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寺里的瑜伽焰口视频,产生了一些想法,求助

关于玉泉寺瑜伽焰口法会的一些提问,如是回答_长沙市玉泉寺_37阅读
关于玉泉寺瑜伽焰口法会的一些提问,如是回答
&1、为什么要参加瑜伽焰口法会?累世以来,我们都有无量无边的冤亲债主、历代祖先、堕胎婴灵,我们也造了无量无边的业,我们生命的品质好与坏,与他们的状态有很大关系。一个家庭,祖先是根基,子孙是枝叶,枝繁叶茂的家族,一定是祖德深厚的家族,落寞衰败的家族,也一定有一个深陷苦海的祖先。一人不安,合家不宁。冥界离苦,阳界平安。我们参加焰口法会,为众生说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于亡者,可以超越生死,到达彼岸;于生者,可以超越障碍,渡过难关。这就是参加焰口法会的利益。&2、焰口法会是不是捐了钱就可以了?超度的力量由个人的发心决定!焰口法会不是金钱交易的买卖,如果没有时间来,也可以随喜参加,这确实可以给自己一些安慰,但功德力还是会小很多。&3、焰口超度法会需要多少钱?超度法会之所以重要,在于心,不在于金钱多少,随喜1元、10元都可以。玉泉寺的法会通常要采购足够多的米、果、糖等物资进行下施,如果经济能力好,就可以多一些,如果经济能力不佳,可以少一点,超度法会不需要与他人攀比。再次强调:发心很重要!&4、参加超度法会,需要一颗什么样的发心?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愿一切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一切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愿一切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5、玉泉寺的焰口法会有什么不同?玉泉寺法会现场有师父带大家观想、祈请;玉泉寺的梵呗悠扬和雅,如天籁之音,如果不亲临法会现场,就无法体验现场的震撼力和加持力。而且,如果要超度堕胎婴灵,要求一定要亲自到法会现场与之忏悔沟通。&6、为什么要亲临法会现场?我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能量状态也链接着历代祖先、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堕胎婴灵的能量,当我们亲临法会现场时,我们可以借由法会大众的大愿力、加持力,祈请他们到法会现场听经闻法。&7、如果真的很想参加却又实在无法到场怎么办?如果距离玉泉寺远,可以到就近的寺院参加超度法会。如果真的很想参加准玉泉寺的超度法会,却实在无法到场,可以随喜在家里同时诵持《地藏经》,与寺院的法会同频共振,一起做回向。总之, 现场参加比随喜参加好,随喜参加比不参加好。最重要的还是一颗虔诚的心、祝福的心、相信的心。&8、超度法会结束后还要做什么?如果觉得一场焰口法会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回到家里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子生活,不作为,不修正,那么法会就成了逃避责任的借口。超度后,还需要在自己的心地上好好用功,皈依三宝,依教奉行,精进修行。发善愿,行善事,多诵经,将每日功德回向给历代祖先、冤亲债主、堕胎婴灵。永远牢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关注我们请点击以下链接:【法会预告】每月农历初八日,记得去玉泉寺参加拜药师忏共修法会【法会预告】玉泉寺每月共修《法华经》【法会预告】玉泉寺生日普佛念佛共修活动每月初一温馨开启【法会预告】每月农历十五,记得去玉泉寺放生念佛吃素【聚沙成塔】请来做——大雄宝殿金佛墙功德主【聚沙成塔】玉泉寺五百罗汉文化长廊缘起【聚沙成塔】长沙玉泉寺o日行一善【聚沙成塔】欢迎您来玉泉寺点灯
扫描二维码关注长沙市玉泉寺
微信号:hncsyqs 描述:以“人间佛教,快乐修行”为宗旨,继承“勤奋、勤劳、勤俭、勤恳”的优良传统,弘扬“知足、感恩、包容、责任”的玉泉美德,爱国爱教,正信正行,为正法永固不遗余力。灵隐寺释放五大士瑜伽焰口灵隐寺释放五大士瑜伽焰口彼岸花默百家号日,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为期四个月的华严共修法会圆满,为超荐无量众生,普及幽冥。灵隐寺于大雄宝殿前释放五大士瑜伽焰口,施食饿鬼道众生,超度亡灵。傍晚18时,五大士瑜伽焰口在座主领众唱诵《杨枝净水赞》净坛后正式开始。座主在瑜伽坛前诵《香赞》并引领斋主上香,依僧俗次序礼拜后,座主、众僧及斋主依次前往灵坛上香礼拜,四众弟子诵《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称念“阿弥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坛上香礼拜,诵《大悲咒》、《变食真言》,唱《观音赞》。随后,众僧登坛,开卷诵唱。台下,僧众唱腔淳厚、威仪庠序;护法善信满心欢喜、尽享法味。为荐亡者,座主振铃、拈香,奉请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萨等,引领斋主亲属亡魂及各路孤魂野鬼,来赴道场法会。召请完毕,五大士轻洒甘露,抛散食物,施以饮食。释放焰口旨在超度十方法界无主孤魂、各姓门中历代祖先、各姓宿世今生冤亲债主及普施亡灵孤魂饿鬼等众,并为他们说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脱离苦趣,成就菩提。最后,僧众起立,同唱《回向偈》,斋主礼谢,焰口仪式结束,功德圆满。惟愿诸佛菩萨慈悲摄受,使饿鬼道众生同获利益、脱离三恶道、圆成菩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彼岸花默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尽头在哪 或许它 都没存在过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少林寺瑜伽焰口3(圣修老和尚)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查看: 2303|回复: 11
昨晚参加寺里的瑜伽焰口,产生了一些想法,求助
在线时间104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从晚上6:30到11:20左右圆满,正值夏日炎热,跪在铺垫上腰酸口燥不觉产生了很大的退失的心理,因为末学曾经发愿:等父母过世、儿子长大后我就要放弃人世的一切,出家修行,当时我这样想:难道这就是我要面对的生活吗?抛弃自己的妻子、金钱、地位,过这么清苦的生活?我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我在家修行不也可以成就吗?以前就是发心而已,真正放弃很好的生活出家的有几位?真的是富贵修道难啊!!!!!!!!!!!
