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健康运动减肥运动才健康

如何练出腹肌 三种最佳腹肌锻炼运动
传统的仰卧起坐对腹部减肥增肌意义不大一直被我们奉为获得平坦紧实腹部看家“法宝”的仰卧起坐,却没能跻身于美国权威健身机构“最有效的健腹健身法”名单之列。原因很简单,仰卧起坐时我们的动作常常不到位,通常是背 部和肩部使足了劲儿,而腹部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在对13种腹部健身法的效果做了全面的测评后,专家们找到了最有效的前3种方式,它们分别为:健骑机(自行车健身器)训练;船长椅(与地面呈30度角的长椅,可以躺在上面,将双腿举起并保持几秒钟,强健腹部肌肉)训练;健身球训练。仰卧起坐改良版:健身教练认为,如果想让仰卧起坐发挥更好的效果,可以尝试做如下改变——每分钟仅做10次仰卧起坐,在上身与地面呈45度角的时候保持5秒钟,这样的效果比起1分钟做60次的要好很多!腹肌锻炼不必要每天进行腹肌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形成过程是完全相同的,也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进行塑造。因为在大运动量的训练完毕之后,肌肉组织的细胞形态虽然被改变了,但还没有完全成型,通常要在48小时之后才能完成肌肉“重建”的任务。每天进行腹部的锻炼固然能够促进脂肪的燃烧,却没有给腹肌的形成留下时间,一旦锻炼松懈下来,赘肉会马上发起“反攻”,一切岂不前功尽弃?正确的练习频率:1周3次。锻炼腹肌的动作到位即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把一个动作重复做上100遍,就能够得到比做50遍好1倍的效果吗?健身不是单纯的量的累计,而应该重视质的变化。以“船长椅”器械训练为例,许多人都会连续做上几十个,直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不得不停下来。资深的健身教练认为,腹肌的训练关键是动作要到位,而且需要适当的停顿,最好以15个动作为1组,每次做2~3组就可以了。强化效果的办法:在锻炼中多一些变化,比如在腿部绑一个小沙袋,效果就会不同了。只做肌肉锻炼还不行,需要有氧运动、控制饮食减脂相结合许多人都把健腹运动与减去腰部脂肪的运动混淆起来,以为一个动作既能瘦腰也能美腹,可往往是瘦了腰,胖了腹。这是因为减掉堆积在腰部的脂肪比塑造腹部的肌肉要容易得多,只需要在饮食上配合,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坚持相应的训练,就能够让“小蛮腰”重见天日。腰细了,没有得到针对训练的腹部相对就表现得更“突出”了。不要指望某一种运动能够同时完成健腹、收腰的双重任务,减肥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建议:在控制好饮食、适量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再加一点腹肌锻炼,你才能看到完美的小腹肌和马甲线。欢迎收听“腾讯健康”官方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健康”(英文ID:qq-health)。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钙补过头了,同样有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李可基教授说,如果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肾结石、便秘,甚至增加心梗、前列腺癌风险。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xuxu]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运动过量的危害 运动过量怎么恢复健康 切记勿盲目运动_知识频道_买购网
按模块条件查看
阅读:12383次
摘要:运动是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重要手段。然而,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这是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的A细胞、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减少35%。
运动过量的危害 运动过量怎么恢复健康 切记勿盲目运动
人们只知道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而并不知道过量的运动会给你的身体带来伤害吧。俗话说“四肢发达,大脑平滑”,这句话用来描述运动过量后的状态再形象不过了。
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使你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不运动虽然不好,但至少人体保持了一个安定状态,但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
人们对运动过量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误认为疲劳就是运动过量。运动本身就是产生疲劳的项目,它通过产生疲劳——恢复疲劳这个过程,使人体得到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协调,减缓身体随年龄的老化程度。
疲劳不是个坏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相反,才被称为运动过量。
从专业角度来说,运动过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竞技体育的过度训练,另一个就是普通运动的过度疲劳。这种疲劳一般是慢性的,通过每一次没有完全恢复的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人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像我们常见的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就是局部过度疲劳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锻炼方式了。比如经常打篮球的人,减少打球次数,穿插其他运动来代替单一的运动。
