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视足球的房卡怎么开

国内 (18篇)
国外 (1篇)
2016于自己是颇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个值得好好盘点一番的年份。盘点生活,除了家庭和工作之外,文化娱乐亦是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有限的涉猎范围之内,在年底凭着直觉与记忆列一份“私人最佳”文化娱乐作品榜单,并做短评,这事儿不难,希望能够成为未来的一个习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对抗遗忘。
​【最佳电影】
-《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以极致的质感与腔调,作残酷浪漫(罗曼蒂克)的表达。
-《路边野餐》(2016):​用对时间的神秘想象力,抵达记忆与幻想的最深处。
提名:《太太万岁》(194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CC修复版)、Room(2015)(房间)
【最佳电视剧】​
-The Night Of (罪夜之奔
第一季)​:这究竟是制度对人的保护,还是绞杀?
提名:Nacros(毒枭 第二季)、American Crime Story: The People V
OJ Simpson(美国犯罪故事 第一季)、Game of Thrones(权力的游戏
第六季)​、Better Call Saul(风骚律师 第二季)、House of Cards(纸牌屋
【最佳舞台剧】
-《宝岛一村》(2016大陆巡演版,保利剧院):大江大海家国劫难留下的集体伤疤,多少泪也抚不平。
提名:《唐·帕斯夸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琥珀》
【最佳流行音乐】​
​http://www.xiami.com/song/rykF232bf?spm=a1z1s..0.DCNdco
​-《告别》(李泰祥&唐晓诗, 美丽的哀愁,
1983):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提名:《赌局》(李亮辰, Op.24, 2015)、《逝去的歌》(旅行团, 10 Day's, 2015)
【最佳影视配乐】
​https://weibo.com/p/20876
​-Light Of The Seven &(Game of Thrones
Season 6 OST):充满呼吸感的杀戮华尔兹。
【最佳音乐现场】​
-崔健 “滚动三十年”
演唱会@工人体育场:不要在神坛上,而要翻滚在大地上、时代的晚上,还有新长征的路上。
提名:德国声音集萃交响乐团及合唱团——莫扎特《安魂曲》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张亦明钢琴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
【最佳书籍】【最佳音乐专辑】等空缺,主要还是读、听样本总量有限,不具备对比择优条件,希望来年勤奋些读、听,至少做到有的可评。
2016于自己是颇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个值得好好盘点一番的年份。盘点生活,除了家庭和工作之外,文化娱乐亦是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有限的涉猎范围之内,在年底凭着直觉与记忆列一份“私人最佳”文化娱乐作品榜单,并做短评,这事儿不难,希望能够成为未来的一个习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对抗遗忘。
​【最佳电影】
-《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以极致的质感与腔调,作残酷浪漫(罗曼蒂克)的表达。
-《路边野餐》(2016):​用对时间的神秘想象力,抵达记忆与幻想的最深处。
提名:《太太万岁》(194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CC修复版)、Room(2015)(房间)
【最佳电视剧】​
-The Night Of (罪夜之奔
第一季)​:这究竟是制度对人的保护,还是绞杀?
提名:Nacros(毒枭 第二季)、American Crime Story: The People V
OJ Simpson(美国犯罪故事 第一季)、Game of Thrones(权力的游戏
第六季)​、Better Call Saul(风骚律师 第二季)、House of Cards(纸牌屋
【最佳舞台剧】
-《宝岛一村》(2016大陆巡演版,保利剧院):大江大海家国劫难留下的集体伤疤,多少泪也抚不平。
提名:《唐·帕斯夸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琥珀》
【最佳流行音乐】​
​http://www.xiami.com/song/rykF232bf?spm=a1z1s..0.DCNdco
​-《告别》(李泰祥&唐晓诗, 美丽的哀愁,
1983):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提名:《赌局》(李亮辰, Op.24, 2015)、《逝去的歌》(旅行团, 10 Day's, 2015)
【最佳影视配乐】
​http://weibo.com/p/20876
​-Light Of The Seven &(Game of Thrones
Season 6 OST):充满呼吸感的杀戮华尔兹。
【最佳音乐现场】​
-崔健 “滚动三十年”
演唱会@工人体育场:不要在神坛上,而要翻滚在大地上、时代的晚上,还有新长征的路上。
提名:德国声音集萃交响乐团及合唱团——莫扎特《安魂曲》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张亦明钢琴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
【最佳书籍】【最佳音乐专辑】等空缺,主要还是读、听样本总量有限,不具备对比择优条件,希望来年勤奋些读、听,至少做到有的可评。
去年8月份起,自己在身边各路经常晒跑步朋友的感召下开始了跑步生涯,从最初的3公里都跑不下来逐渐进步到5公里、7公里、10公里、12公里,在郑开半马前,最长的单次跑步距离是17公里。然而我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的励志,是因为无论从禀赋和勤奋程度上来说,我在业余跑者中也只能算是末流水准。
跑量上:去年9月跑的最多,也不过120多公里,入冬以后勉强维持90公里上下的月跑量;转过年来的1、2月,滑雪啊过年啊之类的事情挤占了不少跑步的时间,月跑量骤降到20公里上下;进入3月,眼见着郑开半马近在眼前,才又开始强迫着自己增加跑步次数。无奈身体状态始终欠佳,单次的跑步距离都不长,直到赛前3天非常痛苦地跑了一次13.6公里,算是给自己吃了一颗争取完赛的定心丸。
速度上:只有一个字——慢,不仅配速慢,进步速度也很慢。自从跑步一个月以后平均配速进了7分之后,6分的配速对我来说就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旦速度过快,心肺和膝盖就会同时报警。身为一个胖子(180cm身高,开始跑步时195斤,最多降到180斤,近期又反弹到185斤上下),出于安全起见,我一直以6’30‘’-6‘50‘’的配速维持着自己的跑步训练,相比起身边很多人,进步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此外,我一直对核心力量训练和跑前热身跑后拉伸等做的不够认真,也从未对自己的跑姿做过系统修正,这种业余心态加上勤奋不足和很低的禀赋值,共同决定了在跑步这件事上我所遇到的现实瓶颈。当然,能力上的原地踏步并不妨碍我在跑步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去年年底我在总结14年的体育生活时,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相对于其他项目,枯燥的跑步对人精神状态的塑造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就我自己而言,每次上路跑起来都需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跑步途中也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极限,但每完成一次奔跑,无论状态是好是坏,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舒爽,更有成就感、满足感和高涨的自信心。这或许有些自我麻醉的意味,但以往那种空虚度日的沮丧感和自责情绪的的确确在跑步生活开始后离我远去了。在痛感中得到快感,恐怕才是所谓“跑步是与疲惫生活的正面交锋”背后的真相。我痛恨跑步,但又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这种爱恨交加的心态令我始终没有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所以这次郑开马拉松作为自己的处子赛(之前只参加过一次新百伦”慢跑英雄“6公里跑,算不上正式比赛),我始终告诫自己——重在参与、不要逞能、安全完赛最重要。参照此前平均配速6’45‘’完成过17公里的底子计算,如果能够以平均7分配速、总计230以内完赛,就是我可以接受的成绩。
于是,作为这样一个能力有限又不那么认真的初段跑友,我踏上了3月28日南下郑州的高铁。
28日中午,下了高铁出站时就看到很多穿着跑鞋的同行者,想必都是北京来的跑友。带着一点点兴奋,我没吃饭就直接到了领装备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随后就迎来了杯具的一个下午。许是参赛经验不足吧,但我还是要吐槽下郑开发装备环节的组织,实在不像一个已经近十年历史赛事的组织水平。我傻乎乎看着”半程马拉松装备领取处“的指示牌就跟着排队,排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快到队首了才被告知还得先排另一个队,用确认函换取一张绿色的卡片才能领装备,然后衣服和芯片还得分别领……细节不多说了,总之在排了三次队之后,总算是领齐了装备。付出的代价是脖子后面被晒伤,和因手机没电绕了很大一段路才找到预定的汉庭酒店。
傍晚和凯元夫妇汇合后吃的大众点评上评分颇高的一家老字号国营餐馆——河南食府。本来以为这里会被慕名而来的外地跑友挤爆,没想到吃饭的时候整个大厅算上我们只有两桌……饭后在二七纪念塔和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转了转,感受了同一座城市里两种典型到极致的现代化模板。
整理好装备后酣然谁去,一夜无话。
【比赛日】
过程的艰难从比赛日的开始就已注定。我们想当然地以为从酒店赶去集合地的路上会有吃早餐的地方,结果不仅没看见早餐铺,连想象中的地铁站自动贩售机也没找见,只好饿着肚子上了摆渡车,不习惯空腹跑步的我已心中隐隐觉得不妙。到了检录处,受到人群兴奋情绪的感染,倒是暂时忘掉了这些,带着嗨劲儿冲过起跑线。
前几公里基本上还沉浸在初次参赛的新鲜感中,哪怕一直被超越,我俩还乐观地猜测很多人过了10公里必然掉速,我们只要稳住配速就能在后半程超别人(事实证明,到了后半程虽然确实开始超了一些开始走的选手,但主要还是被人超)。好在速度不快,一路与路边喊着”中国队,加油“(这句口号听起来真是有种莫名的喜感)的乡村小朋友互动,聊着天,时不时还灌一鼻子旁边田里飘过来的大粪味儿,在直直的郑开大道上,靠着半年多积累下来的能力,还算轻松地跑过了12公里,这一阶段平均配速大概6‘40’‘。
困难在13公里处不期而至。我的能量仿佛突然耗尽,肚子开始不争气地咕咕叫,双腿愈发沉重,配速开始一路跌向7分开外。15公里开始,我只能跑跑走走,不断地在”跑不动了我得走几步……快走大腿反而更酸,还是跑吧……跑不动了我得走几步……“中循环,每到一处补给点就停下来喝水,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歇会儿的理由。这种越跑越慢的状态煎熬着到了19公里(12到19公里配速分别是:7’00‘’-7‘13’‘-7’19‘’-7‘25’‘-7’20‘’-7‘49’‘-8’04‘’-8‘07’‘),终于在一小罐道边买的乳酸菌饮料和一瓶渴望已久的运动饮料的能量补给下找回点状态,艰难提速,以最后两公里平均7’16‘’的速度到达终点,最后两百米还象征性地冲刺了一下。听到芯片撞线后的滴答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谢天谢地,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最终以枪声成绩2:37:09/
