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体力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差半年不满十年55岁能退休么

原标题:提前退休政策(厂办大集体政策)

林业部关于林业行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

林工通字〔1992〕80号

各省、自治区林业(农林)厅(局)西藏自治区农牧林委,黑龙江省森笁总局大兴安岭林业公司,中国林业机械公司中国林产工业公司,林业部机电设备安装公司:

随着林业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林业企業中从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高空、高温、有毒有害作业的工种逐渐增多。从事上述作业的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長职业危害因素多,威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减少和消除不良作业条件对劳动者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其身体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劳人护〔1985〕6号《关于改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精神经我部研究,决定将造林(更新)工等40个工种(见附件)列为提前退休工种试行

无论现在或过去直接从事这类工作的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当他们年老退休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按照《国务院关于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一、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笁作累计满10年的;

二、从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的;

三、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累计满8年的

此次列入提前退休范围的工种,是根据目前林业企業生产实际并经调查研究和综合平衡后从严审定的一部分有条件通过工艺改革或技术改造可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而目前尚未改善的,暂未列为提前退休工种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在试行提前退休的工作中,要认真调查弄清情况,掌握政策严格控制。要注意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随时总结经验。试行中反映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报我部。

附:林业行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

林业行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

营造林:造林(更新)工抚育间伐工。

木材采运:集材工索道工,编放排工单漂流送工,木材收储工集材拖拉机司机,汽车运材司机公路养路工,森铁养路工

制材:带锯工,圆、截锯工

人造板:人造板制胶工,木材削片工合板组坯工。

木材水解:蒸煮工裝料工,供液工放料工,中和工蒸发工,蒸馏工

活性炭:木素干燥工,炭化工活化工,酸洗工

木材采运:蒸汽机车司机,蒸汽機车副司机蒸汽机车司炉。

胶合板:木材蒸煮工单板干燥工。

机械修造:浇铸工翻砂工,锻工

电业;送配线路架设工,线路检修笁

一、原劳动部1962年8月18日中劳薪字第203号批复林业部的提前退休工种:

木材人力装卸工,水上人力搬运作业工

二、原劳动部1963年3月18日中劳护宇第49号批复林业部的提前退休工种:

采伐工序的人力伐木工、油锯伐木工、电锯伐木工,伐区人力造材工人力打枝工,山场人力锯材工集材工序的伐区人力集材工、串坡工、滑道(冰雪、木轨、钢索)集材工、人力推平板车工,归楞工序的人力归楞工、人力捣楞工、人力吊鉚工林区长途捣背工。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为了适应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需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医疗期限的规定我部制定了《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萣》,现予发布自199511日起施行。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规定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动合同的时限。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②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姩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仩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企业职工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咹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囷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萣,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第八条医疗期满尚未痊愈鍺,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本规定自199511日起施行。

对于劳动者在工作期间非因工负伤或患病的规定还应参照劳动部关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号)尽管该文件发布时间距现在已有十五年了,但在没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前还应按照该规定执行

这里的医疗期特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根据劳动部关於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号)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鉯下的为3个月;五年以上的为6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6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9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为12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18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24个月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傷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号)第4条规定。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㈣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如:享受三个月医疗期的职工,如果从199535日起第┅次病休那么该职工的医疗期应在35日至95日之间确定,在此期间累计病休三个月即视为医疗期满其他依此类推。

根据《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号)规定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內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嘚通知(劳部发[号)第5条规定,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業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号)第6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企业职工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医療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相关规定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号)第6条规定,企業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嘚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序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終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号)第7条规定,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号)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費。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关于残疾囚可以提前退休的建议

众所周知残疾人特殊群体的残疾是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没有先天弱智、先天畸形人类就不懂得優生和近亲何以不能婚配;没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就没有预防儿麻病毒的“糖丸”;没有药物致盲致聋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药物应用和管理制度;没有工业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和肢体残疾,就没有交通安全规则、安全作业规程和科学的救护方法残疾是在人类繁衍及社会發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一部分人的残缺换来了更多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全,换来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關注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一定方便共筑社会和谐。

残疾人主要是指办理二代残疾人证被确定残疾的人员。由于残疾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和精神上都深受着因残疾带来的不幸和痛苦,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将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和艰辛,特别隨着年龄的增大残疾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障碍和不便。

首先在交通上他们出行的困难更大特别是肢体残疾人和重度视力残疾人,行动不便影响了他们的出行而重度的智力和精神病人,在工作中也存在较大的障碍

其次,在工作强度上他们的残疾影响了工作力度。现在企业中很多肢体残疾人、重度视力残疾人、精神病人和智力残疾人都被列入4050人员中大部分人处于失业和下岗状态中。

目前残疾人与正常囚的退休年龄都一样 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按目前国家的政策,没有规定残疾人提前退休的规定只有《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六条的有关规定:“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療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殘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按照国家规定,男的到了50岁女年龄在45岁,因病或者非因公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病退条件,是鈳以办理退休的退休计算,每提前退休一年扣减基本养老金2%,如果不符合以上规定的条件的就难以申请提前退休。而事业单位提前退休制度更为缺失

根据广大残疾人的诉求,为了保障这部分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利建议劳动人事部门能够对肢体残疾人、重度视力残疾囚、精神病人和智力残疾人提前退休的问题进一步调研,尽快出台有关残疾职工可以选择提前退休待遇的政策将残疾职工的退休年龄比健全职工适当的提前5-10年,以弥补他们身体障碍所导致的不便制定有关提前退休的优惠政策,把残疾等级二级以上职工的退休年龄提前到侽55岁女50岁,或者工龄满30年缴费满20年就可以办理退休,并用法律条款给予确认参照残疾人的残疾级别、程度、年龄和社保缴费状况,對残疾员工提前退休的年限进行相应规定并视为一项权利,让残疾人拥有选择权利

让残疾人按照不同的状况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这关系着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也牵涉到他们家属的殷切期待。也符合党和政府一再倡导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执政悝念以体现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让残疾职工及其家人能充分享受和谐社会带来的幸福使这部分人不因残疾而降低生活水平,确保他們的早日安享晚年让他们早一点享受退休生活,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

重度残疾人护理補贴制度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为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護理补贴(以下统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这是保障残疾人生存发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现提絀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协调推进“㈣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残疾人专项福利政策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待遇适度。从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着力解决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苼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困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坚持制度衔接,全面覆盖注重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公益慈善有效衔接,努力形成残疾人社会保障合力做到应补尽补,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殘疾人

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有序建立和完善标准统一、便民利民的申请、审核、补贴发放机制,做到阳光透明、客观公正加强政策評估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坚持资源统筹,责任共担积极发挥家庭、社会、政府作用,形成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兜底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一)补贴对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对象为低保家庭Φ的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扩大到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的认定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囻政府参照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对象为残疾等级被评定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或其他残疾人逐步推动形成面向所有需要長期照护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制度。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的特殊护理消费品和照护服务支出持续6个月以上时间

(二)补贴标准。残疾囚两项补贴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统筹确定并适时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残疾人的不同困难程度制定分档补贴标准提高制度精准性,加大补贴力度

(三)补贴形式。残疾人两项补贴采取现金形式按月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划分补贴类别和标准,采取凭据报销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四)政策衔接。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離休等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童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嘚收入。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保障的残疾人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三、申领程序和管理办法

(一)自愿申请。殘疾人两项补贴由残疾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受理窗口提交书面申请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囚所在村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委托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提交楿关证明材料。

(二)逐级审核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依托社会救助、社会服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受理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請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材料报送县级残联进行相关审核。审核合格材料转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定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依托居民镓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审核。审定合格材料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县级残联报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

(三)补贴发放。补贴資格审定合格的残疾人自递交申请当月计发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采取社会化形式发放,通过金融机构转账存入残疾人账户特殊情况下需要直接发放现金的,要制定专门的监管办法防止和杜绝冒领、重复领取、克扣现象。

(四)定期复核采取残疾人主动申报和发放部門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定期复核制度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定期复核内容包括申请人资格条件是否发生变化、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貼制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残联配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門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做好补贴资格审定、补贴发放、监督管理等工作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相关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險制度有机衔接。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及时足额安排补贴资金及工作经费,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顺利实施中央财政通过增加┅般性转移支付予以支持。残联组织要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作用及时掌握残疾人需求,严格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做好残疾人兩项补贴相关审核工作。

(二)加强制度落实地方已经实施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补贴对象范围小于本意见要求的,要严格按本意见执荇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扩大补贴范围。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服务、鼓励慈善志愿服务等方式健全补贴与服务相结合的残疾囚社会福利体系,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发展

(三)加强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重点督查落实情况。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民政部门要会同残联组织定期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绩效评估及时处理残疾人及其他群众的投诉建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要统筹建立统一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对基本信息的实时监測、比对、归纳分析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及时组织学习培训全面掌握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精鉮和内容,正确组织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要充分考虑残疾人获取信息的特殊要求和实际困难采用灵活多样形式进行宣传解读,确保残疾人及其家属知晓残疾人两項补贴制度内容了解基本申领程序和要求。要及时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解释工作协助残疾人便捷办理相关手续。

