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联盟里的nba知名球星星退役后有谁能成为成功的教练

NBA球员退役后去哪了?
球员退役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张灯结彩,礼花齐鸣,择一良辰吉日,高朋满座,球衣高悬于球馆之上,从此金盆洗手,再不过问江湖之事。NBA
比真正的江湖好的一点是,一个球员的职业生涯结束了,他与那个群落的故事就随同一块封印了。雷吉·米勒和纽约尼克斯的爱恨纠葛停存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奥尼尔和科比也开始惺惺相惜,相互吹捧。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迈克尔·乔丹就算是在退役仪式上也没忘了嘲讽拜伦·拉塞尔,科比退役后估计对斯马什·帕克也不会有好脸色——有些人成为敌人只是因为他们不处于同一阵营,另外一些人的敌对,也许确实是看不上吧。
第二种稍微复杂点。球员名气足够,但状态已大不如前。球迷还希望看他打球,但对于球队则早已是个鸡肋。从球员本身来讲还希望在联盟打几年,但能力确实已经再无法满足激烈的竞争环境,或者是能打但已经无法容许自己尽情挥洒。不挣钱可以,但打杂决计不行。于是在数次询价未果后,一声长叹:江湖不容我,我自不必再留恋江湖。像白巧克力退役复出折腾了不少人,艾弗森在退役仪式的前一天还在寻找球队看有没有继续打球的可能。雷·阿伦待价而沽,雷吉·米勒直到今天还有复出的流言传出来。此谓之:心也在,梦也在,青春已不在。
然而大部分球员的离开是悄无声息的。他们依然在努力,想尽一切方法在这个联盟站住脚跟。但球队不认同,球迷也不会过于在意。为他们不值得开一个退役仪式甚至是新闻发布会,当他们没有被球队采摘,他们会耐心等待,会想今年只是运气不好,也许到了明年还会有机会的。于是第二年,第三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走远了,消失了。
因伤退役虽算不上最佳的离开方式,但也算是体面。姚明撑着足弓的钢钉,罗伊磨碎了半月板,这些故事虽然令人唏嘘,但醉卧沙场终究是一种更加男人的死法,没有什么比结束在自己钟爱的土地上更漂亮的退出方式了。穆托姆博倒在篮架下执手相看泪眼,如果他不这么倒下去,很难说他会不会打到
50 岁还在对着别人摇手指。
40 岁是一个坎,联盟中大部分球员都会选择在 40
岁之前退役,开始自己的第二人生。奈特·希齐打到了 46 岁,但那是早在 BAA 时代的事情,凯文·威利斯 44 岁,罗伯特·帕里什
43 岁,穆托姆博 42 岁,贾巴尔 41 岁,鲍勃·库西 41
岁,联盟里能熬过不惑之年的,大概也就是这么几号。纳什努力想在季前赛证明自己,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但终究停在了自己的 40 岁零
……不过,纳什还没说退役,我们怎么能就这么给他钉在棺材里呢?年轻人,话说的可不要太早。
球员过了自己的巅峰期,虽然还有重建辉煌的可能性,但总体来说,都是再往下坡路走了。从这种角度来说,纳什可以成为联盟的励志故事之一,感谢菲尼克斯,他在
岁之后才真正将自己置于联盟顶级控卫的行列,一笔一笔的书写自己的辉煌,而这个年纪在大多数人,已经是知天命的时节了。
尼克·扬去年曾经问过纳什这样一个问题:你现在还会看自己以前的精彩镜头集锦吗?尼克·杨未必有心,但纳什觉得,这句话就好像是在对自己说,你再也无法回到当初的身手了。很多人会在自己年华不再的时候藏起风姿绰约的旧照片,大概也是这么回事吧。
他在湖人的这几年的确处于两难的境地,竞技状态大不如前,而球队也并未给予他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更不要提没完没了的伤病。如果他能终老太阳,未必不是合适的离开方式——或者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如果那年纳什没有离开达拉斯,继续和德克·诺维茨基联手,一切会有什么不同?他们也许会取得更高的成就,但两个人在言谈之中都表达过这种倾向:分开也许是对彼此都更好的选择。
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将来说,没有什么比早些退役,享受余下的时光更好的选择了。毕竟生活很大,而篮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奥登这样折磨自己,延长回到顶级联盟的可能性也是挺折磨人的,乔治·麦肯这样在轮椅上过后半生的先例也是摆在各位球员面前的警示牌。联盟赛季的强度已然很高,如果再不注重好的结果,确实是会把自己的医生埋在篮球场上。这并不是一个
