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不办卡,“郑州共享健身仓仓”能火吗

共享健身仓落户北京 健身行业会是下个风口吗?_新浪网
共享健身仓落户北京 健身行业会是下个风口吗?
  马甲线人鱼线带火健身产业&新型健身房会是下个风口吗?
  自从共享单车火了之后,共享经济突然就站上了“风口”,可以准共享的事物似乎越来越多。
  刚刚被禁的共享床铺、一度引起口舌之战的共享充电宝、不被关注的共享雨伞、势头高昂的迷你KTV等,现在又有新的共享概念了,共享健身房来了。
  近日,共享健身仓觅跑落户北京,而仅成立一个月的觅跑估值已过亿,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来自经纬创投、信中利、合鲸资本、猎鹰创投,估值过亿。
来源:东方IC&
  新型健身房下个风口?
  日前,在北京出现的一间面积大约4-5平米之间、可以容纳1-2人的共享健身仓。其中配置了跑步机等运动器械、自助门禁按时付费。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端线上预约、扫码开门,使用前需在平台缴纳99元押金后进行注册,单人单次运动的花费约为在4到5元。用户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方式登陆运动系统,并在运动结束后进行分享。
  今年6月,另一家公司抖吧也推出同样的自助健身仓,通过线上App和微信为用户提供地图点位显示、预约时段、计时和结算等功能。健身仓面积为4.5平方米,仓内设备有跑步机、动感单车等。计费方式为按时计算,采取高峰调价模式,均价为10/小时,最低至1元/小时,最高达到16元/小时。
  其实早在2013年,一款美国的APP就打开了“共享健身”新世界的大门。该APP可以帮你找到附近加盟了的健身房和健身课程,加入会员即可获得合作的健身房的使用权。
  随后,中国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共享健身房”。相较于传统的健身房,除了24小时营业,较低的会费也是吸引上班族的一大特点。
  新型健身房除了有年卡之外,更是有月卡、季卡等多种选择。甚至可以按次预约,想练就练,再也不用担心花了几千的年费结果只去了一、两次的尴尬了。
  而在过去的2016年,这类新型健身房更是成为了资本的宠儿。包括超级猩猩、小熊快跑、光猪圈、U-24智能健身、Liking、乐刻运动在内,标榜智能化、共享、互联网化的的新型健身房相继获得资本青睐。
  健身产业潜力仍巨大
  “马甲线”、“人鱼线”的出现,让很多人突然就成了健身党。
  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中国健身人口以年均10%的增长率递增。2017年我国健身人口已达到了1090万人。
  从微信运动“占领封面”到花样百出的运动APP,再到各种共享健身房的出现,都说明了现在年轻人对健身的热情不减。
  来源:艾瑞咨询&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国务院为健身休闲产业定下发展“路线图”,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
  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
  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让健身产业与其相结合也必然会成为发展的趋势。
  在现有的众多健身APP中,玩法简直层出不穷,有的是以线上健身社交为切入点(如keep,Fit&Time),有的是将闲置的场馆资源为卖点(如小熊快跑),有的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下场馆,实现O2O运营(如超级猩猩),还有的是约上门服务(如叫练,跟谁学)。
  不过,目前整个行业似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仍是一片蓝海,发展潜力巨大。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共享健身仓能不能燃爆社区?
共享健身仓能不能燃爆社区?
