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前中科大朱清时 量子意识院士宣扬量子佛学和气功

那是大概四月份的一天,房东给我说,有个叫做张益唐的大数学家要来他家,你们肯定很希望见到他吧?我很傻很天真的问,张益唐是谁?房东狠狠地鄙视了一把!我于是谷歌了一把,才知道他是这么厉害。
房东太太是四川人,我最喜欢吃她做的麻婆豆腐!房东女儿在伯克利读数学,想考张益唐的博士生!我主要是蹭饭,还有见牛人!&br&他来了,长的很壮实,和很多数学家一样,不善言辞,只有说到数学的时候会两眼放光。他不会开车,车是他老婆开的,他老婆在美国呆了很多年了,但是不怎么会讲英语,没有什么文凭,和张益唐是二婚。据说是当年张益唐在subway打工的时候穷追猛打追到手的。恩,他老婆很漂亮,50多岁的人,看起来只有四十岁,应该和她开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br&张益唐依然不怎么说话,最多的时候就是笑笑,坐在圆桌边吃东西。好多东西都是他老婆讲的。他刚来美国的时候在subway打工,边打工边攻那个数学难题——孪生素数猜想。&br&我就问美国和中国哪个搞研究好?张教授说当然美国好,因为美国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比如在subway打工,业余时间就可以搞数学。但是在中国,包括各个方面的压力,亲人和朋友的,已经社会的不理解等。还有,美国的专家评审只看你的论文,不看你的职业。他发表论文的时候,职位仅仅是个普通大学的讲师(具体也不记得了,反正没有到副教授)。但是那些权威的专家还是很认真的审核了他的论文,如果是中国专家。。。呵呵。&br&还有,他今年还不能带博士生,因为他还不是教授((⊙﹏⊙)b)。。。他得熬一段时间,熬到16年还是17年才可以带博士生。房东的女儿想考他的博士生。&br&他还是认为美国人比中国人罗辑思维要好,认为白种人更加适合搞数学。&br&他老婆说,他想一个问题会关上门想三四天,这三四天他老婆就去四处跳舞,反正不理他。中午和晚上回来给他做饭。这真是互补型的一对夫妻,妻子开朗好动,丈夫沉默深思。并且,他老婆往往是张益唐和其他数学家之间的润滑剂。又一次他们去牛津大学开什么会,有两个数学界的权威在前面走,所有的数学家都在后面跟着,气氛很凝重。但是他老婆不管这些,跑到他们中间,一手一个挽着他们。大家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了。&br&他们给我们看了记录张益唐的cd,里面是关于张益唐之前事迹的记载,我当时copy了下来,后来不知道弄哪儿去了。我只记得张益唐的英语很好,但是他老婆的英语实在很差,美国人听不懂,所以当他老婆说英语的时候,底下会有英文字幕(⊙﹏⊙)b。&br&他们夫妻不是平易近人,而是本来就是凡人。从张益唐身上,看不出任何大数学家的影子,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年大叔。他的老婆更是一个普通的中国阿姨,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说压力,就是一点拘束都不会有。大音希声,用来形容他们夫妻是最好的。真心希望张教授能在有生之年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的问题,这应该是对他最好的祝愿。&br&上图上图:&br&&figure&&img src=&/f866d73557bbdbb89a25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f866d73557bbdbb89a25_r.jpg&&&/figure&
那是大概四月份的一天,房东给我说,有个叫做张益唐的大数学家要来他家,你们肯定很希望见到他吧?我很傻很天真的问,张益唐是谁?房东狠狠地鄙视了一把!我于是谷歌了一把,才知道他是这么厉害。
房东太太是四川人,我最喜欢吃她做的麻婆豆腐!房…
谢邀。看来大家都知道了,我也没必要隐瞒。&br&&br&&b&没错,这个人,就是我!&/b&&br&&figure&&img src=&/689eeee4cdf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689eeee4cdf_r.jpg&&&/figure&&br&&br&另外,据说,最多的赞,给最酥的渣。一不小心问鼎人民大学第一学渣称号,谢谢大家厚爱,我一定在挂挂乐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br&&figure&&img src=&/5c19f7f18e696a2a824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c19f7f18e696a2a824e_r.jpg&&&/figure&最后,听说很多学渣都非常恨这么一个产品,&b&想打死这个开发者&/b&。那么没错,&b&这东西也是我写的&/b&,学渣何苦难为学渣,所以其实我隐藏的bug是,&b&你如果挂了,这上面是刮不出来的&/b&~
谢邀。看来大家都知道了,我也没必要隐瞒。 没错,这个人,就是我! 另外,据说,最多的赞,给最酥的渣。一不小心问鼎人民大学第一学渣称号,谢谢大家厚爱,我一定在挂挂乐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最后,听说很多学渣都非常恨这么一个产品,想打死这个开发者…
看到大家的回答,感动的流了眼泪。&br&&br&&br&————————————————————————————————&br&非常感激所有回答中对图书馆的褒扬,我是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师。这是我在从原单位离职前最后一个完成的设计。&br&从11年底开始就描摹出了设计的雏形,我想象中那是一个像斯图加特图书馆一样的巨大共享空间——环绕的楼梯,穿梭的曲线,充满蓬勃气息的设计。然而后续的汇报中,这个方案几乎被设总全盘否决,一起做项目的同事陆续离职。从和烨聊天儿扯皮说方案到饶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个项目是我最苦逼又幸福的时光。&br&那些寂寞的,亮着灯的日日夜夜,终于让我脑海里的样子一点点成真。我感激曾为此付出的每一个人,虽然这对业内人士来说并不是很棒的设计,但是看到大家这样喜欢,于我而言已经十分珍惜。&br&愿我们不论在日后的哪一天,都能仰起头来为自己的过往而感到骄傲。&br&&br&—————————————————————————————————&br&&figure&&img src=&/b77ccecaad11f609d1b3de_b.png& data-rawwidth=&1035& data-rawheight=&1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b77ccecaad11f609d1b3de_r.png&&&/figure&这是最终设计方案的效果图,另外给大家看看另外一个华丽丽的设计~&br&&figure&&img src=&/f079238aba693a2a97fcd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f079238aba693a2a97fcd_r.png&&&/figure&金色的瀑布从天而降有没有。(这个方案是崔恺院士提出的,最终业主没有通过)&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华丽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看到大家都说谢谢,我还觉得有些受之有愧(诚恳脸),作为一个不是特别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这个想法一点点完善,包括工地的问题解决,还仰赖于我经验丰富的室主任饶劢和设计界老司机刘娘舅。在评论里看到大家对设计的兴趣,我想说说这个设计的实现过程:&br&
我最初的想法,是要一个“非 常 通 透”的图书馆—一方面是因为建筑的条件非常好,有三个采光很明亮柔和的中庭,一方面是因为大书墙的设计近几年有些做滥了(现在有一部分书墙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希望能通过整理空间消化大厅中间那组突兀的电梯。从情怀上来讲,我也希望图书馆更加有那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在中庭这个环境里能通过回廊和建筑空间,甚至是图书馆里的其他同学有一些互动,而自习区域则设置在了中庭以外的围合半封闭区域,相对安静很多。
我也希望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爱用大书墙,最几年来图书馆很流行做书墙,整面的很有气势,仪式感也很强,建筑师很喜欢。我个人反而认为尺度过大的书墙给人一种进入宫殿的压迫感,不如化整为零,让大家能和书架墙的关系更紧密一些。另外书架墙的维护成本很高(谁能飞上去扫灰),也没办法放书,所以实用性很差。我们当时粗估了一下,这样的改动可以增加三万多册的藏书量~&br&&figure&&img src=&/2bcf97f8f90fef85f9024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bcf97f8f90fef85f90244_r.jpg&&&/figure&&br&&br&*当时特意做了一个回廊角度的效果,由于防火分区封闭的关系没有实现。&br&&figure&&img src=&/dfb76a681a8e275a9f789bf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dfb76a681a8e275a9f789bf_r.jpg&&&/figure&&br&*设计初期其实希望能有类似上图的通透效果。&br&&br&
后来我们把这个想法“包装”了一下,把回廊描述成了“曲曲折折的财经曲线”,穿梭在稳重大气的书架墙背景上。刚开始汇报时候不是特别顺利,因为建筑那边需要改,虽然同属一个设计单位,但是相关专业需要调整的很多,而且我的室主任更倾向于“有仪式感的图书馆”,希望能保留整面大书墙。因此才有了那个金色的华丽丽的方案(谢天谢地最终被业主毙了)。水景部分是整个中庭大厅的视觉中心,最初崔总的想法是做一个文字的拼贴效果(我们在北外就是这种设计),后来和业主磨合之后才用了活字印刷的起伏字块设计,感觉会更动感一点。&br&
再次感谢大家(三鞠躬)~&br&———————————————————————————————————————————
看到大家的回答,感动的流了眼泪。 ———————————————————————————————— 非常感激所有回答中对图书馆的褒扬,我是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师。这是我在从原单位离职前最后一个完成的设计。 从11年底开始就描摹出了设计的雏形,我想…
&p&邀请我回答这个干什么,,,&/p&&h2&&b&一、兵力对比&/b&&/h2&&p&&b&1、哈工大&/b&&/p&&p&哈工大在校生49877人,专任教师2948人,博士后在站978人,后勤无算,共计53803人。&/p&&p&&b&2、哈工程&/b&&/p&&p&哈工程在校生28278人,教职工3006人,后勤无算,共计31284人。&/p&&p&&b&3、东北林大&/b&&/p&&p&东北林大在校生2.3万余人,教职员工2500余人,后勤无算,共计2.5万人左右。&/p&&p&&b&4、东北农大&/b&&/p&&p&东北农大在校生27476人,专任教师1426人,后勤无算,共计28902人。&/p&&p&&b&5、哈医大&/b&&/p&&p&哈医大在校生21022人,教职工8855人,共计29877人,后勤人员、医院员工无算。但是这个数据包括大庆分校的五千左右的师生,所以哈医大在哈尔滨的战斗力可能只能有2.5万人左右。&/p&&p&&b&6、黑大&/b&&/p&&p&诶大在校生33000余人,教职员工近3000名,后勤无算,总计3.6万人。&/p&&p&&b&7、哈理工&/b&&/p&&p&哈理工在校生33361人,教职工2933人,后勤无算,共计36294人,但荣成校区有在校生84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所以哈理工在哈尔滨的战斗力可能只有2.7万人左右。&/p&&p&&b&8、哈师大&/b&&/p&&p&哈师大在校生大约3.7万人,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后勤无算,共计约4万人。&/p&&p&&b&9、哈商大&/b&&/p&&p&哈商大现有本科在校生23152人,研究生2310人,教职员工1709人,后勤无算,共计27171人。&/p&&p&&b&10、黑中医&/b&&/p&&p&黑中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9人,现有教职工3416人(校本部1122人),后勤人员、医院员工无算,总计约1.6万人。