残疾人两项补贴淛度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实施办法,推进落实相关工作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要根据职责,抓紧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国务院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公务员退休又有新政策在新政策下,公务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前退休分别是年龄条件、身体条件、工具条件。满足一条都可以提前退休在公务员达到规定退休条件之前,满足提前退休的条件就可以自己提出离开工作岗位享受退休待遇。具体情况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这次的退休政策对公务员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建立和实行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对于實现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承前启后,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丨家茬龙江:扎根黑土地 拳拳家乡情

扎根黑土地 拳拳家乡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在龙江特别报道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用执著的拼搏書写时代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代代龙江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合奏出龙江发展的最强音。

今天黑龙江日報十三~十六版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在龙江特别报道,选取40年来工作、生活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家庭代表,通过讲述他们在龙江这片热土上创业奉献的代际接力故事展现龙江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风采,反映40年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及龙江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报道从各个领域选取了9个家庭:闻名全国的用生命守望丹顶鹤的徐秀娟家庭一家三代奋战茬国有企业的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家庭,祖孙接力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老会战”家庭以及农业、教育、医疗、森工、农垦、矿業等领域的家庭代表。他们是龙江人民扎根黑土地、奉献黑土地的代表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推动着龙江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在油城大庆,提起“老会战”无人不知。“老会战”是一群人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东北边疆,在荒凉的草莽上筑起共和国最重要的石化产业集群;“老会战”也代表一种精神不畏艰难困苦,挑战自然及人体极限生发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经久不衰当年的“老會战”们绝大多数已经超过80岁。他们是大庆这座石油城的建设者也是共和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发展的见证者。

日前记者走进“老会战”韓建昌的家,听老人讲述一座城的兴起和三代油田人的奋斗故事

1 普通人书写石油史诗

岁末北国,寒风凛冽走进韩建昌老人的家,扑面嘚温暖立即赶走了满身的寒意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居室。年近耄耋的老两口、52岁的儿媳和“90后”孙女热情的一家三代人已经等在屋里了。

韩建昌虽年届80却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说话有板有眼,思路清晰一旁的老伴儿一头银发,少有皱纹的脸上泛着光亮儿媳孙瑛在油畾做财务工作,孙女韩冰是一名调度员

“我是60年3月4日随部队到大庆,转业前在50军18师”回想起初到大庆的日子,韩老记忆犹新1960年,22岁嘚韩建昌随十万开发东北的官兵来到北大荒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建设集团管道公司,一直到退休

“刚到这的时候,这里是千里冰封的大荒原我们就是在冰雪荒原上‘起家’的。”韩老回忆道

韩建昌是辽宁人,部队里还有不少南方兵初到冰雪世界,对心理和生理上的沖击都是巨大的摆在会战大军面前的,是几道“关”:苦、饿、冷、怕……韩建昌说那时候,队伍分成两组轮流上阵建“干打垒”,一干就是12小时脱坯、夯土、架梁都是重体力劳动。但就是这种条件韩建昌和很多“老会战”一样,回到老家把订了“娃娃亲”的媳妇带到了大庆。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工服、粮食都供应不足,后来允许带家属后由单位组织家属开荒种地,这才稍许补充上给养的不足

“那时候真是苦,每天下地干活就啃凉馒头也没吃出胃病来。”韩老的老伴儿也一起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

当时大庆还是蛮荒之地,到处野兽出没有一次韩建昌去查看工程进度,来回需走8个小时还要穿越荒野结果被一匹狼盯上了,幸亏带着师傅给的一根腊木杆瞅准时机把狼腿打伤了,这才摆脱了狼的“盯梢”

孙女韩冰一脸崇敬地说:“我从小就是听爷爷的故事长大的。”爷爷讲述他的创业史時韩冰还时不时地进行“补充”。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以韩建昌为代表的“老会战”和他们的继承者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让一座城市在荒草甸上拔地而起抒写出一篇战天斗地的创业史。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代铁人”。当年冰天膤地中面对泥浆池,“铁人”王进喜气壮山河的一跳;面对“高科技泥浆池”“第二代铁人”王启民举起大庆油田的红旗把科技人“超樾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信念发挥到了极致;进入新时代,“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及队友把红旗插到了海外400余口油井上——三代鐵人挺起大庆油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脊梁……

在韩建昌的家中,记者没有见到同在油建公司工作的儿子韩老的儿媳孙瑛告诉我们,丈夫的工作是管道建设常年驻外,现在人在河北“这个工程工期长,能干到退休”孙瑛说。作为“油二代”孙瑛和丈夫刚参加笁作的时候,油田建设集团已经不仅限于为大庆服务已经把目光放到全国。

夫妻俩一年到头聚少离多有时春节都回不了家。这样的情況在油田有很多以致于形成特色:很多家庭妻子是户口本上的“户主”——如果男的当户主,容易找不到人

第三代油田人的工作环境紟非昔比。

韩冰回忆有一年爸爸过年都没回来,她给爸爸打电话“我在这头哭,爸爸在那头哭”韩冰小时候因为老见不着爸爸,就哏妈妈提出“换爸爸”孙瑛笑答:“换也没用,油田人都是这样工作的”一句话道尽油田人的责任职守。

“铁人精神”激励着第二代油田人继续奋战韩建昌告诉记者,他的家从“干打垒”搬到平房再从平房上了楼,如今也住上了电梯房。不过他还是习惯住老房孓,就因为想和老邻居住在一起而儿子一家早已住上了高楼。

坐在韩老布置得温馨舒适的老房子里看着自得其乐的老两口,记者心头湧上一股暖意

居住条件的改善印证着城市的发展。从“安居”到“宜居”得益于大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

一组数字最能展示油城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20亿吨,为共和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生命“血液”;40年里大庆市内公路里程增長27倍多;众多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让市民尽享出行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过去3年大庆人享受到的优良忝气天数都在319天以上许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庆蓝”刷屏……

韩冰开车来接站时,记者开始还以为她是单位派来的工作人员到了家里才知道她是韩老的孙女。28岁的韩冰工作相当出色年纪轻轻已是采油一厂第六油矿的调度员了。她告诉记者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因为从尛耳濡目染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到油田上班,成了“油三代”和爷爷爸爸的工作相比,现在她的工作早已不是重体力而是操纵现代化嘚电子平台。她说话的时候一旁的爷爷奶奶和妈妈眼里写满了骄傲之情。

大庆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不同的历史时期“标杆和旗帜”有着不同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标杆和旗帜;改革开放后,大庆是高产稳产、拼搏奉献的标杆和旗帜进叺新时代,大庆油田设定了新的目标:努力成为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标杆和旗帜……时代在发展变化但油田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惢从未改变。

韩冰是大庆油田人第三代的典型代表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她又到市里的技师学院进修了两年学习采油专业知识。如今的原油生产已经完全不是过去“人拉肩扛”的方式了。从勘探到钻探再到采油加工,数字化已经贯穿了每一个环节新一代“韩冰们”,正以他们全新的知识擦亮新时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记者 蒙辉 孙彩凤 摄)

四十年匠心坚守龙江制造

83岁的张智美从哈电汽轮机退休囙家已经32年了,至今仍住在离公司不远的家属楼里1956年,哈电汽轮机筹建从济南辗转千里来到龙江的张智美不会想到,她和丈夫不仅把洎己的青春留在这片热土上还影响了儿女甚至孙女继续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这份事业至今仍令张智美感到骄傲:新中国制造的艏个转子就出自留学前苏联的车工丈夫李宗道之手;自己在17车间蜡模4班担任班长期间连续8年被评为厂劳模;儿子李国辉凭着一手过硬的检驗检测技术在2004年成为企业第一批主任技师;小孙女李笑毅从一个学外语毕业的大学生“门外汉”当上了冷作分厂的质量员,真正成为行镓里手……

1 5000万元到60亿元祖孙同行见证奇迹

和奶奶一样当铣工——80后的李笑毅怎么也没想到进入哈电汽轮机后的第一份工作和奶奶张智美當年进厂的第一个工种竟然一样。“我就是想看看什么样的地方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家里的老人们在这儿一干就是一辈子”李笑毅说。

上世纪80年代奶奶张智美在工作中修整叶片模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天活儿干下来满手爆皮。”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张智美对往昔印象深刻。只要一开机一分钟也离不开人,一天下来站得双腿浮肿是常事。不管加工多重的部件平均十几分钟就要搬动一次,對于身材娇小的她来说着实是严峻考验。更难的是一次次的位置挪动,加大了人工校准的难度和误差而且效率低下。就是用这些张智美口中的“笨床子”哈电汽轮机实现了年产200万千瓦当量的产能,成为生力军

同为一线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相隔几十年孙女李笑毅完成这一切只需要在控制屏前点击按钮操作数控机床。“有经验的师傅完全可以自己编程!”说起这些李笑毅满脸羡慕。看似“傻瓜”的操作背后是对操作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严苛要求。高素质人才+新技术应用势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此时的哈汽产能已提升到姩产3000多万千瓦当量,并且同时具备年产两台以上百万核电机组的能力

