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蜗牛健身房那么多穿篮球鞋人卖卡

健身房的“水”到底有多深? 售卡就是一场坑人大戏-上海频道-东方网
> 滚动新闻
保护视力色:
健身房的“水”到底有多深? 售卡就是一场坑人大戏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珠还 选稿:实习生顾怡勤
  东方网记者陈珠还11月28日报道:前不久,“原力健”健身会所(七宝店)突然关门,致使数千会员无人接收利益受损,此事发生后,即引发各方关注。“很少有哪一行像健身房这样黑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整个行业迟早要出问题。”曾在健身行业从业数年的社会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行业其实“水很深”:入行门槛低、成本高、管理方式粗放、盈利模式急功近利......这些不健康的运营环节都是眼下健身行业的“死穴”,也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较为“畸形”的生存状态。
  售卡就是一场坑人大戏
  市民小汤如今是一名旅游从业人员,而就在去年,他还是原力健健身会所的一名私人教练,教龄已三年。通过这些年和健身行业的亲密接触,他对这一行的各种“潜规则”已熟稔于心,也正是对业内种种不规范现象的失望,他毅然离开了这个行业。谈及日前发生的原力健七宝店突然倒闭,小汤说,这都是健身行业畸形的盈利模式惹的祸。
  小汤告诉记者,上海市面上的健身房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卖卡和卖私教课程。“大家都在抢这块蛋糕,但是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健身房的投资比较大,如果顾客增长没有跟上,就会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发生。”小汤说,在激烈的竞争下,健身房的生存压力很大,于是一些老板就想着先圈钱。
  其中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不少门店还没开张,就已经有一些销售人员在门口拉会员了。在业内做“预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样能快速汇集资金,装修、人员等成本基本都是从这里拿出来,很多人也愿意去做,因为预售时候的销售提成比正式营业时高出10%。”。然而,这样的预售对消费者而言其实没有任何保障,时常可见的是,由于被竞争对手击垮或者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有些健身房还没开业就已经关门了。
  小汤说,有些健身会所会搞虚假宣传,实际店内的情况并不如宣传资料上这么光鲜,比如原力健七宝店,当时开业时的健身器材并非新购入的,而是几家店的旧器材拼凑而来,“外面重新喷漆,看上去好像新的一样,如果有消费者怀疑,店员便会对消费者解释说是因为人气旺,使用的人多造成的。”
  入行几乎“零门槛”
  在我国,健身行业尚处刚起步阶段,可以说是商机无限。但是,由于入行门槛较低,加之没有直接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管,健身行业的发展似乎并不顺畅。随着健身行业逐渐走向“大众化”,社区边、商务中心内的健身会所也多了起来,但在光鲜的背后却是门店突然关闭,消费者无辜被“甩”。
  “想开健身房只要有钱有场地就可以了,几乎没什么限制。”小汤告诉记者,上海的健身房从业者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即便是管理层也往往不具备专业管理知识,他们进入公司后,首先想的不是提升服务品质,而是想方设法获取更高的利润提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小汤说,在“原力健”的3年间,他见过店内雇佣过年仅15岁的销售人员,还有的教练“无证上岗”,“没有通过培训考试也没关系,可以边干边考试,如果外聘的教练,也是只看曾经打过什么比赛。”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健身房分直营和加盟两种。加盟一家健身房需要什么条件呢?一位金仕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20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需要三、四百万的资金,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资质要求,但总公司将实地考察场所地理位置和周边情况,并一次性收取加盟费。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健身业揭内幕:推销会员年卡多为圈钱 很多私教没资质(全文)_网易新闻