当你在运动后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一到运动场地就头晕恶心,吃不香、睡不好,抑郁、易怒,便秘、腹泻,易感冒等状态时,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整体过度疲劳造成的。当整体出现过度疲劳时,人的中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整个人体开始出现异状,比较典型的是具有上述表现的神经官能症。这时候就要停止运动去就医。
为了避免运动过量带来过度疲劳,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十天半月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也容易运动过量,造成过度疲劳。
人们应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不要局限于某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中,要拓展运动项目,培养多元化的运动乐趣。每周进行不同的运动项目,既全方位锻炼了身体,也避免了单一运动造成的劳损。
运动过度的危害
1)第一点,很常见,其实,就运动后的话呢,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大概是在1,2个小时内的话,抵抗力会下降得很厉害,然后呢,这个时候就特别容易,比如说你不好好把这个汗擦干净,或受点凉什么的,就特别容易生病。
2)那么第二点的话呢,运动过度的话也会影响我们工作,生活,学习。这个精力就同上了。
3)第三点我们来看一看短期危害的还有一种的话,无法规律持续的去运动,一定会影响你的减肥效果,
4可能会引起运动性的哮喘,血尿,蛋白尿,像这种运动过度还很容易造成运动性贫血,这个在女生当中非常常见。
长期危害:
比如说像膝关节和一些运动器官的话,就会有永久性的一些损伤或者炎症。别说这种,其实在那种运动员的这种里面特别常见,就是因为他们是不得以的长期的超量运动造成的。大家的话其实现在可以看一看自己这个膝盖稍微往下的一点,半月板这个地方,有没有突起来一块。大的这个亲身经历就是以前打球比较多,现在这块的话还有一块小的突起,医生说的话,这个就是炎症。这个真的会对自己的身体可能会影响很大,可能到了中晚年的时候,特别下半身容易有一些问题。经常会隐隐的疼,然后经常会去医院检查,然后医生看到这些鼓起来就会说,你是不是经常做运动,跳啊什么的,如果说是的话,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那么长期伤害中的第二点呢,它是会加快大脑和一些脏器的衰老,这个听起来就比较恐怖。过度运动的话,其实等于说是你可能会有过长时间把这个更多的氧气更多的血液会流向这个运动器官。然后你就缺氧,然后你大脑供氧都会不足。而且就是我觉得可能就是太大量运动除了大脑和这些脏器会衰老,可能其他的部分也容易过早的衰老,比如说下身关节,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慢性损伤一样。因为之前的话,大专门去看过这个脑细胞死亡的一个过程。如果说是大脑供氧的话,是断绝10分钟的话,脑细胞就会产生这种不可逆转的损伤。然后10分钟的话,大脑基本上就完全死亡了。但是一般运动好像很难10分钟完全断氧。会比较缺氧。但是有一种笼统的说法就是在如果说是脑部得不到氧气大概是在2-6秒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昏晕的感觉,然后如果10到10几秒的话,就会可能有一些更严重的,比如说可能晕倒,这样子一些情况,这就比较对应我们之前说的运动过度的第一个表现,像这个胸闷气短,头晕目眩,这就已经是大脑有点缺氧的征兆了。所以也是提醒大家。如果大家再不注意的话呢,大脑和一些脏器就会继续衰老,也是非常对于健康非常非常不利。可能是我们才只有20岁,30岁,但是脏器已经是相当于40岁,50岁。就运动过度也会导致你20岁的年龄60岁的身体。就凡事过度了总是不好的。
3)长期危害就是增大了运动性贫血的一个发生机率。不可能一次运动过度就会发生,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4)它会增加这种心脏疾病的突发机率,比如说猝死的危险,这种报道已经是不止一次出现了。尤其本身可能心脏方面有一些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可能你自己不太知道的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过量运动的话,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猝死,所以特别特别要小心。
这里还有一条最新的资讯也是关于这种可能的长期危害,如果说是运动过度的话呢,它是会引起一种从运动过度到身体损伤这样子一个恶性循环的重复的出现,所以也是提醒大家了。目标导向很重要。真的是通过大自身的一个实验确实说明了的话,如果说是你运动过度的话,如果你再次有成瘾的现象。特别容易造成你运动过度,身体损伤,然后损伤好了以后你又去运动过度,就慢慢积累就很难好了,所以大的话呢,现在已经是相当注意保护了。
运动长期过度还容易对女性造成的一个特别的一种伤害就是会导致失调。我们之前就经常提醒大家,如果有这个三个月以上,出现这种闭经的状况啊,很容易常见的就是要么是节食,要么是运动过度,这就是常见的两个原因,它都是因为这个运动量太大造成这个雌性激素的分泌不足导致的一个闭经,所以也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失调的话,那不仅是对减肥有不利的影响,也对这个健康应该说是伤害更大了。
这个雌激素是这样,如果雌激素过少的话,可能你的这个它就会不来。
但如果你雌激素过多的话,可能会比如说是女性的这种卵巢的这种肿瘤都会比较容易产生。还容易得乳腺增生,小叶增生,或者说多卵巢,都有可能,反正会有一些妇科病。就是它应该平衡。
我们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一个中低或者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呢是比较合理的量。如果你这个时间或者是和这个次数频率对了,但是强度过高呢,其实也算是运动过度的。
反之呢,如果时间太长了的话,次数,也很容易运动过量。反正就是一个是看这个量,还有一个是根据自己身体的反应,两者相结合来判断一下。
我觉得就是心理上的一个症状,她说如果习惯了然后又没有运动,某天停了就会不习惯,然后心里就会很不安,然后纠结纠结又下楼去了。