晚上12:00多休息,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了,还是没有赶上早课,当时就想:做一个出家人真的不易啊,现在才40不到,以后等我50岁左右还会坚持自己的初衷吗?希望大家给我力量
在线时间483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建议师兄读读省庵法师的劝发菩提心文。
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
省庵法师列了十种因缘,师兄可以好好思维下,以发起大心。
在线时间39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赞叹师兄以前的发心 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在线时间2537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世间满足自己的追求与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质是不圆满,是苦的;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有情与无情终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命运。当我们深入了解无常现象,我们亦然体悟“无我”乃是一切万物的实相。如果无法放下对情、欲、物的执着,出家也无益处,反而心非沙门更造恶业,随缘吧。
在线时间452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师兄在哪个寺院住的啊,
你可以继续住,
确信不会后悔再出家啊。
在线时间104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 没有住在寺庙,只是昨天放焰口,居士团的师兄发心去南昌市湾里的翠岩寺拜忏
在线时间1765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最近也有这种心态。
& & 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出离心不具备所导致的。
& &&&所以建议LZ修一下念死法门。思维:如果自己还有两天就要死了,有什么最放不下的,有哪些是最遗憾的。回忆这一生是否真的如一场梦,一声叹息一样,快速而无法挽回?
& &&&如此,开示逐渐培养自己出离心。
在线时间117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师兄五点就起来了,我7点多才起来,真是困的不得了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我们这5.30左右开始,9.30左右结束的。
真的,是众僧一起念,那气势真是很宏大,也很庄严。
在线时间483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回复 7楼 的帖子
在线时间967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5805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其实我最近也有这种心态。
在线时间104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随缘吧,我想佛菩萨会加持我的,一定要出离娑婆世界
Powered by浅议瑜伽焰口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汉传佛教中的意义
释宽江 陕西终南山法喜寺
摘要:唐密瑜伽焰口起源于唐代佛教辉煌时期,失传后又随着宋以后的经忏佛事的兴起而兴盛,但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失去了密宗的意义,成为一种纯粹的佛教形式,演变为超度亡人的死人商品佛教的表现方式,这既有佛教和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祭祖文化,道教神灵文化,音乐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展融合,也是汉民族宋以后统治者愚民政策导致的民族社会失去心灵的创造性,只留于表面形式化的利益短视的愚昧性和逆来顺受的奴性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瑜伽焰口,水陆法会,经忏佛教,祭祀,祭祖,社会主流价值
唐密瑜伽焰口是明清以来汉传佛教最流行的佛教经忏佛事的核心,也是至今唯一保存的汉传佛教唐密宗教形式,从其与汉文化的融合、流传和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汉传佛教及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
一、瑜伽焰口的起源及发展
焰口,是佛教宇宙观里十种生命形式中的一种,十种生命包括有四种智慧生命,超越了生死苦海,即阿罗汉,缘觉佛,菩萨,佛陀;另外有六种生命,由于无名,没有智慧,而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即是天人,阿修罗(神),人类,畜生类,饿鬼和地狱,而焰口就是饿鬼类的众生的另一种称法。其由于过去世的吝贪,死后转世为饿鬼,常常几十年或者几百年乃至上千年都没有东西食用,所以全身皮包骨头,饥饿的火焰从腹中燃起,从咽喉经过,从口中燃出,即口吐火焰,故称为焰口,其脸面上燃烧火焰,因此也称为面然。对其慈悲救助的因缘出自《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经中说:佛陀在迦毗罗城尼具律那僧伽蓝,为诸比丘并诸菩萨说法。尔时阿难尊者独居闲静处习定。至夜三更,有一饿鬼,名曰焰口。于阿难前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生饿鬼中。”阿难心大惶怖,疾至佛所,陈说此事,并启示教。时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谓诵之即能免饿鬼苦,福寿增长。修此法时,于一切时,取一净器,盛以净水,置少饭麸及诸饼食等,右手按器,诵陀罗尼七遍,然后称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号,取于食器,泻净地上,以作布施。若施婆罗门仙,即诵此陀罗尼二七遍,投于净流水中。若诵三七遍,奉献三宝,则成上味奉献供养。此法汉地的传来,最初是唐朝武后时代实叉难陀译的《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和《甘露陀罗尼咒》一卷,面然就是焰口的异译。其《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中所说真言名变食真言。《甘露陀罗尼咒》所说真言名甘露真言。谓取一掬水,咒之十遍,散于空中,即成甘露。其后不空三藏译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叉难陀所译同本。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即前《仪轨经》前半起源分别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日本所传尚有唐跋驮木阿译《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
