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共同经营健身房员工合同 怎么写合同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一摘要:文/秋实,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评论家来源:秋实财经关键词:乡村战略汇通达社会价值近期,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资本和政府密集关注汇通达的商业价值,而作为早期研究和关注中国农村电商和农村商贸流通体文/秋实,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评论家来源:秋实财经关键词:乡村战略
社会价值近期,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资本和政府密集关注汇通达的商业价值,而作为早期研究和关注中国农村电商和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再造的研究者之一,笔者倍感欣慰。一个具有潜在生命力的新兴商业模式需要有耐心挖掘和精心培育,汇通达模式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并得到社会各界重点关注与高度认可。秋实评论认为,在新时代下,关注“”,更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与未来。研究、分享和传播汇通达的商业价值还远远不够,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的社会价值,这一点至关重要!汇通达“乡村振兴”模式:服务乡村,使命担当早在2015年,秋实评论率先将汇通达定位为与阿里、京东并称为中国电商三大模式,而又区别于阿里和京东。其核心思想是汇通达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已有资源的赋能和价值再造,是服务于农村乡镇经济,帮助农村乡镇“夫妻老婆店”智慧升级与价值、能力双提升,是一种赋能型、输入型而非掠夺型的商业模式,把营收、利润和税收留在当地,帮助和培育农村乡镇、乡村资源内生式循环增长。汇通达总裁徐秀贤汇通达总裁徐秀贤认为,乡镇夫妻老婆店既是农村商贸流通体系里的支点,又是工业品下乡的水龙头和农产品进城的集散地,更是激活乡镇经济、为本地经济“造血”的主体。汇通达模式的核心就是让乡镇夫妻老婆店变成“智慧店铺+电商旺铺”,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心态和情怀,服务农村,服务乡镇,是汇通达始终不渝的使命和担当,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乡镇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中国农村生态电商的领军企业,汇通达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实践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价值再造。现已成功摸索出一条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乡镇经济实体“赋能”的新兴的农村生态电商的新路子。据悉,截止目前,汇通达已完成4轮融资累计达18亿元。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汇通达已覆盖18个省、15000多个乡镇、78000多家乡镇夫妻店,服务了近5000万户的农民家庭,会员店零售GMV达2000亿元。中美助力汇通达“乡村振兴”模式落地据秋实财经获悉,12月22日,中美绿色宣布,斥资5亿元人民币完成对“农村生态电商”汇通达的,双方将围绕打造绿色智慧乡村这个主题,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和精准扶贫,开展一系列合作与布局。中美绿色基金助力汇通达实践“乡村振兴”模式落地。中美绿色基金CEO白波表示,绿色基金以战略合作股东的形式入股汇通达,希望进一步赋能汇通达数万个遍布中小乡镇和农村的网点,拓宽原有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农村绿色发展、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当前双方已经在推进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皮卡车、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开始合作,下一步还将就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绿色生产方式、绿色农舍和环保农产品等工作进一步展开布局。汇通达董事长汪建国认为,此次合作有着更深远的意义——通过整合数万家乡镇夫妻店,汇通达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大规模提升农村绿色发展和精准扶贫的网络。双方下一步将在全国乃至欧美市场上寻找到适合中国农村的先进绿色技术和产品,通过汇通达的网络进入到广袤的农村市场中,这将使汇通达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汇通达总裁徐秀贤表示,未来汇通达将和中美绿色基金一起在推动中国农村流通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信息化与互联网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助力农村绿色发展以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就在汇通达打造的“双十二第四届全国乡镇购物节”当天,汇通达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截止12月12日20:00整,16562家会员店参与,实现销售突破10.8亿元。24小时销售5000斤台湾大青枣、5000斤福建冰糖木瓜;72小时销售1万斤赣南脐橙……不难看出,依乡镇夫妻店,汇通达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渠道,实现了平台自身价值与精准扶贫、扶农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值。独家观点: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如何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农村充分发展,关键在于消除城乡差别,让农村人享受与城里人同样的商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农村和农民的福祉为宗旨。秋实评论认为,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站在更高层级,更,从战略高度全面认识和评估汇通达模式,重估汇通达模式的社会价值。汇通达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集全社会资源“共创价值,共享成长”的共享经济发展理念,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赋能”激活乡镇实体——夫妻老婆店,带动农村生产生活消费升级、推动农村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价值是对已有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赋能和价值再造。汇通达“乡村振兴”模式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商业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和改善城乡差别、缩小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其社会价值将日益得到体现和升值。(作者:秋实,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评论家)著作权声明:秋实评论系原创作品,除指定媒体发布外,其他如有发布或转载需求,请与作者联系,谢谢您支持与配合!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100《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二文/中国经济50人成员 韩俊当前,“互联网+”农业发展较好的,总体集中在基础设施及物流条件较好的区域。品类方面,农产品进城主要是相对易存放、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零食、坚果和特产,单品销售最高的前三类分别是枣类、茶叶和干货。互联网+农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待挖掘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一)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商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大型平台商积极下沉推进,以邮政、供销为代表的传统城乡流通网络积极上线发展,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专业电商积极探索商业模式,上行下行双向流通,多元主体良好互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15年,阿里平台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亿元,整个平台来自农村地区的消费达到230亿元。截至2016年10月,阿里平台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311个淘宝村,比2014年多了近1100个。预计2016年农村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约为900亿元,大概占到农村电商总交易额的16.14%。消费品下乡方面,2015年第一季度,淘宝网(含天猫)发往农村的订单金额已占全网的9.64%。农产品进城方面, 2015年全国涉农电商共3.1万家,其中农产品交易电商4000家,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年增长率超过50%。除了消费品下乡,大型综合农资电商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等技术,创新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等社会化服务提供模式,加速布局抢占农村市场,“互联网+”正全面渗透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二)线下渠道布局和物流网络建设加速推进,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受村民教育文化水平和快递物流可达性限制,农村电商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线下服务体系作为支撑。现阶段,通过实施“农村战略”,几大电商平台初步建立了线上平台、县乡村三级服务团队、仓储物流网络一体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6月,阿里巴巴已在全国17个省建立了63个县级服务中心、1803个村级服务站点。京东已在全国建了7个物流中心、3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3万多个村合作点,服务网络覆盖26万个村。现今,中国邮政在农村发展的村邮乐购站点已经多达33万个。农资综合服务电商代表的云农场,建立了“农资中转+农技推广+农产品交易”的县级服务中心,测土配方综合农资服务覆盖了全国18个省460个县的经济作物区和大田作物区。(三)电商平台有力推助了农民增收,正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渠道过去,城乡分割发展阶段,农产品进城高度依赖于有限的批销渠道,分散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往往出现“卖难”或“卖不上价”,农民只获得有限的生产环节收益。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流通新业态,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压缩了环节、提升了效率,让农产品买卖方对接更加直接顺畅,也让边际收益更高的农产品定制化生产、直供直销成为可能。山东沂南县一个返乡青年注册了“桃本桃”电商公司,推出网上订购和众筹模式,过去每斤几元的桃卖到每斤35元,带动周边发展蜜桃600多亩,3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四)互联网交易形成的大数据为提供了基础依托电商平台交易大数据产生的快捷评价,缓解了、风险控制难问题,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交易记录进行信用评价,并以订单预付抵押款为担保,早在2013年开始蚂蚁小贷就向涉农网商发放了小额资金贷款。从2015年9月上线以来,到2016年2月已覆盖24个省139个县2425个村,户均贷款金额为4.4万元。京东平台基于商品购买信息掌握贷款使用用途,及时判断和甄别,极大简化了小贷流程。邮政开发了专门针对村邮乐购站点的掌柜贷,2016年累计给村邮乐购的掌柜发放贷款3亿元。二、突出瓶颈与问题(一)协同不够、整合不足,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政策体系有待建立“互联网+”农业涉及的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交通部。农业部主要抓信息进村入户、农产品电商方面的政策;商务部主要从流通再造角度考虑“互联网+”对传统城乡批销体系的影响;工信部、交通部主要关注有关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支撑问题。总得来看,目前政策供给对“互联网+”农业尚未形成系统性、战略性、整体性的思考与协同,对“互联网+”农业如何服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缺乏统筹性、统领性的构想和设计。已有工作更多是延续各部门原有思路,维持各自为政、跑马圈地格局,部门政策在重要任务方面缺乏互联、互通、互配的协同推进机制。从政策工具来看,仍然是以传统的项目示范为主,缺乏对互联网交易农产品等的有效统计和监测,对引导和规范互联网企业在农业农村领域发展,促进政府资源与市场力量的融合、市场主体之间有效竞合,还需要更多政策机制创新。