蜗牛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这年头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从单车到汽车,从雨伞到充电宝,从床铺到马扎,所谓的共享概念从大到小逐步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仿佛我们衣食住用行相关的各种事物都存在共享的可能。最近,在共享圈里风头正劲的当非共享健身仓莫属,诞生仅仅两个月就估值过亿,已完成两轮融资,北京一些小区内也开始见到共享健身仓的本尊。共享健身是一次玩票还是不折不扣的好生意?一些听上去就不靠谱的共享为何引来资本此起彼伏的追捧?个人认为,共享健身仓不可能是个好生意,它不仅与健身行业重要特点不吻合,还不符合健身行业的盈利模式和运行规则。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坚持在铁块和器械上挥汗如雨是一件苦哈哈的事情,也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情。因为很多人的意志都不那样坚定,所以没有人监督的“逆人性”行为往往会半途而废。有些人走进健身房是为了健康,有些人是为了认识新朋友,有些人则是为了磨练意志。但是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往往难以长期坚持。社交是健身行业的重要特点,也是提升锻炼频次的重要手段。然而共享健身仓却将社交变成了一个人的“孤独”。不到5平米的空间、一张跑步机、少量的器械、空调、新风系统、一些社交软件,就构成了共享健身仓的全部。但是健身对于器械有多元化的要求,只有不同的器械才能锻炼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目前的共享健身仓功能单一,受场地限制,只有一台跑步机。试想,在共享健身仓内跑步和在家里跑步又大多区别,和天气好时在小区散步又有多大区别。假如说共享健身仓的用户定位是年轻人,仅有跑步机如何满足他们全身锻炼的需求?假如说共享健身仓的用户定位是老年人日常保健,社区内免费的健身器材比比皆是,为什么花钱去一个逼仄的小屋子和别人共享汗味?共享健身仓的用户定位模糊不清,功能设置不够成熟,这些将极大限制它的盈利能力。传统的健身房靠长期的会员制保证利润,靠健身教练营造核心竞争力。和餐馆一样,只有人流量增大,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才能保证健身房的收入跑得赢不断上升的店租和人力成本。所以健身房雇佣销售忽悠你办卡,雇佣教练监督你提升设备使用频次。但是这种模式和规则在共享健身仓上似乎被忽视。在共享健身仓,健身成了全凭自觉的事,这不能保证设备的使用频率。即便每一个共享健身仓每天的净使用时间达到5小时,在1万个小区投放,以它的定价计算,每个月的毛收入是1800万,而场地、设备、维修等成本还没有扣减。更何况小区里的共享健身仓根本实现不了每天5小时的使用。定位模糊、功能设计粗糙、成本核算不细,共享健身仓更像是一个仓促为之的项目。其实,不仅是共享健身仓,就连一听就知道不靠谱的共享马扎也快速融资走上街头。然而聪明的资本为何要快速地炒红这些不可能赚钱的项目?目前,各地房产受到严格的控制、实业的复兴速度依然较慢、股市没有快速突破,新的风口也没有出现,资本们成堆地聚在一起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里走。于是,他们开始炒作各种与风口相关的新生事物,做点事情总比等待承受沉默成本要好得多。所以对于那些认为共享健身仓要颠覆健身行业的言论,我们大可一笑置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蜗牛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沟通信息南北,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最新文章健身不办卡,“共享健身仓”能火吗?-中青在线
健身不办卡,“共享健身仓”能火吗?发布时间: 16:07 来源:天天有舆 作者:朱立雅 李师荀  
  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睡眠舱等之后,近日,北京街头又出现了“共享健身仓”,引来不少好奇市民驻足观看。
  这些名为“觅跑自助健身仓”的小房子,占地约5平方米,内设跑步机一台,以及空调、电视、新风系统、镜子、挂钩等配套设施。与其他共享产品一样,使用者扫码即可进仓内健身,目前注册需缴纳99元押金,使用收费为1元/5分钟,即0.2元/分钟。
