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行车轮胎气压 两段式气压调节坐杆 怎么微调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0|回复: 29
你见过前后避震CTD调节,你没见过的坐杆CTD调节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45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53 积分
威望304 点
买不起升降坐杆只能手动调节
和FOX一样的CTD三档模式
全手工制作 Handmade In Chongqing
(106.84 KB, 下载次数: 0)
16:34 上传
(93.35 KB, 下载次数: 0)
16:34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04 点
补充两张全车图吧
像素较低将就看
3.jpg (283.14 KB, 下载次数: 0)
16:42 上传
4.jpg (254.49 KB, 下载次数: 0)
16:42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754 点
丧心病狂的境界。。。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645 点
完美解释CTD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365 点
鲜花1647 朵
主题帖子积分
安神好用吗
主题帖子积分
这么水真的好么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741 点
以为LZ要秀FOX的升降座杆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125 点
在外面看主题想进来喷楼主,现在我真的是日了狗了。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414 点
经过LZ这么一阐述,我再也不会忘记CTD是什么了。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99 点
挺有意思& && &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331 点
鲜花217 朵
不懂CTD的意思是什么吗?完全是在秀智商下限。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455 点
跟我一样的车架子,我本来打算换升降坐杆,看了这个帖子,我准备向你学习,自己做一个CTD坐杆,并且我还要把fox的logo打上。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787 点
。。。。。。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04 点
在朋友车上试用过升降坐管,感觉框量和重量超过本人接受范围。
所以在原来坐管上搞个刻度主要是方便骑车中升降坐杆,反正也不比赛,下车手动调节一下浪费不了几秒钟。
顺便娱乐一下大家嘛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04 点
安神好用吗
还行吧,反正适合我这种XC Only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19 点
我去。。。真的是CTD。。。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04 点
经过LZ这么一阐述,我再也不会忘记CTD是什么了。
我在想,下一步有没有一个厂商把前后避震坐管控制系统整合起来,骑手只用像汽车中控一样拨CTD三个钮控制全部避震系统
这个创新比什么轮径变来变去要有意思得多吧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04 点
职业讲相声
业余时间骑个车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04 点
跟我一样的车架子,我本来打算换升降坐杆,看了这个帖子,我准备向你学习,自己做一个CTD坐杆,并且我还要 ...
大哥注意请先把专利费交一下
主题帖子积分
LZ应该再贴上FOX的贴纸~~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3365 点
鲜花1647 朵
在朋友车上试用过升降坐管,感觉框量和重量超过本人接受范围。
所以在原来坐管上搞个刻度主要是方便骑 ...
骑行时也能调 屁股撅起来 手伸下去打开坐管夹 升起坐管 再夹住
奇闻、趣图、冷知识,关注图帝新浪微博
主题帖子积分
魂丢在去拉萨的路上
威望2842 点
giant 升降坐管已经不能锁死的正在犯愁,,CAO,便宜没有好货呀
主题帖子积分
嘿嘿,赞一个。欢迎加全国性技师群讨论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44 点
骑行时也能调 屁股撅起来 手伸下去打开坐管夹 升起坐管 再夹住
然后前面来点小突发情况,喜闻乐见的节奏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80 点
CTD也就这样被楼主给解释清楚啦,大赞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2036 点
我还准备说,难道没见过fox doss么。。。。。
主题帖子积分
减肥骑车族
威望1000 点
这个CTD确实没有见过!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1080 点
lz已经丧心病狂
主题帖子积分
威望676 点
在朋友车上试用过升降坐管,感觉框量和重量超过本人接受范围。
所以在原来坐管上搞个刻度主要是方便骑 ...
地震哥,你居然还没消失....
Powered by一种自行车坐垫杆   
一种自行车坐垫杆   
申请专利号
专利申请日
一种自行车坐垫杆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作业;运输
申请(专利权)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顺帆路1号 
发明(设计)人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新巧的自行车坐垫杆。它不但可以装普通的自行车坐垫,还可以装上靠背,并且坐垫和靠背都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接不同角度。该自行车坐垫杆,其特征是一根弯曲的管件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从上到下有几道圆弧组成,其一端可以自由地装在自行车上,最上端组立一个束子1,其目的在于组装靠背,中间焊接一个基座3,基座3上装有束子2,这是组装坐垫用的,束子2是靠其下方的螺丝5锁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行车坐垫杆,其特征是一根弯曲的管件(4)是本实用新型
的主体,从上到下有几道圆弧组成,其一端可以自由地装在自行车上,最
上端组立一个束子(1),其目的在于组装靠背,中间焊接一个基座(3),
基座(3)上装有束子(2),这是组装坐垫用的,束子(2)是靠其下方的
螺丝(5)锁紧。查看: 11691|回复: 0
2015款闪电自行车S-WORKS ENDURO 650B山地车配置及价格65800元
0.jpg (360.87 KB, 下载次数: 2)
17:50 上传
2015闪电自行车S-WORKS ENDURO 650B山地车 具体配置及价格表
车架FACT IS-X 11m碳纤,650b几何,FACT碳纤 前三角,M5 后三角,锥形头管,PF30 BB,内置的Command Post IR走线,142毫米后叉,全培林转点,可替换尾勾,165毫米行程
避震器定制的Cane Creek DB AIR Inline,高/低速压缩和回弹阻尼调节,设有爬坡档,8.5&x2.25&
前叉定制的RockShox Pike RCT3 650b,Solo Air气压弹簧,锥形铝合金舵管,可锁死,两段式压缩阻尼,回弹阻尼调节,15毫米筒轴,160毫米行程
碗组1-1/8& 转1-1/2& 无牙碗组,Campy标准上碗与1-1/2& 下碗,培林结构
把立Syntace F109,6度仰角
车把S-Works All-Mountain,低抬升碳纤车把,8度后掠角,6度仰角,31.8毫米
把套Specialized Sip Grip,锁死把套,正反双纹设计,S/M:常规厚度,XL:加厚
前刹车SRAM Guide RS Carbon,金属刹车片,200毫米Centerline碟片
后刹车SRAM Guide RS Carbon,金属刹车片,180毫米Centerline 碟刹盘
刹车手柄SRAM Guide RS碳纤刹把,转点培林,刹把前伸调节
后拨SRAM XX1,11速
变速拨杆SRAM XX1,11速,剪刀式指拨
飞轮SRAM XX1,11速,10-42
链条SRAM PC 1195,11速,Powerlink魔术扣
牙盘S-Works FACT carbon,定制的 XX1盘片,OSBB,34T
中轴PF30密封培林中轴
脚踏树脂试骑脚踏,带前掌套,CEN安全标准
车圈Roval Traverse SL Fattie 650b,碳纤轮圈,30毫米内宽,24/28孔
前花鼓Roval Traverse,15/20毫米筒轴,24孔
后花鼓Roval Traverse SL 650b 142+,XX1 塔基,DT Swiss Star Ratchet,28孔
辐条DT Swiss Revolution
坐垫Body Geometry Henge Expert,中空钛轨,143毫米
坐杆Command Post IR,三个高度位可调,Alien Head设计,下走线,SRL线控调节,30.9毫米口径,S码:100毫米行程,其他:125毫米
坐管夹Specialized 7050铝合金,单钉固定,34.9毫米
2015闪电自行车S-WORKS ENDURO 650B山地车 参考价格:<font color="#ff元
2015闪电自行车S-WORKS ENDURO 650B山地车 其它相关信息:
1.jpg (158.57 KB, 下载次数: 3)
17:50 上传
闪电自行车 真正的全山地机器,最高等级的650b S-Works Enduro FSR拥有165毫米后轮行程,FACT IS-X 11m碳纤维前三角,定制的Cane Creek DB Inline气压避震器,全新的160毫米行程RockShox Pike RCT3前叉,SRAM XX1 11速传动系统和筒轴的Roval Traverse SL Fattie 142+轮组带来极佳的越野性能。
FACT 11m碳纤维车架采用AM几何和165毫米行程,性能极佳
定制的Cane Creek DB AIR Inline避震器提供极高的可调性,在高难度地形上保证优异的操控
15毫米筒轴,160毫米行程的Rockshox Pike RCT3前叉早已经过专门调校以应对技巧型地形
Roval Traverse Fattie 142+轮组提供了耐久的表现,并且支持真空
Specialized Butcher Control前胎采用富有侵略性的胎齿设计并兼顾了轻量化
轻量和多功能的Slaughter Control外胎
SRAM Guide RS Carbon刹车配有金属刹车片和触程调节以提供强有力的制动表现
11速的SRAM XX1后拨,是高性能的竞赛级XC配件
SRAM XX1 11速指拨提供了林道上的精简与高效
Specialized Command Post IR,通过线控系统可以让其在骑行中轻松调节坐垫高度
2.jpg (155.03 KB, 下载次数: 2)
