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山理三国革进料气功与脑内革命盖有什么诗句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歌(宋·陈楠)是,何远讨。岁岁烧,或见自云好。应愿承,莫损须。但知求得真,人得食之寿无老。世铅同,徒以劳身功。首,访。世所希,知。还将凡,迷不知。逐虎虎,赤禽声。逐禽宫,人腹身。义难知,在。之术过数百,最妙真。其位元非赤,排来在南宅。无,若识其原如。真,神。欲终君,。依,圣。莫将凡,持。二物应,为妻为子复为夫。之门为,能分别终初。禀至神,之气身。怀,共。不互避,在。分,贤者更。辨,之门义难显。不晓定其源,细视定。悟,徒以虚。但得言,路。共一室,为偶匹。要假方得亲,遂使密。往难辨,悟取远。欲知成,归。知,持。啖,制龙龙。乾天为父坤为母,北。岁久俱成土,寻。三人义合同为宗,常移照。已遇液,须终功。在,中。自兹后,那肯不。五转强,炉中渐觉香。节,莫使长。欲识是,移来西位与金并。休处迹,互。悟者返故武,寻路苦。三人运合源,离。本有无,为妇木为夫。度,肯强图。立天黄,男精房。炉户化,服者莹心凉。伤相谁定原,连。白,谁能铅。不,元知在。贤者共藏人,修秘在。成岁欲终,开炉欲见药。变来俱,觅金翁。世所希,为质雪为衣。舍,君看君不知。轻,能消去。自兹染,能改世与情。谁悟尘,与龙亲。君看者,千人与万人。
(1).宽阔的道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乡村大道呵,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小道快于大道,文件证实谣传。”(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 三代 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 黄
老 而后六经。” 唐
《箕子碑》:“当 纣 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清
《送许亦士序》:“当大道沦散,士不知学,而一、二腐儒小生,区区抱独守残,沦落于穷岩断壑之中者,徒为世所嗤笑谩侮。”(4).指自然法则。:“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三国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5).谓成仙之道。 唐
诗之十:“大道何年学,真符比日催。” 元
:“ 岩 既笃志大道,游览名山,至 太华 ,遇 云房 ,知为异人。”(6).泛指很高的道行。 清
:“﹝ 钱塘
王孝廉 ﹞语其戚曰:‘予前世 镜山寺 僧某也,修持数十年几成大道。’”分类:中医学名词。亦称“ 肾水 ”、“ 元阴 ”。与“真阳”相对而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茯苓四逆汤方”﹝方解﹞:“烦燥,虽六经俱有,而多见于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际,少阴为真阳之本也。”参见“ 真阳 ”。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沈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局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沈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局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于人心也。”分类:(1).总在;仍在。 宋
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宋
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2).就在。 唐
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分类:(1).眼睛面前;跟前。 南朝
梁 沈约 :“待漏终不溢,嚣喧满眼前。” 唐
诗:“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宋
诗:“眼前此乐难兼得,许我登临载酒行。” 巴金 《灭亡》第四章:“一个美丽的前程出现在他底眼前。”(2).目下;现时。 宋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清
:“如今须考定人人眼前可行方好。”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各人暂时不杀自己的长官,而相约互杀各人的长官--以免眼前吃亏。”分类:平凡之人;庸俗之辈。:“臣以期运,幸遇无讳之朝。虽尝抗疏陈辞,泛论政体,犹未悉所见,指言得失,徒荷恩宠,不异凡流。” 唐
《祭亡友文》:“泥浕珠玉,粪土名位;瞪目凡流,倾心俊异。” 明
《伏枕行赠严应阶》诗:“ 严夫子 交谊非凡流,往时倾盖今白头。” 明
《双烈记·访道》:“ 三阳县
张俊 ,英伟不群,武艺出众,颇非凡流。”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汤东谷语》:“山珍海错,名茶法酒,物物皆备,庶不为凡流俗士。”分类:(1).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晋
:“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 唐
:“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 明 许潮 《同甲会》:“韶光谁可留,还丹自可修。”(2).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如:九还丹;小还丹;大还丹。(3).指炼就这种仙丹,得道成仙。 唐
诗:“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清
:“道家有换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与之互易。” 章炳麟 《五无论》:“若夫断便利,绝交会,则与辟谷还丹相似。”分类:(1).青色和黄色。:“绿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 南朝
梁 刘协 :“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于青黄,爨下无心于宫徵。”(5).指四时之乐。:“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6).犹言是非、黑白。 清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分类:有远大志向的人。:“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分类:亦作“法则”。
(1).制度;法度。:“二曰法则,以驭其官。” 郑玄 注:“法则,其官之制度。”:“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 唐
之二:“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2).准则;规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宋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乃父方正有法则,为世所知。” 清
《张子正蒙法·有德》:“言皆心得而可为法则。” 巴金 《梦与醉·生》:“这个法则是‘互助’,是‘团结’。人类靠了这个才能够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毁,反而把它征服,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3).规律。《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照自然法则,每个人都将死去,但为人民献身,虽死犹生。”(4).榜样,表率。《尉缭子·治本》:“帝王之君,谁为法则?” 唐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说,为当世法则。”(5).效法。:“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宋
《答杜公书》:“复值朝廷多事之时,必将开发素蕴,以尊主康民,使天下想望风采,讴歌德业,而后世法则其所为,以拯弊乱。” 清
《明良论二》:“大臣无耻,凡百士大夫法则之,以及士庶人法则之,则是有三数辱社稷者。”(6).法术。《西游记》第十四回:“盖因那猴原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何典》第十回:“ 罗刹女 愈加快活,便教会他使软尖刀并许多拿人法则。”分类:(1).心思精力。语出:“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北周
《代人乞致仕表》:“心神已弊,晷刻增悲。” 唐
诗:“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 清
《客句容五歌》之四:“俸金特寄虽无几,能无忧惧劳心神。”(2).心情;精神状态。:“初, 曹公 壮 羽 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北魏 郦道元 :“昔 泰山
吴伯武 少孤,与弟 文章 相失二十馀年,遇于县市, 文章 欲欧 伯武 ,心神悲恸,因相寻问,乃兄弟也。” 唐
