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搞火箭吉祥物搞笑的那个老祖宗是谁

摘要: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姓氏我们闻所未闻,很多姓氏的历史我们也从未了解,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个姓氏是中国最牛姓氏,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姓氏出了几位牛人曾经对我们的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姓氏我们闻所未闻,很多姓氏的历史我们也从未了解,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个姓氏是中国最牛姓氏,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姓氏出了几位牛人曾经对我们的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扭转了我们的国运!这个姓氏就是钱姓。钱姓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时期的泉府上士钱孚(大彭国始祖篯铿的裔孙)为得姓始祖。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2位;截至2016年,钱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89位。在中国历史上,临安人吴越国国王曾建立五代时期的吴越国,时人谓之钱氏为“东南众望、吴越福星”。如果我们今天到浙江江苏一代去打听钱姓后人,大多数人对此姓氏常常怀着一种感恩之情,为啥呢?因为钱氏的祖先吴越国国王钱镠实在是太伟大了,当年唐王朝大乱,自藩镇割据之后,各路诸侯纷纷自行讨伐,各自为政,而唐王朝已经失去了对大部分诸侯的节制,黄巢起义之后,唐朝更是一败涂地,朝廷内部宦官当政,唐朝中期到晚期,唐朝皇帝十个有九个是宦官所立,对外再也无法恢复盛唐时的繁华,在经受藩镇和起义军的一系列打击之后,唐王朝一蹶不振,任人宰割,此时中原各个割据势力趁机纷纷自立,五代十国时代来临。当时南方地区尤其混乱,各路诸侯纷纷称帝,相互之间战争不断,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吴越国的国王钱镠则尽力保全一方百姓,一方面他接受唐王朝的册封,不敢对中原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另一方面他在国内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百姓安居乐业,好不快活,对外友好相处,尽量避免战争的发生,对内修政养德,受到了百姓的拥护,此时的钱镠已经完全具备了称帝的资本,手下很多将领纷纷劝他称帝,但是他都严词拒绝,并告诉自己的继承人,钱家只是为中原王朝守护百姓,待中原一统之后,钱家要及时归顺,不得因一家之私利,而置百姓于不顾。后来宋王朝统一了全国,钱家后人及时归顺,因此百姓对其感恩戴德。钱氏家族不仅祖先有一颗保国安民的赤胆忠心,而且后世之中也是英才辈出,无论在政界还是文坛都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当然最牛的还当属三钱: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这三钱可以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近代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此三位前辈的个人传奇经历也非常值得去了解,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这三位科学家究竟有多牛呢?给大家亮一亮他们的头衔,你就知道了!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穿甲力学》、《广义变分原理》等,著名教育家。他的成名之作——《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中提出的关于扁壳的非线性方程组被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钱三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他作为原子能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地制定者,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中国核工业事业的发展居功至伟,与钱学森、钱伟长并称“三钱”。怎么样?牛吧!钱家不愧是中国的大姓家族,后世这三位科学家没有给家族丢脸,反而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国运,为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后人膜拜的偶像!三位同一时代同姓的伟大科学家竟然都出在了钱家,也着实是家族史上的一个荣耀和奇迹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终于,中国再不是火箭强国竞技场上的看客。
今天,有着中国最大火箭之称的长征五号成功首飞,随之飞向太空的,是中国航天史被改写的消息:长征五号,将中国送入大吨位火箭发射国家行列,并迈向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
此前,中国常称自己为“航天大国”,但“大而不强”也一直是现实。如今,长征五号开启的太空新征途,则是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的关键一步。国家航天局前局长栾恩杰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中国人从此拿到了“航天强国”的入场券。
新的时代随之开启。长征五号起飞推力突破千吨级,太空投送能力提升2.5倍,其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火箭从中型运载到大型运载的升级换代,这个新时代,我们称之为大运载时代。
落后的20年:“没有新型火箭诞生”
运载火箭,顾名思义,就是把诸如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运送到太空的交通工具,前段时间刚刚把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以及同样在今年完成首飞的长征七号,都是运载火箭。航天界有一种说法,“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说,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而进入空间的能力,则是一个国家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维护国家空间安全的前提。
以人们所熟知的科幻大片为例,不管是《星际穿越》《火星救援》,还是《星际迷航》,如果没有大推力的火箭,别说穿越星际、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就是去火星参与救援,怕是也难以成行。
王珏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英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巴西等国家拥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共进行了5000多次航天发射。在这些数以千计的人类发射任务中,运载能力首当其冲,成了国与国之间的重要竞技项目。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成功为代表,中国火箭在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并不输人,甚至可以说位居世界前列。
