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共享单车学骑单车的技巧车

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994 小时
元宝:1417
金币:91796
<em id="authorposton17-2-20 09:56
查看: 8836
搜索、扫码、解锁,几个简单的操作后,就可骑车上路了,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出行工具。然而,楚天都市报记者今日走访发现,在武汉,未满12岁的未成年人违规骑行的现象屡有发生。而且,在共享单车上,并没有“未满12周岁请勿骑车”的警示提示语。
据了解,孩子上路骑行,多数是使用家长的账号租用单车,不少家长未意识到这是违规行为。法律规定,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交警提醒,孩子独自骑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监护人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共享单车上时现孩子身影
今日上午,在江岸区解放公园路附近,10分钟之内就有13辆市民骑行共享单车进入记者视线。而后不久,记者即看到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骑着共享单车在路上嬉戏。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小朋友今年11周岁,是妈妈给他租的共享单车。
看到记者询问,在不远处的母亲马上赶来解释说:“我在旁边照看着,不会有危险。”当记者询问:“您知道我国规定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吗?”母亲表示:“孩子是用我的号租的车,虽然我知道12岁以下不能骑车上路,但他经常和小朋友骑车去公园,感觉骑慢点应该不会有事,所以我也没反对。”
无独有偶,记者今天下午在武昌区黄鹂路上看到,一名男孩骑着共享单车向东湖方向骑行。记者上前问男孩几岁,他回答说今年已11岁了,他也知道不满12岁不能骑车上路,但是家长知道他骑车,也没反对。
记者走访发现,共享单车的车座普遍偏高,大部分小学生的双脚都无法着地,一旦急刹车或者慢行,很容易侧歪摔倒,非常危险。
“我上次开车在路口拐弯,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骑过来,看到有车,他一紧张,差点摔倒,当时我立刻不敢动了。”武昌市民戴先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心有余悸,“多危险啊,我肯定不会让自己小孩骑车上路。”
平台限制年龄但家长帮忙注册
今日,记者分别登录“摩拜”和“ofo”两家共享单车平台,在使用规则中,记者看到均注有“用户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对注册者的年龄作出限制规定。
记者使用“摩拜”和“ofo”单车时,车上都没有标识“未满12周岁请勿骑车”的警示提示语。那么,对于不自觉遵守的用户,平台是否设有限制措施呢?
记者注册体验发现,在手机注册和押金充值后,需填写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实名认证,才能开始使用。于是,记者将一张未满12周岁的身份证件上传后,两家平台上均显示“由于年龄不满足条件,认证失败”。由此可见,小学生使用单车必须使用大人的证件才能注册。
随后,记者联系到ofo共享单车平台,工作人员坦言:“在我们的APP上,未成年是没办法注册使用的,然而很多家长帮孩子解锁单车,我们对此感到很无奈。”对方表示,希望家长不要为未满12周岁的孩子租赁单车,以免发生事故。“监护人应履行监督职责,希望家长不要给未满12岁的孩子租单车。”摩拜单车一工作人员给出的说法也如出一辙。
孩子骑车出事家长也须担责
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位警官表示,根据道路交通法实施条例规定,未满12岁的未成年人,是严禁骑自行车上路的。遇到交通事故,其监护人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过,由于12周岁以下的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交警也只能以教育劝说为主。
江岸区育才小学一名学生的父亲吴先生说,他儿子正在读6年级,已经年满12岁,一直比较喜欢骑自行车。即使到了允许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年龄,他也只允许儿子在小区、公园内骑共享单车,绝不允许骑车上市政道路。
“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马路”,这是武汉市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口号之一。记者走访武汉市多所小学了解到,小学生们的上下学方式主要由家长接送,只有极少数的高年级学生会骑自行车上下学。
新闻多看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早就有明确规定,孩子12岁以前不得骑车上路。另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上海市政府约谈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要求进行整改,特别是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不得使用共享单车。
