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机器人格斗大赛即将首次决斗,这会成为新的运动比赛吗

机器人格斗赛可能成为未来流行的运动项目
时间: 16:06:31来源:techcrunch.com
提要:相信看过高达系列作品、《环太平洋》电影的人,一定对里面的机器人记忆犹新吧。现在,人开动机器人可能要成为现实啦!
美国机器人公司Megabots筹集了240万美元,打造一个由人类驾驶的、巨大的战斗机器人联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这个新兴企业筹资将漫画和动画中的机器人战斗带到了你的面前。
根据公司联合创始人Gui Cavalcanti、Matt Oehrlein和Brinkley Warren的说法,公司渴望追随像F1方程式赛车、终极格斗冠军赛(UFC)这些主要的体育联合会的脚步。
Warren说,拥有了这些种子资金,Megabots公司将会与Latham Watkins法律事务所合作,这将有助于设立联赛,并采用一种类似于奥运会的方式,将其推向国际。
具体来说,Megabots公司将会与瑞生法律事务所 (Latham&Watkins) 的合伙人Christopher D. Brearton一起工作,这个人代表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已成功组织了一些联赛,管理了诸如NBA(篮球)、MLB(棒球)、NFL(美式橄榄球)及其他运动赛事。
世界上有任何人会觉得巨型的、以气体为动力的机器人无聊吗?很难想象。在去年,为了大肆宣传这项未来运动,Megabots公司向日本水道桥重工公司邀战。据说今年要开赛了!
这家日本公司成立于2014年,早于Megabots公司,接受了这个后起之秀的挑战。据说,该公司正在为决斗研制一个Kuratas机器人特别版。
Kuratas体重超过9000磅,Megabots公司的MkII在12000磅。Warren提到,准备用于决斗的机器人重量接近15000磅。MkII早期的版本还可以想其他机器人投掷3磅的彩弹,故意让它们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失明。
Megabots公司正在评估联赛潜在的东道主国,与那些有兴趣、愿意主持此次和未来比赛的国家沟通。
像这样的运动必然会涉及复杂的国际物流规划,Warren指出不太可能简单的用一艘船跨越边界,运输15000磅的机器人。之前,Megabots公司在一次集资活动中,获得了550,000美元,到目前为止也出售了商品,通过赞助维持业务。在出席现场和售出商品中获得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收入。机器人公司Megabots欲建巨型机器人格斗联赛,电影《环太平洋》中情景可能成真,有没有一点小激动?
小编非常不小心地发现,这则新闻只有英文版和日文版,中文版网站却没有,算不算信息封锁呢?(迷之疑问~)
原文链接:
版权声明:千人智库源起国家"千人计划"官方杂志《千人》,依托包括60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全球1200万高层次人才大数据,拟打造成为中国的"人才库"和"思想库"。千人智库网系千人智库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作者系刘静竹
&& 暂无相关评论!
千人智库&电子周报技术小站:
地点:西安
时间:11月16日 14:00 - 17:00
地点:东莞
时间:11月9日 14:00 - 17:0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8日 13:00 - 17:3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2日 14:00 - 17:00
张飞电子工程师速成全集
10天掌握PCB AD画板
教你高速PCB项目整体设计
如何设计STM32单片机系统?