不空译《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仪轨经》中的行法次第是:一、破地狱真言,二、召饿鬼真言,三、召罪真言,四、摧罪真言,五、定业真言,六、忏悔真言,七、施甘露真言,八、开咽喉真言,九、七如来名,十、发菩提心真言,十一、三昧耶戒真言,十二、施食真言,十三、乳海真言,十四、普供养真言,十五、奉送真言。
自此以后施饿鬼食便成为修密法者每日必行的仪式。日本入唐求法诸家曾携回有关施食饿鬼的仪轨。空海著《秘藏记》中曾解释施饿鬼法中五如来义。安然《八家秘录》有《施饿鬼法》,列诸家将来经轨八部。但是在中国却由于唐末五代之乱,随着密教失传而施食一法也失传了。
至宋代,诸师对于施食一法不甚了解。遵式之《金园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观想诸篇。而其法并非密教仪轨,仅取经中之真言,再附以天台宗之观想方法而已。其施食正名中述有斛食、冥道、水陆。斛食指焰口施食;冥道为唐代之冥道无遮大斋,亦为密教行法之一;水陆为宋代兴起之仪式。此三者于当时混合行使,无所区别。又有宗晓着《施食通览》,其中有施食须知一篇,亦主张施旷野鬼神、施鬼子母救拔焰口饿鬼同为施食。而《释门正统》卷四利生篇亦同此说。由此可知宋代诸家对于焰口施食曾企图恢复而未得其道。
元代由于藏传佛教进入汉地,密教亦随之复兴。大藏经中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译者不详。就其中真言译音所用字考之,应系元代人所译。其次第与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相同,其前增有三归、大轮明王咒、转法轮菩萨咒、三十五佛、普贤行愿偈、运心供养、三宝施食、入观音定,然后方破地狱;其后增尊胜真言、六趣偈、发愿回向偈、吉祥偈、金刚萨埵百字咒、十类孤魂文、三归依赞。从此瑜伽施食之法得以复兴。
明代之时,由于诸家传承不一,遂又形成杂乱之势。今所知明代行法有瑜伽焰口施食科仪。其后,天机禅师删其繁芜,编成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天台灵操为之作注,名为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应门。其中唯召请孤魂文不同。莲池祩宏又将天机焰口略加参订,编成“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又称瑜伽集要施食仪轨,并为之作注,名为施食补注。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宝华山德基又将袾宏本略加删辑,名为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称“华山焰口”。乾隆六年(1741),宝华山福聚又因之作瑜伽施食仪观。此外又有寂暹着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清代后佛寺流行之焰口,多为“天机”及“华山”两种。
二、瑜伽焰口和其他施食类经忏佛事的关系
1、水陆法会
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说,所谓水陆者,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帝因志公之劝,搜寻贝叶,早夜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遂于润州(今镇江)金山寺修设。帝躬临地席,命僧祐禅师宣文。其年代或说在天监七年(508,据《事物纪原》),或说在天监四年(据《佛祖统纪》等)。经过周、隋各代,其传渐衰。至唐·咸亨中(670~673),西京法海寺道英从吴僧义济得其仪文,遂再兴法会于山北寺(《释氏稽古略》卷三)。宋·苏轼重述《水陆法像赞》,后谓之《眉山水陆》。熙宁中(1068~1077),东川杨锷祖述旧规,又制仪文三卷(佚失),行于蜀中,最为近古。江淮京浙,所用像设一百二十位者,是后人踵事增华,以崇其法。
宋·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佛印(了元)住金山时,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了元亲自主持,大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绍圣三年(1096),宗赜删补详定诸家所集,完成《水陆仪文》四卷,普劝四众,依法崇修。今其文亦不传,仅可从其所撰〈水陆缘起〉一文,得知其内容一斑(见《施食通览》)。
南宋·乾道九年(1173),四明人史浩尝过镇江金山寺,慕水陆斋法之盛,乃施田百亩,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以为报四恩之举;且亲制疏辞,撰集仪文。孝宗闻之,特给以‘水陆无碍道场’寺额。月波山附近有尊教寺,师徒道俗三千人,施财置田,一遵月波山四时普度之法。众更力请志磐续成《水陆新仪》六卷,推广斋法。并劝十方伽蓝,视此为法,大兴普度之道(《佛祖统纪》卷三十三)。
水陆法会自宋代流行以后,很快地普及于全国,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野常行的一种超度法会。宗赜〈水陆缘起〉说(卍续101·442上):“今之供一佛、斋一僧、施一贫、劝一善,尚有无限功德,何况普遍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岂止自利一身,独超三界,亦乃恩沾九族。(中略)所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水陆佛事,今古盛行。或保庆平安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善。追资尊长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孝。济拔卑幼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慈。由是富者独立营办,贫者共财修设。”这是后世所谓“独姓水陆”与“众姓水陆”的渊源。
