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半马,我这个跑步运动量量可以跑完吗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南京赤脚大仙带狗跑马拉松 小泰迪跑完两个半马_新浪江苏_新浪网
脖子上挂着马拉松奖牌(其实是主人的),很傲娇。
带小狗跑了两次马拉松了。
  奔跑、马拉松这段时间可是个高频词,据报载,丹麦科学家研究认为:每周最多跑步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超过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每日久坐、不参加运动的人群一样!这个消息在各个马拉松圈子里引起热烈的讨论。扬子晚报记者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也在南京与一些跑友进行了讨论,马拉松爱好者跑步的量比这个科学家研究的“安全量”要大得多,大家不可能为了这个而不跑或者少跑,只不过表示今后更加要注意安全。在这次南京跑友的互动中,扬子晚报记者却发现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狗狗,一只跑了两次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萌萌哒的小泰迪。朋友圈里的话题转变得真是快,刚才还讨论跑不安全的网友们,又纷纷讨论起这只小泰迪起来,互联网的思维,你得变得快啊。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迪晨
  讨论 狗狗能跑马拉松吗?
  话题的起因是一张图片,这是一位网友上传的,一群人在跑马拉松,旁边一只小狗在兴奋地奔跑。这只小狗是主人带过来的,还是自己窜过来的,跑完全程了吗?大家在讨论这个话题。
  狗狗能跑马拉松吗?有些网友对此存疑,存疑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记者归纳如下:1, 狗狗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久,顶多跑个几公里就不高兴跑了。2,狗狗的耐力不行,不能长时间奔跑。3,狗狗身上没有汗腺,散热主要靠舌头,跑步时间长了身体过热来不及了散热,所以跑不下去。
  当然,也有不少朋友说能,但是说狗狗能跑完马拉松的朋友们大多口气不怎么确定。一位对狗狗颇有研究的朋友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大多数狗狗不行,恐怕只有传说中的北极圈的阿拉斯加雪橇犬才可以。现在美国、加拿大一些地方还有狗拉雪橇的比赛,据说阿拉斯加有一种雪橇犬赛事是1600公里,要跑9天才能完赛。
  不过这种雪橇犬参加的马拉松不是我们常规所说的马拉松,而且拉雪橇的是一群雪橇犬,是在骑手的指挥下奔跑的。我们说的是在常规的马拉松比赛中,独立奔跑的狗狗。有没有一只狗可以陪你跑完马拉松?南京消防仙林中队队长助理欧阳洪洪说,他每天都要带搜救犬跑步,最长的一次跑过5公里。那么,狗狗到底能不能跑马拉松?欧阳洪洪称,狗跑步必须要人陪着,如果自己能跑完马拉松,相信自己的爱犬也能跑完马拉松。
  发现 能跑马拉松的狗狗是只小泰迪
  万能的朋友圈此刻显灵了。
  扬子晚报记者在微信群“越跑步越快乐”里看到,跑友@蓝陈岚岚说,她在去年扬州半程马拉松见过一只跑完马拉松的狗狗,而且狗狗的主人跟跑友@吴强还认识。迪哥通过@吴强终于与这位狗狗中的战斗机的主人,跑友@天行健取得了联系。
02-07 07:31|分享
02-07 07:27|分享
02-07 07:21|分享
02-06 11:16|分享
02-06 07:46|分享
02-06 07:36|分享
02-06 07:30|分享
02-06 07:26|分享
02-06 07:19|分享
02-06 07:14|分享
新浪地方站马拉松那么多,跑友真的不够用了吗马拉松那么多,跑友真的不够用了吗懂点健康养生之道百家号在这个深秋初冬的季节,马拉松比赛真是如火如荼,上个周日,上海马拉松、南昌马拉松、合肥马拉松等诸多比赛上演,如果你是一名跑者,那么双休日基本就是被各种跑马刷屏,更有人戏称,马拉松那么多,跑友真的是不够用了。一、跑友真的是满大街遍地都是吗跑友究竟有多少,还是先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达到328场,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为134场;2016年,中国马拉松全年参加比赛的总人次近280万,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为150万人次;2016年,中国马拉松全程完赛人数约为14.2万,半程完赛人数约为33.7万人,合计近48万人次。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众参加马拉松人数的急剧增长。当然,对于这项运动的参加者来说,其构成无疑是符合金字塔规律,参加10公里的人数多于半马,参加半马的多于全马。相比于280万人次的参赛人数,这里面有48万人次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半程或者全程马拉松比赛,他们是处于金字塔塔尖的勇敢者。当然,要注意,这里的数量单位是人次,如果一名跑者一年参加2次比赛,那么就会被计做2人次,所以在2016年实际完赛的跑友人数应该是不到48万。48万人次是个什么概念呢?首先我们有13.7亿人口,相比庞大的人口基数,48万人次可谓九牛一毛,并不是很多。当然如果做一些横向对比,大家就更能理解我们的跑步人口是不是真的多到满大街都是,我们拿跑步运动最发达的美国相比。美国的相应数据是这样的:2015年美国跑步比赛3.03万场,其中全马1100场,半马2700场,10公里4200场。完赛人数:全马51万人,半马199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全马比赛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20,半马不到美国的1/60,半马完赛人数接近美国的1/10,全马完赛人数也不到美国的30%。另外,别忘了一点:中国的人口四倍于美国。也就是说,中国跑步运动普及程度还远未达到美国,但中国跑步人口增长极为迅速,中国跑步运动发展潜力巨大!二、不是跑友不够用,而是跑友选择更多了如果真的是比赛多到跑友不够用了,就会出现有些比赛报不满名额的情况,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马拉松赛都要抽签?