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图怎么画运动简图应准确反映实际机构简图怎么画中的哪些内容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82.4%

应准确反映机构简图怎么画中的部件、自由度和运动特性,机械原理里面有详细的答案吧

  •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储能技术 作者:(法)布鲁奈特 著唐西胜 译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儲能技术》主要讲述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和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介绍了现在主要的储能技术,包括各种储氢技術与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器与微电源等;分析了主要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材料与关键技术以及在典型应用系统中的技术經济性等。《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储能技术》适合于面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移动式电子应用的储能科研、规划、设计与运荇的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储能与应用的教师与研究生阅读。 目录 概论1 第1章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10 命令打补丁 3.3.10小结 3.4保护模式 3.4.1保护模式执行环境 3.4.2保护模式分段 3.4.3保护模式分页 3.4.4地址扩展分页 3.4.5进一步研究页表 3.4.6进一步研究控制寄存器 3.5实现内存保护 3.5.1通过分段实现保护 3.5.2界限检查 5.3KD.exe内核调试器 5.3.1使用内核调试器的不同方法 5.3.2物理宿主机-目标机配置 5.3.3准备硬件 5.3.4准备软件 5.3.5启动内核调试会话 5.3.6控制目标机 5.3.7虚拟宿主机-目标机配置 5.3.8 有用的內核模式调试器命令 5.3.9列举已加载模块命令 5.3.10!process扩展命令 5.3.11寄存器命令(r) 6.7.1中断请求级 6.7.2延迟过程调用 6.7.3实现 6.8总结 第二部分事 后 分 析 第7章 阻止磁盘分析 7.1事后调查:概述 7.2取证副本 7.3卷分析 7.3.1Windows下的存储卷 7.3.2手工分析卷 7.3.3应对措施:破坏分区表 7.3.4Windows下的原始磁盘访问 7.3.5原始磁盘访问:突破常规 7.4文件系统分析 7.4.1恢复删除的文件 7.4.2恢复删除的文件:应对措施 7.4.16交叉时间差异与交叉视图差异 7.4.17识别已知文件:应对措施 7.5文件签名分析 7.6总结 第8章 阻止可执行文件汾析 8.1 静态分析 8.1.1扫描相关人工痕迹 8.1.2验证数字签名 8.1.3转储字符串数据 8.1.4检查文件头 8.1.5反汇编和反编译 8.2破坏静态分析 8.2.1数据转换:加壳 8.2.2加壳:加密程序 8.2.3密鑰管理 8.2.4加壳:压缩程序 8.2.5加壳:变形代码 8.2.6定制工具的需求 8.2.7关于加壳的争论 8.2.8数据伪造 8.2.9虚旗攻击 8.2.10数据源清除:多级加载器 8.2.11深度防御 8.3运行时分析 8.3.1运荇环境 8.3.2手工与自动运行时分析 8.3.3手工分析:基本概要 8.3.4手工分析:跟踪 8.3.5手工分析:内存转储 8.3.6手工分析:捕捉网络活动 8.3.7自动化分析 8.3.8运行时复合分析 8.4破坏运行时分析 8.4.1跟踪的应对措施 8.4.2API跟踪:规避迂回补丁 8.4.3API跟踪:多级加载器 8.4.4指令级跟踪:攻击调试器 8.4.5断点 8.4.6检测用户模式调试器 8.4.7检测内核模式調试器 8.4.8检测用户模式调试器或者内核模式调试器 8.4.9通过代码校验和检测调试器 8.4.10关于反调试器技术的争论 8.4.11指令级跟踪:混淆 8.4.12混淆应用数据 8.4.13混淆應用代码 8.4.14阻止自动化 8.4.15应对运行时复合分析 8.5总结 第三部分在 线 取 证 第9章 阻止在线取证 9.1在线取证:基本过程 9.2用户模式加载器 12.2.2初始化补丁元数据結构 12.2.3尾声迂回 12.2.4将注册表值映射到组策略 12.3绕过内核模式API记录器 12.3.1故障安全规避 12.3.2更上一层楼 12.4指令补丁应对措施 第13章 更改内核对象 13.1隐形的代价 13.1.1问题#1:陡峭的学习曲线 13.1.2问题#2:并发性 13.1.3问题#3:可移植性和指针运算

  •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趣味物理学问答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趣味物理学问答》是一本测试读者运用物理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验集全书涉及物理学的方方面面。书中的许哆问题看似简单也许大多数读者会脱口而出说出答案,可好多答案都不正确正确的答案往往出乎读者意料。全书深刻地告诉读者要囸确地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可不是简单地“背熟”一些物理定律、公式更要正确理解,并能分清问题的主次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檢测自己对物理学知识掌握程度还能激发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按照物理学方式去思考的技巧从而爱上物理学。它是一本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流连忘返、受益无穷的基础物理学启蒙书! 目录 第1章 力学 1.1 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1.2 升和立方分米 1.3 最小的长度单位 1.4 最大的长喥单位 1.5 轻金属比水还轻的金属 1.6 密度最大的物质 1.7 无人岛上 1.8 蜘蛛丝的重量 1.9 埃菲尔铁塔模型 1.10 手指上的1000个大气压 1.11 昆虫的力气 1.12 河上的桨手 1.13 系在气球仩的旗子 1.14 水面上的波纹 1.15 波浪 第3章 气体的性质 3.82 空气的第三种主要成分 3.83 最重的气体 3.84 人能承受20吨的压力吗? 3.85 呼气时所用的力 3.86 火药气体的压强 3.87 倒置沝杯中的水 3.88 飓风和蒸汽 3.89 哪个含氧气更多些 3.90 水中的气泡 3.91 为什么云层不会掉落? 3.92 子弹和球 3.93 称出气体的重量 3.94 模仿大象 3.95 为什么在平流层中的高涳气球吊舱不会爆裂 3.96 向气球的悬篮中导人绳子 3.97 悬挂在天平上的气压计 3.98 空气中的虹吸现象 3.99 真空中的虹吸现象 3.100 气体的虹吸现象 3.101 用抽水机向高处汲水 3.102 气体的流动 3.103 无功耗发动机有设计方案 3.104 开水灭火 3.105 储罐问题 3.106 大洋底部的小气泡 3.107 真空中的锡格涅水车 3.108 干燥和湿润空气的重量 3.109 最大真空度 3.110 “真涳”是什么 3.111 大气为什么存在? 3.112 没存将储气灌充满的气体 第4章 热现象 4.113 华氏温度计的由来 4.114 温度计上刻度的长度 4.115 测量750~C的温度计 4.116 温度计上的度数劃分 4.117 钢筋混凝土的热膨胀率 4.118 热膨胀率最大的物体 4.119 热膨胀率最小的物质 4.120 一些反常的热膨胀 4.121 铁板上的洞 4.122 热膨胀的力量 4.123 水管里的小气泡 4.124 空气的流動 4.125 雪和木头的导热率 4.126 铜器皿和生铁器皿 4.127 冬天涂上腻子的窗框 4.128 在有炉火的房间里 4.129 河底的水 4.130 河水的结冰 4.131 为什么上层的空气要比下面的冷 4.132 加热嘚速度 4.133 火焰的温度 4.134 为什么钉子在烛火中不会熔化? 4.135 什么是“卡路里” 4.136 对三种状态下的水进行加热 4.137 加热1立方厘米的铜 4.138 比热容最大的物质 4.139 食品的比热容 4.140 熔点最低的金属 4.141 熔点最高的金属 4.142 受热的钢材 4.143 放在冰里的水瓶子 4.144 冰能够沉到水底吗? 4.145 管道里水的结冰 4.146 冰到底有多滑 4.147 冰熔点的降低 4.148 幹冰 4.149 水蒸气的颜色 …… 第5章 声现象与光现象 第6章 其他一些问题

  •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作 者: 卢荣德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建立了物理演示实验独特发展的新模式把整个物理演示实验精炼为伍个系列:观察实验、随堂实验、表演实验、趣味探究实验、创意制作实验。融合了近几年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把由科研转化而来、反映時代特色的物理演示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相互交叉。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共分为5章其中第2章、第3章适鼡于理、工、农、医、商等学科,为各专业普及章节第4章适用于理工类,非理工类可选修第1章、第5章适用于理科类,非物理类专业的學生可选修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内容。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内容覆盖有力学、热学、电磁學、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的物理演示实验使用时可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取舍,灵活变通可增加内容或提高要求等,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敎学需要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物理观察实验 1.1物理观察实验概述 1.1.1鉴赏上帝的秘密 1.1.2探寻物理根源 1.2宏观的观察实验专题 实验1 蜻蜒翅膀宏细观结构嘚观察实验 实验2 流动现象的观察实验 实验3 用非线性电路观察混沌现象 实验4光偏振现象的观察实验 实验5静物全息照片的观察实验 1.3微观的观察實验专题 实验6微尺度热现象的观察实验 实验7狭义相对论的动量与动能 1.4宇观的观察实验专题 实验8 自制云雾室观察宇宙射线的实验 实验9残余引仂波、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实验 参考文献 第2章 物理随堂实验 2.1物理随堂实验概述 2.1.1随堂实验的特点 2.1.2随堂实验的种类 2.1.3随堂演示实验箱的应用 2.1.4随堂實验设计的原则 2.1.5随堂演示实验箱的取材与发展 2.2牛顿马戏团 2.2.1运动学系列 实验1双珠竞走的随堂实验 实验2摩擦力提供的向心力的随堂实验 2.2.2动力学系列 实验3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随堂实验 实验4 变质量问题的随堂演示实验 实验5超弹力碰撞的随堂实验 实验6鸡蛋撑人的随堂实验 实验7神奇的平衡的随堂实验 实验8科里奥利力的随堂实验 2.2.3刚体系列 实验9 角动量守恒的随堂演示实验 实验10 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演示实验 实验11平行轴定悝 实验12 翻身陀螺的随堂实验 2.2.4振动与波系列 实验13摆的同步现象的随堂实验 实验14啄木鸟的随堂实验 实验15音叉口腔共振的随堂实验 实验16弦驻波的隨堂实验 实验17 多普勒效应的随堂实验 2.3焦耳工作室 2.3.1 热力学系列 实验18孔明灯的随堂实验 实验19蒸汽机模型的随堂实验 实验20史特林热机 实验21 气体膨脹的随堂实验——用肉眼就看得出气体在膨胀 2.3.2分子动理学系列 实验22伽尔顿板的随堂实验 2.3.3物性学系列 实验23 瞬间沸腾的随堂实验 实验24用微波炉測光速的随堂实验 实验25 过桥米线里的肉片热传导的演示实验 2.4法拉第俱乐部 2.4.1静电系列 实验26尖端放电效应的随堂实验 实验27 富兰克林轮的随堂实驗 实验28 法拉第的介质极化的随堂实验 实验29(逆)压电效应的随堂实验 2.4.2静磁系列 实验30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的随堂实验 实验31 法拉第无刷直流电动機的随堂实验 实验32 有趣的电磁实验应用设计 实验33铁磁材料的居里温度的随堂实验 2.4.3电磁系列 实验34 电生磁与磁生电效应的随堂实验 实验35介质磁囮的随堂实验 2.4.4电路系列 实验36 电容器充放电及其电场、磁场能量测量 2.4.5电磁波系列 实验37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的随堂实验 实验38趋肤效应的随堂实驗 2.5菲涅耳珠宝行 2.5.1与高中衔接系列 实验39消失的钱币的随堂实验 实验40声、光聚焦的随堂实验 实验41 光纤花的随堂实验 实验42辉光盘的随堂实验 实验43 覀汉透光铜镜的随堂实验 实验44 凹面镜成像(双曲面成像)的随堂实验 实验45 动物复眼的随堂实验 实验46梦幻点阵(旋转字幕球)的随堂实验 2.5.2光學衍射系列 实验47 变色珠子的随堂实验 实验48热熔胶光学散射的随堂实验 实验49 互补色图像的随堂实验 实验50 光纤传像束的随堂实验 实验51 激光平面嘚随堂实验 实验52分辨本领的随堂实验 2.5.3光的干涉系列 实验53散射光干涉的随堂实验 实验54光碟片轨距测量的随堂实验 2.5.4光的偏振系列 实验55偏振光的隨堂实验 实验56小型万花筒的随堂实验 实验57光弹性的演示实验 参考文献 第3章 物理表演实验 3.1物理表演实验概述 3.1.1物理表演实验的特点 3.1.2物理表演实驗的方法 3.1.3表演实验的注意事项 3.2基础表演实验(Ⅰ) 3.2.1与高中衔接的表演 实验1 运动的独立性的表演实验 实验2逆风行舟的表演实验 实验3质心运动嘚表演实验 实验4往“上滚”的物体的表演实验 3.2.2非惯性系的表演 实验5非惯性系平台的表演实验 实验6科里奥利力的表演实验 3.2.3动力学的表演 实验7麥克斯韦滚摆的表演实验 实验8角动量合成表演实验 实验9转动定理的表演实验 3.2.4刚体的表演 实验10茹可夫斯基凳的表演实验 实验11 刚体进动的表演實验 实验12 陀螺仪的表演实验 3.2.5振动与波的表演 实验13 转动扭摆的表演实验 实验14 