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扶步态怎么康复评定步态分析锻炼

脑瘫患儿为什么会出现膝反张?怎么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症状?脑瘫患儿为什么会出现膝反张?怎么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症状?京军脑瘫刘书勤百家号脑瘫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患有脑瘫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多种障碍和姿势异常,膝反张就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膝反张呢?应该如何改善其症状呢?膝反张一定要处理,如果不处理甚至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孩子症状加重,甚至导致站、走的重症残疾。因此,家长对此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医生制定的方案开展治疗。脑瘫患儿出现膝反张现象的原因:1、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即屈肌肌力过小。2、伸膝肌张力过大。3、伸膝肌无力。4、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即足下垂,被动不能越过中立位。5、可能和髋关节控制有关。6、股四头肌肌力弱也是膝过伸的原因之一。7、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8、蹠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9、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10、支撑相伸膝肌痉挛。11、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12、跟腱挛缩导致的代偿性膝过伸。目前,临床上对于膝反张的孩子主张通过康复训练进行功能锻炼,且多数时候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出现膝反张的孩子该怎么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症状呢?1、孩子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随着症状的好转,患儿的训练可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训练。2、双手扶助孩子或让他自己扶着床栏杆或桌子,慢慢往下蹲,当身体不能弯曲时,膝关节尽力向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脚跟不能离地。每次时间可持续13分钟。3、孩子仰卧位或长坐位,家长一只手握住孩子脚踝,另一只手心放在脚跟下,握住孩子的脚跟,让脚心贴于前臂,用力沿水平方向向上拉。每次牵拉时间1~3分钟,牵拉次数决定于患儿跖屈肌挛缩的程度。4、取长坐位,做伸膝训练,将孩子膝关节用力向下压,脚尖钩起。同时绷紧大腿后,持续6~10秒,再放松。康复训练是脑瘫孩子改善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所必须的康复方式,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帮助孩子做适合的康复训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京军脑瘫刘书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技改变生活,创造健康未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影响--《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年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 月至2008年1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病房治疗的8例有蹲伏步态的脑瘫患儿,年龄24—45 个月,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康复计划如下:①痉挛肌群(腘绳肌)肉毒毒素注射:采用美国产 BOTOX 和兰州产衡力肉毒毒素,注射技术采用电刺激定位技术,在腘绳肌运动点和亚运动点上进行多点注射,注射位点为4-8个,注射剂量为6-8u/kg 体重。②牵伸痉挛肌群:主要牵伸患侧腘绳肌和髂腰肌,如辅助患儿做正压腿、纵劈腿牵拉,俯卧位,后伸髋关节等,时间约为10分钟,每天两次。③肌力训练:股四头肌等张抗阻训练,臀大肌徒手抗阻训练,结合直腿抬高,蹲下站起,搭桥, 后踢腿等训练方法,时间约为20分钟;④步态训练:指导患儿以正确的步态步行,如脚跟先着地, 脚支撑期时伸直膝关节等,时间约20分钟。⑤痉挛肌治疗仪:采用北京产 KX-3A 型痉挛机治疗仪对痉挛肌群和拮抗肌群进行电刺激,A 线电极放置于腘绳肌肌腱,B 线电极放置于股四头肌肌腹,治疗参数为连续输出模式,双相不对称方波,频率1Hz,脉宽0.3ms,电流强度以引起患儿肌肉明显收缩为限,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⑥神经损伤治疗仪:采用北京产 KT-90A 神经损伤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刺激部位为臀大肌和胫前肌,治疗参数为双向不对称无极性矩形波,频率0.5-1HZ 连续可调,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⑦站立与步行时均配戴改良 AFO,帮助纠正蹲伏步态。2周为1 疗程,每4周进行1疗程,共治疗3疗程,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肌力训练和牵伸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定:①站立中期膝腘窝角,②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量表(GMFM)中的 D 和 E 项两项,③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 GMFM 评分,步行速度,站立中期膝关节腘窝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脑瘫患儿蹲伏步态,提高患儿站立、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9;R742.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漆带丽;颜华;李婵;范芬芬;廖公平;张惠佳;;[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8期
闫平;薛铂;薛小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06期
欧利芳;曹印专;;[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4期
王月红;孙梅玲;;[J];中国康复;2007年03期
于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6期
杨远滨;[J];现代康复;2000年01期
高永红;李运科;;[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孙乐蓉;覃东;;[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12期
