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思想与文化化时期学校体育提出了什么学校体育思想

&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初探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本站编辑:admin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反思当今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同时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归纳,提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应打破传统思维,本着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教育当中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100枚奖牌、51枚金牌的骄人战绩。但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发展体育运动的方针有了转变,中央提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而在举国体制一时难以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解决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以学校体育为切入口,探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以求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完善。
  一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源于英文Humanism,有时被译为人文主义或者人道主义。古典人本主义者反对以神位中心,认为应该以人为中心,提倡个性的解放与自由,他们对人的尊严以及价值做了充分的肯定。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可以找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到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反抗教会权威以及经院权威的利器,人们在强调科学民主的同时,认为人应该自由的追求真理,这一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人本主义的教育主张,队后来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到了18――19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在欧洲的教育领域兴起了以卢梭、杜威等人物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运动。他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在教育中提出“学生中心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进一步促进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本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出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普遍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而教育则是人的教育,所以教育需要通过自身的扩展,从而提高人自身的价值。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潜、实现其潜能为目的,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对于学生价值和情感的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 、当代体育教育的问题
  1.体育教学大纲僵化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按十年制的教学计划编定,对于教材还是统一编写,规定了授课时间以及授课内容,这使得学校体育的教学在大纲上就被束缚,不易于各校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的创新。
  笔者认为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教学,不必要有一套统编的教材发给每一个学生。而应该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活动。而体育理论课也可以灵活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加强对体育史的教学。
  2.体育教师思维僵化
  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需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融入课堂的同时,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特长。而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同程度地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不符合,很多时候陷入照抄、盲从的误区。
  笔者曾听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主编王广虎教授介绍,2007年四川几所高中在成都体育学院进行教学示范,为了配合教育改革,把多媒体引用到体育教学中。示范课上,老师先放15分钟多媒体教学片,而后再进行热身操。笔者认为,体育课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一味追求时尚,引进不必要的教学设备,最终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
  3.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于体育教学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绝对标准评价为主,只重视量的评价,而忽略了质的差别。每个学生的锻炼能力、心理素质等很多因素都是不同的,这也照成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例如中考中增加体育成绩就有待商榷,因为评价的标准并没有顾及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歧视。
  三 、启示
  1.重建“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直接导致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问题,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身体活动能力不足便是直接的表现。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拾“健康第一”的口号,而不应该把体育圈定在“考试”当中。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体育的达标制和教学的评估以及初中生升学体育的考试,正在剥夺学生从体育中寻找到快乐的权利,使得学生承受了不仅仅来自智育、同时也来自体育的应试压力。而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则集中表现为学校体育的竞技化。
  当代学校体育的改革,首先需要重树“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用“健身”代替长期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强身”的体育观念。因为此观念实际上出自于军国民主义的体育思想,“强身”与“保家”相结合。
  2.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同样,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通过发挥参与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的一系列互动来实现,笔者认为对于体育教育的评价,应该从身体、心理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确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明晰学校体育的目的,重视综合的评价,关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可以从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明白了什么入手,不再单一的进行技能考察,以避免学校体育的竞技化。
  其次,我们需要强调质性的评价。体育教育存在大量的个人因素,对于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但唯一不变且可测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程度。奥林匹克运动会当中也有一条格言“重在参与”我们从这方面入手,适应体育这门课程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而非考试
  最后,对于考试,我们也要注重过程,而非单单的结果,体育是一门自我超越的学科,所以对于体育课程测试的目的笔者认为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对参与者健康的关怀,通过测试制定更符合参与者本身的健身计划。
  3.实施主体性的体育教育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开展的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时间活动,教育的过程则是受教育者素质培育的过程。相比较其它学科,在体育教育中更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上,而非老师机械的指导学生机械的完成。
  从哲学上来说,有主体的存在就会有客体的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学生的对立面并不是老师,而是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健身手段,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观念,尽最大可能做好“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才能让体育的教学事半功倍。
  4.完善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
  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完善,首先我们要树立新的指导思想,以“健康”为出发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曾涌现过如“快乐体育”、“终生体育”等指导思想,当视野往往不够宽广。笔者认为新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需要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这三大视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的目标首先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制;其次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而后通过对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培养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课程的内容方面,也应该以健康为核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当地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保护了传统的体育文化,又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则珊主编.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7
