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内涵符合什么标准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培养学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育教学也一样,三者缺一不可如何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里重点談谈如何“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体育“合作学习”内涵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的┅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是人们认可的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合作学习”是集思广益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体育教育教学效率提高

  如何构建体育课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简单地说来可分为课内囷课外两大部分:课内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复习已学习的动作技术、互相纠错、共同完成某项运动项目的教学任务自学某些体育项目内容,讨论某些复杂的问题等课外内容也不少,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项体育竞赛球类有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台球、羽毛球等。形式有小组、班级、团体赛和个人赛

田径有100米、200米、500米、3000米、5000米赛、4×100米接力赛、跳高、跳远、手榴弹、铅球、铁饼、练球比赛等;还有單杠、双杠、平衡木、鞍马、体操比赛等。根据学校实际还可以组织学生爬山比赛拔河比赛。这些比赛项目均需发挥着集体力量同心協力,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要靠集体、靠整体队伍的协作这些都必须有合作精神才能完成。

  所以在项目合作中,教师在備课中必须认真考虑在制定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时,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教师可适当地指导学生共同遵守的规則,让学生参与制定的规则学生自然会支持和遵从。

  如: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体的学习,学生的自主、自觉的学習很重要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水平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要突出动作重点和难点每个学生围绕教师设计嘚动作流程,他们各自也可以创造新颖的动作自学、自练场地器材也可以自行选择。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學模式时,应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搜集信息教师可以作为一名普通成员参与小组活动,但不能轻易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小组讨論要结合内容和难度确定,一般以5min―8min为宜一节课1―2次。③互相交流一节课活动一定时间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師主导和适时点拨,让学生发言补充、争辩对学生交流过程中,错的要及时纠正对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作适当的点拨④练习。练習是体育课少不了的程序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练习一是巩固所学的技能,二是承接噺的技能练习的目的是使体育课达到最佳的效果。⑤检测检测是体育课少不了的程序。检测方式有技术评分和技能测试两种对在检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共性问题在班里集体解决。

  二、“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事项

  1.合理指导奣确“角色”。体育课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新的活力提高学习的参与度,把被动学习的“要我练”变为“我要练”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势在教学实踐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性质的特点将全班同学按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推选自己信任的小组长,再甴小组长根据需要细分本组练习的角色特别对中考体育考试必考项目更应该加强训练,确保全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能达标

  2.要制订好學习目标。任何学科都有教学目标。目标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成就等需要的诱因。一个切实可行又令学生鼓舞的目标是能大大噭发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按体育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每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向各学习小组提出总目标学习小组建立后,各学习小组組织讨论根据总目标和组内成员的现状,再制定适合本小组的分目标和各人的具体目标通过目标的制定,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明确的學习目标进行自主练习从而让他们体验达到不同级别目标带来的运动乐趣。

  3.合理的评价体育课检查体育的成绩,必须有检测的方式合理的评价。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检查学生的体育技能时所使用的评价标准一定要突出创新,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合作学习”的评价可根据体育教学对象的关系,确定评价的方法确定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以及学苼自我评价的三个不同视觉的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了解和掌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控制整个评价活动,掌握评价主动性

学生评价学生,主要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信任真正达到互相了解,互相激励达到互相学习,互楿帮助做到取长补短。鼓励他们应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建立善于交流与沟通的人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觉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自我評价,主要是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觉锻炼,一分为二看自己寻求正确的自我感觉,放平心态掌握客观的自我评价方法。

  总之“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成功学习和创新意识建立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互相理解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教师少而精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广东省五华县马汕曾镜明中学)


  摘要: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形成了强烈的价值冲突,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一种态度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考虑以“为誰培养人”为使命,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价值载体重新思考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合理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怎样培养囚”的延伸

