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围棋里悟出的人生哲理哲理

  人生如棋要慢慢下,认真思考每一步,才能让你的人生不留遗憾。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棋的,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棋的哲理句子1

  1、下围棋,落子无悔;叹人生,覆水难收.

  2、在广阔的世界里谋求和谐。 --吴清源

  3、围棋中,每一枚棋子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是一枚棋子何时出场,在什么位置出场,价值绝不相同。社会中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4、舍弃是围棋取胜的秘诀;舍得是人生成功的智慧。有舍才有得,会舍才会得。舍得之道,乾坤奥妙。

  5、围棋并不是想赢就能赢的,胜利的要素是在其他方面。 --武宫正树

  6、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宋?苏轼

  7、棋虽小道,品德最尊。 --陈毅

  8、输棋并非赢棋的对立面而作为赢棋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9、围棋应充满创造性的喜悦。 --大竹英雄

  10、暂时和局部的胜利不等于最终的胜利;暂时和局部的失败不等于最终的失败。人生也是如此。

  11、大家都知道,下围棋分开盘布局、中盘实战和尾盘收官三大阶段,对于棋手来讲,每一阶段都很重要。人生何不如此?30岁以前开盘布局,30岁到60岁中盘实战,60岁到90岁尾盘收官,对于真正成功的人生,每一阶段都意义非凡。

  12、围棋需要一步一步下,人生需要一步一步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3、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淮南子

  14、棋盘象征宇宙。天体由三百六十部分组成,所以棋盘纵十九道,横十九道。棋盘共三百六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为‘太极’,表示宇宙的本体。三百六十一是古代日历全年的天数,四个角分别为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别表示白昼和黑夜。棋盘和棋子就这样象征着天地。 --唐?玄奘

  15、棋法阴阳,道为经纬。 --汉?李龙

  16、下士下棋为吃子,中士下棋为占地,上士下棋为悟道;下士人生为趋利,中士人生为避害,上士人生为智慧。君子问凶不问吉,高手看盘先看险,胜败原是寻常事,阴阳幻变存玄机。

  17、酒以不劝为饮,棋以不争为胜。 --明?洪自诚

  18、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名利似纸张张轻,世事如棋局局新。

  19、对下棋人来说,围棋是一生的朋友。 --吴清源

  20、围棋中,有时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人生中,有时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有关棋的哲理句子2