家长帮武汉站官方微信号:wuhanjzb(期待你的加入)
关注“家长帮武汉站”微信公众号,我们将为您提供:
1、第一手升学资讯、学校动态
2、亲子活动、线下活动不定期组织
3、专业升学类答疑讲座
4、大型考试第一时间发布试卷及答案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2-21 00:29
受教了,现在路上车多,有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少骑单车为好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9 小时
元宝:1091
<em id="authorposton17-2-21 02:53
确实非常不安全
长期支持论坛,在线时间、发帖数、页面访问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申请杰出贡献勋章
济南特色勋章
描述:济南地区用户专用勋章
名校学霸师资、定制专属教学方案、陪伴式教学让孩子效率翻倍。
Powered by小蓝、酷骑倒闭启示:共享单车不能独立存活_凤凰科技
小蓝、酷骑倒闭启示:共享单车不能独立存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小蓝、酷骑倒闭启示:共享单车不能独立存活 冬天来了,挺冷的。北京街头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原标题:小蓝、酷骑倒闭启示:共享单车不能独立存活
冬天来了,挺冷的。北京街头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从金台夕照地铁站出来,一眼望不到头的共享单车队伍把人行道占去了3/4。
共享单车行业与北京的天气一样寒冷,在酷骑押金难退宣布破产后,小蓝单车也宣布难以继续运营,同样用户的押金也无法退出。算上此前死掉的町町单车、悟空单车、小鸣单车,已经有至少5家已知的共享单车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日,在共享单车投资最火爆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共享单车能活到2018年冬,我直播吃土》。可惜,共享单车创业寒潮来的比我预测的要早,2017年冬天来临之前就大规模陷入困境。
自2016年11月,我陆续有写了多篇关于共享单车的评论分析,从盈利模式、融资问题、押金安全、技术趋势等多维度探讨共享单车行业。这些文章饱受争议,许多媒体人与我争执,认为我是危言耸听,博取眼球。
而摩拜单车则因我写了一篇《摩拜融资6亿美元仍是“水蛭”的命,一旦投资断档立即死掉》的文章将我告上法庭,索赔120万元。
而如今《新京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这些报道的主旨都在讲我一直在谈的观点: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难寻,靠融资活着,一旦没有融资就会死掉。
看到共享单车企业大面积死掉,被起诉120万,被这么多人辱骂的我,本应该幸灾乐祸。因为这一系列事实都在证明,我此前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这些事实也都可以作为我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最好证据。
看着这些创业公司的倒闭新闻,我并没有写文章落井下石。因为我写了太多关于共享单车的分析,眼前的一幕幕,无非是我此前就已经提前早已看到的结果。
然而当看到如此多的用户押金难退,投诉无门,我又忍耐不住想要写共享单车题材文章,揭露这背后的黑暗。这或许就是被称为“互联网鲁迅”的磐石之心应该做的事情——为社会呐喊。
为何预言共享单车在2018年冬天出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共享单车能活到2018年冬,我直播吃土》一文中,已经有答案。这里我再简单解释下。
2016年11月,共享单车行业融资大规模进来,疯狂全国投放车辆。而这些车,我预计他们的生命周期是2年。于是就到了2018年冬天。
而且从10中旬开始,全国北方地区开始入冬,这会大量减少自行车的使用。就像我文章开头说的,在地铁口堆积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自行车。
从10月到次年的5月,一共半年的时间,北方都不适宜骑车,用户活跃度极低。这段时间共享单车企业依靠骑车费、包月费以及广告赞助费的收益都会大幅降低。
而经过一个夏天,一个冬天之后,车就会出毛病,维修的成本在提高。2年后大量车子都坏了,企业却没能回收成本,更无盈利可言。投资人是要赚钱的,是要翻倍的,耐心是有限的。
共享单车企业无法上市,就没法套现离场。2年后,无盈利,又看不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那资本就会着急。后续的资本就跟不上,共享单车企业就无钱继续投放新车。于是这个生意就没法再继续下去,倒闭是必然。
现在除了阿里巴巴和滴滴投资的ofo和腾讯投资的摩拜,其他共享单车企业都已经难以找到融资。在盈利无望的条件下,冬天活跃用户持续下降,所以没钱继续烧的共享单车就会大规模倒闭。
挪用押金是共享单车行业不成文黑暗手法?
