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两侧是经脉还是别的跳个地址栏网址不停跳.站或蹲时跳得更

[转载]经络功法&&&彭静山&&&1990年辽宁科技出版社&&转帖
开场白& 经络功法的来龙去脉
第一章& 床上运动
第一节 练功准备
第二节 下肢运动
第三节 上肢运动
第四节 脊柱运动
第五节 头颈运动
第六节 吐纳收功
第二章& 寒暑不侵健身术
第一节 健身术的来源
第二节 健身术的练功方法
(一)预备姿势
(二)练功方法
(三)功法释义
第三章& 经络运动自疗法
第一节 经络的名称
第二节 十二经循行序列
第三节 十二经所属疾病
第四节 经络运动方法
附:病例举要
第四章& 导引祛病生活要则《导引却病歌》浅释)
第五章& 服气强身法
第一节 呼吸的生理概说
第二节 服气法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服气方法
第六章& 古代养生十四法
第一节 静坐调息法
第二节 长生三法
第三节 胎息铭
第四节 长生一十六字诀
第五节 反舌塞喉法
第六节 上元六合聪耳目法
第七节 转肋舒足法
第八节 营治城廓法
第九节 按摩肾俞穴法
第十节 摩涌泉法
第十一节 击探天鼓
第十二节 拭摩神庭
第十三节 下摩生门
第十四节 栉发去风
第七章& 保健灸法
第一节 足三里长寿灸
第二节 灸脐培元法
第三节 大椎灸强壮法
第四节 灸风门预防中风法
第五节 小儿身柱灸
第六节 老年抗老防病灸
附录:经络领域学说
一、经络体系表
二、经络系统组成表
三、经络脏腑的表里关系
四、经脉的循行顺序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六、十二经别循行概说
七、奇经八脉
开场白& 经络功法的来龙去脉
我生于1909年,今年八十一岁。在中医专家门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病人第一次慕名前来求诊,看我顶多年过花甲,往往以祝愿的口吻说,“祝您老活八十岁!”意思是,你还能给病人治病二十年,你还不高兴吗?我的回答却出乎病人意外。“我今年已经八十一岁,如果照你的话来说,去年就完了!”病人立即改口说:“一百岁,一百岁!”并且表现出十分抱歉的神色。出现这样的场面,无非是因为我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头发不白,脸上没有皱纹,身子骨笔直,走路飞快,从早七时半就上班,有时一口气工作到十二点半或下午一点,诊治五六十位病人,毫无倦容;写字手不颤,看新五号字的书报也不戴花镜,走十里二十里路毫不疲倦,这哪里象八十一岁的老人呢!
1988年,我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用《辽宁日报》海外版记者窦志坚先生采访报道的话来说:“被日本同行称誉,日本《朝日新闻》和富士电视台为此大加宣传,一时间,求诊者如潮,赞誉声四起,“眼针”热潮,风靡日本。”我发明的“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往往针扎下去,病人立即离床行走。日本记者纷纷来访,他们进入我所应诊的诊室往往奇怪地说:“这屋里哪有八十岁的老人呢?"
说我不象八十多岁的老人,这还只是从外表来看。我的健康检查结果,心电图正常,血压不高,心肺无病,脊柱正直,消化系统良好。我个人的生活日程:早六时起床,洗脸刷牙,收拾床铺,擦抹写字台,坐在软椅上读书,六时半或七时早饭后上班,从家走到医院需要五分钟,这是我散步的时间。进入诊室,经常把早已候诊的五六十位病人一口气看完,午饭后,睡一小时,精神焕发。下午在家读书、看报,阅读大量来信,接待来访客人。晚饭后写回信,读书或写文章,电视如有好节目,看半小时左右。唯一的嗜好是读书,不读书则心情不愉快。晚十一时练功十五分钟,洗澡,十二时卧床,五分钟后入睡,神清梦稳。如此生活,数十年如一日,逢年过节,星期假日,雷打不动。近三十年来没有生过大病。
有人问:“你是医生,是不是常吃抗老延年的药呢?”我爽快地回答说:“不吃药。”又问:“那么你练气功吗?”我说:“不练。”人以为奇,我自己却得力于“晚十一时练功十五分钟"。这种功法要从头细说。
经络功法,有人称为“彭氏功法”,实际并不是我发明。它是古代秘传,鲜为人知,待我从头说起。我幼年身体单薄,可以用“弱不禁风”来形容。七八岁的时候,上街遇见大风,我顶风走就张口喘气,前面必须有人给挡风。姐姐常作为主要挡风人,至今不能忘怀。以后身体逐渐好转,但比正常的儿童还差,由于不爱运动,身体发育不良。十六岁学医,体质虽弱,记忆颇好。二十二岁行医,直到五十岁,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吃饭不香,身体不胖,动作迟缓,反应很慢,伤风感冒是经常的。幸喜生平不知烟酒味,基本上不挑食,高梁米粥、包米面饼子吃得满香,豆腐更觉可口。二十二岁以后在药房坐堂行医,对于盛情招待的美味佳肴,也从不进食过量,因此,身体从不发胖。只是除了治病、看书以外,一无所能,简直就是个书呆子,形容清瘦,好似病夫。
那么,我老当益壮的后劲是哪里来的呢?这活要从三年灾荒开始。六十年代初,连续三年灾荒,人人消瘦,自不待言。记得有一次到中国医科大学出席学术会议,我上台讲话,忽然上气不接下气,勉强讲下去有气无力,没精打采。以后著名外科教授陈淑珍回忆说:“那时候,我们看你完啦!”可见消瘦得令人吃惊。有一天我上省政协去开会,秘书处长郑平同志惊讶地说;“彭委员!你怎这么瘦哇?”我说;“现在有谁不瘦?”郑平说:“不,你瘦得特别厉害,都吓人!”我无可奈何地说:“那有什么办法?”郑平说;“有办法。政协正组织常委上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编者注)疗养,你虽不是常委,也让你去。”谁料这一去,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学会了以“床上运动”为主的练功法,经过逐步发展补充,现在统称为“经络功法”。
既然是跟别人学的,为什么将此功法称为长寿体验与养身秘诀呢?其实并非掠人之美,乃因其功总结传播自我,饱含了我的几十年经验。
那次参加疗养的都是辽宁省政协常委,并携带家属。偏偏有一位常委王理寰先生,家在北京,单身住会,我和王委员同住一室,无意中竟学会了“床上运动”。
王理寰,辽宁省辽阳县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时看见老师每天做“床上运动”,也听老师讲过床上运动的好处,耳濡目染,自然学会了,然而却不经常练,童心好动,有时学着老师的动作当作儿戏,岂料后来竟挽救了他的健康。
王理寰给我讲了很多武术故事,说他在中学念书时就学会各种武术。但是就去病强身、益寿延年来说,什么武术也不如“床上运动”。他说“床上运动”有四个好处:“第一,容易学习,三五天就可以学会,学简化太极拳还得用十天半月的工夫呢;第二,不占场所,在床上练,不受气候的影响,刮风下雨也一样练;第三,动作轻柔,病人可以练,无病的男女老幼都可以练,有病的能治病,没病的可以强身,益寿延年抗老;第四,其他武术必须经常练,天天练,一间断就退步了,而‘床上运动’如果因事间断一两个月,再拣起来,功效还是一样。”
王理寰,行伍出身,曾随张学良将军进关,作战英勇,升到营长时仍身先士卒,受伤后一只眼睛失明。出院后虽然还当营长,但是精神颓靡不振,身体也逐渐衰弱。王理寰毕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想,难道瞎了一只眼睛就断送了我的一生吗?不能,我要振作起来。用什么方法振作呢?他偶然在街上看见有个七八岁的孩子用单腿轮换地跳着走,于是领悟到小孩阳气升发,不自觉地用一条腿跳看走,我何妨试试。从此,他在闲暇时候就关起门来,学着小孩那样跳,起初自己觉着好笑,过了一个多月,断觉精神焕发,从此跳个不停。但一个营的事务,经常有属下军官来汇报或请示,或送文件批阅,单腿跳的运动常被打断,而且有几次被别人看见,传为奇谈,自己也觉得不是个经常的办法。于是再想,想来想去,忽然想到小时候跟老师学的“床上运动”,于是每天按照已记住的姿势复习、练功,居然收效,比单腿跳要好得多,而且在床上练又不受任何干扰,由此不间断地练功,精神和体力都逐渐恢复。有一天带兵路过一个村庄,天色已黑,把部下安顿休息以后,他又在自己住宿的房间里练起“床上运动”。忽然,房东老翁推门进来说:“营长你会这个?”王理寰说:“我会。”老翁说:“但是你有很多地方不对,我扒窗户看半天了。”王理寰一听遇见了行家,就谈起自己是七八岁时学着玩的,当时也未必全会,现在已隔二十多年,快忘净了,并向老翁请教。经过老翁热情的指导,就一直坚持,练了数十年,从不生病,而且抗老。
王理寰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曾经远征越南。解放战争时他随国民党五十二军驻守沈阳,担任130师师长。1955年辽宁省政协成立,包括王理寰在内的张学良旧部五位成为政协委员。王理寰年近七旬,精神焕发。在辽宁社会主义学校学习时,和工商联秘书长侯启兴劳动竞赛,挑一百担水浇菜园子。侯启兴时年三十多岁,身强力壮,按理说和七十来岁的老头子比劳力,当然稳操胜券。然而,事实适得其反。每当休息的时候,侯启兴抽烟,王理寰就练“床上运动”。等挑到四、五十担的时候,侯启兴认输了,王理寰还是照样挑水不止。同学们解劝,王理寰说:“人说了话要算数,侯秘书长认输了可以不挑,我不能图侥幸,非挑足数不行,结果挑足了一百担水,人人称奇。”
王理寰说:“床上运动,奥妙无穷。困乏了,一练就精神焕发;失眠了,一练就酣畅入睡;练武术乏人,床上运动解乏,其妙无穷。”
我早就知道王理寰会练“床上运动”,但是看起来眼花缭乱,有畏难情绪而不敢学。这次住在一个房间,听他讲得津津有味,终于引起我的兴趣,每天学习,不知不觉地竟学会了。
