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联对球拍的规定为什么对球拍要求这么严格

  一、基本参数:1、:乒乓球桌面长2.74米(由两块组成,每块长度为1.37米,总长2.74米),宽1.525米,高0.76米。网长1.83米,高15.25厘米。4 .台面边缘涂于2厘米宽的白线上,台面中间应有3毫米宽和球台长边平行的中心线。
  2、泉州乒乓球桌球网装置: (1)球网长度为1.83米,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固定的夹钳等部分;网柱外缘离开球台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 (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3、乒乓球:乒乓球重量2.7克,直径40毫米。2000年2月以前是38mm小球。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正式通过了,用直径40毫米“大球”替换38毫米“小球”的改革方案,而且规定,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正式使用“大球”。2014年7月1日开始,国际乒联开始使用40+新材料乒乓球。以前的赛璐珞乒乓球有毒且易燃。新乒乓球材料不易燃,便于仓储和运输。与以前的赛璐珞乒乓球相比,40+乒乓球的直径是从39.50-40.50毫米调整到40.00-40.60毫米,比传统乒乓球略大,所以称为40+。据运动员普遍反映,这种40+的新材料乒乓球比原先的球更软,因此打起来比较吃力,而且球速变慢,旋转变弱。
  4、场地:乒乓球比赛的场区应不少于14米长,7米宽,4米高。应由0.75米高的同一深色的挡板围起,并与相邻的赛区及观众隔开。规格高的正式赛区每张球台的比赛场地面积为8米×16米。场地内放有球台、球网、球、挡板、裁判桌、裁判椅、计分器等。每张球台至少还要使用2台电子记分牌,决赛时使用4台。 电子记分牌安放在乒乓球比赛场地两侧后面或四角,牌上有运动员的姓名、所属地区、时间、各局比分等,使观众在看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显示屏上的比分。体育馆内还有一个观众都能看清楚的大电子显示屏,能同时显示球台比赛的有关信息。 决赛或仅使用一张球台比赛时,裁判员使用话筒,以方便全场观众观看比赛。
  5、灯光 正式赛事为了保证电视转播影像清晰,要求照明度为1500~2500勒克斯,球台的照明度是一样的。如果因电视转播等原因需要增加临时光源,从天花板上方看,光源应超过75度。比赛场地其他区域的照明水平不得低于比赛台面照明水平的1/2,光源离地不得低于5米。场地周边一般为暗区,观众席上的照度要明显低于比赛场地的照度,应避免耀眼光源和开窗的自然光。
  悦动体育用品()经销跑步机、动感单车、椭圆机、力量训练器等健身器材,体育器材也在悦动的经营范围内,包括篮球架、泉州乒乓球桌、台球桌、羽毛球拍以及各种球类。

中国乒乓球军团又一次毫无悬念地包揽了男女单打金银牌。想必中国观众早已司空见惯,此前,连央视的赛程表上都是这样写的……

  中国乒乓球军团持续霸占世乒赛奥运会等各大赛事领奖台长达十余年,乒乓球从1988年成为奥运会项目,那一届是中国队拿到金牌数最少的,有一半被韩国队拿了。但至伦敦奥运会前共六届奥运会,产生的24枚金牌里,中国队拿到了20枚。

  为了让中国乒乓输场球,国际乒联真的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句话用在形容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革新的热情上,再合适不过:

  从1998年至今,短短18年的时间里,国际乒联有关乒乓球规则的重大改革调整,已有9项之多,平均每两年就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力度之大,步伐之快,频率之高,影响之大,为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之罕见,而所有这些调整,感觉基本都是冲着中国队来的。

  1999年,国际乒联将世乒赛参赛人数上限减少为男单、女单、混双7人(对),这样中国人在这三个项目上就不可能包揽八强,男双和女双则为三对,这样中国不可能包揽四强,降低了中国队拿奖牌的可能。

  2000年,国际乒联开始将38mm的小球改为40mm的大球,这样能使球速降低,限制中国队的快攻打法。

  2001年,国际乒联将规则修改为每两球换发一次,限制中国队多变的发球。同年,将发球改为无遮挡发球,限制中国前三板的威力。

  2002年,国际乒联将5局3胜制,每局21分的赛制,改为7局4胜制每局11分赛制,增大比赛的偶然性。

  2004年后,国际乒联和奥委会开始在赛制上限制中国队独霸的局面,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雅典奥运会对抽签制度进行了改革,男双和女双比赛中同一代表队的两对选手必须抽进同一个半区,这样中国队就无法包揽金牌和银牌。