物联网操作系统从写到用
讲师:华清远见
讲师:林超文
讲师:郑振宇
讲师:李述铜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美测试新机器人 将决战日本巨型机器人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日 11:26
[导读] 美国加利福利亚机器人公司Megabots研制了一系列新式机器人,旨在在即将举行的机器人比赛中拔得头筹。
  美国加利福利亚机器人公司Megabots研制了一系列新式机器人,旨在在即将举行的机器人比赛中拔得头筹。
  2015年第一届巨型机器人战斗比赛举办,Megabots败给日本水道桥重工公司的机器人Kuratas。距离两家公司比赛大概一年后,Megabots在YouTube上传的名为&测试真实的巨型机器人武器&的视频,发布公司在这方面的创新进展。Megabots公司则对自家选择的武器非常有自信,可应对即将到来的决战,尽管决战时间和地点未定。
  视频中,第一个亮相的机器人武器是挖沟机,也叫&指挥统帅&,看起来像安装了巨大电锯的拖拉机;接着是树桩碾碎机,又名&牙医&,机器齿轮制造而成的旋转死亡之轮。它的攻击策略稍有不同,从原来的盖头式攻击改为从右侧攻击对方腿部,可在几秒内锁死。然后攻击驾驶舱,再从四面八方发射金属碎片。第三个是铁爪,又名&公正&,看起来是给对方热情拥抱,实则撕扯对方胳膊,毫不留情;还有树木剪切器,又名&尖叫之鹰&,正面向老鹰的脸,可在数秒内放倒一棵树;最后压轴的是挖穴螺旋钻,又名&华尔街&,像电钻一样将对手撕成金属碎片。
  Megabots联合创始人之一的MattOehrlein认为,只要机器人比赛举办,每个参与者都是赢家。观众爱看各种决斗,看到拳打脚踢的场面,乐意尝试不同的娱乐方式。Megabots公司的目标明确,是为了将生活中的机器人比赛俱乐部发展成为大型娱乐活动,类似于终极格斗锦标赛和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混合。
人工智能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相关下载
机器人相关文章
机器人相关下载
技术交流、积极发言! 发表评请遵守相关规定。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Android和iOS两个平台在技术和应用程序商店战略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开发人员也...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凭着性子做音乐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听这个做了“鲸鱼马戏团”的音乐人说说
凭着性子做音乐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听这个做了“鲸鱼马戏团”的音乐人说说
日07时20分来源:
李星宇的音乐很温柔,但他在对话中提到最多的是“对抗”。
“你们很多人是不是听我的音乐睡觉?” 6 月 18 日晚的上海万代南梦宫,李星宇试着这么和台下 300 多个观众打招呼。
他已经连续演了三晚,从 16 日至 18 日分别在南京、杭州、上海办了三场小型音乐会,6 月 23 日在北京也来了一场。
正如音乐圈里的惯例,四场演出前,他刚刚于 4 月份发了一张专辑——他的第三张纯音乐专辑《鲸鱼马戏团 Vol.3 梦 Dreaming》。
“鲸鱼马戏团”也是李星宇的化名,或者说个人品牌名。(他说:“你们在搜我资料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搜我名字搜不出来什么,我也不想让自己抛头露面。”)2014 到 2017 年,李星宇在网上发了三张专辑,其中第二张《鲸鱼马戏团 Vol.2 Whisper》入选了虾米扶植 13 位独立音乐人的“寻光计划”。这些入选歌手中不乏颇有名气的,包括唱电子音的双人组合卡奇社、上了《天天向上》的民谣歌手程璧、还有获得了 1 亿多试听量的金玟岐。李星宇是其中唯一的纯音乐类型创作者。
李星宇的虾米主页现在有 3700 多万试听和 2 万多粉丝。他那些柔和而轻盈的音乐,听起来的感觉很符合它们的名字:《老友》、《风》、《落雨》、《未来之约》……一些评论热衷于描写出同样浪漫的情境,例如:“听到落雨,听到夜空,听到深海,听到鲸鱼,听到风,听到‘再见地球’”。
不过 6 月的这四场巡演听起来会“热闹”得多。李星宇几乎把所有曲目都重新复杂化编曲,台上除了弹键盘的他,还有一个六人管弦乐队:吉他、贝斯、鼓、小提琴、大提琴、黑管。另外还有一位“多媒体视觉 VJ Ink”负责在舞台后方的大屏幕上投放背景动画,比如说一只契合主题、代表着“知音”的鲸鱼。