北京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员是由各省政协推荐的,基本都是政协委员。每期为时一年,半年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半年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目的是改造世界观。每期学员中都有武术家,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练武不止。同学们愿意学什么武术都有方便条件,但是体弱或有病的同学却吃不消。王理寰是第四期学员,同学跟他学习“床上运动”的越来越多,因为不费力气,一学就会,又可以治病,“床上运动”风靡全校,老师也跟着学。临毕业时候,老师很惋惜“床上运动”没人教了。王理寰知道我是第五期学员,他说:“不要紧,第五期还有一位会练此功的。”1963年,我入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这期学员中有一位天津医学院杨院长,入学后发现有心脏病,严重神经衰弱,学院劝他退学,他则要求带病学习。开头想学太极剑,但身体不能适应,以后学习“床上运动”,心脏病减轻,睡眠良好。从此带动大部分同学学习“床上运动”。有的同学在学武术的同时还学“床上运动”。我们在练功的同时编印资料,“床上运动”传播很广泛。
我们学院的孙允中教授,有高血压症,往年发作,常常住院数月。自从学会“床上运动”以后,近二十年没有发作,今年八十八岁,身体还很健康,步行上班,每周出诊三次。
最初我向王理寰学习时,发现各种动作都与经络循行相关。由于他不懂医学,运动的起止有时和经络循行路线相反。我为之改正了几个姿势的起止顺序,又用经络学说对每个姿势加以解释,并印出材料广为传播。因此说“其功总结传播自我”,因名“彭氏经络功法”。
至于王理寰的私塾老师,练了一辈子“床上运动”,活了一百多岁。王理寰先生也活了九十五岁。
第一章床上运动
床上运动又名“抗老延年健身术”,以调整经络平衡为主要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共有十二经,十五络,络脉是经脉彼此互通的联络路线。十二经分别通到脏腑,一般都习惯叫做“五脏六腑”。实际脏腑各有六个。六脏是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脏腑各有一条经脉,上悬贯于头脑,外通联皮、脉、肌肉、筋膜、骨骼以至骨髓。还有辅助十二经所分布不到的部位的奇经八脉。十二经的名称就用六脏六腑的名称如肺经、肝经等等。奇经八脉不通联脏腑,名称也就不以脏腑为名,而称为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元朝以后,把奇经八脉的前正中线(解剖学叫白线)的任脉和后面脊椎正中线的督脉也并入十二经,统称十四经。中医第一部经典著作是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对经络学说非常重视,认为经络(又称经脉)能够“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人的经脉循行在周身内外,左右各有十二条经脉,互相对称,保持平衡。因为每天要工作,要思考,还有风寒侵犯,导致十二经左右不平衡,自然影响到脏腑,于是就会出现某些症状如麻木、疼痛等。经过医治,使经络达到左右平衡,症状自然消失。用仪器测定,人的经络总是不平衡的,轻时感到疲劳,严重失调则发生某些症状。医生用针灸、按摩、药物、气功、体育等治疗方法,使经络达到平衡,从而治愈疾病。“床上运动”就是经过各种适应经络的运动姿势而使经络达到左右平衡,由表及里,由经络内联脏腑,上悬贯于脑,所以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预防疾病,抗
老延年,永葆青春。
第一节& 练功准备
床上运动的时间以清晨起床以后或深夜就寝以前为宜。由于练功时要宽衣解带,有工作的可安排在就寝以前,退休的可在起床以后。
盘腑端坐床上,领钩、裤带都要解开,心里什么也不要想。虽然不需要意守丹田(下丹田系气海穴,参见图4-2),却要平心静气,专心准备练功。这样静坐三五分钟,练功开始(图1-1)。
第二节& 下肢运动
脱掉长裤,仅穿短裤,冬季如室内气温较低,可在练完下肢运动以后穿上长裤。共六段
一、两腿伸直,两手伸指放在大腿根部的外侧(图1-2)。
两手由腿跟向下推到外踝,初练可能推不到外踝,推到哪里算哪里,日久自然推到外踝。脊柱伸直,随着手向前倾斜。做姿不变(图1-3)。
再将两手移至内踝上际,这时手指转动由外踝移到内踝的上边,由内踝向大腿内侧直推到腿跟。手掌手指要紧贴大腿的皮肉。这样的动作反复32次(图1-4)。
腿的外侧是足三阳经循行部位,即胃经、胆经、膀胱经,推此三经,必须用手紧按大腿皮肉,方能起到作用。腿的内侧是足三阴经,即肾经、脾经、肝经的循行部位。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在下肢的外侧。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在下肢的内侧。这两个运动,可使两腿的足六经首先得到调整。
二、两手拇指按足三里穴(参见图1-8)其他四指平放,拇指用力按压32次(图1-5)。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叫做合穴(各经都有井穴、荥[ying]穴、俞穴、原穴、经穴、合穴,都是重要穴位)。足三里能治胃病,可助消化;散寒活血,可治腿疼。胃为“后天之原”,用艾灸足三里,可以益寿延年,谓之“长寿穴”。每天揉按32下,对胃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加强壮、抗老延年。
三、伸直两腿,以两手掌揉按膝部(通称“膝盖”),由内向外揉按32次。膝关节是下肢的主要关节,支持全身的重量,运动时起杠杆的作用。长久站立工作或受凉,都容易患膝关节炎,这是风湿症里的多发病。每天揉按膝关节,既可预防又可治疗膝关节炎,又通连胃经。揉按至少32次,膝关节炎患者可以增加一两倍。
四、先练左腿。左腿弯屈。用右手拇指按在左腿曲泉穴,同时中指托在委中穴,另用左手掌攀在膝盖下边,使小腿上下摆动32次(图1-7,图1-8)。
曲泉是肾经穴,委中是膀胱经穴,膝盖下边属胃经、胆经,这个运动时上述各经都可得到益处。对治疗和预防膝关节炎尤为适宜。
练右腿时改用左手,动作与练左腿时相同(图1-9)。
五、赤足端坐床上,使两足心相对,趾离一尺左右,以手掌搓同侧脚心,由脚趾至脚跟,经过涌泉穴32次(图1-10)。
涌泉穴是神经的井穴,肾是“先天之本”,按摩涌泉,直通肾经。“肾主骨”,“肾开窍于二阴”,“腰为肾之府”,凡属腰痛,腿软,肾囊潮湿,疝气,遗精,早泄,阳痿,妇女冷感症(对性生活不感兴趣),搓涌泉穴都有效。有肾病的人,不拘于32次,可以增加到一二百次。
六、两腿伸直,两脚趾前后翘动共32次(图1-11)。
前边五个运动姿势,对足三阳、三阴经有总的运动,又着重重复胃、胆、肾三经的运动。因病选择,各取所需,哪一经有病就多练哪一经,尽可能增加运动次数。最后足趾前后摆动,使足六经共同运动,以增加其效果。
第三节& 上肢运动
一、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画圆圈32次。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图1-12,图1-13)。
运动手三阴经,即肺、心包、心三经。肺主呼吸,心包是心的外围,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心脏主于血液循环。这三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常使经络运动,由经络通联到内脏则呼吸正常,心血旺盛,心脏得到心包的保护,身体自然健康。
二、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圈,手梢相碰32次(图1-14)。
运动手三阳经即大肠、三焦、小肠三经。大肠主于排泄,象清除垃圾一样,只有大肠通畅,才能消化良好,食欲增进。三焦分别清浊,主于排除无用的水分,正常从尿排出。三焦有病,容易浮肿。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手三阳经的功能正常,自然二便通畅,消化良好,营养充足,精神健旺,心情愉快。
三、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两手放在右腿外边,两臂同时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其他动作相同(1-15)。
这个动作,使手三阴经、三阳经同时运动,有利于加强运动的效益。
四、左手手掌向上,将中指、无名指分开。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人的经络在头面五官、手足终末,最为灵敏。使手六经的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得到按摩从而使经络通畅。
五、左手五指伸开,先后进行下述运动:
(一)右手食、中两指相并,推左手拇指桡(rao)侧,从根到梢。这个动作是运动肺经终末。
(二)用右手食、中两指相并,推左食指桡侧,从梢到根。这个动作是运动大肠经终末。
(三)用右手食、中两指相并,推左手中指前面,由根到梢。这个动作是运动心包经。
(四)用右手食、中两指相并,推左无名指尺侧,从梢到根,属三焦经。
(五)用右手食、中两指推左小指桡侧,从根到梢,是属心经。
(六)用右手食、中两指推左小指尺侧,从梢到根,属小肠经。
通过上述运动,于是手六经的终末在手指部分都得到充分舒畅。再以同法用左手食中两指推右手五指侧。各推32次(图1-17~图1-23)。
六、以拇、食二指捏另一手的手指第一指节的内外侧,即“蟹眼”穴,两手各32次(图1-24,图1-25)。
最后再捏手六经的蟹眼穴,是使手六经共同强化的运动。
第四节& 脊柱运动
人的脊柱是督脉所循行的部位。督脉在经络学上称为“诸阳之海”,手三阳经、足三阳经都由督脉统帅,肾经亦由脊柱两侧上行入脑,因此是很重要的经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督脉运动的机会较少,况且由于职业关系,久坐或坐的姿势不正,常常导致脊柱弯屈,脊柱肥大,骨质增生,在中老年更是常见病、多发病。脊柱运动可起预防作用,对肥大性脊椎炎也有医疗作用。
脊柱运动只有一个动作,似乎容易,实际很难。然而,经过用心学习,一般地有两周可以初步模拟形似,逐渐地就可以完全掌握。
