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激光,光学国际会议与光子会议暨展览会 怎么样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聚焦光纤通信与传感、视觉与图像领域
快捷入口Quickly Entrance
新产品New Products
高性价比Genie Nano-CL面阵相机
Teledyne DALSA高性价比Genie Nano-CL面阵相机
TOF相机-Fotonic G系列
TOF相机-Fotonic G系列
SuperK EXTREME系列高功率超连续白光光源
高功率超连续谱白光光源
光传输平台
MTRAN2000光传输平台
LabelRoll标签检测
印刷缺陷检测应用的高档视觉图像设备
ReTina LCD检测
LCD点灯AOI品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合作伙伴Partners
凌云新闻News
网上展厅Online Exhibition Hall
行业推荐Industry of Recommendation
智能交通及监控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
2015年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Applied Optics and Photonics China, 2015
&&&&&&&& 好消息:大会组委会和OSA签订出版协议,OSA将专门出版一本会议专
&&&&& 刊(SCI收录),专刊中择优出版会议邀请报告和部分优秀论文。
&&&&&&&& 其他优秀论文将会被推荐到会议联合期刊(SCI或EI)正式发表。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技术主办:
美国光学学会(OSA)
欧洲光学学会(EOS)
韩国光学学会 (OSK)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略)
大会名誉主席:
金国藩(清华大学)
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
大会主席:
张广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褚君浩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王立军(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程序委员会
分会议题(不限于此,详见网站 ,
◆国际先进激光器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王立军(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唐淳(中物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程勇(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国际激光加工及快速成型技术研讨会
王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敏霖(清华大学)
◆ 国际激光显示技术研讨会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毕勇(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国际微纳光学成像技术及应用
顾敏袁小聪(深圳大学)
◆国际微纳激光制造技术及应用
◆微纳光电子集成及其应用研讨会
◆国际光电子探测与成像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龚海梅(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陈卫标(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吴南健(中科院半导体所),卢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所)
◆国际光电信息处理与分析
,陈胜勇(浙江大学)
◆国际精密光学检测技术研讨会
韩森(上海理工大学),
◆国际自由曲面光学设计与制造技术研讨会
郑立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李林(北京理工大学)
◆第四届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廖延彪(清华大学),王巍(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关柏鸥(暨南大学)
◆国际望远镜及大型光学仪器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相里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同期活动:
&&&&&& 2015年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电展
&&&&&& 2015国际激光加工国防工业应用高峰论坛
2015年中国(国际)安防产业应用高峰论坛
2015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论坛
&&&&&& 光电仪器设备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发展论坛
产业转型升级——自动化及机器人产业应用与合作发展论坛,等
&投稿要求:
请作者登陆会议网站先提交英文摘要,摘要长度为300-400个单词,详细要求参见会议网站。收到组委会发的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要求将论文全文提交至SPIE网站。
摘要截稿时间:2015年3月31日(第一轮)
论文发表:
所有通过大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审查被录用的论文,将由SPIE正式会议文集出版(EI核心收录),会后约半年能够在EI数据库检索到。部分优秀论文(约20%)将被推荐到合作期刊正式发表(SCI或Ei收录)。
合作期刊:
、、g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Ei)、红外与激光工程 、光学精密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中国光学、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等。
组委会联系方式:
学术秘书:
邓伟, ,李瑾, ,刘艳, ,
,周志远,
投稿咨询:常磊,
皖ICP备号&& 2009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 安徽 合肥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9
传真:2 电子邮件:Light Conference 2016: 邀请专家
Display mobile
You still can enter 200 words.
