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买一辆自用的电单车哪个牌子好,什么牌子的比较好?

小学二年级
TA的帖子:
发表于 10:59:40
查看: 56552
各位朋友,一般什么牌子的山地车骑着轻松一点?不会太累!当然质量也要好!
看你选择什么价位了&&自己组装车 还是买整车啦&&整车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得盛 目前广大骑友骑这些牌子的多
小学六年级
品牌车吧 正如二楼说的
小学五年级
美利达勇士600吧。还行,不贵。
高端的还是捷安特的,770
追求个性的,自己动手装一个。
小学四年级
看来你还某想好!
想好了找我就可以了
<font color="#4330753 发表于
看来你还某想好!
想好了找我就可以了
小学四年级
这个问题你问我
告诉你!骓驰
那叫一个得劲
你不会某车子吧!骓驰A510
小学四年级
这个问题你问我
告诉你!骓驰
那叫一个得劲
你不会某车子吧!骓驰A310
小学三年级
还是骑UCC吧
小学三年级
 环球自行车(Universal Cycle)简称UCC自行车   &&
1990年,带着在台湾多年的先进自行车制造技术,环球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携手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共同进一步拓展自行车国际市场.16000㎡的占地面积,450名员工,环球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生产中、高级自行车为目标,相继建立自行车技术检测实验室、自动组装生产线、自动喷漆车间等高科技生产设备.   环球始终贯彻执行“生产符合客户满意的产品,创造公司永续经营的商机”的经营方针,于1997年率先通过ISO9001(94版)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通过ISO版),并致力于依循ISO版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国际质量管理系统,并藉由此保证系统之持续运转与改善,创造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与消费者之需求.   凭借着上述完善的工艺,精良的设备,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装配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在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与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并取得年生产45万辆,年销售收入达到4.5亿人民币的成绩,产品更是销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加拿大、欧共体等国家地区.
小学三年级
UCC自行车起源于台湾,90年代初在广州设厂,自90年代起为国外多品牌做代工生产,至今有二十几年的生产经验。产品线起步较高,出厂平均单价在250美金以上,是目前国内自行车生产厂家中产品平均单价最高。质检及生产工艺严格按欧洲标准执行,以高质量、高稳定性产品立足国际市场。自2008年,ucc开始拓展大陆市场,产品定位依然以欧美质量标准为基准,专注于运动自行车的设计、生产。
Ucc自行车产品的优势:由于ucc在国际代工质控标准的影响下,产品配件的选配、质量检测、后期测试都完善标准。UCC自行车所采用的任何一款配件,均享有“全球联保”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厂商买不到这种保险)
Ucc自行车品牌的不足之处:Ucc的入市时间较晚,进入大陆市场是在2008年初。而且UCC自行车定位于:运动、休闲。零售价由1400元人民币起,无法涉及普通民用市场,所以在市场保有量、店面的数量上是没有办法去和其他产品起步在几百元的品牌所比。
回答: 15:30
共0条评论...
小学三年级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小学三年级
首届环京赛完美落幕&&近日,由首届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京赛”)组委会主办的 “绿色北京,绿色出行”主题展览,成为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广场的一大亮点。主题展为期五天旨在宣传环京赛,普及自行车文化,倡导低碳生活,使骑自行车成为市民新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此进一步推动“绿色北京”、“健康北京”的建设与发展。
  在环京赛比赛现场的广场上,记者看到首都文明办用五个展位宣传今年持 续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活动,其中“和谐交通,绿色出行3510在行动”在市民中产生很大影响,所谓3510就是倡导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出行。
  UCC作为首届环京赛唯一指定的自行车供应商,也带来了自己的经典车型参加这次展会,并身体力行协助首都文明办推动“绿色出行”的观念普及。UCC主要致力于中高档运动自行车的生产和研发,“低碳环保、绿色出行“一直是UCC倡导的生活方式。此次UCC为环京赛免费提供的200多辆运动自行车,让大众通过荣誉骑行,对UCC所代表的运动自行车有一次亲密接触和体验,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 &而作为首届环京赛唯一指定的自行车供应商,世界知名的自行车品牌UCC提供了200余辆运动自行车,免费为公众提供自行车运动的非凡体验,更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运动自行车让人很意外,能够轻轻松松骑这么远的距离,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
& & 本着低碳环保、建设绿色城市的宗旨,环京赛重要的使命之一便是向大众普及自行车骑行理念。而比赛中普通民众的骑行参与,让更多的老百姓体验了一把运动自行车的魅力。一直致力于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的UCC,则成为了本次普及运动的急先锋。UCC的中国区市场负责人吴总表示,UCC的使命和环京赛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普及全新的自行车生活方式,是UCC义不容辞的责任。
】UCC为首届环京赛唯一指定自行车供应商
小学三年级
如有需要请和我联系常先生
小学二年级
TAXI8888 发表于
美利达勇士600吧。还行,不贵。
高端的还是捷安特的,770
价钱多少呢?
