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2014美国竞赛选拔赛赛是国赛还是省赛

我校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获一等奖27项, 12支队伍进入国赛
&&(点击: )
日前,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已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涉及16个专业类别,共设62个赛项,我校学生共参加了45个赛项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选手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喜创佳绩,共获得一等奖27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23项,其中,“市场营销技能”、“护理技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银行业务综合技能”、“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等12个赛项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国赛资格,将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我校再次成为广东省选拔赛总成绩最佳、出线队伍数量最多的学校。同时,由于我校“护理技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5个赛项的承办工作井然有序、卓有成效,获得了省教育厅领导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
本届大赛,学校高度重视,徐刚副校长先后5次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竞赛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为确保大赛的参赛及赛项承办工作顺利推进,学校成立了竞赛领导小组和各个工作组,在教务处的统筹下,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参赛学院密切配合、积极协作,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大赛工作。参赛师生刻苦钻研,以系统训练和强化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由于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和参赛师生的奋勇拼搏,我校选手在本届广东省选拔赛中再创辉煌,总成绩在广东省高职院校名列前茅。
预祝我校12支出线代表队在5、6月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再接再厉、奋勇拼搏,为广东省和我校争光添彩、再创佳绩!
附:我校进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国赛名单
指导教师姓名
陈钢,于清敏
陈红,王银萍,梁嘉敏,纪少媛
市场营销技能
郑俊亮,陈俊宁
陈奕欣,潘启扬,蔡霖锋,陈静芹
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
梁厚超,李景照
胡文舜,黄佳源
艺术专业技能(中国舞表演)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王鸿博,黎永浩
黎尚鹏,张洽枝,曹祖辉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乡碧云,罗永贤
陈佳生,程颖坚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
陈万武,文和先
卢兴材、甘利聪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
余志鹏,吴锦麟
莫嘉豪,张裕峰,罗斌
银行业务综合技能
石秋敏,张晓鋆,杨健峰,苏小娟
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
董青,周丽庆
温瑞媚,梁素芝,王莉娜,黄敏
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肖文平,黄钊文
曹云,邓建波,樊观健
作者:教务处 陈金彪
通讯员:教务处王明刚【全场回放】2017女排大奖赛:中国vs美国全场回放_世界女排大奖赛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通用代码支持视频在iPhone/iPad/Android上播放
扫码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立即下载腾讯视频APP
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38.0万
177.3万
33.9万
309.7万
575.8万
321.1万
30.1万
330.6万
23.8万
24.2万
570.0万
26.3万
<a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btn_next "
r-on="{click: onNext}"
r-show="{page &#xe620;
体育热播榜
?9,859,284
?7,353,082
?6,741,346
?6,507,998
?5,585,087
?5,320,056
?5,180,428
?4,899,099
?4,894,820
?4,553,577
?8,018,568
?7,470,106
?5,584,148
?4,959,387
?4,485,301
?4,469,480
?4,368,667
?4,338,140
?4,250,807
?4,149,282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建行杯&国赛选拔赛暨
第六届&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省赛的通知
苏教高﹝2017﹞7号&
各普通高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精神,为展示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选拔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团队,经研究,定于2017年4月至8月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江苏省选拔赛暨&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省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组织机构
  全国大赛由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全国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陕西省省长胡和平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省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人社厅、省商务厅、团省委等部门联合举办,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东南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参与协办。
  成立省赛组织委员会,由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担任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和各举办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副主任,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任执行主任(名单详见附件1)。省赛组委会办公室由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牵头,办公地点设在东南大学教务处,下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等。省赛组委会办公室在省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开展竞赛工作,规范竞赛管理,承担竞赛日常事务。