17:50 上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1.html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开车,受于路线的约束,看不到细微的风景,不够灵活;徒步,碍于距离和时间的限制,未能短时间内饱览风景,耗时较长;蹬上自行车,随心所欲的走走停停,更细致、零距离的体验到异地他乡的人文风情,就成了最佳的选择。与此同时,你会体会到汗水挥洒的快乐,两轮征服自然,挑战自己的成就感。&&&&&你有你的宝马奔驰,我有我的闪电崔克。你否定我的热爱,我坚守我的信仰。你有时速222,我有百公里零油耗。你嘲笑我不停踩踏,我可怜你身体退化。你可以藐视我的两轮,我会证明这是勇者的时代。骑行是充满能量的运动,但路上少不了偏见和嘲笑。哪怕脸刹摔车,也要骑得漂亮。我爱骑行,我为CHN车行代言~&&&&&&&&&&&&&&&&&&&&&&&&&&&&&&&&&&&&&&&&&&&&&&&&&&&&&&&&&&&&&&&&&&&&&&&&&&&&&QQ交流群&
为什么骑车要穿锁鞋
&&&&&首先,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单车锁鞋,绝对不是职业选手的专利,而是骑行的必然。下面说说穿自锁鞋骑行的好处。如果大家觉得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随着单车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单车爱好者纷纷用上了自锁脚踏,也许大部分人从小都是骑车长大的,他们都会觉得自锁完全没有必要,但是很多用过自锁的人都不会再改回以前用水平脚踏的骑行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起来有两点:
1) 省力这是对体力消耗很大的有氧运动来说最好的一个功用了。一般来说可以省力25%,用自锁脚踏,你可以容易得登上以前很费力才能骑上的山坡。特别是长时间骑行就会感觉轻松很多,这是因为一只脚踩下去的时候另一只脚还可以往上提!好像用力都可以加倍了。也许开始时你会不适应,也许你觉得不得要领,但是用上自锁后动作就自然起来了,有时候你还可以做低速的离座骑行动作,看上去很专业。原来是身体向前倾,前脚踩后脚拉,人车一体感觉十分美妙。可一骑快就又不行了,要不是记得踩忘了拉就是记得拉忘了踩,看来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一下,这就是只是两只脚在&齐心协力&带动牙盘旋转一种异常的流畅的感觉。
2) 稳定用过平踏的人,在颠簸的石头路上都知道必须要去踩住脚踏,不让脚松脱,完全没有用力去踩的想法,但是如果用上自锁就完全不用考虑去用脚找脚踏这个麻烦了。你可以只顾用力踩踏,只要管住车把,抓脚的问题自锁已经帮你搞定了。用不好自锁也会给你带来危险,用自锁初期也许还不能很快适应,在停车时候一般用惯水平脚踏的人不自觉地在停车的时候才下脚。而这个习惯往往让初学者闹出笑话,踩上自锁的人到了停车再摘脚踏,由于摘下来需要转一下脚踝才能退出自锁状态,需要一个时间,特别是初学者对摘脚踏还不熟练,到这个时候他不能一次摘下脚踏,同时又失去了平衡只好倒向一边的地上,要是一边有汽车的话就比较危险了。所以,建议初学者初期使用都要有个练习下车的过程,脑子里要有停车前摘脚踏的意识。有好的自锁脚踏还不够,一双好的锁鞋也是必不可少的,鞋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自锁的使用。鞋底要硬,鞋子跟脚,紧但不难受,脱锁的时候,不觉得脚和鞋有什么间隙,这样你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自锁给你骑车带来的乐趣了。补充一些,自锁抗颠簸的能力加强,尤其是高速颠簸需要你悬空骑行或者高速颠簸中下山需要重心靠后时,避震系统本来就不好的硬架XC山地车很可能将你的脚颠脱,那你是肯定要摔的。而在性能方面,强烈颠簸中一般没有自锁系统的是要放慢速度踩在踏板上的,因为这个时候继续蹬踏很可能被颠脱脚而摔,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见有人臀部悬空双腿加速从你身边冲过,你会很郁闷,而半坡或者终点前的突然加速,使用自锁的人可以说是拥有了两腿的力量,一脚踩一脚猛提,这会令没有自锁系统的人很快感觉腿软,或者加速无力。长距离骑行使用自锁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它可以让双腿力量分配发生变化,后脚位的腿也可以在提拉中发挥一定作用,这令骑行更不易疲劳且高速度持续时间更长。自锁系统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是在鞋底,因为自锁鞋通常是不会弯曲的,这可以防止蹬踏力量消耗在足弓材料的弯曲上,也不能更大比例的传达到踏板上,无形中每一脚都在发挥更大的效率。
锁鞋误区:1) 人的腿部肌肉群和骨格节构非常适合蹬踏,但不长于提和拉。答:自锁不是提拉为主,是使另外一只脚蹬踏的更快而不脱离脚踏才锁足这只脚在脚踏上。也就是说为了更快频率的蹬踏才上自锁。2) 自锁有利于提高踩踏频率,所以运动员非用它不可。答:错了,单车运动决定了提高蹬踏频率才能减少消耗,而高频率下蹬踏容易滑脚,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才锁住双脚。自锁广泛用于单车运动爱好者,不仅仅是运动员,实际上,在这个地球上从事单车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很少(包括三铁)。3) 学会使用自锁要有一个较长的练习过程.要在没有阻碍的场所才能不停地不间断地练习蹬踏,提拉,才能学会如何正确蹬踏和提拉来完成一个平滑的旋转。答:是的,正常学习自锁需要3-6个月。很多刚上自锁的人对自锁的评价是不可靠的。国内有单车队的教练,要求新队员是在篮球场上练习自锁两个月,把圆画得很圆很省力了,才出去骑长途的。所以,没有使用自锁半年以上的人的评价不具备参考性。4) 在有行人的市区,街道上骑车,一般来说很难保证能不停地骑.自锁的作用发挥不大,且易发生不及时解锁而摔车,伤人伤车。答:依据第3点,只有穿自锁去炫耀,而不是真正苦练自锁技术的人才会出现在街道上不能解锁的事例。一个对自锁训练有素的车友,解锁完全是习惯。5)单车锁鞋不利于行走,特别是公路锁鞋,非运动员骑车是到处走走看看,是要下车行走的。答:自锁鞋是用来骑车的,不是用来行走的。同样的道理:请转告刘翔,告诉他穿钉鞋不利于走路。&
女骑友长途骑行不得不知道的事
 女性准备骑自行车做长途旅行,且没有经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先是做好心理准备  确定下旅行的目的和目标,树立坚定的信念,路再长也有终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定的骑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女骑友长途骑行  二、出发前的准备  首先要收集、查阅、整理沿途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较新版本的地图、交通图,沿途的地理、历史、人文、名胜古迹,气象资料等。再根据你或你的团队的体力状况、假期长短、旅行季节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旅行计划。一般而言,长途自行车旅行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五至十月份为宜。长途自行车旅行最好能结伴而行,但长途旅行人数不宜太多,理想的人数为3到5人,且最好有异性同行。人数过多,沿途食宿困难较大,偏远的小地方接待有困难。由于人们之间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人数过多时很难统一行动。人数太少,安全保证较差。并且万一途中出现特殊情况,人数过少,难以相互照应。另外,人数过少,每一个人的相对负担就会加重,有些物资装备无论一人或多人只需一份,如修车工具、宿营装备等。  三、有关的物质准备  做自行车旅行,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自行车。如果有条件,最好选用专门为自行车旅行而设计的27英寸全地貌车。该类型车一般配有前后车架,能载重150公斤(包括骑行者)以上,避震性能较好,轻便结实,能适应各种道路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零配件目前在国内较难买到。  我们一般骑行的26英寸以下的轻便自行车不太适合于自行车长途旅行。可选用比较老式的28英寸加重自行车。如是新车,在你出发前一定要磨合200到300公里,重新全面调整后再上路。如是旧车,要经过全面大修,特别要对车座进行加工改造。车座不宜太硬或太小,最好加上一个3到5厘米厚的海绵坐垫。注意一定要保持坐垫表面干燥且不能有褶皱和缝合接缝,长时间骑行时方不至于磨破皮肤或长痱子。车座不宜太高或太低,以个人骑行舒适为宜。车把基本上应与车座高低相等,高低差距在3到5厘米以内为好。还应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好挂包架。背着背包长途骑行非常疲劳和不舒服。最好还应在自行车大梁上安装一个水壶架,以便在骑行中可随时方便取用饮水。另外,在车胎内注入一些补漏剂,一旦车胎被刺破,只需将刺入物拔除,破孔向下打足气,即可自动将破孔堵住,保证继续骑行。  出发前,你一定要掌握自行车的调整和修理,包括:补胎、更换车条、更换刹车块,修理、调整前中后轴、修理飞轮等。  四、其他物质准备  服装:如果是在夏季或在较暖和的季节骑行,最好能购置专门设计的短骑行服。它具有保温、透气、挡风、防雨等功能。骑行裤内还有真皮垫,防磨且透气。可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下骑行。只是价格比较昂贵。如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时,可直接穿着有弹力的紧身裤,里面不要再穿着其它服装,并且在经常摩擦的部位涂抹一些能起润滑作用的油脂。夏季骑行应穿着长袖上衣和遮阳帽,以免晒伤皮肤。冬季或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骑行时,除注意保温外,还要注意防止衣裤或鞋袜过紧而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引起冻伤的发生。另外,骑行时不能戴口罩,如果戴上口罩,因呼出的热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在口罩外面结成薄冰,造成面部冻伤。冬季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脚,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可采取骑行和推车步行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要准备一件雨批,除防雨外,还有其他许多用途。  其他装备:为防风吹和小飞虫侵入眼睛,要准备好骑行眼镜。有色的可防强烈的阳光照射,无色的适用于阴天,还有一种浅黄色的专门适用于夜间。准备一个小药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长备药品包括:治疗腹泻、肠胃不适、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外伤,眼药水等药品。如是夏季还应准备一些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痱子粉等。冬季则要准备一些冻疮膏、"寒痛乐"、姜茶等。如是在西北、新疆等地,要多准备一些饮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五、在骑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骑行速度问题。骑行速度要根据全队的身体状况、路途远近和假期长短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果路面平坦,每小时骑行20公里左右。山地或丘陵地形,每小时骑行10到15公里左右较为合适。每天骑行的时间,在开始的3天到一周内,不宜太长。已每天6到7小时,骑行120到130公里较为合适。