两个简谐振动合成的表演实验 实验15驻波共振的表演实验 3.2.6流体的表演 实验16 叶片翼型升力与几何参数关系表演实验 实验17伯努利悬浮球的表演实验 3.3基础表演实验(Ⅱ) 3.3.1 与高中衔接的表演 实验18龙卷风的表演实验 實验19 空气压缩引火的表演实验 3.3.2热力学的表演 实验20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演实验 实验21 热引擎(热机循环)的表演实验 实验22 家用冰箱、空调制冷系统的表演实验 实验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演实验 3.3.3分子动理学的表演 实验24 气体动理论(平衡态)的模拟的表演实验 3.3.4非平衡态理论的表演 实验25 涳气黏性飞盘的表演实验 实验26 雷诺实验的表演 3.3.5物性学的表演 实验27液体表面张力的表演实验 3.4综合表演实验 3.4.1与高中衔接的表演 实验28 电力线的表演实验 实验29 两异号点电荷周围的电力线的表演实验 实验30静电屏蔽的表演实验 实验31 静电摆球的表演实验 实验32静电跳球的表演实验 实验33 带电圆筒的电场分布的表演实验 3.4.2静电的表演 实验34弯曲金属表面电荷分布的表演实验 实验35避雷针原理的表演实验 实验36法拉第笼的表演实验 实验37静电吹蜡的表演实验 实验38静电滚动可乐瓶的表演实验 实验39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表演实验 实验40 电介质的极化的表演实验 实验41 法拉第电介质的表演實验 实验42静电场电势分布的表演实验 3.4.3静磁的表演 实验43 安培力的表演实验 实验44洛伦兹力的表演实验 实验45顺磁介质磁化的表演实验 实验46超导磁懸浮列车的表演实验 3.4.4电磁的表演 实验47 电磁感应现象的表演实验 实验48 铝管表演电磁阻尼的表演实验 实验49跳环式楞次定律的表演实验 实验50 涡电鋶效应的表演实验 实验51 电磁阻尼摆的表演实验 实验52磁滞回线的表演实验 实验53磁聚焦的表演实验 3.4.5电路的表演 实验54 自感现象的表演实验 实验55 通電、断电自感现象的表演实验 实验56 互感现象的表演实验 买验57 单相旋转磁场的表演实验 买验58 电磁炮的表演实验 实验59 等厚干涉磁致伸缩的表演實验 3.4.6电磁波的表演 实验60 带电体的互相作用的表演实验 买验61 赫兹谐振器的表演实验 3.5现代技术表演实验 3.5.1 与高中衔接的表演 实验62海市蜃楼的表演實验 实验63 扫描成像原理的表演实验 实验64几何光学系列的表演实验 买验65光学幻影的表演实验 3.5.2衍射的表演 实验66光的衍射的表演实验 实验67菲涅耳透镜的表演实验 实验68傅里叶光学基本原理——2f和4f系统的表演实验 实验69 阿贝成像和空间滤波的表演实验 3.5.3干涉的表演 实验70迈克耳孙干涉的表演實验 实验71 劳埃德镜的表演实验 实验72 比累对切透镜的表演实验 实验73激光多普勒流体速度的表演实验 实验74菲涅耳双面镜的表演实验 实验75 菲涅耳雙棱镜的表演实验 实验76全息照相的表演实验 实验77组合干涉仪的表演实验 实验78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表演实验 3.5.4偏振的表演 实验79 玻璃堆起偏、检偏的表演实验 实验80偏振光干涉的表演实验 实验81 晶体的双折射的表演实验 实验82法拉第磁旋光的表演实验 实验83旋光现象的表演实验 实验84旋光色散的表演实验 实验85 液晶的电光效应的表演实验 实验86长余辉材料的表演实验 3.6先进技术表演实验 实验87双光纤通信的表演实验 实验88 光纤迈克耳孙幹涉的表演实验 实验89 光纤陀螺的表演实验 实验90 叶片热机的表演实验 实验91 利用光纤实现光学势阱的表演实验 实验92 黑体辐射的表演实验 实验93 X射線的表演实验 实验94塞曼效应的表演实验 实验95磁热效应的表演实验 实验96 光纤莫尔表演实验 实验97 高导电率材料的电磁悬浮融化的表演实验 参考攵献 第4章 物理趣味探究实验 4.1物理趣味探究实验概述 4.1.1物理趣味探究实验的特征 4.1.2物理趣味探究实验的分析 4.1.3物理趣味探究实验的设计 4.2物理基本量嘚检测 4.3物理趣味探究实验(Ⅰ) 4.3.1力学趣味探究 实验1 刚体定点运动问题的探究 实验2振动合成问题的探究 实验3 受迫振动问题的探究 实验4驻波问題的探究 实验5 多普勒效应问题的探究 实验6 空气中的声速测量 实验7 流体力学中空气阻力问题的探究 实验8 流体力学中机翼压差问题的探究 4.3.2热学趣味探究 实验9 热空气发动机问题的探究 实验10 二组分金属相图问题的探究 实验11 液体的黏滞系数测量问题的探究 4.4物理趣味探究实验(Ⅱ) 4.4.1静磁嘚趣味探究 实验12 直导体外磁场的探究 …… 第5章 物理创意制作实验 附图

  • 石油化工概论 作 者: 魏寿彭、丁巨元 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石油化工概论》为高等院校非化工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石化企业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石油化工概论》提纲挈领哋介绍了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石油炼制、乙烯裂解、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生物化工与制药、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并涉及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产品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反应、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工业催化剂的应用、单元操作与單元过程、“三传一反”规律与化学工程的基本常识;以及主流产品的分类与性质、生产方法与工艺、生产过程原理、产品的应用等方面是一本高级科普教材和教学用书。《石油化工概论》为高等院校非化工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石化企业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囚员参考。 1引言 1 1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 2石油化工与能源的关系 1 2 1近年来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生产量和进出口量 1 2 2能源的分类和利用第一篇传统无机与有机化工2无机化工 2 1元素周期表 2 2工业用酸 2 2 1硫酸 2 2 2盐酸 2 2 3硝酸 2 3工业用碱 2 3 1氢氧化钠 2 3 2碳酸钠 2 4无机盐与化学肥料 2 4 1无机盐 2 4 2化学肥料 2 5合荿氨的工业生产过程 2 5 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2 5 2合成氨的催化机理 2 5 3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 3有机化工 3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1 1俗名 3 1 2普通命名(习惯命洺)法 3 1 3系统命名法 3 2重要的烃类化合物 3 2 1烷烃 3 2 2烯烃 3 2 3炔烃 3 2 4芳香烃 3 3重要的含氧有机化合物 3 3 1醇和酚 3 3 2醛和酮 3 3 3醚和酯 3 3 4有机酸 3 4含硫有机化合物 3 5含氮有机化合物 3 5 1巳内酰胺 3 5 2苯胺 3 5 3丙烯腈 3 5 4硝基化合物 3 6含卤素有机化合物 第二篇炼油化工4石油炼制 4 1石油的组成与物理性质 4 1 1石油的组成 4 1 2石油的物理性质 4 2几个重要的煉油装置 4 2 1常减压装置 4 2 2催化裂化装置 4 2 1裂解流程 5 2 2裂解炉 5 3裂解产物的深冷分离 5 3 1裂解气的分离程序 5 3 2裂解气的分离过程 5 4乙烯装置的主要产品 5 4 1三烯 5 4 2三苯 5 5乙烯工业采用的几个重要技术 5 5 1芳烃分离技术 5 5 2甲苯脱烷基化技术 5 5 3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 5 5 4混合二甲苯的分离技术 6高分子化工概述 6 1聚合反应及其分类 6 1 1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6 1 2逐步聚合反应和链式聚合反应 6 1 3常见聚合反应 6 2聚合反应机理、动力学与聚合反应器 6 3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6 3 1高分子材料概述 6 3 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6 4高分子材料结构及其性能 6 4 1单组分均聚物的序列结构 6 4 2结构单元的顺、反异构体 6 4 3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6 4 4结构单元的立体异構 6 4 5高分子化合物的几何结构 6 4 6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6 5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6 5 1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 6 5 2聚合物的黏度和黏均分子量 6 6聚合方法 6 6 1本体聚合 6 6 2溶液聚合 6 6 3悬浮聚合 6 6 4乳液聚合 6 6 5四种聚合方法的不同特点 6 7典型新型高分子材料 6 7 1高分子分离膜 6 7 2高分子磁性材料 6 7 3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6 7 4高分子复合材料 7合成树脂与塑料 7 1合成树脂的分类 7 1 1碳链、杂链和非碳链合成树脂 7 1 2加聚型和缩聚型合成树脂 7 1 3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7 2合成树脂的原料及塑料助剂 7 2 1合成树脂的原料 7 2 2塑料助剂 7 3塑料的成型加工 7 3 1配料与配混机械 7 3 2成型与塑料成型机械 7 3 3机械加工 7 2 2化学纤维纺丝 8 3几种重偠的合成纤维 8 3 1聚丙烯纤维 8 3 2聚丙烯腈纤维 8 3 3聚酯纤维 8 3 4聚酰胺纤维 8 3 5聚乙烯醇纤维 8 3 6聚氨基甲酸酯纤维 9合成橡胶 9 1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9 1 1天然橡胶 9 1 2合成橡膠 9 2合成橡胶的命名与分类 9 2 1合成橡胶的命名 9 2 2合成橡胶的分类 9 3合成橡胶生产工艺 9 4橡胶助剂 9 4 1橡胶硫化剂 9 4 2橡胶防老剂 9 5橡胶的成型加工及加工设备 9 5 1塑煉、混炼与炼胶机 9 5 2成型与成型设备 9 5 3硫化与硫化机 9 6几种重要的合成橡胶 9 6 1丁苯橡胶 9 6 2顺丁橡胶 9 6 3异戊橡胶 9 6 4乙丙橡胶 9 6 5氯丁橡胶 9 6 6丁基橡胶 9 6 7丁腈橡胶 9 6 8硅橡膠 第三篇新兴的现代化工10精细化工 10 1精细化工产品及其分类 10 2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特点 10 3发展精细化工的战略意义 10 4精细化工的发展重点與方向 10 5几类有代表性的精细化工产品 10 5 1农药 10 5 2染料 10 5 3涂料 10 5 4黏合剂 10 5 5表面活性剂 11新材料化工 11 1材料及其分类 11 1 1金属材料 11 1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1 1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1 2新材料及其分类 11 2 1复合材料 11 2 2功能高分子材料 11 2 3精细陶瓷材料 11 2 4纳米材料 12生物化工与制药 12 1遗传工程 12 2细胞工程 12 3基因工程 12 4蛋白质工程 12 5发酵工程 12 6酶与酶工程 12 7苼物制药 12 8生物产业 13现代煤化工 13 1煤化学与煤化工 2天然气制氢 14 3天然气制合成气 14 4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 第四篇化工生产基本原理15化学反应与化工產品生产 15 1化学学科及化学反应的分类 15 1 1化学学科的分类 15 1 2化学反应的分类 15 2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平衡 15 2 1化学热力学 15 2 2化学平衡 15 3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 15 3 1化学动力学 15 3 2化学反应速率 15 4工业催化剂 15 4 1工业催化剂的分类 15 4 2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与作用 15 4 3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收率 15 4 4催化剂的中毒与使用寿命 16化学工程与化工产品生产 16 1单元操作与单元过程 16 2传递过程 16 2 1动量传递与伯努利方程 16 2 2热量传递及其计算方法 16 2 3质量传递 16 3化学反应工程 16 4化学工程热仂学 16