《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已惭腼,手足失措。” 清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榜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分类:洞彻真理;明白道理。:“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有见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 庾肩吾 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是 日休 尝受 巢 伪官,何其失节若此!岂文人之心,能见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第三三回:“ 玉格 这话,却是他读书见道的地方。”分类:(1).亦作“ 黄牙 ”。道教称从铅里炼出的精华。《参同契》卷上:“玄含黄芽,五金之主。” 俞琰 发挥:“玄含黄芽者,水中产铅也。铅为五金之主,在北方玄冥之内,得土而生黄芽。黄芽,即金华也。” 唐
诗:“漫把,难烧伏火砂。有时成白首,无处问黄牙。” 唐
之四三:“九鼎黄芽栖瑞凤,一躯仙骨养灵芝。”卷六六:“﹝黄牙﹞是长生之至药,牙是万物之初也,故号牙,缘因白被火变色黄,故名黄牙。”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宝。”(2).大白菜的一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大白菜》:“按《广群芳谱》:白菜,名菘,北方多入窖内,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比,谓之黄芽,乃白菜别种。”(3).戏称粪便。卷十八:“口中白雪流将尽,谷道黄芽挣出来。”分类:不赞成。例如: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分类:(1).看不到。:“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2).谓不易看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3).不看,不读。:“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馀卷。”(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分类:白白地度过。 唐
诗:“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元
《金线池》第三折:“虚度了丽日和风,枉误了良辰美景。”第三七回:“单表 宝玉 自 贾政 起身之后,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步到辉煌的壮年。”分类:(1).景象。 南朝
:“光阴非或异,山川屡难越。” 宋
诗:“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2).时间;岁月。 北齐
:“光阴可惜,譬诸流水。” 唐
诗:“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 明
《复邓石阳》:“年来每深叹憾,光阴去矣,而一官三十馀年,未尝分毫为国出力,徒窃俸馀以自润。”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3).光亮、光芒。 唐
王度 《古镜记》:“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所及,如冰著体,冷彻腑脏。”分类:指天空。 唐
:“ 吴 丝 蜀 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方世举 注:“空白,天也。”一本作“ 空山 ”。(1).指空着、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八章:“他们把 萧长春 从垛上拆下来的麦穗头用杈子挑起来,就像絮棉被似的,均匀地摊晒在场板上的每一个空白的角落。” 钟涛 《北大荒踏查记》:“我们要去踏查的地方,离 朱家亮子 还很远哩,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除有几条等高线外,便是一片空白,恐怕很难找到一点人迹了。”(2).指空虚的精神意识。 老舍 《骆驼祥子》二:“他一天到晚只知道怎样把最后的力气放在手上脚上,心中成了块空白。” 茅盾 《子夜》十七:“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好像不是自己在说,自己在听,他们的意思界是绝对的空白!”(3).犹缺少。 郭沫若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四十年前,有些人叫嚷的 中国 社会空白了奴隶制,在原始公社的废墟之上建立起封建社会的议论,早已被吹送到九霄云外去了。”分类:哪里,什么地方。:“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分类:(1).思念貌;忧思貌。:“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2).辽阔无际;遥远。:“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3).久长;久远。:“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4).连绵不尽貌。 晋
《吴都赋》:“直冲涛而上濑,常沛沛以悠悠。” 唐
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清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5).众多貌。:“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诗:“风光苒苒流双毂,人事悠悠寄一枰。”(6).世俗;一般。 晋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仆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仆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仆为诡。” 明
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于公也。”(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宁非悠悠!” 清
:“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缪悠也。”(8).指世俗之人,众人。:“﹝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9).飘动貌。:“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10).动荡;飘忽不定。:“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缧系数千人而狼籍之耳。”(12).闲适貌。:“若乃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诗:“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娆声嗽,来惹 燕青 。”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倏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郁郁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复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分类:(1).即 赤松子 。(1):“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自烧而化。”又引:“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作“赤诵”。(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分类:(1).古指有神奇功效的灵水。 北周
《温汤碑》:“醴泉消疾,闻乎 建武 之朝;神水蠲痾,在乎 咸康 之世。”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正月》:“贮神水以效祥。”原注:“﹝﹞立春日贮水谓之神水。酿酒不坏。” 宋
陈元靓 :“《金门岁节》:‘端午日午时有雨,则急斫竹一竿,竹节中必有神水,沥取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病。’”(2).唾液的别称。 明
李时珍 :“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分类:(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 昆仑山 上。 汉 王充 :“ 昆崙 之高, 玉泉 、 华池 ,世所共闻, 张骞 亲行无其实。”:“挹以玄玉之膏,漱以 华池 之泉。” 吕向 注:“玄玉、 华池 ,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饮也。” 唐
:“尺宅按来平, 华池 漱馀净。”(2).景色佳丽的池沼。:“鸡鹜满堂坛兮,蛙黾游乎华池。” 王逸 注:“华池,芳华之池也。” 南朝
诗:“禁外终宴晚,华池物色曛。”(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卷三六七引《养生经》:“口为华池。”《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沐浴华池生灵根。” 务成子 注:“华池,玉池。” 宋
《龙虎铅汞论》:“但行之数日间,舌下筋微急痛,当以渐驯致,若舌尖果能及悬痈,则致华池之水,莫捷于此也。”《西游记》第十九回:“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分类:传下来;传播开。:“声闻不废,流传至今。” 宋
