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以后的肱骨骨折锻炼方法图解主要有哪些

脚踝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我的图书馆
脚踝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脚踝部位平时活动量较大,人们日常的走路、跑、跳动作都离不开脚踝的参与,因此也极容易出现损伤,脚踝骨折就是常见的一种,踝骨骨折多由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具体表现为脚踝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脚踝骨折后需及时进行处理,而治疗后及时的康复训练对于脚踝部功能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脚踝骨折后恢复阶段的不同,患者也应辨证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若锻炼得当,脚踝骨折愈合时间快也要三个月。倘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且康复锻炼方法不对,则有可能会遗留一些功能障碍。脚踝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有哪些一、脚踝骨折早期的康复训练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上肢可握拳,悬臂,提肩,使整个上肢肌肉收缩,再放松。下肢可使踝关节背屈,股四头肌收缩,使整个下肢用力,然后再放松,一下一下地逐渐进行。早期不做关节活动锻炼。二、脚踝骨折中期的康复训练此时局部肿痛消失,骨裂端因已有钎维性愈着,骨痂逐渐增加,较稳定.在夹板保护下不易变位.除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外,做一些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由一个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下肢患者可扶床行走,伤肢逐渐负重。三、脚踝骨折后期的康复训练骨裂已临床愈合,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使各个关节得到全面锻炼,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护下,逐渐负重走路,直至骨裂愈合牢固。注意应尽量防止不利于骨裂活动。如脚踝骨的外展活动、扭转活动等,都应予避免。温馨提示:脚踝骨折属于关节处的骨折,脚踝骨折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但是也需要在不影响到骨折固定稳定性的情况下。另外,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均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_运动攻略_运动知识_运动信息_百度攻略
相关攻略推荐
当前位置: > 文章阅读页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 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常1-3个月不等),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臵,待其坚固愈合。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复位、固定是治疗的基础,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核心,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治疗骨折不但要恢复骨骼的支架,更重要的是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避免骨折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骨折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骨折后l~2周:此时受伤局部肿胀、疼痛、骨折端有血肿,容易移位,软组织损伤需要修复。因此这期的主要训练方式是骨折经适当的复位固定后,在骨折远端按摩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运动时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应固定不动。此期训练目的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和粘连,避免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骨折后3周至2~3个月:这时局部肿胀消退,疼痛消失,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端日趋稳定。其训练方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和未固定关节的伸屈活动外,可在健肢或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骨折局部上、下关节的“顺重力活动”,以及与骨折移位相反方向的活动。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骨折2~3个月以后:从骨折临床愈合到骨痂改造塑型完毕,一般从伤后2~3个月到1年以上。此期间骨折端已稳定,能耐受一定的应力,内外固定已拆除,患肢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进行更大范围的训练。训练目的是加强肌力,扩大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范围,以适应生活和工作活动的需要。训练方式以抗阻活动和加强关节活动范围为主。上肢骨折辅以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下肢骨折训练弃拐步行。屈曲型脊柱骨折可下床直立,双臂在腰部反抱,做挺胸伸腰活动。训练中所加阻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以健肢供给阻力为佳,因易于掌握阻力大小,且简便易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以主动活动为主,必要时可辅以适当的被动活动或关节活动器。关节活动度练习练习方法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抗阻运动被动运动——主动活动有困难时定义:关节可动范围内的活动,由经过专门培训过