热门马拉松赛,比如北马、上马、厦马更是抽签难度逐年增加。城市马拉松赛一方面要满足本地大量跑者参赛需求,一方面还要吸引周边城市和外地跑友“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马拉松不仅成为城市名片,更是拉动了体育旅游,刺激了消费。所以说,“马拉松那么多,跑友都快不够用了”不过是伪命题罢了。与其说比赛太多跑者忙不过来,倒不如说,比赛数量明显增加后,跑友面临更多选择,只有那些富有特色、口碑良好、规模和档次较高的比赛才会更加受到跑者青睐,同时也并非所有比赛都需要抽签,三线城市规模不大的马拉松、主打特色的中小型赛事仍然面临名额报不满的情况。三、频繁跑马是有风险的当比赛越来越多,当你渴望把那些知名赛事都体验一遍,当你希望用跑马这个理由去心仪已久的城市旅游一趟,当你在跑团里被忽悠着参加各种比赛,那么频繁跑马就成为发生在很多资深跑友身上的一种现象。更有甚者炫耀自己参加了背靠背马拉松,所谓背靠背的比赛比如周六参赛后周日紧接着参赛,或者这周参赛后下周又参赛。这么干的跑友要么无知,要么无畏。专业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训练中,一般一年也就参加2-3场比赛,其目的是通过周期性、系统性训练逐步提高身体能力,并且在比赛时达到竞技高峰。当然对于他们而言,比赛意味着身体的极大消耗和拼尽全力,所以比赛巅峰期一过,他们的整体能力就会出现明显下降,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和调整才能投入4-6月后的下一场比赛。很多跑友会说,我们不像运动员那样追求成绩,玩命去跑,我们主要是体验和完赛,所以身体消耗没那么大,可以多参加比赛,此言差矣!一场马拉松比赛,不管你是用3个小时跑完,还时用6个小时完赛,这样的运动量都是相当大的,并且这样的运动量远远超过你平时正常运动量,这会导致身体的极大消耗,如果没有足够时间进行休息和恢复,非常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引发伤痛。跑友中发生运动损伤多见于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某段时间跑量明显增大,大大超出个人正常跑量;或者连续几次大强度训练课安排得过于密集;又或者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参加马拉松,这些都会导致运动伤害,使得膝盖、大腿、小腿、脚踝出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疼痛。从运动医学角度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就是“信封效应(envolope of effect)”。什么是“信封效应”呢?人体一切活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人体实际是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再次重返平衡的,但是当这种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可能人体就无法再次回到平衡中,从而使得生命活动受到极大干扰和影响。我们的肌肉骨骼系统同样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骨骼就会承受、传递、最终消解运动负荷,当运动负荷恰如其分时,我们身体不仅可以承受,而且还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壮。但是,当运动负荷达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水平时,这时就有可能造成损伤,产生不适、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一种信号,告诉我们运动负荷有点大了,此时身体也会启动修复机制,还是有可能康复的。但如果运动负荷明显超过了身体承受能力,导致身体结构,比如关节软骨、肌腱等实质性损害,修复无法完成,那么这时伤痛就真正产生甚至是不可逆的了。信封效应模型大多数教练和精英运动员建议你在马拉松后应该进行至少一周,最佳两周左右的休息,如果你对跑步太过渴望的话,你可以在一周之后尝试很轻松的慢跑。一周后,可以开始进行为期两周非常轻量的赛后训练。马拉松赛后恢复跑步应该成为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但这对于你长期健康的跑步是必须的,因为让你的身体恢复和得到充分休息,将为你下一段训练的开始奠定良好基础。对于绝大多数跑者而言,两场比赛的理想间隔时间应该达到3-4个月甚至更长,最短间隔时间不能短于2个月。所以一个月一场马拉松、甚至一周一场马拉松是极度不建议的。四、不是跑马的人太多,比赛多到爆,而是运动的人太少事实上,跑友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比赛数量增长很快但相比美国差距仍然很大,更为关键的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很少,静坐少动仍然是绝大部分职业人群主要的生活方式特点。事实上,我国超过30%的成年人超重、超过10%的成年人肥胖;每3个成年人就一个是高血压,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些严重的健康隐忧其实很大程度跟缺乏运动高度相关。不是跑马的人,比赛太多,而是运动的人太少。只不过马拉松比赛强大的聚焦效应,几万人在起点集结,会让我们误以为认为全世界人都在跑马。五、总结有人始终对于马拉这项运动抱有怀疑态度,其实这样的人只不过是以偏概全,跑马的人再多,也多不过跑步的人,跑马人群只是跑步人群的一部分,没有庞大的跑步人口,就不可能有马拉松比赛的火爆,马拉松运动的崛起恰恰是全民健身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当然对于跑友而言,有准备、有节制、理性地参赛选赛,避免盲目频繁参赛,仍然是需要提醒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懂点健康养生之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传播健康讯息,共享健康人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
怀孕6个月还跑半马,这位妈妈也太过“生猛”了吧!