  成立省赛专家委员会,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担任主任。由省赛组委会聘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担任委员,负责参赛项目的网上评审、现场答辩等工作,指导、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成立教务部门牵头的相应机构,或与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开展本校初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四、参赛项目类型和要求
  (一)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 &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 &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 &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营利性创业。
  (二)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参赛项目数量
  1.校级初赛参赛项目数量:各高校校级初赛需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大赛移动端报名,博士授权高校报名参加校级初赛的团队总数一般不低于150个,硕士授权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报名参赛的团队总数不低于120个,独立学院和省级以上示范高职院校报名参赛的团队总数不低于100个,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报名参赛的团队总数不低于80个。
  2.晋级省赛参赛项目数量:博士授权高校每校推荐数不超过8支;硕士授权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每校推荐数不超过6支;独立学院和省级以上示范高职院校每校推荐数不超过4支;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推荐数不超过3支。推荐的创意组项目数量不得大于推荐总数的50%。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银奖的高校按每个金奖2个,每个银奖1个奖励晋级省赛名额。
  校赛报名数量超过指标50%以上的增加1个晋级省赛名额,超过指标100%以上的增加2个晋级省赛名额;校赛报名数量未达到最低指标要求的按照比例核减学校晋级省赛的名额。晋级省赛的项目中,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四个组别的项目比例原则上要均衡,本科院校就业型创业组不作要求。
  五、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鼓励报初创组和成长组项目。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教育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教育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教育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跨校组队的成绩列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指导教师不得超过3人。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一等奖但未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仍可报名参赛,但仅参与推荐晋级国赛名额竞争,不参加本年度江苏赛区选拔赛评奖;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仍可报名参赛,但仅限于参评一等奖(项目水平达不到一等奖水平的不再授奖)。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得再报名参赛。
  六、赛程安排及评审规则
  (一)报名审核(5月1日&5月20日)
  校级初赛参赛团队须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各高校凭借全国大赛组委会统一创建的账号信息(用户名和密码,在省赛qq工作群共享文件中下载)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国赛管理系统,即可对照参赛条件对本校学生(含毕业生)注册报名的项目进行审核。报名时间为日至5月20日。
  (二)校级初赛(5月中下旬)
  各高校5月25日前完成校级初赛,校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自行决定。各高校根据校级初赛成绩推荐参加省赛的团队,须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项目晋级等操作。参与省级复赛的团队须通过学校管理员分配的账号密码登录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http://jscx.njnu.edu.cn进行登录)报名并提交有关材料。各校管理员账号信息由省赛组委会统一创建分配,可查看校内报名情况,进行审核、筛选、查询、下载等操作。
  参赛团队可以登录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的创业计划书模拟专栏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模拟训练。
  (三)省级复赛(6月20日前)
  6月15日开始,省赛组织委员会参照全国决赛评审规则,利用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以通讯评议的方式,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与就业型创业组4个大组若干个小组进行省级复赛,评选出110个三等奖和90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6月20日前完成省级复赛。
  (四)省级决赛(7月中旬)
  省级决赛拟定于7月中上旬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按参加国赛名额推荐若干个省赛一等奖项目晋级国赛。参加创意组现场答辩的团队须准备10分钟的陈述和5分钟的回答问题,参加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的团队须准备15分钟的陈述和10分钟的回答问题。各校通过省赛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团队不超过4个。
  (五)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全国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决赛项目进行第一轮网上评审,择优选拔120个项目进行下一轮现场决赛,决出金、银奖。全国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高校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进行赛事宣传、活动项目激励和孵化指导。
  七、奖项设置及奖励政策
&  (一)奖项设置及说明
  1.省赛设一等奖30个、二等奖6 0个左右和三等奖110个。各奖项根据大赛报名情况分类、分组评定,高职高专类在各奖次中的获奖数不低于总数的30%。