(二)配送成本高昂、触网率极低,“互联网+”农业的基础环境有待改善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还有近4万个行政村不通宽带,农村宽带入户的比例仅为17.67%,不及城市宽带入户比例的1/3。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比城镇地区低35.6%。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农户层面超过五成(53.76%)的农户未使用过互联网,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不到两成;所调查农户的互联网使用主要是娱乐(44.3%)和聊天交友(32%),消费品购买和农产品销售运用仅占一成或更低。我国仍有近5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已通村道仅有3.5米宽,不利于物流快递车辆通达。村级物流配送方面,除了经济发达的城郊村庄,大部分村庄至今没有物流配送。据调查,即便有物流配送的村庄,单件快递配送至县与县城配送到村庄的物流费用为1:1甚至1:2。“最后五公里”的高昂配送成本和城乡“数字鸿沟”相伴生的极低农户触网率,事实上对农业农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构成极大阻碍。(三)流通设施不配套、标准不健全,“互联网+”农业的基础设施有待夯实农产品是典型的非标准化产品,不易存放,对流通配套要求较高。以冷链物流为例,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5%、15%和23%,冷链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90%左右)。田间地头预加工缺乏及冷库冷链资源不可及,使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12%和15%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5%),极大限制了农产品生鲜电商的大规模发展。标准化方面,受制于传统农户分散生产方式,农产品流通主要依赖本地批发市场,绝大多数未能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分级处理。没有农产品标准化分级保障,缺乏面对面验货交易的互联网流通的全面推广将会受到制约。(四)品类单一、领域狭窄,“互联网+”农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有待挖掘当前,“互联网+”农业发展较好的,总体集中在基础设施及物流条件较好的区域。品类方面,农产品进城主要是相对易存放、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零食、坚果和特产,单品销售最高的前三类分别是枣类、茶叶和干货。下行一端,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平台的农资下乡交易额为50亿,同比增长83.24%,约为农产品销售额的1/14。地域分布方面,农村电商消费和农产品上行,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农产品网商前三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发展较好的农村电商案例,多数是有较好产业集聚或批发市场基础的地方,“华丽转身”、“锦上添花”类案例居多,“无中生有”、“平地高楼”式案例偏少。三、若干政策建议(一)强化“互联网+”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工作的结合力度一是要把“互联网+”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通过综合农技服务、农资配给、销售支持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价值含量。二是要把“互联网+”农业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通过电商培训、专项补贴和项目倾斜等形式,培养一批 “新农人”创业者,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村“互联网+”农业的示范者和引路人。三是要把“互联网+”农业与脱贫攻坚战略结合起来,加大对电商平台对接带动贫困县,对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商通过设立、农产品预售众筹平台等形式,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二)强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宽带进村到组入户,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络覆盖农村,缩小城乡间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硬件基础,电商扶贫试点应在指定期限内实现“村村通宽带”和通信网络升级改造;二是要通过基站用电定向补贴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电商扶贫试点县对贫困户给予一定量的手机免费流量、对参与电商培训人员给予手机流量支持,按照农户实际网上交易额给予网络资费补助,为广大农民提供“用得起、用的明白、用的放心”的互联网连接。(三)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规划推动物流资源整合,一是要加大物流资源在县域层面的统筹整合力度,鼓励县域政府结合当地市场和电商发展特点,做好县乡村三级物流仓储规划,科学布局本地物流配送的“最后五公里”;二是要鼓励邮政、供销社通过整体出租、入股、订单分成等合作形式,深入开展与平台电商及现代物流企业的合作,激活并用好现有仓储、配送渠道资源;三是要建立县级层面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各类快递配送订单,深挖配送网络的规模效应,实现到村到组配送,降低配送成本。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结合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布局,做好物流冷链主干网建设规划,加快布局区域重要节点大型冷库仓储;二是要通过财政奖补、电费补贴等政策,鼓励农产品产区的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田间地头的冷库建设;三是要通过专线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补贴,精准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切实改变“有库无链、有链无点”的冷链流通困局,鼓励生鲜电商参与布局建设地铁、社区的冷柜配送服务设施。(四)强化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建立适应于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的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提升线上销售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引导生产者改进生产和产后运销管理。二是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和农资可追溯编码体系,综合利用好线上线下监管资源,确保网络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与防伪工作,相关部门需及时对假冒伪劣产品清理下线,维护农业电商市场交易秩序,强化电商诚信建设。(五)强化农村电商的人力资本支撑一是要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类型主体和应用,开展专题性、体系性“互联网+”应用培训。二是要统筹利用好“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选派培训体系,鼓励大学生村官们成为“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宣传者、积极的实践人和带动农民入网的领头羊。三是要依托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平台电商和当地网商积极参与农户互联网知识普及培训,传授用得上的“互联网+”知识和实操技术。《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三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文化产业分会、海南世界联合、中国美丽乡村创新合作联盟、中国扶贫产业联盟等单位共同发起并主办,人民日报人民网舆情频道、人民在线独家战略合作,美丽乡村智库有限公司、世界龙炎有限公司、常州众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互联网世界合作者大会暨互联网+扶贫论坛”于日在钓鱼台国宾馆盛大举办。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国内外社会各界的1300人出席会议。  大会发表了《互联网世界创造者联合行动宣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十三五”发展理念为宗旨,提出互联网世界七字方针,传递出构建互联网世界合作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会议提出了“互联网世界创造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互联网+扶贫我国首个以官、产、学、研、资跨界联合打造的,以众扶为基础,“双创”为抓手的“互联网+扶贫”精准扶贫开放平台。  会议宣布正式成立“美丽乡村智库”,以钱学森先生倡导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为基础设施,专项为互联网+教育扶贫、开发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扶贫、政策扶贫、信息扶贫等提供原创思想与智力支持。以乡土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为入手点,以设计服务美丽乡村为通道,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及与相关产业跨界互动。  会议提出,全面引入互联网+创交所模式,以众扶为基础的“四众双创”搭建精准扶贫的平台,设立创意、创新智权等多种投融资合作机制,以美丽乡村的文化价值引领社会价值,以社会价值引领商业价值。设立互联网+扶贫的专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基金。  大会首次公布了创意中国行动历时十三年研制的“文化圈地图方案”,方案以北京、西安、南京等边三角为定向坐标,发现贯通华夏文明三大起源的中轴线,确立中国文化地理六边形网格基本单元,提出“文化圈地理坐标网格分层编码系统”。文化圈地图是与行政区地图、地形图并列的第三类原型地图,是人文地理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首席专家苏彤介绍说,文化圈地图解决了“行政区地图”无法准确反映文化地理信息的问题。由此可开发“互联网+扶贫数字文化地图”,综合把握农村人口数据、土地利用、产业转型、市场分布、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等信息,从文化地理建设角度,破解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分布与发达程度地区突变线)所揭示的贫困难题,同时,也是开展农业旅游与扶贫规划的有效工具。  大会首期发起单位有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文化产业分会、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国家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购物中心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旅游产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创客空间联盟、北京投融资商会、世界龙炎有限公司、二零四九股份公司、美丽乡村投资有限公司、世界联合(北京)有限公司、美丽乡村、世界联合(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世界联合企业孵化器(北京)有限公司、二零四九国际企业孵化器(北京)有限公司、世界联合电子商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旅居世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意之窗、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海南世界联合公益、江苏联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众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龙炎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微马体育基金会、义工时间(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普帝龙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中青旅博汇会展运营管理公司、嘉利控股集团、体育之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爱情网、深圳华洋会等联合发起。  据互联网世界合作者大会、中国美丽乡村创新合作联盟发起人徐守振介绍说,互联网世界合作者大会的意图是响应联合国“合作社企业,构筑美好世界”的号召,探索互联网+信用合作、项目合作、金融合作、供销合作、产业合作、地权合作与劳动合作等领域的创新模式。用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授人以渔;大力发展农村众创空间。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批准设立美丽乡村有限公司,首期联合相关单位通过私募筹资的30多亿人民币成立“美丽乡村基金”,通过中国美丽乡村创新合作联盟计划,每年在全国选择100个贫困村镇进行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现正在海南琼中县进行精准扶贫模式实验。