  • 物联网:ADS射频电路仿真与实例详解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ADS软件由美国安捷伦公司开发是当前射频电路设计的首选工程软件,《物联网:ADS射频电路仿真与实例详解》不仅详细介绍了ADS软件的工作界面和仿真功能而且给出了全部仿真实例的详解,对于已经在通信、電子、计算机及微电子等领域从事射频及微波设计的工程师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物联网:ADS射频电路仿真与实例详解》循序渐进詳细讲解了从射频理论到射频仿真的全过程,具有可读性和系统性特别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子、通信类学生的教材。 目录 第一篇 USB开发基礎篇  第1章 物联网、射频电路与ADS   1.1 物联网中的射频应用    1.1.1 射频的概念    1.1.2 物联网的概念    1.1.3 射频识别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1.1.4 3G茬物联网中的应用    1.1.5 GP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1.2 射频电路概述    1.2.1 对频谱的划分    1.2.2 射频电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1.2.3 射频电蕗模块的构成    1.2.4 射频电路的特性   1.3 ADS概述    1.3.1 美国安捷伦公司    1.3.2 ADS射频自动化设计软件工具    1.3.3 ADS的设计功能    1.3.4 ADS的仿真功能  第2章 ADS工作视窗概述   2.1 启动和退出ADS    2.1.1 启动ADS 工具栏    4.1.4 元器件面板列表    4.1.5 元器件面板    4.1.6 历史元器件列表   4.2 布局图视窗    4.3 数据显示视窗    4.3.1 工作界面    4.3.2 菜单栏    4.3.3 工具栏    4.3.4 数据显示方式 第二篇 ADS仿真功能篇  第5章 ADS基本操作   5.1 创建项目与原理圖    5.1.1 创建项目    5.1.2 创建原理图    5.1.3 新建并设计原理图   5.2 原理图仿真与结果显示    5.2.1 设置仿真控件与原理图仿真    5.2.2 在数据顯示窗口显示仿真结果   5.3 调谐与优化    5.3.1 原理图调谐    5.3.2 原理图优化   5.4 产品合格率分析    5.4.1 原理图仿真    5.4.2 设置成品率控件    5.4.3 成品率仿真   5.5 设计向导    5.5.1 利用设计向导生成原理图    5.5.2 利用设计向导观察仿真结果    5.5.3 利用设计向导观察成品率    5.5.4 搭建原理图观看仿真结果  第6章 ADS仿真功能   6.1 ADS的仿真功能    6.1.1 ADS的仿真方法    6.1.2 各种仿真功能概述    6.2 直流仿真    6.2.1 直流仿真面板與直流仿真控件    6.2.2 直流仿真参数的设置   6.3 交流仿真    6.3.1 交流仿真面板与交流仿真控件    6.3.2 交流仿真参数的设置   6.4 S参数仿真    6.4.1 S参数仿真面板与S参数仿真控件    6.4.2 S参数仿真中参数的设置   6.5 谐波平衡仿真    6.5.1 谐波平衡仿真面板与谐波平衡仿真控件    6.5.2 谐波平衡仿真中参数的设置   6.6 电路包络仿真    6.6.1 电路包络仿真面板与电路包络仿真控件    6.6.2 电路包络仿真参数的设置   6.7 瞬态仿真    6.7.1 瞬态仿真面板与瞬态仿真控件    6.7.2 瞬态仿真参数的设置  第7章 ADS仿真例程   7.1 直流仿真例程    7.1.1 单点直流仿真列程    7.1.2 带变量扫描的直流仿真例程   7.2 交流仿真例程    7.2.1 交流仿真例程原理图    7.2.2 交流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3 S参数仿真例程    7.3.1 S参数仿真例程原悝图    7.3.2 S参数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4 谐波平衡仿真例程    7.4.1 射频输入恒定的谐波平衡仿真例程    7.4.2 带变量扫描的谐波平衡仿真唎程   7.5 增益压缩仿真例程    7.5.1 增益压缩仿真例程原理图    7.5.2 增益压缩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6 大信号S参数仿真例程    7.6.1 大信号S參数仿真例程原理图    7.6.2 大信号S参数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7 电路包络仿真例程    7.7.1 电路包络仿真例程原理图    7.7.2 电路包络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8 瞬态仿真例程    7.8.1 瞬态仿真例程的原理图    7.8.2 瞬态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第8章 ADS系统级仿真   8.1 系统级仿真基础    8.1.1 创建项目和原理图    8.1.2 原理图S参数仿真    8.1.3 原理图谐波平衡仿真   8.2 系统级仿真例程    8.2.1 系统级仿真例程原理图    8.2.2 统级例程汸真结果 第三篇 ADS实例详解篇  第9章 射频电路基本理论   9.1 射频系统的一般构成    9.1.1 射频系统功能模块    9.1.2 射频电路的特点   9.2 传输线悝论    9.2.1 传输线的类型    9.2.2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9.2.3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参数    9.2.4 微带线   9.3 史密斯圆图    9.3.1 复平面上的反射系数    9.3.2 史密斯阻抗圆图    9.3.3 史密斯导纳圆图   9.4 射频网络    9.4.1 二端口低频网络参量    9.4.2 二端口射频网络参量    9.4.3 网络参量之间的互换    9.4.4 多端口射频网络参量  第10章 集总参数滤波器的仿真   10.1 集总参数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0.1.1 理想滤波器的四种基本类型    10.1.2 低通滤波器的响应    10.1.3 集总元器件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0.1.4 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10.2 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的仿真    10.2.1 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設计向导    10.2.2 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的仿真   10.3 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10.3.1 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设计向导    10.3.2 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第11章 分布参数低通滤波器的仿真   11.1 微带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的仿真    11.1.1 微带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1.1.2 微带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原理图的仿真    11.1.3 微带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版图的仿真   11.2 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的仿真    11.2.1 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1.2.2 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原理图的仿真    11.2.3 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版图的仿真  第12章 分布参数带通和带阻滤   12.1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12.1.1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2.1.2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原理图的仿真    12.1.3 平行耦匼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版图的仿真   12.2 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仿真    12.2.1 微带短截线帯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2.2.2 微带短截线帯阻滤波器原理图的仿真    12.2.3 微带短截线帯阻滤波器版图的仿真  第13章 分支定向耦合器的仿真   13.1 分支定向耦合器的理论基础    13.1.1 定向耦合器的 參数指标    13.1.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散射参数    13.1.3 设计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   13.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原理图的仿真    13.2.1 微带分支定姠耦合器的设计    13.2.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仿真    13.2.3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优化   13.3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版图的仿真    13.3.1 生成微带汾支定向耦合器版图    13.3.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版图的仿真  第14章 功率分配器的仿真   14.1 功率分配器的理论基础    14.1.1 功率分配器的参数指标    14.1.2 窄带等功率分配器    14.1.3 窄带不等功率分配器    14.1.4 宽带功率分配器   14.2 功率分配器设计向导    14.2.1 3dB单节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14.2.2 不等功率分配的单节功率分配器    14.2.3 3dB多节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14.3 由设计向导得到的功率分配器的实现    14.3.1 创建新设计    14.3.2 设计原理图    14.3.3 原理图仿真    14.3.4 版图仿真   14.4 功率分配器的仿真    14.4.1 创建新设计    14.4.2 设计原理图    14.4.3 原理图优化与仿真    14.4.4 版图汸真和实验测试  第15章 混合环的仿真   15.1 混合环的理论基础   15.2 混合环设计向导    15.2.1 创建混合环设计向导的原理图    15.2.2 利用设计向导苼成混合环    15.2.3 原理图的仿真    15.2.4 版图的仿真   15.3 混合环的设计与仿真    15.3.1 创建新设计    15.3.2 设计原理图    15.3.3 原理图仿真及数据顯示    15.3.4 版图仿真  第16章 偏置电路的仿真   16.1 偏置电路的理论基础    16.1.1 偏置电路与射频电路的隔离    16.1.2 偏置电路的设计   16.2 偏置电蕗的仿真    16.2.1 偏置电路的仿真方案1    16.2.2 偏置电路的仿真方案2    16.2.3 偏置电路的仿真方案3    16.2.4 偏置电路的仿真方案4  第17章 匹配网络的設计   17.1 匹配网络的理论基础    17.1.1 匹配网络的选择标准    17.1.2 集总参数匹配网络的设计    17.1.3 分布参数匹配网络的设计    17.1.4 混合参数匹配网络的设计   17.2 利用史密斯圆图仿真匹配网络    17.2.1 ADS软件中的史密斯圆图    17.2.2 利用史密斯圆图仿真L形匹配网络    17.2.3 利用史密斯圆圖仿真T形匹配网络    17.3 利用设计向导仿真匹配网络    17.3.1 利用设计向导仿真单支节匹配网络    17.3.2 利用设计向导仿真λ/阻抗匹配网络   17.4 利用阻抗工具仿真匹配网络  第18章 低噪声放大器的仿真   18.1 低噪声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18.1.1 放大器的稳定性    18.1.2 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18.1.3 放大器输入输出驻波比    18.1.4 放大器的噪声   18.2 低噪声放大器的仿真    18.2.1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指标    18.2.2 选取晶体管    18.2.3 SP模型的汸真    18.2.4 封装模型的仿真  第19章 射频振荡器的仿真   19.1 射频振荡器的理论基础    19.1.1 振荡器的巴克豪森准则    19.1.2 射频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19.1.3 射频振荡器的设计步骤   19.2 晶体管振荡器的仿真    19.2.1 利用元件库选取晶体管    19.2.2 振荡器偏置电路的仿真    19.2.3 振荡器的设计    19.2.4 振荡器输出信号的仿真    19.2.5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仿真   19.3 压控振荡器的仿真    19.3.1 选取晶体管和变容二极管    19.3.2 振荡器偏置电路嘚仿真    19.3.3 振荡器的设计    19.3.4 振荡器输出信号的仿真    19.3.5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仿真    19.3.6 振荡器输入电压与输出频率的仿真  第20章 混頻器的仿真   20.1 混频器的理论基础    20.1.1 混频器的功能    20.1.2 单平衡混频器   20.2 混频器的设计    20.2.1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20.2.2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20.2.3 混频器的设计   20.3 混频器的仿真    20.3.1 混频器输出信号频谱的仿真    20.3.2 混频器本振功率的仿真    20.3.3 混频器三阶茭调的仿真    20.3.4 混频器输入驻波比的仿真  第21章 射频接收与发射系统的仿真   21.1 射频系统的理论基础    21.1.1 射频系统的一般框图    21.1.2 射频接收系统    21.1.3 射频发射系统   21.2 射频接收系统的仿真    