这种运动姿势,首先端坐,自然盘膝(随便坐着使躯干保持正直即可,图1-26,图1-27),臀部不动,头颈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旋转亦同。
第五节& 头颈运动
一、颈部运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脖子运动的机会较少。在医院里常见有颈椎病,或颈部强直,不能左顾右盼,有的“落枕”,有的胸锁乳突肌强直,形成脖子向一边歪。这一节是专练脖子的,不但手、足六阳经的颈项部分得到锻炼,而且能够预防各种颈项病,对脑系也有益处。
盘腿端坐,脊背要直。颈部尽量前低后仰32次(前后算作1次);然后将头部尽量向左右侧弯32次(左右共算1次);再尽量由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扭项回顾(和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相似),左右算作1次,共32次(图1-28,图1-29)。
【“八段锦”是古传的八种运动姿势:“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其中“五劳七伤往后瞧”,即尽量由左肩往后扭转象看东西一样,然后再向右做同样动作,左右算一次,共运动32次(图1-30~图1-32)。】
二、练耳练齿
医院耳鼻喉科有从鼻孔往耳孔打气的医疗方法,很不好受。“练耳功”等于用自己的气往耳孔冲击,对初起耳鸣很有效,对病程日久的也会有改善。
(一)端坐,别住一口气,用拇、食二指捏住鼻孔,
用力使这口气向两边耳孔里冲动,这时自己可以听到“忽、忽”的声音,同时有气体流向鼓膜。这个运动不可能一口气鼓32次,能鼓几次算几次,次数多少,因人而异。
(二)以食指按翳风穴,中指自然压在耳前听会穴,两手分别压同侧穴,一抬一压,同时闭口扣齿32次(图1-33,图1-34)。
(三)以两手拂耳朵32次(图1-35)。
翳风穴,听会穴见图l-38。揉耳同时叩齿并计数。然后拂耳32次,使耳壳震动绕耳的手少阳三焦经。
三、拂面抗老
古代养生家对唾液很为重视,称之为“灵液”、“清水”、“长生酒”、“金津玉液”等。练功时先闭口以舌搅动,将舌卷起,待唾液充满口腔,即以遍涂面部,然后把两手搓热,普遍搓脸。《黄庭内景经》:“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黄庭外景经》:“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指玄篇》:“人人会饮长生酒,个个能成不死夫。”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唾液对人体大有用处。唾液产生于口腔腮腺、舌下腺、颌下腺。正常情况下,这些腺体每天分泌约1500毫升唾液,其中含有多种酶类,具有杀菌抑菌、帮助消化等作用。近年来日本绪方知三郎等发现唾液中含有腮腺激素。这种激素虽仅为微量,但在抗血管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有人据此认为唾液具有抗衰老的功效。腮腺激素是在唾液下咽过程中被食道粘膜吸收的,到胃里即被分解。前人有“一口分三咽”的口决,要求将口中唾液分次咽下,这样就能增加被吸收的机会,因此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在青春期多易患痤疮,也叫暗疮,在脸上不但妨碍美容,而且有痛苦。因为人的周身皮肤都有皮脂腺,每天分泌少量的脂肪以滋润皮肤使之光洁柔软润泽,脸上的皮脂腺比周身其他部位为多,人到了青春期身体发育,脂肪增多,脸上的皮脂腺因脂肪骤增使皮脂腺阻塞而生痤疮。如果在青春期以前就每天以唾液涂抹在面部,把手搓热后普遍搓脸,不但可预防痤疮而且可使面色光洁红润,永葆青春,也是抗老妙诀。
(一)以两手中指端放在鼻旁迎香穴,由鼻旁向上推,过印堂到额中,再由额中分向两太阳,经太阳、颊车穴交会承浆穴下方而止(图l-36~图1-38),计32次。
(二)练目抗老
闭目,两手伸开,用手指由鼻梁山根旁向外轻摩上眼睑32次(图1-39)。
练目抗老,有几种好处。第一可预防感冒,第二可使面色光泽,第三可使容光焕发,老年脸上没有皱纹。加以涂唾液搓脸,则效果更好。
(三)搓涂驻颜
练功以前,先用温水把脸洗净。这一段的练法,先使唾液充满口腔,徐徐吐出,随吐随往脸上涂抹均匀。然后两手掌互搓使热,趁热搓脸,顺着面部肌肉纹理,在两颊上下搓,在前额和下颏横着搓,然后再搓脖子和颈后,和洗脸一样。手凉了再两手互搓,使手心发热再搓脸颈,就是“干洗脸”三遍(图1-40)。
四、搔发健脑
以百会穴为中心,用两手十指向前、后、左、右各搔头皮32次,然后整理头发(图1-41,图1-42)。
第六节吐纳收功
端坐,眼睛微闭,视鼻端,舌尖舔上颚,闭口用鼻深吸气,越慢越好,待气到丹田,以手按小腹鼓起而坚硬,当即放下舌头,将这口气从口慢慢呼出。如果某处有病,就用意往某处想,例如腰疼,在呼气时就全神贯注想到腰部。天长日久,只要一想,腰部就有轻微的反应。若是没有病,随便呼出,收功。
气功属于中医学的一部分,必须按照气功呼吸法进行,以通大、小周天。而气功的关键在于“意守丹田”。性情急躁的人,对“意守丹田”视为难事。床上运动的吐纳收功,只须呼吸一次,容易锻炼。
这套经络功法练熟后,全部练一遍只需15分钟。
第二章& 寒暑不侵健身术
健身术的来源
1981年夏季,《针灸学辞典》编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苏州开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我和姑苏饭店服务人员中的一位苏州姑娘闲谈。我说:“苏州是好地方!”她含笑说着吴侬软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我说:“你这苏州小姐,生在天堂,工作在天堂,是最幸福的啦!”她嫣然一笑,若有所思地说:“冬天冷啊!”边说边缩肩曲背,形容冷的样子。我说:“你每天在高级饭店里工作还能冷吗?”她说:“家里边冷啊!”我说:“苏州无论如何冷,也没有东北冷。我们那地方到了三九天,积雪不化,气温经常在零下20多度,最低还有时到零下30度,但是东北人不怕冷。”她用诧异的眼光对我发出问号。我给她讲了一气:“北方人到冬天首先穿着很厚的棉袄、棉裤,或者皮衣、皮裤、皮大衣,在户外可以抗寒。农村呢,因为北方只种一次地,冬天户外劳动很少,室内有火炕,一天烧两遍,发出燃气,象电褥子一样。城市普遍有取暖设备,有暖气或煤炉子等,也有设火炕的。总而言之,北方冬天室内比较暖和,外出时多穿戴就可以了。所以,北方人冬天是不怕冷的。夏天呢还不象南方这样热得难受。”苏州姑娘象听神话似的,大有向往北方的神情。
1981年,我在浙江《气功》杂志上发表了《老人耐寒健身术》。这种健身术的来源也是说来话长。早在三十年代,我还是年轻的中医,在药房里坐堂行医。有一年三九天来了一位老年病人,只穿着一身黄色的制服(伪满时叫“协和服”),没戴帽子。我说:“外边人多手杂,老先生的大衣还是拿进诊室来为好。”老先生笑了,他说:“我冬天不穿大衣,也不戴帽子。”我感到很奇怪。老先生说:“我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很弱,冬天穿皮袄,外加皮大衣,皮帽子,还要戴防寒口罩。现在年过七旬,反而强健起来,冬天只穿这身衣服,里面只有一件毛衣。”接着又说:“头几年我眼睛花了,不能写小楷。今年眼睛突然恢复青春,还给同事们写了好几把扇子呢!只是耳朵有些聋,请您给我开点药,如果耳聋也好了,岂不是真正返老还童了吗?”我给他开完药方,问道:“老先生恢复健康,有何妙术呢?”他毫不吝惜地侃侃而谈,他说:“我已练功四十年,越练越年轻。而且方法简便,一学就会,每天练三次,一次只须三分钟。我们公司里的年轻同事也有学的,但是年轻人性急,练功时候用力量太大,感到身体疲倦影响工作,就不愿再练了。”我向老人请教了这种功法,他详细传了出来。
我写了那篇《老人耐寒健身术》发表以后,受到读者欢迎,多年来纷纷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且以南方来信为主。这篇稿子所以受到南方人的欢迎,恐怕主要在于“耐寒”两字。南方室内多没有取暖设备,又不习惯穿厚棉衣和皮衣,所以一到冬天都怕冷。南方的冬季,室外比室内暖和。来信的人都说冬天怕冷,以为一练就不冷了。实际东北那位老人练的功法,不只是起到耐寒的作用,主要是强身、防病、抗老而恢复青春,练到火候自然耐寒。由于“耐寒”二字容易被人误解,现在我就重换了题目。
第二节& 健身术的练功方法
这是最简易的健身方法,男女老幼,人人可学,而且一次就能学会。
(一)预备姿势
两足与肩同宽,作骑马蹲裆势。就象坐在沙发上一样,两膝以下垂直,由膝到臀呈水平线,不高不低,和坐着垂足一样(图2-1)。
自然呼吸,意守丹田。两手向左右伸开,手心朝前方(图2-2)。
(二)练功方法
两手屈指微握拳,同时由左右向胸部水平屈肘,边屈肘,边握拳,到胸前两拳相并,同时叩齿记数(如图2-3)。
上述方法,算作一次。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到练100次。练功时要轻柔缓慢,毫不用力,自然呼吸,不粗不喘,气度安闲,面容微笑,心神愉快。练功一次只须3分钟。每天早、午、晚各练功一次,同日亦可兼练其他功法,例如“床上运动”。
(三)功法释义
这是最简便易行的功法,一次学会,省时省力。由经络学说来看,这种功法很奥妙。
“骑马蹲裆势”自督脉、任脉到肾、肝、脾、胃、胆、膀胱足六经全部受到这个姿势的影响,左右自然平衡。
练功时屈伸两臂,伸臂同时伸指,屈臂同时屈指,可使心、肺、心包、大肠、小肠、三焦等手六经达到平衡。叩齿记数,锻炼牙齿;面带笑容,心情愉快;自然呼吸,不粗不喘;意守丹田,只三分钟,人人能够做到。练功,要工夫的积累,日日、月月、年年,一生永远练下去,使经络平衡,心情愉快,耳目聪明,牙齿坚固,无病康强,延年益寿,练到火候,寒暑不侵。东北老人练功四十年,七旬以外,冬穿秋衣,毫不觉冷,周身器官都能保持健康,如从青年练起,效果更好。这位东北老人,牙齿牢固,眼睛复明,耳朵聋但未发展,听力并未丧失,红光满面,头发不秃不白,精力旺盛,举止灵便。