  2008年,国际乒联又对“海外兵团”进行限制,限制了运动员通过改变注册队伍,更换国籍来获得国际比赛资格,避免乒球成为华人选手一家的天下。到了2009年,又再一次减少各队奥运会单打比赛名额上限,将3人减少为两人,这也就造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女单只有丁宁和李晓霞出赛的局面。

  连球拍和球网也不放过

  2007年,国际乒联要求乒乓球拍海绵体粘合胶水由有机改为无机,减少弹性,限制中国的快攻打法。

  这不是国际乒联第一次盯上中国的球拍,说到这里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咱们现在使用的乒乓球拍正反两面颜色是不一样的,但你可知道,这种变化还是因为蔡振华而起的。

  1981年第36届世锦赛,现任中国羽协、乒协、足协主席的蔡振华当年作为中国队的奇兵出现,为中国队重夺斯韦思林杯立下汗马功劳。而他的一个令所有世界顶尖高手都颇为头痛的绝招,就是他的倒板发球和接发球。由于他球拍两面使用的分别是反胶和防弧胶皮,但是颜色却是一样的,对手通常不知道他击球的时候使用的是什么胶皮,因此经常上当受骗,吃了不少的亏,更大为恼火。

于是,1984年1月,国际乒联关于“球拍两面覆盖物颜色必需不同”的规定正式生效。

  2016年3月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又通过一项新规,那就是瑞士乒乓球协会提出的将球网增高的建议。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承认,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就此展开测试。

  不过,冲着中国队折腾了这么多次,似乎根本没挡住中国队独霸乒坛的脚步,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让一些乒坛名将失去了与中国年轻选手抗衡的资本。

  本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也仿佛成了中国自己的游乐场,本届乒乓球选手竟有三分之一多是华裔,美国乒乓球队更是派出了全华裔阵容。网友调侃道,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都不需要翻译了,甚至靠方言就能够交流。

  本届奥运会参加男子单打项目的70人中有23位华人,女子单打的70人中有35位华人。

  关于“乒乓帝国”的段子也一直没停过:

日媒称中国为“最强的乒乓球帝国”

  ——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对手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国际乒联。从高抛发球,到红黑胶面,再到改变球的大小和21分制改到11分制。都是为了削弱中国这个bug!

  ——真心觉得我们国家的乒乓球员很省心,别的国家教练可能说一大堆技巧指出一些不足,咱们国家教练只说:“醒醒啊!这是在开奥运会啊!”

——记者:“这次得了世界冠军有什么感想吗?”

  中国乒乓球队员:“还是要继续努力的,争取明年拿个全国冠军。”

  ——乒乓球等级分为:简单、一般、困难、地狱、中国。

  ——乒乓球队教练:奥运会是国际比赛没国内选拔赛那么激烈,大家放松就当旅游。

  为何中国乒乓球能够独霸乒坛?

  为什么国际乒联这么努力,也无法改变中国乒乓球独霸的节奏呢?第六次参加奥运会的白俄罗斯老将萨姆索诺夫说,训练刻苦,体系完善,是中国队选手多年来统治世界乒坛的主要原因。

贫困地区的学校里木板搭起的乒乓球台

  从五十年代起,中国就开始推广乒乓球,并且不断钻研乒乓球技术,中国几乎每一个中小学校都有乒乓球台,运动员经过省队、国家集训队、国家二队等各个层级的严苛选拔才能进入国家队,再经过长时间刻苦地专业化训练,还有全方位的技术和后勤保障,水平能不高吗?所以,那个“拿了奥运冠军再争取拿个全国冠军”真心不是段子呐。

  “危险”的垄断项目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独孤求败也在变成一种“甜蜜的负担”,因为这样金牌长期被包揽的项目有时候并不是很受奥委会的欢迎。

  2008年以后,棒球和垒球被踢出了奥运会。一说是因为本项目的金牌长期被美国和古巴垄断,加之棒垒球在全世界影响力有限,因此再无缘奥运会。

  而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摔跤项目也将告别奥运,奥组委认为此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屈指可数,然而俄罗斯却在这项项目上所向披靡,摔跤也是俄罗斯在奥运夺金的主要项目,08年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在这一项目上一举收获六金,2013年奥委会宣布从2020年起奥运摔跤项目被踢出,直到现在俄罗斯也在抗议。

