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心而论,篮球是不是最无关毛概论文贫富差距的运动

苹果/安卓/wp
积分 3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说明:本文的第一部分发表与06世界杯半决赛前。四个预言只错了一个,即德国对葡萄牙的一场。主要原因是低估德队的求胜欲,而高估了葡队的求胜欲。-------------------------- 中国有三种人的话,你千万别当真,但作为笑料听听也是很有趣的:股评家,军评家,还有球评家。看了这么多世界杯的评论,业余网友的文章倒也罢了,他们本来就是“外行看热闹”的多,这不是他们的错;那些专业球评的作者,所谓“内行看门道”的人,原来不过也是象股评那样,要么追涨杀跌,人云亦云,整一个事后诸葛亮;要么模棱两可,空洞无物,尽说些永远不会错的废话。怪不得中国的足球水平那么落后,由球评家们的胡言乱语,也可以看得真真切切。 前几天我曾作了两个预言:法国胜巴西,英格兰胜葡萄牙。前一个预言已经“爆冷”应验,而后一个预言,当时不过是一个玩笑,想在四强里出现一个德、意对英、法,轴心国对同盟国的有趣情形。其实按英格兰现在这种破烂水平,进四强绝无天理;不要说四强,进八强也是世界足坛的耻辱。我心目中的本届世界杯八强,是除去乌克兰和英格兰,加上西班牙和荷兰,这才是当今世界足球水平的真实和完整的反映。如果还有“十强”可以选的话,我愿意再投捷克和加纳一票。 现在我可以再作一个预言,这次不是开玩笑了:本届世杯的坐次,将是意一法二葡三德四。这就意味着,现在正被球评家们热烈“追涨”的东道主,将在随后的两场比赛中被打回原形;法兰西的艺术大师和葡萄牙的黄金一代,也将得到他们应有的评价;而意大利,因为逐渐摆脱了过分纤弱的毛病,接近了“生命足球”的真谛,将获得至高的荣誉--这是最合理的结果。在我看来,世界杯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在荣誉上并没有区别,因为他们都是只输了一场;所以02年世界杯的德国和土耳其没有区别,90年世界杯的阿根廷和意大利没有区别。 趁着半决赛还没开场,今天特别来聊一聊足球。 提纲:一、曾经有那么一个英格兰--商业足球明星在世界杯照妖镜前现形二、90年以后的世界冠军成色不纯--超越自我,战胜“天敌”的球队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三、“法拦西”何以专“克”巴西--关于球风、球路的问题四、足球的基本打法和基本阵型五、足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律六、足球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运动,足球运动的最高境界是生命和灵魂 一、曾经有那么一个英格兰 原来网上的英格兰fans还真不少。英格兰有什么好?如果是小贝的fans,倒还说得过去,小贝的确有一两手绝活;至于其他人,真不是一个烂字了得--要技术没技术,要品德没品德,更不用说什么精彩的表现。其实,喜欢现在的英格兰和巴西的人,与其说是喜欢足球,不如说是喜欢明星;羡慕他们的一掷千金,“15个女友”的生活方式;喜欢他们的“名人”头衔和“冠军”光环。坦白说,他们是“伪球迷”,他们完全不懂得足球运动的真谛和意义何在,他们和电影、电视、流行乐坛的追星族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一个“真球迷”要喜欢英格兰,那么他一定会,而且只会喜欢90年的英格兰。那支英格兰队,前锋有著名的杀手莱因克--他才是真正的技艺、意识一流的神射手;莱因克也长得很英俊--大概和现在的英国威廉王子有几分像,但他不屑于炒作,为人低调,正直,勤勉,踏实。92年欧洲杯上,莱因克老了,但他心中还有一个愿望,要破他前辈的进球记录。只是教练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不久就被换下场。莱因克没有一丝怨愤的表情,坦然接受;莱因克没有哭,从不作煽情状;莱因克品德高尚,职业生涯里竟然没有一张红黄牌!--作为一个前锋,必然经常受到侵犯,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激动、失控,更不会蓄意报复。莱因克是当之无愧的“足球绅士”,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难得的庄重和高贵。什么土豆烂泥,简直是有辱师门。 如果你认为只有小贝的任意球技术好,那么你应该回去再看看90年英格兰对德国的半决赛。那场比赛中,场上每个英格兰队员都是贝克汉姆,甚至更胜之。众所周知,英格兰足球一直的风格是长传急攻,作为一种技术流派,无可非议,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但长传急攻要打得好,关键是什么?就是长传的精确度--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距离越远,落点越难控制,误差越大。而在那一场半决赛中,英格兰队员的长传球,几乎次次到位,很少失误;更为难得的,他们是在跑动中传出这么精准的球--这不比小贝的“死球”技术高超得多吗(其实,当时的德国队任意球技术也是非常高超,几乎招招致命,绝对是经典,比小贝强多了)?如果长传能这么精准,那就比短传更具威胁性,因为球速肯定比人的跑速快得多了。这就弄得冠军热门、实力强大的德国队非常狼狈,疲于奔命,苦斗120分钟也吃不下英国人。原本人们都认为,两队实力有明显差距,德国胜英格兰不会很困难。英格兰在点球大战中才惜负德国,再后来,获得了90世界杯第四名,我认为是实至名归。这场球也改变了我对长传急攻战法的认识--原来它打得好,也是那么精彩,那么有效的啊。那场比赛,是英格兰人为长传急攻战术的正名,是一种战法的经典战例。虽然它最后输了,但毫无疑问,比赛的主角是英格兰人,德国人只是陪衬。 在那场比赛中,英国球员个个奋不顾身,积极跑动,无人松懈,无人偷懒。加斯科因撞崩了眼角,稍加治疗后即重新投入比赛,英队上下也充满着自信和对胜利的渴望。英、德两队非常有体育操守,犯规很少,整场比赛始终在高速、流畅中进行。再看看现在这个英格兰队,实在垃圾也不如。不仅毫无技术,毫无配合,毫无创意,毫无激情,还要扮大牌撒野。那个土豆烂泥前几场比赛就经常冲着裁判大喊大叫,裁判脾气好,忍了他,也是纵容了他,因此越加放肆,直到最后蹬踏他人的命根子--这已经不是严重犯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刑事罪行。现代足球比赛,尤其国际比赛的悲哀之处,就在于对这种球场暴力还没有办法进行法律上的制裁,只凭禁赛和罚款,无法有效地遏制这类刑事罪行的发生,也因此毁了不少优秀球员的前程。 一支垃圾球队为何被吹嘘为“二十年最好”的球队?原因很简单,世界上80%以上的媒体是英语媒体,而美国人又不爱玩足球,因此世界杯前,英语媒体们当然是一个劲地炒作“自己”的球队--英格兰了。媒体只有炒作,才能吸引读者,才能赚钱;炒得越神,赚钱越多。事实上,每一届世界杯,英格兰都被英语媒体炒成夺冠热门,而其真实的水平,自90年以后是一年不如一年;它的道德水准也是每况愈下,到今天已经和那些喜欢整天街头斗殴、滋事的英格兰足球流氓没有什么区别--土豆烂泥就是典型。90年的英格兰队为人敬重,现在的英格兰队为人唾弃。那个有着贵族的血脉和传统的英格兰队早死了。 有人说,英格兰队是毁在教练身上,每个球员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我不同意。如果只是教练的问题,那么在比赛中我们还会看到个别球员的灵光一现,看到他们某一时刻的出彩表演。但是很遗憾,什么也没有,除了小贝弯刀。真实的情况是,这支英格兰队,无论整体还是个人都很次,他们能混入八强,只是靠一点运气,因为八强战之前的对手,水平和战斗精神也很有限。每一个稍为懂得看球的人都能看得出这一点,所以,争论什么教练用人错误,战术错误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人才可以用,没有什么战术可言。 “伪球迷”朋友们不能理解的是,这些球员个个在所在俱乐部都是大牌呀,怎么说他们不行呢?那俱乐部不是都瞎眼了?俱乐部总不能靠一班混混找吃吧? 这些朋友不懂得商业足球和国家级正式比赛的区别。俱乐部是一个商业机构,商业机构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当然是赚钱。那么怎样才能赚最多的钱?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尽可能多地炮制足球明星,把他们炒得越红越好。一个足球明星为俱乐部所带来的广告收入,可能比你拿十次冠军都多。所以,皇马尽管战绩不佳,但它的日子不会比西甲和欧冠双料冠军巴塞罗那过得差--因为它拥有小贝、大罗、齐祖等众多巨星,而巴萨只有小罗一个算是巨星。把足球明星的身价炒高,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必要时可以把他们转让或租借出去,获得巨额收入。现在一些准一线球星的身价都在二三千万欧元以上,更不要说大小罗这样的一线巨星。这个道理其实和炒股、炒楼、炒地皮的差不多--先是“价值发掘”,低价购入,加以提炼、包装和炒作,等到“价值回归”,出手沽空。哪个俱乐部如果是因为该明星的“球技”而不是广告效应而高位接货,一定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所以,俱乐部可以不拿冠军,可以输掉比赛,但不能没有足球明星。当然,如果俱乐部成绩太差,广告商也对你没有兴趣;反过来,如果成绩太好,炒得太红,巨星们也会漫天要价,不好对付。所以,精明的俱乐部很懂得平衡商业炒作和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 那么,俱乐部是怎么炒作明星的呢?既然踢的是足球,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这个明星不断地进球。因为普通观众大多只是看热闹的,他们只爱看那些“粒粒精彩”的射门和进球,而不能理解也不会记得为了这些明星的进球默默地耕耘和奉献的大多数,甚至那些直接传球、助攻,为明星创造出射门机会的“第二者”,也鲜有人关心。所以,这些足球巨星、准一线球星们个个在商业比赛上神奇无比,但他们的真材实料如何,那只有在正式比赛中检验了。除了世界杯和欧洲杯、美洲杯,还有另外两个途径可以检验球星的成色--一种是看某些关键的重大比赛,例如欧洲冠军联赛的淘汰赛;另一种是看球星转会后的表现。不过,后两个途径都没有国家级正式比赛的检验来得准确。客观地说,现在那些世界级足球巨星,小贝、大小罗,齐祖等等,球艺上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们对球队的作用肯定是被大大夸张了。事实上,那些巨星们的精彩进球,多数是在和一些二三流球队的比赛中取得的,这样的比赛强队肯定会进球,所以也不妨造就明星来进;但在关键的、和重要对手的比赛中进球的,或者进关键球的往往不是巨星,而是其他人。巨星即使也有进球,也和他们神乎其神的宣传相距甚远。巨星们的作用,其实更多是吓唬对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防守。 相对来说,英国人在商业运作上比西班牙人强多了,但离足球的真谛也更遥远了。英超的本土明星的知名度,比之西甲毫不逊色,但在真才实料上就差得太远。也因此,英国有世界一流的国内联赛,但自己的足球水平永远提不上去。相反,意大利人既有一流的联赛,也有一流的国家级球队。这只能说明,意大利人对足球运动的理解比英国人好得多,虽然他们的假球丑闻也多。90年以后,英国人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商业炒作上了。