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家崔仲三85式太极拳演示为北京台健身一箩筐拍的健身广告,叫什么名字?

各式名家谈太极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各式名家谈太极拳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傅彪《功夫论》&
- 咨询电话
太极拳名家刘庆州先生八十寿诞
全球功夫网&龙思羽& 日期:日&
点击:1370726&&
全球功夫网讯&& 日,刘庆州先生八十寿诞暨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成立五周年庆典在北京西长安街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办,武术界好友及远道而来的日本、英国武术界朋友对刘庆洲先生寿辰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赠送花篮和字画以表祝福。
出席庆典的武术界领导有原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武术院院长、现任北京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级武术教练、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院长吴彬,北京武术院院长程春和,北京武术院副院长张有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德印及其夫人方弥寿,北京市太极拳委员会会长田素学,英国飞龙会会长沃森,日中友好太极拳友好协会会长小池义泽, 日本健康太极拳协会熊本支部长荒木,原北京武协秘书长毛新建,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秘书长范云江,北京农民体育学会主席王树华,北京武协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刘连有,以及北京市各区武协领导:朝阳区武术协会主席刘领先,朝阳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苏燕,原东城区武术协会秘书长徐雅娟,西城区武术协会秘书长韩洪,海淀区太极拳协会秘书长朱蓉蓉,海淀区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李瑛增等,还有来自各个武术研究会领导:杨氏武术协会会长张勇涛,北京武术协会秘书长周世勤,永年太极社社长崔仲三,原形意拳武术协会会长唐振荣,原宣武区武术协会主席黄菊芬等,原武术协会花拳研究会会长董文玉等。
庆典刚开始,先播放了一段幻灯片,将刘庆洲老先生从武经历做了简单介绍。刘庆州老师,日出生于河北深县。五十年代开始师从武术大师李天骥先生,并追随近四十栽,在太极推手方面还受到郝家俊老前辈和刘晚苍老师多年的指点,在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等方面造诣颇深,特别是在太极推手方面更是勤于钻研,技艺堪称上乘,刘庆州老师是北京武术运动协会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创世人并任终生荣誉会长,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荣誉武术裁判员。他为人和善,德艺双修,为中国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已经80岁的刘老先生更是桃李满天下。接下来,由北京武协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刘庆洲之子刘连有做寿辰祝词,他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在此,一是要真诚的感谢父母,二是要深深的祝福父亲,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同时也表示要将太极拳发扬光大。为中华武术瑰宝做贡献,随后吴彬,程春和,李德印,小池义泽,荒木,以及刘庆州老师的大弟子现任北京武协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秘书长张莉莉女士分别发言表示祝贺,同时也对刘庆洲先生的武德大加称赞,十分欣赏他亲囊而授,以礼相待品德。
刘庆洲老师最后做了发言,他说,自己从武数载,幸得家人支持,以&重武德、研武术、育后人&为宗旨,希望能将中国的武术及武术精神传播四方。
随后刘老师中外弟子们献上了一段精彩的二十四式太极拳表演。刘庆洲老师家人及弟子为王老师夫妇献上鲜花、寿桃及生日蛋糕,共同为刘老师唱生日歌。庆典进行到尾声时,到场嘉宾合影留念。
&十六岁少年时壮志勇闯京城,六十四年工作奋斗辉煌历程,五十载痴迷无悔习武人生,八十度风雨春秋桃李普种&,在这里也希望刘庆洲老先生,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北京武术运动协会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创世人兼终生荣誉会长 刘庆洲
北京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级武术教练、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院长 吴彬
北京武术院副院长张有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德印
北京武协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 刘连有
日中友好太极拳友好协会会长小池义泽
&日本健康太极拳协会熊本支部长荒木
李德印先生和夫人方弥寿女士
刘庆洲先生和夫人李凤珍女士
日本TFA队员
刘庆洲中外弟子表演太极拳
全体参加宴会的嘉宾合影留念
& 限 10-500 个字符 已输入 0个字符
&&&&&&&&&&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成立于日1. 新增扫二维码功能,可直接扫 VeryCD 网站影片页面的二维码,便能在应用上打开;
2.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1.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2. 在影片封面上展示在线视频的清晰度;
