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篮球场能抵御进击的广场舞占篮球场吗

央视关注球场解决方案:白天篮球 晚上广场舞共享_凤凰体育
央视关注球场解决方案:白天篮球 晚上广场舞共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时间6月7日,尽管篮球场事件冲突双方已经达成调解,但事件并没有就此彻底偃旗息鼓,毕竟有关篮球场的后续使用还是牵动舆论关注。如今在央视聚焦报道之后,洛阳王城公园终于出台相关使用规定,该篮球场白天篮球
北京时间6月7日,尽管篮球场事件冲突双方已经达成调解,但事件并没有就此彻底偃旗息鼓,毕竟有关篮球场的后续使用还是牵动舆论关注。如今在央视聚焦报道之后,洛阳王城公园终于出台相关使用规定,该篮球场白天篮球与晚上广场舞共享使用。洛阳市篮球场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多方关注,央视新闻就以题为《篮球场,还是广场?》进行报道,也再一次引发社会的轩然大波。只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洛阳王城公园一度处于关闭状态,而今该公园终于就场地使用问题出台了相关规定,尤其是第六条明确了场地的使用共享问题&&&为保证支援共享,规定白天为篮球、羽毛球使用时间,至晚上19:30分,晚上可进行广场健身,19:30入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著名体育媒体人韩乔生就在点评中指出,该场地缺乏足够的照明设备,如今王城公园已经加装了照明设备,也让使用者在晚上能够更加安全。不过网友对于如此解决方案还是有一肚子委屈,诸如有代表性的当地网友表示,&这样的结果,大家满意吗?我只能说我感到挺意外的。为广场舞大妈给空地上安装灯光方便跳舞我很赞成,而篮球场安装灯光却不是为了打球,鹅妹子嘤!老流氓们打了人反而多了两块灯光舞场。年轻人依旧被驱逐。依闹治国,无fuck说。&如此言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点赞与声援。当然,该解决方案固然难以让所有人满意,但至少已经在着手解决,且提供了可操作方案,无疑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浮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258
播放数:115252
播放数:5808920共享篮球靠不靠谱?先把共享篮球场的问题解决再说吧!
共享篮球靠不靠谱?先把共享篮球场的问题解决再说吧!
自“滴滴打车”开启了共享经济的风口,“共享单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铺满了全国。在过去大半年里,数百亿的资金以最短的时间砸向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为了进入共享经济的风口,脑洞大开,寻求一切可以共享的产品进行融资入市,创建第二个、第三个摩拜单车。有网友调侃,“这是一个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共享的时代。”而共享篮球作为一个新的共享创业项目,蓄势待发。3月20日项目启动至今,“猪了个球”创始人徐敏已经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中布下了数千台共享篮球机柜。刚刚敲定的千万级别融资,让他有底气把焦点全力放在机柜的铺设速度上。几乎同一时间,共享篮球另一玩家“一元体育”的三位创始人正在准备机柜试点投放和软件测试的工作。大概在7月初,他们将会在北京试点投放50台智能机柜。不难想到,共享篮球的目标对象是篮球爱好者,打球前回宿舍拿球,打完了还要放回去,没球的时候找同学借球,891共享篮球创业者结合这些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创办了共享篮球。用户扫码注册,缴纳几十块的押金后就可以租球,柜门打开后,可以在柜子里存储衣物,有些甚至可以给手机充电。目前,“猪了个球”的智能机柜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投放,一元体育的智能机柜也将在7月初开始试点。和共享单车的投放方式不同,共享篮球的投放场景有着特定的限制。共享单车ofo、共享充电宝“小电”的重要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公开表示不看好共享篮球的原因,主要在于这项服务被限制在特定场景,比如共享篮球就必须在球场附近才有机会,才有生意,公司很难实现扩张,因此争夺体育场馆资源,成为创业者抢占市场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问题来了,就算抢占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学校篮球场、体育馆、健身中心,殊不知篮球场的共享问题越来越大,有时候使用篮球场的不一定是篮球爱好者,还有可能是广场舞大妈……本来篮球场就是用来打篮球的,不存在共享不共享的问题,可是有了中国庞大的舞蹈爱好群体之后,场地共享就成了问题。前不久的广场舞大妈VS年轻小伙子的篮球场地之争,小伙子们反复强调“这是篮球场,不是广场舞场”,但大叔大妈说“我们就是要在这里跳,跳六七年了。” 打篮球小伙无奈做出妥协,提出”一人一半“场地,但大妈大叔们不同意……最终爆发武力冲突。目前,冲突篮球场已重开,并规定篮球场只能打球,16点半后关闭。再有,苏州一篮球馆被广场舞大妈们包下来跳舞,费用为2小时2400元,篮球场照样不能用来打篮球。当然,篮球场被占用还只是个例。回到共享经济本身上来,共享模式最大的发展难点在于整个社会的信任环境尚不成熟,很多时候我们大部分人的素质还没有提高到较好的水平,我们的公民意识比较微弱,我们没有去维护这个社会公共财产的意识,也缺少对于“他人的财产是不可侵犯”的认识,当然我们也欠缺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尊重。像已经宣布倒闭的“悟空单车”和“ 3Vbike”,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共享单车丢失率太高,甚至高达100%,像企业难以再维持下去。正是大家把公众财产看的过于私有化,才导致共享经济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因此,共享经济势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趟路过程,如同电商的发展历程一样要经过几轮迭代和企业更替。共享经济的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于人,人跟人之间所有的协作还是以人为主,这里面的风险是最大的。就像当年的电商,从2000年开始,电商一直在发展,其实电商所遇到的困难很多,包括当年的支付环境,物流环境,人跟人之间的信任环境不健全。当年很少有人会相信,在网上买东西钱付了别人会送过来,但是现在大家都接受了。所以对于未来摩拜ofo这种方式的自行车损耗率能否降下来,还是可以有所期待的。但是坚持到最后的是不是摩拜和ofo目前还未可知。就像电商最初的发展一样,我们不知道风风火火的8848网会死掉,最终是京东和阿里做起来了,实际上当年有很多电商企业。