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大一新生选修体育课,想选游泳课程,不知道

第三方登录:清华大学新规引争议: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争议|游泳|学生_新浪新闻
  这两天,清华大学的一条新校规上微博热搜,这条校规就是“不会游泳 不能毕业”。也就是说,从今年秋季入学的2017级本科生开始,要必修游泳课,如果毕业时不会游泳,就拿不到毕业证。换句话说,如果你不会游泳,考上清华也不能毕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校规在收获了不少“点赞”的同时,也有一些人提出“是否有必要”疑问。无论是“点赞”还是疑问,大家忧虑的都是学生体质下滑的现状,希望综合素质教育早日能真正实现。  本科新生入学要先测试  不会游泳的必修游泳课  校规并非“一刀切”,有疾病不适的学生可免修  根据清华大学新规,2017级本科生进入清华大学后,要先进行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要必修游泳课。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对“会游”给出了一个标准。  “会游”的标准是至少50米  “不管男生女生要能够连续游50米,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要用标准的泳姿,就是蝶泳、蛙泳、仰泳或者自由泳这四种标准的泳姿其中之一能够连续的游50米,这是作为会的一个标准。”  以往,游泳是清华本科生的体育必修课可选课程之一,现在,按照新规,游泳成了必选项目。不过,刘波告诉记者,这个校规也不是一刀切,有慢性病、皮肤病甚至是恐水症或者肢体不适的学生,可以免修游泳课。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如果有癫痫的人在泳池当中发病的,那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所以类似这样的慢性病,或者心脏方面不合适的这种病不适合水中活动的,我们需要有医院或者相关机构的这种证明,经过体育部和教务处的审批通过是可以不参加游泳的学习。”  历史上曾出现“会游才能毕业”  但写入校规是首次  在清华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规定。1919年,学校曾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赴美”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提出清华学生“至少能游50米以上”,还专门为二年级学生开设游泳课。但将“不会游泳不能毕业”写入学生手册作为硬性要求,尚属首次。  为什么挑游泳作为考查项目?清华大学体育部负责人刘波解释说:“游泳是一项终身运动,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又是必备的生存技能,我们希望借此改变清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趋势。”  多数学生表示支持,也有异议  “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被认为是努力提升大学生体质、恢复清华大学体育传统之举,多数受访学生对此项新规表示支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王珂说:“我们经常说‘无体育、不清华’,新规会鼓励更多同学投入体育锻炼,感受运动之美。”  也有一些人认为让所有学生都学会游泳,有些“不近人情”。对此,清华大学称,如果学生确实存在因慢性病、皮肤病或心理疾病等原因不适合学习游泳的情况,递交医院等相关证明,经学校教务和体育部审核确认后,可用其他体育课程替代游泳。  最让人感到清华用心良苦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学游泳、参加体育锻炼,还将从排课入手,大一新生15:55-19:20不排课。游泳课为了确保安全,采用的也是20人小班制。  硬杠杠并非清华专属  这些学校都要考游泳  类似的“硬杠杠”并非清华大学专属。  厦门大学:2011年开始,厦门大学将游泳作为本科生必修课,占1个学分,男生连续游100米或女生连续游50米为考试通过,才能获学分。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配合学校实施新的人才培养路线图,将“一拳一泳”——太极拳和游泳作为核心必修课程。  上海大学:也规定本科生必须50米游泳达标才能毕业。  北京建筑大学:不仅游泳达标才能毕业,去年,北京建筑大学出台规定,大一、大二学生一学期长跑锻炼打卡次数不够45次,体育课成绩将被记为不及格。如果找人代刷,直接被记为不合格。而体育课不及格直接关系学生能否毕业。   “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不会游泳”   大学最后一次强制学习的机会到底该不该?  “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不会游泳,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事实。”民革海南省委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海南有79.4%的学生不会游泳,女生不会游泳的比例更高达94.7%。然而,溺水死亡事件却是一年复一年地不幸上演。  有评论认为,中小学如果没学,大学应该是最后一次“强制”的机会。