  为什么会有“共享健身”的想法?觅跑CEO毕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调研发现95%的人有运动需求,但户外环境给运动带来诸多不便,而持有健身卡的人只有10%,能坚持去健身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室内运动的时间成本太高。因此毕振想,何不把室内运动搬进小区里?打造一个“5分钟运动圈”,不仅能满足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虽然觅跑是今年7月份才刚刚成立的,但有报道称,其已经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来自经纬创投、信中利、合鲸资本、猎鹰创投,估值过亿。
  不过,并非所有打着“共享”旗号的产品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前不久,悟空单车、3Vbike相继宣布倒闭,共享睡眠舱还没火就因消防等问题被紧急叫停……这些前车之鉴,也让“共享健身仓”自诞生之日起便遭到质疑,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针锋相对。
  支持者:有一定市场需求,愿意尝试
  1.适合部分人群的跑步需求
  @Xander不是仙蛋儿:这个是针对周边没有跑步环境的人群的。而且下雨如果有需求,也可以进去运动。
  @雷宇64440:适合家里小,买不了跑步机的人群,跑完回家洗澡。
  @howard--wang:能提供新鲜空气的话在雾霾横行的时候还是有市场的。
  @丽li90:会比较有兴趣,但是还要看在哪吧,我觉得群租房附近会比较有市场。
  @张智尧李易峰你们开门开门开门啊:适合我这种没空去健身房也不想去健身房,去小区里夜跑又不能规律坚持的亚健康患者。
  @兩儀家的葉子:蛮好的,家附近没有健身房,不想路上跑吸尾气。
  @疯了的橙子吖:希望单位附近有一个,午休时候可以去。
  2.计费方式比健身房划算
  @czlxzx:挺赞的,健身房每次交2000块,可老没时间去,平均下来,单次价格很贵的。
  @爬虫不是虫:我觉得健身房应该就搞这种模式,按时计费,不用办卡。
  @张六六六六六六六:这个不错,办健身卡去不了几次,单次消费比较经济实惠,不容易浪费。
  @南方有个娇小姐:会(试用),一张健身卡1100才三个月又不是每天都会去。这个划算多了。
  反对者:设施不完善,毛病一箩筐
  1.空间太小,环境密闭
  @张小新-:花钱去这么小的空间里面跑步,还不如小区里面跑几圈。
  @瀚爸爸-:憋在里面有什么好,健身房起码还宽敞透气,真是为了钱什么也瞎搞。
  2.设施不完善,担心清洁问题
  @爱谁谁_No1:跑一身汗怎么办?还是不方便,避雨方便。
  @一只学狗叫Cheney:毛巾呢,水呢,洗澡呢?备齐了再出来共享。
  @海扬帆:谁来负责卫生清洁?
  3. 私密性不高
  @阿熊啊阿典啊:这大透明玻璃,外面看的一清二。
  @南山小青年:感觉像猴关笼子里,人在外面看。
  4.质疑占用公共场所经营
  @投服中心:谁给你批准的占用公共场所经营的?有土地使用权么?
  @pq取个名字好难: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你摆一个这种东西,过两天就被城管强拆。
  5. 健身设备较为单一
  @chenalier:没有哑铃杠铃 看来我要举跑步机了,哈哈哈。
  @Q-w-Qian:只是一个跑步机,没必要了吧。
  @人韦田力:一个跑步机就算健身?
  (视频制作:朱立雅 杨奕钊 文:李师荀)
  天天有舆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期策划:朱立雅
  本期编辑:周婉娇
  主编:王俊秀 来源:天天有舆【责任编辑:于璧嘉】
你可能还喜欢看
[ 08-25 ][ 08-25 ][ 08-23 ][ 08-25 ][ 08-25 ][ 08-24 ][ 08-24 ][ 08-24 ][ 08-23 ][ 08-23 ]
校园足球在哪里?在绿茵场,也在沙地在海边……8月13日至22日,来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看不一样的炫动瞬间
坚持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来,跟着中青报记者,一起走进中国的大城市、小城镇,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画卷。
44次输血记录、12次全院疑难病例讨论、6次会诊……而这所有的治疗,没有管患者老李要一分钱……
新闻排行榜只花几块钱就能“说跑就跑” 共享运动仓靠谱不? - 法律法规网
只花几块钱就能“说跑就跑” 共享运动仓靠谱不?
