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蹬腿技巧比赛的规则入水可以蹬边缘吗

游泳项目之蛙泳介绍&&  蛙泳是一种古老的泳式。据资料记载,早在年前的中国、罗马、古埃及就有类似这种泳式的游泳。日著名游泳运动员M.韦布采用蛙泳姿势横渡英吉利海峡,历时21小时45分。19世纪初蛙泳是第一种在游泳比赛中被采用的姿式。但由于蛙泳速度慢,在比赛中相继又出现了侧泳、爬泳、采用蛙泳的人越来越少。直到1904年第3届奥运会时才把蛙泳与其他姿式分开。年期间,蛙泳最大的革新是划水动作结束后两臂不再从水中前移,改为由空中移臂但仍采用蛙泳蹬夹腿的动作,出现了蛙泳的变形——蝶泳。  1936年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对蛙泳规则作了补充,允许在蛙泳比赛中采用蝶泳技术,于是蝶泳取代了蛙泳。在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上,200米蛙泳决赛只有一人采用蛙泳。而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的蛙泳比赛中,全部运动员都采用蝶泳技术。于是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决定将蝶泳从蛙泳项目中分出来。从1956年第16届奥运会起将蝶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规则还允许蛙泳可以在水中潜游,由于在水下游进不受波浪阻力影响,水平姿式好,阻力小,速度比水面蛙泳快。于是在1956年第16届奥运会上,几乎所有蛙泳运动员都以长划臂的潜水蛙泳参加比赛。日本运动员古川胜以2′34″7的成绩创造200米蛙泳世界纪录。第16届奥运会后,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重新修改了蛙泳规则,取消潜水蛙泳,只允许在出发和转身后做一次长划水的潜泳动作,然后每个动作头部都要露出水面。于是水面蛙泳技术又得以恢复发展,并重新规定了蛙泳世界纪录的标准。如男子100米蛙泳为1′13″0。1957年中国运动员戚烈云以1′11″7的成绩首先打破了该纪录。从此以后又出现了宽划臂和窄划臂的蛙泳技术。  (1)泳员在滑翔姿势,身体接近水平。头部约80%沉于水中,脸微微向前,双臂伸展,掌心向著斜外侧。  (2)捉水动作在水下约7~9寸处开始,双手作侧面的划动,在这时开始呼气动作。  (3)双臂沒有明显的屈曲,继续的划向外侧,呼气继续增加。  (4)当泳员头部开始微微向上,肘关节开始屈曲,上臂开始旋转。  (5)当双臂到达最大的宽度,肘屈约110度,这时高肘姿势是明显的。  (6)头部继续上抬,当嘴部露出水面,最后呼气完成.双手开始向內,以完成最后的推进动作。  (7)当双臂准备向后,吸气开始,肘部不要拉到肋骨下,膝关节开始屈曲,回腿动作开始。  (8)嘴部闭上,吸气完成,双足被帶向臀部,肘关节继续伸展,双臂继续向前移动。  (9)回腿动作继续进行。  (10)颈部屈曲,头部继续向下倾斜。双足背屈,双腿开始向后,推水动作,双臂回手动作。  (11)双足推向后并开始并拢。泳员这时闭气,直至另一划臂动作开始。  (12)双臂完全伸展,双手稍低于肩膊水平,双腿蹬水接近完成。当泳员完成蹬水,并集中使身体成为一直线。他將保持这滑翔姿势短暫的时间,然后当他感觉速度減慢,另一划臂循环开始。&蛙泳口诀一、蛙泳蹬腿像青蛙,向后蹬夹向前滑。收腿脚跟臀边靠,两膝相距似肩宽。  边收边分慢收腿,翻脚脚尖向两边。用力向后蹬夹水,两脚并拢漂一会。二、蛙泳手臂对称划,桃型划水向侧下。两手屈腕来抓水,屈臂高肘向后划。  划到肩下快收手,两肘用力向里夹。双手平行向前伸,伸直放松往前进。三、蛙泳配合须注意,腿臂呼吸要适宜。两臂划水腿放松,收手同时又收腿。  两臂前伸腿蹬水,臂腿伸直滑一会。划水头部慢抬起,伸手滑行慢呼气。四、两臂同时一划水,抬头吸气紧相随。收腿翻脚蹬夹水,吐气水中用鼻嘴。  收手同时慢收腿,两臂前伸再蹬腿。此种配合要牢记,协调配合要学会。蛙泳臂部动作深入解剖&1.开始姿势:两臂保持一定的紧张自然向前伸直,与水面平行,身体成一直线。 2.抓水:手臂先前伸,肩关节略内旋,两手掌心略转向斜下方,稍勾手腕,两手分开向斜下方压水。 3.