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日救亡歌曲运动是哪一年开始

原标题:【史海钩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抗日烽火中的平江教育掠影

抗战时期,英勇的平江师生,一边读书,一边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课堂教学——抗日宣传的主阵地

九一八事变后,全县各中小学校成了抗日救亡宣传的主阵地,一批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回到平江躲避战乱,常在学校担任教员,他们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常常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抗日,课堂教学成为了他们宣传的主阵地。例如平江懋通乙种商业学校黄宪藩校长亲自教授国文,他常常摘录政府对日本侵华各项通电文告插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九一八事变后,他曾作七绝一首:有酒难浇爱国泪,无才空抱忧时心,谁怜楚水三更月,寒照灵均泽畔吟。其爱国忧时之心,跃然纸上。

又如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长凌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患有严重的肺病,经常吐血,但为了民族的利益,他毅然担任高年级的音乐课,专教抗日歌曲,激励师生的爱国热情,他还亲自带领部分师生,组织抗日救亡剧团,积极宣传抗日。

岳郡联中——山沟里的流动抗日宣传队

日军第一次侵占平江县城时,有一股日军向钟洞方向进犯,岳郡联中李航寰校长带了两百多名师生向恩溪方向转移,临时住在恩溪吴家祠堂,校长一个人走在最后。在过钟洞大木桥时,日军架起重机枪,向恩溪路口扫射,子弹从他身边飞过,好在天快黑了,敌人看不清,也未追赶,才算脱险。二百多名师生在恩溪住了三天就断粮了,校长日夜焦急,恰好当时有一支中国军队驻在恩溪,军长夏楚中很同情学生,就留下师生做抗日宣传队,并供应师生粮食。校长就带着师生每天提着石灰桶写标语,教民众唱抗日歌曲,在山沟里搞了二十多天的流动宣传,直至日军撤退,才又回校上课。

懋通商校——街头宣传抗战,书信慰劳战士

·抗战爆发,平江懋通乙种商业学校全校师生义愤填膺,在黄宪藩、江纪南、黄毓南、周燕斌(时任训导主任)等老师的带领下,每逢寒暑假或星期日,以三至五人编成一组,手持国旗与献金袋上山下乡,开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宣传,呼吁全民节衣缩食,参加抗战。并发动学生每人都写一封信,慰劳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这是平江学子爱国热情的一个缩影,时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李扬敬先生亲自来信嘉奖,更提振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1938年冬,日军进犯山东,在荷泽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师鏖战,平江籍参谋长黄启东惨烈阵亡,蒋中正亲笔题词赞曰:生也雄,死亦烈,哀国殇,垂毋亟。平江县各界举行扩大追悼大会,由县长黄正猷主持,平江懋通乙种商业学校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参加追悼大会,并由黄宪藩先生作词,汤掬星先生作曲制作懋通商校悼祭黄故参谋长之歌,其歌词为:屈子汨江,忠义之乡,抗战最烈,黄参谋长,壮士誓死,热血满腔,愿吾后起,复仇兴邦。

三高师生——湘鄂赣边区总政宣传队主力

19387月,三高教师徐业斌、潘余文、凌尚武、汤远德、陈玑、彭解春、周政令、潘湘贤等在湘鄂赣边区总部政治部搞宣传工作。队长潘余文,吴丹尼任宣传科长,学生参加的有邱柱才、张柏如等,政治部设在献冲,先在献冲学习四十多天后,再开往江西铜鼓等地,宣传队员身穿列宁装的军服,在修水县城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黄河恋》《电线杆子》《三江好》等节目,揭露日本残暴的罪行。还参加伤员救治工作,在伤员转运站服务,发动群众搞担架,到士兵中去教歌,办墙报,墙报内容有漫画,有文章,全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抗日。

民先队——抗日宣传先锋队

1938年湘鄂赣边区特委指出,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公开的抗日宣传组织,简称民先队。当时很多教师参加了民先队,如东街法官庙的吴振中、凌敏勤等。民先队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教唱爱国歌曲,书写墙报板报,举办壁报大时代。还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和暴行。如经常对学生讲:日本人为了培植孩子侵华的野心,经常指着地图说:最好的果子在中国,打到中国去,你就有好果子吃。侵略者的野心暴露无遗。