的治疗人员或护理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 要求:全方向、大范围、慢速度。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1、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时,每天活动1~2遍,每遍让
所有关节至少全范围活动3次。2、已有功能障碍时,应达现有最大范围,终点稍用
力略有超过,每日坚持数遍,逐步恢复。 被动运动---关节牵引1、方法:受累关节近端肢体固定,在远端肢体按需要的方向(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用适当重量进行牵引。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2、重量:一因其可耐受的酸胀感,但无显著疼痛或肌肉痉挛为度。3、时间:每次牵引15min左右,每日数次。1疗程10~20天,上肢一般需要2~4疗程,下肢需更长时间。4、注意事项:禁止暴力牵引,避免韧带损伤。禁止引起显著疼痛,避免肌肉拉伤。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避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免引起组织缺血。患者应充分放松,以达最佳效果。 被动运动持续被动运动:利用简单机械或电动活动装臵,使术后肢体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助力运动1、人力导引:治疗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沿着关节活动的方向
帮病人活动。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2、器械训练:根据杠杆原理,利用器械为助力,带动活动受限
的关节进行活动。3、悬吊练习: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等网架装臵将拟活动的肢
体悬吊起来,使其在失重力的前提下进行主动活
动。4、滑轮训练:利用滑轮装臵和绳索,通过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
体运动,优点是活动幅度易掌握,病人愿意接受。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5、水中运动:水中运动是助力活动中增加ROM的较好练习方
法,利用水的浮力,是严重无力的肌群无需使用多大的力即可进行活动,而在一般情况下,无支
持和帮助是很难完成的。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主动活动常用各种徒手体操,可根据病人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编制有针对性的动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形式多样。可改善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组织、松解粘连,有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抗阻运动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1.练习通常是在关节可达到的无痛范围内进行的活动,主要用以防止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广泛用于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和肢体瘫痪等。2、基本原则:逐步牵张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3、目标: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挛缩
和粘连的纤维组织使其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方法:使患侧肢体达运动范围的极限端点,然后进行拮抗肌的等长抗阻收缩,维持6~10秒钟,收缩已 缩短的肌肉,然后逐渐地放松,再进行主动肌收缩 或被动移动肢体达到比运动前更大的活动范围。训练时病人应处于舒适的体位,如果允许的话,应脱去影响活动的衣服。操作要缓慢有节律的进行,并注意病人的疼痛反应,避免牵拉已经过度活动的关节。注意事项如出现关节疼痛或肌肉肿胀,并持续24小时,则说明用力过度。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外固定可以造成肢体各种组织的失用性变化,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挛缩、瘢痕粘连、骨折疏松、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从而导致肢体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这些病变就是所谓的“石膏病”。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方案一方面在于改进固定的方式,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尽可能减少外固定的不良影响,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骨折治疗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肌肉收缩所能够对抗的阻力越大,说明这个人的力气越大。0 级——肌肉完全无收缩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1 级——肌肉稍有收缩,但关节无运动。2 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活动,但只能使肢体在桌面上平移,而不能将之竖起来,即不能对抗引力。
3 级——能将肢体从桌面上竖起来,但稍加阻力就难以完成动作,即能抗引力,而不能对抗轻微的阻力。
4 级——可对抗引力和轻微的阻力。5 级——肌肉收缩能够对抗强阻力,此为正常肌力。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当肌力在 3 级以下时,患肢已适宜进行活动,但尚不能随意进行,可惜助外力作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时肌肉没有主动的收缩,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肢体关节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是骨折康复中最常见的康复措施之一。被动活动的外力可以是机械力,也可由医生或家属或病人的健肢帮助进行。活动方式既可以是单关节的,也可以是多关节的,既可以是单方向的,也可以是多方向的。
