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对青少年逆反的影响因素精神消费有哪些积极因素

NBA体育精神对青少年影响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NBA体育精神对青少年影响论文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参考资料目录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3.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
  4.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纲
  5.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6.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7.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
  8.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
  9.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
资格认证考核办法
  10.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
  11.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
  12.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
  13.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
  14.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1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16.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科学认识
  17.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18.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9.发展情商,学会做人
  20.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21.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韦钰:情绪教育可减少悲剧发生
  23.苏霍姆林斯基心理教育的几个特点
  24.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现实
  25.从爱因斯坦的成功看教育的局限
  26.心理健康概述
  27.心理健康的人什么样
  28.“品性”:人才素质与健康成长的根本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02教基14号文件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6.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8.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9.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10.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2.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
  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4.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1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16.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7.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18.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对心理咨询或辅导人员要提出明确要求。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19.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综合或思想品德课的重复,更不许考试。
  2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要给予大力指导,积极支持科研部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
  2.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教基[1999]13号文件
  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教会精神和《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和所需时间,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未配备合格心理咨询教师的学校,暂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已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目前还未开展教育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托部分地区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与实验,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六、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在一些地区己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就全国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因此,各地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这项教育。可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能一哄而起。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除了教师辅导参考用书外,不要编印学生用教材,更不能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材。
  3、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它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3.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促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它关注少数有心理疾患的学生,重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素质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助其充分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为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三个层次,重点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学理论的教育。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二、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依据以下因素: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各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与现状。要将教育内容的计划性与针对性、随机性结合起来,要把学生所关心、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教育内容。据此,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纲》(附件)供各地各校参考。
  三、实施原则和途径
  (一)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人格、需要、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自我激励、自定目标、自订计划、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发展性原则。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入手,着眼于整体素质的发展。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的;发展性任务与补救性任务,以发展性任务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活动性原则。心理素质和其他素质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体现,活动是基础。设计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认识、践行,通过活动促进发展。
  协同性原则。素质是个系统整体,其各部分、各要素相互制约是协同性原则的根据。身与心的素质要协同发展,即德、智、体、美协同发展。心理的知、情、行协同发展。
  (二)实施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3、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和家庭、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如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德育基地进行实施等。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息箱”等,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对全体学生进行沟通和咨询服务。