划水:两臂分成40-45度角,手腕开始弯曲,这时两臂两手逐渐积极地做向侧、下、后方屈臂划水。 在划水中,前臂和上臂屈的角度,是不断变化的,一般优秀运动员划水主要阶段时关节都屈成接近90度角。因为这个角度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同时能很好地利用胸背部的 大肌肉群。一般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肘关节的角度较大 划臂时,手臂划至两臂夹角约成120度角时,即应连续过渡到向里做收手动作,划水和收手时,手走的路线不应到肩的下后方,应在肩前下方。 为了充分利用一切前进力量来提高速度,在进入划水部 位时,运动员应以较大的力量做划水动作,以获得前进的最 大速度。因此,运动员在划水时,身体位置上升较高,这是合理现象。4.收手:收手是划水阶段的继续,收手过程也能产生较大的前进作用力和上升力。将手臂做向里、向上收到头前下方, 这时臂与肘几乎同时做动作,收手时不应降低划水速度,而是以 更快速度来积极完成。 收手时,不应强调两肘向里夹的动作,这会削弱划水力量,同时也应避免划水路线过大。收手动作应有利于做快速向前伸手动作,而又不影响臂腿动作协调配合。当手收至头前下方时,两手掌心是由向后转向内、向上的姿势,这时大 臂不应超过两肩延长线为宜 在整个收手动作过程中,手的动作应积极的、快速的、圆滑的来完成,收手结束时,肘关节低于手,大小臂成锐角。 5.伸臂:从动作中可以看出,伸臂动作 是由伸直肘关节,肩关节来完成的。掌心由朝上逐渐转向下 力,同时向前伸出。 快速伸臂动作是现代蛙泳技术的特点之一,它紧密配合 腿的动作,因此在伸臂的同时,肩要向前。不少运动员头也 几乎同时向前有“压”的动作,但必须注意向前伸臂动作中 不能有停顿现象。 总之。整个臂部动作的移动路线,无论是俯视或仰视都是椭圆形的。侧视则为由浅到深的,再由下向上向前伸出,并且是一个连贯、有力、快速的完整过程。*总观以上分析、蛙泳臂划水动作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划水轨迹是向侧-下-后-内-前方向移动。划水力量开始时较小。到划水主要阶段时逐渐加大。划水的速度是由慢到快最 后达到最快。目强调高肘划水,在划水过程的前部计.注意以时关节为支点,发挥前臂屈肌的作用,两肘不能超过两肩侧的延长孩,主要是肱二头肌及肱肌的作用。在 划水最有效部分,应注意以肩关节为支点,动作的方向是两臂向后拉,并内收,要发挥肩带肌肉群的作用(主要是胸大肌、背阔肌等)。配合强有力的蹬水,使动作连贯而不间断地产生 向前的牵引力。蛙泳的动作要领蛙泳的好处就是比其他泳姿都省力,学好蛙泳的关键有两点:1.瞪腿动作,如果瞪腿不到位,就很难向前进,脚背一定要勾起来,勿把脚绷直了,不然瞪不到水,自然就不能向前进了。2.手和腿的配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瞪腿时双手是从胸前向正前方向伸直的,那时切勿用手划水,当用手向后划时,头在水上吸气,并且收腿,以此类推啊!蛙泳配合动作详细图解蛙泳动作图解蛙泳的水平式与波浪式  水上休閒活動中多半是以水平式的蛙泳(Flat Style Breaststroke),優哉的在水面游動換氣,想加速時,卻往往發現所耗的力量與前進速度不成比例,在競賽中之則見每個人以起伏波浪式蛙泳快速推進,其優點、加速的要領何在?僅以力學的觀點,分析兩種游法的差異供卓參。 定義:  水平式蛙泳:整個游泳過程中,身體水平,臀部近水面,換氣時只是頭部浮出水面,且未干擾身體的水平狀況(Flat Style a)。   波浪式蛙泳:換氣時頭、肩浮出水面,臀部位置較深(Wave Style a)。  主要差異:水平式蛙泳:收腿時臀部、肩膀保持水平(Flat Style b)。 波浪式蛙泳:收腿時肩膀出水,臀部稍低,身體從肩至膝約直線傾斜(Wave Style b)。最後踢腳時波浪式蛙泳臀部會稍微向上昇,其餘游泳的動作大致相同。  波浪式蛙泳的優點:  一、臀部入水較深,收腿收小腿即可,向前阻力小(下圖b),水平式蛙泳身體及臀部水平近水面,收腿需收大腿(若只收小腿,腳板會露出水面),阻力較大(下圖a)。兩種者游法收腿時膝蓋入水的深度大致相同。  實驗顯示上圖a水平式蛙泳收大腿時,前進速度每秒由1.5米降到0.2米,圖b波浪式蛙泳只收小腿,前速度每秒由1.8米降到0.8米。圖b的游法顯然優於圖a的游法。  