您的位置:
地区(语言):&大陆(普通话) 发行日期:&2000年
收藏人数: 175
对白语言:&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中文名:&崔仲三杨式太极拳56式拆招完全版版本:&RMVB地区:&对白语言:&简介:&
1、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中国武术七段 崔仲三主讲,袁健
王仲华示范;2、「56式杨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108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竞赛规则所重新创编的一套适合于比赛的太极拳套路。其动作舒展大方,外形圆活潇洒,劲力沉稳,连绵不断。不仅完全保留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主要招式,而且动作更简练,衔接更合理,编排更具有新意,适合不同年龄的太极拳爱好者自学自练; 3、「杨式56式太极拳拆招」是对杨式56式太极拳的实用指南,让你能够将太极拳真正应用到实际攻防与技击中去。崔仲三简介:崔仲三先生是北京杨式太极拳一代名师崔毅士老先生的嫡孙,今年五十余岁。  在北京武术界,崔毅士老先生的武功武德是有口皆碑的,可以说是德艺双馨。想当年,崔毅士跟随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十几年,鞍前马后地潜心求教,悉心钻研,深得杨式太极拳的精髓。那时,在杨澄甫门下有三大得意弟子,他们是崔毅士、阎玉川、王旭东。三人中以崔毅士年龄最长,一到杨式太极拳门内举行各种活动,他就带领师兄弟张罗操办,发给武林同道的帖子上的签名总是“崔阎王”,据说阎王爷也姓崔。武林中人一见这三个字,不用问,就知道是杨氏门下的三大弟子。一时间,这成了北京武林的一段佳话。  斗转星移,时光似流水,转眼之间已到了21世纪。杨式太极拳门内的许多老前辈已经作古,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正在走上武坛,逐渐成为武术界的中坚力量。崔仲三先生就是如今杨式太极拳的中坚。  认识崔仲三先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散打王争霸赛中,崔仲三先生应邀做现场解说,他那洪亮的声音特别引人注意,那精辟的技战术分析贴切、恰当,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内行。  见到崔仲三先生是在他那布满红木家具和古董的居室里。“我从小是北京市少年宫合唱团的学员,还在少年宫学习过话剧,所以嗓音比较好。又是太极拳的行家,对武术的技术比较熟悉,所以一有比赛就总请我做现场解说。从1980年开始解说散打比赛,到现在,我解说过第一届中美功夫对抗赛,解说了今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首次中国武术和泰拳的对抗赛。我快成了解说武术散打的专业户了。”崔仲三笑着说。  “解说武术散打是我的业余爱好,我还爱好古玩,收集红木家具。可惜,我家祖传的那些古董早在‘文革’中散失了,后来只找回来一个白脂玉的如意和一个馏金佛。”话题就从这满屋的古色古香的家具、装饰谈起。爷爷留下的遗产  “我家祖上是做生意的,积累下一些产业。小时候,我和我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住在东华门附近的一处四合院里。这是我们家的私宅,几进几出,院子很大,屋里摆放的都是红木家具和各种古玩。从小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我也爱好这些东西。我的爷爷崔毅士虽然也经商,可是他的兴趣却在练拳上,就把生意托付别人管理,他自己一门心思练拳。”崔仲三说着,找出一本厚厚的手抄本的线装书《杨式太极拳》,书中发黄的纸上,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抄录着王宗岳《太极拳论入太极拳行功心解》等历代的太极拳论著。  “这是我爷爷亲手抄录的。还有这套拳照,”他又拿出一本相册,找出一组发黄的旧照片,“这是当年杨澄甫先生亲自给我爷爷订正拳架拍摄下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抄家时,我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把这些东西藏了起来,一直保存到今天。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谈起这些珍贵的东西,崔仲三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散失了固然可惜,但是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躲过劫难,保存下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这一生受我爷爷的影响很大,是他从小手把手地教我练习太极拳。”  1954年前后,崔仲三四五岁的光景,就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他和姐姐先是跟着奶奶练,奶奶在前面打拳,他们姐弟俩在后面照葫芦画瓢地比划。等到能把一套拳架子比划下来了,爷爷崔毅士就开始亲自调教他们。“那时我爷爷住的房间很大,中间放个八仙桌。为了吸引我们练拳,爷爷在八仙桌上放一串糖葫芦,我沿着房间打一圈搂膝,爷爷就奖励我一个红果。为了能得到红果吃,我就一圈一圈地练拳。桌子上除了糖葫芦,还放着一把鸡毛掸子,哪个动作练得不认真、不符合要求,爷爷就‘啪’地一下给我一掸子把儿。那时我可真没少挨打。也正是爷爷这种严厉的教育,使我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从50年代开始跟爷爷崔毅士学习杨式太极拳,一直到1970年爷爷去世,崔仲三从来没有间断过练拳,即使在东北建设兵团插队,条件非常艰苦,他也没有把这套家传的太极拳荒废掉。  “我觉得爷爷留下的太极拳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终生受益。我真怀念那时的糖葫芦,没有那时的糖葫芦,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传拳重在传精神  70年代末,在北大荒磨练了 11年的崔仲三回到了北京市。当时正是百废待兴、各方面急需人才的时候。由于从小练习太极拳,崔仲三被安排到东城区体委工作,负责武术和太极拳的管理、教学。