这篇练功法发表以后,颇引起读者兴趣。全国各地来信的主要兴趣在于“耐寒”问题,许多读者认为一练就可以冬天不冷,实际工夫不到,不能达到这样境界。这种功法按常规练时,轻柔缓慢,毫不用力,练完不觉疲乏,反而神清心爽、经络保持平衡,对防病治病都有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上海炼油厂蒸馏车间刘&&来信说:“讲一件趣事。我同寝室里有一五十多岁的男子,患高血压多年,血压常在170/110毫米汞柱,久治不愈。我把您的马蹲功[1]教给他,他每天坚持早午晚各练50次左右。每当练完,精神大振,半月余,血压有所下降,前后判若二人。我嘱其坚持练下去……”
1983年11月25日
可见这种功法对治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必须耐心坚持,积以时日,自见功效。
第三章& 经络运动自疗法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点穴”,用手指或小石子、小瓦片甚至树叶、花瓣就能打中穴道,立即把人定在那里寸步难行。对小说里离奇古怪的事情,看书的人都认为“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现在,真有用手点穴的医生,可以治病,而且立见功效。这种医生毕竟还很少,使人听了信疑掺半。那么,针灸治病总是事实吧。只用一根几厘米长的小针,往肉里扎进去,立即可以让疼痛流泪而来的病人满面欢喜而去,扭伤寸步难行的病人、新得中风偏瘫的病人,经过针灸可以立即行走。针灸是中国人发明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能够不用药治疗很多种疾病。不但我们国内有几十万针灸医生,并且从五世纪起就传到日本、朝鲜,逐渐传到欧美各国。近几年更出现了国际“针灸热”。全世界有一百几十个国家学习针灸、使用针灸治病。198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五百名针灸学者、临床医师和70多个各国针灸学术组织机构的代表出席大会,为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而作出贡献。
针灸是用针从穴道上刺入或用艾炷[2]在穴道上热灸。人体周身十四经分布有361个经穴,还有很多的“经外奇穴”。十四经名叫“经脉”,广义总名“经络”。“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早就有了针灸这门学问,可谓是一人发明,但还有人认为“不合科学”,直到近代“经络学说”得到证实之后,人们才普遍相信的确有“穴道”。近年形成了“针灸热”、“中医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用声、光、电、化各种现代科学研究经络,承认确有经络,并且还在深入研究之中。
清朝末年有一个举人叫胡大川。他没有考上进士,穿途潦倒之际,作了十五首七律幻想诗。民国初年经书法家潘龄皋写成字贴,风行全国。诗后有跋语:“胡大川孝廉作舟[3],幻想诗十五首,思入非非,皆未经人道语,余深爱之。每于俗事不称意,辄朗诵一遍,颇足解忧。如孝廉者,亦可谓饥寒逼腐儒,颠倒作奇想矣。”幻想诗中有许多认为永远不会实现的事物,所以谓之“幻想”。例如:“上穷碧落三千界,下视中华二百城。”当时认为腾云驾雾是不可能的,岂料几十年后就发明了飞机,幻想竟成为现实。又如“月里求将不死药”。嫦娥奔月,因为窃食了不死之药,永远在月球里活着,人们幻想和嫦娥商量还有没有长生不死的药,也明知无法进月宫去乞求。但是,现代的宇航员不是已经进入月球了吗?当然,“不死之药”是另外一个问题。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有许多用现在的知识还不能理解的事物。
“经络学说”既然已被人们普遍相信,利用经络运动来改善生理、病理的变异而治愈疾病也就顺现成章了。
第一节& 经络的名称
十二经脉从肺经起,到肝经终,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一)手太阴肺经,终于手拇指之端(循环路线和经络病候详见附录,下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食指端。
(三)足阳明胃经,终于足次趾端。
(四)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端。
(五)手少阴心经,终于手小指内侧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
(七)足太阳膀胱经,终于足小趾端。
(八)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终于手中指端。
(十)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无名指外侧端。
(十一)足少阳胆经,终于足四趾端。
(十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
第二节&&&&
十二经循行序列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
所谓阴阳,从《易经》“太极生两仪”而来,三阴三阳从“两仪生四象”而来。
通俗一点说,手太阴是肺的别名(下同)。
十二经分布于手足见图3-1,图3-2。
第三节& 十二经所属疾病
咳嗽、气喘、气短、咯血、伤风、胸部胀满、喉痛、手臂内侧前缘即肺经循行部位痛、肩臂部寒冷、疼痛。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手臂前缘外侧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毂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症。
胃脘痛、食则呕,暖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即本经循行部位肿胀、厥冷。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肋痛、上臂内侧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心跳过缓或过速等症。
少腹痛、腹脊痛,疝气,耳聋、目黄、颊肿、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颈、背、腰、臀部以及下肢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便秘、遗精、阳痿、腰疼、脊椎及腿内后侧即本经循行部位直到脚心痿软无力。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腋肿、神昏、失眠、前臂内侧正中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10.三焦经
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肿、目赤痛、颊肿、耳后肩臂肘臂外侧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11.胆经&&&&
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胸肋、股外侧至足四趾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12.肝经&&&&
腰肋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痛,肋及腿内侧至足大趾即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第四节& 经络运动方法
手指足趾端,都是经络的起点或终点,因此便手指、足趾加速运动即可使相关经络得到改善,达到左右平衡而治疗疾病。运动经络自疗的方法是两臂向左右平伸,两手握拳,将需要运动的手指伸开,一伸一屈,算作一次,轻缓运动100次(图3—3~图3-8)。
足趾不能象手指那样屈伸自如,可伸直两腿,用一柔软绳套,套在趾端,用手拉放100次即可。在绳的另一端结一小圈,用时套上,拉完取下,非常方便(图3-9)。
肾经在足心,自疗运动方法;坐床上,两足相对,距离半尺许,以手搓同侧足心,由足趾到足跟100次。
另一方法,一手握同侧足趾,另手搓足心,由足趾到足跟往复算作一次,搓50次。
经络运动自疗法,老幼咸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久练不辍,能够防病健身,抗老延年。
如要运动几个经络,必须早、午、晚分别进行,不要在同一时间内运动。
对于时发时停的疾病,可以在发作时间运动,经常有症状的,可以早晚运动。如果按脏腑气血流注的时间运动则疗效更好。每经一个时辰:胆经为子时,肝经为丑时,肺经为寅时,大肠经为卯时,胃经为辰时,脾经为巳时,心经为午时,小肠经为未时,膀胱经为申时,肾经为酉时,心包经为戌时,三焦经为亥时。十二经运动可因病选择运动时间(参见附表)。
作这一运动的同时,仍然可以服药治病,以收相辅相成的效益。
高血压、心脏病影响手指僵硬者,均可采用手拿核桃、玉球、铁球的活动法。有一位老人性情急躁,不能耐心个个指趾单练,自己琢磨出如下方法:伸臂使五指自然下垂,五个指头同时由内向外摆动100次;脱鞋,手扶桌边,用脚趾着地起落100次。练功十余年,身体健康。这种方法,颇可借鉴。
附:病例举要
(一)心悸
一位七旬老人,患心肌梗塞,经治疗缓解,遗留有睡醒时即心悸不安,必须立即坐起,似乎稍好,服药无效。嘱其睡醒亦不必坐起,在床上将两臂向左右两侧伸出,握拳使手小指一伸一缩100次,即可控制心悸。连续运动自疗月余,得以安静,如无病时一样。
(二)便秘
一四旬男性,数日不大便,自觉口千舌燥,食欲不振,常有便意,而去厕所又排泄不出,异常难受。让他向左右伸开两臂,握拳而使食指一屈一伸100次,立觉腹部松快,当日即排便。
(三)失眠
一科学工作者,男性,五十余岁,思虑过度,长期失眠,治疗无效。经运动心经以后,当夜熟睡了七个小时。睡醒后感觉身心愉快,异常舒适,对家人说:“昨夜是数年来最好的一次睡眠!”
