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方,为什么高洪波宣布辞职就是看不上,在之前国家队打的挺好的

数据解高洪波国足:他和佩兰本质不同 缺纯前腰
  日 08:41:51 星期五 来源:
  新浪体育讯  稿件来源:足球报 
  他和佩兰的本质不同
  记者贾岩峰报道 高洪波二度出任国家队主帅的第三次集训即将开始了,此次集训是为了给打好12强赛准备的热身赛,两场热身赛的对手分别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哈萨克斯坦, 比赛时间和地点分别是6月3日在秦皇岛,6月7日在大连。高洪波为此次集训拟定的大名单中,一共有26名球员入选,其中比较受到大家关注的是泰达胡人天的 入选,以及本赛季脚风极顺的董学升的落选。作为已经在国家队有过一次执教经历的主帅,高洪波二度出山,他的选人标准是否有变化?究竟什么样的球员才是他最 看好的?他与前任主帅佩兰在用人和战术上有什么区别?本报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为大家来解读“高家军”名单背后的秘密。
  选择国脚有鲜明的标准
  在高洪波初次接手国家队时,首先就确立了国家队的技战术方向和选人标准。有关技战术方向他是这样说的:“根据教练组一致的意见,新一届国家队组队后,战 术打法要参考国际足球的发展潮流,比如速度和力量的平衡,还要结合我们中国球员的自身条件和特点,给球员展现个性的空间。”至于在挑选球员的标准上,他确 立了四个主要标准那就是:快、控制、技术和团队合作。从高洪波整个挑选国脚的数量和类型上看,只要是有球员符合其中一条,就有入选他国家队的可能。当然如 果想要成为绝对主力,那就至少要符合三条以上标准了。
  高洪波执教国家队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两年 零三个月;第二阶段是从2016年2月开始到现在。两次执教中间有5年的间隔,无论是中国足球的整体环境和中超主力球员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高洪波 执教国家队的第一个阶段中,共有105名球员被他选为过国脚,包括参加集训和出场比赛;二度接手国家队后又补充了16名新人,迄今为止,一共有121名球 员入选过高洪波的大国家队名单。如果说以中超各队主力位置来做对比的话:中超有16支球队,每个球队可上场的外援名额都是4人,那么留给中国球员竞争的位 置便是7个,中国球员在中超一线队的主力位置有112个,以每支球队一线队25人,去除外援剩21人来计算,中超至少有超过320名的球员竞争这112个 席位,事实上前几年中国足协没有严管一线队人数的时候,一线队注册球员数量更多,而高洪波就是从这300多名球员中,进行了细细的筛选,挑出了近三分之一 的数量进入了他的国家队视野。应该说中超最好的能够打上主力的所有球队主力球员,几乎都被高洪波招进国家队近距离考察过。与卡马乔和佩兰时代恒大国脚大批 量被选择相比,高洪波更注重国脚选择的均衡,不给某家俱乐部太大压力,同时给更多国脚空间。事实上这对协调国脚状态非常重要。
  高洪波的前任佩 兰,在选择球员的范围和标准上与高洪波有着很大的不同。佩兰在位有一年半左右时间,他招了59名球员进入国家队,只给了48人出场机会,佩兰不像高洪波那 样强调快速、控制和技术,想要进入他的国家队,最重要就是得具备两点:第一,必须是能够打多个位置的万金油类型,中前场球员和中后场球员必须随时满足他在 前后场的乾坤大挪移战术,比如说从右后卫到左前的吉翔;从左前卫到中锋的于海;第二,比起技术,力量更重要,佩兰认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对抗能力,再好 的战术如果不能够在跟对手对抗的情况下占据优势,都是空谈。因此,把两任教练的选人方式进行比较的话,高洪波选人,更像是敞开大门,让所有具备他四条标准 中哪怕一条的球员,都能进来看看;而佩兰,则是拿着一把大尺,把一切不符合他标准的球员都挡在门外。
  与前任用人也大不相同
  翻开高 洪波首度执教国家队时出场次数最多的18人大名单,与出场时间最多的18人对比,会发现有17名球员是重合的,两个不同的球员就是于汉超和李学鹏,于汉超 出场次数最多,但是出场时间不及出场次数落后于他的李学鹏;而佩兰时期的国家队,出场次数最多的18人与出场时间最多的18人名单则是完全重合的。从这点 上可以看出,两个教练不管招揽国脚的数量有何区别,但在他们的心里其实都有非常固定的用人思路,有自己绝对的主力框架,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具体主力框架上 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如果要说到绝对主力的话,肯定是出场次数与时间综合最多的11人,那么高洪波从出场次数和出场时间最多的11人中,有 9名球员是重合的,他们分别是:荣昊、杜威、杨昊、邓卓翔、杨智、张琳M、郜林、于海和蒿俊闵;而佩兰两个榜单前11名球员的重合人数有8人,分别是:任 航、吴曦、武磊、王大雷、张琳M、张呈栋、梅方和于汉超。从对比两个教练的绝对核心榜单我们可以看出,高洪波的核心人选中有邓卓翔这样的纯前腰,而佩兰不 仅在他用过最多的核心球员当中没有,而是整个他在执教期间,就没有征召过一名纯前腰球员,在他的整个战术体系中,根本就没有给前腰球员留任何位置。上任 后,佩兰对于整个国家队的核心战术理念进行了重大调整。这里面有时间给球员年龄带来的影响,导致一些球员不能入选国家队,但是像蒿俊闵这样在高洪波时代比 较受重用的球员,在佩兰时期的国家队连前18都排不上。
