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国际象棋吃子规则职业选手一定是要天才么,本人现在十七岁,小学的时候参加过省比赛,第八,还有希望么

34K1,6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老家,考入了县城的重点高中,成了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当老师是毕业时父母的要求,加上自己也很迷茫,抱着应付的心态就去考了,没想到考上了。就这样,我留了下来。工作的一年多,给学校装了N次系统,修了几百台电脑、一体机、打印机,带了42个班,2500+学生、一个社团,负责6个功能室。节假日不用补课,周末和寒暑假休息时间都比主科老师多,所以业余时间基本都是和同事、闺蜜出去逛街吃喝,然后一起开淘宝店。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很平淡却很潇洒,没有任何压力,除了坐班比较难熬,修电脑有点烦人,工作难度并不大,时间也自由。工资不高,勉强够花。有时候我会想,怎么办,我以后要一直上微机课吗?修一辈子的电脑吗?可是不做这个我该干点什么呢?想想都害怕!因此我不敢往深了想。从进入体制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有了心理准备,这是一眼能看到老的生活。即使考到别的学校去,我也仍然是计算机老师,除非去小学、初中,什么课都能上。而现在我工作的地点就在家对面,步行不到10分钟,已经是最佳选择。我很自觉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也不再去想“要不要去大城市闯一闯”这种烧脑的问题。就这样,一辈子平庸地活着挺好!--------------------------------------------------------------------------------
灾难来得猝不及防2016年过年的前几天,我接到通知回学校加个班,有省领导来视察,工作结束的时候校领导把我叫住,神情和平时不太一样,似乎有点神秘又有点为难,先说了半天的缘由和好处才到正题,绕了好大个圈我才get到重点:学校决定下学期将我调岗到总务后勤,负责食堂充卡和收银。那一刻我的脑回路脱离了轨道,表情尴尬而又茫然,没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充卡?收银?我脑补了一下以后的工作情景,一脸懵比,只想说 excuse me ?难道是我理解错了?我不是来教书的吗?何况我还是个有编制的老师。。我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
to young to simple!校方给出了充足的理由,比如:岗位特殊,和大额现金打交道必须找可信任的人(对了,后来我常常脑补自己身携数十万会不会被抢的画面);女性有天生的优势:细心、耐心、谨慎;哦,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学计算机的才能搞定这套系统,毕竟自用自修嘛。对于单位来说这只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校园的方针,但对我来说却是重要的转折。接下来,是拒绝,拒绝不成,孤军反抗。我从同事口中了解到,我们学科的老师挨个被找了一遍,大家都拒绝了。只有我是新进的年轻老师,资历浅,加上没背景、没后台,性子温和,撒泼打诨这种事我也干不来,所以在劫难逃。。(此处省略500字)------------------------------------------------------------------------最后的通牒局势僵持了很久,在开学一周之后有了新的进展,我收到了最后通牒:要么自行走人,要么上报到局里重新分配工作。堂哥对我说我不用害怕,报上去自有解决方案,校方没有人事解聘权。我像是一个无力的孩子,拿不出办法,只能靠心里的一口气硬撑。后来我的老领导来给我做思想工作,一把眼泪一把心酸给我讲她的故事,作为过来人的经历,两个人在狭小的办公室泪眼相对,互诉心肠,我心里的堡垒快被瓦解了。她告诉我要学会忍耐,一辈子这么长总会吃点苦头。再后来,我怂了。大概是之前贪图了安逸,现在要我加倍奉还。。---------------------------------------------------------------------------------
新的岗位,煎熬的开始,思考的开始到了新的岗位后,我从深受学生敬爱的美女老师、漂亮姐姐,变成了没人会抬头看一眼的食堂阿姨。食堂打饭的阿姨曾问过我:“你是不是哪个领导的亲戚,所以安排你来充卡?”。哦呵呵,我倒是想······过去,部门的工作很多,事情很杂,相对而言上课是轻松得多的,况且微机课可是学生最喜欢的啊!除了学学Excel、word文档,还可以打cs、看剧、聊QQ。现在我每天要给500+学生充卡,收10w+现金,办理挂失、补卡,跑银行、做报表。每天六点半起床上班,别人吃饭的时间我在上班,双休变单休,法定假日、寒暑假跟着学生一起加班。只要有人吃饭,我就在。每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阿姨,我要充卡;阿姨,为什么我的卡不能用;阿姨周六上不上班;阿姨···阿姨···讲真,有段时间我快被【阿姨】这两个字逼疯了。尤其是当着其他同事的面,被学生叫“阿姨”,真的很尴尬,后来还被同事拿来开玩笑。比被学生叫阿姨更尴尬的是,曾经带过的学生看到我,又惊讶又关心地问:“老师,你怎么在这了?你不上课了吗?以后还带我们吗?”,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有时候碰到老同学或者亲朋好友闲聊两句,也免不了被询问:“听说你在教书,你上哪个年级的课呀,教什么科目?我有个亲戚在那上学,不知道在不在你班上”。我也是打个哈哈过去。此刻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俗人,在乎面子,自尊心强,想要守护心里的一点点儿小骄傲。我心里特别难受、煎熬,但我要假装云淡风轻,我不care!有时候我真的很想不上班了,我想撂挑子,甩脾气,回自己家吃顿饭,清静清静,无非就是接受一波电话轰炸,挨点批评,可我不能。只要一想到那么多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我,我的心就开始不安,他们只是要吃饭而已,那么无辜,我想只要我还在岗,真的不忍心撒手不管。有时候我会觉得太把责任当回事是一种负担。我想当老师最大的欣慰,就是多年以后你教过的学生还记得你,尊称你一声“老师”吧。PS: 其实学生不是故意的,他们不动脑子,在学校除了老师,其余统称阿姨。后来我想了个办法,但凡有学生叫我阿姨,我都先跟他说【请叫我老师】,然后才给他办业务。这样的好处是,我不用因为忍耐而心里不平衡,学生也不会无端被我凶。时间久了,他们也自觉地叫我老师。----------------------------------------------------------------150块钱引发的奇葩事件一同事忘了拿饭卡来充值当月的教职工就餐补助,他找到我,非要我帮他补办一下,理由是没收到短信通知。我委婉拒绝了,因为已经逾期。他继续不依不饶、态度蛮横,像是我欠他的样子。“充卡时间有10天,即使你没收到短信,也能从其他同事那知道,所以你得自己承担结果"“我说没收到就没收到啊,我会骗你吗?不信手机给你看”他急了一直在我耳边碎碎念,说要打电话给校长,甚至扬言不给他充钱,就让我没法上班,然后重重的一拳锤在我办公桌上。当时我就火了,我告诉他:“我也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你有什么权利这么跟我说话,即使是×××(正校长)来了,他也不敢锤我桌子”,我让他滚出去等我领导过来。第一次我觉得自己像个汉子一样霸气。其实也就150块钱而已,我心里一阵悲凉,怎么会有人为了150块钱,暴露出自己丑陋的一面,这是第一次我打心底鄙视一个男人。事后,我领导批评了他,他跟我道歉了。但是,我拒绝接受。女孩子不是随意欺负的!从此以后,他见到我就假装不尴尬地笑笑,我呢,视而不见大步走开。 ps:这件150块的奇葩事件,让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界限不清,原则不明】。因为脸皮薄,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又表达不明确,也有过被塞工作的经历,后来想想,都是自己给出了权利,别人才能随意越界的。有了惨痛经历,我给自己建立了一套工作原则,凡事越界,一律不给情面,一视同仁,然后以部门的名义用文件的形式写好,贴在门口,这样大家看到也就明白了,省了很多麻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极度压抑的情绪之下,上班如上坟,只有下了班和朋友在一起才能感觉到快乐。因为不参与教学工作,慢慢地和同事也没有了交集,有同事也像是没有同事。别人在教学楼备课、上课、搞年级组活动,我每天都在重复收钱、收钱、收钱,本来可以用技术代替的工作,在这里要人力解决,我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一丁点儿价值和意义,我像是一个拿了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在工业园做着流水线的活。有时候想想自己的处境,忍不住偷偷哭出来。我很失落,但我不甘心。没多久我发现,不甘心并没有任何卵用,出来混,没有公平不公平。---------------------------------------------------------------------------------
成长、放弃、选择 你一定想问我,这么痛苦,那干嘛不辞职!四不四sa我想,但我没有,即使那么煎熬,还是没有。父母不同意,同事、朋友都劝我要谨慎,忍耐两三年就好了,毕竟这样的单位别人还求之不得呢。两三年,我问自己,我有多少个两三年呢,两三年后我可能结婚了,也可能进入了另一个循环。两三年,很短,但也够我学很多的技能,让自己变的优秀。很多人对我说,现实很残酷,去大城市,你可能一辈子买不起房,随时还可能失业,总有一天熬不住要回来。在家可以住大房子,有好的生活条件,稳定的工作,走出去,每天挤地铁,住的地方还不够伸展四肢跳一套减肥操。下雨了没有人给你送伞,周末没有妈妈做的晚餐。图什么呢?要珍惜···我可以用这些理由糊弄自己,但真正阻碍我的原因,我知道,是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恐惧。一直以来让我产生恐惧是,我没有其他的职场经验、社会阅历,连面试经验都几乎为0,没有能拿出手的技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10年后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安逸了几年,我似乎没有勇气两手空空、孤身闯江湖了。但我知道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至少得做点什么再说,我找到了两条路:1、把专业精进,到可以胜任某一个核心岗位的程度,借此跳出这个火坑。2、离开这里,重新开始,过另一种生活。我不想精进专业,学点基础可以,真的要专研我没兴趣。而且因为心里的不平衡,我很难说服自己用心去做好它。所以我选择了第2条路。做好了决定的那个学期,我开始拼命学东西,学职业规划、学手绘、看书、去健身。在当时男朋友的帮助下学习敲代码,学了三个多月的前端开发,大概写了400+个小页面,不知道多少条代码,中途颈椎突出,进了一回医院······很神奇,我没时间痛苦和无聊了,每天只想着尽早做完工作回家,然后学习。几个月过去,家人也发现,我不再抱怨,每天精神饱满,回到了过去那个开朗的自己。我已经做了决定,没有退路,只有不停地努力。不努力就是走回原来的路。我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自信,逐渐变得不再惧怕和迷茫,我确定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是好是坏我想自己经历。要离开家里到大城市去工作,爸妈的态度是反对,我妈为了把我留下来,还拿学校建教职工公寓”收买“我,她说她可以借钱给我买一套房,安定下来多好。然而。。我不想要。。我不能因为一套“房子”,再次把人生的把控权丢掉。