于是,在世界杯这个照妖镜下,英国本土明星们原形毕露,只有一个小贝还偶有表现,但他早已不在英国踢球了。 二、90年以后的世界冠军成色不纯--超越自我,战胜“天敌”的球队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 90年世界杯是我看得最多、最详细的一届。那一年,香港电视台花了很大力气去转播这届世界杯,还请来了不少足球界人士进行解说和点评。相对于内地台的枯燥无味,香港台的解说自然生动吸引得多。与四年前还是“看热闹”的情况不同,此时已开始用一些自己的眼光观察比赛,尝试看出点“门道”来。得益于早年的踢球经验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个“门道”慢慢也能领悟出一点,当然总结于文字,已是十几年后的今天了。 90年世界杯最经典的一场比赛是1/8决赛上的阿根廷对巴西。赛前,阿根廷队和马拉多纳表现不佳,头两场一负一平,仅以小组第三名侥幸出线;而巴西队三战三胜打进6球,在所有决赛球队中排名第一。于是,国内外媒体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巴西人可以探囊取物般拿下比赛,甚至“大炒”阿根廷;与此同时,也不忘记奚落、嘲笑老马一番,说他太骄傲啦,太狂妄啦,现在自作自受啦,诸如此类。既然说得这么铁板钉钉,我对那些所谓专业球评人士的话也就信以为真了的。 于是我就带着这样的眼光看完了整场比赛。结果,我由开始时一直盼望巴西人进球,盼望看到他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到最后为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的“世纪助攻”和“世纪进球”欢呼喝彩,从此成为一个阿根廷足球的坚定支持者(因为没有“迷”进去,所以不算“球迷”)。另外一个副产品就是我从此对所谓的专业球评也就仅仅当成一堆笑料了。阿队获胜后,善于跟风变脸的媒体们(当然包括国内媒体)纷纷说巴西人“艺术足球”、“水银泻地”的高帽子被打翻了,却从来不提自己也被狠狠地掴了一下嘴巴,也从来没有人认真检讨过自己的分析和预测失准的原因;并且随着阿队的不断晋级,媒体们逐渐地又说起老马的好话来了。这种德性是我最不齿的:错一两次本来并不奇怪,粉饰、掩盖、故意淡化自己的错误,甚至趋炎附势的态度就是可耻了。 事实上,如果你翻看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两队的交锋记录,当时的阿根廷不仅不占下风,甚至可以说是压倒了巴西,不管有没有马拉多纳在场都一样;并且那个时候的美洲杯也是多数由阿根廷人获得,可以说是阿根廷足球的黄金时期。仅此而言,就没有理由一口咬定巴西必赢阿根廷。具体到这场比赛,没错,场面上好象是巴西人占优,一直压着阿根廷队来攻,但是他们的攻势,用我现在的总结来说,就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攻势。这样的攻势对着那些技术水平比你差一两档的球队是威风八面,所向无敌的,这也是巴西人在小组赛中能“狂数”对手的原因;但是对着一个技术水平不逊于你而又坚决打密集防守和快速反击的阿根廷,巴西人并没有多少办法。有人说是巴西人运气太差,因为他们中了几次门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们的射门几乎都被阿根廷人封堵了角度,是勉强起脚,“幸运地”中楣中柱,算是为自己挣得最后一点遮羞布。纵观全场,巴西人并没有创造出类似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那种“必杀”的机会,所以,他们输得一点不冤。 我认为这是近三十年来最伟大最经典的比赛,是划时代的比赛。虽然谈不上什么“荡气回肠”,也不能满足普通观众的娱乐要求,但正是这场比赛,使得一向自傲不凡的巴西人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真正开始查找自己的不足,作出转变,才有现在巴迷崇拜的“五星巴西”和那些天皇巨星们。对于其他球队来说,它的潜而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足球比赛,首先是球员和球队的比赛,然后才是“观众的”比赛,球员和球队是主角,观众只是配角,不能以观众的愿望来要求球员和球队,这是必须要首先搞清楚的。只要他们正确分析了形势,不管努力的方式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必须肯定和支持的。 为什么赛前舆论会一边倒地抬巴贬阿?这和阿根廷人一直被全球占绝对优势的英语媒体“妖魔化”有关。阿根廷这个国家在其他方面是否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是另外一回事,但马拉多纳时代的阿根廷足球,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球队和球员,因为他们体现了足球运动的最高境界--用你的生命和灵魂去踢球:颠峰时期的老马,面对凶狠的夹击和飞铲,仍然会连爬带滚地向前冲,这是对足球运动全身心地热爱和投入的人才会有的表现;现在一些明星,轻轻碰一碰就夸张地摔倒,被人扯一扯衣服、骂两句就头顶脚踢吐口水,那境界真的是天壤之别。有意思的是,一直说西方媒体“妖魔化”自己而哭哭啼啼,一抹眼泪一抹鼻涕的中国媒体,竟也附和着西方人贬低老马和阿根廷队,这只能证明,中国的媒体和足球界,完全不理解足球运动的伟大意义何在,更不懂得足球运动需要生命的激情和热血去演绎。当然,他们本身也和行尸走肉差不多了。所以,他们只能鹦鹉学舌,信口雌黄。另一个原因则是,以马拉多纳为代表的个性张扬的风格,也不符合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情趣--在中国的“官本位”文化看来,老马这类人同样是坏蛋,是叛逆,官爷们喜欢的是听听话话的好孩子和对自己恭恭敬敬,奉若神明的好学生。 说回90年世界杯。最后的排名是德国第一,阿根廷第二,意大利第三,这是合理的结果。这三个队是当时实力最强而且不相上下的球队,谁拿冠军都不希奇。至于巴西队,正处于济科、苏格拉底等一班老球星退役后的换代时期,其真实水平是被夸大了。阿队相对于86年实力有所下降,而德队有所上升,所以决赛结果和86年相反,虽然德队的胜出比较暗淡,仅是一个有争议的点球。阿队的实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两点:老马从其颠峰时期下滑,已经很少有86年那种迅猛突破过人的精彩表演,速度掉得厉害,控球也不那么牢靠了;锋线无人,除了一个卡尼吉亚。不过,这支阿根廷队在防守上却有很大进步,不管是后卫还是守门员;另外,老马的传球比4年前是更加精准和毒辣了,对比赛的理解和控制能力也更加成熟老到,并且,卡尼吉亚状态奇佳,不负众望。因此综合来看,阿队依然的而且确地具备争夺冠军的实力。意大利方面,它的球员本来是相当优秀的,它的遗憾主要是由于教练的保守--保守的战术,保守的用人:未能大胆启用另一个已经崭露头角的、足球历史上唯一的艺术家,英姿焕发的罗伯特.巴乔,来打和阿根廷的关键的半决赛。至于德队,它的提高主要是在核心球员的经验、能力和配合上,与及某些技术项目,例如任意球等,相对于86年,它的变化是三队中最小的。 由于90年那一届看得特别详细,因此以后的世界杯,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各个球队和90年的德、阿、意三队进行比较。总的观感是,虽然其中有些球队,也基本达到或接近这三队当年的实力和水平,但90年以后三届的世界冠军“成色”是不纯的,因为它们都很幸运,没有碰上自己的“克星”--对于巴西来说是阿根廷和法国,对于法国来说是德国。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近十几年中的巴、法足球已经真正超越了自我,经受了最大的考验。德、阿、意的水平下降,大大帮助了巴西和法国的称王称霸,是90年以后世界足球格局的主要原因。这其中,94年那一届,虽然意大利打进了决赛,但几乎是巴乔一人独力拯救过来的,这和阿根廷90年的情况不同:90年的阿根廷奇迹是马拉多纳、卡尼吉亚、戈耶切亚三人的共同创造;而94年的意大利,1/8、1/4和1/2决赛都是2:1战胜对手,其中巴乔就占了5球,如果没有他,意大利在16强就要打道回府。因此94年的意大利队,整体实力也是比90年削弱了,虽然最后名次进了一位。另外,02年德国拿的亚军,得益于分组和晋级路线幸运,强队过早落马和一些非足球方面的特殊原因,连德国人现在也不当回事。 不过,巴、法垄断的格局已在本届世界杯终结了--德、阿、意三强重新崛起,而巴、法是否就此衰落,还有待时间观察。本届世界杯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90/94年以后的“后马拉多纳时代”+“后巴乔时代”,一个没有球王也没有艺术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时代结束了。这个时代的主角,例如大小罗、齐达内、菲戈,与及其他一些配角,不是肯定退役,也已经过了颠峰时期。因此到2010年的南非,世界足球的格局会有一次大混乱、大调整。足球弱国如果肯真的下苦功,抓住这个调整的机遇,未尝不可能获得奇迹。 为什么各国的足球队有所谓“相生相克”的现象?搞清楚这个问题,足球运动的规律就明白了大半,中国足球的正确发展方向也就清晰了。时至今日,中国足球依然一派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地输,糊里糊涂地赢,这和中国人,中国社会的浑浑噩噩和糊里糊涂倒是很一致的。 三、“法拦西”何以专“克”巴西--关于球风、球路的问题 本届世界杯法国对巴西那一场1/4决赛之前,同样没有多少媒体和球评敢说法国会赢,虽然法国胜西班牙后状态回升,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实。显然,他们也被自己造的“神”--巴西队吓倒了。而巴西输球后,绝大部分评论也是说巴西人骄傲啦、轻敌啦,没有盯死齐达内啦,或者教练用人不当,没有上阿德里阿诺啦,仿佛没有这些原因,巴西依然可以稳拿法国。什么胡说八道,听着就烦。还是我来给他们上上课吧。 首先,“法拦西”专“克”巴西,这和巴西人骄傲、轻敌完全无关,巴西人的骄傲和轻敌不过是嘴边说说而已,是一种心理战,其实他们内心是很重视对手,也作了详细的准备。何以见得?因为巴西人一上场就开始抢攻,这个战术是完全正确的。法国队的弱点是比较慢热,而且年龄老化,如果巴西人能在开场的抢攻中先拨头筹,就能迫使法国人急于压上扳平,在高速运动中耗尽他们的体能,打乱他们的队形和节奏,这样巴西人的胜利就很有希望。奈何法国队的后防非常坚固和硬朗,巴西人在头20分钟的抢攻中没能占到便宜,不得不慢下来,于是比赛转入相持阶段,并开始向有利于法国的形势转化。 说到这里就要谈一谈这两个队的球风和球路问题。其实,巴、法两队的基本打法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控制中场。这也是几乎所有技术型球队的基本打法,包括阿根廷、葡萄牙。为什么技术型球队都采用这样的打法呢?因为:一、只有控制了中场,才能有效地控制比赛的节奏,使之适合自己的体能状态;二、既然是技术型球队,那么他们主要的进攻手段就是组织配合,而组织配合要搞得起来,也一定要先控制中场。 巴法大战进入相持阶段时,中场的争夺就成为关键。在技术上,法队球员不比巴西人逊色,但体格更加强壮,作风更加硬朗,于是我们见到,中场争夺战巴西人明显地落入了下风。这表现为,巴西人在中场得球后不久即被反抢或破坏,很少能传送到前场和大禁区;相反,如法队控球,巴西人的抢截成功率不高。于是,法国人的进攻多数可以达到巴西人的后场,但巴西队的前锋却得不到后面的有效输送和支援,前、后场被法队拦腰截断,非常被动。