身体适应后,每天增加20到30公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夏季,由于气温太高,白天骑行体力消耗极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骑行。最好选择在早晚骑行。  如必须露宿时,应随身带一个防潮垫。换上干燥的衣裤,穿上雨衣,躺在防潮垫上。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穿着汗湿的衣服就地随意躺卧。  在比较干燥的地区骑行时,应在鼻腔内涂抹一些油脂,避免鼻腔干燥,保障呼吸顺畅。夏季骑行时,如感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舌干口渴、出虚汗、心跳加快等症状,要迅速到阴凉处躺下休息,马上服用一些十滴水。等身体恢复后在逐渐活动。切记不可用扇风法降温。  冬季骑行时,如感到皮肤发痒、红肿、麻木甚至起水疱时,要尽快用冻疮膏轻轻涂抹并做好局部保温。切不可因发痒而使劲搓揉。  长途自行车旅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半路病倒,自己遭罪不说,还会连累同伴。  长途骑行,感到身体疲劳,腿脚乏力时要及时休息调整。否则因控制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翻车、撞车事故。  长途自行车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照相机等贵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现松懈、麻痹等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不仅是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还可能误事。&
山地车实战指南
路面倾斜的小径&的路段,陡峭的斜向悬崖边,假如使用煞车或做大动作的移动&即使在类似的地势上也很好用,你要做的只是站在踏板上滑行,直到通过&在近郊从事跳跃平衡等单车&的技术,在每个人可想象得到的&的聪明才智,&向上跳跃大约是轻松骑时最快的速度,动能是你的朋友,因为一般人无法靠踩踏&学习如何使用前刹车&瓜。& & & & &即用点 &,控制陡降;试着在平坦的和抓地性良好的&骑过乱石区&通常在接近溪流的地方,上坡或者下坡路段,但基本的技巧是一样的。&比进入乱石区之前路段的档位,这样当遇到阻碍时,可以避免&跨过大的沟纹、车辙&移动,跳过小径上大的车辙或沟纹,就显得相对容易了。&另一端。&沙地骑乘&和亚利桑那州一带,沙地是他们&那就需要些泛舟的技巧,臀部轻轻的含着坐垫上,保持身体的&爬陡坡&身体不要过度向前,这样会导致后轮打&,而且不要站立起来。&降落单轮跃起降落、或像激烈林道的岩&陷入沟纹或车辙中&慢速过发夹弯&
如何作一名合格的骑手
」,并伸手在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上挥动不已。不管任何状况下都应该保持动作流畅及预先掌握路况的骑乘原则,车队行进是一种相当需要互信的运动。这并非是让你在集团中受欢迎的方法。最後一点,若遇上紧急事件,由於你的双手离刹车握把过远,你还得骤然坐起来找寻它们的位置。当然了!在车队行进中,我们是不会想到要减速的,但如果真有需要时,你就得手忙脚乱的找刹车了。每遇到上坡就猛力冲刺,并将臀部挪离车座,拼命猛踩。这样不但会破坏集团的连贯性,也会害每个人都累断了腿。即使在最轻松的比赛中,到了最後十哩路程时,大夥也常会因疲累而落队。爬坡是一段很艰苦的阶段,但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拼命想跟上主集团,而是要设法维持速度的稳定。在比赛过程中不要有过份的英雄主义行径。但却不偏不倚的朝它撞了上去?理由很简单:车子的动向是随你的视线而移动的,如果你的眼睛盯著障碍物不放,你的单车便会自然而然地朝它行进,战斗机飞行员称之为「定向地标」只要他们全神贯注於地标上,便能正确返航,在陆地行进中,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形,解决之道便在於把目光焦点放在前头路况良好的路线上,千万保持心无旁鹜,自行车便会十分神奇地自动随著你的视线前进。放轻松,试著将你的上半身当作车上的另一个避震器,放松肩部及手臂来吸收路面传来的震动,如果你在紧绷中的车把上作轻触的动作,可能会造成刹车握把咬死,这样突然的改变会传至前轮而导致摔车。公分)宽的间距,不要因一时偷懒,後面才花更大的力气去追回二、三十尺的间距。反正要不就现在多费点力气,不然就得在後头才辛苦。脆弱、稀罕、金枝玉叶,不让任何东西碰触到它。你的前轮应该是像在一个隐形的力场里兀自转动才是。年环法赛在山区这站比赛的话,你或许会注意到选手们深受湿滑状况所苦。这些职业车手是如何以超过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在湿滑的情况中於下坡路段及惊险的弯道中奔驰我们请教了过去曾参加过环法赛的一些车手,像是及。,职业自行车队的前任教练告诉他的车手们:如果你死盯著你前头车手的後轮,在你撞上人行道之前,这将是你所见到的最後一幕了。破解之道十分简单,保持头部抬高,视线穿越在你前面的车手,这样你便能看清前方路况,趁时间还充裕时,提早对异状或危险因子作一些处置动作。但许多的车手都会忘记,每隔几分钟便以立姿及坐姿轮流交换骑乘,倘若你的位置一直不变,同一块肌肉将很容易疲劳,且你的效率及骑乘乐趣也会消失殆尽,故以坐姿骑了几分钟後,就变换到较大齿位,改以立姿骑一会儿,摇摆车身後半部,同时身体微向前倾,让体重向下作用在踏板上,过几分钟後,再换回坐姿,并退回较小的齿位;在到达坡顶前,全程反覆运用这个要领,如此一来,你会觉得比较轻松,而且也较不劳累。骑法,以叉开的外侧脚切入风势,这个动作一开始十分辛苦,得利用风势作为抗力,後以步行的速度倒骑。江湖一点绝,从这个姿势再将脚变回原来样子并不致於太难。手柄。维持背部平直,头抬高,这样才能看清路况。
山地车牙盘选购指南
&&&&&换牙盘,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选择一套重量和强度都符合你需求的产品。如果你是XC车手,从来不损坏曲柄,也不需要它们承受腾越或者大落差所产生的冲击,那么你应该去看看那些轻量化的牙盘。但是越轻,你就越需要小心地对待它。如果你正在越玩越猛的过程中,而且已经弄坏过牙盘了,或者担心你很快就会把你的牙盘弄坏,那么你应该选择更重,也更强壮的牙盘。这些强悍的产品从中等重量的RaceFace Atlas开始,一直到超强的Diabolus和DMR。一般来说,越重型的产品,就约不容易变形或者断裂。
为高强度使用而造从材料上来看,差不多强度的曲柄,使用高品质铝合金制造的产品会比较轻,这样的产品性价比更高。碳纤维曲柄刚性非常好,虽然比铝合金的轻了那么一点点,但是更贵,也更容易在摔跤的情况下损坏。钢制的曲柄最强壮,但是它们也很重,所以只适合最伤器材的车手。现在大多数的牙盘都开始用外置中轴了,也就是使用更大的轴承,并且把轴承置于车架外面,接近轴杆两段的位置上。理论上这样的布置能够使整个牙盘系统更加强壮,刚性也更加好,同时能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外置轴承的中轴,轴承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所以反而损耗得更快。不过它们也在慢慢进步,特别是那些零售的中轴改件。但是如果你想要最长的使用寿命,那么一款经典的ISIS中轴和响应的牙盘(购买使用SKF轴承的中轴),或者Otalink,或者方孔中轴(这种中轴是Shimano的最好了)可能更加适合你。山地车一般使用3片齿盘,44,32和22齿,这样会有很大的变速齿比范围。小齿盘,中齿盘加护盘的组合更适合冲进更极限的路线,或者在大街上翻越障碍。你在那些需要高度技巧性的路线上也不会想到那个大齿盘。如果你不介意推车上山,或者能够使用缆车的话,那么单盘加导链器的组合能够提供最可靠的传动。此外,骑行里程非常多(或者经常在坏天气骑行)的车手们选择的牙盘应该带有比那些普通铝合金齿盘更耐用的齿盘。
名词解释轴芯&&那根穿过车架,链接两个曲柄的杆子。大盘&&最大,最靠外侧的那个齿轮,一般是42或者44齿。陶瓷轴承&&使用陶瓷滚珠而不是钢珠的轴承。有时候这些轴承的表面也更光滑,寿命更长,更轻,但是很贵。桶装中轴&&把轴芯和轴承封装在一起,安装简便的中轴。冷锻&&使用模具锻造成型,使颗粒结构强度更高的工艺。小盘&&最小,最靠里的齿轮,齿数比较少,一般是22或者24齿。中空&&曲柄或者轴芯的中间是空心的,从而减少重量。铸造&&把融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工艺。镭射雕刻&&使用激光把表面烧灼掉。车削&&使用金属切削工具来切割成型,表面干净,棱角分明。中盘&&中等尺寸的那个齿轮,一般为32或者34齿,也有36齿等。脚踏安装座&&位于曲柄末端,用于安装脚踏,这种构件能够提供更高的脚踏安装部位及螺纹的强度。变速钉&&在变速时帮助抬起链条的金属铆钉。变速斜道&&齿轮上的斜坡,能在变速时帮助抬起链条。尘封&&轴承边上的橡胶质盖子,用来隔绝外界污染物。&
车手骑车登高环球金融中心,完成100层2754级台阶
& & 3月17日,来自波兰的职业自行车手克里斯蒂安&赫尔巴在环球金融中心挑战自行车登高记录。中午时分,克里斯蒂安&赫尔巴用自行车登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挑战100层,2754级台阶,共耗时1小时21分51秒,打破自行车登楼吉尼斯世界纪录。
上午11点左右,克里斯蒂安&赫尔巴骑着无座垫自行车开始其征服台阶之旅。本次在上海他挑战了100层、2754级台阶。在挑战过程中,他不能以手或脚支撑地面或墙面来保持平衡。最终,克里斯蒂安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楼大厅出发,经过了1小时21分53秒之后,成功跨越2754级台阶,登上&世界最高观光厅&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层观光厅。
在整个挑战过程中,Remigiusz Walaszczyk 负责跟拍挑战及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全过程;而Natalia Przystas 则为其提供饮水、监测脉搏并控制时间。
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及&为什么坚持这种挑战&时,克里斯蒂安回答道,&这就像问一位攀登喜马拉雅山的登山者为什么要去那里而不是好好待在家里。这是一种力量,一种奋斗的渴望,要变得更高、更好、更快,在征服记录的同时也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对于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克里斯蒂安笑着说:&我的 下一个挑战目标可能近在咫尺,就是环球金融中心旁边的上海中心大厦。不过,未来在日本、韩国、欧洲等更多地方,我都会继续我的挑战计划。&
据悉,克里斯蒂安将会在回国后立即将本次挑战的全程视频及相关材料寄往吉尼斯总部,预计在3月下旬即可取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认证。
克里斯蒂安在波兰锦标赛中得到过多块奖牌,同时也是世界各地众多自行车挑战赛的参加者和决赛常客。他的目标是骑着自行车(无座垫)登上台阶来征服世界各地的最高楼。目前为止,他已经征服了7 座摩天大楼。最近的一次是成功登上了迪拜瑞汉金玫瑰罗塔纳酒店。他用了1 小时13 分41 秒完成了91 层、2040级台阶的挑战。
长期骑车后手指麻木的解决办法
诸多车友(包括我)在长期骑车的旅途中时而会感觉到手指麻木,特别是无名指和小指甚至无法正常伸直。这其实是一种学名叫做腕部尺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病例,简单地说就是骑车的姿势不当或者手部的用力不当所导致的,属于神经受损的一部分。&
其主要临床的表现及体征有以下几点:&(1)外伤史、劳损史、长期寒湿刺激史(2)腕关节及手指无力或疼痛,尺神经浅支在手部的分布区感觉异常,小鱼际萎缩等(3)豌豆骨与钩骨之间软组织压痛,软组织变性发硬(4)特殊检查:①夹纸试验阳性②强力屈腕或伸腕关节可引起腕部疼痛及小指疼痛、麻木加重③叩击试验或Tinel氏征阳性④抗阻试验阳性⑤爪形指畸形。&