我告诉妈妈,我不想20几岁的时候,过着四五十岁的生活,我怕50岁的时候,要去吃20几岁没吃的苦。他们也看到了我这段时间的努力,只好由着我了。离开学校前的一次生日聚会中,老大当着大家的面说,我辛苦了,受了委屈,组织永远不会抛弃任何人,只要你不主动抛弃组织。那时候我心里已经没有多少委屈了,反而感激。如果没有被逼一把,我怎么有勇气去反对父母,走一条不敢想的路。我怎么能想象到,一个矜持,注重形象的女老师,在食堂被人群包围的时候,能把自己分身当8个人用,同时处理N个事情,轻松应对混乱场面。这,就是成长吧。人最难面对的其实是自己,面对自己的懦弱、贪婪和无能···一旦坦然面对了自己,就再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是什么在束缚我(们)? 前两天在一个交流群里,有一个女孩说自己刚毕业,找了2个月工作,很迷茫,父母那边又催着自己回老家考公务员,很纠结,不知道怎么选择,有时候想想反正这么迷茫要不就按父母说的做吧。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二十好几了,还要听妈妈的话,按照他们规划的未来去生活。父母真的这么厉害吗,能绑住我们的双脚,让我们迈不开步伐。起初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对我的,但后来怎么又放任我去了呢?每次我对妈妈说:“我不想在这里工作了,很无聊,我不喜欢”,妈妈都会问我:“那你想做什么,你打算去哪里?有没有考虑好两三年后在哪里?结了婚怎么办?”。我回答不上来,一会说我可以找专业相关的工作当个程序员,一会说做什么都可以,反正饿不死,至于以后的生活根本顾不上。我想如果我的孩子这么对我说,我也会反对。后来他们看到了我的努力,知道我有能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了,我可以为自己承担起责任了,才放心让我去折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男生,在一个机关做公务员一年胖了十几斤,好好的一个小伙子,愣是被岁月摧残成了胖叔叔。他说自己才27岁,做不喜欢的工作真是磨人,可父母非说这是一份好工作,不让他辞职。其实他对自己辞职要去做什么,完全不确定,一会说想考研,一会想呆在家里写小说,一会又有了新的想法。大概两年后,他遇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亦师亦友,后来他给企业家做了助理,开启了新的生活。当时他只是随便跟父母说了一下,他们觉得挺好的,就没有反对了。胖叔叔又变回了帅小伙。父母反对我们其实是因为不放心,他们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他有几斤几两,是不是闹着玩,一眼便能看穿,所以才会告诉我们,听他们的不会错。他们操劳了一辈子,年近半百,当然希望你选择一条稳妥的路,一辈子安安稳稳。其实,绑住我们的从来不是父母的期待,而是我们对父母给的安全感太过依赖。不仅不肯长大,还把责任丢回给他们,诺,就是你什么都要管,就是你非要我做这个!有时候真的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我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清楚。如果想要赢得父母的认可,就先做点成绩出来吧,如果没有,至少让他们看到你在拼命努力。 ---------------------------------------------------------------------------------
关于离开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的奇葩经历,但吐槽归吐槽,思考和总结才是正经事。说实话起初是因为不甘心,我才想走。但这不甘心,何尝不是包含着对自己的期待呢,世界那么大,牛逼的人这么多,我也想试试,万一我也成为别人眼中牛逼的人呢?各种各样的技能这么多,我也想学学,我才25岁,不想一辈子就这样混吃等死。很多时候一个人成长成什么样,选择很重要,而支撑你做出选择的是一个人底层的“建筑”——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当一份工作已经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离开了。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两三年。传统行业晋升太难,还有很多不可控的机制因素存在。没有团队氛围,每天想的都是福利、放假、什么时候能调薪···这里已没有我想要追求的目标了,最终我离开了。很多人会羡慕在学校的工作,有寒暑假不说,还不用加班,不用承受压力,可以尽情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可很多说着羡慕的人,也只是工作辛苦之余拿来发泄一下而已,未必真的会去做。我的感受是:再丰富的业余生活,如果没有工作上的成就感,都只能成为花架子。时间长了,人会变懒散、对生活没有期待,对自己没有要求,混着日子过,把自己熬成一个真正的阿姨,到老只有遗憾,对我来说那就是万丈深渊。我们都只能为自己想要的未来打拼,至于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好“生活”,真的和我们没啥关系。现在每天挤地铁、住小房子,木有空调,不能随时约闺蜜一起看电影、吃甜品,忙完还要挤破脑袋看书码字,但那又怎样呢~我喜欢这种踏实感。年轻的时候,我可以不要周末,可以放弃一些娱乐和舒适,但我不能放弃进步,放弃成长,放弃随着年龄增长越加奢侈的梦想。对了,我妹妹说,她在我的眼里看到了毕业那年的渴望。(感谢你看完了我罗嗦的自嗨文字···)---------------------------------------------------------------------------------------------------------------------------------------------------------------------------------------------------------------------------------------------------一开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也感谢大家的关心,这些只是个人经历,写的也都是真实的情况。为了不给无关的的人带来影响,我把课堂照片删掉了,见谅。---------------------------------------------------------------------------
【关于作者】爱思考、爱研究说话的小金牛我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小金牛成长日志】 分享一些成长故事,不定期更新沟通技巧、话术总结。如果你有什么糟心的经历,或者生活里的小确幸欢迎到公众号给我留言。想了解【熟人问你借钱,怎么委婉礼貌地拒绝才不会伤感情?】回复【借钱】如果工作太忙没时间一字一句啃书,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话术】,领取《好好说话》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笔记哦~赞同 3.3K2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篮球领域中独一无二的精灵:阿伦·艾弗森传
The Answer-阿伦·艾弗森传(部分)
篮球领域中独一无二的精灵:阿伦·艾弗森传
人称“答案”的阿伦·艾弗森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汉普顿黑人街区,并不幸福的童年记忆,塑造了他狂放不羁、自由随性的性格。1996年成为NBA选秀状元拉开了阿伦·艾弗森征战NBA的精彩战幕。
从贫寒的家庭身世、充满挫折的成长过程、到后来光芒耀目的成功,铸就辉煌的NBA职业生涯经历,这位从入行以来就充满争议的黑人球员,成就了一个美国式的成功梦想,激励着许多热爱体育的年轻人。艾弗森是篮球领域中独一无二的精灵,喜欢以绝代的灵秀、机敏、迅疾和倔强来击败对手。而他最美好的作品并非某一场比赛、某一招突破或某一记跳投,而是他的人生——以奔跑、冲撞、鲜血、争执以及对命运的不屈态度,所书写的对抗世界的故事。
本书是介绍NBA篮球明星阿伦·艾弗森的名人传记类图书,本书由著名NBA作家张佳玮先生历时一年,倾心写作而成。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翔实的赛事史料和技术数据统计资料,书中收集了上百张艾弗森从高中至今的珍贵图片,对艾弗森生平重要的历史时刻做了完整记录,超强图文展现艾弗森的传奇人生路。
阿伦·艾弗森传名人推荐:
央视著名体育主持人
于嘉:这样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这样一个曾经被媒体妖魔化的人,如同约翰·列侬、迈克尔·杰克逊一样可以单纯到极致来卫护自己的追求。看过这本书你也许会发现,我们所甚为熟悉的那个艾弗森,也许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虎扑网创始人
程杭:他是十年来最够种的男人;他是嘻哈、地垄沟、纹身;他是叛逆,是争议,是信仰,是纯真。他的演出已奏响安可曲,而他最真实的灵魂,由中国最好的篮球作家为你还原。
斯科蒂·皮蓬:“对我而言,防守艾弗森的确是一项艰苦的挑战,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埃尔文·约翰逊:充满天赋与才气的艾弗森显然更有挑战性,如果你听到观众席上发出赞叹声与惊讶声,那肯定是艾弗森又做出什么样的高难度动做了了。
菲尔·杰克逊:他是那种会让我愿意花钱买票看他打球的年轻人。或许他真的走步了,但我一点儿也不在乎,看他运球,就像是鉴赏一件艺术品。真的让人陶醉。
迈克尔·乔丹:身为NBA球员,都应该要建立起如同艾弗森一般的自信。以他的身材人们认为很多事情他做不到,但是他却用行动证明人们错了,他是个伟大的球员,谁也否认不了。
勒布朗·詹姆斯:艾弗森就是那种在每一天都全力以赴,全力争胜的球员。他是名人堂级别的球员,你会不愿意和这样的球员做队友么?
沙奎尔·奥尼尔:他就像一个小号版本的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而且从不抱怨。
格兰特·希尔:你可以阻止他,但你没法让他停下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比赛。
大卫·斯特恩:他(艾弗森)从来都是一位有号召力的球员,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第一章 少年时光 |
从弗吉尼亚到乔治城
1. 母亲和街
15岁时,安-艾弗森迎来了人生第二个转折点。三年前她12岁时,她的妹妹跑来告诉她,“妈妈出事了”。然后她亲眼看着母亲因医疗事故死亡。而这一次,一个医生面无表情地站在她面前,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让她天旋地转的话:
“您怀孕了。”
忽然之间,她就没法过以往的日子了——本来,15岁小姑娘,可以在犹太区打架、吵嘴、捉弄手脚慢的老商贩,胡作非为,快乐得像只狡猾的猫。她爸爸威廉-艾弗森和四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孩子,她是老大。许多人都说她像她爸爸。她健壮、结实、活泼好动,爱打篮球,街区的小伙子都爱和她闹。谁给她抛个蔑视的眼色,她就敢上去和人打一架——可是,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她有了个孩子。
好了,得想法子应付这个小玩意。
20世纪70年代的黑人街区,15岁怀孕的姑娘比遍地踢啤酒罐的野猫都多。好吧,那就等孩子出生呗。结果,为了抢男人,她和一个姑娘打架,被姑娘叫来的两个男人打败了。安-艾弗森去了弗吉尼亚的汉普顿,那里是她的娘家。一路上怨恨着那个男人:那个和她恋爱造就了肚里这孩子,然后又抛弃她的男人。