这对他来说是如鱼得水,靠着从小练就的一身太极功夫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崔仲三精心地传播着太极拳。  “我这一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活动。第一次是1985年的第二届工人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800人的太极拳表演,当时我当总教练,训练表演队。这是太极拳第一次在全国的大型运动会上做集体表演。第二次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中日双方1500人表演太极拳。那次我仍是担任教练工作。最近这一次是今年三月,我参加在三亚举行的太极拳健康大会。从这些活动中,我看到太极拳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这真实现了我爷爷他们那代人的愿望。”崔仲三先生越说越激动,他指着崔毅士先生手抄的《太极拳谱》说,“我常常想,看到这些拳谱,我们不只是学习他们留给我们的拳架子,还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他们是在用一生的心血传播着太极拳。我们要学习的是拳中的那种神韵。”  在前辈的精神感染下,崔仲三几十年来刻苦钻研太极拳,精心传播太极拳,他培养的学生中有的获得了全国冠军、北京市冠军,他自己也曾参加比赛,在全国获得过名次。除此之外,他还著书立说,出版了《杨式太极拳56式》《太极刀》《如何练24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等著作,最近还将出版《太极拳释义》。  “中国武术讲究的是精、气、神,我们要传的也是这个精、气、神。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组织一次老武术家的表演赛,让各门各派的老武术家登台献技,展示自己门派的武术,我们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我还想把我爷爷手抄的拳谱影印出版。不为别的,就是想保留那种古香古色、原汁原味,说到底就是要保留传统武术的神韵。”  一边说着,崔仲三一边如数家珍地展示着他收藏的照片:这是杨澄甫、傅钟文、李雅轩、崔毅士等前辈太极拳大师的合影,这是最古老的太极球训练,这是太极大杆对练……从这些发黄的旧照片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深邃、悠远的古朴之风扑面而来,这些静止的人物画面仿佛变成了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一曲古老的歌……  “我们要传的是中国武术的精神。”崔仲三又强调道。  百花齐放春满园  “中国武术要发展,就必须百花齐放。要给传统武术一个展示的舞台。”  去年,崔仲三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下来,反而更忙了,除了在中山公园教授杨式太极拳外,他还经常应邀到处讲学、传拳。这些年,他的足迹踏遍了全中国许多的省、市、地区,还经常到外国讲学交流。最近他刚从日本访问回来。“日本人学习太极拳可比中国人较真得多,他们总围着你问这问那。看到他们那种学习精神,我就有一种危机感,咱们得努力发展传统武术。咱们的太极拳在世界上是发展得越来越快了,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我还是有点担忧。”  崔仲三认为,太极拳应该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只有普及了,练的人多了,水平才能提高。“现在,我在中国武术院办了个太极拳辅导班,我发现练拳的人中年轻人的比例在增加,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太极拳无疑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当然,太极拳本身也必须发展,过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这显然不适合现在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为此,崔仲三先生创编了一套八式太极拳,推出后很受欢迎。  “武术要发展,就要走两条腿走路的道路。一方面要发展专业武术队,另一方面要发展群众武术运动。我觉得,与过去相比,现在传统武术交流的机会少多了,这不利于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提高。应该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中国武术的发展不应该是一花独放,应该是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共同发展,百花齐放,才能迎来中国武术的真正大发展。”  崔仲三反复强调着。是呀,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关心武术,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掸精竭虑,呕心沥血,中国武术一定能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杀毒软件] 瑞星杀毒软件2007[版 本] 19.24.61[病 毒 库]
[安装测试] 通过win XP SP2安装测试[共享服务时间] 不定时,每天约5小时[共享服务器] Byte Devils/DonkeyServer No1 / DonkeyServer No2 [共享条件] 电信LAN免责声明:本软件版权归原作者及原软件公司所有 如果你喜欢 请购买正版软件。 请下载试用后二十四小时内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料或资源。 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呼吁用户也要同样尊重知识产权和他人合法权益。根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若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请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此资源本人LowID,请大家用支持LowToLow传输的VeryCD新版eMule下载!!!