  2.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3 刘听.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4.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tiyu/9277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体育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 主营:、 | 服务热线:400-803-;| 企业QQ: |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前事之鉴,后事之师!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学习目标: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3.掌握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想基础: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回顾: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骑士七艺”: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先锋):“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快乐之家学校”: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小结: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是也是灵魂的工具”,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达到“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假如身体不健康、任何部分受了损害,它的客人——灵魂,便住在一个薄待客人的住所”。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德绍学校:约·伯·巴塞多,洛克和卢梭体育思想的实现者,他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的博爱学校。学校每年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野外进行体育活动,最初采用传统的骑士项目,如击剑、舞蹈、骑马、腾越等,后来陆续补充了跑、跳、投掷等“希腊体操”和德国民间的各种球类游戏及撞球游戏等,终于形成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在博爱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下,德国的古茨姆茨及杨氏、瑞典的林氏等人,先后创立了德式及瑞典体操体系,之后又进一步波及欧洲各国。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统一,更促进了对各国民间体育方式的整理及统一。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从1786年起负责该校的体育课,摆脱了博爱学校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和游戏形式,体操通常安排在上午11-12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等几个部分。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的分类,按运动解剖学分类,按运动类型分类等。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育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2.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前提:(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2)科学技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斯宾塞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他在《教育论:论体育》中详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论述了人的养护与锻炼,认为游戏和自然运动优于体操。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在19世纪,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体育教师。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也能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在工业化背景下,各国先后立法要求学生必修体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政府法令或通过议会立法,将体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 体育从此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确定下来。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1.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高尔霍夫尔: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他主张:在体育课程中运用自主活动原则、乡土化原则、综合教学原则;并提出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趣设计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高尔霍夫尔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和完美运动。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世界学校体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批学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新体育”学派。 杜威:主张从儿童的特性出发进行教育,后被人们概括为“儿童中心思想”。“新体育”(代表人物为伍德、赫塞林顿):主张传统的德式体操和瑞典体操未能很好地完成体育的任务,需要对体育的目标和手段重新进行诠释。赫塞林顿认为:“新体育”理论强调“育”。他把新体育分为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2.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战后初期自然体育思想成为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英、美式竞技运动在许多大陆国家体育中取代了体操所占有的主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体制。各国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成立了体育学院,加强了体育师资的培训。仿照苏联的“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相继在青少年中推广了锻炼达标活动。在学校体育思想方面,苏联凯洛夫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而这三个中心的核心则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小结:20世纪的学校体育思想丰富多彩,初步形成了与政治分化相一致的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主要区别在于对人的培养目标的树立与达成方面。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课程体系、教材内容以及人才评价的不同。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在中国有了较大发展,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也逐渐增多,外国传教士将西方体育传到了中国。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1864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是最早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中,陆续开办了一些新式的军事学堂和普通学堂。除了开设近代科学知识学科外,并设有体操课,尤以兵式体操、普通体操和田径运动项目为主,有击剑、刺棍、木棒、拳击、竞走、跳远、跳高、足球、单杠、双杠及爬山等。一般由30人左右组成一个班上课。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体、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而民之手足体力尤为重要。严复提出的通过发展体、智、德三育来达到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目的的尚力思想,是在中国遭遇空前的民族危机之时,并且对西方和日本强大的历史原因进行思考之后的产物。它对20世纪最初20年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体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要注意卫生、体育设施及环境布置。梁启超也积极倡导“德、智、体三育”,认为“三育,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军国民主义思潮:流行于清末明初的一种思潮,“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潮流。”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发表了“军国民篇”一文,提出要“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国人。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个方面。体育是军国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重智轻体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小结:清末明初时期,许多人仁志士,胸怀救国图存的大志,纷纷学习西方国家的体育教育思想,并将之介绍到中国,所以,出现了许多关注西方体育思想的学者。二、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自然体育理论: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赫塞林顿提出的新体育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既不是为身体,也不是只为精神,而是要发展因教育活动而实现的人类的一切能力。体育应该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的本性,主张“体育即生活”,提倡“教育化的体育”,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式的人为体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的影响:1.兵式体操迅速衰落,欧美流行的现代田径和球类运动从此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许多学校自动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废除兵操,改以田径、球类、游戏和普通体操为教材。2.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3.在一些学者的积极推动下,对体育教学和对人的发育过程的研究,从而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和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设计模仿法”、“分组教学法”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流行的。小结:实用主义教育和新体育学说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体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但它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和过程的过分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主智主义体育理论:苏联学校体育界将教育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而形成的,其特点是: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课程结构方面,主张将一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在教学原则和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凯洛夫《教育学》中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五大原则。