宋代以后,著名的水陆法会见于记载者,如宋·元祐八年(1093)苏轼为亡妻王氏设水陆道场(《东坡后集》卷十九)。绍兴二十一年(1151),慈宁太后施钱为真歇清了于崇先显孝寺修建水陆法会(正觉《真歇了禅师塔铭》)。同时王机宜为亡弟留守枢密兴建水陆佛事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应庵昙华(1103~1163)曾为升座说法(《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卷五)。
元代延祐三年(1316),朝廷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寺,命江南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一千五百人,径山元叟行端有〈朝廷金山作水陆升座〉法语(行悦《列祖提纲录》卷十六)。至治二年(1322)所修水陆法会,规模尤大。正印〈金山大会归上堂〉(卍续123·231上):“金山大会,诚非小缘。山僧得与四十一人善知识,一千五百比丘僧,同入如来大光明藏,各说不二法门,共扬第一义谛。”(《月江正印禅师语录》卷上;又有〈朝廷金山寺建水陆会升座〉法语,见《列祖提纲录》卷十六)此外大都(今)吴天寺、、上天竺寺等南北各地,亦都曾举行盛大水陆法会。又元代四川华严学者痴庵祖觉住眉州中岩寺,尝修《水陆斋仪》行世(《大明高僧传》卷一),其时流行于四川可知。
明初洪武元年至五年(1368~1372),相继于蒋山设广荐法会,即水陆法会。其中以洪武五年正月所修法会之规模为最大。前后法会均请四方名德与会。如楚石梵琦、季潭宗泐、来复见心、东溟慧日、梦堂昙噩等,均曾应邀赴会说法,参加僧众常达千人。太祖曾命宗泐作《赞佛乐章》八曲,使太常奏曲歌舞;太祖与群臣均赴会礼佛。法会仪式,具见于宋濂《蒋山寺广荐佛会记》。以上是历代水陆法会举行的概况。
关于水陆道场的仪式,从现存十三世纪时日僧承澄(1205~1282)所辑《阿娑缚抄》卷一六六中的《冥道供》一文看(冥道即水陆的异名),其坛场布置、形像配列、法器供物及法事进行等仪式,与今《水陆仪轨》大致相同。宗赜尝谓杨锷祖述旧观,撰《水陆仪》三卷行于蜀中,颇存古法,可能即是采取密教冥道仪轨而写成的。杨锷《水陆仪》原本已失,但据《施食通览》所引有〈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宣白召请上堂八位圣众,宣白召请下堂八位圣凡等。稍后,苏轼〈水陆法象赞序〉中说:水陆道场随世增广,唯蜀人颇存古法,像设犹有典型。“虔召请于三时,分上下八位”云云(《东坡后集》卷十九)。其中上堂八位与下堂八位的名称与《水陆仪》一致,可知二者前后有关系。宗赜撰〈水陆缘起〉,则叙述更详。他说水陆供养的对象分上中下,上则供奉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次则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则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六道中有四圣六凡,普通供养。……未发菩提心者,因此水陆胜会,发菩提心。未脱苦轮者,因此得不退转。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陆胜会,得成佛道。
明代江浙之间,有北水陆、南水陆之分。四明所行的南宋·志磐续成的《水陆新仪》为南水陆。而金山旧仪,则称为北水陆。明末袾宏不从北而从南,即依志磐《新仪》,稍事改削,行于(智旭《水陆大斋疏》,见《灵峰宗论》卷七之四)。
清·仪润依袾宏之意,详述水陆法会作法规则,撰成《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仪轨会本》六卷,成为现行水陆法会仪式的手册。其后咫观更就袾宏《水陆仪轨》详细增补论述,成《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略称《鹳园水陆通论》;此外又撰《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十卷。皆为现行水陆法会之所取则。
其法事内容,在七昼夜之间,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上堂三宝十位圣贤,奉请于午前;下堂圣凡十位神灵,召请于初夜(《水陆仪轨》卷二)。此仪式中的上下堂十位,即依旧制上下堂八位增订而成(《普说水陆缘起》,见《水陆仪轨》卷二)。其上堂十位是: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诸菩萨僧等。下堂十位是: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天曹圣众、五岳四渎福德诸神等。
至于现行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其人数,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等,依《鹳园水陆通论》等所说,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法事以内坛为主,像设布置香花供养,力求庄严。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其前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置铜磬、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围绕以布幕,将内坛分成三间。两侧分挂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列插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皆画宝盖,下面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六个坛场:大坛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宝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亦称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监坛一人,共计四十八人。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七日(内坛亦有五日者,则自第三日起)。其进行程序:第一日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旛(旛上书“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旛”,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第二日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第三日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日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五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日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法会期间,自第一夜起,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至第六夜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均参与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顶点。
