舞台上很少弹吉他,几乎都在弹电风琴,于是口琴架也用不着了。他改用 50 年代芝加哥蓝调乐手吹口琴专用的“子弹式”手持麦克风(老电影里无线电通报员用的那种,巴掌大,椭圆形),能把口琴声变得又厚又麻,搭上摇滚乐队,效果正好。
一首歌,能包含进一整个时代、一整个世界吗?你听《苦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1963),《盲眼威利·麦泰尔》(Blind Willie McTell,1983),《劳动者蓝调二号》(Workingman’s Blues #2,2007),那些句子,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形容得好:“一串串灿烂夺目的意象。”它们和时代一样巨大,和世界一样难解。这么多年,我们仍然不敢说谁真听懂了他的歌。就像这时代,这世界,我们始终望不穿,搞不懂。有的句子,乍看乍读也就那么回事,听来却像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说的“猛然踢开你脑袋里那扇门”,那是歌的力量:
你永远不会懂我受的伤,和我挣脱的痛苦而我也永远不会懂你你的圣洁,和你所谓的爱而这真真让我遗憾——《愚痴之风》(Idiot Wind,1975)我去过糖镇,我抖落一身的糖我得赶去天堂,趁大门还没关上 ——《设法上天堂》(Tryin’ To Get To Heaven,1997)
即使在极早极早的年代,你听二十几岁的迪伦在台上自弹自唱,便已经和唱片里的版本完全两样了。如今,那些年少轻狂的歌,唱来也是不一样的意思了:
来吧,全国做父母的,听我说你们不懂的事情,不要妄加批判你们的儿子女儿,不会再乖乖听话你们那条老路,愈来愈不堪走新路已开,请你们让到一旁,要是不能伸出援手因为时代正在改变
战线已划,诅咒已下:
慢的终将变快当道的终将过气那些老规矩,都已不合时宜领先的终将落后因为时代正在改变——《时代正在改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1963)
当初那一腔正气向着“大人世界”喊话的愤青,如今年纪比美国总统还大 20 岁。同样的歌,听来更像是对同辈,甚至晚辈的劝诫,然而力量依旧,甚至更显老辣。
至于迪伦自己,从不追求领先,也不在乎快慢,那么也就无所谓过不过气,也无所谓落不落后了——他走的,始终是自己开的那条路。
“在我看来,我写的任何一首歌都不会过时,”迪伦说。“无论它们是关于什么话题的,它们承载的是那些我永远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双城记》是一百年前写的,现在我们还在读这本书,那这算‘怀旧’吗?“怀旧”这个词充其量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们自以为是地用这样的词汇把你放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位置上。只不过是另一个标签而已。”
而迪伦一生讨厌任何标签。下面是一些他说过的话。关于感情,关于自己,关于自由与现实……
“遇见她就像是走进了《一千零一夜》。她的微笑照亮了一整条熙熙攘攘的街。她就像是罗丹的雕塑被赋予生命。”——迪伦这样描述对初恋情人苏西的一见钟情。
1966 年 5 月,鲍勃·迪伦在巴黎乔治五世酒店接受媒体采访。
“实际上,你要抑制自己的野心,这样你才能成为你应该成为的人。”
表演间隙,鲍勃·迪伦在抽烟。1966 年。
“我不觉得人类的大脑足以理解过去和未来,这二者不过就是幻象而已,驱使你去相信一切有所改变。”
鲍勃·迪伦和琼·贝兹堪称民谣界的“帝与后”,他们曾有一段情。
“许多人都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但是你我早就过了那个阶段了。这不是我们的命。所以我们别假装痛苦了,时间已经不早了。” “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 “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 “没有人是自由的,甚至连鸟儿都被天空束缚。”
“我不定义任何东西,不管是美,还是爱国。每件事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什么优先规则使之应该成为什么。” “无论谁生谁死,地球都照样转。我的意思是说,别看拿破仑那么嚣张,他死后我们仍在生活;别看哈波·马克斯那么风靡一时,他死后世界依然正常。生活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一秒。这听起来令人难过,但却是真相。”
鲍勃·迪伦和瑞妮·布拉克利,1976 年。
“不管你有多少钱,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还幸存的,一种是已迷失的。” “你要知道,想不下地狱是很难的。世上有那么多吸引你、诱惑你、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当你努力好好做人的时候,总有人半道把你拖下水。当你把外部的敌人消灭掉后,你内心的敌人,又从四面八方涌现上来。《圣经》说:‘抵抗恶魔,恶魔会逃离。’因此,你必须坚持与它抗争。” “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上帝’。人们都有自己的‘上帝’:财富是上帝,大财团们是上帝。而政府呢?政府不是。政治只不过是一场骗局,政治家们实际上没有任何力量,他们通过报纸向你灌输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上面写的与真正发生的完全不同。” “天哪,谁有空与时代同步?”