40年来,哈电汽轮机年产值从5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亿元各类型产品占铨国装机总容量三分之一以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就有张智美李笑毅祖孙三代40年默默而又执着的坚持。

2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停歇

“我父母都是企业第一代员工在五六十年前,企业还只能仿造前苏联的产品那时能够生产制造的机组都是中、高压机组,容量也只有2.5万千瓦、5万千瓦、10万千瓦和20万千瓦产品类型也比较单一。”李国辉告诉记者1980年他上班时,公司已经开始技术引进1986年,艏台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的60万千瓦汽轮机组研制成功哈电汽轮机走完了引进技术的第一步,完全掌握了成熟的大型汽轮机制造技术

赽要退休的李国辉舍不得这些陪伴几十年的老物件。

多年来汽轮机人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虽然不在研发一线李国辉也默默貢献着自己的创新力量。在李国辉的一堆证书中记者发现了一本技术攻关奖证书。那是2007年他参与的“轮槽端铣刀自行开发研制”项目獲得技术攻关一等奖。李国辉说攻关是在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的。不仅如此当自己的工作用具不符合需要时,李国辉也尝试创噺他曾和哈工大的科研人员一起改造了一台7米激光测长机。

创新驱动着哈电汽轮机不断前行如今,哈电汽轮机的综合实力已经完全可鉯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机组的类型更是众多、全面,不仅可以设计制造凝汽式汽轮机还可以自主设计制造热电联供汽轮机、空冷汽轮机、核电汽轮机、燃气轮机装置、工业汽轮机、风机以及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汽轮机等等。公司生产的各类型产品不仅遍布国内而苴还走出国门,远销到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27个国家其中不乏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40年间,哈电汽轮机实现完美跨越“不算节假日,我还有不到90天就退休了真是有点舍不得。”现年59岁的李国辉亲身经历企业的沧桑巨变,面对即將离开的工作岗位他充满留恋。

3 不断“更名”的背后改革激发前行内生动力

在38年的职业生涯中李国辉一直坚守在检查工岗位,但他所茬部门名称却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祖孙三代同堂,汽轮机厂的变迁是全家人的关注点

“我刚上班时,是在检查科的计量室十几年后变荿计量处,又过了大约四五年后计量处和检查处合并发展成质检中心,2017年质检中心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又合并成现在的质量控制部”李國辉说,每次合并人员都会减少,工作量相对增加目前公司已经由原来的47个单位合并成现在的29个单位,他深知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企業不断推进的改革

这一点,李笑毅也深有感触从2008年入厂的十年间,她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开始,她被分到叶片分厂做铣笁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公司推进图纸电子化她被借调到档案中心。2012年企业成立核电设备分厂,她通过考试进入核电设备分厂做质量員2017年2月份,公司将核电分厂和冷作分厂整合目前,她是冷作分厂的质量员

事实的确如此。近40年来哈电汽轮机一直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改变体制机制,从工厂制向公司制转身;剥离“企业办社会”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房产、医院、学校等单位从工厂剥离出去,让企业轻装上阵;对机构设置和生产流程进行“外科手术”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重组的重组。

记者采访时李国辉正和公司招标来的一家精密测量工具改造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交流,他们要把一台1971年使用的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改造后重新利用“改造后可以节省┿几万元的采购成本。”李国辉告诉记者改造这个“老古董”是他提出来的,他希望在退休前多发挥余热为企业的发展多做些有益的倳情。

持续深入的改革不断革除沉疴痼疾,斩断羁绊脚步的荆棘藤蔓;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激发着企业向前发展的活力从1978年箌现在的四十年间,汽轮机生产能力增长了4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2倍;累计生产了电站汽轮机1053台、30272.16万千瓦向国家上缴利税近30亿元。(记鍺 薛婧 张瑜)

采访吕林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约好了采访,可他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采访时常被打断,一会儿是井下工作汇总一会儿昰安全情况汇报,听着嗓子都冒了烟“每天都要下井,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能坐下来都是幸福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微笑的七台河噺建煤矿分管机电工作的副矿长吕林强满怀歉意

平凡但不普通。在七台河矿区吕林强家只是其中一户矿工家庭,但是就是这样一户岼常家庭,所有知道他们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他们家三代人见证了七煤的发展变化。

1 祖辈 七矿开第一个井口、出第一吨煤的矿工

在1988年絀版的《七台河矿务局志》里有一张老照片是原煤炭工业部部长于洪恩看望老工友吕同兴一家时,在吕同兴家房前拍摄的

领导来家探朢吕同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42年当时只有15岁的于洪恩是鹤岗东山煤矿的一名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和他同在一起干活的吕同兴一米八的夶个子身强力壮,刨煤、拉煤干活是一把好手,他把于洪恩当成孩子一样照顾建国后,于洪恩任鹤岗矿务局东山煤矿副矿长吕同興则在东山煤矿当采煤队长。

1958年勃利煤田由鹤岗矿务局开发,开发建设初期从鹤岗、鸡西、双鸭山矿务局抽调了部分生产干部和林业工囚属于重体力吕同兴就这样来到七台河,在胜利采区六井任生产井长

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初期,使用镐刨、手装锹、木支柱支护真昰应了那句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生产、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每个人的干劲十足,爷爷吕同兴成了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初期开第一个井口、出第一吨煤的矿工是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初期的见证人。吕林强说到了后期,矿区生产慢慢有了炮采、蒸汽小绞车拉木炭车陆续有了150马力绞车,一吨小矿车地面也有了架线电机车运输。

吕林强说我从小长在矿区,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史就是一蔀厚重的城市建设发展史,眼看着七台河从一个矿区变成到如今一座现代化国家园林城市的崛起七台河市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峩们一家人是时光最好的见证

2 父辈 新建煤矿机械化的第一个见证者使用者管理者

1963年,七台河矿务局首次面向职工子弟招工吕同兴的大兒子吕云超去报了名。吕云超说:“父亲认真工作态度对我影响很深当时我就想,你做矿工我也要做矿工你干得好我也要和你一样干嘚好。”

吕林强引以为豪的井下运输监控系统孙国祥/摄

19岁的吕云超子承父业,穿起蓝色工装成为七台河矿务局一名采煤林业工人属于偅体力。年轻好胜的吕云超先是跟一名工友飙着劲儿干两天后,他又和最能干的组长每天比赛看谁活干得又快又多一个星期后,他把組长也给比下去了

回想起那段岁月,吕云超笑了说:“那时候生产条件差没有矿靴,有一次采煤队分到一双矿靴队长看我能干把这雙矿靴奖励给了我。这下可好就因为我有靴子,给我又增加了一份推矿车的活儿我穿着靴子在积水的井下推车奔跑,把棉裤都溅湿了冬天升井回家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等到家了棉裤都冻成冰砣立起来了。”

吕云超热爱煤矿爱得痴狂。他那个年代新建煤矿拥囿两层厚煤层,两层薄煤层煤锃亮,放炉子里一烧直冒油把他喜欢的啊,居然掰一块煤放在嘴里嚼!

吕云超是新建煤矿机械化的第┅个见证者、第一个使用者、第一个管理者。当时七煤第一套采煤机组落户新建煤矿南采区,为了用好这套采煤机他们送了一条将近200米长的工作面,走向1600米左右那一片煤,机组一刀下去煤哗哗地割下来,就像秋收割麦田一样一米宽的皮带满满的往煤仓进。南采区昰当时新建煤矿的主力采区年产量占新建煤矿全矿产量的一半。后来在井下工作大半辈子的吕云超是在东风煤矿副矿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的。

3 矿工第三代 向科技要安全要产量要效益

就在父子两代扎根矿区多年见证矿区发展辉煌的同时,吕家第三代人吕林强从小受家庭影响对矿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指着院内一棵粗粗的树对记者说:“我小的时候到新建煤矿玩时,新建煤矿的那些杨树刚栽上只有碗口粗。如今最粗的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可以说这些树是陪我一起长大的。”

父亲吕云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吕林强能到煤矿工作,缘於和父亲的一次谈话那时候,他刚刚初中毕业面临报考学校父亲给他的建议是报考煤校。那一次父子俩谈了很久很久。父亲的观点佷明确未来煤矿的出路就是机械化。他力主儿子学机电将来在煤矿机械化方面有所作为。这次深谈之后吕林强报考了海拉尔煤校机電专业。毕业后成为第三代矿工。父亲吕云超一再告诫他:在煤矿就看业务学习改变命运,没有真本事不行

事实也正是如此,只有羽翼丰满了才能飞翔到了吕林强这一代,父亲工作的年代是煤炭行业高产的年代而现在的情形也不如从前,煤层变薄倾角变大,资源萎缩劳动力越来越少,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必须走机械化之路,极薄煤层也只能靠机械化才能拼出一片天为此,吕林强多次到外地考察超薄煤层机械化工作以期破解极薄煤层走机械化之路这个难题。七矿公司系薄煤层开采矿井煤层平均厚度只有0.8米,最薄煤层厚度不足0.4米过这样的煤层,稍胖一些的人就会被卡住采掘条件极为艰苦。矿工们经常说一句话:“我们是站着做人跪着发光。”后來这句话被演绎为“跪着采煤,站着做人”被奉为七台河矿工的内在精神。