Happy Ending。
科比倒是个例外。篮球对于他太重要,而他的性格又是锱铢必较的。这让他即使在这样一把年纪依然保持“与天斗,与地斗,与
斗”的乐趣,依然能找到留在球场上的意义,另一方面,离开了篮球,我很怀疑会不会有一个其他的什么东西代替篮球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让他的退休生活过的快乐些。所以,虽然他极有可能成为
96 一代最后一位退役的球员,但我仍然希望他的职业生涯可以更长一点。
至少,他还有很多等待他去跨越的东西。我仿佛听见了瓦雷利亚昼夜不息的声音。
大部分球员在退役之后依然保持运动员时期的食量,所以他们发福了;大部分球员在退役之后依然保持运动员时期的消费习惯,所以他们破产了。但平心而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球员知道在退役之后找一份工作的。
最基本的,还是打球,毕竟艺多不压身。很多球员在 NBA
退役,但主要原因还是能力不足,总体来说,他们还是需要一份工作的。无论是艾弗森还是麦迪,都不遗余力的参与商业赛或者球星训练营(虽然以他们的家底,还远没到破产的底部),如果关注一下参加各种商业赛事的阵容,大概就能清楚谁缺钱了。有些球员缺钱缺的真是……采个访还要张口要钱的,不骗你。
另外,对球队起到过重要贡献的球星,组织一般会给一个虚职,比如球队形象大使这种,一是养老,而是当个吉祥物,最大的好处是利用品牌优势互利共生。比如皮蓬在芝加哥当形象大使,比尔·拉塞尔混的更好,每年给总决赛
MVP 颁奖,当全联盟的海绵宝宝。
能说会道的一般会在电视台谋个职位,有出镜机会,继续保持曝光率,平时侃侃球讲讲故事吹吹牛,观众也爱看,像巴克利奥尼尔这种天生有娱乐天赋的就不说了,史蒂夫·科尔啊范甘迪这种没什么先天优势的也勤能补拙,打入解说行当。话说回来,媒体评论虽然家业不大,但也着实帮助不少人转业再分配了。
不过球员退役后的主流还是被 NBA
内部吸收——这是主流,也是篮球运动得以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因。红衣主教之所以伟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波士顿创造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是他培养了大批的篮球人才,将自己创造的先进篮球思想和理念传播了下去,诸如比尔·拉塞尔,鲍勃·库西,汤姆·海因索恩,比尔·沙曼们,在之后都成为了推动篮球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模式在西方更接近行会传统,在中国则有一个特别的词汇,叫“传帮带”,按理说专业化的体制内,这种传统应该更加行得通,可惜现在的中国篮球,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仿佛断了根了。
现在的篮球教练虽然也变得多元化,有大学教练,有海外教练,甚至还有从来没摸过篮球的,但是球员退役转业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基德虽然称不上成功,但也算是个很好的案例。不过,像他这样退役直升主教练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球员都需要有一个从基层助理教练(说难听点,陪练)到真正的助理教练,再到主教练这样一个过程。
拉里·伯德可算是真正成功的范本:成功的球员,成功的主教练,成功的总经理,成功的球队总裁。虽然说好像总是缺点什么东西,但他的履历也称得上是光彩照人了。与此对应的,他的一生之敌魔术师约翰逊则直接投资球队,当起了小老板。如果球员有足够的财力,当然可以直接做大老板,比如乔丹——虽然是最穷的那个,但好歹也是个
Boss 不是。
上面这些属于行业以内。一般球星大多会置备点私人产业,按自己的爱好经营点小生意,邓肯有自己的汽车配件店,小斯开了餐厅,马龙退役后回到了自己的农场,林书豪有意向开办自己的体育经纪公司。威少则早已经和时尚界挤眉弄眼。这些都算得上早作打算的睿智之选。当然,投资失败被经纪人骗的血流满地的,那也是相当多。
值得一提的是奥尼尔,这位商界奇才可谓投资有方,受众价值 5.6
亿美元的 100 万 Google 原始股被传为佳话,可谓四处开花,一锅乱炖。不过这些离奥尼尔的偶像戴夫·宾还差得很远,作为
NBA50 大球员之一,戴夫·宾在退役后投身实业,投资钢铁,并成为美国十大钢铁公司之一。本身又在 09
年的底特律市长选举中胜出,华丽转身,杀入政界。