小学二年级
就看你打算淘多少钱了!要玩车可是要付出点儿银子的,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到几万元的车子都有!就看你的需要了!
其实我感觉重要的不是什么牌子,自行车是一项户外运动,为追求轻松惬意生活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骑车骑得是那份自然快乐,由内而外的。更重要的是适合自己,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习惯等一系列条件来选择能带给自己快乐的单车是很有必要的。在单车界我认为无非就是车架做工不一样打的牌子不一样,其实他还不就都是铝合金的碳钎维的钛合金的钪合金的等这几吗,变速系统更不用说。目前国内市场就shmano& & sarm& & 还有miaroshift这几种。不同的档次就会出现不同的配置,当然价钱也不一样。我是卖喜德盛的,喜欢自行车对自行车感兴趣的话,农业西路喜德盛随时欢迎您的光临。我电话:& & ⊙⊙:
喜德盛品牌好坏,我不做过多解释,让骑过的人告诉你。它的历史在网上都可以查的到。真正体验过才有说话的资格。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Inc.趣说民国广州单车:工薪阶层买一辆需三个月工资
民国时期中国最通行的自行车款式
◎抗战前,买一部单车,相当于一个苦力三年的工钱
◎1936年,广州平均每一两百人才一辆单车,比今天的汽车还要稀缺得多
◎1930年,在广州拥有一辆单车,每年要交八块多大洋的车捐,非常之高
趣说民国广州的单车
撰文/李开周
1 给交警配发单车,用以追捕肇事汽车
自行车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别名。
抗战时,《大公报》出过一期《自行车专页》,刊有这么一段话:
自行车,又名“自由车”,《辞源》上叫“自转车”,习俗叫做“脚踏车”,还有人颠倒过来叫“踏脚车”,北方又叫“钢丝车”。其中最不合理的要算叫钢丝车,其不合理与北方叫人力车为“胶皮”一样。自行车、自转车与自由车亦名实不符,最相称的还是脚踏车,但踏脚车又似费解了。
到了广州,自行车又叫“脚踏单车”,简称“单车”。如1930年7月广州市公安局发布公报称:
本市汽车时有伤毙人命之事,其中能将司机捕获惩办者固多,而被司机乘机免脱者亦时有所闻。此虽截车之法尚有未周,而警察跑步追车亦极困难之事。故除已积极筹划截捕汽车善法外,昨并通饬各区,对于交通警察,授以驾驶单车技能,将来拟置备脚踏单车多辆,发给各交通警察,以备追捕汽车之用。
市区汽车多,常出车祸,肇事司机多驾车逃逸,交警凭两条腿去追,肯定追不上,所以局里决定给交警配发单车,让交警骑着自行车追捕肇事汽车。
1931年初夏,广州市公安局果真将计划付诸实施,给交警配了自行车,不过不是每人一辆,而是每三人一辆。为什么不能增加到每人一辆呢?因为那时候的自行车比较贵,无论是买车还是养车,都要花很多钱。
抗战初期,广州市区中学生选用的国语教材上有一篇文章,讲的是菲律宾华人小学生朴兴桥捐款抗日的故事。朴兴桥说:“我在学校里当童子军,想买一辆单车,可是家里穷,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每天把零食钱放到一个竹筒里,攒了整整三年,终于可以买一辆三十五块钱的单车了。现在日本人打我的同胞,我决定不买了,把这些钱送到中国打日本人!”