  两个教练在用人理念上的这种不同,直接带来的影响是他们战术上的不同,尽管两个教练都 喜欢用4231的战术,看似相同的站位,但是真正执行要求区别却是很大的。高洪波要求的5个中场,分别是左边锋、进攻组织型前腰、右边锋、防守型后腰和串 联型后腰;而佩兰要求的则是左边前卫、影子前锋、右前卫、防守型后腰和全能型中场。有一项数据可以证明这两种战术要求带给国家队打法的不同,高洪波执教时 期,国家队在禁区前沿25米左右的定位球非常多,2011年亚洲杯三场小组赛中便有蒿俊闵和邓卓翔直接攻入前场直接任意球得分;后来还有邓卓翔战法国时直 接任意球得分,还有荣昊对阵伊朗时的前场任意球得分;高洪波的理念是,有一个前场组织进攻的前腰,能够在禁区多拿球分球,迫使对手多犯规,从而获得更多定 位球的机会。高洪波要求的两个左右边锋,最主要的作用不光是下底传中,同时必须能够内切和打门,最好还要有一定任意球脚法,因此于海、曲波和蒿俊闵是他的 首选。
  佩兰则是要求两个边路的球员,必须要更加攻守均衡,同时能够很好地完成下底传中,要冲击要速度,佩兰的进攻技术是不求一定通过中场组 织,而是快速分到边路,然后由边路传向禁区,因此他在执教时期,在禁区附近获得的定位球非常少,他的进攻不是主打中路而是边路。佩兰时期更加喜欢张呈栋这 样有身体有速度有对抗类型的球员,于汉超、于海和孙可也是他愿意用的选择。
  在进攻理念上有所不同,在后腰球员的设置上,两人倒是有一致的地 方,都喜欢用双后腰,其中必须有一个能够强力扫荡型的防守型后腰。高洪波第一次国家队时期喜欢用赵旭日。而佩兰则让蔡慧康做这样的工作。但是在防守型后腰 的搭配问题上,两人又有不同的地方了,郑智能够在佩兰国家队有一席之地,负责把控节奏;而高洪波更喜欢简洁高效的杨昊,只做中场搬运工,不影响攻守转换节 奏。
  外援格局影响深重 当他少了那个纯正前腰
  记者贾岩峰报道 高洪波首度执教国家队的时期,他非常重视对纯前腰技术型球员的考察,他不仅重用邓卓翔,还征召过陈涛、王新欣、汪嵩、邵佳一等多名能够打前腰位置的球员进 行考察,但是当他离开之后,这些球员就很难再在国家队找到位置了。不过当高洪波二度出山执教的时候,纯前腰类型的球员也在他的大名单中消失了,难道他也走 上了佩兰的老路?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高洪波第一次执教国家队的时候是2009年中期,那时候中国足球还在反赌扫黑,还没有广州恒大改变整个中 超的引援格局,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很多纯技术型国产前腰,在联赛里还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说邓卓翔在俱乐部还能有球踢,陈涛和王新欣在泰达的双前腰 组合还能风生水起,王永珀在鲁能也没有被外援挤掉主力位置,在高洪波第一次从国家队下课以前,国产前腰其实还是在联赛中有一席之地的。
  但是随 着恒大的强势升入中超,恒大引进了像孔卡这样千万元级别的组织核心,一下子就让各个俱乐部看到了巨大收效,也加大了投资的决心。过去中超联赛的引援都是放 在两头的,中后卫和前锋线加强,中场留给中国球员去忙活,因为那时候想要买一个外援组织型中场是非常贵的,便宜的不可能淘到实用的好货,所以大家都用中国 球员。但是恒大改变了引援格局之后,整个中超原来可以由中国球员占据的中场中路,再度被外援碾压,越来越多的中场核心球员必须给外援让路了,越来越多的中 路球员被逐渐挤到边路上去了。是中国足球的外援格局逐渐改变了国家队的用人格局,佩兰在位时就说,为什么他总是让国脚客串,因为在很多位置上中国球员是重 叠的,在一些位置上中国球员又是无人可用的。他放弃中场强调走边路,也是因为中国足球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国产组织型中场让他放心,所以只能放弃中场。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十轮联赛过后,中超助攻排行榜上,占据前三位的竟然都是中国球员,分别是郜林6个助攻、武磊5个助攻和荣昊4个助攻,在传威胁球 数量最多的中超前50名球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四个国脚是郜林25个、武磊18个、蒿俊闵16和于汉超14个。这两项数据结合来看,又是郜林和武磊遥遥领 先,如果再从效率上进行调整排位的话,那么郜林平均31.2分钟传一次威胁球还是国脚第一;然后是于汉超39.6一次威胁球排第二;蒿俊闵44.3分钟传 一次第三,武磊50.7分钟传一次威胁球排第四。从整个数量到效率,都是这四个国脚处于领先位置。那么传威胁球、助攻,这最应该是谁来刷的数据呢?看看跟 他们一起上榜的外援在这些数据上领先的都是谁?传威胁球方面最多的是孔卡,然后是瓜林、莫雷诺(申花)、蒙特罗和奥古斯托、伊沃。他们全部都是清一色的中 路球员,事实上无论是武磊、还是郜林、加上于汉超,他们都被外援挤到了边路,附带的,在射门机会上也让位于外援更多,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球队立足,他们 就不得不扮演起更多辅助者的角色,更多为队友创造机会、传威胁球、助攻,甚至在助攻数据上,几名中国球员暂时都把外援挤到了后面,干起了本来是前腰或者进 攻组织者干的活,虽然说他们也都各自有联赛进球,但是实际上他们在联赛里真正干的活,要比纯射手要多得多。
  说到这里,就可以顺便提一下董学 升,董学升在进球数据方面,无论是进球数,还是进球效率,没有一个国脚能够跟他媲美,8场比赛6个进球(截至第十轮),平均95分钟打进一粒入球,颇有国 际射手的风范。这里面除了董学升超强的把握机会能力方面,还跟他在球队里承担的角色比较“纯粹”有关。李铁对他的要求就是进球,他不需要像其他国脚那样又 是射手、又是前场进攻组织者,同时还得扮演给队友助攻的多重角色,因为华夏幸福这些方面前场外援全部能够包揽,董学升只要跟着他们做好配合就行了。