无论是町町,还是酷骑、小蓝,倒闭后都面临押金难退,或者根本无钱退押金的状况。町町单车200万押金被挪用到高利贷中放贷,老板已经被刑拘;酷骑据说老板自己有一家小贷公司,酷骑和小贷公司是在一起办公,一个财务,所以押金去哪了?
酷骑北京退押金现场
现在小蓝单车又是押金没法退,据说挪用押金去造车了。而小蓝单车的老板已经跑到了国外,至今未归。
每个用户200元,300元的押金,就这样打水漂了。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这些共享单车企业要单独设置押金专用账户,找有资质的银行托管,以防止押金被挪用。但是从目前出问题的单车来看,这个文件却并未被执行。
有媒体为M单车企业算了一笔账,造车一共花费70亿元,融资只有60多亿元。M单车企业却称自己将押金放在招行进行托管了,那么这10多亿元的造车款哪里来?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员工工资哪里来?
在这里,磐石之心呼吁交通部、金融监管部门联合严格调查共享单车企业的押金托管情况,以免出现更大规模的押金难退。
广大民众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
很多人认为,共享单车是福利。免费骑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磐石之心你为何要批判这个行业?你就是为了博眼球。
我此前从不反驳这种论调。因为我知道在大家开心的“撸羊毛”时,一个人却跑过来说,羊毛有毒,这实在是非常让人扫兴。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押金退不出来,我可以用事实为自己正名了——世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那肯定是带毒的。
P2P火爆的时候,我的朋友贪恋20%的回报,投了80万元进去,结果没多久P2P公司老板跑路了,80万全都打水漂。
如果说这个骗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那么你是无法逃脱的。20%、30%,甚至50%的利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高利息的诱饵,就是要套你的本金。
共享单车如果盈利模式不存在,只是为了资本击鼓传花,只是互联网巨头推广移动支付的工具,那么也很可能是一场骗局,而你的押金就是它们囊中之物。
在数十亿元的押金面前,没有人不动心。更何况,这些钱没有监管。即便是破产,押金不退,至今无法律可制裁。
这既不算是诈骗,也不算是非法集资,加之每个人的损失就200、300元,个人维权成本极高,与维权收益不成比例,这个更加助长了共享单车创业者携款跑路的可能性。
这简直是太棒的生意,一个可以逍遥法外的生意,一个可以公然骗钱,被骗人坐在地上帮着叫好的生意。小蓝单车无法退押金,竟然有用户说:“这单车太好骑了,我押金不要了,为支持情怀。”
或许,某号称第一,“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共享单车企业,一旦发生挤兑式退押金,也会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共享单车何去何从?磐石之心不妨再做个预测:共享单车不可能独立存在,持久健康经营,它只能作为某赚钱业务的附赠服务,或者是政府的公共服务。所有想要自己成为平台,自己赚钱发展壮大的共享单车企业都是不可能的,这个行业诞生不了任何巨头,只能做"财主"的“儿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72653
播放数:160281
播放数:85472
播放数:148709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共享单车虽风靡别着迷&3种人不宜长时间骑自行车
日14:49&&来源:
原标题:共享单车虽风靡别着迷 3种人不宜长时间骑自行车
  时下,共享单车陆续在各大城市兴起并深受大众欢迎。医生提醒,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环保健康的运动帮手,但是不能长时间骑行,尤其是青少年或疾病患者更应注意骑行方式。
  自行车不能长时间骑行
  自行车不适合作为长期锻炼项目。因为自行车车座又窄又硬,如果长时间骑行,前列腺等器官受到很大挤压,会出现缺血、肿胀、发炎等状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不育。
  骑单车注意事项
  1、车座的高度。一般说来,以车座较低并有5一10度的后倾最便于长途旅游。旅游时对车座的调整,应以低车座为最佳,这对保持体力、速度、耐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2、下坡时要控制速度。刚刚结束辛苦的爬坡,面对长距离的下坡,大家都想享受一下风驰电掣的感觉,很过瘾会忘乎所以,但此时已然埋下了危险的种子。你不知道前面的未知路况是否有危险,除非你想上演空中飞人,否则,还是让速度慢下来吧,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中。
  3、尽量不赶夜路。因为骑行大都在远离城市的郊外,没有路灯,即使你装备有照明系统,但是由于路况的不熟悉、路上行驶车辆的不确定性,请尽量不要在天黑后骑行,未知的危险无处不在。
  4、严禁酒后骑车。酒后骑车与酒后驾车的情况同样危险,同样是在用危险方法危害他人、危害自己的行为,极易酿成悲剧,所以强烈反对酒后骑车。
  5、控制骑车速度。许多年轻人贪图骑得远和快,例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时膝盖会出现积水。运 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大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至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 高频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那些人不宜长时间骑单车
  第一种类型,男性群体。
