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娜大满贯成绩夺冠之路击败的对手现在怎样

回忆篇丨当年李娜大满贯夺冠之路击败的对手现在怎样了?
一晃而过,离2014年澳网娜姐夺冠已经过去了三年。三年,对一个运动员来说不算短,三年的时间也足以把一个球员推上职业生涯的巅峰。那当年娜姐击败的对手现在过得怎样了?获得了多大的成就呢?
97美少女——本西奇和康纽
李娜第一第二轮的对手都是97年出生的小将,当年两位青少年选手才只有17岁。三年之后,他们将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
康纽是李娜的首轮对手,当时还是经过三轮资格赛才闯入正赛,无奈遇到夺冠热门李娜,最终败下阵来。但近两年,这位小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2015年的诺丁汉赛中夺得个人职业生涯首冠;并且在去年击败了A拉首次闯入美网的8强,展示了自己强大的能力。
另一位97年的“老将”本西奇更是大放异彩。因为很早就参与成人比赛,所以虽然只有20岁,但是也算是年轻选手中的老将。自从2015年罗杰斯杯连续击败包括小威在内的多为前十选手而受到大家的关注。还在去年首次进入了前十大门,可谓前途无量。但是却也是过早进入职业生涯带来的伤病,让这位瑞士小少女在去年年末到今年初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排名已经跌出了100位。希望这位年纪还小的美少女可以回到正轨,在本周的印第安维尔斯上有好的表现,重振瑞士军团的雄风。
两位双打高手——萨法洛娃和马卡洛娃
澳网第三轮,李娜挽救赛点击败萨法洛娃,强势进入第四轮。最近萨法洛娃也谈到这场比赛对自己以后比赛中的影响,萨法洛娃也在今年的澳网逃过9个赛点晋级。作为双打高手的萨法洛娃和其搭档马泰克组成的“鬼马组合”可是大满贯冠军的强有力竞争者。仅在2015年,就连夺了澳网和法网的女双冠军,并在今年的澳网中击败彭帅组合再次夺得澳网女双冠军。
来自俄罗斯的马卡洛娃不仅和萨法洛娃一样进过世界前十,而且还在去年的奥运会中搭档维斯尼娜勇夺金牌。同时,马卡洛娃还在2014美网和2015澳网连续闯入女单半决赛,显示了自己在单双打赛场上的优秀实力。
四位大满贯决赛级别选手——佩内塔,布沙尔,萨法洛娃和齐布尔科娃
在2014年澳网输球后,佩内塔,布沙尔,萨法洛娃都闯入过大满贯决赛。其中布沙尔在2014年温网一路高歌猛进闯入决赛,遗憾输给了另一位90后科维托娃。虽然2015年以来,加拿大美少女的成绩都没有再次回到2014年的水平。但是94年出生的布沙尔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去进步,重回巅峰。
和李娜同一年代的佩内塔终于在2015年美网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在半决赛击败当时状态爆棚的哈勒普,加上同胞文奇的助攻,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大满贯冠军梦想。虽然获得大满贯冠军后急流勇退,但是能在职业生涯末期可以夺得一次大满贯冠军,再加上和弗格尼尼的美好爱情,人生也是足够完美。
澳网决赛对手齐布尔科娃虽然在2014年澳网决赛输给了李娜之后没能再次闯入大满贯决赛,但是这位身材并不突出的斯洛伐克人在去年年终总决赛中击败世界第一科贝尔,夺得了生涯最高级别的冠军,排名也来到了世界前五。
虽然在2014年被李娜击败的时候她们成绩还不算突出。但是之后的三年中,她们中除了康纽,都进过世界前十。有四位曾经闯入了大满贯决赛,七位的实力都是优秀水平。希望她们都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可以创造更好的成绩。(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张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娜职业生涯回顾:屡创亚洲历史 大满贯开天辟地_网球频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李娜职业生涯回顾:屡创亚洲历史 大满贯开天辟地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9月19日,两届大满贯冠军得主、中国金花李娜在今天宣布正式退役。回顾李娜的职业生涯,她是中国球员中首位捧起女双、女单冠军奖杯的一位,同时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的亚洲球员。无论从战绩、冠军、排名、突破程度来说,她都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亚洲史上第一人。
  2000:携李婷豪取首冠
