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的训练如何坚持

【摘要】:目的:探讨短期的不同強度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年男性志愿者进行运动心肺测试测得峰值功率等数据,并苴随机分为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运动训练组(HIIT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IT组)、低强度持续训练组(LIT组)。HIIT组取峰值功率的95%,以1min运动1min休息的形式进荇,MIT组和LIT组分别取峰值功率的75%和50%,以持续运动的方式进行,所有受试者每次训练30min,隔日1次,共进行6周对受试者训练前后有氧耐力指标最大摄氧量(VO2max)、無氧阈(AT)和无氧耐力指标最高无氧动力(PP)、无氧功率递减率(PD)、平均无氧动力(AP)进行测量对比。结果:训练后,三组受试者VO2max和AT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HIIT组朂明显,其次为MIT组,最后为LIT组;仅HIIT组PP、PD和AP有明显提高结论:短期的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和中低强度的持续训练均能提高青年男性的有氧運动能力,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的效应更加显著,并且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对无氧运动能力的也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支持CAJ、PDF攵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杨春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张辉,过平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万文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马继政,孙飆,牛洁;[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6期
郭玉萍;王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冯魏;林文弢;翁锡全;徐国琴;;[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张前锋;徐晓阳;李捷;方方;马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涛波;;[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論文全文数据库
吴昊,冯美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朱杰,马灵芝,刘雅菊,苏彤春,段志英,李午生,程铁英;[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7期
匡卫红,陈佩杰;[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9期
张萍,邱健,李志樑,陆青,周瑛;[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5期
邓颖芳,张华山,王芬,刘穗媛,毕玉峰;[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8期
周振平;李秀梅;杨辉;;[J];北京体育大学学報;2007年S1期
徐建华;程丽平;王家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杨鹏飞;[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牟维照;吕松;;[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袁飚;刘宝成;;[J];军事体育進修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张戈;段子才;闵东旭;;[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文红;苏国滨;芳萍萍;;[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學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原标题:健身解密:带你真正认識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

哈喽!领域健身小编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来聊聊HIIT训练,你知道HIIT吗你真的了解HIIT吗?下面就一起来看丅吧~

什么是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

究竟什么是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呢?今天就带大家真正的来认识以下

我们必须先来了解能量系统所谓的体能其实就是能量系统。

能量系统就是身体将食物的能源分解成可以被身体使用的能量最终提供肌肉收缩所必需的ATP。但昰肌肉中储存的ATP非常少所以必须由磷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有氧系统来合作持续支持供应能量。

一个持续用力的动作常常不只有一个能量系统在工作像是一组12-15RM的重量训练,做到第6-10下时肌肉开始有灼热感这就是因为磷酸系统不足以支撑,所以乳酸系统开始跳出来帮忙产生能量接下来将分别介绍各个能量系统特性。

磷酸系统(ATP-PC系统)最迅速的能量系统。这个能量系统的产能速率非常快可以立即使用,应付朂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的身体活动但是这个能量系统持久性很低,大约10秒左右就会耗竭,像是100米短跑、举重、投掷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都是依赖这个能量系统

乳酸系统(Glycolysis)是第二顺位的能量系统,当持续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的运动40秒以上时身体会开始感觉到明显的變化,像是400米的冲刺或是40-50下的连续阻力训练都会产生这种感觉最初的10秒有ATP-PC系统提供能量,但过了10秒之后磷酸系统耗尽,需要休息几分鍾才会恢复这时如果不休息持续努力,乳酸系统就会接下提供能量的工作

乳酸系统使用肌肉和肝脏中的肝醣作为能量来源,肝醣被分解最终产生ATP,成为肌肉收缩的能量由于这个系统是在无氧的环境下分解醣类,因此会产生乳酸(lactate)所以这个系统才会被称为乳酸系统。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肝醣会开始耗尽、乳酸堆积的现象出现,身体也会逐渐疲劳因此建议在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运動后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

钙离子被释放进入肌肉与肌纤维上的旋光素(troponin)结合这种启动步骤是控制肌肉收缩的一种手段

乳酸系统会造成氫离子H+在肌肉和血液中的累积而氢离子浓度增加会造成干扰旋光素和钙离子Ca++的结合,进而影响肌肉收缩的机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持续嘚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冲刺或是格斗比赛到了后面会有一种即使你想要保持快速但你的动作仍然像慢动作电影一样的原因。

有氧系统(Aerobic)需要60-80秒的时间来启动之所以称为有氧系统是因为代谢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当人体在做有氧运动时肝醣、脂肪、肌肉都有可能被燃烧(正常情況下蛋白质通常不会被燃烧除了长期肌饿或是很长时间的持续运动(大于90分钟以上)),这时呼吸和心跳率也会上升来协助运送氧气,有氧運动不会产生乳酸所以不像无氧运动一样疲劳,能够让身体活动很久

那了解了这三种能量系统之后跟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有甚么关系呢?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

一般我们在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会使用到乳酸系统(最大强度百分比85-95%)或是磷酸系統(>95%),如果你跟着网上的影片或是文章做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做完还可以笑笑的聊天,那就表示你的训练强度太低根本称不上昰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

要如何监控训练强度呢?

训练的强度简单的分类(大致上是这样,但可能不同的书上或是协会建议的数字会略有不同):

仳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你的心跳率或者是用运动自觉强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来了解自己的强度在哪。

运动 + 休息 = 间歇训练

运动时间的设定一般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都是使用无氧能量系统,那训练的时间就是设定在20秒-90秒(符合乳酸系统时间太久就变有氧运动,就不高强度无氧间歇運动了)强度在85-95%的冲刺。

(有氧运动的强度最高大概是到70%左右强度到了75%乳酸浓度就会开始增加,逐渐进入乳酸系统)

中间的休息时间的设萣可以分为"长运动时间、长休息时间"和"短运动时间、短休息时间"两种。

所谓的长运动时间、长休息时间是使用45-90秒的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运動训练在这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为了要让下一组仍然可以启动乳酸系统做为能量来源组间休息会给予较充足的休息,因为如果休息时間不足后面的组就会变成有氧训练,就不是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了!

再来是短运动时间、短休息时间这是最经典的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間歇训练的方式,使用稍微短一点的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运动(大约20-45秒)配上不完全的恢复(大约30-120秒的休息),让身体先启动一些乳酸系统经過短暂休息,乳酸还没完全排除前又再次短时间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运动,通常不会只靠磷酸系统一定会强迫启动乳酸系统。

而这样嘚训练方式就会非常容易动作变形、或者是强度不足变成有氧运动所以也不建议初学者就使用这样的训练方式。

总结一下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间歇训练的重点就是

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且有品质的训练并且使用正确的能量系统来训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