  并不是说男性不适宜骑自行车,而是不能够长期以这一种运动做锻炼。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几乎所有的自行车的车座都是比较狭窄的,如果长期的骑行,那么对于男性的睾丸以及前列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长时间的挤迫之下,有可能出现红肿、发炎等等的炎症,如果不加以调理,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不育。所以作为男性,一定不能够长期从事比较猛烈的骑行运动,定期的锻炼才有好处。
  第二种类型,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
  这一种群体常见于老年群体,虽然说国外有报告曾经指出,骑车能够帮助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但是这种前提必须要建立在正确锻炼的前提下。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骑行活动,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来锻炼,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最常见的后果就是血压升高,突然摔倒等等。
  第三种类型,正在成长发育当中的青少年。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90后,因为他们都比较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而且他们觉得一些自行车比较帅酷,所以他们在骑车的时候,都会把车把降到最低,弓着身体来骑行,因为他们觉得这一个姿势更加的帅气。但是殊不知道,因为青少年的身体正在发育当中,一般骨骼比较柔软,长期弯着腰来骑车,那么很容易对以后背部骨骼的生长发育起到不良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导致驼背的出现。所以青少年一定要谨慎,选择正确的骑行姿势。
(责编:郑浦丽、胡洪林)  记者郭跃华/文王富晓/图
  核心提示
  为了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共享单车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很多群众出行的交通工具,但不少人并不了解使用共享单车会涉及的法律问题:破坏共享单车,或者给共享单车上锁,可能会面临治安处罚,重者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12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使用共享单车;使用者乱停乱放共享单车,不仅会影响市容,还可能会被处罚……大家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得清楚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触碰法律底线。
  破坏共享单车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4月23日上午,记者在郑州市城东路一小区门口看到,停放在路边的两辆共享单车已经损坏,其中一辆共享单车的车轮被压扁。
  不久前,郑州市银基商贸城附近有部分共享单车的开锁二维码和编号被人为涂抹或刮擦。据附近一名安保人员介绍,有人记住共享单车的编号或用手机拍下二维码图片后,将车身编号和二维码涂抹掉,导致他人无法正常扫码租用,共享单车变成了“独享”。
  2017年以来,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郑州市的大街小巷,绝大多数用户都能够按照规则来使用共享单车,但有少部分人要么故意毁坏共享单车、要么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
  3月29日,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办事处两名巡防队员巡逻到西十里铺育红小学附近时,看到一对母子正在为一辆灰色自行车充气。巡防队员经检查发现,该自行车是被人恶意喷漆改造过的某品牌共享单车。巡防队员上前询问这对母子时,两人均表示不知情,丢下自行车扭头就走。
  很多人都知道破坏共享单车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并不清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按照法律规定,破坏共享单车已经触犯了法律,有可能承担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河南新动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广晓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朱广晓认为,一旦行为人实施了损毁共享单车的行为,就涉嫌触犯法律,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罚款等处罚。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搬回家中等行为,都是故意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的行为,属于盗窃行为,轻者会面临拘留等治安处罚,重者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
  日,北京火箭总医院的两名护士给共享单车上锁被行政拘留5日。如果私占共享单车数额较大,情节严重者可能触犯刑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日,陶某因盗窃共享单车,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陶某拘役4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不满12周岁不能使用共享单车