  5、少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的学校,可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一般学校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6、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讲求实效。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专、兼职两支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二)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均需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取得“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证书”。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取得“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心理健康教师的上岗培训由各市教委统一组织,由省教育厅认可的有关高等学校或学术团体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由省教育厅统一发施“江苏省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证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教师的培训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培训,并经过专家组资格认证后,方可获得资格证书。各地要将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师资培训工作之中。
  五、组织管理
  (一)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教育厅社政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科所(室)、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凡省德育先进学校均在年内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研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支持教育科研部门和师范院校以及其他高校的教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4.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纲
  初中阶段
  教育主题:关心自己健康成长,迈好青春第一步。
  学会求知,确定正确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态度,重视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对待学习。
  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和合作,培养良好品德,告别少年,迈好青春第一步。
  学会做事,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
  初一年级
  1、引导新生认识学校环境、教师情况,找到自己在新的班级中的位置,尽快适应中学生活。预防对学校和班级生活冷漠。
  2、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任务、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能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的交往。学习主动调节自己情绪、排除自我烦恼的方法。
  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6、正确认识与对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不求高档。
  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8、上网后,学会“自己管好自己”。自觉地接受、学习积极健康的信息,识别抵制反动黄色、封建迷信的信息。
  初二年级
  1、学会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2、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为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与克服可能产生的偏执、乖僻。
  3、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学习成绩下降。
  4、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求新、求异。
  5、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情感脆弱等。
  6、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不浪费。
  7、在网络社会里,学习利用网络工具获取新知,慎重对待网上交友,主动与老师、父母沟通,争取他们的帮助与指导。
  初三年级
  1、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能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2、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3、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产生反社会或悲观情绪。
  4、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作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5、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6、进入网络世界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学会判断、学会选择,遵守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
  5.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一、总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贯彻全国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打下扎实基础。
  二、阶段分目标
  小学阶段
  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初中阶段
  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高中阶段
  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
  三、年级分目标与教育内容
  小学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
  内容(适应)
  1。祝你成为小学生(角色意识)
  2.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环境)
  3.和老师、同学手拉手(适应群体)
  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激发兴趣)
  5.和好习惯交朋友(行为习惯)
  6.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
  7.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
  小学二年级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
  内容(合群)
  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
  2.谦让、友善朋友多(交友意向)
  3.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
  4.告别“小粗心”、“小拖拉”(行为习惯)
  5.谁的发现多又好(观察与注意)
  6.做活泼、守纪的好学生(自我控制)
  7.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
  小学三年级目标
  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内容(乐学)
  1.头脑越练越聪明(动脑习惯)
  2.智斗难题真快乐(挑战难题)
  3.情绪气象台(认识情绪)
  4.让自己更快乐(调节情绪)
  5.让我也来“露一手”(自信心)
  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学会关心)
  7.愉快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
  小学四年级目标
  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有集体荣誉感,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内容(自信)
  1.开放自己、表露自己(开朗心态)
  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
  3.同学进步我高兴(排除嫉妒情绪)
  4.巧学苦练无难题(学习方法)
  5.集体成败牵我心(集体意识)
  6.“绝招”大比示(表现自我)
  7.再也不说“我不行”(排除自卑)
  小学五、六年级目标
  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获取“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
  内容(进取)
  1.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兄姐意识)
  2.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自我认识)
  3.反转思考主意多(思维习惯)
  4.时间的妙用(学习习惯)
  5.克服考试的紧张情绪(松弛训练)
  6.我为自己的小学生涯而骄傲(总结自我)
  7.再见,母校(母校情感)
  8.向往中学新生活(中小学衔接)
  初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内容(独立)
  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
  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
  4.我是谁(自我认识)
  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
  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
  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
  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
  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
  初二年级目标
  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内容(自控)
  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
  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
  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
  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
  6.开发大脑有诀窍―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