打到这里,法队的场上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甚至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他们的破门也就只是迟早问题。赛后的技术统计,巴西队也是完败:射门仅仅7次,而且竟只有一次射正。这和德国对阿根廷的比赛完全不同,那场比赛从技术统计和场面上看,依然是阿根廷占优。所以,巴西教练在赛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被一场“伟大的比赛”击败。很多人埋怨巴西教练佩雷拉为什么不早早换人,好象没有一点紧张?其实他是很明白,换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他实在是无计可施。 于是我们看到,一向以技术超群自居的巴西队在最后十几分钟的挣扎中,居然打起了长传冲吊。这就说明,巴西球员已经不得不承认了中场争夺的失败,干脆放弃了中场的控制权。而可爱的大罗,最后不得不自己带球冲向禁区,这是他对于通过传球和战术配合组织进攻的可能性已经彻底失望,只好孤注一掷,博个任意球甚至点球。奈何他不是86年的马拉多纳,法国也不是86年的英格兰和比利时,这种个人突破并没有多少效果。不过,还是得赞一赞大罗,他是很努力的了,也只能这么做了。 其实法国人还有两次绝好的机会,可以完全复制98年3:0的比分。一次是上半场的末段的法队反击,由于法国后卫速度不够快,被巴西人追上铲倒,以一张黄牌的代价制止了这次攻势。如果反击者是里贝利,巴西99%就已经被攻破。另一次是下半场亨利的底线传球,齐达内可能是看不清球路,也可能是真的老了,没有马上做出倒地铲射的动作,否则也是必进无疑的。 至于说巴西教练用人的问题,或者对齐达内疏于看管的问题,都是无知者无畏。阿德里阿诺本身的状态也不好,上一场对加纳更表现出自私,这样的人谁敢用?就算派他上场,谁会和他配合得好?巴西队里个个可都是大腕,你的技术不见得比我高,人品、球品又不行,谁服你?所谓“魔幻四重奏”,吓唬一下日本那样的二三流球队还是可以的;对着一流的法国中后场,只能“奏”出一片混杂的噪声。最后,即使巴西人看死了齐达内,顶多就是我们看不到齐祖那些眼花缭乱的杂技表演罢了,该丢的球还是会丢(那个进球和齐的杂技完全无关,是一次典型的定位球战术),中场的控制权还是会丧失,因为现在这支法国队,技术好又硬朗的球员远不止一个人。 巴西人为什么不全场抢攻?不要说巴西人,就是德国人的体质也吃不消。所以巴西人只能在开场20分钟内抢攻一轮。理论上说,如果抢攻不成后,巴西人能及早承认中场不如人的现实,改打防守反击,也许还有一点机会把比赛拖到加时或点球,因为法队的主要弱点还是在锋线无力上。不过,防守反击要有效,必须符合两条:1.巴西队要象意大利队那样,具有足够的防御阵地战的能力。但巴西队失的球却是防定位球上出现的失误,可见他们的阵地战防御能力并不太好,而定位球则是阵地战中经常出现的。2.巴西队的反击必须锐利和快速,这样才能打出积极防守而非消极防守。但反击的锐利和快速并不是巴西球员的特征,防守反击也不是巴队习惯的打法,因此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这种机会也只是理论上的机会。以现在的阵容和打法而言,巴西要战胜法国,只有在法队状态不佳,己队士气高涨时才有可能。但是上一场对西班牙的胜利,已经使整支法国队回勇了,状态和信心不仅完全恢复而且迅速上升,故而我赛前敢于预言,“法拦西”又要重演了。 普拉蒂尼时代的法国队和巴西队打成平手,而现在的法国完全克制了巴西,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国队在保持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华丽中场的同时,体格和作风更加硬朗了。现在这班法国球员以黑人和接近黑人的混血种人居多,这和二十年前的法国队是很大的不同。黑人的运动天赋在美国的蓝球、田径上已经充分得到证明。相反,巴西队虽然也有不少黑人和混血种人,但它本身地处热带,热带地区的人成长时期能量消耗大,体格上不能不有所逊色。二十年前的法国队可以说是欧洲的巴西,现在的法国队已经比巴西高出一拨;也因此,现在的德国队还能不能克法国,应是一大疑问:以前的法国队就是输在体格不够健硕和球风不够硬朗上,这样的毛病现在已基本不存在了;至于法、德两国那些陈年往事,对于这班黑人球员来说,也不会构成信心上的阴影,因为从文化上说,他们并没有融入法兰西传统,也就不会感到历史包袱和心理压力。 如果是阿根廷对巴西,或阿根廷对法国,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阿根廷人在技术上和体格上和巴西人差不多。但巴西人主要是靠几个大牌球星的发挥,组织配合很一般;阿根廷人则善于在中场搓球,通过不断转移球来避免被对手抢截。同时,阿根廷人失球后的反抢也做得很好,这是因为他们的反抢意识和对球路的判断能力比任何其他队都强。因此,如果阿根廷对巴西,中场的优势也将是阿根廷人获得。这就是在没有马拉多纳的十几年里,阿根廷依然能和巴西打成均势,胜负各半的主要原因。问题是这种中场搓球也会减慢进攻的节奏,使得巴西人能及时回防。这样,阿队如要将中场优势转化为胜利,就必须打攻坚战。巴蒂斯图塔时代,阿队的冲击力和攻坚能力是足够的,因此这时的阿根廷依然有较大机会可以胜巴西,从当年比赛的数据看也是如此(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上阿队进球很多,就是这个道理)。但巴蒂退役后,现在这一届阿根廷队身材偏矮,冲击力偏弱,所以近两三年来他们对巴西的胜率就下降了。 阿根廷对法国,这应是很精彩的赛事,但历史上却很少出现,可以说是一大遗憾。本届世界杯,如果阿根廷能“聪明”一点,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故意输给荷兰,让自己进下半区,避开东道主德国,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场难得一见的比赛,阿队也不至于8强止步。可惜现在只能假设了。按照目前两队主力阵容,阿根廷的总体技术和传切配合稍好,而法队更加硬朗和强壮。因此中场的争对上将出现均势,或阿队稍优(不是象法对巴那样的大优)。法队除了一两个人外,速度都不快,突破能力也不太强,一般地,他们适合打那种步步推进的进攻套路,这就要求中场上的优势;如果中场不占优,他们的进攻组织会出现困难,进攻的成功率(能有效推进到对方大禁区附近并以射门结束的进攻)会下降。但现在阿队的攻坚能力和快速反击能力也一般,防守上也不如意大利可靠,而法队的防线则相当出色,因此双方最大的可能依然是打成平手。 如果巴西对阵的是德国或者荷兰而不是法国,那么巴西肯定能吃下来,不管巴西球星们多么“骄傲”或者“轻敌”,因为巴西的球路能克制德、荷。 德、荷两队基本打法都是全攻全守,实质是以攻为主,以攻为守。有很多人喜欢荷兰,认为他们的足球好看,打得很灿烂。那么,为什么荷兰足球好看、灿烂呢?因为他们的攻势很多。攻势多,必然意味着进攻的速度要快,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进攻速度快?光靠球员的积极奔跑是不够的,你跑得再快,也会被对方拦截;而要在进攻的过程中减少对方的拦截,办法只有两个:1.长传冲吊;2.走边路,快速通过中场,而不能走中路,因为中路必然是对方密集布防的区域,不可能快得起来。事实上,边路进攻是德、荷两队主要的进攻方式,所不同的是,德国是力量型,荷兰是速度型。当然,所谓力量型和速度型只是他们两者的比较,如果比较其他球队,他们的速度都是快的,这也是边路进攻的共同特点,荷兰人在力量上也强于南欧人和拉美人。 边路进攻有什么好处呢?除了可以快速深入对方的前场外,当到达底线附近再出球横传,此时中路接应队员的奔跑方向与来球方向是垂直的。因此,接应队员可以看着球的来路直接进行冲顶或者包抄抽射,十分方便。但如果是传统的长传冲吊,由中后场直接吊到前场或禁区,那么接应队员的奔跑方向与来球方向基本重合,也就是说,他看不到球,只好停下来,转身接球,再转身,然后才能继续。这一停两转一接,就算只有1秒钟吧,1秒钟在足球比赛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对方的后卫全速回防,1秒钟内至少可以跑出7~8米,那么即使你能抢到球,也完全可以有两三个后卫跑到你的前面去,把你进攻的路线给封堵了。因此得出结论:如果要打好长传冲吊战术,必须保证接应队员不必转身也能看到来球;通常,这个队员的奔跑方向与来球方向至少要成60度角,这样他可以不转身,只要拧一拧头就行了。 边路进攻要打得好,必须符合两条:1.边路出球要快且刁。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因为通常对方至少有一个后卫来封堵你,有时还出不了球。下底传中,最佳的时间是趁对方回防尚未完成之前出球,否则边路进攻速度快的优势就已经浪费大半。如果出球不快不刁,最大可能就是被赶回来的对方后卫顶走,或者被守门员没收,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开角球的威胁大。2.中路接应的队员必须具备强大的冲击力,也要具备敏捷的反应、极佳的抢点意识和良好的射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方高大的后卫争抢下顶到球,或者第一时间抽射,并且射中球门。由此可见,边路进攻虽然在进攻的前段(下底)减少了难度,但在进攻的后段(传中、接应),难度却相当高。也因此,荷兰足球虽然攻势如潮,甚是好看,但其破门得分的次数与其进攻到底线的次数是不成正比的。事实上,荷兰队的边路进攻战术,就是靠增加进攻的次数来弥补其成功率低的不足。这样就引伸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要一直保证这么快的进攻节奏,队员会被拖垮;或者即使一两场打得好,但很容易耗尽了全力,于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莫名其妙”地低迷。这也是荷兰足球在球迷中评价很高,但其大赛成绩经常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相对地,德国队的进攻也是以边路为主,但他们的速度不要求象荷兰那样快,而是通过体格、力量方面的优势弥补速度上的不足。所以,他们每一场比赛的体力消耗就不如荷兰队大,在大赛上就能走得更远。另外,德国如果边路进攻受阻,可以打一打长传冲吊,发挥“德国头球队”的优势,而荷兰基本上打不好长传。这使德国在进攻套路上比荷兰要多一些,适应性更强一些。 但如果德、荷两队遇到巴西,将会发生什么情形?由于巴西人的技术比他们高,于是,他们的边路进攻在中场就会受到阻击和钳制。对于德国队,由于技术差得太多,他们的边路进攻基本上打不出来(正如对阿根廷的情况),于是他们只好改打长传冲吊;对于荷兰队,技术比德国人好,所以边路进攻还是能打出一些,但进攻的次数、进攻的速度和底线出球的质量都会下降,因此他们必定处于下风。 现在的巴西队,相对于二十年前,主要的变化是改善了防守和加快了(中场到前场的)进攻速度,但其基本打法--控制中场是没有变化的。虽然只是两点提高,却是很重要的提高--这使得他们不仅对阵二三流球队,而且对阵一流和准一流球队时,中场的优势能够顺利转化为前场优势,进而得分;后防的巩固和硬朗,也使得他们不必再惧怕力量型球队如德国的高举高打。90年后十多年来,巴西足球能雄踞世界足坛,甚至被炒为神话,正是得益于这两点的改进。但是遇到那些基本打法和自己相似,中场争夺上不具优势甚至是劣势的球队,即阿根廷和法国,巴西人就没有把握取胜,甚至是完败,正如“法拦西”之“克”巴西。 既然阿根廷的中场优势也是很大,那么为什么不能顺利吃下德国呢?这里有两个原因:1.本届阿根廷队进攻上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由中场到前场的推进速度偏慢,往往陷于繁琐,这就使得德国队可以及时回防,形成攻坚战的形势;2.