当然也有分严重或者不严重,如何视为严重?&如果在晚上睡觉之前或睡觉途中都会感觉到手指的疼痛,则已经算作严重的症状了;倘若只是一般的手指麻木,如果长时间不见好转,神经会萎缩导致手指畸形。所以这种病症还是挺危害俺们车友的,轻则影响日常生活,重则手部手指畸形,后果可想而知。&
下面我来说几个预防的措施:&(1)注意调节坐把的高度,如果坐把太高,则将身体上半部分的大部分重量都压在了手腕上,这样的长时间会更容易导致腕部神经受损,故别把坐把调得太高。(2)增加休息把或副把,在骑行过程中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骑行(3)适当在骑行中放松手腕,使腕部神经得到适当的休息(4)佩戴较好的具有缓冲作用的骑行手套。(特别是在颠簸的路面上,神经属于长时间绷紧状态再加上剧烈震荡,容易受伤)&
如果有部分车友已经有此类似症状出现则需及时治疗,治疗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在极其轻微症状下,可以用温水浸泡手部得以放松,如在一周内未好转则选择第二点(2)服用&甲钴胺片&,各大药店都可买到这种药。这是一个维生素B12的补充剂,其主要适应的症状是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病,其实际成分则为辅酶B12,具体药理不多加说明、可自行参考说明书,服用一个月后仍仍无症状的缓解,则选择第三点。(3)严重者及时就医,可在医院进行理疗,如果仍无效果则需进行该方面的手术。(另外如果一旦出现此类似症状,必须马上停止骑车,以及长时间的手腕部的压力动作)
如何在骑行中 保护你的眼睛
眼睛作为人的心灵之窗,是我们接触接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信息的一个渠道。&你的眼睛会说话&这一点都没错,眼睛可以让我们看穿一个人。作为一族,很多朋友平时喜欢自己骑车出去,眼睛难免会长时间暴露在室外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伤害。在旅行的过程中更应该呵护起自己的眼睛,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眼睛。
保护眼睛的第一步就是要防止风沙。在的过程中,车的速度大都在能达到几十公里每小时,这个时候我们把裸眼暴露在外的话,迎面吹来的风无疑是对眼睛的一大伤害。在加上如果遇到起风沙的情况下,眼睛很容易就会进沙子,在加上风的吹袭,如果不加以保护防护的话自然就会造成了沙眼,眼睛也会经常红红的充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骑摩托车的话,可以戴上前有挡风镜片的头盔来阻挡风沙。如果是骑的话,可以戴那种比较贴合脸型的防风眼镜效果才会比较好。&保护眼睛的第二步就是要阻挡阳光紫外线和强光照射。在户外白天的时候,刺眼的阳光常常会照的的人睁不开眼来而且也会很难说,这种感觉想必不用多讲就能够感受得到。就好比在漆黑的夜里艺术强光照来,会使人暂时性失明。长久如此,会使眼睛患上白内障。避免强光伤害眼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带上个太阳眼镜,不要直视强光。&保护眼睛的第三步要降低避免视觉疲劳。往往我们为了阻挡太阳的强烈光线会带上太阳眼镜,但是一般的太阳镜在阻挡强光的同时也降低了周围光线,会让人无法清晰分辨周围的标识物,增加了眼睛的负担,让眼睛过渡紧张造成视觉疲劳。一些具有偏光效果的太阳眼镜能弥补这点不足,在阻挡阳光的同时增强周围建筑物的分辨度,降低眼睛的视觉负担。&保护眼睛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中需要我们从细节做起,在准备出行装备的时候记得戴上个适合你的太阳眼镜。
如何选择合适的脚踏
& & & 脚踏价格由材质,工艺 ,款式和功能决定,车友选择脚踏也会根据自己的车型、车价、 经济承受能力而定,具体是铸造、锻造还是CNC不太重要。一般CNC的会比较轻,造型比较炫,铸造相对比较粗大点,笨拙点,但强度都没有问题 。每一种车都有其特性因此在踏板上的选用需考虑到主要功能面,以下针对每一种车款来做踏板选用的分析:
A、CROSS CONTRY(简称XC) 越野登山车
车款最大外观特色为: 1、 平把或者小燕把; 2、 宽厚的轮胎可以应付碎石头以及较差的路况; 3、 多数只有前避震; 4、 避震行程短。 这类型的车子的考虑点是结合轻度山路与平路竞速上所使用的,因此在车重上有一定的考虑,所以在踏板上的挑选主要会着重在: 1、 重量轻(不需要太大的踏面,可以节省重量); 2、 止滑效果良好; 3、 脚踏刚性强度要够。 许多选手会因竞速上的需求而采用卡式踏板,这类型的卡踏通常都有双面卡合的功能,并且体积小重量轻。登山卡式的卡合系统市场上有相当多的选择,常见的有SHIMANO / CRANKBROTHER / TIME / LOOK,罕见的有 SPEEDPLAY等几种,彼此间的系统都是不共容的,而我们公司本身的系统大部份都是跟SHIMANO可以共容,亦即是常听到的SPD系统。
B、FREERIDE(简称FR) 多功能越野车
C、Extremely Free ride (简称EFR) 极限越野车 D、DOWNHILL(简称DH) 下坡车 E、DUAL SLALOM(简称DS) 双人曲道下坡车 F、TRIAL(简称BT)攀岩车
车款最大外观特色为: 1、 平把或者燕把; 2、 超宽胎,轮圈支撑钢丝较多; 3、 双避震; 4、 避震行程长; 5、 攀岩车独特的特点是它没有座垫。 这类型的车子因为会挑战复杂地形需要较大的踏面及绝佳的止滑来帮助选手: 1、 踏面大; 2、 止滑效果要求高; 3、 踏板强度要求高。 同样的亦有卡踏的选择,但是踏面会是大踏面的型式再加上卡合机构。这类型的卡合系统亦是同上一类的相同。
车款最大外观特色为: 1、 可弯把或平把; 2、 细胎,胎纹浅甚至是光头胎; 3、 轻量化与流线设计; 4、 没有任何避震的功能。 这类型的车子主要是速度导向,重量越轻风阻越小越能得到青睐,选手在单站比赛过程中是不下车的,一路到底。所以踏面不需过大也因路况平稳所不需太高的止滑效果,但是职业选手在竞速时曲柄高回转速的情况下非常忌讳滑脚(脚与踏板分离),因此需要以定趾器(脚束)或卡踏来帮助骑乘,而公路车的卡踏通常是单面卡合的设计,如此可减少不必的设计而降低重量,并提供较大的踏面来进行长距离的比赛。踏板特色为: 1、 平顺的止滑齿; 2、 重量轻、厚度薄; 3、 非卡踏设计需要有可装置定趾器功能。 公路车卡踏同样有SHIMANO / CRANKBROTHER / TIME / LOOK / SPEEDPLAY等系统其中CB / TIME / SPEEDPLAY的登山与公路车的卡合系统是兼容的仅造形不同而已,而其它品牌的则是不相同,我们常用的公路车系统是共容于LOOK系统的,也就常说的ARC与KEO两种系统,特别要说的是ARC是旧型的跑车系统已渐渐被KEO给取代了。
善变的天气 春季外出骑行六种天气要注意
春暖花开,是外出骑行的好时机,不过这也是个&善变&的季节,前几日全国大部分城市气温攀升,犹有初夏降临之感,12日一阵冷空气又带来乍暖还寒的天气。因而在这个尚不稳定的季节里,要时刻注意关注天气实况,谨防多变天气引起的身体不适,外出骑行更应该适时添减衣物。&
大风天气春季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所以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风力较大。一般来说,5月份后,南北大风频繁的现象才能好转。持续大风会给交通、水运和设施农业等带来很大危害。另外,冷空气到来气温下降,容易引起感冒、鼻炎、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
沙尘天气随着气温的回升,若前段时间降水偏少,地面干燥,当大风来临时,极易出现沙尘天气。气象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三、四月份也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沙尘天气导致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急剧增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急剧升高,空气质量明显下降。这些悬浮颗粒中有很多致敏物质,它们容易诱发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体质一定要远离这些过敏源,外出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范措施,头巾或者口罩都可以派上用场。
强对流天气春天到了,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这是由于春季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当两者交汇时,暖气流上升,冷气团下沉,易形成强对流,造成多雷电、多冰雹的局面。为此气象专家提醒各地及时做好防雷电准备,无论是在室内生活还是在户外活动都要十分注意预防雷电侵袭。
南方低温阴雨天气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整月出现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的心理疾病影响很大,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顺应自然适应气候的变化。
倒春寒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被称作倒春寒。&倒春寒&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乍暖还寒的天气里不可过早脱去冬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要注意&春捂&。
雨天骑行注意的一些事项
车友:请教大家下雨天骑行的装备!  :穿雨衣或冲风衣  一次性浴帽。呵呵,不是带路上洗澡用哦。  把浴帽罩在头盔上面,可以防雨淋湿头发。  雪套。防止雨水倒灌进鞋子内。  手套可以带那种防水的手套,要是你觉得不透气的手套带了难受可以选择不带手套,要是带上那种不是防水的手套,在骑行过程中,你的手套会湿,会让你感觉很冷。  小编提醒:下雨天骑行一定要把防雨工作做好。要是防雨工作不做的话,雨水弄湿了你全身,会让你失温。雨水本身就很凉,加上你在骑行过程中风大,会让你身上的雨水快速蒸发,最终会让你失温。
  失温的表现及原因:  失温(原来这个词Hypothermia直接翻成体温过低,有点不象专用名词)可以很快地导致人剧烈颤抖,运动失调,口齿不清,麻木(早期),然后(中期)基本不能有效使用手脚,颤抖停止,迷忙,淡漠,没有绝望感,开始不再感觉寒冷,后期,肢体僵硬,心脏功能衰弱,瞳孔放大,不再想也不可能自救,甚至很放松.(黑色幽默:冻死了至少不痛苦),到晚期人丧失意识,因为心脏或呼吸衰竭死亡。  一个常见的无知的看法是"XX温度并不太冷,不应该有危险".可以这么说,条件合适的话三十度以下的温度都能导致失温。那为什么从来没听说有人在二十几度下被&冻死&的呢?那是因为失温的进程快慢决定于1)皮肤与环境温差2)身体向环境散热(失热)速度。