  2.省赛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
  3.省赛设高校优秀组织奖20个,其中高职高专不少于6个。优秀组织奖评定根据校级初赛组织情况和省赛获奖情况综合计算。宣传发动不到位、校赛报名数量未达到最低指标要求、推荐进入省赛团队审核不严格的高校不得参评高校优秀组织奖。
  校级初赛组织情况根据各校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及大赛移动端报名的团队总数计分。报名团队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计30分,超过规定数量的每增加一个增计1分,最高总计60分。
  省赛获奖情况根据各校团队在省赛中的获奖等次计分。获得一等奖的每个团队计10分,获得二等奖的每个团队计5分,获得三等奖的每个团队计3分,参加大赛未获奖的每个团队计1分。
  4.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省赛一等奖项目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奖项目均颁发获奖证书或奖牌。
  (二)奖励政策
  鼓励高校对在校学生获奖的奖励不低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等奖项待遇。
  指导教师指导项目获省决赛一等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二等奖;获国赛金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一等奖,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项目相关教学研究可优先参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不占用学校推荐名额。
  为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组织省赛获奖选手参观花桥国际商务城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苏南分园。协助创业企业落户地方,争取地方的扶持资金。选择在昆山花桥落地孵化的,由当地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为获奖项目举办&互联网+&金融产品推介/宣传沙龙,组织体验依托互联网思维创新的特色大数据产品&&小微企业&快贷&;推荐现代农业类获奖项目纳入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支持名单,享受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推荐&互联网+&制造业等类型获奖项目进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苏科贷&企业库,享受&苏科贷&的优惠融资政策。
  八、大赛宣传组织及政策支持
  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省赛组织委员会将成立大赛宣传工作组,在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江苏教育网、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http://jscx.njnu.edu.cn)、江苏创业教育网(www.3idea.cn)等网站设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栏,邀请主流媒体及时宣传省赛及国赛江苏高校参赛信息。各高校应指定专人负责校赛宣传工作,并及时向省赛组委会报送信息。
  省赛组织委员会将聘请法律、金融、创投等相关行业专家,为参赛创业企业和团队进行政策咨询服务及资源对接。
  九、经费保障
  大赛不收取报名费用。省赛经费投入由省教育厅和东南大学共同筹措,引入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社会资金赞助大赛。
  十、其他事项
  1.各高校将参加省赛的团队材料在5月28日前集中寄送至东南大学教务处(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邮编:211189),并组织学生登录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报名并提交报名表、商业计划书与展示视频(时长不超过一分钟,视频格式H.264 MP4,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大小不超过20M,展示视频在省级决赛前不作硬性要求,根据团队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提交)等有关材料。各校报送的材料应当包括每支参赛团队的报名表(见附件2)(2份)、推荐项目汇总表(见附件5)、学校联系人信息表(见附件6)(各1份)。报名表与所有附件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并装订成册。有关电子材料发送至电子邮箱:,以学校为单位分项目提交,各项目命名规则:学校-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2.省赛QQ工作群为:;省赛微信工作群为:第3届江苏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微信公众号为: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请各高校指定1名工作人员加入工作群和关注微信公众号,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和交流。
  3.大赛有关事宜,可与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东南大学教务处联系。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魏永军
  联系电话:(025)
  电子邮箱: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15号,邮编:210024
  东南大学教务处&& 徐春宏& 任亚梨
  联系电话:025-5-(传真)
  电子邮箱:@seu.edu.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邮编:211189
&&&&&&&&&&
&  &&&&&&&&&&&&&&&&&&&&&&&&&&&&&& 省教育厅&
  &&&&&& &&&&&&&&&&&&&&&&&&&&&&&&日
    &发布日期: 14:50:02来源:高教处让每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感受国赛众创众扶的力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综述_网易新闻
& 双创频道 & 正文
让每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感受国赛众创众扶的力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综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全国创新创业者的向往之地,地方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为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一、二、三等奖企业颁发证书2012年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每年的4月至8月,从华东的江浙沪到辽阔的西北疆域,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南的黔滇桂高原,遍布全国各个角落都会燃起“双创”烈火。从5个赛区扩展为36个,从4411家企业和1557个团队增加到第六届的28147家企业报名参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越来越成为全国创新创业者的向往之地,创投机构发掘创新科技项目的独特平台,地方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在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地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竞争尤为激烈。