我国于1951年开始学习前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53年,教育部组织国内学者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前苏联学者凯洛夫在北京体育学院讲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他在体育教学目标上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强调系统知识和运动技术的传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管理的整体性与纪律性等。小结:我国学者在引进和学习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同时,对自然体育思想等西方体育思想和理论采取了否定和排斥的态度,并在实践中渐渐趋于绝对化、片面性,使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逐渐失去了活力,对学校体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前提:1.1956年,美国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二产业比重之和;2.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4.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变化。变革: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的变化,人们都在重新认识教育:一个有教养的人指的是懂得如何学习,特别是懂得不仅通过学校,而且是在教育以外继续终身学习的人。目标: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由之路。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扬州会议: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的结构教学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探索教学法等,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新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01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施行;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4年9月,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区全面进行试验。课外思考:1.请你查阅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古茨姆茨、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评述他们对教育的重大贡献。2.请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括说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亮点内容(或者概括介绍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建议阅读:1.李晋裕等,《学校体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2.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邵伟德,“我国现代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与指导思想框架构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800页。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_大学生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 想演变?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 、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二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三 、封建社会的学校体育? 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 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 体育。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 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 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 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 件。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在希腊各城邦中, 斯巴达 与雅典 的教育又是其典型的代表。 斯巴达 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 特点,教育训练的唯一目的就是把氏族贵族 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其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也 要学习。男孩7~18岁,要学习十年的时 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而文化 学习根本不被重视。 雅典的教育在其内容和方法上要丰富、充实和灵活。学校等级 学校等级7岁 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文化知识和音乐,初步的体育活动12岁 7岁体操学校 以体育操练为主,内容有:赛跑、跳跃、 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 文化知识和音乐,初步的体育活动 角力、掷标枪、掷铁饼以及游泳、舞蹈 等国家体育馆 专门作为培养奥林匹克经济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校。体育为首要的教育内容,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同时也学习 各种文艺、宗教仪式、社会生活级工们生活准则。 青年军事训练团12 岁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内容有:赛跑、跳跃、 角力、掷标枪、掷铁饼以及游泳、舞蹈 等国家体育馆专门作为培养奥林匹克竞技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校。体育为首要的 教育内容,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同时也学习各种文艺、宗教仪 式、社会生活及公民生活准则。青年军事训练团 三、封建社会的学校体育1.宗教神学对体育的束缚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兴起,此时,整个西 方社会笼罩在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之下,同时,学校也逐 渐被控制在教会的手中。由于宗教神学推行禁欲主义,宣 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认为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 魂。因此,教会学校是完全没有体育的。此后一直到中世 纪,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其身影只能在 “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 2.体育的复兴 14世纪开始,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主要抨击 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和作用。在教育领域,人文主义 教育观盛行。人文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格 的锻炼,因此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趋势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 要和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学校体育经历 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与发展趋势?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 现 代 学 校 体 育 思 想 的 形 成 与 发 展科学化体系 科学化课程化教育化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 体育的教育化(14~18世纪)?1.动因 ? 2.重大事件 ?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4.特点 动因? 人类对神的抨击,对人的赞美,以及人对自身现实价值的认可。 重大事件(1) 文艺复兴 ? (2) 宗教改革运动?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 维多利亚(意):人文主义教育家 主要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 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 容。在他所建的“快乐之家”中极力推行体育教育。(2)夸美纽斯(捷克):“现代学校体育之父” 主要思想: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3) 洛克(英):教育家 主要思想: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体、智进行了明确的 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4) 卢梭(法):思想家 主要思想:在《爱弥尔》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和体 育思想。 特?点学校体育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 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 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 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 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 示。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 倾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 想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 育的课程化(18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1.动因 ? 2.重大事件 ?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4.特点 动因? 科学的理性与科学的方法 重大事件?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 巴塞多(德):教育实践家?贡献:1774年,他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的课程,创建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学校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被认 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2)?