  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
  初三年级目标
  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内容(耐挫)
  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
  2.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需求理论)
  3.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
  4.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
  5.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
  6.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
  7.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
  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
  高一年级目标
  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增强集体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自我调适与自我改变的技能。
  内容(适应)
  1.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集体意识)
  2.让我们敞开心扉(开朗性格与人际沟通)
  3.开发你自己(潜能发掘)
  4.读书要诀(科学用脑)
  5.怎样与异性交往(性心理与得体的异性交往方式)
  6.如何欣赏、说明和拒绝他人(人际交往技能)
  7.假如你要改变自己(行为方法)
  8.职业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择业指导)
  高二年级目标
  培养丰富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创造性。
  内容(创造)
  1.如何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习方法)
  2.创造意识与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思维)
  3.友情与爱情(性心理)
  4.如何增强交往能力(社会技巧)
  5.时间的分配、运用与管理(效益观)
  6.职业能力自我测定(择业指导)
  7.学会负责(责任感)
  8.如何面对压力(应激指导)
  高三年级目标
  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并具有使命感,具有奉献精神,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目标,能娴熟地运用所学技巧自我调节考前情绪,成功完成中学阶段的最后冲刺,能够作出升学或择业的最佳选择。
  内容(奉献)
  1.关心社会的心理需求与功能(确立个人潜能最深的激发源)
  2.人生发展计划(人生指导)
  3.把握高三(合理运筹时间)
  4.掌握系统学习律(学习方法)
  5.如何调节应试情绪(松弛、系统脱敏)
  6.推销你自己(面试技巧)
  7.条条道路通罗马(择业指导)
  8.告别母校、迈向人生(培养报答母校、报效社会的情怀)
  6.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试行稿)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成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现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以及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制定“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目的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生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面临的发展任务与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和参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目标,养成健全的人格。
  2、建立多极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网络,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对于极少数有较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和转介到有关心理治疗部门,不延误其心理康复。
  3、强化与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构与功能,建立一只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4、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知识和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
  1、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市教委分管领导负责,建立由相关处室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由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各区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各区县教委分管领导负责,并落实到具体部门专人负责组织实施。
  2、各校由分管校长负责,建立由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德育处(政教处、学生处)具体组织实施。
  3、各校要建立一支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另外,全体教师(含校医)要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给予必要的课时保证。
  5、建立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
  (1)校级学生心理咨询室(幼儿园除外)。负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甄别高危学生群,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转介到高一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并且承担和指导其他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
  学生心理咨询室必须具备市教委规定的软硬条件。
  已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并开展起工作的学校暂可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建设:有专用场地,不能和政教处(学生处)、团委合署工作,不宜设在学校办公机构附近,尽可能设在方便学生进出的地方;配备一定的学生心理健康阅读资料,心理测试等软件,硬件设施的配备根据学校条件规定,以不低于本校校级办公条件为原则;每室根据各校学生数安排数名专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一名为接受过市级以上学校心理咨询专职机构培训的人员,培训课时在40课时以上;咨询室要能正常开展工作,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市教委将另行颁布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条件标准,今后应严格按标准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室,从现在起,在2―3年内,力争做到校校有基本合格的心理咨询室。
  (2)市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负责全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对校级心理咨询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面向全市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接受各校转介来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鉴别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向市医学心理治疗机构转介,具体机构包括:
  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南京教育学院主办);
  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与投诉电话(市未保办、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合办);
  南京市中小学雨花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市教委德育处、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合办);
  (3)市级医学心理治疗机构(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医学心理科暨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负责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康复治疗,由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联系转介。
  (二)、教育管理
  1、教育对象:中(含职高、中专)学、小学、幼儿园全体在校(园)学生。
  2、教育大纲:执行本纲要中的教育大纲。
  3、教育资料:各区、校可根据教育大纲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料。心理教育资料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参考材料,各校不得擅自编写心理教育教材。
  4、学时:根据目前的情况,中小学可适当利用班、队、团会和其他课外活动时间,原则上小学每周保证20-30分钟、中学间周保证1课时;幼儿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安排。
  5、经费:市教委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研究以及市级心理咨询机构的运作和师资培训的补贴;各区县教委、各校应列出专项经费,保证本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师资培训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一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我市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促进这支队伍的壮大和质量的提高,是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