正在读取……
这里是其它用户补充的资源():
暂无补充资源
使用 BBCODE()
类似“顶”、“沙发”之类没有营养的文字,对勤劳贡献的楼主来说是令人沮丧的反馈信息。
提问之前请再仔细看一遍楼主的说明,或许是您遗漏了。
勿催片。请相信驴友们对分享是富有激情的,如果确有更新版本,您一定能搜索到。
请勿到处挖坑绊人、招贴广告。既占空间让人厌烦,又没人会搭理,于人于己都无利。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评论不见了,请参考以上4条。
刚收藏了本资源的用户
他们也收藏了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打个分吧:
留点口水(可选):各式太极拳名家讲堂——太极拳的科学健身问题
你好,游客
各式太极拳名家讲堂——太极拳的科学健身问题
来源:中华武术&
作者:KungFu
  主讲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 杨式太极拳名家 崔仲三 杨式太极拳名家 赵幼斌 陈式太极拳名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阚桂香
  吴文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太极拳首先有一个形体动作,即外形;其次,有内在的神、意、气。太极拳是把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神、意、气融合在一起,互相依存,成为一体的拳术。所以,我们无论是为了健身还是为了技击练习太极拳,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歌诀》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表明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益寿延年。这是根据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的练习太极拳目的的变化。到了现代,练习太极拳就更注重健身和修身养性了,技击则变得次要。
  为了健身而练习太极拳,也是离不开《十三式行功歌诀》的指导。歌诀中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在这里,&意气神&是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方面;&骨肉&是指形体动作,则是次要的。根据这句歌诀,我认为,练习太极拳要达到健身的目的,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了。第一个就是要做到松,即放松;第二个是要做到静,即安静、心静。这里的松和静,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为什么从健身的角度练习太极拳,要把松和静放在首位呢?只有做到松静,心情才能平稳,肌肉才能放松,气血才能疏通。怎么才能放松呢?要在意念的指导下,心情不能紧张,充分放松,也就是安静,然后肌肉、筋腱尽量放松。放松,就是不用力,不较劲。肌肉放松了,气血也就畅通无阻了。从中医角度来看,生命离不开气血运行,气血旺盛,经络畅通,人就健康。所以,练习太极拳,疏通经络,首先要做到放松。怎么才能静呢?静就是心情不能过于紧张,要安静松弛;还要意念专一,不能胡思乱想。
  做到了松和静,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就能有得气的感觉。这里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内在的、在人体经络中游走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练功的过程中感觉得到。中医也讲内气,内气在针灸大夫扎针时也是能感觉到的,比如你扎的穴位准确,就能感到针的沉重感;如果没有扎到穴位,针就像扎在了棉花套上。练太极拳如果得气了,浑身上下都是非常舒适的。中医认为,人离不开气和血,气是血之帅,血的运行是靠气的推动进行的。所以,气是人体内部生命的动力。人体只要气血充盈,身体就健康。所以,练习太极拳只要做到了松静,就能使气血畅通,生命健旺。
  做到了松静,还要用意念导引内气运行,带动外形动作。拳论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就是要用意念引导内气运行,同时要沉着安静。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随形体动作运行周身,遍布四梢,就能达到精、气、神的和谐统一。做到这一点,人就能不急躁,神智清明,气血流畅,从而达到固肾益脑,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简而言之,这就是身心康健。
