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打如何把握乒乓球高点期的啊,水平高点最好

打乒乓球有什么好的招术或技巧?_百度知道
打乒乓球有什么好的招术或技巧?
越详细越好,多多益善.说说用法!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打乒乓球的小窍门: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 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否则导致引拍太低,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9、协调用力是基础——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导——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11、用力支点是关键——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12、用力方法是技巧——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 13、鞭打式发力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YE(软球板好吃球),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身发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当然这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腿转腰”。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5--10度!!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撞!!!而不是很厚的撞,我们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的作用,也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为35%,但这个秘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01秒”来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处是球很爆,不惧下旋。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方,膝盖稍内扣(这样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解为:“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妨试试!!如果要发大力,或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会让人觉得复杂,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一些,不要想太多。还是要以肘为轴,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4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1/4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圆弧--陆教练在球案上以端线为直径,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1横线,眉毛高度为最高点,划一圆弧,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1/4圆弧过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1/4圆弧;同时前臂也要有1/4圆弧的旋转。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 “1腿弓,1腿蹬”,是身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胳膊放松;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22、马林讲解摆短:“要把腰下去,借力……”对于摆短的感觉是一定要上步,身体要探入球台,把腰下去使重心尽量靠近球,用重心控球才最稳最有把握,这样就有了一种把身体爬在球台上的感觉,要借力但在借力的同时还要根据球的旋转和旋转的强弱控制拍形,控制球的方向尽量让球不出台,不论是在球台的端线还是球台的侧面(当然看准了对方要侧身时可以控制球在对方空档的一边出台),在最后还要下切一下或向下一戳,使球具有一定的下旋,同时千万不要摆高了否则再短也没用。 23、北肩北肘(虎爪)北肩北肘法就是正手击球时要尽量侧身转体,使击球前准备姿势为左肩向前,右肩向后并下垂,完成右脚实、左脚虚的重心交换;击球时,蹬腿、提臀转髋,重心从右实左虚变为左实右虚,击球完毕,球拍挥至头前,肘尖指前。对方球台仿佛地图方向的北,整个击球过程故为北肩北肘法。 24、晃动(假动作)接发球时要用眼神、余光、隐蔽的出手拍形来牵制对方的注意力。接发球时用突然的变化形成晃动的接发球。目前男子台内球的处理上,单纯、单一的动作已经不多了,大多加上了晃动,以蒙蔽对方。虽然这是专业选手的先进技术,但业余的也有必要借鉴一下,研究一下。(乒乓世界李晓东) 25、盯球方式——节奏、起落和焦距打球一定要盯球,盯球一定要有焦距和节奏起落,不能无意识的死盯。初学者的不当习惯是认为 当来球很固定时可以不看球, 以为可以不盯球或误以为自己盯到球。盯球时常常眼睛没有焦距, 眼神没有节奏和起落,所谓眼睛要有节奏是指眼神要有松紧, 该仔细盯或不需盯要分清楚, 如果你从对方回球, 下桌, 过网, 下己方球台, 弹起,击球, 都用力盯球那眼睛势必会很累, 而且球速若很快也会来不及盯球,因此眼神必需略过一格提早回到本身球台准备击球, 至于眼神起落, 意即眼神不是平视而是有起伏, 尤其当球落己方球台时, 如果眼神没跟球下桌, 球弹起时眼神也跟不上来, 那是瞄不准球的。还有要会用身体带动眼睛,当对方回击球到己方球台时, 常发现有些人不转动头部而用斜眼看球, 头都不动, 有些人则是头转来转去, 斜眼又没准心,其实应该是身体微微向左右转带动头部看球。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全世界最残酷的惩罚就是在 ..准备好,苦练好才去见客户, ,有什么好处呢? 收获大. 邓亚平小姐身材矮小,甚至没有人认为她能够在这个高手辈出的乒乓球事业里生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先把基本功练好再说·练好了可以多打比赛多提高自己的水平 不过自己不要瞎练·要去正规的乒乓球训练馆去学习·这样才能正规 才能打好
先把基本功练好再说··要去正规的乒乓球训练馆去练...要努力
战术意识。实践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方法。因为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充分发挥。二是在训练中应带着战术意识练技术。拿最简单的右方斜线对攻作例。有人在练习右斜对攻时,能把比赛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战术联系起来,有意打大角度或时而打对方中路一板。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线。很明显,前者带着战术意识练习技术的效果要好。
战略意识。在训练中,尤其是在比赛中,要有一个全局观念。如一年中有几次比赛?哪个比赛最重要?每个比赛的目的和任务都是什么?有时为参加某次有决定意义的大赛,还会有意放弃一些小的比赛。又如,对参加一次大赛而言,确立参赛人员和明确重点突破口(是团体、单打,还是双打?),则属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如果这些大题目未解决好,尽管你费了很大的气力,其结果也难以如愿。
落点意识。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中,要注意击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大角度球、追身球、近网小球、底线长球和似出台未出台的球的落点较好。但不同对手,还会因其打法和个人掌握技术的情况,有其特殊点。如左推右攻者,一般最怕反手底线下旋球和调右压左的落点变化。比赛中,既要研究自己打球的落点,对方最怕什么落点,又要注意总结对方回球落点的规律。
旋转意识。充分认识到旋转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在训练中,要自觉地提高发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术的旋转强度和变化。在比赛中,要善于利用旋转变化来扰乱以至战胜对方。
速度意识。应充分认识到速度是我国快攻打法的灵魂。中国选手要战胜外国选手,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击球时间,重视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则快,不能快时,先过渡一板,争取机会再转入快。
变化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变化乃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自觉、主动地变化击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弧线。比赛中,双方都在为形成利我、不利对方的战局而变化着战术,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及时察觉对方的战术意图,迅速变换相应的战术,谁就容易获取胜利。
变化击球节奏的意识。比赛中,不仅应主动变化落点、旋转等,而且应主动变化击球的节奏。如原来都是上升或高点期的抢冲,现主动将击球时间后移,拉一板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对方已熟悉了你原来快冲的节奏,突然变成慢一拍的加转弧圈,往往就会上当,又如,同一类发球,有节奏较慢的,有节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触球前的动作尽量一致,则效果更好,这都是有变化节奏意识的表现。
抢攻意识。这是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力争抢攻在先(即平常说的先上手),能抢则抢、实在不能抢时,控制一板,争取下板抢。这种意识很重要。如有人的侧身攻球技术很不错,但就因缺乏抢攻意识,所以使他的侧身攻球技术英雄无用武之地。兵书讲:“两强相遇,勇者胜。”这“勇”字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先发制人。在弧圈球风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抢攻意识强的表现。