(四)消化不良
一青年女性,因饮食不当,感到消化不良,形体逐渐瘦弱。练功两手食指100次,立即打嗝数次,感觉胃肠舒畅。从此练功不辍,一个月后,胃病竟愈。
(五)改善肝功
一五十余岁肝炎患者,久住医院,每周验肝功一次,自得此法,自己想出一个练法,脱鞋站在桌旁,两手扶着桌子使脚趾着地而身子上挺,全身重量都压在大脚趾上,每次练后,再验肝功,有所改善。
第四章& 导引祛病生活要则
(《导引却病歌》浅释)
导引却病歌
水朝除后患,起火得长安。梦失封金匮,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聚,兜体治伤寒;叩齿牙无病,升观发不斑;运气除目翳,掩耳去头眩;托踏应轻骨,搓涂自美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大道还。
关于养生知识的歌诀很多,《导引却病歌》和《陆地仙经》都是古代养生学家传留下来的。两首歌诀,大致相同,养生方法,略有出入,练一种就够用了。我选了这首《导引却病歌》加以浅释,人人能懂,愿与读者共同健康长寿。
水朝除后患
原诗: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成可壮颜。
这个导引方法主要在于“壮颜”,练这项功,可以令人红光满面,年老而面无皱纹,壮颜、抗老、延年益寿。
关于唾液的科学解释,可参见第一章第五节“拂面抗老”部分。
练功方法:清晨醒来,不要说话,坐起来用舌在口内搅动,将舌卷起,待唾液充满时,分三次徐徐咽下。此法坚持长久,可起到壮颜抗老作用。笔者十六岁学医的时候,者到一本古传的《陆地仙经》,头两句:“淡食能多补,搓涂自驻颜”。据此,我饮食不过饱,少吃膏粱厚味,多吃青菜,不饿的时候不吃,从而一生没有胃病;每天早起用唾液涂面,两手搓面,不仅从来没有生过痤疮,而且容光焕发,虽已年过八旬,别人都说是六十花甲(图4-1)。
起火得长安
原诗: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阳火就是人的元气。《阴符经》、《黄庭经》上所载内功运气的养生方法。每于子、午二时端坐或垂足坐,意想真火自左足心涌泉穴起,循左腿内侧上枕骨边的玉枕穴,过泥丸(道家称为上丹田,即眉心印堂)降入小腹的丹田(心下为中丹田,脐下3寸为下丹田),如此三遍。然后从尾骨前的长强穴起,上循督脉,过头面由上、中、下丹田而通任脉,反复三遍。久久纯熟,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百骸强健无比。这是属于气功大小周天速遍的方法,自然呼吸,以思想引导大小周天相通,方法简捷,久行不断,自得其妙(图4-2)。
梦失封金匮
原诗:精乏神疲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搓摩有诀君须记,绝欲除贪是上乘。
这是治梦遗滑精的方法。精、气、神号称人身三宝。在青春期未婚时候,每隔十天左右遗精一次,或有梦、或无梦,第二天感觉周身轻松愉快,这是生理的自然现象,叫做“精满自溢”,对身体并无害处。如果胡思乱想,或受黄色刊物、黄色录像等诱惑,梦遗频繁,甚则见色流精,对身体的损害最大。治疗方法首先要端正思想,以礼制欲。在临睡以前,平心静气,端坐调息,以左手搓脐十四次,右手再搓脐十四次,再用两手搓肋摇摆七次,深吸气一口,咽入丹田,用力握拳数分钟。然后屈足侧卧,无思无虑,自然进入梦乡。
卧床的姿势很重要。养生方法有这样几句话:“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遗精多在将要天亮时,丑时肝经气血流注最盛,“经络的肝脉络阴器”,如果仰卧,衣被摩擦到生殖器,自易勃起而发生遗精,习惯于侧卧则可以避免。遗精严重的服药无效、针灸无灵时,有在大笸箩里睡觉,使之无法伸腿;或用宽布带子套在脖子上,下边拴在两足踝处,使之无法伸腿,自然可以防止遗精(图4-3,图4-4)。
形衰守玉关
原诗:却老抉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玉关谨守常渊默,气足神全寿更康。
人生终日奔波劳碌,求名求利,势必耗神伤身,催人衰老。正如欧阳修在《秋声赋》里说的;“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防老的方法,尽力避免不必要的思考,少耗气血,自然就身强体壮,神完气足而延年益寿。
鼓呵消积聚
原诗:气滞脾虚食不消,胸中膨闷最难调。徐徐呵鼓潜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劳。
饮食停滞,胃脘膨闷胀饱,感到消化不良时,可以深吸气一口,闭紧嘴唇,将气咽下去,可以听到鼓呵声音,胃中立即舒畅。如果经过练功,自然呼吸,使腹部一收一张,令气一上一下,练习日久,每一收张即有滞气嗝声而出,宽胸利嗝,最为畅快。
这句话和《陆地仙经》相同,我从幼年练习,随时都能鼓呵,偶然吃得多了,感到胃中闷胀,鼓呵几次,立即轻松愉快。
兜体治伤寒
原诗:跏趺端坐向蒲团,手握阴囊意要专,运气叩头三五遍,顿令寒疾立时安。
这一段也和《陆地仙经》相同。人如偶感风寒,可以端坐盘腿,两手紧兜阴囊,闭口把舌尖卷起,弯身象叩头一样,不拘次数,但觉微微出汗,风寒自愈。
叩齿牙无病
原诗:热极风生齿不宁,侵晨叩漱自惺惺。若教运用常无隔,还许他年老复钉。
这句也和《陆地仙经》相同。早晨起床后叩齿36次,以舌搅牙龈的上下,即感到津液满口,慢慢咽下,共作三次,可以治疗牙疼和预防牙病。
还有一个方法,在排尿时闭口咬牙,排完为止,到老牙齿牢固。
升观发不斑
原诗: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为先,心中念虑皆消灭,耄耋须眉发不斑。
思虑太过使得精神耗损,气血虚衰,发为“血余[4]”,血虚则发易斑白。要保持先天元气,在子午两时,端坐凝神,绝杂念,两手握固,两眼上视泥丸(以意视之)。调息自尾骨上升,从泥丸下降到丹田,反复九遍。练功日久,则神完气足,血脉充盈,可使黑发不白,已白转黑。
运气除目翳
原诗;喜怒伤神目不明,垂帘塞兑养元精,精生气化神来复,五内阴魔自失惊。
每日睡起时,端坐凝息,塞兑垂帘[5]。即赤足盘腿端坐,半闭眼,肛门紧缩象忍大便的样子,使目珠轮转十四次,紧闭片时,忽然用力大睁。长久锻炼,则精生气化神足,侵犯五脏的病魔自然惊退,五脏真阴不伤,目翳可愈。切忌色欲,不读黄色书刊。
《陆地仙经》作“运睛除目翳”,大致相同。
掩耳去头眩 原诗:视听无闻意在心,神从髓海[6]逐邪分,更兼精气无虚牦,可学蓬莱境上人。
中医术语“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目眩晕,可导致中风半身不遂”。练法:静坐直身憋住一口气,以手掩耳,将头前后俯仰七次,心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病邪。清心寡欲,不要虚耗精气,以防脑血管意外,身体健康,赛如神仙。
托踏应轻骨
原诗;精气清和五脏安,四肢全固骨强坚,虽然未得刀圭饵,目注人间作地仙。
强身方法很多。这个功法是站稳,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腿前踏,如履平地。就象用力托着大石头走路一样。每天练几分钟,不用服刀圭[7]之药,自可去病强身,延年益寿。
搓涂自美颜
原诗:寡欲心虚气自盈,自然五脏得和平。衰颜仗此增光泽,不羡人间五等荣。
劝人清心寡欲,自然气血充盈,五脏和平。《内经》说:“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病”。平时对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之病”要时时预防。至于搓涂,已见“水朝除后患”,反复叮咛,引起练功养生的人时时注意实行。
闭摩通滞气
原诗:荣卫流行不暂休,一才凝滞便堪忧,谁知闭息能通畅,此外何须别讨求。
气滞则痛,血滞则肿。李士材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徐之才说:“通可行滞。”身体有肿痛之处,澄心闭息,以左手摩搓患处四十九通,右手亦同。摩搓后以唾液涂之,行此七日,肿痛可消。
凝抱固丹田
原诗:丹田完固气归根,气聚神凝通合真,久视定须从此始,莫教虚度过光阴。
这是一种凝抱的工夫。凝抱的方法,是工作完毕,静坐意想元神入于丹田,随意呼吸。十多天以后,丹田完固,百日灵明渐通,不可作作停停,坚持下去,自有益处。这是属气功范畴的自然呼吸炼功法。
淡食能多补
原诗: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天鉴行藏信有之。
《内经》说:“饮食自倍,胃肠乃伤。”又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这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多吃大鱼大肉等精美食品,应以清淡素食、粗茶淡饭为主,这样对胃肠大有好处。素食可预防动脉硬化。所谓“功满三千”,是佛家劝人戒杀生,多作有益于人的好事。
无心大道还
原诗:有作有为云至要,无声无息语方奇。中秋午夜通消息,明月当空造化基。
“大还”是修道的术语。无声无息表示清净,不为名利声色而劳心费力,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中秋明月,比喻心无外虑,性情开朗,明心见性如中秋明月,光明磊落。
第五章& 服气强身法
第一节& 呼吸的生理概说
生理学所讲的呼吸意义: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的氧化。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和回到空气的。这种身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过程,总称呼吸。人的气体交换的路径是很繁复的:氧气吸入时系先到肺,由肺转到血液,借血液的运输而分布于身体各部,然后脱离血液而入组织间隙以供细胞的利用。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乃循相反的路径向外呼出。气体的出入肺脏,主要有赖胸部肌肉及膈肌的运动,这种运动总称作呼吸运动。练气功的关键就在于练膈肌,使膈肌的运动功能扩大,下压任脉而通督脉,气功术语叫作“大、小周天”。
呼吸运动是日夜不停的,不分昼夜,终生没有休息。其所以能做到这点,完全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只要体内外的情况改变,无论是正常的或异常的,足以引起脑中枢的活动的改变,都将影响到呼吸运动的进行。
在呼吸运动的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容积也在变化,当胸腔扩大时,肺内压降低,外界空气乘虚而入。空气入肺的多少,与胸腔扩大的程度相当。反之,当胸腔缩小时,腔内的空气有一部分被压而呼出。呼出的空气量也与胸腔缩小的程度相当。在正常成人的平和呼吸中,每次吸进的气量约为500毫升。每次呼出的气量普通跟吸入量相等。这种平和呼吸时所进出的气量,称为“潮气”。在平和吸气之后,倘再竭力作一吸气,这额外吸进的气量,称为“补吸气”,正常成人约为1500毫升。在平和呼气之后,若再作一次竭力呼气,则此额外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亦约为1500毫升。潮气、补吸气与补呼气三者相加所得的数值,也就是竭力吸气后所能尽量呼出的空气量,称为“肺活量”(Vital
capacity of