当时,平江青年还办了很多壁报,如《老百姓》《大时代》《防空知识》等等。又如岳郡联师学生办刊宣传抗日的诗歌:拔剑平三岛,飞戈斩虏头,巍巍的长白山,浩浩的黑龙江。过去是我们的河山,现在依然是我们神圣的家园。五高的学生还定期举办抗日专刊,到石浆洲上展出,有四张报纸大小,摘抄抗日战报、写抗日标语、讲抗日英雄故事,前来观看的群众很多。

旅岳同学——抗日救亡宣传队

1937年下期,岳郡联中学生和岳郡联师学生要求老师加快教学,提早放假,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学生的爱国心情和正义要求,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同意,学校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平江同学会迅速开会讨论工作方案,成立了旅岳学生抗日救亡宣传队。采取演讲、演剧、发动民众等形式,在板江、南江、梅仙、团山铺、县城等地开展活动,演出街头剧《打杀汉奸卖国贼》《奸商,该枪毙》《当兵去!》等,深受民众的赞扬。

当时学校大都成立了抗日童子军或儿童团,岳郡联中还成立了军事训练团,按大队、中队、小队编制进行军事训练,童子军(团)主要负责放哨与巡查,团员装备为木棍、口哨,团员由团长统一安排,抗日童子团的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消停。

当时的团歌是:听、听、听,大家来,一齐心,看我们童子团好精神,要帮助工农兵打敌人;哈、哈、哈,莫吵爸,莫吵妈,不要闹吃果饼说谎话,要我们努力创造新中华

当时的看哨歌是:看哨注意看敌方,有敌莫慌张,关于敌情事,报告不及快鸣枪,哨线行人要留心,问人三句连三声,连把口令对,人不答应把枪鸣,军事挑起来,人退出线外。关于敌情事,报告哨长好安排

集会演出——多种形式宣传抗日

抗战时期学校经常举办集会或是演出,向全体师生和民众宣传抗日。1938年,杨森部队召集群众举办戊寅七七纪念大会,平江二高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校长黄大文亲自撰写抗日对联,张贴在长寿临时飞机场的各处:去年今日,倭贼始东来,忆弟兄固守金汤,血肉横飞,各尽良能忠国事;倒行逆施,暴军竟南下,愿鄂赣并张旗鼓,精诚团结,聚歼穷寇定中原。并在长寿镇各门以门名冠首字作联:

经天纬地攘夷策,武略文韬经国材。(经武门)

澄澈一心谙战术,清平四路绝夷踪。(澄清门)

维系安危凭众心,新添机械壮军威。(维新门)

朝市乡村,同胞无异志;阳舒阴伏,白日见青天。(朝阳门)

1945年上半年,日本还没正式投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格局已经形成,岳郡联中在龙门镇非常偏僻的山沟里(土龙源)召开庆祝大会,庆祝欧洲战场盟军的胜利,每个班都有节目,庆祝会搭有舞台,还挂上幕布,上面是三角形的校徽。初中部表演了《小放牛》《卖报童》等节目,高中部表演了《侵略者的下场》《桃花恨》等节目,学生和当地群众很受鼓舞。九月份日本正式投降,学校在开学第三周举行抗战胜利纪念周活动,一分部、二分部的学生全部都到本部来,听当时湖南省教育厅派来的督学钟期伟(平江人,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任中山大学外语系主任)讲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的事,当时在操坪里搭个台子,他正式作报告,接着老师讲话,长寿街的语文老师方朗初,穿一身长袍子,满嘴胡子,讲得很起劲,情绪非常激动,因当时没有扩音器,只能凭嘴巴讲,生怕别人听不到,就跺脚、举拳头,老师在台上高呼:抗战胜利了,日本鬼子赶跑了!学生在下面呼应,共同庆祝抗战胜利。

除集会、演出、写标语、教唱抗日歌曲等主要宣传形式外,县政府还举办了平江县国民教育师资暑期训练班,对教师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并要求教师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爱国教育,平江教育会还编写了群众抗日教材。

捐献钱物——支援抗日前线

二高搬到塘口后,学校组织师生捐钱献物,支援前线。特别是动员学生捐献钢铁,用于前线制造飞机大炮和枪支等,许多学生回家后翻遍家中所有值钱的铜铁器械,慷慨捐赠,一时间在学校厨房侧面空房中的破铜烂铁堆积如山。远在木瓜大桥的黄景湘,身体不好,徒步30多里,在家中翻找了大半天,确实找不出合适的东西,最后找来一个秤砣,送到了学校,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许多学校发动学生及家长节衣缩食,捐献粮食、钱物,直接支援抗日前线。