  1、略观围棋,法于用兵。三尺之局,为战斗场。――汉?马融

  2、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晋?曹摅

  3、部曲纵横听指挥,元来棋算即兵机。――宋?戴翼

  4、当你不知道怎么做,而在干等对手的构思;这肯定是不妙的。――塔拉什

  5、象棋就生活。 ――鲍比?菲舍尔

  6、君子以之游神,先达之以安思,尽有戏之要道,穷情理之奥秘。――南北朝?萧衍

  7、深念远虑,胜乃可必。――汉?马融

  8、所有棋手都应该有某一样业余爱好。――塔塔科维

  9、每位象棋大师当初都是个初学者。――车涅夫

  10、人生啊,您给予象棋的时光太短暂了。――拜伦

  11、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淮南子

  12、酒以不劝为饮,棋以不争为胜。――明?洪自诚

  13、棋逢敌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宋?普济

  14、你不需要走得多好,走得比对手好就足够了。――塔尔

  15、象棋无情:你不得不准备谋杀别人。――尼戈尔?肖特

  16、观棋不语真君子。――明?冯梦龙

  17、好的棋手总是好运。――卡帕布兰卡

  18、象棋包容一切-艺术、科学和竞技。――卡尔波夫

  19、你看见一步好棋了,且慢,寻求更好的一步吧。――爱曼钮?拉斯克

  20、对局结束,兵和王都要回到同一个盒子里。――爱尔兰谚语

  21、兵是国际象棋的灵魂。――菲利多尔

  22、如书籍般走开局,如魔术师般走中局,如机器般去走残局。――斯皮尔曼

  23、去帮助你的棋子吧,他们也会帮助你。――-保尔?摩菲

  24、棋法阴阳,道为经纬。――汉?李龙

  25、下棋是一种精神上的磨难。――卡斯帕罗夫

  26、象棋如女性般神秘莫测。 --普迪

  27、象棋是一部美好的;天方错谭;(或;一千零一错;)――萨维利?塔塔科维

  28、国际象棋是一片大海,那里昆虫可啜饮,大象可沐浴。――印度谚语

  29、开日惟消一局棋。――宋?陆游

  30、棋者落落布子,声东击西。――清?张风

文章来源:公众号 金华围棋俱乐部

八婺之地,秋意怡人。陶汉文来到金华工作已第三个年头。这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专业毕业的才子,如今已是一位新金华人。作为中国棋坛新生代,“90后”的他桀骜不驯,从他的选择和经历可见一斑。在他看来,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去拼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按部就班。

谈感恩:深受父亲启蒙,又遇恩师李立君

1991年夏天,陶汉文出生于黑龙江大庆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好地传承了“石油之城”的铁人精神,他和故乡的很多人一样,奋斗拼搏、笃定有为。

1995年,小汉文四岁生日刚过,父亲牵着他的小手,走进大庆市少年宫,巧遇棋师李立君,从此,他与围棋结下不解之缘。

“我爸非常喜欢打斯诺克台球,而且水平也还不错。本想让我也学台球,又觉得我身高还不够,就带我先去少年宫看看,学点啥。”陶汉文自述道,“第一节围棋课上完,李老师发现我非常坐得住凳子,听课特别专注。后来学着学着,兴趣越来越浓,一发不可收拾,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说起李立君老师,也是围棋界的传奇人物,2000年—2008年,他培养出了柁嘉熹、张维、李赫等4名国手,20多名职业棋手。李老师4次带领中国少年围棋队参加世界少年围棋锦标赛,均夺冠。在围棋界,有大庆“李家军”之称。陶汉文不是“李家军”里下棋成绩最好的,但下棋下得好的,没他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比他好的,没他会下棋。当时,这群孩子的家长们也特别用心,他们陪着孩子学棋、练棋、参赛,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竞争环境。

“我爸对我非常严格,那时候我总有做不完的死活题,他买了三块棋盘,我好不容易做完一块,想休息一会,他却早已摆好另外两块,督促我继续练习。小的时候,同伴们放学后就到处玩耍,我只能与围棋作伴。特别是逢年过节,北方特别热闹,但对我而言,期望又失望,因为出于对父亲的敬畏,我不得不执行他的安排。他曾严厉地说‘只有在放假期间,你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成长。’”到如今,陶汉文对父亲的苛刻已然释然。他说:“后来当我碰到一些比较好的际遇时,才恍然明白,付出努力和汗水是前提,因为好机会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

陶汉文7岁,陶爸爸就带着他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育苗杯比赛。后来,父子俩也经常外出参赛,为了省钱,没有一次住在赛会安排的酒店,都是自己出去找住的地儿,甚至住地下室。10岁那年,俩人坐了60多个小时的绿皮车,到杭州参加全国定段赛,结果赢了四盘就被淘汰,回去的路上,小汉文很委屈,觉得自己为什么要遭那么多罪,为什么不能和同龄人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这些正是围棋中的挫折和磨练,正如他自己说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痛苦比快乐多,围棋也一样,它是棋类项目中少有和棋的项目,胜负分明,在看待胜负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成与败,更坦然地接受结果。”

“现在回头想,还是要感谢父亲,他在我身上花了很多心思,对我的影响最大,他的围棋水平也有业余3段。记得小学一年级暑假,我爸腿上做了个小手术,他就索性不去工作,在家陪我下棋。”陶汉文回忆。

孟繁雄(曾职业,现为业余高手,浙江省联赛金华队外援):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长篇小说,记录我和文文在野狐相知相爱相杀的历程,他在野狐的网名叫饭团憨。文文生长在我国两大培养职业棋手的摇篮(另一个是武汉)之一的大庆,他也是大庆模式的佼佼者之一。他的棋看似很普通,实则想赢他一局很难。如果说我下棋还能与他棋逢对手,但讲棋方面,说他让我三个子毫不为过。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举手投足间,俨然一派宗师范儿,难怪很多棋迷亲切地喊他饭大师。正是他在棋迷中有着崇高的威望,野狐也时常邀请他参加世界大赛的讲解。