米粒 新华网  
07:05:02  评论(/)
原标题:只花几块钱就能“说跑就跑” 共享运动仓靠谱不?扫码就能跑步健身 设施安全尚存不足共享运动仓,靠谱不?共享运动仓内的跑步机和电视。本报记者 刘 峣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在共享经济先后“入侵”出行、娱乐等领域后,健身运动也可以“共享”了。最近,在扫码就能跑步健身 设施安全尚存不足共享运动仓,靠谱不?共享运动仓内的跑步机和电视。本报记者 刘 峣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在共享经济先后“入侵”出行、娱乐等领域后,健身运动也可以“共享”了。最近,在北京等地出现了供市民自助健身的“共享运动仓”,只要花上几块钱,就可以在运动仓里来一场“说跑就跑的健身”。这种新奇的运动空间一时间颇受关注,也引来不少质疑。“共享运动仓”究竟是创新还是卖概念?“共享+运动”能否成为健身的新选择?可以边看电视边跑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内,记者看到了一台共享运动仓。这个名为“觅跑”的运动仓,占地约5平方米,仓内放有一台跑步机。使用前,用户需要下载手机应用或使用微信小程序完成注册、实名认证,并缴纳99元押金。随后,只要扫描门外的二维码进入,就可以在跑步机上运动。运动仓使用起价1元,每分钟需支付0.2元。虽然空间不大,但运动仓内的设置还比较齐全,可以满足健身的基本需求。除了跑步机外,仓内还有照明设施、空调、新风系统、电视、灭火器、挂衣钩等。空调温度、电视节目都能够自由调整。如果注重隐私,还可以拉上窗帘,给自己创造一个私密的健身空间。此外,仓内还贴有每日卫生记录表,记录显示,每天都有人员对仓内设施进行养护和清洁。这台共享运动仓安置在小区的运动场附近,适逢周末,运动健身的居民络绎不绝,前来运动仓体验的居民也不少。26岁的小马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她说,自己从网上看到了共享运动仓,觉得很新奇,于是趁周末来尝尝鲜。“感觉跟健身房里差不多,就是空间有点小。”小马说,“而且屋子里还有股装修的味道,如果使用比较频繁,不知会不会有异味。”小马算了一笔账:每天跑步30分钟,花费6元,1年下来也要几千元。虽然比去健身房便宜,但是毕竟运动仓里只有跑步机,没有其他健身器械。她觉得,如果只是把运动仓作为健身的“补充”,还是可以接受的。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乘着“共享”的翅膀,共享运动仓似乎站上了资本的风口。据报道,有的项目已获得百万级乃至千万级的投资,估值甚至过亿。由于运动仓投资的门槛不高,可复制性强,很多后来者也在纷纷涌入。有报道称,一间“共享运动仓”的设备成本约1万元,预估每个运动仓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个月至10个月左右。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公司提出了量产1000台、覆盖1000个小区等目标,但是从推广和布局现状来看,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看好共享运动仓者大有人在。有业内人士认为,小区里的共享运动仓位于“5分钟运动圈”里,可以方便居民就近运动,尤其是对运动时间较零散的人更有吸引力。此外,运动仓的使用和付费方式适合无法坚持定期锻炼的人,相比于到健身房办卡充值,运动仓的成本还是要低一些。当然,共享运动仓的短板也显而易见。记者体验发现,虽然有换风系统,但运动时间一长还是有些闷;仓内有使用者留下的杂物,影响健身体验;注册系统尚存漏洞,有儿童在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使用跑步机……有业内人士指出,共享运动仓或许是个“伪需求”。和商业健身房相比,共享运动仓功能单一且专业性欠缺,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容易出现身体损伤,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和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并不是优选。此外,目前共享运动仓配套设施不足、器材品种单一,无法提供运动前后的更衣、沐浴等服务,运动器械本身的安全性也让人担心。以“共享”推动全民健身针对共享运动仓,健身爱好者的看法同样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共享运动仓就像一个私人健身房,没有“私教”的推销、没有他人的烦扰,可以无忧无虑地跑步。