  现在看来,外援引进的格局对于中国球员在联赛中扮演的角色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各队的踢法确实给不了中前场由中国球员来扮演核心组织者的空间了,越来越 多“一专多能”型的国脚横空出世,什么都会一些,什么都可以辅助着外援去做,但是真正什么是中国球员核心主力承担的角色,至少在进攻方面来说,除了董学升 目前进球数据十分亮眼可以跟外援平分秋色外,其他的很难挑出来。这样给国家队造成的影响就是,当我们打国际大赛需要国脚独自完成进攻组织等重要角色扮演的 时候,往往会因为与在联赛中扮演的职责不同而产生水平上的差异。因此高洪波想要再复制他第一次带队时那样的打法,想要找到一个真正纯粹的前腰很难了,他只 能是通过改造。他让武磊、张稀哲都尝试过前腰的位置,他以前在国家队还尝试过让蒿俊闵练习打前腰,在打完了世预赛两场关键战役后,高洪波肯定要为12强赛 重新确定一个更稳固的阵容,毕竟这次带队又补充了不少新人,如何磨合好这批新人和旧人的组合,将是决定他未来成绩的关键。
  高家军用人相对灵活
  世预赛成绩不佳后,很多人都批评佩兰的战术,但是昔日贵州人和主帅朱炯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联赛中多数球队的战术限定了国家队战术选择,找替罪羊是容 易的,实质性(地)的提升看来是遥遥无期的。”朱炯直接点出了佩兰受制于国脚资源的问题。佩兰最喜欢用的18人当中,就中轴线而言,正印中锋只有杨旭一个 人,包括郜林都不算是纯中锋,因为他在俱乐部经常踢边路;影锋有两人,于大宝和武磊,他们也可以说是边锋,因为都喜欢活跃在右路,佩兰把于大宝和武磊也都 放在过中间,可让他们打中锋;中场中路有郑智、吴曦和蔡慧康,他们三个人中,郑智和吴曦都可以打前腰,但是他们在各自俱乐部踢的都不是前腰,而是中前卫, 也可以说是组织型中场,他们的角色主要是辅佐外援,而不是负责纯进攻组织角色的;蔡慧康是纯正防守型后腰;而中后卫方面,原本梅方和冯潇霆是两个纯正中后 卫,但是佩兰后期弃用了冯潇霆,他坚持用张琳M担任其中一个主力中后卫,然后另外一个不断调整跟张琳M搭配的人选。作为正印中锋的杨旭,无论是首发场次和 出场时间,都只能排在11人之外,因为国家队首发阵容中经常是“无锋战术”;而后防线上,梅方虽然是中后卫,但并不是俱乐部的绝对主力,张琳M不是中后 卫,但是却一直客串;可以说国家队整个中轴线:没有前锋、缺少前腰、中后卫纯度不纯,这些其实是国家队一直潜在的问题。
  对于佩兰这种乾坤大挪 移式的用人方式,他自己曾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过:“中超中后卫的位置上大多数都被外援占据着,所以我认为目前中国球员能够打好中后卫这个位置的也就是 我手上这几个球员。张琳M有能力打中后卫,任航在江苏打三后卫的时候,他也能客串中后卫。我当然希望球员在国家队打俱乐部熟悉的位置,但也有事与愿违的时 候,至少在我们集训的时候,这几名球员的表现是让我满意的。”
  从佩兰的话来看,他的资源问题有中超的现实问题,也有他自己选人的问题。而高洪波是怎么做的呢?
  在整个后防线的人选上,他选择了正印中后卫冯潇霆、石柯和李昂三人;事实上任航也是可以打中后卫的,在他的国家队里也打过中后卫,无论是正印还是客串他 都不缺人;在边后卫的问题上,左后卫他有任航、荣昊、丁海峰、李学鹏四个选择,右后卫有张呈栋、赵明剑和王彤三个选择;因此整个后防线他都不缺在俱乐部打 习惯性位置的球员;不用像佩兰那样,非得用一些非主力或者不是该位置上的人。至于前场,高洪波面临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他原来最习惯于使用的传统型前腰没 有了,但是,从数据上看,武磊和郜林,他们都能够在前场担任传球、助攻和射手的角色,因为高洪波不像佩兰那样,一定非要使用边路下底传中战术,所以中路必 须要有个会包抄的正印中锋,使得选人特别有局限性,高洪波在中前场的战术相对灵活,射门不一定是中锋完成,可以用边锋内切,影锋插上、禁区前定位球多种战 术。其中在对阵马尔代夫一战中,姜宁就是在右边锋的位置上独中三元,对阵卡塔尔的比赛,武磊在中路,黄博文在后腰位置上,都有进球。比起佩兰固执的打边 路,高洪波用人更加灵活,进攻套路更加多样化,所以他应该暂时没有佩兰那种卡着一种标准、一种战术的用人的局限性困扰。
  他有武球王更有闪亮新人
  记者贾岩峰报道 在高洪波国家队的用人上,无论是武磊等主力还是新入围的小将,在联赛数据上都得到有力的支撑。
  武磊无愧武球王
  让我们再看这次高洪波的选人,高洪波是一个很注重现代科技与足球相结合的教练,在联赛考察球员的基础上,他也会参考一些球员在联赛中表现的数据,加上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四点:速度、控制、技术和团队精神,才是他完整的选人依据。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选中的这批国脚在联赛中的数据表现如何吧。为此我们做了这样一组表格,指标分别为射门、助攻、传球、传中、传威胁球次数、抢断次数和解围次数以及控球时间。我们几项数据榜单中的前50名球员进行分别归类排序,这前50名球员显然是本土球员和外援都在内的,而我们主要是重点研究了中国球员那部分,尤其是重点关注了国脚,目的就是为了看看国脚在整个联赛各项最佳前50名球员中表现如何。
  先从射门次数说起。整个联赛射门次数最多的前50名球员中,中国球员有15人,只占据整个排行榜的30%,这点充分佐证了整个联赛的中方进攻球员生存空间被外援严重挤压的事实,但是这其中也不乏亮点,比如说武磊就是其中一大亮点。在进入射门次数前50名的球员中,有6名国脚,按照射门次数多少进行排名分别是:武磊29次、郜林21次、任航16次、杨旭13次、吴曦12次和于汉超12次。前10轮,只有武磊有每场接近3次射门的平均值,其余球员最少的只有1.2次,那么如果指望国脚一次射门都能进球,确实勉为其难,没办法,无限开火权更多还是在各队外援脚下。很多人都被武磊在亚冠淘汰赛中最后绝杀的那一幕惊艳到了,而武磊也确实是整个联赛里中国球员射门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射门次数最多榜单前十名的中国球员,武磊排名第六。从这个数据能够看出,武磊承担的是上港进攻线上主力得分手的角色,埃神虽然重要,但是进攻战术体系中并没有剥夺他核心之一的地位。