抢先发力的意识。近年来,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求抢攻在先,而且应该尽量争取先发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动。 连续进攻的意识。发起进攻后,应连续进攻,乘胜追击,直至得分。切忌攻一板后,再无继续进攻的准备,将已到手的主动又变成了相持、甚至被动。
控、防、反意识。在不能主动进攻或对方抢攻意识极强时,应注意控制对方,并做好防守的准备。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机会,应立即转入进攻。
争取局部优势的意识。我的所有技术都比对方强,这叫绝对优势。比赛中自然怎么打都行。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是相对优势。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自觉地争取局部优势。能以己之长,打对方之短,当然最好。但有时不一定能实现此策。如,我发球的特长是转与不转,而对方的特短是接高抛发球。我之特长对不上对方的特短。高抛发球虽为我之特短,但与对方接此球相比,我还占便宜。此时用我之特短打对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战术。因为我获得了局部优势。
记球意识。比赛时,要有意记双方战术变化的过程,对方发的什么球,我怎么回的,他又怎么打的……从一个球,到整个战局的变化,要自觉地记。时间长了,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
互怕意识。比赛中“怕”是相互的。你怕他,他也怕你。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谁能想得好一点,谁就容易主动。在紧张时,应多想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想对方是多么怕你,多想战术,这样就可以长自己志气,灭对方威风。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意识。战略者,战争的全局也;战术者,战争的局部也。运动员应树立在全局或总体上藐视对手、藐视困难,而在具体的局部上应重视对手、重视困难的指导思想。如对某某比赛,首先应相 信自己能战胜对方,并认真地分析对手的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战术,如发什么球,怎么抢攻,接发球注意什么,相持、领先或落后怎么打等等,一步一步、详详细细。
树立技术风格的意识。在技、战术训练中、应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技术风格。技术风格,常被喻为运动员的技术“灵魂”。培养什么样的技术风格,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没有鲜明技术风格的选手,要攀登世界乒坛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全面训练的意识。运动员应明确决定其竞技能力的诸因素(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觉地提高之。这里,应反对狭隘的技术论。有人以为,要提高乒乓球运动成绩,就应该全力抓技术,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等统统不问。结果,尽管训练时间练的都是技术,但技术水平的提高却难以如愿。运动员一定要树立全面训练的观点。
抓主要矛盾的意识。每一名运动员在某一时期必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着他整体水平的提高。谁善于捕捉之,并设法解决,谁就会获得明显的进步。如中国乒乓队在1957年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发现自己的打法因缺乏准确性而使快速、凶狠的优点难以发挥作用。之后,狠抓了提高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很快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人,不是漫无边际,什么都抓,就是虽有重点,但抓得不准。其结果都是一样——费力不讨好!
凶稳结合的意识。乒乓球的技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打法又各具特点,但凡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无不同时具备威胁性(凶)和准确性(稳)。威胁性,即打出的球给对方回球造成困难,甚至使对方失误。准确性,即击球不失误...
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
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
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
产生的问题,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
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
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
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
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
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后。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反手位侧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否则导致引拍太低,
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
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
13、鞭打式发力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
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
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
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
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
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
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
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
“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YE(软球板好吃球),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身发力的器材
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当然这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5--10度!!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撞!!!
而不是很厚的撞,我们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
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
的作用,也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
为35%,但这个秘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01秒”来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
好处是球很爆,不惧下旋。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
方,膝盖稍内扣(这样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解为:“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
妨试试!!如果要发大力,或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会让人觉得复杂,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
一些,不要想太多。还是要以肘为轴,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
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
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4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1/4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圆弧--陆教练在球案
上以端线为直径,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1横线,眉毛高度
为最高点,划一圆弧,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1/4圆弧过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1/4圆弧;同时
前臂也要有1/4圆弧的旋转。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 “1腿弓,1腿蹬”,是身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
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
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胳膊放松;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打乒乓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云鹏乒乓球水平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