像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是本来体力还不够好,这样强度的运动对于你来说有一点点辛苦,有一点点难胜任的,那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去习惯这个运动量,慢慢的去让自己的体力得到提升,之后你就可以又达到心率,又能够不那么辛苦的去完成这项运动了。半月板的这种,似乎有这种情况。
运动过度应该要怎么样恢复
1)那么首先休息是第一位的。运动过度的时候,首先要让身体得到更多的休息,充分的休息。某部分肌肉休息够72小时,所以我推荐三分化,一天搞废掉自己的屁股和大腿,一天搞废掉胸,一天搞废掉腹肌,第四天大腿恢复了,继续大腿屁股。
2)我们需要合理的膳食,酸性食物确实是不利于健康,而且不利于身体恢复的。因为酸性食物会延长我们身体恢复的一个时间,那么我们也是建议要多吃碱性食物,在保证热量和食物种类丰富的前提下,比如说你可以适量的减少一些像肉类这样子的酸性食物的摄入,对于我们恢复其实还是有一些好处的。长期碱性的,像豆类制品,还有像这个蔬果类的,多半都是碱性的。
3)那么第三点呢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制定比较合理的计划防止再度的运动过度。
4)我们要心理调节在这个运动过量之中的一个作用,如果说是以前为什么会做那么多运动呢,可能会觉得,如果不做到这么多的运动,不大量的流汗,可能就会觉得减肥没有效果,脂肪没有燃烧,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心态心理的一个去调整,而且要有一个正确的运动的观念,不要抱着错误的观念继续前进。
您可能关心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XXX"的知识/资讯/名人/访谈等文章,均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学习与参考等非商业用途性质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提交说明:
注册登录发布: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历史关注排行
2226人关注
2323人关注
1971人关注
1795人关注
1848人关注
1929人关注
1506人关注
1968人关注
按条件查看:
知识参数:
身体部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收藏
分享-- 葫芦岛晚报 --
怎样运动才健康 怎样运动才合理
日行一万步 吃动两平衡  
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适合运动的度,使身体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状态。  
由于个人健康、体质、能力和其他条件的不同,日常活动少或体质差的人可以从走步开始。  
普通人推荐维持在6000步以上的水平,少于每天10000步的运动也有保护健康的作用;而大于每天10000步的运动量,在适度的前提下,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可以通过三方面的运动达到目标,包括: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活动,如拖地板、搬东西。②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往来,包括上下楼梯。③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  
生活活动、出行和体育锻炼都消耗能量,强度大的运动时间可以短一点,强度小的运动时间应该长一点。慢跑12分钟和快走28分钟都相当于4千步的活动量。如果工作中活动机会少,上下班可以想办法多走几步;如果每天坐车上班赶时间,可以找业余时间补充体育锻炼。  
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运动量选择一个目标,并尝试调整某些运动的活动时间,不拘形式地进行分配组合,使你的运动多姿多彩。  
循序渐进 感觉有力  
如果你平常活动很少,最好先听听医生的建议,看看从哪些活动做起更适合你。  
开始锻炼时,选择感觉轻松或有点用力的强度,给自己足够的时间适应活动量的变化,再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  
你可以设定一个较低水平的目标,如每天15-20分钟的活动,内容可以是步行、骑自行车或任何你习惯的内容。在锻炼一段时间后,同样用力,你可以走得更快,说明你的体质在增强。  
当有一天你感觉到日常习惯的活动强度吃力时,可能是身体的一时不适,也可能预示身体内某种潜在疾病的发作。这时不要勉强坚持,可以减慢速度或停止活动。如果这种不适持续,应及时就医。  
为更有效地促进健康,需要每天4000步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上楼、擦地等,每次活动应在1000步活动量或10分钟以上。  
中等强度活动时,你的心跳和呼吸会加快,感觉用力但不吃力;可能会出汗,但不觉得气短难受。  
不能间断 才能有效  
如果你的日常生活运动量比较少,那么,建议你每周的体育锻炼应在5天以上,每次30分钟。  
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你会发现,锻炼不再是一种负担。  
生活和工作中养成多动的习惯,利用各种机会消耗体力。通过使用楼梯、短距离步行、搬运物品、打扫卫生、家务劳动等增加体力消耗。  
市区公共汽车站的间隔约为500-700米。两站路就会超过1000步,多者可以达到2000步。利用上下班、上下学以及其他外出的机会,走一段距离或骑自行车往来,就积累了运动量。  
只要你充分意识到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多活动,并且这样身体力行,你就在接近目标了。  
有趣味的活动使锻炼不再枯燥乏味,坚持锻炼也会变得更轻松。安排特定的时间做你感兴趣的锻炼,如饭后走步、游泳、打乒乓、健身器械训练或在家做几节健身操等,会使你的运动更多彩。坚持锻炼也能使你抵御突发病害的能力增强。&
&& (不填默认为匿名)
葫芦岛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总是想要吞咽,吞咽部位难受无力感,食物提溜难以下咽,咽干,胸口常常痛食道原因吗...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如何运动最健康?运动量多大合适?-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如何运动最健康?运动量多大合适?