单关节的被动运动常可以借助机械来进行,称为连续被动活动,这是一项较新的关节功能康复技术。连续被动活动技术与 20 世纪 70 年代时由 Salter 等人提出, 80 年代初被用于人工膝关节臵换术,以后应用逐渐推广,在骨折的康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被动活动时肢体要充分放松,并臵于舒适自然的体位。单关节活动时,宜固定其附近近端的关节,否则会产生替代动作,消弱治疗效果。被动活动的动作应缓慢柔和有力,有一定的节律性,并逐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需避免冲击性动作或粗暴的牵扯,否则易于导致损伤。损伤可引起局部出血或渗出。 被动运动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恢复或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需要了解的是关节活动度也可分为两种:主动活动度即动态的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即静态的活动度。活动度的训练应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并循序渐进,以每日改善 3 °— 5 °为宜,物理疗法之后进行效果较好。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主动运动当肌力在 2-3 级以上时,即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可以设计单关节、多关节、单方向、多方向以及不同体位的主动运动方式。主动运动能够有效地维持或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力以及改善全身功能。骨折康复中较常用的有增进关节活动的活动度练习;有牵伸挛缩肌群的牵伸练习和放松练习;有改善平衡、协调功能的平衡练习和协调练习;还有发展肌力的各种抗阻练习。主动辅助运动
即助力运动,是介于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之间的锻炼方式,即使用技师或器具协助患肢进行肌肉收缩。这种方式是可以同时兼顾肌肉训练和关节活动的维持与增加,一般在 2 级肌力时进行。最常用的助力运动是由健肢徒手或通过棍棒、绳索和滑轮装臵等方式帮组患肢运动,许多骨折病人都曾经有过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式的经历。抗阻运动与肌力增强训练肌力恢复到 4 级或 5 级时,就需要进行增加肌力的训练,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抗阻运动。也就是在骨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折处肌肉有一定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锻炼,负荷最常采用的是沙袋、哑铃等,也有用弹簧或者橡皮条等其他方式的,也有用橡皮泥作指力练习的。抗阻运动有很多不同的程式,如渐进抗阻练习、等速练习、慢速练习、快速负载练习、耐力练习等。
肌力练习的基本原则肌肉适度疲劳 对相应肌肉的较大强度收缩,重复一定次数或持续一段时间以引起适度疲劳,通过超量恢复原理使肌肉纤维增粗,肌力增强。训练间隔时间 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引起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以便使超量恢复得以巩固和积累,从而达到训练效果。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注意避免两种情况 训练过于频繁,间隔时间过短,易于导致肌肉损伤;而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则积累的效果消失,达不到超量恢复的效果。训练的肌肉臵于预伸长体位 常可提高训练效果,注意训练应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即训练时不引起疼痛,训练后不应使原有的症状加重。协调运动 一个关节要产生有力、平稳、协调的运动,必须依赖于关节周围三组肌肉的协调运动,其中,顺着关节活动方向收缩的肌肉为主动肌,协同完成动作的肌肉称协同肌,与运动的相反方向收缩的肌肉称拮抗肌。对某一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必须包括此三组肌肉。
肌力训练的不同方式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后应维持 5-7 秒,然后放松休息 2-3 秒,如此循环锻炼 5-10 次,收缩力量的大小可由病人自己控制,循环锻炼的次数应逐渐加多。
等张收缩 多为负重训练,如腿上绷上 2 千克重量后练习屈膝、伸膝运动,练习负荷轻次数多时可训练肌肉的持久力,负荷重次数少时可促进肌肉体积的增长。
等速练习需要在特定的等速仪器上进行,在等速仪器设定运动的速度后,不管练习者用多大的力量,肢体运用的速度都不会超过这个预设的速度,多余的力量由仪器所提供的顺应性阻力来抵消,病人的主观用力只能使肌肉的张力增高。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和优点。是一种特殊的肌肉收缩形式。
肌力训练注意点
在许可范围内运动。
训练时应避免出现剧烈疼痛。功能锻炼后第二天不应出现全身性的疲劳疼痛。
恰当的负荷量(次数、时间、速度、负重量)。
掌握渐进性原则和个体性原则,应根据每个病人原有体质、年龄和骨折性质的不同开具不同的运动处方。
应同时进行健侧肢体的锻炼,并进行协调性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恢复伤区关节的活动度通常是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病人的首要要求。长骨干骨折经石膏固定邻近关节后,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度障碍一般程度较轻,经过主动、助力及被动运动练习,可以逐步消除。关节内骨折经长期的固定后会后遗较牢固的关节挛缩粘连,早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止再次粘连。骨折伤区的肌力常在 3 级以上,按渐进抗阻练习原则进行。在肌力的锻炼中还有一个超量恢复的概念,即肌肉经过锻炼,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后,其休息恢复并不是单纯地回复到原有的状态,而是先回复到超过原有能力水平的状态,再逐渐下降到原有状态。可见,超量恢复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的,如在超量恢复期内进行再次锻练可以明显提高效果。
相似攻略推荐66被浏览21,765分享邀请回答20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家庭护理