  在2000年六月的塔什干公开赛上,年仅18岁的李娜和李婷合作拿下了女子双打冠军,这也是中国球员首次在巡回赛中捧起冠军奖杯。当年李娜还代表中国参加雅典奥运女单、女双的比赛,世界排名已经逼近前100位。
  2001:全运大运共六金
  在当年北京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娜一人独得女单、女双(与李婷搭档)、混双(与朱本强搭档)三枚金牌,创造了中国球员在大运会上的最佳战绩。在广州举行九运会上,李娜也夺得女子团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与李婷搭档)3枚金牌和混合双打(与朱本强搭档)1枚铜牌。
  2002:首度退役
  2002年李娜的职业生涯首度受挫,她在全年仅仅参加了四站比赛,四月之后就没有现身赛场,并且于年底退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就读。与国家队和教练的矛盾、和姜山感情遭到反对、个人伤病问题,都成为了李娜突然退役的主要原因。
  2004:复出夺首冠
  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时任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力邀李娜复出,娜姐时隔25个月重返网坛。她在复出之后就连拿四站ITF赛事冠军,九月的广州网球赛从资格赛开始连胜八场,拿下了中国球员在WTA级别赛事中的首个冠军,并且一举杀入TOP100行列。
  2005:大满贯首秀获成功
  2005年的澳网是李娜首度征战大满贯赛事,她在连胜两轮之后跻身32强,随后不敌势头正旺的莎拉波娃。在多哈站从资格赛突围之后,李娜的世界排名也首度来到了前五十行列,埃斯托里尔站亚军之后来到个人最高的第35位。
  2006:中国首位大满贯八强
  李娜和姜山在1月27日正式结婚,她在五月的柏林站击败施奈德,也取得了对于TOP10球员的首场胜利。在七月的温网比赛中,李娜连胜库兹涅佐娃和瓦伊迪索娃晋级八强,刷新了中国球员大满贯的最佳战绩。在8月14日的世界排名中,她成为首位入围TOP20的中国球员。
  2007:伤病袭来缺席半年
  李娜在年初表现十分稳定,澳网16强、印第安维尔斯四强、迈阿密八强的成绩,让她的排名一度高居No.16。不过此后在伯明翰站肋骨受伤,并且退出了余下五个月的赛事―即便如此,她仍是年终排名最高的亚洲球员。
  2008:奥运前四再创纪录
  年初的黄金海岸她拿下了个人第二个单打冠军,三月份她来到慕尼黑接受了膝部手术,不过还是及时的赶上了北京奥运会的征程。她在首轮击败兹沃娜列娃、第二轮击败库兹涅佐娃、1/4决赛击败悉尼奥运冠军大威廉姆斯进入四强,创造了中国球员的奥运单打最佳战绩。
  2009:单飞初年小试牛刀
  奥运会之后中国队允许主力队员单飞,李娜也开始了和瑞典名教头霍格斯泰德的合作。中国金花全年表现稳定,年底的美网来到了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八强,随后上升至No.15刷新了个人新高。
  2010:勇闯TOP10大关
  在年初的澳网和郑洁双双闯入四强之后,李娜就成为了中国首位进入世界前十的网球运动员。当年李娜在伯明翰草地赛击败莎拉波娃夺冠,拿下了个人第三个单打冠军。温网比赛中第二度来到八强,最终以第11的排名结束赛季。而在广州亚运的比赛中,她帮助中国队收获女团冠军。
  2011:开天辟地的亚洲第一人
  新赛季首战她击败了克里斯特尔斯拿下首个顶级赛冠军,随后的澳网成为首位杀入大满贯决赛的中国球员。在法网的比赛中,李娜连胜科维托娃、阿扎伦卡、莎拉波娃、斯齐亚沃尼四位TOP10球员,成为首位捧起大满贯冠军奖杯的亚洲球员!赛后她上升至世界第四,也追平了伊达公子创造的亚洲纪录,首度入围年终总决赛1胜2负未能出线。
  2012:牵手卡洛斯站稳一流
  李娜上半赛季表现平平,温网和法网都是止步第四轮,奥运会更是首轮出局。不过她在七月和罗德里格斯牵手,随后就在罗杰斯杯拿下了超五级别赛事的冠军。她在中网进入四强锁定了总决赛资格,不过还是1胜2负未能从小组赛突围。
  2013:重回TOP5行列
  李娜在澳网比赛中再度打入决赛,但是两次跌倒的她最终遭到阿扎伦卡逆转。她在下半年的北美赛季表现出色,在多伦多、辛辛那提、美网都打入四强,这也是她首次在美网来到半决赛。年终总决赛她小组赛连胜埃拉尼、扬科维奇和阿扎伦卡,半决赛击败了科维托娃,决赛则是惜败于小威收获亚军。
  2014:大满贯+急流勇退
  李娜在澳网第三度打入决赛,终于从齐布尔科娃手中拿下冠军,也是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冠军。多哈站比赛之后她的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且长期占据着冠军积分榜榜首,迈阿密站亚军也是她在皇冠赛事中的最佳表现。但是此后法网离奇首轮出局后,她又在温网第三轮被对手爆冷,赛后罗德里格斯宣布了和李娜分手的消息。
