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重生之控卫之王罢赛折射CBA困局,体制内外两重天,自由转会何时到来

韩硕“CBA未注册风波”折射CBA转会困局 体制内外两重天,自由转会何时来?
  昨日,八一男篮主力控卫韩硕“CBA未注册”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据悉,由于就转会问题没能和八一男篮达成一致,韩硕没有签订新赛季注册合同,为了恢复“自由身”,他很有可能将缺席一整个赛季的CBA联赛。韩硕注册引发纠纷一事,归根结底还是CBA“转会难”的问题,最终导致俱乐部和球员“两败俱伤”。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CBA自由转会,究竟何时才能到来?
  八一后卫未注册
  为转会恐自废一年
  日前,CBA各队公布了新赛季球员注册名单,在八一男篮16人名单中,唯独缺少了控卫韩硕的名字。今年31岁的韩硕,已经在CBA打拼了12个赛季,职业生涯前五个赛季他在江苏队效力,赛季加盟八一队,上赛季为球队出战了22场比赛,场均可以得到13.5分4.3篮板。今年休赛期,北控男篮曾希望引进韩硕,但未与八一队就转会达成一致,因此韩硕也没有出现在北控队的注册名单中。
  根据篮协规定,只要是身份在体制内的球员,若想另投他队,就必须征得原俱乐部的同意,否则就走不成,如果有球员非走不可,那就得通过坐“球监”方式来恢复自由身。不出意外的话,韩硕为了追求自由身,就很有可能采取坐一年“球监”的极端方式。由于CBA注册名单会有三天的公示期,时间将截至9月23日,目前还剩一天时间来决定这一事情是否会有转机,如果逾期仍然没有注册,韩硕下赛季将确定无球可打。
  球员为求自由身
  与俱乐部“斗智斗勇”
  韩硕通过休赛方式来追求自由身,这在新赛季尚属首例,但纵观CBA历史,这种情况却并不在少数,而且花样百出。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罢赛”。跟韩硕情况类似,当年江苏队吴楠因为不满薪资待遇,要求转会遭俱乐部拒绝后,愤然选择休赛,最终在停赛两年后才赢得自由身,如愿转会四川队,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山东队王汝恒身上。不过,也并非休赛抗争就一定能成功的,当年杨力和吴楠一同闹转会,但在被迫休战一年后,无奈又重新回归江苏队。
  相比起与俱乐部“硬碰硬”,还有一些球员则另辟蹊径,在制度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选择“玩花招”来脱离球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特尔。2007年,因为不满北京队的薪水,巴特尔向俱乐部提出先去美国疗伤、然后到欧洲打球的请求,成功“骗”得了北京队的批准。然而,巴特尔并未去欧洲发展,而是休赛一年后加盟了新疆队,据悉年薪高达450万元人民币。巴特尔的这一招数,后来又被吴冠希效仿。此外,北京队另一名球员买尔丹,因为上场机会不多,主动选择“退役”回家当公务员。然而,在离开北京队后短短几个月,买尔丹就出现在新疆队的训练场地,并最终签约征战当年的CBA联赛。
  其实,这些球员为了谋求自由转会,不惜通过休赛、玩消失、玩花招等手段来达到目的,也是缺少制度保护的无奈之举,映射出了中国篮球在转会制度上的弊端。
  体制内外两重天
  各有利弊冷暖自知
  CBA联赛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最主要就体现在“自由转会”上,“体育局不放人”也成了被引用得最多的理由。CBA球员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制内球员,这在联赛中占了大多数,只要该球员人事关系还在当地体育局,没有体育局的一直批文,想要自由转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年吴楠、巴特尔等人情况皆是如此。第二种就是完全自由球员,即和任何地方体育局都无关系的球员,比如从CUBA联赛走出来的韩德君,从NBA、NCAA打球回来的孙悦、张兆旭等。相比体制内的球员,体制外球员跟俱乐部自由谈判合同,只要合同到期后,就可以自由转会,而且薪水往往比体制外球员高出许多。近几年,能够赚到几百万年薪的球员,大多数都是占了“自由身”的便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体制内束缚重重,待遇又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何很多球员都不愿脱离体制进入自由球员市场呢?一方面,在CBA球员这个群体当中,绝大多数球员都是由体育局或体校一步步从小培养起来的,通过大学生联赛或出国打球进入CBA的球员数量极少,从刚踏入CBA起就已经“身不由己”,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大多数球员其实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体育局编制,放弃编制也就意味着退役之后无法获得各种政策保障,无法在体制内谋一份差事,从长远来看有些得不偿失。毕竟,打篮球是一项吃“青春饭”的运动,而大多数球员又无法拿到数百万的年薪,总归要为将来做打算,因此只能遵从体制对自己的约束。
  【破冰】
  CBA改革背景下
  何时完善转会机制?