  随后,我们根据每个球员出场时间,再除以总的射门次数,就可以看到球员每隔多少分钟射一次门,这样可以看出球员的射门欲望,以及是否在进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武磊又是在所有中国球员中排名第一,他以每31.4分钟打一次门的数据,和平均35.8分钟打一次门的董学升以及37.1分钟打一次门的郜林占据了中超射门频率榜的前三位。由此可以看出,高洪波选择武磊和郜林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无论从射门次数、射门的频率来说,都是中国球员的佼佼者,是各自球队进攻核心,这样的球员到了国家队也能担当大任。
  那么作为锋线球员射手的话,进球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进球效率我们是用总的比赛时间除以进球数,就能够得到一名球员打进一粒进球平均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就说明这个球员效率越高,而整个中超排名第一的球员是董学升,他一共踢了8场比赛,平均出场时间是72分钟,但是却打入了6粒进球,并列射手榜首位,他的进球效率是每95分钟就有一粒入球,排在第二位的是郜林,每156分钟打进一粒入球,于汉超、任航和武磊分别排在中国球员的四五六位,进球效率时间分别为242分钟/球、278分钟/球和304分钟/球。尽管这个数据武磊不是最高,但是他跟郜林综合比赛时间、射门次数和进球数及效率,算是佼佼者。而且他们在球队里承担的还不只是进攻者的角色,助攻、传威胁球任务都要分担。因此,武磊无愧武球王称号,而郜林本赛季的数据也是超级亮眼。
  高家军新人有何特点?
  最新的集训名单中,既有一些高洪波第一次执教国家队时候的核心主力,比如荣昊、张琳M、郜林和于海、蒿俊闵、冯潇霆;也有一些当时的替补球员比如杨旭、姜宁、李学鹏等人。但是最让人关注的还是几个新人的入选,比如连续三次入选最新高家军的赵明剑,连续两次入选的丁海峰和王彤,以及新新入选的胡人天。那么究竟他们身上有哪些出色的地方,让高洪波看上了他们呢?
原标题: 数据解高洪波国足:他和佩兰本质不同 缺纯前腰
作者: 网络编辑:叶晶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桐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桐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桐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桐庐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4。
浙新办〔2004〕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桐广许2008001号 浙ICP备号
| 广告电话:4  网络部:梅方回应重入国家队:配合没问题尽力争取好结果
日,中国足协在官网宣布了里皮作为国足主帅的第一期大名单,26岁的梅方曾作为里皮恒大时期的爱将如期入选了本次大名单。让时光回溯到3年前,那是里皮与梅方故事的开端。2013年10月底,梅方在微博上发表告别声明,阔别了培养自己22年的故土。2个月后,也就是2014年1月,广州恒大正式宣布从武汉卓尔签下他们的队长梅方。期间,曾经有包括北京国安在内的诸多中超强队有意引进梅方,但最终让广州恒大打败竞争对手的,是梅方与里皮之间相互的赏识。早在广州恒大与武汉卓尔的交手过程当中,里皮就一眼看上了这位年轻的后防新秀,并钦点梅方赛季结束后加盟,而梅方一眼敲定加盟恒大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世界名帅银狐里皮。如此一来,这比交易自然水到渠成。梅方的到来,进一步补全了恒大防线的深度。那一年,他成了里皮信赖的后卫,一开始就踢遍了后防线所有位置。很快梅方就凭借着自己的出色发挥,征服了时任国家队主帅佩兰。在国家队集训中,梅方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热身赛中的稳定表现,也得到了佩兰的认可,成为“佩家军”雷打不动的主力球员。2014年梅方状态有所起伏,所以15年佩兰带他参加亚洲杯时也曾有质疑的声音,可梅方却凭借着出色的发挥稳坐主力位置,出任中卫的他帮助国足拿下3连胜杀入淘汰赛。从那时起,人们对他的质疑声也逐渐消散。回到俱乐部,中超霸主广州恒大进入后里皮时代,在球队面临大面积伤病的情况下,梅方再一次挺身而出。在卡纳瓦罗麾下,梅方进步神速,他与冯潇霆的搭档也越来越令人放心,若不是赛季中期的伤病影响,再加上金英权与冯潇霆这对黄金搭档,梅方在中后卫位置上本应该有更多表现的机会。2016赛季的中超联赛,梅方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机会,由于韩国外援金英权的伤缺,梅方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5场联赛22次首发,已经26岁的梅方逐渐走向成熟,他与冯潇霆这对本土搭档也让全中国球迷看到了移植到国家队的可能性。在高洪波辞去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后,走马上任的里皮将这一畅想付诸于现实。