卷三:“当时 吴濞 、 邓通 ,皆得自铸钱,独多流传,至今不绝。其轻重适中,与今钱略相似。” 清 陈廷焯 卷三:“ 徐电发 词,当时盛负重名,至于流传海外,可谓荣矣。”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那些平白如话,而又表达了群众心声或者阐述了深刻思想的诗句,可以世代流传。”(1).庸俗的人;鄙俗的人。:“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衡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第三二回:“ 宝玉 道:‘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并不愿和这些人来往。’”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 中国 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的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2).一般人;百姓、民众。:“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北魏
郦道元 :“ 时水 又西径 东高苑 城中而西注也,俗人遏令侧城南注。”(3).佛教、道教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出家人相对。 晋 法显 《佛国记》:“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 天竺 法,但有精粗。” 宋
《夷坚甲志·僧为人女》:“汝为方外人,而受俗人养视,如此惓惓,有欲报之意,以我法观之,他生必为 董氏 子矣。” 鲁迅 《华盖集·题记》:“在和尚是好运……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引言》:“虽然 释迦 不赞成象某些‘外道’那种苦行,但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还是属于苦行一类。”分类:人世间。:“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宋
诗:“世上閒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清 李玉 《人兽关·冥警》:“世上纵糊涂,业镜难颠倒。” 茅盾 《一个女性》一:“她不大相信--竟可以说是不大理会得,世上当真有凶险的人,当真有悲惨的事。”分类:(1).铅和汞。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 宋
《真一酒歌引》:“铅汞以为药,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你那里得熬煎铅汞山头火?你那里觅医治相思海上方?” 清
《燕京杂诗》之一:“不烧铅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要钱。”(2).指炼丹。 唐
:“专心在铅汞,馀力工琴棋。”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女少长喜阅《道藏》书,且多妙解。于炉火铅汞之事,独不深信。”(3).道教语。指先天元气。 清
《挽唐再可》诗:“丹元养铅汞,胎息调龙虎。”分类:相类;相像。:“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南朝
梁 萧统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清
《意中缘·名逋》:“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就不十分到家,我和你指点一指点,改正一改正,也就可以充得去了。” 老舍 《赶集·黑白李》:“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而且长得极相似。”分类:(1).品德美好的人。:“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 笺:“令,善也。”:“ 周 、 隋 以来, 韦 氏世有令人,郁为冠族,而 安石 嗣立,竟大其门。” 宋
《祖母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制》:“具官某祖母某氏,身蹈纯行,嫔于令人,教行闺门,自隐而显。”(2).古代命妇的封号。(1) 宋徽宗
政和 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 金宣宗
贞祐 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3).祗候;衙役。 元
《陈州粜米》楔子:“令人,你在门外觑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已曾吩咐功臣 马武 等,但有所知,即便举荐入朝,听某择用。怎么这几时还不见有甚贤士到来?令人,你与某请将 马武 来者。”分类:(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淮南子·览冥训》:“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 武王 没, 成王 少, 周公
旦 摄政七年……乃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 河 ,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 洛 ,亦如之。” 唐
之五五:“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 蓬莱 归路长。”(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于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馀乘。”(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于丁。”(6).东方之神。 晋
:“﹝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 夏 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13).即青龙车。:“青龙蚴蟉于东厢,象舆婉蝉于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于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诗:“画鹢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浩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总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说》:‘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于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于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请于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19).剑名。 清
郎瑛 :“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20.青菜的别名。 清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诗:“ 白鹭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 青龙山 ,在 江宁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分类:谓东宫僚佐官吏随太子即位而得重用。 宋
《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祖宗即位之始,必拔擢左右之人,以为腹心羽翼,岂以为永世之法哉……有司因循踵为故事,凡东宫僚吏,一概超迁,谓之随龙。”:“ 守忠 系潜邸祗应,即非随龙,依指挥不应添差。”分类:(1).会合;聚集。“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裴松之 注引 张璠 《汉纪》:“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四海流通,万国交会。” 唐
诗:“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天讨·素子〈江苏革命书〉》:“ 镇江 水陆交会,为 宁 垣之锁钥。”(2).交往;会面。“吾恶乎哭诸” 汉
郑玄 注:“以其交会尚新。” 汉 蔡琰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清
《于子颍扬州使院见禹卿》诗:“每恐终此生,无复容交会。”(3).交接;交替。 北魏 贾思协 :“大都在四时交会之际,节气未定,亦难得所。” 清
《金府君墓表》:“天盖特生府君以为 金氏 盛衰之交会。”(4).性交。 明
《古今谭概·专愚·蠢夫》:“忽昼梦尔我交会,因得孕。” 章炳麟 《五无论》:“牝牡相逐,则牝者犹遁逃不暇,岂非交会之情,虽禽豸亦知隐避乎?”(5). 宋 代纸币交子和会子的并称。《元典章·户部五·典章》:“原典价值多系交会,亦难归价收赎。”:“议以中统钞易 宋 交会。”(6).谓黄道和白道相交。《新五代史·司天考一》:“观天势之升降,察轨道之斜正,以制食差,而交会密矣。”(7).犹狡狯。狡猾奸诈。:“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馀矣。” 章炳麟 《论式》:“如向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哗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分类:(1).鸟类和鸣声。:“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李善 注:“曰:‘嗈嗈,和也。’谓声之和也。” 宋
诗:“嗈嗈天际雁初度,喔喔舍傍鸡乱鸣。” 元
《天净沙·江上》曲:“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 清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嗈嗈朝阳集鸣凤,思皇周士何其多。”(2).和谐、融洽貌。 宋