中国美丽乡村创新合作联盟发起人中国龙炎集团董事局主席在大会上宣布中国美丽乡村创新合作联盟倡议书向全社会发出邀请希望大家更多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到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事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创交所、美丽乡村智库、龙炎智库在大会期间正式宣布成立。《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四10月13日消息,人民日报今日报道了58同城往农村延伸的项目58同镇。人民日报认为,58同镇一键解决了农村生活服务问题,将农村就业、房产租售、二手买卖等生活服务进一步接轨三四线城市,满足了土地流转、物品租售与车辆交易等多种需求。58同镇既是分类信息平台向广大农村的业务延伸,也是58同城响应中央“互联网+”发展战略,紧跟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号召,服务全国乡镇农村居民生活,全面解决乡镇信息闭塞问题,连接农村市场,实现全国性乡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开拓。一键解决农村生活服务人民日报在报道中指出,58同镇为农村富余劳力、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以河南省内乡县为例,截至9月1日,内乡县58同镇关注度5万人以上。县内多个站点日广告收益突破1000元。发布求职信息6000余条,帮助3000多人解决工作难题,帮助2000多家企业解决人才需求。58同镇通过建立“乡村百事通”公众号,每天发布信息60万条,为乡镇市场开辟了广阔的房产租售、物品租售、车辆交易、农产品销售、二手买卖空间。随着乡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等需求进一步提高,58同镇的信息服务也进一步加快了房屋租赁等市场流转。伴随着信息化在农村的推进,互联网与乡镇的关系日益紧密,让乡镇人民迅速跨入到信息化的新时代,在政策支持和政府带动下,各地“互联网+农业”正在飞速发展。58同城也恰如时机地于2017年4月全面启动58同镇的战略级发展项目。目前,其负责全国4万个乡镇招募、扶持及管理工作。截至8月底,58同镇项目共完成2000多个乡镇合伙人招募,2600个58同镇生活信息服务平台已开始在各地乡镇运营,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195个地级市,450个县区,日均发布信息超过3万条,阅读超过390万人次,日访问人数超过90万人。58同城CEO姚劲波称,58同镇就像一个“农村版的58同城”,主要致力于解决1至10公里的农村信息孤岛问题。他表示,“未来,58同镇致力于通过强大的信息整合分发优势,协助政府积极投身农业,为农业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支持,全面解决乡镇信息闭塞问题,打通信息化末端,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便民服务+精准扶贫,推进智慧农村建设人民日报报道称,2016年底,58同城旗下58农服开发的“益村”精准扶贫系统上线。这意味着,在提供商业服务的同时,58同城在乡镇精准扶贫、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也打开了“乡镇通路”。便民服务、精准扶贫、智慧农村建设,也是58同镇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河南省内乡县,截止9月1日,58同镇发布征婚交友信息2000余条,为“单身贵族”提供广阔的交友空间;通过58同镇寻回4名迷失老人,最短的寻回时间仅1个小时,是内乡人民最值得信赖的便民信息服务平台。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特别是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速发展,以及商贸流通企业纷纷挖掘农村市场,乡村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渠道下沉、村淘、农村服务站,成为最近一两年里互联网大佬们的发展方向。58集团已构建了数据采集、存储、计算以及数据挖掘的闭环能力,每天处理数10TB的数据,通过高效的调度数据库,全面为乡镇市场提供生活服务。姚劲波表示,“借助强大的信息整合分发优势,58同城将全力做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平台的积极作用,协助政府积极投身农村供给侧改革,为农村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支持。”《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2日讯 日前,云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打造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适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动发展机制,新型合作经济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效益显著提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点击查看更多政策内容意见明确提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业态,在贫困地区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支持等方式,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实现稳定脱贫。意见规定,将分类推进产业扶贫,做强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林产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123518”旅游扶贫工程,建设1个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州、20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500个特色旅游扶贫村,扶持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8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允许并鼓励城市居民与农民合伙开发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农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农庄、民宿、精品客栈、观光休闲农业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等乡村旅游产品。在帮扶模式上,将探索乡村旅游带动模式,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有序推进,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实现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收益有分红。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鼓励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助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方面提供支持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机制,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试点工作。以下为政策原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全面提升我省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全省产业扶贫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和根本措施,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找准优势主导产业,政府、基层组织、社会各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合力推进,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全产业链打造,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产业推进行动,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贫困地区持续稳定发展基础。(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培育打造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适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动发展机制,新型合作经济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效益显著提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确保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三)基本原则——坚持精准施策。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做到产业选择精准、项目实施精准、政策扶持精准、受益对象精准。——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等因素,结合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积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市场需求,推动贫困村发展优质、安全、生态、健康农产品,提高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避免不顾实际、机械模仿,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避免突破环境容量发展产业。——坚持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支持等方式,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脱贫、长期受益。——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业态,在贫困地区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统筹推进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分类推进产业扶贫(四)做强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在稳定和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快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健全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改造传统种植方式,推广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技术,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一批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强的特色种养基地,探索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支持贫困地区对传统加工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扶持建设加工基地和园区,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研发推广一批综合利用和环保节能技术,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和产品消费绿色化。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就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市场、信息、物流和品牌打造服务。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农业品牌,发挥品牌的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林业厅、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五)发展特色林产业。以绿色生态产品为导向,加快林业结构调整,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等特色林产业及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加快发展特色苗木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观赏苗木、特色林果、中药材和花卉种苗产业。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森林经营工程,提高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和效益。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责任单位:省林业厅、扶贫办,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六)发展工业和信息产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优势资源转化率,提升产业层级。