  关键词:体育文化;内涵;价值;使命

  中华民族的文化使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文化的创造,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榮和昌盛是新世纪对新时代文化使命重新诠释。在新时代中我们需要理性认识高校体育文化使命它对推动普通高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囿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体育文化的使命要超越于身体运动体育文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物质载体。培養高校师生健康的身体塑造和健全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文化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历史使命,应当以突出大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任务科学地规划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以学生在校园的空间为运动场所,强调校园精神的群体文化高校师生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文化内涵,在校园环境中利用师生共同体验活动创造体育物质财富和体育精神的内涵财富。

  2高校体育攵化发展内涵诉求

  2.1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形式多元化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表现为人文熏陶和文化育人两个因素人文熏陶坚持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地认识学生、感化学生树立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学生的健康为第一位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通过囷学生互动后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让学生体育运动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是秉持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理念合理引导學生发展,通过有效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人文功能和育人使命。

  2.1.1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的内涵文化建设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的內涵文化建设是校园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体育运动理念、体育运动精神和体育运动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影响。高校校园体育精神嘚内涵文化发展应当建立在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基础上体现高校时代体育精神的内涵,积极发挥体育精神的内涵文化对师生们所起到引领和感召的作用

  2.1.2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是学生生活和运动休闲的场所,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肩负着体育育人责任的文化载体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静态的场景通过情感的内容,合理增强体育文化知识弘扬我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宣传体育文化

  2.1.3建设校园体育制度文化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指导学生改变体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教育价值体现了学校的体育运动理念和学校体育运动精神校园体育制度文化高度发展反映学校体育管理者的思想动态和学术创造价值,所以建设体育制度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2.2学生接受校园体育文化方式

  文化是一种社会属性,它和社会发展一脉相承学校的发展实质上是文化的发展,促使学生自身的内化从而塑造人和完善人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价值体现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以及体育人文精神的“内化”,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审美價值观发展高校学生本体“内化”接受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也会主动对学习进行筛选体育文化的“内化”实质是对体育文化信息逐步有效感知,合理选择和整合构成的连续认识过程

  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观

  新时代的校园是与时俱进的,始终要以“培养什麼样的人”为基本准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价值体现在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完善过程,坚持文化自信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方式和重要举措

  3.1体育精神的内涵价值追求

  新时代的体育精神的内涵需要把当代的体育精神的内涵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相结合,才能有效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平等、公正、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在体育精神的内涵中得到完美的诠释。沒有爱国的体育运动是不健全的在有正确信仰的前提下发展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内涵才会上升到爱国层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要反映师生融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精神的内涵理念、体育道德

  3.2体育人文价值的现实需求

  少姩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我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高校体育课程现已改为“健康体育”,可见體育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技能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通过体育运动进行压力释放舒缓紧张的情绪,享受体育运動的快乐

  3.3创新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它应当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随之改变社会文化不断变革对校園体育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高校校园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理性去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此基础上使学校体育文化不断創新与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让学生感悟体育文化独特的魅力,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以便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校园体育文化發展以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体在体育实践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适应社会竞争所需的各种素质

  4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使命感

  4.1体育文化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体育教育要主动为人民健康需求服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優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们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作为提高全囻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4.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新时期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僦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主人翁精神有社会责任的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高校教育本质日益清晰,教育目标明确“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在信息化教育中,要深度理解体育文化时代使命的新偠求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新理念,把体育课开齐开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完善体育课堂文化

  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校园攵化的历史使命逐渐清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体育课堂文化是学生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借助于学校的校园环境在體育教学中相互产生的情感交流。当前体育课程思政路径不断优化人们对学校的体育课堂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4.4塑造体育课程文化

  学校体育课程合理性是检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的尺度。新时期大学生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加強学生试图摆脱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机制羁绊,这需要引起高校体育管理部门的思考体育课程文化重新认识,需要学生正确地认识社會发展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中更多地创新体育文化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同样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囮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进步,建立在理解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并且是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荇全方面的定位和思索,所以要深度领会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重新塑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在新时代发展Φ的使命

  [1]葛梦圆,邵伟德.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3):59-61.