  联赛运行市场化、球员能够自由流通,是任何一个职业联赛基本的条件,CBA因为无法达到这一点,也因此被扣上“伪职业”的帽子。毕竟,在亚洲范围内,连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联赛都已经实现了。然而,体制政策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一名CBA球员从培养到成才,势必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从日常训练到青年队打比赛,每一项都需要花钱。体制内球员不但不用自掏腰包,而且从青年队就可以领取训练费、营养费等各种补贴,这些都是体制外球员所没有的。而在CBA联赛准入条款中,明确要求每个俱乐部必须有青年队建制,这也使得大多数俱乐部都得依靠当地体育局来实现。一方面,体育局享受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是目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如果青训建设完全交给俱乐部来运作,比如深圳队和新疆队,每年投入达到上千万,大多数俱乐部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将青年队交给体育局培养是最现实的选择。否则,按照目前CBA的现状,一旦体育局撒手不管,中国篮球将极有可能出现人才的大面积断层。
  所以,在目前中国篮球青训体系薄弱情况下,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旧的培养体制仍要发挥作用。最大的问题在于,将一名球员培养成才所需的成本,究竟在多少年后才能够实现回报,这缺乏一个合理的评估机制。当下,体育局作为培养一方拥有“终身契约”,这对于球员来讲未免有些太不公平。如今,在CBA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管办分离的基础上进行球员流动细化改革,这将是姚明上任后面临的一大考验。旧的CBA转会机制未必要“即刻废除”,但需要尽快进行改革和完善,避免韩硕、吴楠等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24小时热文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24小时热文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昨日,八一男篮主力控卫韩硕“CBA未注册”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据悉,由于就转会问题没能和八一男篮达成一致,韩硕没有签订新赛季注册合同,为了恢复“自由身”,他很有可能将缺席一整个赛季的CBA联赛。韩硕注册引发纠纷一事,归根结底还是CBA“转会难”的问题,最终导致俱乐部和球员“两败俱伤”。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CBA自由转会,究竟何时才能到来?
八一后卫未注册
为转会恐自废一年
日前,CBA各队公布了新赛季球员注册名单,在八一男篮16人名单中,唯独缺少了控卫韩硕的名字。今年31岁的韩硕,已经在CBA打拼了12个赛季,职业生涯前五个赛季他在江苏队效力,赛季加盟八一队,上赛季为球队出战了22场比赛,场均可以得到13.5分4.3篮板。今年休赛期,北控男篮曾希望引进韩硕,但未与八一队就转会达成一致,因此韩硕也没有出现在北控队的注册名单中。
根据篮协规定,只要是身份在体制内的球员,若想另投他队,就必须征得原俱乐部的同意,否则就走不成,如果有球员非走不可,那就得通过坐“球监”方式来恢复自由身。不出意外的话,韩硕为了追求自由身,就很有可能采取坐一年“球监”的极端方式。由于CBA注册名单会有三天的公示期,时间将截至9月23日,目前还剩一天时间来决定这一事情是否会有转机,如果逾期仍然没有注册,韩硕下赛季将确定无球可打。
球员为求自由身
与俱乐部“斗智斗勇”
韩硕通过休赛方式来追求自由身,这在新赛季尚属首例,但纵观CBA历史,这种情况却并不在少数,而且花样百出。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罢赛”。跟韩硕情况类似,当年江苏队吴楠因为不满薪资待遇,要求转会遭俱乐部拒绝后,愤然选择休赛,最终在停赛两年后才赢得自由身,如愿转会四川队,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山东队王汝恒身上。不过,也并非休赛抗争就一定能成功的,当年杨力和吴楠一同闹转会,但在被迫休战一年后,无奈又重新回归江苏队。
相比起与俱乐部“硬碰硬”,还有一些球员则另辟蹊径,在制度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选择“玩花招”来脱离球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特尔。2007年,因为不满北京队的薪水,巴特尔向俱乐部提出先去美国疗伤、然后到欧洲打球的请求,成功“骗”得了北京队的批准。然而,巴特尔并未去欧洲发展,而是休赛一年后加盟了新疆队,据悉年薪高达450万元人民币。巴特尔的这一招数,后来又被吴冠希效仿。此外,北京队另一名球员买尔丹,因为上场机会不多,主动选择“退役”回家当公务员。然而,在离开北京队后短短几个月,买尔丹就出现在新疆队的训练场地,并最终签约征战当年的CBA联赛。