三十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日军侵入菲律宾前夕,普通店员月薪才九块钱,不吃不喝攒小半年工资,仅够买一辆自行车。
上海沦陷时,一部全新自行车七百多块,那时工人的工资有多高呢?平均两百多块(日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一个月。换句话说,对工薪阶层而言,买全新自行车需要积攒三个多月工资,买二手自行车也需要积攒两个多月工资。
老作家流沙河先生在其大作《为成都人叫魂》当中回忆说,抗战前一辆单车在成都要卖一百五十块大洋,是一个壮年劳力三年的工钱,相当于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五个月的工资。
所以对那时候的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花一百多块大洋买辆自行车,绝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绝对是一次相当奢侈的消费。
鉴于自行车如此昂贵,所以普通市民在拥有了一辆自行车之后,会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看待,万一哪天被小偷顺走,那简直就像天塌了一样。
民国报纸上刊登过一则市井新闻:某小偷正偷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被车主阿唐抓住了,阿唐发了疯似地打他,差点儿把他打死。一辆破自行车而已,至于吗?原来阿唐是一个报贩,每天凌晨都要骑车赶到报社领报纸,自行车就是他的饭碗,而这辆自行车是他借高利贷买下来的,欠债还没还清,真被偷走的话,阿唐只有跳河了。
踏板装在后轮之后的自行车
2 1949年前,生产单车的关键零件需进口
事实上,无论是从购买的难度上讲,还是从拥有的数量上看,民国时期的单车都比今天
的汽车贵重。
论购买难度,现在工薪家庭买一辆国产入门轿车就跟玩似的,而民国时期却没有完全国产的自行车。截至1949年,即使是在自行车制造工业最为发达的上海,也没有一家车厂造得出齿轮、牙盘等关键零件,大家只能生产车架、车把、链条、鞍座、脚踏、辐条,核心部件仍需从美国进口,然后再配以国产零件,组装成一辆号称“国货”的自行车。正是因为不能完全国产,所以售价昂贵:一辆普通自行车的售价相当于一个苦力三年的工资、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一个技师一年的工资、一个中学高级教师半年的工资。
乍听上去,民国时期的单车好像并不算特别贵——现代白领攒几年工资可以买一部汽车,民国苦力攒几年工资可以买一部自行车,差不多嘛!其实不然,因为民国工薪阶层的绝大多数收入都要拿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不欠债就等于祖上烧高香了,再想攒钱难比登天。等买过了口粮、交过了房租,就不太可能攒钱买自行车了。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咱们现代人买汽车可以分期付款,民国人买自行车则享受不到这一便利,所以购买难度要更大一些。
再从拥有数量上看,现在一线城市即使做不到常住居民每家每户一辆汽车,或许也达到了几户一辆的水平。而民国时期呢?
截至1936年,广州市区常住人口一百二十万,自行车不到七千辆,将近每二百人拥有一辆车;上海市区常住人口一百六十万(如果计入农民工则在三百万人以上),自行车一万二千辆,平均每一百三十多个人拥有一辆车。
由此可见,民国的单车比今天的汽车还要稀缺得多。稀缺到什么地步呢?1930年,一个在北京做保姆的女士回到老家河北,向她的老姐妹吹嘘她在京城见到了自行车:“两脚一动,轱辘就会转,好像是画儿上的那个哪吒。”老姐妹听了两眼发直,直念阿弥陀佛。可见内地省份很多人从来没见过自行车,遑论购买。
带拖斗的自行车
3 买单车要办牌照,拥有者被划归到富人的圈子
由于单车的昂贵和稀缺,所以买单车的人也就被政府划归到了富人的圈子,所以政府要通过向单车征收捐税的形式“劫富济贫”。1931年,广州市公用局发布公告如下:
