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排扑克牌有多少张一排六张另一排八张一共有多少张

趣味测试: 一共八张图大多数人只看懂了六张趣味测试: 一共八张图大多数人只看懂了六张自己选择的路把它走完百家号不妨试试你能在2分钟内猜出几张图呢?1、检测你的好色程度,你第一眼看到的是海豚还是其他的?2、下面这张图中有一个男生没有穿衣服,你是在第几秒钟发现的?3、仔细看看,你能数出这里面有多少种动物?4、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鸟还是一个女人呢?如果看到的是女人的话,你是在第几秒钟看出来的。5、你除了看到图中的爱因斯坦,你还看到了什么?6、仔细数一数,你能看到这张图中有多少人?7、有两个沙漏,一个可以计10分钟,一个可以计7分钟,怎么用这两个沙漏确定出18分钟的时间?8、一直盯着红心看30秒,然后转向墙壁一直眨眼睛。就会有吴彦祖出现哦,不信,试试!以上8张图,看完了没?测试出自己的真实性格了吗?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自己选择的路把它走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_甜梦文库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乘法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 页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 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 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二、 新授 1、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 2 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 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 3 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 3 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 一共有多少只,就是 4 个 3 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 4 个 3 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2) 1, 例 提问: 横着一排一排地看, 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 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3) 2, 例 提问: 横着一排一排地看, 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 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4)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 ,集中交流。 3、教学例 2 (1)出示例 2 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 个 2 相加得 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 2×4=8,像 2×4=8 这样的算式, 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 “指×” )叫乘号(板书:乘号) ,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 (4)4 个 2 相加得 8,不仅可以写成 2×4=8,还可以写成 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18 (加数)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 (乘数) (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 2×4=8 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 4 个 2 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 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 ,读作: 乘 4” 乘 2“,等号前 “2 ,4 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 5 个 4 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完成“想想做做” 三、 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第 1 小题图,提问:1 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第 2 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3、完成“想想做做”3 (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 2 个,摆 4 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 4 个,摆 2 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4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二课时、练习一( 第二课时、练习一(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 页“想想做做”1―5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2 一共有( )个 3。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5×4=20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 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 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板 书课题:练习一(1) ) 二、完成练习 1、第 1 题 学生读懂题意,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独立操作,集体讨论订正。 2、第 2 题 a(1)出示第 1 小题图。 (2)提问:有几缸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b(1)出示第 2 小题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 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 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 4 个 5 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3、第 3 题 (1)独立完成第 3 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第 4 题 (1)出示第 4 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 4 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5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 )+( )× ( )+( )=( )+( )或( 3×8=24 )=( )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6×2=12第三课时:练习一( 第三课时:练习一(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 页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3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 ( )×( )×( )=( )=( )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 (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 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 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板 书课题:练习一(2) ) 二、完成练习 1、第 6 题。 (1)出示第 1 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 法计算? (2)独立完成第 2 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 乘法算? 2、第 7 题 出示第 7 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 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第 8 题 独立完成第 8 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 3 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 用乘法算? 4、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第 10 题 (1)出示第 10 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 )个( )×( )相加 )=( )或( ) ( )=(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2、3、4 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2、3、4 的乘法口诀(第 7―9 页,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 2、3、4 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 住 2、3、4 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 4 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CAI 课件、小棒若干。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 (课件显示) 1、 情景一、玩翘翘板 1 个翘翘板上坐了 2 人。问:有几个 2?(1 个 2)1 个 2 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 怎么写?(板书 2×1)说明 1 个 2 就是 2 所以 2×1=2 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 (板书:一二得二) 2 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 个)现在有几个 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 法算式 2×2 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1×2= 你用哪一句口诀? 2、 情景二、玩荡秋千 1 只秋千上坐 3 人。两只秋千坐 6 人,1 个 3 是 3,2 个 3 是 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谁能编 2 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求几个 3 相加得多少。 3、 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 4 人,2 节车厢坐几个?3 节呢?4 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人 1个4 数 1 4 3 个 4 相加 4 个 4 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2 3 4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 3 的乘法口诀,3 的乘法口诀表示 二三得六) 3 个 3 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2 个 4 相加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 4 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 想一想: 4×1= 4、 试一试 1×1=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 读读 2、3、4 的乘法口诀。 2、 课本第 9 页“想想做做” 。 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 能列两道乘法算式。54×2=4×3=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1 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第 3、4 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 游戏 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 1-4 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 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 9 页 1、2、3、4 题。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2、3、4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2、3、4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第 10 页第 5-10 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记 2、3、4 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 2、3、4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 算。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课本第 10 页第 10 题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 2、3、4 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 男、女生背 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 3×1= 1×4= 二、拓展。 拓展。 1、课本第 10 页第 8 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 9 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 10 题图片。 (1) 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 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 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 3 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 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 3× 3=9 和 4×2=8。 (4)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 10 页第 5、6、7 题。 