芯片成绩2:31:24/ Nike Running
自计成绩2:29:44完赛,基本和赛前预期的一致,但对自己有些失望的地方在于没能做到一直跑,总觉得或许当时咬咬牙能一直用跑而不穿插着走呢,毕竟实际上走的距离加起来也就不到一公里。然而后悔是没有用的,崩了就是崩了,或许再置我于那样的身体压力之下,也还是会双腿一软走上几步。
赛前想当然地觉得以半马的距离应该不需要自己准备能量胶,组委会提供的补给应该够吃喝了,然而现实是半马终点完赛后才有吃的,如果没吃早餐又不自备一些能量补给,半程路上几乎没有进食的条件。不过也不能全然归咎于没吃早饭,以我对自己这段时间身体状态的观察,恐怕即便吃了早饭,过了15公里也还是会跑崩。
经此一役,我对此前期待的年内完成全马的目标不再乐观,冷静地以适应半马强度为短期目标。同时,为了减少膝盖和腿筋(说不准专业名词)的压力,继续降体重刻不容缓,核心力量训练也不能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两个月后的秦皇岛半马对我而言依然不做成绩上的期待,只求完整地”跑“下来。
视频日记在这里:
PS:一个小插曲——在大约18公里处我俩眼睁睁看着一只530兔子抽筋,估计是退赛了,不知是什么心态作祟,好像这一幕还给自己增添了点挑战全马的信心。
2014年,是我对自己少有的感到满意的一年。
考虑到2013年下半年虽然正式参加工作,但在12月以前都是见习状态,所以严格意义上,2014年算得上是我的职业生涯元年。这一年里,工作上的我逐渐适应角色,也逐渐承担起更多的工作量,但总结起来,大部分交办的任务还是在本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战和压力并不算很大。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作为初入职场的我,应该有更长远的谋划和准备。不过考虑到当下的双重身份,想的太具体又面临重大不确定因素的尴尬,索性现阶段以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走一步看一步,期待机遇与运气的眷顾。
事业前景尚不明朗,但这不能够成为忽视业余生活的理由。准确地说,我对自己的2014感到满意,是对自己2014年的业余生活感到满意,再精确一些,是对自己2014年的运动生活感到满意。
虽然一直都以体育爱好者自居,2012年下半年也曾经靠爬山和健步走成功减肥30多斤,但纵观自己27年的人生,无论从参与项目的数量还是行动力上,2014年对我而言都是体育生活爆发性成长的一年,因此我将2014年命名为自己的“体育元年”。套用工作总结的格式,现将这一定义所涵盖的内容分项目总结如下:
一、自行车:
本人2014年的日常锻炼是从把日常通勤方式从地铁逐渐改为单车开始的。对于颐慧佳园往返金融街的日常通勤线,选择坐地铁固然省力,但事实上并不省时。算上两端往来地铁站的步行,通常单程净时间需要55分钟到1小时整。同时,早高峰时间局促、晚高峰复兴门站进站安检常年排长队,2号线与6号线换乘繁琐等,都是地铁通勤里有些糟糕的体验。这样的背景下,加上我看着去年10月份买的那辆美利达长期在家吃灰感到不爽,过完年后突发奇想地尝试了两次骑车上下班,发现虽然费些体力,但比起坐地铁来又快(单程平均30-45分钟)又自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单车通勤的频率从每周两三次逐渐发展成为常规上下班代步工具,如今气温已至零下,仍是如此。最初一段单车通勤的日子里,能明显感到体脂含量在下降,不过到后来身体习惯了每日往返18公里的运动量后,体重又重新稳定。本以为每日18公里的骑行量不足以改变什么了,没想到8月份的常规体检带给我惊喜——几年前体重飙升时“患上”的、此前历经两次减肥都不曾消灭的轻度脂肪肝,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而上半年我尚未开始跑步,登山也只是偶尔为之,究其原因只能是骑车上下班这件事在身体上潜移默化作用的效果。
来年里,不可避免地将要面对居住地的改变,对于骑车上下班,我的计划是只要单程不超过15公里,都尽可能地坚持下去,且在通勤之外有所拓展,往返近郊和骑车爬山都可以尝试一下。
二、高尔夫球:
高尔夫这个项目原本离我的生活很远,但2012年夏天在消费温都水城套餐时第一次接触就产生了好奇心,诧异于怎么想打到这个小白球这么难!后来我到处团购练习场体验券,靠着淘宝的半套低价杆打了不少练习场。最终在去年底落脚在颐泉高尔夫练习场,办了一张8000个球的年卡,在今年开春后以至少一到两周一次的频率认真练起了小白球。鉴于高尔夫球教练费用太高,这一年我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纯靠自我摸索,在反复枯燥的练习中改正并提高。高尔夫是一项跟自己身体较劲的运动,因为没有人教,我只好在练习场各种偷师,不知对错地较着劲调整自己的挥杆(期间经历两次较大的挥杆感觉调整)。相信请个教练的话也许会少走不少冤枉路,但毕竟数目不小,我宁愿把这预算用在未来买套杆上。令我感到颇为自得的是经过这一年里累积七千多个球的练习,我对自己在冬季到来前达到的水平感到基本满意——虽然仍时不时地搞出离谱的左右曲,但相对扎实、弹道正直的击球已占多数,全挥杆下7号铁稳定在110-120码、9号铁在100码左右、P杆70-80码,短切也在逐渐练习。
来年里,考虑到半套杆里的主力7号铁在本年最后一次练习时杆头被我生生打断,终于是时候出血买套完整球杆了。另外,总在练习场里闭门造车也不是个事,希望能选个便宜点儿的球场至少下场个两三次吧,体验下绿色鸦片的真实魅力。
三、跑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微博、朋友圈里逐渐开始有很多朋友上传跑步相关的照片、截图。我起初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玩儿得了这个,毕竟自打上学以来,跑步留给我的一直是痛苦回忆:中考前是1000米还是多少米的测验,苦苦训练才勉强及格;本科时的5公里更是每次都跑的死去活来,后来索性破罐子破摔掉队偷懒。能对付着跑完5公里,已是我此前的极限水平。虽然我对自己的徒步耐力有一定自信,但对于奔跑,我从未奢望更多。随着朋友圈里越来越多人晒出跑步相关的东西,我在8月的某一天突然脑子不知道怎么抽的风,决定挑战一下自己,跑起来试试!第一次尝试毫无意外地萎了,不过真要给自己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坚持了下来点赞。如今回想起来,才短短三个多月的跑步生涯,每个阶段的心理预期都事实上落后于能力的提高:起初是连跑带走6公里,提高了一点之后觉得能坚持7分钟/公里的配速每次跑六七公里就可以了,后来不知不觉间完成了第一个10公里跑。此后,速度和距离在起伏间提高,随着小伙伴凯元的加入,如今每周至少一个10K
已成为常态。除了在家附近公路上绕圈之外,我的跑步主场也从海淀公园、马甸公园转移到了北京跑步圣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距离最远达到17公里,距离半马似乎只有一步之遥!说一步之遥或许有点夸张,但不夸张地说,经过这小半年的跑步,自己目前的心肺功能和体力耐力正处于我有生以来的巅峰水平。相对于其他项目,枯燥的跑步对人精神状态的塑造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就我自己而言,每次上路跑起来都需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跑步途中也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极限,但每完成一次奔跑,无论状态是好是坏,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舒爽,更有成就感、满足感和高涨的自信心。这或许有些自我麻醉的意味,但以往那种空虚度日的沮丧感和自责情绪的的确确在跑步生活开始后离我远去了。在痛感中得到快感,恐怕才是所谓“跑步是与疲惫生活的正面交锋”背后的真相。我痛恨跑步,但又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来年里,3月末的郑开半马已报上名,人生第一个半马赛事已在不远处,因此我计划冬季坚持每周不小于20K的训练量保持状态,进入3月后在赛前完成一次半马训练,赛后依旧保持每月80K-100K的跑量,年底争取在北马中第一次挑战全马。
游泳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尴尬的项目,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蝶泳以外其他泳姿都能游,但都是入门水平,尤其是自由泳,很难坚持连续游50米以上。2014年下半年重拾游泳纯粹是跑步的附产品,因为我做不到每天跑,也担心大体重下跑步过频将有损我的膝盖,所以我需要找到另一个有氧项目来在跑步间隔天里让膝盖休息并保持体能。由于凭员工卡能去八中游泳馆游泳是单位工会的一项福利,于是每周一次的游泳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了我的日程之中。最初游过几次之后我感到有些无奈,蛙泳觉得无聊,自由泳能力又始终原地踏步,为此我专门找到身边的游泳好手家亮在人大游泳馆指点了自己一次。此后,我有意识地改进之前的错误动作,自由泳能力逐步提高。截止到12月初八中游泳馆装修闭馆前,自己已经基本能够不间断地用自由泳慢速游上个两三百米,中间配合几个50米冲刺,对提高无氧能力有所帮助。再有,从此番重拾游泳的一开始我就下决心要摆脱以往的鼻夹依赖症,强迫自己不用鼻夹,如今已经在忍受中慢慢习惯。
来年里,我希望练到自由泳连续1000米-1500米无压力,进一步优化动作和划水效率,游得更轻巧些,为还很模糊的铁三计划打好基础!
五、乒羽、足球
作为和同事下班后休闲放松的项目,对于乒乓球和羽毛球,我并没有为了提高水平而专门进行训练,完全是在娱乐中提高。回溯2014年以前的十年,乒乓球总共我估计也就玩过不到20次,羽毛球更是几乎从未上手。在2014年,这两个中国普及度最高的球类项目能够零散地进入了我的日常体育生活,这终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足球打小时候踢到现在,虽然没什么长进,但毕竟是我心中的第一主项。无奈身边一直没有定期组织的团体,球衣球鞋只好长期吃灰。今年夏末有几个周末跑去清华跟老姜他们的小伙伴一起拼场,总算找回点踢球的乐趣。
来年里,乒羽依旧会和同事小伙伴们一起娱乐打,足球也争取多找机会拼场踢,再就是希望能够将跃跃欲试而未果了好几年的网球正经学一学,不枉我半个网球迷的自我定位。
自从08年初体验后,我对滑雪一直挺喜欢,但水平始终停留在犁式,断断续续地以每年一两次的频率滑着,从中收获的乐趣也比较有限,直到今年3月我赶在雪季结束前第一次去了南山滑雪场。比起家里的千山滑雪场和我此前在北京去过的军都山滑雪场、八达岭滑雪场,南山雪的质量真的是好太多了,因此这次惊艳的南山之行令我回味良久,以至于刚刚9月份,我就思念起南山并期待雪季的到来。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越发强烈,终于,按捺不住的我在雪季尚未到来的APEC假期第一次跑去乔波室内滑雪馆,三周后又去了一次。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两次在乔波并不优质的雪道上的有意识的枯燥练习,令我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从犁式、半犁式向平行式的初步转换。12月伊始,在南山开业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完成14-15雪季首滑。平行式入门后再从南山中级道下来的体验带给我极大愉悦,并且更加坚定了我进阶滑雪的决心。同高尔夫相似,滑雪也属于技巧性很强,一旦具备一定能力后就对从事者年龄要求没那么苛刻的运动,换言之,这也是一个可以作为终身运动的项目。对我而言,本来计划要用一个完整的雪季来完成从犁式向平行式的转变,因此这个质变的提前到来令我感到非常振奋。于是在过去的12月里,每周末的滑雪日程一直是我周中最大的盼望。雪季至今,我已经去了南山三次、万龙八易一次,并在上周末第一次找了教练指导,不仅收获了技术上的指点,也在教练的称赞和鼓励中有了继续滑好的更大信心和动力。
雪季稍纵即逝,期待自己做的就是去珍惜每一个周末,争取去一次崇礼。来年里,希望平行式在练习中愈发熟练,节奏和动作都有提高,然后我再想一想下一步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拥有一套自己的雪具!