二、呼吸時肩膀露出水面,可有效減少身體前進水的阻力(見圖Wave Style a)。物體阻力F= 其中ρ密度(水的密度約空氣的800至1000倍),ν前進速度,A向前擋水面積,C形狀係數。  三、肩出水面高,手臂可類似蝶泳向下(約與水平面成40度)向內大輻度半球型划水,划到較多的靜水量,附帶推舉肩膀向上,水平式蛙泳由於手臂向下划水的角度較小(約與水平面成10度),划到的靜水量較少,產生向前之推力亦小。四、上半身向下滑游時,可將腹部的水往後推,產生類似蝶泳的推進力。  討論:  水平式蛙泳好比是竹筏,緩游時省力,缺點是快游時會有較大的阻力,而波浪式蛙泳好比是汽艇,緩游時,加上起伏的動作,除了浪費體力外並無好處,但快游時前半部抬高,可減少甚多的阻力,有較好的輸出效率。兩種游法各有其一定的功能,水中活動,蛙泳想要如何游,可自行考量。蛙泳的详细介绍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泳姿,早在年前,在中国、罗马、埃及就有类似这种姿势的游泳。 18世纪中期,在欧洲,蛙泳被称为“青蛙泳”。 由于蛙泳的速度比较慢,在20世纪初期的自由泳比赛中(不规定姿势的自由游泳),蛙泳不如其它姿势快,使得蛙泳技术受到排挤。在当时的游泳比赛中,一度没有人愿意采用蛙泳技术参加比赛,随后国际泳联规定了泳姿,蛙泳技术才得以发展。 蛙泳的技术环节分: 一、蛙泳身体姿势 二、蛙泳腿部技术 三、蛙泳手臂技术 四、蛙泳配合技术 一、蛙泳身体姿势 蛙泳在游进之中,身体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随着手、腿的动作在不断的变化。当一个动作周期结束后,身体应展胸、稍收腹、微塌腰,两腿并拢,两臂尽量伸直,颈部稍紧张,头置于两臂之间,眼睛注视前下方。整个身体应以身体的横轴为轴做上下起伏的动作(见下图)。 二、蛙泳腿部技术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它的主要动作环节可分为收腿、翻角、蹬夹水和滑行四个阶段,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完整动作。 收腿 手腿是为了翻脚、蹬水创造有利的位置,同时即要减少阻力,又要考虑到手腿配合因素的需要。开始收腿时,两腿随着吸气的动作,自然放下,同时两膝自然逐渐分开,小腿向前回收,回收时两脚放松,脚跟向臀部靠拢,边收边分。收腿是力量要小,两脚和小腿回收时要收在大腿的投影截面内,以减少回收时的阻力(见下图)。 &&&& &&&&收腿结束后,大腿于躯干约成120-140度角(见下图),两膝内侧大约与髋关节同宽。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约为40-45角,并使小腿尽量成垂直姿势,这样能为翻脚、蹬水做好有利的准备。 &&&&&&&&翻脚 在蛙泳腿的技术中,翻脚动作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蹬水的效果。收腿即将结束时,角仍向臀部靠近,这时膝关节向内扣,同时两脚向外侧翻开,使脚和小腿内侧对好蹬水方向,这样能时对水面加大,并伟大腿发挥更大力量做好积极准备。 收腿与翻脚、蹬水是一个连续的完整动作过程。正确的反脚动作,是在收腿未结束前就已开始,在蹬水开始完成。如果翻脚后,腿稍有停滞,则会破坏动作的连贯性并增大阻力(见下图)。 &&&&&&&&
蹬夹水 蛙泳腿部动作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蹬夹水技术的正确与否。蹬水应由大腿发力,先伸髋关节,这样使小腿保持尽量垂直对水的有利部位,向后做蹬夹水的动作,其次是伸膝关节和踝关节(见下图)&&&&&&&& 蹬夹水的动作实际是一个连续的完整动作,只是蹬水在先,夹水在后。实际上在翻脚的动作中,两膝向内,两脚向外已经为蹬夹水固定住唯一的方向(见下图)。&&&&&&&& &&&&&&&& 蹬夹水效果的好坏不但取决于腿部关节移动的路线和方向,以及蹬夹水是对水面积的大小,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两腿蹬夹水的速度和力量的变化,蹬夹水的速度是从慢到快,力量是从小到大的。 滑行 蹬夹水结束后,脚处于水平面的最低点,这是身体随着蹬水的动力向前滑行,腰部下压,双脚接近水面,准备做下一个循环动作(见下图)。 &&&&&&&& 三、蛙泳手臂技术 蛙泳手臂划水动作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动力,掌握合理的手臂划水技术,并且使之与腿和呼吸动作协调配合,能有效的提高游进速度。它的主要动作可分为开始姿势、滑下(也可叫做“抱水”或“抓水”)、划水、收手和向前伸臂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是紧密相连的完整动作。 开始姿势 当蹬水动作结束时,两臂应保持一定的紧张,自然向前伸直,并与水面平行,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是身体成一条直线,形成较好的流线型。 滑下(抓水)从开始姿势起,手臂先前伸,并使重心向前,同时肩关节略内旋,两手掌心略转向外斜下方,并稍屈手腕,两手分开向侧斜下方压水,当手掌和前臂感到有压力时,就开始划水.抓水动作一方面能给划水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能造成身体上浮和前进的作用。抓水的速度,根据个人的水平不同而不同,水平较高者抓水较快,反之则慢。 划水 当两手做好抓水动作、两比分制成大约40-45度角时,手腕开始逐渐弯曲,这时两臂两手逐渐积极的做向侧、下、后方的屈臂划水动作。 划水时,手的运动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手向外——向下——向后运动,水流从大拇指流向小拇指一边。后一部分:手向内——向下——向后运动,水流从小拇指流向大拇指一边。 在划水中,前臂和上臂弯曲的角度是在不断的变化,其标准是以能发挥出最好的力量为准则。在整个划水过程中肘关节的位置都比手高。手运动的路线,不应到肩的下后方,而应在肩的前下方(见图)。其速度是从慢到快,至收手时应达到最快速度。 收手 收手是划水阶段的继续。收手时,收的运动方向为向内、向上、向前。手的迎角大致为45度角。由于前臂外旋,掌心逐渐转向内(见图)。收手动作应有利于做快速向前的伸手动作,并且肘关节要有意识的向内夹的动作。当手收至头前下方时,两手掌心时由后转向内——向上的姿势,这使大臂不应超过两肩的横向延长线。在整个收手动作过程中,手的动作应积极、快速、圆滑,收手结束时,肘关节应低于手,大、小臂的角度小于90度角。 向前伸臂 向前伸臂是由伸直肘关节、肩关节来完成的,掌心由开始的向上逐渐转向内,双掌合在一起向前伸出,在最后结束前逐渐转向下方。 蛙泳整个臂部的动作路线无论是俯视或仰视都是椭圆形的,并且是一个连贯、力量从小到大,速度从慢到快的完整过程。 四、蛙泳配合技术 手臂滑下(抓水)的同时,开始逐渐抬头,这时腿保持自然放松、伸直的姿势。手臂划水时,头抬至眼睛出水面,腿还是不动。只有收手时才开始收腿,并稍向前挺髋,这时头抬至口出水面,并进行快速、有力的吸气。伸手臂的同时低头,用鼻或口鼻进行呼气,并且在手臂伸至将近二分之一处时,进行蹬夹水的动作,之后,让身体伸展滑行一段距离,蹬速度降低时进行第二个周期的动作(如图)。 在蛙泳的游进过程中,一般都是一个周期一次呼吸,这样有利于机体的有氧供应,从而降低疲劳速度。需要注意:在抬头吸气前,必须要将体内的废气全部吐完,这样才能吸进新鲜氧气。 (其他游泳介绍见)蛙泳换气小知识&&&&&&&&&&&&&&&&&&&&&&&&&&&&&&&&&&&&&&&&& &(一)1、有关早吸气:《游泳》教材中,有关早吸气的论述是:早吸气即两臂划水开始时,头和口露出水面,此时将气最后吐完,并迅速做深吸气动作,继而随伸臂低头闭气。当两臂开始滑下时逐渐呼气。&&& 2、有关练习方法:《游泳》教材蛙泳教学中有关手臂与呼吸配合动作教学的练习方法的论述是:滑下时开始抬头,划水时吸气,收手时低头闭气,伸臂时呼气……&&& (二)&&& 1、在蛙泳完整配合练习时,两臂开始做动作前,人体、尤其是头部在水中所处的位置,对于初学者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时(滑行中),若身体位置较高,口部距水面较近,则完成呼吸时,练习者的口部就能比较容易地露出水面,可以在水面上获得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吸气过程。这样,对初学者心理上会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有利于完成吸气过程。