在汉普顿,她情绪宁定了下来。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女人迟早都要过这一关的,何况,周围七嘴八舌地建议说,“生个男孩子,你会有所依靠。”她甚至早早决定了男孩儿的名字:“如果是男孩儿,就叫伊泽尔(EZAIL)好了。”
可是,日那天,当她的第一个男孩儿出生时,她却改了主意。她想起了那个混蛋——这时他本该在床边抱起孩子做慈父嘴脸的。算了吧,那时他也只有15岁,胡须都来不及长硬,在哈特福德念中学。可是,他毕竟是孩子的父亲。伊泽尔,留给孩子做中名。这个孩子的姓氏随了母亲——艾弗森。而名字,随了父亲——阿伦。
阿伦-艾弗森,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安-艾弗森后来说:“我发现他的手臂非常长。我想他能当个篮球手。”孩子的昵称用了两个舅舅的名字:布巴扎克。
那个给了阿伦名字和生命的家伙,也就是那个有爹名没爹样的二愣子,名叫阿伦-布鲁顿。这厮始终没去汉普顿看自己的孩子和女人。知道安-艾弗森怀孕后,他就跟所有闯了祸不知道如何收场的毛头小子一样,完全负不起责任;——或者,不想负责任。很多年后,他接受采访时,蹦出来的理由显示他完全不算个爷们儿:“我也想去看他们,可是我也只有15岁嘛。”
安迅速做了她人生的重大抉择。她没有像其他贫民窟女人一样,生个孩子当猫狗一样弃之不理,恍若无事地接着过日子。她转移了人生重点,迅速完成了从一个好动少女到一个负责母亲的转变。阿伦-布鲁顿?既然这个可怜虫负不起责任也不想负责任,那就再见了。
汉普顿这个布满暴力、毒品,而且还害死自己母亲的城市,让安-艾弗森深感厌倦。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孩子在这个腐烂的沼泽里成长,显然是桩艰难的事。幸而,不久她遇到了新男朋友迈克尔-弗里曼,一个至少可以依靠的男人。
这是阿伦-艾弗森的新父亲——虽然小艾弗森,很长时间,都不愿叫这个不爱笑的弗里曼做爸爸。
他们所住的地方,是汉普顿行政下的独立市——新港,这是个盛产运动员、流行斗狗的市井之区。新父亲也没有完全担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如果你剖开阿伦-艾弗森的脑袋,提取他的童年记忆,会发现几个街区之外的枪声,角落里毒贩小声交流、打斗、谩骂,未成年人隐瞒年龄买来的酒瓶,停电、停水,空荡荡的厨房,下雨天泥泞的地板。安-艾弗森和弗里曼抓紧一切时间吵架,互相推搡谩骂,发泄对生活的不满,剩下的时间就各自出外谋生填饱肚子。弗里曼假装内行地去贩毒,做贼心虚地躲避警昨晚刚洗的衣察。而安-艾弗森去打字、洗衣服、修电路、当司机,忙里偷闲还生了两个女儿。
可是,她从来没有向命运示弱。她没有去找过阿伦-艾弗森的生身父亲。她也没有怨恨这个改变了她命运的孩子。就在外面枪声四起、杀声连天、白粉飞扬的环境中,她教导艾弗森像她一样,用拳头去对付那些试图以强凌弱欺负自己的孩子。她不断对阿伦-艾弗森说:“你一定会有所作为,你一定要努力,好好生活。”
街区位于汉普顿的排污管道上。于是,每当排污管爆裂,街区就成了下水道的延伸。墙壁时常潮湿到发霉,房间里到处是腐烂和死亡的气味。这阴暗潮湿、随处是死亡与罪恶的街区,以及他那坚韧的母亲,构成了阿伦-艾弗森的世界。他和他的母亲一样,就像在死亡沼泽里生长的植物一样,吸取一切可以吸收的养分生活着。他没有富家子弟那么幸福,能生活在阳光海岸名车别墅的世界。他的世界,阴暗与快乐参半,危险与幸福并存。他必须不择手段地抓住一切,以免沉沦进那已淹没他许多伙伴的泥潭。他变得机警、聪明而又坚韧。他周围的伙伴在一次次枪击、追逐、
和械斗中或伤或死,他亲眼看到过许多鲜血。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一线始终光明温暖的希望——母亲满头大汗、衣衫褴褛地对他说:“一切都会好的,你一定会扬名立万。”
如此这般,阿伦-艾弗森在齐膝深的污水、灰头土脸的母亲和死亡如乌鸦般漫天乱飞的街道中长大了。在他后来名动天下的那些文身中,最重要的一个便是他心口上母亲的画像。
“我不崇拜任何明星,我只崇拜我的母亲。我庆幸,我是她的儿子。”
很多年后,他还会如此补上一句:
“我最怕的是妈妈死去。所以,为了免得痛苦,有时我真希望在她死时我已不在世上了。”
因为,在那风声鹤唳的岁月,当上帝、政府、父亲和朋友都似乎靠不住时,只有母亲在他身后,把手放在他肩上,对他说那些温煦的话语。母亲与自己的努力便是生活的全部,是与这黑暗之街战斗的武器。
如果艾弗森没有去打职业篮球……他会成为NFL的超级四分卫吗?至今迈克尔-维克等天才橄榄球手都为这个可能性而激动。
2. 橄榄球少年
2001年,美国橄榄球联盟(NFL)的亚特兰大猎鹰队,在美国橄榄球大联盟选秀会上以状元签选中了四分卫迈克尔-维克。记者们纷纷问这位爷:“您和阿隆-布鲁克斯哪个才是老家新港出过的最好四分卫?”维克一笑:“都不是,咱老家出的最好四分卫,现在打NBA呢。”他指的是阿伦-艾弗森。这是阿伦-艾弗森少年时最爱的运动:只要有空,他就会把时间消磨在橄榄球场上。没有护具,场地危杂,都没法阻挡他去寻求刺激。每场比赛,他会在进攻时长传指挥或亲自跑动,在防守时拼力阻截对方。在开球时,他需要独自带球向对方腹地冲刺,在被那些怪物们——合计重量不啻为一卡车大肥猪——按倒前跑得越远越好。他爱上橄榄球的过程顺理成章。他没机会在少年时接触公子哥儿们喜好的高尔夫球,也不可能好整以暇地摆弄球杆去对付桌球。橄榄球是美国街头巷尾最热烈的运动。碰撞、冲刺、斗智斗勇、瞬间决胜负。他是在枪械与毒品的街区长大的,子弹在窗外飞过时,死亡离他曾经只有几厘米。他什么都不怕。只有橄榄球这样刺激的运动,才能点燃他的血液。面对列阵而来的敌人,他一个人独对,把他们甩在身后,在倒地前扑过码线,然后起身嘲笑大个子,对他们做鬼脸,看他们面红耳赤。这是他的最大乐趣。
他的朋友被街区的罪恶不断吞噬,因此,他习惯了自己一个人。他习惯一个人模拟与全世界战斗的游戏,然后满身大汗和伤痕回家。他的体格并不健壮,但正因为此,他才更爱橄榄球——因为除了打架之外,他还能把握橄榄球场上的机会来对抗更健壮、更凶恶的对手,然后战而胜之。
他的母亲和他的街区,教会了他丛林法则——丛林中的动物不懂得怜悯,只有弱肉强食才能生存。而他,就是在这残暴、智慧、弱肉强食的运动中获得了生活下去的乐趣。也在这项运动中,无意间,他获得了一些能力。在四分卫位置上,他学会了迅速决策、快速突袭和灵巧躲避对手,就像一只飞鸟逃避群兽的围击。在角卫位置上,他学会了捕捉球飞翔的线路,学得了纠缠对手的韧劲。在接球回跑的位置上,他更学会了末日狂奔的一往无前、始终不渝。在橄榄球中,他变成了一头眼光锐利、快似闪电,同时又坚韧不拔的猛禽。
速度、强韧、扼杀对手、末日狂奔、弱肉强食、你死我活。这些字句,随着橄榄球刻进了阿伦-艾弗森的灵魂之中。
安-艾弗森曾经打过教会女篮。她念念不忘孩子出生时的长胳膊,她觉得那是儿子的未来。阿伦-艾弗森九岁了,妈妈像赶一匹倔脾气的小驴子一样,把他拖去篮球场。孩子沿路号啕闹腾,简直像被逼着上刑场。
他从小养成了逆反心理和不顺从的脾气,所以,即便是亲妈,他也不愿意乖乖顺从。何况,篮球?80年代初的篮球运动在电视转播中呈现的是运动员们短衣短裤,不戴护具,发生冲撞时裁判便犯规制止——拜托!这和身披盔甲、横扫千军的橄榄球差太远了。这种运动,温柔到近乎娘们。那应该是小姑娘们玩的游戏吧。
2001年,安-艾弗森对《SI》杂志谈到艾弗森第一次打球的情景时,回忆起自己曾板着脸恶狠狠地喝令:“今天你必须去练篮球!”
阿伦-艾弗森第一次被揪上了篮球场,开始了自己首次与篮架的对决……那里有许多他打橄榄球的朋友,一群穷极无聊、精力过剩的孩子们,这缓解了他的情绪。既然兄弟们不会因为他打篮球这种娘们运动而嘲笑他,那就无所谓啦……回家之时,他心里还是满揣着职业橄榄球员的梦想。
可是,篮球?这运动其实也不坏嘛。
安-艾弗森忙于家务,有时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做爹的弗里曼工作有一搭没一搭,于是有闲来教阿伦打球。不过,他摆老师资格的时日也着实短暂。儿子无师自通,老爸不久就瞠乎其后。阿伦-艾弗森的个头始终没高起来——每天在齐膝深的污水里走路,打开冰箱空空如也,当然不可能跟每天火腿熏肉热狗高热量的白人胖子们比身高。然而他快而健壮,却是来自天生。对他来说,篮球最容易过的第一关就是对抗——一个打惯橄榄球的孩子,视冲撞若等闲。篮球等级的碰撞对抗,在他看来犹如搔痒。
但是,弗里曼至少给了艾弗森一样东西:他是个粗人,打篮球时也不会轻声细语。和艾弗森一对一,在孩子面前得一分,他也会得意洋洋吼着:“来呀,小子!”他一点都不像个慈父,但这对艾弗森有好处:从一开始他就明白,篮球场上,没有情面和怜悯可讲。
篮球进入他的生活后,他便时常跑去附近的街头球场、公园里打球。与他唱对台戏的,是同样的贫民窟孩子,或是穷极无聊的小混混们。野路子厮混,压根不知道学院派篮球为何物。水准良莠不齐,动作七枝八叉。不规则的吹罚、野猫般的抓挠、恶意犯规、推搡、吵闹、垃圾话。阿伦-艾弗森在人群里跌跌撞撞地学习着篮球,对那些乱七八糟的聒噪甘之如饴。小孩子们即便凶恶,总比人高马大、不留情面的弗里曼好对付。
自己的家庭,除了母亲之外的一切都阴暗得令人绝望。橄榄球是光辉梦想但充满了奔杀、冲撞和令人喘不过气的紧张。只有篮球——这项还没来得及成为阿伦-艾弗森的未来理想的爱好,于是成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个小桃花源。这里的对抗不算激烈,这里的对手迅速被他赶超。他可以把篮球当作纯粹的娱乐。他在橄榄球上的速度、强韧和敏锐,使他在篮球场上随心所欲。
而且,篮球还有一项橄榄球没有的特质。橄榄球强调整体配合,强调队友之间的信任,众志成城方能百战百胜。所以他必须在进攻端独自面对山呼海啸而来的对手,需要寻找队友……可是,篮球允许你独自去挑战对手。四目对视,晃动,欺骗,猜透对方心思,先出一步。玩弄对手,晃过,得分结束进攻。就像西部牛仔们在仙人掌与夕阳下的决斗一样过瘾。在每个一对一得分的瞬间,艾弗森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满足自己当英雄的欲望。
街头篮球不像学院派或职业球队:铁打营盘流水的兵,公园与篮架不变,队友则今是昨非。哪家的孩子又被拘留了,哪家的大人又被打伤了,哪家正忙于逃避警昨晚刚洗的衣察追捕了。阿伦-艾弗森最初的篮球世界没有固定的队友。于是,他习惯于做一个英雄。街头篮球是若干组简化的一对一;拿著名街头篮球痞棍大师哈蒙德的话说,“如果你在街头篮球回避单挑或者规行矩步,大家就会像笑个娘们一样嘲笑你。”互递垃圾话,叫阵,一对一,战而胜之。艾弗森成为汉普顿街头篮球的名人。
他的风格逐渐成形。因为把篮球视 **
好,次于橄榄球,所以他从来没有把篮球技艺去仔细雕琢、打磨和矫正。没有人教导过他学院派篮球的标准,所以他也无所谓——以他的性格,即便有人告诉他篮球“应当如何打”,他也未必会当真。很多年后,他的投篮姿势依然不算标准。他的出手奇快,他的运球手让人产生翻腕的错觉,他有各种不规范、不标准的醉八仙姿势。实际上,他的大多数篮球技术细节,都是为一对一而生的:出手过快?因为他需要把握稍纵即逝的一对一空间;大幅度左右拉球?那是为了摆脱对手。学院派不会理解他的招式和套路,因为学院派从没经历过他在汉普顿的安德森公园那些摸爬滚打。在街头,胜者可以继续打球,败者就必须被淘汰出场,并且被嘲笑和羞辱。
13岁上,他去参加了退役球员博-威廉姆斯在堪萨斯举办的篮球夏令营。这是他第一次跑这么远,去做跟篮球有关的事情。在那里,他初次领略到汉普顿之外的掌声。他的胆子正一点点变大。他发现,原来他也可以依靠篮球来博取掌声和荣耀——一种与橄榄球截然不同的玩意。当然,同样需要对抗那些强悍的对手。妈妈早就挥汗如雨地告诉他,世界上没有一个行当是容易的。
多年以后,阿伦-艾弗森这样说:“我总是觉得我会投失前20投,并且相信那第21球一定会进。我只是不停奋斗。”那是夕阳下的街头球场给他的教训,一如他的街区一样,他的篮球世界也在告诉他弱肉强食、胜者生存的法则。
4.高中的明星,以及艺术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安-艾弗森把她的儿子送进了贝泽高中——就是十几年前,她被那个叫阿伦的混蛋搞到怀孕的学校。美国的高中与大学偶尔势利,但还算宽容。艾弗森的逃学、街头晃荡,在他们来说都不算罪名:
孩子,只要你能打好橄榄球和篮球,为学校争面子,只要别把学校烧了,随你便。
虽然与母亲当年生自己时年岁相似,但阿伦-艾弗森已经是当地名人。黑人贫民区最容易招人注意的,就是唱歌的和运动健将。20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的屏幕上闪映着三位MJ的形象——辉映了80年代的魔术师约翰逊、流行乐之神迈克尔-杰克逊,以及刚开始其伟大王朝的迈克尔-乔丹。黑人文化音乐人和体育明星正在不断击败骄傲的白人们。一个年轻的黑人篮球手?嗯,也许他将来能成名呢!