要对2014说再见了,我对自己的这个“体育元年”,感到自豪。
【前奏】继上一次婺源赏(油菜)花欢乐游后,时隔两年,欢乐旅行团再次组团出游。憋了两年势必要放个大招,考虑到国内景区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可以预计到的人潮人海,我们决定争取实现一次出境旅游(同时也是我的第一次出国游)。由于大家分别身处京、浙、深港等地,权衡之下认为还是一海之隔的日韩作为目的地比较靠谱,鉴于日本旅游签证申请起来比较麻烦,锁定韩国成了最为现实的选择。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次济州岛的休闲游,无奈只有北京直飞性价比还可以,从上海和香港出发直飞济州岛的机票价格都极其高昂且时间不理想,最后决定只在韩国本土,或者说只在首尔周边转转。之后无非就是订机票办签证,查攻略做功课和订旅店订路线的工作就由纯金大导游婷仔自告奋勇地担当了。所以我除了走之前在网上确认了一下到底住在什么地方之外,直到下飞机都还没有对这几天到底玩点啥有过概念。
伴着皇马大胜拜仁时隔十二年后再入欧冠决赛的兴奋,一早开车到单位,上午抽空去附近中行换了一部分韩元,午饭过后直奔机场。到了机场出发大厅才弄明白本以为订的国航,实际上是和韩亚航空的共享航线,一路无话,飞行时间不长就到达仁川国际机场。仁川机场目测和首都机场T2规模相近,但远没有首都机场的熙熙攘攘。我无聊地在到达大厅和出发大厅楼上楼下转了两圈,等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把卢小毅金小婷从出口盼了出来。会和后直接地铁半个多小时到达弘益大学站,拖着行李走到订好的Cozzzy
Guesthouse,发现从上海飞来的刘工已经等候多时。小旅店还算整洁舒适,只是分给我们四人的房间略小。此时虽已11点多,但为了庆祝在首尔成功集合,一顿夜宵是少不了的,于是在地铁站口原生态的小吃摊棚吃了些蒸饺、炸鱿鱼和炒年糕一类的东西,算是风味并非美味。回旅社后三位男士分别干掉一罐韩国啤酒后洗漱睡觉。
由于没有行程的压力,四人几乎是按照北京时间睡到自然醒才动身。出门前在旅社租了一个LTE制式的移动无线发射器,俗称Egg,此货为我们整个旅行过程提供了完整的网络支持,在此补一个赞。出门之后本打算直奔首尔站,无奈还没走到地铁站某位小姐的肚子就饿得撑不住了,本着赶着逛赶着吃的既定方针,就近在一家咖啡厅(Cafe
Burano)吃了顿早午饭。饭后先去首尔站买了之后往返釜山的高铁票(可惜的是去釜山的票比较紧张,只买到了站票),接着坐地铁到达明洞。
明洞的特点就是热闹,此时的我们还没有购物的动力和压力,只是大体上按照从南往北的方向纯逛,期间在明洞天主教堂巧遇一场教会婚礼。虽然听不懂韩语,但唱诗班在哥特式教堂中的咏唱还是令我直起鸡皮疙瘩,送上一份祝福的同时,就不知道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看见四个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便装游客乱入观众席是何观感了。从教堂出来后四人步行沿着乙支路一路向西走到了首尔市厅大楼。新的市厅大楼号称首尔新地标建筑,不过这种玻璃面的抽象建筑在国内实在是见怪不怪,里面除了一面几层楼高的大型绿化墙之外,甚至没有台北市政厅更有意思。与新市厅大楼一墙之隔的是老市政厅改造而成的首尔图书馆,楼前的首尔广场上支起了灵堂,首尔市民排着长队前来对在前不久沉船事故中遇难的同胞致哀——悲伤的韩国。老市厅楼内很简单,倒是顶层的天台是个妙处。我们在顶层的咖啡厅分食了一份红豆冰沙后沿着“韩国长安街”世宗大路北上,边走边琢磨吃点什么。金导在TripAdvisor的指引下寻到了首尔金融中心(SFC)里一家评价较高的烤牛肉店,几份鲜美的烤牛肉和冷面、拌饭吃得我等团员大呼过瘾,此行最奢华一餐堪称物有所值。
吃饱了肚子继续步行北上,先后路过清溪川、李舜臣将军像、世宗大王像,两侧是美国大使馆、世宗文化会馆和政府中央厅舍,一直走到“韩国天安门”光化门。然而夜猫子兼吃货团最伤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旅游根本没什么时间规划,进了光化门才意识到夕阳西斜,景福宫已经关门了……无奈之下只好到门口的国立古宫博物馆(听着跟故宫博物院好像)里面转了转。出来后天已擦黑,本想着去世宗文化会馆里看看结果也关门了,于是打了一辆出租车直达当日最后一个目的地——南山N首尔塔。
在首尔塔的故事比较无聊,主要是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排队买票、排队坐缆车、排队坐电梯、排队下山……首尔塔号称全球第十高塔,但过于朴素的造型很难给我们这些见惯了东方明珠和小蛮腰的天朝子民带来惊喜,同样,没有超级大厦点缀的首尔夜景也势必要逊色于浦东、港岛甚至台北,当然或许韩国人不这么认为。从山上下来后四个人都略感疲惫,又找不到出租车可打,只好步行回到明洞附近坐地铁,中间又在首尔站经过一个长途换乘,才回到弘益大学站。返回旅社的路上去吃了一顿迷你烧烤,为的是了却前一晚路过时闻到烤蚬子味道而生的念想。或许这是一家纯面向本地人的小店吧,店里的菜单既没有英文也没有图片,点菜过程非常艰辛,最后好不容易弄明白这里并没有烤蚬子可吃,不过我们还是凭感觉点了一份烤鳗鱼一份烤“过江龙”(谐音,后来搞清楚事实上是一种长相猥琐的“长鱼”),老板服务热情周到,也算给这一天的旅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为了避免前一天饿着肚子出门的杯具,早起之后用旅社免费提供的食材DIY了煎蛋土司的早餐,然后带着电子蛋开始新一天的旅程。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南,第一站是地铁驿三站附近的LG艺术中心,不过这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LG展厅,只是一家很常规的剧场,上午时分也是其一天中最冷清的时候。出来之后我们误打误撞地路过一座比起明洞圣堂更现代也更宏伟的天主教堂,这之后就是沿着江南富人集中居住的若干小巷找寻传说中的国技院。期间吃了一顿中国料理(炸酱面、炒面、冷面),领略了格式风格的私家宅院,只恨到头来循着Google
Maps也没找到这个看上去就在驿三公园旁边的国技院到底在哪儿。放弃寻找国技院的我们粗略逛了一下具有一定江南Style的“江南站附近俱乐部”,街上满满的都是穿着校服的、不知道几点钟放学出来的、三五成群的韩国中学生(大部分是女生),韩式潮范儿果然是从娃娃抓起的。与一众俱乐部一街之隔的是超级企业三星的总部大楼,四人在其楼下的三星d'light体验店里玩儿了个把小时,不料出了门发现天色大变,有下雨的兆头,于是大家当机立断地决定取消去蚕室看棒球的计划。
返程的地铁等了好久,上车之后一位热情的大爷主动和我们用英语交流,告诉我们赶上了地铁故障(后来看新闻才知道是追尾了),在后来的攀谈之中了解到他是自己有家公司在中国有生意,因此60来岁的他不仅没有退休还每年往返广州很多次。大爷十分愿意交流,有了这番友好对话,我们返程的地铁才显得没那么无聊。四人下地铁回旅社稍作休息,而后放下包拿上伞,这天晚上只逛弘大夜市。弘大夜市的热闹形态我翻遍记忆库也找不到国内合适的类比对象,只能说真心太热闹了。我们没去凑购物的热闹,满脑子想的都是吃的热闹,正赶上近期《来自星星的你》在国内火得不行,一顿炸鸡啤酒必然是此行不可错过的一餐。在金导的Trip下,四人按图索骥地找到一家弘大附近最受好评的炸鸡店饕餮了一番,该说不说,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炸鸡,跟麦当劳肯德基之类快餐厅炸的不是一个路数。酒足饭饱之后继续逛夜市,无奈我们对弘大夜市最著名的各种夜店没什么兴趣,很快又没什么可转了,巧的是在逛一家商场的时候发现顶层有家电影院,于是有了一场说看就看的电影——原生配音、韩语字幕的《超凡蜘蛛侠2》。电影的设定和节奏都很奇怪,不多说,散场时已经午夜时分,而此时的弘大夜市附近仍然人来人往车流不息,首尔的夜生活令我刮目相看!