lungs)。肺活量只是代表肺内所藏的气体总量可以在一次呼吸中尽量更换的容量。事实上,肺内的气体是任凭如何用力也是无法呼尽的,那在竭力呼气后尚滞留在肺内的气量,称为“余气”。普通成人的余气约为1000毫升。平常时候肺内除余气外,还加补呼气的分量,共有2500毫升左右,这可认为“贮藏气量”。
肺活量的大小,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而变异。年幼的较小,到了壮年乃达到最高限度;年龄渐老,肺活量又渐减小。男子的肺活量较女子为大。常运动而肌肉强壮的人,肺活量较大;反之,健康差的,特别是患肺病和心脏病的,肺活量较小。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呼吸机能变异的范围,关系到肺脏对于环境变化适应的限度,故为医学家所重视。
第二节& 服气法与健康的关系
呼吸系统的基本工作是依各个时间内身体的实际需要,供给以充分的氧气,和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
经络学说以肺为起点,每天寅时在空气清新时开始,肺经由肺下到胃脘,再回来顺着胃口上膈肌通过肺叶、支气管、气管,而由腋下通到经咏循行的上肢桡侧出大指之端,由次指接入大肠经。肺经初起就下行与大肠先行联络,肺与大肠是表里经,依次传到肝经为止,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又循环到肺经。肺是主要脏器之一,且主管呼吸,能使血液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是“吐故纳新”的重要部位,与膈肌相接,息息相关。因此伍廷芳[8]曾提倡“服气强身法”,与乔松子[9]的服气法相辅相成。
服气就是吸气,吸入的空气,直达到腹部。乔松子说:“服气与练气异,人皆可行而能行者何也?炼气之法,吐故纳新,以天地之气而为气也。服气之法,即以人本身之气为气也。”吸气能扩张肺活量,使人健康长寿。此法简便易行,男女老幼,人人可学,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即可收到功效。
第三节& 服气方法
“朝笏式服气法”。选早晨空气清新的时候,直立,两腿与肩同宽,两手伸指如抱东西一样,手背朝上,两手遥对,相离约一尺八寸,此时肺叶,肝叶及胃肠都已撑开,乘此机会吞气一口,其气冲动膈肌下达丹田,脏腑经络均因“肺活量”增加而受益。吞服清新空气,每次七、八口至十余口,随意多少不拘,对经络脏腑都有保健的功效(图5-1)。
古代养生十四法
第一节& 静坐调息法
清代沈三白学习苏东坡《养生颂》的体会,文笔流畅,明白如话,调息方法,无师自通。介绍如下:“余每日静坐数息,仿子瞻《养生颂》之法,余遵而行之。调息之法,不拘时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谓‘摄身使如木偶也’。解衣缓带,务令适然,口中舌搅数次,微微吐出浊气,不令有声,鼻中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二七遍[10]。有津咽下,叩齿数遍,舌抵上腭,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11],子瞻所谓‘随'也。坐久愈妙。若愈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脚,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子瞻所谓‘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见性,不但养身全生而已。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倚,是为真息,息息归根[12]。”
第二节& 长生三法
《金匮妙录》曰:“凡欲求长生却病,大法有三:一保精;二行气;三服饵。凡此三事,亦各有法。不得真传,卒难得遇也。故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法,略有千种;皆勤劳不强为务。夫行气可治百病,可祛瘟疫,可禁邪魅,可止疮血,可居水中,可避饥渴,可延年命。其大要旨,胎息而已。胎息者不以口鼻为之,如在胞胎之中,则以成道。”
按:“保精”,即《三元寿赞》所谓“精气不耗”;而“行气”即东坡“养生调息法”。“服饵”,即炼制各种药物服食,如华佗遗方茯苓酥、杏仁酥、地黄酒之类,古书记载约上千种。从医学观点看,药能治病,可以解除痛苦,如遇热、止痛、强心、健胃、发汗、缓泻等法。若要养生保健,则“药补不如食补”。吃各种有补益的食物,要请教医生,因人而异。至于“胎息之法”,是一种精深的气功呼吸法。现在气功已经盛行,胎息的方法值得研究。
第三节& 胎息铭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胎息是气功极其高深的境界,从“假名胎息,实曰内丹”这八个字,可见“胎息”是锻炼丹田内功的。为什么叫胎息呢?好比胎儿已发育完成,在胞中呼吸一样,其吐纳之细,不能听见。行走坐卧,任择姿势。先搅舌津液,咽下一口,随即舌抵上腭,以鼻呼吸,细如游丝,令人不觉,吸气时越慢越好,在空气清新、环境肃静的地方,每次吐纳三十六次。一天练多少遍都可以,要持之以恒。最好素食。即《崔公入药镜》所谓“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的妙境。
第四节& 长生一十六字诀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是又一种吐纳法,和胎息不同。姿势不拘,行走坐卧,任选一势。吐纳时先用舌搅口中,使唾液满口,舌抵上腭,将唾液咽下去,汩汩有声,随即由鼻吸气,以意选入丹田,略存一会,叫做调气,然后用力往下一吸,轻轻地象忍便缩肛一样,遂即将气提起,以意送入脐中,由脐向后,归入督脉,夹脊上行,过颈至头顶,下行到泥丸[13],待气已升上,不知不觉地随其自然吐出,此为一呼。即由小周天练习大周天的过程。每次呼吸,都要先咽唾液,汩汩有声。一咽一提,算做一次。由三次五次到二三十次,多少不拘,要行便行,要止便止,方便易行。要列入日程,不可间断。任脉在前正中线属阴属水,督脉在脊正中线属阳属火。“水火相见”,即任脉由脐纳气并入督脉。有人歌颂这种简易而有实效的吐纳法:“气气归脐,寿与天齐。”
第五节& 反舌塞喉法
凡生小灾小病,忽然感觉不适,就用舌搅唾液满口,舌抵上腭咽下。一次一次地接连做下去,几分钟后便觉神清气爽。叫做反舌塞喉法。
第六节& 上元六合聪耳目法
两眉毛外端有针灸穴位名丝竹空,练功则称为上元六合之府[14]。先用两手食指揉丝竹空二十七次,然后用手心及手指摩两目和颧骨,向耳后旋转上到与耳尖相平,摩三十遍;再用两手五指由印堂向上推入发际中;仍须搅舌咽唾液数次。久久行之,永小间断,逐渐感觉耳聪目明。
第七节& 转肋舒足法
养生家睡眠时,右侧在下,手足屈曲。睡醒时,则翻身伸腿,叫做“转肋伸足,气血循途”。养成习惯,则荣卫周流,不生疾病。
第八节& 营治城廓法
时常用手搓揉两耳前后左右,按抑无数次,可使人听力聪强,叫做营治城廓法。
第九节& 按摩肾俞穴法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两旁各一寸五分,中间当二、三腰椎棘突之间名命门穴,前对脐。
每天临睡以前,垂足坐在床边,闭气,舌抵上腭,用眼返视即以意视顶,提缩肛门,用手摩腰,正当肾俞穴处,上下按摩,反复轻搓一百二十次,以多为妙,摩完就睡。此法对肾经病、遗精、尿频、腰痛腿软均有效果。必须坚持不断,日久效果更好。
第十节& 摩涌泉法
涌泉穴在足心上2/5处,屈趾于足心有,有皮纹可见。系肾经的井穴,可直达肾经。此法对肾虚肾寒、腰痛、腿软、肾囊潮湿、阳痿等症均有效,须坚持天天不断,方能巩固。
方法:一手握足,另手擦涌泉,在足心一往一复,经过涌泉穴一百次,越多越好,至少每晚做一次。
苏东坡曾有记载,欧阳修患足痿蹙不能走路,东坡教用摩涌泉法,一日数百次,五天竟恢复如常。但欧阳公性急,不耐心久坐,如果坚持下去,效果当能更好。
第十一节& 击探天鼓
又称“鸣天鼓”。因耳居高处,故以天鼓,形容耳中的声音。其法:两手紧按耳门,将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用力滑落,耳中有声冬冬,如击鼓一样。一日三探,使其声相续,可防治耳聋、耳鸣。
第十二节& 拭摩神庭
《真诰》云:“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焦,脑减则发素。”《太素丹经》云:“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报匝,令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即常用两手搓脸,脸上的高低各部位都要搓到。随时都可以搓。由童年开始搓面,成年以后不生痤疮。
《颖阳书》云:“发宜多栉,齿宜数叩,液宜常咽,气宜常练,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死[15],修昆仑也。”
第十三节& 下摩生门
《黄庭经》云:“生门者脐也。”其法;闭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按脐上,周围旋摩三百六十次。每天练一次,在卧床以后或起床以前均可。可预防和治疗胃肠疾病。
切记,不可以手在腹部往下推,宜围脐周旋转。
第十四节&&&&
宜常梳头,多则过一千下,至少五六百下,以多为妙。栉发则血液不滞,免生风痰(中医谓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系疾患)。
梳头使发常活,发为血余,可使头部脉络畅通,头部内外,血行不滞,循环旺盛,对脑动脉硬化和脑系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七章& 保健灸法
用针灸来保健,应首先提出灸法。灸法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使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精神旺盛,面色红润,达到心情愉快、元气充足、百病不生、延年益寿的效果。
第一节& 足三里长寿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人的后天之源在胃,胃是消化、吸收营养的主要部分,胃气健旺,百病不生。古人灸足三里叫做“长寿灸”。
先找好穴位,使艾卷燃烧旺盛,对准足三里,远近适宜,当穴处有温暖舒畅感觉,即固定不功,计算时间。每月由一号开始灸一分钟,二号灸两分钟,每天增加一分钟,到七号七分钟即停止。休息至十六号,开始先灸七分钟,十七号灸六分钟,每天递减一分钟,至二十二号灸一分钟为止。下月一号再重新如上述方法施灸,自然钟完气足,防病延年(图7-1)。
第二节& 灸脐培元法
人的丹田气海在脐下。令人仰卧,露出小腹,以拳头往下压,如毫无反射能力,说明元气已虚。轻则消化不良,面黄肌瘦,重则精力衰颓,睡眠不佳,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白带甚多,腰酸腿疼,可以灸脐(方法用隔姜灸)。
方法:仰卧裸露腹部,以酒精棉球擦净脐部周围,取生姜一大片,厚5毫米,用粗针穿几个小孔,把姜片放在脐上。作艾炷如半个花生米大,放在姜片上对准脐眼。仍如灸足三里法,每月一号灸一壮(即一个艾炷),一天增加一壮,七号灸七壮为止。十六号从七壮开始,每天递减一壮,到22号停止,下月一号再重新由一壮开始。每月如这样灸下去,获益良多,去病强身,延年抗老,其乐无穷(图7-2)。
如果下元虚冷,腰酸腿沉,或两足麻木,或冬天怕冷,两脚如冰。可采用药灸脐法。