人们蜂拥到贝泽高中来看他打球,这是阿伦-艾弗森第一批固定的球迷。在此之前,他的名气,都是靠着街头口耳相传出来的。“有个叫阿伦-艾弗森的小子很快,你知道吗?”“嗯,你说那个小子,我和他打过球。”“是吗?……”诸如此类。现在,大家看到了他的能力:快若旋风,动似电闪,让你眨完眼后得拉着身旁观众的袖子问:“我错过什么了吗?那小子又干啥了吗?”
另一边,他还在继续打橄榄球。他那新港史上头号四分卫的名气,就是在这时逐渐攒起来的。连对手都在置疑:“听说他还打篮球……他哪来这么充沛的体力?”1991年,贝泽高中以不败战绩,拿到了球队十五年来首个分区赛冠军。1992年,贝泽高中拿下橄榄球州冠军,阿伦-艾弗森成为弗吉尼亚州AAA级橄榄球第一阵容,而且当选MVP。球探们在场边对他虎视眈眈。不等他毕业,佛罗里达州、北卡、马里兰们已经纷纷打来了电话,像拍卖抬价一样喊出奖学金:来我们学校打四分卫吧,孩子!
可是,他甚至都没决定是不是要继续打橄榄球。
1992年,当季首场高中篮球联赛,他得到37分。30场比赛下来,他一共948分,场均31.6分外加8.7个篮板、9.2次助攻。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他的对手都像木偶般任他戏耍,就像拖拉机和跑车同一条跑道竞技。这是自然的:早在他的高中生涯之前,他在街头球场遇到的那些或老或少的家伙,就给了他足够的一对一经验。应用到高中篮球场上应付孩子们,就如杀鸡用牛刀一样爽脆利落。
在高中篮球界,他遇到了一个可以当作朋友的长者:他的篮球教练迈克-伯利先生。伯利赏识他的能力,给他自由发挥的空间,督促他训练,教导给他各种比赛中的小技巧,矫正——但却并没有强制修改——他的一些不良习惯。开车送他上学放学,资助他的家庭。当然,他也不时耍点手腕,像父亲给孩子糖一样,用买一些东西来诱惑艾弗森“去训练”或者“去补习。”他的关爱,让阿伦-艾弗森可以对他开诚布公地说出那句话:
“教练,我有时真不想回家过夜。生活有时真他妈不是我所期望的样子。可是,现实就这样了。”以及:“教练,将来我如果能够进NBA,我就要买美洲豹车给我妈妈开。”
篮球可以让他远离家庭,逃避那些烦恼。因此,他喜欢把时间倾洒在高中球馆里,直至深夜,偶尔通宵。在篮球中获得快乐是那么简单:肆意舞蹈,把球抛进篮筐,这简单而明澈的小小乐趣令他开颜。而回家,意味着继续面对那些令人颓丧的现实。他对伯利教练,以及那些帮助他、鼓励他的邻居和老师充满感恩之情。“他们一直在支持我,鼓励我,照顾我的家人。”
也因此,在高中联赛的进程中,敏感的艾弗森可以接受伯利对他的挑剔。在对汉普顿高中的比赛里,伯利下半场雪藏了他。在对蒙奇维利的比赛中,伯利在中场批评了他。“你想做什么都可以,但你不能让我们输球。不管你怎么胡闹,你必须保证我们赢球。”
话说得很重,但艾弗森听进去了。他没有像在街头打球时那么敏感,那么好斗,甚至有逆反情绪。因为他了解伯利对他的真心关爱。很多年后,伯利教练这么说:“和他交流一点都不困难。我用真心对待他,于是获得了回报。我们彼此信任。他尊敬那些支持他、帮助他的人。你对他越真心付出,他就越会把你当作朋友。最忠诚的朋友。”
高中的阿伦-艾弗森如此简单。他的人生法则一目了然。打好篮球,打好橄榄球,热爱那些帮助自己、对自己付出真心的人,争取胜利,改善生活。高一的夏天,他取下了博-威廉姆斯篮球夏令营的MVP。他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开始有人悄悄耳语:
“他能成为职业球员。”
“他也许能成为伟大的职业球员。比如,迈克尔-乔丹?……”
而他依然在打着橄榄球,因为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兴趣。他的体能足够支撑他接着玩。也就在橄榄球中,他获得了自己最重要的一课。
他的橄榄球教练丹尼斯-科兹洛维斯基先生,同时也兼任着贝泽高中的运动指导。他像艾弗森的私人医生:告诉他哪些事情有害身体,哪些习惯对健康不利,如何恢复,如何饮食,如何锻炼身体才能既增长力量又不失灵活。艾弗森去领年度最佳橄榄球员奖时,科兹洛维斯基出钱给艾弗森买了件新衣服。
当然,这位先生还是个心理控制的爱好者。科兹洛维斯基提示艾弗森,不要为各种成见或心理阴影所迷惑。他指了指艾弗森的鞋:“你先把鞋带系好。”
艾弗森单膝跪地,双手系鞋带,一面抬头迷惑不解地看教练:“有什么问题吗?”
“看到了吗?”科兹洛维斯基说,“你系鞋带时,甚至都不需要看自己的鞋?你系鞋带时连想都不用想?对了!我就是要你这么打球,就跟系你的鞋带一样——想都不用想,自动化。在做一件事前,你脑海里先已有一幅图画,然后你就自然操作完成——就这样!”
不久之后,科兹洛维斯基自食其果了一次——他教给了艾弗森“做事情自然而然,服从心里的反应和景象”,结果艾弗森回报给他一次抗命不遵。高中橄榄球锦标赛决赛,艾弗森拒绝了冒雨训练。当然,这并没妨碍之后他们夺冠。
只是,从那之后直到今日,阿伦-艾弗森有一个奇妙的闲暇爱好——一支笔,一张纸,绘画。如果你去看他的画,你会大为震惊:他是一个地道的艺术家。他随时描绘各种所思所想,他的意识里有太多五彩斑斓的镜头可供他捕捉。而这也顺便成就了他的打球方式。不假思索,服从身体的本能,顺着大脑中的瞬间灵感不加停顿地运作。他的身上始终保留着黑人艺术家们的特征:斑斓、明丽、奇思妙想不断,以及与生俱来的节奏感。
这就像一个地道的美国梦故事,一台歌舞喜剧。阿伦-艾弗森穿越了污水的街区,被母亲托举到了一个看得见阳光的领域。篮球、橄榄球,高中时期的辉煌,好心人的帮助。他的生活一点一点有了阳光的踪迹。黑暗峡谷将要到头,明媚的未来似乎触手可及。一如科兹洛维斯基所说:“继续打橄榄球,你一定能成为职业选手,成为超级明星。”而伯利教练则说,“继续在篮球上努力,你能够创造任何奇迹。”
——一切直到那片乌云出现为止。
日情人节,弗吉尼亚州AAA橄榄球赛MVP、全美篮球第一阵容阿伦-艾弗森喜气洋洋,带着一群黑人孩子晃进了汉普顿保龄球馆。自从他成为全州著名的高中体育明星以来,他的拥趸、哥们和手下就是汉普顿街头一道风景。前呼后拥,七嘴八舌。他是这群孩子们的国王。孩子们,一如大多数黑人一样,喧哗、吵闹、唱歌、开玩笑,嚷着艾弗森的名号。直到惹翻另一群白人孩子为止。“黑鬼,你对人种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想在美国挑事,没哪句话比这个更简洁、更猛烈、更有杀伤力了。黑人孩子们的脑袋被点燃,发烫,爆炸。许多只手抓向发出这句话的孩子,更多的手冲过来推挡。人
** 错、混战、乱成一团。五十个开外的人参与斗殴,保龄球馆的椅子无辜地成了凶器。超过二十人受伤,三人重伤。
两天之后,艾弗森率领贝泽高中69比67击败了汉普顿队,拿到分区冠军和AAA级锦标赛比赛资格。他与队友击掌相庆的时分,汉普顿警方正在忙于录口供。受伤的白人们回忆事故当夜的斗殴,嘴唇嗫嚅着蹦不出个名字——最后,一个名字袭到了他们脑海,于是脱口而出:
“阿伦-艾弗森!”2月21日,《DE》杂志把艾弗森列进了全美高中篮球第一阵容。两天之后,2月23日,道貌岸然的警昨晚刚洗的衣察上了门。检察官如此念诵起诉状:“艾弗森用一把椅子猛击了一个女孩的头部,该女孩叫做芭芭拉-斯蒂尔。”证据呢?超过二十个证人信誓旦旦地说,他们看见阿伦-艾弗森用椅子砸人。但接下来的细节,让证词显得不大对劲——二十多号全是白人。
再进一步探究,就不只奇怪,简直是荒诞喜剧了——二十多号人对艾弗森、椅子和小女孩这几个关键词异常统一,可是他们描绘的椅子模样千奇百怪。为了怕他们打完架集体失忆,保龄球馆监控录像被调出。检察官们横竖分辨了半天,也没能在群殴场面里找到阿伦-艾弗森的身影。
芭芭拉,你知道谁打伤你的吗?不,我指认不出来。当事人无从指认,其他证人却众口一词;录像带里无影无踪,细节方面莫衷一是。为什么倒霉的是阿伦-艾弗森呢?因为有八个证人老实承认了:
“我们觉得,黑人都长得差不多……这些黑人小孩里,我们只认识阿伦-艾弗森。”最后,被捕的四个少年全是黑人。此事在汉普顿区引起了一场巨大讨论。争论的焦点,可以用美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协调员一言以蔽之:“太奇怪了。警方在众多参与者里挑出几个黑人少年——而且是最有名的人物。”日,四名少年被弗吉尼亚法院判了过失伤害罪,合计判了十五年监禁。阿伦-艾弗森因为“领头滋事”,被判五年,缓期十年执行。
他的世界瞬间蒙上了乌云。篮球明星?橄榄球明星?这些缤纷甜美的浮光掠影,忽然间成为海市蜃楼。罪犯的声名一如烙印,在肌肤上洗之不去。不提职业体育,甚至大学都会对一个罪犯摇头。当然,大学体育和职业体育中犯事的混蛋和人渣不胜枚举,但他们之所以敢于为非作歹,都是已经获得了赞助或者一笔合同。
而他阿伦-艾弗森,还一无所有。
比被定罪更残忍的,是那段混乱不堪的流程。二十个白人的扯淡证词,糊涂(或是装糊涂?)的检查官,以及忙于落井下石、感叹“哈哈,黑人体育明星犯罪啦”的媒体。多年后,艾弗森说及此案时,强调他早在斗殴前就已离开了保龄球馆。
“在一个保龄球馆,所有人都认识我,我举起椅子去抽人还觉得一切会相安无事?太疯狂了吧?!而且,我拿一张他妈的椅子去抽一个姑娘的头?那我成什么人了?我倒宁愿他们说我拿椅子去抽一个爷们了,而不是那姑娘。”
话不顺耳,但都在理上。在街上混的黑小子也许不那么文质彬彬,但最讲究爷们气质。公开场合打人只有白痴才干;懂行的都会私下解决。至于打姑娘头,更是会被兄弟们不齿。
很简单:做证词的那些人,既侮辱了他的人格,又侮辱了他的智商。
为什么活该是他倒霉呢?因为他是那群孩子里最有名的一个,因为他是黑人。美国的种族歧视恩怨源远流长,而且像旧住宅的电线一样纠连密结。黑人与白人之间的仇视,对平等的诉求,反复的争执,仇恨,竞争,攀比。80年代之后,当黑人演员、歌星、体育明星们大规模侵略时,怀有种族歧视概念的某些白人更加神经过敏。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黑人明星倒霉,希望黑人明星被钉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十字架。阿伦-艾弗森的优越成为他的罪过。NIKE公司供给他及时参加训练营的机票,都成为了莫须有的罪证。控方在法庭上做出义愤填膺的姿态,认定他企图以球星身份来无视法律。
幸而,大多数人并不傻。
1993年10月,150位志愿者在汉普顿呼喊:“释放汉普顿四人组!”“没有公平,就没有和平!”他们在街上放声高唱“你站在哪一边?”他们在为四位被捕的孩子——西蒙斯、韦恩、斯蒂芬斯和艾弗森——鸣不平。汉普顿的一位教师乔伊斯-霍普森说的话极具代表性:
“诚实点吧!若非因为他是阿伦-艾弗森,这孩子根本不会进监狱!就这么回事!!”
