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自行车的利用可以做什么

查看: 53819|回复: 2
废旧自行车改装的农具,你见过吗?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这是什么新农具? 推草农具很省力 王二岗村的邢大叔在展示农具用法 带泥的三角铁作用是挖沟铲草 改装后可用于播种和推草施肥的农具& && &3月13日,笔者在骑行安阳的元二庄、王二岗时,看到不少农户正在农田里忙碌。他们所用的农具很是奇特,全是用旧自行车前半部改装的。据了解,这样的农具全部出自农人之手,他们利用废旧的自行车,加装了三角铁犁,就可以在麦田间推草。笔者看到,一条长度五六十米左右的麦垄,年轻人三分钟就能推到地头。更有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也在田间推着这种农具除草。& &&&笔者在王二岗村找到一位姓邢的农户,他告诉笔者这种农具俗称“推的”,车把可以360度灵活转弯,他是本村第一个自制此类农具的人。追溯此农具的历史,他说自己已使用了十多年。它不仅可以推杂草,还可以加上奶粉罐或塑料盒,配上塑料管,放上芝麻、绿豆、菜籽或是化肥,利用中间的漏洞进行播种或撒化肥。既节省劳力,又方便耕种。农闲时,则可挂在农家院的墙上,也不占用地方,是农民种地的好助手。& && &目前,正值春耕农忙时节,这样省时省力的好农具或许可以帮助其他地方的农民。希望这样的农具带给农民朋友更多福音。
<p id="rate_336_123088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魅力 + 50 点
" class="mtn mbn">
参加活动:7 次组织活动:0 次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众多高手在民间。
Powered by扫码关注有意思吧微信
欢迎同学们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媒体、微信请获得授权,联系QQ:。
19:29:07 发布 丨 53494 人浏览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好有创意啊。赞
没有一个是我能做出来的。
找u吧的水印是最欢乐的事情
这哪是废旧自行车,像是新的。一点锈都没有。。。
无法忍受铁锈……用它做凳子桌子怎么用哇,鸡皮疙瘩落一地~
创意无敌呀。上锈的话&就喷漆。
很明显的就是新的!而且做这些东西还需要用其它工具,买这些工具的费用已经够买一个新的自行车了(一般的)!回复:干豆&这哪是废旧自行车,像是新的。一点锈都没有。。。
创意很好、却不现实!回复:干豆&这哪是废旧自行车,像是新的。一点锈都没有。。。
对啊,废旧的这么做出来也不好看。
有好几个都有不错的创意,不过有些看起来太新了,旧变新这个很难的吧
来个现实一点的&&是不是也还有意思呢?&我不知道怎么发图片/v_show/id_XNjg0NjAyMDky.html
浏览:18220 / 评论:7
初春南波杏飘香,盛夏朝河兰吐芳。深秋松岛枫落红,寒冬苍井空凝霜。
浏览:33200 / 评论:37
胃分流手术加上两年的痛苦节食,这位女士终于瘦下来了……
浏览:18291 / 评论:17
我们总是要等到一个季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真的来了,比方这个秋,或许是自己的迟钝,也或许是置身这噪杂的城市太久,已让人感觉不到四季的变换了。
浏览:13004 / 评论:20
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缺点,至少是让她满意的人。可是,我做不到。
浏览:15043 / 评论:4
你与理发师有什么恩怨情仇?
浏览:81939 / 评论:7
世界这么乱,卖萌给你看
≡ 本站荣誉 ≡
U秀潜伏工作人员
本站带宽由
提供,特此鸣谢!
有意思吧版权所有废旧自行车卖了好可惜,它浑身上下都是宝
在这之前,小编先问一问你们,家里有没有很久不骑的自行车?或是家里的旧自行车放着藏灰却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与其选择扔掉,不如来看一看,拿旧自行车可以做什么特别的用处~二次利用也许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哦~
车轱辘做时钟
自己拿车轱辘可以上个颜色,准备个筷子和积木盒里的这种小数字 是不是很漂亮呢~
这种复古做旧的台式时钟也是非常有感觉哦~放在自家的桌子上还增添了几分美感~
车轱辘做吧台椅
当然啦~如果你足够特别的脑洞大开的话,还可以利用车轱辘做成吧台椅~哈哈~感觉上特别的酷炫~
车轱辘做吊灯
花高价钱买一个大吊顶?想想就不划算~看~自己这样制作~美丽又实用
也可以组合成壁灯,在轮子周围边缘均匀的放上灯泡~(感觉把整个屋子都给照亮了~)
车零件做照片墙
这个就厉害了~把废旧自行车的零件都给拆下来,组拼上去成为一幅风景画~或是放上自己的照片,想想就省了好多钱呢~有没有~
车配件做衣架
就是这个!小编个人觉得这个太赞了~把自行车的车轱辘扒下来然后分成两半,没想到最后竟然还可以成为衣架??