这一天要赶路,所以早起之后照例DIY早餐,饭后把部分行李寄存在旅社的柜子里,之后出门直奔首尔站。在首尔站的美食广场解决一顿午餐(终得一吃的石锅拌饭、跟辛拉面方便面一样味道的拉面,还有只要有卢小毅就会点的冷面……),之后逛了逛已经被改造成现代艺术展览场地的老首尔站,又逛了逛乐天超市,然后不知不觉就上了火车,少了一个在候车大厅排队检票的过程还真有点不习惯。因为只买到了无座票,本以为将是一次辛苦路程,没想到韩国高铁在车厢连接处还有两个临时座位,加上我又在行李架下面找到了一个意外的“栖身之处”,总体上也算没怎么遭罪。
傍晚时分抵达釜山,下车后直接坐地铁到事先预定的一家Motel办了入住,而后回到地铁站等着和刚从国内回釜山的地陪陈小茜会和,《新锐》06、07编辑部部分成员竟在釜山重逢。由于大家略感疲惫,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去赏海云台夜景,只到釜山大学校周围转转。看来韩国大学的商圈聚集效应是相似的,釜大周围的夜生活与弘大周围区别不大。五个人痛快地吃了一顿烤猪肉配清酒,吃遍韩式猪牛鸡的目标已基本完成。饭后照例逛了逛夜市,又去釜大校园里转了半圈,对比校园外的灯红酒绿,釜大里面冷清得有些夸张,天下年轻人都是一般爱玩的多爱学习的少。釜大附近有一家Snoopy主题咖啡厅,算是与此前在弘大附近偶遇的一家Hello
Kitty主题咖啡厅形成呼应,大家在门口合影留念后话别休息。
按照此前的约定,欢旅团一早和地陪小陈在某地铁换乘站集合后直抵海云台。在小摊吃了口早饭后没多远就走到了海滩,三位男士用脚简单感受了一下拔凉拔凉的海水,这里远没到可以游泳的季节。海滩周围有不少奇怪的亭子,直到听了陈导关于海云台是如何一片“智能海滩”的经典讲解,才知道我等天朝子民真有必要自正三观啊呵呵。海云台整体上感觉和大连的星海公园有点神似,我们沿着海边的栈道一路走到当年召开APEC峰会的会址,一个泡菜坛子般形状的建筑。很难想象这个小小的会场是如何做到接待那么多国家元首和随行人员在此开会的,韩国人想必一定会以此为傲。值得称赞的是海云台为登山健步者铺设的塑胶路面十分友好,可惜婷仔虽然经历了中大校园山路的日常锤炼,还是显出体力不支的症状,以致在最后去某个隐蔽景点时,只好再次祭出欢旅团猜拳爬坡的法宝……中午陈小茜在海云台附近做东请我们吃了一顿豪华炖骨头,又送我们上了回首尔的火车。在这般他乡遇故知的背景下,这次釜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仍然足够欢乐。
一路昏睡回到首尔。此行最后一个晚上计划中的主题只有购物一项,不料到了明洞之后习惯性地先找到小陈推荐的一家炒鸡店吃饱肚子,出来之后再走到乐天免税商场已过9时,人家下!班!了!所幸误打误撞地发现了一家小型免税店,刘工在此有些收获。回到Cozzzy
Guesthouse后四人挣扎着在汇率和相互之间的混乱关系中算账分账,到最后我也没太弄清个中逻辑,虽然或许糊涂账也是欢乐行的一部分,但我们还是商议决定下次再出去玩提前齐钱到一个人处管账。
最早出发的刘工趁我们没睡醒就溜之大吉,一如他美丽的外号。余下三人一同起床,DIY了一顿最后的早餐。我吃罢出发去机场,在各家免税店间奔走不停,总算赶在登机之前购齐了物。至于卢先生携夫人在多呆的一天时间里是如何疯狂血拼的,虽未见但不难想象这一过程中的血雨腥风……
【尾声】此行结束不久后纯金大小姐终成合法卢夫人,二人婚后又将开启一段超级蜜月旅行,所以这次泡菜国之旅算得上是一次婚前“闺蜜主题旅行”?Anyway,我关心的只是——下次,去哪儿?
经此一战,手握两个大满贯冠军、跻身过世界排名TOP3的李娜基本可以被称作中国职业运动员中最高成就者,换言之,历史最伟大的中国职业运动员。
这并非过誉。如果娜姐能够在退役之前再拿一座大满贯或是登上TOP1,这个称谓不仅将在这个时代坐实,甚至在可预期的十到二十年内,也不会有人威胁到她的历史地位。
首先,划定比较范围是很重要的。职业竞技体育是这个这个星球上最具竞争性的一项事业。奥运会项目众多,但兼具高度的职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体育项目却少之又少,而且是经过长期客观选择后的结果,网球就是其中之一。放眼世界,也只有足球、篮球、高尔夫球、赛车(F1)、职业拳击、自行车等少数项目中可以诞生享誉世界的伟大运动员,这正是我们赞美马拉多纳、乔丹、伍兹、费德勒、舒马赫、阿里乃至(没有承认服用禁药前的)阿姆斯特朗们的原因。当然这不是说博尔特和菲尔普斯不如以上那些名字一般伟大,但他们的成就与声望来自奥运会,而奥运会从基因里是提倡业余体育的。从这一点上看,所从事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优秀运动员在成为业内翘楚之后所能拥有的历史地位,李娜无疑在这方面占了一点“便宜”。
在中国体育的语境下,我们习惯于以奥运金牌的数量和意义来衡量和评价运动员,新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也的确出现了一批在所从事项目中兼有冠军数量与统治力且享有很高声望的顶级运动员,比如李宁、邓亚萍、伏明霞和林丹。我承认抛开项目,就竞技能力与比赛气质而言,邓亚萍可以算是一个意志加强版的李娜,林丹甚至像是费德勒+纳达尔的合体版,但不幸的是(幸运的是),他们生在中国体育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中,来自世界范围的竞争与关注比起网球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网球是一项极其个人主义的运动,别看每次冠军领奖发表感言的时候都要感谢团队,但正如李娜那本自传的名称一样,更多的时候运动员能做的只能是“独自上场”。放在整个职业体育里比较,也只有高尔夫球、斯诺克的个人化程度与之相近。隔网运动里的乒羽都是允许教练赛中指导,拳击也有回合间的指导,F1和自行车虽然个人作用很突出但基本算是团队运动,而网球四大满贯赛不仅不存在赛中指导,甚至对球员包厢成员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有严格限制。当然付出这样的代价是有回报的:一旦网球运动员闯入大赛决赛并夺冠,享受几万名观众的欢呼与掌声,捧杯的同时还能来段获奖感言,那种“集万千宠爱于自己”的成就感真是想一想都一身鸡皮疙瘩,相似的场景我只能想到NBA总决赛里颁发FMVP的环节。扯远了,说这些的目的是想表达,相对于团队项目,身处个人项目中拿到顶级成就对于评价运动员的历史地位也是有加分的。这就涉及到评价李娜是否是中国最伟大职业运动员时她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多持争议观点的人一定会提及的另一名伟大的职业运动员——姚明。
世界第一运动是足球,而中国第一运动是篮球(注:当然从纯粹的群众普及度上或许乒羽还高点,但综合考量商业性、职业化程度和社会关注度,现在应该是篮球),这既和中国足球自己不争气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姚明有关。在NBA这样顶级职业体育联盟的中上水平球队打上主力,本身对于亚洲球员来说就已经是很伟大的成就了,对于中国体育迷而言,更是近乎举国关注。相比于女子网球,NBA的竞争性无疑更强,影响力也更大。客观地说,姚明以他自己的能力和勤勉在NBA取得的成就,已经几乎做到亚洲球员所能达到的极限了,作为一个中国运动员,他为整个中国体育带来的影响力也几乎到了极限。但遗憾的是,他缺少杀死争议的硬指标。你可以说NBA每年只有一个总冠军,而大满贯每年有四次,概率不一样,但没得到终究是没得到,这并非苛求,而是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像男子运动就是比女子运动要更具影响力更加分一样残酷。所以综合各项因素,如果比较一满贯的李娜和姚明的历史地位,我倾向于投姚明一票,但如果比起两届大满贯在手的李娜,我认为姚明至少需要一个西区冠军才能压过李娜。当然这一切早已不再有可能性。
说李娜这份历史地位在可预期的一二十年内也很稳固,其实是个痛心的估计。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虽然近年来职业联赛搞得欣欣向荣,但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们都身处三十年来的最低谷,即便从现在开始政策对路苦心经营,没个十年也很难出现顶级运动员。下一代职业运动员在各自项目里冒尖的不过丁俊晖、冯珊珊两人,斯诺克虽然在中国广受欢迎但世界范围内仍是小众项目,高尔夫则刚好相反,在世界范围内是主流项目但在中国受众太有限。和保龄球、地掷球、藤球、板球、壁球这种项目同列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旗下,这两个项目的尴尬之处可见一斑。当然,如果小丁能稳居世界第一个两三年,或是小冯能打出曾雅妮在2012年的成绩,或许还可以讨论讨论,但这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综上,李娜在中国体育的大环境里所受的非议太多了,但历史最伟大中国职业运动员的投票中,她无疑是更配得上的那个选项。
你无法说一个年度进69球的超级巨星配不上金球奖,只能说他集体荣誉方面的瑕疵令人稍感遗憾。
首先我对金球奖被纳入FIFA评选这件事略有担忧,但总体上持赞成态度。无论你心中FIFA的形象怎样,事实上被刻着FIFA抬头的那尊金球奖杯就是会比原来烙着France
Football刊标的那尊更显高大上,更具世界体育范围的影响力。合并了金球奖之后的国际足联颁奖仪式,是体育世界里最具分量且吸引最多关注的年度颁奖盛会。相比之下IOC旗下没有类似的仪式,而劳伦斯奖固然声望很高,却终究属于民间组织活动,ESPY奖也是同理。
这种纸面上很美看起来双赢的合并遇到的问题就是,FIFA毕竟是个政治性很强的组织,虽然布主席在很多事情上有着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但一旦涉及到选举和投票,每个成员国组织必然享有同等权利,这几乎是无法妥协的原则。在FIFA和《法国足球》共同颁奖的年代,从评选规则上看,更具传统的金球奖相当于一个“欧洲前沿足球观察员眼中的赛季MVP”,而后来者世界足球先生则更接近于一个“各层次足球竞技从业者心中近两年最棒的球员”。如今的FIFA金球奖评选,看起来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每个投票人的选票权重却被进一步分散。投票人在填写选票时的严肃性是否会因此降低,多少还是有点令人担忧的。FIFA规定的投票截止日正值欧洲主流联赛的半程收官前后,亚非拉等低水平国家联赛此时则多数已经处于假期,各国家队队长和主教练们能以怎样的心态填写选票本来就很微妙,如今又加上记者们一起投,大家面对手里那张选票能有多慎重,这点很难乐观。