率领篮球队拿到了1993年高中州冠军的他,被监禁了四个月。在此期间,律师们上诉,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也对最高法院发出呼吁。法院批准了假释。宽大处理意见也给出了:中学毕业后,他允许参加有组织的比赛。被假释两年后,因为证据不足,所有指控被撤消。
但是,这四个月,前后风云变幻,还是改变了他的生活。舆们一起收进屋论的不公,法律程序的糊涂,种族主义者的恶意,黑云压城,几乎要遮蔽他一路拼争得到的未来。在监禁期,与犯人们相处时,他领会了真正意义上的弱肉强食。他的那些哥们,那些混迹于底层,被种族主义绅士们不齿的小混混,在他服刑期照顾了他的家庭。阿伦-艾弗森一直以来都这么认为,而这一次格外加深了印象: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的妻子、妈妈、孩子以及我的朋友,他们都是很朴实的人,他们不会做伤害到别人的事。”他说。
17岁,他就看到了世界最阴暗、最罪恶的那一面。当他从中脱身而出时,他没有成为一个在街头晃荡的浪子。他的兄弟们,他的教练,以及义务给他做家庭教师的苏兰-波特,以及他的母亲,都在等候着他重归生活。阿伦-艾弗森的世界从十七岁开始变成明暗两面。他明白了高贵之后的虚华,以及肮脏之后的真诚。他双脚拔出了泥潭,但却没有飘然离去。他一直脚踏在地上,与他的街区和兄弟在一起。在他竭力辩白和抗争的时候,没有人听他的,只有这一切在他背后沉默地支撑他。
“很多东西稍纵即逝。”多年后,他说,“我懂得了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和命运抗争。”
6.“我不想再做穷人了。”
1991年,阿伦-艾弗森的第二个妹妹莉莎出生。而他们的爸爸弗里曼如此庆祝自己二女儿的问世:因为携带过量毒品,他被捕了。在法庭上,他说:“我没有名车,没有钻戒,没有奢侈品。我只想还债,支撑家庭。”但是,抱歉,法庭不那么讲情面。何况,自打1988年一次交通意外被解雇后,弗里曼偷鸡摸狗的事情实在太多,终于有机会把他关进监狱清净了。法官毫不犹豫,判了22个月,后来又因为其违反假释条例,加了一倍刑期。
那时艾弗森刚上高中,家庭大厦忽倾,阿伦-艾弗森几乎痛恨弗里曼——尤其当他看到母亲必须加紧工作,来照管那狱中男人的两个女儿。然而,时光流逝,他逐渐明白了。这个父亲,名义上的父亲,并不想为非作歹。他没有本事抢劫,也不想伤害别人。他虽然携毒却并没狠沾那玩意。他也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他仅仅想使家庭生活下去。
生活永远不可能廉价。陪审团和法官不会探入到每个家庭来探问他们的生活。
就在父亲入狱之前一年,阿伦-艾弗森失掉了他最好的朋友。托尼-克拉克,当年22岁。在球场上被艾弗森修理后,托尼没像其他孩子那样气急败坏,而是心悦诚服地鼓励他:“你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家伙!”艾弗森曾经喜欢游荡、逃学或者和小兄弟们在街上晃来晃去,而面前总会很不巧地出现他面色铁青的老妈,把他揪回学校。而那都是托尼告的密。艾弗森15岁时,一场械斗送走了他的八个好朋友,包括托尼在内。
当然,没人去在意僻远街区孩子们的死亡。尸体被送走后,污水会洗清血迹。孩子们生生不息地蓬勃生长,毒品和枪弹永远不会缺少。阿伦-艾弗森的耳边没有人再唠叨。他的朋友们,那些拍打他、鼓励他、拿他开玩笑、和他一起走街串巷的孩子们躺进了坟墓。大规模突如其来的死亡使他胆寒。
没有人——他自己也不能——确定是什么时候,他彻底下定决心。但至少,那次械斗之后,他对母亲说:“妈妈,我不想做穷人了。”
他的身体里依然藏着他街区的精神。最朴素最直接的为人哲学:弱肉强食、独立、自信、奋斗。但是,他想走出这片街。就像森林教会了猎人在森林中生存的智慧,而猎人依此走出森林一样。生身父亲的背叛、继父的不幸、母亲的痛苦、妹妹们的穷困、兄弟们的死亡、17岁那年的入狱,以及无时无刻提醒着他生活阴暗面的污水和霉墙。他想走出去。
那是90年代初。NBA经历过70年代末的低迷,迎来了80年代黑白双煞拉里-伯德与魔术师营造的繁荣,正在迈入黄金时代。1992年,梦之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横扫千军夺下冠军,使80年代末“美国篮球已失去权柄”的错觉消失了。迈克尔-乔丹正代表着NBA,朝一个神话般的不朽地位攀升。他代表的远不只是篮球竞技的极限,而且是一个黑人的神话,远远超出体育。一个纽约布鲁克林的穷小子,可以依靠自己的才华、奋斗和优美技艺,成为一个体育联盟的王者,成为一个体育品牌的王者,成为一个代表时代趣味的人物,拥有享之不尽的金钱和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另一个层次上的世界之王。
有无数NBA球员在梦想着挣大钱。波特兰开拓者的伟大中锋比尔-沃顿曾经聊过一个少年时的笑话:“我小时候看NBA球赛,便对我父亲说,爸,我要去打NBA,当联盟MVP,给你挣辆汽车。我爸回头问我:‘什么是NBA?’”此后,沃顿功成名就,夙愿得偿。
阿伦-艾弗森在1992年的单季948分打破了摩西-马龙的得分记录,而这位前辈巨星和艾弗森有类似之处:他打职业篮球,也是为了避免母亲的操劳。当他高中毕业直接朝NBA进军时,目的无比明确:“妈妈,我不希望你再操劳了。”
但是,沃顿和马龙都没赶上最好的时代。话说NBA在60年代,北斗巨星维尔特-张伯伦不过年薪十万。1979年,拉里-伯德还在印第安纳大学读书,他的代理人鲍勃-伍尔夫就敢对凯尔特人官方开价:“100万一年。”当然,最后被压到了65万--那一年,阿伦-艾弗森4岁。NBA五度常规赛MVP“天勾”贾巴尔挣着65万一年,联盟第一摇钱树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则是58万。到80年代末,伯德和“天勾”都已挣到300万开外。1994年,阿伦-艾弗森高中毕业那年夏天,NBA状元普度大学的“大狗”罗宾逊对密尔沃基雄鹿队说:“我希望,成为第一个一亿身价的人!”
那个时代物价飞涨,于体育明星们而言,百万美元只在指顾之间。对艾弗森来说,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高中的艾弗森在篮球与橄榄球之间摇摆。任何一项上的成就,都足以让他成为职业球员,签下大额合同。篮球和橄榄球是他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贝泽高中因此而欢迎他。NIKE和各高校因此而垂青他。但是,短暂的入狱时光,令诸多名校把他视为另类:对艾弗森才华的垂涎,还不足以抵消他们明哲保身、远离麻烦的欲望。
或者,你也可以这么说:他们错过机会了。
一个叫埃迪-梅伊斯的人对他伸出了手。“只要他不再跟监狱沾边,我们大学肯定要他。”在他身后的并不是二三流兼做球员中介的垃圾大学,而是名校乔治城大学。乔大篮球队主教练约翰-汤普森的结论更加干脆利落:“阿伦-艾弗森有问题?拜托,我需要的只是篮球。”
也许,反而因为如此,命运替他在橄榄球和篮球间做了选择。阿伦-艾弗森将脱离贫穷的希望放在了篮球上,把未来交在了约翰-汤普森手中。
1994年秋,阿伦-艾弗森去了乔治城大学。因为那桩官司,他一年没能打正经比赛,也错过了肯塔基大学的奖学金机会。但他在一个教育中心完成了高中教育。
他在汉普顿的水漫金山中度过了十九年时光。经历恐惧、希望、失望、背叛、污蔑和重生。他的天才一度被乌云遮盖,但并没有把他击垮。最后,那些杀他不死的,都成为令他愈加坚强的因素。那片曾经深陷他的泥潭,教会了他所有的生存法则。
他的梦想无比朴素而切近。橄榄球的故事到他高中时就结束。他要做的是走出街区、贫穷和罪恶,朝富有与安全——对他来说,这两者是一体的——攀登。没有虚饰或造作。他也已经无所谓周遭的理解或肯定。沉默不语的以自己的方式奋斗下去,即是如此。
他走出了弗吉尼亚,走出了贫民窟。而他的篮球生涯,就此真正开始。
7.乔治城的约翰-汤普森
37岁之前的每个夏天,纽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之一帕特里克-尤因都会回去乔治城大学,独自推开训练馆的大门,换训练服,戴护膝和护腕,和儿子小帕特里克聊天,然后开始热身。与1981年,他初来时唯一的区别,是他不再会因为找不到更衣室,而用带牙买加腔的英文去问路了。
他和这个球馆的缘分本已该尽,1985年夏天他成为NBA选秀大会状元,然后去到纽约这个世界上最为声色犬马的城市,成为篮球世界最大圣地麦迪逊花园的主人。可是,他每到夏季都逃回乔治城,然后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提高技巧。回到乔治城,他像一个大一新生,与每个人击掌,然后独自重复那些纽约人已熟极生腻的动作。
而使他热衷于这一切的人,是叉手在一旁观看的老师,乔治城王牌教练约翰-汤普森。
按照汤普森的说法:“帕特里克在给所有关注他的人做示范,就像在用行动表示:喏,他就是这么干的,他就是这么努力的,他就是这么成功的。”
“这就是乔治城大学球员们理应学习的。”
乔治城的孩子们醉心于尤因推开门的一瞬间。他,1982年大一时就带着乔治城和北卡的詹姆斯-沃西与迈克尔-乔丹会战NCAA决赛,最后一分惜败的巨人;击倒大梦及其休斯顿大学的战神,会重新回到他辉煌开始的地方。1988年,刚入学的阿朗佐-莫宁成为尤因的影子。他们在夏季训练时相遇。一个天生着煞神般的钢筋铁骨,演罗马角斗士不用化妆,一个年仅26岁就长得像只百年猩猩怪,比1789年建立的母校还老。训练中硬碰硬来了几下,彼此发出了几声怒吼,莫宁被撞倒,旁观的大学生误以为自己在看泰坦巨神们打架。在他们建立友情的那天末尾,他们几乎吵了起来。一个比另一个更大声,训练馆里雷声阵阵。但是,第二天,一切又恢复如初。他们训练,喝水,聊天,在走廊里像巨人一样发出轰然的笑声。夏季的乔治城餐桌上,这两条大汉时常出现电闪雷鸣的语声:“老子宰了你!”“我拿管