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在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下,平中学生廖明勋、张平轩、余定荪、饶兴全、余定仁、吴孚如、吴国珍等数十人,从学校退掉伙食费,直接到长沙报名参军,加入了当时的青年军205615团三营机枪3连。还有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动员下,通过不同途径,奔赴前线,英勇杀敌。如平江栗山人易懋官在西安入伍,加入青年军,转战南北,奋勇抗日。当时很多学校还自发成立了一些学生组织,如1939年岳郡联中潘立人为首成立的抗日铁血团,成员有余坚义、周大成、徐炳炎、李兆涤、李定如等六人,主要任务是监视汉奸,抵制日货,宣传抗日。

面对强敌,勇敢的平江师生,打不散,烧不绝,飞机来了,躲到山上,飞机走了,又开始读书,兴办教育始终是他们强国的梦想!

面对强敌,英勇的平江师生,一边读书,一边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他们走在田埂上,活动在大小屋场中,写标语,教唱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得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后记:怀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怀着对平江教育前辈无限敬仰的心情,我们走访了94岁高龄的易为果老人、98岁高龄的李昌必老人、88岁高龄的苏桂香老人、90岁高龄的黄景湘老人、85岁高龄的毛诚老人、92岁高龄的叶亚陶老人、83岁高龄的李烈中老人以及杨衍秋、欧阳礼等等一大批历经抗日烽火的老人,查阅了《平江县志》《平江县教育志》《平江文史资料》《我的奋斗》《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以及县教育局教师档案、县民政局烈士档案等史实资料,走访中得到了长寿学区、安定学区、虹桥学区、南江学区、龙门学区、汉昌学区、钟洞学区和一中、二中、四中等县直学校以及平江县红色文物展览馆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下平南人民遭受巨大损失。计不完全统计,被杀害的10270人,炸毁烧毁房屋4803间,烧毁抢掠财物达979022万元。平南县城和丹竹、大安等较大圩镇大片的房屋被轰炸、放火烧夷为平地、废墟,人民流离失所。但平南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抗日救亡活动一直持续到日寇投降。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三省,国难当头,“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成为全国人民之心愿。当时主政广西之新桂系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口号,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抗日救国的政策措施。创设广西全省民团干部学校,招收知识青年培训八个月,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科学知识、地方自治、户口调查、农田水利、筑路造林、国民教育、畜牲兽医常识等。这批青年受训后任乡镇长、村街长,成为推行与三民主义相结合的三自政策(自卫、自治、自给)青年干部。

  1933年(二十二年)写出抗日战略论文《焦土抗战论》发表后,一时间成为舆论界最热烈的话题。

  1934年,李宗仁、、黄旭初等决心整理广西省政。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白崇禧为副总司令,叶琪为参谋长,为第七军长,夏威为第十五军长,黄旭初任省主席,召集开“扩大党政军联席会议”通过“广西建设纲领”。

  平南县在省政府统一管理下,建立相应制度,以受过严格训练的乡村青年干部代替原来包办的腐败的团局。县长兼自卫总队长,乡镇长兼中心校长、自卫大队长,村街长兼任国民基础学校校长、村自卫队长。

  建立实行保甲制度,乡镇设公所,村街也设村街公所,村街下面为甲,每10户至20户为一甲,民选出甲长,进行户口调查登记,每户有门牌,户内有人口登记牌,列出户主及全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居住名单。

  1936年6月1日,广西军政当局宣布出兵参加抗日。平南初中学生下乡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7月7日,后,全国抗日救亡进入高潮。至1938年11月平南有李梅安、李延蓁、李灿芳等数十名青年参加广西学生军,带领平南初中师生下乡宣传抗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印象中平南县唯一的平南县中学、大安一所私立龚南中学。所在乡为大坡乡中心校,村校名为:“平南县大坡乡旺塘村国民基础学校”,村公所和校址合设在当时“兴福寺”内。校内外书写抗日救国标语,最大的标语是“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屋内的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精神集中”、“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寇赶出中国去”,“最后胜利必定属于我。”还有“国民公约”,“军民合作公约”各有十多条款,内容大意是:做爱国公民,不当汉奸卖国贼,不给汉奸和日寇带路,不给敌人送情报,不给敌人一粒粮食等。