教学小记: 教学小记: 三四十二 2×3= 4×3= 4×1= 2×4= 四四十六 2×2= 3×3=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6 第三课时:乘加、 第三课时:乘加、乘减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第 11―12 页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 3 个鱼 缸里有 4 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 2 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 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 3 个 4 条相加再加 2 条。 (4×3+2)板书 4+4+4+2=14 条 4×3+2=14 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 4 个鱼缸也看成有 4 条金鱼可以列出 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 2 四、归纳 像 4×3+2 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 有乘又有减,我们 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 12 页第 1、3、4 题 第 1 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 3 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 12 页第 2 题。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四课时 : 5 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5 的乘法(课本第 13―14 页,第 14 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理解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7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 5 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人数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 1-4 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 5 的乘法 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2 个 5 想加 3 个 5 想加 4 个 5 想加 5 个 5 想加 5×1=5 5×2=10 3×5=15 4×5=20 5×5=25 一五得五 二五得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1 5 2 3 4 5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 5 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 5 的乘法算式中,随 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 5。 三、形成应用 1、将 5 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 5 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 5 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讨论: “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数是 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 5,乘数应填单数。 四、想想做做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五课时:练习二( 第五课时:练习二(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5 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教科书第 15 页练习二第 1-6 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熟记 5 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背一背 5 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 1-5 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8 2×5 4×4 3、游戏5×3 1×55×1 3×3 4×5 5×5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出示第 6 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六课时:练习二( 第六课时:练习二(2)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第 7―11 题) 教学内容:乘法应用题(课本第 16 页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第 7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 8 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3、第 9 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4、第 10 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5、第 11 题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完成。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七课时: 第七课时:6 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7―18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 6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 6 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 教学目的 合、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 一、 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9 2、列式计算:1 个 5 板书课题:6 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新授。 1、教学例题。3 个 4 相加5的2倍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 1~5 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 6 的乘法口诀。(1) 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1 次可以坐 6 人,2 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 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 填写。 坐的次数 人数 1 6 2 12 3 4 5 6(3)一次可以坐 6 人,是几个 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6×1=6 一六得六 提问: “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 和 1 乘,积是 6) (4)2 次可以坐 12 人,是几个 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几? (5)3 个 6、4 个 6、5 个 6、6 个 6 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 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 85 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 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 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 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 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 (1)出示“想一想”6×2=( )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6 的乘法口诀, 应用 6 的乘法口诀, 能很快地算出 6 和几乘积是多少, 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 三、完成“想想做做” 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106×2=12二六十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 个 6 比 1 个 6 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6×5=()(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 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8 题口算,要求学生在 1 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 予表扬。 4、完成“想想做做”4。 (1)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2)比较一下 6×6 与 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 6?哪个算式 是 6 个 2 相加? 5、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 5 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想想做做”6。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业: 作业 背 6 的乘法口诀。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八课时:练习三( 第八课时:练习三(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 19 页练习三 1~4。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 6 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 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 6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练习三(1)] 二、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 背 6 的乘法口诀。 (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 (2) 提问: “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三 1。 (1)出示第一题图,看清图意先是 4 分别乘 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 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 2、3、4、6 分别乘 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三 2。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 和 4×6 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11 4×3 和 6×2 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三(3) 。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 组中 6×3 是 3 个 6 相加,6×2 是 2 个 6 相加,3 个 6 大于 2 个 6,所以 6×3 比 6×2 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 5×6 和 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 6,另一个 乘数 6 大于 5,所以 6×6 大于 5×6) 。 6、练习三(4) 。 16 题口算,要求学生在 2~3 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 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作业: 作业: 口算: 3×6= 5×3=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 6×4= 6×2= 2×6= 6×6= 5×6= 4×4= 4×5= 3×4= 1×6= 5×2=第九课时:练习三( 第九课时:练习三(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0 页练习三 5~10 题。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 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板书 课题:练习三(2) ) 二、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三 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三 6 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 5 人,4 辆小汽车可以坐多 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三 712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三 8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集体交流时提问: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 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 。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练习三 9 A、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 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 。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 6 个沙袋,2 个人就是 2 个 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 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练习三 10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 4 行花,一班是 4 个 5 朵, 二班是 5 个 5 朵,5 个 5 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十课时:复习( 第十课时:复习(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1―22 页复习 1~7。