运动员作为高收入,高曝光率,低职业寿命的行业,转型难度其实并不大,但多数都还利用了职业属性:收入高可以做投资,曝光率高则可给予了他们进入政界的机会。戴夫·宾之外,凯文·约翰逊也是萨克拉门托市的市长,在西雅图和萨城的球队争夺战中,凯文·约翰逊为球队最终留守起到了相当大的贡献,穆托姆博早就是个政界的积极分子这不说,肖恩·巴蒂尔退役之后对进入政界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
其实,高曝光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如果具体说说这事的话,就得问问投身影视界,成为万千少妇催情小种马的湖人球星里克·福克斯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各位懂球帝,欢迎来到由 和 联手为您奉上的英超风云系列。本期提前到了周四中午更新,想了解往期内容请照例点屏幕上方的绿帽子。最近两天,世界足坛传来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阿斯顿维拉队退役球星达利安-阿特金森被警察用泰瑟枪击中,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告别了人世。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比较陌生,球员时期阿特金森曾在年代表阿斯顿维拉在联赛出场85次,打入23球。1994年联赛杯决赛中,他打入了首球并且帮助阿斯顿维拉战胜曼联夺冠。同时他还是英超元年的赛季最佳进球拥有者,在与温布尔登的比赛中上演过千里走单骑的好戏。(图)赛季,阿特金森打入了赛季最佳进球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有着辉煌历史的球员,却以这种令人唏嘘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那么,在他退役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有多少类似的悲剧可能发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退役球员的世界,看看他们离开耀眼的足球王国之后,又走进了怎样的人生。【破产,一个退役球员无法绕开的话题】还是接着阿特金森说起。虽然到发稿之时,阿特金森是否被警察过度执法还没有定论,但事情的起因却已明了。8月15日,48岁的阿特金森半夜一点钟喝醉了酒来到自己的父亲家疯狂踹门,大喊自己无家可归,但他父亲拒绝开门。警察在多次警告他之后,最终使用了泰瑟枪电击了他,被击中的阿特金森在救护车上心脏骤停,到达医院很快就被宣布了死亡。48岁,无家可归,英年早逝。在我们看来,这些词汇集中在一位前英超球星身上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事情每天都在英格兰各级别联赛中发生。据英国的体育慈善机构“退役球员协会(XPro)”调查,有33.3%的英国职业球员会在退役第一年就会跟老婆离婚,超过40%的球员在退役之后五年内就宣告破产。甚至这个数字都算不得触目惊心,因为NBA球员在退役5年内破产的超过60%,而北美橄榄球大联盟NFL的球员破产比例更是高达78%。听起来很离谱对吧?毕竟,现在一名英甲级球员一年可以挣5万英镑,英冠球员一年能赚50万英镑,而英超球员仅仅工资一项就能平均每年入账200万英镑,再加上什么赢球奖金、广告代言,收入基本都是俯视苍生的水平。然后,他们竟然把自己十几年职业生涯赚到的2000多万英镑约合近两亿人民币在5年内就全部花光……有钱人的世界我们真心不懂。然而这个巨大的花样败家群体,却是球员本身,以及社会、经济、家庭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就的。【计划是个好东西,希望每个人都有】在讨论这篇文章时,我们俩达成了一个共识:球员真的不是什么好职业。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我们的职业生涯就是兢兢业业几十年然后拿个养老金过上种花种草喂狗喂鸟的幸福生活。不出意外的话,在退休以前收入应该是一直上升的。但球员就不一样了,他最赚钱的就是踢球的那十几年,退役之后,收入立刻直线下降。按照英国现在的社会保障体制,英国人到了65岁才能开始领取每周最低148.4英镑的养老金。但大多数球员在35岁就退役了,如果没有其他工作,他将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说,一个职业球员在他那光鲜亮丽的十几年时间里赚到的钱,需要掰成好几十年花,而且还得考虑那没完没了的通货膨胀。