《和颖叔西园春宴》:“草树日欣欣,笑语咸嗈嗈。”分类:(1).调养气息身心。 汉 陆贾 《新语·道基》:“调气养性,仁者寿长;美才次德,义者行方。” 唐
诗:“病来道士教调气,老去山僧劝坐禅。” 清 昭梿 :“惟愿老夫子大人调气颐神,珍重柱石之身。”(2).和调节气。 南朝
《萧太傅东耕教》:“今玄司调气,青祇伫节。”分类:谓炼丹士用火冶炼。卷四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刘无名》:“复运火二年,日周六百,再经四时,重履长至,初则十月离其胞胎,已成初品。”分类:亦作“ 丹沙 ”。
(1).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晋
:“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2).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南朝
《莲花赋》:“味灵丹沙,气验青雘。”:“﹝ 居正 ﹞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 明
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 清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邛 弹绿绮。”分类:亦作“冲冲”。
(1).涌摇。一说,垂饰貌。“鞗革忡忡” 唐
孔颖达 疏:“鞗革即言冲冲,故知垂饰貌。”“冲” 清
段玉裁 注:“《小雅》曰:‘攸革冲冲。’ 毛 云:‘冲冲,垂饰貌。’此涌摇之义。” 清
凤韶 《凤氏经说·蓼萧》:“‘冲冲’、‘雍雍’,有仪也。”(2).凿冰声。:“二之日凿冰冲冲。” 北魏 郦道元 :“峡石之阿,北阴之中,即《邠》诗‘二之日凿冰冲冲’矣。”(3).直升貌。 唐
诗之十二:“一丸延万纪,物外去冲冲。”(4).感情激动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明
沈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恨此人冲冲烈火焚,崩摧五内如斤刃。” 鄢国培 《巴山月》第九章二:“他怒气冲冲将手上的拖帕往甲板上一丢。”(5).忡忡,忧虑貌。 宋
:“天涯彼此勿冲冲,内乐何须位更崇。” 明 钱嶪 《悯黎咏》:“军行值人日,感叹心冲冲。” 明 武陵仙史 《刘泼帽·春思》套曲:“冲冲,春病沉沉重。”(1).行貌;往来不绝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如庸行翳路,冲冲而活,君子不贵也。” 汪荣宝 义疏:“冲冲而活,谓行无趋向,随众往来,罔知生也。” 宋
诗:“把酒谢白云,援琴对孤松。境清岂俗到,世路徒冲冲。”(2).心神不定貌。 汉 焦赣 《易林·咸之坤》:“心恶来怪,冲冲何惧。” 南朝
《七召》:“神忽忽而若忘,意冲冲而不定。”(3).多貌;浓重貌。 唐
:“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分类:(1).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孔颖达 疏:“五行,水、火、金、木、土也。”《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清
《东城杂记·备万斋》:“且人也,同得阴阳五行之气以成形也。”(2).旧时星相家以五行生尅推算命运。因亦用以称命运。 元
《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议亲》:“药无功、神不灵,祸福难明也,须请星士前来问五行。”(3).五种行为。:“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4).星名。:“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5).乐舞名。:“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 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武德》, 高祖 所作也。《文始》, 舜 舞也。《五行》, 周 舞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文始》、《五行》, 唐 后亦阙。”(6).《五行志》的简称。 唐
刘知几 :“若乃《五行》《艺文》, 班 补 子长 之阙。”:“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灾祥略》。”(7).五种德行。即五常:仁、义、礼、智、信。:“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 杨倞 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宋
《鼠璞·驺虞》:“ 汉 儒尚符瑞,以龙麟凤龟为四灵,后增驺虞,以配五行。曰龙仁兽,凤礼兽,驺虞义兽,龟麟知与信兽,诬罔可知。”(8).五种德行。孝的五行:庄、忠、敬、笃、勇。《吕氏春秋·孝行》:“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9).五种德行。将的五行:柔、刚、仁、信、勇。《淮南子·兵略训》:“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10).佛典中指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见《大乘起信论》。又指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见《涅槃经》。分类:深奥微妙。:“精微深妙,多所遗失。”旧题 宋
《全唐诗话·李商隐》:“古人措词寓意如此深妙,令人感慨不已。” 清
:“实则此为谛当,不必更说向深妙处去。”分类:(1).龙与虎。 晋
:“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尅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北魏
郦道元 :“又铸铜为大鼓,及飞廉、翁仲、铜驼、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2).喻英雄俊杰。 三国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唐
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 宋
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馀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 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跋刘仲威兰亭序》:“ 晋 人风度不凡,于书亦然, 右军 又 晋 人之龙虎也。” 清
:“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3).指君臣。 宋
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4).五色斑斓貌。:“﹝ 沛公 ﹞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唐
之六:“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5).喻炳焕的文章。(6).道教语。指水火。 唐
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
之二:“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绿骨轻。” 宋
《〈周易参同契〉考异》:“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铅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7).堪舆家语。指墓左右两边的土堆。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明
缪希雍 《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曰青龙蜿蜒,白虎驯頫。”(8).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睹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以“龙虎”借指 南京 。 清
诗:“龙虎一失险,洪波空荡漾。郁郁松柏枝, 钟山 日相望。”分类:(1).躲避;躲藏。:“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王逸 注:“士曰隐,宝曰藏。”:“邪臣在位,贤哲隐藏。”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 子胥 逃逝,目下未获……隐藏之者,法有常刑。”(2).掩盖,掩饰。 汉 王充 :“ 虞舜 大圣,隐藏骨肉之过。” 元
《绯衣梦》第二折:“姐姐,这件事敢隐藏不住。”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人》:“我问起敌情,他像竭力向我隐藏着什么。”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3).隐晦,不直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先生的序,我看是好的,我改了一个错字,但结末处似乎太激烈些,最好是改得隐藏一点。”分类:(1).犹言铅汞、水火、阴阳。:“坎为水……离为火。”:“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2).坎、离本为的两卦,道教以“坎男”借指汞,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阴精;以“离女”借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 唐
诗:“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明