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农机具项目建设,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重点扶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特色轻工业,以及有色、黑色和稀贵金属等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贫困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引导产业向园区集群发展。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工程和行业“小巨人”培育工程,扶持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推进贫困地区“互联网+”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扶贫办,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七)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林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乡村集贸市场、农林产品专业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配中心、冷藏储运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支持贫困村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电商营销等新型流通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强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导各大电商企业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营销渠道,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电商终端配送问题。对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电商企业,可视其扶贫效果在有关电子商务奖励政策实施评审中给予适当倾斜,贡献突出的可以给予奖励。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扶贫办、农业厅、交通运输厅、国资委、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委组织部,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八)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123518”旅游扶贫工程,建设1个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州、20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500个特色旅游扶贫村,扶持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8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统筹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资源,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开发。鼓励农村集体与有实力的大户、企业、开发商采取股份联合的方式开发乡村旅游。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允许并鼓励城市居民与农民合伙开发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农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农庄、民宿、精品客栈、观光休闲农业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等乡村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扶贫公路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乡村游客服务中心(站点)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鼓励旅游扶贫村(镇)免费WIFI覆盖。加大乡村旅游培训,加强乡村旅游管理干部、村官、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农家乐经营户和从业人员培训。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经营的项目审批备案、用地、规划、环保、投融资、林地占用、设施农用地备案、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用电用水等政策保障支持,强化政策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民族宗教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文化厅、扶贫办,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三、完善工作措施(九)创新帮扶模式。探索政策驱动模式,实行“政策+资源”带动贫困户,通过政策手段撬动土地、资金和技术等发展要素。探索龙头带动模式,实行“企业+市场”带动贫困户,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特色产品市场。探索挂靠帮带模式,实行“挂靠帮带+保底分红”带动贫困户,将贫困户享受的贷款和扶持资金挂靠到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年终保底分红。探索乡村旅游带动模式,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探索能人带动模式,实行“能人+代养”带动贫困户,发挥能人掌握技术和熟悉市场的优势,采取托管代养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每年每个贫困村培养2名以上致富带头人或农村经纪人。探索租赁返聘模式,实行“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带动贫困户,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流转贫困户土地建立生产基地,聘用贫困人口务工。探索集体反哺模式,实行“集体经济+共建共管”带动贫困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收贫困人口到集体公益岗位就业。探索抱团经营模式,实行“捆绑抱团+合作经营”带动贫困户,以贫困户为主要力量组建合作组织,发展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探索培训造血模式,实行“培训+产业”带动贫困户,将先进生产技术和方式精准培训到贫困户,提升生产技能。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实行“互联网+”带动贫困户,突破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瓶颈。(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扶贫办、林业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旅游发展委,云南保监局,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以产业发展为载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全覆盖,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与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享受正常的政策待遇。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依法兴办农民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发展生产。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对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明显的农业经营主体可由县级政府给予奖补。对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长期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可按照脱贫方式、脱贫户数等分类分级给予适当奖补,对龙头企业,每带动1户最高可给予3000元奖补,奖补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可按照带动脱贫30户以下、30—50户、50户以上等划分标准,最高给予20万元奖补。具体奖补措施由各县、市、区统筹财政资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对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明显的农业经营主体在示范评定、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林业厅、民政厅、财政厅、扶贫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委组织部,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一)壮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明确资格,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保护和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将农村集体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有序推进扶贫,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实现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收益有分红;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要优先分配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集体资产收益向贫困户倾斜的动态分配机制。因地制宜整合政策资源,积极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探索多形态发展模式,多元化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扶贫办、财政厅、林业厅,省委组织部,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在享受当地提供的土地、税收、水电等优惠政策,获得金融机构优惠贷款的同时,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优先承担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种养殖经营、技术合作、委托生产等多种合作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现以产业为纽带的合作共赢。龙头企业实施的产业扶贫补助项目,财政资金要重点用于所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化基地生产项目所需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生产必需品的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鼓励用电大户通过用电市场化交易来降低企业成本。强化扶贫招商,通过组织贫困地区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农林产品展销会、农超对接等活动,积极引进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省级对龙头企业认定和扶持政策向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倾斜。鼓励各地研究制定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通过准入、保险、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扶贫办、金融办,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三)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培训实现全覆盖。创新扶贫产业科技推广体系,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动员专家教授、科技服务团、博士服务团等专业力量,深入一线,找准高校科研项目与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的结合点,动员多方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产业化,帮助贫困地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助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方面提供支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建立产业扶贫科技支撑专家库,动员组织各级各类科技人员,围绕贫困户创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合作组织和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推广“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贫困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鼓励学科专家常驻贫困村、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和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建立科技人员技术服务与收入挂钩的推广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贫困村领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由政府补助相应技术服务费。