普京也是摔跤运动爱好者

  乒乓球虽然暂时没有这个危险,但是比赛的观赏性正在下降。2009年日本横滨世乒赛上,中国毫不意外地包揽全部五个项目金牌。当时,不但观众们热情不高,而且很多网站上都鲜有报道,网友们称之为“世界上最没有悬念的比赛”。那一届决赛时,赛场上座率不足三成,创世乒赛有史以来最低记录。

  如今,已经达到巅峰的中国乒乓界正在为推广乒乓球作出努力。

  2009年起新任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就提出了“养狼计划”,主要方式是让更多教练和球员出国去交流,或让外国选手到中国来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水平,缩小与中国选手的差距。尽可能地培养新人。其次,还包括尽可能多地与国际上双向交流,激活乒乓球在全球范围的生命力。

  除了着眼于胜负,中国乒乓军团知道,自己的任务更重了,应该以更加高的视野来关注乒乓球,让乒乓球的魅力再次风靡世界。

在6.5号另一场丁宁/刘诗雯4-1击败伊藤美诚/早田希娜比赛中,央视的杨影和郭焱谈到日本球员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所使用的球拍也有一种很神秘的向往,于是也开始采用中国的器材,认为这样就能超越国乒,但是不要忘了,当年晚清有定远号不同样落败吗?想打好乒乓球,在人心在于技术而不在器械,当年日本人发明球拍海绵独步天下,不照样被中国乒乓球用“唯快不破”的绝招给破了吗?

根据平野美宇中国教练员的介绍,平野美宇这个在亚锦赛上一条龙式团灭中国女乒的日本天才,天赋还到不了异禀的程度,只是在贯彻执行、意志品质方面有着日本人一贯的坚决性。但在世乒赛半决赛上被丁宁横扫后,其实大家都可以意识到,日本人在乒乓球境界修炼的层面还是缺少一种创造性。

   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员委员会通讯2014(第8期)刊载了冯政老师翻译的“版国际乒联手册主要更新内容”。更新的内容涉及“第二章乒乓球比赛规则”、“第三章国际竞赛规程”和“第四章世界级比赛、奥运会比赛及残奥会比赛规程”。通过学习,笔者结合以往工作中经历的事例和对更新内容相关条款的初步体会,与大家分享探讨,希望能对乒乓球爱好者理解规则有所帮助。

  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第二章乒乓球比赛规则”部分内容进行的更新,主要是从“定义”一款中删除了“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的文字,并在随后涉及到该内容的各条款中逐一进行了更新。因为这一内容更新,使我回想起一个留存在心底多年、争执多年却一直无果的话题。

  “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讲述的是乒乓球比赛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简单讲就是:球网把球台分为两部分,隔网相向而站的一方运动员使用规则允许的方法击球,使球飞越或绕过(不是穿过)球网后落到对方台面。这种在乒乓球运动中存在的必然现象,为什么要在规则中删除相关文字呢?一些朋友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喜爱乒乓球运动的朋友们大都会对下面的场景津津乐道: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中,随着比赛的激烈进行,精彩场面此起彼伏。只见一方运动员稳稳地放着高球,另一方则大力扣杀,放出的高球伴随着强烈的旋转,球的运行轨迹越来越偏,甚至与球网平行或旋转回自己一侧,而扣杀一方运动员的脚步距离球网越来越近,不知不觉间,双方运动员交换了位置,观众突然发现运动员都把球打在了靠近自己这一边的球台上。

  乒乓球爱好者在比赛中有时也会玩这样的游戏,主动进攻的一方,利用对手远离球台的机会,突然搓出强力的回旋球,使球在落到对方的球台后又越过球网回到自己的台面上空,这时远离球台的运动员急速上前,将球击中得分(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击打台内近网高球时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在观众的欢呼呐喊和运动员的激情振奋中,比赛达到了高潮,在进攻得手后的喜悦中充满了得意之感。但是兴奋之余,隐约中感觉存在着些许质疑。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规则是怎么说的吧:

  1.规则首先定义了“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的概念:除从球网和比赛台面之间通过以及从球网和网架之间通过的情况外,球均应视做已“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球越或绕过球网,不是穿过球网。)

  2.规则规定了在发球时: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球先落在本方台区,过网后再落到对方台区。)

  3.规则规定了击球时: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一方击球后,球先过网或触网,然后再落到对方台区。)

  4.规则规定以下现象判重发球: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发球触网或被对方阻挡,判重发球。)