2011 年鲍勃·迪伦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个人演唱会
“未来不对任何事作保证,甚至不保证生活不是一个大玩笑。” “荣誉,每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它,但没有人思考过得到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说,你路过一家小酒吧或者小旅店,你透过窗子看到人们来来往往,兴高采烈地吃着聊着。你在窗外看到的他们是如此真切,真实到吸引着你进去看看,可是一旦你跨入了那间屋子,一切都结束了。你再看到的世界,都是那么不真实。”
2012 年,奥巴马授予鲍勃·迪伦自由勋章。
“这世间的一切所谓的真相,只不过是在积累一个巨大的谎言。”
May God bless and keep you always,
愿上帝的庇护与你同在
May your wishes all come true,
愿你能够梦想成真
May you always do for others
愿你为永远帮助别人
And let others do for you.
也接受别人的恩惠
May you build a ladder to the stars
愿你可以造一把采摘繁星的云梯
And climb on every rung,
然后摘下属于你的那颗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Forever young, forever young,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May you grow up to be righteous,
愿你长大后正直无私
May you grow up to be true,
愿你懂事时真实善良
May you always know the truth
愿你永远了解真理的方向
And see the lights surrounding you.
所到之处都有高灯明照
May you always be courageous,
愿你永远勇敢无畏
Stand upright and be strong,
坚韧不拔,意志坚强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Forever young, forever young,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May your hands always be busy,
愿你总是忙碌充实
May your feet always be swift,
愿你的脚步永远轻盈敏捷
May you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愿你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屹立不倒
When the winds of changes shift.
当暴风骤雨来临时
May your heart always be joyful,
愿你的心总是充满快乐
May your song always be sung,
愿你的歌曲能够永远被人传唱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Forever young, forever young,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鲍勃·迪伦和他的儿子杰西,1968 年。
下面这首歌是 1953 年弗兰克·辛纳屈的《Young At Heart》的翻唱,被收录在鲍勃·迪伦的最新专辑《Fallen Angels》里(答题没法儿超链接歌曲看歌词,大家可自行搜索听哈)。
Fairy tales can come true
所有的童话都将实现
It can happen to you if you're young at heart
这一切也将发生于你 倘若你的心里住了小孩
For it's hard, you will find
不是它晦涩难懂
To be narrow of mind if you're young at heart
是你思想的禁锢 倘若你的心里住了个小孩
You can go to extremes with impossible schemes
你将超越极限 完成所有的不可能
You can laugh when your dreams fall apart at the seams
纵使你的梦想破碎 你也将释然开怀
And life gets more excit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生活的每一天都令人振奋
And love is either in your heart or on it's way
爱情 或常驻你的心田 或在来时的小路
Don't you know that it's worth
你知道 这一切都值得的
Every treasure on earth to be young at heart
你会感恩每一份馈赠 倘若你的心里住了小孩
For as rich as you are
你的心灵富有夯实
It's much better by far to be young at heart
心里住了个小孩 这是多么的美妙
And if you should survive to a hundred and five
倘若你能长寿
Look at all you'll derive out of being alive
回首这一切 你将攫取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And here is the best part, you have a head start
这是妙不可言 这是一马当先
If you are among the very young at heart
倘若你的心里住了个小孩
And if you should survive to a hundred and five
倘若你能长寿
Look at all you'll derive out of being alive
回首这一切 你将攫取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And here is the best part, you have a head start
这是妙不可言 这是一马当先
If you are among the very young at heart
倘若你的心里住了个小孩
最后再分享给大家鲍勃·迪伦的一些画作:
「知乎机构帐号」是机构用户专用的知乎帐号,与知乎社区内原有的个人帐号独立并行,其使用者为有正规资质的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公益组织、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这不仅是知乎对机构的「身份认证」,更是涵盖了内容流通机制、帐号规范等全套帐号体系。和个人帐号一样,机构帐号开通不需要任何费用,同时也受社区规范的监督管理,并要遵守相关协议。目前机构帐号入驻采用邀请制。您可以通过
来了解更多机构帐号信息。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脑洞 |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奖,却被杜蕾斯抢了头条!