反之,此时若身体位置相对较低时,口部露出水面时所需的时间就较长,那么,口部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就会相应地减少。这样,对初学者的心理上从吸气动作的完成上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在蛙泳完整配合教学初期,强调:“慢频率、低游速、小划臂,有明显的滑行与滑下动作。”据有关资料显示,人体在水中深吸气时的比重约为0.96至O.99,呼气时增至1.02至1.05。因此,滑行时闭气有利于身体上浮,而滑行时呼气,则可能造成身体下沉,不利于吸气动作的完成。&&& 3、对于初学游泳者来讲,一般情况下,由于学习游泳的时间有限,或因身体协调性较差等其他原因,教学中有时会在初学者腿部动作掌握得不太熟练时,为了赶进度就进行了蛙泳的完整配合练习。此时,由于初学者蛙泳蹬夹水的效果不甚理想,滑行时身体在水中的位置更容易偏低,完成吸气也将更加困难。&&& (三)&&& 综上所述,练习者在完成呼吸配合时,身体在水中所处的位置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心理及完成呼吸的质量。同时,在蛙泳呼吸配合练习中就应充分重视这一点。笔者认为,在蛙泳呼吸教学中,应围绕滑行时身体在水中的相对位置这一关键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进行蛙泳完整配合练习前,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吸气过程。其方法是:呼气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呼气量(口鼻同时呼气),口部一露出水面,立刻用力把气吐完.井用口快而深地吸气,呼与吸之间无停顿。&&& 2、掌握合理的腊部动作。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由于两腿在蹬夹水并拢时,腿有向下压的动作,此动作既能使身体上升,又有利于滑行,使身体在水中处于较合理的位置,可以直接影响到呼吸过程完成的好坏。在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收腿时,脚踵向臀部靠拢;②收腿时,脚掌外翻,使小腿处于垂直部位,加大对水面积;③蹬夹水的速度要快,一定到蹬到位,即两腿、两脚靠拢。&&& 3、调整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利用两次至多次腿部动作结合一次手臂动作、一次呼吸的配合练习。主要是利用两次甚至多次腿部动作来调整蹬夹水后身体在水中位置偏低的问题,使初学者尽快掌握呼吸方法,减轻其心理压力,而后再进行一次呼吸、一次手臂及一次腿部动作的正确配合练习。&&& 4、闭气滑行、吐尽吸满。在进行完整呼吸配合练习时,要求练习者闭气滑行,滑下时开始吐气,并逐渐加大呼气量,口部一露出水面,立刻用力把气吐完,在不停顿的情况下,快而深地用口吸满气。练习中,不过多地强调用早吸气或是晚吸气的方法,而是强调“吐尽、吸满。”学蛙泳在水盆里练换气在大众游泳池里,最普遍的泳姿就算蛙泳了。但是,仔细看看,很多人的姿势并不正确。奥运游泳冠军钱红对记者说,蛙泳看上去简单、易学,其实在技术上是最难的,而且在所有泳姿里是最慢的,要想游得好、游得快,非得认真学习才行。很多游泳爱好者都希望提高蛙泳技术,本报记者于是就大家常见的问题采访了钱红。  问题一:我一直不会换气,头老是抬着游,怎么样纠正呢?  答:学习蛙泳的呼吸方法应该是初学者的第一步。准确的动作是,头低下入水时,鼻子呼气;抬头离开水面时,嘴巴吸气。如果想纠正错误姿势,可以先在家里的水盆里练习。或者在游泳池里借助浮板练习。具体方法是,用手抓住浮板,腿脚的动作照做,加上换气。练熟以后,把浮板拿掉。  问题二:为什么我动作频率挺快,可还是游得慢呢?  答:游泳的时候,频率不是决定速度的惟一因素。划水和蹬水的力量也很重要。  问题三:身体是不是和水面的角度越小越好?我看到专业运动员比赛的时候,身体几乎直立起来,到底要跟水面呈多少度角合适?  答:游蛙泳,头部出水的时候身体和水面角度大;头部入水的时候,身体和水面角度小。一般的游泳爱好者,头部出水时,身体和水面呈45度角就行了。