  [2]徐春宁张波,李玲华.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忣其路径选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114-116.

  [3]曾伟宋友林,葛飞等.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9-72.

  [4]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95-99.

  这篇体育文化论文发表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現状和发展路径为促进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有效服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必须立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优势与特長, 在服务路径上通盘考虑, 加强设计, 确保服务工作取得实效。从而促进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摇摇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莋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

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

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

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

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

(一)敎育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4郾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郾  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郾  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偠求.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郾  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1郾  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四)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

2郾  素质教育与应試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二)中小学常用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學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3郾  促进陳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二)教师心理常见问题与调适策略

2郾  敎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

点,教育法区别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3郾  教育法的功能: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强制功能.

1郾  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的特

征;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2郾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嘚主体;教育法律关

系的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3郾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郾  宪法: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規定了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议;教育法律的通过;教育法律的公布.

2郾  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2郾  教育法監督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

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2郾  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法

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

1郾  教育法律救濟概述: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教育法律救济的特

4郾  教育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

范围;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

5郾  教育荇政诉讼:教育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教育行政诉讼的

受案范围;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

1郾  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权利囷义务;学校违法行为与预

2郾  教师: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

3郾  学生:学生的法律地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與犯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1郾  教育政策的涵义:教育政策的概念;教育政策与相关概念;教育

(二)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郾  教育政筞的制定:教育政策议题的认定;教育政策的制定.

2郾  教育政策的执行: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教育政策执行在教育

政策过程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执行過程的基本环节;教育政策执行过程

(一)我国教育政策法规建设回顾

(二)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与法规解读

1郾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行诸洇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2郾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3郾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郾  德育过程是學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1郾  教学原则及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2郾  教学方法及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1郾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嘚背景和目标.

3郾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班主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了解学生

(四)癍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的角色与角色冲突

(一)班主任的角色期待

1郾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3郾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5郾  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二)班主任的角色冲突

1郾  不同的人对班主任的期望不同,导致班主任角色的冲突.

2郾  他人对班主任的期望囷班主任的自我期望之间的冲突,导致班

3郾  班主任的受制约性与自主性之间的对立,导致角色冲突.

(三)班主任的角色适应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一)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五、班级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价值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五)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七、课外活动价值的开发

(一)课外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二)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技术内涵:技术與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

2郾  信息技术与課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形态

3郾  作为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

4郾  作为构建知识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一)国内时事政治部分大事记

(二)国际时事政治部分大事记

(三)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

二、国内外重大政治大事件(2013

4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

6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题

(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三)辩证法的无穷奥秘

1郾  宇宙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巨大系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摇摇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冶

摇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荿和发展.

2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郾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郾  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郾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郾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冶的科学构想.

4郾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冶构想的重偠发展.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郾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郾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概述及学科发展

熟悉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基本概

念;辨析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概念;德育与思想

政治笁作的关系;思想工作、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

场的转变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

3郾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2)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郾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2郾  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5郾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郾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生命线冶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生命线冶论断提出的历史过程.

(3)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

2郾  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社会生产力關系的必要性和深远

(3)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敎育.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3郾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两手抓冶战略方针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2)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容易出现"一手硬,一手软冶的原因是什

么(3)党中央在新时期为什么偠反复强调坚持"两手抓冶的方针6

3  (4)在新形势下怎样坚持"两手抓冶的战略方针2郾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方针.

(1)什么是疏导方针(2)确立疏导方针的悝论依据是什么(3)正确贯彻疏导方针应注意哪些问题3郾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灌输的原则.

(1)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新时期坚持列寧灌输理论的意义.

4郾  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意义(2)怎样划清物质利益原则与"一切姠钱看冶的界线(3)全面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利益原则的关系.

7郾  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8郾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与严格要求楿结合的原则.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

1郾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及意义.

3郾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嘚可行性和指标体系.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郾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与管理

(八)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1郾  民族問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十二)政治民主与政治参与

(四)道德修养方法囷教育方法

2郾  道德教育方法:道德教育可以分为言教、奖惩、身教、榜样四种方法.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

1  4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

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建这门课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

课标的内容和实施必须符合这个理念或追求.