“很高兴入选这一期国家队,毕竟时隔这么多年再次能参加12强的比赛,对于我们每个一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比赛还有6场,每一场都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现在身体状态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伤。没有踢比赛的时候,保持好训练强度,做好比赛的准备吧。”早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域第二阶段的小组赛中,梅方就为国足首发过6场比赛并且有一粒进球入账。而在这一次新的大名单中,能与他竞争的中后卫主力位置的,恐怕还有新一期入选的李昂以及可以客串中后卫的张琳芃、李学鹏、赵明剑。不过梅方本人表示,和冯潇霆的搭档才是最默契的:“如果说都来自同一个俱乐部这个当然会比较默契,毕竟在俱乐部都很熟悉了,不过防守还是的依靠整体协作。”首次出征12强赛,压力自然会有,但在曾经恩师的引导以及众多俱乐部队友的配合中,梅方融入球队的速度只会有增无减。3年的历练,如今26岁的梅方正值一个成熟中卫的蜕变期,他飞速的成长必定会在12强赛上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梅方。(记者:谭逸雄 编辑:张冕)
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号-1】&&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彩虹路电通创意广场12、13号楼&&
公司座机号:(010)恒大铁卫 高洪波死活看不上的他 却是里皮心腹爱将
恒大铁卫 高洪波死活看不上的他 却是里皮心腹爱将
当梅方看到里皮国足25人大名单中,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的时候。这个里皮在恒大最为倚重的后卫,在阔别国家队很长时间后,又一次因为恩师里皮的到来,重返国足。其实,梅方的回归对于国足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梅方的防守能力,不说比张琳芃和冯潇霆强。但是梅方的防守能力和稳健,绝对在高家军主力后卫任航之上。2016赛季,梅方的发挥也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本赛季,斯科拉里的一套阵容,导致恒大后防线球员屡屡受伤,而此时梅方则成了球队后防线的中坚,在本赛季,他21次首发出场,共完成了38次抢断,82次解围,26次成功拦截,而这个数据也远远的高于队友张琳芃和李学鹏。如此状态的梅方,却迟迟得不到高洪波青睐。实在是让球迷看不懂。尤其是可以在后防线打多个位置的他,说起全面性和多面手的特点,丝毫也不亚于高洪波的两大嫡系爱将李学鹏和任航。高洪波在国足中卫严重缺人的情况下,都没有给这位恒大悍将机会。相反宁愿给老迈的杜威打主力,最后杜威也成为他下课的助推器。好在,随着自己恩师里皮入主国足。这位曾经在亚洲杯表现非常出色的铁卫,终于得以重返国足。从球员属性和位置来看,梅方应该是顶替是任航国家队的地位。希望梅方能有出色表现回报球迷的期待和恩师里皮的器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带你了解最新最酷的体育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数据解高洪波国足:他和佩兰本质不同 缺纯前腰
新浪体育讯  稿件来源:足球报 
他和佩兰的本质不同
记者贾岩峰报道高洪波二度出任国家队主帅的第三次集训即将开始了,此次集训是为了给打好12强赛准备的热身赛,两场热身赛的对手分别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哈萨克斯坦,比赛时间和地点分别是6月3日在秦皇岛,6月7日在大连。高洪波为此次集训拟定的大名单中,一共有26名球员入选,其中比较受到大家关注的是泰达胡人天的入选,以及本赛季脚风极顺的董学升的落选。作为已经在国家队有过一次执教经历的主帅,高洪波二度出山,他的选人标准是否有变化?究竟什么样的球员才是他最看好的?他与前任主帅佩兰在用人和战术上有什么区别?本报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为大家来解读“高家军”名单背后的秘密。
选择国脚有鲜明的标准
在高洪波初次接手国家队时,首先就确立了国家队的技战术方向和选人标准。有关技战术方向他是这样说的:“根据教练组一致的意见,新一届国家队组队后,战术打法要参考国际足球的发展潮流,比如速度和力量的平衡,还要结合我们中国球员的自身条件和特点,给球员展现个性的空间。”至于在挑选球员的标准上,他确立了四个主要标准那就是:快、控制、技术和团队合作。从高洪波整个挑选国脚的数量和类型上看,只要是有球员符合其中一条,就有入选他国家队的可能。当然如果想要成为绝对主力,那就至少要符合三条以上标准了。
高洪波执教国家队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两年零三个月;第二阶段是从2016年2月开始到现在。两次执教中间有5年的间隔,无论是中国足球的整体环境和中超主力球员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高洪波执教国家队的第一个阶段中,共有105名球员被他选为过国脚,包括参加集训和出场比赛;二度接手国家队后又补充了16名新人,迄今为止,一共有121名球员入选过高洪波的大国家队名单。如果说以中超各队主力位置来做对比的话:中超有16支球队,每个球队可上场的外援名额都是4人,那么留给中国球员竞争的位置便是7个,中国球员在中超一线队的主力位置有112个,以每支球队一线队25人,去除外援剩21人来计算,中超至少有超过320名的球员竞争这112个席位,事实上前几年中国足协没有严管一线队人数的时候,一线队注册球员数量更多,而高洪波就是从这300多名球员中,进行了细细的筛选,挑出了近三分之一的数量进入了他的国家队视野。应该说中超最好的能够打上主力的所有球队主力球员,几乎都被高洪波招进国家队近距离考察过。与卡马乔和佩兰时代恒大国脚大批量被选择相比,高洪波更注重国脚选择的均衡,不给某家俱乐部太大压力,同时给更多国脚空间。事实上这对协调国脚状态非常重要。