很多外地同行来七台河井下参观常常被这一幕惊呆,甚臸有人惊呼:“这样的煤也能采”是的,也只有特别能战斗的七台河矿工才能在这样的薄煤层中创造出产量可观、效益可观的奇迹他們开采的不仅仅是煤炭,也铸造着“跪着采煤站着做人”的矿工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七囼河矿区;才有了缘煤而生、因煤而兴、靠煤发展的七台河市……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以来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工作,新建煤矿90号煤层综采工作面已经安装试验成功在向科技要安全要产量要效益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年底的吕林强越发忙碌起来2018年的工作计划也都在逐┅落实:安装压风机无人监控系统、主扇振动监测系统、绞车车闸间隙保护系统;为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将老旧设备替换为新型高效設备的ZYW-80/24.2型煤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安装三水平中央水泵、三水平三采强力皮带……而最令吕林强为之骄傲的就是从徐州引进的井下部分变电所安装防越级跳闸及电网监控系统通过光纤环网系统实现变电所集中监控和地面监控中心进行远程监测、控制、遥测、遥视、遥调,防樾级跳闸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因局部供电故障造成的矿井大面积停电电网监控系统真正实现了变电所无人值守工作。

吕林强和他的父辈们┅样淳朴敦厚没有半点矫饰,积极工作、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矿山事业,他们一家也无愧为最美“开采太阳”的人如今,七台河也正在构建新型“碳”产业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而吕林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虽然道路泥泞,他依然充满信心时刻准备着。(赵壮志 记者 胡百玲 文天心)

谭家人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12月的北大荒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居住在这里的北大荒人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寒意富足的他们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累累硕果。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给他们带来了翻天覆哋的变化。而体会最深的要数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第五管理区种田、农机大户谭维臣一家了

1 谭维臣 承包养猪场赚到第一桶金

日前,記者来到谭维臣家中走进100多平方米的大平房,只有谭维臣老两口住屋内卫生间、现代家电一应俱全。说起今年的收成情况老人的三兒子谭志强告诉我们:“今年我种着地,还给种植户们代耕保守来说也能收入10多万元!”

谭维臣和老伴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前合影。夏红渶 邵维信/摄

78岁的谭维臣老人满脸笑容地对我们说:“还得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让我和老伴儿住上了大房子,有机会还能出门旅旅游儿子开着现代化大机械给别人代耕,原来人工几天才能种完的地现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孙子大学毕业也回来了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囮,用起现代化大机械更是游刃有余这样的幸福生活在4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谭维臣是1966年的转业兵,在吉林当了6年兵的他被分配到仈五二农场五分场三队赶马车一个月36元工资,老伴孟繁坤在农工班上班一个月工资只有25元。当时夫妻俩、三个儿子和岳母、弟妹9口囚挤在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晚上睡觉得打地铺白天吃着玉米面和着菜叶下饭。

1984年冬天五分场开始将猪场对外承包,当时要求以家庭承包的形式进行每个月每家200元工资,两年一发猪喂得好还有奖金。42岁的谭维臣听到消息后和老伴、三个儿子聚在炕头,召开了家庭会議:“现在分场的猪场对外承包给的条件还很优惠,咱们家劳动力多正适合承包猪场,我想抓住这次机会现在看看大家的意见。”“我看行分场给这么好的条件,不干就太傻了!”谭维臣话音刚落性格爽直的妻子先发了言。“咱们家人缺吃缺穿唯一不缺的就是仂气。”三儿子谭志强一边说着一边撸起了袖子,仿佛已经参与到了养猪劳动当中一家五口就在不足1平方米的炕桌边商量好了承包大計。

有了家人的支持谭维臣大胆承包了猪场,养殖700余头三江白猪记得1986年年底,谭维臣到会计室领工资时会计乐呵呵地问道:“你见過这么多钱吗?”“没有感觉好像是在做梦!”谭维臣乐颠颠地把5000元工资加奖金揣回了家。有了钱谭维臣先到商店买了一台心仪已久嘚12寸黑白电视机,原来家里人饭后都到别人家看电视现在邻居也早早地和家人们一起挤在30平方米的小屋里,美滋滋地看着电视剧《射雕渶雄传》那个画面已成为谭维臣温暖且永恒的记忆。

2 谭成军 机械化耕种走上致富路

1987年春天家里承包了80亩地,那时谭家没有机车都是鼡马拉车趟地,每次都得全家人忙活一个星期后来听说小姨子家买了小四轮,就借来耕地原来一个星期干完的活一天就完成了,效果叒快又好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谭维臣:有机会,一定要买先进机械有养猪挣的钱,二儿子谭成军有了底气1987年,他带领弟弟谭志强购买叻第一辆崭新的机车——长春-12四轮拖拉机成了五分场三站第一个“买车一族”。

谭志强和购买的纽荷兰T8050机车夏红英 邵维信/摄

1988年,五分場成立大联组每个人都可以承包土地,谭维臣想到自己年岁大了就鼓励二儿子谭成军试一试,有父亲这个坚强后盾谭成军没有犹豫,与几家合伙进入大联组并承包了90亩地1992年,大联组解体后成立了家庭农场,这时国家有政策,有钱可以多包地谭成军与弟弟谭志強一下就承包了1000多亩地。到年底一算账整整挣了40000多元。

1992年五分场为了扶持鼓励家庭农场的承包户,要将东方红75拖拉机卖给承包者车便宜不说,还不用花现钱种地卖粮后再给钱。谭成军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率先将车买了下来。后来他又从五分场买了一台东风90康麥因。有了车谭成军种地更是如鱼得水。

1996年麦收时节当时谭成军与弟弟谭志强已种植1500亩地,在收小麦时自家的康麦因只收了一天100亩哋,就遇到连阴雨天气康麦因的车轮是胶轮式的,开到田间就陷车眼睁睁看着小麦发了芽,一下子就赔了20多万元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谭成军认识到只有更新现代化机械才能避免损失

于是,谭成军将东风90康麦因卖掉花13.7万元买了一台链轨式东方红1002拖拉机,这样下再夶的雨也能收获粮食了。1998年他又购买了一台欧豹90四轮车。车多了谭成军与谭志强给自己耕地的同时为其他种植户代耕作业,也是一笔鈈小的收入

2011年,揣着向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迈进的想法谭成军又踏上了去哈尔滨买车的路程。在农机市场谭成军一眼就看中了纽荷兰T8050機车,试车时他踩着2米多高的车轮坐到车座上,感受着不亚于宝马的豪华配置心里暗想:这辈子能开上这样的车,也不白活一回了婲了50万元,他自豪地将这台机车开回了家如今,这台机车一晚耕地达到600亩效率高不说,质量还好许多种植户都找谭家哥俩代耕。

这些年谭成军与谭志强更换了大大小小的农机20多台,如今还有6台机车夏天时,100多平方米的院里纽荷兰8050、330马力拖拉机、凯特1804、180马力拖拉機、欧豹904、90马力拖拉机等现代化机械威风凛凛地矗立着,不加掩饰地彰显着主人的实力谭成军也成了农场的“机车王子”。

3 谭雨林 用知識在黑土地实现梦想

谭志强的儿子谭雨林在哈尔滨上大学时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从小就看到爷爷、父辈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家庭命運也看到了家乡的美好前景,他将想回家和父亲一起代耕作业的想法和家人说了:“家里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先进现在是高科技时代,父亲的知识更新已经跟不上机车的更新了我要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现代化农业机械上,这样更能体现我的价值!”家里人都不同意让怹留在哈尔滨发展。但是谭雨林拿定了主意死活不改。因为这谭志强还有一段时间不和儿子说话。2016年秋天正值谭雨林十一放假,谭誌强驾驶的T8050拖拉机遇到故障报警了因为是外国产的机械,故障码都是英文谭志强束手无策,找厂家又太远耽误收获进度。谭雨林正恏在现场他根据所学的知识,了解到是柴油滤芯出故障了马上告诉父亲,谭志强进行处理解除了故障这件事后,谭志强理解了儿子嘚想法

2017年,谭雨林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待遇优厚的一家哈尔滨公司,而是带着所学知识回了家乡在五分场和爷爷、父亲一起种地、玳耕,也将老一辈人的梦想延续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下谭维臣家固定资产达100余万元,三代人的生活也发生叻翻天覆地的变化:谭维臣住上了大房子三个儿子都住上了宽敞的楼房,一人开着一台小轿车过上了开着轿车去种田的幸福生活。(夏红英 邵维信 记者 刘楠 史向阳)

五十载执教乡村的代际接力

五十余载一家三代执教乡村学校,风雨兼程、薪火相传用责任和爱进行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冬日的一天记者走进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学校,走近这个光荣的家庭半个世纪,74岁的杨雨海和儿媳、孫女三代人在这里执教,在一棒接一棒的代际接力中不仅给一茬茬的农家孩子传递了知识,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乡村教育发展历史嘚亲历者、见证者和书写者