多年前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名超级巨星以超凡的表现同时赢得荣誉与关注时,FIFA的评选结果基本与《法国足球》一致;而一旦出现一位名气稍逊的球星表现优秀并豪取锦标,或者豪取锦标队伍中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一员,FIFA的评选结果很难马上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比如饱受非议的03年齐达内,再就是斯内德三冠王进不了前三,以及西班牙欧洲杯+世界杯三连庄换不来一个金球奖,还有今天里贝里五冠王进不了前二。此外梅西和C罗多年来持续的顶级发挥使得其他超级球星难以获得更高的曝光率和声望。现在很多人对梅西和C罗的二人转感到厌倦,并怀念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其实如果遮起这两个人过分耀眼的星光,我们身处的同样是群雄并起的年代。单就攻击手而言,在我看来范佩西、伊布、阿圭罗、法尔考和苏亚雷斯,都堪称个人能力超群的一代巨星,都在某些年份拿出过金球奖级别的表现。这几个人比起早年间斩获金球奖的前锋们(比如欧文、舍甫琴科)未必差,甚至更强。即便在中场攻击球员中比较,我也认为在纯竞技层面上,伊涅斯塔和里贝里是比内德维德更杰出的球员。所以怪只能怪梅西和C罗连年开挂,更难得的是还各有进步,他们积累的声望在各国家队主教练与队长心目中必然已经记下了很多先入为主的印象分,除非这俩人某一年明显掉队,否则如果他们每年还能刷进球数据至少到40+,金球奖前三名就只剩下一个可以争夺的席位了。
让我们来替FIFA操操心,设想一种更能令人信服的评选规则(虽然并不必然产生令人信服的结果):既然世界杯决赛圈的参赛名额是按照各大洲的不同的足球水平来分配的,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对国家队主教练、国家队队长这部分选票做分大洲的加权计算,所得结果与媒体选票各占50%,相加得出这一年的金球奖人选。这个方案既涉嫌地区歧视,又很复杂,且没有传统可以借鉴,我相信讲政治的FIFA不是没想过,只是很难有勇气摆上台面讨论罢了。
所以,你只能期待其他顶级球星用足够杰出的表现拉近和梅罗之间的差距,对于他们而言,首先荣誉是必须的,其次数据上不能输太多。
一不留神,这里居然已经杂草丛生了一年有余。
首先,又是懒惰的一年!懒惰年年有,2013却只有一个。
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有些年份相比于其他年份会有着更加重要的纸面意义,当填写简历和各种资料的时候,眼前的四位数字会反复地提醒着你——要牢牢记住这些年。比如,1987年,出生;1994年,上小学;1999年,小学毕业上初中;2003年,初中毕业上高中;2006年,高中毕业上大学;2010年,本科毕业上硕士……这些年份就像在我这根生命的麻绳上打的一个个结,或许并没有多大的起伏,但每当用手捋过,总能瞬间将触觉从指尖传递到心头;这些年份也像是一张张的标签,告诉你自己也告诉这世界你的身份,类似**年生人、**级学生、**届毕业生的标签。
2013年将成为我生命里一个很难摆脱的标签。在这一年,我离开求学7年的大学校园,告别19年的学生身份,正式参加工作。未来的简历里,可以没有哪一年小学毕业、中学毕业,但一定少不了要写到:2013年毕业于……,在……参加工作。所以,2013,或许是我前半生最大的一个“节点”。多少有点遗憾的是,这一年如此关键,却过得并没那么充实。
回想起来,我的2013竟是从一场宿醉开始的!在12年的最后一天与损友团体在成府路上某饭馆喝酒跨年,紧接着在13年第一天就难受了大半天,差点耽误了陪老妈看刘欢演唱会的事。借着12年12月时在托县的反思,我从1月开始逼迫着自己动笔写起毕业论文。每天至少800字的自我约束很快起到了作用,当除夕前夜回家前,手握两万字左右的论文半成品,我才长出一口气,带着只有此前三分之一的恐慌感回家过了个基本踏实的年。其中年前一周在静园独居的日子印象颇深,厕所窗户上的玻璃被风吹掉后找不到人修,只能自己用塑料袋和购物袋糊上对付,是那段白天上班、晚上码字时光里最有趣的插曲。
年后的日子比较平淡,在给论文凑字数的持续努力中迎来了自己26岁的生日,然后在4月初和WW一起去天津陪老妈看了一场汪峰的演唱会(那会儿汪峰还没惹上“上头条”的官司)。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头几个月里,豆瓣阅读+Kindle推送的组合带给了我很不错的阅读体验,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了很多中短篇作品,后来随着亚马逊中国关闭豆瓣这项服务而告终。
到了5月,决定了租房的地点。今天看来,颐慧佳园的小窝作为我为离开校园所打出的最重要的一个提前量,虽然代价不菲,但无比成功。当然,5月里对自己来说最具历史性意义的事是——答辩!经此一役,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毕业的向往了!
6月只有一个主题:毕业。好多细节一时间都想不起来了,众多事情裹挟着人往前走,印象比较深的是儿童节在骄阳里逛园博园的毕业出游,那天可真晒。7月放了个短假,22日正式去高井电厂报到,为期一周的入场教育培训后,直接到了检修部电气队开始见习。此后的四个多月过得无比舒服,在那超nice的苏班长的手下,虽然各种高压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也没少跟着去干,但也享受了不少零零散散的“小假期”。悠哉悠哉地到了12月,年底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点:先是户口终于落下,用了7年多、上面写着2006级哲学院本科字样的身份证被派出所收走,我就这样从中关村人变成了广宁村人;随后在一纸借调令之下,自己又回到金融街,要面对的是更快的节奏、更多的加班,和更值得期许的未来。
落户之后就该是安居乐业了,可这些在北京,都还有点远。好在自己足够幸运,这一切并不会那么令人悲观。让我想想……这个主题下的2015年,我看好你噢!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把还有6个多小时就要到来的2014年先过好。来吧2014,我等着呢,元旦那天我会好好在办公室里跟你say
昨天开始的一场初雪,打落了北京秋日里的大半树叶,地上一大片黄叶一大片绿叶,踩在脚下可没有生机勃勃的意思。按说已经到了养秋膘准备猫冬的时节,我却突然想到,一个多月之前的那次香港行,似乎已经渐渐模糊在这季节的更迭之中了。那么,为了避免自己时过境迁的遗忘,照例将这次在香港的走马观花记诸笔端。
虽说机票和旅店都是提前好些日子就订好的,但一个人的出发还是不免会有些紧张感相伴。带着一点点对陌生语言文化环境的未知与好奇,乘着南航巨无霸A380健硕的翅膀,在吃了顿中规中矩的航空餐并听了两段不那么好笑的相声之后,我终于降落在东方之珠的岛面上了。由于这次去香港属于参加浩夫婚礼的一个顺路行,我并没有像此前的若干次专程自助游一样提前做足详尽的规划,想着反正第一天只有一下午可玩的时间,而且晚上和婷碰面了之后再商量也不迟,因此下飞机后的全部想法就是要顺利找到并入住事先在Booking.com上订好的、位于尖沙咀重庆大厦的Reliance
Inn。彼时天飘着小雨,潮湿炎热的第一感觉和进入飞机舱之前那北京初秋凉爽的气候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在告诉我——你又回到夏天了。接着在机场换了不多的港币,便按图索骥地找到巴士车站,买票上车,本以为只要安心等待车到九龙,没想到路上还小遇波折。
先是我发现似乎这机场巴士车里并不像此前听说的那样把冷气开到十足,甚至……还有点……热,直到看见旁边的人也有点坐立不安面露焦虑时,我意识到这车肯定肯定是出了点什么问题。问题很快就被找到了——我坐在巴士一层的最后一排,而这排座下面就是车的……发动机(猜测是辆天然气动力的车)!为了防止屁股被烫焦,我正琢磨着要不要往前面的座位挪挪时,巴士突然在机场高速减速靠左停车,原来是前面一辆相同路线的巴士抛锚了(不会也是因为发动机过热吧),我们要“营救”上一车的乘客。于是巴士里瞬间挤满了人,过道也没了位置,我只好继续忍耐着屁股被烘烤的滋味,此时车外暴雨如注,我心想这旅行可没开了个好头。一路热乎乎地入了九龙,上了弥敦道,陆陆续续有乘客下车,我才换到靠近后门的位置,一面看着街景,一面提醒自己千万别坐过站了。
还算顺利地在尖沙咀下了车,第一时间有点蒙圈,因为要找的是重庆大厦,而我想当然地以为大厦的名字都是在最高处的楼体上挂着的,于是我打着伞费力地边走边向上看,而弥敦道人行处的宽度又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角度看清尖沙咀一众高楼的全景,最终我在折返了两次之后终于发现路边一个不大的门牌上正写着“重庆大厦”的字样。而这,正是一段纠结体验的开始……一进重庆大厦我就有些恍惚——这儿是香港么?印度人和黑人是这里的主体,只有比例不高的香港人或是在兑换货币的窗口后点钞,或是在上上下下的电梯口前维持秩序监看摄像头画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咖喱味道,不但没有咖喱牛肉饭那么勾人食欲,反而让我稍有反胃的感觉。带着满心的不安,我找到了旅馆提供的电梯方向,一起排队的一色是魁梧的黑人,狭小的电梯轿厢装不得太多人,我只得与若干黑人兄弟一起挤在一处。即便不带有任何种族主义的偏见,但当电梯门缓缓关上,我还是不由得菊花一紧暗自叫苦:莫非***要交代在这儿了?当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糟,我还是活着找到了预订的那家旅店。本以为网络预订时又要求打印订单又说可以直接出示APP页面显得十分高端、现代,与之配套的应该是精致的前台和港妹服务员。当然随着这一路上楼的所见,心里已没了更高的期待,但是,当发现前台只是一把椅子,而店家老板不出意外地是对黑人兄弟,并且拿出了一个手写着我的入住信息的笔记本时,我还是稍稍地震惊了。这还不算完,在一番蹩脚中式英语vs印度英语的交流后,印度兄弟热情地给了我两把钥匙,并引着我到了一间屋子。对于这间屌丝小屋,我没有拍任何照片,但绝对会清晰地记住它很长时间的,公平地说,卫生条件不算特别差,就是和网上提供的图片比起来,太太太不同了!当然,人在异乡,我也不会与异国朋友交流这些的,当时想的就是临时再换地方恐怕也来不及了,今天先这样吧。
关上门,试着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换了件T恤,换了双鞋,换上短裤,决定不管怎样,还是得背起包走出去。幸运的是出门发现雨已经停了,那么就依照婷给出的建议,直奔港岛中西区。重庆大厦最大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核心且交通方便,从这里步行到天星小轮码头只要不到十分钟。走到天星小轮的码头,维港和港岛就直入眼帘了,只是午后时分感到有点饿,为了不耽误时间,就近在7-11买了份三明治和一瓶零度可乐,等船的时候就狼吞虎咽地吃下,没想到这竟成了此后两天的标准午餐解决方案。上船之前在旅游服务中心拿了几份地图,上了船没多久就驶过碧波荡漾的维港,在中环码头登陆。出码头后沿着给行人设计的天桥没走多远就是ifc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高楼,香港成为国际化都市和金融中心的立身之本——中环,就在眼前。第一步造访位于ifc二期内部的Apple中环旗舰店,里面毫不意外地熙熙攘攘,但还是很容易地找到了台iPhone
5体验机把玩了一番。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用iPhone