而优秀运动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力量大,上身拉起来的时候胯部几乎都露出水面。要注意的是,游蛙泳的时候,头、颈、背应该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问题四:手臂是向两侧划得角度越大,游得越快吗?  答:不是。手臂向两侧划得太大,回肘会比较困难,而且阻力太大。双手分开最大的时候夹角呈90度就可以了。而且,双手合掌向前伸的速度要快,以获得最小的阻力。  问题五:双腿向后蹬的时候,脚应该是什么姿势呢?  答:蹬水的时候,脚腕要屈,脚心充分推开水,千万不能绷着脚面。伸腿的时候,双腿要夹紧,这时候膝关节要伸直,脚面要绷直,这样向前滑行的阻力最小。所以,要想蛙泳游得好,脚腕的灵活性非常重要。专业的蛙泳运动员,就经常需要压脚面来加强脚腕的灵活性。学蛙泳,如何才能在换气后不下沉?蛙泳换气经验总结看到坛子里面很多讨论换气的问题,正好本人也是刚刚学会换气,兴奋不已,所以把自己前前后后终于学会了的过程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本人属于大器晚成,运动天赋不高,学换气前前后后大概花了5、6次的自学时间。自从会浮在水面上,一直就很苦恼换不到气,抬了两次头后就断气了。也看书,猛练,现在想起来有两个内容最关键:1、水面用嘴吸气,这个是很多人说呛水的地方,因为一般吸气用鼻子,不习惯用嘴,书上说初学用鼻夹,本人感觉鼻子呛点水后自动就不怎么通了,后来张大嘴后气也就不走鼻子了。练习的方法是找一个水深合适的地方,叉开脚、上下跳,不断的水底呼气,水面吸气,把节奏练好。2、原地滑水,开始学不会的时候,我也想学一下哪些一直把脑袋露出水面的人,这个后来想起来对换气也是有好处的,主要是学会了身体上下运动的问题,脑袋露出水面自然而然就更多了些,好像高手能将胸部以上露出水面。上面是两项基本功,这个阶段大概花了3、4次的时间,水性更好一点了,但是还是不能换气。关键的突破出现在一个突然的情况,这时候最惊喜。突破的关键点现在想起来也有两个:1、手划水的时候肘部要往胸前收,这一收头部自然就抬起来得多了,不然拼命划水很费劲。2、刚会换气的时候采用3次蹬腿一次换气,书上有说先练蹬腿,一口气手不动,能蹬8米左右再练其他的,换不到气的一个原因就是蹬腿效率太低,整个人就沉下去了,划水再不对,头露出水面时间的很少,吐气再不充分,脸上口里都有点水就很难换到气了。蹬3次腿能使身体接近水面,一抬头就能出水面了,所以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换到气的状态:手伸直,不划水,蹬3次腿,感觉脚基本上到水面上了,双手直直的往下抡,头能抬起来很高,张嘴,咬一口空气吞下去。换到一口气,就有质变了,随后就是逐步过渡到蹬1次腿,吸一口气,提高划水和蹬腿效率,吸完气滑行一下,放松,保存节奏。还有一点是没学会的时候不要着急,书上说的很多熟悉水性的练习都做一做,水性是一种使得你在水里面很舒服,很放松的能力,是要一点一点积累的,也是人在水里面的乐趣。以上是本人学换气的一点实际的体会,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
平凡的水果世界,平凡中的不平凡。 今朝看水果是水果 ,看水果还是水果 ,看水果已不是水果。这境界,谁人可比?在不平凡的水果世界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月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过年的禁忌也是不一样的。
庞凤山情感处方
TIM生命過客
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画报点击数0
文章点击数0高手揭秘 | 蛙泳的动作要领:游得快,竟然是这种“潜规则”
我的图书馆
高手揭秘 | 蛙泳的动作要领:游得快,竟然是这种“潜规则”
《游泳视频》小编
《游泳视频》小编认为:这篇文章,无论对于新手,还是高手,都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文章不仅可以作为游泳教学的指导,还可以作为非体育类企业管理和商业管理的案例。文中蕴藏的深刻现实意义,爱思考的泳友,想必会有收获!