对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常驻帮扶,从事技术推广、领办企业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优先支持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贫困村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责任单位:省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厅,省委组织部,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四)加强金融支持。综合运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建立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机制。加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机制,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扩大产业扶贫贷款,对投放力度大、扶贫效果好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补助或工作经费奖励。创新产业扶贫的金融产品,发挥金融扶贫的助推作用。做好扶贫再,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工作,扩大农村抵押物范围,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为贫困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保障。对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扶贫,由贫困县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信贷风险。(责任单位:省金融办、财政厅、扶贫办、农业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银监局、云南保监局,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五)推广先进范例。把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和模式推广作为指导各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调研、深度挖掘、精心提炼,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成功范例。采取印发学习读本、召开现场会议等多种形式将这些成功范例和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用,使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切实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工作水平。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龙头企业+党建+贫困户”等多种帮扶模式。(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扶贫办、林业厅、商务厅、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委组织部,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四、建全工作机制(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由省农业厅、扶贫办会同有关产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省农业厅会同省扶贫办牵头做好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编制、方案制定等工作,省财政厅做好资金安排工作。省农业厅、工业和信息化委、旅游发展委、商务厅、林业厅分别统筹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业和信息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和林业产业扶贫工作。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好具体项目组织实施,实现产业项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县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县级产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扎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地要成立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农业、扶贫、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林业、商务、旅游发展、金融等部门分工负责的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做好指导服务,营造发展产业的良好环境。农业部门要做好技术参谋、信息提供、政策指导等工作,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帮助贫困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扶贫部门要加强与农业、财政等部门在统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上的沟通,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实施精准。(责任单位: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七)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产业扶贫力度。省直产业扶贫责任部门要强化项目整合,将项目资金重点安排到贫困地区。县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创新建立“县为主体”项目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利用扶贫、农业、林业、旅游等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对贫困县产业扶贫项目予以支持。项目建设内容、扶持方式、扶持环节、扶持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鼓励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各项产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产业发展项目,形成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对新型经营主体、电商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地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可由各县、市、区自行制定。(责任单位:省扶贫办、农业厅、财政厅、商务厅、旅游发展委、发展改革委、林业厅,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八)严格考核督查。依托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跟踪、及时更新产业扶贫信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扶贫的。将产业扶贫工作纳入省对各州、市、县、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重要内容,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脱贫成效等情况进行考核。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联合督查,对重点部门、重点地区产业扶贫情况全面督查,委托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对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或追究责任。建立以绩效审计为重点的综合审计制度,审计结果作为有关部门监督、检查、验收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十九)营造良好氛围。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产业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各地各部门在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精准扶贫的重点举措、各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凝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此件公开发布)《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六
新浪科技讯 10月10日晚间消息,今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代表企业家发表了题为《推进智慧零售下乡 打通互联网+农业》的演讲。
张近东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涌现,智慧农业应运而生。而苏宁的智慧零售以数据技术驱动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衔接了智慧农业发展的供需两端。苏宁还计划2018年将“电商扶贫实训店”模式推广至100个贫困县,解决水果滞销等问题。
演讲中,张近东还提出了通过智慧零售畅通渠道、智慧物流盘活商品、电商学院先富头脑以及普惠金融激活生产四种方式,对农村现代化进行升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让我们倍感振奋,而这其中就包括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伴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涌现,农业发展迈入了“新的春天”,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运而生。智慧农业高效率、智能化、精准化等一系列特点,对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国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苏宁大力践行的智慧零售,其特点和优势正是以数据技术驱动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这恰好衔接了智慧农业发展的供需两端。
基于智慧零售,苏宁正大力推动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并已落地了“四大举措”。
一是,智慧零售畅通渠道。渠道创新是繁荣农村市场的基本前提。在推动智慧零售上山下乡过程中,苏宁重点聚焦创新渠道、扩大通路。目前,已建设2100多家线上线下融合的直营店,在苏宁易购平台上,316家中华地方特色馆提供了超过20万种的农产品,销售额达60亿元,惠及了200万的农业人口。
二是,智慧物流盘活商品。物流兴则农业兴,物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脉。苏宁易购直营店,不仅是配送点,还是农产品的集合地、中转站。目前,我们也正在推动智慧物流向农村市场的渗透,开设了多条镇到村的无人机配送线路,像在浙江安吉的试运营中,就将原本40多分钟的车程缩短至23分钟。
三是,电商学院先富头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扶贫与两个扶志(扶智)相结合。乡村振兴必须要做到观念先行、思想先转。去年5月,苏宁特别成立农村电商学院,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针对农村社区致富带头人、政府公务员、农户和青年学生等群体,已组织了近20万人次的培训。
四是,普惠金融激活生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决定着其最终的发展高度。依托平台,我们推动惠农贷、农等务下沉到农村市场,业务范围涉及信贷、支付等环节。目前,苏宁已规划了10亿元的涉农贷款,累计帮助近千个农产品项目筹集了超过一亿元的资金。
智慧零售在农村市场的落地,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策略,同时,也正在成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路径。苏宁一直秉承“贫困地区优先”的原则,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智慧零售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实现共同富裕,将扶贫、脱贫成效作为检验智慧零售在农村发展的根本指标。目前,苏宁智慧零售正逐渐发展为各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企业“主力军”,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将全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上的倡议精神落实到扶贫工作中去,打造精准扶贫、脱贫的“企业样板”!