&/p&&p&11、哈体院哈学院黑工程黑科技及江北大学城哈南大学城等&/p&&p&暂未统计&/p&&p&&br&&/p&&h2&二、各校拿手攻击方式&/h2&&p&&b&1、哈工大&/b&&/p&&p&哈工大擅长地对空,空对地作战,网络信息战,大部分战力可进行肉搏。&/p&&p&&b&2、哈工程&/b&&/p&&p&哈工程擅长水下作战和核战争,可进行地对空作战,网络信息战,大部分战力可进行肉搏。&/p&&p&……待更新&/p&&p&&br&&/p&&h2&&b&三、战争起因分析&/b&&/h2&&p&&b&1、双一流分配不公:&/b&&/p&&p&工信部高校工大痛失航天、工程仅保住船舶,而教育部高校林大狂砍两学科。于是工大工程决定拿黑省唯一教育部直属的林大祭天,从而引发混战。&/p&&p&可能性:★★&/p&&p&&br&&/p&&p&&b&2、男女比例失调:&/b&&/p&&p&理工类大学男女比例失调,哈工大哈工程两校怨声载道,决定成立单身狗联盟,攻陷哈市各大高校。哈理工将学府路黑大与哈医大视作自家后宫,决定与工大工程分道扬镳,但医大一直与工大眉来眼去,从而爆发学府路大扫荡。农大按兵不动,林大闪电战攻下对面黑中医。江北哈南大学城人人自危。&/p&&p&可能性:★★★&/p&&p&&br&&/p&&p&&b&3、哈工程的悲愤:&/b&&/p&&p&哈工程在工信部、哈市乃至全国一直被工大压制,成果被工大摘走,又为哈理工背锅,名头不如隔壁黑工程大,甚至还被宾西的哈信息(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从校名到建筑风格的山寨。校内学生悲愤至极,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干一票大的,扫平这一干工x学校、x工学校。&/p&&p&于是哈工程不宣而战,先暴力吞并黑工程,再远赴宾西灭掉哈信息,同时示弱哈工大,并暗中与哈体院结盟,在工大未起疑时奇袭距离较近的哈工大二校区,打了工大个措手不及。现主市区内风声鹤唳,已经以地铁二号线为分节产生了南北对峙。哈理工等高校摩拳擦掌中,林大却示意农大按兵不动,哈尔滨老大老二火并,工信部一团乱麻,教育部或成最大赢家。&/p&&p&而且此时正值林大月考季,林大也不是很有空。&/p&&p&可能性:★★★★&/p&&p&&br&&/p&&p&&b&4、东林的野望:&/b&&/p&&p&林大斩获双一流两学科后野心膨胀,决定吞并农大组建东北农林科技大学,从此便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相呼应。于是第一步,先拿下农大故土——黑中医。&/p&&p&可能性:★&/p&&p&&br&&/p&&p&&b&5、一统哈市高校食堂:&/b&&/p&&p&农大食堂在饱受好评之后自信爆棚决定承包全市高校食堂业务,于是经由农大组织向各大高校食堂发起厨艺挑战赛,失败的要自动让出食堂的管理和经营权。&/p&&p&各高校后勤集团如坐针毡,高校师生反而喜闻乐见,弹冠相庆,表达了对将要更换伙食的喜悦之情。&/p&&p&目前比赛已经进行到后半段,大部分高校食堂已经丢盔卸甲,工程杏花饼团队更是直接叛变,归于农大鲜花饼名下,哈市名校仅剩工大食堂仍未出战。&/p&&p&但民间此时发起了一股战胜农大食堂承包高校餐厅的运动,目前师大夜市已有高人暗中联络众位好汉,不知能否改变农大即将成功的局面?&/p&&p&可能性:★★★★★&/p&&p&&br&&/p&&p&&b&6、怀璧其罪:&/b&&/p&&p&近来江湖盛传哈医大的换头术能让人长生不老,又有人爆出哈工大有一神秘催化剂,能将水变油,得此催化剂便富可敌国。而最近工大与医大联手开办了医工学院,便是要将这两样宝贝汇聚到一人手中,于是哈尔滨各大高校眼红心热,纷纷不安分了起来。&/p&&p&可能性:★★&/p&&p&&br&&/p&&p&&b&7、拉郎配:&/b&&/p&&p&师大商大男性严重不足,于是南下攻略工大工程理工……(大雾&/p&&p&可能性:-★&/p&&p&&br&&/p&&p&&b&8、双一流,宁有种乎:&/b&&/p&&p&哈尔滨各大普通高校学生因在校待遇、考研机会、毕业工资等利益分配原因,结成四非者联盟并与四所双一流高校展开对抗,目的是夺走四所学校的双一流大学与学科资格。由于普通高校人数众多,逐渐形成合围。&/p&&p&四所双一流高校各怀心思。农大积弱无心恋战是投降派,愿意拱手让出来之不易的自定学科;教育部直属的林大是观望派,反正双一流没了教育部还会再安排,而且还要月考;工大坚定地主战,工程复议,却由于觊觎工大的地位而暗地与普通高校达成交易,愿在关键时刻反水,事后将双一流学科分散给一众高校,双一流大学名头留给自己。&/p&&p&普通高校也并非铁板一块,哈理工黑大哈医大谁也不服谁,师大商大互相妒忌,其他高校默不作声,却也有自己的想法,谁都想玩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一旦四所双一流被攻破,这块蛋糕怎么分,还不一定。&/p&&p&可能性:★★★★&/p&&p&&br&&/p&&p&&b&9、长白山学科评估:&/b&&/p&&p&巨无霸吉大欲整合东北五校(哈工大、哈工程、吉大、东北大、大连理工)为一所,提出五所高校在长白山举行一场“长白山学科评估”,赢的学校做五校盟主。&/p&&p&哈工大心想自己虽然实力雄厚,但毕竟是所理工院校,学科不如吉大全,贸然参与评估必然有学科无法参评,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哈医大黑大哈师大等医、文、师院校。&/p&&p&而一字之差的哈工程,作为东北五校的第五名,也并不甘心投降等死,眼看着工大暗流之下动作频频,工程的强校之心也活了起来。&/p&&p&一场吞并之战,一触即发。&/p&&p&可能性:★★★&/p&&p&&br&&/p&&p&&b&10、第五所双一流:&/b&&/p&&p&网传黑龙江将有新的双一流工程入选,四所双一流大学没有闲着,各四非联盟高校也摩拳擦掌。&/p&&p&哈工大端起一杯茶:工信部要是还想要脸,就把我的航天还给我;&/p&&p&哈工程早上刚被工信部的同僚当死尸拉去告官,这回还在棺材里发蒙:心想:不行,我还是得改名;&/p&&p&林大想了想,全省就自己是教育部直属,啥好事少不了自己,于是安心准备月考了;&/p&&p&农大回头看了看自己那片田,嘴里喃喃道:我还想自定点什么。。。&/p&&p&黑大满面红光,一口一个哈拉少,表示自己根正苗红又是综合大学,当仁不让;&/p&&p&黑科技躲在角落里嘿嘿一笑,自言自语道: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二向箔什么叫GN粒子,什么叫真正的黑!科!技!&/p&&p&哈医大扶着那位颈上有道环形伤痕的老者,不屑的一笑,这才是黑科技!&/p&&p&哈理工数了数自己的校区,东区、西区、南区,嗯,我还差个北区和中区,再吞两所这次一定没问题,浙大川大中科大是吧,我呸。&/p&&p&师大问能不能看谁家的附属中学强?&/p&&p&商大看了看东北的经济形势,默默收起了共和国第一所商业大学的奖状;&/p&&p&哈金融看了眼商大,闭上了嘴;&/p&&p&黑中医看了看之前入选的一票中医药大学,感觉自己优势很大;&/p&&p&黑工程跳出来大喊道:是我是我,我要改叫哈交大!!!&/p&&p&哈学院反手抽了他一巴掌:学院挺好的,我从大学改叫学院我说啥了?&/p&&p&听见有人说“学院”挺好,哈尔滨音乐学院把头一甩,拉起了手风琴;&/p&&p&东方学院华德学院广厦学院也跟着甩了甩头,然后走了。&/p&&p&哈体院没走,蹲在地上就开始换冰刀;&/p&&p&哈信息也没走,正到处问哈工程的电话是多少;&/p&&p&………………………………&/p&&p&正当十几所哈尔滨的高校争了个面红耳赤,正要大打出手的时候,上面发话了:&/p&&p&双一流给齐齐哈尔大学!&/p&&p&张雪峰嘿嘿一笑,500强,快来招聘吧!&/p&&p&可能性:★★★★★★&/p&&p&&br&&/p&&p&其他请大家补充。&/p&&p&&br&&/p&&h2&&b&四、花落谁家&/b&&/h2&&p&最后谁会获得胜利呢?&/p&&p&我站扫地僧——哈尔滨佛学院。&/p&&p&&br&&/p&&p&&br&&/p&&p&&br&&/p&&p&相关连接:&/p&&p&&a href=&/p/& class=&internal&&如何奔向双一流——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展之我见&/a&&/p&&p&&br&&/p&&p&&a href=&/p/& class=&internal&&以古建筑屋顶为切入点看懂哈尔滨工程大学(HEU)建筑群&/a&&/p&&p&&br&&/p&&p&&a href=&/p/& class=&internal&&【哈尔滨工程大学纪念品开发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a&&/p&&p&预览图:&/p&&p&&br&&/p&&figure&&img src=&/v2-d71f68f3616cbe9fdc2bc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2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d71f68f3616cbe9fdc2bc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8ce8d09ac0ceb98a6bbb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2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8ce8d09ac0ceb98a6bbb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207e3d2fff4dbc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0& data-rawheight=&5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0& data-original=&/v2-207e3d2fff4dbce_r.jpg&&&/figure&
邀请我回答这个干什么,,,一、兵力对比1、哈工大哈工大在校生49877人,专任教师2948人,博士后在站978人,后勤无算,共计53803人。2、哈工程哈工程在校生28278人,教职工3006人,后勤无算,共计31284人。3、东北林大东北林大在校生2.3万余人,教职员工250…
&a href=&///?target=http%3A//.cn/c/zg/jpm//.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生募捐救父3年后还款:若不还钱以后你还捐吗?&i class=&icon-external&&&/i&&/a&&br&转载当事人自己的看法:&br&&p&许涛不愿意自己还钱的事情被报道,理由是“子贡赎人”的故事。&/p&&p&  3年前,北京化工大学大四学生许涛在微博上借钱救父,承诺3至5年内连本带利还款。今年5月9日,曾经的捐助者曾鹏宇接到了许涛的还款,将此事在微博公布,引发网友关注。&/p&&p&  “子贡赎回鲁国同胞,没有要国家的补偿和奖励,孔子说他做错了,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还愿不愿意赎人,长此以往没有人再愿意赎回同胞了?”许涛认真地向新浪网讲述了这个故事。&/p&&p&  他担心的是,如果自己还钱的事被关注,以后没有能力还钱但也需要帮助的人,大家还会不会捐钱?&/p&&br&&br&&p&在许涛的微博上,至今陆续发布着各种求助信息。他每一次转发,都呼吁大家伸出援手。&/p&&p&  他说:“我还钱的事情不想再被关注了,(其他求助微博)一开始没关注量时,才是最需要关注的。”&/p&&p&  许涛有顾虑,他不愿意自己还钱的事情被“传来传去。”他想尽力隐藏自己,这也是在网上能轻易搜索到他的真实信息,却一度要求使用化名报道的原因。&/p&&p&  “以前我看到过一个故事,鲁国颁布一道告示,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为奴隶,只要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是没要求任何回报。你觉得他这么做对吗?”&/p&&p&  许涛等待着回答,但他心里有特别坚定的答案。&/p&&p&  他说,如果有能力的人不求回报,那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还愿不愿意赎回同胞呢?没有能力的人把同胞赎回来,是不是也不能要求回报了?慢慢地,赎人的事就会被淡化,人们都不愿意做这件事了。&/p&&p&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说“赐失之矣”,说自贡“你错了!”这样一来,救了奴隶领取赏金会被人嘲笑,不领取赏金自己就要蒙受损失,长此下去,谁愿意再去救人呢?&/p&&p&  许涛的电话中不时传来风声,他用了很长的时间认真地讲完了这个故事,并且用了更长的时间反复阐述这个道理。&/p&&p&  他说,“我还钱是挺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有人需要帮助,但是没能力还钱,别人知道我这事以后,不愿意捐助他们,怎么办?”&/p&