《邯郸记·度世》:“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清
《广阳杂记》卷三:“人之色身或有变坏,或值迟暮,色力已衰,不能修清净以了性命,则置鼎器,取坎离,以补完先天,然后静可修。谓之泥水金丹。”分类:定要。 唐
词:“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朔 《木棉花》:“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1).春、夏、秋、冬四时的总称。每季三个月,以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为一季的开始。 汉
《月令问答》:“春,木王。木胜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属季夏,犬属季秋,故未羊可以为春食也。” 唐
:“四季多花木,穷冬亦不彫。” 杨朔 《荔枝蜜》:“ 广东 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不闲着。”(2).农历四个季月的总称。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素问·刺要论》:“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王冰 注:“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谓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后,土寄王十八日也。”分类:(1).炼出丹丸。 晋
:“一人能煎泥成金,凝铅为银,水鍊入石,飞腾流珠。” 北周
《谢赵王赉米启》:“非丹灶而流珠,异 荆台 而炊玉。”(2).流泪成珠。 郭沫若 《静夜》诗:“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参见“ 泣珠 ”。分类:固有的性质或个性。:“然则礼义积伪者,岂人之本性也哉!” 南朝
刘协 :“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第九七回:“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了本性。” 曹禺 《雷雨》第二幕:“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分类:(1).在某地固定地居住下来。:“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定,止也。将率之志,往至所征之地,不敢止而居处自安也。”:“ 讷 从 太祖 平中原,拜安远将军。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 唐
《代刘沔与回鹘宰相书意》:“黎庶伏窜,莫敢定居。” 明
:“ 杨 生于 滇 , 楚 人,又曾流寓 巴陵 ,晚始定居 南徐 。” 秦牧 《深情注视壁上人》:“ 朱委员长 亲切地告诉她,欢迎她在 中国 定居下去,她在 中国 一定可以受到很好的照料和过得舒畅自在的。”(2).固定的住处。 唐
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 唐
诗:“北去南来无定居,此生生计竟何如?” 茅盾 《〈柳亚子诗选〉序》:“抗战时期,我无定居; 皖 南事变后,与先生相遇于 香港 。”分类:丹药名。 唐
诗:“ 微之 鍊秋石,未老身溘然。” 明 李时珍 :“ 淮南子 丹成,号曰秋石,言其色白质坚也。近人以人中白炼成,白质,亦名秋石,言其亦出于精气之馀也。再加升打,其精致者谓之秋冰,此盖仿海水煎盐之义,方士亦以盐入炉火煅成。伪者宜辨之。”分类:道教语。指阳神。语本《参同契》卷中:“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亦指太阳。 唐
诗:“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 唐
《注悯征赋述》:“日魂惨澹,鬼哭荒丛。”分类:(1).月光,月色。 南朝
:“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2).月亮。 北周
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 清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于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说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说,终未见也。”分类:(1).指阴、阳。:“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宋
《高斋漫录》:“天地尊位,二气合而万物生;日月并明,四时叙而百度正。”第九回:“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2).二节气。:“ 冲之 曰:‘《四分志》,立冬中影长一丈,立春中影九尺六寸。寻冬至去南极,日晷最长,二气去至,日数既同,则中影应等,而前长后短,顿差四寸,此历景冬至后天之验也。’”分类:(1).指植物孕穗。 北周
诗:“嘉苗双合颖,熟稻再含胎。”(2).怀孕。亦指怀孕的动物。 唐
卷一:“司马 杨舜臣 谓之曰:‘买肉必须含胎,肥脆可食,馀瘦不堪。’ 知元 乃拣取怀孕牛犊及猪羊驴等杀之。”分类:帝王贵族的长子。:“各有育子,世以不错。” 章樵 注:“育与胄同义。”分类:自己能胜任,能忍受。:“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 唐
诗:“萧飒闻风叶,惊时不自堪。”《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每帝遣使者劳军,即阳为羸疾不自堪,因数求解总管以探帝心。” 宋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序:“已而诸将校诸幕皆来,俱愤北不自堪。”分类:(1).变更,转变。“生生之谓易” 唐
孔颖达 疏:“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2).指变声转调。 隋 李孝贞 诗:“间关既多绪,变转复无穷。” 唐
:“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 唐
诗:“变转对朝阳,差池栖夕烟。”(3).变换。《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众人道:‘既是奶奶的好心,俺们众人都去变转银子去,再来回奶奶的话。’”分类: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垂空文以自见。” 宋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明
《复郑好义书》之二:“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1).犹自知。:“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2).自然可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分类:(1).明确;清楚。:“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宝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怿 谋反,禁 怿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委曲凤台日,分明柏寝事。” 唐
诗:“历历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窦娥冤》楔子:“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4).明亮。 唐
诗:“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剩鸣。” 后蜀 欧阳炯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5).光明磊落。 清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分类:(1).化育生成。:“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国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2).变成。 南朝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群,不与众鸟相厕。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谛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分类:道教形容丹药的形状。言其状氤氲闪烁,如明窗空隙中日光映射的飞尘。《参同契》卷上:“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唐
诗:“髣髴明窗尘,死灰同至寂。” 宋
《彦周诗话》:“初不晓此语,后得《李氏鍊丹法》云:‘明窗尘,丹砂妙药也。’”分类:(1).一道门户。:“每出一门, 郈 人闭之。”:“ 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闵 宁不仕耳。”(3).一族;一家。:“下不一门,大臣不拥。”:“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诗:“ 京兆 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5).犹言一类。 晋