  此后李娜宣布退出包括美网在内的整个北美赛季,并且于9月19日武汉超五赛开拍之前正式宣布退役。
  (小早茶)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李娜走向大满贯之路_网易新闻
李娜走向大满贯之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李娜的成功客观来讲,基础由传统体制多年培养造就,但实力的飞跃来自“单飞”之后的激励。
李娜与丈夫姜山
日,2011年法网女单决赛,李娜2 :0 完胜斯齐亚沃尼,首夺大满贯冠军。
日,李娜和外教在巴黎备战2011法网公开赛
日,29岁的中国女将李娜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体育场,历史性地斩获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媒体对这位女子给予最高级别的赞誉之词。中国媒体说她书写了历史。CNN说她的夺冠“就像童话一样”。
毫无疑问,李娜职业网球生涯成功的直接原因是2008年开始的“单飞”,诚如中国新闻网的评论所说,李娜的实力来自传统体制多年的培养,李娜的动力来自网球职业化“单飞”的激励。李娜和中国排球宿将孙晋芳执掌的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一同摸索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和开放多元社会的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
最幸运的叛逆
很长时间以来,李娜都是中国运动员的一个“异类”。幸运的是,这个坚持个性如坚持网球一样的“叛逆”女子,在不断冲撞固有体制之后,当体制松手,她终于以完美结果证明了个性与热爱才是体育追求的全部
本刊记者/唐磊 万佳欢
伴随着击球动作,李娜左锁骨下方的那朵玫瑰若隐若现。文身,很长时间在国内都被认为是种叛逆。当年19岁的李娜为了表达对姜山的爱意文下玫瑰,也许是为了避免太引起关注,她用胶布遮了多年。
对国内体育传统培养体制某些方面的失望,一度让李娜无法掩饰,她公开表示不满。
很长时间以来,李娜都是一个中国运动员的“异类”,不论是文身,还是直言不讳、不奉承不做作的态度,甚至对观众直接表示不满的做法,这注定她的运动生涯充满波折。幸运的是,这个坚持个性如坚持网球一样的“叛逆”女孩,在不断冲撞固有体制之后,当体制松手,她终于以完美结果证明了个性与热爱才是体育追求的全部。
崩溃下曾选择退役
21岁那年,网球生涯的黄金岁月,李娜退役了。她和现在的丈夫姜山一起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读书。退役的原因是李娜对国家队管理的不适。
6岁就开始练网球,从省队到国家队,李娜一直在国内传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中打转。队里不让谈恋爱不说,有的教练还特别凶。从12岁到21岁,余丽桥一直带着李娜训练。和许多中国的师父一样,余丽桥很严,不善表扬,对于弟子一直是训斥较多。
天赋好,这是教练、球员、网球记者对李娜的一致评价。1米73、手腿粗壮,亚洲选手的先天力量不足的劣势跟李娜无关。2010年的澳网女子比赛的发球时速统计中,威廉姆斯姐妹分别以201、200公里占据前两位,李娜以196公里排在第三。
依靠先天的优势和要强的个性,李娜从小打球都追求强攻,即使失误连连也照攻不误。在国内的青少年比赛中,很多教练会要求球员稳打每一拍,不进攻,等待对方失误,而李娜总是让教练摇头。
即使拿过13个ITF(国际网球联合会)冠军,李娜依然看不到希望,直到她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打网球,21岁选择了退役。
2004年,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入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她听了很多关于李娜的故事,觉得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运动员,只是“因为当时的体制、当时的那些工作方法对她的压抑很大的。我觉得她当时是在一种崩溃的情况下退役的”。7年后,在李娜获得法网冠军3天之后的一个巴黎的上午,孙晋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孙晋芳找到李娜谈了整整三个半小时,她没有跟李娜讲“为祖国争光”式的大道理,而是对她说:“我孙晋芳做运动员的年代,国家利益至上是每个人的义务,没有个人利益;但是现在你已经赶上一个好时代了。从你自己来讲,可以培养你的梦想啊,达到你的目标。你有这个天赋和能力,为什么不去实现它呢?”