为什么说“蛙泳是最古老的泳姿,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泳姿” &?请您耐心看完全文,就明白邓爷爷当年所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蛙泳爱好者都知道,蛙泳前进的动力,80%都来自腿的动作。
于是,聪明的奥运会选手们,在蛙泳的腿部动作上,动足了“黑脑筋”......蛙泳,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与规则的持久较量
作者:SwimChina
蛙泳,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泳姿,也是最早的竞技游泳普遍采用的泳姿。
可是,蛙泳的竞技规则却是变化最大、直到现在也仍在变化中的。纵观蛙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和游泳规则较量的历史。
1第一轮较量:蝶泳的诞生
蛙泳中出水的过程,会产生巨大的阻力。1934年,爱荷华大学的教练David Armbruster在这点提出了改进:出水时将双手向前冲出去,而不是收回来——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蝶泳的手部动作。1年之后,他的学生Jack Sieg改进了腿部动作,像鱼一样上下翻动(现在我们看到的蝶泳腿),发现二者组合之后可以游的非常快,至此蝶泳的雏形已经诞生了。
然而,,蝶泳腿的动作违反了FINA制定的蛙泳规则,不过蝶泳手却不违反。在这个时期,一些蛙泳选手开始试验蝶泳手+蛙泳腿的技术。于是那时,我们看到的蛙泳是这样的:
1936年柏林奥运会,男子200米蛙泳决赛,各显神通的蛙泳技术
由于蝶泳手显著快于蛙泳手,到1938年的时候,几乎所有蛙泳选手都开始采用蝶泳手+蛙泳腿的技术了。。。然而直到1952年,FINA才实在忍不下去了,把这种技术分了家,成为一个新的泳姿——蝶泳。自此蛙泳才又基本回到了“青蛙”的模样。。。
第二轮较量:15米线规则的诞生
由于出水过程会产生巨大的阻力,在50年代很多选手在游进过程中憋着气在水下多游几腿。。没错,就是类似在游泳池偶尔会碰到的有人从你身子下面泚溜泚溜游过去的那种技术。。。
为了遏制这种“恶习”,FINA规定蛙泳第一次出水之后,脑袋必须一直保持在水面上。然而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日本名将古川胜成功规避了这个规则:他入水以后就不出来了。。一直游到憋不住了才出来。。。他也成功夺得了200米蛙泳的金牌。
这给FINA出了个难题。。。首先,选手们除了要练蛙泳技术,还得练憋气技术,这是一项很危险的练习,容易发生“浅水昏厥(shallow water blackout)”甚至导致死亡;其次,选手们都在水下游,那观众是来看海底世界的么? 这对项目的推广显然不利。于是,FINA新增了一项规则,出发和转身之后,15米之内脑袋必须出水,并且之后要一直保持在水面上。
而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对仰泳、蝶泳、自由泳的15米线规则,出现的要晚的多。50年代的选手还不会充分的利用水下流线型减小阻力,即不会用海豚腿。因此那时候其他泳姿没有人去潜泳太久。毕竟当时的自由泳出发技术是这样的: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出发基本靠“拍”
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日本选手铃木大地和美国选手David Berkoff向世人展示了海豚腿的威力,并且分获了冠亚军。之后,基于上述同样的担心,FINA对仰泳规定了15米线出水的规则(开始规定了10米线,1991年改为15米)。而蝶泳和自由泳的15米线规则要晚到1998年才出现。
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决赛,铃木大地和Berkoff潜行30米出水
而在这之间的某个时期(博主没查到),FINA对蛙泳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出发和转身之后,只能有一次大划臂,然后必须出水并保持脑袋一直在水面上。由于一次大划臂基本不可能游到15米,因此15米线的规则对蛙泳反而取消了,这个规则一直保持到现在。
第二轮较量:我的脑袋一直在水面上?在么?不在么?
一直到80年代,蛙泳的规则都规定,一次大划臂后出水,之后脑袋需要一直保持在水面上。因此这个时期我们看到的蛙泳,颇有些蛙式狗刨的感觉: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200米蛙泳决赛,选手头部一直保持在水面上
在蛙泳蹬腿的环节,把头部完全没入水中可以减小阻力。水面波浪荡漾,如何判断选手的脑袋有没有沉没到水中,对裁判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上图中,中间的白帽子选手就有点打擦边球的感觉)。于是在1987年,这个规则也被取消了。它的取消催生了“波浪式蛙泳”技术并被广泛使用,之后的蛙泳便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非常相似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决赛,蹬腿时头部完全没入水中
然而蛙泳的规则,并未就此定型。。。
第四轮较量:一次大划臂?顺便加个蝶泳腿怎么样?
上文提到,为了让选手尽早出水,规则规定:出发和转身之后,只能做一次大划臂,然后就出水。于是在当时看到的蛙泳转身之后的标准动作是这样的: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决赛,转身之后的大划臂技术
大家肯定会意识到:这个水下技术,和如今的蛙泳大有不同啊,区别在哪里呢?对比一下今天蛙泳的水下动作: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决赛,转身之后的大划臂+一次蝶泳腿技术
没错,如今的蛙泳在出发和转身允许加上一次蝶泳腿。在这个技术的运用下,顶尖高手在出发出水的时候基本都可以超过15米线了。因此最早引入15米线规则的蛙泳,如今却成了唯一一个经常在15米线之后出水的泳姿了。
那么这个一次蝶泳腿,是怎么引入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大家所熟识的日本蛙王北岛康介了。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首次使用了这个技术动作,并获得了100米、200米蛙泳的金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200米蛙泳决赛,镜头最近端为北岛康介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北岛康介的一次蝶泳腿,以及和周围选手的对比。当时北岛康介这个动作是否合法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很多选手表示抗议,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蝶泳动作。。。然而FINA在讨论后觉得,这个蝶泳腿动作在比赛中很难判罚,因为和运动员自然出水的腿部动作区别不明显(从上图北岛康介和他旁边的第一位选手比较就可以理解了)。。。因此,干脆修改规则,认为它是合法的得了。。。于是,自2005年起,蛙泳的出发转身就变成一次大划臂+一次蝶泳腿了。
为了尽量不让蛙泳选手利用蝶泳腿的优势,2005年起的规则还规定,蝶泳腿必须发生在选手两只手分开以后。。。显然这是一纸空文,大家对照上面的图,你能看清楚北岛康介打蝶泳腿时,他的双手分开了还是没分开么?于是从2015年起,这个规则也被取消了,现在选手可以在出水过程中任何时候打一次蝶泳腿。唯一的要求是,只能打一次蝶泳腿!