  总体来看,只要做到松静,练习太极拳就能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松和静是相辅相成的,是在意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再有,我们还要注意《十三势行功歌诀》中的另一句:&命意源头在腰隙。&这里的命是指身体,意则是指意念;腰隙就是指肾腧穴,两个肾腧穴中间是命门穴。命门穴属火,两肾属水,水火交错,生命旺盛。练习太极拳时,两腿虚实不断转换,腰胯带动两肾围绕命门运动,达到水火交融。按照中医理论,命门穴统帅周身,是一身之君。这样锻炼身体,使水火交替,自然能够强壮身体。歌诀中还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句话也道出了太极拳健身的道理。中医认为,心属火,肾属水。练拳时意守丹田,腹内松静,心火和肾水相交,就产生气体,所以就出现了&气腾然&的现象。&气腾然&后,内气充盈周身,产生营卫之气,就能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人体的津液也会随着内气进入骨髓,增大人体的骨密度。所以,常年坚持练习太极拳的人,骨密度一般都比较大。
  总之,练习太极拳身法要正确,拳式要规范,还要持之以恒,自然能取得健体强身的效果。
  当前,太极拳虽然非常普及,但是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人们健体强身的效果。
  第一个是拳套太乱。很多人都编套路,各种套路很多,但是很多动作是违背太极拳理的。离开太极拳理论去编套路,就不是太极拳了。还有的东拼西凑,这个流派摘一点,那个流派摘一点,编成一个套路,这只是外形上的组合,内在是很难融合的。太极拳形成目前的五大流派,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不应该混在一起。还有的把长拳的动作引入到太极拳中,这是一种倒退,因为太极拳就是从长拳演化而来的。这些现象当然对太极拳健身没有好处。
  第二是练习方法不正确,有人过分追求震脚、发力,特别是震脚,练习的方法不正确,就容易损伤膝关节和大脑,久而久之损害身体。
  第三是为了表演得分,有一些人追求过低的架子、过高的抬腿,这些都是错误的,不利于身体健康。拳架的高低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自己的身体条件。身高,当然拳架要高一些;身矮,拳架当然要低一些。不要片面地强调低架子好,高架子不好。太极拳是因人而异的。
  第四是一些人在教拳过程中,过早地把气功引进来。太极拳本身是一个导引术,也是气功,练习时以心行气,自自然然,不是勉强把动作和呼吸相结合。如果把动作和呼吸勉强结合,则是非常错误的,会造成内气填胸、憋气的现象。
  第五是很多人练习太极拳贪多,他们往往会很多太极拳套路,结果是哪一个也不精,甚至都不对。这样虽然学了很多,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效果。练习太极拳要求精,不能贪多。
  第六是一些教拳的老师自己不练拳。教拳和练拳是不同的,练拳能够养生保健,教拳则是耗神耗气。如果长期教拳不练拳,自然会损害自己的身体。
  第七是一些人名利心太重,这样会影响自己的修炼,影响身心健康。一般来讲,德高艺也高;德不高,艺也不高。过分追求名利,反而追求不到拳艺。
  我认为,做人不能丢掉善心和理想,要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修身、求真。欲修其真,先正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身正,自然心平气和,身心健康。所以,孔子说:&仁者寿。&
  崔仲三:练习太极拳要防止膝关节损伤痛疼
  在太极拳练习者当中,有一些人反映练习太极拳后,往往会有膝关节痛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练习者动作长期做得不正确,造成了膝关节的慢性损伤。譬如:做&左虚步&动作,无论前脚掌踏地,还是后脚掌落地,右腿都为支撑腿,是主力腿;左脚为虚步,是附加支撑。很多练习者在完成这个动作时,根本没有注意到右膝关节的方向,经常是右膝关节内扣,右膝关节与右脚尖明显的不在同一方向上。再有,就是右支撑腿的脚尖与正前方的夹角超过45&,甚至于达到90&,使得右膝关节受力不均匀。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右膝关节副韧带损伤的原因,时间久了,就会造成韧带扭伤疼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右腿支撑时,右膝关节与右脚尖方向一致,右大腿、右脚在同一立面上。这时右腿的受力点绝大部分在右腿的股四头肌上,因此,右腿部肌群得到锻炼,缓解了膝关节承重的压力,并且也避免了由于膝关节方向不正确,造成膝关节受力过大,而产生向前俯身、突臀、左右歪髋的现象。
  再如:由&挤式&变换到&按式&的动作,步法的变化是由弓步到&坐步&再回到弓步,腿部力量有一个虚实变化。&挤式&的右弓步,其左脚与右脚的夹角是45&,随着身体重心的缓慢后移,左腿屈膝后坐,左膝关节的方向仍然保持在45&,左大腿、左膝关节、左脚保持在同一立面。这时,左腿的受力点绝大部分在左腿的股四头肌上,使得左腿部肌群得到锻炼,缓解了左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此时,髋关节就可以放松,达到沉髋的目的。然后左腿缓慢自然蹬直,重心前移回到弓步。这样做就避免了由于膝关节内扣,造成膝关节受力过多而产生向前俯身、突臀、左右歪髋的现象。还有,弓步的步型,一脚向前,另一脚与前进方的夹角为45&,屈膝弓步,膝关节不超过脚尖,另一腿是自然蹬直。在这里强调的是&自然蹬直&,大腿与小腿要有一定的角度,尤其是膝关节微外撑,要做到大腿、膝关节、后脚在同一立面。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膝关节疼痛,又可达到&沉髋&&圆裆&的目的,既增强腿部力量,又提高了抗跌摔的能力。