  小编推荐:  如果皮肤暴露在空气里,它表面会产生一层很薄的温暖空气层。在这个空气层和人皮肤温度很接近,所以人不会失温。人在风里觉得冷,部分原因就是这层空气被冷快速空气替换。(另部分原因是水份蒸发加快。这在下面说),这时环境温度就是气温,但因为空气散热不太快,所以普通情况下吹风不会导致很快失温。如果把人泡在流动的水里,要是水的温度不太低,那身体热量消耗不太快,所以靠人本身的产热能抵挡很长时间。但要是长时间泡着,打颤(身体发现失温,通过肌肉活动产热以抵抗)是不可避免的。再之后如果人不出水的话失温会一直发展下去。要是水的温度低,那失温会很快来临,很多溺水的人灾难性原因是失温,然后才溺水的。  流动空气比静止空气传热快,这知道的人不少。但你看冬天满街都是(尤其是南方长大的)领袖口不严、漏风,穿得挺多但还是冷得发抖的人。在野外,一件简单的封口的尼龙衫(用不着GORETEX)在有风时的保暖能力会让你惊讶。其实面料本身不太隔热,但它会让你身体附近的热空气层不遭破坏。这是它的效果所在。就是在几乎没风时这种尼龙衫也有相当的保暖能力,所以超轻攀登者用它来代替抓绒衣。但要注意,热量还是会从很薄的面料散失,所以这种衣服不能在低温下代替厚的隔热层。有经验的人夏天用。  干空气的导热性能低,但如果你身上是湿的,水蒸发是会带走大量热量,所以冷的时候要避免穿湿衣服。现在大家常说的排汗内衣原理就是把身体表面的水份(用其他物理过程)快速除去。当年没有这种材料时,如果没有干衣服,防止失温的一个办法是脱下内衣赤身等着衣服凉干。  一个简短有效的防止失温的说法是:冷、风、湿只允许接受两者。意思是说,只有寒冷和风时,普通的挡风隔热的衣服就能解决;只有风和湿衣服但温度不冷(指气温接近体温)时不会有问题;只有湿衣服和寒冷时,找没风的地方脱下衣服就会大大减缓失温速度。注意,在摄氏二十度就可以考虑成上面说的&冷&了。二十度下你要是不控制失热就终归会很受罪,但失温过程一般能让你等到天亮或找到救援。到了十度,不控制的失热(比如你没雨衣也没地方躲,被冷雨浇了一夜)会让人失去大部分活动和判断能力,进如早期失温状态,这时你要开始有意识地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技术性的活动要避免(有些貌似技术性的事故可能基本原因是衣服没带够!)。到了零上几度,不控制的失热就很快有很大生命危险了,人会很快失去自救能力。所以就是在零上温度也会&冻死人&,决定因素是失温人失热多快和失热过程多长。  失温是户外安全知识里最基本的安全知识之一。它的隐患在于人们平时根据日常生活丧失热量很常见,让人们很轻视它。但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到无法控制的丧失热量阶段,所以人们对失温一般并不清楚。  别真以为冻死了至少不痛苦,全身性的颤抖就是肌肉痉挛后也止不住,那不会舒服,知到自己要不行时的绝望也并不容易在精神上泰然处之!别忘了到没人的地方,除非温度每天都会接近三十度,永远在身边多带件衣服。就是个大的塑料袋也在防风防雨方面也能用一阵。很多条件下其他的什么冰裂缝,高山病,雪崩,滑坠并不比简单的&冷&更危险。失温在原理上和解决技术上已经没有疑点,不象高山反应什么的。失温而死都是因为准备不足(包括无知)。  小编推荐:
小编提醒:提醒各位新手车主,雨天行车需谨慎注意。  雨中开车宜低速挡行驶  在雨天行车时,除了要保证车辆机械正常之外,还要降低车速,打开防雾灯,随时观察雨刷器、刹车系统、大小灯光及轮胎气压,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一点小疏忽酿成交通事故。  1.保持良好的视野  雨天开车上路除了谨慎驾驶以外,要及时打开雨刷器,天气昏暗时还应开启近光灯和防雾灯。如果前挡风玻璃有霜气,则需开冷气,并将冷气吹向前挡风玻璃;如果后挡风玻璃有霜气,则要打开后挡风玻璃加热器,尽快消除霜气,以免看不清后面的车辆。  2.防止车轮侧滑  雨中行车时,路面上的雨水与轮胎之间形成&润滑剂&,使汽车的制动性变差,容易产生侧滑。因此,司机要双手平衡握住方向盘,保持直线和低速行驶,需要转弯时,应当缓踩刹车,以防轮胎抱死而造成车辆侧滑。
  小编推荐:  3.低速挡缓慢行驶  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无论道路宽窄、路面状况好坏,雨中开车尽量使用二或三挡、时速不超过30公里或40公里,随时注意观察前后车辆与自己车的距离,提前做好采取各种应急措施的心理准备。如需停车时,尽量提前100米左右减速、轻点刹车,使后面来车有足够的应急准备时间。  4.防止涉水陷车  当车经过有积水或者立交桥下、深槽隧道等有大水漫溢的路面时,首先应停车查看积水的深度,水深超过排气管,容易造成车辆熄火;水深超过保险杠,容易进水。  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这样会产生飞溅,导致实际涉水深度加大,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  5.注意观察行人  由于雨中的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披,他们的视线、听觉、反应等受到限制,有时还为了赶路横穿猛拐,往往在车辆临近时惊慌失措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情况时,司机应减速慢行,耐心避让,必要时可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切不可急躁地与行人和自行车抢行。  6.及时开启车灯  遇有暴雨视线极低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并把车辆驶离路面或停在安全的地方。
  小编推荐:
  出门前做好检查工作  首先,在出门之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应检查发动机罩的封闭情况及雨刮器、制动器的技术状况,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  1.雨刮器最好一年一换。如果雨刮器的扫水能力下降,雨天行车观察路面情况将很困难。特别是高速行驶时,雨刮片向上浮起,扫水能力更差。另外,夜雨中行车,没有刮净的雨滴会在灯光下产生各种反射光,使前方视野极度模糊,容易引发事故。  2.定期检查前风挡处的防水槽排水是否通畅。避免雨天积水造成发动机进水,防止车载电脑短路。  3.定期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轮胎磨损过度,容易在胎面和水面间形成水膜,造成汽车跑偏、甩尾和制动距离加长。有的人认为下雨天应该把胎压降低一些,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汽车在雨中刹车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大的力量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汽车才能平稳停住。在雨天保持较高的胎压才比较安全。  4.很多车的外后视镜没有自动加热功能,雨天在外后视镜上积留的雨滴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视线盲点,除了及时清洁外后视镜之外,并线时司机也要多看多观察。  小编结语:希望广大车友在雨天骑行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做好防水措施,不过你的装备也要做好防水哟,水会把你有些装备弄坏哟。
骑车后如何消除疲劳感
&当骑车完后,我们会感觉到&酸痛&,我们的印象就是&乳酸堆积&造成的,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乳酸本身不是疲劳累积的物质,反而能再度转换为能量。简单来说,当肌肉中的&肝醣&转换为能量,&乳酸&就诞生了!所以我们感觉肌肉越酸,肝醣就消耗越多,运动的效果也越好。另外,乳酸产生后会经由血液循环被送至肝脏,再度合成为&葡萄糖&,转换成能量来源。所以为了消除疲劳和酸痛感,同时使乳酸再度转换为能量来源,促进&血液循环&是相当重要的工作。
消除疲劳的原理基本原则就是&补充营养&,虽然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得到的运动人,可是少之又少!首先,我们必须补充身体缺乏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运动中暴汗流失的&水分&,还有修补肌肉组织的&蛋白质&,最近有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3:1,能最快消除身体疲劳和补充能量。当然,光补充营养还不够,促进&血液循环&也是重要关键!
step 1:伸展操确实伸展肌肉,有效纾缓紧绷,除了能预防肌肉酸痛之外,还能让身体心灵都放松。搭配呼吸,记得要慢慢伸展,以免伤到肌肉组织。
step 2:冰敷之前有说过,激烈运动进行途中或之后,冰敷小腿、大腿、膝盖等地方10分钟左右,对消除疲劳的效果很好,而损伤的肌肉组织降温到36~37度,是最容易修复损伤的时候喔!
step 3:泡澡结束操劳的运动后,泡温水澡是一大享受,还可以让血液顺畅。如果家裡没有浴缸的人,可以选择泡脚或淋浴,用温度高一点的水冲酸痛的肌肉,小编还会习惯冲完温水,再冲一次冷水,这方式对解除下半身紧绷也蛮有效的!
step 4:补充柠檬酸运动后除了补充水分之外,多摄取含有柠檬酸的柑橘类水果,或是酸梅等食品,对消除疲劳也很有效!tip. 运动后大口喝下啤酒,是一件非常爽快的事情,但是最好不要再这么做了!因为酒精会&利尿&,体内水分会快速流失,也会将补充营养的&辅酶&转用来消耗酒精。
女生长途骑行要注意的事儿
 自行车长途旅行要注意的问题  小编提示:  车友:女性长途骑行时要注意的问题  女性在长途自行车旅行时,会担心个人生理卫生的问题,受每天的洗漱以至经期的困扰,尤其骑行偏远荒凉地区时,会面对更多困难。  要克服这些困难是先要对骑行时间、路线、路况以及气候等有充分认知和准备,为了减轻行李负担,可以少带替换的衣服,女性主要是更换内衣,纯棉衣物舒服但不好干,洗完干不了更为行李加重,可以选择比较快干内衣,一般运动型的内衣便有此功能,内裤也是选透气快干的,加上外衣也是排汗衣,骑行起来就是边出汗也会边随风吹干,这样就不会整天粘粘的不舒服,而最重要还是外面有件挡风挡灰的冲锋衣,少不了冲锋衣所附带帽子,是下坡时最优的挡风工具。袜子看起来不重要,其实骑一天车脚底出汗不少,每天扎营最痛苦是大家把鞋一脱那剎&真的欲盖弥彰,所以不要穿劣质袜子,特别是尼龙造的,因为尼龙袜子不吸汗,情愿带厚点的全棉袜子,因为一双好袜子既吸汗又耐穿,不用带多,三双左右就可以,但不好处是不好干,可以想办法挂在行李上面,边骑边晒。  如走的地方连河都没有,在没水的情况下,早上可以用湿纸巾擦脸,没水刷牙就爵块口香糖和茶叶,这样可以让口腔清爽没有异味,条件不允许洗澡时,每天都用湿纸擦擦身,尤其经期时更要勤加拭擦,让生理、心理都保持干净、爽快,不受经期困扰,当骑行一段时间后,身体自然会调节去适应外在环境,保持心情愉快会让你克服以及忘却经期带来的烦恼。  女性也最担心怎样防晒,那自然防晒霜省不了,骑行镜帽子也不能缺,有的女队员会装成阿拉伯女人那样披着神秘面纱,更实用的是户外护脸罩,(户外专卖店和淘宝网上都有卖的)再加上两小时抹一次防晒霜,那样全天候保护,皮肤就不会被晒伤和晒黑,不要只戴镜子不护脸,而晒得只有眼睛范围是白而周边是黑的怪相。  女性户外骑行让人羡慕和敬佩,在锻炼好身体的同时,也要修炼自己的气质,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更体现出健与美的完美形象!  小编推荐:  
  小编结语:以上是一些有关长途自行车旅行的常识和基本知识。希望能给骑自行车旅游的朋友一些帮助。&  近年来,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长途骑自行车运动健身或是旅游、考察等等。既可以锻炼身体、饱览风景名胜,又可以深入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深入的考察、体验许多鲜为人知的风土民情。  当你也要准备骑自行车做长途旅行。且没有经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先是做好心理准备  确定下旅行的目的和目标,树立坚定的信念,路再长也有终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定的骑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二、出发前的准备  首先要收集、查阅、整理沿途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较新版本的地图、交通图,沿途的地理、历史、人文、名胜古迹,气象资料等。再根据你或你的团队的体力状况、假期长短、旅行季节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旅行计划。一般而言,长途自行车旅行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五至十月份为宜。长途自行车旅行最好能结伴而行,但长途旅行人数不宜太多,理想的人数为3到5人,且最好有异性同行。人数过多,沿途食宿困难较大,偏远的小地方接待有困难。由于人们之间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人数过多时很难统一行动。人数太少,安全保证较差。并且万一途中出现特殊情况,人数过少,难以相互照应。另外,人数过少,每一个人的相对负担就会加重,有些物资装备无论一人或多人只需一份,如修车工具、宿营装备等。  小编推荐:
  三、有关的物质准备  做自行车旅行,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自行车。如果有条件,最好选用专门为自行车旅行而设计的27英寸全地貌车。该类型车一般配有前后车架,能载重150公斤(包括骑行者)以上,避震性能较好,轻便结实,能适应各种道路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零配件目前在国内较难买到。  我们一般骑行的26英寸以下的轻便自行车不太适合于自行车长途旅行。可选用比较老式的28英寸加重自行车。如是新车,在你出发前一定要磨合200到300公里,重新全面调整后再上路。如是旧车,要经过全面大修,特别要对车座进行加工改造。车座不宜太硬或太小,最好加上一个3到5厘米厚的海绵坐垫。注意一定要保持坐垫表面干燥且不能有褶皱和缝合接缝,长时间骑行时方不至于磨破皮肤或长痱子。车座不宜太高或太低,以个人骑行舒适为宜。车把基本上应与车座高低相等,高低差距在3到5厘米以内为好。还应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好挂包架。背着背包长途骑行非常疲劳和不舒服。最好还应在自行车大梁上安装一个水壶架,以便在骑行中可随时方便取用饮水。另外,在车胎内注入一些补漏剂,一旦车胎被刺破,只需将刺入物拔除,破孔向下打足气,即可自动将破孔堵住,保证继续骑行。  出发前,你一定要掌握自行车的调整和修理,包括;补胎、更换车条、更换刹车块,修理、调整前中后轴、修理飞轮等。
  四、其他物质准备  服装:如果是在夏季或在较暖和的季节骑行,最好能购置专门设计的短骑行服。它具有保温、透气、挡风、防雨等功能。骑行裤内还有真皮垫,防磨且透气。可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下骑行。只是价格比较昂贵。如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时,可直接穿着有弹力的紧身裤,里面不要再穿着其它服装,并且在经常摩擦的部位涂抹一些能起润滑作用的油脂。夏季骑行应穿着长袖上衣和遮阳帽,以免晒伤皮肤。冬季或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骑行时,除注意保温外,还要注意防止衣裤或鞋袜过紧而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引起冻伤的发生。另外,骑行时不能戴口罩,如果戴上口罩,因呼出的热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在口罩外面结成薄冰,造成面部冻伤。冬季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脚,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可采取骑行和推车步行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要准备一件雨批,除防雨外,还有其他许多用途。  其他装备:为防风吹和小飞虫侵入眼睛,要准备好骑行眼镜。有色的可防强烈的阳光照射,无色的适用于阴天,还有一种浅黄色的专门适用于夜间。准备一个小药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长备药品包括:治疗腹泻、肠胃不适、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外伤,眼药水等药品。如是夏季还应准备一些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痱子粉等。冬季则要准备一些冻疮膏、"寒痛乐"、姜茶等。如是在西北、新疆等地,要多准备一些饮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小编推荐:
  五、在骑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骑行速度问题。骑行速度要根据全队的身体状况、路途远近和假期长短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果路面平坦,每小时骑行20公里左右。山地或丘陵地形,每小时骑行10到15公里左右较为合适。每天骑行的时间,在开始的3天到一周内,不宜太长。已每天6到7小时,骑行120到130公里较为合适。身体适应后,每天增加20到30公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夏季,由于气温太高,白天骑行体力消耗极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骑行。最好选择在早晚骑行。  如必须露宿时,应随身带一个防潮垫。换上干燥的衣裤,穿上雨衣,躺在防潮垫上。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穿着汗湿的衣服就地随意躺卧。  在比较干燥的地区骑行时,应在鼻腔内涂抹一些油脂,避免鼻腔干燥,保障呼吸顺畅。夏季骑行时,如感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舌干口渴、出虚汗、心跳加快等症状,要迅速到阴凉处躺下休息,马上服用一些十滴水。等身体恢复后在逐渐活动。切记不可用扇风法降温。  冬季骑行时,如感到皮肤发痒、红肿、麻木甚至起水疱时,要尽快用冻疮膏轻轻涂抹并做好局部保温。切不可因发痒而使劲搓揉。  长途自行车旅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半路病倒,自己遭罪不说,还会连累同伴。  长途骑行,感到身体疲劳,腿脚乏力时要及时休息调整。否则因控制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翻车、撞车事故。  长途自行车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照相机等贵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现松懈、麻痹等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不仅是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还可能误事。
如何提高前叉的使用寿命
& &我们一般使用的山地车前叉(避震器)的内管(即行程管)都是由普通钢管或铝合金(即镁合金)构成!管材外边涂有特富龙或度镍的保护涂层!(普通钢管则是电镀涂层)对前叉起到润滑或保护作用。高档的叉子一般都镀有特富龙涂层!FOX又新研发了KASHIMA涂层(金色涂层)。镀镍的MARZOCCHI叉子居多!如CORSAWC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总之都是为了提高叉子的性能!提高顺畅度润滑度!(我们车友所说的叉子润不润就只指叉子的顺畅度是否柔顺)
&  山地车前叉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骑行而设计的!叉子的功能实际就是让我们的单车减少外来的冲击和使轮胎更好的抓地!!总之好的单车其性能体现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整个单车架构来说!叉子我认为应该排行第一位!!&  那么我们该怎么来延长我们前叉的寿命呢?最基本的就是平时的保养要到位!&  第一:叉子要做到清洁!每次出行回来都要用干净的无油的抹布(最好是不掉毛的毛巾,沾上清水或肥皂水。为了尽量不让水流进叉子内部我一般都是把车子倒过来!以免尘封处进水后损伤油封及尘封,湿毛巾擦完后再用干的擦一擦!这样很快就干燥了)擦拭干净!尤其注重内管和尘封处的清洁!灰尘清理干净了就减少了内管和尘封的磨损!否则时间长了灰尘堆积太多内管会越摩越亮!最终磨掉特富龙涂层!露出里边的铝来!性能也会大大降低!&
  第二:建议购买叉子防尘套。淘宝上这种东西很多!几块钱就能买一对!好一点的也就几十元。把叉子清洁干净后把防尘套固定好!这样会很好的保护好你的前叉内管!既避免了硬物撞伤内管也避免了灰尘的侵入!减少了你清洁灰尘的几率!&  第三:建议购买叉子特富龙涂层润滑脂或润滑油!台湾产的CASTER矽胶油300#60ml一瓶的!(淘宝上卖25一瓶的!记住是300号的!)这个就不错!能用很长时间的!对内管及尘封、油封没有任何伤害。相当不错的耐水和密封性能,对橡胶无任何腐蚀和膨胀作用,对人体无毒,矽胶油也无味!&  因为我们的前叉在工作的时候做着往复式摩擦运动,内管摩擦着尘封油封!时间长了就会磨损!叉子就会出现漏油、干涩的感觉!润度降低!等到这个时候在进行保养就晚了!&  那么我们怎么使用润滑脂呢?很简单!我们先把叉子内管和尘封处清理干净!然后在尘封与内管交界处摸上少许润滑油就行!均匀涂抹一圈!大概两厘米高度即可!不要抹太多!然后压缩前叉数次!最后把你的前叉防尘套套好,这样就OK了!(在每次骑行的时候抹一些就可以,回来后再用干净的抹布清理干净。没有灰尘就不用擦拭)防尘套加润滑脂!你一定要注意啊!&  我们的叉子在车店购买的时候一般都是质保一年左右!正常骑行的话叉子一般一年之内很少会出现问题!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您的叉子也该过质保期了!再去保养的话您也该自己掏腰包了!大保养包括叉子内部换阻尼油清洁及置换尘封及油封。一般的车店是做不了这种大保养的!得送交代理或专业授权的维修点保养!正常骑行平路的话我们的叉子一年半保养一次就行!换换油、清洁下尘封就OK了!&  所以我们平时做到以上这些最基本的保养就足够延长您前叉的寿命了!防尘套加润滑油您记住了吗?&  以上这些都是自己总结的一些小常识。&  切忌:禁止涂抹一些机器油,链条润滑油!这些东西会损伤您的前叉的油封尘封。
山地车前叉与车架连接不紧密的解决办法
& & & & &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碗组垫圈、密封盖松动,刹车的时候车把晃动。
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花心螺丝没有把花心拉紧造成的。我们只要把把立螺丝松动,之后上紧花心螺丝,再上紧把立螺丝就好。下面我们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松动把立上面的两颗固定螺丝。
第二步,上紧把立螺丝,把立螺丝会把前叉和把立拉紧。
第三步,上紧把立螺丝。
提醒车友,一定要安装上面的顺序处理。
十年42个国家 巴西男子带着小狗骑行世界
&&一个人,一辆车,一只狗,十年,42个国家,巴西男子告诉你什么是自由的骑行。一身户外衣,戴着帽子,有些发白的大胡子,骑着一辆山地自行车,后面还有个小拖车,里面有一只小狗。45岁的巴西人马丁内斯(音译)脚蹬着自行车,已经环游世界十年,去过42个国家,2月3日他骑行来到了南京。十年间,他骑着自行车到中国两次。第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环游中国。第二次,是到南京。他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全世界,南京将在2014年举办青奥会,所以特意从蒙古再次进入中国,到南京来看看,这也是梦想中想去的重要城市。&