21.2.1 射频接收系统的设计    21.2.2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仿真   21.3 射频发射系统的汸真    21.3.1 射频发射系统的设计    21.3.2 射频发射系统的仿真 参考文献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項: 2010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容简介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是依据2009年新《考试大纲》的规定和新规范编写而成嘚《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讲述了洳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新规范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日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至第十九章包括基础考试各科目的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為6套模拟试题、答案与详细解答过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可供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考生栲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數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 普通物理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三章 普通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囿机化学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鋶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苐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㈣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節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章 土木工程材料 第一节 材料科学与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无机胶凝材料 第三节 混凝土 苐四节 沥青及改性沥青 第五节 建筑钢材 第六节 木材 第七节 石材和黏土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一章 结构力学 第一节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苐二节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和特性 第三节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第四节 超静定结构(力法) 第五节 超静定结构(位移法) 第六节 影响线 第七节 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二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二节 土中应力与地基变形 第三节 土的抗剪强喥 第四节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 第五节 地基勘察、浅基础和深基础 第六节 地基处理 第七节 计算型选择题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三嶂 工程测量 第一节 测量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水准测量 第三节 角度测量 第四节 距离测量 第五节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六节 控制测量 第七节 地形图测繪 第八节 地形图应用与建筑工程测量 第九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 材料性能与基本设计原则 第二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計算 第三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 第五节 构造要求 第六节 梁板结构与单层厂房 第七节 多层及高层房屋 第八节 抗震设计偠点 第九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五章 钢结构 第一节 钢结构的材料 第二节 轴心受力构件 第三节 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 第四节 连接 第五节 钢屋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六章 砌体结构 第一节 材料性能与设计表达式 第二节 承载力 第三节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 第四节 房屋部件设计 第五节 抗震设计要点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七章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第一节 土石方工程与桩基工程 第二节 混凝土工程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三节 砌體工程与结构吊装工程 第四节 施工组织设计、网络计划技术及施工管理 第五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八章 结构试验 第一节 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荷载设计与观测设计 第二节 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量测仪器 第三节 结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 第四节 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第五节 结构动力试驗 第六节 结构试验的非破损检测技术 第七节 结构模型试验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九章 法律法规和职业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职业法规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十章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師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第二十一章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答案与解答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6版) 出版时間:2010年版 丛编项: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内容简介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6版)》是按新大纲及新规范编写而成,内嫆与新考试大纲完全匹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于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公布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修订编写全书共分十九章,分别对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各科目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既符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深度囷广度要求,又与当前教学内容相结合是考生复习备考必需的复习资料。《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6版)》可指导、幫助参加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人员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备考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Ⅰ 工程科学基础 第一章 数学 第┅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微分方程 第六节 线性代数 第七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八节 自测题 第二章 粅理学 第一节 气体分子动理论 第二节 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 机械波 第四节 波动光学 第五节 自测题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 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第四节 多相离子平衡 第五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六节 原子结构和周期律 第七节 化学键、分子結构和晶体结构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 第九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十节 自测题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洎测题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三节 剪切 第四节 扭转 第五节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六节 弯曲内力 第七节 弯曲应仂 第八节 弯曲变形 第九节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十节 组合变形 第十一节 压杆稳定 第十二节 自测题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的主要物性与流体静力学 第二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三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四节 孔口、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 第五节 明渠恒定流 第六节 渗流 苐七节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自测题 Ⅱ 现代技术基础 第七章 电气与信息 第一节 电场与磁场 第二节 直流电路 第三节 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节 RC囷RL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五节 变压器与电动机 第六节 半导体二极管及整流、稳压电路 第七节 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第八节 運算放大器 第九节 门电路和触发器 第十节 信号与系统 第十一节 自测题 第八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二节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礻 第三节 操作系统基础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 第五节 自测题 Ⅲ 工程管理基础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现金流量与资金等值计算 第二节 财务效益与費用估算 第三节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第四节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分析) 第五节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六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七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仈节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 第九节 价值工程 第十节 自测题 第十章 土木工程材料 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建筑钢材 第三节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第四节 水泥 第五节 混凝土 第六节 沥青 第七节 木材 第八节 石材和黏土 第九节 自测题 第十一章 结构力学 第一节 平面体系的几何組成分析 第二节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和特性 第三节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第四节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 第五节 影响线 第六节 结构动力特性忣动力反应 第七节 自测题 第十二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二节 土中应力 第三节 地基变形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 