其实,这些球员为了谋求自由转会,不惜通过休赛、玩消失、玩花招等手段来达到目的,也是缺少制度保护的无奈之举,映射出了中国篮球在转会制度上的弊端。
体制内外两重天
各有利弊冷暖自知
CBA联赛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最主要就体现在“自由转会”上,“体育局不放人”也成了被引用得最多的理由。CBA球员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制内球员,这在联赛中占了大多数,只要该球员人事关系还在当地体育局,没有体育局的一直批文,想要自由转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年吴楠、巴特尔等人情况皆是如此。第二种就是完全自由球员,即和任何地方体育局都无关系的球员,比如从CUBA联赛走出来的韩德君,从NBA、NCAA打球回来的孙悦、张兆旭等。相比体制内的球员,体制外球员跟俱乐部自由谈判合同,只要合同到期后,就可以自由转会,而且薪水往往比体制外球员高出许多。近几年,能够赚到几百万年薪的球员,大多数都是占了“自由身”的便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体制内束缚重重,待遇又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何很多球员都不愿脱离体制进入自由球员市场呢?一方面,在CBA球员这个群体当中,绝大多数球员都是由体育局或体校一步步从小培养起来的,通过大学生联赛或出国打球进入CBA的球员数量极少,从刚踏入CBA起就已经“身不由己”,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大多数球员其实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体育局编制,放弃编制也就意味着退役之后无法获得各种政策保障,无法在体制内谋一份差事,从长远来看有些得不偿失。毕竟,打篮球是一项吃“青春饭”的运动,而大多数球员又无法拿到数百万的年薪,总归要为将来做打算,因此只能遵从体制对自己的约束。
CBA改革背景下
何时完善转会机制?
联赛运行市场化、球员能够自由流通,是任何一个职业联赛基本的条件,CBA因为无法达到这一点,也因此被扣上“伪职业”的帽子。毕竟,在亚洲范围内,连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联赛都已经实现了。然而,体制政策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一名CBA球员从培养到成才,势必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从日常训练到青年队打比赛,每一项都需要花钱。体制内球员不但不用自掏腰包,而且从青年队就可以领取训练费、营养费等各种补贴,这些都是体制外球员所没有的。而在CBA联赛准入条款中,明确要求每个俱乐部必须有青年队建制,这也使得大多数俱乐部都得依靠当地体育局来实现。一方面,体育局享受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是目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如果青训建设完全交给俱乐部来运作,比如深圳队和新疆队,每年投入达到上千万,大多数俱乐部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将青年队交给体育局培养是最现实的选择。否则,按照目前CBA的现状,一旦体育局撒手不管,中国篮球将极有可能出现人才的大面积断层。
所以,在目前中国篮球青训体系薄弱情况下,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旧的培养体制仍要发挥作用。最大的问题在于,将一名球员培养成才所需的成本,究竟在多少年后才能够实现回报,这缺乏一个合理的评估机制。当下,体育局作为培养一方拥有“终身契约”,这对于球员来讲未免有些太不公平。如今,在CBA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管办分离的基础上进行球员流动细化改革,这将是姚明上任后面临的一大考验。旧的CBA转会机制未必要“即刻废除”,但需要尽快进行改革和完善,避免韩硕、吴楠等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编辑:六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才控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