作为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的李太生不光要清楚整个江苏的实力,还要密切关注兄弟省份的赛事动态。在他看来,大赛顺应创新创业从“小众到大众”的蓬勃发展态势,通过“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模式,既有效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引导能力,又最大化聚合激发了市场活力,成为创新创业英雄们的竞技场和加速器。视线转移到刚刚收官的内蒙古赛区,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池波仍沉浸在大赛的热力中,“刚刚举办二年,我们与东南沿海的规模无法比肩,但自治区企业的‘双创’热情日渐高涨”。而第四年举办大赛地方赛的新疆自治区则是处在11个地市承办区域赛又创新记录兴奋中,自治区高新处副处长张海涛告诉记者,通过大赛不断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进而引领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刚刚参加完地方赛的青海新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肖炀难掩兴奋,“大赛为创业者们搭建了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平台,通过与专家评委的交流互动,拓宽了公司的创业思路,提高了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在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的决赛现场,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在致辞时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项目能够通过大赛的平台得到关注、支持与成长。希望通过大赛激发全民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企业创新创业水平,并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创新创业者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梦想。以“赛”代“评”,改撒胡椒面为精准补贴以往地方政府在支持本地企业时,往往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财政经费支持对象是获奖的优秀企业,这种将比赛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市场和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汇聚各类主体在内的“科技双创生态圈”。在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特别设置了“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企业和团队创新创业补贴”专题,对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的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的参赛企业以后补助方式给予创新创业补贴,总金额4000万元。不光如此,记者了解到在地市层面,广州市的扶持力度空前加码,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全面与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深度融合,将根据本届大赛决赛相应名次作为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补助的认定条件。通过大赛评选,仅广州赛区,本届将产生512个补助名额,获得最低10万元,最高200万元的奖金补助。在海南省,获奖企业的奖金补贴额度也相当给力。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东海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2016年海南赛区的一等奖为50万元,2017年一等奖为30万元,但项目落地与配套扶持政策将加大支持力度,“海南省对从大赛走出来的优秀企业给予持续关注,如果在行业发展中他们仍旧保持领先态势,海南会对其进行追加奖励并以立项进行支持”。而在浙江省,各地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高新区等积极配合,创投、银行、媒体、上市公司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四届大赛,全省参赛企业已达4000多家,共促成创业投资40多亿元,银行贷款50多亿元;山东赛区对通过赛事评选出的赛区前20名新锐企业和精英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30万和不超过50万的科技项目专项经费支持,还将有科技金融补助支持;厦门地区赛的成长企业组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将分别获得50万、40万、20万及10万创业创新扶持资金;初创企业组及团队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将分别获得30万、20万、10万及5万元奖励……“支持创赛挖掘出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地方政府整合政策资源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区域创赛快速发展;带动金融投资和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加快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使创赛真正成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和弘扬创新文化的重要抓手。”张志宏说。探索市场化遴选机制,立项支持获奖项目科技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46家国家高新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4521.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9%;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6%,是全国水平的2.7倍。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担了国家、省市的科技计划项目,与此同时,大赛用“赛马场上选骏马”的市场化方式改革科技项目筛选制度的初衷正在落地成为现实,各地政府借助地方赛平台,以创投专家为主评选项目,改变了传统的政府组织专家评技术、评人才、评团队的做法。李太生告诉记者,江苏借助大赛市场化遴选项目机制,以大赛专家评定意见作为项目评审意见,对总决赛获奖企业及获奖团队(获奖后6个月内在江苏省科技园区注册成立企业并实际运营)项目,其参赛获奖项目未列入往年度省级科技计划支持且符合省级科技计划立项管理有关规定的,纳入下年度省级相关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上海赛区与上海市一系列科技计划项目相衔接,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工程项目、科技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雏鹰计划等,2016年共有1657家参赛企业获得超过3.6亿元相关项目经费支持,178个参赛团队获得890万元相关项目经费支持。