谈选择:12岁职业定段却坚持上学,24岁转业余

小时候的陶汉文,三点一线,家、学校、培训班,每个点都相距20多公里。为了不错过通勤车,早晨六点他就摸黑起床。北方冬季,天寒地冻,这个勇敢的男孩独自奔跑在地广人稀的黑土地上。

所有的努力都是促成了他的棋力。2003年,在武汉,陶汉文虽尚不具备定段实力,然而超常发挥,成功职业定段。当时每组有近200人,每组取前八名。陶汉文名列小组第七,时越第八。从棋童到职业棋手,陶汉文只用了八年,而且没有休过一天学,没有去围棋道场接受职业化的训练。“我是当时那批孩子中定段算早的一个,现在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成了世界冠军,其中,陈耀烨比我早三年定段,柁嘉熹和周睿羊比我早一年,时越和我同一年定段。”

他说:“如果当年我没有定段,可能人生路又会不一样,毕竟职业定段是一个里程碑,定段后再往前走,就奔着国家队的方向发展了,而我选择了继续读书。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暑期比赛结束后,身体素质下降,母亲劝我在家休养。”

虽然没有落下一节文化课,但陶汉文每年寒暑假都坚持比赛,升段赛、国家少年集训队的选拔赛等等,小学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班级前三名。后来,他到了大庆市一中(因教学总量之大和教学质量之高被称为亚洲第一中学)就读初中。

初升高时,大庆市有2万多名考生,陶汉文名列400多名,顺利考入大庆一中高中部,一个年级就有20多个班,但身边鲜有喜欢下围棋的同学,陶汉文算是一个特例。师哥孙湛博读高二时就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考取清华大学,其中围棋加分70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陶汉文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

当时北京大学有棋牌冬令营,每一期有约50人参赛,各项冠军可以获得高考降分录取的资格。2011年,陶汉文以超一本线120分的高考成绩和棋牌冬令营冠军(政策加分65分)进入北京大学。

毕业后,陶汉文并没有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希望在围棋上更有建树。但是基于中国职业围棋的现状,能提供赛事的机会少之又少,从现实的角度考虑,2015年,他向中国棋院提出申请,毅然退掉职业段位,重新以业余的身份行走“围棋江湖”——做喜欢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

都说落子无悔,陶汉文每一个选择都果断、帅气。

陶汉文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也接受过北大高等教育,素质很高。他也是一个具有典型北方性格的人,直来直去,耿直又孤高,因而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罪人。下棋呢,棋如其人,他对胜负有执念,追求每手棋的最善,用时的掌控稍显欠缺。今年围棋大会公开组他获亚军升为7段,祝愿他早日拿到全国业余冠军,心想事成!

谈规划:横扫业余大赛,培养职业棋手

陶汉文成长于中国职业围棋崛起,民间学棋赛棋热情高涨的时代,可以说他就是我国第一波围棋热下的棋童。而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陶汉文更多的时候是坐在电脑前,与高手对局,一刻不停地训练、复盘,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背负压力又享受快乐。在今年八月的中国围棋大会上,陶汉文获得亚军,定为业余7段。接着,他又紧锣密鼓地积极筹备金秋十月的两场大赛——第九届“国学杯”全国业余围棋,全国业余围棋棋王争霸赛暨“商旅杯”国际城市围棋赛。

目前,陶汉文最好的成绩是“陈毅杯”半决赛前四强。他表示,决心两年内在五大赛(晚报杯、陈毅杯、国学杯、黄河杯、商旅杯)等业余大赛中打出成绩,扩大影响力,让自己的业余7段名副其实,也希望助力金华队获殊荣。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围棋工作者,在围棋教学方面,他将突出高等教育背景的优势,积极补充围棋培训行业的新生力量,向恩师李立君看齐,培养更多职业棋手,不负纹枰年华。从北大毕业到现在不过3年,他已培养出业余5段以上的棋手逾百人。