古茨穆茨(德):教育家、“德国近代体育之父”贡献: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主张全民体育,将体育方法体系化。 (3) 裴斯泰洛齐(瑞士):?主要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认为教育 可以以心理学为基础,也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因为只有以心理学的原理为基础,教育者才能了解儿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按照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各门课程被分为体育与劳动、道德教育和重视知识积累 的智育三类,体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 赋的生理力量全部发展出来 特点?体育课程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 的方式,学校体育能大规模的培养劳动者,体育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立下来。 (三)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 的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 ? ?1 动因 2重大事件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特点 动因?科技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重大事件科技革命 ? 工业革命?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斯宾塞(英)主要思想: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在他的体育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体养护和锻炼的内容,强调必须了解人体结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特点?对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促使学校体育的科 学化进程,而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则是学校体育科学化的最显著标志。 (四)学校体育的科学化体系(20 世纪前、中期)?1.动因?2.重大事件?3.代表人物 ?4.特点 动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重大事件(1) 美国的“新体育”运动?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了“新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 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 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能教育的手段。体 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 力教育四个方面。 (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 代表人物?伍德和赫塞林顿?高尔霍夫尔 特点?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 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1.动因 2.重大事件 3.特点 动?因信息社会的到来 ? 教育改革 重大事件?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特点? 终身体育思想和休闲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中出现 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 的新趋势 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 、1840 年~1919年间体育思想 二、 1919年~194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 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四、1979年 ~1999年的学校体育思想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的发展 1840――1919年间的中国学校体育及体育思 想? ? ?1、 主要事件 2 、主要人物 3 、主要学校体育思想?4、中国学校体育制度确立 主要事件(1) 洋务运动(2) 维新运动 主要人物?(1)严复:《原强》主要思想:首次提出了体、智、德三育,并称体育、智育、德育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基础;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康有为:《大同书》主要思想: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都要注意卫生、体育设备及环境布置。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军国民体育思想脱胎于军国民教育思想。 所谓军国民教育,就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 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 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 治者的侵略工具。 (1)特征: ①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②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2)影响:①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对体育的重视。 ② 对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以及学校体育体制 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 立。 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 的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 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 史,标志着中国近代体育制度的正 式确立。 二. 1919年~194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 想?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五四”运动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1)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 而健身作用只是体育教育中“自然得到的副产品”。 (2)“体育即生活”,使儿童现实生活丰富、愉快、满足。体育 教育过程应符合儿童本能,应有利于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应从儿 童的情趣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和贴近天然的运动。 (3)儿童倾向于自然生活活动,应提倡顺应自然的、随心所欲的 身体运动,如游戏、舞蹈、野外活动等。 (4)体育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为中心 (5)竞技运动是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形式,它能使人充分显 露才华,并能表现出人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特征:(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3)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 要手段。 影响: (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系统 引入,使我国当时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初 具规模。 (2)由于“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推 崇自然活动,为田径、球类等竞技运动创 造了条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 响下,人们更加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 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 体育思想? 重要事件 ?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新中国成立?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 ?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 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 及课堂为中心。 (1) 特征: ①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 养。 ②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 本知识的掌握。 ③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④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 部分。 ⑤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 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 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 (2)影响: ① ② ③ ④ 建立了新的体育教学法体系 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 明确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四.1979年-1999年学校体育思想?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 1979年教育部扬州会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的颁布 主要思想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各种国外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如:.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但对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课程理论很少涉及,直到 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依然是以 “三基”和“三中心”为主。.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的 发展?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 主要思想《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 识和体魄。 体育与健康课摈弃了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 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方法 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 进行。 2.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培养学 生自发自主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 定基础,是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腊思想的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