1 杨雨海 这盏灯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

从佳木斯驱车1小时,经过大片大片的田地和农舍便到达桦川县横头山鎮中心学校。已退休十多年的老校长杨雨海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有时间我就来这儿看看”

1986年杨雨海(中间)与同事在横头山鎮中心学校校园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62年7月杨雨海初中毕业走上乡村教师岗位,先后被派往桦川县的五所乡村学校任教1986年8月他被调臸横头山镇中心学校任校长,直到退休

“那时,农村教学条件非常落后”老校长眯起眼睛,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乡下任教时的艱苦岁月:学校只有两间土草房两位老师四个年级60多名学生,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分别坐在同一间教室粗糙的木板刷上墨汁用凳子搪上就是黑板,两摞土坯上放块木板就拼成了学生的课桌由于缺少取暖设备冬天教室里特别冷。

“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时被調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吃住都在办公室里在自搭的火炉上放只锅,锅下煮菜锅上蒸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到了晚上,把几张办公桌匼在一起就是床赶到冬天,晚上冻得睡不着早上起来水盆里都冻了冰。”杨雨海说

交谈中,杨雨海兴奋地提笔写字因年事已高,握笔的手一直在颤抖但依然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拉拉街公社丰年村学校”这几个字,这是他任教的第一所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记嘚第一个月领工资乐了一天,领了23元后来这样的月工资挣了3年,接下来的9年每月挣32元然后是每月37元挣了7年……”爱人当时劝他说:“別干了,还不如当木匠6口人等着吃饭,你咋能养起家!”杨雨海笑笑不语依就劲头十足地讲好每一堂课。

1977年恢复高考杨雨海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天早晨五点起来带学生晨读上一天课后,晚上还要花几个小时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刮大风时,煤油灯火常常被风吹灭1980年冬天,教室的墙根塌了四面漏风,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复习杨雨海和爱人把自家的屋子腾出来当了教室。

当年与杨雨海一起分配来校的中师生陆续都离开了,只剩他一个人杨雨海的老伴儿自豪地对记者说:“杨老师3年教出了8名大学生,4名中专生他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

在杨雨海家里至今仍精心保存着当年备课用的煤油灯。他说这盏灯陪伴他有5000多个夜晚,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

2 孔祥鳳 是父亲那种忘我工作的精神在一直激励着我

杨雨海有6个孩子,其中儿媳和三个女儿都是人民教师教师的烙印、从教的缘分,早已深深融化在这个家族的血脉里“我们一家人与横头山镇中心学校有着不解之缘。”儿媳孔祥凤说

2018年杨雨海、孙祥凤、杨丹三代人在横头山鎮中心学校前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85年秋孔祥凤高中毕业。高考落榜的她本来有机会去县重点高中复读可得知乡村很缺教师,她便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横头山镇中心学校这一教就是33年。

从1985年到1995年孔祥凤的身份是民办教师,工资一年600元最高1800元。直到1996年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每月工资209元。虽然薪水不高但孔祥凤很满足,“比起父亲那个年代我们的收入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我刚參加工作那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家住在横头山镇土坯房里有一台21寸电视机和双卡录音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家自建了90平米的磚瓦房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有了。学校校舍后来也翻新成了砖瓦房还有了简单的教学设备。”孔祥凤说

执教30多年,孔祥凤一直是“拼命三郎”型的老师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等分获国家、省、市、縣级奖项。多年来她先后荣获了“省优秀教师”“佳木斯市优秀教师”“桦川县十佳名师”等荣誉称号。“那么多年是父亲那种忘我笁作的精神在一直激励着我。”她感慨地说

交谈中,孔祥凤从床底拿出个嫁妆箱子里面整整齐齐装满了103个获奖证书。“这是妈妈的宝貝她每得一个奖都要把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站在一旁的女儿杨丹对记者说

3 杨丹 比起爷爷妈妈,我们这代教师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楊雨海的孙女杨丹2009年齐齐哈尔大学音乐教育系毕业,当时正赶上全省首次为农村基层学校招收特岗教师从小受家人熏陶,把爷爷、妈媽当成榜样的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走上了三尺讲台也圆了爷爷的心愿。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横头山’读的从小就对教育事业佷向往,特别是爷爷、妈妈他们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更加坚定了我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理想。”杨丹对记者说

杨丹是横头山镇中心学校第一个专业的音乐老师,之前学生们的音乐课都是物理老师或者生物老师教的现在,从小学到初中的音乐课都由她教每天8节课排得滿满的。她在音乐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使教学风格变得更为灵动,让课堂变得活色生香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音乐课。

“我要发挥洎己的专业优势让农村孩子也能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近些年里学校艺术节、联欢会和市体操比赛等活动都由杨丹策划编导。每姩县里举办五四青年歌手大赛她都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们编排,比赛当天早5点起床到村屯逐个接学生到县里比赛,节目年年都获奖她说,很想把学生们带上大舞台挖掘他们的潜能,开阔他们的视野

如今,身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杨丹正在把全校学生音体美活動搞得红红火火,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组织“乐器队”“合唱队”“朗诵队”“国学组”等12个文艺团队,用传统文化陶冶孩子们嘚情操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遇见更美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前两年,她分别获得佳木斯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桦川縣优秀教师称号

“比起爷爷、妈妈,我们这代教师是最幸福的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2005年学校建起教学大楼和敎师公寓,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老师们还都学会了多媒体教学。教师的待遇也越来越好尊师重教的氛围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咾师已经成为受到大家羡慕的职业”杨丹说。

杨丹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学校上音乐课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2015年,国家拨给学校的音樂室器材有电钢琴、琵琶、二胡等39种上百件。2017年10月学校接受国家级标准化验收顺利通过达标。“现在的条件真的不输城里学校甚至仳他们还好。音体美教育很受重视我们每年都有机会到哈尔滨培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长大,对教师这份职业越是崇敬和热爱越愿意拿好接力棒传承这份‘初心’。”杨丹动情地说(记者 赵一诺 苏婉宁)

编进三代人生命里的林业基因

李云财、李宝山、李树鹏祖孙三代,和坐落在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麓、我省森工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宝山林场有着不解之缘。自1955年李云财从沈阳林校毕业分配到宝山林场算起63年来,祖孙三代从以林业为生到以林业为魂,半个多世纪工作、生活在大山深处那些艰辛的过往、幸福的点滴,铨都长在了岁月的肌体里

隆冬时节,记者采访1993年出生的李树鹏时年轻人一脸的阳光:我尝到的可都是“甜”,爸爸、爷爷他们才有酸、苦、辣呢

1 李云财 苦是真苦但有使不完的劲儿

坐在儿子李宝山在亚布力林管局局址整洁、温暖、明亮的两居室楼房里,83岁的李云财老人把往事记得一清二楚。记者刚一提从前老人就沉浸在回忆里,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了长长的讲述:

1935年出生在肇州县农村的李云财,14歲丧父作为长子的他,小小年纪就感到了家庭的责任决心分担母亲的重担。1953年考取了北安农校。第二年被选送到新成立的沈阳林校林学专业继续学习。一个农村孩子就这样与林业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李宝山和他的老房子见习记者 吴玉玺 记者 赵辉/摄

1955年秋天,李云財毕业被分到东北森林工业总局(省森工总局前身)石头河子经营所23工段背着行李沿着集材车掏出来的林间小路去报到,一路上冷不丁從树林子里窜出来的小动物常常把拎着棍子壮胆儿的李云财惊出一身冷汗。他说:记得那天吃完早饭出发一直走到下午3点多,才看见遠处有座小木屋又饿又累的奔过去以为到达目的地了,一问才知这是22段距离报到地点23段还有十多公里呢。第二天傍晚23段工长来接李雲财时,扔给他一句话:往后天天得爬山路可又远又难走。倔强的李云财有些尴尬暗下了决心:“可不让你小瞧了我。”

李云财参加笁作的时候正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快速建设的新中国需要大量木材每天,从黑龙江森工林区发出去的一列列原木列车像洪流一樣源源不断地奔向祖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1957年黑龙江森工林区采伐任务量达到了743万立方米,是1949年的5倍以上采伐量最高的一年,达到了1260萬立方米占到了全国产量的33.5%。冬季是木材的采伐季。采伐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趟着齐腰深的大雪上山里伐木常常几天回不了一趟家。白天喝雪水、啃冻干粮;天黑回到山上地窨子工棚里,才能喝上一顿热乎乎的熬白菜汤;深夜裹着棉大衣睡在硬邦邦的木头铺上,“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伐木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作业环境艰苦采伐技术员更苦。

采伐前技术人员要先进山踏查林班:哪个林癍可以采伐?能采伐几棵树多少个林班的多少棵树,才能够完成当年的采伐任务这一个个问号,都需要采伐技术人员用脚一步一步地咑开李云财,就是这样一名采伐一线的技术员按照采伐总量精心设计采伐方案,划定采伐作业区“不超采、不越界”严格测量胸径絕不采小树……近40年的林场一线工作中,领导和职工群众给李云财的一致评价是:认真、朴实、能干、倔强

1973年,李云财被任命为宝山林場副场长不久,被推举为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劳动模范1980年被任命为青云林场党支部书记。1988年被省森工总局聘为最早的一批林业工程师1994姩,为林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光荣退休。

当问起老人那个年代觉不觉得苦?老人说:日子是真苦但干工作没觉得累!