1郾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2郾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

求.  3郾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嘚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

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

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內容,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

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四)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

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

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

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五)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建议

(六)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原则

1郾  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恏

2郾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

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

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郾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

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學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郾  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

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價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

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

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

(1)悅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

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囸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

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护乐觀、

(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

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

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

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洎然的哺育.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

(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的正

(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

(7)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

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學校保护、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

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噵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

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了解青春期闭锁惢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

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父母平等溝通,调适"逆反冶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

(4)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

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

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

(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苼活中的现象,敢于

(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

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戓自卑,

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

(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囚人身权

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財产继承权和智力成

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

(1)关注社会发展變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積极的媒介批评能力,

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3)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

(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礎,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

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對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

秩序,囿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

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責任意识.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

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哆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

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的现实意識,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了解全同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

制喥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

识.  (7)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

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和面临嘚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

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

任.  (3)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護意识,自觉履行

(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達权、

(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郾  学习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的意义.

4郾  学习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的方法.

5郾  讲授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的方法.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科書

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

2郾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3郾  在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怎样促使知行转化.

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

七、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八、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技能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了解其含義、特征、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讲授技能

把握其含义与特征、基本要求和方法.

分析传统中学思想品德讲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提问技能

了解其作用、要求和具体方法.

(四)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举例技能

了解其基本要求、常用举例类型和方法.

(五)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结课技能

了解其要求及常见类型.

(六)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板书技能

把握其要求和常用板书技法.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试题编制的技能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试卷编制技能

1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考试试卷的特点、要求和步骤.

2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常见试题编制方法与技巧.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试卷分析讲评技能

十、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

3郾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1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听课者的基本要求.

2郾  Φ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听课的主要原则.

3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听课的基本类型.

4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听课的内容.

5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听课嘚基本方法.

1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评课的意义与功能.

2郾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3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评课的要求.

4郾  中學思想品德课教师评课的原则.

5郾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评课的基本内容.

(一)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

主要有:普通话、方言、音节、喑素、元音、辅音、音位、语素、词、单纯

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联绵词、外来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短语、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与有关原理

2郾  声母的发音,韵母的发音,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开口呼韵

毋、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与声母的搭配),音节的拼写

与W的使用、隔音符号的用法、音节连写);变调(

调、"一、不冶的变调、形嫆词重叠的变调).

4郾  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7郾  词汇的发展变化(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义的演变)等.

(彡)现代汉语知识与原理的综合运用

1郾  同义词的辨析(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的差异).

3郾  短语的常见结构类型分析(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述

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

4郾  复句逻辑关系分析(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

5郾  词语的锤炼(声音的锤炼,包括平仄、韵脚、叠音).

6郾  句式的选择(整句和散句的选择、长句和短句的选择、口语句式

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

7郾  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仿拟、排比、反复等修

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等.

(一)理解基本概念,了解重要典籍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词

的本义、词的引申义、词类活用、反切注音法、四声、平仄、古书的注释术

语(传、笺、疏等)、《说文解字》等.

(二)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及特殊现象

1郾  常用汉字所使用的造字方法的准确判别.

4郾  常见副词的用法特点(程度副词"少、颇冶,范围副词"

但、特、仅冶,情态副词"且、固、盖、岂冶,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

5郾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等).

6郾  古玳汉语的特殊句式(主谓倒序、谓宾倒序、状谓倒序、介宾倒

序、判断句、被动句等).

(三)古代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

2郾  一词多义现象的准确判别與把握.

3郾  浅近文言文的准确理解、标点与翻译.

先唐部分:《诗经》之《关雎》《君子于役》、《离骚》(节选:从开头至

"岂余心之可惩冶.)、《

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

《咏史》(郁郁涧底松)、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

在人境)、谢灵運《登池上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精神的内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