  2、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主持、制定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方案和内容,确定培训单位和考核办法,授权颁发“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和“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专职人员资格证书”,2000年开始颁发“资格证书”,2005年校级心理咨询人员全部持证上岗。2008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部持证上岗。若上级颁布学校专职咨询人员资格认证的规定,对校级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认定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3、教师参加培训课时可抵算继续教育课时,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龄(包括在规定年限前未领到“资格证书”的任职时间)在职称评聘中可抵算班主任的工作年限。
  4、市教委根据国务院人事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将进一步制定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办法。
  5、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由南京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承担;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由南京教育学院有关部门承担;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由南京教育学院指导、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专职人员培训由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承担。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专业性,各培训机构不得超越培训范围。
  6、各校应注意引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并重视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教育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心理教育的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少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学生,是对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的有力配合与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发展与预防为主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其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同时要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是重要的辅助与补救措施。
  4、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和学生的需要、情感,革除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当“主角”,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5、活动性原则
  根据教育目的与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目的活动中体验与认识、训练与掌握,要防止活动的程式化。
  6、系统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发展与优化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而不是个别素质或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着眼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仅仅提高认识或了解知识;着眼于各要素的有机统一,而不是简单相加;着眼于系统性层层渐进,而不是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问题性质盲目要求。
  7、注重个别化教育的原则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在群体性教育中渗透个别化教育;针对学生的个人问题,采取个别化教育和辅导措施,促进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二)、教育途径与方法
  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注重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心理氛围。具体途径包括: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有情感、有效能、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注重相应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除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青春期教育和部分语文课中,可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不提倡“戴帽子”、“做加法”式的“渗透”。
  2、在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专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形成系列性的活动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活动课,切忌学科化、概念化和以掌握知识点目标的认知教学。
  4、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5、通过团、队组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6、建立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渠道,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辅导,促进家长自身的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7、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和社会德育基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8、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主要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和心理学原理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注重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2、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提倡采用讨论、对话、自我表白、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方法;小学和幼儿园要特别注重多采用游戏和娱乐活动等形式。
  3、针对出现的典型、热点问题,可采用讲座、墙报、广播等方法。
  4、心理咨询中要杜绝一般性的教育方法,根据专业要求和准则采用适当的方法。
  5、相关科研中提倡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的和学生不同心理年龄特征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2、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疏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处理冲突、转化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健康休闲;形成一套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实现,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
  3、生活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自己需要、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做好承当多种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型人格。
  4、自我完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制的独立型人格。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与相互渗透的,在实际情况中须综合安排。
  (一)幼儿园
  1、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活动方式,关心和善待幼儿脱离家长后的情绪变化,培养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依恋感。
  2、学习在群体中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方式,知道其他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引导幼儿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友爱、合作、乐于参加群体游戏,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等物品,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生活和小朋友的喜欢感。
  3、培养幼儿的初步交往能力,学会听别人说话、学会按游戏规则活动、关心小组及班组,愿意为群体荣誉作努力。
  4、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
  5、培养幼儿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情感的能力,通过游戏锻炼控制自己的能力,喜怒有常,能在老师帮助下不过分被不良情绪左右,经常保持欢快的情绪。
  6、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某些心理特点(身体部位、高矮胖瘦、兴趣、小特长等)、家庭及成员,听听老师和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孩子等,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基本发展。
  (二)小学
  一、二年级