根据BBC的统计,近30年英镑的实际购买力贬值了差不多66%。也就是说,1986年赚到的100万英镑一直留着不动,今天的实际价值只剩了当年的1/3。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英格兰著名球星汤米-劳顿,他曾经先后效力于埃弗顿、切尔西和阿森纳,上世纪50年代曾经代表英格兰队在23场国际比赛中打入了22粒进球。当时人们对劳顿的头球功夫赞不绝口,甚至有人传言他头球时能在空中悬浮,基本就是个足球版的钢铁侠。与富裕的钢铁侠一样,在踢球的时候,劳顿拿着每周20多英镑的联赛顶薪。但在他退役15年后,20英镑就变成了一个极小的数目,导致没有其他生存技能的劳顿多次写信向他之前的好友阿滕伯格爵士借钱。最终,劳顿在潦倒中去世,并且多次劝告自己的儿子汤米二世“千万不要再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图)劳顿的借钱信所以,球员需要学会理财。可惜,据一名负责给英超球员做理财顾问的律师说:“球员们很少去接听我们的理财电话,因为当他们开始为一线队效力时,他们就觉得自己有经济能力去挑选任何跑车。”那还能咋地,可劲儿花呗。【挥霍无度,赚多少也没用】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出国旅游的最大奢侈品消费群体,不是那些平凡小康家庭也不是祖上三代都有钱的公子哥,而是一夜暴富的土豪们。道理很简单,从月光族突然变成腰缠万贯,那以前想买没钱买的东西还不得一样来两个,一个拿来用,一个拿来炫。这一点和球员的成长颇为相似。比如斯特林,在利物浦的第一份职业合同工资就是学徒时期的20倍;再比如拉什福德,三月份他的周薪才1500英镑,而五个月后已经变成了2.5万。曾经有个英超球队的青年队队长,当他签署职业合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辆新的路虎揽胜,第二天直接开到了训练场。所以,如果球员没能在职业生涯开始就按住自己花钱的麒麟臂,那么他的消费指数将会一路病态的水涨船高。这病初级阶段是炫富。比如,西布朗维奇后卫利亚姆-里奇维尔曾经在自家厕所里用一叠20英镑面额的钞票擦屁股,爆发了著名的“厕所门”事件。这一行为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一是暴露了屁股;二是侮辱了钞票上的女王大人;三是激起了民愤;四是从小我妈就教育我:“钱很脏,摸完要洗手”……好吧,里奇维尔简直是脑残届的教科书。病情的中级阶段是攀比。曾经有位英超球员买了6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但他并不能开。因为他的职业合同禁止他开摩托,以防止出车祸影响职业生涯。但他还是买了,原因只是“大家都买了一辆,所以我想买一堆……”病情的高级阶段是福泽众生。比如维拉前著名球星李-亨德里,他在球员时期给自己的父母、哥哥姐姐、七大姑八大姨都买了大宅子,然后退役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财力继续还这些房贷。更不幸的是,后来英国房地产还崩盘了,他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000万英镑。病情的终极阶段是奢靡成风最后破产。92班成员,后来转会纽卡斯尔的边锋吉莱斯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坚持着去一次酒吧消费13万英镑的大手笔,最后因赌博损失700万英镑而破产;前英格兰国门大卫-詹姆斯,他在花钱的高光时期,如果鞋子磨损,他就扔了买新的,如果车子剐蹭,他也直接买辆新的。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他退役一年之后就宣告破产,然后以拍卖当年和兰帕德、切赫等人换来的球衣为生……知道大家为啥都这么热衷于换球衣了吧,关键时刻可以救命啊。这就是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退役是球员的一道分水岭,宣布退役前你还每周赚5万英镑,喝完退役酒走出大门,你就可能一个子儿都赚不到了。但是,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却很难再改变。球员是这样,球员的老婆也是这样。【我嚓,媳妇把钱卷走了】事实上,很多球员都存在婚内出轨的问题,甚至还有的被他媳妇捉奸在床。但这些糟烂事儿,许多都是在球员退役之后才被前妻爆出来。为啥呢,因为球员在踢球的时候有钱啊,他们有足够的资本供着媳妇吃吃喝喝买买买,每年逛两次迪拜。如果在球员的黄金时期就把事儿捅出去,那消失的不仅是爱情,还有金钱堆砌的美好生活。