2、蒙山施食  
依《蒙山施食仪—标准本》按顺序为
:1华严经偈,2破地狱真言,3普召请真言,4解怨结真言,5迎请三宝,6秉受三皈,7忏悔三业,8发愿,9地藏菩萨,10观世音菩萨灭业障真言,11开咽喉真言,12三昧耶戒真言,13变食真言,14甘露水真言,&&&&15一字水轮真言,16乳海真言,17七宝如来名,18结愿,19正施,20施无遮真言,21普供养真言,22般若心经,23往生净土神咒,24普回向真言,25赞佛偈,26金刚萨埵百字明咒,27回向文。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施食是佛教以特定的仪轨所进行的给饿鬼道或地狱道众生施舍饮食,免除痛苦的法事。蒙山,在四川雅州名山县西五十里,此地有五峰,前一峰最高,叫做上清峰,此峰产甘露,宋朝的不动法师就在这里修道,因此把他叫做甘露法师。不动法师集《救拔焰口饿鬼经》及秘密部的一种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称《蒙山施食仪》。法师之所以要集这个《蒙山施食仪》,是因为他觉得前面既然已经诵过了弥陀经,修了大忏悔,活着的人已经得到利益了,那还应该要利益六道的众生,普利幽冥,因此他就依据秘密部中的水施食法,以及《救拔焰口饿鬼经》等,集成了这个《蒙山施食仪》,想要令后学与幽冥众生普结无生之缘。
现代寺院中所举行的施放蒙山的方式有两种,即大蒙山和小蒙山。法师依足仪轨举行法事,称为放大蒙山。在施放大蒙山的时候,法坛上供置佛像,备清水、食物,对面设孤魂台供「十方法界六道群灵之位」。恭请有德行的高僧主坛作法,凭借三宝加持,大众诵经咒,直示唯心法门,令群灵受持三皈,礼佛拜忏,闻法受食,同得解脱。寺院道场每天晚课时,亦以《蒙山施食仪》为日诵常规,施食普济幽魂,称为放小蒙山,蒙山由此便成为汉传佛教晚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蒙山施食的对象为幽冥界众生,他们因为过去生所造的罪恶,今生感得形貌丑恶、饮食缺乏,承受种种的苦事,所以就放大蒙山施食超拔他们,而施食的目的在于,其一,为报恩:因六道众生从无始劫来常与我们互为六亲眷属,不忍心看到他们在恶道受苦,所以施食来救度他们。其二,为警惕的意思,借此施食法会令我们想到三途恶道的苦楚,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不造恶业,以免沉沦。其三,为行菩萨道,蒙山施食就是期以大悲心,借佛、法、僧的力量,使六道众生都可以来这里听经、闻法、忏悔,增长善根,共成佛道。
施食有十种利益:1、作大布施,行檀波罗蜜。&2、超荐有缘,普利幽冥。&3、广结善缘。4、得诸佛菩萨及所超荐鬼神之护佑。&5、消世间灾厉之气。&6、消自业障。&7、增满福德。8、消灾延寿。&9、居处安乐。&10、道业增进。
施食有很多功德,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载,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得命;得色;得力;得安稳无碍辩;得无所畏;无诸懈怠,为众敬仰;众人爱乐;具大福报;命终生天;速证涅槃。《施饿鬼甘露经》云:虽施阿罗汉、辟支佛,现受其报有限有量,但得五百劫人天果报。善施饿鬼一揣之食,是人福德即是菩提,菩提者不可限量,是故福寿不可限量。《救拔焰口经》云: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食,施饿鬼,便能具足无量福德。寿命延长,增益色力,善根具足。《甘露味经》云:又复一法,若人遇大重病,及诸鬼病等,当作面粥三器,咒之七遍,于旷野中,施诸饿鬼。如是二七日,所遇病痛即得除愈。《施诸饿鬼经》云:即如是种种与供养十方一切诸佛无异。
3、孟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汉传佛教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这是根据《佛说盂兰盆经》所说的:目连以天眼通见他的亡母生饿鬼遭受苦,而又不得救拔,因而驰往佛陀处告诉佛陀。佛陀为他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力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至于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他在大同四年(538)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此后上行下效,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群众无不举行,以报祖恩。盂兰盆法事仪轨在《兰盆会纂》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等诸种仪节,又附有兰盆会约21条。但是各遵行者不多,在群众中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的主要行事。
4、过堂施食
出家比丘规定饭食时必须出食,以施供与鬼子母众,大鹏金翅鸟众和旷野鬼神众。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载、《鬼子母经》等书载鬼子母神生五百子,因前生有恶邪愿,故常啖食王舍城中之幼儿,人皆恶之而求佛。佛乃将鬼子母之幼子藏于钵中。鬼子母神不见其幼子,悲恸万分。佛乃诫以:汝仅失五百子中之一小儿,犹忧伤若是,而汝食他人之子,其父母之苦如何?鬼子母神闻后皈佛,并接受佛陀拥护诸伽蓝及僧尼住处令得安乐之咐嘱,同时佛戒比丘饭食时施与鬼子母众。
金翅鸟又译食吐悲苦声。于佛教中,为天龙八部众之一,翅翮金色,两翼广三三六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层。据《大楼炭经》卷三、卷四、《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七、《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长阿含经》卷十九载,此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常取卵胎湿化之诸龙为食。后受佛之教化,不再食龙,佛制比丘食时也应施与金翅鸟众。