高洪波的前任佩兰,在选择球员的范围和标准上与高洪波有着很大的不同。佩兰在位有一年半左右时间,他招了59名球员进入国家队,只给了48人出场机会,佩兰不像高洪波那样强调快速、控制和技术,想要进入他的国家队,最重要就是得具备两点:第一,必须是能够打多个位置的万金油类型,中前场球员和中后场球员必须随时满足他在前后场的乾坤大挪移战术,比如说从右后卫到左前的吉翔;从左前卫到中锋的于海;第二,比起技术,力量更重要,佩兰认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对抗能力,再好的战术如果不能够在跟对手对抗的情况下占据优势,都是空谈。因此,把两任教练的选人方式进行比较的话,高洪波选人,更像是敞开大门,让所有具备他四条标准中哪怕一条的球员,都能进来看看;而佩兰,则是拿着一把大尺,把一切不符合他标准的球员都挡在门外。
与前任用人也大不相同
翻开高洪波首度执教国家队时出场次数最多的18人大名单,与出场时间最多的18人对比,会发现有17名球员是重合的,两个不同的球员就是于汉超和李学鹏,于汉超出场次数最多,但是出场时间不及出场次数落后于他的李学鹏;而佩兰时期的国家队,出场次数最多的18人与出场时间最多的18人名单则是完全重合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两个教练不管招揽国脚的数量有何区别,但在他们的心里其实都有非常固定的用人思路,有自己绝对的主力框架,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具体主力框架上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如果要说到绝对主力的话,肯定是出场次数与时间综合最多的11人,那么高洪波从出场次数和出场时间最多的11人中,有 9名球员是重合的,他们分别是:荣昊、杜威、杨昊、邓卓翔、杨智、张琳M、郜林、于海和蒿俊闵;而佩兰两个榜单前11名球员的重合人数有8人,分别是:任航、吴曦、武磊、王大雷、张琳M、张呈栋、梅方和于汉超。从对比两个教练的绝对核心榜单我们可以看出,高洪波的核心人选中有邓卓翔这样的纯前腰,而佩兰不仅在他用过最多的核心球员当中没有,而是整个他在执教期间,就没有征召过一名纯前腰球员,在他的整个战术体系中,根本就没有给前腰球员留任何位置。上任后,佩兰对于整个国家队的核心战术理念进行了重大调整。这里面有时间给球员年龄带来的影响,导致一些球员不能入选国家队,但是像蒿俊闵这样在高洪波时代比较受重用的球员,在佩兰时期的国家队连前18都排不上。
两个教练在用人理念上的这种不同,直接带来的影响是他们战术上的不同,尽管两个教练都喜欢用4231的战术,看似相同的站位,但是真正执行要求区别却是很大的。高洪波要求的5个中场,分别是左边锋、进攻组织型前腰、右边锋、防守型后腰和串联型后腰;而佩兰要求的则是左边前卫、影子前锋、右前卫、防守型后腰和全能型中场。有一项数据可以证明这两种战术要求带给国家队打法的不同,高洪波执教时期,国家队在禁区前沿25米左右的定位球非常多,2011年亚洲杯三场小组赛中便有蒿俊闵和邓卓翔直接攻入前场直接任意球得分;后来还有邓卓翔战法国时直接任意球得分,还有荣昊对阵伊朗时的前场任意球得分;高洪波的理念是,有一个前场组织进攻的前腰,能够在禁区多拿球分球,迫使对手多犯规,从而获得更多定位球的机会。高洪波要求的两个左右边锋,最主要的作用不光是下底传中,同时必须能够内切和打门,最好还要有一定任意球脚法,因此于海、曲波和蒿俊闵是他的首选。
佩兰则是要求两个边路的球员,必须要更加攻守均衡,同时能够很好地完成下底传中,要冲击要速度,佩兰的进攻技术是不求一定通过中场组织,而是快速分到边路,然后由边路传向禁区,因此他在执教时期,在禁区附近获得的定位球非常少,他的进攻不是主打中路而是边路。佩兰时期更加喜欢张呈栋这样有身体有速度有对抗类型的球员,于汉超、于海和孙可也是他愿意用的选择。
在进攻理念上有所不同,在后腰球员的设置上,两人倒是有一致的地方,都喜欢用双后腰,其中必须有一个能够强力扫荡型的防守型后腰。高洪波第一次国家队时期喜欢用赵旭日。而佩兰则让蔡慧康做这样的工作。但是在防守型后腰的搭配问题上,两人又有不同的地方了,郑智能够在佩兰国家队有一席之地,负责把控节奏;而高洪波更喜欢简洁高效的杨昊,只做中场搬运工,不影响攻守转换节奏。
外援格局影响深重当他少了那个纯正前腰
记者贾岩峰报道高洪波首度执教国家队的时期,他非常重视对纯前腰技术型球员的考察,他不仅重用邓卓翔,还征召过陈涛、王新欣、汪嵩、邵佳一等多名能够打前腰位置的球员进行考察,但是当他离开之后,这些球员就很难再在国家队找到位置了。不过当高洪波二度出山执教的时候,纯前腰类型的球员也在他的大名单中消失了,难道他也走上了佩兰的老路?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高洪波第一次执教国家队的时候是2009年中期,那时候中国足球还在反赌扫黑,还没有广州恒大改变整个中超的引援格局,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很多纯技术型国产前腰,在联赛里还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说邓卓翔在俱乐部还能有球踢,陈涛和王新欣在泰达的双前腰组合还能风生水起,王永珀在鲁能也没有被外援挤掉主力位置,在高洪波第一次从国家队下课以前,国产前腰其实还是在联赛中有一席之地的。