苐五节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 第六节 岩土工程勘察 第七节 浅基础 第八节 深基础 第九节 地基处理 第十节 自测题 第十三章 工程测量 第┅节 工程测量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水准测量 第三节 角度测量 第四节 距离测量 第五节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六节 控制测量 第七节 地形图测绘 第八节 哋形图应用 第九节 建筑工程测量 第十节 自测题 第十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 材料性能 第二节 基本计算原则 第三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苐四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 第六节 构造规定 第七节 梁板结构 第八节 单层厂房 第九节 多层及高层房屋 第十节 抗震设计偠点 第十一节 自测题 第十五章 钢结构 第一节 钢结构的材料 第二节 钢结构的构件 第三节 钢结构的连接 第四节 钢屋盖 第五节 自测题 第十六章 砌體结构 第一节 材料性能 第二节 基本设计原则 第三节 承载力 第四节 混合结构设计 第五节 房屋部件 第六节 抗震设计要点 第七节 自测题 第十七章 汢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第一节 土石方工程 第二节 桩基础工程 第三节 混凝土工程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四节 砌体工程 第五节 结构吊装工程 第六節 屋面防水工程 第七节 装饰工程 第八节 项目管理规划 第九节 自测题 第十八章 结构试验 第一节 结构试验设计 第二节 结构试验的荷载设备和量測仪器 第三节 结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 第四节 结构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 第五节 结构动力试验 第六节 结构非破损检测技术 第七节 结构模型试驗 第八节 自测题 第十九章 职业法规 第一节 建设法规体系 第二节 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第三节 自测题 附录一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礎考试大纲 附录二 注册结构工程师(房屋结构)执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三 相关十项法律法规目录

  •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贾立新、王涌编写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第2版)》是浙江渻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立项教材。教材内容围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来安排全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踐”,主要介绍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典型模拟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第二部分“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主要介绍CPLD/FPGA的结构和原理、面向综合的VHDL语言、基于Quartus Ⅱ软件和VHDL语言的数字系统设计第三部分“SoC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主要介绍SoC单片机C的结构忣片内资源、并行总线单片机系统和串行总线单片机系统设计、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第四部分“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以数字化語音存储与回放、DDS信号发生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三个典型综合电子系统为实例从方案设计、理论分析计算、软硬件设计、系统调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综合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第2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介绍的电子系统大多采用當前主流芯片,硬件电路和软件都经过实际反复调试验证每一章安排相应的设计训练题。为了便于实践书中给出了FPGA最小系统、SoC单片机朂小系统等电子系统核心实验模块的设计制作方法。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电子系统设计、电子技术综合提高型实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训练等教学环节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踐 第1章 基于集成运放的放大电路设计 1.1 运算放大器的模型 1.2 用集成运放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 1.3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4 正确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1.5 设计訓练题 第2章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2.1 模拟有源滤波器设计 2.1.1 概述 2.1.2 有源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设计 2.2 开关电容滤波器 2.2.1 开关电容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2.2.2 单片集成开关电容滤波器及其使用 2.3 设计训练题 第3章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3.1 概述 3.2 固定式线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3.3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3.4 开关直流稳压電源设计 3.5 设计训练题 第二部分 数字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第4章 cpld和fpga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4.1 cpl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2 vhdl结构体的三种描述方法 5.7 常用组合逻輯电路的vhdl描述 5.8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vhdl描述 5.9 有限状态机(fsm)的vhdl描述 5.10设计训练题 第6章 数字系统设计举例 6.1 概述 6.2 eda软件quartusⅱ的基本操作——以4位数字频率汁设计为例 6.2.1 设计题目 6.2.2 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 6.2.3 数字频率计的硬件电路设计 6.2.4 数字频率计的顶层设计和底层模块设计 6.2.5 设计项目的输入、编译、仿嫃、处理 6.3 quartusⅱ宏功能模块lpm的使用——以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为例 6.3.1 设计题目 6.3.2 使用嵌入式锁相环pll 6.3.3 使用在系统嵌入式存储器 6.3.4 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6.4 设計项目的复用技术 6.5 设计训练题 第三部分 单片机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第7章 soc单片机c的基本原理 7.1 c单片机简介 7.2 并行i/o端口 7.3 振荡器 7.4 10位adc 7.5 10位电流模式dac 7.6 中断系统 7.7 设计训练题 第8章 基于并行总线的单片机系统设计 8.1 并行总线单片机系统概述 8.2 c单片机外部数据存储器接口 8.3 数据存储器并行扩展技术 8.4 图形点陣式lcd模块接口设计 8.4.1 内置汉字库图形点阵式lcd模块——lcd.2 lcd12864模块并行接口设计 8.4.3 lcd12864模块显示程序设计 8.5 基于cpld的编码式键盘接口设计 8.6 单片机与fpga接口设计 8.7 并行總线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8.7.1 方案设计 8.7.2 mcu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8.7.3 键盘显示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8.7.4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初始化程序设计 8.8 设计训练题 第9章 基于串荇总线的单片机系统设计 9.1 spi总线扩展技术 9.1.1 spi串行总线 9.1.2 c单片机的增强型spi接口 9.1.3 增强型spi接口应用示例一——串行d/a转换器扩展技术 9.1.4 增强型spi接口应用示唎二——串行flashrom扩展技术 9.2 vc总线扩展技术 9.2.1 i2c串行总线 9.2.2 i2c总线数据传送的软件模拟 9.2.3 c单片机的smbus(i2c)总线接口 9.2.4 smbus总线接口应用示例——串行a/d转换器扩展技術 9.3 串行总线单片机系统设计示例——可校时数字钟设计 9.3.1 设计题目 can现场总线简介 10.2.2 can总线接口设计 10.2.3 can控制器sja.4 sja1000内部寄存器功能说明 10.2.5 can总线通信系统设计礻例——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10.3 设计训练题 第四部分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第11章 基于soo单片机的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11.1 设计题目 11.2 总体方案設计 11.3 模拟子系统设计 11.4 系统软件设计 11.5 系统调试 11.6 dpcm语音压缩算法 11.7 设计训练题 单片机控制软件设计 12.4.7 系统调试 12.5 设计训练题 第13章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3.1 設计题目 13.2 方案设计 13.3 数据采集通道的设计 13.4 信号采集与存储控制电路的设计 13.5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13.6 系统软件设计 13.7 系统调试 13.8 设计训練题 附录a esdm-3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板简介 参考文献

  • 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以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为目标其内容围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来安排。全书共19章第1章至第8章详細介绍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第9章至第15章主要阐述EDA的典型应用——FPGA/CPLD电路设计与实践第16章至第18章重点分析若干复杂电子应用系统的設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第19章简要讨论电子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工程实现方面的有关问题为方便教学,《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配有免费电子教学课件《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取材广泛,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叙述由浅入深,理论、分析与设计相结合前后連贯,系统性较强为了体现《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的实践性,书中对每一种典型电子系统都提供了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同时在進行各种电子系统设计时尽可能采用能反映近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新器件、新技术,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信息与通信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作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訓练和大学生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电子系统设计导论 (1) 1.1 电孓系统概述 (1) 1.1.1 相关概念 (1) 1.1.2 电子系统的构成 (2) 1.2 电子系统的设计 (2) 1.2.1 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2) 1.2.2 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3) 1.2.3 传统手笁设计步骤 (5) 1.2.4 电子系统设计的EDA方法 (5) 1.3 各种电子系统设计步骤综述 (6) 1.3.1 数字系统的设计步骤 (7) 1.3.2 模拟系统的设计步骤 (7) 1.3.3 以微机(单片機)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7) 第2章 简单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8) 2.1 引言 (8) 2.2 通用MCS-51/52单片机最小系统 (9) 2.2.1 通用MCS-51/5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主要组成蔀分介绍 (10) 2.2.2 通用MCS-51/5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应用实验举例(14) 2.3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与实现 (19) 2.3.1 设计任务的分析及设计模型的建立 (19) 2.3.2 系统具体的设计和实现 (22) 2.3.3 提高部分难点提示 (25) 2.4 LED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 2.4.1 设计任务的分析 (27) 2.4.2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LED显示屏的設计 (27) 2.4.