然而,一旦球员越过底线,或者断了资金流,那么,who 怕 who,大不了就离婚一拍两散。而且退役后的球员会突然多了很多与老婆相处的时间,不仅加大了发生矛盾的几率,也不能以训练和比赛为借口来逃避。不过,如果进入离婚程序,那么这帮腰缠万贯的球员将会在财产分割上被狠狠地割去一块肉,详情可咨询最近在绿和被绿的漩涡中徘徊的王宝强。英超在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也有不少。比如阿什利-科尔2010年和谢丽尔的离婚,使他在英格兰球员财富榜的位置后退了十几位;又比如刚才提到的大卫-詹姆斯,他在2005年发生了婚外恋,他老婆塔妮娅在和他离婚时卷走了300万英镑的财产,并且由于詹姆斯在离婚中负有过错责任,法院还支持塔妮娅获得詹姆斯未来所有收入中的一部分……而且,媳妇也并不是最大的坑,路人在坑钱方面更加疯狂。【没文化,就容易招来大忽悠】虽说英格兰球员在青训营并不会停止基础教育,像门萨、拉师傅也在踢球之余坚持写作业,还出现过像兰帕德这种智商超过150的天才,但是英格兰球员和中超球员一样,也面临着文化程度平均值较低的问题。比如杰拉德的中学时期数学的最好成绩是C,后来他曾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曝了一张跟女儿莉莉-艾拉的合影,照片之下他写道:“我正在陪女儿做作业!但是分数等式好像很难的样子。”那道很难的数学题,见下图……(图)这让我天朝大学霸情何以堪俗话说的好,你读书少,不骗你骗谁。比如有个在英超球星朋友圈混得很熟的大忽悠,向很多球员推荐了某个管理公司。说跟着这个管理公司投资,下半辈子可以比上半辈子赚的还多。于是几十个球星都跟着跳了坑,最后没有一个能爬出来,光是前阿森纳队长坎贝尔一个人,就赔了700多万英镑。英超以外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意大利中锋维埃里。他曾经想在罗马投资房地产,消息刚刚传出就有一伙骗子找到了维埃里的母亲,说:“哎呀,母亲大人,你不用让维埃里操心了,我们几个就可以帮你们低价买下市中心的房子。”本以为碰上了职业炒房团,维埃里母子开开心心的给骗子送上了300万欧元,然后这伙人第二天就带着钱跑路了。再后来,维埃里又再接再厉被骗了好几次,一代锋霸,就此破产。当然,这并不全是骗子的错。即便没有职业骗子插手,很多球员也有本事栽在自己的投资上。【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很多球员对自己的财产并非没有规划,为了保值升值,他们在退役之前就开始早早投身商海。然而,由于足球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打理生意就变成了副业,而且依然存在刚才说过的文化层次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投资结果并没有那么理想。比如前西汉姆联和澳大利亚国家队队长卢卡斯-尼尔,就是那个“格罗索立功了”的背景板,他的球员生涯总计收入高达4000万澳元,约两亿人民币。但他十分热衷于高风险投资,什么美国房地产啊英国E租宝啊,结果到最后,所有钱都水漂,刚刚退役就进入了破产清算。还有些没等退役就破产的,比如前热刺门将弗里德尔和前利物浦后卫里瑟。弗里德尔是因为投资了一个足球学校,结果预算严重超支,学校没建起来就破产了;而里瑟也是因为投资不当,在2007年就因为无法支付10万镑而被利物浦当地法院宣布破产,而那时的他还领着5万英镑的周薪……这究竟是咋混的。所以,投资这事儿,还是得捡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比如C罗,他不仅接拍了各种广告,从Modelo航空公司、BES银行到清扬洗发水来者不拒,而且还打造了CR7服装品牌,亲自给自己公司的内裤做各种广告。秀身材这事儿,C罗不是针对谁,所以成功也理所当然。但是一旦出了自己的结界,C罗也就玩不转了。比如他曾经投资了一个社交软件Mobbito,据说功能特别强大,相当于葡萄牙版的58同城+大众点评+美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同样投资it产业的还有皮克。他在2012年投资了一个叫Viddy的视频分享软件,投资的时候这软件号称能超越Instagram。结果两年之后,整个公司以1000多万美元的价格转手,连当初融资的三成都没收回。唉,皮主席你如果不能把握市场脉搏大可不必冒险,家里还有个吸金能力爆棚的狼姐啊!【保持身家的正确姿势】如果按照正常思路,如果一个足球运动员退役,那么他们最直接的选择应该是成为一名足球教练,毕竟这是他们的专业。