仰卧裸露腰部,先将脐以酒精棉球擦净,用薄绵纸一小块,按入脐中,用约束填满,上面加上鲜姜一片,姜片处置同上,用艾炷如上述方法。每月灸之,其益不可尽述(图7-3)。
药方;附子10克、肉桂10克、穿山甲5克共为细末,装瓶密封,用时取之。
第三节& 大椎灸强壮法
大椎是督脉的主要穴位,在第七颈椎下。采取坐位,稍低头,以手从后发际按压向下推去,遇到最高的第七颈椎,约与肩平,低头以手扶住头部,左右摇摆,随手活动者即第七颈椎,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大椎是督脉的主要穴位,督脉总督手足六阳经,称为“诸阳之海”,为增强体力,强身防病抗老的主要穴位,对健脑、恢复记忆尤有特效。
艾卷温和灸法,与足三里相同。
第四节& 灸风门预防中风法
风门穴属足膀胱经,在第一胸椎下陶道穴旁二横指。灸风门穴,有降压、预防中风的功效,还能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加灸肺俞穴更妙。保健灸法同上,治病时可隔姜灸七壮,连续七天。如不愈,隔三天再灸。
第五节& 小儿身柱灸
身柱为第三胸椎下作为全身支柱抗病的名穴,灸之可退高烧,针之效果更快。但灸法无痛,适合小儿使用。可预防感冒和传染病(图7-6)。
灸法用艾卷温和灸,每次5-10分钟,隔日一次。
第六节& 老年抗老防病灸
膏肓、涌泉为老年常用的名穴。取膏肓法:赤背,坐位,以左手由右肩探过摸胛缝到中指尽头不能再往下摸为穴,左右相同,得穴以笔点记灸之。可采用温和灸,每隔三日一次,灸十分钟。
涌泉穴在足心,不算足趾,在足底上1/3屈足有横纹出现处。涌泉是肾经井穴,先天之本在肾,对老人保健有效。可用温和灸和灸膏肓同法。
此外阳陵泉(胆经穴)、命门(督脉)、肾俞(膀胱经)、气海、关元(任脉)、中脘(属任脉,是六府的会穴,对胃病有效)等诸穴都是老年保健灸常用的穴(图7-7)。治病可用隔姜灸,保健宜用温和灸。
附录:经络领域学说
本书以经络学说为主题。经络究竟是什么呢?过去不被承认的原因,是从解剖方面看不见。既然无形可见,当然无实可存,可以说“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了。
七十多年以前,杨如侯医生等曾从血管方面设想,经过解剖用血管和经络互相对照,结果有的符合,有的不相符合。也有人用神经对照,说针灸就是刺激神经。还有人公然提出根本没有经络,而是“空中楼阁”等等。
1959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针灸经络座谈会上,1964年在沈阳召开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针灸经络座谈会上,我两次提出“经络领域学说”。我主张,经络学说既然在二千多年以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叙述得最为详细,那么经络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寻根究底去向《内经&找答案,叫做“以经解经”。我提出了假想的“经络领域学说”。姑且认为,经络是在人身上从内到外的许多领域的分界线,十二经(元朝以后又加上任、督二经称为十四经)各占一个,各领域,各经在所属领域中有一条干线,针灸用的穴道都在这条干线上,而且主宰所占领域并关联到表里的经络。我们先以肺经为例:《内经》原文是这样写的;“肺,手太阴之脉,起自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趾)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趾)内廉出其端。”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肺经的别名叫手太阴。这一条经脉发生在中焦,先向下行和大肠取得联络,所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然后回来顺着胃直到胃上口即食管,在膈肌以上的部分就完全属于肺,从气管横出于腋窝下边,顺着在心和心包这两经的前边,再下行深入肘关节中,沿着前臂里边上骨(桡骨)的下面进到寸口,又出来在上面的鱼际出到大指端名少商穴。它的支脉,从腕的后面里边直出到食指而接到了大肠经的起点。”这是经络的长度,手三阴经[16],从胸走手;手三阳经[17],从手走头。经络还有一定的宽度,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区域。手三阴经,肺的里边接心包经,外边接大肠经,其他经以此类推。肺经的主要干线上分布着11个穴道,因为肺经在体腔内和大肠为表里经,经过膈肌、胃、肺和气管,体外循行上肢前面桡侧到手指,内联相关脏腑,外通皮、脉、肌、筋骨,每一经的领域之内有相关脏腑、皮肤、肌肉、皿管,神经、淋巴、细胞直到骨髓,因此不能专指某一部分是经络,但也小能排除某一部分,所以称为经络领域。十四经就是十四个领域联合在整体。
人的身,气,心三者之中,身是实体,气是虚物附寄在身体都算物质,心为虚托,寄寓在身体,借气化为表现,属于精神。同时肉身有各种内脏和外观,又有各种经络相联贯。气流依照这些经络循行不息,表现各种功能。心灵相感相应,发生各种情绪,导出各种思维。如此内外相通,彼此相应,前后相随,因果相关,关连互涉,缠缚搅绕,盘根错节,复杂无比。
经络领域学说以外,至于气和心,气依附于肉身,流行于全体内脏和外官各部位,而表现为呼吸、生命、声音、色彩、香味、感觉、情性、欲望、兴趣、活动、种态、形势、光热、力劲、功能、记忆、思想、学习、辨别、意志等等,丛杂纷繁,词汇不足,实难罗举。但可分为三类;(一)从气的由来而说,最初重要部分是先天生成的,中国道家、医学称为元气或真气,而写成了这个“炁”字。另外的生出部分是后天养成的,从日常的饮食、营养、修为的生化而来,可以不断添加更新,而储存待用。(二)从气的动态而言,又分为三种:一是在全身内脏外官各部自然流行的,从人的出生直到老死,不需要外力相加,总是川流小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二是受到外力刺激的机械的反应,他的属性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理的、心理的等等,通常叫做“冲动”。三是经过思考辨别的意志反应。通常会表现选择、取舍、动静、归趋,属于层次较高的精神活动。(三)从我们对气的认识而言,一部分是现代科学的帮助,中国50年代就有经络测定仪,近来有经络测平仪和导平仪;日本有良导络;苏联有克里安照相;台湾有测气仪,精微波摄影法;另外可以测知或计量的,例如体温、声音,脏器功能,性向智力等,都有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光电等等的学术方法和仪器。另外一部分是凭现代科技尚难了解明白的,唯有依靠中医的传统方法,望闻问切,辨证判断作出正确的诊断。有些人经西医以现代科技作体检的结果,评定无病,但总觉得倦怠无力,通常说是“气虚”,就是属于此类。
另外,在经络系统的心,实非心脏,而是大脑的活动,假借气的流行而表现。人的大脑非常发达,生理学家考究其功能,大致为三种:一是能知、能感、能觉,二是能学习、能记忆、能思维;三是能自主运动。
大脑系统在经络属于督脉,大脑是督脉的循行部位所经过。督脉称为“六阳之会[18]”。又称为“诸阳之海”。祖国医学把心与脑的主要功能混在一起,最早见于《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难经》又说:“心藏神”。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其中有“脑髓说”一段:“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如不说,有许多病,人不知源,思至此,又不得不说……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
由以上各种学说和科学仪器,可以证明人体的内脏和外官,有各种经络相连贯,气流依照经络循行不息,表现各种功能。人死以后,血凝气散,从解剖方面自然看不见经络的实质。然而,通过针灸,点穴,各经穴道的治疗功能都和经络内联脏腑相符,在针刺时的感传,确能体现经络的循行路线,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经络学说体系表。
一、经络体系表
二、经络系统组成表
经络系统的组成表解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等。其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三、经络脏腑的表里关系
六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然而脏腑有表里关系,以体现生理病理的变化。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肝与胆相表里
脾与胃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与膀胱相表里
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心包实为六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通称五脏六腑。脏属阴,腑属阳,阴阳相配,成为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和表里经互相联络,所以经脉是狭义的名称,经络是广义的名称。
四、经脉的循行顺序
经脉循行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时间,每天一昼夜循行一次,寅时从肺经开始,丑时到肝经而终。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详见本书第三章经络时辰与钟表对照表)。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一)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脉:起于胸骨剑突和脐的中间,下络[19]大肠,还回来顺着胃口走入胸部,属[20]肺。从腋下中
府穴起,出循上肢内面前侧,终止于拇指端的少商穴(附图1)。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脉:受肺的支脉起于食指端的商阳穴,走上肢外面前侧。一支终于鼻旁的迎香穴。别支走入胸部络脉下走腹中属于大肠(附图2)。
(三)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脉:受大肠经支脉,自下眼睑起于承泣穴。一支从下颚隅到侧头部,他的干脉,沿着颈动脉走入锁骨上窝,直下乳腺,走腹直肌的外侧。络脾,属于胃,再走下肢的外面前侧,终于足第二趾端厉兑穴(附图3)。
(四)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肺脉,受胃经的支脉,起于足的拇趾内侧端的隐白穴,上走下肢的内面前侧,络胃,属于脾,终止于大包穴,而上至咽头舌根(附图4)。
(五)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脉,受脾经的支脉,起于心中。一支下走腹部,属心,络小肠。它的干脉起于腋窝极泉穴,走上肢的内面后侧,终止于手小指内端少冲穴(附图5)。