健身业揭内幕:推销会员年卡多为圈钱 很多私教没资质(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健身业揭内幕:推销会员年卡多为圈钱 很多私教没资质)
健康100健身房的器械都搬走了,消费者买了卡却无法使用。
台海网4月1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健身感兴趣吗?&&舞蹈、游泳、瑜伽,来了解一下吧。&路上,经常能遇到这样推销健身卡的人员。不过,如果真的动心了,还得多一个心眼。最近,有读者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说刚办了健身卡,健身房突然关门了;还有的买了预售卡,可是半年过去了健身房还没开业。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健身房,业内人士揭开了健身行业&圈钱&的内幕。律师提醒,如果买了健身房的年卡无法消费,不论是健身房关门了还是迟迟不开业,都可以报警。
健身房突然停业说要装修
其实是等着新老板来接手
去年12月,吴女士在君尚广场的美洲健身买了预售健身卡,但是到现在也没用上。
&办卡的时候说12月底就会开业,结果到现在都还没装修。&吴女士说,当时这家店做活动,办两年年卡送一年,只需要3000多元,她觉得挺划算,没想到一直拖到现在,丝毫没有开张的迹象。
吴女士多次联系店家,对方都说是商场和施工团队的原因。记者昨晚联系了这家健身中心的店长廖先生,他说是商场一直延期,所以无法开业。
王先生去年12月在健康100宝龙店办了一张健身卡,今年3月他第一次去锻炼,却发现健身房一片狼藉,器械不见了,连灯具都被搬走了。&我办的是9个月的卡,只要899元。&王先生说,据店里的会籍顾问林女士告知,健身房要重新装修暂停营业,但直到现在也没见什么动静。
同样是这家健身房会员的洪先生告诉记者,这家店已是第二次暂停营业了。去年9月,健身房也是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门,他从其他会员口中听说是为了装修,可是两个多月后再开张,他觉得店里根本就没进行过装修。
记者致电健康100的会籍顾问林女士,她说健身房没有关闭,将有新的老板来接手,重新开业时间还不清楚。会员可以等健身房重新开业再来,或者把会籍转到禾祥分店,如果要退款,只能凭合同退余额的70%。
据了解,因为对店家的补偿方案不满意,有七八十名会员正在商量如何维权。【内幕】
市场饱和店家低价抢客源,资金链出问题老板就跑路
&健康100为了吸引顾客,卖卡卖得很便宜,比普通健身房的健身卡便宜一半,所以经营不下去,很多员工都跑了。&曾经在健康100工作的小星(化名)说,有些健身房以低价吸引会员维持生存,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老板就可能关门卷款走人。
从事健身行业十多年的小文(化名)说,目前岛内超过10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至少有50家,还有不少开在居民楼的小型健身房,市场已经饱和。健身房遍地开花带来的效应,就是店家为争抢客源竞相压价,有的甚至明显低于运营成本。
据记者了解,10年前岛内一家中档规模的健身中心,年卡一般售价在1600元到2000元左右,但现在只要1000元左右。&物价、人工和房租都涨了,年卡价格却降了,这显然不合常理。&小文说。
&圈钱&模式在业内盛行,不用付利息比贷款划算
小文说,和其他行业先投入再盈利的模式不同,健身行业是先盈利再投入,因此&圈钱模式&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趋势。而价格战带来的恶果,是店家没心思做长远规划和发展。
小文说,健身中心的运作模式,一般是选址租房后,在装修和采购设备的同时预售年卡,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一开张就有很多会员办卡,店家确实有获利,但后面几年基本上都是吃老本。&他说。
集美一家健身中心私教阿杰(化名),证实了小文的说法。他说,之前在一家健身房工作,店里还在装修,就先雇用了专业的销售团队,两三天内预售卡达几百万元。销售团队拿走30%提成后,剩下的就是店家的营运成本。