  4月22日下午,记者在郑州市二里岗街某小学附近发现,不时有小学生模样的未成年人骑着共享单车行驶在马路上。
  这些小学生是如何注册使用共享单车的?一名小学生告诉记者,对于黄色的共享单车,有人使用后如果忘记打乱密码,只要按下开锁按钮,车锁就能直接被打开。
  3月27日下午,在郑州市汝河路一小学门口,胡女士接孩子放学时,竟给女儿租借了一辆共享单车,让女儿骑车回家。胡女士还表示,8岁的女儿最近很喜欢骑共享单车,女儿的很多同学也都会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也就是说,不满12周岁,骑共享单车上路是违法的。
  近期,我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的事故。3月26日,上海一名11岁男孩在骑共享单车过程中,被客车卷入车底身亡。4月1日,一名9岁男孩在骑共享单车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共享单车手柄插入脖颈。
  如何防止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是共享单车平台和社会都该负起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各共享单车平台纷纷出台措施,防止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ofo共享单车平台对外表示,新用户认证时,他们会屏蔽掉12岁以下的用户。ofo车辆在线下为网格化管理,每个指定区域都会配一个运维师傅,负责修车和车辆摆放。这些师傅会统一着装和戴工牌,遇到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骑车会及时劝阻教育,上下学高峰期还会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查。ofo共享单车平台还通过APP弹屏,推送微信、微博文章,向用户宣传安全用车知识。
  据了解,摩拜单车在《致广大摩拜用户、市民的文明骑行倡议书》中明确提出,建议未满12岁的未成年人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勿骑车上路,同时建议用户不应将共享单车借给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共享单车平台应尽力做好引导、提醒安全用车的工作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禁止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
  发生交通事故后责任划分成难点
  近日,北京的冯先生租用ofo共享单车,在下坡骑行时摔伤。冯先生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共享单车的刹车失灵、运营商未尽到维护检修义务,于是将共享单车平台起诉到法院。这是我国共享单车用户首例索赔案件。
  随着共享单车的用户逐渐增多,我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共享单车安全事故。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统计发现,2017年以来,因使用共享单车发生了近20起事故,其中有6起事故的使用者系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发生了意外,该由谁来担责呢?
  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楠说,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公共道路上骑自行车,本身就违反了交通法规,在这种情况下,监护人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共享单车经营者对事故的处置态度也不一样。ofo共享单车平台对外表示,他们为每位规范使用ofo共享单车的用户购买了保险,规范用车的ofo用户遭到意外伤害时,可申请报销因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最高1万元;遭到意外伤害导致身残、身故,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赔偿。
  摩拜、小蓝单车在用户协议(用车服务条款)中规定,如用户不幸发生任何意外或事故,除非用户能证明该意外或事故是因所骑行的自行车本身固有缺陷直接导致,否则该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如果共享单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用户骑行出现安全事故后,共享单车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共享单车本身没质量问题,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因为和机动车抢道或违反交通规则出现事故,应该按照交管部门对事故的认定结果处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只要能证明是由共享单车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受害人都可要求共享单车平台承担违约责任,无论是车辆本身存在缺陷还是因为遭破坏出现故障。
  杜绝乱停乱放需要完善管理制度
  2017年以来,ofo、酷骑、摩拜等品牌共享单车运营商在郑州市投放了大量共享单车,这一新鲜事物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共享单车平台为了争夺市场随意投放、用户随意停放,导致共享单车占据了城市的大量公共道路。
  记者发现,有人把共享单车扔在绿化带里,有人将共享单车横在人行道栏杆处……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现象已经影响到市容市貌和道路安全。