据了解,一年一度的全国围棋定段赛有着“围棋高考”的称号——全国每年有上百万少儿初接触围棋,其中只有几百名极具天赋的孩子,能逐年提升水平,直至进入各顶级棋类培训机构成为“冲段少年”,向职业棋手资格发起冲击。而在这几百名孩子中,目前每年只有不到50名的孩子,可以通过定段赛,成为职业初段。

一直在上下求索,一直在积极进取。在陶汉文看来,围棋是一个支点,可以在普及、竞技等方面创造诸多作为,但都需要注入许许多多的精力。所以他每年都会有选择性地参赛,以储备更充分的能量对待每一次大赛。

我认为,陶老师的棋力与业余四大天王相比,毫不逊色,而且现在水平一直在提升,如果能更稳定一些就更好了。他对自己很严格,目标很明确,非常刻苦。他的天赋相当高,没有经过专门的道场训练,12岁定段,非常难得。他为人也很正直、热心,我们这些业余围棋爱好者有问题请教他,他都会毫无保留地跟我们讲解。

谈教学:北大内外皆有为,围棋学问无止境

谈起教学工作,早在2010年,陶汉文就已经在李立君老师的围棋班,独立上课。到了北大,因治学严谨却不呆板的校风,可充分享受自由,陶汉文边上学边下棋,他是学校围棋选修课的助教,同时也是北大附中围棋选修课的主讲老师。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增长了见识,也使得他对围棋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见解。

他说,围棋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首先一定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其次,一定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因为围棋蕴含的东西非常之多,面对孩子们,如何由繁入简地表达出来,让他们吸收进去,非常具有挑战性,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因此围棋教练是一项崇高的职业。

围棋,又称手谈,对弈就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棋子在走动之间,棋手互相感知对方用意,彼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围棋富有的种种特质,围棋文化深受代代国人的挖掘、传承和重视。在我国,弃子争先、大局观等围棋哲理,从百姓到帝王,应用广泛而深远。

“现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所以我觉得,通过学习围棋,一是要让孩子们在赛场上获得一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围棋水准,二是让他们收获更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毅力、抗压能力等等。重竞技,也要重底蕴,有棋局还得有格局。”这位东北小伙特别地健谈。

“现在虽然学棋的孩子更多了,但他们的精力也更分散了。家长们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时给一个孩子报多个兴趣班。跟人工智能相比,我更害怕孩子三心二意。此外,我觉得,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初期围棋教学,但不能替代老师。尤其是入门阶段的围棋学习,老师的启蒙、引导、积极性调动等作用是程序不能替代的。”

俗话说,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陶汉文曾触及我国棋坛顶端,但作为一个“90后”,未曾经历的还有很多。只是从他鲜有的历练中,可以感受到,他像是一股新生力量正在提速狂奔。

2014年,徐金阳(与陶在武汉同年定段,后俩人同届高考,结为好友)在金华棋院工作,陶汉文受邀前来协助围棋培训。次年,陶汉文毕业,先后在金马围棋、玄玄围棋担任老师。因悉知浙江是围棋大省,非常重视围棋,更有利于他发展围棋事业,于是,陶汉文果断在金华定居落户。这也是金华棋坛的一大幸事。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不仅欣喜于此,更是看到了新生代棋手致力棋力与棋道共精进,将有力推进真正的围棋黄金时代的到来。

??围 棋必关注 一键关注

围棋教学、围棋秘籍、围棋视频

围棋论坛、围棋新闻、围棋人生

林清玄,1953年出生,名字来源:清而不玄。台湾高雄人。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其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林清玄散文:下满的围棋

在公园里看两位老人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令围观的人都感到不耐烦。

第一位老人,很有趣地说:  

“嘿!是你们在下棋,还是我在下棋?我们一个棋考虑十几分钟已经是快的,你知不知道林海峰下一颗棋子要一个多小时。” 

旁边的老人起哄:“未见笑!自己比为林海峰。” 

第二位老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地说: 

“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下棋了。何况,当第一个棋子落下,一盘棋就开始走向死路。一步一步塞满,等到围棋子满了,棋就死了,要撤棋盘了。慢慢下才好,慢慢下死得慢呀!” 

这段看似意有所指的话,使旁边的老人都沉默了,看完那盘棋,都不再有人催赶或说话。 

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里悟出的人生哲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