有的人则觉得,运动是件开放的事情,需要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才有效果、才能快乐。小马说,共享运动仓的概念很吸引年轻人,就像共享KTV、共享睡眠舱一样,满足了“空巢青年”一个人狂欢的需求。当然,正如共享睡眠舱因卫生和安全问题被叫停一样,共享运动仓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需要在布局、设计及配套等方面更加合理多样化,适应更多人群。可以说,共享运动仓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群的健身“痛点”。专家指出,从消费市场来看,共享健身房存在市场需求,但离满足专业运动仍有一定距离。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共享运动仓可以作为专业健身的有益补充。但要想改善体质,实现减脂、增肌等目标,还是需要有系统的计划、专业的指导、多元的项目。从共享篮球到共享运动仓,“共享+运动”的概念结出了更多的硕果。有关人士建议,全民健身应拥抱“互联网+”,以“共享”的理念为卖点,吸引更多人参与运动健身。同时,政府也应当联合相关企业,通过类似的共享产品,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农村5公里健身圈”,为百姓提供丰富的公共体育服务。(本报记者 刘 峣) tags:
美国辛辛那堤网球公开赛,女单头号种子捷克的比莉丝高娃,在四强出局,不敌西班牙的梅古露莎,而第二种子罗马尼亚球星夏莉,就直落两盘淘汰美国球手史提芬丝,晋身决赛。夏莉只要在决赛赢波捧杯,就能取代比莉丝高娃,成为女单世界排
“藏友阁”中山东路办公点大门紧闭“藏友阁”汉中路办公点还在营业老人正在办退款登记2015年11月,现代快报曾报道,南京市民潘先生在“藏友阁”投资了书法作品,事后虽然经协调拿到退款,但公司否认曾承诺高额投资回报。近日
2015年11月,现代快报曾报道,南京市民潘先生在“藏友阁”投资了书法作品,事后虽然经协调拿到退款,但公司否认曾承诺高额投资回报。近日,南京市民孙大爷又向现代快报热线96060反映,他在“藏友阁”先后4次共投资1万多元购买纪
法律法规网综合消息 一说到网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微博上的那些大V,或者是主播等等。但是,郑睿臻却成为了一名网红副县长。 郑睿臻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8级本科生,毕业后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今年8月,作为
8月16日消息,说能考上状元就能考上状元?虽然有点狂妄但他却做到了。一介书生想要夺取“状元”这个名号,是着实不易的。想一想,全国有那么多的读书人,都在为这一个功名所奋斗。这其中既有年轻人,又有怀揣梦想却久未实现的中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我为什么不看好共享健身仓?|界面新闻 · 创业口述|王锋(光猪圈健身创始人)
文|智晓锋
编辑|石海威
在共享雨伞、充电宝以及睡眠仓火爆之后,北京街头又出现了共享健身仓。半个月融资2轮估值过亿,&2017年第六个风口&&&共享健身仓大有乘风而上之势。
而&光猪圈健身&创始人、前青鸟健身董事长王锋在接受创业家&i黑马采访时,则给共享健身仓泼了一盆冷水,不,是冰水。
在王锋看来,类似共享健身仓,以及&禁止教练推销&这样的创新模式迟早会被淘汰。而对于新型互联网健身房之所以快速开店扩张,是因为单店营收有上限,需要薄利多销才能实现盈利的说法,王锋更是言辞激烈,&这根本就是胡扯,忽悠投资人的。&以下是王锋的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健身房这个行业,它不是共享的事。新出来的共享跑步仓(创业家&i黑马注:健身仓),4平米,你扫二维码进去,一个人闷在屋子里跑,按分钟收费,谁会去呢?这不是按摩、吃美食,一个人很享受,健身是反人性的苦活。所有的服务行业,人性是第一位的。反人性的东西,绝对不行,因为用户去健身仓一看,气都喘不过来。
类似这样的健身仓是完全失败的东西。别说收钱,免费都不会有人去。
中国的健身行业从2001年开始发展,准确来讲就是申奥成功的那一年。借着申奥,青鸟健身搞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那时,中国人才知道,原来有这样的健身房。