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 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处,也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县城以下学校的学生,以前没有机会学习游泳,现在通过自己奋斗,考上了一个条件不错的大学,有条件学习游泳,也算是一种弥补。  学生:多数不是学不会而是懒得学  对于高校这些“硬杠杠”,学生、家长大多赞成,但也有人“喜忧参半”。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何思萌说,清华不是首个将游泳与毕业挂钩的高校,中大也有类似规定。“这是一门早就该出台的必修课。不学会游泳不能毕业对清华的学霸们来说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是学不会而是懒得学。”  家长:对天生怕水的孩子是否不公平?  上海家长胡女士的儿子正在读高中,清华是她和孩子计划报考的名校之一。她告诉记者:“看到这个消息有种心里一紧的感觉,这种要求对于怕水的孩子而言,是否公平?会不会阻挡一些想报考清华学生的脚步呢?”  学校:“弱不禁风的幼苗”我们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高校采取强硬手段“逼”学生锻炼,本意是想改变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的趋势,培养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近年来,学生体质下滑被社会关注甚多。很多体育老师和家长都表示,如今孩子的体质是一届不如一届,近视眼越来越低龄化、肥胖儿童越来越多。  武汉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告诉记者,就体育课本身而言,如今课时增加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周只有2节体育课,现在一二年级每周有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  虽说体育课有了保证,但有一种现象却令体育老师们甚感担忧。课间大部分学生都坐在教室里静休。体育课上,运动量大一点,有些孩子就吃不消,跑个400米就腿发软,爬个六楼就气直喘。  “如果体育成绩能纳入高考评分体系,学生的体质肯定会随之提升。”采访中,不少体育老师提出这一想法,尽管语气有些无奈。  上海纽约大学招办主任周鸿认为,高校这些毕业的“硬杠杠”,特别是清华大学新规有一个风向标意义,能鼓励学生不要只埋头刷题、拼高分,应该多运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说,增强体能体质,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未来人生发展都会产生比较大的积极影响。  其他国家对体育也有强制性要求  那么,其他国家的大学对游泳等体育技能有强制性要求吗?会用哪些方法督促学生进行体能锻炼?  美国
有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会滑雪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将体育课设置成必修课的国家,但是近年来高校纷纷将体育变成一门选修课。调查显示,美国354所高校中只有39%的高校将公共体育课设成必修课。也有少部分美国大学对体育成绩有硬性要求,比如一所背靠滑雪场的美国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滑雪。  多数美国高校不会强制性要求学生锻炼,但他们同样积极鼓励学生运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之风盛行,学校会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体育强项,比如花重金聘请教练,设立全额奖学金录取体育生,参加全国联赛为国家培养种子选手等。  日本
体育除了考试还要交报告  日本政府于2011年修订并实施了新的《体育基本法案》。日本大学体育课分两种,除了平时的体育锻炼课,还有一种是理论课,除了要交报告还要进行考试。近年来,日本高校体育课程融合了放松身体运动。通过放松身体运动,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英国
想玩什么就去相应协会办卡  很多英国大学没有统一安排体育课,想参加什么运动去相应的协会办卡。一般大学体育馆有三个用途,第一是学生健身,第二是为儿童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活动场地,第三是进行各种公益活动。教学人员认为,安排统一的体育课未必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没有乐趣的锻炼不可取。绝大多数体育社团是组织去郊区进行训练,学校里只有健身房,学校并没有很多体育老师,一般高年级学长组织社团带大家一起玩。英国大学学生的选择余地非常丰富,包括击剑、板球、马术、田径、自行车、赛艇、篮球、曲棍球、健身操、壁球等应有尽有,每个社团大概有三十名固定成员。  澳大利亚  大学健身中心24小时开放  澳大利亚的大学似乎从来不需要主动督促学生运动,因为在澳大利亚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非常上心。相比宅在家里,去海边、球场上运动才是澳大利亚年轻人最大的乐趣。大学的健身中心几乎人满为患,为了方便学生运动,甚至一些大学的健身房会24小时开放。  据央视、澎湃新闻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编辑邮箱:bjb_leshan.