比如网库集团, 1999年8月成立于北京,公司从经营114查号台网络平台起步,目前,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基于单品供应链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公司以打造中小微企业的全产业正品采购平台为使命,以打造单品供应链服务第一品牌为愿景,关注企业优势单品的在线供应链应用,为生产制造及种养殖企业提供一款单品的在线供应链应用为主要服务,服务包括在线采购、在线批发分销、在线定制等。目前,公司服务平台积累中小企业用户数据1800多万,旗下B2B平台注册中小企业会员近200万家,为全国超过3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基础B2B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并与其中2400多家具有单品优势的实体企业共同构建了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近三年来累计推动企业间在线交易5000亿元以上。为了能为各地实体企业提供落地认证服务、实现全国O2O联展及交易,网库集团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超过200个子公司作为正式运营总部,总部和各地运营服务人员累计超过5000余人。希望共享模式能有如创业者最开始设想的那般美好,真正普及到大众生活中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独立科评人,关注科技/互联网/智能穿戴
作者最新文章广场舞争篮球场背后是资源缺失专家建议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让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地发布时间: 05:04 星期二来源:
四川阿坝,民众在一旁跳广场舞,青年僧侣和社会青年在一旁打篮球。
法制网记者
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与打篮球的年轻人,看起来很难凑到一起的两个群体,却因为一段打架视频而在近日火爆网络。
5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的篮球场内,年轻人在打篮球时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场地问题发生冲突,双方因此拳脚相向。
最终,公园给出一个折中方案:为保证资源共享,规定白天为篮球、羽毛球使用时间,至晚上7点半,晚上可进行广场健身,7点半入场。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不到位,设施管理不到位,法治意识不到位……广场舞大爷大妈与篮球少年之间的冲突,将这些问题一次性暴露出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广场舞大爷大妈与打篮球少年的冲突事件,折射出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与民众需求的巨大矛盾。
3月1日起,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诸多规定对于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法律中规定的一些制度的实行,需要在内容、方法、程序等方面加以细化,有必要加快地方性法规的出台。”王雷说。
企事业单位开放积极性不高
在距离洛阳市800多公里的北京,李静同样在为缺少健身场地而苦恼。
6月15日,李静像往常一样,在下午6点来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门口,看到有学生刷卡,她赶紧小跑几步,跟在学生后面进了校园。
下午6点以后,学校的操场也开始热闹起来。有家长扶着几岁的孩子练习骑自行车,也有学生在足球场上踢足球,还有越来越多的跑步者……
“尽管学校依然实行进出校门刷卡的制度,但这几天并不像6月初那么严格,可以跟在学生后面混进去。我家附近只有这里最适合跑步,要不然就得去健身房或更远一些的公园了。”李静对记者说。
但她仍然担心,怕哪天管理再次严起来之后,被挡在校门外。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多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后发现,这些单位门口的保安基本都会要求出示证件,外人很难进入其中。
“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如政府机关、学校、部队,都有自己的健身场地和场馆,但它们开放健身设施的积极性并不高。”在今年北京市政协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指出。
最近几个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文亚雄正在跟随导师作“高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课题,对北京市多个高校的体育设施开放情况作了走访调查。
“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很多公办院校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与此同时,管理混乱、校外人员人身损害赔偿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许多高校更倾向于限制校外人员使用校内体育设施。”文亚雄在调研中发现,高校在体育设施的开放上仍有许多顾虑。
究其原因,郑实指出,是因为作为场地方的它们因此得到的经济补偿或收益,不足以令其为此加强安全保卫和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通过市场化和加以行政管理的双重手段,使企事业单位与市民共享健身设施。
推进资源整合来“盘活存量”
健身场所密度过低,一直是全民健身目标难以顺利实现的重要障碍。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提出,到2025年,全国体育场地建设的目标是人均2.0平方米左右,相对于2014年的人均1.46平方米将有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与法律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年)》中指出,“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尽管有相应的政策与法律都在支持盘活存量,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