但是随着恒大的强势升入中超,恒大引进了像孔卡这样千万元级别的组织核心,一下子就让各个俱乐部看到了巨大收效,也加大了投资的决心。过去中超联赛的引援都是放在两头的,中后卫和前锋线加强,中场留给中国球员去忙活,因为那时候想要买一个外援组织型中场是非常贵的,便宜的不可能淘到实用的好货,所以大家都用中国球员。但是恒大改变了引援格局之后,整个中超原来可以由中国球员占据的中场中路,再度被外援碾压,越来越多的中场核心球员必须给外援让路了,越来越多的中路球员被逐渐挤到边路上去了。是中国足球的外援格局逐渐改变了国家队的用人格局,佩兰在位时就说,为什么他总是让国脚客串,因为在很多位置上中国球员是重叠的,在一些位置上中国球员又是无人可用的。他放弃中场强调走边路,也是因为中国足球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国产组织型中场让他放心,所以只能放弃中场。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十轮联赛过后,中超助攻排行榜上,占据前三位的竟然都是中国球员,分别是郜林6个助攻、武磊5个助攻和荣昊4个助攻,在传威胁球数量最多的中超前50名球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四个国脚是郜林25个、武磊18个、蒿俊闵16和于汉超14个。这两项数据结合来看,又是郜林和武磊遥遥领先,如果再从效率上进行调整排位的话,那么郜林平均31.2分钟传一次威胁球还是国脚第一;然后是于汉超39.6一次威胁球排第二;蒿俊闵44.3分钟传一次第三,武磊50.7分钟传一次威胁球排第四。从整个数量到效率,都是这四个国脚处于领先位置。那么传威胁球、助攻,这最应该是谁来刷的数据呢?看看跟他们一起上榜的外援在这些数据上领先的都是谁?传威胁球方面最多的是孔卡,然后是瓜林、莫雷诺(申花)、蒙特罗和奥古斯托、伊沃。他们全部都是清一色的中路球员,事实上无论是武磊、还是郜林、加上于汉超,他们都被外援挤到了边路,附带的,在射门机会上也让位于外援更多,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球队立足,他们就不得不扮演起更多辅助者的角色,更多为队友创造机会、传威胁球、助攻,甚至在助攻数据上,几名中国球员暂时都把外援挤到了后面,干起了本来是前腰或者进攻组织者干的活,虽然说他们也都各自有联赛进球,但是实际上他们在联赛里真正干的活,要比纯射手要多得多。
说到这里,就可以顺便提一下董学升,董学升在进球数据方面,无论是进球数,还是进球效率,没有一个国脚能够跟他媲美,8场比赛6个进球(截至第十轮),平均95分钟打进一粒入球,颇有国际射手的风范。这里面除了董学升超强的把握机会能力方面,还跟他在球队里承担的角色比较“纯粹”有关。李铁对他的要求就是进球,他不需要像其他国脚那样又是射手、又是前场进攻组织者,同时还得扮演给队友助攻的多重角色,因为华夏幸福这些方面前场外援全部能够包揽,董学升只要跟着他们做好配合就行了。
现在看来,外援引进的格局对于中国球员在联赛中扮演的角色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各队的踢法确实给不了中前场由中国球员来扮演核心组织者的空间了,越来越多“一专多能”型的国脚横空出世,什么都会一些,什么都可以辅助着外援去做,但是真正什么是中国球员核心主力承担的角色,至少在进攻方面来说,除了董学升目前进球数据十分亮眼可以跟外援平分秋色外,其他的很难挑出来。这样给国家队造成的影响就是,当我们打国际大赛需要国脚独自完成进攻组织等重要角色扮演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与在联赛中扮演的职责不同而产生水平上的差异。因此高洪波想要再复制他第一次带队时那样的打法,想要找到一个真正纯粹的前腰很难了,他只能是通过改造。他让武磊、张稀哲都尝试过前腰的位置,他以前在国家队还尝试过让蒿俊闵练习打前腰,在打完了世预赛两场关键战役后,高洪波肯定要为12强赛重新确定一个更稳固的阵容,毕竟这次带队又补充了不少新人,如何磨合好这批新人和旧人的组合,将是决定他未来成绩的关键。
高家军用人相对灵活
世预赛成绩不佳后,很多人都批评佩兰的战术,但是昔日贵州人和主帅朱炯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联赛中多数球队的战术限定了国家队战术选择,找替罪羊是容易的,实质性(地)的提升看来是遥遥无期的。”朱炯直接点出了佩兰受制于国脚资源的问题。佩兰最喜欢用的18人当中,就中轴线而言,正印中锋只有杨旭一个人,包括郜林都不算是纯中锋,因为他在俱乐部经常踢边路;影锋有两人,于大宝和武磊,他们也可以说是边锋,因为都喜欢活跃在右路,佩兰把于大宝和武磊也都放在过中间,可让他们打中锋;中场中路有郑智、吴曦和蔡慧康,他们三个人中,郑智和吴曦都可以打前腰,但是他们在各自俱乐部踢的都不是前腰,而是中前卫,也可以说是组织型中场,他们的角色主要是辅佐外援,而不是负责纯进攻组织角色的;蔡慧康是纯正防守型后腰;而中后卫方面,原本梅方和冯潇霆是两个纯正中后卫,但是佩兰后期弃用了冯潇霆,他坚持用张琳M担任其中一个主力中后卫,然后另外一个不断调整跟张琳M搭配的人选。作为正印中锋的杨旭,无论是首发场次和出场时间,都只能排在11人之外,因为国家队首发阵容中经常是“无锋战术”;而后防线上,梅方虽然是中后卫,但并不是俱乐部的绝对主力,张琳M不是中后卫,但是却一直客串;可以说国家队整个中轴线:没有前锋、缺少前腰、中后卫纯度不纯,这些其实是国家队一直潜在的问题。
对于佩兰这种乾坤大挪移式的用人方式,他自己曾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过:“中超中后卫的位置上大多数都被外援占据着,所以我认为目前中国球员能够打好中后卫这个位置的也就是我手上这几个球员。张琳M有能力打中后卫,任航在江苏打三后卫的时候,他也能客串中后卫。我当然希望球员在国家队打俱乐部熟悉的位置,但也有事与愿违的时候,至少在我们集训的时候,这几名球员的表现是让我满意的。”
从佩兰的话来看,他的资源问题有中超的现实问题,也有他自己选人的问题。而高洪波是怎么做的呢?