一组数据佐证了这一说法:1995年世界各国主要运载火箭对比时,中国长征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9吨级,而欧洲的阿里安火箭、美国的德尔塔火箭也差不多处在同一级别,即10吨上下,美国的宇宙神火箭稍逊一筹,处于7吨级的水平。
10年过去,中国基本停留在原地,而欧美等国却上了一个大台阶。到2006年,中国的长征火箭只从9吨级提升到了11吨级,而欧洲的阿里安火箭、美国的德尔塔火箭和宇宙神火箭均已提升到了20吨级,跨入大型火箭行列。
龙乐豪说,自1994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首飞以来,我国已有20年没有新型火箭诞生了。他告诉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在大力倡导的“航天强国”目标不符。
栾恩杰同意这一说法,他表示,从1996年前后长征五号开始关键技术研究,到2006年长征五号在国家层面正式立项,再到如今长征五号首飞的2016年,这20年同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火箭存在较大差距。这其中,推进剂有毒有污染、任务适应性有差距、航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尤为突出。
当然,差距最大的还是在于“运载能力”。栾恩杰说,过去10年,随着国际航天大国相继推出新型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差距被逐渐拉大。
奋斗的10年:十年磨一“箭”
反观其他航天国家,无论是美俄等航天强国,还是欧洲和日本等第二梯队,运载火箭都达到了约2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和10吨级的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而在长征五号发射之前,我国大部分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低于10吨,还没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不止栾恩杰、龙乐豪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时的中国航天界,最热门的议题几乎都离不开如何发展新一代火箭。
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张贵田院士至今记得,1985年夏末的北京,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专家就此热议了一番。
轮到张贵田发言时,他直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小,循环方式落后,性能低,采用有毒有污染的推进剂,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国航天要想在未来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尽快研制新一代火箭发动机”。
这一席话在整个会场激起了层层涟漪。此后,“发展航天,动力先行”逐渐成为航天界的共识。人们开始思考新一代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
随后,一场长达20年的科研攻关拉开大幕。1986年~1995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论证工作。2006年,国务院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五号立项研制。这一年,也是长征五号十年磨一“箭”的发端。
王珏说,长征五号作为拥有着中国火箭最高、最胖、最重等多个“之最”的运载火箭,比以往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火箭都要复杂。
仅举一个数据来看,以往长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征五号使用零部件达十几万个。它的设计量是以往火箭的3.5倍以上。
当然,研制上最难的突破还是在于直径从3.35米到5米的跨越。不要小看这个1.65米的跨度,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看来,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放大,而是一个质的飞跃,从设计能力、仿真手段、加工制造一直到地面各种试验,都是一个飞跃。以箭体结构制造为例,加工制造5米的箭体结构,就要从基础的机械加工、贮箱的焊接、铆接所有的工装,这些有的甚至顶到了我国基础工业的天花板,其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展望未来:中国火箭新一代“老祖宗”
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铸成了今天成功首飞的火箭,一枚实至名归的“大型”运载火箭。
按照运载能力划分,运载火箭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重型四类。像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这些现役的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10吨级,称之为“中型”运载火箭,还有一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两吨及以下的,称之为“小型”运载火箭。
要让这些小型、中型火箭运送20吨以上,乃至更重的东西,它们无疑难以胜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打造长征五号这个运载能力达25吨的“大型”火箭。那么,长征五号这个大火箭,在现实的航天任务中究竟有什么用呢?栾恩杰说,根据有关方面公开披露的航天计划,不论是探月工程三期、中国载人空间站,还是中国人的首次火星探测,都离不开它。
以探月工程三期为例,这是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其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即从月球上“抓把土”再回到地球,这就需要更为强大运载能力。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来华访问时,先派他的助理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来到北京,向中国赠送一份礼物,就是美国阿波罗号从月球上取回来的样品,当时,他们送给中国的月球样品仅有1克重。
龙乐豪至今记得这件事,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再过一年,中国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火箭和探测器,从月球上“拿到”将近两公斤重的样品。而在这一任务中,长征五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长征五号除这些“看得见”的任务外,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承前启后”。
用王珏的话说,以长征五号核心技术为代表的我国新一代中型和小型运载火箭,将为我国未来重型火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龙乐豪则有一个更为形象的比方。他说,长征五号是未来新一代火箭的“老祖宗”。早期的长征二号,衍生了长二丙、长二丁、长二E、长二F等多个型号,成为我国目前在役的主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老祖宗”;而如今的长征五号,也将在未来扮演“长征二号”的这一角色。
以未来用于载人登月的重型火箭为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副院长李斌就提到,在研制长征五号时,有一个试车环节,其最大能力达到500推力吨级,这个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今天,长征五号开启了中国的大运载时代,未来的重型运载时代,离我们还远吗?