孙晋芳还提出,“我是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运动员,每个人都有梦想和目标,我想你也是的。我想只是当时的环境离你的梦想(太远),很多压力把你的想法给破灭了。”
孙晋芳一一解除了李娜对于未来的很多困难和疑虑。她承诺为李娜创造条件,“还有很多个人想法,我保证你能实现的,一定会在个人层面上实现你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李娜回忆这次谈话时说,从没有这么大的官和自己这样交过心,还谈到“实现个人想法”。反复考虑之后,她答应复出。
随着中国球员水平不断提升,2000年,网管中心也提出中国网球职业化构想。不仅让球员备战亚运会、奥运会,也要参加职业比赛。2002年,中国网球釜山亚运会惨败后,网管中心制定出“以女子网球为重点,以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因为国外职业选手双打都临时配对,中国选手可以固定搭配,在配合上远比临时配对的选手默契。
国家队希望队员多参赛,拿够积分,参加奥运会。国家加大了对网球投入,允许球员到国外训练比赛,李娜、郑洁等球员成为受益者。她们有了大量的参赛机会增长经验,而且不用过早面对职业球员的生存压力。
“我是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后来碰到了一个好政策。”在巴黎法网赛后,李娜这样对媒体说。
2005年,李娜的状态不错,先是成为首位进入红土赛事决赛的中国选手。7月,连赢两场单打,帮助中国队首次进入联合会杯世界二组,水平有大进步。23岁,正是许多女子网球选手达到巅峰的年纪,而李娜被外界认为仍有潜力可挖。
这一年5月,李娜的世界排名升至第33位,打破了李芳保持多年的中国女网最高世界排名,成为中国网坛“一姐”,她的实力在国际网坛已经具有相当竞争力,能顺利进入很多比赛的正赛。在国际赛场上露面,就意味着奖金、排名积分、赞助,即使离开了国家队或是省队这些靠山,这个排名下的李娜已能养活自己。
但虽是一流选手,那时的她无法自由地融入国际职业网坛,复出两年,她仍在中国体育制度的“圈养”之下,无法得到更广泛的自主权,没有选择教练的权利,不能自主安排训练,65%的比赛奖金都要上缴。不满和委屈最终爆发。
2005年十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负于彭帅,李娜失去卫冕机会。“国家队有很多体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将队员的成绩和奖金挂钩,应该会更好一些。”赛后,李娜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发牢骚,表示目前国家队的教练对自己的帮助已经不大。
李娜的抱怨经舆论报道,在社会中炸了锅了,她的话被指为“炮轰国家体制”。
现役运动员公开说国家体育现行体制不好的,还不多见,因为所有人都处在这个“圈子”中。“她算是非常有个性的,跟大多数运动员不一样,其他人不太愿意说出来。”九运会网球男单冠军李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觉得自己在这种体制下,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要有充分的选择权,才有乐趣,这样才能打好。”
这已经不是李娜首次指责国家队了。“李娜没有看到国家为培养她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简单地拿自己和外国选手相比较。在中国,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至少现在还没有哪个网球运动员可以按照国外的模式培养起来。”彼时,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也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她承认国内现行网球培养体制不完善,同时也认为李娜的一席话是思想水平、道德素质、使命感责任感差的体现。
当时李娜和网管中心的关系剑拔弩张,甚至传言李娜不能参加北京奥运会。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之后3年中李娜的成绩稳步提升。李娜多次成为四大满贯赛等大赛16强的常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做出决定:允许李娜、彭帅、郑洁、晏紫等四名实力较好的球员单飞,自主训练参赛、自负盈亏,需要上缴的奖金也由原来的65%下调至8%。这份协议是实验性的,孙晋芳和网管中心甚至不断纠正媒体的说法,弱化单飞概念。
“一个新时代运动员的代表”