  总之,练习太极拳要注意动作的规格标准。只有动作正确,姿势标准,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阚桂香:陈式太极拳健身训练
  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在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表现出能刚能柔,且富有弹性。其动态,要求一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其速度,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间。其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其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具备了这些条件,太极拳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在体育保健上,能增强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的功能,并能锻炼增强意识的指挥能力,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顺利地指挥气血活跃畅通全身。这样既练了意,也练了气,意气相互增长与强旺,身体自然强壮。
  陈式太极拳健身功主要突出了陈式太极拳螺旋缠绕的运动特点,练习时要求缠绕运动以丹田内转为动力,使周身肢体做&抽提&&回转交融的动作,加之意气潜转由内到外,使周身肢体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做圆弧运动,使身体的肌肉、关节、五脏六腑得到锻炼和调理,提高各个器官机能。
  对于陈式太极拳健身功法,由我选题,与北京体育大学生理教研室、中科院武术协会、北京西苑中医研究院的有关专家组成课题组,通过对中科院63位五十到六十岁的科研人员进行以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基本技术作为健身功法,进行5个月的科学实验,最后得出结论:从事陈式太极拳健身功法锻炼,能改善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
  陈式太极拳健身训练包括以下内容:一、基本功训练,有无极桩、太极桩、缠绕桩、开合桩、浑圆桩;二、基本动作训练,有卷肱、云手、掩手肱拳、野马分鬃、金鸡独立、左右擦脚、懒扎衣、单鞭。
  练习??式太极拳健身功法,要了解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进行科学锻炼。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动作缠绕,式式相连。就是运动如缠丝,在缠丝运动过程中不得断劲。断劲有了空隙,失机失势是病。因此,在运动中一式结束,要用折叠手法转换接下一式,使动作之间没有断续处。
  二、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初学太极拳一定要求慢,动作慢了才有建立动力定型和纠正姿势的机会,才能检查出不顺随的地方。随着动作的熟练,可以加快速度。转关折叠处要慢,体现出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留恋缱绻,过了转关处,就要加快速度,当运劲到落点时最快。快慢相间也是人的天然本能,既是保健的需要,也是技击不可少的。
  三、对称协调,姿势圆满。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意欲向下,必先寓下;二是意欲向左,必先右去;三是前进之中必有后撑;四是上下左右,相吸相系;五是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四、腰为主宰,节节贯串。
  以上几点是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只有严格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达到练拳保健,健体强身的目的。(此文根据阚桂香老师在第三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的讲座节录整理)
  赵幼斌:太极拳练习的四病
  太极拳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拳派或一些体育项目而广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具有丰富的哲理、人文性质和技术特性外,更由于它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方面富有特殊功效。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提出质疑,也确有事实存在&&有些人练太极拳并未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相反却出现了一些副作用?比如最常见的膝关节疼痛、气色不足,甚至未到老年就比常人显出了步履蹒跚等衰态。这除了与个人的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大体由四方面的原因。