[责任编辑:董银波]老祖宗的智慧!古代中国33项全球之最 第二辑 谦行公子文章
老祖宗的智慧!古代中国33项全球之最 第二辑
内容概要:
1.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期待后续更新哦。
2. 17、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
3. 隋文帝时,“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
12、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汉书》中《五行志》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呈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这一纪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13、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约成书于东汉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4、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制造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15、最早发明麻醉剂
这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从植物中提取制作的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6、最早发明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价廉易于书写的纸。且原料易得,人称“蔡侯纸”。
17、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
18、最长最早的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19、最大的海船
隋唐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称。
20、最早的银行
隋唐时期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21、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文帝时,“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早四个多世纪。
22、最早发明火药及应用于军事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成的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期待后续更新哦
本文「老祖宗的智慧!古代中国33项全球之最 第二辑」转载自网络,作者谦行公子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周明 ①我国古代自发明火箭后,很快在军事上得到实际应用,最早的火箭武器是火箭.火枪和火炮,祖先称之为“飞火 . ②在火药发明以前,我国古代军事家就用火攻战术来克敌制胜.据史书记载,那时的火箭是用草——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周明 ①我国古代自发明火箭后,很快在军事上得到实际应用,最早的火箭武器是火箭.火枪和火炮,祖先称之为“飞火 . ②在火药发明以前,我国古代军事家就用火攻战术来克敌制胜.据史书记载,那时的火箭是用草艾裹着麻布.松香之类易燃物,浇上油点火后,由弓弩手用弓箭发射出去.用火药制造的火箭,是将一包球状火药缚在火箭上,点燃引线后,用弓箭射向目标,发射出去的火药武器,既快又猛且射程远.唐朝末年战争频繁,这类简单的火箭已在实战中应用了. ③北宋初年,火药经过不断试验和改进,通过摸索,用竹筒制成了火箭:筒身绑在箭头部位,箭杆具有定向作用,以控制发射方位,用火硝引点,使竹筒内填埋的火药燃烧,射向更远目标,使之引起大火烧杀敌人或烧毁军营帐篷.粮草等.据说火箭发明人是兵部令史冯继.冯继把此方法进献给皇帝,皇帝遂封给他一个专门监督制造火箭的官职.史载,冯继曾为火箭制造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受到皇帝的嘉奖. ④南宋时期,德安知府陈规领导守城官兵抗金,经过潜心钻研,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枪,长竹管枪身的火枪成为近代枪的鼻祖.到了元代时,枪身已采用金属制作.管形火器的出现为后来火箭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⑤元代时出现的“神火飞鸦 是具有很大杀伤力的新型火箭.它是用竹篾编扎成一只大乌鸦风筝形状的篓子,其体长56cm,翅展为64cm.在鸦形的体内装满火药,腹部装着4支火箭作为动力装置,点燃火药之后喷气的“乌鸦 能飞300m左右,然后坠地爆炸,顿时敌营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忽必烈出兵攻打广西静江城时,便施放过“神火乌鸦 . ⑥到了明代,在“神火乌鸦 的基础上,又研制出用于水战的火箭--“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 是以4个火箭筒作为推进器的二级火箭,其结构原理是以1.665m长的竹筒为龙身,竹筒前后端装置木质雕刻制成的龙头与龙尾,龙头的口部向上,龙腹内装有几支火箭,将火箭的药线连在一起,由龙头下部的孔中引出.同时,在龙身外的前部和后部各斜装着两个火箭筒,并把它们的药线也连在一起,然后将龙腹内火箭的总药线连在龙身外火箭筒底部.实战时,水军士兵点燃龙身外前部的两个火箭筒,用来推动龙身在水面上飞行,待火药快燃完时,就点引后部两个火箭筒继续燃烧推进,火箭筒里的火药燃完则点引药线,通过龙头下部孔口引燃龙腹内的火箭.火龙昂头张嘴呼啸着,疾进中迸映出闪闪的火花,火箭飞射致使敌舰人船俱焚.据记载:“水战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水面. (选自2009年第4期,有删改)1.简述古代火箭的发展历程.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节选)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50年代,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亲爱的祖国。
  随后,他在我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方面不断开拓,几十年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最近,他接受了国际技术学界的最高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并由此进人“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在世界的赞誉面前,他说“成绩归于党、归于集体”。
  今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会见了他。江泽民同志把他赢得的荣誉称为“中国人的骄傲”,李鹏同志则称赞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光辉品质”。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又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之后,委托钱学森同马利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的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是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优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他的父亲,他还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开创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种盼望新中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上书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56年4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在解放军参谋部大楼里,召开了一次不寻常的中央军委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由钱学森谈在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
  那时钱学森刚入不惑之年.看到那么多共和国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倾听他的意见,他显得十分兴奋和激动。他从总理、元帅和将军们一双双亲切的目光里,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他的心中升腾。
  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那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年代。除了刚刚粉刷过的两个疗养院的一批旧房子外,一无所有。
  要搞导弹,首先要有搞导弹的专门技术人才。可是,在五院刚成立时的300人中,只有钱学森一个人是火箭专家。有200多人是刚分配来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他们不仅从未学习过导弹理论,甚至连一般的科学实践都很缺乏。毫无疑问,要搞中国的导弹,当务之急是培养中国第一代导弹人才。
  钱学森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时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院内开设导弹研究班,由他亲自授课。此外,他还组织有关专家参加授课,如请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教授讲授《空气动力学》,飞机专家梁守槃教授讲《火箭发动机》,朱正教授讲《制导》等。
  这年10月17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聂荣臻元帅提出的我国导弹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钱学森在他为我国火箭、卫星事业发展的几十年奋斗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了这一方针。
  1960年10月中旬,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11月5日上午9时,随着指挥所发出的点火命令,火光闪,惊雷吼,国产导弹呼啸着向90公里外的目标飞去。很快,落区传来报告: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当天下午,在基地的庆祝酒会上,聂荣臻元帅激动地举杯祝酒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有成功,也有失败,1962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中程导弹起飞不久就掉在发射阵地前300米外,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
  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和研究新方案的过程中,钱学森经常深入到控制系统第一线,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进行指导。经过再次研究设计和精心加工生产,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试制出来,并发射成功。这以后,科技人员重新设计了具有更为先进系统的导弹,并于1965年发射成功。也就在这一年.我国原子弹小型化的工作也已完成。听到这一消息后,钱学森对聂帅说,利用改进的中程运载火箭,即可满足运载核弹头的要求。聂帅听后很高兴,表示同意这一意见。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改进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紧张地展开,主攻方向是提高火箭的战术技术性能,使射程、精度、使用性能符合实战要求。改进型运载火箭从方案设计到完成试验飞行仅用了10个月。
  日凌晨,改进型中程火箭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沙漠深处飞去,准确命中目标并起爆。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我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从此,在世界上确立起我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当成功的喜讯传来的时候,一直坐镇于发射场的聂荣臻元帅和钱学森教授互相拥抱,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1)《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与《邓稼先》有哪些异同?与同学们交流?
  (2)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写道,“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我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结合选文说说中国导弹卫星事业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