李星宇今年 32 岁。他 2007 年从中国传媒大学录音工程专业毕业,十年过去,是班里 30 多个同学中唯一在做音乐创作的。
2008 年至 2013 年,李星宇和小老虎、雷磊组过一个“跨界”乐队“嘿!!!”。雷磊是风格别致的独立动画导演,短片《照片回收》入选过安纳西国际动画节;小老虎则是颇有人气的说唱歌手,拿过两届中国 MC Battle 大赛的冠军。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候,李星宇对这段乐队经历的描述是:“就是一起度过了一段青春,然后长大以后就各做各的事了。”
“嘿!!!”的音乐非常调皮,同时又充斥着对现实的讽刺。他们在虾米的第一首热门歌《大椰子》里唱的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痛苦,“无论你学习好、学习坏,你都找不到工作/你都找不到工作/可是比这更难过的是/有人把我的大椰子偷走了”;第二首歌又是一首钢琴曲配乐诗朗诵《爱情,鲸鱼,海洋》。
十年间,他还给梁晓雪、张萱等歌手担任过专辑制作人,但真正能够养活他的工作是一些商业项目:广告配乐、给品牌例如联想手机设计系统音乐,还有他的本专业音响设计。李星宇 16 日南京的演出场地是民谣歌手李志去年开业的 livehouse“欧拉”,那里的音响设施就是他设计装潢的。
李星宇还有另一个项目“52Hz 声音馆”,内容是录制天然的声音。2016 年夏天,李星宇和四个朋友在众筹网站 kaistart 上筹到 30 万人民币后,到亚马逊雨林里进行了为期 15 天的自然声音采集,发布了一张《自然的法则》专辑。
“在亚马逊雨林的种种自然法则中,有一个便是声音的法则……虫鸣在极高的高频,紧接着是鸟类发出的中高频,然后是被哺乳动物占据的中频,最后是环境与气候等背景声——它们通常处在低频区。”专辑封面写道。
李星宇说声音馆相比“没有门槛”的鲸鱼马戏团,能够“更系统地通过声音去探讨一些社会议题”,同时更实际的是,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商业去合作”。5 月份,李星宇为 BottleDream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一场公益活动设计了主题音乐。
“一直都挺困惑的,怎么去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包括我如何去转化为我这边的一个收入,可以合理地运转我现在手头的这些事儿,还有就是如何接着去成长,继续去往前走。“
今年,李星宇希望自己能够走得再远些。
为了筹备新专辑和巡演,李星宇组建了一个四人的运营团队,他们来自于音乐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有兼职的在校学生。而做这些事的成本都由他自己来承担。他在微博上写“目前再演几次我就破产了”。但他也说自己挺幸运,“(以前)只有很大的唱片公司在做这些事情,那个时候我想自己独立做,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目前可能经营马戏团的演出多一点,唱片就是慢慢的,影响力大一点,这样可能单次演出的收入会比较多,这样就舒服了。其实简简单单,你邀请我演出我就去,然后演完了大家一分钱,就这样挺好的,开开心心的。”
李星宇还聊了更多关于“鲸鱼马戏团”、独立音乐市场以及他所经历的
Q=好奇心日报
Q:三张专辑的创作出发点有什么不同吗?
L:其实每一张专辑都是发现,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第一张专辑(我)比较年轻,年轻会天马行空都会想很多东西,你还在幻想的阶段,有很多很多点子,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到第二张就开始反思自己,去审视自己。然后到第三张,是对人生、对生命提出一些观点,你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对世界的理解。
Q:第三张专辑的名字为什么叫《梦》?
L:梦很有意思,它是一种意识的碎片,但是我们活着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就我们现在所有的感官啊,所有这些东西其实是大脑的意识控制的,就这些东西是可以被改变,同时你也不清楚所谓的真实和梦。可能过去几年还不会,还会去说弗洛伊德那样的。但是现在科技已经到了一种程度,那些东西已经架不住了。
我想去表达我对于世界和生命的一种看法:你虽然无法去选择你的意识,或者说是你无法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是你回归到一种,可能所有的宗教哲学都在说的事情,就是当下。
Q:“当下”听起来非常抽象,你创作的时候有什么具体的出发点吗?