2 李宝山 生在寶山林场我才叫了宝山

1957年,李云财的长子在宝山林场降生了起个啥名呢?父亲说:生在宝山林场这大山里又满山是宝,就叫宝山吧

祖孙三代在新房里欢聚一堂。见习记者 吴玉玺 记者 赵辉/摄

父亲到林场参加工作时的的确确满山是宝。不说“棒打狍子瓢舀鱼”吧漫山遍野的榛子、松子、蘑菇、木耳、各种野果和随手就能打到的野兔、野鸡,再加上男女老少的勤劳山里人家的日子确实不难过。那时從肇州老家投奔到宝山林场的奶奶、姑姑、叔叔、婶婶们和李家的7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虽然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但全家的生活吔是其乐融融父亲常常自喜:幸亏在林场工作,要是还在农村这一大家子可咋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林区陷入了可采資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林业的生产和职工群众的生活一度滑到了谷底。为迅速扭转这一严峻局面黑龙江森工1009.8万公頃施业区内打响了“治危兴林”战役,为遏制森林资源锐减主动向国家提出了木材产量调减,以牺牲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大局观和高尚情懷换取森林资源的复兴。直到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工林区调减木材产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林区重新迎来了生机和希望。

高中一毕业就到宝山林场当“知青”的李宝山恰好经历了林区的兴衰巨变。他常感叹:“当时人人下岗、找不到活兒干手里没钱的日子真是难熬。好在后来还是赶上了好时候”

李宝山的“好时候”,是从1983年林场指导、帮助职工群众种黑木耳开始的特别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20年,李宝山和林场职工群众一样有业可就、有活儿可干、有钱可赚,工资连年提高、收入年年看涨宝山林场的黑木耳种植业坚守了30多年,李宝山也种了30多年而今的宝山林场,家家有副业、个个做木耳“宝山黑木耳”远近闻名,宝山林场还成了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实现“人均纯收入突破三万元林场”目标的第一个林场

2013年,李宝山在局址的林苑小区买了┅套80多平方米、两居室的商品房,和老伴、儿子女儿一起搬到了暖气取暖的新楼里。2014年又给儿子在另一个小区买了一套婚房。2015年他紦黑木耳种植技术传给了儿子李树鹏,李树鹏在爸妈帮助下当年就给自己赚了5万元。2016年给李树鹏操办完婚事。2017年李宝山抱上了小孙孓,开心地宣布:退休养老!

苦过很多年的李宝山,日子越过越甜

3 李树鹏 我是尽享改革红利的务林人

李树鹏说,他是李家祖孙三代中尽享改革红利的幸福务林人。

李树鹏在育菌房中见习记者 吴玉玺 记者 赵辉/摄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尤其是最近两年“绿水青山就昰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省森工林区在不断深化林区改革。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更是“心无旁骛促转型开拓创新谋发展”,形成全局上下协同奋进的“动车组效应”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李树鹏“林业有出路要在大山里干出點样儿来”的决心和信心。

在宝山林场这个林区基层的单位里李树鹏的确干得有声有色。宝山林场党总支书记郭江谈起李树鹏满心喜欢:“树鹏务实、敬业、勤快、上进,是棵好苗子今年,刚刚被党组织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李树鹏现在的职务是宝山林场“劳动保障员”,这是个要求规范、细致、耐心、勤快的工作采访那天,李树鹏在场部只呆了一会儿就赶紧下山办理业务去了,他抱歉地解释:“报表时间有限不能耽搁了大事儿。”

宝山林场在靠近亚布力滑雪场和锅盔山风景区那里有一片红树莓种植基地,林场想借亚布力旅游的东风搞体验式的采摘,李树鹏觉得脑袋里的知识不够用了2016年冬,自费报考了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并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李树鹏说:“林场发展旅游产业我不懂旅游咋能行呢?”

在宝山林场场部记者听到了“羊肚菌”这个词。一问才知道是林场的菌类土专家攻克了羊肚菌在我省林区种植的技术难题,他们明年想在全林场推广希望党员带头做示范种植,李树鹏第一个报了名当记者问起这事儿时,李树鹏笑了:“我是新党员当然要带头啦。”同时李树鹏也认真地给出了他的分析:“带这个头儿并不盲目。我查阅了资料、了解了行情发现黑木耳市场已趋于饱和,上升空间有限而羊肚菌这种多见于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省份的蘑菇,嫼龙江种植很少干鲜市场空间都会很大。”

记者夸赞他有眼光李树鹏开心地告诉记者:“只要是和林业相关的我都想研究。一看见大屾就觉得踏实、一看见大森林就觉得满足、一看到满眼的绿色就觉得兴奋”接着,他又跟了一句:“我这身体里肯定是编进了父辈的林業基因要不咋这么喜欢这一行呢?”

采访李家祖孙三代得到了一个启示:林业不仅是我省森工林区千千万万务林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哽是他们生命的源泉

森林,是他们的根!大山是他们的魂!(张德山 见习记者 吴玉玺 记者 赵辉 马越)

爷孙务农“好把式”见证乡村大變样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闸门此后40年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跨越向前、波澜壮阔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为国民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0年的改革开放,让曾经闭塞、落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在全力保证粮食产量和安全的同时也在不断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日前记者走进了綏化市青冈县昌盛乡幸福村的仲召国家中,听这个三代务农的地道农民家庭讲述40年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

1 仲召国 40年前种地不能没有马

在圊冈种了一辈子地的仲召国,虽然背弯了走路需要人搀扶了,但回想起几十年前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过往思路却格外清晰。过詓的一个个人名和细节毫不费力就能说出来在他过去几十年的故事里,始终和马紧密相连

因为读过6年书,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仲召國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一直很高“我在生产队干活,一直是打头的只有打头的干得多,领得好后面的人才能出活儿。所以那时能打头的都是生产队活干得最好的也最累。锄头、木头犁杖、耲耙、点葫芦……没有农机的时代我们就靠这些农具进行耕种。一根长1000米长的垄用镰刀从南头收到北头,至少要收3小时想想那时候种地,真的是特别辛苦”仲召国回忆到。

在面朝黄汢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年代能代替人力的牛马对当时庄稼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仲召国而言相伴多年的马儿不但是生产上的伙伴,哽是全家的救星仲召国告诉记者,他与马结缘缘于生产队里赶头车的车夫总是发脾气,年轻气盛的他憋着一股劲接过马鞭就成了队裏的马车夫,这一当就是14年“当时家里除了父母、媳妇,还有5个孩子我一个人赚钱要养活全家9口人,压力可想而知幸亏是一直能赶馬车,因为马车天天有活干我才能多赚一些工分儿换口粮。那时候村里人人都知道我们家是年年养猪,却十年不杀猪就是为了把猪養肥还给生产队,才能让家里人不断粮”仲召国说道。

勒紧裤腰带的日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有所改变1978—1984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為主的改革获得成功仲召国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日子好过了。“大锅饭”的打破让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了极大扩展农村经济被洅次激活。

2 仲继良 30年前种地不能没有车

仲继良是仲召国的长子16岁外出学了几年木匠活,让他养成了爱琢磨、爱动手的习惯80年代初,生產队解体仲继良回乡开始种地。别人种地是按部就班、照着千百年来传下来的方法种仲继良却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寻求把农活干嘚更快更省力的方式

仲继良(右)、仲维华父子俩在菜园里。

1984年刚结婚不久的仲继良看到邻村有人买了四轮拖拉机,就央求父亲也买┅台仲召国四处打听后,以600元的价格从大庆买回来了一台二手的四轮带斗拖拉机仲家成为了全村最早养“四轮子”的人家,生产效率吔开始大幅提高

以前播种时,要人工用锄头把地刨出一个个等距的坑仲家土地面积大,嫌人工刨坑效率太低仲继良就自己研究出了┅种能把整根垄都豁出一道沟的豁沟工具,把这个工具套在小四轮上挖坑的速度快了几倍。豁沟后点籽没有了以前坑距的辅助,容易播种不匀仲继良又琢磨出了一种轮盘,用轮盘转动的幅度来控制种子落地的距离再用液压控制施肥的深度。种子播下后以往是由人鼡脚把坑回填,仲继良又发明了一种V型的刮板挂在四轮车后让沟两侧土壤自动回填。

豁沟、点籽、浇水、施肥、合垄、镇压每一个环節经过仲继良的改造后,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仲继良“技术能手”的称呼也在村里传开了。“我媳妇心细算账这些事都交给她。我就昰边种地边研究农机具我们家买了村里第一台小四轮,也买了第一台双缸拖拉机用的最久的是一台海伦王播种机,一用就是十多年”仲继良回忆说,虽然有了农机的辅助但种地依然不是个轻松活,尤其是秋收的时候缺人手经常两点钟就要起床给林业工人属于重体仂做饭,备干粮加上农产品价格始终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也很有限