转载当事人自己的看法: 许涛不愿意自己还钱的事情被报道,理由是“子贡赎人”的故事。 3年前,北京化工大学大四学生许涛在微博上借钱救父,承诺3至5年内连本带利还款。今年5月9日,曾经的捐助者曾鹏宇接到…
妥妥的标题党,UC震惊部的套路。乍一看会误以为德国禁止吃肉了,点进去才发现是德国环境部的规定。看完全文,觉得最后的诉求,即开设素食窗口还算合理。但通篇的荒唐论证,及站在道德高地对吃肉人士的指责,让我无法接受。&br&&br&说到德国,我完全相信,如果德国禁止吃肉,德国民众是不可能接受的。如果有天,德国人突然发现心爱的猪肘子不能啃了,他们一定会崩溃的。&br&&figure&&img src=&/v2-2298387adf21b3bdbed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2298387adf21b3bdbedd_r.jpg&&&/figure&(经典德国美食:猪肘子配酸菜和马铃薯,图片来自网络)&br&&br&德国的主体民族日耳曼人,便是典型的喜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曾经一度成为人均猪肉第一消费大国。&br&&figure&&img src=&/v2-43a015b94bc3e1debf05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43a015b94bc3e1debf05e_r.jpg&&&/figure&(肉类配啤酒,德国人的挚爱,图片来自网络)&br&&br&再从全体肉类消耗来看,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美国人均肉类消费120公斤,文章提到的德国人均消费88公斤,而中国人均仅有58公斤。&br&&figure&&img src=&/v2-d91cee2dc927ab6d4236992_b.pn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v2-d91cee2dc927ab6d4236992_r.png&&&/figure&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view/1273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urrent Worldwide Annual Meat Consumption per capit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得知德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超中国的信息后,再看看原文中,吹捧德国人环保,同时鄙视国人(&b&忽视真相,继续合理化吃肉&/b&)的做法就有点洋奴姿态了。&br&&br&&blockquote&&p&可以明显感受到,&b&中国与德国群众对于饮食与环保的认知和行动均存在巨大差距。&/b&&/p&&p& ......&/p&然而,即便知道了这些,付诸行动的人也只是少部分,坚持下来的则是更少了。毕竟,在吃肉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行动很可能招来不解。于是,&b&人们选择忽视真相,继续合理化吃肉这一行为&/b&。&b&&br&&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MzE4NTIxM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111cfae1ddb53ffff815ac%26chksm%3Dbe9c427a4b8fbe024a7fbf06b4dbf9c3ccc%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226RECCpbdjclifqUGDmGlq%26key%3Dbc9a52ea1ffa09fbbd04a07a3e4efdce25bbba200eef976b86509de17eec8b1ec3bdba1ab7aed848bb769cc45c8ddf24b3b5c7c0a5aascene%3D0%26uin%3DMTkwMTE4NzMyOA%253D%253D%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Pro12%252C1%2BOSX%2BOSX%2B10.10.5%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Dj3gVUibaUm39mjP3n%252BMvDVxc6MLos0dT6Kv3ITwlaqa4E%252FfNQSZ2Eg8dzE9Fmi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德国禁肉令彰显环保决心,中国的改变或从高校素食食堂开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blockquote&&br&如果在人均肉类消耗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仍然要抨击中国人吃肉是危害全世界,那么我觉得活脱脱是丁仲礼院士所呐喊的:&br&&blockquote&&b&中国人是不是人?&/b&&/blockquote&&figure&&img src=&/de2bee2f95b6ce91fd31dcc6a2a1356a_b.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de2bee2f95b6ce91fd31dcc6a2a1356a_r.jpg&&&/figure&&br&文章中的很多说法,我也是不认可的,例如&br&&blockquote&但是,即便不考虑对于环保的责任,&b&单纯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中国人也已经吃了太多肉&/b&。根据中国卫生部起草的最新居民膳食指南,中国人的食肉量应当比目前降低至少50%以上。&br&&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MzE4NTIxM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111cfae1ddb53ffff815ac%26chksm%3Dbe9c427a4b8fbe024a7fbf06b4dbf9c3ccc%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226RECCpbdjclifqUGDmGlq%26key%3Dbc9a52ea1ffa09fbbd04a07a3e4efdce25bbba200eef976b86509de17eec8b1ec3bdba1ab7aed848bb769cc45c8ddf24b3b5c7c0a5aascene%3D0%26uin%3DMTkwMTE4NzMyOA%253D%253D%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Pro12%252C1%2BOSX%2BOSX%2B10.10.5%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Dj3gVUibaUm39mjP3n%252BMvDVxc6MLos0dT6Kv3ITwlaqa4E%252FfNQSZ2Eg8dzE9Fmi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德国禁肉令彰显环保决心,中国的改变或从高校素食食堂开始&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中国人人均人类消费降低50%,差不多就是人均29公斤,折合到每天就是80克。但这一数字显然跟膳食指南冲突,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80~150 克(不算鸡蛋),也就是中国人现在的人均肉类消费,仍然不超过指南推荐的上限,但该文章却要求我们低于指南推荐的下线(80g)。&br&&br&因此,我认为文章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br&&figure&&img src=&/v2-aab91c8d8f246f11aa21f5efd2af9420_b.jpg& data-rawwidth=&383&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figure&&a href=&///?target=http%3A///column/597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膳食指南链接:最新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 丁香医生&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其实文末建立素食窗口的诉求我是支持的,我自己也愿意多吃素,当然是从健康出发。&br&&blockquote&&p&新学期伊始,我们将再次迎来&b&校领导接待日&/b&并就素食食堂提案再次与校方沟通。为了促成清华素食窗口的开办——&b&现在,我们需要你的帮助!&/b&&/p&&p&&b&&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MzE4NTIxM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111cfae1ddb53ffff815ac%26chksm%3Dbe9c427a4b8fbe024a7fbf06b4dbf9c3ccc%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226RECCpbdjclifqUGDmGlq%26key%3Dbc9a52ea1ffa09fbbd04a07a3e4efdce25bbba200eef976b86509de17eec8b1ec3bdba1ab7aed848bb769cc45c8ddf24b3b5c7c0a5aascene%3D0%26uin%3DMTkwMTE4NzMyOA%253D%253D%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Pro12%252C1%2BOSX%2BOSX%2B10.10.5%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Dj3gVUibaUm39mjP3n%252BMvDVxc6MLos0dT6Kv3ITwlaqa4E%252FfNQSZ2Eg8dzE9Fmi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德国禁肉令彰显环保决心,中国的改变或从高校素食食堂开始&i class=&icon-external&&&/i&&/a&&/b&&/p&&/blockquote&&br&但看完这篇文章,感觉如果我要是应和该协会的呼吁,就等于承认了:&b&我吃肉不对,我吃肉危害健康,我吃肉危害地球。&/b&
妥妥的标题党,UC震惊部的套路。乍一看会误以为德国禁止吃肉了,点进去才发现是德国环境部的规定。看完全文,觉得最后的诉求,即开设素食窗口还算合理。但通篇的荒唐论证,及站在道德高地对吃肉人士的指责,让我无法接受。 说到德国,我完全相信,如果德国…
1.据《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15分的成绩在当时的所有考生中处在什么水平可见一斑。而英语满分国文第一又是什么水平更不用多加描述了。&br&2.钱钟书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br&&br&所以,讲道理,你以为随便偏科一下就能偏到人家的水准么?&br&——————————————————————————————————————&br&评论里面的算法只是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按相对正式的算,百分制下,录取考试的平均分在40分以上,按现在的高考水平(750),相当于清华的录取线在300分往上。英语满分150,国文第一(另外有描述是特优)就按百分制的90分,也就是150分制的135分。数学已经有人算过了22.5分。也就是在无视剩余科目300分的成绩(当时因为是分科考试,所以还是历史化学物理这样考的。理化暂且不论,历史以钱基博先生的水平和家风,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的时候,钱钟书先生的分数已经有了307.5分。这不配上清华么?