? Main Conference
邀请专家: 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不同固体飞秒激光的被动同步技术,被Opt Lett杂志审稿人评为“开拓了相干合成阿秒周期脉冲的途径”;测量并实现了被动同步飞秒激光的载波包络相移(CEO)控制,被Opt Lett杂志审稿人评为“This is a heroic experiment”;采用系列新技术研制成功太瓦级的小型化超强超短脉冲激光装置,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利用新的技术方案与国外同行打破了保持10年之久的超短激光脉冲世界纪录,被Laser Focus World杂志总结为激光40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果之一;设计研制成功综合性能先进的系列飞秒激光器件,并提供国内外多家用户使用。上述研究结果已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300多次,获授权专利10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一项,中国发明四项。1998年获饶毓泰光学奖和物理所优秀科技青年奖,1997年及2000年先后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报告题目: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long plasma channel with femtosecond TW laser王璞: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特聘教授,理学博士,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高功率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新型高功率连续/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新型光纤光学功能性器件的研制; 高峰值功率激光脉冲的非线性转换等。已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报告题目:先进光纤激光器研究及应用进展
赵全忠: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97年、2000年于西北工业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 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和马普基金的资助,在德国马普学会光学所从事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微纳加工、光子学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报告100余篇次,被SCI论文引用1200余次。近年来致力于开拓激光精密微细加工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方面的研 究。报告题目:超快激光制备亚波长纳米结构及其应用 王浟: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997年于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任东北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日本文部省教官),随后在理光集团的若干骨干研究所和HPK 中央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同时担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兼职研究员。目前作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在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任职。研究涉及多种激光器和工业应用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激光动力学、分子与原子物理、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气体激光、图像处理、精细激光加工、特殊波导技术与光电技术等。在核心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0多篇,共申请了美国、日本、中国与欧盟共26项专利。报告题目:Evalu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Diode-Pumped Alkali Vapor Cell 冯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研究员2000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先后于中科院物理所和日本电气通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2009年,于欧洲南方天文台进行基于光纤的钠导星激光器研究与开发。2010年加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资助,现任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以重大应用为牵引的新型激光技术与非线性光学研究。长期聚焦光纤激光器、非线性频率变换,和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及其调控的领域,特别在拉曼光纤激光器和钠导星激光器技术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工作多次被激光行业国际媒体《Laser Focus World》、中国科学报、光学信息网站Optics.org等报导。主持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863计划、总装探索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报告题目:新型光纤拉曼激光器刘峰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973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半导体红外量子材料和器件研究:(1)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和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2) 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探测器。2000年首次研制出室温工作3.5微米的应变补偿InGaAs/InAlAs量子级联激光器;研制出波长4.6、7.4微米等的一系列室温连续工作的分布反馈单模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光子晶体分布反馈量子级联激光器近衍射极限的室温单模工作;研制出频率2.95-3.15THz的一系列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研制出峰值探测波长从4.5到10.6微米的一系列量子级联探测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科研任务。报告题目:量子级联激光器:从中红外到THz史伟:天津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应用光学编辑(Topical Editor of Applied Optics),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及会议报告8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激光技术及太赫兹光子学,负责高端光纤激光器和光学太赫兹新技术的研究。 报告题目:先进光纤激光器的研发及产业化进展饶长辉: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现任中科院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光电工程》和《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编委,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研究领域为自适应光学,招生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作为主要技术骨干、课题负责人等参与并完成10余项课题和项目,主要从事大口径天文光学望远镜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EI收录论文1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已授权2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年第九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奖),2008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报告题目:激光核聚变装置(ICF)中的自适应光学技术
吴周令: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现任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已获各类授权专利70多项、发表各类论文120多篇。曾获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与施正荣一起创办无锡荣兴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内窥镜科学的制造与研究。2012年创办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高端光机电一体化仪器、设备及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激光与红外无损检测仪器、大口径光学元件检测设备、以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等。报告题目: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及亚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张晗:深圳大学 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年),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 。2011年0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今,在深圳大学工作,任特聘教授。研究方向:光纤激光器、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与电子器件、新型功能材料光电子特性、基于石墨烯/类硫化钼异质结的高速光调制器关键技术研究等。近五年来,在光纤激光器和石墨烯非线性光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本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国际领先,在光电子期刊上共发表论100 多篇,其中封面论文超过10篇,论文被引用超过5000次, ESI高引用论文超过20篇,其中单篇引用超过100 次(18篇 )。获邀并担任OSA photonics Research,SPIE Optical Engineering专题主编。