但事实上,与荷兰、阿根廷、意大利那些层出不穷的球员型教练相比,英格兰简直是教练的荒漠。因为通过英格兰的教练资格考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在这个被媒体轰炸的国度当个教练压力特别大。所以很多有教练资格的球员都选择了去当解说员,因为来钱更快、压力更小、工作更加稳定。亨利、卡拉格、阿兰-希勒、斯科尔斯……如果你打开电视机,如今仍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一些解说新人,一激动还会出现“我行我上啊”的状态。除此之外,球员退役之后的出路也就只剩下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了。下面提供几项成功范例。其一,靠脸。在2015年《福布斯》全球退役运动员收入排行榜中,贝克汉姆以年入4500万英镑位居第二,这一数字超过梅西、贝尔、伊布等现役球星的年收入。更令人震惊的是,贝克汉姆在2013年退役时的年收入也只有2500万英镑,退役之后反而吸金能力更强了。这一方面是靠他那“万人迷”的脸和一个赛着一个帅的儿子,让他有不断的广告收入;另一方面也是他和维多利亚在商业投资中确实有一套。而且,小贝还特别讲义气。在他没退役之前,就曾有一家迪拜棕榈岛房地产公司找到他,希望向他提供一栋免费别墅来换取贝克汉姆的代言。后来小贝同意了,但条件是公司要以成本价给他的国家队队友每人提供一套别墅,价格60万英镑左右。这项交易最终达成,而现在这些别墅每套都值500万到700万英镑……交友,真的很重要。其二,靠名气。许多球星在原俱乐部已经是功勋,所以选择了进入俱乐部高层,比如齐达内、内德维德;还有些球星在本国的影响力已经远超过足球本身,如果你的支持率不用拉票就能高耸入云,为什么不选择从政?比如,原AC米兰后卫、现任格鲁吉亚副总理兼能源部长的卡拉泽;原AC米兰前锋、后来成为乌克兰国家养老基金会会长的舍甫琴科。AC米兰,一个能带你从CCTV5走向CCTV1的俱乐部。其三,靠肌肉。比如投身影坛。法国球星坎通纳已经出演过22部影片;还有维尼-琼斯,这位沃特福德球星踢球时就在“英格兰十大恶汉”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退役之后干脆就用自己的这一天赋开启了本色演出之路,在《两杆大烟枪》、《绿箭侠》等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出色发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球员靠着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了投身另一种体育人生,土耳其球星伊尔汗选择了花样滑冰;前德国国门蒂姆-维泽,现在进入了世界摔角娱乐联盟。其四,靠投资。比如欧文,退役后投资了一个马场,他的战马“棕色美洲豹”曾经在迪拜赛马世界杯中赢得速度赛马单项冠军,为他赢得38.4万英镑的丰厚奖金。还有江湖人称“弗总裁”的弗拉米尼,他2008年就和朋友成立了一个名叫GF的能源公司。GF啊,众多单身狗的福音啊,单凭这名字也得红!果然,GF真的红了。据报道,弗拉米尼的公司研究出一种可代替石油的汽油,该产品未来可能会有高达200亿英镑的市场需求。只要从这200亿英镑的市场里捞上一瓢,坐地下数能也得数个好几年。所以,“弗总裁”现在踢球不为钱,就为健个身。列举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球员退役之后路还是很宽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绝大多数球员并不具备上述硬件条件,而且即便是我们上面列举的成功范例,放在他们如今所从事的行当里大部分也只能是个酱油角色。坎通纳,其实在大制作电影里都是跑龙套;舍甫琴科,现在已经退出政坛回归乌克兰足球;而欧文的赛马拿的那次冠军,是他进入赛马这项运动以来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按照退役球员协会(XPro)的统计,退役之后只有3%的英格兰职业球员能继续保持光鲜的生活,而能够继续以足球为生(从事教练、解说)的球员只有5%。这也就意味着,有95%的球员将彻底告别足球,而足球又几乎是他们人生中唯一的技能。【退役球员,日子真的不好过】其实,并非所有球员都是挥霍无度的,很多在退役后的确大幅降低了自己的消费标准,但没文化、没有一技之长让他们难以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只能在漫长的退役生涯里坐吃山空。曾经在攻入英超元年第一球的前利兹前锋迪恩在接受BBC采访时就说过:“球员退役后想创业简直难于上青天。”