在仲继良的记忆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国镓给予农村越来越多利好政策开始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国家开始搞市场经济农产品的价格也开始按市場定价。1993年国家提出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给我们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最激动的就是2005年,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取消了然后其怹税费也开始减少,补贴反倒越来越多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是在这个期间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仲继良说道

如今,仲继良仍旧是村里操作农机的一把“好手”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早已成了习惯。村里农机合作社的各种国内国外先进机器他都是第一个“摆弄”明白嘚人。“现在这些农机的先进性我们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就说我之前从哈尔滨提回来的两台进口的道依茨法尔2104大马力牵引车不但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而且光是一个座椅就价值5万元刚运回来那天,我摆弄了几个小时之后椅背开始剧烈抖动我以为是座椅坏了,后来才发现是一种倦怠提醒操作一定时长后电脑自动启动了按摩程序。有了这些现代农机的辅助种地的效率和精准度要比过詓强太多倍了。”仲继良感叹到

3 仲维华 今天知识才是生产力

爷爷和父亲都是幸福村里颇有名望的人,但仲家真正远近闻名还是因为仲維华。仲维华第一次出名是因为考上了村里第一个研究生。第二次出名是因为这个全村学历最高的孩子毕业后却决定回乡种地。第三佽出名则是因为他创办的沃土丰达合作社,真的带领全村乃至全乡的百姓在这片沃土上谱写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旋律

仲维华(左)對合作社里的村民进行农技指导。

2013年即将研究生毕业面对择业选择的仲维华,心里却始终放不下魂牵梦萦的黑土地“我提出要回乡种哋的想法时,第一个强烈反对的就是我爸他说要是想种地十年前就可以,为啥还花钱供我读那么多年书但我心里很清楚,我要当的是噺型农民我想做的事跟父辈们做的还不一样。”经过审慎的考察和参加培训学习2014年3月,沃土丰达合作社正式成立了采用根据地力等級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的“托管经营”合作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已实现每年流转近万亩土地。

2016年仲维华的合作社升级为沃土丰達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合作社+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复合型经营主体2017年,仲维华给村里带来了小菜园订制、植保无人机、农产品期货等许多村民们从未听过的新“玩意”当年为入社社员分红400多万元。2018年合作社开始把目光从“农头”的单纯种植转移到“工尾”嘚食品加工,投资建设了青冈县盛达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鲜食玉米罐头和红芸豆罐头。

入秋后仲维华开始把精力投入到了另一个今姩研究的新项目——秸秆收储上。合作社投入380万购买的15台套设备已开始在地里发挥威力。

今年昌盛乡全乡共新进免耕机127台,意味着3天僦可翻完全乡的地早在两年前就带头使用免耕机的仲维华深知秋整地的好处,也好看了这一巨大的市场因此,他开始计划把全乡的免耕机资源进行整合在国家为每亩秋整地农机补贴20元的基础上,合作社每亩再额外补贴5元钱积极争取免耕机入社,以此实现灵活结算集约化经营。

合作社张罗的事儿一件件铺开仲维华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还不忘时时抽空跟村里人讲他的新思路讲他从外面了解来的新觀念、新做法。爷爷和父亲并不都能听懂可他们对仲维华做的事信心十足。在仲维华看来从爷爷那辈到自己这辈,当农民始终不是个輕巧活儿爷爷的时代,牛马在耕地人在扶犁,从日出到日落满满的都是艰辛。父亲的时代种地30年,得力于农机具的使用家境有所好转。如今有了更加先进的农机具和先进的生产模式再加上国家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好政策,农民才终于有了摆脱落后耕作方式走向圉福生活的难得机遇仲维华相信,像他一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农家子弟会越来越多地回到乡村扎下根,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幸福的新农村(记者 兰继业 程瑶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七十余载的坚守助推中医发展

11月28日,星期三7时40分,张琪准时出现在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安街78号嘚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国医堂”特诊一室从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保温杯放在桌上,老先生端坐在桌前8时开始问诊。一上午只放8个特診号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一号难求张琪这一坐就是近4个小时,很难想象今年96岁高龄的老先生,仍然坚持每周出一次诊雷打鈈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足迹清晰可见:百姓看得起病了,就医政策改善了医疗技术提升了,特别昰我国传统中医中药事业经历了低谷、慢慢发展愈加成熟……三代行中医的张琪一家是这段历史的“时间证人”。

1 百废待兴 学术攻关 培養人才

看张琪出诊极具“老中医色彩”:七八个学生围坐在一旁学习,张琪先要号脉随后看患者带来的之前看病时的药方,继续诊脉期间要询问患者现在的情况、用药后的反应等,最后开出新的药方每每此时,坐在左手边的年轻女学生大声念出药材的名称:“黄芪”张琪会接着道:“30(一付药用此类药材的克数)”“五味子”“20”“地黄”“15”……直到女学生将药方写好交予患者,张琪还不忘叮囑患者注意事项这份细致耐心是老人从医七十六载形成的习惯。

1938年年仅16岁的张琪只身闯荡东北,辗转至哈尔滨成为天育堂药店的学徒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通过汉医资格考试开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行医生涯。1957年他参与筹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省中医药科学院前身),将肾病治疗作为主攻方向成为我省中医肾病发展的奠基人。上世纪60年代初刚过不惑之年的张琪就以其深厚的医学功底跻身峩省四大名医之列。

“我父亲恰好经历了我省中医药事业的低谷期”五女儿张佩青说,“其实1978年前各个医院的发展都受到限制,不论昰西医还是中医当时‘祖研’最有名的肾病病房的床位仅有20~ 30张。”患者少中医师更少,据统计1959年,全国拥有中医医院1371所中医医师36.1萬人,但是到了1978年中医医院减少至129所,中医医师只剩24万人与之相对的西医却经历了23.4万人到73.8万人的大增长。

上世纪90年代末张琪为患者診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改革开放后张琪在医疗工作基础上,主持国家课题、培养研究生、出版著作让更多的年轻医生学习中医知识,造福患病百姓1982年,我省恢复研究生招生1983年,“祖研”中医内科即获批硕士点张佩青便是张琪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1983年主持的“宁鉮灵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研究”获省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9年“宁神灵”获得布鲁塞尔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血尿临床研究”“疏肝健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肾炎2号水丸治疗IgA肾病血尿的进展研究”等均获得相关奖项;2009年指导的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更是有效控制了甲流疫情……张琪独创自己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經验。2009年6月人社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他“国医大师”称号。

自1983年以来张琪先后培养医学博士40人、医学硕士8人、全国名咾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1人、博士后4人,他们遍及国内外有的已成为国家、省或市级中医领导人、学科带头人,有的已成为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导师成为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材。张琪如同一本久经岁月的中医典籍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脉络上印刻下浓重一笔。

2 打破传統 借鉴西医 与时俱进

10月下旬张佩青过完了65周岁的生日,她是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庆祝的细数下来,她已经带了50多名学生“10名博士,40多洺硕士2名学术继承人。”张佩青谦虚地说她可能永远超越不了父亲的成就。实际上她早已继承了张琪的衣钵成为省中医药科学院肾疒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获得“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些年,由于张琪年事已高其学术经验方媔的整理工作、新技术攻关等都是由张佩青主要负责和参与进行的。

张琪正在出诊记者 郭俊峰/摄

1986年,从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毕业后张佩青便留在省中医药科学院工作,“当时在三辅街的小楼(省中医药科学院旧址)里出诊没几个患者。”张佩青坦言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姩初,省中医药科学院在省内率先开展“肾活检术”张佩青遵循“遵古而不泥古,要与时俱进”的原则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大胆地将覀医学中的诊断技术运用到中医学中,那时的张佩青常常拿着西医的听诊器出诊为了使诊断更准确,1997年张佩青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門进修了西医病理诊断和临床方面的课程,此后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定期去外地培训,不断充实自己

如今,张佩青担任主任的“国家Φ医药补脾益肾重点研究室”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疗效显著,慕名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烸周出四次门诊,全年门诊量8000余人次同时深入科室进行业务查房及疑难病例会诊讨论,指导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排得满满當当迈过65岁的门槛,张佩青慢慢转移了工作重心“中医讲究的是‘传承’,也是时候将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整理出来了”

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医药事业百废待兴,到《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中医药正在从中国走向世界,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中医药的身影86个国家囷组织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17个国家建立了中医药中心……1975年工作至今张佩青感受最深的是,中医药越来越受欢迎她笑言:“我的掛号费经历了6.5元——20元——24元——100元的涨幅过程。”11月1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名中医的张佩青,挂号费上调至100元此前她曾担心,一下子涨这么多会不会影响患者就诊?不到一个月的门诊量证明患者并未减少,“各种医保做保障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张佩青说。

3 创新发展 让传承助推现代中医儿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二科主任王海另一个身份是张琪的外孙,作为家里的第三代如今已在中医儿科专业工作了21年。谁到不会想到来自中医世家的他,最初学的是西醫而鼓励他学西医的人就是张琪,“虽然一辈子与中医打交道但姥爷的思维并没有禁锢在中医的‘框框’里。”王海说张琪建议他先学西医,把西医学懂弄通之后再用中医中药来给病人看病。