本市自用及营业脚踏单车二十年牌、照,由今日起开始换领。仰各单车车主一体知悉,务于本年四月一日起至月底止,依期驶车来局,听候查验,照章缴费,换领二十一年牌、照,方准行驶。一经逾期,定必照章执行处罚。幸勿违延,切切此布。
通过这份公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单车跟汽车一样要办理车牌和驾照,一样要去车辆管理部门办理年审。如果没有车牌和驾照,如果没有通过年检,是不准上路行驶的。要是你非要上路呢?被交警逮到一定罚钱。
1942年,上海伪政府出台《取缔脚踏车暂行罚则》,明确规定了单车无牌照上路的处罚细则:
已领号牌而未钉挂者,罚国币五元;
已领执照而未携带者,罚国币五元;
牌照全无者,罚国币十元,仍须至公用局登记,领取牌、照,并向财政局缴捐后方准行驶;
借用他人牌、照,蒙混行驶者,罚国币十元,并将所借牌、照没收,仍须至公用局登记,领取牌、照,并向财政局缴捐后方准行驶;
行车执照与号牌号数不符者,罚国币五元;
伪造牌、照者,将原车没收,车主依法究办。
此处所谓“号牌”,即经政府编号的车牌。此处所谓“执照”,即今日所说驾照。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自行车上路就无需驾照,只需登记上牌或在车身上打一处钢印编号。到了今天,连登记上牌和打钢印的政策也都完全取消了,随便从哪家买一辆自行车,随时可以上路行驶。可是民国时期既要车牌,又要驾照,两者缺一,就要罚款,如果伪造车牌和驾照,甚至还有可能被交警没收车辆。
办牌照当然要花钱,1930年广州市政府规定:“单车号数牌每年更换一次,收银五角(毫洋)……行车执照收银三元(毫洋)。”每年审车时换发一次车牌,每次收毫洋五角。自行车驾照则只需申领一次,办理费用是毫洋三元。
带方向盘的自行车
4 拥有单车者要定期缴纳车捐,类似于现在的车船税
除了车牌费和驾照费,民国自行车的车主还要定期缴纳车捐,类似于现在的车船税。
现在汽车的车船税是全国统一的,只要车辆类型相同,无论在哪个城市,缴费数目是一样的。而民国车捐则是一个城市一个标准。
据1930年《北平特别市脚踏车管理规则》:“每辆每年纳捐一元(大洋)。”一年缴一块大洋。
据1929年《上海特别市脚踏车管理规则》:“每年每辆纳捐二元(大洋)。”一年缴两块大洋。
据1930年《青岛特别市脚踏车管理及征收车捐暂行规则》:“自用脚踏车每期捐洋六角,营业脚踏车每期捐洋一元。”这里一期指的是一个季度,家庭自用单车每季度缴纳大洋六角,等于一年缴纳大洋两块四角。如果是出租性质的单车,则每季度缴纳一元,一年缴纳四元。
据1932年建设委员会浙江经济所整理成书的《杭州市经济调查》(上编):“脚踏车捐于七月开始征收,每辆每季纳捐五角(大洋)。”每季度缴纳大洋五角,每年缴纳大洋二元。
广州市政府则是这样收缴车捐的:“营业单车每月纳捐二元(毫洋),自用单车每季纳捐三元。”出租用的自行车每月缴纳毫洋两块,非营业自行车每季度缴纳毫洋三块。一季度三块,一年就是十二块,按毫洋与大洋汇率,一块四角毫洋兑换一块大洋,所以十二块毫洋等于大洋八块多,所以广州单车的车捐非常之高。
为什么广州把车捐定这么高?一是因为当时广州经济发达,广州人相对有钱;二是因为广州市政与文化教育事业稳居全国首位,必须开征足够多的税种和足够高的税费,才能弥补市政支出和文教支出所造成的财政缺口。
5 为何广州车主要把车牌钉在车轮的辐条上?
最后我们来看看民国人将车牌钉在自行车的哪个部位。
1935年第60期《四川省政府公报》载:“自用及营业脚踏车领到号牌后,须钉挂于车前柱与横柱交叉处,以便稽查。”把车牌钉在车座前方,车把后方的位置,不容易丢失。
1930年,青岛规定:“公用局发给之号牌须钉于后车轮支架之右方。”为什么要把车牌钉在后轮支架的右方呢?因为国民政府规定全国人民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又要求靠右行驶),车牌钉到右边,才能让站在街道中间执勤的交警看见。
1932年,济南市则规定:“号牌须钉在后座后面。”这跟现在汽车牌照和摩托车牌照所钉的位置是一样的。
那么广州单车的车牌又钉在哪个位置呢?