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 1~6 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 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 1~6 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 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复习。 1、复习 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 2。 (1)出示 1~6 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 1~6 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 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 1 行是 1 的乘法口诀,第 2 行是 2 的乘法口诀,第 3 行是 3 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 6 的 乘法口诀。13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 1 个几 1 行、2 个几 1 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 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 ,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 2 有关的口诀, 也就是 2 和 1、2 和 2、2 和 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 十二……都是与 3 有关的口诀,也就是 3 和 1、3 和 2、3 和 3、3 和 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 3。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4、复习 4。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5、复习 5。 20 题口算,要求学生在 2.5 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6、复习 6。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 是怎样想的? 7、复习 7。 填方框里的乘树,由于只学到 6 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 1~6 个数,要求学生 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 6 的口诀的顺序想, 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 8、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 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作业:背乘法口诀。 作业: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十一课时:复习( 第十一课时:复习(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 22―23 页复习 8―13。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14 4 个 5 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复习应用题 1、复习 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 9。 (1)出示第 7 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3、复习 10。 (1)出示第 8 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 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4、复习 11 A、出示第 11 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 3 个? B、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复习 12 出示第 12 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复习 13。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 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 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 计算。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十二课时: 第十二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 24―25 页。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 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 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二、新授。 新授。15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 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 3 个帐篷,每个帐篷有 3 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 4 组,每组 4 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 3 组,每组 2 人,每组有 4 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 2 棵树,每棵树上有 2 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 6 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 5 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 4 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 2 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所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三、小结。 小结。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 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 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教后小记: 教后小记: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 26―27 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认图形课题一、认图形( 课题一、认图形(一)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16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 。 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主动探索,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 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 “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 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 (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 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 (会发现它们都 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 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 (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 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 ,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 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 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17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 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 总结评价, 出示“想想做做”第 1 题。 分小组讨论, 汇报。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课题二、 课题二、认图形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7 页内容. 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认识图形的练习。1、完成第 3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图形是几边形? 2、完成第 4 题。 (1)教师出示依仗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18 提问:现在是几边形?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 提问:这又是几边形?你会折吗? 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3)看书第 27 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 (4)启发: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小结: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 5 题。 (1)说明要求。 (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 (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 4、完成第 6 题。 (1)说明图意。 (2)学生动手试一试,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课题三、有趣的七巧板 课题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8―29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 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 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一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19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 29 页的四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第四单元 认识除法 第一课时 平均分(1)[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0―31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 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 6 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 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动手操作 1教师先把 6 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 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3学生操作摆桃子。 2. 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1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 个桃子可以分成 3 份,每 份 2 个, 可以分成两份, 一份两个, 一份四个, 也可以分成两份, 每份三个、、、 、、、20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2小组或全班交流 3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4师讲述: (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 2 个或每份都 3 个,我们就可以说, 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5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 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 8 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 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 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 8 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 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 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1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 8 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2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 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2 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 2 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3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 2 个,看有多少位 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4师小结:对了!8 个桃子就可以把它 2 个作为一份分给 1 个小朋友,一共分 了这样的 4 份, 就是分给了 4 个小朋友。 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 “平 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 书本第 31 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第 2 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 3 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棵你们学到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 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四、 布置作业21 第二课时 平均分(2)[教学内容] 书本第 32―33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 桃子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2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 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 2 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如果每人分 4 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 少个桃子呢?