:“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嵩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谣谚并收,然皆以谣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谣谚特编一集。”(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颙 并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颙 辞致绮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分类:(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2).不答应;不准许。《谷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栎 唁公于 乾侯 。唁公不得入于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5).犹不堪。 宋
诗:“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讴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6).指缺点、过错。 宋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分类:(1).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晋
:“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宋
诗:“昔叹远游生雪鬓,近缘多病学金丹。”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2).指鸦片、红丸一类毒品。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 小喜 ﹞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 阮章竞 《赤叶河》第一部:“赶快弄钱去 高庄 买金丹,留大先生住一宵,好好的求求他。”分类:隐秘而不公开的方术;奇妙的诀窍。 晋
卷一:“遇异人授以秘诀。”:“ 弘景 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 唐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遽足;穷金坛之秘诀,百战不孤。” 宋
诗:“秘诀谁传妙若神,能将题品遍朝绅。”分类:(1).没有知觉。《谷梁传·僖公十六年》:“石无知之物,鹢微有知之物。” 宋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2).指失去知觉。 晋
卷二十:“ 隆 至江边伐荻,为大蛇盘绕…… 隆 僵仆无知。” 宋
诗之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朱熹 集注:“ 孔子 谦言己无知识。”:“此愚儒,无知。” 宋
《上富丞相书》:“居今之世,而欲进说于明公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至愚无知者矣。” 巴金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4).指不明事理的人。:“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 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5).无人知晓。:“天知神知,何谓无知!”(6).犹言没有匹配。:“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郑玄 笺:“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分类:(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
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第五二回:“世人都说,世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牛教授 若是肯就职,那就即使是出于不得已,也会被世人笑骂。”(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分类:论年岁,按年龄说。 北周
:“有庆兆民同,论年天子万。” 前蜀
《墉城集仙录·紫微王夫人》:“于是高栖于峰岫,并金石而论年耶?” 清
《书影》卷二:“论年则幼,在礼则当学矣。”分类:(1).佛教名词。与自相(不共相)相对,谓几种事物的共通相,即不局限于一法之自体。如色、受等有为法共有无常性,故以无常相为共相(色、受等自体各异,色以质碍为自相,受以领纳为自相)。《俱舍论》卷二三:“一切有为皆非常性,一切有漏皆是苦性,及一切法空非我性,名为‘共相’。”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理是共相,但事上见理却并不限于共相,因为每事现各有别相。”(2).拉丁文universalia的意译。 西欧 中世纪经院哲学常用名词,意即一般。 陶行知 《答朱端琰之问》:“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到共相,从片想到系统。”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想揭开自然之秘,在殊相中见出共相。但是他们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在同一殊相中所见得的共相也不一致。”分类:(1).天然生成。:“夫能自全也而尽随于万物之理者,必有在天生。天生也者,生心也。” 唐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烦 小乙 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2).犹言命定。第一回:“但是功名迟早自有一定,天生应吃的苦也要吃的。”分类:亦作“虚无”。
(1).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所居。”《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2).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吕氏春秋·知度》:“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 高诱 注:“虚无,无所爱恶也。” 宋
《贺册尊号表》:“尚以为法天之义,可以体刚健而奉高明;崇道之名,可以守虚无而务清净。” 清 唐甄 :“ 庄周 伤道丧世乱,由于利欲,而矫之以虚无。虚无非差也,无之所以求其有也。”(3).天空;清虚之境。 汉
《上林赋》:“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猋,乘虚无,与神俱。” 唐
诗:“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仇兆鳌 注:“太虚之际,城堞上侵,极言城之高峻。” 宋
卷十七:“ 桂林 石山怪伟,东南所无。 韩退之 谓‘山如碧玉簪。’……近时 刘叔治 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 明
之九:“青壁结烟霭,缥缈凌虚无。”(4).谓荒诞无稽。 汉 王符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晋
:“世人以 刘向 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复妄作。” 宋
《六一笔记·老氏说》:“ 老子 为书,比其馀诸子以为简要也……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5).空无所有。 唐
诗之一:“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 清
诗之一:“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 鲁迅 《野草·求乞者》:“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6).指想象或理想。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7).盲目地否定一切或排斥一切。 巴金 《谈〈灭亡〉》:“这八句关于‘最先起来反抗压迫的人’的诗绝非表现‘革命也灭亡不革命也灭亡’的虚无悲观的思想。”参见“ 虚无主义 ”。分类:(1).谓十五天。:“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词:“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3).谓十五岁。 晋
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吊 姮娥 而微叹。”(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5).指三皇五帝。:“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黩。” 清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6).指三王五霸。:“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7).指三辰五星。:“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复返。’”(9).指三才五常。 晋