当必须实行攻坚战时,本届阿队又在体格、力量上不足,难以形成足够的冲击力。阿队这两个缺陷在打塞黑这样的二流球队时看不出,而在打德国甚至荷兰这样的准一流球队时就暴露了。不过,阿队最后也没有在120分钟内输给德国,被扳平的确具有偶然性:正选守门员受伤,替补仓促上阵,无论技术、经验还是信心上都比正选差。德国攻入的一球,虽然主要责任是阿队后卫出错,但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门将,这样的球一定会坚决出击。因为这个球已经吊到小禁区附近,如果被对方顶到,十有八九是要进的。后卫偶然出错是难免的,一个优秀的守门员,补漏也是一项基本功。显然阿队的替补门将没有能做到这一点。从哥斯达黎加也能进德国2个球来看,阿队即使以1:0赢德国,显然也是太少了,其原因就是进攻速度不够快,攻坚能力不够强。如果阿队能改善这两点,至少可赢2:0或3:1。有人说阿队应该和德国对攻,这一点我不赞成,因为阿根廷人的体质、耐力和德国人无法相比。如果上半场抢攻没有效果,下半场会不堪设想。阿队最多只能象巴西对法国那样,抢攻前20分钟,一旦没有进球,必须重新打回控制中场的老套路,这样才能使比赛的节奏适合自己,合理分配体力。本届阿根廷队,看起来更象一支传统的南美球队,这可能并非好事。 如果是德国对荷兰,由于两队的进攻套路基本一样,彼此烂熟于心,理论上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荷兰虽然自己打不好长传冲吊,但防范德国的高举高打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实际大赛上的情况多数是,荷兰对速度要求太高,奔跑太狠,在前面的比赛中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待到战德国时,已不能保持这样的高速了。于是,荷兰人的进攻威胁大大下降,德国人在体格和力量上的优势体现出来。所以在大赛中,德国压倒荷兰的情形要比相反的多。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捷克也经常克荷兰和德国。捷克这支球队的打法比较独特,它的基本进攻套路既不是下底传中,也不是中路突破,而是直接传给高中锋扬.科勒,由他进行头球摆渡,分配给跟上接应的队友。扬.科勒在捷克队中不仅是前锋,也是一个前场进攻的组织者。如果此计不成,他们会采用“狼群”战术,祭出好几个前锋不断冲击对方后防。总的来说,这种“狼群”战术并不是通过战术配合,而是依靠前锋们的个人技术和突破能力来奏效的。由于荷兰和德国后卫的个人技术水平相比捷克前锋有较大差距,而体格上捷克人也不比荷、德逊色,“狼群”战术可以把他们的后防冲得七零八落。04年欧洲杯,捷克曾上演“惊天大逆转”胜荷兰和“捷克二队”羞辱“德国老爷车”的好戏。不过,“狼群”战术在遇到技术型球队如意大利的防守时,却显得一筹莫展。由于扬.科勒受伤不能上场,捷克也打不起高中锋摆渡的战术,所以在和意大利的比赛中落入下风。捷克人的进攻套路过于单调了一些,另外队伍老化也有一定关系。在捷克“黄金一代”的颠峰时期,波博斯基这样的球员都是在禁区前敢于左扣右扣的猛士。巴罗什在04年欧洲杯上表现突出,但后来一直消沉。现在看来,他更多地是一个“反击型”的前锋,而不是“攻坚型”的前锋。 最后,意大利为什么能克德国,也往往能克荷兰?这首先是因为意大利的防守,可以经得起阵地战,尤其是“下底传中”一类套路的冲击,否则就不叫“混凝土城墙”了。然后,对于强调进攻速度的德、荷来说,他们的队型会拉开很大的空隙,于是就为意大利人的反击致胜提供了机会。但是,意队在面对巴西、阿根廷和法国这样控制中场的技术型球队时,他们的反击经常在中场就被拦截;而拼中场,既不是意队的习惯打法,事实上也拼不过他们。因此,意队对这三队,只好期望守到进行点球决战,或者通过定位球战术破门,正如本届决赛所看到的那样。从球风、球路上说,巴、阿、法都是意队的“克星”,历史战绩也是如此;只是这个“克”,托意队防守的福,一般“克”不到“底”(即被攻破球门)罢了,所以意队还可以失势但不失分。需要指出的是,意队的中场虽然比巴、阿、法要逊色,但比其他队还是要强的,因为他们毕竟还是技术型球队。所以你看到,他们的10号托蒂在对乌克兰这样的二流球队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组织者作用,对德国这样的准一流球队时也能传出几记颇有威胁的直线球,但在对法国这样的一流球队时,几乎是寂寂无闻,很少有他的表现。不过,所谓一流、准一流还是二三流,是以整体实力来区分的。综合来看,意大利队的实力还是一流的,他们能一路晋级直至夺取本届冠军,球员的战斗意志和决心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足球比赛,不仅是比技术,比力量,比速度,也是比意志和决心;他们能连胜来势汹汹的东道主和自己的“克星”法国,也克服了射点球这个“心魔”,超越了自我,他们的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因此,2006年世界杯冠军的成色是足够24K的。 我对本届世界杯球队水平的分类:一流球队:阿根廷、意大利、法国、巴西;准一流球队:葡萄牙、荷兰、德国;还有三支球队,不好归结到二流,但某些方面和准一流有差距,他们是:西班牙、捷克、加纳。其他球队都是二、三流了。 总结起来,足球的基本进攻套路有三种:中路进攻、边路进攻和防守反击;各国球队的基本风格也有三种:技术型、力量型、速度型。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类型,和各国的人种、文化很有关系。以拉美人的体格来说,他们肯定不可能打力量型和速度型,只能走技术路线。拉美人虽然不够高大,但更灵巧和敏捷,起动、转身的速度更快,这都有利于他们的技术特长的施展。而对于北欧和中欧国家来说,他们当然也会尽量发挥其身高和体格上的优势,而不和你比灵活性。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是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踢足球,尤其是,如果这个国家曾经采用某种打法在大赛上取得过优异成绩,这种打法就会成为一个颇为顽固的传统,很难变更。这在那些足球大国身上尤其明显。 那么,究竟中国足球应该采用什么基本打法,走什么路线呢?不妨回顾一下80年代的历史,这个时候中国足球还没有引进外国教练,纯粹是自己摸索: 80年代初,苏永舜时期,强调控制中场,走技术路线,类似南美足球的打法,最好成绩是世界杯预选赛亚太区第三名。82年世界杯决赛周只有20(还是24?)个名额,亚洲+大洋洲只有两个;现在总共32个名额,亚洲4.5个+大洋洲0.5个=5个。如按现在整个亚太区得到的名额比例,相当于82年时有20*5/32=3.125个名额,因此当时的中国队晋级有余。今天耿耿于怀澳大利亚“脱大入亚”的人,实不知何为羞耻。苏永舜时期的中国队主要缺点是核心球员年纪偏大,体力不继;对抗性较差,这和当年的物质生活水平低和缺少对外比赛经验有关。 80年代中,曾雪麟时期,强调边路进攻,想搞“两翼齐飞,中间开花”,其实是效法荷兰,最好成绩是亚洲杯第二名。这个亚军可是货真价实的亚军。86年世界杯决赛周有24个名额,亚洲大概有2.5个,据此而论,中国队也应出线。但后来的5.19负于香港。这里有两个原因:1.郭家明的香港队是历史上最强的一支,省港杯、沪港杯上均不逊于对手,这是足球比赛的偶然性问题;2.曾雪麟的中国队比苏永舜的中国队技术水平的确下降了。虽然曾雪麟一直强调自己也是技术型打法,但由两点可以看出问题: 1)苏永舜时期,中场有容志行作为统军人物,到了曾雪麟时期,已经没有了全队的核心。也许曾是由于找不到这样的核心才改打边路进攻的,但缺少核心,正是说明球队的技术水平下降,因为能作为核心者,无论技术、意识、组织能力上都必须明显高人一筹。可以说,这时的中国球员中已经找不到这样的突出人物,技术水准下降是无疑的。 2)对密集防守没有办法,这是攻坚能力下降的表现,原因就是缺乏中场组织核心。对阵香港时,香港球员的体格要弱于中国球员,香港队的球风也算不上硬朗,所以这和中国队的冲击力不够无关,而是进攻没有组织好,缺少章法的问题。另外一个现象是,边路进攻,下底传中虽然可以做到,但关键的中路抢点、包抄射门远不如期望(当年叫做“临门一脚”问题)。这也是前锋能力衰退的证明。 80年代末,高丰文时期,强调防守反击,实质是想学习意大利。这个就不用说了,什么“黑色三分钟”,“九分钟”都是那时期酿成的。高丰文的球队,不但攻不上去,也守不住,和他的初衷完全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防守反击这种战术,是要在较高的技术水准下才能发挥效力。即使没有意大利的技术,也至少要有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那样的技术。高技术下的防守反击,就好象一个高手撒太极,故意让你三招,抓住你的破绽一举击倒,这是一种示弱诱敌的阴狠战术。但如果你没有那样高的技术,你就不会发现对方的破绽,更不会抓住对方的破绽;即使发现了,抓住了,由后场反击到前场,这个距离相当长,不仅速度要快,意识要好,反击要坚决,而且对球员的技术要求也高,因为途中少说也会遭到三、四个人的干扰破坏。中国队员没有这样的速度、意识和技术,于是,所谓“防守反击”就必然打成只有招架,没有还手,全场被动,处处挨打,学习意大利学成典型的东施效颦的笑话。放弃进攻主导权的另一个深远危害是,中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日益下降,因为足球的技术和战术的精粹只有在不断进攻中才能体现,才能学习和提高,反过来也会促进防守水平的提高--只有知道怎么去攻,才会知道怎么去守。一味强调防守的中国队,除了会犯规、会踢人、会扯衣服外,连基本的带球、传球也做不好,枉论对抗和过人,“黑色X分钟”又有何奇怪?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学习南美,控制中场,走技术路线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发展方向,因为中国人的体质和南美人差不多,而比不上欧洲人,甚至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以,“力量型”是扯淡,“速度型”也吃不消。只有控制中场,从而控制节奏,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支撑整场比赛的消耗。中国人在灵巧和敏捷上是足够的,绝不会弱于南美,这由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已经可以证明。有人会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总能找到一些牛高马大的人可以和欧洲人拼吧?又错了。由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和体重不如欧洲人,如果有人能达到欧洲人的体格,那么他在柔韧和反应上就会比同样体格的欧洲人差,通俗地说,中国的“大个子”要比欧洲的“大个子”笨拙。另外,中国人的骨骼不如欧洲人粗壮坚固,肌肉不如他们结实,因此,同样身高和体重的两个人直接碰撞,通常是中国人吃亏的。这一届的阿根廷队平均身高只有1米7左右,却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中国足球界何止应该汗颜。当然,他们脸皮够厚,嘴巴够油,绝不会也没有“汗”可颜。 学习南美,不是要把他们的一些缺点也学过来,例如倒脚太多,节奏拖沓,进攻速度慢,配合过于繁琐,防守不稳等等。但是基本的打法和方向--控制中场,控制节奏,技术取胜,则是确定无疑的。迷失了二十多年的中国足球,还想往哪去?