  1、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环境,了解学习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初步树立学生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并形成努力达到的愿望,引导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学习需要,初步形成乐学的心态。
  3、帮助学生学会简单安排自己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能力,能承认自己和别人的差别。
  5、指导学生参与群体交往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在群体中表达自己的意愿、看法和对待他人的意愿、看法的基本态度和方式,初步形成乐于交往和别人友好相处的态度。
  6、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保持愉快的情绪。
  7、培养学生自主、自治的愿望和能力,在家长的指导下安排自己的闲暇和活动(如看电视、做游戏、寒暑假生活)。
  8、帮助学生能初步正视所遭遇的困难,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
  三、四年级
  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学习任务的增多,促进学生向中年级的心理过渡。
  2、帮助学生确定本年级的学习目标并努力争取达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能结合学习任务采取适当的学习活动,在自主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进一步稳定主动的乐学心态。
  3、帮助学生学会计划自己的学习、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努力调整学习策略和情绪,逐步减少学习中的困扰。
  4、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特点、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并能喜欢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和集体服务。
  5、引导学生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主动认识别人、明了交友的乐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交往的简单规则、能注意到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增进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友好的师生关系。
  6、引导学生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认识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学习一些情绪调整的方法,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保持愉快的情绪。
  7、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自治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其自己安排闲暇时间和活动,开展适当的自理、自立的行为训练。
  8、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和环境的特点,了解、面对和战胜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六年级
  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进入高年级面临的学习和发展任务,逐步做好进入初中的心理准备。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并努力争取达到,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讲求学习效能、追求成功、在主动探索中寻求满足和快乐。
  3、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压力、调整学习情绪、减少学习困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应试心态、开展一些应试心理策略的训练。
  4、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青春期身心变化的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特点、长处和局限,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并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和集体服务。
  5、引导学生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主动认识别人、明了交友的乐趣,进一步了解一些交往的简单规则,能注意到他人的态度和调整自己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增进人际关系,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与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态度,学习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技能。
  6、引导学生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认识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学习一些情绪调整的方法,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保持愉快的主导情绪。
  7、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自治的愿望和能力,自主安排闲暇时间和活动,开展适当的自理、自立的行为训练。
  8、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环境的特点和关系、了解所面临挑战的困难,并努力寻求战胜与克服,学习一些挫折应对的知识和技能,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初中
  1、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环境、机构设置、教师情况和活动规则,认识中学生学习任务和方式的变化,认识自己在新群体中面临的重新定位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2、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进入青春期后带来的身心变化、所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培养积极地顺应这些变化、谋求健康发展的心态。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学习心理的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学习的任务和压力,注重自学、讲究学习策略和方法,调整学习情绪,减少学习困扰,提高学习效能。
  4、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客观了解和评价自我,接纳自我,认识和协调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差异,看到自己的价值,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治,注重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5、引导学生在新的心理背景(成人感、独立意识)下与他人交往,开展符合初中生特点的交往训练,培养健康的友谊观和交友心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6、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和成人(老师、家长)在观念及交往关系上面临的新问题,培养与成人沟通的正常心态、学习与成人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技能,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成人的关系,减少沟通障碍。
  7、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性意识的发展变化,注重健康的性别形象和塑造,进行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正确处理与异性在心态、情感、交往方式上产生的问题。
  8、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澄清自我情绪,学习处理和调整自我烦恼、焦虑的方式方法,掌握一些挫折应对的技能,保持情绪健康。
  9、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能从自己的人生发展看待当前的生活,形成初步的生活目标。
  10、引导学生处理好需要、兴趣的发展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丰富和安排好自己的“休闲”生活、管理自己的生活。
  1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介绍一些择业知识,在成人的指导下处理好进入高中阶段的人生抉择。
  (四)、高中
  1、引导新生认识新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正确对待在新群体中的定位和角色变化,树立正常心态应对新的生活。
  2、引导学生从承当未来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待当前的学习生活,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能力、技能的发展,了解基本的学习心理常识、注重把握学习规律和学习心态,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技能。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谋求客观认识与评价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稳定统一,促进学生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初步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谋求自我发展和完善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角度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谋求实现。
  5、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友谊观和交友心态,学习多层次的交往策略、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谋求与成人建立相互理解、尊重的人际关系。