“以高校的管理为例,现在一些大学警卫森严,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校园安全,但客观上把国家的资源变成了少数部门的资源。在不影响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前提下,这方面的资源应当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乔新生说。
乔新生认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各自为政,现在来看,这种管理形式所带来的弊端已开始显现。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文化产品的管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育产品的管理,而科技部门负责科技产品的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利于高效利用文化资源。”乔新生说。
乔新生认为,在现阶段,需要将重心放在盘活存量上,通过实现资源之间的高度整合,提高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
王雷同样建议,根据相关的法律要求,推行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
王雷认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规定,可以结合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来理解。
例如,物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处分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法人和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直接支配的文化体育设施,在不妨害其自身合理使用和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应该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推动国家机关法人文化体育设施无偿开放,鼓励事业单位法人文化体育设施无偿开放。”王雷说。
需要配套法规“因地制宜”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每月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至今已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她在调研中了解到,“每月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规定的落实仍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公共设施提供者认为,定期免费会增加财政支出、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压力,因此积极性并不高。
“很多中小学都不会在假期开放校园,而提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又少之又少,很多中小学生放假后就流向了网吧等娱乐场所,也有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王家娟对记者说。
在乔新生看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了确保政府切实履行责任,不仅明确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类别,还明确了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管理方面的特殊责任。“政府应当尽到法律中所明确的责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用途或者妨碍其正常运行,不得侵占、挪用公共文化设施。
“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健身类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匮乏,这就要求政府在法律的框架内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王雷说。
王雷认为,对于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需要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更多的健身类配套公共设施。例如,公园的篮球场属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为了最大程度实现物尽其用,对篮球场可以探索分时段用途调节和综合利用的途径。
而这些措施,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之所以选择高校的操场,主要是离家近,而且设施齐全,既方便又经济。”李静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表达了这样的期待。
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开展体育活动,对于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这同样需要配套法规的“因地制宜”。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或办法,加快建设百姓社区周边体育场馆场地设施,以满足百姓健身需求。
王雷指出,以城市公园篮球场的使用为例,篮球场属于民法理论上所讲的公用物,应该结合不用群体的不同需求,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分时段进行用途调节,更好实现全民共享。
“事业单位法人和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法人的文化体育设施,根据其功能、特点,需要收取费用开放的,也应该尽可能向公众优惠开放。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收取的费用,应当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王雷说。
王雷认为,类似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为了最大程度实现物尽其用,都可以探索分时段用途调节和综合利用的途径。因此,地方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推行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应被采访者要求,李静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欧
·····
·····
········广场舞占篮球场是谁的错? 背后矛盾不止这些
广场舞占篮球场是谁的错?