后来,很多创业者都一窝蜂地涌进健身行业,但他们忽略了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本质区别:健身是一个反人性的苦活。能进健身房的人本来就不多,在你主推年卡的情况下,其中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办卡后人们都觉得很亏,亏一次两次,不会亏第三次。所以说,年卡是卖不下去的,这是一个消费心态的问题。
这么多年过去,大家学的规矩也好,运作方式也好,依然是美国过去的那一套。美国是从大健身房过渡到以小型健身房为主,过去也卖年卡或三年卡,而现在销售月卡,欧洲和澳大利亚也都卖月卡。它为什么不卖年卡?这是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的市场需求。
但这套东西搬来中国水土不服。&卖年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根本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要去简化管理、降低人力需求,以方便用户。
过去,老百姓支付非常不方便,不像在美国签个字就可以分期付款。在传统的金融领域,美国要比中国发达很多。但在移动支付领域,我们要比美国发达得多。
月卡时代到来
在市场和技术的驱动下,中国就出现了不少主打按月付费的健身房。共享健身仓或者二十四小时健身房就是在这个环境中诞生。你得先让老百姓进入健身房,否则这个行业说什么都没用。
健身消费者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尖上是两种人:有钱的人就买年卡,甭管练不练;已经有一定健身基础的人需要年卡,天天在健身房练。全中国的健身房都在薅塔尖的这一批人。造成很多健身俱乐部跑路就是这个原因:俱乐部越开越多,分来分去就是这批人,不够分就跑路了。
假如说,100个人走进健身房,塔尖这批人目前占了不到10%,超过九成的人不认可那张卡。这批人愿意进健身房,但自认为可能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光猪圈瞄准的就是超过九成的这批人。你不给他们很低的决策成本和门槛进入健身房的话,他们永远也不会形成习惯,这个行业永远没有希望。
至于办月卡的留存率问题,我们有一个基本逻辑。比如,北京&腾达店&所处的这栋楼里有3000人,对我来讲,楼里一人买一次就够了,不需要买第二次。这家店一个月就需要100多个会员,人人都来一次,我得30个月,更何况其中慢慢的就有一些人养成了健身习惯。另外,楼里每天都有公司走和来,会有新人补充进来。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如果这批人一次都不进来,你根本就没戏。月卡都留不下来的话,年卡更留不下来。
光猪圈的到店率是37.1%。也就是说,假如有1000位会员,每天有371位到店。而传统俱乐部的到店率是9.78%。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俱乐部流失会员更多,因为大家都不来,第二年还会买卡吗?肯定不会买。
大家买月卡的都心气儿高,到店率一定是高的。但即使是月卡,很多会员买了也不怎么用,能来12次以上的很少,12次是一个坎儿。我们撬动了一大批从来不进健身房的人锻炼,这是最大的功劳。
我们要求,教练必须要有销售任务、销售行为。我特别反感一些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用纯互联网的方式来解决健身行业。
比如说,有一些所谓的新型健身房立了一条规矩:教练员禁止推销。哪有做生意不销售的?如果你是绝世美女,那不用销售,大家都去找你了。一家健身房不销售是自找死路。生意必须要有营销行为,健身房也不例外。既然不把它作为一个生意来做,你怎么能成功?要适度别太过,你天天跟着会员薅羊毛也不行。
对健身这种苦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教练要掌握与会员沟通的技巧,让会员练得舒服。会员练得要死要活的,都运动恐惧了,这种教练我们是要慎重使用。
一名真正厉害的教练,并不是说懂一万种训练方法,最重要的是能调动会员训练的积极性,什么科学不科学的,没有这回事。为什么很多做健康餐的搞不下去?因为好吃才是第一位。你别跟我讲健康,不好吃再健康也不行,这就是人性。
在向会员推销办法方面,传统俱乐部已有很成熟的体系。我们都会用进来。这一定会导致一些会员的反感。我宁可牺牲掉这批,只服务那些能接受的会员就够了。不能说几个会员投诉推销,我们就不推销了。
&健身房&是一个好生意吗?