(六)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脉:受心经支脉,起于小指外侧端的少泽穴,走上肢的外面后侧,通过颈部而终于耳前的听宫穴。一支自肩走入胸中络心,而下属于小肠(附图6)。
(七)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脉:受小肠支脉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至头顶,下至颈部,循走背部络肾,属膀胱。走下肢后侧的中央,终止于足小趾外侧至阴穴(附图7)。
(八)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脉:受膀胱经的支脉,起于足心涌泉穴,上行于下肢的内侧而入腹部,络膀胱,属肾。上走胸部,终止于锁骨下的俞府穴(附图8)。
(九)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脉:受肾经的支脉,属心包,络三焦。起于乳旁天池穴,下走上肢内面中央,终止于中指之端的中冲穴(附图9)。
(十)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脉:受心包经的支脉,起于无名指的内侧端关冲穴,走上肢外面的中央,上至颈部循耳后,终于眉毛的外端的丝竹空穴。一支自肩走入胸部,络心色,属三焦(附图lO)。
(十一)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脉:受三焦经的支脉,起于目外眦瞳于憀,循走头侧,下颈至肩,走侧胸部。络肝,属于胆。自侧腹部,循走臀部,行下肢外侧的中央,终止于足四趾端窍阴穴(附图11)。
(十二)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脉:受胆经的支脉起于足拇趾外端的大敦穴,上走于下肢的内面中央,走入腹中络胆,属于肝,贯胸部止于头顶;另一支复下降而还走于剑突和脐的中间,注于肺经面复从肺起。肝经的终穴为期门穴(附图12)。
六、十二经别循行概说
十二经别部在肘膝以上的部位从本经别出,入走内脏、上至头颈,其循行路线比十五络脉深而且长,可以认为是正经别行的支脉,故名经别。
(一)足太阳、少阴的经别
足太阳膀胱的经别,自正经别入膝腘中:其中有一条经脉,在尻下五寸的地方别入肛门,向内连属膀胱本腑,散在肾脏,沿着脊,入心脏,并从脊上颈部,复入太阳本经。
足少阴的经别,自正经上行至膝腘中,别出与太阳经相合。
(二)足少阳、厥阴的经别
足少阳的经别,自正经上行绕髀部,而入毛际,和足厥阴相合。
足厥阴的经别,自足背部别出正经,上行到毛际合于足少阳的经别。
(三)足阳明、太阴的经别
足阳明的经别,上行至髀部,入于腹里,属胃本府,散于脾脏。
足太阴的经别,上行到髀部,合于足阳明的经别。
(四)手太阳、少阴的经别
手太阳的经别,自肩后骨缝处从正经别出入腋下,内走心脏。
手少阴的经别,自正经别出,在目内眦处与手阳相合。
(五)手少阳、厥阴的经别
手少阳的经别,上行巅顶,下入缺盆,历经三焦本府,散于胸中。
手厥阴的经别,下行于腋下三寸渊腋穴处,别入胸中,属三焦。
(六)手阳明、太阴的经别
手阳明的经别,从手上沿侧胸和乳上行,从肩颙穴处别出。
手太阴的经别,自中府处别出,合于手阳明。
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相合;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相合;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相合;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相合;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相合;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相合。由本经别出与表里经相合,总名“六合”。
七、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就是冲、任、督、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其为不拘于十二经脉,没有表里配偶关系,内不连属脏府,也不配属五行干支,所以称为奇经,共有八条,称为奇经八脉。
(一)任脉循行示意图
详见附图13。
(二)督脉循行示意图
详见附图14。
(三)冲脉循行路径
1.起于胸中,2.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3.循腹中,4.上行会于咽喉,5.别而络唇口(图略)。
(四)带脉循行路径
1.起于季肋,2.围身一周(图略)。
(五)阳维脉循行路径
1.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手足太阳金门穴,2.上外踝7寸,循膝外廉,3.上髀厌,抵少腹侧,4.储肋斜上于肘上,5.过肩前,6.入肩后.7.上循耳后,会于手足少阳于风池,8.上脑空,9.下额,10.上至本神而止(图略)。
(六)阴维脉循行路径
1.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2.上循股内廉,3.上行入少腹,4.循胁肋,5.上胸膈挟咽6.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而终(图略)。
(七)阳跷脉循行路径
1.起于跟中,2.循外踝上行,3.入风池(图略)。
(八)阴跷脉循行路径
1.其脉起于跟中然谷穴之后,2.上内踝之上,3.直上循阴股,4.入阴,5.上循胸里,6.入缺盆,7.上出人迎之前,8.入九页内廉,6.属目内眦,合于太阳(图略)。
有关经络的循行知识,不作更详尽的介绍与图示,读者如欲求深入地了解,可参阅针灸及中医理论专著。
此外,还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根结,经水,营气,营卫生会,脉度,血络,卫气失常,经脉别论,皮部论,经络论等等,不胜枚举。
这样复杂的经络,既不是杨如侯所想象的经络就是血管,也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经络就是神经,更不是章太炎说的经络就是淋巴。《灵枢·经脉第十》:人在男女媾精开始生成的时候,先长成精,精成熟了生出脑髓,然后生长骨骼象主要的骨干,脉是营血,筋是联络骨干的让骨骼刚强,生了肌肉,好比修上墙,加上外边坚韧的皮肤,生了保护皮肤的毛发。等降生以后,能够吃奶,逐渐吃饭,这时候脉道就通畅,气血充足,形成经脉,能够“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这是医学方面不可以不通晓经络的道理。
【《灵枢·经脉篇》原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这种健身术,练功时首先要采取“骑马蹲裆”势。读者误称为“马蹲功”。
[2]用艾蒿叶子压成绒状,捻出上尖下圆的小球,叫作艾炷,点燃后放在穴道上热灸治病。针和灸所用的穴道相同,有时针、灸并用,所以一般习惯通称“针灸疗法”。
[3]胡大川不是名人,不见经传。古人有名有字,有的人还有号,就象现在的文学家有笔名一样。旧时习惯多先写别人的字,下边再加上名。据此,似应为胡作舟,字大川。
[4]血余,头发入药的名称。血余炭有止血作用。
[5]垂帘,气功术语。两眼微闭,下视鼻端。
[6]髓海,中医术语,“脑为髓海”。
[7]刀圭,古时量取药末的用具,后亦称医术为“刀圭”。
[8]伍廷芳(),近代外交官,曾留学英国。历任驻美国,秘鲁等国公使。后与孙中山合作,任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
[9]乔松子,近代养生学家,著有《服气法六十四式》。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
[10]三五遍,即三五一十五遍;二七遍,即二七一十四遍。
[11]默记呼吸之数,或从呼起,或从吸起,由一至十,至百,至若干,精神集中记数,也就象意守丹田一样。
[12]息息归根,在呼吸时必使气达小腹,丹田乃元气的根本。
[13]泥丸在两眉之间,名为印堂。
[14]丝竹空穴在眉毛外端,额骨颧突的外缘,皮下是眼轮匝肌;穴有小陷窝,与手足三阳经相通,故名六合之府。
[15]子欲不死,是益寿延年的意思。
[16]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17]手三阳经,即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18]督脉称六阳之会,即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足三阳,总称“六阳”,六阳经络都交会在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下)。督脉又称为“诸阳之海”。
[19]经络原文见《灵枢经·经脉篇第十》。凡原文中的“络”字都是本经的表里经。
[20]凡原文中的“属”字都是本经。
[1]这种健身术,练功时首先要采取“骑马蹲裆”势。读者误称为“马蹲功”。
[2]用艾蒿叶子压成绒状,捻出上尖下圆的小球,叫作艾炷,点燃后放在穴道上热灸治病。针和灸所用的穴道相同,有时针、灸并用,所以一般习惯通称“针灸疗法”。
[3]胡大川不是名人,不见经传。古人有名有字,有的人还有号,就象现在的文学家有笔名一样。旧时习惯多先写别人的字,下边再加上名。据此,似应为胡作舟,字大川。
[4]血余,头发入药的名称。血余炭有止血作用。
[5]垂帘,气功术语。两眼微闭,下视鼻端。
[6]髓海,中医术语,“脑为髓海”。
[7]刀圭,古时量取药末的用具,后亦称医术为“刀圭”。
[8]伍廷芳(),近代外交官,曾留学英国。历任驻美国,秘鲁等国公使。后与孙中山合作,任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
[9]乔松子,近代养生学家,著有《服气法六十四式》。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
[10]三五遍,即三五一十五遍;二七遍,即二七一十四遍。
[11]默记呼吸之数,或从呼起,或从吸起,由一至十,至百,至若干,精神集中记数,也就象意守丹田一样。
[12]息息归根,在呼吸时必使气达小腹,丹田乃元气的根本。
[13]泥丸在两眉之间,名为印堂。
[14]丝竹空穴在眉毛外端,额骨颧突的外缘,皮下是眼轮匝肌;穴有小陷窝,与手足三阳经相通,故名六合之府。
[15]子欲不死,是益寿延年的意思。
[16]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17]手三阳经,即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18]督脉称六阳之会,即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足三阳,总称“六阳”,六阳经络都交会在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下)。督脉又称为“诸阳之海”。
[19]经络原文见《灵枢经·经脉篇第十》。凡原文中的“络”字都是本经的表里经。
[20]凡原文中的“属”字都是本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址栏网址不停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