:“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10).指三所五位。“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于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纣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帏幕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备鸣盗浅术之馀,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铗、三五、九九之伎,颛之而已。”参见“ 九宫 ”。(13).指参宿和昴宿。:“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杂诗》之一:“天汉回西流,三五正从横。”(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喽啰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柽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沈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谓三令五申。 南朝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分类:(1).太阳和月亮。:“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唐
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与崔群书》:“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4).喻指帝后。语本:“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5).犹天地。 唐
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侬家日月。”《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分类:(1).早晚。卯,卯时,早晨;酉,酉时,傍晚。亦用以代指岁月。 宋
诗:“病夫最与民同喜,卯酉匆匆无复忧。” 元
《谢天香》第四折:“见妾身精神比杏桃,相公如何共卯酉?”(2).星命家言卯酉、子午相冲,借以指对头,作对。 元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分类:保全,养成。 宋
《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若朝廷悯救风俗,全养士节,即乞尽罢上件岁终支赏条贯。”分类:(1).自然赋予的,生来具备的。:“臣窃以为陛下天然之圣,宽仁之资,而诚以天下为务,则 汤
武 之名不难侔,而 成
康 之俗可复兴也。”(2).指天性、本性。:“ 严世期 , 会稽
山阴 人也。好施慕善,出自天然。” 刘大白 《看盆栽的千年红梅》诗:“萧疏是她的天然,倔强是她的个性。”(3).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区别于人工、人造)。 唐
:“求于花石间,怪状乃天然。” 清
卷二:“至所谓 香炉峰 者,极高峻。双峰左右立,天然如门。” 柯岩 《三匹“马”的冰车》诗:“一条小路通向结了冰的池塘,那是我们天然的溜冰场。”(4).指事物不加修饰的本色。 唐
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元
《雁儿落过得胜令·美色》曲:“不将朱粉施,自有天然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她穿着一身浅蓝的布衣布裤……也没有任何修饰,可是朴素天然、出落大方。”(5).指诗文书画等的自然风致和情趣。 宋
《兰亭博议·临摹》:“昔人论 宋文帝 书,以谓其工夫不及 羊欣 而天然过之。” 金 元好问 诗之四:“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清
《倪云林十万图记》:“独 云林 古淡天然, 米襄阳 后一人也。”(6).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象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二:“ 瑞丰 觉得假若 冠先生 出头和 东阳 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分类:亦作“冲和”。
(1).淡泊平和。 晋
:“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南朝
梁 沈约 之二:“属厌无爽,冲和在御。” 明
《〈田氏哀慕诗集〉序》:“卷中诸诗,丰缛而纡徐,粹雅而冲和,固皆一时之杰作。” 清
卷上:“ 韦左司 有其冲和, 柳仪曹 有其峻洁。”(2).语本:“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 张铣 注:“冲和,谓真气也。”分类: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通过法律手续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结婚使二人结成一对夫妻。结合成一体或一块;结合。例如:多油脂的小油滴凝结成一块黄油。(1).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商 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唐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不求显达,不求富贵,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2).使富裕而显贵。:“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梁 人 高遂 乃说 婴 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之,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 宋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朕非以是富贵卿也,其何以辞!”(3).指有财有势之人。:“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引 宋
徐积 《爱爱歌序》:“ 爱爱 居京师,自以为未亡人也,慨然有必死之计。故虽富贵百计万方,卒不能动其心,以至于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是个富贵脾气丫头命!”(4).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宋
《归田录》卷一:“ 钱思公 生长富贵,而性俭约,闺门用度,为法甚谨。” 清
:“侄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 清 昭梿 :“其生长富贵,不知闾巷之艰难若此。可知‘何不食肉糜’之言,洵非虚也。”(5).财物;财宝。《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下出来,撞见 崔宁 。”《水浒传》第十四回:“那汉道:‘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如今我有一套富贵与他说知,因此而来。’”《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你如今有了这般势耀,不得此女貌,同享荣华,枉自有许多富贵。”(6).宝贵,珍贵。 元
《百花亭》第一折:“杨柳映,杏花遮,东风外,酒旗斜。四时中惟有春三月,光阴富贵,景物重叠。”(7).犹富足,富有。《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又况我王仓库不贫,国中富贵。”分类:只因为。 唐
诗:“只缘 汲黯 好直言,遂使 安仁 却为掾。” 宋
诗:“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卷十八:“只缘身作延年药,一服曾经送主终。”分类:见“ 五采 ”。(1).见“ 五采 ”。(2).瓷器釉彩名。于已烧成之白釉瓷器上涂画釉彩,再烧而成。此工艺始于 宋
元 ,完成于 明 代, 清 以后更有所发展。分类:心智。知,同“ 智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寒暑满天地之间,浃肌肤于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于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于天地之化者也。”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分类:(1).谓成就其父的名望。:“公曰:‘敢问何谓成亲?’ 孔子 对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归之名,谓之君子之子,是使其亲为君子也,是为成其亲之名也已。’”(2).结婚。《宣和遗事》后集:“遂将奴奴嫁与他,今成亲六日矣。”:“教他做官勤慎公廉,念你年长未娶,已聘 刘都堂 之女,不日送至任所成亲。” 沈从文 《贵生》:“回到舅舅病床边时,就说他想成亲了。”分类:亦作“乾川2”。
(1).的乾卦和坤卦。:“ 黄帝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之元、之《关雎》、之《冠》《昏》、之《乾》《川》,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卷一:“首《乾》《坤》。”(2).称天地。:“乾为天……坤为地。” 汉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裸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川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3).称日月。 唐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6).指帝、后。:“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聪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7).玄虚;花招。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说:‘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分类:(1).互相利用。:“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2).相互代替。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心能使耳目鼻口,不能代耳目鼻口之能;彼其能者各自具也,故不能相为。”(3).相助;相护。 晋