  1938年,平南开展抗战周年纪念活动,在原飞机场(现在的中心广场)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豫王亭,作为爱国教育基地。11日平南中学师生下乡宣传抗日救国。

  1939年3月广西学生军2团第1大队3中队,以中小学师生为队伍,圩镇集市为阵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通过演活报短剧,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此外还实施成人教育,办成人班,全县参加成人班的男女42819人,成人班也是宣传抗日救亡阵地,宣传国民公约、军民合作公约。当时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春在台儿庄战役,对日作战打了大胜仗,打死伤日寇2万多人,炸毁坦克30多辆,缴获大炮、枪枝、弹药不计其数。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一扫而空。对广西,对全国人民抗战必胜心鼓舞很大。有关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报道。李宗仁站在台儿庄站旁的照片,列入中小学和成人班教科书。

  抗日救亡活动中教唱的歌曲,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催人奋进,积极参加抵抗日寇侵略斗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歌》,还有《松花江上》等。

  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以当时行政村,组织青壮年成立自卫队,由县政府派出军官分村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包括:1、列队和行进立正、休息、向左转、向右转、便步走、齐步走。2、武器使用和维修,包括土枪(鸟枪)、台枪、单响、七九、六五、七十、流壳、搭耳九、驳壳等子弹枪。手雷、手榴弹作用。当时由广西兵工厂制有手榴弹(麻尾手榴弹),数十枚分发到村公所供战时用。训练用的枪,都用杉木仿照步枪长短大小修成的木枪。3、通讯和情报转递。当时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人出人”的口号,把分散在各户的各种枪枝登记造册,集中交村自卫队使用。4、战时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员和急救护送工作。5、空室清野,砌夹墙、挖地窖、构筑堡垒。

  当时流行着一种传说:历来是日出于东没落于西,说是日寇1931年9月18日侵入东三省,似乎是它兴起时期。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八年时间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遇着广西的“钢军”,它就被打败了,进入广西就没落灭亡。

  由于有了上述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特别是国共合作后形成爱国统一战线,地下党组织派遣党员到学生军、各类学校,国民党政府主办的“战时工作队”,“抗敌后援会”等合法组织中起到了抗日救国的先锋模范骨干作用。因而从日本侵略者入侵平南土地那一天起遭到平南人民的反抗。1939年广西学生军二团1大队下乡宣传组织民众抗日,三次动员民工破毁容武公路,每隔数里,挖成六七米深,十几米长的大坑,车辆坦克无法通过。1943年中美合作建丹竹机场,在广西民众支持下,3月动工,10月建成使用。1944年5月日机30多架袭击丹竹机场。驻场战机9架,奋起迎击,击落日寇战机5架。9月29日日寇占领平南县城,县长赖刚出逃入同和、大鹏,县自卫队溃散。10月11日六陈福寿乡各村自卫队在紫荆岭坡咀一带袭击日寇获胜。当时广泛使用的土枪(粉枪)中的台枪,发挥很大作用,打响后,杀伤面积达两三米直径,日寇惊呼“这是广西人特有的”网炮“大大的厉害,碰上网炮,不死也伤。”10月17日镇隆社垌村自卫队抗击日军抢掠,杀死伤日军6人。11月12日日寇从木乐开往大安沿途被各村自卫队拦截、围困,历时月余才抵大安。

  1945年春在中共广西工委影响下,平南青年李灿芳、黄汉贞、谭凤华通过平南政府设在六陈的南河行署组成民众抗日自卫队,100多人,在六陈、镇隆、大安开展抗日除奸活动,俘虏伪浔州督办公署大队长蒙席玲等10多人,击斃伪乡长冯达卿,4月12日自卫队于三界岭抗击日军500余人。6月1日大成自卫队动员附近成千人包围日伪大成哨所三天,迫使日伪军10多人撤离逃往丹竹。8月3日中美联军与自卫队攻打占丹竹机场日寇,4日光复。抗日救亡活动遍布各乡镇村落,自卫队巡逻、站岗、放哨、警戒于各要隘地段监视敌人,保护群众,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救亡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