  (4)把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事迹说给同学们听。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18 m-2100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遥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万4千平方千米,是名符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的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描一遍,完成拍摄任务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宇宙中陨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的遥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信息、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项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公里的高空轨道,卫星面对太阳的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与仪器舱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摇控系统和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回收角偏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图测绘、铁路选线、农村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已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找到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三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又快又好,一个五万分之一的石油地质构造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四个月,现在一张卫星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些路段正好筑在地层断裂带,如果用卫星选线,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50年代初,为了兴建包兰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线路,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功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实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抖,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玉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返回式遥感卫星仪器舱的使命是________。
3.文章第①段加粗的词“其他”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4.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简要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带回的照片进行铁路选线具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独特功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遥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万4千平方千米,是名符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的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描一遍,完成拍摄任务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宇宙中陨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遥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信息、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项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公里的高空轨道,卫星面对太阳时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磨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与仪器舱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遥控系统和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回收角偏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图测绘、铁路选线、农林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已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找到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三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又快又好,一个五万分之一的石油地质构造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四个月,现在一张卫星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些路段正好筑在地层断裂带,如果用卫星选线,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50年代初,为了兴建包兰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线路,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功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实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玉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返回式遥感卫星仪器舱的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段加粗的词“其他”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4.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带回的照片进行铁路选线具有哪些优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独特功能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遥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万4千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的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描一遍,完成拍摄任务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宇宙中殒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遥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信息、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项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千米的高空轨道,卫星面对大阳时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和仪器舱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遥控系统在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回收角偏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形测绘、铁路选线、农林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已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找到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三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又快又好,一个五万分之一的石油地质构造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四个月,现在一张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些路段正好筑在地层断裂带,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兴建包头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经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路线,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工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实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玉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返回式遥感卫星仪器舱的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
3.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独特功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返回式遥感卫星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1800~2100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遥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万4千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的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描一遍,完成拍摄任务之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宇宙中陨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处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遥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项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公里的高空轨道,卫星面对太阳时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与仪器舱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遥控系统和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回收角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图绘测、铁路选线、农林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已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找到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3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又快又好,一个五万分之一的石油地质构造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4个月,现在一张卫星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些路段正好在地层断裂带,如果用卫星选线,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50年代初,为了兴建包兰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路线,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工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试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玉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1)返回式遥感卫星仪器舱的使命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加粗词“其他”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写山两种以上即可)
(5)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带回的照片进行铁路选线有哪些优势?
(6)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独特功用是什么?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搞火箭发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