载入中......
四、足球的基本打法和基本阵型 上次发表了之二之后,一些网友提出了疑问和意见。这里要说明一下: 前文关于“球风相克”的问题,是想通过这一点引出对足球基本打法的讨论。有些网友看着看着,就扯到阿根廷究竟算不算“克”巴西上去了。纠缠在这里就偏离了文章的主旨,何况,这样的问题恐怕再争一千年也争不完,阿迷有阿迷的看法,巴迷有巴迷的观点。我喜欢和支持阿根廷足球,但还算不上“阿迷”。所谓“迷”者,应该是达到某种感性超越理性的程度才算。所以,我不必讳言阿根廷队存在的不足。我的确不太喜欢巴西,但那是因为他们“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与其真实水平存在相当差距,而不是否认巴西球员的球技和巴西队的实力。我的观点就是,阿根廷能和巴西在长期的交锋历史中不相上下,就可以算“克”。因为巴西足球很早就已经被炒成神话,这在其他对手的心理上必然会造成很大压力,丧失比赛信心,未战先输;相反,巴西人则占了很大的便宜。因此巴西对阵任何球队,都至少应有六成胜率;如果只有五成,那已经是被“克”了。 我之所以认为90年阿根廷对巴西的1/8决赛是数十年来最伟大的比赛,不仅是因为它促使了巴西足球的改变,而且,它是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虽然90年的阿根廷实际并不弱,而巴西实际并不强,但由于小组赛打得不好,阿队上下遭到很多指责,信心方面也大受打击,这会直接影响球队的实力和表现。所以在这场比赛中,阿队的确是扮演弱者的角色。阿队的状态直到杀进四强后才大体恢复,与意大利的半决赛才是当年这支阿根廷队的正常水准的反映。由古至今,以弱胜强才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管是比赛还是战争。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所以,尽管这场比赛算不上淋漓酣畅,扯不上荡气回肠,老马全场也只有那么一两次灵光一现,但它确实比86年阿根廷2:1英格兰和3:2西德的比赛更加难得,更加伟大--因为86年时是强强对话,谁胜谁负都不奇怪。如按“以弱胜强”而论,85年的5.19也是一场伟大的、经典的比赛,只是它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影响无法与阿巴大战相比。 另外,请各位不要机械地理解我对基本打法的分类。例如,我说德国是力量型打法,习惯边路进攻;巴西是技术型打法,习惯控制中场,那是指他们两个相互比较而言。如果他们对的是中国队,那么德国人同样可以在中场随便搓球,照样把你搓个半死;而巴西人也完全可以懒得搞中场组织,直接把球吊到前场,也能灌你四五个。与二三流球队比较,德国队的技术并不低,也并非没有中场组织者,例如86年的鲁梅尼格和90年的马特乌斯。但是,如果它对阵技术比自己出色,中场比自己强大的球队,再和对手拼中场,那就是不明智和不可能的了。此时它只能采用“快速通过中场”的办法,要么走边路,要么打长传。 事实上,每一种打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更重要的是,它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前提才能成立。例如,你让现在的中国队员打控制中场,一定会踢成来回倒脚,倒不了几脚球就丢了。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多打边路进攻,勤快一点跑动为好。中场踢法的成立条件是球员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能控得住球,容易抢到别人的球而自己不容易被抢到;另外,它必须具有一个出类拨萃的球员作为组织者和核心,例如本届阿根廷队的里克尔梅,巴西队的罗纳尔迪尼奥,法国队的齐达内,等等。如果缺了任何一条,这种战法不是打不出来,就是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每一个国家的足球应采用何种基本打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那是一个长远的、整体性的问题;但具体到每一场比赛,则应根据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决定。 也不是“旧”的打法和阵型就一定落后,“新”的打法和阵型就一定先进,适合自己的打法才是最好的打法。例如捷克队的“高中锋头球摆渡”和“多前锋狼群战术”,其实是非常古典、非常怀旧的打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业余”的打法(“多前锋攻击”经常在一些业余比赛中见到,因为业余球队缺少专门的训练,不可能打出很强的组织性,更多地是球员各自发挥),大概也只有象布吕克纳那样的老帅才会特别钟情于此。也许在老人家看来,只有这样踢才是“踢足球”,他那个年代的球员和球队都是这样踢的。但这样“老掉牙”的打法用在捷克队身上,依然取得过骄人战绩,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捷克足球善于出优秀的前锋,但不容易出优秀的中场(也许是捷克人本身自由、奔放和勇敢的个性使然)。足球的中前场存在一种互补关系:如果你的中场强大,组织能力强,输送有效,那么对前锋的素质要求就可以降低一些;反之,如果你有足够多的优秀前锋,你也可以不必过份依赖中场的组织和输送,直接由他们不断冲击对手的防线,就能把它冲垮。捷克足球正是后一种情况,其他球队想学是学不来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优秀的前锋。 不过我倒是觉得,如果现在的中国队请布吕克纳来做主教练,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要在短期内全面提高中国队员的技、战术素养,并培养一个出色的中场核心,只能是妄想;但要提高中国前锋的水平,鼓励他们勇于向前的胆识,或许还可以做到而且非捷克足球不可为的。前锋不力是中国队的老大难问题了。何况,布吕克纳年纪大了,脾气也好,不会给中国官员们惹麻烦,这才是最关键的;老布的价钱又便宜,是所有强队主帅中最低的一个,绝对的物超所值。 再比如,英格兰坚持的长传冲吊也是一种很古老的打法。但是,六十年代的英格兰却是可以和巴西一争高下的一流球队,七八十年代还可以算准一流水平,九十年代以后就只能降为二流了。这其中的缘由,并不是长传冲吊本身落后,作为一种打法它自有其存在的理由,而是因为长传冲吊赖以发挥威力的成立条件在英格兰队中消失了。长传冲吊有什么成立条件?一、前文说过,它要求长传的精准度和接应队员奔跑争球的正确方向,这在现今的英队中都是大大下滑了;二、它不要求中场组织者,因为长传本身就是最快速地通过中场的方法,但与此同时,它必然需要更高能力的前锋。八十年代的英格兰还有莱因克,九十年代后又有何人? 说到英格兰,顺便为贝利老爷子说点公道话。尽管很多人都在痛快地骂贝利,嘲笑他的乌鸦嘴,但事实上,老贝的预言已经成为每次世界杯上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没了它,人们就会觉得缺了点什么。老贝的预言真是那么神奇的诅咒吗?有些可能的确是贝老爷对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有些可能是人们的夸大、炒作和断章取义,另外一些,则是其他原因。贝利几乎每届世界杯前,都会将英格兰列为夺标热门,又将英格兰的球星捧得很高,例如鲁尼。也许贝利不是看不到英格兰足球近十几年日趋没落的事实,而是因为英格兰在贝利踢球那个时候,几乎是唯一可以和巴西有得一拚的球队,英队更是66年世界杯的冠军。所以,贝利其实是在怀念自己的老对手,老朋友,不想看到也不愿相信他们的没落。这还是一种相当纯朴的感情,呵呵。 现在可以总结一下足球各种基本打法的优缺点和它们各自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1.控制中场 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节奏,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消耗;中场强大,无论对前场的进攻还是后场的防守都是重要的支持,一举两得;可以降低对前锋和后卫要求;可以有效遏制边路进攻和防守反击战术。 缺点:习惯打控制中场的球队,进攻不够干脆利索,战术配合繁琐,容易在无谓的倒脚中浪费时机;中场再好,也无法对付长传冲吊和高举高打,因为这种打法不需要中场,对付它只能靠后场防守能力的加强,与及多控球,减少对方打长传的机会。 成立条件:多数球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修养较高;而且至少要有一个出类拔萃,有领导才能,在队友中有威望,敢于承担责任的球员作为组织核心。 适用范围:对手的技术水平和中场抢截不如自己的时候。 2.边路进攻 优点:快速,简练,对球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不太高;可以频繁给对方造成威胁,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多获得前场定位球,尤其是角球的机会。 缺点:套路简单,容易被对方熟悉和瓦解;消耗体能大;如果进攻不够快,出球质量不高,包抄射门跟不上,往往不如开角球。 成立条件:下底要坚决,必须抓住对手没有来得及完成回防的时机出球,否则就是浪费机会;执行下底传中的球员必须具有相当的速度和对抗能力,否则有可能被对方后卫盯死、破坏和抢截;对出球和包抄射门也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至少要有一个冲击力强,抢点意识好的高中锋,不一定由他进球,但可以吸引对方的防守,形成空档给其他队友;接应队员至少应有三人,两人抢第一、第二点,另一人堕后,随时插上补漏。 适用范围:自己的技术和中场不如对手,但体能、速度比对手好。 3.防守反击 优点:拉开对手的空档,引诱其出错,容易打出成功率很高的反击进球;进攻路线和方式不确定,对手不容易了解和防范;可以减少自己的消耗,保存体力,以待对方疲劳的时候一举胜之。 缺点:大部分时间将处于下风,防线承受的压力很大,对球员的意志和决心也是一个考验;常打防守反击的球队,往往组织不起系统、精密的攻势,因此如果自己先失球,将导致攻不上守也不是的被动局面。 成立条件:防守水平很高,能抗击任何一种进攻形式;至少要有好几个符合快速反击要求的队员;充分的反击意识和发现机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球员要不怕打下风球,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 适用范围:整体上技术和体能均不如对手,但少数球员具有相当高的速度和突破、攻击能力。 4.长传冲吊 优点:最快的速度攻至对方后场,如能反复进行,则攻势很多,令对手疲于奔命,而自己消耗的体力不大。 缺点:进攻成功率低,战术过于简单;传球距离长,误差大,接应队员经常要追球、调整和校正,也就损失了时间上的优势;由于传球方向对进攻方的视线经常是相背的,而对防守方则是迎面而来,因此防守方比进攻方更能看清球路,也更容易顶到球或抢到球。 