游泳为大学生“必修”?
【 09:21】 【中国新闻网】 【点击量:0】>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汤琪)不会游泳就无法从清华大学毕业?日前,清华大学对外证实,从2017级开始,该校学生必须通过游泳测试,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有特殊情况除外。
  会不会游泳与能否拿到毕业证挂钩,要求是否过于苛刻?为什么有些学生总对体育测试发怵?“必修”的背后,学校体育教育又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资料图:游泳爱好者在比赛中。 王婧 摄
  不会游泳拿不到毕业证
  近日,有消息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该校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清华大学将从2017年开始,要求本科生都要学会游泳,同时将调整课程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上操场。
  对此,有媒体从清华大学证实,从2017级开始,该校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患有皮肤病、恐水症等不适合游泳的学生,可以不参加。
  针对这一规定,网上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网友给予支持,其中一个选项是,“学好游泳能保命,学校用心良苦。”然而,也有网友认为规定过于“奇葩”,强制学生会游泳是否“用力过猛”?
  事实上,中新网记者发现,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用心良苦”的不止清华大学。
  据了解,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都对游泳教学有刚性要求,厦门大学更是在2017年的自主招生考核中,要求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测田径、武术、游泳、体能等六大类中的任何一个项目,体育测试所占权重为20%。
资料图:参与公益教学游泳活动的孩子们。洪坚鹏 摄
  游泳是一流人才必备的技能吗?
  对于清华大学的这一新规,中新网记者在该校采访了多位在校大学生。有学生告诉记者,学校此举旨在培养学生体魄,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不过,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应照顾学生自身的学习意愿,游泳更适合作为大学选修课。
  清华大学体育部也对外表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上游泳课,新生入校后会开展游泳测试,用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四种标准泳姿中的任意一种游完50米就算通过,未通过者必须选修游泳课。
  有评论称,与其说学校用体育考试来强制学生,不如说是循循善诱,期待学生能在运动中单纯享受体育的快乐,培养一个终身受益的兴趣爱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游泳是有难度的,他认为,这涉及到个人兴趣爱好的选择。
  储朝晖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运动时间有刚性要求是必要的,但运动项目应该是多样的,他解释说,“有人个子高,打篮球比较好,个头小的可能适合体操,不必要以一个运动项目,做出单一的要求,还是要灵活。”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则认为,高校开设什么课程,对教学有哪些要求,本不应“大惊小怪”,但他感到疑惑的是,高等教育是为培养一流人才,会不会游泳与毕业证挂钩,是否说明“游泳是一流人才必备的技能”呢?
资料图:儿童做学习游泳前的准备。周毅 摄
  学生为何害怕体育测试?
  随着游泳成为一些学校的必修课,更值得探讨的是,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为何类似游泳这样的体育测试总是成为一些学生甚至家长的“心病”?
  国家体育总局早些年发布的一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6到19岁儿童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学习”,占比达44.2%,其他依次为“没兴趣”、“不喜欢”、“缺乏体育技能”、“太累”等。
  一边是学生和家长担心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一边是学校教育对体育测试的要求又越来越高,对学生体质测试的热度不减,这在储朝晖看来,其实是“体育遇冷”的表现。
  他说,“很多学校关注的是考试分数,关注的是其他学业的成绩,对于体育重视不够,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提倡体育运动是必要的。
  但别敦荣发现,从幼儿园、小学,学生就有体育课,一直到高考、到大学,学生还是害怕体育考试,其中的原因在于,“当下的一些体育教育没有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特长,而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这是目前体育教育的缺陷。”(完)
  他认为,类似清华大学这样强制学生必须通过的游泳测试,可能会导致有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难以真正产生对游泳、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也有人提出,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存技能,遇到险情时或许可以自救。对此,储朝晖则认为,这不是简单把游泳纳入考试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培养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完)
(责任编辑:徐燕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泳管理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