  6、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健康人格的有关知识和理念、培养健康常识,谋求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学习自我情绪和认知的澄清与调整、减少自我困扰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
  7、引导学生认识选择在人生中的意义,培养选择意识,了解选择(升学、择业)的基本知识,增强承受选择带来的压力和后果的心理承受力,勇敢面对高中毕业带来的人生抉择问题。
  (五)职业高中
  第(四)项中的内容也适合职业高中的学生。鉴于职高学生的特点,其中还应强调如下内容:
  1、加强异性交往辅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创设健康、文明的异性交往氛围,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异性交往中带来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2、加强生活目标辅导:引导学生掌握生活目标的内容和结构等知识,理解生活目标与理想的关系,认识生活目标在与自己的当前适应和未来发展方面的意义;能够承担自我责任,学会自主选择和自我决策,确立明确而有效能的生活目标。
  3、加强职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理解相关职业的性质与特点和客观了解自己及社会,促进对职业与自身特点匹配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价值感,在活动中积极从事职业性探索;帮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变化的择业、求职的健康心态,学习择业、求职的方法和行为,以及正确面对社会对自己的可能挑战。
  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实施中要特别注意情感和行为的目标,也就是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的训练;认知目标则有一个低年龄向高年龄逐步加强的过程,也就是年龄越小越注重行为的养成,随着年龄增高,渐渐增加认知的要求,及至高中,要较为注意帮助学生对有关理念和知识的认知方式的教育和训练,同时仍然要防止学科化。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与评估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督导的内容。
  2、评估指标主要包括:(1)机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2)课程的开设;(3)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工作;(4)学科渗透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5)科研工作;(6)实际效果。
  3、由市教委定期举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研讨,并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7.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试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的精神,更好地落实《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结合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特制定《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
  一、资格认证的对象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凡已在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中专校、市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均可申请资格认证。
  2、学校心理咨询员:凡已在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或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均可申请资格认证。
  二、资格认证的机构
  南京市教育委员会成立由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同志组成的“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小组”。
  凡申请资格认证的教师,经各区、县教委或学校(委属学校、市属高校)初审后,报市“资格认证小组”审核合格后,颁发“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或“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证书”。
  三、取得资格证书的基本条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热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参加过由市教委审核认定的培训单位按照《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附后)举办的培训班,并成绩合格。
  2、学校心理咨询员:热爱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获得《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参加过由市教委审核认定的培训单位按照《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附后)举办的培训班,成绩合格,有一年以上学校心理咨询实践经验。
  3、申请者此前获得的相关培训的证书,不能取代本办法规定的市级资格认证。申请者在提供有关的学习证明后,可免修部分课程。
  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小组名单
  组 长:苗瑞涛 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南京市教委副主任
  副组长:陶来力 恒 南京晓庄学院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测量中心主任、副教授
  顾 问:郭亨杰 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
  成 员:刘 丹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陈一心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所长
  宋 宁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 鹰 南京市教委德育处处长
  范湘琴 南京市教委师资处处长
  施卓人 南京市教委职教处处长
  刘卫平 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
  王 峥 南京市教委小教处主任科员
  四、资格认证的时间
  1、资格认证每半年进行一次。
  2、目前已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员的教师,必须在2003年9月以前申请并获得资格证书。
  3、凡获得资格证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每五年、心理咨询员必须每三年参加一次由市教委审核认定的培训机构举办的知识更新培训,成绩合格。
  资格认证的考核办法由“资格认证小组”另行制定。
  本办法所规定的资格证书不作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凭证。
  本办法自日起执行。
  8.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素质、理论修养、教育能力和研究等方面,达到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条件,初步胜任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有效的进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1、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善于处理自我成长中的问题;
  2、具备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修养;
  3、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具备设计、组织和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
  4、掌握基本的心理沟通技能,善于创设良好的群休心理氛围;
  5、具备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群体和个别评估的初步知识和能力,能及时发现和向校心理咨询员转介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
  6、具备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能力。
  二、培训内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成长;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三、培训方式
  1、业余培训,每周集中一天,假期适当集中,共162课时;
  2、师资为本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适当聘请外地的知名专家。
  3、主要考核内容:个人成长报告、理论学习心得与论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实践评估及研究报告。
  4、培训计划的实施由南京市教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小组进行监督。
  四、学员甄选
  学员由学校推荐,培训单位审核批准;
  五、课程及课时安排
  序号 课程项目 课时 说明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个人成长 12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24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
  设计与组织 24
  4 群体动力学与个别化心理沟通 24
  5 专题辅导的理念与实务 24 学习、生活、生涯辅导,青春期辅导,及其它专题辅导
  6 学生心理发展评估初步 12 含心理卫生评估
  7 发展心理、人格心理、
  学习心理等 18
  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6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 18
  备注 1、上述课程将交叉、综合进行;
  2、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实践课时为集中研讨课时。
  9.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考核办法
  (试行)
  一、此办法作为《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