  经过梳理规则的有关条款,我们发现前述两种精彩的比赛场面与现行规则存在着相悖的现象(姑且称之为隐性矛盾)。一方面规则规定,运动员要先击球,然后使球过网,再落在对方台面;而现实比赛中运动员在球返回球网另一侧台面上空击球的现象,已经被大家约定俗成的接受了。

  多年以前,一位善于思考的裁判老师曾经提起过这一问题,在部分裁判朋友圈内也曾进行过深入探讨。有的朋友认为,按照中文文法阅读规则,现行规则中的相关条文明确。这种球越过球网,返回过网后再击球的现象应该不被允许;也有的朋友认为,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上,这种现象早已被广大参与者接受,没有人提出过异议,且在一些球类项目的规则上也允许这种“随球过网或过网击球”。

  谁也没有说服对方,探讨继续进行,争论没有结果,隐性矛盾继续存在着。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的更新解决了这一矛盾。更新后的规则是这样的:

  1.规则在定义中整条删除了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的文字。

  2.发球时: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直接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3.击球时: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或触及球网装置后触及对方台区。

  4.判重发球时: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触及球网装置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国际乒联对规则中“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条款的更新,从源头上解决了规则条文与比赛实际相悖的矛盾。没有“先击球再过网”或者“先过网再击球”的歧异了,于是产生矛盾的起因不复存在了;隐性矛盾不复存在了;就这一矛盾产生的争论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三章国际竞赛规程”部分更新的内容涉及对球拍用于击球拍面覆盖物的规定:“球拍用于击球拍面的覆盖物应是国际乒联现行许可的,且国际乒联编号(如有)、供应商和商标名应在最靠近拍柄处清楚可见。”这项更新进一步规范了球拍覆盖物的粘贴。

  通常在大型比赛中,裁判员会对照国际乒联公布的最新“覆盖物品牌型号清单”对球拍进行检查。但在基层比赛中,裁判员只需关注覆盖物是否有商标名称和“ITTF”标识,忽略了(或没有条件辨别)一些曾经通过国际乒联批准使用,以后又被取消使用权限的覆盖物的继续使用。

  在基层比赛中还发现,一些运动员忽略了对覆盖物粘贴的准确性。2014年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公仆杯”比赛时,曾经检查出两支球拍的覆盖物存在这方面问题。一只球拍的覆盖物上商标和“ITTF”标识靠近拍柄部分粘贴,但是运动员把这些标识部分裁剪掉了2/3,他解释的原因是“嫌硌手指”;另一只球拍的覆盖物,把商标和标识粘贴在了板头部分,在裁减后依稀能够辨认出少部分的商标和标识,运动员辩解说“商标和标识不是还在嘛”。

  我们认为,上述两支球拍的覆盖物粘贴都不符合规则的规定。第一支球拍覆盖物虽然把商标和标识粘贴在了靠近拍柄部分,但是裁剪影响了商标和标识的“清楚可见”;第二支拍子把覆盖物商标和标识部位粘贴反了。这些都是大家在今后需要注意的细节。

  国际乒联在第三章里还对挑选比赛用球的规定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文字是这样表述的:

  1.在进入比赛区域前,运动员应有机会挑选一个或几个比赛用球,并使用运动员所挑选的球进行比赛。

  2.如果运动员在进入比赛区域前未挑选比赛用球,或运动员就比赛用球意见不一致,则由裁判员从一盒大会指定的比赛用球中任意取一个进行比赛。

  我理解更新后的内容有这样几层意思:

  1.运动员有在赛前享有选择比赛用球的权利;

  2.选择比赛用球一定是在进入比赛区域之前;

  3.在运动员选择了比赛用球的前提下,比赛一定使用经过运动员挑选的比赛用球;

  4.运动员在进入比赛区域前未挑选比赛用球或双方对比赛用球意见不一致时,是由裁判员来确定比赛用球;

  5.这个球是从大会指定的比赛用球中任意选取,且可以是运动员挑选的球(运动员对比赛用球意见不一致时)也可以是大会提供的指定用球。

  在国际国内举行的大型比赛,都规定了运动员的检录时间。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比赛双方逐一完成检录程序,其中就包括选择比赛服装颜色、选择座椅位置和选择比赛用球等内容。有的运动员会因为赛前训练等原因错过了检录时间。按照规定,准时到达检录区域的一方可以从容进行选择,而逾时迟到的一方将失去选择的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乒联对球拍的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