旷野鬼神事出自南本《涅槃经》卷十五记载,佛在世时,此鬼神住旷野聚落,多食众生血肉。后虽受佛陀之教化,仍仰仗血肉存活,故佛制戒:随有修行佛法之处,悉当施彼饮食。古来修施食法中,有施与旷野神者,即因此之故。
上面的所有佛教施食形式在思想本质上和瑜伽焰口都是一样的,其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加持食物的方法也都是瑜伽焰口里的变食真言和甘露水真言。
三、宋以后的经忏佛教及瑜伽焰口的兴起
(一)水陆法会的兴起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宋朝开始,以水陆法会为核心的经忏佛事开始兴起,这一方面说明佛教的文化信仰理念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中;也放映出宋朝的佛教理念,开始注重形式的佛教仪式;更折射出宋朝的社会心态。
(二)瑜伽焰口的改变及兴盛
随着水陆佛事等经忏佛教的兴起,瑜伽焰口作为其中绝对的教理和事理核心,开始逐渐兴起。但是,我们看到,这以后的瑜伽焰口,已经发生着很多的改变:
1、改变了密教的根本,做法的人发生了改变,不强调焰口的根本和密教的根本—金刚上师的作用。要受持修行瑜伽焰口,必须按照密宗的要求行持。唐密祖师不空阿阇黎(阿阇黎即金刚上师之意)翻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仪轨经》中有,佛告阿難,若欲受持施食之法。須依瑜伽甚深三昧阿闍梨法。若樂修行者。應從瑜伽阿闍梨。學發無上大菩提心。受三昧戒入大曼拏羅得灌頂者。然許受之受大毘盧遮那如來五智灌頂。紹阿闍梨位。方可傳教也。若不爾者遞不相許。設爾修行自招殃咎。成盜法罪終無功効。若受灌頂依於師教。修習瑜伽威儀法式。善能分別了達法相。故名三藏阿闍梨。方得傳斯教也。而明清以后的瑜伽焰口彻底抛弃了上面的这些要求,都是由一般出家比丘来做,虽然强调要修到一定层次才能来做,但是没有具体的标准。而且越到后来越不注重。2、改变了做法的形式。瑜伽焰口之法,必须按照仪轨要求设立坛场,有严格的要求。而现行的焰口行者根本不知坛场为何物。3、改变了做法的过程。按照密法的要求,做法必须身口意三密相应,身结印,口诵真言,意做观想,达到三昧功德。现行的瑜伽焰口行者根本不可能做到。但是其中很多部分配合音乐和各种法器,增强了娱乐性和大众的参与性。4、改变了做法的内容。现行的瑜伽焰口增加了很多汉传佛教显教的内容,如各种赞颂等,尤其是后面的招请部分,词句优美,增强了文化性,通俗性和流行性。5、改变了做法的主体。唐密的瑜伽焰口主要是用于个人修行的一种法门,明清后渐渐发展为超度亡人等,可以为斋主服务。逐渐具备商业服务功能,更增强和方便了社会对佛教的参与性。
&&由于上面的改变,使瑜伽焰口越来越简单方便,越来越兴盛。
(三)改变带来的利弊
1、有利的一面:传播更快,使大众有參予感,成就感。2、不利的一面:越发忽视修行觉悟,越来越形式化,表面化,世&&俗化,迷信化,冲击佛教真正的价值观和信仰。
四、瑜伽焰口等经忏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和祭祀文化的融合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祷、词)、祭品等内容 ;
仪式,有祭礼、祭典;
节日,有祭典、祭日、庙会;
对象,祭、祭天地、祭神灵(神和万物),有、祭烈士、祭死难者;
手段,有活祭、牲祭,包括活人祭;
祭品,祭祀用品包括活人、动物和其他祭品;
根据仪式大小分类,有官方祭典(公祭)、民间祭祀包括家祭,有祭饭(祭席)、祭食;
设施和用具,有祭祀建筑、祭祀用具、祭品。
祭祀就是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人们把这一人间的通则加于神灵身上,便成为祭祀的心理动因。所以,祭祀从本质上说,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
其他宗教里的天界神灵主要有天神、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雨神和风云诸神。地界神灵主要有社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它们源于大地,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人界神灵种类繁多,主要有祖先神、圣贤神,行业神、起居器物神等等,它们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享受了最多的祭品。
佛教传到中国后,尤其在唐朝佛教的大繁荣后,佛教深深地渗透影响改变着中国的祭祀文化:(1)佛教的宇宙观的十种生命形式包括了祭祀中的天、神、鬼、人的所有对象并对之深化超越,出现了罗汉,菩萨和佛等更有价值的祭祀对象。(2)佛教中阐述的以施食为核心的水陆法会和瑜伽焰口等方法的功德符合中国的祭祀思想和理念,并超越了其思想和理念,不光是求神,更可以达到求佛菩萨的高度,产生更多的功德。(3)密咒中变食真言等仪式方法使祭祀的有限的祭品变为无量,功德更殊胜,方法更殊胜。(4)佛教的因果和不杀生的教义等支持并改变了祭品中不符合人类和社会文明本性的用活人祭,用活生命祭等形式。(5)佛教的更符合并逐渐演化为祭祀适合的地点。(6)佛事大小可以因祭祀的大小而方便调整和组织,下到个人,上到国家社会,能更方便满足祭祀者的各种需求。
2、和儒教祭祖文化的融合&&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祭祖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文化。据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清明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更为盛行。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在辞旧迎新之际对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的稳定。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人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位置。人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人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人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人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明清到现代的佛教越来越多的承载了祭祖的思想和功能。这是由于:(1)除夕时很多的辞旧迎新佛事,不但可以用佛教的方法祭祀供养超度先祖,更可以供养三宝等佛菩萨祈福,祈求到新年的加持。(2)随着佛教理念的普及,人们清明扫墓祭祖更愿意选择到为祖先亡人作瑜伽焰口等经忏佛事超度祖先,为先人带来利益。(3)农历七月十五的佛教盂兰盆会所表现的孝道思想使之逐渐演变为祭祀奉供超度父母祖先的盛大节日。(4)佛教的教义理念和方式等,的环境和僧人的道德影响等使祭祖思想文化内涵得以深化和升华。