这脑洞我不得不服~
好啦~看到这里有没有对自己扔掉的自行车感到非常的可惜呢~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小技巧等着你去发现的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媒介合作联系QQ:
你收藏夹的原汁机已降价了
今日搜狐热点这个韩国人用废旧自行车做了件特别的事
社会工作者李信云(Lee
Hyeong-un)推出了名为“单车流浪汉”的自行车工作室,希望能藉此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不必放眼远望,李信云就能看得到生命的尽头。在靠近他书桌的那面墙上,挂着一位男士的照片,这位男子显然是刚刚登上一座高峰,或者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他圆圆的脸庞展露着自信的笑容,他的防风夹克散发着蓝色的光芒,做作出了一个V字型手势——这个手势在韩国不代表“胜利”,而是“一切都妙极了”的意思。李信云指着照片说:“这是我的一位员工。过去他每天要喝50瓶米酒。”没错,这位同事已经去世了,死于酗酒或是在韩国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
对于李信云来说,这张照片既是一种警示,也代表着一份承诺——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怎样制止,当这个46岁的男人将目光从书桌移至另一个方向时,已显得胸有成竹。他看到了他所创办的自行车工作坊,这是韩国首尔这座有着2500万人口的大都市中唯一的一间自行车工作坊。李先生将他的自行车工作坊设在环绕地铁站三角地(Samgakji)的高楼之间,紧邻两条高速公路的交叉口;工作坊的员工几乎都是流浪汉。目前,有35名流浪汉定期到李信云的公司上班。
准时是起点
流浪汉将旧自行车组重新组装成新自行车,他们也为居民修理自行车,以此获得工资,并在空余时间将废弃的自行车零件制作成工艺品。在工作坊的墙上挂着的一只“鹿角”,车座做成的头部,车把做成的鹿茸;“鹿角”前面放着的一只由自行车外胎做成的笔筒,他们正举行一个油画展览,作品由自行车链条绘制而成。“在这里他们可以发挥创造力”,李信云说,“而且这些工艺品很畅销。”
李信云多年前就萌生了创办工作坊的想法,在他与流浪汉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未来完全没有想法和计划。李信云想,如果他们有一份工作和一些同事的话,他们可能一点点地回归日常生活。
今天,他发现,这个想法并非一劳永逸。“他们必须还要有意愿”,李信云说,“否则再好的项目也无济于事。”而准时是一切的起点。“他们从一开始就必须加强训练。”很快,他就为那些按时出现、甚或是按时轮班的员工引入了奖赏体系。为了起到激励作用,自行车工作坊的薪酬形式是:第一年员工每个月的收入为50万韩元,也就是大约500美元;第二年月入则为80万韩元;到了第三年可以达到120万韩元。这其中的思维就是,让员工看到坚守在这里是值得的。
也总会有员工在开始了这分工作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李信云说,这也是他希望通过他的付出实现的目标之一。“另一个目标是,让人们看到,在首尔这样的大城市,如何为流浪者提供帮助。”而首尔之所以支持这个项目,是看中它的持续性。自行车工作坊从这座城市免费得到废弃自行车。“用它们我们可以组装成新自行车,然后出售。”这就是升级再造的双重概念。
从父亲那里学会饮酒
韩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尽管在国际学生评估(PISA)中韩国经常领先,但是从教育体系中跌落的人却无没有回头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首尔只有4000名无家可归者,但这是因为许多流浪汉没有登记在册,因此未官方统计的此项数据应该更大。无家可归者数据的失实一方面与不够健全的社会工作网络有关,同时也与另一个因素相关——那些政治上持左派立场的人很容易遭到怀疑,被怀疑支持朝鲜。建立一个社会工作体系是相当困难的。自行车工作坊甚至要与周围的居民作抗衡,因为后者不希望看到无家可归者突然出现在他们附近,在工作坊里工作、居住,甚至是留宿。
当中的一位无家可归者叫欧贤岷。他很瘦,说话声音很小,却很有穿透力。他说,三年前他来到这间工作坊,他又补充道:“这中间中断了一年。”那是因为他受够了自行车,于是流浪街头。“我觉得,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但是,后来他回来了。“我喜欢这里友善相处的生活,我很珍惜。”而一些顾客来这里,则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里修自行车的手艺好。
欧贤岷三言两语讲述了他在论山度过的童年。论山是在首尔南面两小时车程之外的一座小城市。他的父母几乎没有抚养他,因而他很早就自立了。他跟他的父亲学会了喝酒,但是却没有学会相信自己。“我在学校里成绩很差”,他说,“后来我就辍学了,不让自己那么累了。”
他现年38岁,每周在工作坊工作5天。“我也住在这。”目前,他属于第二个工资等级。最近,他刚刚用各种下脚料组装出一辆自行车,并且为它涂上了绿色的防护漆,就像军用自行车一样。晚上,他会骑着那辆自行车沿着汉江漫游。这就是欧贤岷:其中一位众多无家可归的人。
作者: 索伦·克梯尔(S&ren
Kittel)曾经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担任了一年驻韩国的通讯员。目前,他就职于柏林的冯克媒体集团(Funke-Mediengruppe)。
翻译:董璐
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FUTURE PERFECT
为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遵循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想法及创意,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因此,在Future
Perfect项目中,我们致力于收集勇于将思考付诸行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个人,团体,民间社团,也可能是企业。
他们或者开创了崭新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或者给旧有的生活及工作方式重新赋予生命力,立足于现在,并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在这些故事里我们会看到,社会向可持续性发展的转型,不仅仅是科学家和政治家的任务,它同样涉及到每个普通人,大家在可行范围之内,就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Perfect是德国完成未来基金会(FUTURZWEI)和歌德学院共同主办的项目。所有的相关内容都会以德英两种语言在Future
Perfect的国际平台上发表。其中部分文章还会发表于参加该项目的当地歌德学院的线上杂志里。项目所有文章都遵循知识共享协议。欢迎分享与转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废自行车能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