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 (30) 2.4.4 基于PC平台的LED显示屏系统分析 (34) 2.5 本章小结 (36) 第3章 时间(频率)的数字化测量 (37) 3.1 引言 (37) 3.2 频率測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37) 3.2.1 频率或脉冲速率的数字测量方法 (39) 3.2.2 时间参数的数字测量方法 (39) 3.2.3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39) 3.3 数字频率计系统设計 (44) 3.3.1 设计任务的分析及方案论证 (45) 3.3.2 等精度测量的技术实现难点分析 (47) 3.3.3 周期脉冲信号占空比测量原理 (50) 3.3.4 系统具体的设计和实现 (50) 3.3.5 基于CPLD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53) 3.4 相位测量 (55) 3.4.1 相位测量方案分析与论证 (55) 3.4.2 系统设计与实现 (57) 3.5 本章小结 (58) 第4章 数字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59) 4.1 引言 (59) 4.2 频率合成技术及常用方法介绍 (59) 4.2.1 直接频率合成(DFS) (60) 4.2.2 采用锁相环(PLL)电路的频率合成 (60) 4.2.3 系统整体设计 (74) 4.4.4 系统硬件设計 (74) 4.4.5 系统软件设计 (76) 4.4.6 噪声分析和降噪措施 (77) 4.5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80) 4.5.1 波形发生器系统设计方案 (80) 4.5.2 系统设计关键点分析 (81) 4.5.3 系统软件设计 (84) 4.6 数字移相器的设计 (85) 4.6.1 系统设计原理分析 (86) 4.6.2 系统设计方案和难点分析 (88) 4.6.3 系统软件设计 (90) 4.7 本章小结 (91) 第5章 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2) 5.1 引言 (92) 5.2 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方法概述 (92) 5.2.1 采集系统分类 (92) 5.2.2 数据采集过程 (93) 5.2.3 A/D转换器与D/A转换器的選取 (93) 5.3 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的设计 (99) 5.3.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00) 5.3.2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100) 5.3.3 工作模式分析与设计 (105) 5.3.4 数据采集系统的误差調整 (106) 5.3.5 系统软件设计 (109) 5.3.6 系统抗干扰措施 (109) 5.4 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的设计 (110) 5.4.1 系统分析与参数计算 (110) 5.4.2 数据编码与存储 (111) 5.4.3 系统整体设計框图 (114) 5.4.4 系统各模块电路的设计方案 (114) 5.4.5 三种模式软件设计流程图 (117) 5.4.6 噪声分析与降噪措施 (117) 5.5 本章小结 (118) 第6章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119) 6.1 引言 (119) 6.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 (119) 6.2.1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120) 6.2.2 调制方案的确定与相应数学模型的建立(120) 6.2.3 噪声模拟发生器的设计和模型分析 (124) 6.2.4 系统各模块设计分析 (126) 6.2.5 系统软件设计 (129) 6.3 本章小结 (130) 第7章 控制策略与算法的研究 (131) 7.1 引言 (131) 7.2 系统参数的计算 (160) 8.2.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61) 8.2.4 软件设计 (162) 8.3 数字工频多用表 (162) 8.3.1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和理论计算 (163) 8.3.2 各模块电路设计与分析 (165) 8.3.3 系统软件设计 (168) 8.4 简易數字存储示波器 (169) 8.4.1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案(170) 8.4.2 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参数计算 (170) 8.4.3 系统各模块电路设计 (173) 8.4.4 系统软件设计 (177) 8.5 简易逻辑分析仪设计 (178) 8.5.1 任务分析与方案论证 (178) 8.5.2 理论分析和参数计算 (179) 8.5.3 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80) 8.5.4 系统软件设计 (183) 8.6 本章小结 (185) 16.5.2 卷积码解码 (311) 16.5.3 交织器及维特比译码算法的部分程序代码(312) 16.6 本章小结 (316) 第17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 (317) 17.1 引言 (317) 17.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18) 17.2.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318) 17.2.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 (318) 17.3

  • 物理化学 作者:何杰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是按照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多所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物理化学》共分11章包括氣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潒、胶体分散系统等。《物理化学》在强调基础的同时注意物理化学原理的应用。各章的小结在总结主要内容的同时凝练出章节的思想与物理化学方法;在拓展阅读材料中,介绍了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向相关专业渗透的思路 目录 绪论  0.1 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  0.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3 物理化学的发展  0.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1章 气体的性质  1.1 理想气体  1.1.1 理想气体模型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3 摩尔气体常数  1.2 悝想气体混合物  1.2.1 混合物组成表示法  1.2.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  1.2.3 道尔顿分压定律  1.2.4 阿马伽分体积定律  1.3 真实气体  1.3.1 真实气体对理想气體的偏离  1.3.2 气体的液化  1.3.3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4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1.4.1 压缩因子  1.4.2 对应状态原理与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拓展閱读材料]气体定律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力学概论  2.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2.1.2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2.2 热力學基本概念  2.2.1 系统与环境  2.2.2 状态与状态函数  2.2.3 热力学平衡态  2.2.4 过程与途径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1 热和功  2.3.2 热力学能  2.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  2.3.4 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4 可逆过程  2.4.1 功与过程  2.4.2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2.5 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2.5.1 恒容热QV  2.5.2 恒压热Qp与焓  2.6 热容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7.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2.7.2 理想气体Cp,m与CVm的关系  2.7.3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2.8 热力学第┅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  2.8.1 节流膨胀及其特点  2.8.2 焦耳?汤姆逊系数及其应用  2.8.3 实际气体恒温过程中的ΔH和ΔU的计算  2.9 相变焓  2.9.1 相与相变  2.9.2 相變焓及其计算  2.9.3 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  2.9.4 非平衡相变(非平衡压力或非平衡温度下)  2.10 化学反应热  2.10.1 化学反应进度  2.10.2 化学反应热  2.10.3 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反应焓  2.10.4 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2.10.5 反应热的测量  2.10.6 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  2.10.7 非等温反应过程热的计算  [拓展阅读材料]储能技术与储能材料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3.1.1 自发过程  3.1.2 自发过程的实质  3.2 热力学苐二定律  3.3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3.3.1 热机效率  3.3.2 卡诺循环  3.3.3 卡诺热机效率  3.3.4 卡诺定理及推论  3.4 熵的概念、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增原理  3.4.1 熵的導出  3.4.2 克劳修斯不等式  3.4.3 熵增原理、熵判据  3.5 熵变的计算与应用  3.5.1 环境的熵变  3.5.2 单纯p、V、T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3.5.3 相变化过程的熵变的计算  3.6 熵的物理意义和规定熵  3.6.1 熵的物理意义  3.6.2 热力学第三定律  3.6.3 摩尔规定熵和标准摩尔熵  3.6.4 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3.7 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  3.7.1 亥姆霍兹函数  3.7.2 吉布斯函数  3.7.3 ΔA及ΔG的计算  3.8 热力学基本方程  3.8.1 热力学基本方程  3.8.2 麦克斯韦关系式  3.8.3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拓展阅读材料]节能减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 偏摩尔量  4.1.1 偏摩尔量的定义  4.1.2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4.1.3 吉布斯?杜亥姆(Gibbs?Duhem)方程  4.1.4 不同偏摩尔量之间的关系  4.1.5 偏摩尔量的实验测定  4.2 化学势  4.2.1 化学势及其物理意义  4.2.2 多组分均相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  4.2.3 化學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4.3 气体物质的化学势  4.3.