L: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哲学,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最后的触角永远是真实的生活。一些是我身边发生过的,我母亲的狗狗死掉了,我就写了《晚安,布丁》。还有是我真实做过的梦,《木马国》就是我做的梦。还有比如经历过尼泊尔大地震。
其实创作永远都是这个你听到的是表面的东西,但是你可以去研究这个东西,往下去走。大家看到的永远只是树的外面的果子啊树叶啊树枝啊,但是它其实是构建在它的根部上。这个对我来说,就是我目前我活到这个岁数,我很大的一个体会和转变。
Q:转变具体是指什么?
L:转变是指之前可能更需要用一种更喧嚣的方式,靠感觉,一个一个的灵感。那个时候年轻,20 多岁,大家思维都很活跃,那时候就叫所谓的灵感,我觉得 20 多岁时才有灵感,现在不叫灵感。
Q:现在是思考得更系统了?
L:现在是成为一个系统,它不再是单纯的灵感,变成了你的一个,思考的起点。
Q:这样会帮助你认识世界更加清晰吗?
L:反而不清晰。当你发现这些东西未知(的部分)很多的时候。你了解的越多,你会发现你越无知。现在又觉得我是什么都不懂,更急迫的想去学到东西。
Q:你觉得音乐人这两年的生存环境怎么样?
L:做音乐都是亏钱的。基本我想(都是这样),流行的也是这样,他们都是靠商业活动来挣钱,出场费啊什么的。音乐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很难赚钱的。我们这边的生态是这样。我觉得互联网起来的太快了,(国内)还没有经过唱片消费的这么一个潮流就已经被互联网取代了。到现在没有回过神来去规范版权的问题,现在还是不行。你想我其实就是可能虾米这边,比如说一个月它靠播放量和下载量有一些费用,但是那个费用就一个月可能有的时候就几百块钱,那你说几百块钱在北京干嘛。就是完全不成比例啊。加上我出唱片的时候,好多都是自己掏钱的,做一张唱片的成本就不包括我自己的时间成本和创造成本,就要十几个人,所以其实就是拿(其它工作)挣的钱去贴补这边的费用。
Q:你的专辑试听是没有收入的?
L:有开放试听了。因为我觉得就是别人听都没听见去付费,其实很奇怪的一件事。我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方式。但是现在又没有一个很合理的收费的一个模式。大家其实也不需要下载了,在线听其实就够了。
Q:但是相比你做“嘿!!!”跟大学玩乐队的时候,有变好一些吗?
L:对,现在至少虽然还是挣不了太多钱,但是有很多方式可以挣钱。你不像原来真的是没有没有什么路。尤其是我大学那个乐队,那个时候能发(渠道)太少。你想那时候出来的独立音乐人,除了摩登天空,比如曹方(是)小柯签的,这都是唱片公司在做这些事情。那个时候我想自己独立发片,那是不可能的事。
Q:你怎么看独立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
L:其实没有绝对的边界。比如说你照顾听众的感受,或者你去为了迎合市场去做的东西,那一定就是(流行)什么。然后如果你是以自己角度出发的话,这些作品就是可以叫独立音乐,也可以流行。
Q:你的生活可以说是理想主义吗?
L:可以吧。我现在也不太知道理想主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活得比较简单。
投入跟产出不成比例,但是挺开心的。你会觉得你一直有事情在做,你一直可以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点就可以。
Q: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音乐?
L:高中的时候突然喜欢音乐,喜欢摇滚乐。摇滚乐一下就感觉击中了,因为荷尔蒙嘛,青春期的那种叛逆啊什么的。流行音乐根本管不了(用),对男生来说。摇滚乐的那种氛围啊,就是那种对抗啊,荷尔蒙的释放,那种躁动就太适合青春期的男生了。
(听)国外的那些也有,中国的也有一些人。但是中国就刚起步,就是那时候两千零几年,就刚刚是乐队开始出来的时候,就有朋克啊什么金属啊就那些都刚刚出来。那时候就特别喜欢那些东西,就特别特别宣泄。因为大多数他们唱的都是一些(针对)社会不公平的事情,还有一些对世界上有很多,比如反战,一些这样的事情。同时里面有一些关于爱情的段子,那个时候感觉真就找到了生命中的寄托。
李星宇高中喜欢的英国乐队 Pink Floyd
Q:但是你现在的风格跟摇滚听起来是反的?