“生日快乐。”在法网冠军的演讲中,李娜用武汉话朝观众席中自己的团队喊了一句,她在向当天过生日的朋友祝福。很难想象,在颁奖典礼上不长的致辞中,这句话是李娜说得最动容的。
11个月的飞行、训练比赛,就是职业网球选手一整年的生活。在枯燥的赛季里,陪在运动员身边的只有他的团队,其中教练、理疗师、经纪人团队都是他最亲近的人。
在单飞的四名队员中,李娜最先完成对自己团队的组建。曾在中国女网国家队任教的瑞典人托马斯成为技术教练,丈夫姜山成为陪练并负责处理琐事,李娜还有自己的体能、康复团队,并签约了大牌经纪公司。
单飞头两年,即使因伤病耗费了时间,但李娜已成为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选手。
2010年赛季后,托马斯离开李娜,去辅佐莎拉波娃。李娜决定不找新教练,由姜山当教练。姜山的性格大大咧咧,当年打球时属于不太动脑子的类型,但在托马斯任教期间,姜山学到了不少东西。
“姜山现在改变很多了。他们之间太了解了。两个人十几岁就在一起,他知道李娜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李娜骂两句,他也不会还嘴,不把火挑起来。”耐克体育市场部副总监李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姜山知道怎么扮演这种角色。家人陪伴很重要,在网坛也很普遍。”
在今年年初闯进入澳网决赛后,李娜状态低迷连续在比赛前两轮就遭淘汰,甚至一度有匿名信“造谣”李娜准备退役。
单飞,意味着运动员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己挑选适合的比赛参加,挣奖金,请教练,安排训练;如果成绩不好,奖金少,就无法请好教练,训练水平不高,最终将被淘汰。
这时候,一切得由李娜自己做出决策。4月,在斯图加特失利后,李娜和姜山商量,决定再请教练。“姜山能为我做一切,但有时我在想,我丈夫为什么在球场上对我大喊大叫。”法网后,李娜向媒体坦言那时有些不适应。
从5月初的马德里公开赛开始,李娜有了新教练——40岁的丹麦人莫滕森。合作短短一个月,李娜打进马德里、罗马两项赛事半决赛,并夺法网冠军。按说短短一个月时间,莫滕森不可能为李娜带来太大的改变,但其实他早就看出了李娜的软肋,特别是心理的辅导。“她脾气不小,所以我必须让她冷静下来。”莫滕森说,他觉得李娜的性格过于刚烈,比赛中偶尔会情绪失控。
第一次见面,莫滕森就告诉李娜,“你能拿大满贯冠军。”他希望李娜相信自己能成。莫滕森以前曾是职业网球手,拿过5次ATP双打冠军。
“当一个人在你耳边不停重复说时,当你一直听着这些话时,你从内心深处真的会渐渐生出底气。”李娜在法网决赛后说。
在年初的澳网决赛中,李娜先赢下一盘,但在第二盘时情绪起伏厉害,甚至因有球迷喧哗而向主裁抱怨。但本次法网,李娜只在赛场上发过一次脾气,即在第一轮比赛中,她要姜山离开看台。在法网决赛中,观众看到李娜的对手斯齐亚沃尼一次次向主裁抱怨争议球的判罚,和李娜的镇定以及对裁判的尊重。
“李娜的打法更凶狠,底线攻击力更强了。”九运会网球男单冠军、耐克体育市场部副总监李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李娜网前技术差一点,技术比较单调,临场的变化也弱一些,对前五的选手可能没有优势。”
今年29岁的李娜已经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李娜无疑已是中国体育的一个新的符号,和老女排、刘翔不同,李娜的成功更被看好,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尝试职业体育的一次胜利,经验应该得到借鉴。
“不是在国家队里才是为国争光,现在在职业赛事上比赛也是为国争光,李娜取得的成绩是轰动世界的,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体现。李娜在赛场上接受采访这么国际化,用这么流利的英语。”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就说我打球是为了钱,她就敢讲。很多中国人难道不是为钱么?只是不好意思讲。很多国际组织的人就问我,‘孙,李娜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一直在讲钱的问题,你们中国转播时是不是会保留这一段?’我说,中国人也很喜欢这样的性格啊。她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新时代运动员的代表。” ★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娜 大满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