当时广州单车的车主习惯把车牌钉在车轮的辐条之上,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车轮转动,车牌也跟着飞转,当你违章的时候,交警只要抓不住你,就没有办法抄牌开罚单。
民国时期女式自行车
民国影星缘何热衷骑单车
民国年间,普通市民把自行车当成重要财产,有时候就连电影明星也把自行车当成了自己的宝贝疙瘩。
1941年第88期《青青电影日报》刊登明星丢车八卦一则:
周起进进出出,总是用着他的一辆脚踏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的,一忽儿来,一忽儿去,因此电车、公共汽车浑然与他无关。有一天,周起从家里出来到公司里去,忽然发觉脚踏车不见了。周起对于这脚踏车好像是朋友一样,一旦遗失,好不伤心。他四处找寻,总不得要领,于是只好听天由命。不料过一会儿去看看,这辆脚踏车仍好好的放在原处,这一来一去,真像变戏法一样。后来有一个朋友来向周起说:“刚才借你的车,没有通知你,你找苦了吗?”周起才知道是这位仁兄借去的,并没有鬼祟作怪。
周起是民国时代电影大腕,曾经出演影片四十多部,还跟周璇共演过一部《三笑》。在1941年,他出演一部电影的片酬已经高达十万元(法币),就他个人财富而言,自行车绝对不是珍贵物品。可他骑惯了这辆自行车,于是这辆车也就成了他的“爱车”,在他心目中也就变得贵重起来。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民国时期并不是没有汽车,周起干嘛不直接买汽车,非要骑辆自行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呢?
民国明星确实有买汽车的,梅兰芳买过,胡蝶也买过,但是到了后来,他们的小汽车就不灵了。为啥?因为正闹世界大战,全球都闹油荒,尚未出产石油的中国尤甚。从1941年到1945年这几年,国统区的国民政府和沦陷区的日伪政府都在限油,加油站供油限量,私家车加油凭证,当局号召“油改气”、“油改炭”,甚至要求车主用豆油和桐油来代替汽油和柴油。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都改成了木炭汽车。
因为油荒,所以明星们的汽车就束之高阁了,电影界里四轮变两轮之风盛极一时。1943年《申报》有一则新闻的题目叫做“男女明星的脚踏车热”:
周璇花七百多块(中储券)买了一辆新车,结果,学车跌断了脚踝骨;陈云裳花四百多块买了一辆七八成新的二手车;陈娟娟的奶婆禁止娟娟在夜里踏脚踏车;刘琼也骑了一辆车子凑热闹……因为明星们不便乘公共车子,所以三十六着,还是自备两轮车子为上乘的了。备一部包车,要用一个车夫,实在吃勿消,因此自由车威风了起来。
趣说民国广州单车:工薪阶层买一辆需三个月工资
◎1936年,广州平均每一两百人才一辆单车,比今天的汽车还要稀缺得多 事实上,无论是从购买的难度上讲,还是从拥有的数量上看,民国时期的单车都比今天  的汽车贵重。牌照全无者,罚国币十元,仍须至公用局登记,领取牌、照,并向财政局缴捐后方准行驶;
民国时期中国最通行的自行车款式
◎抗战前,买一部单车,相当于一个苦力三年的工钱
◎1936年,广州平均每一两百人才一辆单车,比今天的汽车还要稀缺得多
◎1930年,在广州拥有一辆单车,每年要交八块多大洋的车捐,非常之高
趣说民国广州的单车
撰文/李开周
1 给交警配发单车,用以追捕肇事汽车
自行车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别名。
抗战时,《大公报》出过一期《自行车专页》,刊有这么一段话:
自行车,又名“自由车”,《辞源》上叫“自转车”,习俗叫做“脚踏车”,还有人颠倒过来叫“踏脚车”,北方又叫“钢丝车”。其中最不合理的要算叫钢丝车,其不合理与北方叫人力车为“胶皮”一样。自行车、自转车与自由车亦名实不符,最相称的还是脚踏车,但踏脚车又似费解了。
到了广州,自行车又叫“脚踏单车”,简称“单车”。如1930年7月广州市公安局发布公报称:
本市汽车时有伤毙人命之事,其中能将司机捕获惩办者固多,而被司机乘机免脱者亦时有所闻。此虽截车之法尚有未周,而警察跑步追车亦极困难之事。故除已积极筹划截捕汽车善法外,昨并通饬各区,对于交通警察,授以驾驶单车技能,将来拟置备脚踏单车多辆,发给各交通警察,以备追捕汽车之用。