(板贴 8 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 8 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 8 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字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二.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 1 个,再 分给每只小猴 1 个,直到每只小猴有 4 个;先每只小猴 2 个,再每只小猴 2 个; 先每只小猴 3 个,再每制小猴 1 个、、、 、、、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 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可分得 4 个。 3. 书上第 32 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 完成第 33 页的“想想,做做 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 书上第 33 页的第 2 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22 3、书上第 33 页的第 3 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4、书上第 33 页的第 4 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 得。 教学小记:第三课时 平均分(3)[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第 34―35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 均分的本质特征。 2.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目标 1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 12 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 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 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 12 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 (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 12 朵花插在花瓶里, 该怎么插呢? 2. 明确要求 (1) 出示条件:把 12 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 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 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想想做做 1、第 1 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 2 题23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 3 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第 4 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 8 个雪梨 A 提出要求:1把它们平均分成 4 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2把它们每 4 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 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 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 5 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6、第 6 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 份地分” ,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 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第四课时 认识除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 36―3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 36 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 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 个人 每辆车坐 2 个人 要坐( )人。 )24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1讲述:6 个小朋友,每辆车坐 2 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 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 6 个小朋友,先写 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 法)每辆车坐 2 人,就在除号后面写 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 3 辆车,接 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除号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3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 3 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 36 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 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 37 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 枝铅笔 3 人 每人( )枝]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1) 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 6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 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教学第 37 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 38 页的“想想,做做”第 1、2、3、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 可以用除法计算?25 第五课时 练习四(1)教学内容:教材第 39―40 页第 1―6 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填一填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 投影出示: (1)除数是 5,被除数是 15,商是 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 4,商是 1。 (3)商和除数都是 3,被除数是 9。 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分成了()份。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 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 成 2 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活动三: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第 39 页第 3 题 (1)学生先画一画。 (2)检查画的情况。 (3)完成填空并说一说两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观察思考: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活动四:看图想分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 39 页第 2、4 题;第 40 页第 5 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五: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 40 页第 6 题。 教后小记:26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40―41 页的第 7―10 题。 教学目标:练习四( 练习四(2)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 7 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A 读题,理解题意。 B 独立列式 C 讨论分析 2、观察第 7 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 8 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活动三: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 9 题) 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 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 10 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 得又对又多。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小记:第五单元 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 口诀求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第 42 页例题,试一试,课本第 43 页“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 12 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例题插图、10 个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 二( )得八 2×( )=8 三( )十二 ( )×3=12271、口算。二()十二2×( )=10 2、从 10 里面连续减 2,减去( 二、 新授。 新授。)次,正好全部减完。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10 个小朋友打球,每 2 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 10 个小朋友,每 2 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 ,根据题目的意思, 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10÷2=5) 提问:算式中的 10 表示什么?2 呢? (3)小组讨论:10÷2 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 10÷2 时,可以先看除数是 2,就想 2 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 求出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 8÷4、12÷3 请学生们读一读。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三、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0 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1、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1)出示左边一副图,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 (有 8 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 4 只, 需要几个兔笼?) 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 4 只,说明什么?(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28 表示? (2)学生填出算式。 (3)集体订正。 提问:算式中的 8、4、2 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 8÷4 的商的? (4)出示右边一副图。 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桃树上有 12 个桃子,小猴 2 天就吃完了她们, 平均每天吃几个?) 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12÷2= )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 用除法来计算? 四、练习。 练习。 练习 “想想做做”第 5 题。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第二课时 口诀求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想想做做”第 44 页第 6~9 题。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教学准备: “想想做做”第 6 题插图,6 根小棒。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学具准备:6 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 复习。 复习。 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1)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几根?(板书:6÷2=3)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 6 根小棒,每 3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板书:6÷3=2)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有 4 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 5 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1)学生列式 解答。 (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算式 4×3=12 表示什么意思? 二、 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 6 题左边一题。 (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 20 个萝卜怎样去分的?要求可以 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2)学生列式。 (板书:20÷5) 提问:算式中 20 表示什么?5 呢?20÷5 得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板书:=4) 提问:算式中 4 表示什么?算式 20÷5=4 表示什么? (3)想一想: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右边一题。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9 提问:从题中可以知道 20 个萝卜是怎样分的? (2)提问: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 学生列式解答(板书:20÷4=5) (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算式中 20、4、5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 20÷4=5 又表示什么意思? 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每道题的 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 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比一比: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结: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三、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1、看图列式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比较两题的异同之处,并说说每题列式的理由。 (3)教师小结。 (4)提问:这两题都是怎样解答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哪一句口诀? 小结:用同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算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 7 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2)说说每组 3 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3、口答: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五六三十 4、完成“想想做做”第 8 题。 5、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练习五( ) 第三课时 练习五(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第 45―46 页练习二第 1~8 题。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 1、 口算:完成练习五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2、 完成练习五第二题,30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组算式的联系,她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提问:口算除法的商,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道有联系的除 法算式? (4)请学生说出每一组算式中另一道有联系的除法算式。 (5)小结。 3、 看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五六三十 4、 完成练习五第三题。 提问:除法算式是根据什么找到家的?计算除法时可以怎样想? 三、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 1、 完成练习五第 4 题。 2、 完成练习五第 6 题。 (1)指导学生先算出一边算式的商,再把商与另一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2)学生练习。 3、 完成练习五第 5 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五第 7 题。 四、解决问题练习。 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8 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2、小结。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练习五( ) 第四课时 练习五(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第 46―47 页练习五第 9~13 题。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 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 6×2= 5÷5= 5×5= 18÷6= 4×3= 12÷3= 3×5= 8÷4= 4×6= 2×3= 12÷2= 30÷5= 1、口算。10÷5= 15÷3= 3×6= 6÷3=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 个 6 是多少? (2)把 30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多少? (3)18 里面有几个 3?31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1、揭示课题:根据乘除法的含义,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2、完成练习五第 9 题。 (1)出示第 9 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说说在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 3、完成练习五第 10 题。 (1)出示第 10 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 15 盆花平均排成 3 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 15 盆花平均排成 5 行,结 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完成练习五第 11 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再指 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5、完成练习五第 12 题。 出示插图。 提问:商店里都卖了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多少钱? 依次完成第 1、2、3 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除法)来计算? 小结:通过这 3 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师小结后完成第 4 题。 6、完成练习五第 13 题。 请学生按要求,用 12 个圆片摆一摆。 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 观察表格,四人一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 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 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32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课题一、 课题一、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教材第 48 页例题,第 49 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 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 (板书) 。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 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呈 性。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呈 或 性。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呈 性。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 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 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教学画线段。 1、 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 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 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 点上一点,表示两端。 (师边说边示范) 4、 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33 1、 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 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 (2)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 (3)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课题二、 课题二、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 50~51 页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准备:直尺。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 复习。 1、 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2、 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新授。 新授。 1、 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 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 2、 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 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 。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 0 到 1 是 1 厘米。从 1 到 2 也是 1 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 1 厘米。 (板书:1 厘米)那么从 0 到 3 的长度就是 3 厘米,从 0 到 7 的长度就是 7 厘米。 (2)看刻度回答: “0”在哪里?0 到 1 的长度是几厘米?1 到 2 是几厘米?3 到 4 呢?从刻 度 0 到 5 是几厘米?从 0 到 10 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 2 厘米、5 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34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 0 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 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 0 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 51 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锝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 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 接近 8 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 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 0 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 0 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 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5、 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课题三、 课题三、认识米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 52 页例题,试一试,第 53 页“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米尺,1 米和 3 米长的绳子各一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 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新授。35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 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 (2)请学生将 1 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 1 米大约有多长。再用 1 米长的 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 1 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 1 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 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 米=100 厘米) 说明:1 米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00 厘米等于 1 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 1 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 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出示第 2 题,先估计,再测量。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自己填写。 3、 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 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 完成“想想做做”5。 (1)口答,并说明原因。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 5 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 3 米,而一艘轮船高 4 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课题四、 课题四、量一量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 54~55 页。