5拍了几张照发了微博,不做久留地直奔中西区。逛中西区基本上按照香港步行指南的旅游小册子上的路线暴走,在这片老香港气息最足的区域开始了这一行的“走马观花”。以“走马观花”来形容这次的旅行方式是有些像的,仰仗着这个夏天锻炼出的徒步长走能力,我次旅行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一种按图(小册子)索骥(景点)的方式在进行——走到一个地方拍个照,再走向下一个地方拍个照,也可以说有一点像“定向越野”。这样玩的好处在于我更多的时间以脚步而不是交通工具穿行于香港的大街小巷,似乎更灵活、接地气,而且消耗热量;不好之处在于在实际步行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完成线路,仿佛会关注“见到”多过“知道”,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现在回忆起来,即便有照片在旁边提示,如果没有那本小册子提示,很多景点我还是没有很深的印象了。
中西区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又细又高的“筷子楼”,半山扶梯也很有特色,都爹利街的煤气路灯也就那么回事(不过我没等到它们亮起来),倒是很意外地在离路灯不远的一个街角偶遇西门子厨卫家电的展示店,进去膜拜了一番我最欣赏的白色家电品牌的顶级设计,算是个惊喜。转了一大圈之后又走回中环,在汇丰大厦、中银大厦一带边转边琢磨怎么联系下班之后的婷。Wifi连不上,电话挂不明白正着急呢,她的电话到了。碰头之前各自走岔了路,最后还是在汇丰大厦下面互相发现,想到此前若干年我们欢乐旅行团在华东、湖北、陕西、山西、江西的行与安、聚与散,这一刻终于在婷如今的大本营香港相见,顿时感到一种神奇。
晚上随着她一起坐轨道巨陡的小火车上了太平山,拍了几张夜景,吃了份云吞面,再出去的时候不想雨又哗哗地下了起来。恩,台风确实要来了。我俩只好又坐小火车原路返回,下了山一路涉水总算走到地铁站,而后在尖沙咀下,又去商场超市买了些洗漱吃喝的必需品,别了婷,回到屌丝小屋。回屋挂锁冲凉,看着不到二十寸的小电视里的东方卫视,感觉似乎离大陆也不是很远。入睡时分窗外雷雨交加,我其实已经做好未来两天的旅程恐怕要被台风暴雨弄黄的心理准备了。
因为原本心里约摸着台风暴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也就没有做早起的打算,不料接近10点钟醒来后撩起床边简陋的窗帘,似乎出了阳光也没了雨声,摸起眼镜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不由得心里一亮:天公作美,旅行可以继续了。简单计划了一下行程,决定上午主要去参观中文大学,下午逛逛九龙“油尖旺”。出了门,先到隔壁的一家大家乐(此行三顿早餐均在此)吃了顿港式早餐,而后直接上地铁奔新界。中文大学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香港高校,很多原因,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很有意思的是中大的那站地铁名字就是“大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港铁还没有其他大学的站点,就把这个泛指的“大学”给了中大作为专属名词了。
刚从地铁站出来,第一眼就看见了那座著名的**女神像,此处省略若干字……中大依山而建,整个校园估计得有一二百米的海拔差,我决定不去蹭校车,还是用脚来爬上爬下。校园里面没有太多值得说的,我以新亚书院为主要目的地,一路爬上去发现就一个巨大的水塔算是标志性的建筑,继而又到学校正门拍照留念,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两个校徽胸针,最后又绕去中大的书店打算买那本中大出版社出版的高华遗著《红太阳》,却没成想居然没有,只好悻然作别,中午为了节约时间吃了随身带的面包,没多做停留就乘地铁原路返回九龙。
油尖旺徒步也是个走马观花的过程,我选在太子站下车,按照小册子的指引一路边走边看了雷声春小楼、花墟、女人街、上海街、天后庙、若干旧址、柏丽购物大道、九龙清真寺、K11大楼、星光大道等等,算是把以弥敦道为中轴的九龙油尖旺地区由北向南地溜了一趟。中途在上海街饿到不行,吃了份生煎包,感觉煞是美味。逛完没太大感觉的星光大道后,我又来到天星小轮码头,一看距离婷下班还有一段时间,遂决定先去湾仔一带转转,于是坐上去湾仔码头的小轮再渡维港。在湾仔下了船,一路步行,先是绕着会展中心走了一圈,看了传说中的金紫荆广场和回归纪念碑,接着向金钟、中环方向步行,一路参观立法会综合大楼、港府总部、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大楼、香港大会堂等,终于又走回婷公司所在的兰桂坊附近。此时真是觉得有点累了,围着兰桂坊转了一圈,竟发现一个“兰桂坊休憩处”,开心地买了一大听冰百威,坐在休憩处的长凳上喝起了解乏酒。想不到附近的一家pizza餐厅还有开放的wifi信号连得上,引得我如获至宝般地上了会儿网发了微博。等到婷下了班来休憩处找我时,啤酒刚好喝完,于是随着她到一家她颇为推崇的日式面馆。这家面也的确不错,特别是面汤极为浓稠带味,加上这一天走得太辛苦了,这碗面吃得极香极有幸福感。
饭后和婷边聊边逛,坐小轮渡回九龙,在星光大道看了一场“幻彩咏香江”的灯光秀,观众很多,但其实还有点无聊。看完灯光秀,和婷又在海港城闲逛,在无印良品收获了几张餐布,又在一家书店意外收获了在中大没货的那本《红太阳》。夜色渐深,我也倦意来袭,于是与婷在地铁站话别,回到屌丝小屋冲洗一番却没能早睡,反倒一期东方卫视的《顶级厨师》给我看得津津有味,节目结束才沉沉睡去。
这一日照例没能早起,也照例在出门之后在大家乐吃了早餐。由于前一日走得太猛,且这一天打算主要转转港岛其他地方,所以决定好好利用一下交通工具。于是先是小轮渡港到中环码头,而后选了一辆途经港大的西线观光巴士上了车,一路穿行在中西区,路过很多第一日去过的地方,也路过了些像孙中山纪念馆这样此前没到过的景点,但我目标明确,一路未作停留,直到抵达港大才下了车。港大与中大相似,也是依山而建,落差极大,但因地处港岛市区,相比中大而言校园布局更紧凑,老建筑更多,更有味道。我目标不是很明确地在里面转了大半圈,在老校区和所谓的百周年纪念校区都看了看情况,也见到了那根传说中的国殇之柱,随后照例买了校徽留作纪念,离开了这所香港最优秀,甚至可能也是华人世界里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
在港大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又等到一辆来时那路的旅游巴士,坐上后绕了一圈又回到了中环码头。此时刚过正午,在中环码头见到一辆Big
Tour巴士正在候车,于是匆匆忙忙又买了三明治果腹,购单程票上车(不过我没有买那种24小时内无限乘坐票,因为我只打算也只有时间坐一圈)。坐在观光巴士的二层,车在行进,我也戴着耳机听着即时的讲解。这一路又路过很多前一日在湾仔和中环走过的地标,没到跑马地就进了香港仔隧道。出了隧道,就算是港岛的南部了,巴士车一路途径海洋公园、浅水湾,我因兴趣不大也就一直按兵不动,直到赤柱才下车转了半个小时,美丽楼和赤柱市集都特色有限,我也就又搭上Big
Bus Tour回到中环码头,后面半圈应该也转了些地方,但我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路,也记不大清都有些什么了。
下了车算计着时间还来得及,于是坐地铁向东行,在天后站出来,下一站维多利亚公园。进维园前我先造访的是位于维园对面的香港中央图书馆,是个随便进的所在,环境也不错,只可惜来不及细逛就出来了。到维园当然主要是要看看这儿的中央草坪,原因你懂的,此处依然可以省去若干字,只是这中央草坪可比我想象中的小多了,目测也就海淀公园中央草坪的三分之二大吧。出了维园,步行直奔不远处的铜锣湾,由于已是一身臭汗又没有干衣服更换,想到晚上要和婷与小苏两位美女同餐,我迫切地需要一件新衣服。就这样在铜锣湾的崇光SOGO买了件三叶草的T恤换上,不久就又感到饥肠辘辘双腿发软,只好就近在一家港式云吞面店吃了碗面垫垫肚子。天色渐暗,我抓紧时间坐地铁又回到了中环,与婷会和后到中银大厦再与小苏相见。如今在中银香港工作的小苏可与当年那个我高一时的斜前座不可同日而语了,非常靓丽职业的打扮与中环这个地方的气质十分相符。小苏和她的两位同事请我和婷在中银香港的员工餐厅吃了顿金融业白领晚餐,关键在于能混进中银大厦吃顿饭,我其实已经把这理解成一个旅游节目了。
饭后的节目是随着四位美女按此前的计划坐上“叮叮”(有轨电车)去跑马地看赛马。四位大陆美女虽混迹于香港的年头或长或短,却都是第一次来看赛马,我呢本想小赌一把,结果进了跑马场发现一时半会儿很难研究明白怎么玩。只好学着老外一样买了一大杯啤酒边喝边看。跑马地的观众席算得上是泾渭分明,盯着屏幕、手里拿着纸笔的多是以赌马为生活方式的香港人,拿着啤酒三五成群地说笑的基本都是各路外国友人,于是我们五个在这样的氛围中稍显另类。看了两圈赛马后大家也算尽了兴致,再看下去估计还是一样的套路,也就达成了撤的一致。出了跑马地一路步行到铜锣湾上了地铁,我将婷和小苏送到尖东站,三人又在站口闲聊半天,扯了不少高中师生圈子里的新闻旧事,感到这样的相聚不仅是一晃十年的“时过”,也真算得上是从钢城到港城的“境迁”了。作别她俩,我回到屌丝小屋收拾一下行囊后也就洗洗睡了。
早起照例在大家乐吃了早餐,托着箱子背着包告别重庆大厦,走到红磡站,坐上地铁,中午时分抵达罗湖口岸,出关进了深圳境内,此次香港之行也就算画上句号了,粗算一下时长,刚好三天三夜。
DAY 1():
一早5:30按约定时间集合,披星戴月地坐校车前往机场;到达T3后办理各种手续,安检、边检一番后又坐T3的轨道摆渡车外加长距离步行,才到了登机口,此时开阔的机场上空朝霞满天,一行人虽疲惫却不免兴奋,借着等待的时间简单互认,待到朝霞散去之时排队登机,正式踏上此次美丽岛之旅。空中飞行一路无话,只有飞机上的大屏幕时不时地通过动画告知我们此时已经飞过了那些省份的上空,三个小时左右以后的午后时分,载着我们的这架国航飞机稳稳地降落在桃园机场。阴郁伴着小雨的天气丝毫减不下初入台湾的兴奋感,过了“中华民国”这道边检,从内容到形式,我们就都算是在“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境内了,于是人民币换台币变成第一要务,换得十数张蓝色的台币千元大钞后,心里也就踏实了。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四年级学生许兄陈品到机场接机(此后十天陈品兄全程陪同直至送机,令人感动,致谢致敬!),领着我们搭大巴车从桃园机场前往台北,这一路稻田、汽车、山峦、建筑满目新奇,不知不觉间到了此行前三天的住所——政治大学国际学人会馆,在此陪访领队政大东亚所助教张姐与我们见面会合,见面礼就是一盒糕点外加珍珠奶茶,解了我们饥肠辘辘之急。匆忙搬着行李入住后,我也正式觅得未来十天的室友腾仔。
出了住处,我们就直奔第一个行程,搭着一辆公交“专车”(怎样有的一个公交“专车”,我至今不知)从政大到了位于台北市政府办公楼的台北探索馆。探索馆内以介绍台湾以及台北的地理、历史、市政、民情概况为主,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一个多媒体影厅里以360度全景+旋转坐席的形式看了一个有关台北市的宣传片。探索馆里“探索”个大概之后,我们又简单“探索”了一下近在咫尺的台北市政府办公处,甚至幸运地在当地熟人的引领下坐电梯到了市长办公室所在楼层围观了一下那间曾走出过阿扁和九哥的台北市长办公室。虽说当时已是下班时间,郝市长本人更是未得见,但台北市政府开放办公的服务者姿态仍给了我很好的观感。晚餐地点就设在台北市政府地下一层的元福楼餐厅,意外的是在这样一个看上去像是政府招待餐厅的地方,整个大堂同时段除了我们团队的三桌之外竟只有一两桌生意,或许公务员和市民一样更喜欢夜市吧;这是此行第一顿正餐,大陆客人的食量完败于台湾主人的盛情,刚拍拍鼓鼓的肚子放下碗筷,服务生又笑着给端来两盘新菜,呵呵,此刻的纠结谁人能懂?