正在加载...
撰稿/陈月泽又一次,篮球以一种另类的姿态抢占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据洛阳当地媒体报道,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上发生暴力事件,起因是篮球场上打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冲突,进而大打出手。该事件不仅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也招致警方介入,目前篮球场已处于封闭状态。在洛阳当地媒体提供的视频中,一群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将一名赤膊上身的年轻人围住,双方情绪都很激动。从言语冲突演化为暴力相向,在暴力冲突中,至少5名大爷大妈出手,将赤膊年轻人推至墙角进行殴打,由于身体力量上的差距,年轻人并没有被打倒,反而试图向大爷大妈反击,在双方理性人群的劝阻下,他们才肯罢手。愤怒的拳头一挥出去,戾气便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不仅在这片几十平米见方的篮球场上,更在广袤无边的互联网。群殴事件经过发酵,已经成为了一起社会性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而这一次,声讨打人的大爷大妈的声音,成为了绝对的主流。无论如何,出手打人都是错误的行为,并且也应该因此受到惩罚付出代价。大爷大妈们动手在先,理亏也是情理之中。况且,互联网的用户多以年轻人为主,很多人也曾经有过相近的遭遇,因此也都站在了打篮球的年轻人这一边。通过仔细观看视频不难发现,现场的小伙子们都很讲道理,几个阿姨也没有冲突之心,而现场穿着绿衣服和红衣服大爷应该负主要责任,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并且率先出手打人。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事已至此,本是一件突发的偶然性事件。但偶然之中,却依然存在着必然。当下中国人民群众对于体育运动不断高涨的热情,和稀缺的体育场地设施之间的矛盾,才是这一次斗殴冲突事件的根本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5000万人喜欢打篮球,有3亿以上的人打过篮球,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增长。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在满足了温饱等基本需求之后,则会在文体等精神领域出现更加迫切的需求。根据2014年的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相较于上一次2003年的普查,11年间全国体育场地有了大幅增加,从85万个增加到了169.46万个,增幅达到99.34%。以2013年末总人口13.61亿(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在这些场地中,篮球场地无论是数量还是面积都高居前列。10年间,篮球场地增加了47.69万个,增幅达到了4倍多。但即便如此,现有的场地和设施,还是完全无法满足体育爱好者们的需求。很多城市居民都深有体会,周末想要约三五好友打一场篮球,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室内的场地价格高昂,并且经常很早就被预约一空;很多外场,例如工厂、学校、机关的篮球场,都并不对外开放;而那些为数不多的对外开放的球场,通常在周末都会人满为患。相比篮球,备受关注的足球场地则显得更加惨淡,10年间仅增加7100个,只有篮球场的1/67。这还是涵盖了所有11人制足球场、室外5人制足球场、室外7人制足球场和室内5人制足球场的数据。除了足篮之外,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普遍参与度较高的体育项目,都面临着场地和设施稀缺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能这样跳广场舞的场地并不多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为身体情况的原因,很难从事对抗性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所以有很多人都将广场舞当做闲暇时间健身的最佳方式。相比很多体育项目,广场舞不需要什么器械和设施,仅仅需要空余的场地。但即便如此,却依旧经常引发矛盾和纠纷。因为如今的大小城市里,都没有专门为广场舞设置的场地,大爷大妈们便只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任何可以跳舞的场所。这直接导致了“广场舞扰民”事件的络绎不绝,甚至也让“广场舞”三个字,屡屡成为整个社会中一个充满槽点的话题。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广场舞更是成为了一个颇具讽刺性的词汇。而正是这些让这一次的争议不断激化,其中的原因,殊途同归。