  一、伤力。所谓伤力,是指运动过量、过猛,或不均衡等状态所产生的伤害或引起的疾病。如依惯例,练拳之前须先热身,进行一些必要的单式操练或功法练习,使肢体筋骨活动开,这样就可避免在练拳时因动作高低快慢变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伤或挫伤。另外,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如年轻时运动量可大些,可练低架(大架),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时运动量小些,以中架为主,低架适量;上年纪时运动量则再减,以小架为主,保持中架,低架少练或不练。练习时间的长短,低架或快架一趟下来以6分钟之内为宜,宜稍歇后再练;中架一趟20多分钟,以连续两遍到四遍为宜;小架慢架一趟30分钟以上为宜,少则一遍,多则两遍。一个练习单元(如一个上午)以2〜4小时为宜,视年龄大小或专业与业余而区别对待。总之,运动量的大小,要视年龄和体质的状态而定。年轻体质好时,以长功夫体悟为主;年长时,运动量适当减少,以心悟为主。这实际上也是太极拳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修炼的发展过程,不可逆其所为。
  二、伤气。伤气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心态不宁,运动量过大、过猛、过急,练完后气喘不止,气色不佳;二是用意太过,过分注重呼吸,式式要与呼吸配合,甚至要让&气&将动作&催&起来,结果导致呼吸不畅,发生气滞、胸闷、头晕等现象。这些也是练拳过程中的误区,容易引发伤害和疾病。太极拳的演练要求,完全是松灵自然,快与慢之间也随劲势气息而动,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韧的、日积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赶出来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领势,以势导气,气势相随,互为有益。我以为,气之所用,存于松,松至仅存于筋,似以一线牵连,此线即为气。将用气之意换至如何去放松,从肌筋血脉如何畅通的角度去理解,方可受益。
  三、伤骨。伤骨是因为姿势不正确或动作不慎带来的损伤。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腿部受伤,特别是膝关节。一方面,因腿部力量和运动机能本来就是人体较早退化的部分;另一方面,加上长期半蹲式的运动负荷,或过份追求姿势高低变化的难度和强度,以达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来提高成绩,如竞技太极拳旋体后单腿落地等,都会对运动员腿部带来极大的损伤,甚至不得不打封闭针参加比赛,这样就更容易造成腿部机能较早的退化、骨伤或后遗症疾病。对太极拳要领掌握不准,在运动中如膝过脚尖、左右转脚膝部用力、进退步实腿膝部过低(或跪腿)等等现象,也都容易形成明显或慢性的骨骼损伤。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对太极拳运动的性质和内涵应给予深刻的思考、研究,并回归和赋予太极拳本来的真实面貌,使之朝着健康的道路承传、创新和发展。
  四、对太极拳运动的本质认识不足。人的长寿健康秘诀,是因时循序,合乎自然的四季生息劳作;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应符合人性和伦理的生发和平息,既不是放纵,也不是压抑。其身体的锻炼,也应与人的生长规律相适应,超负荷的锻炼,逆势而为强求奇效,虽能一时得到体能极限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将给身体带来重创和戕害生命;还要不断完善个人心态修养,不以功成而懈怠、不以名就而骄奢,保持生活锻炼之常规,则疾病可远离,衰老可延缓。太极拳的运动机理,正是因循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大自然规律,融汇了太极阴阳动静互养的生机,成为内外兼修,养生与技击融为一体的科学运动方式。事实上,只要我们真正按照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去体悟去实践,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有规律地修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不难走出误区,从而避免因运动不当所带来的损伤和疾病。这样,我们锻炼的初衷&&技击、锻炼、养生、健康、益寿,最终方可兼而得之。
相关新闻 & & &
& (04月18日)
图片资讯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崔仲三26式太极拳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