报告题目:二维材料(从石墨烯、硫化钼到磷烯)的非线性及超快光子学研究张宽收:山西大学 教授2001年获“山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04年获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选拔为首批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致力于量子光学、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完成了中小功率全固化单频激光器、光学参量振荡器的研制,并利用准位相匹配晶体进行了获得非经典光场的实验探索。目前,正在进行大功率全固化单频激光器、可调谐光学参量振荡器、全固化小型光压缩器、全固化量子纠缠态产生源等光量子器件的研制。 报告题目:1.5微米单频激光的产生及其应用吴振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和陕西省教学名师。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IEEE高级成员。陕西省政府参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以及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与二等奖8项。近十年负责主持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科技预研等五十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独立或合著在OE、IEEE、Radio Science、JQRST、JOSA、AO等发表了680多篇,被SCI检索400余篇。多次担任IEEE、SPIE等国际重要刊物评审人,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共主席,以及大会特邀报告。 报告题目:复杂地球大气环境下目标激光波束散射特性与应用冯晶:吉林大学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03年获得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2006年9月作为博士后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纳米光子学研究室进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子学与有机光电器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2013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报告题目:有机光电器件中的激光微纳制备刘俊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远红外半导体激光材料和器件研究。IEEE 会员、中国光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太赫兹分会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子课题、中科院重大项目等,在量子级联激光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曾研制出世界首支室温百毫瓦级中红外高速量子级联激光器,带宽1.7GHz;研制出亚洲第一个GaAs/AlGaAs量子级联激光器,波长9.1μm;完成THz量子级联激光器输出光功率从毫瓦级到瓦级的重大突破,成为世界最高指标之一。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报告题目: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
高静:中科院苏州医工所 研究员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激光器、光学诊疗仪器方面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被引用620余次(WOS),H因子13。其中两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美国光学学会OSA Foundation Student Travel Grant,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报告题目:医用全固态黄光激光技术研究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研究员 2000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4年7月先后在美国Wisconsin- Milwaukee大学和美国Oakland 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期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研究员。   从事光电精密仪器及几何量计量研究工作30余年,共主持完成近20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主持过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中科院、总装、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北京市等研究项目,2011年至2014年在美国从事六自由度激光跟踪仪、激光跟踪仪智能测头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激光跟踪仪误差修正、精度增强与性能检测技术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公司制造的3D/6D激光跟踪仪,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报告题目:飞秒光梳测量技术研究杨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激光微纳制造、激光复合加工、激光加工、光机电一体化装备研制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数控重大专项项目以及一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发表SCI、EI检索的学术论文40余篇。报告题目:激光复合探针纳制造技术祁志美:中科院电子所 研究员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OSA senior member, 《光学精密工程》和《液晶与显示》编委,在国内外长期从事光 MEMS 技术、导波光学传感技术、表界面光谱分析技术等研究工作,在 APL, OL, JPC等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80 余篇 (第一作者 40 篇), SCI 他引 1000 余次, 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日本5 项,中国 22项)。研究工作陆续获得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等资助。获中科院2014度、2015年度优秀指导教师奖。报告题目:高性能光纤声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沈德元: 复旦大学 教授1996年获山东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年分别为(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激光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ORC)博士后、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负责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及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目前主要从事中红外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SCI、EI学术论文250余篇,SCI他引1000余次。报告题目:中红外陶瓷激光研究进展赵建林: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光学工程和物理学学科带头人,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光学学会、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等近4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编著光学教材3部,参编学术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陕西省科技奖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第7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及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等奖励。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微纳光子学与信息光学(数字全息术,光场调控,光纤传感,微纳光子器件)。报告题目:空间结构光场的传输特性及调控