众所周知,中国早已是一个奥运会上的金牌大国,但却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中国体育运动的普及率远远无法和美国这样的体育强国相比,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其中根本的原因,而体育场地与设施的不完备,同样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前葡萄牙国家足球队主帅阿格斯蒂尼奥曾说:“世界上最好的训练营不是拉玛西亚,而是家庭。”作为全世界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美国生机勃勃的群众体育催生出了庞大的体育人口。在美国,社区中心是青少年体育启蒙、居民业余锻炼、专业或半专业俱乐部训练活动的主战场。从个体角度来讲,这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舒缓精神压力,健全人格。美国是全世界社区组织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社区中心就在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社区之中。这些社区中心的存在方式很多是跟公园相结合的,公园包括健身路径、自行车和跑步专用道等,社区中心则一般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设施组成。有数据显示,在5到18岁这个年龄段,每年全美有3500万孩子会通过学校、社区、俱乐部参与到有组织的体育运动中去。另一项近期以美国五大城市中老年体育锻炼者为基础的调查发现,85%的人在过去的12个月里曾到本地公园或社区中心进行锻炼,而每10人中有4人每周会去使用公园或社区中心的休闲体育设施至少一次,这些或许才是铸就美国体育强国地位的根本。如果在我们国家的每一座城市、乡镇,也能够有如此健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让体育运动能够惠及绝大部分的人群,广场舞霸占篮球场这样的闹剧便难再重演。或许到了那一天,我们也会拥有比金牌榜名列前茅更强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inanli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篮球场被广场舞大妈“占领”,共享篮球如何突围?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
当下,互联网共享产品一片火热,江湖上最早出现了摩拜和OFO后,新型品牌的共享单车层出不穷;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又进入大众视野。似乎只要沾上了“共享”二字就等于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可风在哪儿呢?
近期,一则发生在河南某公园篮球场的新闻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为了跳舞而争夺篮球场并围殴几个来打球的年轻人。对于这场争夺战本身而言,大爷大妈们肯定是不占理的。所谓的篮球场本来就是用于打篮球的,更何况近代教育家梁启超也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跟大妈无关)。这新闻中我更关注的是:篮球场都已是稀缺资源,共享篮球还有市场吗?
共享篮球与共享单车类似,共享平台提供篮球给用户使用,同时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近期出现在一些篮球场边的共享篮球为例,用户使用共享篮球需要缴纳29元的押金,使用半个小时的费用是1.5元。具体的操作方式类同于共享单车:通过手机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租球、还球等操作。
篮球场一般在高校和社区内,尤其周末打篮球的人会很多,有些人未带篮球又不好意思蹭打别人篮球,这时共享篮球就派上了用场。大多数的篮球爱好者们一般会自己买球,打球的时候也会自己带球,所以共享篮球的目标客户更可能是那些不经常打球的或者临时起意想打球的人们,对比在城市中任何地方都有应用需求的共享单车,其应用场景、用户群体均较窄。
不管是高校还是社区,布放共享篮球柜,需要解决场地进驻、供电、现场施工等问题,同时要提前与高校、社区沟通协调好(协调资源),因而线下共享点的建设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共享单车的布放不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平台运营方,共享单车可以收到299元的押金,基于庞大用户群里的巨额沉淀资金可作为企业的资金周转用途,但共享篮球的39元押金还是太少。
一个篮球,几十元就可以买到,这对于用户不是什么负担;一辆几百块钱的自行车,用户不愿意掏钱购买,因为新车容易被偷,这就是共享单车有市场的原因。
社区的篮球场也是容易被广场舞占据的地方,共享篮球还有前途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关注移动互联网、关注大众生活, 发布原创观点。
关注移动互联网、关注大众生活, 发布原创观点。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场舞霸占篮球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