** 杀了你!”
“他们老那样。”乔治城的孩子们心有余悸地说。“有时候,他们满怀仇恨地盯着对手,好像马上要把餐盘扔到对方脸上去。”而汤普森教练在邻座听着,行若无事,指挥其他探头探脑的学生继续吃饭。尤因、莫宁,以及介于他们年龄之间的穆托姆博,构成了乔治城大学篮球的脊梁。你可以把他们三个人打球的录像在校园大屏幕反复播放,来传播学校的精神——当然,可能会吓坏小孩子。
乔大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离白宫两英里。成立那年(1789)恰逢法洗衣粉放在红国大革对角绷着黑色命,顺便沾染了一点启蒙主义和政治思想。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大学,学生必须修读两个学期的哲学和神学。政客的乐园,外籍学生的舞台。
而约翰-汤普森先生,在这里当了27年篮球主教练。
他也有过辉煌的日子:208公分,123公斤,60年代,这副铜筋铁骨的身板,让他打上了NBA。他在波士顿凯尔特人度过了1964-66两季。众所周知,那正是凯尔特人随心所欲包揽冠军的王朝年份。他作为篮球史上最伟大人物之一、最杰出防守球员比尔-拉塞尔的替补,在篮球史上最伟大主帅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座下听旨。1966年他退役了,去当了两年高中篮球教练。1972年,他被乔治城大学雇佣。
他信奉红衣主教的凯尔特人篮球哲学。坚硬、扎实、迅速、窒息的防守、灵活变通、不择手段。中锋出身的他,培养出了尤因、穆托姆博和莫宁这样的铁汉。他和红衣主教一样不为流俗意见所熏染。他率领着乔治城取下了1984年NCAA冠军,使尤因初次击败他的夙敌大梦奥拉朱旺——如果不是1982年迈克尔-乔丹的神奇跳投,乔治城本该击败北卡罗来纳,拿下那年冠军才是。就在阿伦-艾弗森入学之前两年,乔治城还拿下NCAA大东区的常规赛冠军。
他是个善于控制队员情绪的教练。后人回忆起80年代的乔治城,都还心有余悸:“那就是十二个饥饿的黑人!”乔治城胆大包天,防守不间断施压令人窒息,而进攻则充满侵略性和冲击力,奔走如火焰。坐居火焰中心煽风加柴的,就是汤普森教练。
汤普森教练最喜欢营造的,是如下氛围:“我们去对抗那个他妈的充满诽谤者的世界”。他,一个黑人教练,深明他的弟衣物,其中一子们的心理:他们所承受过的种族歧视,他们内心的绝望和愤怒。他将这一切引导到了球场上。
1993年12月,他见到了安-艾弗森。这位伟大的母亲第一次主动去找一位篮球教练。那时,她已经有十八年没怎么碰这项当年擅长的运动。她对汤普森教练的了解,是因为弗吉尼亚州口耳相传。
“你知道约翰-汤普森吗?”
“知道,阿朗佐-莫宁的教练嘛!”
1992年NBA榜眼莫宁,乃是弗吉尼亚的篮球英雄。安-艾弗森循着这条路到达了汤普森门前。她的要求简单质朴:
“我觉得,您是个能把我儿子导向正途的教练。”
而汤普森教练,如是形容他的想法:
“在弗州,阿朗佐-莫宁是个英雄,所以艾弗森家会来找我。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阿伦,他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理应获得入大学教育的机会。他将必须遵守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在教室上课。”
1994年8月,乔治城大学组队参加肯纳夏季联赛,艾弗森被放在了名单中。首场比赛,他上半场就得到30分,全场40分。第二天,33分。第三晚,决赛,他26分。这是他第一次为乔治城赢回荣誉。在体育馆为他加油的,包括前乔治城超级中锋迪肯贝-穆托姆博。
但是,他甚至没来得及接受采访,就被带离了球馆——汤普森先生严禁新生接受采访。经此一役,他被严格、残忍、原则性极强的汤普森教练接纳了。但这也意味着,他必须开始遵循“照我的话做不然就滚蛋”的篮球哲学。烈火一样富有侵略性的乔治城篮球。盛产硬汉铁骨的乔治城大学。莫宁、尤因与穆托姆博那样电闪雷鸣的喝吵背景。这就是19岁的阿伦-艾弗森即将面对的一切。
8.噢,冠军?
日,乔治城大学赛季首次对垒NCAA卫冕冠军阿肯色大学。下半场过了7分钟,阿肯色已64比40领先。阿肯色控卫科里-贝克,得意的双手食指举天。大前锋鲁-洛伊,正在找词夸奖全场34分13个篮板的明星前锋科里斯-威廉姆森:“这家伙真是火上浇油啊,看得我都嫉妒了。”
球场另一边,失败者约翰-汤普森教练,却似乎根本无所谓。他谈论失败,就像一个老头子拂去葡萄酒瓶上的蜘蛛网一般轻松。
“球队刚换了六张新面孔,然后赛季一开始就和全国冠军打。嗯,技术发挥生疏,我当然早有预料啦。”
六张新面孔,六个还不习惯乔治城大学球衣的少年。其中那个脸上一点都不紧张的,是谁来着?阿肯色的卡利帕里教练赛后沉思着对记者说:
“那小子好像无处不在似的。”那个无处不在的家伙,好像在另一个时空打球。无论对方投中与否,他都拍马疾行,运球杀过半场。他想在何时何地投球,你压根阻挡不了,全随他高兴与否。队友们眼望分差双腿发软时,他就像个老大一样,拍手鼓励他们,责骂他们,喝醒他们,接着继续奔驰。
“他简直就像伊塞亚-托马斯第二代啊?!”华盛顿媒体如此评价。
用刚率领底特律活塞拿下两届总冠军、当代最灵动华丽的小个子后卫来举例,这赞誉可是相当有分量。
如果你看数据,这孩子打了一场糟糕的比赛。18投5中,2次助攻,8次失误,19分。可是,对手的卡利帕里教练也承认:“敢给这孩子这么多上场时间,真得为汤普森鼓掌。”贝克说:“如果他的支持者……嗯,他的帮手,能够跟得上他的话,他们会特别可怕。”
阿肯色得对这个新生严阵以待:每当这个小子切入,就派弱侧球员前来补防。如果他切入出手,无论防守成功与否,阿肯色都会趁他还在己方禁区的时候,在另一侧动手反,悬挂昨晚刚攻。麦克丹尼尔总结说,“他总是能切入,但分球并不多,而且并不是每回合都回防到位。”
的确,比起这个孩子的蜂鸟速度,他的队友更像还停留在马车时代。他带着乔治城在场上飞奔,但是,队友和他毕竟太不熟悉。中锋奥泰拉-哈林顿只好在场上练折返跑,几乎拿不到球。因此,到了后来,全队都已不愿意和阿肯色纠缠了,于是乔治城近于脱节。全场就剩下这孩子一个人与阿肯色全队赛跑。
但是,虽然大比分吞下这块蛋糕,可是阿肯色还是被噎得嗓子发疼。
因为这个孩子不知疲倦。落后10分,14分,18分,20分,似乎对他毫无影响。阿肯色和乔治城的老行家们看到分差到了20分,就开始心有灵犀地收手、放缓,只有他一个人无视分差地来回穿梭。他像一只蜜蜂,保持着嗡嗡的节奏,让阿肯色人领先了20分都轻松不得,唯恐被他叮上一口。每次他切入,阿肯色人都必须不厌其烦地前来包夹围堵——一个人盯防,根本无法应付这无法无天的孩子。
不是全国冠军队防守意识或技巧有问题。只好说,用来收罗斑马的栅栏挡不住鹰隼。他的奔走,超出了阿肯色人的节奏。于是这成了场庞大的追捕游戏。下半场分差已使胜负锁定,可是这只蜜蜂还在球馆里飞动。抢前断球、争地板球、切入、上罚球线,造成犯规。阿肯色人提前欢庆的机会都逮不到,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张牙舞爪地捕蜜蜂。
只有一次算是捕住了。
终场前10分钟,阿肯色领先20分。防守机器雷吉-加雷特,196公分高,摆着一副拳击手的架势,和那个小子胸贴胸。他抿着嘴低头看着对面的一年级生,而乔治城的新生压根不理他,也没有兴趣和他对送秋波。接到球后,他第一时间回头,眼盯的是篮筐的方向。和冠军较劲对眼神摆造型?抱歉,没什么兴趣。他有更重要的事。
“这只是他的第一场NCAA比赛。他会成为本届NCAA最让人激动的新人。”卡利帕里一直在找词形容那个孩子,最后逮住了这么一句。
“他是叫阿伦-艾弗森是吧?”
1994年的艾弗森,被认为是1989年的肯尼-安德森之后,高中篮球界最好的控卫。而肯尼这厮,恰又是一个反面典型,即使他才华横溢,一手鬼神难测地运球,穿梭人群如入无人之境,仍然因其孤胆式的英雄主义被视为异类。就在1994年,全联盟都厌倦了他的独断专行。因此,世界等待着约翰-汤普森教练用铁腕和缰绳,去栓束艾弗森,逼迫他成为一个规行矩步、合辙克制的后卫。可是,汤普森教练并没那么做。
世界希望他对艾弗森严加管束,加以鞭笞;他却对他关爱有加,苦口婆心。世界希望他让艾弗森洗心革面,褪尽街头篮球的华彩;他却很欣赏艾弗森的个人技巧。他给了艾弗森舞台,从对阿肯色大学之战的信任开始。
阿伦-艾弗森获得了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个真正理解他,与他诚心交流,而且保护他的教练。他的父亲,给他生命的那位不知所终,养育他的那位正在坐牢。他走进球馆,有一个高大的黑人会走过来,对他说:“别去看那些媒体和记者们嚼舌根,他们说的都是垃圾。你要发挥你自己的天分,知道吗?”