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方向包括激光气体传感技术及固体激光技术。曾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所在课题组组长为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F. Curl教授及国际知名激光专家Frank K. Tittel教授。近年来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Sensors and Actuators B》等业内顶级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CLEO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长期担任本专业《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Optics Materials Express》等20多个期刊的特邀审稿人。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美国光学学会“Incubic/Milton Chang Travel Grant”等多项奖励。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nsor Networks and Data Communications》期刊编委。报告题目:基于新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气体传感技术研究 马凤英:郑州大学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委会委员,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一项和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一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项报告题目:非相干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研究 闫仁鹏: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中心进行访学。于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见光激光器、高重复频率脉冲激光器及其应用。 报告题目:高重复频率、高峰值功率脉冲串激光系统
白岩:东北林业大学报告题目:激光烧蚀实木异型表面的微观形貌实验研究
Powered by
(中科院国际会议服务平台)手机号+密码登录
手机号+验证码登录
“2015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 顺利闭幕
新闻来源:CIPE
新闻时间:
&2015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2015)于日-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与会代表1200余人。
在组委会的策划与组织下,本届大会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为了树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展会和综合项目对接活动的国内外品牌,扩大影响力,从今年开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携手中高会光电分会、中高会产学研协调部、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整合资源、全面打造一个综合的大型国际活动,以Photonics China(光电子&中国博览会)命名。主要包括三大项活动:2015年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交流大会(AOPC);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电展览会(CIPE);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
2、AOPC大会共推出12个国内外热点技术专题研讨会,另外还有6个光电技术交叉领域会议,包括无人机任务系统与设备大会暨交流展洽会、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智能装备制造及机器人发展应用研讨会、智能电网技术及应用研讨会、新一代城域波分技术及产品最新应用前沿论坛、热成像及微光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等。组委会力邀国内外近300位知名专家做特邀报告,体现出学术和技术的高端性和权威性。
3、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电展览会(CIPE)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推出科技部&十二五&国家创新成果展、工信部十大军工集团部分军民融合项目展,以及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展等三大主题展。另外,CIPE还设有激光制造展、红外技术展、光学应用展、机器视觉展、光纤传感展、无人机系统及装备展、光通信光网络与互联网展等7大主题展。
4、在AOPC2015年学会年会上重磅推出的重大活动还有,首次推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包括技术奖和产品奖)。评出一、二、三等奖,在大会开幕上举行颁奖大会;为了纪念2015国际光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推出&国际光年聚焦北京&系列活动,包括国际光年科普宣传、出版国际光年纪念册、国际期刊主编见面会等;启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全国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评选活动。
&5月6日上午8:30分,AOPC2015国际会议正式开幕,主持人是大会主席、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广军院士。嘉宾席共有14位院士出席,包括金国藩院士、杜祥琬院士、庄松林院士、周立伟院士、范滇元院士、姜景山院士、赵梓森院士、姜德生院士、吕达仁院士、王立军院士、吕跃广院士、王巍院士、龚健雅院士。首先,由大会名誉主席金国藩院士致欢迎辞,之后由美国光学学会代表Jannick P. Rolland致辞。致辞过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吕跃广院士和王巍院士分别宣读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技术奖获奖名单&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产品奖获奖名单&。分别由学会名誉理事长金院士、杜院士和名誉副理事长庄院士和周院士给获奖单位颁发证书和奖杯。
简短热烈的开幕式之后,大会报告开始。本届AOPC大会共有五位国内外专家做大会报告,分别是韩国首尔大学的Byoungho Lee教授&&Integral and Light Field Imaging for 3D Display and Imaging、美国罗侧斯特大学Jannick P. Rolland教授&&Freeform Optics&A Leap Forward in Optical Systems,中国空间研究院的谢永春教授&&Automatic and Manual Rendezvous and Docking,英国曼侧斯特大学李林教授&&Picosecond Laser Generation of Nanoparticles for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日本大阪大学Satoshi Kawata教授&&Plasmonics: exotic nanophotonics beyond the classical limits in optics。五篇报告非常精彩,内容翔实、新颖,反映出国际上最前沿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航天飞船对接中光学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大会讨论热烈,与会专家和代表们表示出非常强烈的兴趣。
6日下午和7日全天是分会场交流,分会一&先进激光器技术&,分会二&先进显示技术&,分会三&微纳光学成像技术&,分会四&微纳光学制造技术&,分会五&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及应用&,分会六&光学与光电子探测与成像技术&,分会七&图像处理与分析&,分会八&先进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分会九&光学精密检测与设备&,分会十&望远镜与空间光学仪器&,分会十一&光纤传感及应用&,分会十二&光网络与光信息技术&。12个分会共举行了62场交流,全部交流口头报告共309篇,其中邀请报告203篇。报告内容均属国内外本领域技术发展的一流水平。会议时间安排紧凑、会场内外交流气氛都很浓厚、讨论热烈。专题主持人认真负责,积极调动和控制会议氛围,交流很有收益。
AOPC大会期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等人和美国光学学会、韩国光学学会、日本物理学会、台北光电协会代表等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就双方开展长期友好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海外联办】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法国国际商务展会公司
美国光学学会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英国伯明翰大学
英中贸易协会
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航空航天协会
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
德国夫琅禾费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德国Adlershof 高科技产业园
西班牙国家技术创新联盟
俄罗斯技术转移网络
新加坡国立大学
韩国创新促进协会
加拿大中国工商业委员会
美中商务与文化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京宇航会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学国际会议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