  二、申请资格认证的教师必须通过由“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小组”(以下简称“资格认证小组”)组织进行的有关考核。
  三、参加考核的人员须符合《实施办法》第一、二条规定的有关条件。
  四、参加考核人员的培训应符合《实施办法》第三条的有关规定,并作如下补充说明: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可由各区县教委组织实施,委属学校参加属地区县教委组织的培训。培训须严格按照市委制定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前须报“资格认证小组”审核备案,市教委审核认定的专门师培单位组织的培训可纳入继续教育课时。
  2、学校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仍按《实施办法》执行,纳入继续教育课时。
  3、已参加其它相关培训的各类人员,向培训单位提供有关专门资料,免修课程由培训单位决定。
  4、报告参加考核的教师须经区县教委或学校(地方高校)初审后,向“资格认证小组”提供合格的培训背景资料,取得考核资格。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形式与内容:
  (一)、书面闭卷考核: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务实;
  2、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综合考核)。
  (二)、提交资料考核:
  1、个人成长报告(个人成长报告撰写说明附后);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一份及所在单位或培训单位对方案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3、专题研究报告。
  六、学校心理咨询员考核形式与内容:
  (一)、提交资料考核;
  1.提交由市教委审核认定的专业培训机构系统培训的考核鉴定资料,其中必须包括督导鉴定一份;
  2.个人成长报告;
  3.专题研究报告;
  4.个案及小组咨询报告各一份;
  (二)、面试:
  1.口试;
  2.角色扮演。
  附件:个人成长报告撰写说明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面对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其基础或前提之一就在于“作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咨询员。
  “人”内在的人性观、发展观、教育观,以及对自身成长中的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的认知、态度、体验及感悟等,是制约自己对学生所作干预的内在根源。“个人成长报告”要求结合自己个人成长史就上述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特别注重自身的这些方面对所从事工作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新的认知和感情。
  “个人成长报告”属于自我探讨类文章。可就自己的整体成长,也可就自己在某方面的成长,或在某个“未了事件”上的解决,还可就自己对尚存困扰或问题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无论如何,都需要能够勇于面对自己、敞开自己,内容具体、言之有物,展示出自己真实的这样一个“人”。篇幅均在3000字。
  10.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
  一、为规范南京市学校咨询室建设,特别定本办法。
  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职责
  1、维护和监控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2、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3、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和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
  5、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心理咨询机构。
  6、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及时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三、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1、学校心理咨询室必须有专用场地,并设在方便学生进出的地方,不宜设在学校办公中心区。
  2、咨询室内部环境应舒适、温馨、宁静、保密、安全。
  3、咨询室必须配备一定的学生心理健康阅读材料,心理测验和心理档案管理软件。
  4、每个咨询室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咨询员,其中至少有一名接受过市级以上学校心理咨询专职机构培训并取得市级资格证书的咨询员。
  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管理
  1、必须有校级领导分工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2、要制定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计划之中。
  3、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给予心理咨询室专项经营保证。
  4、心理咨询室开放接待时间每周不少于8小时。
  五、心理咨询员工作要求
  1、咨询员必须严格遵守《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注重自身的成长,在心理咨询操作中做到尊重、真诚、保密、耐心等。
  2、按心理咨询专业要求做好情况记录及资料保存。
  3、要加强学习、认真参加专门培训单位组织的有关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一年三月
  11.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
  第一条
咨询人员应做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熟悉并认真遵守国家《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第二条
咨询人员应严格按科学态度和专业要求工作。必须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努力钻研有关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探索工作规律;还必须熟悉学校的各种教育策略,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将学校心理咨询专业要求和学校实际相结合,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三条 咨询人员要用学生理解的语言,向来访学生解释本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来访学生的自身权利,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意义。
  第四条
咨询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在与来访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特别注意尊重来访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来访学生的正当权益;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出发,真诚对待来访学生,接纳对方的各种知识情感困扰,对他们需求达到同感的理解,立足于全面发展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尊重学生自愿接受服务的权利。
  第五条 咨询人员应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向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第六条
咨询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其他秘密;对学生的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其他档案;只有在专业需要和必须会诊时,才能和其他专业人员讨论来访学生的案例;不得将学生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研究和写作中需要引用学生的资料时,必须隐去可能辩认出来访学生的有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不得向学校其他人员及家长透露学生的秘密;出于保护学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以及需要争取其他人员帮助,必须向有关人员提供学生心理咨询资料时,要向能负责、能保密和有权力、有能力解决相应问题的人员提供,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并使他们感到安全,不进一步扩散有关信息。
  第七条
咨询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遵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心理测验工作者道德准则》,按心理测验的规范进行,不滥用心理测验,科学、客观地使用测验结果。
  第八条
咨询人员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应努力动员与争取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必要时要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支持系统;在向教师和家长提供资料、建议及分析学生情况时,要以保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咨询人员要注意积极地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九条
咨询人员必须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在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开展工作;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转介,推荐其他合适的专业人员予以解决,或建议学生到校外相关部门接受咨询或治疗,转介时要耐心做好学生的工作,不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对学生提出的超越自己职责范围的要求,不能予以满足。
  第十条
咨询人员必须始终注意保持和来访学生关系的纯洁性,不得与来访学生及其家长建立心理咨询和教育关系以外的任何或其他关系,不得收受学生及其家长任何物质报酬和馈赠。
  12.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
  一、依据南京市教育委员会[宁教德(2001)6号]文件精神及附件内容,制订本评估方案。
  二、本评估方案的评估要求是合格心理咨询室的基本标准。
  三、评估方案:
  (一)、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30%