市区汽车多,常出车祸,肇事司机多驾车逃逸,交警凭两条腿去追,肯定追不上,所以局里决定给交警配发单车,让交警骑着自行车追捕肇事汽车。
1931年初夏,广州市公安局果真将计划付诸实施,给交警配了自行车,不过不是每人一辆,而是每三人一辆。为什么不能增加到每人一辆呢?因为那时候的自行车比较贵,无论是买车还是养车,都要花很多钱。
抗战初期,广州市区中学生选用的国语教材上有一篇文章,讲的是菲律宾华人小学生朴兴桥捐款抗日的故事。朴兴桥说:“我在学校里当童子军,想买一辆单车,可是家里穷,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每天把零食钱放到一个竹筒里,攒了整整三年,终于可以买一辆三十五块钱的单车了。现在日本人打我的同胞,我决定不买了,把这些钱送到中国打日本人!”
三十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日军侵入菲律宾前夕,普通店员月薪才九块钱,不吃不喝攒小半年工资,仅够买一辆自行车。
上海沦陷时,一部全新自行车七百多块,那时工人的工资有多高呢?平均两百多块(日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一个月。换句话说,对工薪阶层而言,买全新自行车需要积攒三个多月工资,买二手自行车也需要积攒两个多月工资。
老作家流沙河先生在其大作《为成都人叫魂》当中回忆说,抗战前一辆单车在成都要卖一百五十块大洋,是一个壮年劳力三年的工钱,相当于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五个月的工资。
所以对那时候的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花一百多块大洋买辆自行车,绝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绝对是一次相当奢侈的消费。
鉴于自行车如此昂贵,所以普通市民在拥有了一辆自行车之后,会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看待,万一哪天被小偷顺走,那简直就像天塌了一样。
民国报纸上刊登过一则市井新闻:某小偷正偷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被车主阿唐抓住了,阿唐发了疯似地打他,差点儿把他打死。一辆破自行车而已,至于吗?原来阿唐是一个报贩,每天凌晨都要骑车赶到报社领报纸,自行车就是他的饭碗,而这辆自行车是他借高利贷买下来的,欠债还没还清,真被偷走的话,阿唐只有跳河了。
踏板装在后轮之后的自行车
2 1949年前,生产单车的关键零件需进口
事实上,无论是从购买的难度上讲,还是从拥有的数量上看,民国时期的单车都比今天
的汽车贵重。
论购买难度,现在工薪家庭买一辆国产入门轿车就跟玩似的,而民国时期却没有完全国产的自行车。截至1949年,即使是在自行车制造工业最为发达的上海,也没有一家车厂造得出齿轮、牙盘等关键零件,大家只能生产车架、车把、链条、鞍座、脚踏、辐条,核心部件仍需从美国进口,然后再配以国产零件,组装成一辆号称“国货”的自行车。正是因为不能完全国产,所以售价昂贵:一辆普通自行车的售价相当于一个苦力三年的工资、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一个技师一年的工资、一个中学高级教师半年的工资。
乍听上去,民国时期的单车好像并不算特别贵——现代白领攒几年工资可以买一部汽车,民国苦力攒几年工资可以买一部自行车,差不多嘛!其实不然,因为民国工薪阶层的绝大多数收入都要拿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不欠债就等于祖上烧高香了,再想攒钱难比登天。等买过了口粮、交过了房租,就不太可能攒钱买自行车了。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咱们现代人买汽车可以分期付款,民国人买自行车则享受不到这一便利,所以购买难度要更大一些。
再从拥有数量上看,现在一线城市即使做不到常住居民每家每户一辆汽车,或许也达到了几户一辆的水平。而民国时期呢?