3、和道教神灵信仰的融合
中国道教是一种多神崇拜的宗教,这种多神崇拜是由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最早居住民流传下来的。所谓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就是对大自然神灵和对本民族死去先人的信仰。自然崇拜的产生同中国古代的居民较早从事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关系。农业生产的好坏与丰歉,在当时生产技术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完全有赖于自然条件的优劣。人们就认为各种自然现象有各种神灵所掌握,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神灵掌握的。如果丰收了,是大自然神灵对人的恩赐;如果歉收,那就是大自然神灵对人的惩罚。由于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高深莫测,并统揽了整个宇宙,人们把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由于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光明,影响着白天与黑夜的更替,关系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因此也特别崇拜太阳神。由此,扩大到对一切认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其它自然现象,如土地、月亮星辰、风雷雨电、山河湖海、草木鸟兽等等,也都加以崇拜。祖先崇拜对于中国古代居民极为重要,相传古代中国的人们由于无法抵御水灾等自然灾害,只能联合起来,在杰出的英雄人物领导下抗御灾害,由此,祖先中杰出的英雄人物显得特别重要。于是就形成了对祖先对英雄人物的特别崇拜。并希望能够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得到他们的庇佑。传说中的伏羲、女娲、三皇五帝,就是这样的人物。后来,又将这种对祖先中杰出人物的崇拜,扩大到了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具有杰出才能,对人类有过杰出贡献,以及个人品德优秀的,如帝王、大臣、将军、医生、慈善家等。由此,也造成了中国自古以来把对长辈是否遵从和尊敬看成是做人的一项首要品德,提倡“以孝为先”,极为注重“孝道”。到了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左右的殷商时代,人们已经从原始的图腾和自然崇拜发展到以“上帝”和祖先鬼神为中心的“敬天祀祖”。人们把认为能代表“天”的意旨、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神灵,称之为“神”;对宗族祖先或对本族有功死去的鬼魂,称之为“鬼”;对专事通鬼神的人,称之为“巫祝”。取代殷商王朝的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前1世纪),继续沿袭了殷商时代对鬼神的崇拜,神权与王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国王不仅是要听命于“天”,进一步认为国王就是“天神之子”,是代表“天神”来统治和管理世间的。此外,道教在创建道教组织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时许多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神的崇拜,以及崇拜仪式。道教崇拜的神灵就其来源,可归为八类。这八类是:1、由中国古代各民族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演化而成的神灵;2、由中国古代祖先崇拜和后来历代圣贤英雄演变而成的神灵;3、中国社会大一统形成初期(约公元前3世纪—1世纪)形成的对五岳(泰山、、华山、恒山、嵩山五座山)、四渎(长江、黄河、淮河、古代流经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济水四条河)之神灵的崇拜;4、中国社会大一统中期(约公元5—9世纪时)盛行的对天、地、四方(东南西北四方)以及城隍、土地之神灵的崇拜;5、中国社会大一统后期代表大一统思想逐步形成的对“三清”(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最高天神)、“四御”(道教中统治天界的三位天帝和一位天后)的崇拜;6、从佛教中吸收过来的神灵,如慈航道人、普贤道人等;7、各民族、各地区原来的地方神、民俗神和行业神;8、道教创立后,历代各派祖师、修炼而成的仙人,著名的修道隐逸之士。由此可见,道教所崇拜的神灵,是源自上古时代,并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加的。
佛教发展到宋明清后,经忏法事渐渐中融入很多道教的思想和神众,如在水陆法会仪轨中,请下堂中就包括道教认为的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山神,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江河神,土地灵庙神,城隍神等。瑜伽焰口中的很多词颂融入引用了道教的思想语言,如香颂:“此一瓣香,不从天降,岂属地生,两仪未判之先,……,一气纔分之后”等等。
4、和中国音乐的融合—梵呗
梵呗即以曲调诵经,赞咏、歌颂佛德。我国赞呗起源,相传为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空中梵天之赞,深有体会,摹其音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遂删治太子瑞应本起经,作“太子颂”,又着菩萨睒子颂,此乃合汉曲制梵呗之始。吴国之支谦亦依无量寿中本起经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阕,今皆亡轶。其后吴之康僧会依般泥洹经卷上,造“敬谒法王来,乃至名显若雪山”一阕,世称“泥洹呗”。其后,以之声律读诵汉译之经文,始广为流行。梁高僧传卷十三列有经师一编,专述转读及梵呗,并列有帛法桥以下十一名最擅于赞呗者。东晋以后,梵呗更盛行于南地,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推行梵呗最热心,相关著述甚多。有关当时梵呗之种类,详载于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中。至唐代,梵呗渐盛于民间,遂立梵呗为译经道场九种职位之一。