明天,苏宁首创的“电商扶贫实训店”模式的首个试点,将在河北国家级贫困县沽源县正式开业。2018年,我们还要在全国100个贫困县落地,实施全方位就业扶贫、培训扶贫、业务扶贫和捐赠扶贫,真正为贫困农户全面兜底,实实在在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认认真真培养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扎扎实实推动贫困县县域经济的提档升级。
谢谢!《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七乡村振兴战略11月24-25日,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谋划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和重点。韩长赋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推进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用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新时代“三农”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农业发展不平衡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三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内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还比较突出: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开拓不充分;各类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农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充分;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民权益享受不充分。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质量转变。“新三农,三布走”会议提出,农业部门要高高举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面大旗,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科学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要按照新“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抓紧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指标和路径。2018年农业布局会议强调,要系统谋划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布局和重点举措。面向新时代新矛盾新战略,农业农村经济重心要从追求高产量,向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转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要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总动力,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会议要求,要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工作队伍,提升政治素养,不忘初心使命,增强工作本领,狠抓落实落地,改进工作作风,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惠农聚宝基于互联网平台新模式与新业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于农业产业链。突出创新引领、高新技术成果、金融服务、“互联网+农业”等特色。惠农聚宝在探索普惠金融方面经验丰富,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另外,惠农聚宝在解决农户发展生产与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销量,提升其品牌知名度,从而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八大众网讯(通讯员 刘凤彬 李晓燕)2月10日,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在济南召开全省农发行行长会议,对2018年信贷支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该行行长赵富洲强调,服务乡村振兴是农发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是履行职能的主阵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要高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旗,争做服务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领域,培育农发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巩固主场主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守住立行之本,巩固发展之基。一是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做好做精政策性收储业务,针对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形势,做足各项准备,全力保障夏粮收购。整治规范地方储备粮油贷款,毫不放松抓好粮棉油库存管理和资金监管。积极配合粮食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供需调控,依托齐鲁银粮、银棉、银牧合作会,培育多元市场收购主体,推进粮棉油收稳量、提质、增效。二是支持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和农田水利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支持现代种业、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以及重点领域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三是支持粮棉油全产业链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贷款产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现代化。向上游拓展,支持建设加工原料基地;向下游延伸,支持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格局。(二)坚持精准发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担负起扶贫主力银行职责,完善“X+”全领域扶贫模式,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助推我省今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是牢牢把握精准原则。严把精准扶贫贷款准入管理,以扶贫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为抓手,将扶贫成效显著的项目作为营销支持重点,着力提升扶贫质效。二是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个新增”要求,聚焦我省“4个2”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和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黄河滩区”,完善重大水利模式,重点支持黄河滩区迁建项目。三是支持重点扶贫领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支付工作,探索搬迁区后续产业支持。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支持贫困村提升工程、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加快推动网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扶贫产品落地。坚持考核导向,积极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万企帮万村”行动。同时,要按照总行部署,集中推进扶贫信贷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三)补齐“三农”短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动研究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动向,跟进新产业新业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新六产”,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支持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现代农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二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助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探索支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绿色生产,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节水节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支持国土绿化“六大工程”,推进“绿满齐鲁 美丽山东”建设。三是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围绕战略性和资源性大宗农产品进口、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出口等重点领域,以、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以作为新的业务切入点,以同业合作代开证作为新的业务创新点,推动国际业务产品升级、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国际业务服务水平。四是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围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探索信贷支持模式。推进“海上粮仓”、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建设。五是着重抓好棚改业务。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办贷质效,进一步提升我行棚改贷款市场份额,逐步消除棚改贷款“空白行”。提前落实贷前条件,抓好贷款投放。六是稳健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山东省“七改”工程建设,积极创新,支持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等水利项目、“四好农村路”等公路项目、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等新型城镇化项目。(四)积极开拓创新,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关键在农民,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富裕。农发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时,也要围绕农民这个中心,围绕农民全方位的美好生活需求,开阔发展思路,拓展业务领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满足农民对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探索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开发保护。支持“大班额”“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探索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支持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和切入点。三是提升农民自主发展能力。支持农村“双创”,探索支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客工厂、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四是推进农村改革。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支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探索依托农村土地指标收入开展项目营销。五是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发展。各行要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强农业农村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提高前瞻性、预见性,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牵引作用,在业务范围内,大胆地闯、广泛地试,不断开拓新的业务蓝海,找到最适合本行的发展道路。《秋实评论:站在战略高度重估汇通达社会价值》 精选九  活了,火了!看返乡经济如何激活新农村  编者按: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汹涌澎湃,400多万农民工如今“归去来兮”,新的创业传奇书写在广袤大地上。告别都市,回到田园,开拓蓝海,深耕桑梓,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正不断推动乡土中国转型升级。  返乡创业,日益刷新农村经济地理。曾经,“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如今,不少地方已开始出现可喜的变化:农业可以很现代,农村不单有农业,农民不输城里人……返乡农民工播撒新经济的火种,创造新业态的“玩法”,一个个充满创意的项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开花结果,一个个原本落后的村镇崛起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创业高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地筑梦乡土的涓涓溪流正不断汇聚,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巨流河。  