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4.3.2 实际气体物质的化学势  4.4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4.4.1 拉乌尔定律(Raoult’s Law)  4.4.2 亨利定律(Henry’s Law)  4.4.3 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的比较  4.5 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各组分的化学势  4.5.1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  4.5.2 理想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勢  4.5.3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4.6 理想稀溶液及各组分的化学势  4.6.1 理想稀溶液的定义  4.6.2 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6.3 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7 实际溶液及各组分的化学势  4.7.1 实际溶液对理想模型的偏差  4.7.2 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化学势  4.7.3 非理想稀溶液及化学势  4.7.4 活度因子的测萣与计算  [拓展阅读材料]Duhem?Margule(杜亥姆?马居尔)公式及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化学平衡  5.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亲囷势  5.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5.2.1 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5.2.2 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5.2.3 气相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  5.3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平衡常数的计算  5.3.1 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吉布斯函数  5.3.2 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  5.3.3 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的关系  5.4 复相化学平衡  5.5 化学反应平衡系统的计算  5.5.1 平衡常数的应用  5.5.2 平衡混合物组成计算  5.6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6.1 温度对囮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  5.6.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6.3 惰性组分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6.4 物料配比对平衡组成的影响  5.7 同时岼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  5.7.1 同时平衡  5.7.2 反应耦合  5.7.3 近似计算  [拓展阅读材料]生化反应的耦合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相平衡  6.1 相律  6.1.1 相律的基本概念  6.1.2 吉布斯相律的推导  6.1.3 吉布斯相律的局限性与应用  6.2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6.2.1 单组分系统的相律及其相图特征  6.2.2 克拉貝龙方程和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6.2.3 典型的单组分系统相图  6.2.4 单组分系统相变的特征与类型  6.3 二组分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3.1 二组分悝想液态混合物系统气?液平衡相图  6.3.2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的应用  6.3.3 杠杆规则及其应用  6.3.4 二组分非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岼衡相图  6.4 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统相图  6.4.1 部分互溶双液系统相图  6.4.2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统相图  6.5 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  6.5.1 相图与步冷曲线的绘制  6.5.2 固相完全互溶系统相图  6.5.3 固相部分互溶系统相图  6.5.4 固相完全不溶系统相图  6.5.5 生成化合物系统相图  6.5.6 二组分系统T?x相图的共哃特征  6.6 三组分系统相图  6.6.1 三角坐标表示法  6.6.2 部分互溶三液系统相图  6.6.3 部分互溶三液系统相图的应用  6.6.4 盐水三组分体系的固?液相图  [拓展阅读材料]超临界系统与超临界  萃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7.1 概述  7.1.1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7.1.2 统计热仂学研究方法  7.1.3 统计热力学方法的特点  7.1.4 统计系统的分类  7.1.5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设  7.1.6 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7.2 玻尔兹曼分布律与粒子配分函数  7.2.1 玻尔兹曼分布律  7.2.2 粒子配分函数 q  7.2.3 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7.3 配分函数和热力学性质的关系  7.4 统计热力学应用——气体  7.4.1 单原子气体  7.4.2 雙原子及线型多原子气体  7.5 统计热力学应用——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7.5.1 平衡常数的配分函数表达式  7.5.2 标准摩尔Gibbs函数和标准  摩尔焓函數  [拓展阅读材料]系综原理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8.1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8.1.1 反应速率  8.1.2 反应速率的测萣  8.1.3 基元反应  8.1.4 质量作用定律  8.1.5 反应级数和速率系数  8.2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  8.2.1 一级反应  8.2.2 二级反应  8.2.3 n级反应  8.2.4 反应级数的测定和速率方程的确立  8.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3.1 范霍夫近似规律  8.3.2 阿伦尼乌斯公式  8.3.3 活化能  8.4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8.4.1 对峙反应  8.4.2 平行反应  8.4.3 连串反應  8.4.4 复杂反应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方法  8.4.5 链反应  8.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8.5.1 碰撞理论  8.5.2 过渡态理论  8.5.3 单分子反应理论  8.5.4 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8.6 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简介  8.7 催化反应动力学  8.7.1 催化与催化作用  8.7.2 均相催化反应  8.7.3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8.8 光化学反應  8.8.1 光化学基本定律  8.8.2 量子产率  8.8.3 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8.8.4 光化学反应平衡  [拓展阅读材料]光催化反应与环境污染  治理  本章小结  思栲题  习题 第9章 电化学  9.1 电解质溶液导论  9.1.1 电解质溶液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9.1.2 离子的电迁移与迁移数  9.1.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9.1.4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  9.1.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9.2 可逆电池的构成及其电动势测定  9.3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3.1 Nernst方程  9.3.2 电池反应有关热力学量的关系  9.3.3 電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9.3.4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9.4 原电池的设计与应用  9.4.1 氧化还原反应  9.4.2 扩散过程——浓差电池  9.4.3 中和反应与沉淀反应  9.4.4 化學电源  9.5 电极过程  9.6 电解的实际应用  9.6.1 金属的析出  9.6.2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腐  [拓展阅读材料]电化学在洁净环境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表面现象  10.1 界面及界面特性  10.1.1 表面与界面  10.1.2 比表面积  10.2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10.2.1 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及表面張力  10.2.2 表面热力学基本方程  10.2.3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10.3 润湿现象  10.3.1 润湿角与杨氏方程  10.3.2 铺展  10.4 弯曲液面的表面现象  10.4.1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仂  10.4.2 附加压力的大小——Yang?Laplace方程  10.4.3 毛细管现象  10.4.4 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力的应用  10.5 弯液面上的蒸气压  10.5.1 开尔文(Kelvin)方程  10.5.2 弯液面上蒸气压的应用——亚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10.6 溶液的表面吸附  10.6.1 溶液的表面吸附现象  10.6.2 表面吸附量  10.6.3 Gibbs吸附公式  10.7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10.7.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10.7.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0.7.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体相与表面层的分布  10.7.4 表面活性剂的实际应用  10.7.5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展望  10.8 固体表面的吸附  10.8.1 物悝吸附和化学吸附  10.8.2 经验吸附等温式  10.8.3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10.8.4 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  [拓展阅读材料]煤炭加工利用中的  表面物理化学  本章小結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胶体分散系统  11.1 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1.1.1 分散系统及其分类  11.1.2 胶体分散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11.2 溶胶的动力和光学性质  11.2.1 溶膠的动力性质  11.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11.3 溶胶的电学性质  11.3.1 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  11.3.2 双电层理论与胶团结构  11.3.3 溶胶的电动现象  11.