他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他说,他要为自己的教练而战。
大一赛季,虽然开局的那晚并不美妙,但赛季结束时,他交出了场均20.4分4.5次助攻的表现,场均另有3次抢断。但是,场均失误高达4.4次,命中率39%,三分率23%。他的数据,荣耀与阴影并列。在光明的那一面,他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得分手,是无法阻挡的闪电奔袭者,1994-95季大东区年度新人及最佳防守球员。而在另一面,他的投篮时机选择、进攻节奏处理,都还有提高的余地。
64强赛,乔治城击败了佛罗里达州大学,随后进十六强。对手是拥有杰里-斯塔克豪斯和拉希德-华莱士的名校北卡。上半场,艾弗森一球未中,乔治城落后16分。下半场,他得到了24分和8个篮板,全场观众为他起立鼓掌。但是,这依然没能挽救他的大一赛季。赛后,媒体并没为他下半场的暴风发挥唱赞歌,而关注于他上半场的“自私表现”。
在他的一生中,传媒都在扮演一个短视而势利的角色。在对他极尽赞美之能事之后,媒体又急忙追过来,揪住他的痛脚啮咬不已。“阿伦-艾弗森是否太自私了?”“他有时会忘记自己是控球后卫。”“他和奥泰拉-哈林顿从来无法同时发挥好。”当他在球馆中加班训练时,类似论调在外面的世界横飞。
约翰-汤普森把球馆的门关上,没有让这些话骚扰到他。“我们可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他说。“耐心一点。”
非议犹如被海浪冲上沙滩的杂物,随着时间潮水的冲洗,不久便归于沉寂。大二,阿伦-艾弗森把所有人的非议堵住了: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48%,三分率37%,场均抢断3.3次,场均失误则下降到场均3.7。场均25分4.7助攻。他的投篮,他的远射,他的跳投选择和失误控制,一切都在进步。大二的他,已经要成为全国第一后卫了。
但是,争议并没有少一些。
10.“正确的”和“错误的”
1995年11月,与前一年阿肯色VS乔治城几乎同时:这一次的对手是亚利桑那大学。乔治城和阿伦-艾弗森,又一次成为配角。
《SI》杂志后来如是描述当夜之战:亚利桑那野猫们整齐地奔跑,乔治城的领头猛犬跑得比任何野猫都快,但其他的猛犬却拖拖拉拉不成队列——于是野猫赢了。媒体总结说:这再次证明一个篮球的终极真理——再伟大的个人,也没法击败好的球队!
亚利桑那球员在赛后采访中滔滔不绝地夸口。“我们是一个球队!”雷吉-盖尔瑞大声说,“别给我找什么理由,他们一定会说乔治城还年轻啦,教练汤普森感冒指挥不好啦。得了吧,我们姿态放得比较低,而且打得比他们更脏更彪悍!”
为什么他如此激动呢?有两个原因:其一,两年前他曾和艾弗森在一个训练营里相遇过。“我们是在打篮球,又不是在打一对一斗牛!”盖尔瑞得意洋洋地宣布说。其二,他代替了1995年加入NBA的达蒙-斯塔德迈尔,成为亚利桑那首发控卫。“哼,他们以为我们丢了达蒙,球队就死了?他们看低我们?我们用实力回击了他们!!”盖尔瑞不依不饶。“好啦,我倒宁愿我的球队有个每场得10分但是能分球的控卫,也不想要一个得了40分但只有几次助攻的后卫——如果你有后者,你能赢点儿比赛,但得不了冠军。”到了最后,他连前辈达蒙-斯塔德迈尔都喷上了。“他是个好球员,他得分能力很强,可是他的得分没帮我们赢下该赢的比赛呀。”
事实上,当晚阿伦-艾弗森得到40分,27投12中。对一个后场球员,你很难挑剔许多。亚利桑那的教练卢特-奥尔森就没盖尔瑞那么血冲脑门地激动。“胜利的关键在于,我们全队60%的命中率……如果我们球队可以投出这么高的命中率,让艾弗森为所欲为也可以。”
和上一季的情况类似:乔治城全队都跟不上艾弗森的速度,内线的奥泰拉-哈林顿和贾赫迪-怀特,杀到前场时进攻都已结束了。而在快节奏攻防中,乔治城防不住亚利桑那的进攻——让亚利桑那投出了60%,这才是失败的关键。
亚利桑那的西蒙如此承认,“我们在每次艾弗森企图做挡拆时都包夹他,使他疲惫。而他的队友也帮不上他。呃,另外,雷吉-盖尔瑞一直在和他斗嘴,分散他的注意力。”
就在这晚之后,所有媒体又开始粉墨登场。他们决定用华丽的言辞来教导阿伦-艾弗森,怎么打“正确的”篮球。对一个控卫来说,自私是错误的,无私是正确的;大量持球是错误的,多分球是正确的;独自奔袭是错误的,迎合全队节奏是正确的。康涅狄克大学甚至有球员描述说,乔治城的战略,就是“一人快攻”。
可是约翰-汤普森,对所有的非议置若罔闻。他对待记者们,就像一个耐心的老爸在用糖哄孩子。“想一想开衣物,其中一幕战,106比57击败对手吧。”他说,“我们要让比赛继续充满压迫性。呃,阿伦说,他会邀请奥泰拉-哈林顿他们一起融入这台进攻的晚会,但你总得等一等吧。”
做了二十几年教练,和NBA史上最伟大王朝、最伟大中锋之一、最伟大教练相处过。大学篮球界比约翰-汤普森更理解何谓团队,何谓纪律的人,并不那么多。但他依然选择保护阿伦-艾弗森,而且不断要求他“打出自己的风格”,而让其他的队员“尽量跟上阿伦。”这成了汤普森教练生涯的一大争议。只是,无论外界如何评论,汤普森依然如故。他似乎决意要让艾弗森成为另一个自己:无视纷扰流言的,富有侵略性的,与世界对抗的男人。
他经过红衣主教的铁腕,了解如何管束天才。尤因、莫宁和穆托姆博这些中锋是天生的大山,汤普森用铁锹与巨斧把他们凿成了钢铁巨人。而阿伦-艾弗森是一个飞扬奔逸的天才,是桀骜的烈驹。一旦驯服他,犹如引刀骟马,阿伦-艾弗森的骄傲、才情和创意,都会被敲折磨平。
“他曾经被监禁过,”约翰-汤普森1996年做如是总结,“我不希望在篮球场上再给他任何监禁。”就是在这样的,善意的“纵容”之下,阿伦-艾弗森长大了。
时光不情不愿地移向了1996年3月。媒体东张西望,寻找着新的天才。阿伦-艾弗森,乔治城的阿伦-艾弗森,“不正确的”阿伦-艾弗森,一直被拿来作为媒体报道背景——例如“某某在对阿伦-艾弗森之战中抢断比他多一次”的阿伦-艾弗森,要结束他的第二个大学赛季了。大学篮球界终于陆陆续续开始承认,最后归结到日的《SI》杂志上:
“即便对康大的雷-阿伦、马萨诸塞的马尔库斯-坎比、威克森林大学的蒂姆-邓肯满怀敬意,可是如今大学篮球的全国第一球员,是乔治城的二年级后卫,阿伦-艾弗森。如果把他摘除出球队,那么,乔治城可能只剩下挣扎的余地。而拥有了他的乔治城,是全国四强的有力竞争者。他使乔治城成为了全国最令人激动的球队之一,他几乎单手把这支缺乏天分的球队提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而且,在他那坎坷的高中生涯后,展示出了惊人的成熟。”
他是全国级的球员了。不只是汉普顿,不只是弗吉尼亚,而是全美。他的世界变得辽阔。媒体也愿意先承认他的成熟,然后把他拉拢到自己这一边。他的私人世界也开始被打开了。他的往昔,他的风格,以及——呃,你得有个绰号吧?
媒体对一个球员的称呼,分几个级别。如果你籍籍无名,提不起来,媒体会在你的姓名全称之后,加上“来自某某球队”的标牌。如果你稍微有名一点,媒体会称呼你的全名或姓,略掉后缀。如此而上再高级一点,媒体会直接称呼你的名字——到这个待遇,你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了。但是,有时候,这种做法会有问题。因为许多人的大名过于平凡,辨识度低。嗯,那么就给个绰号吧。
于行走江湖的人物而言,姓名并不可靠。相对而言,绰号是对一个人最简洁精当的判断。
阿伦-艾弗森坐在1996年3月的春日阳光中接受采访,第一次在全国性媒体上谈到了这个词。“绰号?”“答案。(Answer)”“这是什么意思呢?”