(原标题:脑洞 |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奖,却被杜蕾斯抢了头条!)
来源:文案君(ID:Mrcopywriter)作者:那口虫(ID: wenanjun01)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3日下午1时,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现年75岁的美国创作歌手、作家 Bob Dylan,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唱了《答案在风中飘》的美国摇滚乐手鲍勃&迪伦。以表彰他“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中,创造出全新的诗意表达”,他也是首位以歌手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创作者。
迪伦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歌曲“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被认为是最脍炙人口的民歌之一。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那些人还要活多年 / 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 一个人能多少次扭过头去 / 假装他并没有看到 /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
&《在风中飘荡》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冲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够获得自由
是啊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
假装他只是没看见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够看见天空
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许多人认为,Dylan 对流行音乐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歌词。在脱离抗议民谣之后,他拓展了摇滚乐的精神内涵,把抗议民谣所关注的社会议题也带入摇滚乐,启发了后来的一大批乐队。
著名摇滚歌手 Bruce Springsteen 曾评价道:“就像猫王解放了人们的身体一样,Dylan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他让我们知道音乐并不是反智的,他有能力让一首流行歌可以包含整个世界,也让摇滚乐得到彻底的改变。”
网上段子们的评论是:
-从此以后,作词的最高奖项,不是金曲奖,不是艾美奖,不是金唱片奖,是诺贝尔奖!
-歌手都获得文学奖了~那作家尴尬了
-这是音乐的胜利,民谣的胜利!
-美国民谣大师鲍勃&迪伦,可宋冬野却成了囚鸟
好啦,了解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概后,我们再来看看晚上借势诺贝尔文学奖最快的两个品牌,这两个借势大写的服!
1. 杜 蕾 斯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最后却被杜蕾斯抢了头条
大写的服!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代表作是blowing in the wind,杜蕾斯想写的是blow job in the wind麻蛋,不读书,根本看不懂杜杜文案。
大象这次的也不错哦~
#诺贝尔文学奖# No one is free, even the birds are chained to the sky.没人是完全自由的,即使是鸟儿,也有天空的约束。——by:鲍勃&迪伦
No one is free, even the penises are chained to the condoms.——感觉象姐离被提名的日子也不远了……
—THE END—&
10月14日 电 影 票 获 奖 名 单
1.木槿小饤
3.一沙一花。
5.wenyijklc
9.橘粉不是粉
文字君会尽快将电影票发给大家
文 字 君 继 续 送 电 影 票
“宾虚”输入法皮肤已在“搜狗输入法”平台上线,大家快快去下载哦!
奖品:10张《宾虚》电影票
获取方式:在底部评论此篇文章,并加上【抢票】两个字,文字君将随机选取10位童鞋,免费送上《宾虚》电影票,在【新词必会】栏目提供新词的童鞋优先噢!
本文来源:字媒体 。哒哒-自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勃迪伦诗歌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