成立条件:长传球的精准度高;传球和接应的角度符合一定要求(&60度),这样队员之间必须有足够默契,因为距离远,不可能象短传时用眼神、手势或喊话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要求优秀的中场队员,但要求有更多更优秀的前锋,否则只会浪费攻势。 适用范围:整体技术上不如对手,但身高、力量上有优势,而且至少有两三名相当出色的前锋。 5.高中锋头球摆渡和多前锋攻击(捷克队打法) 优点:进攻不仅多,而且气势很猛,令对手产生恐惧感,往往未进球就首先摧毁他们的神经。 缺点:进攻组织性不强,战术配合一般,以前锋个人发挥为主;当面对防守严密而且有章法的球队(如意大利)时,总是无从下手,只能在禁区外围勉强起脚;太多兵力用于前场进攻,后防空虚,容易被反击和偷袭;当主要前锋状态不佳或某种原因不能上场时(例如扬.科勒的受伤缺阵),缺少其他取胜招数。 成立条件:对前锋的个人能力和胆识要求很高,不仅会射,而且会扣,敢于在禁区前扯动和突破。 适用范围:拥有至少四五名优秀的前锋,其中一名有相当战术素养的高中锋,而缺乏过硬的中场核心。 可见,每一种打法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面对一定的对象才能成立,否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一堆笑料而已。如果有人问,象中国队那样,没有技术水平,没有战术素养,也没有速度、力量和体格,更没有意志和信心的球队,该怎么办呀?这太简单了--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反正都是一个字:输。并且,这支球队和它的上级机构应该解散,它的比赛资格应该取消,因为它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世界杯前的友谊赛中(从后)踢断了法国主力前锋的腿,法国队因此锋线实力大大受损,没能夺冠也和此有关。而中国队上下竟然一点歉意的表示都没有,恬不知耻地说这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大言不惭地吹嘘“1:3惜负法国”--无耻之尤,无赖之极,还有比这更恶心和呕吐的球队吗? 上面讨论了足球的基本打法,现在再讨论足球的基本阵型。基本阵型和基本打法密切相关,基本打法不同,那么同样一个442或433阵型打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德国队的442和巴西队的442绝不是一回事。 现在较多采用的阵型有442、451、433,352、343较少采用。本届意大利队的4312阵型,可以理解为442和433之间的类型;而法国队的4231则是451的一个变种。 为什么足球要有阵型之说呢?除了便于队员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划定每个队员的主要活动范围,从而减少他们在体力上的无谓消耗。足球场很大,如果每一次进攻都是全体压上,每一次防守都是全部后撤,用不了多久都得趴下。所谓“全攻全守”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口号。如果对方的攻势不是特别猛,压力不是特别大,前场队员急于回撤是没有必要的。 先看后防。多数阵型都会安排4个后卫,而不是3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无论对方的前锋从左、中、右哪个方向突破,至少都有2个后卫可以对其形成夹击(俗称“关门”),而其他两个方向依然有后卫盯防,不至出现空档。一个优秀前锋在一对一的情形下扣过一个后卫是经常可以做到的,但要突破两个后卫联合组成的防线,几乎不可能。因为2个后卫的防守宽度至少是1个后卫的3倍,而防守能力则不仅是倍增。这样,对后卫的个人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就可以不那么高了。因此,只打3个后卫的阵型,要么是对自己的后卫信心十足,要么就是认定对手的前锋都是草包。4个高素质的后卫,至少可以有效地化解几乎所有的突击、偷袭之类的攻势,因为通常这类攻势对方投入的兵力也不会多。 后卫线一般是比较稳定的,阵型和打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前场。前面6个人的配置,既和本队所掌握的主要资源有关,也和比赛的指导思想有关。这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纵深和梯次的多少。 显然,对于442阵型来说,中前场分成了两个梯次;而对于4231阵形,则分成三个梯次。梯次越多,纵深越大,越不容易被打反击;但是随之而来的缺点就是,这样的阵型进攻速度也会变慢,因为有更多的人堕后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对手的特点进行取舍。本届法国队打的4231队形,就是非常适合自己的阵法,因为他们拥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前锋亨利和两个相当硬朗的高水平后腰;同时,法队年龄偏大,本来就不想和你拚速度。当进攻速度下降后,对于阵地战、攻坚战的要求就会上升。幸而法队普遍的体格和技术都不错,定位球战术也漂亮,所以才能打得起这种步步为营的进攻,一路晋级决赛。法国队的4231,多数时候最前面只有一个亨利,而中前场、中后场塞了5个人,非常厚实,也就不需要中场队员跑得太累,非常适合这班老家伙。 如果是荷兰、德国打这样的阵型,那就是扬短避长。对于习惯边路进攻的球队来说,442应是首选;而那些中场和前锋俱佳的一流球队,可能采用更进取和更具攻击性的433。不过相对于小了一个梯次;而相对于442,中场又少了一个队员。这就要求三个中场球员更多地跑动,弥补纵深不足和中场空虚的缺点。显然,这是较年轻的球员才能做得好的,但出色的中场球员通常却不年轻,所以现在采用这种队形的强队也少了。 滑稽的是,英格兰居然也打起了451,这就完全是找死了。有些球评又说,451对担任单箭头的前锋能力要求很高云云,信口开河,不知所谓。就算有亨利那样高的能力,对着4个后卫,最多也就是一种牵制和滋扰的作用,使他们不能毫无顾忌地助攻到前场。真正有威胁的不是单前锋,而是随后推进上来的3~5名中场球员所形成的攻势。总之,451必须有强大、一流的中场球员才能发挥效力。除非单箭头面对的是三流不如的球队和后卫,才有可能一个人形成威胁--这里可是世界杯呀,你以为是“假A”吗?由于中场组织不是英队的所长,它打451,那就白白损失了进攻速度,却换不来阵地战上的优势。象英格兰这种习惯长传冲吊的球队,哪怕找不到赵云、马超,也要找三个廖化放在前场。这样一旦出现长传机会,攻击上就有三个点可以选择,对方要防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本届的英格兰队也不至于打得那么难看。前面说过了,长传冲吊不要求优秀的中场队员,但要求有更多更优秀的前锋,否则只会浪费攻势。 当由攻转守时,如果不是特别情况,要留3个队员在中圈附近,随时准备打反击。因为7个人来防守已经足够应付绝大多数攻势;留下3个队员,一旦出现反击机会,容易形成至少是局部的“3过2”或“2过1”--这是“必杀”之势,因为对方少1人,防得了突破防不了传球。当然,连球门也找不着的中国队除外。 本届世界杯上不少球队在罚点球和守点球上存在问题。甚至号称“世界第一门将”的布冯,居然没有一次扑对方向的。这不是他技术不行,而是存在心理障碍,乱蒙一气。其实太紧张是没有必要的。点球大战中最紧张的不应是守门员,而是罚球者,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扑不到点球是正常,而罚失的就差不多是罪人了。通常,5轮点球中会有1轮是射偏、射飞或打中门框的,那么再看剩下的4轮:又快又刁的球当然肯定进了;不快但刁、不刁但快的球也很难扑;不快也不刁,那守门员就可以施展了。所以按照经验和概率估算,5轮点球一般要丢2球,其中有1球是罚球失误,1球是门将建功。布冯如果没有把握看着罚球者出脚的姿势就判断球路,那就干脆等球出来后再扑,这样至少方向不会错;而方向不错,即使扑不到球,也会给下一个罚球者这样的强烈暗示:如果我的球不够快或不够刁,就有可能被扑到了。这样下一个罚球者就很可能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产生失误和技术走样、变形。这方面,葡萄牙的里卡多就做得很好,当然英格兰的射术也是差劲,净出些软绵绵的半高球,既没速度也没角度。 关于传球,两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过这个问题。传球是足球运动员的基本功和基本知识,但由本届世界杯来看,依然有一些球员没有在恰当的情形下选择恰当的传球办法。大体上,传球有三种类型: 1. 45度高球,这是惯打长传冲吊球队的传球。它的优点是距离最远,可以最快地攻至对方前场甚至禁区;缺点则是误差大,精确度低,通常接应队员需要作奔跑、转身和争顶的动作,这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长传球的时间优势和威胁力。如果你有高大而且争抢能力强的前锋,不妨多试一试,否则多半是无用功。 2. (0度)地面直线球,这是惯打配合的技术型球队的传球。这种球可快可慢,由于只考虑二维平面而不是三维空间,它的精确度是最高的。并且,由于使用膝盖以下的部位接球,可以几乎不做任何调整动作就直接带上去,整个进攻显得流畅和紧凑,也保证了球始终控制在自己脚下。它的缺点是由于贴着地面滚动,传球过程中容易被对手抢截或破坏。所以,只有那些技术优秀的球队才打得好这种传球,因为他们首先在传球时机和传球方向上避免了失误。 3.低平球,角度介于0度和45度之间,这是惯打快速反击的球队的传球,因为它的飞行速度是最快的,而飞行距离可远可近。理论上,它应比45度高球落点的误差小,但实际却往往相反。这是因为0度和45度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极限值,而低平球的出球角度却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变化,这就不好处理了。所以在实战中,它的落点误差经常不小,这就要求接应队员跑出一个足够大的空档,才能避免对方的抢截。另外,这种球触地后会反弹,接球部位通常是肩部到大腿,接应队员需要做一些停球、调整的动作,也损失了不少时间。 最后说一说跑位。一个很好的例子:阿根廷对塞黑所进的第二球,是克雷斯波在对方两人的夹击下,巧妙地用脚后跟回敲,坎比亚索从后插上射门。在电视中可以看到,当时有一个塞黑队员也跟着跑了上来,但他却跑到了坎比亚索的左边而不是右边。显然他完全是瞎跑。如果他跑到右边,即克雷斯波和坎比亚索之间,那么这个球就很有可能被他截到了。不管他是不是后卫,这样的瞎跑也是缺乏基本跑位常识的表现--如果你是防守方队员,那么你应尽量跑到对方持球者和可能的接应者的连线之间,这样至少可以使对方不能舒服地传出地面球(高空球还是可以的);如果你是进攻方队员则应相反,尽量不要让对方球员挡住传球路线。塞黑队员既没有跑对方位,也没有紧逼坎比亚索,于是阿根廷人从容破网得分。 以上谈了足球的基本打法、基本阵型和一些技战术知识。掌握了这些还只能是三流球队和“足球第三世界”的水平。所谓三流球队,是指凭实力不一定能进世界杯决赛周,有时能进,有时进不了。这样的球队通常也不能在小组赛中出线,例如沙特和伊朗。