L: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你血液里的东西,你做什么音乐是(一种),但是你是不是摇滚,这个就另说了。听众接收的那个东西就是表象,让这个音乐存在的核心,其实是包括摇滚乐在内的很多很多东西。
因为大部分做这种东西(轻音乐)的人,可能很多是很悲伤的。所以很多的纯音乐,有时候里面只有一种悲伤的东西在里面。但是可能我的东西不太一样,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坚定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觉得被治愈了,是温暖的。可能刚一开始听觉得好难受好伤感,但是慢慢发现这里面好像还带有一点力量在里面。
我觉得也是音乐的帮助。确实摇滚乐那会儿,接受了很多摇滚乐好的东西,就是一种很积极的对抗,不会说很消极得去想很多事情。而且我觉得确实是,因为我在这个时代成长,会发现确实有很多事情是不对的,我觉得不对的事情就应该指出来,错了就是不好的东西,我就应该去(对抗)。比如说人心的这种险恶,当时我可能都讨厌和厌恶,当时也看日本漫画日本动画,会觉得比较真诚的那些东西是最好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状态去生活,也去对待事物。
Q:纯音乐领域你有比较尊敬的人吗?
L:坂本龙一,德国的 Nils Frahm,还有一些电影配乐大师。
Q:你跟小老虎、雷磊组过乐队听起来挺意外的,你们三个人现在完全不一样。
L:三个人完全不一样在一起才有意思,跨界嘛。但是你听完了以后会发现我们几个人就是现在的样子,其实从那里面成长出来的。
Q:你能说说三个人都是什么样?
L:小老虎他很喜欢讲故事,所以他的音乐的故事性很强。他的音乐很有律动感,黑人的那种(律动感)在里面。我们的那个乐队也是就喜欢讲故事,各种各样的小故事。
雷磊想法很漂亮,他也在里面会提供很多这种点子,就像(他的)动画一样,有特别好玩的一些点子。
然后我呢,我现在做音乐不是很有画面感,做那样的东西,然后也会把音乐做得很长,很复杂,变化很多。
我们相当于三个人结合在一起,其实音乐就是又好玩,又有故事性,然后同时有画面感。
“嘿!!!”,左起:小老虎、李星宇、雷磊
Q:你身边跟你一样的音乐人多吗?
L:唉还行吧,不是特别认识音乐圈的,我跟各种圈都没什么来往。我觉得来往最多就是雷磊,我们俩没事老一块出来聊聊天,聊聊自己的创作。因为可能跟同行没有什么特别多能聊的东西。
Q:为什么没有可聊的?因为你们工作性质比较独立?