截至1936年,广州市区常住人口一百二十万,自行车不到七千辆,将近每二百人拥有一辆车;上海市区常住人口一百六十万(如果计入农民工则在三百万人以上),自行车一万二千辆,平均每一百三十多个人拥有一辆车。
由此可见,民国的单车比今天的汽车还要稀缺得多。稀缺到什么地步呢?1930年,一个在北京做保姆的女士回到老家河北,向她的老姐妹吹嘘她在京城见到了自行车:“两脚一动,轱辘就会转,好像是画儿上的那个哪吒。”老姐妹听了两眼发直,直念阿弥陀佛。可见内地省份很多人从来没见过自行车,遑论购买。
带拖斗的自行车
3 买单车要办牌照,拥有者被划归到富人的圈子
由于单车的昂贵和稀缺,所以买单车的人也就被政府划归到了富人的圈子,所以政府要通过向单车征收捐税的形式“劫富济贫”。1931年,广州市公用局发布公告如下:
本市自用及营业脚踏单车二十年牌、照,由今日起开始换领。仰各单车车主一体知悉,务于本年四月一日起至月底止,依期驶车来局,听候查验,照章缴费,换领二十一年牌、照,方准行驶。一经逾期,定必照章执行处罚。幸勿违延,切切此布。
通过这份公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单车跟汽车一样要办理车牌和驾照,一样要去车辆管理部门办理年审。如果没有车牌和驾照,如果没有通过年检,是不准上路行驶的。要是你非要上路呢?被交警逮到一定罚钱。
1942年,上海伪政府出台《取缔脚踏车暂行罚则》,明确规定了单车无牌照上路的处罚细则:
已领号牌而未钉挂者,罚国币五元;
已领执照而未携带者,罚国币五元;
牌照全无者,罚国币十元,仍须至公用局登记,领取牌、照,并向财政局缴捐后方准行驶;
借用他人牌、照,蒙混行驶者,罚国币十元,并将所借牌、照没收,仍须至公用局登记,领取牌、照,并向财政局缴捐后方准行驶;
行车执照与号牌号数不符者,罚国币五元;
伪造牌、照者,将原车没收,车主依法究办。
此处所谓“号牌”,即经政府编号的车牌。此处所谓“执照”,即今日所说驾照。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自行车上路就无需驾照,只需登记上牌或在车身上打一处钢印编号。到了今天,连登记上牌和打钢印的政策也都完全取消了,随便从哪家买一辆自行车,随时可以上路行驶。可是民国时期既要车牌,又要驾照,两者缺一,就要罚款,如果伪造车牌和驾照,甚至还有可能被交警没收车辆。
办牌照当然要花钱,1930年广州市政府规定:“单车号数牌每年更换一次,收银五角(毫洋)……行车执照收银三元(毫洋)。”每年审车时换发一次车牌,每次收毫洋五角。自行车驾照则只需申领一次,办理费用是毫洋三元。
带方向盘的自行车
4 拥有单车者要定期缴纳车捐,类似于现在的车船税
除了车牌费和驾照费,民国自行车的车主还要定期缴纳车捐,类似于现在的车船税。
现在汽车的车船税是全国统一的,只要车辆类型相同,无论在哪个城市,缴费数目是一样的。而民国车捐则是一个城市一个标准。
据1930年《北平特别市脚踏车管理规则》:“每辆每年纳捐一元(大洋)。”一年缴一块大洋。
据1929年《上海特别市脚踏车管理规则》:“每年每辆纳捐二元(大洋)。”一年缴两块大洋。
据1930年《青岛特别市脚踏车管理及征收车捐暂行规则》:“自用脚踏车每期捐洋六角,营业脚踏车每期捐洋一元。”这里一期指的是一个季度,家庭自用单车每季度缴纳大洋六角,等于一年缴纳大洋两块四角。如果是出租性质的单车,则每季度缴纳一元,一年缴纳四元。
据1932年建设委员会浙江经济所整理成书的《杭州市经济调查》(上编):“脚踏车捐于七月开始征收,每辆每季纳捐五角(大洋)。”每季度缴纳大洋五角,每年缴纳大洋二元。
广州市政府则是这样收缴车捐的:“营业单车每月纳捐二元(毫洋),自用单车每季纳捐三元。”出租用的自行车每月缴纳毫洋两块,非营业自行车每季度缴纳毫洋三块。一季度三块,一年就是十二块,按毫洋与大洋汇率,一块四角毫洋兑换一块大洋,所以十二块毫洋等于大洋八块多,所以广州单车的车捐非常之高。
为什么广州把车捐定这么高?一是因为当时广州经济发达,广州人相对有钱;二是因为广州市政与文化教育事业稳居全国首位,必须开征足够多的税种和足够高的税费,才能弥补市政支出和文教支出所造成的财政缺口。
5 为何广州车主要把车牌钉在车轮的辐条上?