1.据《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15分的成绩在当时的所有考生中处在什么水平可见一斑。而英语满分国文第一又是什么水平更不用多加描述了。 2.钱钟书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
Update:&br&个人观点:&br&1. 个人努力与成就值得敬佩;&br&2. 选择「简简单单」(在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做科研,非常人所能及也,我个人非常敬佩,但大力宣传提倡这种生活方式不太妥当;&br&&br&至于对「李小文院士走红网络」这件事情,None of my bussiness. 下面不负责任地提供两种观点,讨论区随便发表看法。&br&&br&&blockquote&人们疯传李小文院士,我非常担心事情像《感动中国》的山村医生那样发展下去,公众感动之后就觉得科学家就应该那样精神崇高的同时物质上极尽穷酸,然后觉得哪个科研工作者不像李小文一样穷酸就是境界不够,就是不道德——这实在是中国人的强项。&br&简朴的生活与科学家身份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李小文只是恰好兼备这两种属性而已,真正的情况是科学家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过上奢侈的生活,没完没了渲染李小文的简朴害了其他科学家不说,对李小文也是莫大的羞辱:我在科学事业上奉献那么多,到头来人们关注我是因为我的穷相。&/blockquote&via 人人网@刘大可&br&&blockquote&网友疯传李小文,并不是因为想看他的穷酸,事实上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院士生活条件绝对很殷实,公众是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就像颁给袁隆平国家科技奖几百万奖金,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他应得的;人们感动的是处在高位的泰然,是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无视物质的品质,就像看到大学里骑自行车的教授会肃然起敬,但知道他买得起任何车,这样的宣传无可厚非,反倒是觉得这种宣传反感的人们,你们在反感的是什么呢?说到底反感的是来自舆论的对自身未来的处境的限制,说实话你未来买宇宙飞船还是航空母舰我真的不感兴趣。&br&&/blockquote&via 人人网@曹森&br&&br&&a data-hash=&36c17d3b1fcf9f& href=&///people/36c17d3b1fcf9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秦亚冰& data-hovercard=&p$b$36c17d3b1fcf9f&&@秦亚冰&/a& :&a href=&///?target=http%3A//.cn/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科院院士光脚穿布鞋照片走红 网友戏称扫地僧&i class=&icon-external&&&/i&&/a&下评论:&br&&figure&&img src=&/ec23ced3c83161eee860d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ec23ced3c83161eee860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f754bb612ecc1e2af4ebcf1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f754bb612ecc1e2af4ebcf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5e550fed54d81dadb4d4f7_b.jp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1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5e550fed54d81dadb4d4f7_r.jpg&&&/figure&
Update: 个人观点: 1. 个人努力与成就值得敬佩; 2. 选择「简简单单」(在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做科研,非常人所能及也,我个人非常敬佩,但大力宣传提倡这种生活方式不太妥当; 至于对「李小文院士走红网络」这件事情,None of my bu…
引用一句知乎名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无意批评题主,但这个问题并不符合事实。&br&&br&本科期间就听闻马冬晗的大名,她比我大一届,我当时就很敬佩她的时间表。但敬佩之余,又深深怀疑人类能完成那么细致的计划表吗?难道真的有如此牛逼,超凡脱俗的人吗?&br&&br&研究生期间,有一次马冬晗师姐给我们做关于时间管理和计划的小讲座,还是挺有收获的,而且感觉马师姐也很正常。&br&结束后我问了问她本人,时间计划有必要细致到小时为单位吗?&br&她告诉我,完全没有必要,&b&精确到上下午晚上已经可以了。&/b&&br&我又问了她网上那张计划表的事情。&br&&b&她告诉我那张表不是计划表,而是记录表。是在一天结束后,她会把今天做了什么事情填进去。和写日记一样。她觉得如果这是张计划表,几乎是不可能有人可以完成的。&/b&&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5& data-rawwidth=&580& src=&/eb3dce48c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b3dce48cd_r.jpg&&&/figure&&br&我又看了一下,确实像是完成情况记录表,而非网传的时间计划表。
引用一句知乎名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无意批评题主,但这个问题并不符合事实。 本科期间就听闻马冬晗的大名,她比我大一届,我当时就很敬佩她的时间表。但敬佩之余,又深深怀疑人类能完成那么细致的计划表吗?难道真的有如此牛逼,超凡脱俗的人吗?…
都给我让开!!!本校的人才有资格回答。&br&&br&&br&首先,北京电影学院师生恋是很常见的。经常会听到某位学长的前女友是某位导演系已婚老师的小女朋友...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泛滥。&br&&br&当你是年轻编剧然后又能找到牛逼摄影,这个牛逼摄影首先想到的是你有什么关系请他帮忙,跟谁睡了。我就被误会过一次!气不过瘾!这个摄影其实作品一般,不过是某位厉害老师的研究生罢了。可见他经常遇到这种事。&br&&br&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副主任是个女的,姓李。名字我就不说了。没有任何实际导演作品。教学守旧,抽烟喝酒,脾气很大。靠关系一直在混。当然还有一位主任不错,是个有作品的资深男导演,为人正派。但是这位女副主任...大家毕业都不得不在作品上写她的名字,大多为虚名罢了。这样的老师在电影学院也是常态。&br&&br&当然,电影学院也有一些很优秀的老师。跟以上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好老师毕竟很少,太少,甚少。五火算是一个,还有3个老师也不错。名字就不提了,你晚上去电影学院上课看拥挤情况就知道了...比北医三院的早上还拥挤。也许,学校存在全靠这几个人维持。我想说,这就是事实。一点都不过分。&br&&br&学院确实要比其他院校复杂,人杂。我亲眼见到小师妹去打印作业的时候手机被一个同级男生顺走。因为拍下来了,所以最后争执几次终于还了。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br&&br&阿廖沙的事情肯定是真实的,她是个很有性格的好姑娘。即使这样,她也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那大家想想还有多少内向点的姑娘没有发声呢?&br&&br&大家觉得北京电影学院胜产明星。其实连续5年可以出2、3个明星已经是很震撼的事情了!其他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是学校里却有更多的关系户,流氓户和硬塞进来的没有实际作品的老师。这些的比率要远远胜过其它学校。这才是可怕的地方。几个老师拼命教人,却有更多的老师随意害人.....&br&&br&希望葫芦娃他爹来管管,不要总是各种大庆典才来当爹。&br&&br&还有,贾樟柯大人是卖电影的生意人,不是艺术家。他不管很正常。毕竟名和利的娱乐圈更渗人。&br&&br&附一篇刚才看到的关于此事的知乎文章,观点很明确。&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5963&/span&&span class=&invisible&&746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都给我让开!!!本校的人才有资格回答。 首先,北京电影学院师生恋是很常见的。经常会听到某位学长的前女友是某位导演系已婚老师的小女朋友...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泛滥。 当你是年轻编剧然后又能找到牛逼摄影,这个牛逼摄影首先想到的是你有什么关系请他…
2010年考上的,然后为了感谢帮助过我的人,写了这篇经验,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考研的形势也有不同,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吧~文比较长,抱歉。&br&&br&&strong&2010年清华建筑设计考研经验&/strong&&br&&br&&br&&p&终于尘埃落定,总体来说,过程并不痛苦,结果比较满意,心情还算平静。&/p&&p&尽人事,知天命而已罢。&/p&&p&写这篇经验,主要是抱着感恩的想法,希望为后来的童鞋们做点事情,以此不直接的方式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p&&p&我尽量以简洁和有逻辑的方式来陈述我的感受,以我个人的实际经历为基础,有关历史和快设是针对清华建筑设计方向的,各个学校有自己不同的情况,请童鞋们酌情参考。另外,有些具体而微的问题我不想面面俱到,请童鞋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经验不是万金油,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任何选择和奋斗过程中都最重要的。&/p&&h4&时间表&/h4&&p&2009年1月~2月&/p&&p&&strong&提前实习&/strong&
为了下半年全力投入复习,把实习提前&/p&&p&2009年3月~7月&/p&&p&&strong&准备阶段&/strong& 跟自己作战,下定考研的决心;多方面收集情报和资料;有计划地背单词、练习手绘&/p&&p&2009年8月&/p&&p&&strong&熟悉环境&/strong& 为在北京复习,提前到达北京:在学校附近找房子,熟悉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联系师兄师姐&/p&&p&2009年9月~11月&/p&&p&&strong&第一轮复习
&/strong&主要是广撒网,通读所有该读的书,做所有该做的题。坦白说,我的第一轮拖得时间太长了。&/p&&p&2009年12月&/p&&p&&strong&第二轮复习 &/strong& 巩固,记忆,提炼,内化&/p&&p&日~8日&/p&&p&&strong&冲刺
&/strong&模拟,建立自信,鼓励自己,进入状态&/p&&p&日~30日&/p&&p&&strong&熟悉导师
&/strong&有条件的话,找到自己喜欢的老师,跟他干活,抢占先机&/p&&br&&br&&br&&h4&一、
心理准备&/h4&&p&这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不过,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对考研的认识。&/p&&p&这不是夸张,在决定考研之前,你应该先选择自己的人生。虽然这个决定并不一定会决定以后的路,但是它的影响不可估量。只有在选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为其他人的言论或者表面的形势所动,坚定地走下去,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一蹶不振。&/p&&p&其实摆在面前的是三条路:考研、出国、工作。&/p&&br&&p&&strong&考研VS&/strong&&strong&出国&/strong&&/p&&p&我的决定原因很复杂,过程也很漫长,差不多这种犹豫一直贯穿了我的大二和大三:&/p&&p&1.
现实原因:经济原因和父母舍不得是最初影响我决定的因素,老爸不希望我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非常固执的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而不是讨生活,而家里是供不起我专心学习的,于是……另外他们非常担心以青岛理工的基础是申不到好学校的,与其出去念个二流不如国内的一流。&/p&&p&2.
被别人影响:其实被鼓动我出国的人影响的时间和范围明显占优势,但是大三时认识了一个师兄,他从来没有主张出国,而他的思维方式、眼界都极其开阔,非常厉害,严重被影响。&/p&&p&3.