&老板第一年笑,第二年发呆,第三年就要哭了。&小文说,如果店家没有好的运营模式吸引新的顾客,基本上只能撑两三年。这时候,不少健身房就会发起新一轮&圈钱&,大量低价售年卡。&有良心的,圈到钱后会继续营业,没良心的,圈到钱后就将健身房打包转让,找人背锅,自己再开家店继续圈钱。&小文说,在这种模式刺激下,健身房遍地开花,&至少圈到的这些钱,不用付利息,比贷款划算。&
私教课一节上百元,教练没资质老板也敢聘用
除了卖年卡,健身房的另一块收入就是私教课程。虽然购买私教课程的会员只有10%左右,但一节课上百元,一买就是数千元上万元。在厦门的健身行业中,私教课程普遍都在200元左右,但去年集美一家健身会所推出一节课80元、买100节课送40节的优惠,在业内造成&轰动&。&连私教课程都开始打价格战了,品质怎么保证?&小文说。
据了解,1000平方米规模的健身中心,通常有20多名私教,大部分拿1500元到2500元的底薪,再加上私教课提成,如果没有底薪则与老板五五分账。一般私教每节课提成40%至50%,一个私教底薪加提成月收入一两万元不在话下。
不过,健身教练的专业能力良莠不齐。一般来说,健身教练从业必须持有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而据部分健身教练透露,资格证并不难考,无非是练练题库中的题目,最快7天就能拿到证,门槛很低。
即使是通过率很高的资格证,也不是非有不可的。岛外一家健身中心营业初期,一名学健美操的女生去应聘作前台人员,没想到老板直接把她聘为私教。女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老板安慰她:&别担心,你跟着视频熟悉动作,边学边教。只要口才好,一个星期后你就可以胜任。&听到这样的话,这名女生决定辞职。【提醒】
选择口碑好的场所
根据需要购买次卡
&健身中心的会员之间很少有交流,店家也不希望他们有联系。&小文说,有的健身中心老板跑路了,会员各自维权往往成本太高,想要联合维权,又很难获得联系方式。
喜欢运动的市民,要保障自己的权益,在选择健身机构时就要注意规避风险。业内人士说,首先要对健身房的情况有所了解,选择口碑较好的场所,相对来说,老店比刚成立的新店更有保障。另外,在办卡时最好是办理次卡,根据实际需要限量购买,不要贪图优惠一次性购买高额服务。
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最近接到了不少关于健康100的消费投诉。&对于这些消费纠纷,我们尽力调解。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调解结果,可以向法院起诉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丰说,如果买了预售卡健身房迟迟不开业,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店家根本没有实际经营的想法,只是虚构经营事实,骗取消费者预存款,则涉嫌诈骗。
郭丰建议,遇到健身机构突然关门又不归还会费余额,消费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联系其他消费者一起报案。&缴纳了会员费,老板突然跑路,要注意收集信息,证明他有其他财产,然后再起诉。&
(原标题:健身业揭内幕:推销会员年卡多为圈钱 很多私教没资质)
本文来源:台海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健身房赌的就是你不去 纠结办年卡还是次卡的人有救了
对赌是指交易商将客户的指令全部都不实际执行,客户赚多少公司就亏多少,客户亏多少公司就赚多少。
你一定遇到过去健身房办卡,在健身顾问介绍年卡与次卡时,犹豫不决最终在他的执导下,又毅然决然的办了年卡,起初你认为这是划算的,毕竟走进健身房的那一刹那,你是带着满满激情与热血,誓死要在健身房里洒下每一滴汗水,憧憬着自己每天来到这里,做有氧运动、练器械、还要跟着团课一站到底,不会浪费这张来之不易的年卡。
的确对于那些泡在健身房里的人们,这张年卡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但那只是少数,回想下自己是不是三分钟热血,在起初的两个星期还能每两三天去一次健身房,接下来的时候可能一个星期都不见得去一次了,猪妹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和舍友八个人每人办了一张年卡,我还算有毅力会是常去的一个,剩下的6个姐妹都在新鲜一个月后,剩下的大半年几乎再没有踏进健身房一步。
为什么你会选择年卡?
1、心理惰性
很多人不愿意算这个账,打个比方,健身房年卡1800元,而60次的次卡1500元,很多人会想不差那300块钱,直接购买年卡,但是实际算下来,60次的次卡相当于一年中每星期去1-2次,而购买年卡的你,真的能做到每星期去一两次吗?