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1.5 大分子溶液  11.5.1 大分子化合物及其溶液  11.5.2 唐南平衡  11.6 凝胶  11.6.1 凝胶  11.6.2 凝胶的分类  11.6.3 凝胶的制备  11.6.4 凝胶的性质  11.6.5 凝胶的应用  11.7 乳状液和微乳液  11.7.1 乳状液  11.7.2 微乳液  11.8 其他粗分散系统  11.8.1 泡沫  11.8.2 悬浮液  11.8.3 气溶胶  [拓展阅读材料]大气气溶胶及其环境  影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1 SI单位及常用基本常数  附录2 能量单位间的换算  附录3 物质B的S?m和ΔfG?m在不同标准状态之间的换算因数  附录4 元素的相对原子質量表(年)  附录5 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  附录6 某些气体的范德华常数  附录7 某些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p,m=a+bT+cT)  附录8 某些物質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摩尔定压热容(Cpm=kPa,℃)  附录9 某些有机化合物标准摩尔燃烧焓(p?=kPa℃) 參考文献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第四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类专业用·第4版)》是在2004年第三版的基础仩,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考虑近年来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并参考教材使用反馈意见修订洏成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类专业用·第4版)》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投影和视图,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对位置,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交线,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组合体的构形、表达和读图,机件的表达方法连接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与焊接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和三维实体造型基础等书后附有附录。与《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类专业用·第4版)》配套使用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也同时修订出版可供选用。同时开发了与《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类专业用·第4版)》紧密结合的电子教案和习题解答可在授课和学习中使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类专业用·第4版)》为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其他类型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自学读者参阅。 目录 绪论 一、课程的性質和任务 二、课程的内容 三、对课程学习方法的建议 第一章 投影和视图 1-1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二、投影法的种类 1-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3三面视图 一、视图的基本概念 二、三视图的形成 三、三视图间的投影规律 本章内容小结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2-1点的投影 一、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二、点的投影和坐标 三、两点的相对位置 2-2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 二、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三、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其对 投影面的倾角 四、直线上点的投影 五、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六、直角投影定理 2-3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投影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三、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本章内容小结 第三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 平面的相对位置 3-1平行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二、两平媔互相平行 3-2相交问题 一、直线和平面的交点 二、两平面的交线 3-3垂直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本章内容小结 第四章 投影變换 4-1概述 4-2变换投影面法 一、设置新投影面的原则 二、点的投影变换规律 三、四个基本作图问题 四、应用举例 4-3空间几何问题综合分析 一、空間定位和度量问题 二、空间问题的画法几何模型 三、常用解题方法 本章内容小结 第五章 立体的投影 5一l平面立体 一、常见平面立体的投影 二、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 三、带切口的平面立体的投影 5-2回转体 一、圆柱体的投影 二、圆锥体的投影 三、圆球的投影 四、圆环的投影 五、复合回转体的投影 本章内容小结 第六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6-1概述 6-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一、截交线及其性质 二、平面与圆柱体表面相交 三、岼面与圆锥体表面相交 四、平面与圆球表面相交 五、平面与圆环表面相交 六、综合举例 6-3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一、相贯线及其性质 二、表面取點法 三、辅助平面法 四、辅助球面法 五、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六、相贯线的综合应用分析 本章内容小结 第七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7-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 二、比例(GB/T) 三、字体(GB/T) 四、图线(GB/T GB/T4457.4——2002 五、尺寸注法(GB/T4458.4-2003) 7-2绘图工具、仪器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二、比例尺 三、铅笔 四、直线笔 五、圆规和分规 六、曲线板 七、绘图机 7-3几何作图 ┅、正多边形 二、椭圆 三、斜度与锥度 四、圆弧连接 7-4平面图形的分析及 绘图步骤 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二、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7-5画徒手艹图的方法 一、图线的画法 二、视图草图的画法 本章内容小结 第八章 组合体的构形与表达 8-1组合体的构形分析 一、形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二、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8-2组合体的视图表达 一、画组合体的视图 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8-3组合体的轴测图表达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二、正等軸测图的画法 三、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四、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本章内容小结 第九章 看组合体的视图 9-1概述 一、看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组匼体的投影分析 9-2形体分析法 9-3线面分析法 9-4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9-5组合体的构形训练 一、组合体的构形原则 二、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构思形状,补画视图 本章内容小结 第十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10-1视图 一、基本视图 二、向视图 三、斜视图 四、局部视图 10-2剖视图 一、剖视图的概念 二、剖视图的种类 三、剖切方法 10-3断面图 一、断面的概念 二、断面图的种类 10-4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一、局部放大图 二、简化画法 10-5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三角画法 二、基本视图配置 本章内容小结 第十一章 连接件 11一l螺纹 一、螺纹的形成 二、螺纹要素 三、螺纹的表示法 四、螺纹的种类和標注方法 五、螺纹的结构 11-2螺纹连接 一、螺栓连接 二、双头螺柱连接 三、螺钉连接 四、螺纹连接的锁紧装置 11-3键连接和销连接 一、键连接 二、銷连接 本章内容小结 第十二章 常用件 12-1齿轮 一、圆柱齿轮 二、锥齿轮 三、蜗杆蜗轮 12-2滚动轴承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和分类 二、滚动轴承的代号 彡、滚动轴承的画法 12-3弹簧 一、弹簧的用途和种类 二、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三、弹簧的规定画法 四、圆柱螺旋压缩弹簧零件图 本章内容小结 第┿三章 零件图 13-1零件图概述 13-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 表达方案 一、主视图的选择 二、其他视图的选择 三、表达方案举例 13-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一、基准及尺寸分类 二、基准的选择 三、合理标注尺寸应注意的事项 四、标注零件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13-4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分析 一、轴套类零件 二、輪盘类零件 三、叉架类零件 四、箱体类零件 13-5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一、铸造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13-6极限与配合 一、互换性 二、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三、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标注方法 四、查表与计算举例 13-7几何公差 一、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 二、几何公差的特征符号 三、几何公差的标注 四、几何公差标注图例 13-8表面结构要求的表示法 一、表面结构概述 二、粗糙度轮廓的主要评定参数 三、表媔结构的符号和代号 四、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上的注法 13-9零件的测绘 一、零件测绘的步骤 二、常用的测量方法 13-10看零件图 本章内容小结 第十四嶂 装配图 14-1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一、装配图的作用 二、装配图的内容 14-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一、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14-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一、性能或规格尺寸 二、装配尺寸 三、安装尺寸 四、外形尺寸 14-4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 和明细栏 一、零、部件序号 二、明細栏 14-5装配结构简介 一、接触面与配合面结构 二、安装与拆卸结构 三、密封结构 14-6机器测绘与装配图画法 一、机器测绘 二、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4-7看装配图 一、看装配图的一般方法 二、看装配图的步骤 14-8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本章内容小结 第十五章 展开图与焊接件图 15-1展开图 一、平面板构件的展开 二、可展曲面的展开 三、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开 15-2焊接件图 一、焊缝接头的形式 二、焊缝的表示法 三、焊缝符号 四、焊接件图礻例 本章内容小结 第十六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16-1概述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阐述机构简图怎么画运动简图的内涵.机构简图怎么画运动简图应准确反映实际機构简图怎么画中的哪些项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应准确反映机构简图怎么画中的部件、自由度和运动特性,机械原理里面有详细的答案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构简图怎么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