自己的决定:在那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有几点不知不觉的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坚定了我的决定。&/p&&p&1)
学习建筑学其实是一个相当漫长又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非常深入的理解和交流。&/p&&p&2)
做建筑设计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中介,是介于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发问、探索、认识和回答,非常有效的沟通了外部和内在,是我能够不断的认识自己和社会。&/p&&p&3)
我并不是一个有大梦想的人,要干一番如何如何的大事业(这里要澄清一下),我只要求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为了什么,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并快乐,再让尽量多的人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快乐一些。&/p&&p&4)
除非特别优秀,留在国外做设计?不要做梦了。那要多少努力和冷眼?我不想活得太累。回来之后怎么办?你没有其他留下来的人熟悉情况,你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你也没有四通八达的人脉,回来还是打工,也许优势就是可以给人当当翻译?虽然我认识了不少回国之后自立门户的牛人,也有外企中国分区的大牛们,可是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回来能做什么么?&/p&&p&5)
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非常有趣,非常未知,也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否从建筑的角度考察。面对一个处于蓬勃上升期的社会、一个不安定的躁动的社会、一个你可以梦想改变之的社会,比面对一个已经被别人创造好了、和你文化背景永远无法同一的社会,要温暖很多。&/p&&p&6)
比较是必须的,但是个体没有形成充分的自我认识之前,比较是盲目的。出去看看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如何安排这个时间,对一个人的发展方式有极大的影响。&/p&&p&总之,我认为先考研,然后再寻找机会出国,符合我的实际情况、我的理想和价值观。&/p&&br&&p&&strong&考研VS&/strong&&strong&工作&/strong&&/p&&p&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踌躇过。我的想法特别不现实也特别单纯:就因为我觉得还没有学够。只是找工作的话,不一定非要考清华,毕竟,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万一你不是那近千人中幸运的不到三十个之一,你就可能再一次失去方向。我也想过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因为我的目的很单纯,所以解决方案也很单纯——再考一年。&/p&&p&有很多人会觉得这样浪费一年时间,但其实只要想明白了自己的目的,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既然是为了学习,那所谓浪费的一年,你就不能学习了么?多花费一年时间为自己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是一项长远的投入。这样一个平台其实是以后工作多少年也不见得能建立起来的。我原本的计划是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重新准备考试,剩下半年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事务所实习。其实我比较有信心再考一年能够考上。如果真的非常背运又没考上,那就先工作吧。&/p&&p&然后这又涉及到一个找什么工作的问题,有很多人特别在意户口之类的问题,这在我看来又不是一个问题。年轻人,不着急结婚不着急买房,要户口干嘛呢?为了一个户口签到一个三流的单位,不如轻装上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流单位,几年经验积累下来,还会没有户口么?我们就年轻这么点资本了,不好好利用,才是浪费啊。&/p&&p&要清醒,很多路都是自己堵上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最后失之交臂,真的。&/p&&br&&p&&strong&选择学校&/strong&&/p&&p&这又是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p&&p&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必须建立在对考试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说白了就是我适不适合考试,能拿下什么样的考试。因为考研毕竟就是考试,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设计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应试能力,当然大牛们可以拿下所有考试。平时不上课考前临时抱佛脚就能成绩不错的选手,英语还不错的选手,记忆力和理解力没的说的选手,快设又快又好的选手——具备其一或其二或全部的童鞋,应该都有不错的应试能力,可以发挥优势,弥补缺憾,上场作战。后面还会多次说到应试能力这个词,很重要。&/p&&p&在确认自己具有上述能力之后,在各方面的鼓励之下,我觉得只要是我想考的学校,应该都在努力范围之内,所以我的想法是,先选城市,再选学校。标准如下:&/p&&p&1)
将来以后想在哪个范围内发展,就选哪个城市,人脉关系很重要;&/p&&p&2)
尽量不要让自己孤军奋战,往自己亲戚朋友多的地方靠拢,能省去很多琐碎的麻烦,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p&&p&其实另外一种更为普遍使用的选择方法,是广泛了解各个学校的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酌情判断。标准如下:(括号中的为清华的标准)&/p&&p&1)
快设的风格自己能否达到;(基本没有明显的风格,但是老师一般会喜欢规矩、清淡、素雅)&/p&&p&2)
之前是否有人曾经成功考取,确定那所学校没有对我们学校排斥,能更方便的取经;(特别感谢04级的璇子和李师姐)&/p&&p&3)
录取比例,难度口碑;(很低,去年不到四十,今年不到三十,报名人数……不知道,近千吧,北京考场应该大约有三四百人)&/p&&p&4)
教学风格,名气等等……&/p&&p&5)
寻找师兄师姐,评价自己的能力,寻求其鼓励或者打击。&/p&&p&到了这一步,和自己的战争就差不多结束了。战争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犹豫太久,行动力也是关键,一旦决定之后,十二级风吹都不能动。由于报名是在每年的十月,所以实在无法确定学校可以先行复习,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再做决定。我已经罗嗦了快三千字了……不要打我,下面进入“正题”。&/p&&br&&h4&二、
各科复习&/h4&&p&各科的时间分配要按个人能力,我基本是上午政治、下午英语、晚上历史,后期压缩了英语时间更多留给历史。每个星期抽出一天到两天练习快设,九月和十月每周还有一个休息日,去看历史课本里提到的北京的古建筑(很堕落……)。个人认为英语是最卡人的(今年专硕一个396,英语不够,杯具了),历史是最拉分的,快设是导师最重视的。下面一一分解:&/p&&br&&p&&strong&A.
&/strong&&strong&英语&/strong&&/p&&p&大家都知道英语是慢功夫,具体多慢……如果四级都没过,除非你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还是……过了六级的可以放松一点,但考研英语出题是真的变态,读懂了文章也不一定能答对。基本上说,考研英语的特点就是:阅读量大,阅读内容基本出离日常生活知识的范畴,所以无法像高考四六级那样蒙答案;长难句比较多,影响理解和速度;完形填空做对一半就很不错了,幸好分值比较低。英语不想多说,各种辅导班供没有信心的童鞋报名,不过我觉得考过六级的没必要报辅导班,自己复习效果更佳。具体经验如下:&/p&&p&1.
真题是宝贝啊!由于没有那个预测或者辅导班能到达出题组的水平,所以真题,每一道,都是制服考试的关键。我的方法是,先通背一遍单词,单词书用的是星火(时间比较充裕的可以选这本,比如现在就开始背单词;否则很多人推荐新东方红宝书);然后从八月开始做真题,留着最近两年的用作最后的模拟,其他的复印一份,然后如下操作:&/p&&p&①第一天完全按照考试时间模拟,不查词,硬做,刚开始很痛苦,慢慢就好了;&/p&&p&②第二天第三天甚至,对答案,独立查单词,独立重新读文章,独立弄明白每个题,不要看解析,这个过程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慢慢往出题人方向靠拢,独立完成每篇文章之后可以看看自己想的和解析是不是一样;&/p&&p&③以上述模式完成所有的真题之后,会发现不认识的词越来越少了,时间也差不多到十一月底了,这时候用复印的那套试卷,再做一遍真题,主要是把题目再做一遍,巩固单词,重点翻译一下阅读里的长难句,这样就不用单独练习长难句翻译了;&/p&&p&④最后十天左右的时候,拿出雪藏的两套真题,模拟测试。&/p&&p&2.
我没有很好的计划,有点遗憾。就背了大约十篇范文,练了大约十篇预测题。范文在网上有很好的精编版本下载,背好了,灵活运用。&/p&&p&3.
阅读-翻译-作文-完型&/p&&br&&p&&strong&B.
&/strong&&strong&政治&/strong&&/p&&p&前半段看文都的网络课堂,拖得时间太长了(每天用半天时间),还是应该尽快看完,进入自己理解的阶段。至于是去上大课还是在网上看,依个人情况吧。因为觉得一天连续听那么多消化不了,所以就选择了后者。&/p&&p&在十二月之前达到理解就可以了,同时做大量的选择题,通过选择题巩固知识点,多选题是最拉分的题目;用最后一个月集中背诵。下载了一些网上的音频,上学放学路上听听。&/p&&p&不说太多了,网上很多经验总结的比我好。&/p&&br&&p&&strong&C.
&/strong&&strong&快设&/strong&&/p&&p&我的首先感谢李师兄,他在快设方面给了我太多的帮助。还有汪师姐、李师姐和张师兄,谢谢你们。我现在只能把他们给我讲的部分内容和我的一些体会转述给大家。另外推荐个大家一篇文章,是几年前一个清华考生写的快设经验,非常全面细致,大家在abbs上搜一下吧。&/p&&p&&b&1) 先弄明白老师如何评卷:&/b&&/p&&ul&&li&a)
把所有图纸贴到墙上,三米距离观看,选出不及格的,扔掉;&br&&/li&&li&b)
一米距离观看,选出优秀的;&br&&/li&&li&c)
半米距离观看,选出最好的几份;&br&&/li&&/ul&&p&&b&2) 应试技巧的针对性&/b&,准备考试必须先明白老师想要考什么,想要看到你那方面能力,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评价自己的图。&/p&&ul&&li&a)
考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感觉”,一张快题有没有感觉,就是第一眼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的:构图、对比、层次、色彩——这是三米距离内可以感受到的;主要就是图面布局是不是均衡合理、透视图是不是有效果符合建筑性格、线型和设计感、审美能力,对比强烈的图比较容易出彩,对比比色彩更重要。&br&&/li&&li&b)
看考生对基地的理解(特别是任务书中给出的特殊条件,如08年三角形地块、09年校园规划、10年景观设计),所以总平面非常重要;&br&&/li&&li&c)
看考生的基本建筑素质,就是平面图和剖面图,要严谨,不能有原则性错误。立面图相对来讲不那么重要,因为在透视图中已经表现过了。&br&&/li&&li&d)
加分项,如细部的设计、材料的考虑等等。&br&&/li&&/ul&&p&&b&3) 练习过程&/b&&/p&&p&快设也是慢功夫,基础不好的同学最好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p&&ul&&li&a)
选一份真题(最近几年都是考的平左右的公共文化类建筑,不要盲目瞎练),认真做,慢些不要紧,然后找人丢砖;改进,再做,再找人丢砖(拍砖包括对风格、表现方式和低级错误)……两到三次之后,经权威首肯,嗯,就按照这个风格练下去。其实这个过程很艰辛,找到自己的模式和套路,我用了大约一个半月吧。&br&&/li&&li&b)
提高速度,每周一次,八点开始。清华新水利馆有地方可以练快题,也能和大家一起讨论。从十几个小时到最后七个小时能做完,考试时间是六个小时,越快越好。提高速度不仅仅是动作和思维更快,而且要找方法,概括的说就是要有重点:重点表现透视、总平、一层平面,其他简略;重点表现透视的兴趣点(如入口)等等。需在练习中慢慢总结。&br&&/li&&li&c)
考前准备,很关键,一定要让自己信心满满的去考场,藐视一切对手。准备好足够的纸和各种笔、方便拿笔的笔筒、食物(基本没时间吃,我就喝了半瓶红牛)。&br&&/li&&/ul&&p&&b&4) 一些技巧&/b&&/p&&ul&&li&a)
纸张的选择
我用了一种70克黄色的纸,看起来好像不透明,其实和草图纸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我设计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所以选择透明的纸张能节省时间;黄色也能使马克笔的颜色看起来很和谐。&br&&/li&&li&b)
用一次性针管笔最好,我用的是雄师,0.1(家具、平面里的房间名称等), 0.3(用得最多、一般的线都用它), 0.5(没怎么用,画透视外轮廓), 0.8(图名)各两支,另外还要有一只黑色的马克笔(加粗)。之所以用这么多笔,是为了分出线形,赏心悦目。不过也有大牛只用一支钢笔……&br&&/li&&li&c)
用土黄色的彩铅按比例打出柱网(1:200, 1:300各一套),不要太明显,又不要太不明显,一般监考老师也不会管,但不要太张扬。为防止万一,又准备了只打点的一套纸。所以带了十几张纸去考试……&br&&/li&&li&d)
半透明的纸一般都比较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花费最后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它们裱在大约150克左右的厚白纸上(事先找好了裱纸的位置),可以用订书机或双面胶。&br&&/li&&li&e)
我采用了比较松散的布局,因为清华非常那个喜欢1:200的图,又加上面积比较大,一层平面差不多要占到半张A1,相对松散的布图节省调整的时间,也能灵活应对各种变化。不过写标题和换纸要比别人慢许多。我考试画了三张A1,吐血了都。很多人也喜欢只画一张,排的很满,自酌吧。&br&&/li&&/ul&&p&另外关于具体的那些什么怎么画透视之类的问题……我觉得大家都知道怎么练,那些总是问的人大都没有行动力,总妄图找到所谓的“方法”,找方法的时间,不如自己去练吧。画得好的图片收集了那么多,不一定非要创造啊,所有的创造都是从临摹开始的。&/p&&p&最后说明,好的快设不一定是好的设计,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所以,准确、完整、简洁、有力是其根本。&/p&&br&&p&&strong&D.