年卡可以享受无限次的权利,所以你认为年卡一定比次卡合适,随时都可以去健身房的年卡似乎多出了好多的样子,但是熟不知很多人在新鲜劲过后可能再也不会关顾于此了。
3、心理门槛未去除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消费者认为购买了年卡,就再也不用计较一年要来多少次合适,很多顾虑就没有了,这样的无限次可以成功的消除健身者的心理门槛而已。
学会判断 重在坚持
究竟你是要买年卡还是次卡,想必现在大家心里已经有一杆秤了,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健身达人,并且拥有极强的毅力,决心非常大,那选择年卡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初级训练者,平时意志力就不算坚定,那你完全可以购买一个次卡,先尝试着锻炼。
健生房的这种对赌协议,其实赌的就是你不去,你会发现健身房推销年卡来者不拒,看着明明只能容纳200人的健身房,他们每个月却能签下2000名顾客,当然这里有顾客不可能同一时间来锻炼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2000人里,起码有1000人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健生房的这种对赌协议,对于懒惰的人显然是中了它的陷阱,所以消费者们一定要做到理性消费,判断自己的能力来按需购买。但是更厉害的办法就是跟对赌协议进来一场较量,买了年卡的你坚持去健身房锻炼,让那些赌你不去的人啪啪打脸!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70%的人办卡后不能坚持 健身房赚的就是这些会员钱_新浪湖南_新浪网
一些健身房办卡的不少,实际坚持去健身锻炼的会员却不多,健身房常常空荡荡的。长沙晚报记者 李金 摄
   星辰在线5月23日讯(长沙晚报 记者 李金)
  “看到袁姗姗微博秀马甲线,我不服气!当天我就雄心壮志跑到小区健身房办卡去了,必须也练出个马甲线来!”家住开福区湘江世纪城的李女士是个健 身达人,游泳卡、健身卡、瑜伽卡,除了各种年卡办了一大堆,健身装备也非常“炫酷”,从服装到跑鞋到球拍。如今,像李女士这样舍得在健身上下“血本”的人 越来越多。从手环等智能运动装备,到高端跑鞋、运动衣;从“帅气”的山地自行车全副武装,到上千元聘请私人健身教练……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来临,人们在健 身上的消费支出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人都是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那么,大家到底在健身上花了多少钱?效果又如何呢?
  A 要健身先买买买,“装备党”汹涌来袭
  如今,“健身只需一双运动鞋”的消费观念早已落伍了。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健身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自己时尚潮人的装扮好去处。多数人在准备健身后,首先得配齐一套炫酷的“行头”,本着“想健身先扮潮”的理念,一大波“装备党”正汹涌来袭。
  家住开福区万国城的李女士立志打败“袁姗姗马甲线”后,先是到阿迪达斯运动服装店买了两套800元运动服、两件300元运动背心、两双700元 运动跑鞋、200元帽子;然后再买了100元运动水杯、两块50元擦汗毛巾、五双50元吸汗袜子、200元的臂包、1500元的运动耳机、2000元的运 动手表……随随便便一置办就是小一万元。
  “去健身本来就是为了变漂亮,当然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哒!你看明星的健身装备都特别潮。”李女士表示,自己只能算菜鸟,装备就是入门级别。而一些健身发烧友,光设备就是好几万。“我们花钱买的是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装备专业,打扮酷炫,在朋友圈晒照片也开心!”
  记者随机在某健身房调查了几位会员。家住珠江郦城的王女士把自己定位为“理智型消费者”,在可控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她向记者晒 出自己的账单:鞋子2双,总计700元;运动衣夏天两件共300元,冬天两件共800元,总计1100元;配件包括太阳镜、背包、臂包、帽子、袜子、保温 杯等,总计约1500元。由于购买的主要是国内二线运动品牌,粗略估算,王女士在装备上的花费为3000多元。
  除了以上标配,很多人会购买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设备,还有不少人买了“大件”:山地车、跑步机、健身全功能设备。“专业的山地自行车要三四千元,再配齐骑行服、头盔、手套、防护眼镜等装备。整套下来约5000元。”
  而跑步机,像乔山等一线品牌价位在1万元左右。在家随时可以锻炼,还不受天气场所限制,不少市民家都买了跑步机。
08-10 11:11|分享
08-10 11:07|分享
08-10 11:01|分享
08-10 08:43|分享
08-10 08:12|分享
08-10 08:08|分享
08-10 08:05|分享
08-10 08:03|分享
08-10 08:00|分享
08-10 07:58|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房卖饮料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