在整个后防线的人选上,他选择了正印中后卫冯潇霆、石柯和李昂三人;事实上任航也是可以打中后卫的,在他的国家队里也打过中后卫,无论是正印还是客串他都不缺人;在边后卫的问题上,左后卫他有任航、荣昊、丁海峰、李学鹏四个选择,右后卫有张呈栋、赵明剑和王彤三个选择;因此整个后防线他都不缺在俱乐部打习惯性位置的球员;不用像佩兰那样,非得用一些非主力或者不是该位置上的人。至于前场,高洪波面临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他原来最习惯于使用的传统型前腰没有了,但是,从数据上看,武磊和郜林,他们都能够在前场担任传球、助攻和射手的角色,因为高洪波不像佩兰那样,一定非要使用边路下底传中战术,所以中路必须要有个会包抄的正印中锋,使得选人特别有局限性,高洪波在中前场的战术相对灵活,射门不一定是中锋完成,可以用边锋内切,影锋插上、禁区前定位球多种战术。其中在对阵马尔代夫一战中,姜宁就是在右边锋的位置上独中三元,对阵卡塔尔的比赛,武磊在中路,黄博文在后腰位置上,都有进球。比起佩兰固执的打边路,高洪波用人更加灵活,进攻套路更加多样化,所以他应该暂时没有佩兰那种卡着一种标准、一种战术的用人的局限性困扰。
他有武球王更有闪亮新人
记者贾岩峰报道在高洪波国家队的用人上,无论是武磊等主力还是新入围的小将,在联赛数据上都得到有力的支撑。
武磊无愧武球王
让我们再看这次高洪波的选人,高洪波是一个很注重现代科技与足球相结合的教练,在联赛考察球员的基础上,他也会参考一些球员在联赛中表现的数据,加上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四点:速度、控制、技术和团队精神,才是他完整的选人依据。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选中的这批国脚在联赛中的数据表现如何吧。为此我们做了这样一组表格,指标分别为射门、助攻、传球、传中、传威胁球次数、抢断次数和解围次数以及控球时间。我们几项数据榜单中的前50名球员进行分别归类排序,这前50名球员显然是本土球员和外援都在内的,而我们主要是重点研究了中国球员那部分,尤其是重点关注了国脚,目的就是为了看看国脚在整个联赛各项最佳前50名球员中表现如何。
先从射门次数说起。整个联赛射门次数最多的前50名球员中,中国球员有15人,只占据整个排行榜的30%,这点充分佐证了整个联赛的中方进攻球员生存空间被外援严重挤压的事实,但是这其中也不乏亮点,比如说武磊就是其中一大亮点。在进入射门次数前50名的球员中,有6名国脚,按照射门次数多少进行排名分别是:武磊29次、郜林21次、任航16次、杨旭13次、吴曦12次和于汉超12次。前10轮,只有武磊有每场接近3次射门的平均值,其余球员最少的只有1.2次,那么如果指望国脚一次射门都能进球,确实勉为其难,没办法,无限开火权更多还是在各队外援脚下。很多人都被武磊在亚冠淘汰赛中最后绝杀的那一幕惊艳到了,而武磊也确实是整个联赛里中国球员射门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射门次数最多榜单前十名的中国球员,武磊排名第六。从这个数据能够看出,武磊承担的是上港进攻线上主力得分手的角色,埃神虽然重要,但是进攻战术体系中并没有剥夺他核心之一的地位。
随后,我们根据每个球员出场时间,再除以总的射门次数,就可以看到球员每隔多少分钟射一次门,这样可以看出球员的射门欲望,以及是否在进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武磊又是在所有中国球员中排名第一,他以每31.4分钟打一次门的数据,和平均35.8分钟打一次门的董学升以及37.1分钟打一次门的郜林占据了中超射门频率榜的前三位。由此可以看出,高洪波选择武磊和郜林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无论从射门次数、射门的频率来说,都是中国球员的佼佼者,是各自球队进攻核心,这样的球员到了国家队也能担当大任。
那么作为锋线球员射手的话,进球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进球效率我们是用总的比赛时间除以进球数,就能够得到一名球员打进一粒进球平均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就说明这个球员效率越高,而整个中超排名第一的球员是董学升,他一共踢了8场比赛,平均出场时间是72分钟,但是却打入了6粒进球,并列射手榜首位,他的进球效率是每95分钟就有一粒入球,排在第二位的是郜林,每156分钟打进一粒入球,于汉超、任航和武磊分别排在中国球员的四五六位,进球效率时间分别为242分钟/球、278分钟/球和304分钟/球。尽管这个数据武磊不是最高,但是他跟郜林综合比赛时间、射门次数和进球数及效率,算是佼佼者。而且他们在球队里承担的还不只是进攻者的角色,助攻、传威胁球任务都要分担。因此,武磊无愧武球王称号,而郜林本赛季的数据也是超级亮眼。
高家军新人有何特点?
最新的集训名单中,既有一些高洪波第一次执教国家队时候的核心主力,比如荣昊、张琳M、郜林和于海、蒿俊闵、冯潇霆;也有一些当时的替补球员比如杨旭、姜宁、李学鹏等人。但是最让人关注的还是几个新人的入选,比如连续三次入选最新高家军的赵明剑,连续两次入选的丁海峰和王彤,以及新新入选的胡人天。那么究竟他们身上有哪些出色的地方,让高洪波看上了他们呢?
在这几个新人当中,数据最抢眼的应该首推丁海峰,他是跟赵明剑、王彤和胡人天相比,唯一一个能够在各种数据榜单都榜上有名的球员。这些数据榜单包括传球总数、传中总数、传威胁球总数、抢断次数、解围次数和控球时间六个排行榜,每个排行榜都排出中超最好的前50名球员中的中国球员。而丁海峰都榜上有名。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几项数据应该结合起来看,如果单纯某个数值高,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传球总数高的球员基本都集中在中后场,毕竟球不可能经常在锋线球员脚下一直倒来倒去,因此把前后场球员这些数值去单纯对比评价球员,没有意义,传威胁球总数往往是中前场球员居多,但是丁海峰作为一名边后卫球员,他在传球总数,还有传威胁球总数的榜单上都能进入前50名,同时他在传中,抢断和解围也都能上榜,这至少说明丁海峰是一个攻守兼备、非常全面的球员,高洪波选择他是有道理的。另外,高洪波在左路上考虑可以用丁海峰跟姜宁是一套组合,同时用荣昊、李学鹏配于汉超也是一套组合,这样移植在俱乐部的体系,会更利于他们在国家队发挥。
赵明剑在整个数据榜上虽然没有那么抢眼,只是在控球时间上,排在山东鲁能队内的前三位,但是赵明剑在亚冠上的表现似乎要好于他在联赛中的表现,联赛中赵明剑很多数据没有上榜,这跟整个球队的成绩低迷有一定关系。高洪波选中他跟王彤,应该是给右路张琳M的伤病做好了候选人的准备。至于新人胡人天,他实际上曾经入选过高洪波的国家队,那是在2010年备战东亚杯的时候,他跟几个球员从国青被抽调到国家队跟着训练了半个月。胡人天在传中榜上以25个传中数排在第35位,但是看过泰达比赛会发现,胡人天可以内切,可以倒三角回传,也能够半高球传中,加上他有一定的突破能力,也是一个具有多重综合属性的球员。在右路前场人选上,有很多老国脚都能踢,高洪波应该是想要加强竞争,补充一下新人,所以选择了胡人天。
责任编辑:挠挠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1 06-02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洪波时期国家队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