我们在&腾达店&的总投资是30万左右。这30万包括前期的装修、设备费用。运营成本很低,每个月水电费大概两三千块,教练员没有底薪,房租也很低。目前一年的现金流利润大概会超过40万。不到一年的时间,成本就已经收回。
而对于一家传统健身房来说,如果每个月有50万的成本,房租占15万,管理成本至少要35万。现在全都是95后的团队,管理难度非常大。俱乐部所有的卡都是靠一个个人在卖,这个人一旦不在,俱乐部是不是死掉了?现在很多餐厅已经根本不靠到店的人来盈利,靠&饿了么&就能活下去,其实是一个意思。
这个行业没人算过毛利,都是卖年卡怎么算毛利?威尔健身会所一年的利润是6%,这还是未经审计的,审计后可能倒赔6%。这个行业卖的不是标准产品,每个健身房里的产品售价都不一样,卖你可能3000,卖他可能2200,怎么算毛利呢?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就在这,所以很多互联网手段在健身行业根本就没用。
光猪圈只算回报率,因为利润跟店大小、房租高低密切相关,没法算。比如说,在二三线城市,投资肯定要小一些,房租低可能成本也低,投100万,一年能赚多少钱,你算投资回报率就可以了。我们掐定的计算不能低于40%。
大力发展直营店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输出自己的SaaS系统、APP以及物联网硬件。实际上,光猪圈是在做一个行业内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这些会员数据,数据有巨大的价值。
光猪圈从选址开始,所有的软硬件、团队搭建,营销,和拉新等方面,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我的理想状态是,加盟商开店后,只需负责店面卫生、安排好教练,别的不用操心太多。但由于中国人还没到自觉锻炼的程度等原因,我们还达不到这个状态。尤其是,现在健身教练比较缺,大家互相抢,结果造成人员不稳定。
对于加盟商,我们对他们有几点要求,首先系统、软件、硬件都要用我们的。其次,必须要卖月卡,至于卖多少钱那是他们的事。他们每个月只是给我们交管理费,按照城市的不同,费用在元不等。
一家传统健身房的标配往往是由一名店长管理销售团队、客服团队和教练团队。这三个团队有不同的用户,销售团队忽悠用户买年卡,最好买三年卡,买完了用户就后悔了。很多人都要求退钱,怎么办?这时就需要客服团队出面,跟人协调。客服团队包括前台、收银和负责接收投诉的人,教练团队包括团课教练和私人教练。
健身房竞争的核心是教练。所以光猪圈只保留教练团队,把销售和客服团队砍掉,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就大幅下降了。像&腾达店&只有三名教练和一名保洁员。用户购买月卡之后没有投诉,也几乎没人来找我们退钱。以往,月卡销售人员和你聊半个小时,卖出一张年卡提成5%或10%。而现在卖月卡,这个模式就不现实,聊半小时卖个99元,提成又能拿多少呢?依靠互联网,销售成本会降低。
未来,小型健生房一定会取代传统大型健身房。传统健身房没有生存的基础。健身房不再需要那么专业的设备,也不需要那么大的场地,全球都是这个趋势。
传统健身房的改变已经发生,它们在努力融入物联网、互联网。但健身行业是一个很传统的生意,创业者必须得接地气,互联网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根本无力改变整个行业的本质。
来源:创业家原标题:最新更新时间:08/14 15:13更多专业报道,请
0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健身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