返乡创业,不断改善农村社会治理。追求美丽乡愁,渴望诗意栖居,薪传文明之火,需要基层善治。当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慰藉了“干渴”的农村社会,各种改变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农民工不用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再望穿双眼,家庭裂痕得以弥合,空心村现象得到缓解。蓬勃生长的创业力量,让外来资源开始反哺农村社会,更开放的视野、更现代的治理观念借由返乡农民工在乡土社会生根、萌芽。  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村强则中国强。农民工返乡创业,让自己变富,也让家乡变美。过去,从包产到户到进城打工,“泥腿子”变打工族;今天,从落脚城市到返乡创业,“漂一代”变“农创客”。无论其中尚存几许困惑、几多难点,返乡创业农民工改变农村面貌的点点滴滴都值得鼓与呼,因为他们足音正健,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昭示着奋进的中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长期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去年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今年的论坛也即将召开。近期,半月谈编辑部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合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研究会及其联系的专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观点和思想,本刊记者采访到许多鲜活的素材,融会成本期半月专题。从中,读者们可以一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势及由此带来的乡村之变。  他们带回新观念的火种  ――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转型升级(之一)  半月谈记者 双瑞 沈洋 李平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千古名句今天有了新注解。随着中国经济迈入转型期,越来越多获得技术、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农民工瞄准久被忽视的山水林田湖等农业资源,重新发现农村的价值和魅力,新观念与新资源碰撞、对接,释放巨大创业动能,提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重估农村资源价值  9月,农庄里绿油油的稻田开始露出微黄的颜色,螃蟹在水稻间游弋。每隔几米,地头就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城里的企业名或人名。再过不久,都市人将带着亲朋好友到这里收割稻谷、抓螃蟹。  “在外跑了十几年,到头来发现,咱祖祖辈辈种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宝贝。”农庄负责人、河南省原阳县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俊海感慨,老一辈土里刨食,新农人土里刨金。  这家合作社主打产品“水牛稻”是畅销的有机大米品牌。“城市人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喜欢田园风光,定制化、体验式的种植模式很受欢迎。”“水牛稻”打开销路后,赵俊海敏锐意识到,土地还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合作社适时推出“都市一亩三分地”项目。  该项目土地由农庄托管,认购者可以随时耕种、休闲游,并获得土地上产出的有机大米、石磨面粉、时令蔬菜、稻田蟹等。如今,立体种养、生态旅游等配套项目也在铺开。光“稻田养蟹”,每亩收入就达16000元以上,高出普通水稻种植6至7倍。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业经营方式的优化、农业效益的提高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也带动了闲置资源的开发和凋敝乡村的复兴。”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表示,中国20亿亩基本农田,80亿亩山地、林地和草地,给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巨大的资源潜能。返乡农民工,将是激发这些资源价值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研究员崔传义指出,目前返乡创业发展的农业,主要是有市场前景、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业,如优质畜禽养殖、蔬果花卉、山林特产等。不同于以往,当前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扩大了农业内涵,从重数量到重品质、重安全、重效益,实现了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是绿色农业的商品化、工业化。  更新农村产业业态  长期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崔传义等专家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镇村产业多元发展,助力后发展地区摆脱片面发展城市工业、拼资源、高污染的老路。他们积极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多种经营、三产融合的农游一体化等服务产业,成为新市场、新产品、新业态的开拓者。  花海、玫瑰谷体验区、玫瑰DIY采摘区、温室观光体验……在“花木之乡”河南省获嘉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张彦超正着力打造花木、旅游、娱乐、住宿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奇幻玫瑰庄园。  “利润不能光从苗木来,换个思路就能大大提高附加值。”打工多年的张彦超现今流转了1030亩地,建造了拥有自动扦插流水线、全光照自动喷雾的智能化大棚,根据客户订单进行针对性培育……由于品种好、科技含量高,苗木价格高出普通月季苗几十倍。  科技创新是农村新业态的基础,日益为返乡农民工重视。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闽榕说,科技变革对农村创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将助力智慧农村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也增加了不少产业的“爆发点”,成为一些返乡创业者的“最爱”。  “75后”张荣相是江西省奉新县仰山乡农民,在北京摸爬滚打多年后,最终投身乐器产业。2012年,他回老家用山区毛竹加工竹板、架子鼓鼓槌等乐器,使原竹的销售附加值提高近10倍。  把小乐器做成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大产业后,张荣相还不满足。在地处深山的老家西源村,他盘下老乡们废弃的旧房,建了一处2800余平方米的“节节高音乐生活馆”。馆内设有乐器展厅、演奏厅和休闲养生服务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休闲体验。  “创意将占据创新的制高点。”李闽榕指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应是趋势。在一些地方,文化创意小镇、科技小镇等逐渐成形,返乡创业正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点燃农村创业热情  在返乡农民工肖璋瑛带动下,江西吉安县葡萄种植总面积达5万余亩,种植户3800余户,年产量3.5万吨,年产值2.5亿元,葡萄产业成为当地新崛起的“绿色银行”。  河南原阳的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则通过土地托管的形式,带动周边20多个村庄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再也不用操心稻米价格和销路问题了。”最早托管土地的尹庄村支部书记尹庆修说,全村土地全部托管,村民只需按照要求做好管理就行,每亩地还可以节约成本200多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苏宏文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发展动力弱化、增速减缓的新常态,过去几十年间涌入城市的农民工,部分开始返回中西部后发展地区创业。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善、资源潜力显现、土地流转更便捷等因素,也为他们创业提供了更大空间。  今年1至8月,仅河南省新乡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就达8835人,比2016年新增2534人,创办企业275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带动31069人就业。  “回来创业的人数增长很快,而且创业项目跟本地优势结合得比较好。”新乡市劳务输出服务局局长张振河介绍,返乡创业者有很强的开放性,对社会萌生的新需求很敏锐,也善于利用沿海地区先进技术对本地传统技艺进行再创新。  苏宏文说,农民工返乡创业升级,既是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也是农民工的自主选择。他们在城市打工获得人力资本优势、资金优势,加上家乡的资源人脉优势,再同市场需求对接,形成充满活力的众多民营小微企业和农业新经营主体,点燃了农村创业创新的热情。  “这支生力军将为农村带来新的活力,成为解决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的突破口。”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表示,他们创造的新业态、新模式,在农村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示范效应。  重塑乡土社会,再燃希望之火  ――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转型升级(之二)  半月谈记者 沈洋 李平 双瑞 李天启  如今,农民工返乡创业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城市带回见识、技术、资金的农民工,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版图,也在重塑乡土社会,再造乡土文明。  人回来了,村庄又活了过来  “时隔20多年,今年春节村里又唱起了花灯戏。”王祥吉说,大伙可高兴了,在舞台上一直唱,不肯下来。  今年46岁的王祥吉是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唱花灯戏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过去数十年间由于村民大量外出,花灯戏一直唱不起来。  板桥镇党委书记彭正伟说,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豆腐干和编藤产业等三大产业,近年来6000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仅兴办乡村民宿就有500多家。  人回来了,乡村就恢复了生气。王祥吉说,花灯戏一唱又像回到了小时候。“表面上是唱戏,实际上是找回乡村的精气神。”  事实上,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县域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已经带来了挑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为农村源源不断输入活力,带回希望。”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闽榕说。  江西奉新县仰山乡地处山区,那些已过中年的村民不愿外出务工,在家又没活干,天天端坐在麻将桌上,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稳定因素。  5年前,“北漂”张荣相回到仰山变身为竹制乐器行家。今年,他又瞄准新目标,努力把仰山打造成“音乐小镇”。张荣相到村民家登门拜访,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厂里上班。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更重要的是有了稳定工作之后,麻将桌渐渐地少了,社会风气正了。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使自己完成了从农民工到企业家的蜕变,更能有效缓解农村空心化、三留守等社会问题,促进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社会稳定。  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认为,返乡创业给农民工提供了新的选择,农民工有了新的希望。特别是对青年农民工而言,返乡创业拓宽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为他们定位了新的价值导向。  对接现代理念,刷新乡村“三观”  “三江人世世代代、家家户户做腌菜,加工手艺让我们很骄傲。”2016年,在北上广闯荡了15年的袁祥云返回家乡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后万村搞起了家乡的腌菜。  袁祥云的公司成立科研中心,聘请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专家开展技术研究。“给他们的菜不能打农药。”为袁祥云公司供菜的村民李少方说。袁祥云公司的腌菜制作不添加防腐剂、化学用料,当地农民的环保、质量意识为之一新。  目前,袁祥云正在向有关部门申报腌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租下一栋古宅,准备建一座腌菜博物馆。“以前,村民卖的是腌菜;现在,我们是要把腌菜做成文化产品。”  同样是养猪,贵州桐梓县茅石镇镇龙村的唐永忠却让猪进“健身房”减肥。“仔猪经村民喂养一年后,回收到‘猪健身房’两个月,我们天天将这些猪赶到山上去吃野草、锻炼身体,让猪减肥50斤以上。”唐永忠说,猪瘦了,价格却上来了,“市场价每斤18元以上”。  市场上一般的鸡45天上市,20多元一只。但是河南原阳县韩董庄镇拾区村张大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鸡低于半年不能上市,一只鸡卖150元,却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张团营说,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安全的食品,促使农村人改变了老思维,农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苏宏文说,好山好水好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被农村人视为最大的财富。