我们常说坚持运动能保持健康的体魄,但是如何运动才是最正确的方式呢?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年龄来综合判断,运动不当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要学会运动。
运动是健身手段。必要和适宜的运动将会使人保持体力,增加,而运动不当,不但对健康无益,甚至有害。中度及重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力,但是长久持续的运动却会降低免疫力,因为长久持续的运动会降低免疫细胞的作用,免疫力一降低就会降低身体对于外来的细菌及病毒的抵抗力,就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让外面的不好的东西进入一样,如此一来就增加被感染的几率,引起各种疾病。
那么怎样知道自己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呢?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检测个体运动量的生物学指标。
1.体重受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水平、体育锻炼、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锻炼最初阶段,体重呈下降趋势,四周后开始回升,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如果次日晨起体重有所下降,则提示头一天的运动量较大,身体机能尚未恢复;当体重出现渐进性下降时,说明你的运动量过大或提醒你是否患某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对于青少年尤其应该关注其体重变化,以防止运动量不适对身体带来的某些危害。如果你的体重持续上升,则表明你的运动负荷过低,消耗过少,运动量不够。
2.心率心率变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受年龄、性别、机能状态、运动程度、身体姿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次日晨脉一分钟不超过三次变动,可判定头天运动量较为合适:当超过了三次的变化范围可认为头天运动量过大,身体机能尚未恢复。在一段时间内,如果无影响心率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情绪过分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基础心率大幅度的波动,反映运动者对运动量、强度产生不适,或患有某种疾病。运动后心率的恢复过程是评定身体机能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小运动强度,运动后5~10分钟时,心率较运动前快2~5次/10秒;大运动负荷,运动后5~10分钟时,心率较运动前快6~9次/10秒。
血压在运动后即刻随着心率的增加一般呈喇叭口形,即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略下降或不变,均为正常。如果运动即刻后,脉压增加程度偏小,或血压呈梯形反应,即收缩压和舒张压有规律地不断上升,均属不正常反应。还有一种测定个人运动量的方法值得试一试。
1)睡眠1小时记0.85分。计算一下你每天睡几个小时,就按这个单位的乘积记分。
2)静止活动包括案头工作、阅读、吃饭、看电视、坐车等。这些活动的运动量最低,把消耗在这些活动上的时间加起来,每小时记1.5分。
3)步行如果是悠闲缓慢的散步,每小时记3分;如果是快步走,每小时记5分。
4)户外活动慢跑每小时记6分。快跑每小时记7分;、滑冰每小时记8分;各种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每小时记9分;骑自行车每小时记4分;做体操、跳舞每小时记3分。
5)家务劳动每小时记5分。你一天的各项活动结束后,就可以把以上的分数加起来。如果你获得的总分数在45分以下,说明你的运动量不够,设法增加活动量;如果你的总分数在45~60分之间,就说明你的运动量正合适;如果你的总分数超过了这个限度,只能说明你的活动量已经过度,对身体没有更多的益处,是调整一下运动尺度的时候了。
以上三种是判断运动量的最好指标,大家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运动量。
4512阅读3002阅读3494阅读3296阅读3992阅读3943阅读4987阅读
3363阅读4480阅读3984阅读4332阅读4441阅读4609阅读4187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健康计步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