  一名城管人员表示,一些市民随处乱放共享单车,增加了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市民都期待享受共享单车的便捷,不希望看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
  共享单车进入郑州之初,郑东新区如意湖办事处曾以占道、违规停放等因素扣押过共享单车。后来,郑东新区经过规划,在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规划了共享单车停放点。
  相关人士指出,共享单车对于2017年以前的郑州而言属于空白,它的停放涉及的部门至少包括规划、交委、城管、交警等,如果不提早进行管控,则会形成混乱局面。
  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后,如果乱停乱放还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针对共享单车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值得郑州借鉴。
  去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发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共享单车乱停放等热点问题进行规范,明确指出共享单车平台应建立用户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引导用户形成良好出行习惯。对违反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或违规停放自行车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单位将按职责进行处罚,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广州市海珠区在人群密集的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产业园区、批发市场、公共服务区、娱乐休闲区周边区域等人流集中地区,增加了上千个公共自行车停车区。
  有关人士指出,共享单车的推广不光是企业行为,政府也要进行管理,同时需要建立用车秩序、诚信机制。政府需要依法对违停、违规使用情况加大巡查力度;共享单车使用者也应做到文明骑行、规范停放,提高自身素养。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警法频道官方账号
22743文章数
搜狐网警法频道官方自媒体
北京市公安局勤务指挥部110报警服务台
警界资讯,警营风采,警花警草,酸甜苦辣。
专注警法事件,客观,理性地解读警法新闻。
长安论剑,习武修文。安邦护民,德成郅治。庙堂江湖,共梦太平。12岁以下孩子不能“共享”单车---深圳特区报
第A08版:大都会·民生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专题
第A07 : 大都会·社会
第A08 : 大都会·民生
第A09 : 中国
第A10 : 中国
第A11 : 国际
第A12 : 体育
第A13 : 今日财经
第A14 : 今日财经·股市
第A15 : 今日财经·商界
第A16 : 金融生活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综艺
第B03 : 人文天地·前海
第B04 : 广告
12岁以下孩子不能“共享”单车
论坛现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文 刘羽洁/图 ●
主持人 刘丽华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谢兰军 深圳市人大代表、北京中银(深圳)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 王
雪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 刘宇驰 深圳市交警局交通处停车场管理科科长 滕
飞 摩拜单车深圳城市总经理 张志宏 英国志奋领学者深圳俱乐部主席、 政策分析师 杨
艳 网友、拜客绿色出行骑友 ● 本期嘉宾 本期话题 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备受市民青睐,有效化解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不过伴随而来的也有单车乱停放、被恶意破坏等问题,今年春节更有市民将共享单车当成“深圳特产”带回湖南引起社会关注。 本期论坛聚焦共享单车不文明使用行为,嘉宾认为违停以及恶意破坏等是小概率行为,建议通过案例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警也将建立共享单车统一信用平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共享单车企业也将进一步规范。 本期嘉宾也关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的话题,认为最重要的是路权重新分配的问题。目前交委正在做自行车道的梳理,嘉宾建议修改道路规范、收窄路宽,让出行方式和路权的比例相匹配,实现绿色友好城市的目标。 交警:建立共享单车统一信用平台 刘丽华:有网友表示,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有信用评级,对不文明骑行行为能否有一定约束? 滕飞:在摩拜单车的个人信用机制里,明确约定如果违停一次就会扣除多少信用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刘宇驰:不过这里面存在一定问题,如摩拜单车只对自己的用户有约束,如果一个人在摩拜的信用分低了,他可以选择其他的共享单车。深圳交警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共享单车平台,如果违法情况多,个人在使用共享单车上将受限制。 