在返乡创业农民工带领下,各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意识大为改观。  采访中,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也屡屡谈及互联网、电商等新技术、新平台给他们创业观、生活观带来的冲击。他们说,“供销E家”“邮乐购”“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电商渠道,既帮助他们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也在不停地刷新着他们的“三观”。  有了“领头雁”,全面小康趟出新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研究员崔传义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动能,不断促进就业增收、脱贫攻坚,提供了解决“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问题的新路径。  在革命老区井冈山下,返乡农民工谢玉龙兄弟创办的摇篮生态有限公司,吸纳了65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保证每户每年2000元的分红,为井冈山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摘帽作出了贡献。  不仅扶贫济困,返乡创业成功的农民工还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  今年夏天,袁祥云的公司请来专业摄影团队,给三江镇汗塘村30名留守儿童化妆拍照,邮寄给他们在外工作的父母。袁祥云说:“希望给他们留个念想,密切和家人的情感联系。”  竹板是张荣相公司销量最大的产品,每销售一副竹板他就抽出1%的利润作为公益基金,用于帮扶当地的困难群体。  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的张明富被誉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一人”。他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别给中央写信,直接促成国家层面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  多年来,张明富创办的梦润公司累计投入扶贫济困、公益事业240多万元,产业项目扶贫支出102.5万元,惠及贫困户520多户、1500余人。  与此同时,梦润公司还成立了“梦润民富义务宣传队”,公司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编排节目到集市、田间地头演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村民自治办法、村规民约等。  在江西吉安县,返乡创业者肖璋瑛正全身心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发展葡萄种植。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向党组织靠拢,不仅成为共产党员,还被全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苏宏文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典型,充实了村两委班子,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  政策创新开路,创业稳健前行  ――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转型升级(之三)  半月谈记者 李平 沈洋 双瑞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草根经济”发展现状令人振奋。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返乡创业高地,政府创新正在发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与返乡创业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升级。  集聚多元要素,助力返乡创业  当下,把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带到农村去,和农村各种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源结合起来,成为各地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着力点。  贵州遵义市汇川区委书记姜世甫说,“互联网+”背景下,返乡创业的本领也应提速升级。有“中国农民工政策发源地”和“返乡创业第一县”之称的汇川,拥有各类创新平台72个,是汇川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策源地。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遵义工作中心(遵义高等研究院)成功落户汇川,将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养和集聚更多人才。  在江西修水,返乡创业者愈加看重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科技理念。政府携手创业者们,利用“品牌+市场”等方式,推动了“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的发展。修水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梅勇说,有了科技、管理等多元要素注入,返乡创业得以拉长产业链,盘活农业资产。  “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创新的结合,一个重要结合点是科技,这是农村新一轮经济发展动力所在。”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说,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适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智能化加工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等,发展新技术、新经营模式支撑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集成融合产业。  针对一些农民工创业层次不高的问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建议,未来应在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上,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培育创业自组织,营造创业氛围  专家调研中发现,培育创业自组织,让一些地方快速形成浓郁的创业氛围,迅速崛起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高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研究员崔传义说,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得好,与创业者组织起来并得到政府支持有很大关系。  在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藤编协会是藤编创业者为解决共同的销售难题协作成立的;乡村旅游协会是2006年26户村民要办家庭旅馆吸引重庆人避暑,向镇政府申请,争取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而兴办的……这些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的组织,都与镇政府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实践表明,政府支持、帮助创业者组织起来,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效途径。分散的创业者及小企业组织起来后,有利于维护发展权益,有利于自我服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探索为相关政策完善提供了依据,为创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崔传义认为。  曾业松说,下一步,应继续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制度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怎么和本地的农民结合,和城乡各类企业结合,和各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结合,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机制,形成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特别是怎样以共享经济为方向,创建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建立健全体现共享经济思想、共享经济机制的新型企业机制?这些仍是有待探索的问题。”  就此,江西修水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梅勇介绍,在马坳镇黄溪村,返乡创业者打破传统土地经营模式,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发展蚕桑、苗木、果业等绿色高效农业,创办村级企业8家,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该村达到“农业产业化、土地田园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实现“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  完善创业服务,政府持续发力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不仅有基层的自发行动,更为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效果正在显现。  这些措施包括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发展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服务平台、开放式服务窗口,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返乡创业,大有可为。同时也有一些返乡农民工反映,他们创业在融资、用地等政策服务方面尚面临一些困难,影响其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缺乏有效,让农民工难。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阮加认为,政府应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继续探索农地抵押贷款新模式,在所有权、贷款违约处置等方面进行机制设计,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强化农地抵押贷款政策制度保障,调动农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积极性,切实落实农地抵押贷款政策。  清理不合理的款规定,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用于创业补贴、小微和贴息等,可以缓解农民工返乡难。为此,江西修水专门成立了县创业,还通过“财企惠贷通”“财园”“财惠农通”等融资平台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仅2016年贷款近6亿元。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难问题,不少资深“三农”专家、基层干部说,政府应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小城镇和镇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需求。  专家建议,国家可允许地方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折抵用地指标,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适当减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规费。  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政府制度创新、政策扶持需要持续发力。崔传义表示,应重点完善乡村生产性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精准高效的政策咨询、证照办理等服务。  创在汇川,点亮“返乡经济”  ――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转型升级(之四)  半月谈记者 李平 沈洋 双瑞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农民工政策发源地”和“返乡创业第一县”。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刷新农村面貌的重要撬点,其诸多经验值得借鉴。  汇川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50%。与多数贵州山村类似,在田少土薄的广大汇川农村,数万名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背着行囊到沿海及周边城市务工,过着候鸟式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东西部就业结构的转变,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呈逐年递增之势。汇川区副区长王巍介绍,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数量从2013年的6315人猛增至2016年的1.5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数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截至目前,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包括小微企业、个体户)7828家,累计带动就业近4万人。”汇川区就业局副局长周胤说。  “飞出去时是小鸟,飞回来时是凤凰。”汇川区委书记姜世甫说,返乡农民工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宝贝”,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尝到返乡经济“甜头”的汇川区,将农民工返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房会员合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