卷五:“向闻与尊夫人辞诀,言辞哀苦,然则卿国士也,如何令死!吾当相为。”:“帝以为 约 昏家相为,怒 约 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俗语道:官官相为。” 清
《易安人墓表》:“回思京居空约时,夫妇寂寞相慰,与安人舍身相为之情,岁月遥遥,恐久渐迁忘,益怆顾遗迹以悲。”分类:(1).搜集选取;采用。:“故采取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2).采伐;采摘;开采。《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于农隙时……差倩人力验数采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邬梨 差往 石室山 采取木石。” 清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村人采取之。”(1).采集;收取。:“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开 燕南 、 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2).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 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分类: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例如:元和十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分类:(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协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第六九回:“﹝ 凤姐 ﹞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4).犹境界,境地。 唐
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分类:(1).一年中的第十月。:“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汉 七年, 长乐宫 成,诚侯群臣皆朝十月。” 司马贞 索隐:“案:诸书并云十月为岁首。”(2).十个月。:“ 舜 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淮南子·精神训》:“九月而躁,十月而坐,形体以成,五藏乃形。”分类:(1).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 巴金 《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2).教育。 宋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宋
《筠州学记》:“令 汉 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分类:(1).母子。亦指母女。:“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莺莺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觑,觑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于量资币,权子母。代复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道州文宣王碑》:“立廪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复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5).指杯盘。 唐
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台者,连盘拗倒盏也。”分类:(1).为何,何故。:“尔何曾比予于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2).何尝;几曾。 三国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诗:“谩说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分类:(1).指自然界的物质本原及其自然现象。古人有“五运六气”之说,五运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指风、寒、热、暑、燥、火。 汉
王充 :“夫天之运气,时当自然,虽雩祭请求,终无补益。” 南朝
褚澄 《褚氏遗书》:“《素问》之书,成于 黄
岐 ;运气之宗,起于《素问》。” 清
:“自 黄帝 明运气, 唐
虞 在玑衡, 孔子 学以扐闰衍天地之五,历数律度,是所首重。”(2).使气;发脾气。 南朝
《奏弹王僧祐》:“肆情运气,不顾朝典。”(3).做气功,把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分。 五代
《开元天宝遗事·唤铁》:“ 太白山 有隐士 郭休 ,字 退夫 ,有运气绝粒之术。” 宋
诗:“同人有志觅长生,运气休粮徒有益。” 清
:“其乡有导引求仙者,坐而运气,致手足拘挛。” 苏叔阳 《圆明园闲话》:“青年翻译不说话,站在那儿运气,眼盯着这俩老头儿,那意思是要把他们的尊容深刻在脑海里。”(4).机会;机遇。第四十回:“你看这可不叫作‘运气来了, 昆崙山 也挡不住’么?” 钱钟书 《围城》三:“ 方鸿渐 自觉本日运气转好,苦尽甘来。” 沙汀 《航线》:“好,碰一碰运气吧,我再去见船主!”(5).犹命运。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我的运气不好,处处倒楣,碰钉子,事业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接着,战士们就争论,有没有‘运气’这玩艺……可是大多数战士说,相信‘运气’就是‘迷信脑瓜’。”分类:(1).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缊玄黄,将绍厥后。” 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 晋
《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2).指天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唐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 明
《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3).泛指颜色。:“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章樵 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 唐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4).古人谓天地混沌之气。 汉 焦赣 《易林·蛊之泰》:“玄黄四塞,阴雌伏谋。” 三国
《魏德论》:“元气否塞,玄黄喷薄,辰星乱逆,阴阳舛错。” 晋
《愁霖赋》:“于是天地发挥,阴阳交激,万物混而同波兮,玄黄浩其无质。”(5).指彩色的丝织物。:“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 周 王。” 孔 传:“言东国士女,篚筐盛其丝帛,奉迎道次,明我 周 王为之除害。”:“献环琨与深缡兮,申厥好以玄黄。” 刘良 注:“以玄黄之缯,申其好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叠,把红丝为聘。”(6).比喻外表,非本质的东西。 晋
道恒 《释驳论》:“自非一举顿诣体备圆足,其间何能不有小失?且当录其真素,略举玄黄。安浑举一概,无复甄别?” 南朝
刘义庆 :“ 谢安 目 支道林 如 九方皋 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7).:“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二龙搏斗于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卷十五:“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后因以“玄黄”指血。 清
《奈何天·掳俊》:“涂肝分脑,杀出玄黄路一条。” 陈毅 《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诗:“十万旌旗 泗水 阳, 淮南 、 淮北 遍玄黄。”(8).指战乱。 清
春梦生 《维新梦》:“玄黄世界群龙舞,黑白棋枰万马腾。”(9).马病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王引之 :“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 唐
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清
《卖马行为祝一之赋》:“主人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气功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