吃饱喝足走出台北市政府时天色已黑,南面不远处的台北101大厦灯光熠熠,不过下一个目的地并非那里,而是西面不远处的国父纪念馆。于是青年们步行到国父纪念馆,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美学与共产党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不言而喻却又一言难尽,有意思的是国父纪念馆里面是中山先生端坐的铜像,外面的公园空地上就是热闹的城隍庙会和喷泉灯会,这一幕颇值得玩味:国父先行者俯视着其乐融融的台北市民,或许会欣慰于三民主义和宪政民主之梦在这片他生前仍是日本殖民地的宝岛上终究没有落空吧。此后一行人等原路返回并继续步行至台北101大厦,受时间和天气的制约,我们没有去高处的观光层,只在最下面几层满是奢饰品店铺的高档商场转了转,就集合坐公交车去了附近的信义诚品书店。信义诚品书店并非24小时营业那家,但规模很大,据说是全台最大的书店,短短几十分钟,虽不够认真浏览一圈,却够体验到出版自由的环境和精致待书的气质,桑德尔一本《Justice》的英文原版和中译本居然可以同时在原版书和人文社科类两个排行榜上进入畅销排行榜前十……台湾的书贵,许是因为读书的氛围更高贵吧,我承认,羡慕嫉妒了。别了信义诚品后搭公交返回政大招待所,洗漱一番后入睡,与台北共眠。
DAY 2():
一早起来在招待所一层的咖啡厅用早餐,三明治薯条红茶虽是冷餐,却都极对我的胃口,此外早起看电视的时候看到有一华裔小伙儿打NBA的画面,问了腾仔才知这小伙儿叫林书豪,当时正是林书豪神奇表现的第一场,没想到之后在台的九天,这个名字……爆发了。饱餐之后步行到政大综合院馆北楼11层的一间教室,简短的开营仪式后,上下午两场专题讲座成为了这一天的主要内容,中间也有参观政治大学校史馆和午餐享用池上便当作为点缀。上午魏艾教授主要介绍两岸经贸,下午邱坤玄教授主要回顾了美中台三方的政治关系变迁,由于政大东亚所的老师多以研究大陆中共政权的政治经济为所长,且此类学术交流不受意识形态的敏感限制,因而两场讲座无论从叙事方式还是所涉内容来讲都很能引我共鸣。
下午讲座结束后参观东亚研究所以及社科图书馆,此后简单游览了一下不大的政治大学校园,买了些纪念品后搭公交车到政大附近不远的猫空缆车动物园站,坐着缆车扶摇直上,20分钟左右后到了山上的猫空站。猫空本是欣赏台北夜色的胜地,无奈雾气深重,只能在朦胧中看见山脚下的些许灯光。东亚所寇所长很有情趣地在云端山上一家名叫“四哥の店”的日式餐馆设下欢迎晚宴,恰好团队成员宇彤当日过寿,当然要一番美食美酒和美味蛋糕。饭后浓雾开始消散,甚至能隐约看见远处的101,众人从猫空依次乘缆车下山,转乘公交回到住处,又选择性地尝了政大附近摊点的一些小吃后回屋休息。
DAY 3():
上午按计划依旧是专题讲座,年轻的王信贤教授多年参与台湾民意调查,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这些图表对理解当代台湾民众的心态很有参考价值。中午张姐率队到木栅三老村,本计划吃一家面点小吃,不巧那家关门休息,于是改吃一家鹅肉专卖,口味蛮独特。餐后乘豪华巴士驱车40分钟到达新北市平溪区的菁桐白石村,细雨中途径若干影视剧的取景地北海道民宿,步行至怀旧风格的菁桐火车站,一面了解此地的矿区文化,一面在这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取景地拍照留念,继而又乘小火车到十分站下车,往返静安桥,最热闹的一幕是我们在铁路穿行其间的十分老街各自写下心愿,随天灯放飞,有个“十分幸福”的寓意在其中。傍晚时分,众人在十分站上火车,一路坐到暖暖的下一站八堵下车,转乘另一路火车至台北车站,再转乘捷运到剑潭站,下车不远便是大名鼎鼎的士林夜市。
此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融入士林的茫茫人海中,在子怡的带领下一路逛过地下的小吃城和地上的夜市,边走边吃。不久之后我发现夜市被称作“观光夜市”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胃容量毕竟有限,哪吃得过来那么多种类的小吃,吃饱撑着了当然需要步行观光,以便消食啊。士林夜市真是够大够热闹,我的经验就是最好能几个人分食一小份小吃,这样还能多品尝几样,再就是饮品要适度少喝,否则的话那种看见想吃的又吃不下的滋味实在很煎熬。总结起来,这一晚吃的有大饼包小饼、大肠包小肠、蚵仔煎、青蛙下蛋、花枝汤、十全排骨、火焰菠萝、马卡龙饼干、甘梅薯条等。逛完士林夜市后我又抓紧时间在一家“台湾大哥大”的门店办了一张七天有效期且上网不限流量的手机卡,此后七天畅快的有网生活就此得到保障。再晚些时候,吃不下走不动的我们这一小组在士林站上捷运,又在公馆站转乘公交回到政大招待所休息。
DAY 4():
一早吃罢早餐后按计划带着行李集合登上旅游大巴车,一路向南,途中吃了午餐,在午后时分抵达南投县埔里镇,先后逛了埔里酒厂、中台禅寺和纸教堂。埔里酒厂以酒文化为卖点,可看之处不多;中台禅寺的现代化则完全颠覆了我对佛教寺庙的想象定式,乍看之下更像是天主教堂,金顶恢弘高耸,天王殿四根擎天神柱被宿城四大天王的形状,释迦摩尼像由红花岗岩雕成,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外面更像教堂、里面更像博物馆,不看内容很难以为是寺庙;位于桃米生态村的纸教堂很有味道,其间的柱子和圆柱形长凳都是由高密度牛皮纸所制,最早是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兴建的产物,使用期限到达后移建到埔里,串联起了日本阪神和台湾“921”两大地震的震后重建,新奇之余也给人一丝悲悯的温情。
离开纸教堂后继续乘车南下,一阵盘山道过后不久眼前便闪出山峦之中平静的湖面,这就是日月潭了。日月潭果然美,但不是那种九寨沟般的惊艳之美,而是一种明亮与通透之美,可以感到舒畅中的宁静。我们在北岸的水社码头登船,路过湖心小岛,在玄光码头第一次登岸,吃了著名的炫光寺金婆婆香菇茶叶蛋,又爬到半山腰登高观景,奇妙的是太阳西斜进入云层厚,刚刚还晴朗的湖面迅速升起雾气,当我们下山重新上船时,日月潭依然宛若水汽氤氲的仙境。再次上岸是在日潭东南岸的伊达邵码头,码头岸边颇多酒店饭庄,我们晚餐吃在一家邵族文化村,席间还有邵族歌舞表演,视觉听觉味觉都得到了享受。餐后入住原是“反共救国青年团”活动中心的日月潭青年活动中心(即国际青年旅社)。当晚被安排住进一四人间,四人中算我在内两个陆生,加上港生腾仔和台生陈品,两岸三地的青年此行第一次共宿一室,也是值得记住的瞬间。
DAY 5():
早上照例集合吃饭,登车后恋恋不舍地告别日月潭,第一站是日月潭脚下西南方向不远、以木业和火车站闻名的车埕小镇。可能是因为去得很早的缘故,整个观光区似乎只有我们一队游客,因此清晨的车埕小镇显得格外安宁,当年因木材生产和铁路运输而繁荣的这里不复喧嚣,池塘里鱼鸭共嬉,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别了车埕后巴士车继续南下,中午时分进入台南界内的台江生态园区,首先在一处由海盐堆积起来的小山包逗留,盐山不大,但应该够咸。而后来到一座码头,众人穿好救生衣,上了一艘大型管筏,顺着台江西下,一路观赏岸边红树林,而后在一无人小岛登陆,步行不远,豁然开朗,原来眼前已是台湾海峡的大风大浪。理论上所处位置越过海峡的正西方向就是大陆闽粤交界之处,近些还有澎湖列岛,可惜地球是圆的,目之所及只是无尽的海浪,有那么一个瞬间,竟然有点想家了。在无人小岛上短暂逗留后逆流而上原路返回,上岸后店家夫妇支起四个炉子,外加若干筐蚵仔,我们只好干起了杀生果腹的勾当。
海鲜下肚后不久,众人乘车进入台南市区,抓紧时间直接到达安平古堡,赶在古堡关门前进去匆匆浏览一圈。安平古堡原是荷兰人所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又依次为官邸,可惜如今只剩下些残垣断壁,像样点的建筑都是日据时代所建。出了古堡已是傍晚,于是在古堡附近的台南老街边走边吃,台南特色的虾饼和虾卷都有不错的口味,晚餐更是直接吃的台南小吃宴,但比起食物,这顿饭配的绿瓶弹珠汽水给了我更深的印象。饭后入住台南火车站旁的台南大饭店,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先是结伴逛了会儿附近的商场,后来又打出租车去了与其他地方夜市大同小异的台南大东夜市,转了一圈后回住处休息,完成了这紧凑的一日。台南给我一种特别生活化的感觉,这个台湾最早的中心城市虽然已经不再是王城首府,但依然像个昔日的贵妇穿行于平民的菜场,淡然却不失端庄,世俗却不失秩序。
DAY 6():