宋美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李晓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玉蔼;徐开寿;李金玲;麦坚凝;;[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严善钟;;[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周鹏;葛家怡;赵欣;王明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张丽;;[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江勤红;;[A];全国民政医学护理专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王红春;沈林芳;时美芳;;[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张跃;周永红;;[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王育庆;段俊峰;施凤玲;;[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金慧玉;;[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赵志龙;吕雪霞;王少军;马文央;;[A];2005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残联神经伤残康复中心主任
程丽雅;[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湘潭市一医院小儿脑瘫研究室
袁海斌;[N];大众卫生报;2000年
祝建材;[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北京尔康医院院长
宋万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黄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杨力勇?通讯员
玉玺;[N];健康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魏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06年
赵云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徐国庆;[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熠钊;[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王心田;[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傅小云;[D];中南大学;2009年
刘含秋;[D];复旦大学;2004年
马辉;[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文君;[D];郑州大学;2012年
蒋天裕;[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彭宇阁;[D];吉林大学;2011年
焦燕琴;[D];南昌大学;2012年
张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顾绍钦;[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邓媛英;[D];中南大学;2007年
张台平;[D];重庆大学;2007年
曾山;[D];暨南大学;2007年
马英杰;[D];重庆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运动健康网百家号前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起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向前下内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前方,是限制胫骨前移和胫骨内旋的重要结构,对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产生明显的膝关节不稳, 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随之继发膝周其他韧带的松弛、半月板的损伤及关节软骨的退变[2]。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但正确的康复训练对预防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加速康复非常重要。[3]术后当天:高分子夹板、石膏、支具固定。患肢抬高,妥善固定引流管。患肢循环加压冷疗,预防水肿、减轻疼痛、炎症反应。支具要求:膝关节支具锁定在0度伸直位。术后第1天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活动踝关节。扶双拐,患肢不负重练习[4](患足不着地) 被动直腿抬高锻炼。 被动直腿抬高锻炼。 继续膝关节加压冷疗。术后第2-3天拔除伤口引流管,支具保护下主动直腿抬高锻炼。术后4-7天拆除石膏、夹板,改为支具固定。 调整支具度数至0-30度,开始被动活动。循序渐进。术后第1周被动屈膝可达90度。术后第2周,被动屈膝100-110度。术后第3周屈膝至120度。术后第4-5周睡眠时可不戴支具。浅蹲、压腿等闭链练习。术后5-23周:保护下全蹲.上下台阶训练[5]。术后12周后可去除夹板、支具,正常步态行走。术后半年至一年:可以恢复简单的体育运动,软垫上慢跑、改变方向,做灵敏度训练。术后一年基本恢复正常的体育活动[6]。术后康复锻炼原则循序渐进,有条件的能锻炼,同时保护移植韧带,每次锻炼以患者能耐受,不感到疲劳为宜。参考文献:[1]李远征,代新年,刘杰,胡西,梁涛.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J]. 中国疗养医学.2014 (05)[2]范会革,张艳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促进训练[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 17)[3]包春芳,倪秀斌,胡永恒,刘龙,李翠云,王文静,杜刚占.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 (12)[4]赵蓬,包学智,刘培来.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激进康复对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6 (42)[5] 王恂,史兴晔,孙海微,于志梅. 匀速下蹲式训练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07)[6] 周敏,李昕华,丁丽,翁晓蓓,陈东阳,蒋青. 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05)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运动健康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运动健康网——运动健康科普公益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Crouch Gait
蹲伏步态(Crouch Gait)是痉挛性双侧脑瘫患者最常见的异常步态,此步态以膝关节在步态负重期持续屈曲为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行走时还表现为过度夸张的髋...
基于16个网页-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蹲伏步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