  1、校心理咨询室有专用场地,设在方便学生进出的地方,不宜设在学校教学中心区。仅得6%
  评分:有专用场地记3分,位置合适记3分。
  2、咨询室内部环境舒适、温馨、宁静、保密、安全。6%
  评分:内部环境舒适,温馨,宁静,记3分;内部环境保密,安全,记3分。
  3、咨询室配备一定的学生心理健康阅读资料,心理测验量表,心理档案管理薄册。8%
  评分:有学生心理健康阅读资料,记2分;有心理测验量表,记3分;有心理档案管理薄册,记3分。
  4、咨询室配有1个专职(主要负责)咨询员,有2名以上兼职咨询员,其中至少有一名接受过市级以上专门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市级资格证书。10%
  评分;人员配齐,记5分;接受过培训,记2分;取得资格证书,记3分。
  (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管理20%
  5、有校级领导分工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3%
  评分:有领导分工负责,记3分。
  6、心理咨询室有学期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期终,有工作总结。6%
  评分:有计划,记3分;有总结,记3分。
  7、心理咨询室有专项经费保证。5%
  评分:有经费,记2分;经费充足,记3分。
  8、心理咨询室开放接待时间每周不少于8小时。6%
  评分:少于4小时,记0分;4小时以上,记2分;6小时以上,记4分;8小时以上记6分。
  (三)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职责。30%
  9、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8%
  评分:定期检测,记4分;有档案,记4分。
  10、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和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4%
  评分:经常做到,记4分;偶尔做到,记2分;做不到,记0分。
  11、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6%
  评分:基本做到,记6分。
  12、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心理咨询机构。6%
  评分:基本做到,记6分。
  13、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提出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6%
  评分:提供信息,记3分;提供意见或建议,记3分。
  (四)心理咨询员的工作20%
  14、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严格遵守《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10%
  评分:基本做到,记10分。
  15、咨询员按咨询专业需求做好情况记录及资料保存。5%
  评分:做好情况记录,记3分;做好资料保存,记2分。
  16、咨询员注重自身成长,加强学习,认真参加专门培训单位组织的有关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5%
  评分:基本做到,记5分。
  (五)有以下情况予以一票否决
  17、心理咨询室没有专用场地的。
  18、心理咨询室没有专职(主要负责)咨询员、或者专职(主要负责)咨询员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培训的。
  19、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少于4小时的。
  20、心理咨询室没有心理健康档案的。
  21、心理咨询员的咨询工作严重违反《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的。
  (六)总分达 分以上为合格心理咨询室。
  13.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关注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责任与义务。学校心理发展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和教师,负责全体学生心理健
康维护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为更有效地发挥全体教师和干部对学生心理监护的作用,有效地
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作用,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全体教师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监护,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心理危机监护”指着眼于全体学生在校内的心理状况的监护,尤其是对心理危机学生的监护。
  1、“心理危机”特指学生在遇到某一事情或境遇后,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应付和解决,而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会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预警”指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要预先发出警报,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
  2、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和特征。如:
  A)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 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B)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中有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
、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学校中是新转学、开学或学期结束、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矛盾、遭受失败等;
  C)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
、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 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它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
  D)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
  E)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3、处于危机情况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周围人的支持与理解,一般处理危机情况需要的是:
  A)、先表达对其状态的理解与认同,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得到其信任;
  B)、然后与其讨论问题的改变和解决方法,或向其最信任的人转介,或向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人员、机构转介,给予有效的干预。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护当事人,遵守保密原则,及时通报家长及有关人员,给予看护。
  二、学校学生心理危机监护系统包括三级监护。
  一级是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监护,是距离学生最近和最容易了解学生情况,能给予
最及时保护的监护人;二级是各年级组、教研组、学校科室领导的监护,对所管理范围内学
生的整体状况进行把握,容易调动各种力量给学生以及时的监护;三级是心理教育中心心理
专业教师的监护,能给予科学与专业的心理干预,并决定是否向有关医疗机构和人员转介。
  1。各级心理监护的职责是:三个“及时”: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变化和危机;
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等,“及时”的涵义是:发现学
生异常情况后,要在1小时内,向有关人员汇报的同时,即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接到汇报的有关人员,要在1小时内,制定相关措施,实施干预,在48小时内校内干预无效的,要向学校领导及时汇报,与家长联系,共同协商转介。
  2、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和自觉求助的教育,学生发现处于危机同学问题后,应及时报告老师,尽量不将其带到这种干预中来,以保证学生正常学习。
  3、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家长建立经常联系与沟通,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4、由三级监护和预警组成了我校学生心理监护系统,并与家庭、学生共同形成对学生 在校内的心理保护网络。
  三、此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各部门要组织教职工学习和培训,并制定相关措施给予落实。
  14.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 全哲洙
  日人民日报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要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规律,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深化改革,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学校德育环境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改进学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针对未成年人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育。过去,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区分年龄层次、不考虑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笼而统之地进行教育的现象,致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盲目性和“一刀切”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各阶段特点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入手,积极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逆反的影响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