&/strong&&strong&历史&/strong&&/p&&p&清华的历史不好考,题目范围广、横向和纵向联系多、没有明确的答案可查,而且最近几年出题方式一变再变。07年比较正常、08年很多填表题(年代、人物、地点之类,考死很多人)、09年比较正常、10年全是问答题且组织方式怪异后面再说。&/p&&p&首先我有必要解释一下普硕和专硕的区别。就考试来讲,建筑设计方向上,只有建筑史是不一样的,专硕今年的题目和去年的模式一样,并且大部分是历年真题;普硕的历史题我拿到就懵了,最好用树形图才能表达出试卷的结构。这种结构导致了我前面用的时间太长,后面有半道题没能写完。&/p&&p&要答二十六道题,全部是问答形式,没有填空和选择,甚至基本没有画图……之所应弄成这个样子,是为了贯彻广义建筑学的理念,答题的20%为规划和景观的内容。这样考景观和规划方向的和我们用的是一套题。具体的题目,abbs上有个帖子“10年考清华的怎样了”上有牛人回忆了基本所有题目,另外09年也有同题贴一篇可供参考。&/p&&p&总体来说,我感觉题目太偏的没有考,只要复习了都有话可说。不像有些年考了古建筑保护的真实性原则之类,没见过的压根答不上。中建史的内容较深,外建史较浅,但题目数量平均。继承了清华喜欢比较联系的传统,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知识广度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比较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和审美特点(这题很老了)、比较流水别墅、范斯沃斯住宅、萨夫依别墅的设计理念,为唐宋的塔分类、举例并总结特点,比较观音阁和应县木塔,比较元大都内城和紫禁城等等等等……另外,细节题考得也比较多,比如佛光寺大殿的柱头铺作(我答错了,悔死了,白去看了营造学社纪念馆里的模型~~~~(&_&)~~~~ ),两部《建筑十书》的作者等等。至于那些规划和景观的题目,基本上只能凭印象和想象了……呵呵。&/p&&br&&p&下面说说复习的经验&/p&&p&&b&a)
参考书:&/b&&/p&&p&必读--刘敦桢《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课本)&/p&&p&最好读--《华夏意匠》&/p&&p&推荐--所有清华的老先生写的建筑史书,比如梁思成《论建筑》、《建筑史》集子等等,图书馆里都有。请注意,不管是必读还是兴趣阅读,都要以看清华老师写的东西为主,比如王贵祥、陈志华、吴焕加等。&/p&&p&&b&b)
真题很重要。&/b&不是说真题的答案很重要,是说真题关注的内容,因为答案大多也没有标准的。比如清华一直喜欢考北京城、颐和园、天坛,最近喜欢靠塔。像这些经常变换方式进行考察,是重中之重。当初复习的时候有很多人说最近几年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命题点,所以也去看了一些杂志,但是很难找到,幸而也没有考。所以我觉得还是基础最重要,广泛而深厚的基础。&/p&&p&&b&c)
自己整理笔记很重要。&/b&不管是不是拿到了别人的真传,自己整理的才真正有效。我的方式是先以类型为基础整理一遍(刘敦桢《中国建筑史》),再以年代为基础串联一遍(《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最后又把几种类型做了表格,如塔、佛殿、石窟、园林等。我复习中建史花费了很多时间,过于关注细节,更好的方式是笔记(关键词、寻找联系、图)适当整理,重复复习至少三遍。另外,画图是很好的帮助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不要单纯为了画图而画图。&/p&&p&&b&d)
外建史的古代部分&/b&,相对思路比较清晰,主要是几个时代,它们的代表建筑、风格和之间的相互传承关系。我以整理表格和画图为主,复习的比较顺利。&/p&&p&&b&e)
外建史近现代部分&/b&,稍显庞杂,我没有时间仔细看课本了,看的是吴焕加那本书,讲得比较明白也很深刻。整理了表格,以主流为重点,旁枝末节的点到为止吧。&/p&&p&&b&f)
关于课外知识&/b&(这词不太恰当……凑合吧),后来基本上每周都有半天是去建筑馆的图书馆分馆看看乱七八糟的书,论文集啊、老先生们的著作啊,主要是调剂一下,另外可以看看他们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对答题有好处。可以有针对性的看,比如有一次专门找了佛塔的几本书和文章看,就很有收获,考试时那一题就答了很多。&/p&&p&复习建筑史还是很欢乐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历史和理论越来越感兴趣。就是最后阶段背图背得十分痛苦,像观音阁剖面这样的东西,画一个就要差不多半小时,腰酸背疼。最让人伤心的是考试的时候背的那些图一个都没考,就考了一个屋顶样式……一个我从来没认真记过的图……所以清华的历史真是每年都有惊喜啊,还是很能说明能力的。&/p&&br&&h4&四、
其他零七八碎&/h4&&p&这是我还能想到的其他一些问题,没有想到的,大家补充吧。&/p&&p&&strong&1.
在北京复习还是在学校?&/strong&&/p&&p&各有利弊,但我还是推荐在北京复习。最关键的理由是长时间呆在清华那种环境里,自己就会不知不觉的被影响,慢慢认同那里,觉得自己应该属于那里。另外能更方便的得到师兄师姐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去听一些课,陌生的环境其实有助于静心。但是在学校复习成本更低,可以更快的进入状态,也能得到同学的帮助。自酌吧。&/p&&p&&strong&2.
同伴&/strong&&/p&&p&
还是有个同伴比较好,不管他是不是和你考相同的专业,主要是互相鼓励和监督。不要孤军奋战、闭门造车,和同学、师兄师姐、甚至对手保持联系,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进度。&/p&&p&&strong&3.