最后我们来看看民国人将车牌钉在自行车的哪个部位。
1935年第60期《四川省政府公报》载:“自用及营业脚踏车领到号牌后,须钉挂于车前柱与横柱交叉处,以便稽查。”把车牌钉在车座前方,车把后方的位置,不容易丢失。
1930年,青岛规定:“公用局发给之号牌须钉于后车轮支架之右方。”为什么要把车牌钉在后轮支架的右方呢?因为国民政府规定全国人民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又要求靠右行驶),车牌钉到右边,才能让站在街道中间执勤的交警看见。
1932年,济南市则规定:“号牌须钉在后座后面。”这跟现在汽车牌照和摩托车牌照所钉的位置是一样的。
那么广州单车的车牌又钉在哪个位置呢?
当时广州单车的车主习惯把车牌钉在车轮的辐条之上,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车轮转动,车牌也跟着飞转,当你违章的时候,交警只要抓不住你,就没有办法抄牌开罚单。
民国时期女式自行车
民国影星缘何热衷骑单车
民国年间,普通市民把自行车当成重要财产,有时候就连电影明星也把自行车当成了自己的宝贝疙瘩。
1941年第88期《青青电影日报》刊登明星丢车八卦一则:
周起进进出出,总是用着他的一辆脚踏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的,一忽儿来,一忽儿去,因此电车、公共汽车浑然与他无关。有一天,周起从家里出来到公司里去,忽然发觉脚踏车不见了。周起对于这脚踏车好像是朋友一样,一旦遗失,好不伤心。他四处找寻,总不得要领,于是只好听天由命。不料过一会儿去看看,这辆脚踏车仍好好的放在原处,这一来一去,真像变戏法一样。后来有一个朋友来向周起说:“刚才借你的车,没有通知你,你找苦了吗?”周起才知道是这位仁兄借去的,并没有鬼祟作怪。
周起是民国时代电影大腕,曾经出演影片四十多部,还跟周璇共演过一部《三笑》。在1941年,他出演一部电影的片酬已经高达十万元(法币),就他个人财富而言,自行车绝对不是珍贵物品。可他骑惯了这辆自行车,于是这辆车也就成了他的“爱车”,在他心目中也就变得贵重起来。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民国时期并不是没有汽车,周起干嘛不直接买汽车,非要骑辆自行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呢?
民国明星确实有买汽车的,梅兰芳买过,胡蝶也买过,但是到了后来,他们的小汽车就不灵了。为啥?因为正闹世界大战,全球都闹油荒,尚未出产石油的中国尤甚。从1941年到1945年这几年,国统区的国民政府和沦陷区的日伪政府都在限油,加油站供油限量,私家车加油凭证,当局号召“油改气”、“油改炭”,甚至要求车主用豆油和桐油来代替汽油和柴油。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都改成了木炭汽车。
因为油荒,所以明星们的汽车就束之高阁了,电影界里四轮变两轮之风盛极一时。1943年《申报》有一则新闻的题目叫做“男女明星的脚踏车热”:
周璇花七百多块(中储券)买了一辆新车,结果,学车跌断了脚踝骨;陈云裳花四百多块买了一辆七八成新的二手车;陈娟娟的奶婆禁止娟娟在夜里踏脚踏车;刘琼也骑了一辆车子凑热闹……因为明星们不便乘公共车子,所以三十六着,还是自备两轮车子为上乘的了。备一部包车,要用一个车夫,实在吃勿消,因此自由车威风了起来。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牌子的电单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