“呃,在汉普顿的时候,我们玩儿一对一。他们说,我就是答案。如果你想赢,我就是答案。如果你想得分,我就是答案。”他指了指左臂二头肌,那里文着一个“答案”字样。
他好像从来无意掩盖自己的过去。他平静地聊到了他的往昔,他的街头背景,他那些兄弟。即便已经是全国第一后卫,他的打法依然迅猛绝伦。大二赛季,他因为小伤被缝了27针。在细节上,他不断完善,但大体上,他依然是那个样子:比起在汉普顿,比起在高中联赛,他只是更快、更锋锐、更精确了。但大体上,他还是和那晚袭扰阿肯色一样,犹如一只蜂鸟:快到难以想象,永远不停止振翅。
在“答案”文身的下方,是一只虎把它们一起收头犬——乔治城大学的吉祥物。这是他的第二身份。乔治城是他的崛起之地,是他次于汉普顿的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在乔治城的这两年,虎把它们一起收头犬桀骜骁勇的精神融汇到了他的身体之中。
可是,1996年春,当乔治城在NCAA四分之一决赛中被马萨诸塞击败后,他却做出了如下决定:
“我要离开乔治城大学了。”
约翰-汤普森教练有一个著名惯例。1994年的统计证明,他麾下的球员,97%都读到大四,拿到了学士学位。这是乔治城的精神之一:提前加入NBA这种商业行为,和严谨的学风是相悖的,不足以提倡。1985年的状元尤因、1991年的第四位穆托姆博、1992年的榜眼阿朗佐-莫宁——三大中锋,虽然在校期间,NBA球队对他们望穿秋水、垂涎三尺,可他们依然在课堂里坐到了大四毕业。汤普森一向认为,足够的大学锤炼,才能雕琢出适合NBA的天才。
但是,阿伦-艾弗森的背景和他们不同,需要他面对的也更多。
1996年的春天,阿伦-艾弗森是全美第一后卫。可是,从杂志封面和媒体闪光灯中走出,回到家乡时,迎接他的依然是街区的污水,劳碌的母亲和生病的妹妹。他的三妹莉莎生病,医药费令家里捉襟见肘。他的父亲弗里曼依然在坐牢。
而且,1995年,他和女朋友塔瓦娜有了第一个孩子。他是父亲了。可是,作为大学生,他拿不出养家糊口的钱来抚育孩子。NCAA可并没有一条特例规定“有孩子的球员可以接受一些养家费用。”
这就是NCAA的荒诞之处:他们拒绝改革任何政策,不允许大学给予球员任何补助。当球员接受了一点馈赠时,他们张牙舞爪地予以指控。而当球员面临困境时,他们又无法施以援手。他们所以如此,只是为了维护“业余和纯洁性”。
约翰-汤普森教练感到失望。“NCAA的制度实在太老套了,他们不允许我们给艾弗森及其家庭任何帮助。本来,以乔治城大学完备的医疗系统,我们可以帮助艾弗森的妹妹。可是,NCAA只允许我们给他发放篮球奖学金。”当然,他并不乐意艾弗森早早加入NBA。他了解媒体的炒作能力,了解NBA的残酷。媒体已经预先对艾弗森的NBA生涯议论纷纷,汤普森教练却不置可否。“这对他不公平。他本该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他要走的话,也会在我同意之后。”
对阿伦-艾弗森来说,乔治城是他二十年人生中所遇到的最纯善的乐土。在这校园里,他远离了少年时满目疮痍的街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人物,有了一个精神上的父亲。动荡、斗殴、枪声和歧视,暂时地远离了他的生活。但这片乐土有其致命的弱点——这里过于纯洁,无法制造金钱与利益。而阿伦-艾弗森并不是独自生活在世上。他在大学里可以无忧无虑,他的教练为他挡却所有的争议和攻击,他的奖学金保证他丰衣足食。可是,他有孩子、女友、妈妈和妹妹需要扶植。他不可能对他们撒手不管。他和他的街区永远血肉连心。去NBA挣钱,这是他当初立下的誓愿——他发过誓,他不想让妈妈和妹妹们过穷日子了。
1996年夏天,一个再好也不过的机会。所有的选秀专家都认为,如果他参加选秀,有极大可能进入前五或前三,甚至状元。状元意味着一份至少总值千万美元的合同。他在乔治城只打了两年,但那已足够他稳下状元之位。如果他再打第三年、第四年,他的球技也许会进一步增长提升,但是,选秀一向波谲云诡。谁知道1997年、1998年的选秀大会上又会冒出怎样的人物?媒体的风向又将如何改变?在NCAA历史上,因为执意在大学里多读几年而导致选秀位下跌的人们相当多。因此,敢于读完大学四年才参加选秀的,除了杜克大学这类老牌名校中视NCAA胜于NBA的球员外,余下的无非那几类人——蒂姆-邓肯这样根本不必担心选秀位的绝对未来巨星,格兰特-希尔这样天生贵胄子弟,以及布兰顿-罗伊这样在大三时还默默无名,大四时陡然升值的后起之秀。
日,阿伦-艾弗森与乔治城大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经过和教练的协商,考虑到我的家庭状况,我决定……提前参加NBA选秀。”“我很想完成学业。如果不是家庭原因,我一定会留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有汤普森先生这样的教练。他教了我很多。他令我从男孩变成了男人。”“但是,为了我的家庭,我必须早点离开大学。”“我爱乔治城。我爱NCAA。我在这里享受到了足够的乐趣。但是,我已经准备好了进入NBA。”
他的乔治城时光结束了。大二的单季926分和124次抢断,都是球队纪录。他的总抢断213次是队史第三。总得分1539分是队史第十。而且,如前所述,比起汤普森教练手下那些四年才毕业的老油子,他可是只打了两年时间。
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对他的选秀决定加以点评的话,那就是约翰-汤普森教练了。在新闻发布会之前,他一直没有公开鼓励过艾弗森提早进入职业生涯。在新闻发布会上,他的态度依然如此。
“他是成年人。我不想阻止他。如果他问我是否该留在大学,我会说,绝对应该;如果他问我,他的决定是否正确,我也会给予肯定。”这个担当了艾弗森精神上父亲的人,度过了心情最为复杂的一天。在乔治城的两年,他一直没有对阿伦-艾弗森加以铁腕禁锢。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在生活中经历过监禁,因此,在球场上我不会对他监禁。”他的放任使艾弗森的才华得到了自然舒展地发挥,或者说,他一直是把艾弗森朝NBA球员的方向培养的。可是,当NBA的召唤近在眼前之时,艾弗森望见了其中的荣耀、利益与成就,而他,汤普森教练,却望见了那些阴影——非议、歧视、唯利是图、纸醉金迷、诱惑与欺骗。那些他曾经历过的,令他对职业篮球心灰意冷的东西。他也许是世界上最希望艾弗森远离阴影与商业的人,但他又最了解阿伦-艾弗森及其家庭的一切。
你看到了,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决定。
他用了他最后的一点力量,为艾弗森做了点事:他的弟衣物,其中一子尤因、穆托姆博和莫宁,与伟大的迈克尔-乔丹用着同一个经纪人:大卫-法尔克。汤普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艾弗森成为法尔克旗下一员。他明白NBA生意场的虚诈与奸猾,因此,把艾弗森交到一个足以令他信赖的人手里,他才能安下一点心。
“我对阿伦-艾弗森在球场上的能力毫不置疑。”汤普森最后说,“我担心的,反而是他在球场之外的事。”
1996年春天,约翰-汤普森放开了手,让阿伦-艾弗森滑入了职业篮球界。他最后的赠言,在多年之后被无数事实一再证明。如此精确又微妙,一语成谶。
状元·新秀季·世界的偏见
13.1996年的天才们
当你站在2009年回望1996届NBA选秀大会时,会望见如下伟大成就:四个常规赛MVP奖杯,六个得分王头衔,五次年度防守球员,史上第二号三分手。过去十二季常规赛尾声时秋末算帐,1996届几乎占到半壁江山。而这还仅仅是他们中最杰出的六名选手成绩的一部分,而且表现形式还仅仅是数据。我们必须补充的是,1996届新秀们在球场上给予世界的视觉冲击,还远大过他们的纸面故事。
可是1996年夏天,选秀报告上,NBA经理们在盯着以下的青年:马萨诸塞的马尔库斯-坎比刚拿到了1996年度的约翰-伍登奖,是NCAA除了蒂姆-邓肯之外最好的大个子。康涅狄克的雷-阿伦,大学篮球界最好的远射手、摇摆人,风度最优雅的青年。场均47%的三分球命中率,1995-96赛季全美第一阵容。加州大学的超级一年级生阿卜杜勒-拉希姆,1995年麦当劳全美高中阵容,大一场均21分8篮板,206公分却可以打两个前锋位置的天才。肯塔基大学的安托万-沃克,身高206公分的大前锋,却号称拥有打遍五个位置的能力和天分,1994年麦当劳全美高中阵容。洛伦岑-怀特,孟菲斯大学的大前锋,完美的NBA身形,大学两年平均16分10篮板,一致公认为1996届坎比之外最好的大个子。凯利-基特尔斯,大三、大四连续两年和雷-阿伦明争暗斗的攻击后卫,维兰诺瓦大学的当家射手。斯蒂夫-纳什,加拿大国家队后卫、圣塔克拉拉大学的超级射手、天才组织后卫。佩贾-斯托贾科维奇:19岁时就已经当了三年职业球员、在希腊联赛纵横无敌的南斯拉夫射手。以及——日,带领洛马里昂高中夺下队史53年来首个州冠军,高中四年得到2883分,全美首席天才高中生的科比-布莱恩特。而对阿伦-艾弗森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以下这个人:佐治亚理工大学一年级后卫,大一场均19分4.5次助攻的斯蒂芬-马布里。许多人把他和艾弗森相提并论。他们都是1996届最为逸伦超群的后卫,都是地道的天才。这个纽约少年早在十来岁时,就是纽约的街球之王。在亚布拉罕-林肯高中读书的时候,他被拿来和加入NBA的学长马克-杰克逊、肯尼-安德森做比较。在大一赛季,他入选了全美第三阵容,然后就迫不及待宣布加入NBA。
在当时的宣传之中,马布里比艾弗森占了如下便宜:纽约出身,他的成名更早也更响;他比艾弗森小一岁半;他的身高有188公分,而艾弗森则勉强达到NBA视为标准线的六英尺——183公分;比起艾弗森大一赛季,马布里的大一似乎更稳——46%的命中率、37%的远射成绩,以及比艾弗森更胜一筹的失误控制。
而他最大的筹码是:他一直担当着控球后卫。他的一对一技巧、游走和个人能力同样出众,但却比艾弗森更接近一个“纯粹”的控卫。人们纷纷谈论说,艾弗森在乔治城大学的角色,更接近一个攻击手,一柄利刃,但却不是一个组织者和指挥官。围绕着他的争议,无论是阿肯色大学还是亚利桑那大学,都在批评艾弗森的“以一对五”,批评他快到与全队脱离的节奏。
何况,他183公分的身高还掺杂了水分。
球员们在加入NBA前,会有详细的体测,包括穿鞋身高和赤脚身高:就在这两者之间,相隔一双鞋底的厚度,可以产生许多变化。譬如,巴克利究竟是193公分、195公分还是198公分,永远争论不休;2004年,伊哥达拉特意穿了一双薄底鞋,以便让自己不要高到6尺7寸(201公分);加内特穿鞋身高足有216公分,而在NBA花名册上,他的身高数字永远是初入NBA时的211公分,因为他不想太高而去打中锋;而像本-戈登这样实际只有185公分左右的家伙,虚报到191公分也许仅仅为了显得他比较像得分后卫;勒布朗-詹姆斯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把自己报成198公分,即便他已长到了203公分——以便与他的偶像,那位伟大的23号致敬。
对于NBA来说,6英尺即183公分,是一个分水岭,是NBA球员与正常人生死一线的断点。1994年夏天,杰罗姆-威廉姆斯第一次看到阿伦-艾弗森时印象深刻:“这人178公分高,150磅重,然后他在一个巨人头顶扣篮……”根据芝加哥人“一双球鞋增高一又四分之三英寸(4.4厘米)”来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艾弗森其实不过180公分,也许还没那么高。这意味着,阿伦-艾弗森在他的房间里赤脚踩着地板,她的女儿蒂奥拉所看到的父亲和美国街头寻常的一个黑人并没有两样:178公分,或者179公分,正在平静地为她梳理小辫子——一点都不像NBA那些比正常人高一头的巨人。
1996年5月,阿伦-艾弗森的处境就是如此。多年之后,人们会恍然意识到,那是一届多么伟大的新秀,而他处身于这群新秀的最高点。选秀大会之前,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而他是焦点与中心:
上一个后卫状元是1979年入行的“魔术师”约翰逊。阿伦-艾弗森,会成为又一个后卫状元吗?
1996年,由于多伦多猛龙与温哥华灰熊两支新军加入NBA,榜眼和探花选秀签落到了他们手中。而状元签则交给了费城76人。他们有权利在所有的美女中选一个做妻子,可是,只有一次机会。你只有一次机会下赌注——于是,费城76人的管理层,成了最幸福和最烦恼的人。
14.费城的荣耀
费城是一座自由的城市。1776年《独立宣言》在此通过,北美开始复活,就像一颗心脏开始跳动。在NBA的世界里,费城仿佛是流小塑料桶浸泡亡者迁徙的故地。首先,有支队伍叫做锡拉丘兹民族。如今这个队名已经湮灭无闻,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些传奇的谈资;50年代的民族球迷爱抽雪茄,烟雾甚至让湖人帝王中锋乔治-麦肯的眼镜受苦;名人堂前锋多尔夫-谢伊斯干瘦的身材与职业生涯超过11000的篮板球;1953年和凯尔特人打了4次加时,观众们吼出死亡威胁。有谁知道他们得过一个总冠军吗?1954-55赛季,比尔-拉塞尔还在大学,麦肯已经退役。民族队的冠军合家欢里只有两个黑人。
而在民族队到来之前,费城的球队还叫做勇士。他们被遗忘得更彻底——比如,谁又记得费城勇士队是NBA史上第一个总冠军呢?40年代中期,球体不规则,球场灯光昏暗,乔治-法尔克斯用胸前投篮得到63分被称为新闻。费城勇士的最初英雄,是“跳投之父”保罗-阿里津和内尔-约翰斯顿。你知道这对50年代的超级得分搭档一共揽过五个得分王吗?
60年代,勇士厌倦了费城,于是去了旧金山,成为旧金山勇士,以及后来的金州勇士;而民族队来到了费城。因为回忆起1776年的《独立宣言》,于是,他们叫做费城76人。
费城的骄傲是,几乎整个60年代,他们都占有着“杀神”威尔特-张伯伦。这个巨人,先属于勇士,然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国际象棋天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