在北京复习的&/strong&&strong&TIPS&/strong&&/p&&ul&&li&a)
提前去,最好七月就去,租好房子。因为八月份租房已经非常难而且贵。一般校内的楼房很难租到,有平房,条件很差;南门、东门和西门外都有很多出租房,西门比较便宜。具体的租房防骗指南……有需要的同学和我说吧。&br&&/li&&li&b)
最好能搞到学生饭卡,这样有十个左右的食堂可以选择,每顿饭4~10元搞定。如果找不到可以帮忙的同学,可以办教工卡,有身份证就行,具体怎么办?没办过……&br&&/li&&li&c)
通常三教到六教都可以上自习,所在区域很集中,经常堵车。所有的教学楼都有开水房,请自带水杯。六教条件最好,04年新建的,有无线网络和网络接入口,不过需要账号和客户端才能登陆,上课的人非常多。推荐三教,暖和、上课的人不多,我一直都在三教三段300第一排上自习,真怀念啊。还记得教室最后两排总是有两个男生结伴复习考试,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了。三教二楼基本没有课,所以复习考试的人非常多,也有几个考建筑专业的,见过面,不太认识。&br&&/li&&li&d)
托人搞到了课程表,想上的课其实很多,像单军、朱文一的课都挺诱人的,不过没有那么多时间。推荐王贵祥的营造法式课、贾珺的外国古代建筑史纲要、张悦的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另外,清华经常组织讲座和各种活动,比如我参加了伊东丰雄的爆棚讲座、营造学社80周年纪念学术活动(集中一个周末全都是大牛来讲座,太爽了)。听着课听着课,就开始幻想了……傻笑中……其实很多难熬的时候,都是靠这种幻想坚持下去的。&br&&/li&&li&e)
课外活动(不太合适的词又……)
我觉得没必要把考研搞得和蹲监狱一样,安排一些非物质活动还是很好的。8月到10月,去了颐和园、天宁寺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首都博物馆,一直在等下大雪去看看雪中的天坛和故宫,结果,考前一个星期才下雪……破灭……参加了一个NGO组织的保护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讨论会,后来复试正赶上马达斯班、刘家琨、都市实践的联合展览,很幸运。总之北京的文化生活何其丰富啊,但要注意适度。&br&&/li&&li&f)
可以买二手的,现在不太好找了;或者面很便宜的新车(我小车子160块)。&br&&/li&&/ul&大约,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已经8487个字了……还是太啰嗦了。&br&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愉快的心情,理智勇敢的下定决心,然后有计划有恒心的去行动。&br&祝每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人成功。
2010年考上的,然后为了感谢帮助过我的人,写了这篇经验,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考研的形势也有不同,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吧~文比较长,抱歉。 2010年清华建筑设计考研经验 终于尘埃落定,总体来说,过程并不痛苦,结果比较满意,心情还算平静。尽人事,知天命…
&p&想说的是,题主太看重「北大」这个标签了,终而至于让自己活得很累。&br&&/p&
&br&&p&1&/p&
&p&问题描述里频繁提到的两个词,一个是「平庸」,一个是「自豪感」。看到这里,想起一件看似离题的往事:&/p&
&p&好几年前,有一次去上海玩,在小绍兴里吃白斩鸡。当时旁边坐了一对大概五十多岁的夫妻。白斩鸡上来的时候,我拍了一张照。&/p&
&p&这时隔壁桌的大叔探过头来发话了:&/p&&blockquote&&p&「来旅游啊?」&/p&&p&我说:「对的。」&/p&&p&大叔说:「你是第一次来小绍兴吧。小绍兴的鸡好吃伐?」&/p&&p&我说:好吃的。&/p&
&p&大叔说:「你们那里没有小绍兴吧?」&/p&
&p&我说:「当然没有啦,这是上海的老字号呀。」&/p&
&p&大叔说:「你是哪里来的?」&/p&
&p&我说:「山西。」&/p&
&p&大叔说:「山西?山西很穷吧?都是挖煤的。」&/p&
&p&我:……(|||?д?)&/p&
&p&大叔继续说:「肯德基吃过伐?肯德基你们那里有伐?」&/p&&/blockquote&
&p&……&/p&
&p&一瞬间觉得自己是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绍兴里,彼时上海刚刚开第一家肯德基。&/p&
&p&怀着震惊多于不爽的心情吃完了整顿饭再没说过话。&/p&
&p&后来回到学校,跟几个上海的朋友聊起来,有人说:「你当时就跟他说你是北大的,吓死他了。」&/p&
&p&然后大家笑一笑就过去了。&/p&
&br&&p&2&/p&
&p&后来回想这件事,觉得那大叔其实也有点可怜的。从身上质地不太好有些褪色的衣衫、到只点了一盘白斩鸡和妻子两个人一同吃,大叔可能并不属于在上海人里生活过得非常滋润的人群(我不该这样以貌取人的,也许大叔只是穿得低调而又吃很少吧),因此不大有机会在平时骄傲起来的。那么谁可以让他骄傲一下呢?当然是「外地人」了。「上海」、「小绍兴」、「肯德基」之于他,应该也是一些让他有「自豪感」的标签,甚至,也许是他身上最值得自豪的标签了,这其中隐隐有着一种「就算我过得再平庸,我也是上海人,就无论如何都比你们这些外地人强」的感觉。&/p&
&p&回头再想想,要不要跟大叔说「我是北大的」进而「吓死他」,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编出类似的情景。譬如:&/p&
&blockquote&&p&「来北大参观啊?」&/p&
&p&「对的。」&/p&
&p&「你是第一次来北大吧。觉得北大厉害伐?」&/p&
&p&「厉害的。」&/p&
&p&「你是哪个学校的?」&/p&
&p&「xx大学。」&/p&
&p&「xx大学?xx大学很烂吧?是不是一本啊?」&/p&
&p&对方:……&/p&
&p&「阶梯教室见过伐?阶梯教室你们那种大学有伐?」&/p&
&p&对方:……&/p&&/blockquote&
&br&&p&3&/p&
&p&这是一个很夸张的例子,说这些,绝无批评或者嘲讽题主的意思,而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同身受和自我反思。&/p&
&p&「北大牌子」、「贵校传统的矜持」等等描述,是透着一点点骄傲和自豪的。本质上,却有一种比上不足下有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哪怕自己现在混得不是很好,但毕竟是北大的,总比那些其他学校的人强。怎么能和那些在国内都考不上一本的人一起做实验,或者接受野鸡大学的工作呢。」&/p&&p&&a data-hash=&9558cac1a8fe6b7b1a0f7b& href=&///people/9558cac1a8fe6b7b1a0f7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白如冰& data-hovercard=&p$b$9558cac1a8fe6b7b1a0f7b&&@白如冰&/a& 的回答说得特别好:&/p&&blockquote&「我们即使取得一点微末成就,也远远达不到给母校增光的程度;我们即使混的很落魄,也远远达不到给母校丢人的程度。」&/blockquote&
&p&&b&因为并没有其他值得自豪的成就,才会紧抱着这样的「出身」不放,在一个集体中,才能感受到自己些许的力量和价值。&/b&譬如有姚明这样成就的运动员,大概永远不会把「上海人」放在自己诸多标签的首位。后来的学术做得好、或者找到真正感兴趣或者适合自己的事业的人,大概也不会一直心心念念中学时的保送资格、或是高考时多做对的那几道题目、一个三好学生,或者班里的奖学金名额罢。&/p&
&br&&p&4&/p&
&p&&b&学上得越多,厉害的人见得越多,就越发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庸,并且能够渐渐学着接受自己的平庸,以及感激自己有限的才华配不上的幸运。&/b&本科时见过的各种大牛自不必说,去了Stanford之后,更是见到了太多非清北的优秀的同学。这些同学本科来自中科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南大、中山、北邮、北理、华中科大、重庆大学,辽宁大学,等等等等,都是些大神般的人物。至于当年为什么没考上清北,有的人是因为高考的一丁点失误(如很多回答里所说:一道选择题),有的人中学的时候成绩的确没有很好但大学四年变得很厉害,有的男生纯粹就是:「高中的时候不懂事,太爱打游戏了。」&/p&
&p&和这样的同学们在一起,有时候会想,高考制度是不是有不合理,北大是不是昏了头,当年招了我这么平庸的人,而不招这些同学,真是北大的损失。甚至会想,我何德何能呢,现在能和这些人成为同学,心里其实明白自己同人家的水平根本不在一个level上的,不过是高考的时候有点运气,出国的时候又沾了本科学校的光,如此而已吧。&/p&
&p&&b&题主觉得在平庸的学校有许多烦恼,其实平庸的人待在很好的学校也会有另一种烦恼,就是一种感到自己其实并不够资格在这样的好学校的烦恼。&/b&&/p&
&p&因此,见过那些那么优秀的人,一般人绝对不可能像吃鸡大叔那样想:「你们哪怕现在学术再厉害,本科不是清北的也没用,我还是瞧不起你们。」&/p&
&p&&b&如果生活中见到这样想法的人,不要同ta玩。&/b&&/p&
&br&&p&5&/p&
&p&问题描述里有一段话其实非常有共鸣,题主说:「北大时候,周围人的层级有下限但是没有上限,不会有太差的,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神存在。这样其实心中有自豪感,即使自己平庸,也觉得凭借自己的资质来了北大,也挺光荣的」。&/p&
&p&这可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并非题主一个人的问题,在我自己、以及周围认识的不少人身上都存在着。「能和这么多厉害的人呆在一起,也许我自己也是厉害的吧。」&/p&
&p&&b&我们常常用周围的人,来判断自己的价值。&/b&&/p&
&p&&b&有趣的是,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时,会有一种自己也很厉害的错觉。&/b&想起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讲这样的话:&/p&&blockquote&&p&「我认识xxx,他家里可有钱了」;&/p&&p&「我室友xxx,看过特别多书」;&/p&&p&「我的中学同学,去过x个国家了。」&br&&/p&&/blockquote&
&p&&b&而和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时,就觉得自己简直是虎落平阳,怀才不遇,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b&:譬如有的人,觉得公司的领导很蠢,职位还做得比自己高;觉得父母没有文化观念落后,完全不能和受过高等教育的自己沟通;觉得相亲对象这副德行,简直不想同ta坐在一桌吃一顿饭。&/p&
&p&当一个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觉得自己身边的各种人都很平庸都配不上自己的时候,真的要想一想&b&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b&&/p&
&p&甚或有人会把自己的人生责任推卸到别人头上:&/p&
&blockquote&&p&「学校里大家都逃课所以我也逃」;&/p&&p&「要不是室友每天打游戏影响我,我成绩肯定特别好」;&/p&&p&「就是因为那些猪队友我才没有做好这个项目」。&/p&&/blockquote&
&p&不管你身边的人是怎么样的,就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对于你,也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不论别人是有钱有权、博览群书、环游世界,还是尸位素餐、眼界狭隘、混吃等死,&b&他们都不应该是你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理由,或是为自己的平庸与懒惰寻找的借口。&/b&&/p&
&br&&p&6&/p&
&p&因为没有具体的数字和信息,我不该妄加揣测题主,就姑且认为题主的描述是对自己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而非北大的「喊弱」传统吧。&/p&