L:对有可能是。然后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些跟音乐人的,教育普遍的缺失也有关系。大部分的音乐人就是文科生嘛,从小学音乐,也不学文化知识,那个教育太弱了。因为音乐一部分拯救了这些没文化的,另外一边也是给他们一个出口。其实你看美国那些最躁的摇滚明星,好你说乖一点,英国的 Beatles 不是牛津就是剑桥毕业的;吉姆·莫里森吸毒都吸那样了,但是他是 UCLA 的。你这没法比呀,他们全都是优秀大学的高材生在做这些事情,我们这些呢,都是野鸡大学都不是,都上不了,所以这就是很明显的差距。
不是说是我们哪错了,毕竟时代造就了这种事情,并不是他们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是被摇滚乐拯救起来的一拨人,也确实没有文化,也不是他们的问题,但是他们做了一些不对的事确实是比较丢人。我在现代音乐学院教课,我跟学生说,你们应该多看看书多学点知识了,别一天到晚就搞你这些东西,没什么可搞的。
Q:你觉得理想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L:其实学校的专业课对我来说,就可能还是比较基础的一些专业课,比如说话筒技术啊,就像这种设备的原理,对我来说帮助更大。你学音乐靠自己,老师也教不了。你说中国有几个能教的,能教的他不会去教课的。
多读书啊,多学点知识,人会更不文盲一点。我发现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你很多东西,你教条的去学一些理论的东西,反而被困在里面,会有一个成长瓶颈,你到那个里面就可能再也无法往下走。
因为所有的知识其实是让你快速成长,或者是让你快速建立一个自身的构架。比如说你学 1+1 等于 2,学乘法和加减法可以让你快速的知道啊原来是这样,但是如果你是靠自己去思考为什么 1+1 等于 2 的话,那这个过程就会相对比较慢,但是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完全理解为什么 1+1 等于 2,而不是说学校告诉你。你把这个用到音乐上,比如说告诉你这几个音好听,那你可能就变成一种条件反射了,但是你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几个音好听,其实那是源自于这些音的共振。
Q:你想过为什么《老友》会成为你最受欢迎的一首歌吗?
L:这个歌对我来说也挺有意义的,但是没想到对别人的意义。我自己在写这个曲子的时候,我心情也很不好,通过这首曲子治愈。
Q:“老友”是指谁?
L:就是我自己啊。你发现你自己跟你自己,其实就像一个老友,又熟悉而又陌生。真的成长到一定阶段,你会有这个想法,你觉得你自己真的不认识你自己。我们都要重新去认识一下,去了解。
图片来自李星宇的微博、虾米主页
全世界都在担忧以后没有好电影了,上海电影节人们也在说这个事,但没有答案
睡眠这么重要,这里有 12 个方法和应用帮你更好地度过它 | Hack Your Life
伦敦人发起一项为期一年的文化项目,想讨论“这个城市为何独特”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美机器人公司测试新款巨型机器人 要与日本决斗?
责编:陶宗瑶(实习生)
支持键盘翻页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据《每日邮报》11月23日报道,加利福利亚机器人公司Megabots日前测试一系列新式机器人,希望在即将到来与巨型机器人Kuratas决斗中获胜。
  2015年第一届巨型机器人战斗比赛举办,Megabots败给日本水道桥重工公司的机器人Kuratas。距离两家公司比赛大概一年后,Megabots在YouTube上传的名为&测试真实的巨型机器人武器&的视频,发布公司在这方面的创新进展。Megabots公司则对自家选择的武器非常有自信,可应对即将到来的决战,尽管决战时间和地点未定。
  视频中,第一个亮相的机器人武器是挖沟机,也叫&指挥统帅&,看起来像安装了巨大电锯的拖拉机;接着是树桩碾碎机,又名&牙医&,机器齿轮制造而成的旋转死亡之轮。它的攻击策略稍有不同,从原来的盖头式攻击改为从右侧攻击对方腿部,可在几秒内锁死。然后攻击驾驶舱,再从四面八方发射金属碎片。第三个是铁爪,又名&公正&,看起来是给对方热情拥抱,实则撕扯对方胳膊,毫不留情;还有树木剪切器,又名&尖叫之鹰&,正面向老鹰的脸,可在数秒内放倒一棵树;最后压轴的是挖穴螺旋钻,又名&华尔街&,像电钻一样将对手撕成金属碎片。
  Megabots联合创始人之一的Matt Oehrlein认为,只要机器人比赛举办,每个参与者都是赢家。观众爱看各种决斗,看到拳打脚踢的场面,乐意尝试不同的娱乐方式。Megabots公司的目标明确,是为了将生活中的机器人比赛俱乐部发展成为大型娱乐活动,类似于终极格斗锦标赛和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混合。(实习编译:张红梅 审稿:李宗泽)
本图集所有图片已播放完毕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巨型机器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