梦想环游世界蹬着自行车就出发南京市太平南路上的南京汉贝商贸公司门口,来了一名打扮奇怪的男子。戴着帽子,耳朵上挂着幸运标符,一身的户外衣,蹬着山地自行车。这自行车后面,还拖着一个小车,里面有一条小狗。男子深眼窝大鼻子,留着有些发白的大胡子,一进门掏出卡片机,向工作人员说起英语,意思是相机无法使用了,请维修。正在店中值班的贾若懂些英语,手势比划加上英语,她明白了,男子叫马丁内斯,45岁,巴西人,正在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金陵晚报记者接报赶到时,店内工作人员刚刚帮助其修好相机,原来是电池不行了。店内的贾若以及精通英语的赵威帮助记者翻译,原来马丁内斯从2003年就开始骑着自己改装的自行车出发,横跨美洲、欧亚大陆的42个国家。他带着唯一的伙伴小狗波尼亚(音译),完成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
一路风餐露宿,中国&馍馍&他最爱马丁内斯说,2003年正式开始自己的环球旅游,他先经委内瑞拉骑行到墨西哥,然后从墨西哥坐飞机到了西班牙。用时5年,马丁内斯横穿了欧亚大陆的多个国家,接下来的时间里还将骑着车和他唯一的伙伴波尼亚继续环游世界。至今马丁内斯在路上已经骑行十年,自由、随性、有趣的旅途让马丁内斯这个单身汉一直过得很开心。像是在俄罗斯骑行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那里地方大,空旷,经常是一个人在路上,都见不到人。他车上有睡袋,后面的小拖车其实就是个小箱子,还带保温层,是波尼亚的狗窝。每天早上8点左右,马丁内斯和波尼亚伸个懒腰,起床做饭。在俄罗斯,柴火比较好找,他会生火做饭。对马丁内斯来说,早餐和晚餐是一天中很重要的事情,他一般会做咖喱、土豆、面或者米饭。来到中国之后,他爱上了&馍馍&这种食物,在灯火阑珊的夜晚和波尼亚分享一锅香喷喷的&馍馍&,可以使他忘了一天的疲劳。马丁内斯在骑行俄罗斯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有时会去超市买点水果以及干粮,他横穿俄罗斯,一共只花费了100美元。有时候肚子太饿了,也会请人帮助,请好心人给点食物。每到一个地方,马丁内斯都会用心感受、学习当地的文化,他说,目前他已经会说4种语言,还包括一些简单的汉语和德语。为了整理自己沿途的见闻,他每周都会上一次网,写写博客,给家人发个邮件报平安。热了就去北边,冷了就去南方。
因为青奥会,他骑到南京感受一下&How are youWelcome to nan jing。&&这个老外好酷,他是从哪里来的呢&每到一处,马丁内斯和他的车都会引起不少人的围观。昨日,不少市民也好奇地凑上来,拉拉他的布包,摸摸他的自行车,好奇地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跟马丁内斯交流起来。&我会说一点点中文。&见大家对他感兴趣,马丁内斯乐呵呵地说了两句中文,随后还干脆找了个空地跟记者讲起了他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足球,妹妹喜欢舞蹈。&马丁内斯高中毕业后曾到加拿大当了两年的建筑工人。就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人公一样,有一天他也突然开始不停地行走,人们问他到底为什么而走,他也说不清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特意骑着自行车,带着小狗&杰&到中国旅行。后来他的那辆改装自行车不行了,他把自行车和&杰&给了他在成都的朋友。接着又在巴西买了辆山地自行车,自己改装了小拖车,从西班牙找到了下一个伙伴&波尼亚&,继续旅行。听说南京2014年要举办青奥会,他从蒙古来到中国,一路由北向南骑行,到青奥会举办地南京看看。记者看见,马丁内斯的自行车上,车身的前后左右都被行李挂得满满当当。最前面是他煮饭用的锅和水瓶,车屁股上则插着小旗。由于身上缺少钱,加上人生地不熟,金陵晚报记者出钱帮其安顿在南京市白下区娃娃桥的一家快捷酒店。下面要去哪里继续环游世界马丁内斯说,第二天将继续上路,去上海后一路南下到云南转转。接下来的日子,他还要接着走,他说他就是行走中的阿甘。
中国经济周刊:“奢侈”的自行车
&&周一早8点,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的投行总裁David穿上专业骑行服,戴起头盔,骑上自行车准时出发去上班。从棕榈泉公寓骑行约20分钟,他便来到了位于北京国贸CBD商圈的单人办公室,换上正装。&我已经坚持一整年骑车上下班了。骑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和开车相比,骑车显然也更加快捷。&David说。根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踏板动力已经从其乡土身份中崛起,成为备受中国年轻人推崇的运动方式。而且,这一次,它不再只是一项普通的交通工具,还以奢侈品的形象出现。
问世就是奢侈品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自行车问世后,不但迅速成为当时欧洲人青睐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一种时尚的标签,各大奢侈品制造商都生产这种高级定制的奢侈品。例如,1894年英国贵族培生(Pearson)爵士与夫人到纽约旅行时,就送了一辆车把是纯银打制的Tiffany自行车给他的夫人。而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更是自行车收藏界&鼻祖级&的人物,不但收藏了20多辆当时最高端的自行车,还锯掉了很多紫禁城内的门栏以方便骑车。清末民初,一辆自行车均价在80银元,相当于今天一辆中档汽车的价格。1907年,日商在天津开设的加藤洋行为了推销自行车,推出了分期付款方式,其广告称:&以三个月内为限,头一月付洋30元,第二月30元,第三月20元。若付现洋,每辆75元。&这种促销方式,可是领先了轿车几十年。在欧洲,自行车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足球,被誉为&有钱人的时尚&,是 &环保&、&低碳&和&慢生活&的标志。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调查发现,与英国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相比,该国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平均每年骑自行车出游的路程长度是前者的5倍。
大牌都爱自行车现在,从好莱坞明星到街拍潮人,从总统到平民,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骑着古董自行车的场景。奢侈品品牌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品牌或与其他品牌跨界合作的自行车。2008年&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设计了&纯手工制作&全黑色香奈儿自行车。皮革部分采用经典的菱格图案和双C标记,价格为12150欧元(约121500元人民币)。同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古驰推出了&8-8-2008&限量系列红色皮革装饰自行车,售价3420美元(约21800元人民币);爱马仕、芬迪、阿玛尼等也都推出过各具品牌特色的自行车。汽车制造商无论是宝马、奔驰还是法拉利、保时捷,都会在每年推出特别定制的自行车。例如阿斯顿&马丁和高端自行车制造商FACTOR合作,在2012年推出的SUPERBIKE,全球仅限量77辆,和其旗下超级跑车同名为&One-77&。据介绍,这种自行车全车运用碳纤维制作,并搭载八幅式竞速级车胎,同时车内还装备了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传感器组件,其中有GPS、后轮速度感应器、曲柄位置传感器等部件。这些仪器能够为车手提供多达100项以上的数据以供参考,绝对可以媲美超跑,每辆25000英镑的售价,也赢得了&最贵自行车&称号。
&奢&的不仅是价格&无需汽油,也能享受自由驰骋的乐趣&。这句著名的自行车广告语的潜台词是,它们的消费者是一群有经济基础、有独特生活方式的人。和其他奢侈品不同,自行车所代表的&奢&不仅是价格本身。它意味着除了买得起一辆好自行车,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魄,否则就无法享受这项运动所带来的快乐。猎奇和独特性更是富人的消费追求,现在最能彰显身份的是,车库里除了放着几辆超级豪华轿车,墙上还要挂着相同品牌的限量版自行车,同时车上挂着奢侈品牌的定配水杯。目前,国内高端奢侈品自行车市场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像闪电、Tyrell等专业自行车的生产大家;第二类是豪华汽车品牌开拓的同品牌自行车,如法拉利、奔驰、宝马、路虎等,这些自行车的售价在3000元~5000元;还有一类是香奈儿、爱马仕等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生产的单车,后两者都是靠其品牌效应吸引视线。
常用自行车配件头盔可以保障骑行人安全,还能提高赛车运动员的成绩。质量不错的头盔售价一般在150元~200元。码表可以在表盘上显示当前时速、平均时速、最高时速、总里程、当次里程、时钟和骑行时间等信息,售价在30元到数百元不等。手电自行车用的小型强光手电一般采用LED灯,售价多在40元~100元。加厚坐垫套质量较好的坐垫套售价一般在25元~60元。自行车前包一般安装在车架上管靠近车头的位置,易于拆卸,售价为20元左右。
闪电顶级新车:S-Works Enduro 29 SE详解
Specialized(闪电)在意大利小城菲纳莱&利古雷(Finale Ligure)发布了其突破性的29寸山地车&&S-Works Enduro 29 SE。这辆车解决了很多以往存在于大轮径单车上的问题,直到现在,不少29er的后避震行程仍限制在120MM左右、轮胎宽度小于或等于2.3寸。Enduro 29 SE的推出剑指国际上的Enduro赛事,它有155MM的后避震行程,梦幻般的车架几何以及宽阔的车架&&这使得它能容纳2.5寸外胎。目前,反对者可能会说之前推出的很多类似行程的29er是误导人的,尤其是一些大厂的设计。Enduro 29 SE的车架装载着430MM(16.9寸)的后下叉,只比已经十分紧凑的26寸版本Enduro长了11MM!最有可比性的是,它比最好的120~130MM行程29er都要短上超过25MM;而你需要一把卷尺去量度后避震行程比它更长的29er的后下叉。有着媲美26寸山地车的后三角,这辆Enduro 29 SE在转向、爬坡和操控上的反应都很灵敏,这足以打败当今绝大部分的29er。前三角方面,Enduro 29 SE配置了67.5度头管以及150MM行程Fox 34 Float CTD前叉,兑现了其保证越野性能的诺言。两个轮子之间,车子聪明的使用了&X型&加强碳纤维车架设计,并用焊接的铝合金FSR连杆支撑后避震。&看看车架紧凑的前三角:由FACT材料打造,座管被向前移动了不少,使得后轮有更大的容胎空间,并增加后避震行程。 Enduro 29 SE的实际座管角度是69度,但如果计算从中轴到坐杆顶部(按照平均骑行高度)的虚线角度,则大约是效能极高的75度。闪电还在 Enduro 29 SE的套件上做足了功课。顶级的S-Works Enduro 29 SE配备SRAM XX1传动系统以及四缸X.0碟刹;它还配备闪电新近推出的 Roval Traverse SL无内胎碳纤维轮组。车子还拥有最新的Command Post IR内走线可调节坐杆、大量的闪电原厂零件(大部分使用碳纤维制造)。车架的核心部位则有为自行车而设的Cane Creek双气室避震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Enduro 29 SE有3个市售版本:S-Works版9,000美元起售;在它之下是价格更平易近人的Expert Carbon和Comp。车架尺寸有M、L和XL可选(很不幸,闪电的29er没有小尺寸),S-Works版本的标称重量是12.55KG。&