要上升到二流球队和“足球第二世界”,必须再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所谓二流球队是指,凭实力可以确保打进世界杯决赛周,有时能进16强,偶然可以混入8强,例如墨西哥和乌克兰。“足球第三世界”的国家想当然地以为,足球比赛就象一部设计好程序和参数的机器,只要安排好一定的人打一定的位置,就能得出一定的结果;只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多投入资源,再请一些外教,就能捣鼓出很多的人才和很强的球队,光宗耀祖一番。这样的认识是很肤浅很可笑的,他们的仿效只是“技术面”、“器物面”的仿效,他们也只愿意在这样的低层次上仿效,因此最多三流水平。“足球第二世界”的国家,已经开始从“基本面”、“制度面”去学习先进强国,例如普及足球运动,搞好国内联赛,维护公平竞争、公正执法,使足球运动有广泛和扎实的基础,球员具有敬业乐业的态度,搞足球的人受到社会的尊重,等等。所以他们才能更上一层楼。但要上升到第一流的足球强国,他们还差关键的一步。 器物之上是制度,制度之上是思想和精神。制度的产生本身就是依据人的某种思想基础和精神信仰,同时制度也需要人来实践和维护。如果人们没有达到该种制度所要求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那么再好的制度也会被人们利用、扭曲甚至践踏。凡是称得上足球强国的国家,不仅具有足球运动所需要的良好的制度和合适的环境,而且,球员从心底里(而不仅是表面上)热爱足球,人们以行动(而不仅以嘴巴)支持足球。这些国家的足球队凭实力可打进八强,经常是夺冠热门;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那些二三流球队所没有的--天才和英雄。 五、足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律 有人会说,足球的特点是贴身对抗、争抢激烈、运动量大,等等。可惜,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符合以上特征的运动项目不止是足球,篮球也是;如仅从对抗的激烈程度来看,足球还远不如橄榄球。足球的基本特点,当然是在和其他运动项目比较下,为足球所独有而其他运动所无的。 足球最大的特点,当然就是用脚踢球,而不准用手(甚至上臂)去碰球。人的手是最灵巧最好用的,偏要放弃这样灵巧好用的手,去使唤相当笨拙的双脚,而双脚还要同时担负起奔跑的任务,后果可想而知。主要用脚,不准用手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足球成为一种难学易忘的运动,和一种攻难守易的运动。 我踢过足球,也打过篮球,两者的次数和时间差不多。如果我荒废一年再去踢球,很多动作做起来就很别扭,要恢复以前的水平,起码得一两个月时间;但如果我一年后再打篮球,球感很快就有了,勾手投篮照样挥洒自如。显然,足球是比篮球难学易忘得多的运动,主要原因就是脚比手笨得多。另外,足球技术的发挥所要求的身体条件比篮球要高,所以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很多球星长期伤病后水平掉得厉害,也是这两个原因。 用脚不用手,必然破坏容易建设难--你要从一个优秀球员的脚下抢到球可能很难,但如果只是把他的球踢走或铲开就容易得多。罗纳尔多够厉害了吧?中国队够差劲了吧?可是他对着中国队员,过得了一个、两个,过不了第三个、第四个;过得了一个人的单防,过不了两个人的联防。否则,巴西对中国就不是4:0,而是40:0。因此,踢丑陋难看的防守足球要比踢精彩悦目的进攻足球容易得多,这会使得球队的思想趋向保守,而球员的心理滋长侥幸。 攻难守易直接导致足球比赛只能以小比分定胜负,所谓大胜也很少超过三球。一个球队如果经常净胜对手2球,那么实力已经明显高了一档。但弱队也不必太过灰心,因为小比分就意味着还有生机。如果哪一次,强队状态不佳,少进了一球,而你状态正好,多进了一球,那就已经逼平了对手;运气再好一点的话,还可以爆冷胜出。因此,攻难守易和小比分制,使得足球比赛成为偶然性最大的一种比赛--从观众角度来看这未必是坏事,因为这样的比赛才有悬念;对于博彩公司更是再好不过,偶然性大,难以预测,才适合去赌,所以足球博彩是所有体育类博彩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七人或五人制的足球比赛,由于场地大大缩小,进攻次数多了很多,比分也会大幅增加,胜负的偶然性则显著减小。这种小型足球或可算是攻守平衡的运动。 与此对照,篮球则是攻易守难的运动,主要就是因为篮球使用灵巧的手而不是笨拙的脚。通常在对方控球时要抢截或破坏都是很困难的,偶然在传球时可以抢一抢。篮球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最后阶段--篮下进攻和远投的质量。强队和弱队的差别是,强队进攻的成功率达90%,而弱队只有60%,但仍然过半,于是正常的比赛结果是90:60。如果强队状态差,少拿了10分;弱队状态好,多拿了10分,那么80:70,依然是强队胜出。篮球场也远小于足球场,攻防转换的次数很多,得分自然就多。大比分可以大大减少偶然性--比如头两节太轻敌大意而落后了,只要后两节认真起来,依然可以追上直至反超,只要实力差距存在的话。但是足球场上的轻敌大意则往往是致命的--不用多,丢一球就行,足球比赛要进一球太难了,0:0的比分俯拾皆是。 用脚不用手的另一个后果是,足球比赛的危险性远比其他运动项目大。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腿、脚虽然笨,但却比臂和手的杀伤力大得多;在争球、抢位的时候,头、肘、肩也可能激烈碰撞;就算你身边没有任何人,一不留神时速100多公里以上的大砖头就会重重地砸在你脸上,当场眼冒金星,口吐白沫。本届世界杯,有些球员排成人墙防守任意球,看到球飞过来,不是把它顶走,而是本能地缩头回避,任由它直轰球门。也许不要过于责备球员,换着你可能球没开出就吓得两蹄发软了。在激烈的比赛中,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的球员,都要时刻面临严竣的心理考验;在巨大的危险威胁下,日常训练水平能发挥出五成都已经是很不错了。相对而言,同样是贴身对抗的篮球,危险性就要小得多,起码很少有踢伤、铲伤之忧。篮球比赛的上半身碰撞比较多,但通常不如足球猛烈,其原因在于:1.篮球场比较小,人比较拥挤,因此多数的奔跑只是处于起动阶段,并没有达到最高速度和最大的惯性,不仅冲撞的力度小,也容易收闸;2.争球引起的碰撞,由于篮球使用手,于是争抢双方都会自然地伸手接球,这就避免了肘部动作,而足球的争顶,经常使用肘部防护和压制对方;3.较小的场地也使得犯规动作无所遁形,从而起到相当的阻吓作用。 难学易忘和攻难守易,意味着足球比任何其他运动都更需要天才,只有天才才能达到很高的竞技水平,取得赛场上的优势;小比分制和大危险性,意味着足球只能是一个勇敢者的运动,英雄的运动,只有英雄才不会害怕任何危险和困难,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甚至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足球场上的英雄比任何其他运动的英雄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有更高的胆色;足球场上的英雄也比任何其他运动的英雄更可贵--因为是小比分决胜,很多关键的比赛,往往也是势均力敌的比赛,双方经常打成胶着。这时候,哪个球队可以涌现出更多的英雄,或者比英雄更英雄的英雄,哪怕只是一刹那的英雄,都将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所以,足球表面上是一个集体运动,但是关键场次的关键进球和救球,却必须依靠天才和英雄。只强调集体而压制个人,甚至嫉妒天才、埋没英雄的球队,充其量只能打出“中规中矩”的足球--中规中矩地赢,也中规中矩地输;他们必定拿不下关键的比赛,困难的比赛,势均力敌的比赛。有没有天才和英雄,决定了一支球队和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是一流、准一流,还是二三流,或者九流、不入流。如果一支球队不仅有天才,有英雄,而且天才和英雄集于一身,这支球队肯定是超一流的球队--正如86年的阿根廷。 一些二流球队在一般比赛中看起来也很不错,“足球第二世界”的国家,也可以出足球人才,甚至不乏优秀球员;但他们对足球运动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他们还是不清楚足球运动的伟大和神圣何在,他们国家的人也同样缺乏对足球事业和足球运动员的真诚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一句话,他们还不知道为了什么踢球,因而他们的球员并没有全身心地热爱足球,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这样,他们的球员既达不到天才的水准,关键时刻也会在危险和困难面前犹豫和退缩。这样的球队也就只能徘徊在八强以外。 那么,天才和英雄是怎样产生的呢?显然,不可能11个人都是天才,但他们都有可能成为英雄。不过,成为英雄的前提是,他们本身也必须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否则想做英雄也是有心无力。何况,一场比赛90分钟,除去球的飞行、滚动和其他一些时间损耗,真正平均到每个队员的控球时间只有3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技术最高者未必有足够的机会发挥;那么就要求其他队员也要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准和战斗精神,当机会降临时能抓得住,打得出,才能成为本场比赛的英雄。 先说天才。天才可以光靠训练出来吗?既然是“天才”,那就不可能光靠训练,那只能算“人才”。天才只能依靠发现和发掘。如果某种制度可以有效地发现天才,尊重天才,鼓励天才,给予天才适当的成长环境和发挥空间,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一定就高。反之,如果某种制度只喜欢那些唯唯诺诺的、恭恭敬敬、对自己奉若神明的好学生,好孩子,只喜欢好学生足球,好孩子足球;而讨厌、压制那些有个性、有主见、有特点的球员(这往往是天才的特征),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一定烂得不行。这个国家的官员也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那个花了很多投入和资源的足球只会给他们丢脸。 什么样的年轻人可能具有足球天才的潜质?首先,不需要任何人指使,甚至顶着老师、家长的压力,他也要去踢球,常常为此废寝忘餐。这不仅证明他对足球的酷爱,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而且很可能他也是足球的能手,对足球的悟性很高--正因为如此,他在与其他年轻人的比试中常常胜出,受到同伴的夸奖,产生成就感。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势必进一步加深他对足球的酷爱。