发布时间:
  临床中,不少骨折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对功能康复锻炼缺乏认知,认为骨折后需要制动、静养,只要&骨头长好&,就万事大吉。殊不知,骨骼、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骨折后骨骼、肌肉、神经控制功能的协调一致是人体恢复运动能力的保证。骨折后,如果长时间制动,会出现关节挛缩、僵硬、肌肉萎缩、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功能。顾小华主任强调,各种类型骨折,不管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关节内还是关节外、手术或是非手术,经过骨伤专科医生妥善处理后,都应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全程的康复锻炼治疗。
  术后锻炼要趁早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顾小华主任特别提醒患者,在手术后一定要尽快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一般术后第2天,患者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下床活动或做床上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骨科手术、尤其是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手术以后的康复,最重要的是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训练。
  骨科术后的康复手段很多,复杂且专业性强,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与对象。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情况,康复手段也不一样。所以,顾小华主任建议: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康复师或骨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康复锻炼有重点
  顾小华主任介绍,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要以被动训练为主。康复训练中要注意尽量进行允许范围内的关节最大的活动度训练,切忌小范围、快节奏活动,这样不仅无助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而且对骨折局部也有影响。同时,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件可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练功。肌力训练以主动锻炼为主。对上肢损伤来说,各种功能的康复都要以增强手的握力为核心。
  除了手部和前臂肌腱损伤外,主动握力训练是最重要的。康复锻炼时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达到最大限度,以防止手部关节僵硬、黏连,并可使握力恢复最好。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但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过度负重,会造成内固定物松动、锻炼、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复一定要遵循&早练功、晚负重&的原则。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一块重要肌肉,伤后和术后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萎缩、黏连。一旦黏连,很难恢复,直接影响功能康复结果。股四头肌的锻炼早期应以等长收缩为主,即肌肉收缩时关节不运动。锻炼时,当肌肉达到最大收缩时要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再收缩,要练到肌肉酸痛为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锻炼可分四阶段
  顾小华主任介绍,按骨折愈合临床过程、稳定程度,一般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伤后1周~2周
  这时局部疼痛、肿胀,康复锻炼以消肿、止痛、避免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过度、不适当的锻炼会造成骨折移位、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此期可以尝试以下康复锻炼方法&&上肢:握拳、吊臂、肩关节钟摆样运动等。下肢: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除踝部骨折外,股骨、胫腓骨骨折只能做肌肉收缩锻炼。
  第二阶段:伤后3周~4周此期经过第一阶段锻炼,患肢肿胀部分消退,骨折部疼痛减轻,肌力适当恢复。上肢可做一些主动性的关节屈伸活动,先由一个关节开始,而后几个关节协同锻炼。下肢骨折患者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牵引的患者可以通过整体活动,由上肢及健肢支撑身体床上移动,带动患侧的髋关节活动。
  第三阶段:伤后5周~8周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关节活动,在患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次数及活动幅度都应该加大。下肢骨折的话,这时一般牵引已经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护下,病人可以扶拐下地,适当负重步行。
  第四阶段:伤后9周~12周除了某些较严重的骨折外,此期固定已基本解除。除了在固定期间所控制的某一方向(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方向)有待继续锻炼恢复外,关节的其他功能已基本恢复,可以让患者进行一些肌力及耐力的训练。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
  本文受访专家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主任顾小华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肱骨骨折锻炼方法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