结构细节:向记者介绍Enduro 29 SE时,它的设计师Brandon Sloan给大家展示了其令人惊叹的数据和细节,比如155MM的后避震行程、430MM的后下叉和67.5度的头管。将这些数据作个对比,Niner有140MM的WFO、Santa Cruz有135MM的Tall Boy LT。此外,Enduro 29 SE的后下叉长度显著低于很多160MM行程的26寸山地车。当说到闪电如何达成这些数据,答案并非变魔术。工程师观察了车架设计的所有方面,以便找出能挤出空间的地方;他们还选择了能提供同等优势的配件。努力的结果是做出了这辆紧凑的大行程29er&&轴距只是普通26寸单车的1159MM长。&可拆除的&Taco Blade&前拨安装孔(左图)既节省空间,也让设计师得以将坐杆在狭小的五通上方放心地向前移。闪电发明了&下巴型&后上叉桥(右图),让后避震在吃到最底时,也能帮助立管留出和轮胎间的空隙。立管前移并弯曲,让轮胎在避震吃尽时依然留有空间;后下叉摆臂在五通附近进行了椭圆化,则为更宽的轮胎留出位置。连杆后面的&下巴型&后上叉桥设计得更薄,以避开与立管的碰撞。使用SRAM XX1的单片牙盘给后轮带来了很多空间;而且,即使低端版的Expert Carbon和Comp使用2X10速传动,闪电也为其设计了一个轻薄的,安装在摆臂上的前拨安装孔&&&Taco Blade&。在Enduro 29 SE的后避震区域,通过在关键性的五通区域的数个微小改进,闪电获得了1寸的后避震行程和全尺寸轮胎的空间。&(左图)闪电把它称作&X-翼&车架设计,交叉支撑的前半部已经是Enduro系列车型的商标。S-Works版本有全新的Cane Creek DBair后胆,它能通过调整来适应几乎所有风格的比赛。(右图)142X12MM筒轴是AM车型的标配。&
配件一览S-Works Enduro的核心是手工制造的Fact 11M碳纤维车架&&这是闪电山地车的最高规格碳纤维材料。它的中轴是PF30规格,后轮是142X12MM筒轴。Cane Creek双气室后胆控制着后轮;可调节行程的Fox TALAS 34 CTD前叉则控制着前轮。让人惊叹的超轻(1640g每对)Roval Traverse SL轮组披着闪电原厂2.3寸Butcher(前)和Purgatory Control(后)轮胎;DT-Swiss订制的后轮包含着特殊的塔基,以安装XX1的飞轮。&(顺时针方向)SRAM/Avid四缸油碟、半金属来令片、200MM碟片。S-Works Enduro 29 SE搭配SRAM XX1 11速传动,包括一个看上去很小的30T盘片。闪电还提供了一个备用的28T盘片S-Works Enduro 29的传动系统是XX1,辅以SRAM的四缸XO碟刹。值得留意的是,闪电安装了e*thirteen XCX+导链器,而不是完全信赖SRAM,尽管后者宣称XX1的链齿会让链条规规矩矩。测试车款安装了闪电标准的Command Post Blacklight线控坐杆,但市售版会有内走线的&IR&版。车前部是闪电原厂的720MM横把和60MM把立,至于市售版本会配备怎样的尺寸备受议论。为了测试,我换上了760MM横把和50MM把立的组合。&&&当我得知我要骑Specialized's Enduro 29让我很紧张。我可以直率的承认这辆车的26寸版本是最好的AM山地车。我已经拥有了一辆26寸Enduro,我不需要过早担心如何对其作出综述。所以当我发现他们出了一辆大轮子的新版本,让我有些担心。在开往营地的路上我内心挣扎着,我该如何向倾注心血造出这辆车的人解释,这是个可恶的东西。我该如何告诉他们,他们已经造出了一辆伟大的单车,然后将其变成一件吓哭耶稣的玩意儿?&&&Matt Wragg
刹车设置:我果断用了最硬的避震设置。Fox Float CTD有爆行程的倾向,所以将其弄清楚是我调车的开始。对于我,让前叉固定行程屡试不爽,因为我喜欢硬,但代价是低速时的灵敏度和舒适感;不过当路况变得恶心,前叉吃尽会让车子扭曲或者把你抛出,我有伤疤可以作证。为了达到这一点,我把空气弹簧扭得很硬,把CTD调节器开到中,&Trail&设置是默认设置,以增加压缩阻尼。这使得前叉在低速时的感受简直无法原谅,但当你速度起来并撞击硬物时,它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防止你出麻烦。与前叉设置对应的是,你要将大量压力加在 Cane Creek双气室后胆上。然而羞愧的是,我还没发掘到这个全调节后避震惊人潜力的皮毛。
爬坡:我们没花多少时间爬坡,所以我不能告诉你车子爬长坡时的表现。但由于它轻、硬并且舒适,我只能期待它快。在短陡坡上,它的车头实在太高,我只能调整TALAS去降低前叉,以重新掌控车子。在其余骑行时间里,我会考虑是否要调整自己的技术动作,或者降低一下横把的高度。
下坡:用这辆车速降时,从你第一脚踩踏开始,你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它有多快。它的加速能力惊人,即使你从拐弯转入直道,它的速度仿佛也会无中生有。由于大轮子和宽松的车架几何,你也会感觉出奇的稳健。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转弯和技术点,快得超出那种舒适度给你的感觉。在前几轮试车时,这种感觉让我害怕。因为高速和大轮子,车子怎么看都不像能控制得住,所以我只能出着冷汗祈祷。几次&生死时刻&之后,我才缓过神来:让我拐过弯的不是信仰,而是这辆车。当我开始信任它并给它力量,我开始明白这辆车有多爽。
总结:作为发布的一部分,我把车子骑下一条位于菲纳莱&利古雷的赛道&&Cacciatori(意大利文,猎人之意)。那是该地带最古老的越野赛道之一,遍布着地狱般的陡坡,多年的荒废更让这里变成了岩石遍布的噩梦。由于大坑、水渠和裸岩暴露在外,所以这条曾经艰难的赛道如今更像一个地雷区。在那种赛道上, Enduro 29毫无畏惧。我可以敏捷的跳过障碍,在狭小的空间里把持或扭转车子。当我面对坑洞,大轮子使得一切轻松简单,我的感觉比骑着26寸然后飞出去爽多了。喘着气骑完赛道以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了。我设想Cacciatori这种赛道对29er来说很可怕,但Enduro 29却毫无压力。&&为了进一步搞清楚26寸和29寸 Enduro的区别,我有幸把这辆车带回家。在我了如指掌的赛道上测试这2款车子,是体验其细微之处的最完美机会。29寸的控感是快&&甚至比很多26寸车型更快&&这个我明显感觉到。有一个技术点是你必须在3块岩石之间扭转,唯有划出完美的弧线才能不捏刹车通过这里。在29寸上有点难做到,我在出弯处略微感到转向不足,唯有捏一点刹车才能避免碰到最后一块岩石。在另一个有微小波动的技术点,这辆车也更难平滑通过。但我说的是一条我每周骑6次的赛道上的极少数节点,这不能降低这辆车给我带来的震撼。&闪电的原装车:让人印象深刻的Roval Traverse SL轮组和 Command Post Blacklight升降坐杆&
零件报告:
SRAM XX1:优点&&XX1给我提供了预期中的清脆变速。缺点&&在首日的第二轮试车中,我在一个出弯处尝试发力,却拉断了链条。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样子是个案。与之搭配的XO碟刹让人失望,它无法提供足够的刹力,而且咬合点有点不对应。当车子来到更陡的下坡,碟刹会因为热疲劳撑不住。
Command Post Blacklight升降座杆:缺点&&闪电的机械升降坐杆加了太多的气压,差点打碎了我的蛋蛋。优点&&我已经放掉了一些气压,操作方法很简单:把坐杆取下来,拧开底部的阀门。
Roval Traverse SL轮组:优点&&&印象深刻&是对它唯一的评价;经过短测试周期后,我试着用各种奇怪的角度去猛烈碰撞它,它都岿然不动。同样出色的还有其无内胎系统,碳轮子气密性完美。我无法找到它任何缺点。
Butcher前胎&Purgatory Control后胎:优点&&当车子走直线,闪电轮胎滚动得快且抓地力好。缺点&&当我用他们的边缘,它们看似没那么有抓地力,这让我不敢摇车太狠。在泥泞的赛道上,胎边没那么可靠,这与流畅的滚动相比是羞耻。如果闪电加强胎边的纹路,会非常美妙。&
PB评语:我错怪了这辆单车。我担心发生的情形都不存在,无论我怎么看它的参数,我都不敢相信闪电是怎么做到的。这辆车,瑕不掩瑜,扩大了人们对29er的想象。这更加丢给我们一个问题:当29er能做得如此出色,我们还需要650B吗?这辆车击碎了我对29er的偏见,因此我已经很喜欢Enduro 29。我会卖掉自己的26寸版,去买一辆新的大尺寸版本吗?可能不会,个人来说我仍然偏好小轮组的灵敏度,但它们之间的差别比想象中小很多。&&Matt Wragg
本文来自自行车网&
山地车常见问题及维修
& & & &骑外出的途中,自行车难免会出现故障,车的运动结构也会发生种种变化,所以学会正确使用、保养和修理自行车是非常必要的。长途出行所用的自行车大都是或专用途车。这些车种与我们平时所骑的普通自行车有不小的区别。下面以我们常用的山地车进行讲述。
 一、如何正确使用自行车,有三个主要的内容。
  1、变速器。先说几个关于传动的概念:①齿轮比。主动齿轮(轮盘)与被动齿轮(飞轮) 齿数之比。②传动比。齿轮比乘以车的后轮直径所得的积。③自传动行程。用传动比乘以圆周率,即骑手每蹬踏一周自行车可以前进的距离。
无论是什么自行车,只要有变速装置。就会在传动系统中通过变速器而产生轮盘和飞轮的多种齿轮比组合,尤其是山地车,可以使骑手保持一定的蹬踏频率,顺利通过各种复杂地形。正确使用变速器可以降低维修频率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使用变速器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以ATX740型自行车的变速器为例。它的组合是三片主动轮(轮盘)和八片被动轮(飞轮或称塔轮)。主动轮的档位编号是从小向大数,分别为1、2、3,齿数分别是24、34、42,被动轮的档位编号是从大向小数,分别为1、2、3、4、5、6、7、8,齿数分别是30、26、23、20、17、15、13、11。称为二十四速。最高速齿轮比是42比11,值约为3.82,传动比是3.82&26,值约为99.27,自传动行程是99.27&3.14,值约为311.72(英寸),就是说,骑手每蹬踏一周约前进7.92米:最低速齿轮比是24比30,值为0.8,传动比是0.8&26,值为20.8,自传动行程是20.8&3.14,值约为65.31(英寸),骑手每蹬踏一周约前进1.66米。(公英制换算:1米 =3.2808 英尺)
& & & & 在实际的过程中,这种变速器的变速组合只能用二十二速。其中的1-8和3-1是不能用的。也就是说,小盘不能对着小轮,大盘不能对着大轮。因为这样就形成了最大的鏈条对角线,使鏈条处于极度扭曲的状态,极大地增加了零件之间的磨损程度,提高了故障率。
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由高速向低速变化时,先变塔轮由8到6,再变轮盘3到2,变塔轮5到4,变轮盘2到1,最后变塔轮3到1。由低速向高速变化时相反。
   (2)自行车在停驶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家里存放着的时候,应将变速装置变为1-8,就是小轮盘对小飞轮。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变速器各弹簧的拉伸力减到最小,保持变速器的灵敏度,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2、快拆,又称拉杆。自行车上主要有前后轴和鞍座插杆用的快拆,它的作用是方便快捷,不用搬手就可以将组件拆下来。稍微高档一点儿的运动型自行车,前后轴都是快拆的。
   (1)拆御:用一只手的手指扣住快拆手柄,延轴向方向扳动180&,扳动力度的大小由安装时的力度所决定。一般情况下力度应该是比较大的,需要费些力气才能扳得动。这种力度是有一定&弹性&的,而不是生拉硬拽。另一只手将快拆另一端的螺母向松动方向旋转几圈后,轮组即可轻松地拆下来。
   (2)装配:先使快拆的拉杆处于&打开&状态,与车轮一起装入叉架上的轴槽,旋紧快拆拉杆的螺母,同时注意使车轮处于自行车结构的中心位置,延轴向向拆御时相反的方向转动快拆手柄180&,力度应以一般男氏用手掌推装时能留下红印为适度。装配时应注意快拆手柄的方向,前轴的快拆手柄要与前叉基本平行,后轴的快拆手柄应在横拉叉和斜拉叉之间。
   (3)检查:装配好之后,为防意外,应进行检查。方法是:如果是前轮,用右手握住&把力&将前轮提起,用左手握拳击打前轮的上部,不发生任何松动为合格。如果是后轮,用左手握住车架横梁的后端,将后轮提起,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行车气压多少合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