王雪:由深圳交警建立统一平台,整合各个平台的信用机制,有公信力,我认为可以打通,甚至可以和交警的信用机制挂钩在一起。目前信用问题已经运用到各方面,可能会影响贷款、孩子上学以及找工作等等。 建议:案例宣传教育明确法律责任 刘宇驰:针对共享单车违法行为,下一步我们希望能进入到所有共享单车的数据,数据可以确认使用者是谁,如此处罚对象也比较明确。 谢兰军:交警执法主要是与道路相关的执法,对于恶意破坏单车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犯罪标准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执法,比如故意毁坏财物达到一定数额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春节时有人把摩拜单车带到湖南去,有人认为构成侵占财产,有人认为是盗窃,大家一致的观点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由财产所有权人提起,走相应的程序。 滕飞:湖南益阳这个案例我们通过深圳交警把单车追回了,也已经立案,下一步是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罚,同时也通过案例对市民做了深度教育。下一步摩拜单车还将提出关于合法、安全、文明骑行的倡议,比如合法方面,按交通法规定,12周岁以下孩子不能骑自行车上路。 王雪:利用案例来教育群众是最好的,如果是非合格的人骑共享单车出了交通事故,付出的惨痛代价都由自己承担,通过案例的宣传可以让人们知道如果做了突破法律规定的事情将承担相应的后果。 滕飞:我们在用户协议中也已经明确告知,12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骑行的,身体没有达到某种标准也是不能骑行的,这些需要更大范围地向市民宣传教育。 建议:修改道路规范重新分配路权 王雪:骑行者如果闯红灯或者逆行要严格执法,这是保护自身和公共安全;但如果骑到机动车道上要怎样处理,我认为是有争议的。这种情况也是无奈,毕竟现有的非机动车车道比较少。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有相对完整的自行车道,但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发展,非机动车道就成了现在的“人非共版”。所以,除了交警执法,最重要的是路权重新分配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情况都是20%的机动车出行,占了80%的路权,80%的非机动车出行反而只有20%的路权。 杨艳:建设新的自行车道可能比较困难,但如果让之前已经建好的自行车道回归可能可以比较快落地。 张志宏:深圳的共享单车已经有22万了,如果市民越来越习惯共享单车,机动车的使用数量会下降,那公共空间是否可能在规划上,在现有机动车道上让出一条道分配给自行车? 王雪:交委目前也在做自行车道的梳理,但深圳现有的机动车道实际上是多个部门管理的。下一步怎样让出行和路权的比例相匹配,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修改道路规范、收窄路宽等,大家各行其道才可以保障安全问题,才能回归绿色友好城市的大目标。 杨艳:城市的公共空间到底能容纳多少自行车,这个有无科学数据?比如南山区现有共享单车8万辆,南山城管表示要把总量控制在5万辆左右。 王雪:共享单车容量的问题,这不应当是由行政来调节的,企业如果投放过量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定会去做调整。我认为应当由市场来调节,而且这也是不可能限制的,因为需求是动态的。 嘉宾: 违停及破坏行为 属于小概率事件 刘丽华:共享单车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一种全新的绿色出行方式,正在改变深圳人的生活方式,不过现实中也发生个体对共享单车的恶意破坏行为。 王雪: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对共享单车的认可是大势所趋的,不过中间会有一定的小曲折,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宣传教育,用法律的约束手段。总体上深圳市民的整体素质还是非常高的,我们要学会理性判断,2016年底时深圳有大概20多万辆共享单车,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会有意识不去影响别人,这当中的恶意破坏和违停,我认为应该是小概率。 刘宇驰:共享单车在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一个是交通秩序问题,比如单车用户占用机动车道、冲红灯、乱停放;一个是交通安全问题,据统计,2016年以来深圳交警共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44872宗,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80人,其中涉及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车除外)达219人,占总数的58%。 关于乱停放以及对共享单车恶意破坏的问题,我们还在统计相关数据;而交通违法问题方面,2017年1月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500多宗,其中有120多宗是涉及共享单车的。 杨艳:单车乱停放其实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就一直是存在的,以前就已经存在个人自行车没有地方停放的问题。共享单车大量涌入深圳之后乱停放问题就暴露的比较明显,因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有限,车辆出来后没有地方停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芭比学骑单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