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36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乍有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乍、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 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 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小结。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 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想办法量。 1、 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 如果给你一根 3 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第七单元 位置与方向 课题一、 课题一、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57 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 “第几层第几号” “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问 题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电脑出示课题:确定位置。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确定位置,看看哪些同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同学们,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有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 (电脑出示小动物做操37 图) 你们看,他们做操做得多认真啊! 二、学习例题。 学习例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听小猴和小熊说的话,并找到他们所在的位置。 小猴: “我在第 1 排第 1 个。 ”小熊说: “我在第 2 排第 3 个。 ” 引导:根据小猴和小熊的话,你能在图上找一找哪里是第一排,哪里是第二排吗?再指出哪 里是第三排、第四排。那么数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往哪边数?指着图数数看。 小结:在小动物做操这样的画面上,排数一般都是从前往后数,个数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 要说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 谈话:白菜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小兔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将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小组讨论豆荚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能说出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吗? 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再由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三、完成“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 电脑出示“试一试” 。 谈话: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你的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 指名说说自己的座位。 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指名到前边来说一说几个同学的座位,并追问:你还能怎样说? 四、做“想想做做”的习题。 想想做做”的习题。 1、出示第 1 题。 提问: 根据这两小题中给出的信息, 你能说一说层数是怎样排的, 号数或本数是怎样排的吗? 按题目的要求,先鼓励思考,再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 2、出示第 2 题。 提问:你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的座位的排数和号数是怎样排列的?你能从图上看明白吗? 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出示第 3 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一位学生说,其余学生摆或画。 教师巡回指导。 五、全课小结。 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排列情况吗?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课题二、认识东、 课题二、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 58~59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 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38 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 展对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认识东、南、西、北。 认识东、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 同学们说得很好。 请同学们起立, 面向太阳站好。 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 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 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你知道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 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揭示课题:认识东、南、 西、北) 2、教学“试一试” 。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说口令,学生按口令做。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二、 应用与拓展。 应用与拓展。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在小组 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3、 “想想做做”第 3 题。 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都去观 察了吗? 指名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4、 “想想做做”第 4 题。假如你在林中迷了路,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回家的路?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中相应的图,并讲述运用北极星、树的年 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三、 全课总结。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39 课题三、 课题三、认识平面图教学内容:教材第 60~61 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1、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象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们可 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平面图, (拿出操场平面图示意一下)图的中间是学校的 操场,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分别填上体育馆、教学楼、篮球场、看台。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图策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展示。 反馈:刚才有几个同学已经将自己制作的平面图贴到黑板上了,先请这几个同学上来介绍一 下自己的作品。还有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吗?请在 小组内讨论。 (定的北面不同,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后,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 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的。为了标明方 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这 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把你 制作的平面图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过来。完成后,再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并把作品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指向标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 出示图。 问:图上的指向标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图上的指向标,确定其他的三个方向吗? 谈话:根据图上这些小动物家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请学生打开教科书,完成“做一做” 。40 小结:同学们学得都很主动,不但认识了平面图,还能清楚地表达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应用与拓展。 应用与拓展。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明到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明想到百货大楼 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新华书店呢?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出示图。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再出示题中填空部分,指名回答,并在课本上填空。 3、 “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两个问 题: (1)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2)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 电梯?)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方位概念表达图中房间、会议室、电梯、安全出口 的相对位置关系。 )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先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 总结与反思。 总结与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1~6 的乘法口诀和用 1~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 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 7 的乘法口诀和用 7 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倍” 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结合 7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乘、除法竖式;第二部分教学 8 的乘法口诀和咏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在这两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7 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中, 教材中创设了活动情景, 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 “空 白” ,安排了学生自主学生的空间。教学 7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以学生做花环的实际问题 作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推导 7、8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 7、8 的乘法口诀,会用 7、8 的乘法 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适当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 意义。41 4、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 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题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62―63 页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7 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 7 得乘法口诀,并熟 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挂图、卡片、每人 7×3 个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 4 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 7 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 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 7 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 1 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 1 个 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7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 14、28、42 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 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 2 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 3 条、4 条……7 条呢?你们能 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42乘法算式: 师:2 条小船是几个 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 教师卡片出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扑克牌八张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