梵呗主要用于三方面:(一)讲经仪式,一般行于讲经前后。(二)六时行道,即后世之朝暮课诵。(三)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歌咏赞叹。
一般认为学习赞呗有如下功德:能知佛德深远、体制文之次第、令舌根清净、得胸藏开通、处众不惶、长命无病。故名山大刹于结夏安居时,以习唱赞颂为日课,称为学唱念。佛寺赞呗一科称为唱念。唱念内容除“水陆道场仪轨”、“瑜伽焰口”等属于应赴佛事外,古德赞颂多于课诵、祝延等举唱,有六句赞及八句赞等。(一)六句赞,‘香赞’即为六句赞,有数种,主要代表作品为“炉香赞”;北方另有一种赞谱称为“迓古令”,赞词共十条,又称“十供养赞”。此等皆于法事开始时所唱者,以启请诸佛。(二)八句赞,系由八句赞词构成,多于诵经之后,法事中间唱之,又称大赞。如三宝赞、弥陀佛赞、药师佛赞。唱念方法之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铪等敲唱。其音量大小、音阶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依口授。
瑜伽焰口等经忏佛事普遍采用各种梵呗音乐形式和各种佛教法器,这些音乐和中国本土的传统音乐有融合借鉴继承的一面,更有独特的一面;法器中的钟、鼓、铃,磬等也是传承借鉴中国古乐器,给其赋予了佛教的教义内涵和特色。这些音乐更易激发大众的佛教感情,同时增加了佛教信仰的学习的乐趣,更贴近社会和一般群众,所以经忏佛事深受普通信众的喜闻乐见和欢迎。
5、和民俗文化的融合
以上的祭祀文化、祭祖文化、道教文化和传统音乐等本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对社会民众的影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和这些民俗文化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发展促进,丰富增加了更多的民俗文化,如观音信仰等,而经忏佛事是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五、瑜伽焰口等佛教文化思想形式和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关系
作为社会的一个层面,佛教必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表现方面,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唐文化有文有武,内外有度,在内有文化思想的完全开放、探索和繁荣,但没有过度的沉迷于文采;对外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因文废武,所以有唐一代,文才武略,均领风骚。
宋社会以文才为主流,限制武才,尽管文化登峰造极,但过度沦陷于文采商业钱财之中,国家民族始终处于战争的挨打阴影中,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从北宋亡国到南宋最终苟安一隅,由于统治者的军事不努力作为,影响到民众社会,开始造就社会民众心理的利益短视性、惰性和在武力威胁下的奴性。其实这是赵氏统治者的对内的愚民统治的弊病所致。其为防止兵变和控制军事,而采用纯粹秀才治国之战略,提高士大夫的国民待遇,将其提到中国历史的最高度,从此老百姓都去读书科考,对内是少有人造反了,但对外也失去了自卫能力的群众基础。只能靠赔偿白银,贿赂对方来残续国家政治。更可怕的是,从此开始,失去了民族的灵性,使民族的愚昧性和奴性生长。
元明清延续了愚民的国策,从此,中国人越来越脱离了思想的灵性和创造性,走入了愚昧和奴性的深渊。
同样,汉传佛教也从有唐一代的思想集成的创宗立派的辉煌中,从宋开始,渐渐脱离对心性的探索和把握,最具中国智慧特色的禅宗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竟然提出禅净合一(正常的话,这其实应该是由持名念佛的净土行者提出,以体现其觉修程度的不断向上的提高),逐渐走向公案,参话头,念佛号等表面的形式化的学佛,热衷于表面的音声经忏佛事,开始“只从表相作,离开心上行”,从而大兴水陆和瑜伽焰口佛事等经忏佛教,把个人心灵上的自觉地忏悔发愿布施的观行,演化为形式上的念唱和表演,继而演化为可以转送的商品功德,成为一种商业佛教,瑜伽焰口也作为所有经忏佛事的核心被重新发掘出来,并逐渐异化为亡人超度等死人佛教的代表。佛教也越来越脱离本来的智慧解脱和服务社会轮回众生的价值观理念和正信。
本质上,中国文化是农业社会理念的劳动和创造,是劳动的奉献和收获,是创造的合作和和谐。也就是因果的文化,包容的文化,自立利他的文化。也就是菩萨思想的内涵文化。这也应该是佛教的核心。
参考资料:
《释门正统》卷四;
《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卷三十七、卷四十六、卷四十七;
《东坡全集》卷九十五;
《释氏稽古略》卷二;
《净土圣贤录》卷五;
《宋学士全集补遗》卷八;
《神僧传》卷六;
《禅林象器笺》〈丧荐门〉;
《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三联书店,1992年版
《神灵与祭祀》,,1992年版
《中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古代的祭祀》,,1996年版
《中国历代祭礼》,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北本涅槃经》卷三寿命品、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九、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
《宋高僧传》卷三、卷二十五、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呗赞篇、
《敕修百丈清规》卷五、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
《释氏要览》卷上,
《开元释教录》卷六勒那摩提传、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焰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