科技服务常态化,优秀企业享有定制服务即便从地方赛到总决赛时间跨度近,但大赛终究是一场“临时”的活动,让临时变为“永不落幕”,既是营造双创氛围的一个目标,也服务企业的一种方式。“围绕参赛企业和团队的多样化需求,把众多的创业者聚集起来,让更多的创业服务机构、创业投融资机构、大企业和高校院所有了贡献力量的便捷渠道。大赛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创业培训、行业沙龙、融资路演、市场对接、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扶平台。”在张志宏看来,大赛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定制化的创业服务活动。从资源的集成化和服务的常态化入手,各地针对参赛企业举办了许多贴心的创业服务活动。山东省吸纳优秀参赛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作为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助推计划重点培育对象,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尽快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将赛区获奖企业和团队纳入省、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适用范围,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优先给予纯信用无抵押贷款支持、授信支持或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厦门市科技部门为了实现资本对接的常态化,专门在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开设金融板块,在线下路演进行投融资对接的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推介获奖企业和线上投融资对接办法。参与大赛评审的专家评委不仅对参赛的双创项目给予研发方向、市场运作方面的指导,也直接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对接,促成项目转化落地。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高新科技处处长陈君玉给记者摆出一组数据,2016年厦门市共举行了18场路演和直播推广,共有24个项目成功实现融资3.3亿元。凸显地域产业特色,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发展2017年,浙江赛区的企业在6个行业赛和1个文化创意领域独立赛中进行拼杀,尤其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领域二者报名企业数之和已超过总数的50%。“浙江参赛项目的行业类别非常具有本地特色,作为阿里巴巴、网易、滴滴出行等多个行业大佬的发源地,浙江在吸收不同的创业文化时也积累着自己的底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秘书处秘书长、浙江火炬中心主任杨更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创’高地掀起创业高潮是在营造当地的创业氛围,促进浙江省的产业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电子信息与互联网两个行业的报名企业之和超过总数的40%。相比于化工、冶金、电力等系统复杂的行业与领域,年轻化与专业化的青年创业团队更愿意选择互联网行业。”内蒙古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池波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行业分布反映出我国互联网领域深厚的创业氛围。由于互联网门槛相对较低,初创团队更愿意从这里开始创业梦想。而对近年来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进行进一步分析,“互联网+”正在挺进大民生领域,教育、医疗在未来几年有望接棒电商、游戏、O2O,成为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爆发点。“赛马场上选骏马”,人才的磁吸效应凸显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着力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创造潜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蓬勃发展”。而通过“赛马”机制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和优秀团队,普遍具有的特征就是重视知识产权和团队技术含量高。在2017年的厦门赛区,参赛队伍共拥有专利1211项,其中发明专利338项,软件著作权、药品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电路图等其他知识产权共2099项。而且,今年参赛企业的核心成员中高端人才的聚集,包括双百千人计划专家42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92人、博士183人、硕士312人。“他们带着长期研究的成果登陆厦门,希望能把项目落地,并且取得进一步的营收”,陈君玉说。而在2017年的江苏赛区,区域地方赛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最小年龄为18岁的在校大学生,具有海归背景的4534人,大学生创业企业141家,“参赛项目呈现出年轻化、高水平、高质量”的特点。而且,参赛团队及企业共拥有专利技术9243项,其中发明专利3338项,新三板39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越发强烈”。同样的情况也可反观到去年的浙江赛区,报名参赛的1505家企业中,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占到29.3%,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21名,省千人20名。此外,参赛企业在其核心领域技术不断突破,拥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参赛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近702项,实用新型专利达731项,软件著作权714项。不是到世界各地去推销廉价的产品,而是凭借着科技、人才、模式等要素成为高精尖产品的研发者和培育者,大赛在社会层面弘扬了“创新强国、创业兴邦”的价值观,引领了“创时代”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围绕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和痛点问题,聚集金融、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政府服务、创业培训及股改上市等资源,大赛意在帮助创业者健康快速地成长。5年来,参与评审和各类活动的创投专家共计达到6600多人次,为参赛企业带来了超过200亿元创业投资,大赛成为了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资源的“转换器”;以招商银行为主的合作银行,为参赛企业提供的贷款授信超过300亿元,大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的“加速器”;2016年,中央财政首次划拨1.26亿元专项资金,许多地方科技部门逐渐将地方赛与本地科技计划项目筛选结合,大赛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服务于企业发展的“连接器”。
本文来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
责任编辑:陈果_NY489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选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