文章来源:辽宁省脐血库    
  对于孕期能不能慢跑这事儿,脐小宝只能说&没有这金刚钻,您就别揽瓷器活&。想要练就一身孕期好&功夫&,还得循序渐进!
  9月24日,女明星李诗英在网上公开数张参加&临津阁马拉松&比赛的照片,并发文称自己挺着6个月的孕肚以2小时46分钟成绩,成功跑完半马21.22公里。因为肚中有宝宝一起跑,gauge得到了两块奖牌,并透露&肚子不痛,身体状况很好&,让网友们看了纷纷惊叹&太厉害了&、&这是怀孕的人吗&、&跟宝宝一起不累吗&、&大发&。
  事实上,李诗英为了参加该马拉松比赛,事前有接受训练,出赛前更获得了医生的许可,过程中也有人在旁照顾着,让她最终能挺着6个月孕肚顺利跑完半马。
  所以,怀孕期间能不能跑步一般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毕竟每个人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怀孕期间还是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最科学健康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胎儿在腹中的生长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对以后的分娩和胎儿在腹中的发育是有好处的。如果你在怀孕前就经常跑步,那你还可以继续坚持,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运动量。如果你一天总共只有15分钟锻炼时间,那就跑15分钟。但是,还是要注意以下事项:
  1.务必做好热身运动
  孕妇由于激素的变化会使得肌肉、关节较为松弛,若没有做好暖身运动,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造成肌肉、关节的拉伤。
  2.穿着运动专用的服装
  运动专用的服装往往具有吸汗散热的功能,可避免不吸汗材质为皮肤带来的不适,有弹性的运动服装也才有利于身体的活动及伸展。
  3.运动强度要适当
  运动时心跳速率需在每分钟140下以内,若是超过此范围,孕妇的血流量较高,血管可能负荷不了。
  4.每次不应超过15分钟
  一般人运动需维持30分钟以上才会燃烧脂肪,但孕妇需在运动15分钟后就稍做休息,即使体力可以负荷也必须在稍为休息过后再开始运动。这是因为孕妇必须避免过度劳累与心跳过快,并且孕期运动的目的并不是在燃烧脂肪,而是在训练全身的肌力,因此孕妇每运动15~20分钟就要停下来稍作休息。
  5.运动前中后三个阶段都要尽量补充水分
  补充水分除了能避免脱水之外,也可以控制体温上升的速度,一旦孕妇体温快速上升,胎儿心跳也会跟着加速。孕妇体温每上升半度,胎儿的心跳约会增加10下-20下,会相对增加胎儿状况的不稳定性,因此,孕妇运动前、中、后一定要记得补充水分。
  如果在怀孕之前从来没有运动过,那么怀孕后就不要选择跑步,怀孕期间并不适合开始进行这项运动。因为无论是否怀孕,跑步都会对膝盖造成一定压力,再加上怀孕期间,你的身体会产生松弛性激素,使你的关节松弛,所以你会更容易受伤。因此,除非你是个狂热的跑步爱好者,否则应避免跑步,或者至少等到生完宝宝之后再开始跑步。你可以坚持散步或其他对于准妈妈绝对安全的活动。
  在孕期,除了按时产检、适当运动外,您更应该做的是考虑是否为宝宝储存脐带血,为孩子出生后的身体健康做备份。
细胞资源库简介
为实现即时、即地采集,辽宁省脐血库与数百家医院合作,覆盖省内各市、区医院,我们严阵以待,守护每一位新生命的到来……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的种子,他会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完半马后如何排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