&p&&b&每个人活到今天的样子,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b&题主当年能够保送北大,是高中的时候自己一步一步做题走过来的;上了大学,是选择扬长避短努力一个非常好的成绩,还是选择吃老本「基础还行」、「最后分数还凑合」,是自己一步一步学习过来的;出国申请,是努力考一个特别好的GT分数,还是「口语特别差(至今还是差),托福GRE分数看着其实还凑合」,是自己一步一步考过来的;到现在读了PhD,又是「随便混混,“九三学社”的状态,最近上午都基本不去干活了」;如今想改变现状了,还是「已经懒散惯了,实在提不起精神啊。也许我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吧」。&/p&
&p&平心而论,题主并不是一个非常勤奋努力的人。每一步,你都是凑合过来的;每一步,你都是在走和你的参照系「北大」会落差越来越大的路。如今又怎么可能没有心理落差呢?&/p&
&br&&p&7&/p&
&p&说了这么多,也没有说怎么办,让上面的一切看起来都好似空谈。&/p&
&p&其实该怎么办,题主是已经有自己的思考的:&/p&
&blockquote&「其实我也知道,目前能做的,一条路就是设法转专业,CS必须的了;另外一条路就是拼命实验,通过多点的publication证明自己。但是已经懒散惯了,实在提不起精神啊。也许我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吧。」&/blockquote&
&p&&b&所以我觉得比起该做什么、或者能力问题,题主更需要调整的是心态问题。&/b&&/p&
&p&我有两点想问题主:&/p&&br&&p&&b&(1) 你同你的这个平庸学校搬砖院系的平庸同事同学们相比,真的是云泥之别吗?&/b&&/p&
&p&申请PhD,去到不如自己预期的学校是很正常的。至于那些去了看起来「很不如」自己本科学校念PhD的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申请出现失误、转专业的局限、个人的经济原因、配偶问题等等。但其实最多也是最不愿意被接受的原因,无非只是&b&「你的个人能力并没有达到你本科学校的平均以上水平,而你又以这所学校里比较优秀的那些人群作为标准来形成对自己的预期」&/b&罢了。&/p&
&p&用 &a data-hash=&7fc40af3& href=&///people/7fc40a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GT朱老师& data-hovercard=&p$b$7fc40af3&&@GT朱老师&/a& 回答里的话来说,就是「其实,清华北大里除去那些大神,大部分普通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你现在读研的同学,能够跟你在一所学校读研,就是因为你们是同一个level的。」&/p&&br&&p&&b&(2) 你确定按照自己现在这种状态,能够成功转到CS或金融专业,而且转了那样的专业从此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么?&/b&&/p&
&p&年少无知的时候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后来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才能所在而转行,并兢兢业业为之付出努力,是一码事;在一个行业「随便混混」,觉得周围都是平庸之辈前途渺茫,而试图转行到另一个看起来出路更好的专业,是另一码事。&/p&
&p&&b&做事认真的人是相似的,不认真的人有各行各业的不认真。心态没有调整好就做出的决定,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或者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b&&/p&
&p&&b&切不可做志大才疏之人。&/b&&/p&
&br&&p&8&/p&&p&诚然,以我的年龄和阅历,其实没有资格在这里讲这么多大道理,所说的这些,题主一定也都明白。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并非为把题主批判一番,更多的还是对自己的反思:&/p&
&p&&b&不要让自己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沉浸在比同龄人多出来的那一点点幸运里;更不要在十七八岁以后,永远活在对那一点点幸运的缅怀里。&/b&&/p&
&p&衷心祝愿题主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早日从迷茫中走出来,共勉。&/p&
想说的是,题主太看重「北大」这个标签了,终而至于让自己活得很累。
问题描述里频繁提到的两个词,一个是「平庸」,一个是「自豪感」。看到这里,想起一件看似离题的往事:
好几年前,有一次去上海玩,在小绍兴里吃白斩鸡。当时旁边坐了一对大概五十多…
更新&br&lz已经被秋招虐惨了……&br&真是各种被刷简历……&br&毕竟是在最不恰当的时代入了一个竞争最激烈又夕阳西下的行业~别说学习实践经历了根本连性别都是错的~~种种不细表,觉得之前更新的内容有些天真就删了。&br&&br&&b&过往不能改变,不用费力遗憾,要赶超的不是他人贴标签的对象,而是自己,相信我一定会更喜欢未来的我。&/b&&br&&br&有了offer再来更新一个~~&br&&br&----------------原答案-------------------------&br&我本科在北京一所211,研究生在北大,我想自己比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br&&br&我也很同意其他几个答案所提到的观点,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br&&br&1、教师。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北大老师首先认可学生们是很优秀的,对你的想法支持而期待。而我本科的211,老师首先觉得我们和清北学生差着一个段位,觉得教我们就是费劲……&br&2、学习氛围。虽然211学校的学生多数也是很积极上进的,但是北大更多人会保持着更积极的热情和冲劲儿。&br&3、各类资源。更丰富的图书、资讯、讲座、设备等等,当然可以铸造更广阔的视野,思维方式也会有所转变。&br&4、北大学生相对更自信。当然,有些人是“即便事情很难我也要去努力尝试做到”的自信,也有一部分人是“我这么牛逼我的想法肯定没错”的自负。&br&&br&-----------罗里吧嗦的分割线--------------&br&&br&从初中开始,我就把清华定为高考目标了。仿佛是种使命感,觉得自己一定要考上。&br&到了高三,我感觉目标近在咫尺,老师也格外看好。&br&结果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滑铁卢了,看着很多分数没我高的同学去了清华,而我去了那个211。.&br&当时心里各种不服,也想复读,可是偏偏我们下一届就是新课改了复读会很艰难,家里不同意。&br&于是憋闷调整了一个假期,开学去211报道了。&br&上不了清华我还能死?&br&&br&开始上课了。又遭遇种种打击。&br&硬件条件这种差距就不说了。主要说老师和课程。&br&&br&在清华的和我同一个专业的同学说,他们的某门课老师是编课程教材的xxx。&br&而我们那门课的老师是xxx当年刚毕业的博士……&br&&br&清华同学说,他们课程好难好紧啊经常听不懂作业赶不完。&br&而我们,老师上课扯着笑话,看起来课堂气氛良好但是讲的干货严重不足……&br&&br&我永远记得大一时的一节课上,大概因为是晚上,那老师又开始瞎扯,一百多人的大课,有人玩手机有人睡觉有人闲聊,随着老师的段子,不少人配合着笑声。&br&可我怎么觉得那么无趣呢?完全笑不出来。在我清华的同学学着紧凑的课程时,我就在这儿听这些浪费时间?!&br&想到这里,在一百多人的大课上,我趴桌上哭了。&br&我觉得我一定不能被这种氛围主宰。我一定可以做点什么。&br&改变不了所处学校的环境,但不影响我在环境中保持努力的状态。&br&&br&后来,我做了很多尝试。生活丰富起来,对于没考上清华这件事好像也没那么在意了。&br&参加学生会,社团,发展了些技能爱好,认识了一些彼此影响颇大的挚友。&br&我们学校在城市中心区,借地理优势时常和同学出去各种玩儿,认识了更丰满的北京。&br&大二时开始修双学位,因为这是我们学校一个非常好的专业,所以压力逐增,学业变得更充实。&br&各种基金、大创等等,有机会也都试过。&br&&br&课业上,四年里都是第一第二。不过我并没有付出特别的努力,考试交作业前稍微留心下就好了。。。其实这让我很泄气,更加没有动力。&br&&br&也还是经常憋闷。而且在逐渐的慵懒懈怠……&br&&br&时不时会被老师伤到。&br&我们有位清华本硕博士毕业的老师,有次说:“看你们作业,我就想,以前我在清华的时候,作业得做到什么程度,我老师才能给我90分?现在你们做成这样,我就得给你们90分了。”&br&……所以其实我得的90分也就是矬子里拔将军?&br&还有次和同学一起做本基,找老师辅导,那老师说:“通过这个项目,你们能了解一下科研的大致步骤就行了,也别指望做出来什么特大的成果,毕竟咱们学生也就这个水平,不然当初就去清华了。”&br&…………&br&每次听到的这样的话,心如刀绞。但还得摆笑脸。&br&&br&同学都觉得我是标准的“好学生”,但这听起来并不像褒义词。&br&比如,快考四级时,我没事儿就倚在床上背红宝书,舍友会说:“矮油,我一看你这样我就特受不了。”&br&后来准备考托福,每周日不到七点起来去上课,同学说:“你好辛苦啊,干嘛那么累。”&br&聊天聊到专业书,同学说:“哦,不知道啊,没你那么爱去图书馆。”&br&……&br&虽然,其实,我们关系都很好。&br&&br&后来,参加北大的保研。虽是保研也是有考试的,考场上我深深发现自己原来有多弱。&br&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复试时一位老师的话:&br&“你们愿意选择北大,北大非常感谢、欢迎你们。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你们,让每一位同学尽可能的发挥你们的创造力。”&br&当时我就快泪目了。因为在我们本科学校,老师的态度都是,“你们这群熊孩子“,”能不能再上进一点?”。在北大复试,是第一次感到有老师首先认可我的价值的。&br&最后我被录取了,不过复试时专业考的的确不太好。当时我心里的想法就是,感谢老师在我专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依然相信我的潜力,无论如何我都会好好努力的T T……&br&&br&我发现了两个学校的差别。&br&北大学生看得起老师,老师也看得起学生。&br&本科学校学生看不起老师,老师更看不起学生。
更新 lz已经被秋招虐惨了…… 真是各种被刷简历…… 毕竟是在最不恰当的时代入了一个竞争最激烈又夕阳西下的行业~别说学习实践经历了根本连性别都是错的~~种种不细表,觉得之前更新的内容有些天真就删了。 过往不能改变,不用费力遗憾,要赶超的…
&p&先解释一下,上外本地学生差不多占30%~40%不到。其实也没有很多。可能一个班20来人中会有四五个是上海的,其他同学也是来自祖国各地,一开始各地口音的普通话都能听得到,班上有时候会有外国同学来插班。
上外语言类学费是5000一年,非语言类也是5000,楼上说的贵应该是在前些年,学费是10000一年,现在改回来了。北外语言类貌似我那年看的时候是6000一年,非外语类是5000.这一点不是很确定,记不太清。所以也不存在上外比较贵的说法。&/p&&p&住宿方面 上外是今年收回了大学城公寓的产权,四人间,暑假正在装空调,所以九月份开学的学弟学妹就会有空调了。
寝室里wifi全覆盖,不限时长流量。(我一直以为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园wifi都是这样的,后来知道很多大学都是要按流量,或者小时付费的。但是学校的shisufree、是对娱乐网点有些限制的,比如不能看直播,这个时候就需要登陆学校shisuwireless,速度非常快,按分钟计算,也挺便宜的)还有就是学校的wifi覆盖度比较高,走在路上,躺在草坪上,在操场上跑步,在情人坡晒太阳,wifi都不会断,所以在学校根本不需要流量套餐。
晚上没有宵禁,毕业前跟基友在学校喝酒喝到了很晚,出来时候遇上巡逻的保安大叔,大叔闻着酒味问我们是不是马上毕业了,只是叮嘱我们赶紧回去洗个澡睡觉,也没有骂我们或者怎么样。
北外寝室貌似人比较多一点,但是也便宜,七八百的样子。上外是1200。
上外食堂其实我觉得还行,刚开学的时候觉得还蛮好吃,后来就麻木了。
北外食堂也还行,跟上外一样,挺贵的。所以要想吃好吃的大学食堂,请再加把劲,考清华吧。&/p&&p&四年下来,跟北外的同学也有些交往。觉得两校最大的区别就是北外同学确实更加偏向政治外交方面一点,(某些)可以为了进外交部从大一每天看新闻联播,练习申论什么的。但是上外同学从大一起关注的就是500强外企咨询快消四大什么的。四年来我被学校里各种活动模拟招聘大赛和各种外企宣讲会灌输了无数原来从来没有听过的外企名字,对行业有些了解。上外学生对进部委的热情没有那么高,似乎比较喜欢赚到钱之后过高洋上的日子。可能是长期的文化影响吧。
上外北外的本科生生源质量都还能算不错,我个人感觉上外的学术氛围不是很浓,毕竟上外是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批驳朱清时量子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