早餐后登车离开台南,没用多长时间进入高雄市区,直抵西子湾,并徒步登高至山坡上的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这官邸为旧时清代英国领事馆的官邸遗址,依山而建,风格古朴,号称是全台第一栋洋楼。在此高处既可与高雄灯塔遥遥相望,亦可俯瞰国立中山大学的校园,更能远眺高雄市区的林立高楼和高雄港的三两游轮,还有西子湾外的湛蓝海水,只恨停留时间太短,来不及认真地记下这一刹那的风光。上车后出高雄,途中路过美丽岛事件发生地的十字路口和爱河,匆匆一瞥后继续南下,午后时分进入屏东县境内的恒春半岛。
恒春半岛即是台湾岛的最南部的突出部分,南部皆由隆起珊瑚礁构成,因属热带区域且一年四季温度都在20度以上而得名“恒春”。这一路从北向南都在减少着装,终于至此换上短衣短裤,体验到热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垦丁国家公园位于恒春半岛的南侧,是台湾唯一拥有海域和陆地的国家公园,是台湾本岛唯一的热带地区。我们依行程先到猫鼻头公园,据说以那块形似猫鼻头的礁石为界,分开了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而后众人乘车沿着垦丁大街抵达鹅銮鼻公园,中间也曾在尼克松石处逗留照相。鹅銮鼻是台湾岛事实上的最南端,公园内自然风光极佳,蓝天白云下是大片的草地椰林,还有造型清新的鹅銮鼻灯塔,以及海边非常富有层次感的珊瑚礁石。在鹅銮鼻公园内兜了个圈后,我们坐车到不远处的垦丁青年活动中心办理入住。垦丁青年活动中心由一个个小院落组成,建筑风格很有味道,号称精典闽南式传统建筑住宅博物馆,我和腾仔住的屋子竟在一个狭窄的封闭过道内,配上紧急出口的幽暗绿光,夜里在外面看起来极为灵异。众人卸下行李后迫不及待地结队出发,目的地就是青年活动中心附近的一处天然海滩。这处海滩并非理想浴场,虽说岸上细沙绵绵,但水中密布礁石,不过此处景观实属上品。西斜的夕阳给天边的晚霞渲染出美妙的颜色,也给海浪涂上了粼粼波光,恰好这一天又赶上西洋情人节的浪漫时令,不免生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情绪,凝结在时空的尽头。小伙子们玩儿嗨了,没有人带着泳衣,却不断有人被抛进海水里,终于我也没能“幸免罹难”,呛了一口湿了一身地爬上岸来,固然咸涩,但我得说这是我喝过的最干净的一口海水。
晚餐后大家自行结伴游逛垦丁大街,正好赶上不知哪里的一所中正高中来垦丁搞毕业旅行,更增添了青春和热闹的氛围。回到住处依然有热闹可寻,垦丁青年活动中心的公共区域非常讨人喜欢,所以有人在开茶话会,有人在玩杀人游戏,兴趣不大回房休息,自助了一把洗衣烘干才睡去。
DAY 7():
这一日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旅行巴士载着我们一路向北,朝辞垦丁夜底台北,中途只在鹿港用餐并停留。大佑一曲《鹿港小镇》让我对这个地方慕名已久,但真到眼前了发现完全不是歌词让我想象的那个样子。当然,作为故乡的鹿港与作为旅行对象的鹿港一定是不同气质的,这个小镇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原始,但依然处处可见她古朴的一面。鹿港风大,因此街道大多狭窄而扭曲,以便减弱进入城市的风力,我们便顺着这些蜿蜒的大街小巷,边走边看地在鹿港灯会、鹿港老街、龙山寺和摸乳巷等地留下了足迹。
晚上回到台北时已是七点多,大家匆匆吃了一口牛肉面后被领到台北免税店各自选购物品,小吃货变身购物达人,也有所斩获,直到免税店夜里九点关门。大家离开免税店乘车到达之后三天的住处——台北国军英雄馆。国军英雄馆是为中华民国国军开设的国营,毗邻西门町商圈,在总统府背面不远处,对面就是台北宪兵总队,地理位置很核心但内部设施一般,比较有特色的是处处看得到国军文化的痕迹。入住后与腾仔、小明又结伴步行至西门町商圈,不过时候已晚,商铺都在陆续关门,只好悻悻而归。
DAY 8():
上午弹性行程,大家按照目的地不同分成若干小组,我们选择去总统府、中正纪念堂一线。这一对人马从国军英雄馆出发,步行经最高法院、国史馆,从背面绕过总统府,沿着凯达格兰大道途径二二八和平公园、介寿公园、台北宾馆、外交部、张荣发基金会大楼(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在景福门右转,路过国家图书馆到达自由广场、国家音乐厅、国家戏剧院和中正纪念堂。台湾的政治文化中枢就在这一线上,中华民国虽偏居一岛,却不能放下威仪,或许这一线的建筑论恢弘大气的程度甚至比不上大陆某些省份四大班子办公楼的聚集之地,但那份自居道统和法统的尊严感却清晰可见,透过雨后温润的空气都能嗅得出来。当看到二二八纪念碑就树在总统府不远处,甚至会感到这座府里的政权是有真正合法性的。在自由广场离开大队伍,打车直接到免税店又转了个把小时,而后打车直奔台湾大学正门,与所有团队成员会合。由于到得较早,还抽空在台大门口的一家联经书店买了那本《毛泽东执政春秋》,打算回学校后找单老师签个名。
众人到齐后进入台大校园,有若干台大某两岸交流社团的同学作为陪同,先到台大学生活动中心用自助餐,而后参观台大校园,以台大总图书馆和校史馆为主。台大校园没有想象中大,但建筑风格非常一致,都是沿袭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的老楼样式,不过据说算上拥有的林地农地,台大所辖的土地占台湾全岛面积的百分之一,很有些大地主阶级的范儿。参观结束后,一行人等来到台大第二学生活动中心作交流。台大几位学子介绍了他们有关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文化的一些情况,随后以主题分组各自交流,热闹一阵过后算是完成了下午在台大的研习任务。解散后去台大纪念品商店买了几张明信片,又到台大正门补照几张照片,而后进入台大门口的诚品书店选书,并在达到目标后结账离开,在台大附近的小吃街解决了晚餐。本来计划晚上到敦化南路那家24小时营业的诚品书店看看,但折腾一天下来两人都有点精疲力竭,于是乘公交回到国军英雄馆。
DAY 9():
这是在台湾待的最后的完整一天,早餐过后登车直奔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外轮旗飞舞,才知巧的是今日郭金龙将参访故宫,不过这是在台北,北京市长大驾光临并不会多妨碍普通游客的观览,但多少能给我们这个团队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故宫里面游人如织,进去后果然若干次与郭金龙队伍相遇,蓓蓓、小明等还和郭市长打了招呼并交谈几句,小明同学甚至还上了郭金龙访台的新闻稿,当然这是后话了。施导览一如既往尽职尽责地给我们讲解,在他的统筹安排下,我们很有效率地把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都看了一遍,此外《核舟记》中的微雕橄榄核也有颇多人围观。由于时间有限,浏览过一些主要的展厅后大家只好买了些纪念品就匆匆上车离开,路上解决了午餐选购了些特产,而后驱车赶往北海岸。
北海岸这一天小雨纷纷,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北市界内的野柳国家地质公园,参观令人惊奇的海蚀地貌,前几日野柳因风浪过大曾关闭,我们幸运地赶上一个“好天气”——虽不晴朗,但风大浪高,看得到惊涛拍岸的壮观场面,也就能够理解为何野柳此地得以形成如此神奇的地貌景观。惟妙惟肖的女王头、烛台石、“金刚”石、龙头石、草鞋石和豆腐石等过目难忘,实在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离开野柳,巴士车载着我们沿台湾北海岸的滨海公路由东向西绕,傍晚时分到达淡水渔人码头短暂停留。淡水的雨要大些,我们在渔人码头也只有往返一趟情人桥的时间,但还是看得出这里的休闲气息,将来有机会再来细细品味吧。随后众人在淡水老街下车小逛,在这个此行最后一个老街吃了几口当地特色的小吃,而后上车返回台北,在宁夏观光夜市品尝了有名的千岁小吃宴。所谓千岁宴指的是集数十间50年以上老店(总计超过千岁)的小吃于一桌供人享用,此番体验过后感到果真名不虚传,甚至有一阵纷纷上菜的架势着实吓了我一跳。这顿千岁宴是此行最后一顿正餐,也算是政大接待方为我们准备的欢送晚宴。
饱餐战饭后乘车回到国军英雄馆,作别陪我们一路南下北上的施导览,各自抓紧时间到不同的商圈做最后的采购。回到英雄馆后自是一番整理行李,为离开宝岛做准备。
DAY 10():
早起用过早餐,众人大包小裹地搬行李上车,告别英雄馆,告别台北,乘车赶往桃园机场。在机场正常办理登记、托运、退税等手续,与前来送机的政大朋友们一一话别,而后进入安检,在免税店提货,并在边检处被收回入台许可证,再后来,登机、起飞,就不得不与这座美丽之岛说再见了……当然,我相信会再见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