拿他自己来说,他退役之后就考取了教练员资格,并且给多家俱乐部发出了求职简历,但都石沉大海。最终他待业三年之后,才在挪威的一家俱乐部找到一份工作。更多的球员,连重新回到足球圈子的机会都没有。曼联著名球星尼尔-韦伯,为曼联效力了110场比赛。在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候,贝克汉姆刚刚进入曼联青年队,而小贝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尼尔-韦伯擦鞋。而现在,尼尔-韦伯是一名邮递员。还有当油漆工的前拜仁前锋韦格曼,当矿工的智利前国家队球员洛佩斯……如此多的前车之鉴,让许多球员在职业生涯黄金时期就开始战战兢兢。曼联球员传奇前锋安迪-科尔就曾经说过:“在我踢球的那段日子,我对现实和未来常常产生恐惧,我害怕没球踢,害怕在场上表现糟糕。周而复始,我处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场上的压力、场下的空虚、退役的无所适从,使许多球员都走上了一条抑郁症、酗酒、吸毒的不归路。都灵大学对7000名球员的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员患精神类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六倍。即便是这样,还有许多无良媒体对这些球员穷追猛打,爆料他们的醉态和生活困窘,甚至为了一条搏人眼球的新闻不顾基本的职业操守。加斯科因的姐姐就曾经控诉《太阳报》记者,说记者为了拍到加斯科因酗酒的照片,竟然主动买酒放到加斯科因的家门口,然后坐等他上套。与此同时,他们退役之后还要面对球员职业病的威胁。纽约磁共振研究中心通过数据发现,职业球员平均每年将争顶885到1550次头球,而超过1800次头球的球员,在记忆力测试中表现极差。西布朗球星阿斯特雷就因为长期头球造成的脑部损伤英年早逝,还有一些球员时代留下的硬伤将会伴随终身。比如,巴蒂斯图塔由于多次手术,他的脚踝软骨基本已经全部摘除,行走时两块骨头直接碰撞,非常痛苦。最严重的时候他曾经无法行走,卫生间距离他只有3米远却走不过去,最终尿在了床上。如今的战神,依然在等待着人工脚踝技术的进步……这就是真实的职业足球。即便是在英格兰这种职业分级如此完备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多达700名职业球员失业。在这其中,一大半是青训球员,因为这个行业的成材率是如此之低,仅在英格兰每年就有高达75%的球员在16岁到20岁之间被淘汰,而且同时又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期。而另一部分失业球员,就是那些通过层层选拔走向了人生巅峰,但在35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未来的球星们。(图)由于未能进入一线队而自杀的热刺青训小将约什-莱昂斯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些数据:有1/3的英格兰职业球员在退役一年内离婚,2/5的球员在退役五年内破产,有4/5的球员退役后患有骨关节炎,有超过150名前职业球员正在监狱服刑,而且大多与毒品有关……《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校长曾对哈利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们成为哪种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对于许多球员来说,这句话可以提醒他们在生涯早期做好计划,在黄金年龄不要沦陷于吃喝嫖赌毒。因为,到了退役之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在我们中国这块比英格兰贫瘠好几个次元的足球大地上,那些怀揣着一颗足球梦想,或者以足球梦想来逃避学习的孩子们,你们对于这样的生活,真的准备好了吗……以上就是本期的英超风云——劝学篇。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儿。下期预告:神通广大的英国媒体,是不是真的一直在荼毒英格兰足球。
严禁商业机构或公司转载,违者必究;球迷转载请注明来源“懂球帝”
非常抱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ba球星退役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