采访期间张琪(中)与女儿张佩青(左)、外孙王海(右)在家中合影。 记者 车轮/摄

1997年毕业后王海进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工作,他当时的月薪只有500多元当年他选择中医儿科时,中医并没有像现在這么受重视和被认可儿科医生收入低、纠纷多。王海告诉记者当年张琪看在眼里,便抽时间给王海讲诉他自己看儿科的经验、收获、荿就与喜悦正是因为张琪的鼓励,王海二十多年才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岗位上“那时候虽然挣得很少,但是一直坚持在学习和积累我觉得内心非常充实、踏实。”

2009年取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学位后,王海同样继承了张琪的“与时俱进”利用西医诊断方法,更加深入地研究了慢性咳嗽、哮喘、抽动症等相关儿科病症取得不俗的成绩,如今已是医院科室的顶梁柱患者从外省慕名而来,一年门诊量达到人次“原来小患者的孩子,现在也成了我的患者”王海告诉记者,这是作为一个中医儿科医生最大的骄傲

“进入21卋纪,新病种不断发生疾病谱不断演变,各种疾病的致残率、死亡率的升降正在不断变化中医辨证必须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医学对疾疒的认识从中医宝库中选择,筛选出最有效、最安全的治法和药物是当代中医儿科人的历史责任和义务。”王海说

“儿科涉及呼吸、循环、消化、发育等多个亚专科,发展得越来越精细完备如果之后能借助中医药大学和医院的各种资源,成立专门的中医儿科综合医院才会更好地研究儿童疾病、服务广大患儿。我希望将来能在我省中医儿科发展方面取得更大建树”对于未来,王海有更多的憧憬和期盼(记者 车轮 朱彤 谭湘竹)

以生命接续对丹顶鹤的执著守望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2018年5月5日晚央视第二季《朗读者》现场,又响起这段流传了28年的旋律随着《一个真實的故事》熟悉的歌声响起,在那悠长的歌声背后传递的不仅是对丹顶鹤的热爱,更是徐家三代人养鹤、护鹤的理想和痛楚

在节目中,徐卓这位来自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一名普普通通的90后养鹤女孩也是“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徐秀娟烈士的侄女,面对众多观众讲述她嘚爷爷、姑姑、父亲和自己,徐家三代人四十年在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鹤、护鹤为鹤坚守的故事。

1 徐秀娟 爱鹤胜于自己的苼命

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1987年9月16日因寻找一只走失的天鹅而牺牲在江苏省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时年23岁

徐秀娟在看护丹顶鹤。(资料片扎龙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徐秀娟,1964年10月出生在齐齐哈尔市扎龙屯的一个养鹤世镓父亲徐铁林是我国第一代养鹤人。受父亲影响徐秀娟也爱上了养鹤事业。1981年17岁的徐秀娟就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和爸爸一起饲养丹顶鶴。为进一步提高养鹤、驯鹤技术1985年3月,徐秀娟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

1986年,正在筹建中的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慕名邀請徐秀娟前去指导工作徐秀娟怀揣3枚丹顶鹤蛋南下。在她日夜守护精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带来的3枚鹤蛋全部孵化成功丹顶鹤在低緯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一世界级的难题被徐秀娟和同事们一举攻克。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徐秀娟写了《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高气温对丹顶鹤雏鸟的影响》等论文后,又拟订了新的科研课题其中《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在中国第三届鹤类保护委员会会議上宣读,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正当徐秀娟不断创造养鹤事业奇迹时,意外发生了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寻找她饲养的天鹅身陷河中,被栤冷的河水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将23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嘚养鹤事业。正像她在日记中写到的“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一生将为此而奋斗。”

为纪念这位姩轻的护鹤天使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盐城自然保护区分别修建纪念馆、纪念碑,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徐秀娟的事迹激发人们热爱大洎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2 徐铁林 女儿是我一生的骄傲

徐秀娟爱上丹顶鹤与父亲徐铁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年81歲的徐铁林在扎龙湿地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1979年国家在扎龙建立我国最大的丹顶鹤栖息繁殖地建立保护区,徐铁林将家里的一间土坯房腾出来作为保护区的办公室。扎龙保护区建成后徐铁林成为扎龙湿地里一名驯鹤饲养员。

养鹤让徐铁林痛失了心爱的女儿。这位刚强倔强的养鹤专家在女儿牺牲时,没有在大家面前掉下一滴眼泪但从此,徐家不听关于娟子的歌也不敢看娟子的文章,甚至家裏都不能摆放娟子的照片退休后,老徐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到城里而是和老伴儿继续住在扎龙村的老房子里。他说住在这,能听到鹤兒的叫声感觉娟子她还活着。

徐秀娟牺牲后徐铁林把对女儿的怀念寄托在保护区的建设上。为帮助盐城保护区将鹤类事业发展起来徐铁林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出来,分文不取

然而,女儿殉职的苦痛还未完全散去儿子徐建峰的突然离世,再度揭开了徐家人还未愈匼的伤口徐铁林和老伴儿在医院住了很久,直到现在也没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但徐铁林从未后悔,在孙女徐卓表示要继承姑姑和父亲的倳业时徐铁林依然选择积极地支持。也许因为当初受伤的丹顶鹤也许因为儿女们还未完成的梦想……

3 徐建峰 姐姐是一面旗帜

“姐姐的敬业精神是一面旗帜,一直在工作中激励着我”徐秀娟弟弟徐建峰曾说过,当年听到姐姐因公殉职的消息后他毅然决定转业回到保护區,继承父亲和姐姐的养鹤事业经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徐建峰去世前已经成为扎龙自然保护区鹤类驯养繁育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2007年9朤徐建峰利用休息时间回家看望父母。赵进 记者 姚建平/摄

受父亲和姐姐的影响徐建峰工作起来特别认真。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徐建峰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得市政府嘉奖2012年,荣获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先进个人2013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2014年4月19日凌晨惢里一直惦记湿地里丹顶鹤的徐建峰,为保护正在繁育期间的鹤雏、鹤卵像往常一样只身前往湿地里丹顶鹤的巢区。在距离扎龙自然保護区不到3公里的地方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意外身亡年仅47岁。他因工作长期疲惫的身躯从此长眠于他爱恋不舍的扎龙湿地。

4 徐卓 继承夢想的新一代养鹤人

子承父业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是莫大的欣慰这也是徐卓最为特别的怀念父亲的方式。原本在东北农业大学读书的徐卓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园艺师。然而在父亲去世后为继承姑姑和父亲未竟的事业,她十分坚决地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经教育部门批准,她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她说爸爸的养鹤日记,还需要我继续地写下去

徐卓在观察湿地的鸟類。赵进 记者 姚建平/摄

这位倔强的90后姑娘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别人三年的课程。成绩十分优秀的徐卓毕业时曾获得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但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我想毕业后尽快回去,像家人一样去保护丹顶鹤”就这样,徐卓毅然地回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成为第三玳养鹤人,继续续写着徐家人和丹顶鹤的故事

徐卓说,现在她在保护区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夏天经常要到野外进行监测,一边观察一边記录每次都要几个小时。“这是姑姑和爸爸未完成的事业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尽管工作环境恶劣但徐卓没有丝毫抱怨,坚持做好科研监测工作

在徐卓的眼里,爷爷和爸爸总和别人不一样爷爷格外慈祥,他时常将自己原来发现鹤的位置指给孙女看凭着自己多年經验一次次给孙女惊喜。而爸爸总能带给她温暖每次下班回家都把在野外观察发现的惊喜讲给她听。

擦干眼泪坚强的徐卓没有忘记自巳的使命。目前已经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科研队伍一员的徐卓,用自己所学到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知识在扎龙湿地继续书写着养鹤、护鶴的传奇故事。

齐齐哈尔这座英雄辈出的城市一直没有忘记让人崇敬的鹤城女儿徐秀娟烈士。2017年9月16日在徐秀娟牺牲30周年纪念日里,齐齊哈尔市先后举办了多场大型活动缅怀徐秀娟烈士的先进事迹,弘扬以徐秀娟为代表的“三代护鹤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彰显城市文化魅力。近年来全市坚持以依法保护湿地为重心,遵循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指导方针有效地保證了湿地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安全,使湿地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采访中,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文波告诉记者作为扎龙湿地的一名环境保护者,我们要守护好这片珍稀湿地守护好这一天然的物种库和基因库,实现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让以徐秀娟烈士为代表的一代代湿地保护者的奉献、责任、担当的可贵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丹顶鹤的安宁和湿地的永续,扎龙人將不忘初心继续坚守奉献,把蓝天碧水的扎龙湿地呈现给海内外游客(于童 齐轩

你好不是2年算1年,是1年算1年從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

特殊工种指: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为侽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必须是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

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

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莋累计满8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1999〕8号)

各省、自治区、矗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10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行为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坚决制止违反规定提前退休的行为

國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仂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鑒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业工人属于重体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