现在有些家长很不明白他们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打“街霸”和网络游戏,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很可能这个孩子就是具有电脑游戏上的天赋,因此在游戏中他经常能赢别人,获得成就感,不断重复正反馈过程。 反之,如果是某个教练自己到中小学去选拔运动员,看到哪个孩子大个一点,可以给自己很快地“出成绩”,就把他拉去集训。这样的孩子就算小时了了,长大一定平庸。因为首先他就不是自己喜欢足球,愿意踢球,训练的效果必然事倍功半。然后,这个孩子之所以显得大个,很可能的原因是比较早熟,于是在和同龄人的比赛中能占到优势,因为按发育程度,他的体质年龄比名义年龄大了两三岁,不过是“偷步跑”罢了。当他踏入成年,这种早熟优势就不会存在,甚至可能是劣势(早熟的孩子往往最后不够高,体质也不够强)。所以,中国的少年队(U17,17岁以下)经常在世界大赛中威风八面;青年队(U20,20岁以下)也还凑合;再大一点,不要说成年队,连准成年的奥运队(U23,23岁以下)也一塌糊涂。 再进一步观察:如果球员在带球、传球的过程中很少低头去看自己脚下的球,那说明他们很有信心,球感很好;而且不用低头,视野自然开阔,然后才能抓出机会和创造机会。反之,就算没人过来抢,也会不断看球的,则是自信不足,球感欠佳,视野必然狭窄,速度也快不起来。显然,前者已经具有天才的雏形。 不过说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因为中国的教练不仅没有水平,而且没有心胸。他们总是认定,自己年轻时做不到的,新一辈球员也做不到。例如,有些教练很讨厌队员“盘带过多”,强调“三脚出球”。如果按他们的话去做,象86年马拉多纳过五关斩六将那样精彩、经典的场面就永远不会见到,一代球王就会被扼杀得无影无踪。什么叫做“盘带过多”?如果这个队员在比赛中敢于带球向前突破,那是非常具有胆色和自信的表现,说明他很突出,即使进不了球也能给队手很大的恐惧感,而对队友则是很大的鼓励。相反,如果此时他传球给别人,而那个人往往却没有他的勇气和技术,反而是浪费机会,还把球丢了。中国教练们闹的笑话还少吗?据披露,近十年来被国内联赛球队放弃的、现在已成国际著名球星的外国球员就不下七八人,其中还包括舍甫琴科这样的巨星,而放弃的理由几乎都是“技术粗糙、意识差、无大局观”,如此这般。我敢说,如果中国的教练见到齐达内,也是一样的评价,也许还要加一条:此人喜欢玩多余的小动作,只顾自己表现,十足的个人主义思想。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球员没来中国踢球,对他们实在是一大幸事。 足球比赛要取得胜利,技术、战术、速度、力量、经验等常规因素大约只占六成,这些因素是看得见、可以预测的客观因素;另外四成则来自于看不见、也很难预测的主观因素。足球是一种要求主观能动性最强的运动项目,这和乒乓球、羽毛球等主要以技术水平取胜,通过训练就可以迅速提高比赛成绩完全不同。这就是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律。 提高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提高球队和球员的求胜欲望--这是最关键的一条。没有这一条,其他免谈。在强烈的求胜欲望驱使下,原本缺乏信心的球队也会振作起来,原本一盘散沙的球队也会团结起来,原本意志薄弱的球队也会坚强起来。足球比赛需要信心,需要团结,需要顽强,这些道理其实每个球员都懂。常规的实力因素根据求胜欲望的不同,要乘以不同的系数。例如强队的常规实力为100,弱队为50;但强队没有求胜欲,弱队求胜欲强烈,因而系数为0.7和1.4,那么赛场上的表现就是70:70,弱队至少逼平强队,进一步还可能战胜强队。每个赛季的末段,经常可以见到保级球队战胜中游球队,逼平上游球队的情形。一般来说,主场作战的球队求胜欲也强烈,因为不能让主场球迷失望,所以球队的主场成绩也比客场好得多。本届世界杯德国队能夺得第三名,也和主场作战强烈的求胜欲有很大关系,按其正常实力只是八强水平。 强烈的求胜欲望,可以令球员超水准发挥;拯救危难、改写结局的英雄,也就可能随时随地出现,而不限于某一两个人;当然,也会促使球员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战术水平。问题是,你怎样激发起球员的求胜欲望? 97年世界杯外围赛时,中国队的领导突发奇想,让球员们对着国旗宣誓,企图用“爱国主义”来激励球员。据说,女排就是这样干的,效果很好嘛。大概怕这班球员不吃这一套(可见他们自己对这个“绝招”也没有信心),于是又吓唬他们说:你们要维护职业化的成果,这次出不了线,“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可事实适得其反,中国队员在巨大的压力下打得很拘谨。客观地说,那一届的中国队不算太差,也赢过沙特一场;自容志行以后就一直无人的中场,此时好歹算有了个彭伟国。就正常实力而言中国队应该有50%的出线机会(98世界杯开始实行32支球队,亚洲区出线名额大大增加了)。问题是,出这主意的人完全不懂足球,完全不懂得足球和排球,和其他运动的差别所在。大概这班中国队员在想:“谁说我不爱国了?!犯得着你来吹吗?可是谁又会爱我的腿?爱国可以不拘一格嘛,打扫卫生也是爱国,不是总说‘爱国卫生运动’吗?为什么偏要我去拼老命?要不您老下去踢踢看......”当“爱国主义”的绝招失灵后,在米卢时代,中国足协不得不接受了“快乐足球”的概念。可是,提倡“快乐”,又使得球员们过于放松,没有进取心和责任心。于是米卢一走,足协立马翻脸,狠批“快乐足球”起来。 足球需要扯上“爱国主义”来“附体”吗?根本不需要。如果中国球员明白,足球本身就是一项伟大和神圣的事业,如果他们具有为伟大和神圣的事业献身的精神,他们自然就会用生命和灵魂来演绎足球,达到足球的最高境界,最高水平;如果中国人也明白足球运动的伟大和神圣,他们对球队、球员的支持就不会只停留在口头上,就不会只知道骂爹骂娘。但是,有谁明白足球为什么伟大,为什么神圣吗?还有谁愿意为一种伟大和神圣的事业献身吗?没有。所以,中国足球只能是这种水平了。 六、足球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运动,足球运动的最高境界是生命和灵魂 现在那些只会沉迷于游戏机室里和电脑前的新一代,已经不太可能理解二三十年前的社会和生活。那时的孩子,只要有一片大一点的空地,不论是操场上、马路边还是横街内巷里,竖起两块砖头作笼门,十几个孩子一个皮球,就够他们颠个半天。足球用最低廉的代价让为数最多的孩子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合作,享受了快乐--不论贫富,不分贵贱。足球是效益/成本之比最高的运动项目,是上帝对世人,尤其穷苦孩子的体恤和关怀。还有哪个运动具有这样高的效益和这样低的成本吗?没有了,除了足球。 有很多运动项目都存在一定的体格要求。例如篮球和排球,由于有高度上的障碍,几乎所有职业的运动员身高都得在1.9米以上,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绝大多数人的发展机会。再比如网球,由于黄种人的胳膊没有白种人粗,身材、力量、体质上也不如白种人,因而黄种人要在网球上有所成就,的确要比白种人困难得多。又比如,黑人在田径项目上表现非常出色,可游泳就是不行(据说与身体比重、密度等有关)。但是足球,不分肤色、种族,高大有高大的优势,矮小有矮小的好处,不管是技术型、力量型还是速度型,都可以各展所长,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有哪个运动可以做到这样的对世人的公平吗?没有了,除了足球。 南美那几个国家,在十九世纪中曾经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象巴拉圭这样的小国,一场残酷的战争过后,竟只剩下不到三万男人。而当他们开始喜欢踢足球之后,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彼此相安无事了一百余年。客观地说,人类的血液里潜藏着某种暴力基因,暴力的倾向,迄今尚未能彻底摆脱。如果不能以某种形式转化和引导,轻则街头斗殴,重则兵戎相见。足球,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变成绿茵场上的竞赛,并且失败者依然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这和那些血腥恐怖、亡国灭种的杀戮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还有哪个运动可以这样让人们化解仇恨和偏见,增进了解和友谊,让世界充满和平的希望吗?没有了,除了足球。 因为足球,政客们停止了争吵;因为足球,小偷们留在了家里;因为足球,大叔大婶不去炒股了;因为足球,马拉多纳戒毒了。还有哪个运动能让人们远离政治,远离罪恶,远离股市,远离毒品吗?没有了,除了足球。 ...,... 还需要再列举吗?谁还会说,足球不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运动?谁还会认为,足球不值得、不需要用生命和灵魂来演绎?所以,那些把足球当作邀功请赏、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敲门砖的人,那些企图用足球来证明自己的人种优越,制度先进,领袖伟大的人(例如,萨达姆的儿子就命令伊拉克的足球运动员一定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否则就施以酷刑),是对足球的歪曲和亵渎,上帝当然不会让他们得逞;相反,上帝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出丑,让他们脸面丢尽。 在足球历史上,只有三个人可以称为“伟大球员”,其他人只能算是“明星”、“巨星”: 球王马拉多纳--以生命的热血和激情演绎足球,全身心地热爱足球,他的突破/冲击能力、传球/组织能力和对球队的带动能力无人可及,他的存在对球队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技战术范畴; 足球艺术家巴乔--先天体质远不及马拉多纳,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达到很高的技艺,球品、人品俱佳,永远与坎坷的命运顽强抗争,而且,从不怨天尤人; 足球绅士莱因克--前英格兰锋线杀手,英格兰在世界杯上唯一获得过金靴奖的人,在其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任何一张红牌和黄牌,世界足坛和足球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足球的生命,足球的灵魂,足球的风范。马拉多纳是太阳,是喷薄的火焰;巴乔是月亮,是黑夜的光明;莱因克则是蓝天,辽阔、清澈、纯净。
楼主是蛮懂球的.
大长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贫富差距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