第五轮较量:只允许一次蝶泳腿?我多打几次,你来抓我啊!
2005年的新规则出来以后,最常见的选手走捷径的方式便是,转身后多打几次蝶泳腿。尤其是刚刚转身的时候,当时水花大、动作多,快速的加几次蝶泳腿,裁判往往很难判别。而且即使裁判看到,在没有视频的强力证据下,判罚也面临很大压力,往往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重大比赛中尤其如此。
最著名的事件当属南非蛙王范德伯格2012年伦敦100蛙夺冠后,被很多泳迷和业内人士指责其违规多打了蝶泳腿。博主看了比赛录像,角度很难看清楚。不过范德伯格后来亲口承认了自己打了三次蝶泳腿。但他辩解称,“这么做虽然不是很道德,但是我确定很多、甚至全部运动员都在这么做”。这番言论和行径也成为了范德伯格的一个小污点,不过最终FINA并没有取消他的成绩。
但是范德伯格所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匈牙利名将、铁姑娘霍斯祖,在2014年多哈短池世锦赛上最后一个蛙泳转身就大剌剌的来了两个蝶泳腿。大家欣赏一下:
2014年多哈短池世锦赛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霍斯祖在蛙泳中违规打了两次蝶泳腿
不过,当值裁判并未作出判罚,后来也没有取消霍斯祖的成绩。
说到多打蝶泳腿违规,日本名将萩野公介也不遑多让:
2014年多哈短池世锦赛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秋野公介蛙泳中违规打了两次蝶泳腿
同样,当值裁判并未作出判罚。萩野公介在这场比赛以微弱优势战胜罗切特夺得冠军。
FINA也在针对这些违规且难以判罚的行为进行讨论,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改善出发转身的出水规则。
第六轮较量:出水时蝶泳腿不行?游进的时候也带点蝶泳腿怎么样?
别忘了蝶泳最早是从蛙泳变种而来的,而蝶泳的速度比蛙泳快得多,因此向蝶泳靠近的技巧都会给蛙泳选手带来优势,这同时也是FINA严加防范的行为。比如目前蛙泳选手广泛采用的违规动作之一就是在蛙泳腿之后,顺带做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蝶泳腿动作,为自己增加额外动力。
2012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蛙泳决赛,范德伯格的蛙泳腿结束后带着一个下压蝶泳腿
这种被称为下压蝶泳腿(downward butterfly kick)的动作,是明确违规的,可是在实际比赛中几乎没办法判罚,选手完全可以辩称这是一个难以控制的顺带动作。。。
第七轮较量:蛙泳腿,还是蝶泳腿?
上面两轮较量结果未定之时,新的问题就出现了。目前流行的蛙泳技术,蹬腿时腿部分开的距离越来越小,加上波浪式的身体前进方式,整个下半身的动作努力去接近不分腿的蝶泳动作,借用最多的水下流线型动力。把这个技术动作应用的最出色的当属去年多次打破蛙泳世界纪录的英国名将亚当皮蒂。
2015年喀山世锦赛男子100米蛙泳决赛,亚当皮蒂最后50米强力冲刺超越范德伯格夺冠
亚当皮蒂被认为是双腿分开距离最小的选手,有泳迷甚至忧虑的表示,如果FINA对这个趋势不做出些行动的话,未来我们恐怕又要面对上世纪50年代的问题了:蛙泳还是蝶泳?傻傻分不清楚。
综上所述,蛙泳是规则最复杂、最没有定型的泳姿。因此,它是最古老的泳姿,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泳姿。
相信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回合的较量。当然,任何运动的规则都是在运动员不断冲击它的边界的过程中完善、进化的。而那些最初去冲击规则边界的选手,历史将证明他们都会成为传奇。
馆藏&1019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蛙泳蹬腿不前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